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陈列

2024-10-27

展览陈列(共12篇)

展览陈列 篇1

在历史类博物馆中, 陈列展览与陈列设计属于两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其中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用来向观众进行历史的宣传和教育的主要手段, 而陈列设计合理与否则是展览能否取得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的一个决定性条件, 合理的陈列设计能够使陈列展览更加具有知识性和宣传力, 对历史类博物馆的工作质量来讲, 具有重要的推动性作用, 因此一定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 从而使历史类博物馆的工作质量能够有所提高。

一、提高陈列展览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作的完成质量, 在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方面同样如此, 展览陈列设计人员专业素质不够会极大的阻碍展览的知识性和宣传性, 对博物馆宣传与教育目标的达成是非常不利的。

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博物馆展览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博物馆展览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决定博物馆展览整体格局的主要人员, 设计者必须具有较具有创新性的设计理念以及职业素养, 要以每一历史事物的不同意义为标准, 以希望利用此事物对人们达到的教育目的为设计动力, 来对陈列展览进行设计, 这样才能使陈列展览更加完美的展现给观众。

目前, 陈列展览设计人员不仅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 同时还要有艺术鉴赏能力以及对参观者心理的揣测能力, 这样才能保证对陈列展览的设计能够符合参观者的欣赏水平, 使其能够从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

二、以地区特色为主进行陈列展览设计

每一个地区的博物馆应该着重体现这一地区的特色, 要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角度来对本地区的历史发展轨迹进行诠释, 这样才能更加吸引参观者的眼球, 才能使本地区的历史得到更大程度的宣传和弘扬。

例如在对西安地区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进行设计时, 就要抓住西安这一地区的特点, 众所周知, 西安不仅使十三朝的古都, 同时还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 就一定要体现其这两方面的特色。对于十三朝古都这方面特点来讲, 设计人员要将每个朝代的所属物品, 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以使参观者在参观时能够清晰明了, 同时还应设立单独的展台, 来对丝绸之路的全貌及其成果进行还原, 这样不仅体现了地区特色, 同时也强调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史的沉淀, 对参观者能够起到非常大的教育意义, 因此陈列展览的设计人员必须对此提高重视。

三、注重陈列内容与形式设计的统一

陈列内容与形式设计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如果将这种关系割裂, 那么整个展览将无法达到整体性和宣传性, 同时, 在对陈列展览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还要十分重视与现代社会接轨, 使历史能够具有现实意义。因此, 陈列展览设计人员一定要在专业素质的基础上, 努力对现代的科学及时及其他方面的知识进行探索, 在设计过程中, 将历史事物与现代科技统一起来, 使陈列形式能够由于科技的融入而变得更加先进化, 从而使陈列内容能够更加充分的体现其价值、发挥其存在的意义。

另外, 在对陈列形式进行设计时, 还要关注其艺术性特征, 这就要求陈列展览设计人员从全方位、多角度来对展览陈列内容进行观察, 找出其中的联系, 例如在对历史物件进行展览时, 除了按照时间顺序对其进行排列, 还要充分考虑到每一历史物件的不同艺术性特征, 要善于合理的利用灯光、环境以及色彩和温度等一些外在的因素来对陈列内容进行烘托, 从而提高其艺术特征, 在达到对人们的宣传和教育意义的同时, 也使参观者能够获得美的享受。

