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与植树造林

2024-09-20

水土保持与植树造林(共5篇)

水土保持与植树造林 篇1

摘要:主要研究科学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 对水土保持和植树造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并从造林技术和营林管理2方面, 对提高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工作有效性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

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资源破坏和损失, 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近些年, 水土流失严重, 有必要通过科学植树造林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保护生态环境。

1 水土流失与植树造林

1.1 水土保持和植树造林

树种原因导致的森林资源缺失和由此导致的水土资源流失占有很大比重, 其根本原因是很多地区的植树造林工作缺乏生态全局观念, 植树造林工作盲目性较大, 缺少科学、统一的规划和监督指导。要改善这种问题, 就需要从上到下, 形成植树造林服务于水土保持的思想, 转变重森林覆盖轻植被覆盖的传统观念, 将植树造林的核心目标从森林覆盖率转变为地表植被覆盖度的提高和合理植被层次结构的建设, 单方面追求森林覆盖率对水土保持的作用并不显著。

植树造林需要在科学的规划指导和有效的监督下开展, 因地制宜, 结合当地水土流失现状和林地实际情况, 科学调整林相、林型结构, 将植树造林在水土保持方面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1.2 为水土保持服务的植树造林目标和规划

植树造林是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是我国林业建设的重要任务, 并且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将森林覆盖率作为重要的指标。森林植被覆盖率的进一步增加依赖社会全员的努力, 需要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植树造林工作。地方政府要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植树造林规划方案, 加快植树造林立法工作, 加大对植树造林的政策扶植力度, 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植树造林工作中, 政府要发挥带头作用, 积极组织各种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 并为民间自发植树造林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和政策支持, 政府要充分发挥在植树造林工作中统筹发展战略布局的作用, 科学协调近期计划和长远发展, 提高植树造林的科学性, 避免盲目发展。

2 科学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2.1 植树造林技术方法的科学选用

2.1.1 播种

直播造林是一种低成本大面积造林方法, 将林木种子直接播撒在造林地上, 省去育苗、栽培步骤, 效率很高, 但是对造林后幼林抚育工作的要求也很严格, 对造林地土壤肥力和环境条件要求比较苛刻, 所以对于一些土地贫瘠的地区, 不能采用这种方法。核桃、橡栎、油茶、山杏等大粒种子采用播种的方式成活率较高, 适用于灾害因素较少, 土壤水分充足并且人烟稀少的地区, 播种之前进行浸种消毒和催芽, 提高播种成活率, 撒播之后还要考虑野兽和鸟类的危害, 做好必要的防护工作。

2.1.2 分殖

使用树木根、枝、块茎等作为造林材料, 代替种子和幼苗直接造林, 这种造林方法简单, 操作方便, 成活率高, 能够有效节省育苗费用和时间, 并且初期幼苗就能够获得很好的长势, 并且能够有效遗传优良母株的品性, 同样对立地条件要求很高, 适用于杨树、柳树、松树等树种的种植。

2.1.3 栽植

在种苗基地抚育根系完整的苗木, 移栽到造林地。栽植的苗木根系完整, 成活率高, 对不良条件适应性更强, 能够适应各种不良造林地条件, 但是育苗工作比较麻烦, 时间和成本投入较大。栽植的成活率主要和苗木自身水分平衡的维持情况有关, 栽植整个过程都要注意苗木的保水工作, 缩短移栽时间间隔。

2.2 做好植株造林营林工作, 提高水土保持能效

2.2.1 封山育林

一些具有天然树种、灌木的荒山荒地, 封山育林之后, 林地内植被自由生长, 能够恢复成灌木林或者森林, 自然恢复的林地有着更加合理的结构, 灌木生长填补了乔木覆盖的空白, 明显提高了地面的植被覆盖率, 从而有效改善造林地水土保持能力。封山育林还对土壤肥力恢复、珍惜物种保护和病虫害防治有一定的作用, 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营林措施。

2.2.2 幼林抚育

幼苗阶段, 为了加快苗木生长, 造林地内往往采取了除草养护等措施, 清理林地内灌木和杂草, 减少和幼苗争肥, 在这个阶段, 造林地内的森林覆盖情况很差, 水土保持能力不佳, 为此, 需要做好必要的幼林抚育工作, 通过除草、松土、修枝、间苗、平茬等措施, 为幼林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 加快长势, 使成品林尽快成型, 从而更早的发挥林木对林地水土保持能力的提高作用。

3 结语

植树造林与水土流失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植树造林缺乏生态大局观, 地方性植树造林工程没有在统一的科学规划监督下开展, 没有将植树造林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协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在今后的植树造林工作中, 要将工作重点放在地表植被覆盖度的提高和林地植被结构层次方面, 在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下, 应用合适的造林和营林技术, 提高植树造林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峰.科学植树造林, 推进水土保持[J].福建农业, 2011 (03) .

