水土保持分析(共12篇)
水土保持分析 篇1
1 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意义和任务
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从保持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 运用多种检测方法和正确判断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 是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和治理工作的基础。
水土保持监测的意义在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是水土保持的基本工作, 是对水土流失各要素进行连续或定期监测, 以掌握全国或地区的水土流失动态, 通过对水上流失进行监视性监测, 为水行政主管部门执行水土保持保持法规和标准提供依据, 为水土保持监测管理提供各种依据。为实现这一目标, 水土保持监测的基本任务:
第一, 摸清水土流失消长情况。
一个省、一个类型区、一条流域水土流失到底是好转还是恶化、面积和强度怎样变化, 是监测工作的基本内容, 也是拟开展的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等的需要。五年一次的定期普查主要就是为了掌握这种变化, 为水土保持规划和国家生态建设等服务。
第二, 预测水土流失变化趋势。
区域水土流失变化趋势和生产建设项目可能引发的水土流失状况, 是开展区域水土流失重点治理、编制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开展水土保持科研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都需要监测部门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撑, 应用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等方法进行科学预测。目前正在开展的全国水土保持情况普查, 就运用了土壤侵蚀预报模型来评价水蚀、风蚀等土壤侵蚀的强度、面积和分布等。
第三, 评价水土保持措施效益。
区域内水土保持措施增加、减少、保存情况,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的范围、水保措施数量和质量、设施运行、成果管护等, 各种水土保持措施产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不仅是生产、管理单位了解国家投资效益的需求, 而且是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公众对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因此, 监测机构不仅要做好数据采集, 而且要全面、科学地分析评价水土保持措施效益, 尤其要加强区域尺度上的效益评价工作, 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第四, 掌握人为水土流失状况。
生产建设项目建设过程前、中、后期可能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状况、发展趋势、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采取的防治措施及其防治效果, 都需要通过监测来了解和掌握, 为生产建设单位贯彻落实法律要求、减少水土流失提供技术服务, 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 这也是新《水土保持法》的要求。
第五, 监测小流域水质变化。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目前水土保持在水源保护方面的新举措, 通过采取综合治理和管理措施, 有效减少入河泥沙、控制面源污染, 改善小流域出口水质、减少下泄泥沙, 保护水源水质。因此, 在水源保护区, 小流域水质监测应作为今后监测工作的重要指标和监测内容。
第六, 综合评价生态环境状况。
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集中体现, 水土保持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因此, 监测不仅要关注水土流失的面积、分布和流失量, 而且要对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引起的生态状况变化、生态服务功能及发展趋势等进行全面、持续和系统监测, 最后对区域生态状态进行较高层次的综合评价。
2 水土保持监测原则
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定期向有关部门提供实施有效信息, 为有关部门做出水利部署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因此我们认为水土保持监测应遵循以下原则:
2.1 必要性。
水利监测是一项系统工程, 要认真客观对待, 所以要根据具体需要, 确定具体监测对象、方法, 制定监测方案, 选定工作人员, 配置仪器设备。以求得到更加科学有效的数据。
2.2 规范性。
为达到监测结果的说服性, 监测方法、监测方式和范围的界定、指标等必须统一, 监测的描述和表达等必须客观详尽, 必须遵照全国统一标准 (国际标准, 可参照) , 监测方法在同一水土流失类型区具通用性。
2.3 综合性。
针对不同的监测对象, 应从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选择监测指标, 从多个角度反映水土流失及其预防和治理状况;在监测方法上, 既利用高新技术, 也利用常规调查方法, 互相补充, 使监测结果更全面、完整。
2.4 动态性。水土保持监测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 可提供静态和动态水土保持状况。
2.5 层次性。
宏观、中观和微观监测均涉及层次性问题。由于必要性及技术条件等的影响, 监测可以在全地区、重点地区或典型样点 (某一流域或某个地块) 进行。
3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3.1 由于上级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宣传不足, 要求贯彻不
彻底, 使建设单位认识不到水土保持监测这个可以影响到人类生存环境的工作的重要性, 对检测工作消极应付, 疏于管理, 再加上缺少良好的管理手段。这些都大大影响到了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标准制度尚不健全
水土流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尤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成因更是千差万别。所以需要制定和完善水土保持监测设施设备、监测站网建设、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预测预报、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和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标准, 实现监测预报技术的规范化。数据采集应明确不同空间尺度的监测指标及其获取方法、记录方式和数据更新周期等。
3.3 水土保持监测的手段落后, 现代化水平不高
目前,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方法, 还是以地面定点观测监测、巡查监测、调查监测等传统的、常规的监测方法为主, 利用的设备仪器也是自计雨量计、马表、测绳、水准仪、角规等较为普通的工具, 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 技术手段相对落后。
4 如何做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4.1 加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宣传的力度, 提高建设单位水土保持监测的自觉性
宣传是每一项工作的先导, 也是监督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手段。特别要重点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中关于水土保持监测的条款规定, 使建设单位明白开展水土保持监测是法律规定的一项义务。从而使建设单位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由消极、被动、敷衍的态度变为积极、主动、负责的自觉行动。所以, 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熟练的监测技术就成了影响监测结果的重要因素。
4.2 完善技术标准制度
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不仅要对各项防治目标做出监测评价, 还要真实、准确地反映其在建设、运行过程中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乃至带来的危害。因此在进行水土保持监测的实践中, 不断探索和研究监测技术, 完善监测技术体系。
4.3 提高监测手段, 实现水土保持监测的现代化
加快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 提高现代化水平。积极开展RS、GPS、GIS在水土保持监测中的运用研究, 将现代化高科技与传统的常规监测技术有机结合起来, 建立监测、传输、处理、发布为一体的数据信息系统或动态反映水土保持状况的空间数据库。
5 结束语
保护国家的水土资源不被流失, 实现水土资源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对水土保持进行动态的监测过程, 是防止水土流失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时我们也应深刻认识到水土流失监测防治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摘要: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和宏伟工程。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保护水土资源, 维护良好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 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 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成效等进行动态监测的过程, 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原则,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礼先.水土保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5.[1]王礼先.水土保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5.
[2]张岳.我国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M].水土保持通报, 1994 (1) .[2]张岳.我国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策[M].水土保持通报, 1994 (1) .
[3]李壁成.遥感技术发展新动态及在土壤侵蚀监测中应用的探讨[M].水土保持通报, 1995 (2) .[3]李壁成.遥感技术发展新动态及在土壤侵蚀监测中应用的探讨[M].水土保持通报, 1995 (2) .
[4]李中魁.小流域综合治理监测与评估[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6.[4]李中魁.小流域综合治理监测与评估[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6.
