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展览的利与弊

2024-11-07

美术展览的利与弊(精选12篇)

美术展览的利与弊 篇1

美术展览是给从事美术行业的工作者或爱好者的一个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平台让别人去了解你的想法,了解作者的过去和将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致使美术事业也迅猛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落实国家的美术教育方针,与时俱进,力求创新,勇争上流,彰显中国艺术文化事业的魅力。

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新事物的发展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观点,新事物的发展道路必然是曲折的,每一件事或是物都有利与弊,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一分为二的思想去指导。美术展览也是一样,在迅猛发展的基础上也是有利有弊,我们要用不同的眼光来审视它。

美术展览的产生正是印证了中国的发展。美术本身就是一部无声的纪录片,记录了中国的发展,历史的发展,人类的发展,美术展览是值得我们用敬畏的眼光看待,并不断地延伸着他的精神意义。尽管这样,也只是有一少部分的人了解他的伟大,令人叹为观止,感受我们中国的博大精深,在这样的基础美术展览事业发展起来了。

美术展览给我们提供了了解国家的历史和人文的机会,对于从事美术的个人工作者来说,这是非常好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美术展览来展示自己的作品,让更多的人看到自己近期创作的成果,更有甚者可以通过美术展览来提升自己的艺术价值地位,美术展览也成功地推出了一大批优秀著名的画家,有了这种名家头衔,他们的作品也会变得有价值,行情不言而喻,社会地位高,经济地位也高,品味也会变得高格调。美术展览为社会推选出了一大批画家,同样也是国家的荣誉,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同样重要,经过美展筛选出来的画家也是代表当代中国艺术文化发展的前沿先锋,在世界上赢得美誉。在美术展览事业的推进下,美术行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美术是美术家的精神食粮,就如同音乐一样,有着种类很多,抒情的,激情的,舒缓的,伤感的等等。当我们心情低迷时,听一听激励人心的歌曲,就会充满斗志,觉得前途一片光明,这是音乐的魅力,同样,美术也是一样的,画家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到了作品当中,他在向我们传达,向我们倾诉,希望从我们这找到共鸣。不一样题材的美术作品会给我们传达出不一样的情感,面对民族问题时,我们往往会团结一致,民族友谊深厚,凝聚力较强,过后可能会淡忘这样的情感,人们之间再没有团结一致对外的友谊,美术作品就有这样的能力,美术展览更甚,一个主题性的展览会带给社会怎样的波动是我们不可预知的,会使我们的心走到一起,体现着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例如,一个以战争题材为主的展览,他会勾起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抗日战争中我们牺牲了许多爱国将士,被抢占了多少国土,受到了多少屈辱,看完这个展览后心中是多么的激昂,使我们情不自禁缅怀那些为了解放而牺牲的先辈们,气愤那些抢占我们国土的可恨之人。反之体现国家繁荣昌盛的景象为主的展览,气氛就不是沉重的,而是欢快的,我们通过这些美术展览画作更多的了解了国家的发展,了解我们的生活的幸福,国家的发展的飞速,感受到作为这个国家的公民,内心的一种自豪感和荣誉感。由此而看,美术展览能够根据国家政策采取适当的措施,切实地落实国家方针,与时俱进,彰显中国艺术文化事业发展,培育民族精神,团结民族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通过美术展览引导人们,发散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中国的发展更加地繁荣昌盛。

一个事物的发展有其益的方面,必然也有弊的方面,益大于弊有利于前进,弊大于益则阻碍前进。在思想方面有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追求百家争鸣,大家互相交流,才会产生新的思想,一道题的解法,A有一种解法,B有一种解法,两个人互相交流,就是每个人都有两种解法。主体性的展览本身性质非常好,对于我们看画展的人来说能够给我们一个初级的了解,但是同时也产生了问题,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事物的角度想法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创作的作品也是不一样的,但有些人为了去参加一些官方性的比较大的展览,而忘却了自己的初衷,摒弃了自己的特长,去迎合画展的要求,功利性太强最后出来的作品往往不那么尽如人意,重内在再来一种令人厌恶的俗气。再者也因为作品一旦入选大的展览就有可能给自己增加无上的荣耀,或者可以帮助自己找到更好工作增加筹码,想要从事美术行业的工作者,单位会看你的简历上的资料,参加展览的性质,这也使各种展览越来越多,导致质量的下降。还有为了利益在展览当中真正的公平性,有的为了参加大的展览而通过关系熟人,推送出一批质量差的作品参加展览,那么质量那么差的作品就会直接影响到观众的接受的欲望。还有美术展览长期标准化的模式必然让人寻找其其中规律,比如哪样的作品好入展,怎样的构图比较好,怎样的色调是容易入展的,看似一种学习进步,其实也是抹杀一个美术创作者的独特个性,使大家按照标准模式范画样式的构图色调来画,才换来了入展结果,但没发现一不小心掉入美术展览千篇一律的现象。使一个美术展览的高度大大降低了他的功效。

美术展览事业的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在经济生活的稳定基础上,我们要提升我们的精神享受,文化内涵,艺术修养,美术展览正是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利的方面,但是如果采取正当的行为解决这些“歪风”,我相信它会发展的更加好,那么将会大大地促进我们国家的美术事业的发展,百家争鸣景象再一次地出现。

美术展览的利与弊 篇2

现在是信息时代,电脑是不可少的。在网上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看书、娱乐、炒股、聊天,它可以让你增加知识,交到朋友,也可以让你掉进万丈深渊,这就是电脑的利与弊。下面我给你介绍网络的利与弊。

在网络上可以和自己的朋友聊天,即使他远在千里,你也会感到他近在咫尺。哪像从前还要飞鸽传书,就算邮寄的也起码要两三天呢。在网络上还可以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发表上去,让大家来点评,既可以知道作品的.好坏,又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小学生作文 wwW.

吃素的利与弊 篇3

一、长期吃素的好处

1、有助于增强消化功能:植物性食物易消化、好吸收,其含有的植物纤维还能起到防止便秘、增强肠蠕动的作用。

2、可以延缓衰老:由于动物性食物中含有一定的脂溶性毒素,人吃了这些毒素会加重肾脏、肝脏等排毒器官的负荷,使人体极易衰老。因此长期吃素有延缓人体衰老的作用。

3、有宁神健脑的作用:健康人的体液呈弱碱性,而蔬菜、水果、海藻、五谷等植物性食物也多为碱性。因此长期吃素有净化血管、宁神健脑的作用。最新研究表明,经常吃素的人的反应力要比非素食者高2倍。

4、可以防癌抗癌:临床研究发现,素食者的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病率要比非素食者低70名,这与其经常吃高纤维的蔬菜和水果等有关。

5、可以减肥瘦身:植物性食物所含的热量大多较低,因此长期吃素有利于人们避免肥胖和保持体形。

6、可以美容养颜:人的皮肤之所以会变得粗糙多是由于人体内残余毒素的侵蚀所造成的。而这些毒素的主要来源就是肉、鱼,蛋等动物性食物。因此长期吃素有助人们保养皮肤。

7、可预防心血管疾病:由于植物性食物中不含有脂肪、胆固醇等能对心血管构成威胁的物质,因此,人长期吃素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8、有利于养护肾脏:研究发现,对于普通人——尤其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长期吃素可以减轻其肾脏的负担,起到养肾护肾的作用。

二、长期吃素的弊端

1、容易引发缺铁性贫血:由于植物性食物中大多只含有不易被人体吸收的非亚铁血红素,因此长期吃素的人极易患缺铁性贫血。

2、容易引起维生素B12缺乏症:由于维生素B12几乎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因此长期吃素的人通常都会患维生素B12缺乏症。