四、做好展览的评估与监督工作

评估与监督工作是陈列展览和陈列设计合理化的主要动力, 评估工作主要包括对展览设计人员工作的评估和对历史事物的特点及艺术性的评估两方面, 对于前者来说, 评估工作的完善能够使陈列设计人员在设计完成之后能够清楚的了解到自身的实力以及缺点, 从而使其能够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 注意改正这些缺点, 这对保证陈列展览的宣传教育性是非常有利的;对于后者来说, 评估工作能够使展览设计人员获得对陈列展览设计的灵感, 从而使历史物件的摆放以及设计能否具有创新性, 符合多元化的特点, 这对博物馆工作质量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利的。监督工作能够使陈列设计人员认识到自己的职责, 提高工作效率, 由此可见, 展览的评估与监督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对陈列展览的评估过程主要包括对陈列内容的评估和对陈列形式的评估两种手段。要在评估过程中及时的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并在对外展览之前积极的对其进行修复和改善, 使展览内容能够更加具有条理性, 使展览脉络能够清晰化, 同时加上对展览内容的文字说明, 这样才能使整个展览更加具有艺术性的特征。另外, 设计人员还要使文字的说明能够准确的表达陈列内容所要展现的主题思想, 在这一方面, 设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灯光、色彩、环境等一系列外界因素来对主题思想进行烘托和体现, 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参观者的反应, 根据群众的需要来对陈列内容及陈列形式作出调整, 这样才能充分的保证展览的评估和监督工作的有效进行, 从而为历史类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和陈列设计的完善提供基础性保证。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为了纪念历史、以史为鉴来更好的在当下进行生产和生活, 各大历史类博物馆不断涌现, 在历史类博物馆中, 陈列展览和陈列设计属于两项非常重要的问题, 两者都极大程度的关系着博物馆工作的质量, 因此一定要从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展览的评估和监督机制等多方面对其进行完善, 这样才能使博物馆能够更好的对历史进行展现, 从而使人们能够深入的了解历史, 并在历史中获得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罗军.关于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与陈列设计的思考[J].沧桑, 2014 (04) .

[2]王炯.浅谈历史类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的内容设计[N].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02) .

[3]单霁翔.浅析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学术性与趣味性[J].东南文化, 2013 (02) .

展览陈列 篇2

一、陈列元素简单、表现手法单调且常年不变的老面孔,而是追求主题多样化、内容学术文化含量高、形式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观众与展陈实现有效互动与交流。换言之,就是努力使陈列展览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科学性与观赏性、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二是由于陈列展览主题和内容的多元化,常常导致一些选题新颖独到的展览仅靠一馆之力难以实现,需要国内馆际及相关文化机构的强强联合,一些引进外展还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由双方或多方联手共同打造。而上述一切的实现,仅仅依靠一时的灵感、即兴化的点子,或长期以来形成的简单规划、一般组织的思维与运行模式显然是难以奏效的,这需要博物馆领导和专家借助科学方法、系统方法和创造性思维,对陈列展览所涉及到的诸多层面和环节事先进行富有创意且具有可行性的运筹谋划,以及对策划方案的狠抓落实———这种综合性的创造活动就是陈列展览策划。

如今博物馆陈列展览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单个展陈带给观众的独特视听感受和心灵启迪,还体现在由一系列陈列展览即展陈体系所产生的系列性、规模化的综合展示效应带给观众的持久文化吸引和多元文化享受。

重视陈列展览体系的建构, 是博物馆保持持久力和后续效应的必然要求,对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公众的博物馆意识,推动公众由很少接触博物馆到愿意亲近博物馆、再到有效利用博物馆的转化,有着积极作用。

对一系列展陈的选题、运作方式、筹展周期、展出时间等进行整体策划

由上述不难看出,将“策划”这种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思维方式和运作方式应用到陈列展览工作中,是博物馆在公众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多元化的新形势下谋发展的需要,是博物馆人伴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主体性和能动性日趋增强的表现.全面提升和倾力打造陈列展览文化品牌,是新形势下博物馆彰显其文化价值,实践文化惠民的主要任务。重视陈列展览策划并不断增强策划的创新力度,是陈列展览水平实现大跨度提升的关键环节。唯此,才能使庞大的陈列展览工程有条不紊地运作起来,才能确保单个展陈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数个展陈呈系列化、规模化,使参观陈列展览真正成为观众的一次与历史对话的精神之旅、一次高雅的艺术之旅和一次身心愉悦的休闲之旅。

展览陈列 篇3

[关键词]博物馆展览陈列 受众参与 展览形式

作为一个收纳历史文物、彰显文化底蕴的社会公共场所,博物馆的一切艺术内涵都是依靠陈列展览这样一种形式来完成和体现的。虽然当前社会随着普通民众文化修养的逐步提升,博物馆事业愈发繁荣。但是对于广大工作人员而言,其所要面对的,仍旧是博物馆对于观众吸引力有限、观众难以长时间驻足的问题。鉴于此,如何认识这种现象,如何通过改进展览陈列的方式提升吸引力、扩大博物馆的知名度,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要议题。

