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效益:措施

2024-11-07

水土保持:效益:措施(精选7篇)

水土保持:效益:措施 篇1

水土流失是当今我国面临的最严重的资源流失问题, 由于水土流失, 大量的土地资源遭到破坏, 土壤退化不仅致使流域生态遭到破坏, 更致使下游淤积引发各类自然灾害。另外由于水流带走了大量的泥沙, 因而水资源质量日渐下降, 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水危机, 影响了流域内人们的生产生活。随着水土流失引发的各类环境矛盾的加剧, 各地开始加大了治理力度, 开始将水土保持作为当地发展的重点工作, 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进行国土整治工作的核心任务。而在不断的实践中, 我国也总结出了诸多实效性较强的治理措施, 但是由于这里环境不同、治理条件的差异, 这些水土保持措施还需要有效的定量描述, 以此提高水土保持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总结我国目前的水土保持措施, 大致可以将其分为生物林草水土保持、耕作水土保持以及工程性水土保持三类措施, 下面便针对这三类措施展开分析。

1水土保持措施分析

1.1生物林草水土保持

生物林草措施在水土保持中应用最为广泛, 通过植树种草的方式, 增加水土流失区域的植被覆盖率, 以此对水土流失区域地表进行保护, 避免地表土壤直接受到降水打击。地表覆盖的植被增加还能有效拦蓄径流, 对流域水文状态进行调节。由于植物根系作用, 提高了突然的抗冲刷力, 从而减少水流带走的泥沙量, 降低土壤受到侵蚀的力度, 从而改善流域生态, 并进一步改良土壤。此种生物林业系统在水土保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并有效改善了流域生态系统状况, 而植被的自我繁殖也有效解决了水土流失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都是由于人为大肆破坏林草资源而发生, 一旦土壤没有林草系统予以保护, 雨水、地表径流便可以轻易的对其进行冲刷、侵蚀, 地表的水资源转换能力遭到破坏, 如此也加大了水灾的发生几率。另外, 若水土流失达到一定程度, 地表径流所携带的大量泥沙会淤积在下流河床、湖泊、蓄洪区等位置, 河床被抬高, 河道、湖泊以及蓄洪区的泄洪能力降低, 以此增加了水灾的发生几率。除此之外, 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也是由于区域水土流失严重所造成的灾害。众所周知, 林草资源能够有效平衡生态系统, 不但能够涵养水分, 将地表径流转换为当下径流, 还能针对径流水流状态对流域水资源进行一定的调节。当遇到强降水时可以拦截降水, 减少土壤受到的侵蚀。不但如此, 林草生态还能提高水土保持性能, 降低地表径流, 如此土壤受到地表水流的侵蚀程度便得到了控制, 因此林草生态体系在保持水土、改善流域生态中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以看出, 林业生态系统对水土保持的巨大作用。

1.2保护性耕作

滥垦开荒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耕作配置可以有效改善水土流失问题。近年来, 在水土流失严重流域水土保持耕作开始成为新型的水土保持措施, 用于保水、保土、保肥, 从而保证区域农业生产, 同时整地、耕地所采用的农具应当以犁、锄、耙为主, 以此对地表结构以及局部微地形进行改变。目前我国使用较为广泛的保护性耕地措施有:横坡耕作、垄作区田、等高带状间作、少耕免耕以及等高沟垄耕作和水平沟, 而这些方式被统称为保护性耕地措施。不同的区域应当依照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水土保持需要, 选择合理的耕作方式, 以此获得最佳的水土保持效果。

1.3工程措施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中, 工程措施也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工程措施主要在有限范围内的小地形对地表径流进行拦蓄, 以此提高土壤降雨的入渗量, 从而对农业生产条件进行改善, 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改善生态环境, 防止土壤的侵蚀率, 合理科学的开发流域土地资源。工程措施依照兴修目的、应用条件可以分为四种, 即山坡防护工程;山沟治理工程;山洪排导工程;小型蓄水用水工程。而应用最为频繁的工程措施主要为防止坡地土壤侵蚀的工程措施, 即山坡防护工程, 目前我国最为常用的山坡防护工程有:坡式梯田、水平梯田、隔坡梯田、水平阶等。

2效益分析

效益定量计算主要是横向比较水土保持规划、水土流失定量预报及各种水土保持措施, 从而提供比较依据。所谓的水土保持效益主要指实施减水减沙措施后减少的侵蚀产沙量以及径流产沙量的对照比例。我国地形条件相对复杂, 且耕地中陡坡耕地相对较多, 虽然多数区域已经开展了各类措施, 并对各类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进行了研究, 但是区域不同、流域不同、观测者不同, 则观测小区也存在差异, 从而水土保持措施的横向比较困难。所以急需确定一个小区标准, 以此为各类措施的横向比较制定衡量标准, 为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根据调查分析, 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均在不同程度上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对于生物林草措施而言, 小麦地不同措施的减水效益平均约为50%, 最低为15%, 大豆地减沙效益平均为73%, 最低30%。其中以成林林地如刺槐、柠条、沙打旺保土、保水效益最高, 其减水、减沙效益平均高达82%和99%;其次为草灌类型如草木樨、红豆草、紫花苜蓿、幼年沙打旺和柠条林等 (减流减沙效益为54%和76%) , 并且以草 (草木樨、红豆草、紫花苜蓿) 灌 (柠条) 间作为高, 减流减沙效益分别为58%和77%;农作物如谷子、糜子、豆类、玉米、小麦等的水保作用最小, 其平均减水减沙效益分别为29%和56%, 其中黑豆的减流减沙效益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黑豆生长旺盛期即覆盖率最高时正是一年里暴雨频繁发生期, 故而其抵抗降雨径流侵蚀冲刷能力最强, 减流减沙效益高。各种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减水效益平均在51%以上, 而减沙效益大都大于70% (平均61%) 。其中等高沟垄耕作、垄作区田和套犁沟播减水减沙效益相当, 水平沟耕作措施减水减沙效益随坡度变化较大。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减流效益在55%以上 (平均68%) , 减沙效益高于65% (平均81%) , 其中水平梯田、隔坡梯田、坡式梯田水保效益略高于鱼鳞坑和水平阶。就平均水平而言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减流减沙效益普遍高于生物林草措施和耕作措施, 但是由于工程措施耗工、耗时、投入资金大, 在现阶段难以大面积推广;此外生物林草措施绿化环境、涵养水源、改善局部小气候的特殊功能也是工程措施难以替代的。因此, 因地制宜地配套实施各种水土保持措施 (生物、耕作、工程措施) 是从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的唯一良方。