3、容易导致缺钙:植物性食物中钙的含量要明显低于动物性食物,加之素食者很少会经常喝牛奶,所以长期吃素的人大多都缺钙。

4、容易导致缺锌:锌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和性欲。植物性食物中锌的含量极少且大多不易被身体吸收,因此长期吃素的人容易缺锌。

5、摄入的热量过低:植物性食物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要明显低于动物性食物,而且植物蛋白的质量和赖氨酸含量也要比动物蛋白差一些。因此,长期吃素会给人的生长发育或活动带来影响。

鉴于吃素有上述的利与弊,专家给完全素食者(不吃任何动物性食物的人)提出了如下建议:

1、应尽量以小麦面包、粗粮等作为主食。

2、由于黄豆、毛豆、绿豆或豆腐、豆干等豆类食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因此完全素食者可经常吃一些这类食品,以补充其体内蛋白质的缺乏。

3、多吃一些腰果、花生等干果类食品,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热量。

4、每天至少要吃4~5种蔬菜,并应多吃一些含铁量高的水果,如番茄、猕猴桃、葡萄等。

5、不要为了让素菜更有滋味而多用盐、糖来烹调,素食者也要坚持少盐、少糖的饮食原则。

6、吃素者可适当地吃一些维生素B12,以补充其体内该种维生素的缺乏。

浅析美术集训的利与弊 篇4

关键词:美术集训,利与弊

随着高等院校近年来的扩招, 特别是对艺术类的扩招, 使一些学生和家长看好了这条出路, 以至于打着各种招牌急训班就随之而产生了。特别是在专业的美术学院附近到处可见。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成名的局面, 许许多多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 专门针对联考的培训涌现出来, 突出表现在保证联考保过, 单招院校保过等等各种招生的信息。因此, 本文就急训的利与弊进行探讨。

一、美术急训班产生的原因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美术教育是通过审美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美术急训班的产生有其内在的客观原因和内在的主观原因。就其客观原因来讲, 一些学生学习较差还想上大学, 凭借文化课还想上大学更是难上加难。然而艺术类考生呢?它对文化课的要求不是很高, 而且风险很低。只要这些差生稍微努力就可以超过分数线。对于专业课要求, 各省市有其要求规格, 大多数的高校都是看专业的高低录取学生, 相对于其他专业艺术类的门槛就非常低, 于是一些人就四处打听哪里有专门的培训班, 而且要在短时间内保证能达到考试的分数线。一些家长和学生也就不顾及学费的多与少。只要能上大学花费再多也无所谓。于是急训班也就自然出现。这就是美术急训班客观存在的原因。当今社会是经济社会, 经济决定上层建筑, 培训班就看好这一经济之路而大显身手。许许多多的培训班就打上某某高校的老师上课, 某某联考老师任教等等的招牌来吸引学生, 让学生能看到希望。据我的调查, 他们这些急训班基本上上课的时间也就是四个月, 他们收取的费用不等, 最少的也要千元。他们分为几个档次, 没有上的是不保过的, 还看你有没有基础, 没有基础的, 还想上好学校的要五到六万元。有基础的也要花费三到四万元之多。而且据调查, 急训班的人数多的有四、五百人之多, 少的也有四五十人。就此一算他们的收益是多么的客观。以上所述就是美术急训班产生的客观原因和内在原因即主观原因归根到底, 它的产生无论是客观需求还是内在所需, 都是为了提高人类素质得一种途径, 假如没有这样的途径, 人将会被拒之高校的大门之外, 这些人的素质由谁来提高, 长久以往, 总有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 越来越多, 那么我们国民的整体素质怎么来提高。

二、美术急训班的利

说到急训班的利, 对于急训班的利就利益的收益是非常的显著, 再就是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中, 他们觉得他们找到了上大学的出路, 对于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 他们只要花钱就能顺利上大学, 调查中有一个学生说道, 他们的班主任说他的学习要考上大学非常之难, 开始就建议他考体育方面的大学, 有个前提条件是必须得学理科, 而这个学生说他理科压根就学不懂, 没有办法老师就说美术院校是文科的学生就可以考, 于是他就顺利去找到了急训班, 刚开始他一点的基础都没有, 开始画的时候觉得有新鲜感, 培训班的老师就让他临摹, 没过多久, 他就烦了, 不想画画了, 觉得非常困难, 就有不想学的念头, 老师就做心理辅导说:“你现在不想画迷茫, 就是你在进步, 你对自己的要求有所提高, 你不想画画你就休息, 过两天再画, 肯定就不一样了, 肯定进步了。”在调查中还有一个学生说到, 高中三年就没有好好学习, 考一般大学就根本不可能, 我问他:“你觉得急训有利还是有弊?”他说:“肯定有利呀, 我急训了三个月就考上了, 要不是急训, 我再补习三年也考不上大学, 急训一下子让我看到了光明, 让我扬眉吐气了, 我也可以像那些学习好的人一样可以上大学了。”从以上调查不难得知, 急训班的对于那些学习不好的, 并且还有理想的学生来说的确是非常有利的。不但他们在哪里学到了专业知识, 而且他们心理上也辅助性的得到了帮助与辅导, 这也为我们提高国民素质也做出了贡献, 无论什么事都有它的两面性, 他有利也就有弊。

三、美术急训班的弊

说到美术急训班的弊, 我在调查中发现, 说道弊的同学都是那些一直在学习绘画, 有一定基础, 画画的非常不错, 他们在谈论到急训班时认为, 弊大于利, 他们说:“在急训班里说到的都是一些固定的模式, 他们的辅导老师会给他们一些绘画的风格让他们死记硬背, 比如:速写中衣服纹理让他们背下来, 考试的时候你就往上抄就可以了, 不光是速写, 色彩和素描也是一样, 素描他们会给你说, 联考只看你对比强烈就可以, 所以你只要分清两面和暗面, 中间的灰调子用手在暗摸到与亮面的中间就是中间调子, 再就是他们只针对联考去训练, 联考考素描都是静物, 所以他们急训班只联系静物, 有些人到考试跟前了, 听到风声说要考头像一下子就傻了, 头像根本就没有练习过, 根本就不会画, 急训了几个月到头来, 不会头像, 即使考上了大学, 一旦上头像课, 就有多一半得人画不了, 不知道怎么去画, 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基础, 怎么去画?所以一些人就觉得弊大于利, 调查中还发现, 有些有基础的学生, 平时一直都在练习画画, 为了应试去了急训班, 几个月的集训下来, 上了大学以后, 自己原来的绘画模式不在了, 都是急训班里的模式, 对待大学的绘画根本不适应, 他们也想转变, 可是非常难, 归纳以上调查, 可以发现美术急训班的弊, 是对于那些有基础的学生是不利的, 对于他们想提高的绘画水平是期待阻碍作用的, 他们想发挥他们自己的风格, 还得急训的模式中走出来, 这样才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特长, 去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四、总结

核能的利与弊 篇5

课题组长:XXX(撰写报告,计划统筹)副组长:XXX(资料查询与收集)

组员:XXXX(负责调查访问,资料查询与收集,总结与思考)相关科学:物理

内容摘要:本课题通过查找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当今社会的核对人类的利与弊得问题。探究核对人类的利与弊得影响。关键词:核对人类的利与弊

核能是20世纪人类的一项伟大发现,并已取得了十分重要的成果。1942年12月2日,著名科学家费米领导几十位科学家,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启动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标志着人类从此进入了核能时代。在这以前人类利用的能源,只涉及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当核能进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后,一种通过原子核变化而产生的新能源,从而核能对人类的利与弊同时诞生。