水土保持分析 篇2
1.1城市水土保持的内涵
r /> 城市水土保持主要是针对土地开发建设和生态景观的破坏而采取的管理和技术措施。城市水土保持要根据城市土壤侵蚀的特点,采取与该区功能相配套的综合措施,来治理城市的水土流失的现状。一般来说,城市水土保持包含多个方面,比如,有效的管理和防治由于城市的开发建设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有效保护水源的保护林建设以及在开发建设中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处理等。
1.2城市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城市水土保持可以使城市的水土资源得到合理地利用,且能得到充分的保护。有效的水土保持对策不仅可以起到蓄水保土、防洪减灾的效果,还能大大的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常来说,如果城市的水土流失严重,就会给地下水资源的涵养和补给带来困难,从而使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严重的水资源危机。另一方面,城市中原有的土地植被被破坏,遇到有风的天气,就会漫天黄沙,影响了城市的整体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2.城市水土流失现状及原因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城市化进程中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不合理的治理带来的负面效应。据相关数据调查,广东省的广州、珠海、佛山等12个城市在1986-1995年间,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为475km?,土壤流失量达到了5.28亿m?;而在山东省的济南、潍坊等七个城市中,水土流失面积达到了总面积的30%。由此可见,我国城市的水土流失现象已经十分的严重,我们必须找到解决的措施,促进城市的水土保持。
2.1城市土地过度开发
近些年来,我国的房地产开发飞速增长。一方面,在全国的各大城市,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城市,开发了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的开发,严重的改变了原来的地形,破坏了原来的地貌,使原有的水土保持结构近于崩溃,从而引起了水土流失。而>文秘站:<且这些开发商和建设者都只注重经济效益,忽略城市水土保持的设施,从而加重了城市的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城市建设用地的迅速增加,使城市建设得不到合理的规划。建设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等占据了城市大部分的土地,与之相对比的城市绿地仅仅占了很小的一部分,这就使地面的不透水层增加,地面的阻力减小,当有暴雨径流地面时,停止的时间缩短,是洪峰流量增加,加大了水流的天然侵蚀力量,从而使水土流失量大量增加。
2.2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处理不恰当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推进,大量矿产资源不断被开采和利用。在矿产的开采过程中,不免会产生许多废石、废渣等,与此同时,房地产、工业园区和道路的建设过程中也会产生许多的弃土、弃石等。此外,在城市生活中还会有许多的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等。如果这些荐椎垃圾和生活垃圾不能及时地处理,在城市地表大面积裸露,就会阻塞河道,造成水土流失。
3.城市水土保持对策和建议
针对目前城市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我们应提出城市水土保持合理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城市更好、更快的发展。
3.1合理规划和开发土地
要改善城市水土流失的现状,保持水土资源,最重要的就是合理的规划和开发土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避免浪费。这就需要加强监督和监管城市建设项目的建设中造成的水土保持设施的实施。在城市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建设中造成的水土流失的状况, 结合我国现有的《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水资源管理条例》 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制定出适合该城市的水土保持制度,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做好城市的水土保持。
3.2落实好城市垃圾处理工作
首先,我们应尽力减少这些垃圾的产生。比如在开采矿产资源时,采用较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水平高的工作人员,以减少废石、废渣的产生。而对于生活垃圾,要通过对市民的环保宣传减少其生活垃圾的排放。其次,我们要做好各种垃圾的定点放置和定期处理。最后,对于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我们要尽量“变废为宝”,这样不仅减少了污染,保持了水土,还节省了能源,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3.3加大水土保持的宣传力度
人民群众是城市生活的主体,因此要做好城市的水土保持,就要提高城市居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强调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以及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制约性。所以,各级政府要在加强自身水土保持意识的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对广大市民和施工单位宣传水土保持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使城市进一步的发展。
3.4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为了切实、有效的落实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相关管理部门要对城市资源的开采,建筑施工过程中土地的利用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管理,防止由于过度开采造成土地资源破坏以及土地不合理利用造成的植被破坏等现象的发生。
总而言之,城市水土流失已经是一个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城市水土保持是确保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加快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效的落实好城市水土保持的工作,逐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制度分析 篇3
关键词:水土保持;补偿费;标准
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具有法律合理性,对保护水土资源、促进当地水土流失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时值水利部和国务院法制办正在着手我国《水土保持法》的修订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也在加紧研究和出台有关生态补偿的综合政策。本文考察了我国现行水土保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制度的法律依据、立法现状、法律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对国家立法和政策的完善有所助益。
1.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收缴的标准
我们查阅了新疆、黑龙江、天津、北京、广东、河北等省(市、区)的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收费标准,基本上是一个模式。生物措施补偿费。依据自然资源开发、生产建设占地面积及对水土保持设施的损坏面积,一次性缴纳补偿费每平方米0.5-3元,新疆最低,每平方米0.5元,河北最高,每平方米3元。工程措施补偿费。对损毁的固定观测设施、塘坝、谷坊坝、护坡、梯田等水土保持工程设施,按其恢复同等标准的工程造价征收。从多年的实践来看,目前的收费标准不科学、存在诸多弊端,对从事开发建设项目企事业单位来讲也不合理。比如输电线路的架设、石油物探等工程,虽然损坏原地貌,但损坏程度低,经过及时治理,马上可以恢复水土保持设施的功能。而公路、房地产等建设属于永久性占地,永远不可能恢复水土保持设施的功能,但所缴纳的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是一样的。如何克服这种弊端?我们认为水土保持功能是持续有效的发挥,应该在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收费标准上考虑时间的因素,区别对待。
2.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制度问题
就“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制度而言,地方的相关立法对上位法加以扩张和改进——尽管这些扩张和改进有些游离出上位法的框架,但是很多方面仍然具有相当的合理性,对该制度的落实和效用的发挥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修改相关法律法规时加以借鉴。地方立法的经验主要有:扩大补偿费的补偿对象范围,将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自然环境客体和生物设施也纳入到补偿对象的范围之中。对补偿费的征收标准作了较为细致的规定,便于执行。补偿费征收所得的用途除了对自然环境客体和水土保持设施(包括工程设施和生物设施)的直接补偿以外,还部分地用于水土保持队伍和机构的能力建设,有利于生态补偿的有效和长期实施。执行程序上运用了法院强制执行等措施。
但是,“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制度在国家立法、国家立法与地方立法的衔接、法律法规的实施方面尚存不足之处。主要问题有:一是国家立法在宏观上的欠缺。《水土保持法》和《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没有为“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制度提供充分的法律前提,“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制度存在地方立法对上位法的突破和超越。我国现行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缺乏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维护性补偿和治理性补偿的制度设计意图,尚没有形成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统一、相互协调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二是具体制度方面存在不足。“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制度的补偿标准没有因地制宜地有所区别,而是一刀切;各地的费种名称、含义、征收范围和征收标准等要素的界定各异;征收的对象有待从建设项目扩大到其他对水土保持产生影响的行业领域;跨省和跨流域开发建设项目的补偿费的征收主体不统一、不明确,容易造成重复征收问题;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有待规范。