一、当前博物馆展览陈列存在的问题

(一)陈列方式传统,增加与观众的距离感

从陈列内容上来说,当前我国博物馆所展出的文物大多属于历史文化范畴。因此在对其进行陈列时,多会按照文物所处的年代,以时间为线索进行排列,中规中矩,缺乏新意。而且在对展览物品进行说明时。多数情况下只是简单罗列有关名称、年代方面的信息,或者增添有关出土时间或地点方面的内容,至于其他方面的信息则难以得到体现。故而促使广大观众产生一种对于文物来自历史时空和文化背景上的距离感,无法从中获取理想的知识。“参观”就成了单纯的“观看”,博物馆失去了向广大观众传递知识信息的职能。久而久之,观众也会对这样的表达方式产生无趣之感。

(二)推崇形式主义,忽视对于展览品本质和内容的发掘

“形式主义”的展览陈列方式,与上文中所提到的内容有类似之处,都是忽略对于文物背景、内容更为精准、深刻的介绍。不过对比前者,“形式主义”更加注重对于布局陈列方式视觉效果的追求,一味要求设计上的精致和华美,偏执于让观众领略外在感官上的冲击,而无法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文物本身上。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行为,归根到底是在于博物馆的相关工作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作为服务部门所应承担的角色,所应履行的职责,过于看重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没有将展览的出发点置于广大观众身上。

(三)观众参与度低,难以真正意义上产生对于博物展览的兴趣

“参观”这样一种行为,虽然是“看”这种动作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其只是一种单纯接受信息的行为。而对于当前我国大多数博物馆而言,所谓的展览陈列,只是一种展示行为,没有考虑到观众的感受,也没有将观众纳入到“参观”这种行为中来。如此观众就会自然而然地将自身与博物馆割裂成两个毫不相干的个体,无法亲自体验或者模拟情景参与其中,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效果也可想而知。

二、当前博物馆展览陈列的改进路径

(一)转变思想认知,加强对于展览陈列的重视程度

所谓的转变思想认知,指的是博物馆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展览陈列对于实现博物馆长远发展的积极意义,充分认识到只有做好展览陈列工作,才能实现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使命,实现其自身的价值与功能。对于博物馆内的各类展品而言,在经过专家学者的研究鉴别之后,只有通过陈列展览这样一种形式,才能出现在广大观众面前,展现其内在的风华与价值。出色的展览陈列方式不仅能够提升整个展览的品位,强化其主题,还能升华展览的内涵,让其作为整个博物馆的中心环节,成为构建博物馆与社会民众文化关系的重要纽带与桥梁。

(二)丰富展览形式,提升观众兴趣和关注度

对于广大观众而言,博物馆对其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于所陈列的展品。因此博物馆可以通过观众所喜爱的展览形式,还原历史情境,让观众在21世纪的今天通过讲解员生动的描绘、通过各类辅助设施的渲染,走进文物所诞生的历史背景,感受真实的历史时空。通过现代化高科技的引进,让为历史所封印的文物再次拥有生命力,让观众可看、可读、可触、可感。同时,博物馆还可以根据所展示展品的主要背景设置出一定的展览主题,充分考虑展品本身来自性质、内涵、颜色、大小以及质地方面的特点,巧妙地搭配灯光、展柜、底座,将其内在与质地完美地表达和体现出来,让展品其形式与内容、外在与内涵得到高度的体现和内在的统一。此外,博物馆方面还可以考虑开发有关展品系列的相关衍生书籍和文物知识宣传手册、音像制品等,从而实现对于展览和博物馆的二次宣传。可以基于展览主题,举办具有一定特色的文化活动,让广大观众参与其中,进一步发掘其对于文物展览和历史文化的兴趣及关注度。还可以利用电视、广播以及自媒体平台等第三方媒介,广泛宣传关于博物馆所要展出的各类展品信息,提前介绍相关展览的内容及文化背景,起到宣传博物馆、提升社会关注度的作用。

(三)适当展开参与性、体验性展览内容

博物馆方面可以考虑适当开发和采取具有一定参与度和体验性的活动内容,将其与普通陈列相结合,让观众从视觉上欣赏到美轮美奂的展品之余,还能动手获得亲自参与的机会,亲身体验潜在的展品背后的文化历史背景,从而实现对于科学文化知识生动、形象而直观的体验和认知过程。比如多功能设备放映、3D情景模拟等等。有关专家学者研究表明,人类对于文化知识的接受,最为理想的方式就是参与到对知识和文物情境的体验过程当中,这样掌握到的知识会更加有趣,印象也会更加深刻。与此同时,这样的方法,还能让观众对博物馆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有所感悟、有所启迪。