核能分为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核聚变是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的一种核反应形式。核聚变能是工业由两个轻原子核结合在一起释放出的能量。迄今达到规模的核能只有核裂变能。核聚变又叫“热核反应”。氢的同位素氘(H,重氢)是主要的核聚变材料。氘以重水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氘的含量占氢的0.015%。1升海水中的氘通过核聚变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释放出的能量。全世界海水中所含的氘通过核聚变释放的聚变能,可供人类在很高的消费水平下使用50亿年。放射性元素可以放出三种看不见的射线。一种是α射线,就是氦原子核。一种是β射线,就是高速电子。一种是γ射线,就是高能光线。其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

核裂变,又称核分裂,是指由重的原子,主要是指铀或钚,分裂成较轻的原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其中铀裂变在核电厂最常见,加热后铀原子放出2到4个中子,中子再去撞击其它原子,从而形成链式反应而自发裂变。在一定的条件下,新产生的中子会继续引起更多的铀原子核裂变,这样一代代传下去,像链条一样环环相扣,所以科学家将其命名为链式裂变反应。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核裂变反应。链式裂变反应释放出巨大的核能,1千克铀-235裂变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500吨标准煤燃烧产生的能量。只有铀-233、铀-235和钚-239这三种核素可以由能量为0.025电子伏的热中子引起核裂变。它们都是核燃料,其中只有铀-235是天然存在的,而铀-233、钚-239是在反应堆中人工生产出来的。铀-235在天然铀中的含量仅为0.7%。

开启的封印

核对人类发展有不同影响。在军事方面更多关于核如核动力航空母舰,核潜艇,核武器等中国伟大的邓稼先研究原子弹和氢弹,1964年10月16日,首次原子弹试验成功。经过两年多,1966年12月28日,小当量的氢弹原理试验成功;半年之后,于1967年6月17日成功地进行了百万吨级的氢弹空投试验。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在世界上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核武器这两个发展阶段的任务。使中国屹立在世界之巅。核对对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如1945年8月6日和9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前夕,美国空军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接连投掷了两枚原子弹。这场人类有史以来的巨大灾难,造成了10万余日本平民死亡和8万多人受伤。原子弹的空前杀伤和破坏威力,震惊了世界,也使人们对以利用原子核的裂变或聚变的巨大爆炸力而制造的新式武器有了新的认识.核在政治也起重大的作用。好的方面如目前得认可到国际社会的有核国家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国,5国的核地位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的。冷战刚结束,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南非等一批国家都主动放弃现有核武器及核武器发展计划,成为无核国家。一些没有核武器的国家千方百计谋求核武器,成为“核门槛”国家。而这些没有核技术的国家,在其他方面受到压迫。坏的方面如目前在观察。朝鲜中央通讯社称,“这次核试验是一个历史性事件,为我们的军队和人民带来了幸福欢乐”。2009年5月25日,朝鲜不顾各国反对,仅在1个小时前通知其他国家自己将进行一次地下核试验,试验目的是增强朝鲜自卫核威慑能力。受到各国强烈反对。

核在经济方面的影响。好处是,核能比化学能大几百万倍;1000克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400吨标准煤释放的能量;一座100万千瓦的大型烧煤电站,每年需原煤300~400万吨,运这些煤需要2760列火车,相当于每天8列火车,还要运走4000万吨灰渣。同功率的压水堆核电站,一年仅耗铀含量为3%的低浓缩铀燃料28吨;每一磅铀的成本,约为20美元,换算成1千瓦发电经费是0.001美元左右,这和目前的传统发电成本比较,便宜许多;而且,由于核燃料的运输量小,所以核电站就可建在最需要的工业区附近。核电站的基本建设投资一般是同等火电站的一倍半到两倍,不过它的核燃料费用却要比煤便宜得多,运行维修费用也比火电站少。核电比火电“经济”。电厂每度电的成本是由建造折旧费、燃料费和运行费这三部分组成。主要是建造折旧费和燃料费,核电厂由于特别考究安全和质量,建造费高于火电厂,一般要高出30%~50%,但燃料费则比火电厂低得多。据测算,火电厂的燃料费约占发电成本的40%~60%,而核电厂的燃料费则只占20%~30%。经验证明,核电厂的发电成本要比火电厂低15%~50%。坏处核能电厂投资成本太大,电力公司的财务风险较高。核能电厂较不适宜做尖峰、离峰之随载运转。

核对环境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对我们有利的方面,如:

1.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万瓦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30公吨的铀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

2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故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

3是能量密集,功率高,为其它能源所不及。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运输量小,可以减缓交通运输压力。

4是在能量储存方面,核能比太阳能、风能等其它新能源容易储存。核燃料的储存占地不大,在核船舶或核潜艇中,通常两年才换料一次。相反,烧重油或烧煤设备需庞大的储存罐或占地很大。

5是核能比较清洁,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世界上大量有机燃料燃烧后排出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氧化亚氮等气体,不仅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还导致酸雨和大气层的“温室效应”,破坏生态平衡。比较起来,核电站就没有这些危害。在全球限制温室气体的大环境下,发展核能几乎被认为兼顾发展经济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唯一途径。从而有效地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改善当地的环境空气质量,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境。

6是核电比火电“经济”。电厂每度电的成本是由建造折旧费、燃料费和运行费这三部分组成。主要是建造折旧费和燃料费,核电厂由于特别考究安全和质量,建造费高于火电厂,一般要高出30%~50%,但燃料费则比火电厂低得多。据测算,火电厂的燃料费约占发电成本的40%~60%,而核电厂的燃料费则只占20%~30%。经验证明,核电厂的发电成本要比火电厂低15%~50%。

对我们不利的方面如:

1.核能电厂会产生高低阶放射性废料,或者是使用过之核燃料,虽然所占体积不大,但因具有放射线,故必须慎重处理,且需面对相当大的政治困扰。2.核能发电厂热效率较低,因而比一般化石燃料电厂排放更多废热到环境裏,故核能电厂的热污染较严重。

3.核电厂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在事故中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伤害。

致命的回忆

事例 1986年4月26日,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在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乌克兰基辅市以北13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灾难性大火造成的放射性物质泄漏,污染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国际社会广泛批评了苏联对核事故消息的封锁和应急反应的迟缓。在瑞典境内发现放射物质含量过高后,该事故才被曝光于天下。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前苏联最大的核电站,共有4台机组。4月,在按计划对第4机组进行停机检查时,由于电站人员多次违反操作规程,导致反应堆能量增加。26日凌晨,反应堆熔化燃烧,引起爆炸,冲破保护壳,厂房起火,放射性物质源源泄出。用水和化学剂灭火,瞬间即被蒸发,消防员的靴子陷没在熔化的沥青中。1、2、3号机组暂停运转,电站周围30公里宣布为危险区,撤走居民。事故发生时当场死2人,遭辐射受伤204人。5月8日,反应堆停止燃烧,温度仍达300℃;当地辐射强度最高为每小时15毫伦琴,基辅市为0.2毫伦琴,而正常值允许量是0.01毫伦琴。瑞典检测到放射性尘埃,超过正常数的100倍。西方各国赶忙从基辅地区撤出各自的侨民和游客,拒绝接受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进口食品。原苏联官方4个月后公布,共死亡31人,主要是抢险人员,其中包括一名少将;得放射病的203人;从危险区撤出13.5万人。1992年乌克兰官方公布,已有7000多人死亡于本事故的核污染。