3.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制度对策
针对前文的分析,笔者提出完善我国“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制度的对策建议如下:国家立法应当具有设计和规范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的宏观目的和整体制度设计。应当提出水土保持维护性补偿和治理性补偿的概念,使其与现行的“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制度和“水土流失防治费”制度相对应。就水土保持维护性补偿而言,其对象应当包括具备水土保持功能的水土保持设施(人为的工程或生物设施)、天然的植被和自然地理物态三大类。此三类补偿对象,如果课以补偿费用支付,则应当制定各自的补偿标准,并考虑开发建设所处的水土环境的恶劣程度,附加支付加权系数。至于名称,总称为“水土保持功能维护补偿费”,子名称则可分别称为“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保持植被补偿费”和“水土保持自然功能维护补偿费”。这里的“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是指单位或个人在生产建设活动中,占用或破坏了水土保持部门投资修建的设施及治理成果,而支付的赔偿费用,是责任人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水土保持设施及成果是国家及政府为了防治水土流失,通过水土保持部门投资建设的,是国家财产的一部分,侵占或破坏了理应给予赔偿。赔偿费交予代表国家和政府行使水土保持职能的水土保持部门,由水土保持部门继续用于水土流失的防治。赔偿费的多少应按水土保持部门的实际投入及具有的实际经济价值来确定。对不主动交纳赔偿费的,水土保持部门有权责令责任人交纳。而“水土保持植被补偿费”,则可以与林业、农业、草原领域的植被保护补偿费建立制度衔接。具体的立法对策相应为:修订《水土保持法》,增加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规定,建立“水土保持功能维护补偿费制度”。修订《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对“水土保持功能维护补偿费制度”和“水土流失治理费制度”加以具体化,确定名称、征收对象,授权性规定由职能部门制定统一的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的管理办法。各地应当依照新修订的水土保持法和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修订地方的实施办法。各地应当统一费种的名称和含义,完善相应制度,并在实践中严格贯彻执行。
参考文献:
[1]牛崇桓,等.关于完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补偿费制度的几点认识[J].水利发展研究,2012
水土保持措施及效益分析 篇4
1水土保持措施分析
1.1生物林草水土保持
生物林草措施在水土保持中应用最为广泛, 通过植树种草的方式, 增加水土流失区域的植被覆盖率, 以此对水土流失区域地表进行保护, 避免地表土壤直接受到降水打击。地表覆盖的植被增加还能有效拦蓄径流, 对流域水文状态进行调节。由于植物根系作用, 提高了突然的抗冲刷力, 从而减少水流带走的泥沙量, 降低土壤受到侵蚀的力度, 从而改善流域生态, 并进一步改良土壤。此种生物林业系统在水土保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并有效改善了流域生态系统状况, 而植被的自我繁殖也有效解决了水土流失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都是由于人为大肆破坏林草资源而发生, 一旦土壤没有林草系统予以保护, 雨水、地表径流便可以轻易的对其进行冲刷、侵蚀, 地表的水资源转换能力遭到破坏, 如此也加大了水灾的发生几率。另外, 若水土流失达到一定程度, 地表径流所携带的大量泥沙会淤积在下流河床、湖泊、蓄洪区等位置, 河床被抬高, 河道、湖泊以及蓄洪区的泄洪能力降低, 以此增加了水灾的发生几率。除此之外, 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也是由于区域水土流失严重所造成的灾害。众所周知, 林草资源能够有效平衡生态系统, 不但能够涵养水分, 将地表径流转换为当下径流, 还能针对径流水流状态对流域水资源进行一定的调节。当遇到强降水时可以拦截降水, 减少土壤受到的侵蚀。不但如此, 林草生态还能提高水土保持性能, 降低地表径流, 如此土壤受到地表水流的侵蚀程度便得到了控制, 因此林草生态体系在保持水土、改善流域生态中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以看出, 林业生态系统对水土保持的巨大作用。
1.2保护性耕作
滥垦开荒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耕作配置可以有效改善水土流失问题。近年来, 在水土流失严重流域水土保持耕作开始成为新型的水土保持措施, 用于保水、保土、保肥, 从而保证区域农业生产, 同时整地、耕地所采用的农具应当以犁、锄、耙为主, 以此对地表结构以及局部微地形进行改变。目前我国使用较为广泛的保护性耕地措施有:横坡耕作、垄作区田、等高带状间作、少耕免耕以及等高沟垄耕作和水平沟, 而这些方式被统称为保护性耕地措施。不同的区域应当依照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水土保持需要, 选择合理的耕作方式, 以此获得最佳的水土保持效果。
1.3工程措施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中, 工程措施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工程措施主要在有限范围内的小地形对地表径流进行拦蓄, 以此提高土壤降雨的入渗量, 从而对农业生产条件进行改善, 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改善生态环境, 防止土壤的侵蚀率, 合理科学的开发流域土地资源。工程措施依照兴修目的、应用条件可以分为四种, 即山坡防护工程;山沟治理工程;山洪排导工程;小型蓄水用水工程。而应用最为频繁的工程措施主要为防止坡地土壤侵蚀的工程措施, 即山坡防护工程, 目前我国最为常用的山坡防护工程有:坡式梯田、水平梯田、隔坡梯田、水平阶等。
2效益分析
效益定量计算主要是横向比较水土保持规划、水土流失定量预报及各种水土保持措施, 从而提供比较依据。所谓的水土保持效益主要指实施减水减沙措施后减少的侵蚀产沙量以及径流产沙量的对照比例。我国地形条件相对复杂, 且耕地中陡坡耕地相对较多, 虽然多数区域已经开展了各类措施, 并对各类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进行了研究, 但是区域不同、流域不同、观测者不同, 则观测小区也存在差异, 从而水土保持措施的横向比较困难。所以急需确定一个小区标准, 以此为各类措施的横向比较制定衡量标准, 为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根据调查分析, 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均在不同程度上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对于生物林草措施而言, 小麦地不同措施的减水效益平均约为50%, 最低为15%, 大豆地减沙效益平均为73%, 最低30%。其中以成林林地如刺槐、柠条、沙打旺保土、保水效益最高, 其减水、减沙效益平均高达82%和99%;其次为草灌类型如草木樨、红豆草、紫花苜蓿、幼年沙打旺和柠条林等 (减流减沙效益为54%和76%) , 并且以草 (草木樨、红豆草、紫花苜蓿) 灌 (柠条) 间作为高, 减流减沙效益分别为58%和77%;农作物如谷子、糜子、豆类、玉米、小麦等的水保作用最小, 其平均减水减沙效益分别为29%和56%, 其中黑豆的减流减沙效益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黑豆生长旺盛期即覆盖率最高时正是一年里暴雨频繁发生期, 故而其抵抗降雨径流侵蚀冲刷能力最强, 减流减沙效益高。各种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减水效益平均在51%以上, 而减沙效益大都大于70% (平均61%) 。其中等高沟垄耕作、垄作区田和套犁沟播减水减沙效益相当, 水平沟耕作措施减水减沙效益随坡度变化较大。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减流效益在55%以上 (平均68%) , 减沙效益高于65% (平均81%) , 其中水平梯田、隔坡梯田、坡式梯田水保效益略高于鱼鳞坑和水平阶。就平均水平而言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减流减沙效益普遍高于生物林草措施和耕作措施, 但是由于工程措施耗工、耗时、投入资金大, 在现阶段难以大面积推广;此外生物林草措施绿化环境、涵养水源、改善局部小气候的特殊功能也是工程措施难以替代的。因此, 因地制宜地配套实施各种水土保持措施 (生物、耕作、工程措施) 是从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的唯一良方。
从另一角度分析, 生物林草的地上部分能够对水流泥沙进行过滤, 而地下根系则可以固土保水, 因此即便同样径流条件进行对照, 也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侵蚀率, 对水土进行保持。而工程措施则通过人工工程拦截水流, 从而降低水流速度, 对泥沙进行沉淀。因而可以降低土壤侵蚀, 减沙减水。
3结束语
(1) 通过水土保持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而施行水土保持措施前需要对小区土壤侵蚀状况进行了解, 通过定量计算可以准确预报小流域土壤侵蚀状态, 为水土保持措施提供合理的配置意见, 从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2) 通过对各类措施的比较, 保护性耕地措施的作用最小, 因而可以总结, 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便是陡坡耕地。而生物林草措施是水土保持消息最佳的措施, 因而对陡坡耕地进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极为必要。 (3) 对土壤的扰动影响最大的为耕作措施, 会对土壤侵蚀造成影响, 加剧土壤侵蚀。但若配合采取减水措施, 则能有效提高减沙效果。
摘要:水土资源是流域生态中最为重要的资源, 过去滥砍滥伐以及开荒种地等冲动开发行为严重破坏了流域生态, 因而造成大量的水土资源流失。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 社会各界逐渐加大了对该问题的重视力度, 而不同地区也总结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土保持措施, 例如生物林草保持水土、科学耕作保持水土等,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章针对目前常用的几类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论述, 并通过定量分析的方式分析了这些方式最终的水土保持效果, 从而为后期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措施,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建起.正确合理地分析水土保持经济效益评价探究[J].科技与企业, 2014 (11) .
水土保持分析 篇5
对退耕还林地上种植的3年生苦丁茶水土保持功能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苦丁茶可显著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渗透性能,增强土壤的`蓄水保水性能,可以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可减少73.19%的径流量,削减86.51%的泥沙量.苦丁茶年产375 kg/hm2,直接经济效益达8万元/hm2,其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均十分显著.