从另一角度分析, 生物林草的地上部分能够对水流泥沙进行过滤, 而地下根系则可以固土保水, 因此即便同样径流条件进行对照, 也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侵蚀率, 对水土进行保持。而工程措施则通过人工工程拦截水流, 从而降低水流速度, 对泥沙进行沉淀。因而可以降低土壤侵蚀, 减沙减水。

3结束语

(1) 通过水土保持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而施行水土保持措施前需要对小区土壤侵蚀状况进行了解, 通过定量计算可以准确预报小流域土壤侵蚀状态, 为水土保持措施提供合理的配置意见, 从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2) 通过对各类措施的比较, 保护性耕地措施的作用最小, 因而可以总结, 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便是陡坡耕地。而生物林草措施是水土保持消息最佳的措施, 因而对陡坡耕地进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极为必要。 (3) 对土壤的扰动影响最大的为耕作措施, 会对土壤侵蚀造成影响, 加剧土壤侵蚀。但若配合采取减水措施, 则能有效提高减沙效果。

摘要:水土资源是流域生态中最为重要的资源, 过去滥砍滥伐以及开荒种地等冲动开发行为严重破坏了流域生态, 因而造成大量的水土资源流失。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 社会各界逐渐加大了对该问题的重视力度, 而不同地区也总结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土保持措施, 例如生物林草保持水土、科学耕作保持水土等,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文章针对目前常用的几类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论述, 并通过定量分析的方式分析了这些方式最终的水土保持效果, 从而为后期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措施,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建起.正确合理地分析水土保持经济效益评价探究[J].科技与企业, 2014 (11) .

[2]梅花, 王继军, 高亮, 等.安塞县农业资源——产业耦合系统对水土保持的响应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 (5) .

水土保持:效益:措施 篇2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严峻问题, 在土壤侵蚀不断恶化与水土保持问题越来越严峻的今天, 紧随着而来的是土壤沙化、水资源破坏以及洪涝灾害等问题的频繁加剧。为此, 必须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而水土保持工作是指利用现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自然规律对已经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综合治理, 或者对与造成的环境隐患做出预防措施。本文从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出发提出水土保持的相关措施和对减水减沙效益进行分析, 以供参考。

1 水土流失危害的表现

1.1干旱与洪涝灾害

水土流失造成的最直接的破坏就是在枯水季节发生水量减少的状况, 出现河道断流等水源严重枯竭的现象, 主要有以下2 点体现:减少土壤的蓄水能力。土壤的蓄水能力取决于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 这是土壤蓄水的主要地方, 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一般在土壤总体积的1/3 ~ 1/2 之间, 一旦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 土壤的蓄水空间就会随着土壤的流失而流失, 从而直接造成土壤蓄水能力的降低, 因此在枯水季节对于水量减少的状态就非常明显。因为土壤随着地表径流而流失, 进入湖泊水库等蓄水处就会直接造成河道水库湖泊淤积, 直接降低其蓄水能力。

1.2洪涝灾害

水土流失可以造成在枯水季节发生水量减少的状况, 而在洪水季节, 水土流失造成最直接的危害便是洪涝灾害。当出现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之时, 地表土壤随着地表径流的流失在带走大部分土壤的同时也会带走大部分土壤营养, 这就会造成土壤贫瘠甚至是沙化的严重后果, 致使地表植物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而逐渐退化, 造成植被被严重破坏, 从而进步一步加剧水土流失的状况。当地表植被被严重破坏之后, 土壤的蓄水能力就更差了, 当洪水季节来临, 发生暴雨之时, 因为土壤蓄水能力差根本锁不住地表水流, 因而会很快形成大量的地表径流, 从而形成山洪和河流湖泊水量急速上升的问题, 从而给居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经济甚至是生命损失。因为大量泥土随着地表径流被带走, 冲积到河道水库或者湖泊, 就会迅速在河床底淤积, 降低河道水库湖泊的防水能力, 从而引起严重的洪涝灾害。

2 水土保持的措施

2.1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水土保持方法中最为直接有效的措施, 其在提升地表水入渗时间和地表径流的速度上有着明显的作用。在水土保持过程中, 工程措施主要包括设置排水沟、混凝土护坡和硬化堤顶道路等方法, 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恰当的方法。

2.2生物措施

2.2.1轮作方式

轮作只要是指耕作者依据时令、土地性质以及农作物特点等自然规律, 在不同的季节种植不同的植物。一般来说, 耕作者会议植物为中心, 结合水旱轮作、专业轮作和绿肥轮作等多种方式进行种植, 为了最终达到耕种的要求。

2.2.2间作、混播以及套种

间作往往是一片农田耕作中不同时期换种不同的庄稼, 应考虑的问题是植物的最佳收获比, 要以生产周期最大收益为目标,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率, 保护水土。而混种中, 播种与收获之间的融合更为重要, 耕作2个或2 个以上的植物的种子往往要结合在一起, 最常见的是播种举例而言是播种小麦和豌豆的搭配, 可以提高作物的生产量, 又可以固氮,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增加农民收入。种植不同的的植物, 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 在不同的时间, 但必须让农业耕种的土壤得到休息和调节, 让土地适合植物的生长。