5月9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布利克斯应苏联政府邀请,乘直升飞机从800米高空察看核电站的情况,他认为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核事故。灾后两年之中,26万人参加了事故处理,为4号核反应堆浇了一层层混凝土,当成“棺材”埋葬起来。清洗了2100万平方米“脏土”,为核电站职工另建了斯拉乌捷奇新城,为撤离的居民另建2.1万幢住宅。这一切,包括发电减少的损失,共达80亿卢布(约合1白俄罗斯共和国损失了20%的农业用地,220万人居住的土地遭到污染,成百个村镇人去屋空。乌克兰被遗弃的禁区成了盗贼的乐园和野马的天堂,所有珍贵物品均被盗走,也因此将污染扩散到区外。*近核电站7公里内的松树、云杉凋萎,1000公顷森林逐渐死亡。30公里以外的“安全区”也不安全,癌症患者、儿童甲状腺患者和畸型家畜急剧增加;即使80公里外的集体农庄,20%的小猪生下来也发现眼睛不正常。上述怪症都被称为“切尔诺贝利综合症”。土地、水源被严重污染,成千上万的人被迫离开家园。切尔诺贝利成了荒凉的不毛之地。10年后,放射性仍在继续危胁着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约800万人的生命和健康。

20亿美元)。乌克兰政府已作出永远关闭该电站的决定。

同时,核对人类的危害也很大,如果放射性沉降物进入人体,在体内达到一定剂量时就会产生有害作用,人会出现头晕、头疼、食欲不振等症状。如超剂量的放射性物质长期作用与人体,就能使人患上肿患、白血病及遗传障碍。

喝咖啡的利与弊 篇6

既然咖啡的好处这么多,是不是喝得越多越好呢?

喝咖啡不是越多越好,还是应讲究科学地饮用。喝咖啡对一般人的健康是没有什么影响的。但是对于特定的一类人群,比如说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喝咖啡则是不适合的。因为咖啡喝多了以后,这些患者会产生血压升高、心动过速、焦躁不安、出虚汗等现象。美国医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每天喝5杯或更多咖啡,其患心脏病的几率比不喝者高2倍,且嗜咖啡年限越长,饮量越多,患心脏病的可能性越大。有研究者通过对858位45~69岁首次患心肌梗死的人和同样人数从未患过心肌梗死的人的调查证明,每天喝5杯以上咖啡者患病的危险增加了70%。而且,咖啡喝多了还会降低受孕率。

所以,要提醒那些特别爱喝咖啡的身体健康的女人,你在享受咖啡美味的同时,也要注意科学地饮用,以避免它的一些不利影响。如果要想让咖啡起到良好的作用,正确的饮用方法是不能忽视的。

首先,喝咖啡要适量,并且浓度不要过高。一般来讲,我们每天喝入的咖啡不要超过50克。

很多人在喝咖啡的时候喜欢加一些牛奶,其实,这样做是不太合适的。最好不要把咖啡与牛奶调和饮用。如果实在要加入一些东西才能饮用时,那么,我给你的建议就是要用植脂末,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咖啡伴侣,或者用炼乳来代替。因为牛奶里面含有非常丰富的矿物质,特别是钙质的含量非常高。但是,奶和咖啡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咖啡的主要成分咖啡碱就会吸附牛奶里面的矿物质和钙。这样,人们在饮用时,就会影响钙质的吸收了。但对于近些年人们所说的喝咖啡会造成钙流失这个问题,在国际医学界目前还没有定论,在国内也没有发现这样的问题。

此外,咖啡一般饮后约一个小时就会起作用,而它作用于人体的时间一般可维持4~5个小时,如果你想在一天内精力充沛的话,饮用咖啡的时间应在上午9~10点,或者是下午2~3点。这样你既可以享受到咖啡带给你的好处,又不会因此而影响睡眠。

(摘自凤凰出版社《生活中不可不知的2000个健康常识》 编著:夏于全 等)

看高校“改名”的利与弊 篇7

《蓝皮书》用非常正式的方式, 捅破了一个重要话题———高校盲目合并、改名的不良影响。合并办学为高校带来了如学科建设、招生分配等方面的跨越式发展, 但盲目求大、历史特色丢失等“症状”也逐渐暴露了出来。中国人民大学张鸣教授更是尖锐地指出:今天这场高校大跃进, 虽然表面的繁荣还在维持, 但已经蕴含了一场波及广泛、内容深刻的危机, 到爆发之时, 整个社会都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在前述背景之下, 讨论一下大学盲目“合并”“改名”带来的弊端, 甚至讨论一下重新“拆分”“复名”的可能, 未尝没有意义。遗憾的是, 虽然社会各界很热心, 但处于漩涡当中的高校似乎并不积极, 甚至干脆就是排斥的。

多少能理解高校自身的冷淡———毕竟, 很多学校已经合并了七八年了, 合并的时候费了不少周折, 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 如果再拆分、复名, 肯定又得付出很多成本。更主要的是, 这等于某种程度承认了此前“跟风”改革存在的错误。花钱事小, 面子事大, 岂有不回避之理?

改革要少走弯路, 少走回头路, 这不错, 但这决不意味着改革可以丧失自省的能力。纯粹为了不走弯路、不走回头路而一意孤行, 很可能最终要走更大的回头路、更大的弯路。在全国1000多所公办高校中, 近十年来近一半高校改了校名, 作为国家公办学校, 有些东西是可以学校“自治”, 自己来决定的, 但由全体纳税人支撑、每年能得到大量财政拨款的公办院校, 又决定了它不能不顾公众的批评。一个理性的社会, 没有什么公共话题不能拿出来讨论, 是非对错, 无不可以公开说。一个话题在“私下里”被批评得一塌糊涂, 却就是不肯拿出来公开探讨, 能说这样的“怪现状”是正常的吗?靠躲避、装糊涂, 是不可能赋予一项改革存在的应有的合法性。

隐性采访的利与弊 篇8

隐性采访, 主要是指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 通过偷拍、偷录或隐瞒记者身份等方式, 不公开猎取已发生或正在发生又未被披露的新闻素材的采访形式。

一般说来, 隐性采访是在常规的显性采访不奏效的情况下采用的, 借助隐性采访可以减少采访过程中的障碍和干扰, 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索现象背后的本质, 可以更加清晰地洞悉是非曲直。比如, 央视“江西高考替考案”“金华火腿”“地沟油”事件等都是隐性采访的成功案例, 为我们揭开了我们看不到的一面, 同时也鞭挞了当地一些监管部门的不作为行为, 从而有效地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当然, 隐性采访并不是无限度的, 而应该控制在法律和新闻道德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这是值得每一位新闻工作者注意的。

2 隐性采访的利与弊分析

隐性采访是与显性采访相对应的, 是显性采访的补充形式。在现实的新闻报道中, 隐性采访既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也存在一些弊端。

2.1 隐性采访的社会价值

隐性采访的核心就是让被访者尽可能地表现出日常状态, 使新闻报道具有真实性和可信性, 带有画面的隐性摄像则更具有视觉冲击力, 这能够更加体现出新闻的真实性, 尤其是在批评性报道中更具有显性采访达不到的效果。比如, 黑龙江电视台的《真相》栏目记者曾经曝光过一家餐馆使用地沟油的事件, 记者就是以服务生的身份潜入到这家饭店, 经过几天的暗访, 终于掌握了这家饭店收取、使用地沟油的证据, 并且曝光了餐馆使用自来水勾兑色素香精制作果汁的事实, 并偷偷录了像。至此, 这家餐馆的丑恶行径被完全揭露开来, 受到了法律严惩。可见, 如果不是采用这种隐性采访的方式, 就不可能如此顺利地获得真相, 也就难以还原新闻事件的真实性。