三、结语

作为社会公共文化范畴的一部分,博物馆不仅对社会承载着文化方面的职能,还承担着教育的功能与作用,而博物馆内诸多栩栩如生、又蕴含着一定社会历史文化意义的展品要想出现在广大观众面前,就必须通过展览陈列的方式,必须通过这样一种步骤与手段,带领广大观众穿越历史和文化的情境,去感知曾经发生在展品背后那所有不为人知或者已经尘封历史的故事与典故。而要想实现这一切,对于博物馆的广大工作人员而言,首先就要充分认识到展览陈列的重要性,认识到其对于生成和彰显文化价值的重要意义;其次要构建丰富的展览形式,提升广大观众对于展览的兴趣,对于文化知识探索求知的乐趣;最后还要采取一定的体验和参与模式,让观众感官相结合,丰富体验内容,从而实现对于知识的学习和素养的丰富。

浅析博物馆精品陈列展览 篇4

一、对精品陈列展览概念的认识及衡量标准

谈精品陈列展览, 首先要廓清其基本概念。从词义上看, 精品是修饰陈列展览, 相对于陈列展览而言, 而不是指展品本身多么精彩, 也就是说精品陈列不是陈列精品。文物精品我们一直就有, 而精品陈列却不多见。对于精品陈列展览应具备的条件, 文博界的认识还是比较一致的, 张承均先生把精品陈列的标志归纳为四要素, “即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细、服务优良。”[1]黄走平先生则把它归纳为“精深的主题、精美的制作、精彩的讲解、精心的组织等几个要素”[2]。因此, 适应时代和群众的需要, 在陈列展览的耐人选择、设计、制作、服务、管理等多方面精益求精, 力求实现思想性与教育学、科学性与艺术性、观赏性与参与性的有机结合和和谐统一, 给广大观众留下“精品文化”的深刻印象, 这就是精品陈列的基本要求。

为了评选活动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由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及中国文物报社组成评选活动办公室, 每届均出台有《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章程》或评选办法。“截至2013年底, 我国已有博物馆4165家博物馆”[3], 由于各博物馆级别、性质和管理体制不同, 在设备、经济来源, 人才素质等方面存在着极大差异。精品陈列应该有什么样的衡量标志?这个标准很难具体量化, 因为全国即使是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因地域文化、性质功能、题材内容等都不尽相同, 统一的标准难以涵盖全面, 不可能对陈列展览界定什么类型、多大规模、投资数量以及展示效果, 因此国家文物局及博物馆协会应当考虑各种综合因素评比。

二、实施精品陈列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如今大多文博单位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不重视自身“产品”质量,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是博物馆按领导授意完成展览, 经费由上级拨给, 公众是否满意另当别论, 长此以往, 不仅毁坏了博物馆的声誉, 而且会失去热心的公众群;第二是许多博物馆不是认真研究当地历史和馆藏文物, 推出自己的有地方特色的文物陈列, 而是翻日历找热点来决定一年的展览内容, 粗制滥造应付局面;第三是许多博物馆完成基本陈列, 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不“动摇”。作为地方博物馆的基本陈列, 应该有其相对的稳定性 (一般认为四年左右) , 但如果总以一个面孔面对稳定的公众, 展览效益和质量也就无从谈起。从以上的三种常见情况我们不难看出, 为了更好地发挥文物的作用, 提高博物馆吸引力, 实施精品陈列展览是必要的, 因为这还关系到各级各类博物馆存在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

实施精品陈列展览工程, 对于文物系统部门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首先, 有利于发展文博事业, 推出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精品工作, 更好地吸引观众, 给观众更大的收获;其次, 可以全面提高文博工作者的业务水平, 让它们对文物藏品进行深入研究, 对陈列展览严谨构思、精心设计, 以及生动的宣传讲解及对环境气氛的烘托;另外, 实施精品陈列, 合理利用我们丰富的文物资源, 对于继承、传续、弘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 对于鼓励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有着特殊作用。

三、如何出精品陈列展览

博物馆是为社会服务, 为公众服务的公益性单位, 其社会作用主要是通过陈列展览来体现。而看一个博物馆的社会作用发挥的如何, 首先要看其陈列展览的社会效果如何,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是一个馆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下面将在博物馆精品陈列展览标准评判的基础上, 进一步来讲博物馆如何办精品陈列。