作 者:张正海 方向京 孟广涛 李贵祥 柴勇 毛 ZHANG Zheng-hai FANG Xiang-jing MENG Guang-tao LI Gui-xiang CHAI Yong MAO Rong 作者单位:张正海,方向京,孟广涛,李贵祥,柴勇,ZHANG Zheng-hai,FANG Xiang-jing,MENG Guang-tao,LI Gui-xiang,CHAI Yong(云南省林业科学院,昆明,6502042)
毛,MAO Rong(昆明理工大学,昆明,650093)
水土保持分析 篇6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水资源
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水土保持的产业化发展慢经济水平低
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建设,是以获取水土保持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水土保持的产业化发展是要基于综合治理开发之上展开的。而我国多数地区没水土保持的产业化发展仍比较慢,和经济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严密,没有做到高效利用资源,没有开发别具特色的经济产品,普遍重治理而轻产生。
1.2科学技术的研究以及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不够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自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也需要做适时的改变,然而以往所应用的研究方法、内容以及手段等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现实的发展需求。而科技成果得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日益突出,仍没有切实做到走出去分享技术以及请进来开发新项目,造成科技成果无法及时转化成生产力,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更好的帮助。
1.3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普遥存在
按照水土保持法规定的“三同时”制度,开发建设项目应将水土保持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建设内容,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但在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项目中,“三同时”制度往往流于形式,一些城市基础设施、厂矿、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没有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或者不重视水土保持。
1.4方案编制工作滞后,落实上难度较大
按照水土保持发展规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本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但实际上常常是主体工程设计完成之后才开始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个别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开工建设才补编水土保持方案,有效性和操作性不强。
1.5规划、设计及建设不够完善
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起步晚,经验不足,在方案的规划中往往以项目本身为依托,缺乏全局性和前瞻性。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不能很好地服务于主体工程。重视前期方案的编制与报批、轻视后期实施与验收,使得城市水土保持工作滞后。
1.6水土保持的相关措施不全,综合防护的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多数地区由于受到技术、认知、投入以及管理等方面的限制,水土保持的相关措施和不顾完善。在水土流失的治理过程中仍出现低标准治理、治理规模分散不集中等问题。由于水土保持属于一项综合的措施,要治理好水土流失,必须要将各项措施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的整体功能,进而提高综合的保护水平。可是目前由于相关配套措施的分散、不健全,造成经济受到严重损失,大量人力、物力大大浪费,水土流失加剧。
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应对策略
2.1制定科学的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
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及现状,做出科学的城市水土保持总体规划,指导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逐步实施,避免走先破坏后治理恢复或者重复建设的路子;总体规划要做到立足长远,既考虑近期发展,又要考虑到长期发展;要与城市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与城市、城郊经济发展相结合,兼顾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2.2提高水土保持措施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因城市水土保持工作起步晚,有些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较少,要有效提高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就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现场勘查,编制高水平、高起点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注重培养和提高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和管理人员素质,主动吸收城市规划、城市绿化和园林建设等方面的人才,不断扩大水土保持人员的知识面,改善设计、管理力量相对薄弱的现状。要重视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方案的优选。城市水土保持工程是主体工程建设派生出来而又服务于主体工程的附属项目,主体工程设计方案的比选,往往侧重于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等方面的论证,而水土保持方案主要是从主体工程对地表的破坏程度等来分析论证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可能会出现两者不一致的情况,故要进行优化设计,处理好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方案间的关系,使水土保持方案既符合规范要求,又能服务于主体工程。
2.3提高认识,加强各部门协作
要把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提高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摆上政府议事日程,不断强化城市水土保持,健全城市水土保持监督体系,增强全民城市水土保持的意识;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社会、生态效益长远的社会公益性事业,不单纯是水务部门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参与,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协作。
2.4有效利用雨洪资源
建设完善的雨水集蓄回收利用系统。通过建立蓄水池、管网、地下涵洞等措施,将大部分城市降水收集起来,用于补充因水资源短缺造成的城市绿化用水不足。实行雨污分流制。雨污分流需要修建两套完整的管网系统,投资巨大,适宜在处于开发建设阶段的新城区、开发区以及城市排水管网改建中采用。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可以利用雨水下渗管道,沿线补给地下含水层,也可将雨水引到适当的地点集中人渗补给含水层或直接加以利用。采用改善措施增加城市透水面积。可以通过推广透水砖、多孔混凝土、多孔沥青等渗水材料和结构,让大部分地面的雨水径流快速人渗,补给地下水或成为回灌水源。
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城市景观、提高植被覆盖率,有效处理生活垃圾和废弃物,加快城市天然河与湖泊生态综合治理等措施,推动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快速发展。
3.结束语
水土保持分析 篇7
水土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来说非常的重要, 但是近几年我国的水土资源流失现象较为严重, 因此, 加大对水土资源的监测力度, 强化水土监测工作的效果, 是遏制我国环境逐渐恶化, 促进我国生态环境发展的有效措施。因为水土监测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主要是通过对水土进行实时监测来抑制水土资源的流失, 所以, 监测工作应该从水土资源价值点出发, 对水土资源监测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 从而进一步提升水土资源保持监测工作的效果。
1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基础作用
(1) 基础性能力。水土资源保持监测工作能够得到检测区域水土资源的实时状况, 有利于监测人员随时掌握水土资源的流向, 在水土资源出现流失之前, 制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来防止水土资源大量的流失。在长时间的检测之后, 监测人员能够得到更多的水土资源流失数据, 这些数据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检测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变化规律以及环境信息, 生态工程的建设得到详细的信息和确切的数据, 为后续的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相应的保障, 缩短生态工程建设的时间。