此外, 隐性采访还是显性采访的有效补充, 是满足大众知情权和行使舆论监督权的重要途径。比如, 今年广受社会关注的“江西高考替考案”就是隐性采访的典型案例, 通过记者的隐性采访, 我们了解到了令人震惊的高考替考的各项流程, 我们讶异和指责在高考如此庄重的场合下部分不法分子的“狸猫换太子”之举如此猖狂。因此, 隐性采访可以深入挖掘更多的客观的新闻素材, 可以避开一些戏剧化的虚假陈述, 最大限度的还原事实真相, 将真相曝光于大众舆论中, 利于实现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 同时还可以为执法部门提供第一手证据资料, 甚至可以成为执法部门执法的有力证据。

2.2 隐性采访的弊端

隐性采访的弊端可以从新闻工作者、被访者、社会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对于新闻工作者, 隐性采访本来作为一种公开采访的补充形式, 但在现实社会中, 部分新闻工作者将窥探别人隐私作为乐趣, 不顾道德与法律打着隐性采访的幌子肆意暗访, 甚至以此作为不良收入的来源, 这就容易滋生浮躁心理和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

对于被访者而言, 隐性采访容易侵犯被访者的人身权利, 如果记者的法律知识比较欠缺, 就容易在隐性采访中侵犯他人或企业的隐私权、名誉权等基本权利, 甚至产生与被访者的经济纠纷。因此, 在隐性采访中, 新闻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谨慎行使。

对于社会而言, 隐性采访的存在容易导致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防备心理的加深, 人们之间的相处都带着面具, 那么, 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严重的诚信危机。隐性采访其实是“以隐窥隐”, 即用隐蔽的方式窥探别人的隐私, 这是当前偷窥文化膨胀的一大原因。

3 对于隐性采访的理性思考

当前, 我国尚未明确制定专门的新闻法, 隐性采访的存在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尤其是涉及到普遍的社会价值、重大的社会公共利益的事件、人物等时, 隐性采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事件的真实情况, 如一些贩假造假问题、乱收费问题、坑蒙拐骗问题等批评性或揭露性报道, 因为如果使用显性采访, 根本达不到效果。但是, 隐性采访也有很多弊端, 并且涉及到法律与道德层面的问题。因此, 对于新闻媒体而言, 隐性采访应当给予严格控制, 非重大新闻事件、非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非经领导批准、非公开场合发生的、非监督公务行为一律不允许使用隐性采访的手段。

此外,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中明确规定:“要通过合法和正当的手段获取新闻, 尊重被采访者的声明和正当要求。”这就说明, 现阶段我国还是不提倡隐性采访的, 隐性采访还应该是有所约束的。因此, 在使用隐性采访时, 记者也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必须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同时要提高媒体领导和记者的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 加强行业自律, 引导隐性采访健康有序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隐性采访作为显性采访的补充形式, 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弊端。作为新闻工作者, 我们要正确认识隐性采访的利弊, 学会理性处理好隐性采访与显性采访之间的关系, 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 秉承为社会服务的从业理念, 谨慎运用隐性采访。

参考文献

[1]韩冬.电视隐性采访的原则和方法[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7) :84-85.

[2]赵亮.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浅谈隐性采访与培养新闻采编策略[J].新闻传播, 2015 (13) :107, 109.

“传唤”家长的利与弊 篇9

一、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

教师每天面对的是整个班的学生, 教师的要求是针对全体学生而言的, 而我们的学生是各具特色的活生生的个体, 每个学生脾气性格不同, 基础水平不同, 发展潜力不同, 每位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期望不同, 家长和老师的有效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位叫张朋的同学, 他性格内向, 不爱表现自己, 但是脑子却灵活, 在班上学习属中上水平, 每次开家长会都是因为父母工作忙而让耳聋的爷爷驮来腿脚不灵便的奶奶, 直到有一次张朋和班上一名调皮的同学玩石子垒破了头妈妈才心急火燎地来到学校, 处理完两个孩子的纠纷后, 我们任课老师和她交流了孩子的学习情况, 指出了孩子应该努力的方向。令人惊奇的是, 这位学生各科成绩突飞猛进, 性格也开朗起来, 升入中学后, 仍然在班上甚至全年级里遥遥领先。直到现在, 家长见了我, 总是感激地说:“谢谢老师的指导, 早知和老师见面有这么大的作用, 我们就不会让孩子的爷爷奶奶去开家长会了, 自己再忙也要去。”

二、更好地管理学生

一些学习习惯差的学生, 回家只顾贪玩儿, 告诉家长说作业已经做完了, 或者说老师没留作业, 来到学校告诉老师作业做了, 但是落在家里了。尤其是刚接一个班时, 面对全班陌生的面孔, 摸不透学生的脾性时, 对这种情况最感到头疼, 这时, 及时与家长联系, 尽快了解每一个学生, 这样的现象就大大减少了。

学生总是在不断地犯错误, 是不是应该频频叫家长呢?对于有了自己的思想的大孩子来说, 过多地叫家长, 也会产生许多的弊端:

一、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学生因为犯错误被“传唤”家长, 自尊心、自信心往往会受到挫伤, 认为在同学们面前矮了三分, 很没面子, 致使对学校生活不喜欢, 对老师不喜欢, 对学习产生倦怠, 结果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二、降低老师的威信

学生犯错是难免的, 他们是在不断认识错误, 不断战胜各种不良诱惑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 教书育人是我们老师的职责, 如果学生一犯错就叫家长, 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家长, 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自然会受到影响。

三、造成恶性循环

学生被叫了家长, 会感觉自己很“另类”, 在同学、老师面前被孤立起来了, 在同学面前没面子, 回家再受家长的打骂, 会反过来认为是老师小题大做, 让自己丢人进而恼恨老师、抵触老师, 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 我们到底该怎样“传唤”家长呢?怎样做才能收到更好的实效呢?我认为:

一、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家长会不是“告状会”:教师在开家长会时千万不要因为学生一件小事或一点小错误夸大其词, 以偏概全。这样不利于孩子成长。这类家长会很可能会成为“受训会”或“仇亲会”。学生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 是国家的未来, 我们的教育“一切为了孩子, 为了一切孩子, 为了孩子一切”, 我们每一次和家长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告状, 而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家长愿意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如果不是因为孩子在学校犯错而被传到学校与老师见面, 这时话题就会轻松许多, 家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得到肯定, 分析现在的状况, 找出以后努力的方向, 这种情况下会面效果会最好。

二、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

家长深知自己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所犯过的每一个错误, 但是家长从来没对自己的孩子失去希望, 他们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战胜错误而不断成长。过去我班上有一个学生, 有一段时间可能是小品看多了, 在课堂上哪里稍有风吹草动, 就会招来他一句小品味的“哎呀, 妈呀!”常常吸引同学的目光而引起哄堂大笑, 甚至在老师批评不完成作业的同学时, 他的“哎呀, 妈呀!”把不完成作业的同学都逗笑了。我按耐不住自己的火气, 学生不完成作业的恼怒, 扰乱课堂的气愤, 统统朝他发来, 甚至等他叫来家长, 我还向家长历数了这位学生的种种不是。家长连连道歉, 并代表孩子认错。多年以后, 我逐渐认识到自己在批评学生的同时, 也让家长感到脸上无光。至今, 我仍为这件事愧疚不已。如果放在今天, 我可以压住自己的火气, 并且心平气和地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并不至于让家长太没面子。

三、提高教师的素质, 多种形式, 多种方法开好家长会

教师素质是家长会成功的核心。教师除了具备本专业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还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教师的世界观、人格品质和工作作风以及对各种现象的情感、态度, 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有些影响在某些学生身上可能留下终身的痕迹。教师的世界观、知识结构和个性心理特征是需要通过一个内化的过程去掌握它们, 变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心理品质和技能, 从而与教育的对象发生相互作用, 产生效益, 最终实现教育的目的。因此, 作为一名教师, 尤其是年轻教师, 首先要有开好家长会的决心, 这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所说的“想干”;其次要具备干好这件事的能力,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能干”;最后还要周密设计完成这件事的计划,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会干”。