杉木造林中水土保持方法探讨 篇2

笔者先后历经了世行项目林、退耕还林、国债长防林、一般社会造林等造林活动, 这些项目造林中都非常注重水土保持工作, 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先后对造林中的一些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调查, 探讨和总结了影响水土保持的自然地理因素、造林整地方式等, 以期为今后造林中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参考。

1 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地理因子

1.1 自然因子

霍山县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温暖季风气候区, 冬季干 (阴) 冷多雪, 夏季湿润多雨, 冷热适中, 四季分明, 冬季较长, 秋季最短, 受地形影响, 不同空间小气候差异显著, 气温、日照和无霜期有较明显的垂直差异和一定的地域变化。由于深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 造成年际雨量变化较大, 暴雨频繁, 降雨集中, 且分配不均, 易引起水旱灾害。霍山县城关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 391.1 mm, 中山区为1 400~1 600 mm, 丘陵区为1 100~1 300 mm, 全县平均降水日数为

141.1 d。

1.2 地形地貌因子

霍山县属于大别山中山和低山丘陵、盆谷地貌,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地貌类型比较复杂, 可分为中山和峡谷、低山盆地和丘陵盆地三大地貌单元。主要山峰有白马尖、铜锣寨、四角尖、五峰山、四望山、松山寨等, 海拔高程均在1 000 m以上, 最高峰白马尖1 774 m, 为大别山主峰。

2 影响水土流失的造林措施

2.1 林地清理

2.1.1 炼山。

炼山是山区群众普遍采用的林地清理方法, 是把灌木杂草砍断晒干, 或者把采伐剩余物晒干, 然后放火烧掉的清理林地的方法。炼山进行林地清理的优点是省时省力, 非常经济而又有效。在杂灌茂密的地段, 火烧更为有利。通过燃烧和高温, 能消灭一部分杂草和种籽, 减少杂草灌木与幼树竞争, 减少中耕除草工作。火烧有利于林粮间作, 一定程度上促进林木生长。炼山短期内能增加一些速效氮和其他可溶性养分 (如钙、钾、磷、镁、铁) , p H值也有所提高。但是炼山有很多对林木生长的不利因素, 其主要危害有:火能将氮素烧成气体, 使土壤总的氮素含量受损, 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损失更多。据有关资料表明, 土壤受热到3 000℃时, 氮素损失25%, 受热到7 000℃时损失64%。炼山所得到的少量速性灰分肥料, 由于霍山县夏季暴雨多, 多数地段坡度大, 很容易被雨水淋洗冲刷, 土壤肥力因炼山而降低。火烧使土壤中>0.29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减少, 破坏了土壤结构, 渗水能力减弱。炼山把容水量大的腐殖质层 (为新鲜落叶层的3.4倍) 烧掉, 使林地保水蓄水能力降低。炼山烧光了地被物, 地表失去了覆盖层, 表土直接受雨水冲击易发生水土流失, 尤其是把枯枝落叶层烧光后, 径流得不到分散, 淤泥得不到过滤, 土壤孔隙因灰烬堵塞渗透率降低, 一旦发生暴雨, 土壤冲刷急速加剧, 有时烧后冲刷量增加1 000倍。可见炼山的危害甚大[1]。

2.1.2 利用化学除莠方法进行林地清理, 消灭林地杂草灌木。

化学除莠方法对改变林地土壤成养分结构影响较少。以茅草为主的造林地, 使用草甘膦22.5 kg/hm2以上效果颇理想;以铁芒箕为主的造林地, 使用草甘膦30.0 kg/hm2以上效果亦佳。美国使用威尔柏消灭杂灌, 效果也很好, 只是这种药剂的价格较贵。