(2) 生态环境功能。目前, 房地产、建筑工程、高铁修建和工矿建设已成为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行业, 这几个主要行业的建设过程有可能会对水土资源造成影响, 从而影响水土资源的状的状态, 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那么水土资源将很容易流失。对水土资源保持监测工作应该是实时的、连续的, 并且能够及时发出水土资源流失警报, 在保证行业发展和工程建设的同时, 还应该尽量控制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建设, 减少水土资源的流失量。
(3) 辅助决策能力。水土监测工作以实时的数据信息和先进的技术, 为当地政府和规划机构提供更全面的决策建议, 不仅具有强烈的辅助性, 同时也是水土监测工作能够高层次能力的体现, 目前全国各个区域都面临着发展的各项问题, 而水土流失的主要区域是在我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 如果继续使用传统的治理方式, 那么当地的生态环境将会遭到全面的破坏, 最终导致这些地区完全丧失发展的能力。
2 水土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起步相对较晚, 监测技术还未完全的成熟, 但是经过几年实践工作的发展, 监测效果得到明显的改变, 其监测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检测效果虽然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但是与我国目前的水土资源流失量相比, 水土监测工作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在实际监测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 监测技术指标不完善。水土保持监测是一个科学性强、技术性高的行业领域, 整个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是呈现动态发展的, 工作的指标需要非常严格的操作性和监测标准。我国水利部门虽然早已颁布了《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但这只是一个大致性的行动刚要。在水土实际监测的过程中, 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因素, 就算是同一个工程, 影响因素的变化, 在不同时间、不同地段的水土监测工作也会不一样, 技术标准粗线化的变化, 非常不利于水土监测工作的实际操作, 同时也会导致监测报告出现较大的差异, 让科研人员质疑监测报告的权威性, 从而让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无法有效的开展。
(2) 监测方式较为落后。我国现有的水土监测方式还停留在定点监测、巡逻监测和调查监测之上, 在监测过程中主要使用的工具为测钎、测绳、GPS定位装置和雨量器等, 监测工作都比较简单和常见。时代已进入二十一世纪, 信息化的产物不断的涌现出来, 技术性强、质量好的监测仪器早已出现在市面上, 但是由于资源的问题, 多数监测单位都不能引进这些先进的监测仪器。
(3) 水土监测网点的分布不均匀。从我国水土监测全局来看, 其全国范围内的监测点较少, 其分布也不均匀。我国水土流失的重点地区有黄土高原、东北黑土地、长江流域等, 这些地方普遍存在严重的水土资源流失情况, 并且还会时常出现地质灾害, 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 国家水利部门对这些地方非常的重视, 所设置的水土监测点也比较多。在一些水土流失还形不成重大问题的地方, 如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 所设置的水土监测点就相对较少, 并且分别也不是很科学合理。
3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应对措施
我国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还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 出现问题也是非常合理的。因此, 我们应该针对问题的特点, 提出以下两大应对措施, 从而改善目前的问题。
(1) 增加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财政投入。我国土地辽阔, 水土资源的流失量相对较大, 想要获取更加准确的数据必须增设监测点;我国的水土监测设备陈旧落后, 很多设备都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原有的效果, 其最终监测数据将会受到巨大的影响;监测队伍的建设还应该提升, 采取队伍优化政策, 吸引更多的水土监测人才进入这个行业领域当中。以上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财政投入不足所造成的。因此, 想要提升水土监测的效果, 国家水利部门和地方相关机构都必须加大对水利监测的财政投入, 增加监测点, 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
(2) 加快完善水土监测技术指标的脚步。国家水利部门应该加大岗位优惠政策, 吸引更多的水利人才进入水土监测工作中, 吸收国际上先进的监测指标, 从而制定出完善的检测指标。当然, 监测指标的制定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 就算快速的制定完成, 其指标的衡量性还不能被完全的体现出来。
4 结束语
水土保持监测是治理水土流程的基础工作, 水土保持监测是否高校, 将直接影响到水土流失治理的效果。高质量的水土监测数据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保障因素, 如果没有长时间监测得到的数据, 那么水土流失治理将毫无进展。
摘要:在新时代发展的背景之下, 应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水土监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主要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切入, 从科学的角度阐述了水土监测工作的基础性效果, 合理分析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的一些问题, 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作者希望能够从工作思想、方式和体制上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进行改善, 从而让水土监测工作的价值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来。
关键词:水土监测,基础作用,问题分析
参考文献
[1]高恒.浅谈水土保持监测的基础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 2009 (10) .
[2]胡续礼.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分区及其站点布局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 2013.
吉林省水土保持林概况分析研究 篇8
在大地形上, 吉林省分为东部山区、中部丘陵和西部平原3部分。中华人民共各国建国以前由于滥伐森林, 过度放牧等, 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建国初期, 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84.4万hm2, 占总土地面积的15.2%。几十年来, 吉林在水土治理上做了大理工作, 但很不稳定, 处于边治理, 边破坏的状态。因此, 到目前为止, 还有很多尚待治理的土地。全省水土流失及其危害程度体现为以下几种:
1.1 地表土地及养分大量流失, 造成地力减退
据吉林省水土保持部门测算, 全省平均每年土壤流失总量在1亿t, 其中土壤流失严重的80多万hm2, 每公顷地年流失氮、磷、钾肥料约为300kg。
1.2 山上扒皮拉沟, 山下水冲沙压
由于水土流失导致一部分耕地变成了沙滩, 对农业生产危害特别大。
1.3 水库淤积, 缩短了工程寿命
由于冲刷严重, 使全省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坝淤积泥沙严重, 一些水库基本呈现报废状态, 影响了水库的使用。
1.4 洪水成灾
吉林省虽处于平水偏枯的状态, 但由于不少地方森林植被遭到破坏, 雨季仍有山洪暴发, 也给水土保持带来严峻的考验。
2 吉林省水土保持林经营沿革及效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党和政府就保护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对水土流失地区开始了以营造水土保持林为主体的综合治理工作。如浑江市的卧虎山村和东光村, 通化县的复胜村, 辽源市的大架山村, 桦甸县的新政村, 德惠县的张家沟村, 龙井县的朝阳村、长南村, 通榆县的向海村等地均在秃山顶、荒山坡、侵蚀沟等水土流失处, 营造了一定面积的水土保持林。现已郁闭成林, 控制了水土流失。如龙井县长南村, 在治理前, 坡耕地上有大冲刷沟90多条, 小冲刷沟近千条, 土肥流失, 地力减退, 粮食每667m2产不足百斤。经过治理, 从根本上控制了水土流失问题, 几十年来, 全村未出现山洪, 坡耕地没出现扒坡拉沟现象, 粮食产量也比以前提高2倍, 相应地解决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改变了贫困面貌。
3 吉林省水土保持林类型
目前, 吉林省水土保持林有5种类型:
3.1 山顶防蚀林
这一类型林分, 属于开荒未到顶而保留的“山帽”, 多为天然次生林。树种以蒙古栎、山杨、桦、槭、椴为主;在山顶弃耕的撂荒地上营造的人工林, 多以长白落叶松为主, 多为中幼龄林。由于山顶干旱瘠薄, 虽然生长情况欠佳, 但因处于分水岭附近, 能控制径流的起点, 对保护其下面的农田或防止侵蚀沟的发展有明显的作用。
3.2 防坡林
这类型林分天然次生林, 主要是蒙古栎、山杨、白桦等阔叶杂木林。因放牧、樵采的破坏, 乔木树种比较稀疏, 而榛丛、胡枝子等灌木和草类占有一定比例;在原为草坡或撂荒地上营造的人工林, 树种多为长白落叶松、樟子松, 少数地方也有红松。这一类型, 实际属用材林水土保持林。上述2种护坡林, 在水土流失地区多与耕地间杂分布。其上, 有的与山顶防护林相接, 其下多为农田, 因而能吸收和调节坡面径流, 使下方农田免受水冲之害。
3.3 固沟防冲林
完整的侵蚀沟防冲林, 一般包括沟顶、沟沿、沟坡和沟底4个部分。吉林省主要有沟顶林和沟底林2部分。沟顶林分布在侵蚀沟的进水凹地2侧, 树种以杨、柳或灌木柳为主。主要起缓流挂淤作用, 防沟头的溯源侵蚀。沟底林主要是结合土谷坊工程, 在谷坊的前后插杆而生长起来的。主要树种是杨、柳。其作用是与谷坊配合, 减缓沟道流速, 沉积泥沙, 改变沟底比降, 防止沟底下切。