优化形式是家长会成功的途径。家长会的形式多样但效果各异。因此人们很难取舍。组织年级家长会、班级家长会、分层次家长会还有四方会议 (家长、学生、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 完全取决于当时的需要。只有通过多种渠道, 选择不同时空才能获得最佳效果。这里我们要十分强调家长会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我们认为:内容是核心, 形式是载体, 形式为内容服务, 内容决定形式。如果一味地追求形式, 我们将会落到形式主义的怪圈里。

产品直销的利与弊 篇10

1. 直销的定义。

直销是无店铺的经营方式。直销员在固定零售店铺以外的任意场所, 通过讲解和实验将产品直接推销给目标群体。其实质是运用人际关系营销策略开发客户, 通过直销代表或现实的客户再去影响其周围的人群购买产品。

2. 直销的特点。

零阶渠道。产品由厂家直销顾客, 中间无经销商、代理商、批发商等渠道。

多层次奖金计酬。这是全世界直销业的主要奖金制度。在我国直销员从自身销售业绩中获取报酬外, 还可以从销售团队的销售业绩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奖金。

直销员是公司最忠实的消费者。据调查直销员 (以业绩考核为准) 消费的产品占公司总销售额的大半以上, 他奖酬的一部分是其消费产品的惠利。

直销会议。直销公司通过产品说明会对直销人员培训产品知识以及销售技巧;利用业务推荐会大力宣传公司形象, 吸引更多新直销员加入团队;激励直销员提高业务水平的会议是通过旅游、与公司高层领导对话、心得分享等形成的大型会议。

无店铺销售。上门销售是产品直销的主要形式, 工作地点、时间以及对象都不固定。

3. 直销与传销的区别。

在海外直销与传销本质上并无区别, 但在我国直销与传销有着天壤之别, 传销是非法的代名词, 是直销扭曲后的衍生物。根据我国《禁止传销条例》规定, 海外的多层次直销也属于传销。直销与传销在我国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4. 产品直销的发展现状。

尽管直销公司申请直销牌照需要满足众多严格要求, 但目前我国产品直销公司已达到上百家。产品直销的主要方式有上门推销、目录直销、电话直销、邮购直销、互联网直销以及厂商自设机构销售。直销是工业品分销渠道的主要方式, 随着科技手段的完善, 消费品直销渠道也在迅速发展。我国《直销产品范围公告》表明, 现阶段我国只有以下五大类消费产品允许采用直销渠道, 分别是化妆品、保健品、保洁用品、保健器材及小型厨具。直销在我国快速发展, 但仍然面临着文化冲突、社会质疑以及失衡的利益心态等挑战, 要想我国直销业健康发展, 就要在认清产品直销利弊的基础上, 选择其合适的发展模式。

二、产品直销的好处

1. 从消费者角度分析。

(1) 产品直销交易过程方便快捷。直销员所做的不只是将产品推销给消费者, 更重要的是为消费者提供送货上门、合理退货以及技术指导等服务, 一对一的售后服务让消费者更加放心满意。此外面对面销售有助于消费者充分了解并识别适合自己的产品。 (2) 产品直销能够满足消费者更多的需求。面对面销售有助于直销员探析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掌握其消费形态, 便于公司开发出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产品, 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3) 直销产品价格统一, 有助于消费者选购商品时避免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经济损失。

2. 从直销员角度分析。

(1) 产品直销有助于抵制假冒伪劣商品、提高产品质量。直销员是最重要的产品把关人。因为他们都是直销公司的忠实会员, 没有质量保证的商品没人去购买和推销。 (2) 团队计酬是直销的根本, 也就是直销员的业绩与团队业绩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种方式架起了新老员工间沟通的桥梁。在产品直销过程中, 每位老员工都会竭力将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授给新员工, 并引导新员工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汲取精华, 激发了员工的销售积极性, 团队销售能力快速增强。 (3) 产品直销运用的就是人际关系营销策略, 因此产品直销对直销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 直销公司为员工提供系统科学的培训方式, 让员工掌握产品直销技巧的同时要求员工个人素质也相应提高。因此产品直销方式得到越来越多人认可。

3. 从企业角度分析。

(1) 节约成本, 缩短销售时间。直销模式借鉴了“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理念, 产品由工厂经直销员直接销售给消费者, 这种模式以数学指数递增的爆炸式增长速度推动产品的认知度, 口碑宣传快速把产品打入市场。减少流通环节中的管理费用, 有效控制成本。 (2) 为消费者提供一对一的售后服务, 取得了消费者对产品直销这种方式的青睐度和支持度;加上销售的路径比较短, 有利于引导消费者识别自己所需产品, 实现个性化的销售目标。 (3) 各个层次的消费者可以十分便捷地与直销员面对面沟通, 及时反映产品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便于企业根据自身状况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同时也助于企业发现消费者的潜在需求, 开发出更加适销对路的新产品, 占领市场空档, 扩大市场份额, 形成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4) 产品直销方式对销售地点和时间没限制, 只需要在销售网点的区域内招募直销员, 进行短暂的培训就能迅速打开市场。直销员直接对市场产生影响, 便于直销公司对产品质量和价格进行严格的控制,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 从政府角度分析。

(1) 产品直销可以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直销是一种特殊的市场行为, 人员需求量大, 为社会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大陆对直销员的素质要求低, 免经验, 免学历, 可兼职, 年龄不限, 是多数人可为的职业。而且这是个低风险, 低成本, 弹性大, 易发展, 高回报的职业。此外, 产品直销的收入增长幅度与经济的发展是反向的关系, 即经济越不景气的时候产品直销越可能保持增长, 为社会创造财富。 (2) 《禁止传销条例》的颁布有效遏制了传销分子的的欺诈行为, 保护了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 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同时也为产品直销道路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和市场氛围。随后出台的《直销管理条例》规范了产品直销方式, 对产品直销加强监督管理, 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保证直销公司以及直销员的利益。这一次条例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产品直销的扶持态度。

三、产品直销的弊端

1. 从消费者角度分析。

(1) 直销产品价格一般很高, 消费者支付能力有限, 存在经济风险。 (2) 直销商为冲业绩, 夸大产品功效, 消费者存在功能风险。 (3) 我国直销业还不成熟, 市场运作还不规范, 直销市场鱼龙混杂, 消费者容易上当受骗。

2. 从直销商角度分析。

(1) 直销业虽然是和自己竞争, 但每月固定的业绩考核让刚进入直销业的人很有压力, 许多直销商为了冲业绩, 在家囤积产品或者低价出售, 对个人及整个市场经济都有危害。 (2) 我国直销业还不够规范, 直销和传销在人们脑海里的定义模糊, 很多直销商得不到家人的支持, 甚至被打击和怀疑, 增加了直销商的精神压力, 打击其销售积极性。

3. 从企业角度分析。

(1) 产品价格过高难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直销的模式虽然省去了许多中间环节, 但是有些公司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和调动直销商的积极性, 常常抬高产品的价格, 导致很多消费者对产品望而却步, 这不利于直销产品的推广和普及。 (2) 局限性强。直销模式下, 商家只能在一定销售区域内进行产品的销售活动, 工作的范围不能随意扩大, 并且持续时间不易过长, 否则会给厂家带来很大的经济和人员负担。销售区域的局限性, 不利于开拓和维护市场。 (3) 在销售费用方面, 直销模式人员花费较大, 需要一定程度上的物力和财力支持, 稍微周转不力, 可能会影响整个产品直销链的顺利进展乃至直销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4) 受传统观念影响, 消费者更信赖专柜和大商场的产品, 对直销产品持怀疑态度, 产生抵触心理, 直销产品难以打开市场。