2.1.3 对于杂灌和采伐剩余物的清理, 还可以实行堆烧和堆腐。

堆烧是在妥当的地段把剩余物堆成若干堆, 然后放火烧掉。堆腐是按水平方向, 把清理对象堆成若干条等高线, 任其自然腐烂。这种少烧或不烧的办法, 对维护和提高土壤肥力非常有利。

2.2 整地

杉木1个轮伐期内, 以造林头几年的水土流失量最多。经过调查显示, 一年生林地每年的土壤侵蚀量为1 100kg/hm2, 分别为八年生和二十三年生的15倍和23倍。据对全垦整地造林的二年生林地的观测表明, 仅1次暴雨, 可在100 m2的面积上冲去3.39 m2的肥沃表土, 可见土壤冲刷之剧烈。现在杉木林地普遍存在土壤衰退现象, 林木产量逐年衰减的现象, 整地引起的水土流失起主导作用。

为了防止土壤退化和林木产量下降, 必须改变忽视水土保持的耕作方法, 只有同时兼顾生长、生态和社会经济效益, 全面权衡利弊, 选择合理的整地方式, 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据有关资料, 在大别山区对现行4种整地方式的观测结果表明, 水保能力以穴状整地最大, 其次为水平垦, 再其次为撩壕, 全垦最小。4种整地方式的固体径流量, 平均每年分别为0.023、0.06、0.454、3.144 t/hm2, 液体径流深平均每年分别为0.92、1.76、4.68、9.68 mm/hm2。有研究证明, 25°是土壤侵蚀量急剧增多的转折点, 全垦坡度超过25°, 流失量急剧增加。因此, 确定25°为采用全垦整地的上限。但在27°坡地全垦作梯整地的固体径流量比全垦的少1倍, 38°的少5倍。在霍山县杉木产区调查发现, 杉木幼林高生长, 以撩壕的为最好, 四年生树高为2.96 m, 分别比全垦、水平带垦和穴垦高10.8%、25.5%、65.5%, 单位面积的投工量, 以撩壕整地用工量最多, 平均需用工600个/hm2, 分别比全垦、带垦和穴垦多37.5%、53.8%和76.0%[2]。

综上所述, 从生长、生态和投工量三者全面权衡利弊来看, 杉木在丘陵地区及缓坡林地, 全垦深挖整地, 操作方便, 对林木生长有利, 为保持水土, 还宜采取大块状深挖, 挖土深度一般为20~25 cm。挖土时要将表层土块翻转覆盖, 互相重叠成鱼鳞状, 所翻土块要大, 待造林时按株行距进行穴状碎土。但有25°以上的里山区陡坡全垦, 水土流失严重。因此, 要严格限制整地坡度, 如采用全垦作梯整地, 可以提高全垦的抗侵蚀能力。

撩壕整地, 又称“抽槽整地”, 沿等高线开沟, 可挖宽60 cm、深50 cm的壕沟, 心土堆于沟下边, 沟内填入上沟的表土。在300的斜坡, 幼林生长和水保效果都很好, 但用工量多, 在陡坡 (30°以上) 地段, 整地操作亦不方便, 所以适宜于劳力多、坡度较缓的丘陵区推广采用。

水平带状整地, 抗侵蚀能力强, 一般坡度在25~35°时, 宜采用带状整地。沿等高线按确定的造林行距进行带状翻土整地, 翻土时同全垦一样将表层土块翻转覆盖, 互相重叠成鱼鳞状, 上下带的水平距与造林行距相一致, 在砂性土壤, 腐殖质层厚的地方, 水平带垦可以广泛采用。但在土壤紧实杂草滋生的红壤地区, 林木生长差, 从培育用材林角度看, 应加大带面宽度和深度。

穴状整地, 水保效果最好, 但在土壤质地黏重紧密和杂草多的红壤地带, 因整地范围小, 林木生长极差, 不能发挥生产潜力, 从培育用材林角度看, 不宜推广。然而在砂质土壤或表土深厚或地形破碎和坡陡的地段, 可以采用。