3.4 库岸林
这类森林分布在中小型水库及塘坝库区周围岸边, 树种有天然次生林与人工落叶松、樟子松、杨树等, 形成为团块状针阔叶混交林。这些林木在固持库岸, 调节流入塘库的径流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
3.5 河流两岸的护岸扩滩林
吉林省有的江河, 如第二松花江、图门江等, 在其中下游, 由于地形平坦, 流速减小, 泥沙大量沉积。又因曲流作用, 两岸形成一些滩地。这类水土保持林因分布零散, 管理粗放, 因而生长不良。但在固持河岸、保护滩地、防止冲刷方面仍有效果。
4 吉林省水土保持林经营意见
吉林省水土保持林有很多兼有生产木材的目的, 因而在经营管理上除考虑其防护效能外, 又要考虑生产的需要。
山顶的防蚀林, 应划分为封禁区严禁主伐, 樵采、放牧, 并尽量保护林下的灌木和草本植物, 以提高其防蚀作用;在山顶防蚀林、防坡林和库岸林中, 有一部分密度小的天然次生林, 应在保护好现有乔、灌、草的前提下, 根据适树的原则, 引进针叶树种, 使其形成针阔叶混交林;对护坡林、库岸林中林龄较大的成、过熟木要进行弱度的经营择伐;固沟防冲林和护岸、护滩林, 面积较小, 分布零散, 应加强经营管理, 保护好现有林。同时, 在适合造林的沟顶、沟沿、沟坡、沟底及河流两岸的滩地, 尽快造林, 以防侵蚀沟继续发展和河流两岸的冲淘;在低山、丘陵水土流失区, 各地都有相当数量的荒草坡和撂荒地, 应选择深根性、耐干旱瘠薄的树种, 营造成乔、灌混交林, 扩大水土保持林的面积。
实践证明, 水土保持林蓄水固土、保田增产的效益明显。在治理水土流失方针上, 仍应走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并以生物措施为主的路子。目前, 全省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有3个有利条件。有经验、有典型, 群众学有榜样;水土流失地区有相当数量的荒山荒地, 营造水土保持的潜力大;落实了经济政策, 实行承包责任制, 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只要按流域全面规划, 坚持综合治理, 连续治理, 营造水土保持林, 防止水土流失, 就能取得成效。
摘要:森林对于保持水土流失, 改善局部小气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水土保持森的作用更是如此。对此, 本文分析研究吉林省水土保持林概况、历史沿革及类型, 并对其经营提出了建议。
水土保持分析 篇9
1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甘肃省碌曲县洮河多松多水电站工程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双岔乡多松多村附近的洮河干流上, 电站为低坝无调节引水式电站, 电站厂房距碌曲县城约60km。本工程建设规模为:电站枢纽正常挡水位2915m, 装机容量21MW, 多年平均发电量9106 万KW.H , 利用小时数4336h, 工程属Ⅳ等小 (Ⅰ) 型工程。
多松多水电站工程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西秦岭山地, 工程区呈侵蚀、剥蚀褶皱山地区河谷地貌景观。该项目区地处内陆高原, 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具有冬春季长、夏秋季短、气温日差较大的特点。工程区年平均降水量558.1mm, 多年平均气温2.0℃。
项目区属于省级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
2 工程建设期水土流失的特点
2.1施工准备期
在施工准备期, 主要是三通一平工作, 以及进行部分挖方及填方工作, 在原地貌土地的扰动和土方的流转过程中, 造成原有的地面覆盖物或地表结皮被清除, 大面积的土地将完全暴露在外, 土体疏松, 可能导致裸露地面的水土流失。
2.2土建施工期
在土建施工阶段, 主要是进行基坑开挖、桩基工程及建 (构) 筑物的建设, 施工材料运输、土石方外运和回填量均很大, 堆置的松散土体较多, 在土石方流转过程中, 极易产生弃土弃渣流失。
3 监测范围
本项目建设区面积29.19hm2, 具体包括:枢纽区、引水系统、厂房区、库区淹没区、料场、弃渣场、施工道路、枢纽及厂房施工区等工程的永久用地和临时用地。
4 水土保持监测结果
4.1水土流失量的监测
水土流失量的监测主要通过不同侵蚀单元的原地貌与扰动地表在监测期内土壤侵蚀厚度的测量、调查, 分别推算其土壤侵蚀模数, 由此计算工程建设产生的新增土壤流失量。
4.1.1原地貌侵蚀模数
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以水蚀为主。根据《甘肃省水土保持区划》及碌曲水文站的观测资料, 项目区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 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为1100t/km2·a。
4.1.2地表扰动侵蚀模数
水土保持监测人员在各施工扰动区布设了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 对各监测点的数据进行了采集、整理与分析, 监测结果表明:面蚀比较明显, 侵蚀厚度最大达到0.8mm, 最小0.1mm, 但无明显沟蚀, 根据扰动地表监测点数据, 得出扰动地表平均土壤侵蚀模数4500t/km2·a。
4.1.3不同防治措施侵蚀模数
根据同类项目《甘肃省碌曲县洮河阿拉山水电站工程监测总结报告》监测成果类比确定, 扰动地表在防治措施逐步实施完毕后初步发挥效益时的土壤侵蚀模数为610t/km2·a。
4.2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
分析保持实施后的3个侵蚀单元上扰动土地整治率。该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扰动土地面积29.19hm2, 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为5.80hm2, 硬化面积为3.34hm2, 扰动土地整治达99.46% (目标值95%) 。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经监测, 该工程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流失面积5.85hm2, 目前完成水土流失治理措施达标面积5.80hm2,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99.15% (目标值90%) 。
拦渣率。本工程建设期内土方回填后多余部分运至道路区铺筑道路, 其他建设过程中开挖的土石方经合理调配利用后挖填基本平衡, 再无永久弃土弃渣。根据现场调查, 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土方调运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一定的流失, 因此, 确定本项目拦渣率可达到98% (目标值95%) 。
土壤流失控制比。根据前面采取防治措施后土壤侵蚀模数分析计算结果, 采取各类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后项目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610t/km2.a, 则土壤流失控制比为0.82 ( 小于1) 。
林草植被恢复率与林草覆盖率。植物措施总面积5.80hm2, 扰动土地面积29.19hm2, 项目区可恢复植被面积为5.85hm2, 因此植被恢复率为99.15% (目标值97%) , 植被覆盖率63.11% (目标值25%) 。
从以上可知, 该工程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拦渣率、土壤流失控制比、林草覆盖率、林草植被恢复率6 项指标均达到了防治目标要求。
4.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
已完成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有:土地整治面积5.8m2, 排水沟长770m, 干砌石护坡长1764m;植物措施面积为5.80hm2, 其中厂房区绿化面积1.20hm2, 厂房施工区绿化面积0.60hm2;枢纽区土坝后渣场绿化面积1.77hm2;道路回填弃渣场绿化2.18hm2;枢纽综合护坡及护坡旁绿化面积0.05hm2, 均为种草, 草籽名称为垂穗披碱草。根据监测和施工监理报告, 水土保持设施质量全部合格。
4.4取、弃土场监测结果
本工程共设计料场4 处, 其中砂石料场2 处, 块石料场1 处, 土料场1 处, 总占地面积10.66hm2。
本工程实际弃渣场共有2 处, 包括枢纽坝后渣场和道路回填弃渣场, 占地面积为4.00hm2。多松多电站总开挖量约为27.45万m3, 除14.07万m3用于工程本身回填外, 其它弃渣经方案优化后大部用于110 变电所、厂区和阿贡公路加高回填利用, 剩余约2500m3弃渣弃在枢纽下游右岸阿贡公路边回填。
5 评价及建议
5.1水土保持措施评价
本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有厂房区及枢纽区排水沟、土地整治、弃渣场干砌石护坡, 在施工期内水土保持效果好, 见效快, 是关键措施。各施工区完工后撒播草籽恢复植被, 种草等植物措施可持续拦沙保土。从整个监测结果看, 目前各措施运行良好, 达到了防治水土流失, 保护工程本身安全的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显著。
5.2体会及建议
本工程在建设过程中, 没有及时进行水土保持方案及监测工作委托, 导致监测项目组错失了施工准备期和施工前期的工作时段, 使项目建设的全程监测不完整, 有些数据无法进行补测。
监测单位对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进行适时监测分析, 为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依据。根据监测情况及时建议建设单位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设计要求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
对已完成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要加强管护、维修, 定期检查其完好程度, 发现破损应及时修补。
参考文献
[1]陈子平, 邹战强, 张展羽等.广东LNG站线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及其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 2008, 28 (3) :113-117.