2.3耕作措施

等高耕作。高等耕作是指耕作者以等高线为界限, 截断地表径流, 降低土壤侵蚀, 最终实现减流减沙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耕作者需要按照流程开展, 截断地表径流的方式主要是挖坑蓄水, 这能很好地将土壤侵蚀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满足水土保持的目的;带状耕作。带状耕作是减沙减流措施中比较常见的手段, 主要是指耕作者通过加强土壤的粗糙度与蓄水节流措施严格控制水土流失和土质污染, 降低土壤侵蚀程度和提高土壤肥力, 防止发生沙化状况;水平梯田。水平梯田是指采取措施将15°以下的坡地改造成适合耕作的水平台阶式田地, 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还可以曾加更作物的种植面积。水平梯田在运行过程中可以明显减少缓坡坡长, 将水流冲刷的泥沙截住, 降低地表径流的流量, 从而最终到达保护水土资源、预防水土流失和改善土壤结构的效果。

3 水土保持工作减水减沙效益分析

为了保护土壤和水免遭流失, 要积极规划土壤和水土保护的措施。如果采取水土保持相应的措施保护土水, 但其采取的手段可能会对原有水土情况有影响。对于土壤和水分的保护效率而言, 水是最基本的前提和基础, 采取相应保护措施非常重要, 土地也需要被更多的保护和利用, 保护土壤沉积物中的相应措施, 主要是在沉积方面, 要减少水的侵蚀和径流。中国地形复杂, 很多耕地的坡度比较大, 对相应的保护措施要求也比较高, 地区存在差异, 如果使用相对类似的策略, 结果可能不太尽如人意。因此, 最重要的是做一个合理的区域设计方案, 以严格的标准, 衡量不同的地域特点, 进行合理的测量研究, 使其可以更好的比较。根据相关的调查和比较选择不同的措施进行保护土壤沉积物中的实际性能, 从而更好地减水和减砂。而退耕还林之所以效果显著, 主要是因为保护泥土和沙不被水冲走, 直接解决实际陡峭林地的土壤流失问题。

3.1减流效益分析

在水土保持工程的工作中, 通常说来要想具有很明显的减流效益一般会采用水平或者穴状整地措施来实现, 这2 种措施可以十分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对土壤和砂石的侵蚀与冲刷, 从而降低对土壤中有机物的破坏, 土壤表面的粗糙度能够被有效提高, 从而使土壤的渗透能力得到提高, 达到降低水土流失的不良后果。在以上2 种措施的基础上, 不断提高植被覆盖率, 必然能够充分发挥3 种措施结合的优势明显降低水土流失, 达到防固减流的目的, 并且可以有效控制住水土保持区域内土壤的肥力, 降低沙化的不良影响。

3.2减沙效益分析

基于SWAT模型, 种植者模拟各种常见的减沙方法, 并且结合增加覆盖植被的固沙方法, 可以非常有效地削弱地表径流挟沙的损害而极大程度地增强土壤抗侵蚀性, 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水流破坏土壤中含有的有机物以及其他营养物质, 减弱甚至是杜绝土壤的沙化程度和速度, 最终达到减沙的目的。

4 结束语

想要很好的进行水土保持工作, 就必须控制水土流失。在实际进行工作的时候, 关键就在于如何进行对水土的合理优化配置。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什么防护措施都有其相应的优点和对应的缺点, 只有在合理的地区配置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保护土壤和水分。土壤保护和水土治理要很大程度上减沙减涝, 要注意保护水土的效益, 杜绝造假, 从实际上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因地制宜创造出更多的合理措施保护水土。

参考文献

[1]邹贵友.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减水减沙效益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3) :203.

[2]党桐.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上旬刊) , 2014 (05) :114.

[3]张玉斌, 王昱程, 郭晋.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初探[J].水土保持研究, 2014 (01) :47-55.

[4]符素华, 刘宝元, 路炳军等.官厅水库上游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9 (02) :18-23.

[5]冯建明.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减水减沙效益分析[J].乡村科, 2014 (16) :164-165.

水土保持:效益:措施 篇3

1 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和特点

1.1 生物林草措施

水土保持生物林草措施就是在发生水土流失的区域进行植树造林建设, 种植树木, 这样地表的覆盖率就会增加, 在降雨的时候, 土壤会在植物的作用下, 减少土壤的侵蚀能力, 减少了雨滴与地面的接触能力, 在涵养水源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植被能够拦蓄径流、调节河川水文状况, 还能够减少水流对土壤的冲刷力, 对于改良土壤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改善水土环境。水土保持生物林草措施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水土保持措施, 这种水土保持措施的历史悠久, 在种植的时候也是极为便利的, 不会给土壤带来负面的影响。但是在植被的种植上也需要注意, 不同区域, 植被的适应能力是不同的, 一定要对土壤的性质进行分析, 选择适合种植的土壤, 最大程度的满足土壤的种植需要, 发挥水土保持的作用。生物林草这种措施主要是通过枯枝落叶层的拦截、林冠截流、植物根系进行水土保持, 这样可以在不破坏地表的情况下, 改善土壤的肥力, 经过长时间的养护, 水土保持效果就会比较明显。

生物林草措施中农作物也是一种特殊的林草保持措施, 农作物的种植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轮作, 另外一种就是间作、套种和混播, 轮作是要按照生产的对象进行轮作方法的选择, 间作是在同一个土地上, 同时进行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农作物种植。套种就是在同一块土地上, 在不同的时间段, 进行两种以上的作物播种。混播也是在同一块土地上, 将两种作物有间隔的进行播种, 必须是一个播种行内进行作物的播种。

1.2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水土保持耕作措施主要是以实现三个特征为重点, 那就是保土、保水和保肥, 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农作物生产的效率, 提高农作物产量, 改变了传统的农作物耕种方法, 最大程度的改善了地表结构和局部微地形结构。早期我们的祖先使用的是高低畦种植法, 这种种植方法是将土地制作成为高低相间的垄沟, 这样在干旱的时候, 可以种植低畦地, 而在一些比较湿润的地区就可以种植高畦地, 这样的耕作方式是不会对土壤造成较大的危害的, 在进行土壤种植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 但是对于水土保持工作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之后又出现了代田法, 这种方法就是将垄和沟轮换的使用, 这样的种植方式, 可以使土壤进行及时的修复, 在土壤修复的过程中, 会增加土壤的肥力, 实现增产的效果, 增产的幅度一般为25%-50%。现在依然与很多的农业大省在使用垄沟种植的方式, 例如西北地区。