2.3 林粮间作

林粮间作能促进幼林生长, 增加近期收入, 是一种以耕代抚的措施, 但是间种会引起土壤冲刷, 增加侵蚀量。原因是, 作物一般3月播种, 播种前, 整地时, 要求细碎土块, 这对作物发芽生长有利, 但不利于水土保持, 因为细土易板结, 降低透水性能。4—5月正是作物生长发育期, 也是杂草生长旺盛的时候, 所以需要经常松土除草, 此时霍山县各地正值雨季, 下雨表土常形成一层难透支的结皮。据调查显示, 有结皮的土壤和无结皮的土壤比较, 入渗率相差5~10倍, 从而使地表产生径流和冲刷, 增加侵蚀量。如降雨量超过土壤最大吸水能力时, 无结构而又松散的土壤极易冲刷, 使侵蚀量剧增。据在6月中旬测定, 间种花生的林地, 土壤侵蚀量比未间种作物的对照多55.6%。这是因为此时花生处于苗期阶段, 枝叶不多, 根系尚少, 还不能充分发挥水土保持作用。

综上所述, 在坡度大、土层较浅薄、石块较多的杉木林地, 极易引起水土流失, 不宜间种作物。而要在坡度平缓且土层较厚的杉木林地进行间种, 则要选择适当的作物品种, 一般矮杆作物 (如黄豆、花生) 比高杆作物 (如高梁、玉米) 的水保作用强。在杉木林间种中药———沙仁, 沙仁属于多年生植物, 枝叶茂密, 不经常松土, 水保效果好, 经济收入多, 深受群众欢迎。间种作物要力争秸秆还山, 对拦截径流, 过滤淤泥, 减少水土流失的效果极佳。秸秆腐烂后, 还能增加林地有机质, 改良土壤[3]。

2.4 幼林抚育 (松土除草)

杉木幼林与杂草竞争的能力极弱, 造林头2~3年的中耕除草, 不仅能提高造林成活率, 而且能促进幼林快速生长, 提高郁闭度, 对保持水土有利。但是松土除草, 改变了地表状况, 对水土流失也有一定影响, 所以在经常发生暴雨的季节, 要注意中耕除草的时间。同时, 要改进幼林抚育的方式、方法, 可进行局部除草, 即把水竹、五节芒、玄勾子和茅草等严重妨碍幼树生长的植被清除, 适当保留一些草类, 以增加地表覆盖, 减少松土范围, 从而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幼林抚育, 也可采用草甘膦、威尔柏等药剂除草, 除草效果和水保效果均较好[4,5]。

3 小结

3.1 防止地力衰退, 促进林木稳产, 是科学清理林地的目的所在

炼山是一项古老的林地清理方式, 虽然短期内能快速清理林地, 减少成本, 但它能破坏土壤养分, 引起水土流失, 进行堆烧、堆腐或采用化学除莠剂是清理林地应该提倡的方法[6,7,8,9,10]。

3.2 合理处理好水土流失与造林方式的关系是影响杉木生长的关键

杉木属浅根性树种, 没有明显的主根, 造林整地方式影响林木后期生长。要根据地形地貌, 因地制宜地确定整地方式, 有利于促进林木生长和节约用工投资, 从而可以减少许多人力物力上的损失, 对坡度超过25°以上的陡坡地, 严禁进行全垦整地, 以减少水土流失。

参考文献

[1]曾桂清, 戴万泽, 黄文才, 等.新造油茶林地水土保持技术措施[J].江西林业科技, 2011 (2) :17-19.

[2]莫逸屏.造林中的整地技术[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06 (9) :63.

[3]吴绍阳, 张兴龙.植树造林时怎样防治水土流失[J].水利天地, 2005 (7) :25.

[4]张杰坤, 葛熙升.胡枝子水土保持林营造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 2005 (3) :41.

[5]赵进平.浅议杉木造林培育及丰产栽培技术[J].商情, 2011 (5) :86.

[6]胡一民, 张均.杉木造林水土流失监测与环保研究报告[J].安徽林业科技, 2000 (1) :9-13.

[7]夏根清, 吴毅聪.杉木造林良优良种源多性状选择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 1999, 19 (5) :1-5.

[8]林开敏, 郑燕明.杉木造林密度生长效应规律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 1996, 16 (1) :53-56.