水土保持分析 篇10
一、开发项目及水土保持监测研究进展
水土保持监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是定量调查与评价区域水土流失状况的重要基础,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监、侵蚀监测:监测侵蚀类型, 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功能以及效益的动态监测。随着全国监测网络的建成和完善, 网络化是水土保持监测的最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针对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和土壤侵蚀特点, 西部开发的推进, 地球信息技术的进步, 开展区域水土流失监测评价和分析预报成了当前的重要任务。
开展开发建设项目使原有的地形地貌、地面物质、植被等遭到破坏, 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它造成水土流失有以下特点:流失发生的时空不均衡性, 开发建设项目类型多种多样, 水土流失量大。流失的突发性与高危害性,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分布则较为零散, 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
近年来我国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监测技术有所发展。工程建设破坏了原坡面系统, 尤其是铁路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空间上呈离散型点、线状分布。因此, 要求我们完善的监测指标体系,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 采用水土流失监测技术与方法, 确保监测成果科学性和实用性的重要保障。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地表扰动类型监测法、巡查监测法、测钎法、侵蚀沟体积量测法、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成为水土保持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二、项目区概况及其研究内容和方法
某发电有限公司二期工程建设两台670MW燃煤机组。厂区地势平坦开阔, 地形较为平坦, 为倾斜平地, 由于厂址地势较高, 地面坡度大, 暴雨坡排水通畅。项目区地处北温带, 处在东亚季风区域内, 厂址地区主要河流为潍河、渭水河、汶河, 项目区土壤主要为棕壤土和褐土。项目区域气候温和湿润, 植物资源丰富。
研究内容。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过程的水土流失监测是重点时段, 具体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及实施效果研究, 项目区水土流失影响因素研究, 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区土壤侵蚀特征研究, 以及项目区堆积土侵蚀特征研究。
研究方法。监测点布设, 范围包括厂区、施工生产区、输水管线区和贮灰场区。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包括气象因子、地面因素、复核建设项目占地面积、扰动地表面积以及复核项目挖方、填方数量及面积;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及效果研究。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通过实地调查核实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采用抽样调查和现场测量等方法进行监测, 具体方法为:草本植物的调查研究采用样方法、厂区总的林草覆盖度的监测采用实地测量的方法、植物的生长状况采用每木检尺法;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区土壤侵蚀特征研究包括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侵蚀沟测量法。
三、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结果与分析
根据本开发项目中电厂建设特点及水土保持目标的要求, 确定项目区水土流失影响因素:降雨侵蚀因子, 包括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地表扰动状况。包括项目占地及扰动地表面积、开挖方及弃土弃渣量、其他影响因素。
本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要集中在厂区、施工生产区和输水管线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包括植物措施总体配置、植物养护管理措施、实施计划与进度和植物措施的实施数量, 以及林木与草本植物成活率, 林草植被生长状况。
水土保持措施土壤改良效应。土壤密度是最基本的土壤物理性质之一, 监测项目区原地貌及施工开始时的土壤物理性状, 项目区周围主要为农田, 监测开始时厂区的建设已基本完成;在植物措施基本完成后, 分析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对土壤物理性状的作用。结果表明土壤密度的大小反映了植被对土壤物理性状, 土壤饱和导水率是土壤渗透性的重要指标, 我们可以采用机械筛分法测定土壤粒径质量分布, 采取措施利于植物生长。
水土保持治理效果评价。经过分析实验得知, 项目建设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质量完好, 厂区内草树种配置得当, 管理细致, 但土壤物理性状的各项指标提高的程度很小, 植物长势不良。
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区土壤侵蚀特征。采取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后径流量的平均值, 不同措施类型区土壤侵蚀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自然降雨下三叶草植被区土壤侵蚀特征, 计算各侵蚀沟的体积, 推算水土流失量。
项目区堆积土侵蚀特征研究。, 厂区建筑物已基本落成, 对土壤的扰动基本停止。经实验表明, 不同降雨强度下的径流体积和含沙量不同, 降雨强度相同时, 坡度越大水土流失总量的值也远远小于预测值。
通过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与评价,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必要水土保持措施后, 在既定时间内迅速获得试验所需数据, 分析了坡度、降雨强度和水土保持措施, 取得了较好的水土保持效益。并发现秸秆覆盖有增加入渗和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 粉煤灰有利于增强耕作土壤入渗, 最大限度地防治工程建设造成地水土流失。
总之, 项目建设过程中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很多, 通过分析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区土壤侵蚀特征、项目区堆积土侵蚀特征研究得知, 水土保中持措施具有较好的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 具体可以通过增加厂区植物种, 达到更好的绿化美化效果, 积极采取措施能够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曹成、夏小林:《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 《江淮水利科技》, 2007, 3。
[2]丛沛桐、王瑞兰、张玉红等:《中国西部水土流失动态监控体系研究》, 《水土保持通报》, 2000, 10。
[3]曹梅盛、晋锐:《遥感技术监测海冰密集度》,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6, 6。
水土保持分析 篇11
【关键词】水土流失问题 可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3-0343-02
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是357万平方公里,大家知道中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占了国土总面积的37.2%,这是相当大的,三分之一的面积是水土流失。在我国有极大面积的水土流失现象,再加上日严重的植被破坏,我国水土流失现象几乎不可遏制,因此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刻不容缓,此外加强我国环境治理和水利工程建设刻不容缓。
1.水利工程发展问题
1.1人口基数大水力资源分布不均匀
现在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占有淡水资源不足,因此我国人民对淡水资源需求量与占有量之间就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再加上我国占地面积巨大,但是淡水资源分布却并不平均,因此水利工程对我国的发展十分重要。
1.2水资源不协调导致的自然灾难
在我国大量环境问题频繁引发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山体泥土脱落等现象在我国大量发生,加上植被大量被破坏山体滑坡会导致泥石流发生,这些所有自然现象都与水资源分布不协调有直接关系。
1.3农耕用地沙漠化,肥力损失灌溉不到位
在大量洪涝灾害发生的时候洪水冲击地表泥土,带走土壤内部大连养分,导致日后耕种时土地养分不足的问题,加上植被根络被洪水破坏,导致日后土地荒漠化严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不是很全面,因此农田灌溉的效率并不是很高。
1.4水利建设工程不讲求质量
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大多数比较基础,所以是工程在施工时很可能会造成疏忽导致水利工程粗糙,工程质量下降。再加上我国对基础水利工程的要求并不是很强,所以很多水利工程不讲究工程质量。
1.5淡水资源污染
随着城市化及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工业废水超标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进入了水体,导致城市水体污染问题加剧。目前,我国约有75%的湖泊存在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有三分之一的河流以及25%左右的沿海水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这些污染的水体主要分布在各城市周边或者流经城市。全国约有一半以上的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且污染程度仍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城市饮用水安全。与此同时,水体污染也加剧了我国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根据水利部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缺水问题,其中,约有70个城市水资源紧缺问题严重。
综上所述,只有确保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确保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利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总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2.我国水土流失特点
2.1水量分布不均,水源枯竭
水土流失的首要后果是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严重的是水源枯竭,河道断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1)水土流失使土壤蓄水量减少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占土壤总体积的30~50%,空隙是水份存在的空间,是涵养水源的关键,由于土壤随水而去,贮水空间就随之丧失,土壤的蓄水量也因此减少,从水文角度讲,增强了径流的年内变化,使洪水季节水更多,枯水季节水更少。
(2)水土流失使得梯田、水塘、水凼、水库、湖泊、河道等发生淤积,蓄水容积减小,蓄水量也相应减少,也同样使汛期水更多,枯季水更少。因此,水土流失容易造成涝灾。
2.2人为改变河道导致河水泛滥