1.3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也是进行水土保持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在使用的过程中, 是通过改变一些地区的地形, 进行拦蓄地表的径流, 地表的径流发生变化, 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可以利用水土资源、光资源进行生态环境的改良, 尽最大的程度减少土壤的侵蚀能力, 充分的利用土壤资源, 但是还不会破坏水土结构。从古代到现代, 我国是一个充满着智慧的国家, 已经有很多的方式用在了水土保持上, 在汉代的时候, 已经出现了雏形梯田的水土保持方式, 有些地区在十八世纪的时候就进行了打坝淤地, 在围绕泥石流的问题上也要注意, 有些地区已经进行了荒溪治理的工作, 这些都是水土保持工程。目前为止, 我国现在的水土保持工程有:山洪排导工程、山坡防护工程、小型蓄水工程和山沟防护工程。

2 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益分析

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是指减少径流和产沙量相对于对照的比例。我国的地形比较复杂, 在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效益上进行积极的研究, 但是不同的学者在研究的具体结果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由于地区和环境的不同, 无法进行横向的比较, 文章是根据我国典型径流小区的坡度变化进行减水减沙效益的研究, 在进行减水减沙效益研究的过程中,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如果坡度在10°-20°, 这一范围的径流小区占了40%, 这样就可以代表我国小区径流的平均水平, 可以使用中间坡度为15°的坡度, 当作是减水减沙效益最为显著的一个坡度, 同时也是标准坡度, 通过相关专家的分析, 坡的长度应该为20m, 宽度应该为5m, 满足以上条件的裸露地区是标准小区。

通过平均水平来看, 水土保持的减流效益一般会在55%以上, 减沙效益也会超过65%, 尤其是隔坡梯田、水平梯田和坡式梯田, 在水土保持减水减沙的效益上都会高于水平阶。而且通过一些专家的研究, 可以知道水土保持工程相对于生物林草的方法来说, 在水土保持减水减沙上的效果显著, 但是这一工程也有着显著的缺陷, 成本高、耗时、耗力, 在很长的时段时间内无法大力的进行推广。生物林草这种措施也有着水土保持工程不具有的优势, 可以起到涵养水源、改善局部小气候和绿化环境的基本作用。因此, 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水土保持减水减沙方式。

众所周知, 我国幅员辽阔, 拥有十分的自然资源。但由于部分地形条件复杂, 其陡坡耕地比的差异性也比较大。尽管部分调研人员对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分析, 也开展了大量实地考察工作。然而, 常常因为每一个研究学者采用的观测小区不同, 很难对检测结果进行统一的比较分析。所以,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促使水土保持措施的顺利进行, 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小区标准体系, 并将不同研究者所得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一的汇总整理, 使其能够在统一衡量标准下进行对比。这样以来, 就可以在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中, 获取到更加准确的减水减沙的效益分析数据。

相关研究人员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水土保持生物林草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分析得知, 农作物受到的减水减沙影响较小, 这也就说明其引起水土流失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陡坡耕地所导致的。而生物措施大多是在固土的作用下, 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采取退耕还林的办法, 以此来达到理想的减水减沙效果。

3 结束语

在进行水土流失的治理过程中, 应当对水土保持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利用, 并对所产生的减水减沙效益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 真正发挥水土保持措施的重要作用及有效价值, 从而促进水土保持措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冬艳, 任聃, 王红.营口市水土保持措施普查方法及成果分析[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3 (02) .

[2]张利超, 方少文, 谢颂华, 等.江西省水土保持措施普查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水土保持, 2013 (07) .

水土保持:效益:措施 篇4

关键词:土壤侵蚀,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效益分析

1 土壤侵蚀的危害

近年来, 世界各地的土壤侵蚀持续发生, 尤其是在亚洲大陆, 比如, 印度每年从其总数80×10~6ha的耕地, 损失6000×10~6t土壤。虽然可以把一部分侵蚀解释为自然原因所造成, 但有足够的证据说明, 人类活动所引起的侵蚀, 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些活动是以对森林的侵占, 草地的过分放牧, 边远地区适于农业可耕地的扩大等形式进行的。土壤侵蚀一旦发生后果将十分严重, 最明显的是它严重的影响环境, 辟如沙漠化、旱灾、水灾、淤积和土地退化, 以及由于土地生产力下降到食物亏空对经济的冲击。而我国的水土流失的面积达331.7万km2, 占国土面积的34.6%, 荒漠化、沙漠化面积262万km2, 占国土面积的27.3%, 所以我国的土壤侵蚀十分严重, 因此, 为了减轻我国的土壤侵蚀当务之急是开展水土保持即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2 水土保持措施及各项措施的特点

2.1 水土保持措施的概念。

水土保持是指为了防治水土流失, 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地资源, 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 以利于充分发挥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水土保持措施是为防治水土流失, 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改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工程、植物和耕作等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的总称。

总的来说,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按以下两种方法分类:[2]

2.1.1 根据治理措施特性分为:

工程措施、林草措施 (或称植物措施) 和耕作措施三大类。治理中三类措施都要采用, 称为综合措施。

2.1.2 根据治理对象分为:

坡耕地治理措施、荒地治理措施、沟壑治理措施、风沙治理措施、崩岗治理措施和小型水利工程等六大类。各类治理对象在不同条件下分别采取工程措施、林草措施、耕作措施, 以及这些措施的不同组合, 总起来也是综合措施。

2.2 水土保护措施的种类及特点。

水土保护措施分为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及耕作措施, 其措施具有不同的特点, 根据不同的治理需要其有不同的功效, 下面, 我来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三者的不同及各自拥有的特点。

2.2.1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为防治水土流失危害, 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各项工程设施, 包括治坡工程 (各类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等) 、治沟工程 (如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防护等) 和小型水利工程 (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等) 。