[9]管亚明, 王金富.不同整地方式对杉木造林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技开发, 1995 (4) :10-1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简历 篇3

姓 名:

出生年月:1986年3月

毕业院校:贵州大学

学 历:本科

联系电话:

性 别:男

政治面貌:团员

专 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手 机:

电子邮件:

教育经历

9月至7月 于贵州大学就读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本科专业,并取得学士学位

在校奖励情况与实践经验

在大学期间担任学生社团负责人

获得贵州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勤工之星”、单项奖学金

20 在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评比中获得二等奖

年 在贵州大学麟山诗社诗词创作大赛中获得“创作奖”

2008年8月 带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调查

见8月 参加新农村建设调查

12月 参加测量学实习

技能水平

熟练掌握办公软件,能够应用多种计算机软件进行相应的图形处理,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等,并取得驾驶执照(C照)

自我评价

我是一名诚实稳重,踏实进取的农村的应届毕业生,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在交际方面有一定潜力,能够很好的胜任和专业有关的科研教育,生产工作,也能做好营销、管理、助理类工作,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简历

求职意向

水土保持与植树造林 篇4

一、降水资源

根据《会宁县农业资源区划》和会宁雨量站的观测资料, 当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13毫米,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 降雨减少, 干旱越来越加剧。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专项普查工作中, 收集了从1971年~2010年间会宁气象站日降雨量数据, 经分析年平均降水量为384.9毫米, 最大降雨年份1979年, 降雨量为560.6毫米, 最小降雨年份1971年, 降雨量为232.4毫米。降水年际变化主要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明显偏少, 大部分年份降水量在300毫米~400毫米之间, 只有2003年降水量为471.6毫米, 超过了400毫米, 1996年降水量为288.2毫米、1997年降水量287.6毫米、2009年降水量270.2毫米, 低于300毫米以下。降水的月季变化一般从3月开始逐月增加, 9月以后逐月锐减, 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月~9月, 占年总降水量的58%左右。降水量以夏季最多, 秋季次之, 春季较少, 冬季最少。

二、育苗技术

㈠容器选择容器选择根据具体情况, 可选择蜂窝塑料薄膜容器、普通聚乙烯塑料袋和报纸自制式作为柠条育苗的营养袋。

㈡育苗地选择育苗地选择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标准温室、日光温室、露地大田进行育苗。

㈢营养土配方营养土配方采用熟化的耕层表土70%、细沙20%、腐熟厩肥10%。营养土中, 按土重的2‰加入多菌灵消毒, 装入营养袋。

㈣种子处理和播种方法播种前将种子中混入的杂质筛选干净, 或用0.5%~1.0%的食盐水选种, 将漂在水面的杂质去掉, 然后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20分钟, 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入30℃温水中浸种12小时后捞出混沙催芽, 待种子咧嘴露白尖时即可播种。装入营养土的塑料容器, 排放整齐, 每排宽1.2米左右, 便于播种、拔草、浇水, 两排之间要留有步道。播种前一天要给排放好的营养袋浇水, 全部灌透, 袋口渗水后留下1厘米~2厘米深的空处, 第二天即可在空处播种10粒~15粒, 然后覆土, 刮平。覆土可按肥∶沙∶土为2∶4∶4的比例配制, 以防床面板结。

㈤苗期管理播种3天后, 柠条开始顶土出苗。出苗后, 要保持土壤湿润, 但不要浇水过勤, 以免湿度过大, 发生立枯病, 如幼苗叶片出现发黄、枯死, 应立即用多菌灵或用苗菌必克等杀菌剂喷施防病。塑料大棚育苗, 要在移栽前7天撤棚炼苗。

㈥起苗运输在移栽前1天~2天喷水, 保持营养袋内湿润, 用平锹从袋底平铲端住树干, 四根木杠均匀地固定在地面。用挖出的表土填实根坨四周的空隙, 后填穴土, 然后沿着种植穴的外缘, 做一道高20厘米、宽30厘米的土堰, 分别浇两次透水, 水干后, 再封满坑, 以后视天气情况20天~30天浇一遍透水。

三、造林技术

㈠造林整地造林前整地, 蓄水保墒, 消灭杂草, 疏松土壤, 增加肥力, 这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促进幼树生长的基本措施。整地方式采用“品”字形鱼鳞坑整地, 鱼鳞坑每坑平面呈半圆形, 长径0.6米, 短径0.4米, 坑深0.5米, 坑内取土在下沿做成弧状土埂, 高0.3米 (中部较高, 两端较低) , 坑的两端, 开挖宽深各约0.2米~0.3米、倒“八”字形的截水沟, 各坑在坡面基本上沿等高线布设, 上下两行坑口呈“品”字形排列, 树苗栽植在坑内距下沿0.2米~0.3米位置;整地时间为春季整地。