水土流失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但在洪水季节恰恰相反。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坏,同时,山区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当暴雨发生时,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不够,坡面截流能力较差,土壤表层涵水能力低,使得降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入渗速度,雨水来不及入渗,迅速大量产流,瞬时形成山洪,洪水过程与暴雨过程相似。陡涨陡落,历时短暂,凶猛的洪水夹杂泥沙倾泻而下,使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2.3水土淤积河道水利工程失效
由于表层土壤裸露,在水力的侵蚀下,大量泥沙随地表径流流向塘库、江河,淤积的泥沙减少了库容,削弱了水库的防洪能力,减少水库的使用寿命,严重时易造成漫坝、垮坝等灾害。此外,水土流失造成沟渠江河河床拾高,严重影响行洪能力,致使洪水宣泄不畅,水位上涨。
2.4植被破坏山体泥土滑坡危害
由于植被破坏、径流改变,土壤乃至地质结构受到影响,遇到暴雨天气,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灾害。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除了冲毁房屋、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外,也将破坏农、水凼、水塘、水库等水利设施,严重的还会影响航运,使河道断流。
综上所述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大体如下:
分布广、面积大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土地面积中沙漠、戈壁、冰川、石山和高寒沙漠等占35%。由于特殊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全国绝大多数省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
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水蚀、风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相互交错。土壤流失严重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达50亿吨。2004年全国土壤侵蚀量为16.22亿吨,相当于从1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流失掉 1厘米厚的表层土壤。
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坡耕地我国水土流失量主要来自坡耕地水力侵蚀和沟道重力侵蚀,并由此导致水土资源破坏,降低土地生产力。开发建设加剧水土流失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破坏原始地貌和植被,产生大量弃土弃渣。
3 水土保持对水利工程的作用
在我国应对水土流失问题上已经取得了比较卓越的成果,水土保持这一概念是我国水利学专家针对我国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其主要方向试一下的三个方面。
3.1防止洪涝灾害
水土保持的作用就是减少因为水土流失而导致的一系列水土资源灾害,例如我国山体大部分耕地改造所使用的梯田,可以有效地锁住山体水流和土壤,减少流失保持水土。
3.2保护水土减少流失量
多种形式的水利工程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保护耕田,例如梯田建设可以有效的分层阻止农田内土壤的流失,加大淡水资源的滞留,提高灌溉效率,减少土壤内部肥力流失。
3.3对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防治
水土保持可以有效的减少我国山体植被破坏所带来的隐患,从根本上防治由于水土松动产生的山体表面土壤由于大雨冲刷而造成的山体滑坡现象,减少泥石流灾情的发生可能减少由于水土流失所带来的损失。
4.结束语
在我国存在着大量水土流失问题,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给水需要,也是为了适应这一系列水土流失问题所带来的环境改变,因此水土保持这一概念就被加入到了我国基层水利建设方案中去,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万有贵,吴朝平,杨绍忠等.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0,(20):305,307.
[2]龚运华.水利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水土保持问题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0,(35):52.
[3]郭宏高.浅谈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1,(33):222.
[4]王丽清,张利.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1,(23):89.
水土保持与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篇12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利,可持续发展
1 水土保持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
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健全的管理机制的帮助, 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进行, 需要加大管理力度, 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对水土资源的保护。水土保持工程管理需要建立相关的设施, 并且成立相关的监管机构对这些设施进行管理, 还要加强管理力度, 这样才能发挥出水土保持的价值与效用。水土保持还需要根据相关法规制定惩处制度, 对故意破坏设施的行为要进行制止与处罚, 对间接影响设施发挥功能的行为也要进行维护与处罚, 这样才能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进行。
2 水土流失现状分析
我国现有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耕地面积多于367万km2, 因为水利侵蚀而损失的水土流失面积多达165万km2, 因为风力侵蚀而损失的水土流失面积多达191万km2, 其中有26万km2的土地为水利侵蚀和风力侵蚀的交集地区。造成水土流失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类的参与, 对自然环境的不停地破坏是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因素。主要包括:人们不合理的开垦荒地、破坏植被、开采矿产、肆意排尾、滥伐树木等引起的水土流失;以及人们意识淡薄, 相关工程措施的减少而造成的水土流失等。
3 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重要作用
3.1 降低洪涝灾害的发生概率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能够保持并提升土壤的蓄水能力。在雨季, 单位时间内的降雨量较多, 若做好了水土保持工作, 一部分水将会被土壤所吸收, 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进而减少流入河流的水流量, 避免因为河流水量的急剧增加而引发的洪涝灾害。在旱季, 土壤中的蓄水还可以反过来对地表径流进行水量补充, 避免出现河流断流。
3.2 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使用效益
水土保持工作还可以使得水利工程的效益增加。为了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必然会兴建一些基础设施, 而这些设施对泥沙可以起到有效的拦截作用。进而减少泥沙在水库、湖泊、河道中淤积的可能性, 使得水库、涵闸等水利设施的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
3.3 提高区域水环境质量
水土保持减少了土壤流失量, 使得因水土流失进入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大量减少, 区域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的减少, 促进了水环境质量的提高。水土保持是流域面源污染治理的重要方面, 是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4 水土保持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我国一直把水土流失作为治理工作的重点。但是一直以来片面最求经济的发展, 以环境利益换经济利益, 导致植被破坏严重, 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全国各大流域的河流, 都有不同程度的淤堵, 大中型河道治理工程已然开始, 小型河道治理工程已迫在眉睫。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影响了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不仅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 保护土地资源, 更有助于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4.1 水土保持可以防止大量的泥沙入河堵塞河道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措施, 有利于加强土壤的蓄水能力, 减少表层土壤泥沙的流失量。通过开展流域内水土保持工作, 可以有效防止泥沙进入河道, 预防河床加高水面上升, 减少河道淤堵问题的产生。
4.2 水土保持有利于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
水土保持工程设施的修建, 有利于拦泥截沙, 防止大量的泥沙流入水库造成泥沙淤积, 造成有效蓄容量减少, 防洪能力减弱;预防泥沙阻塞闸坝, 造成闸门设施损坏、大坝水位墉高, 有利于提高其防洪能力, 延长其使用寿命。
4.3 水土保持有利于江河泄洪能力的加强
水土流失导致大量的泥沙流入河道, 使河床抬高, 降低了其泄洪能力, 极易引发洪水灾害。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不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加强河流的泄洪能力, 还可以防止滑坡或泥石流的发生, 减低其对水利工程的损害。
4.4 水土保持有利于改善水体的质量
水土保持通过种植大面积的植被, 可使生态环境得以恢复。植被不仅能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还能锁住土壤, 防止土壤中的一些物质流入江河, 使江河的水体质量得以改善。
5 改善水土保持工程管理问题的建议
5.1 需结合其他行业管理机制
我国水土保持工程的管理工作可以借鉴成功的行业管理机制, 比如农、林等行业。当工程完工后, 像其他行业一样将管理权移交给相关的各部门, 从而使得水土保持工程成为固定资产, 这样就可以在有效保障期得到保值以及获得增值的空间, 水土保持工程在进展中所获得的费用也可以用来保障期日常看护和维护的费用所需。
5.2 强化水土保持工程管理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法律地位
法律法规对于有效措施的实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不但可以起到一个管理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法律法规的实施可以起到强制的作用, 即便出现了不履行的情况, 也可以按照相关法律进行强制行为。这就可以使得管理工作的进行得以更加的主动, 而不是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我国相关的水土保持法律修订当中, 应该增加与水土保持工程管理工作的相关内容条款。对于应该履行的管理机构, 管理资金的来源也要给予明确的规定, 这样任何部门的企业都不得互相推诿, 而造成水土保持工程的管理工作的纰漏。对于水土保持工程设施相关经费的安排, 要规定恰当比例的资金去进行维护以及修缮的工作, 这样才可以保证工程设施在使用过程中的功能性。
6 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与环境保护相互融合, 为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使用合理的方式, 防止水土流失,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保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进贤.浅谈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川[J].才智, 2011 (05) .
[2]李春艳.浅谈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18: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