工程措施的特点是利用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各项工程设施, 工程措施的重点在于建造各种工程设施和小型水利工程, 工程措施与当地治理的地形息息相关, 若地形太过于陡峭, 那么工程措施实施起来就比较难执行, 而且工程措施的治理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 需要大量工人共同建造, 而且一般实施环境较为艰苦并且危险, 所以实施者的生命安全容易遭到危害, 但其治理方法与生物措施相比实施时间较短, 与工程措施相比更加简单易行, 所以, 工程措施是水土保持措施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2.2.2 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是为了防治水土流失, 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 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方法, 增加植被覆盖率, 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率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 又称植物措施。主要包括造林、种草和封山育林、育草;保土蓄水, 改良土壤, 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等方法的措施。

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不同, 其特点是采取造林种草及管护的方法, 土壤侵蚀使土壤的结构、营养遭到破坏, 多种植树木不仅可以改良土壤, 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 还可以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率。更重要的是, 多种植树木, 不仅有效降低土壤侵蚀, 还可以使空气清新, 对雾霾、温室效应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并且生物措施应其具有的特点更适用与平原, 但生物措施因为要种植树木, 所以其治理可能要耗费一定的时间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所以生物措施一般要提前做好准备。

2.2.3 耕作措施。

耕作措施是以改变坡面微小地形, 增加植被覆盖或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等方法, 保土蓄水, 改良土壤, 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 如等高耕作、等高带状间作、沟垄耕作少耕、免耕等。

耕作措施与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不同, 其特点是改变坡面微小地形而改善土壤侵蚀的, 这种方法不仅能增加植被覆盖和增强土壤有机质抗蚀力, 还能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 可谓是一举两得, 虽然耕作措施与生物措施相比没有时间上的约束, 但耕作措施因为是要改变坡面微小地形, 所以实施起来比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更加困难, 需要精准的测量和深入的分析与全面的考察当地的地形, 并且工程措施比较有局限性, 受到地形的限制, 平地不易实施此措施, 但耕作措施的与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相比实施效果还是很好的。

所以, 在选择水土保持措施时要全面考虑当地的各种条件, 包括环境、地形等, 三种水土保持措施特点、治理效果各不相同, 各具特点及优点, 所以治理土壤侵蚀时要对症下药, 根据不同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水土保持措施, 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3 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分析

为了水土保持规划、水土流失定量预报及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的横向比较提供依据, 水土保持措施效益定量计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只有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分析合格了, 水土保持措施才能得到最大化的防治效果。总的来说, 水土保持措施是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的基础与前提, 而水土保持措施效益是水土保持措施的深入与继续。

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是指:这些措施的实施所减少的径流和侵蚀产沙量相对于对照的百分比 (或比例) 。我国由于地形条件复杂, 陡坡耕地比例较大, 虽然对不同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分析开展了大量分析研究工作, 但由于不同研究者采用的观测小区各异, 使得所得结果很难进行横向比较, 因此, 当务之急是制定一个小区标准, 即将不同的研究者测得的资料进行整理, 使之能在同一衡量标准下进行比较, 这样为获取中国各种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减沙因子值提供参考。

通过研究分析比较各种水土保持生物林草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值可以看出, 农作物减水减沙作用最少, 说明陡坡耕地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场所。生物措施由于过滤泥沙或固土作用, 减沙效益显著, 将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还牧是解决水土流失、恢复大西北山川秀美的必由之路。所不同的是, 由于耕作措施会对土壤扰动, 加剧了土壤侵蚀, 但耕作措施中采用适宜的减税措施会得到很好的减沙效果。

4 结论

水土保持措施是控制水土流失的手段, 在治理水土流失时我们应合理配置、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等为依据采用适当合适的水土保持措施, 总之, 三种措施各有优缺点, 只有合理配置, 根据需要采用水土保持措施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而水土流失的治理只有在水土保持措施与其的减水减沙效益分析共同作用下, 治理效果才能更加明显有效。

参考文献

水土保持:效益:措施 篇5

牡丹江市三溪一河中上游项目区位于牡丹江市中部爱民区境内, 面积40.86 km2, 区内坡耕地集中, 耕地坡度大, 坡面长, 沟壑分布广。垦殖以来, 区内坡耕地由于缺乏有效、高标准水土保持措施的保护, 导致黑土层流失严重, 许多地块砂石掺杂, 耕地产出率低[4,5]。近些年, 水保等部门在牡丹江市其他地区修筑的梯田等, 获得了稳产高产, 推动了农民对建设高标准梯田的认识, 提高了群众参与修筑梯田的积极性[6]。因此, 在该项目区, 开展以保护坡耕地为主的的试点工程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可以起到实例示范、辐射周边、同类地区推广的积极作用。据此, 选定三溪一河中上游项目区作为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典型治理区是很正确和必要的。

1 项目区概况

1.1 自然概况

1.1.1 地理位置。

项目区位于牡丹江市爱民区境内, 距离牡丹江市城区15 km, 土地总面积40.86 km2, 地处东经129°30′10″~129°35′29″, 北纬44°35′01″~44°40′03″, 大地构造属兴凯湖和老爷岭地块, 佳木斯隆起带及第四系地层, 属松花江水系的牡丹江流域, 低山丘陵地貌, 波状起伏地势, 为中度水蚀类型区。

1.1.2 坡度组成。

该项目区地形呈缓岗阶地, 地势中部低两侧高, 呈“V”字型, 项目区海拔高度为310~545 m, 相对高差为235 m, 地处佳木斯隆起带及第四系地层。项目区长8.8km、宽6.5 km, 呈不规则长方状, 全项目区主沟道平均比降为2.7%, 共有大小发展或半稳定侵蚀沟44条, 沟系总长度为7.42 km, 沟壑密度为0.18 km/km2。项目土地面积为4 085.7hm2, 地面坡度组成:≤3°的261.6 hm2, 3°~5°的566.08 hm2, 5°~8°的1 865.38 hm2, 8°~15°的1 364.9 hm2, >15°的27.81 hm2 (图1) 。坡耕地总面积为1 662.77 hm2, 坡耕地坡度组成为:≤3°的165.67 hm2, 3°~5°的405.2 hm2, 5°~8°的586.74 hm2, 8°~15°的478.65 hm2, >15°的26.51 hm2 (图2) 。