4. 从政府角度分析。

(1) 可能导致政府税收下滑。为保证商家的正当利益不受损害产品直销持续时间短, 因此很多发票手续等都是不够完全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政府税收的减少。并且产品直销交易过程隐避, 有大量现金交易, 对税收部门和国家财政的监管造成困扰。 (2) 部分直销商为了冲业绩不惜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来销售产品, 这种及恶性削价竞争的手段会造成市场混乱, 影响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总之, 产品直销虽然只是传统店铺销售的一个补充形式, 但从现代经济发展来看, 它是市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产品直销我们只能因势利导, 不断摸索经验。要规范直销业的健康发展, 就应该树立正确的产品直销观念, 健全直销法制。笔者给出以下建议:一是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政府尽快成立中国直销协会, 将产品直销行政监管的部分职能按国际惯例转移给行业自律。二是出台完善的直销法律, 整顿我国混乱的直销行业。三是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 努力提高产品质量, 结合信息化时代特点, 实现产品直销电子商务化。四是提高民众产品直销意识树立正确产品直销价值观。五是相关学者加强产品直销学术研究, 为政府, 企业, 消费者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刘金章.直销学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12:40-43.

[2]李斌, 于支伟.中国直销全书.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6, 3

[3]王万军.直销协会联盟眼里的直销本质.中国直销网http://www.zxw114

[4]刘伟.我国直销产业的现状及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4.18-27.

[5]郑之辉.产品直销的利弊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 (07)

[6]张宝森.浅谈产品直销的利与弊[J].哈尔滨市党委党校学报, 2002 (05)

[7]刘伟.我国直销产业的现状及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4.18-27.

“依附式发展”的利与弊 篇11

应当说“依附”这个词不完全是贬义,很大程度上甚至是个褒义词。对于“文革”之后的中国来说,生产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一大截,物质资源更是贫乏,在这个时候如果仅靠独立自主的模式去赶超,差距可能还会拉大。因此,最聪明的办法是走“依附式”的发展道路,利用发达国家,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资源与技术。在这时,“依附”像卧薪尝胆一样,是一种智慧和谋略。“曲则全,枉则直”,只有放下架子学习他人,自己才能快速进步,才能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改革开放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放弃阳刚采取阴柔的做法。在这种“阴柔之术”的指引下,中国在物质面貌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说改革开放前,中国像一片干涸的土地,那么改革开放后,这片土地迎来了一场倾盆大雨。伴随着全球化浪潮,外部的资金、技术、知识像潮水一样涌来,中国大地出现了万物蓬勃生长之态。中国经济连续30年出现10%以上的高增长,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可以说在依附式发展的第一阶段,东西方各国互相利用,各取所需,中国迅速完成了初级工业化,开始迈进发达国家的门槛。在这一阶段,中国引进的直接和间接的外部资金约有五六万亿美元,技术和知识更无法用资金衡量,中国的GDP迅速跃升至全球第二。如果没有这种巨大的外力推动,中国不可能在经济上达到今天的程度。

回过头看,中国的依附式发展或曰“阴柔之术”,的确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方法论上讲,依附是中国经济奇迹的动力。然而,到现在为止,依附式发展模式的优点正在逐渐消失,而缺点在日益显现。

技术依附和资金依附的弊端

从经济效益核算方面看,依附式发展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由于过分注重國际分工理论,中国逐渐被定位于生产制造角色和资源消耗型角色,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资源大量流失,技术研发被抑制,创新动力缺失,生产利润大量外流。

目前,无论国企还是民企,都有依附型发展模式,私企的外部依附性更为强烈。阿里巴巴、腾讯、新浪、网易等IT企业就是值得研究的案例,这些企业的股权大多掌握在外资手中,造成中国经济所得部分外流,优质股权落入外人之手。

首先暴露出来的是技术依附的后果。中国一度想用市场换技术,但几十年下来,市场丧失了,技术仍受制于人。譬如,2013年,中国的手机产量占全世界的81%,装备工业产出占全世界1/3,但手机的核心部件全部需要进口。我国汽车产量已占到全球的40%,但大多数是外国品牌和外国技术,与其说是“中国制造”,不如说是“中国装配”。

利润极其微薄的国内制造业无力投入巨资进行研究与开发(R&D),以推动产业升级。面对外资的强势进攻,我国自己的制造业实力部分在不断萎缩。在制造业核心的装备制造上,虽然中国的发电设备、机床与汽车产品数量在全球居于前列,但仍有85%的IC制造设备、70%的高档数控机床、100%的光电子制造设备需要依靠进口。在信息产业、精密仪器、生物科技等方面,国内只能负责包装和组装工序,大约90%的产业价值都产生在国外。

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高科技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与GDP增长率正相关,而我国高科技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线与GDP增长曲线,在1998年以前,运动方向相反,以后才出现了相同的运动趋势。这与我国研发投入较少、引进较大有关。我国研发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2000年以前R&D经费占GDP的比例不到1%,发达国家平均在2.5%以上。直到2012年,我国这一比例才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产业能力的薄弱还体现在出口上,中国出口的是中低端产品,即使少数高新技术产品也是劳动密集型或来料加工型的,而进口的是高新技术产品。从2001年起,外资企业牢牢控制了中国半数以上的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的总体控制力有增无减。2006年8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表的报告称,“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中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在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而国企的实际表现是“大而不强”,缺乏国际竞争力。2003年以来,全国对外贸易连年出现顺差,国企却出现巨额逆差,且逆差额逐年大幅上升。与此同时,国企高技术出口占中国全部企业高技术出口的比重逐年下降。

这些数字暴露出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低下和自有经济技术的虚弱。到2009年,外资已控制了中国制造业市场的30%,2004年以后,电子信息产业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控制度均在80%以上,外资在该领域发明专利控制度平均达到36%。另外,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决定性因素,高技术产业总体外资控制度近几年已达到近70%的水平。总而言之,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控制已突破了中国工业安全的警戒线。

摆在中国面前的选择是,尽量利用全球化带来的好处,尽快摆脱依附性发展模式,尽量缩短依附发展期,尽量利用本国资本,将打工变为创新。在这一点上,首先是国家要拿出全新的政策和方法。但遗憾的是,目前从理论圈到政府部门,没有多少人看清楚依附型发展道路的问题。

其次,资金依附的问题正在凸显。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是缺乏资金和资本的国家,百废待兴,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资金。于是吸引外资成了头等重要的任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制定了种种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中国引进的外国直接投资从几百亿美元迅速上升到一万多亿美元,间接利用外资总额也达到几万亿美元。

由于中国是高储蓄、低消费的国家,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实际上已变成了资金富裕和资本过剩的国家。但在这时候,招商引资政策仍然没有变化,外资仍然汹涌地投入中国。直到今天,我国各地政府仍然有大量建设项目向外资开放,包括很多公营事业,如自来水、煤气管道、高速公路、市政建设、石油开发等。

一些外国基金整天在中国寻找这些可以长期获利的行业项目进行投资,而国内的很多资金却在闲置着睡大觉,更有一些国内资金静悄悄地转移到国外。中国一边向国外招商引资,一边让国内资金大量外流。中国的民间资本形成不了强大的投资力量,有影响的、有规模的民间投资基金没有几家,而富人资金外流的现象却很严重。

nlc202309041843

所以,中国至今没有摆脱掉资金依附的特性。尽管已成为金融大国,美国国债第一大买主,在政府层面已经是债权人,但民间的资金依赖和依附仍然严重。阿里巴巴等公司在美国上市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这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