㈡造林密度造林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幼林的郁闭及林木的生长与分化。按照《造林技术规程》 (GB/15776-2006) 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 (GB/T16453.2-2008) 标准确定初植密度为10000株/公顷 (穴行距1.5米×2米, 每袋营养苗3株~4株) 。

㈢苗木规格一年生苗木, 苗高10厘米以上, 带营养土。

㈣造林方法和时间造林方法采取植苗方法 (营养袋苗) , 采用国家一、二级标准苗木进行栽植。要做到苗木随起随运, 及时栽植等有效措施。由于春季降雨较少, 加上夏季伏天的高温天气, 最好春季进行整地, 在8月~10月上旬期间降雨后抢墒栽植。

㈤抚育管理栽植后, 要加强林地封禁管护, 严禁牛羊践踏, 人为破坏。及时防治病虫鼠害, 每年要对幼林进行松土、锄草、抚育、补植工作。

四、应用成果

水土保持与植树造林 篇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国民经济总值也在不断提升, 但是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毁坏, 特别是水土流失问题, 现阶段已经成为了世界重点关注的问题。怎么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如何对破坏进行有效抑制成为了当前研究的重点。杉木造林是当前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之一。杉木的生长速度较快, 且材质优良, 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种植杉木能够对水土流失的现象进行有效地缓解, 并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价值。基于此, 本文对杉木造林技术进行了探讨。

2 水土流失的产生原因

2.1 自然因素

降水、地质、气候和植被等都是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气候、地质地形等是基础性的因素, 而植被是潜在因素。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就是降水, 雨水会对土壤进行冲刷, 土壤由于没有植被的保护而被冲入河流, 进而导致水土的流失, 所以降水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气候因素在对水土流失进行影响时, 具有一定程度的多边性, 并且多数气候的变化都会对水土流失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地形因素是出现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 主要的体现就是区域地面的坡长和坡型比较平缓, 所以水流长期的冲刷和侵蚀会导致水土流失, 而水土流失造成的主要影响就是岩石的风化。此外, 防治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就是地表植被, 而植被的破坏是产生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导致在雨水和风化的天气中, 土壤由于没有植被的覆盖和保护, 受到雨水的冲刷和腐蚀, 继而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

2.2 人为因素

相较于自然因素, 对水土流失影响更为严重的就是人为因素, 若将自然因素看作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 那么人为因素就是导致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在建设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并不科学的生产活动, 导致森林和植被受到大量破坏, 并且出现了水土流失的情况。此外, 过度的放牧和陡坡开荒等一些农业行为也存在不合理性, 对我国的水土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加重了水土流失的程度。同时, 我国的人口总数逐年增加,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物质水平和生活品质也随之提升, 人们对土地和资源的使用也逐渐增多, 继而导致水土流失的加速恶化, 出现了一种恶性的循环。除此之外, 滥挖滥伐的日渐加重也促使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增加, 滥挖滥伐会严重损害地表的植被, 导致岩石外露, 引发水土流失。现阶段, 世界上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中, 我国是情况最为严重的, 我国水土流失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为因素, 并且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 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依然主要是人为因素。

3 杉木造林的作用分析

水土流失现象在我国的情况愈发严重, 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并且开始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缓解和治理。而在进行治理和缓解的过程中, 大都选择了杉木造林。杉木是一种能够在山区、平原和丘陵进行生产的树木, 具有较为广泛的分布性。杉木的生长速度较快, 且材质优良, 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种植杉木能够对水土流失的现象进行有效地缓解, 并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价值, 所以杉木受到了多数环保者的喜爱。

3.1 造林的意义

杉木能够接受的极端温度最高为40℃, 最低为-17℃, 是我国在进行防治水土流失中常用的树木种类, 在近几年的防治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种植杉木能够对土壤的恶化情况和地理衰退现象有着较好的缓解作用。环保人员对杉木的重视, 能够对当地的土壤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 对当地土壤的地力进行较好地恢复, 与此同时, 还能够对水土流失现象进行防治措施的有效总结。所以, 开展防治水土流失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 造林的过程