1.1.3 气象水文。

项目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漫长, 寒冷干燥, 夏季短暂, 温热湿润, 降水集中, 多年平均降水量485 mm, 多集中在7—9月, 降雨量占全年的70%左右。该区≥10℃有效积温2 400℃, 多年平均气温3.5℃, 年均风速2.2 m/s, 平均日照时数2 568 h。

1.1.4 土壤植被。

地面坡度组成物质为古代片麻状花岗岩, 土壤类型以暗棕壤为主, 有小面积的草甸土和白浆土, 垦殖之初有机质含量逾6%, 随开垦年限增长, 水土流失加重, 现在坡耕地有机质含量为2%~3%, 大部分坡耕地表土层厚度10~20 cm。植被属小兴安岭植物类型, 森林覆盖率53.6%。

1.2 社会经济情况

1.2.1 农村人口及产值。

项目区内现有户数3 605户, 总人口12 246人, 其中农业人口10 277人, 农业劳力7 081人, 人口密度300人/km2。农村年均产值13 130万元, 其中农业产值8 200万元, 林果业产值200万元, 牧业产值3 500万元, 副业产值1 200万元, 渔业产值30万元, 年人均产值10 722万元, 年人均纯收入8 325元, 该项目区的土壤侵蚀类型以面蚀为主, 沟蚀发生强度很高。全项目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 (占53.60%) 和耕地 (占40.86%) 为主, 水土流失面积占1 548.69 hm2, 占项目区总面积的37.90%, 沟壑直接占地面积26.69 hm2。沟壑密度为0.18 km/km2。

1.2.2 土地利用现状。

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为:总土地面积4 085.77 hm2, 其中耕地1 669.16 hm2 (>0.25°坡耕地1 662.77hm2) , 园地面积12.58 hm2, 林地面积2 189.95 hm2, 草地面积18.76 hm2, 荒沟面积26.69 hm2, 水域面积18.62 hm2, 城镇村庄面积为150.01 hm2, 农、林、草、荒、水和城镇村庄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40.86%、53.60%、0.46%、0.65%、0.46%和3.67%。人均土地0.33 hm2, 农村人均耕地0.14 hm2/人, 人均基本农田0.05 hm2/人。土地结构:土地资源丰富, 宜农地多, 在时空分布和组合类型上都基本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需要。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水土流失严重, 岗坡地力较薄, 制约了农业生产发展;二是农作物布局不尽合理, 土地利用率低, 影响项目区生态环境;三是水土流失源地面积大, 土地生产潜力难以充分发挥。

2 水土流失灾害和水土流失程度

2.1 水土流失灾害

2.1.1 沟壑发育, 切割蚕食农田。

项目区内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侵蚀沟发育, 沟壑密度大, 沟长且宽。据调查, 项目区有较大侵蚀沟44条, 沟系总长7.42 km, 直接占用农田26.69hm2, 严重影响机耕作业。

2.1.2 黑土层变薄, 地力下降使得粮食产量下降, 农民收入降低, 农民深受水土流失之害。

在坡地上, 大量径流顺坡而下, 造成超渗产流, 跑土, 跑肥, 跑水, 地力减退, 土壤被长期冲刷, 土壤肥力大大下降。据调查和资料表明, 初垦期耕作土层厚60 cm左右, 现在仅剩30 cm左右, 变成黄沙土, 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初垦期的6%下降到现在的2%~3%, 致使土壤保水保土能力降低, 通透性差, 最终导致粮食减产。

2.1.3坡水流失, 上冲下淤。

项目区地势起伏, 坡耕地缺乏植被庇护, 上游坡面降水径流不能有效蓄滞入渗。一遇大暴雨, 坡水下泻, 泥沙俱下, 严重破坏桥涵、道路等设施。

2.1.4 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频繁。

由于水土流失加剧, 使生态系统自我平衡受损, 适度功能失调, 春旱、秋涝、早霜、冻害时有发生。

2.1.5 对市区人口生命财产及安全造成威胁。

项目区是牡丹江市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 每遇暴雨极易产生高强度汇流, 形成山洪, 冲毁房屋, 冲断桥涵, 淤堵铁路。1998年7月, 区内发生洪灾, 牡丹江市内多处街道被山洪泥沙淤埋, 给几十万市民的财产及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2.2 水土流失程度

水土流失面积为1 498.16 hm2, 占项目区总土地面积的36.67%, 其中:轻度侵蚀面积为169.21 hm2, 中度侵蚀面积为823.79 hm2, 强度侵蚀面积为505.16 hm2。沟壑密度0.18km/km2, 侵蚀模数2 300 t/ (km2·a) , 侵蚀类型主要是水蚀。按照牡丹江市水土保持十年规划, 项目区属中部低山丘陵中度水蚀治理区。截至2010年, 项目区已累计治理面积420.26hm2, 治理程度为27.14%, 其中保土耕作3.20 hm2, 旱改水田1.60 hm2, 营造水保林 (乔木) 16.63 hm2, 水保林 (灌木) 398.83hm2, 沟头防护1处。

3 措施布局

3.1 措施配置原则

工程建设以坡耕地治理为主, 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全面治理项目区内坡耕地和切割坡耕地的侵蚀沟, 配套布设截流沟、作业路及涵等保证工程施工及耕作顺利进行。

3.2 措施规模

该项工程措施建设规模确定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 122.70 hm2。其中, 梯田面积1 107.52 hm2。项目区坡耕地治理采取修坡式梯田和水平梯田等措施进行治理, 控制水土流失。新增坡式梯田和水平梯田合计1 107.52 hm2, 具体措施布设如下:坡度3°~8°黑土层厚度为30 cm的坡耕地实施土坎坡式梯田, 面积830.11 hm2;坡度8°~15°黑土层厚度为30 cm的坡耕地实施土坎水平梯田, 面积为277.41 hm2。

根据各类侵蚀沟的不同特点, 对于小型发展沟和较活跃的半稳定沟及人型支毛沟, 布设了沟头防护工程, 修跌水17处, 沟头埂3.20 km, 削坡工程2.31万m3, 修建土柳谷坊123座, 干砌石谷坊58座。