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

以汽车行业为例,从上汽到一汽,全成为外国汽车的组装车间。这种发展模式既丢了市场,又没了技术。这是典型的依附式道路,德国大众30年来从中国赚走的利润不知高于投资多少倍。

而反观铁道、铁路产业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经过消化技术、创新和研发,终于打造出自己的高铁品牌,并且领先于世界。航天部门的经历更不用说了。

汽车和铁路、航天是两个明显的例子,一条是依附式发展道路,一条是独立自主式发展道路。模式不同,结果也不同。在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上,我国科技工作者不断加强原始创新,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在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科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例如,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铁基超导、八光子纠缠态、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大型飞机、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研究装置、上海光源等都拥有了自己的高新技术。

目前最令人鼓舞的技术进步都在国家层面上。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实现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区域组网并正式提供运行服务,“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海试成功突破7000米,高铁不断刷新世界纪录,提升“中国速度”。

较为薄弱的是民营企业。对比1万多亿元的研发资金,对民营创新企业的支持只有区区300亿,实在是太少了。其实民间有很大的创造力,许多民间个体发明家都在发明具有巨大社会价值的产品,但他们往往因资金匮乏而举步维艰,甚至半途而废。

我认识的广州的一位民营企业家,针对目前越来越严重的空气污染,发明和研制了一款空气清洗器,性能良好,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研发资金已花掉300多万,要投入市场还需要大量的资金。在这个时候没有政府的支持是不行的。

前些年,把商业性的研发和生产制造完全推给市场,是错误的做法。现在必须扭转科研资金只在国家部门转的现象。IT企业大部分落入外资之手,已是一个沉痛的教训。政府必须重视民营企业,扶持科技型民營企业,特别是在新兴领域。

(作者系北京大军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4年第12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谈“限娱令”的利与弊 篇12

为什么会出现“限娱令”呢?一个政策的出台与其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以最虔诚的心态揣摩这个“限娱令”, 其出发点或在于:当前越来越多的娱乐节目的出现正是电视媒体市场化的一种表现。从目前情况来看, 国内的娱乐节目数量确实过多, 同质化严重且良莠不齐。跟风现象严重、内容质量不高、过度娱乐化畅行、节目重复化出现, 有些还起到了不好的舆论作用。如此时代背景之下, “限娱令”是有积极意义的, 它能对这些娱乐节目进行在道德价值引导上的约束, 将一些有着负面效果的舆论隔离开来, 增强人民意识, 提高国民素质。

从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来看, 其包括文化传递、社会协调、环境监测、娱乐功能等。从功能原则上看即使是娱乐节目, 也应坚持寓教育、认知、审美于娱乐之中, 达到教育引导、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目的。凡是追求娱乐至上, 忽视思想内涵, 排斥审美追求, 拒绝承载社会责任、主流价值的, 应当属于过度娱乐化。从节目元素上看有些电视节目从主题定位、类型划分上虽然不是娱乐节目, 但在节目创作过程中, 过多添加了娱乐元素, 结果喧宾夺主、娱乐泛滥, 冲淡了原有主题, 淹没了节目的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也属过度娱乐化。目前我国共有上星综合频道34个, 此外还有一些少儿、动画、外宣、少数民族语言等上星频道。众多娱乐节目的出现犹如百花齐放般盛开在人们的视野中, 人们虽然得到了欢声笑语, 但与此同时那些低俗的、庸俗的、有反面影响的电视节目犹如金玉其外的“毒蘑菇”, 看似美丽, 但却在慢慢吞噬着人们的进步思想。电视娱乐节目虽然一定程度上要淡化教化性, 但是寓教于乐的功能是不应该改变的。艺术是潜移默化的, 如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好的电视节目能够提高观众的美育修养, 培养观众健康、典雅的情趣和积极向上的情操, 而只显娱乐之皮毛不重娱乐之精髓的过度娱乐化电视节目则会给人以庸俗。所以限娱令会对节目的“过度娱乐化”加以控制, 让娱乐节目更好更快地发展。

近年来在国内流行的“真人秀”节目, 多以隐私、残酷竞争、博彩等为看点, 刻意暴露人性弱点和阴暗面, 挑战道德底线。节目低俗化触动了观众朋友们的心头, 更有些节目甚至盲目制造噱头、情节不惜庸俗。最近出现的一些雷人的说法, 像“宁可在宝马里哭, 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嘉宾正是在《非诚勿扰》这一相亲类节目中出现的, 其“拜金主义”的想法也是通过《非诚勿扰》得以传播出去的。这些想法一经出现便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其负面效果也对主流文化的健康发展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因此, 广电总局下定决心淘汰一些庸俗的电视节目, 防止娱乐节目低俗化。

其实社会最理想的状态是娱乐节目多而健康有益, 特别是被电视观众所喜闻乐见的。关键在于现状不这样, 某些电视台为了只求“收视率”, 为了博取眼球居然雇佣演员, 编故事愚弄观众, 因此节目真实化程度降低, 出现的只是为娱乐而搞笑。有些娱乐节目找不到一个思想主旨, 都是为了收视和炒作随性而为。实际意义上就是电台娱乐成了金钱的奴隶, 他们为了收视率, 力图在短期时间内用爆炸效应迅速吸引眼球, 整体风格煽情、作秀、八卦, 并且急功近利, 长此以往必将给人的心灵和文化氛围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对此“限娱令”明确提出“三不”政策, 反对唯收视率。这样的做法更是适合了“绿色娱乐”的发展, 而这也正是“限娱令”的别有用心之所在……

“限娱令”是一把双刃剑, 在对娱乐节目附有正面影响的同时, 其“负面”作用也应声而来。一些观众因为自己喜欢的节目受限而进行反抗;港台主持人遭受封杀而引来众论;一些电视节目因为中央台的全部未遭“限令”, 地方台遭受“限制”, 而感到不公平。种种弊端充斥着人们的心理, 从而对“限娱令”进行抵触。但仔细思考, 这“限娱令”的做法是带有对观众负责的态度来实施的, 政府这样做是别有用心的。总体来说, 良药苦口利于病, “限娱令”这个良药从总体上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 所以我们应当支持其实施发展。

以下是我对提升我国电视节目的几点思考:

1、广播娱乐节目不能满足于老套路, 要运用新手法、新形式, 实现新突破, 不断创新, 不断发展创新, 对广播娱乐节目的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2、提倡“绿色娱乐”对过去的节目进行筛选,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净化娱乐节目当中不利于文化健康发展的因素, 体现娱乐节目的时代价值, 确定电视节目的价值取向, 注重社会效应。

2、始终支持“三贴近”原则,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建设富有知识性、教育性、审美性的娱乐节目,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文化建设, 努力营造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环境。

“娱乐”不是单纯的娱乐, 在寻求感官刺激的同时, 更要认清它的教育意义!因而“限娱令”在对目前的娱乐市场进行“去其糟粕”的肃清运动, 利用传媒作为一个对国民素质集中反映的载体采取职业素养打造品牌节目, 引导国民趣味, 影响下一代的行为修养。所以个人感觉对于国民而言, 利远远大于弊。所以“百花齐发, 寓教于乐”或许是“限娱令”达到的最理想结果了。

摘要:针对国内现阶段娱乐节目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广电总局终于再一次挥起手中的如椽大笔。此次“限娱令”可以说是广电总局运用其行政手段对这些娱乐节目进行的整顿和限制, 在使娱乐节目朝着更健康、更符合人民需求的方向发展的同时, 也能使我们所倡导的主流文化得以巩固和更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限娱令,收视率,绿色娱乐,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姜嵘, 浅谈电视娱乐节目发展方向[J], 新闻传播, 2009 (5) 。

[2]陈力丹, 传播学是什么[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上一篇:不良资产管理下一篇:水土保持:效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