在进行杉木造林的过程中, 要保证杉木林具有较高的成活率, 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工作进行有效地促进, 高成活率也是造林工作有效进行的前提和根本基础。杉木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较为全面的性能, 并且成活较为容易, 在通过造林进行防治水土流失的工作中, 杉木的种植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在多数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 当地的环保工作者和居民通过应用杉木造林技术, 能够对绿化面积进行增加, 有效缓解水土流失的程度, 并且还能够通过杉木的种植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所以种植杉木进行防治水土流失被大范围应用。在进行种植杉木的过程中, 其技术应用的根本前提和基础就是选择良好的种苗。

杉木具有较强的广泛应用性, 且其拥有较为广阔的分布, 所以能够在不同的地区形成不同的种群。在进行防治水土流失的过程中, 常用的杉木种类有那坡、锦屏和榕江等, 这几种杉木的种类具有较强的材质遗传性, 品质优良且拥有较为丰富的产木, 在防治水土流失的过程中是优先的选择。种植杉木造林的过程中, 种植者要保证当地的地质条件和气候适宜杉木的生长, 通常情况下是位于低坡度的中下山坡处。种植地点选择完成后, 要先对种植地的土壤进行水润, 但是用水量不能过量, 以免积水影响杉木的种植。随后种植者要对种植地的土壤进行整地, 其关系到杉木日后的生长情况, 整地完成后才能够将选好的种苗在种植地进行栽植。在栽植的过程中, 种植者要合理设计杉木的种植密度, 保证密度的合理性, 以免高密度对杉木的生长产生影响, 或者低密度无法有效缓解水土流失。

3.3 造林的管理

为了保证防治水土流失的工作能够进行长时间的持续, 要对杉木林进行有效的管理, 这也是保证防治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所以, 防治人员要在完成杉木林的种植后持续管理杉木林。种植完成后, 种植者应当合理地管理杉木幼树, 进而提升杉木的成活率, 保证防治水土流失的工作效果能够提升。在对杉木生长进行管理的过程中, 要在前三年悉心抚育杉木幼树, 不然杉木就无法具有较高的成活率, 进而影响防治工作的效果。在这三年的时间里, 幼树管理者要对幼树进行养护, 如除草、松土和深挖等。此外, 抚育杉树幼苗要以治理工作的实际要求为根据, 实现全面的管理, 进而保证幼树能够健康生长。在杉木生长的第四年时, 管理者要砍伐生长情况不良的树木, 将更多的生长空间和养分提供给生长情况良好的杉木, 保证杉木林的整体生长情况, 砍伐而得的杉木也能够获取一些经济收入。在杉木生长达到十年后, 管理者要对杉木林进行修整和适当的看法, 保证杉木林能够进行持续的发展, 提供更加优质的木材, 继而对滥砍滥伐的现象进行有效缓解。在进行修整和砍伐的过程中, 砍伐者要注意砍伐的比例, 通常情况下砍伐的比例要低于20%, 若砍伐的比例高于25%, 则会影响到杉木林的生长情况和生长密度, 导致无法进行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

4 结语

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现在愈发受到国人的重视, 而水土流失以及成为社会中民众讨论的重点话题, 越来越多的环保工作者开始对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进行关注和研究。杉木造林技术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在防治工作中被广泛应用。在进行造林的过程中, 要对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因进行认识和分析, 对杉木实行科学合理的种植, 促进生态环境状况的有效提升。

摘要:指出了随着我国的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水土流失的情况也愈发严重, 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开始重视对防治水土流失的工作进行研究, 采用杉木造林技术在其中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阐述了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因, 并对杉木造林的作用以及造林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杉木,造林技术,水土流失,作用分析

参考文献

[1]吴道忠, 吴义达.杉木造林技术对于水土流失的作用分析[J].绿色科技, 2013 (12) .

[2]陈永忠.杉木造林技术对于水土流失的作用分析[J].中国林业产业, 2016 (1) .

[3]邵晓明.关于杉木造林技术对水土流失的作用[J].生物技术世界, 2014 (7) .

上一篇:嵌入式网络监控系统下一篇:节目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