该项目区农道多为土路, 路基为土质垫面, 路面凹凸不平, 局部地段受沟蚀侵害难通行, 直接影响生产作业, 设计整修农道 (风化砾石铺筑路向, 挖设排水沟, 营造护路林稳定路肩18 km, 过水处砌筑有机基涵连通, 共设基础涵6处。

项目区新增治理面积1 122.70 hm2,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修土坎水平梯田277.41 hm2, 土坎坡式梯田830.11 hm2, 截流沟5 km;沟壑营造水保防护林15.18 hm2。土柳谷坊123座, 干砌石谷坊58座, 跌水17处, 沟头埂320 km, 削坡造林工程土方2.31万m3;修筑基础涵6处, 整治作业路18.0 km, 砌筑项目宣传碑1座。

4 投资概算资金筹措

该项目静态总投资1 667.00万元, 其中工程措施投资1 227.88万元, 林草措施投资242.73万元, 独立费用147.84万元, 预备费48.55万元。单位治理面积投资为148.48万元/km2。资金筹措方案:中央和地方投资比按6∶4的比例分配, 中央投资1 000万元, 地方匹配解决667万元。

5 效益评估

工程实施至各项治理措施全部生效时, 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综合程度由27.1%增加到99.6%, 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54.06%增加到54.79%, 可拦蓄径流总量达4 415万m3, 保土总量达318万t, 治理区蓄水效益70%, 保土效益65%。到措施全部生效时, 各项工程年增经济效益202.97万元, 其中新增产粮149.52万元, 新增果类53.45万元。计算得经济净现值312.32万元, 经济内部收益率为9.5%。投资回收年限7年。工程措施、林草措施与耕作措施有机结合, 可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 改良土壤理化性状, 使农田土壤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 提高了项目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付道华, 杜喜军.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6, 12 (6) :385-386.

[2]李立新.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模式及效益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 2009 (3) :225-228.

[3]李立新, 陈英智.东北低山丘陵区土地资源评价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黑龙江省东部红旗流域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 2004, 24 (4) :85-87.

[4]景国臣.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1 (2) :6-7.

[5]李国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09.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研究 篇6

关键词: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

文中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陕西省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综合效益分析,探讨了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

1 指标体系(见图1)

2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2.1 评判因素集

对于评判集合U按照某个属性c,将其划分成m个子集,它们满足:

这样就得到了第二级评判因素集合:

其中,Ui={uik}(i=1,2,…,m;k=1,2,…,nk)表示子集Ui中含有nk个评判因素。

2.2 综合评判模型

对于子集Ui中的nk个评判因素,按照单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进行评判,若Ui中诸因素的权重分配为Ai,其评判决策矩阵为Ri,则第i个子集Ui的综合评判结果为:

Bi=Ai·Ri[bi1,bi2,…,bim] (3)

对U/c中的m个评判因素子集Ui(i=1,2,…,m),进行综合评判,其评判决策矩阵为:

如果U/c中的各评判因素子集的权重分配为A,则综合评判结果为:

其中,B既为对U/c的综合评判结果,也是对U中所有评判因素的综合评判结果。

3 水土保持综合效益评价

3.1 评价区概况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包括延河、佳芦河两个项目区,总面积3 834 km2,项目区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气候属中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侵蚀模数达5 000 t/(km2·年)~30 000 t/(km2·年),该区每年输入黄河泥沙9 500万t。国家在这一区域利用世行贷款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期从根本上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减少入黄泥沙,调整农业生产和经济结构,使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3.2 综合效益评价

3.2.1 评价要素集合及评语集合

评价要素集合U={U1,U2,U3}={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各单要素子集Ui(i=1,2,3),U1={u11,u12,u13,u14},U2={u21,u22,u23,u24},U3={u31,u32},据决策的实际需要将评语等级分为四个等级,即:V={v1,v2,v3,v4}={好,较好,一般,差}。

3.2.2 评判决策矩阵的确定

各单要素子集Ui的评价决策矩阵Ri的确定需要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定量估算,依据确定的评价等级标准依次对各个指标进行评价。根据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的实施情况,借鉴目前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分为四个等级,各指标的分级代表值见表1。

Ri=(rijk)。

其中,i为单要素子集的数目;j为单要素子集的指标数;k为

参考文献

[1]阎文哲,赵光耀,马国力.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效益分析[J].人民黄河,1996(5):7-11.

[2]赵力仪,马国力,祁永新,等.水土保持社会效益的监测与评价[J].人民黄河,2000,22(6):23-25.

[3]叶延琼,张信宝,冯明义,等.水土保持效益分析与社会进步[J].水土保持学报,2003,17(2):71-73.

水土保持:效益:措施 篇7

1 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方法

由垫江县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办公室负责勘测设计和规划, 按“山、水、田、林、路、池、沟、凼”综合治理的标准, 全面进行土地的改造整治。

1.1 依山治理, 营造柑橘林

沿河床滩涂依山治理山坡高度为320~380 m的浅丘, 从河床至坡顶纵行栽植柑橘。再从河床随山就势等高线横行栽植, 形成纵行顺山下、横行绕山的玉带。在山坡和河边栽植柑橘, 纵向5 m, 横行4 m, 向山顶及后山延伸, 纵向一条线, 平向等高一致。

1.2 蓄积水源

每一山坡集雨处修建1个蓄水池, 每6 hm2柑橘种植地修建蓄水池50 m3, 共修建蓄水池5个, 确保浇灌和抗旱有足够的水源。

1.3 修建便道

建好入园公路, 为长1.5 km、宽5.5 m、厚30 cm的水泥路。沿河及坡顶在同一等高线上建2条人行便道, 为长2 km、宽1 m、厚10 cm的水泥便道。纵向100 m修建1条人行梯步, 连接2条横山便道, 使整个园区形成方块状。

1.4 布局池、沟、凼

池已在坡上布置, 然后布局背沟、腰沟。背沟规格30cm×40 cm, 腰沟规格30 cm×50 cm, 沉沙凼设于人行梯边的腰沟上, 每一纵沟使用2个预制护板。

1.5 堡坎砌筑

从下至上进行, 先揭盖土, 将表土揭于上一梯, 用坚石或六角水泥空心砖砌筑好堡坎, 在同一等高线上进行, 高度1.5 m。

1.6 改造土体并回填

待堡坎砌好后, 内部土体不足1.5 m深的地方, 用岩容炸药爆破, 将母质传于堡坎及背坎边, 中间的种植带形成一条壕沟, 回填熟化土[1,2]。下部回填30 cm自然土、30 cm作物秸秆和杂草, 其上再回填30 cm的有机肥, 最后填上熟化自然表土30 cm。

2 柑橘栽培技术

由垫江县果品蔬菜管理站负责技术指导, 统一订购育苗基地的容器苗, 全部为塔洛科脐橙的合格苗3.4万株。

2.1 挖穴施肥

按5 m×4 m的规格拉线定位, 插上竹片作标记。将定植穴挖成50 cm×50 cm的坑, 每坑施入有机橘渣肥2.5 kg, 覆土2~3 cm。

2.2 栽植

栽植时将容器苗的营养桶去除, 左手提苗, 轻轻拍打四周, 右手拉下营养桶, 去除1/3的下部营养土、1 cm左右的四周营养土, 使主侧根疏展伸直。提苗置于穴内, 仍然是左手提苗, 右手传细土, 边传边挤压, 以填满定植穴为准。始终保持苗根颈与地表平齐, 扶正扶直, 四周用脚踏紧踏实, 做成土盘, 淋足定根水。

2.3 加强管理

2.3.1 施肥。

柑橘周年管理中应施好4次肥, 10月底施用基肥, 2月底施用春肥, 4月底施用开花肥, 6月底施用壮果肥, 全年每株柑橘树的施肥总量为氮450 g、磷350 g、钾400 g。谢花和果实形成期进行根外追肥, 将10 kg水、1 g赤霉素、1.5~2.0 g 2, 4-D、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与300 g石灰或草木灰浸出液混合, 叶面喷雾, 10~15 d喷1次, 共喷2次。

2.3.2 中耕除草。

在柑橘生产中, 中耕与除草同时进行, 春厚、秋浅中耕15~20 cm, 将杂草埋于土表。冬季根系处于相对休眠期, 配合基肥的施用, 深中耕30~35 cm。

2.3.3 修剪整形。

冬季对树干下部过低的枝, 适当提高30~40 cm修剪, 剪除中部的下垂枝、交叉枝、病虫枯枝、弱枝[3]。将修剪下的残枝落叶运出果园外烧毁处理, 夏、秋季抹去萌蘖或徒长枝, 回缩旺稍, 使整个树型成为自然回头形。

2.3.4 清园。

冬季采用200~240倍专用石硫合剂清园。

2.4 病虫害防治

垫江县柑橘主要防治红蜘蛛、黄蜘蛛、锈壁虱、矢尖蚧、红蜡蚧、黑刺粉虱、花蕾蛆、潜叶蛾等虫害, 碳疽病、疮痂病、黑斑病等病害, 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 使用专用药剂进行防治[4]。

3 效益分析

创新管理模式, 成立柑橘专业合作社, 劳资结合, 土地入股分红。即业主每年付给农户4 950元/hm2, 由专业合作社负责管理, 除去管理费、工时费、肥料、农药费用后, 业主与农户实行利润五五分成。保证了管理到位, 也减少了农户和外出人员的后顾之忧。

陆箭村通过实施滩涂整治工程, 将滩涂和荒坡变成了柑橘园, 获得土地整治项目国补资金400万元, 公路建设资金45万元, 136户农民486人自筹资金每人400元, 共集资19.44万元, 整个项目总计投入464.44万元。

3.1 经济效益

陆箭村2012年柑橘产量初次收获84 t, 平均每株产柑橘4.95 kg, 售价3 000元/t, 总计收入25.2万元。2年后进入盛果期, 平均每株产柑橘40~50 kg, 为初产量的9~10倍, 1年产值可达200万~240万元, 除去人工工资、农药、肥料60万元左右, 每年的纯利润约有160万元, 3年即可收回成本。

3.2 生态效益

该项目是经济、生态、观光、旅游相结合的综合性开发性项目, 特别是现代果业、现代花卉木业、乡村旅游业项目建成后, 可增加项目所在地陆箭村的植被面积, 提高森林覆盖率,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环境, 实现绿化乡村、美化大地、装点田园风光的目标。同时, 项目实施可以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保护当地水质和生态环境[5]。通过对陆箭村滩涂的综合治理, 涵养水源, 地力培肥、理顺水系, 实现土不下山, 可减少土壤流失4.5 t/hm2, 有利于增加植被, 保护当地水质和生态环境, 全面改善自然生态和人居环境,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将实现春季橘花香飘、秋冬硕果累累的盛景。

3.3 社会效益

陆箭村的水保工程建成后, 可改善当地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 形成规范化种植、养殖、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果品产业化生产基地, 推进陆建村农业产业化进程。可辐射带动项目区386户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 人均增收2 580元。改变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意识, 使群众融入到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的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 农民收入可以稳步提高。随着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 不仅有利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还可以带动城镇建设和运输、旅游、餐饮、服务业的发展, 拉大消费,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 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实现城乡一体化, 给垫江县的经济建设带来极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摘要:总结垫江县沿河滩涂水土保持工程的实施方法, 在此基础上总结柑橘栽培技术, 分析获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以为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土保持,柑橘,栽培效益,重庆垫江

参考文献

[1]范厚明.黔西北山区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目标[J].华北农学报, 2005, 20 (F12) :177-180.

[2]崔奇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产业化管理浅析——以内蒙古太仆寺旗为例[J].华北农学报, 2005, 20 (F12) :181-185.

[3]杨友柱.柑橘园生态管理技术要点[J].湖北植保, 2010 (5) :52-53.

[4]徐丽华.夏季柑橘园管理技术措施[J].福建农业, 2010 (6) :17.

上一篇:美术展览的利与弊下一篇:兽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