(一) 展品是一切陈列展览的根本

没有展品, 所谓陈列展览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是一句空话。鉴于此, 所谓陈列艺术精品化, 首先是展品要精。展品要精, 首先展品要精选, 要选最能说明陈列展览主题的文物或标本;其次, 展品应尽量是实物原件, 当然, 并不是说不可以用复制品。使用必要的复制品只要组合得当, 陈列展览仍然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二) 内容设计力求主题精深, 体现时代精神

作为一门艺术, “博物馆陈列是在一定空间内, 以文物、标本为基础, 配合适当的辅助展品, 按照一定的主题, 序列和艺术形式结合而成;进行直观教育和传播文化信息的展品群体”[4]。无论是基本陈列, 还是专题陈列展览, 其内容涉及许多学科和领域, 但万变不离其宗。从精品意识角度分析, 展品组织应当科学合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 有效传达陈列展览所要表达的信息。在策划每一个陈列的过程中做到指导思想明确, 主题鲜明, 既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符合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又极富感染力和吸引力, 从而达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目的。

(三) 陈列艺术形式设计有新的探索或突破

展品犹如经过精心提炼过的创作题材, 而如何运用这些题材来形成美文, 将是陈列艺术设计所面临的任务。陈列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相互依存, 主题精深的陈列内容, 还必须借助于形式设计用新奇的构思和精美的制作传达给观众, 以到达形式设计与内容设计的和谐统一。只有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进行完美的结合, 才能避免陈列展览的呆板和僵化。陈列艺术设计是一个陈列展览效果的灵魂, 是精品陈列展览至关重要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 加强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外部环境建设

外部环境包括博物馆的建设及陈列展品所需的硬件展示空间。要利用博物馆的本身建设, 在平面上作合理的安排, 展出的内容及展品多少要和展出的面积、展现的长短相适应, 要疏密得当, 便于参观。避免观众堵塞或走回头路。在空间和立面的安排上, 要考虑到空间的充分利用与空间使用的变化相统一。展品布置的高低上下限, 要适应于观众参观时的视角范围。要考虑空气的流通以及温湿度适宜, 排除各种不必要的声音干扰, 从各方面努力创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展出与参观环境。

从宏观上讲, 博物馆精品陈列展览是出于战略考虑, 也是形势发展的客观必然。以陈列展览为突破口, 带动博物馆其他工作跃上新台阶, 开创新局面, 全面推进博物馆事业向前发展。

摘要:“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评选至今举办了十一届, 这些主题鲜明、制作精良、各具特色的展览精品, 对博物馆界产生了极大的推动、鼓舞和示范作用。本文对博物馆精品陈列展览的概念、实施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办好精品陈列展览做了浅要分析。

关键词:博物馆,精品,陈列,展览

参考文献

[1]刘康.关于博物馆精品陈列的几点思考[J].中原文物, 1999, (3) :36.

[2]黄走平.博物馆精品战略的思考[J].博物馆通讯, 1998, (1) :51.

[3]光明日报.我国博物馆数量达4165家[EB/OL].[2014-05-19].http://www.sach.gov.cn/art/2014/5/19/art_1662_141752.html.

陈列馆展览策划与博物馆建设 篇5

陈列馆展览策划,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最基本的职能之一,是博物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直接载体和最佳切入点。陈列展览策划作为创造性运作陈列展览的有效手段,与陈列展览水平及博物馆建设密切相关。陈列展览策划能力是博物馆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加强陈列展览策划是适应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深化陈列展览策划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探析陈列展览策划与博物馆建设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化对陈列展览策划的理性认识与实践探索,有益于增强对陈列展览策划与博物馆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当今,坚持博物馆的社会职能,不断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已成为博物馆建设的核心内容。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最基本的职能之一,是博物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直接载体和最佳切入点,陈列展览水平直接影响到博物馆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职能的体现,进而影响到博物馆的竞争实力和社会形象。而从理论层面和实践结果来看,陈列展览策划虽不是什么灵丹妙药,但的确对陈列展览水平有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可以说,陈列展览策划与文化市场竞争相伴随,与陈列展览水平及博物馆建设息息相关。正因为如此,陈列展览策划越来越受到博物馆界的重视。对陈列展览策划与博物馆建设之关系进行梳理,有助于深化对陈列展览策划的理性认识与实践探索,有益于通过陈列展览带动博物馆各项建设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谈粗浅认识。

虽然不少博物馆在陈列展览延伸项目的策划方面取得了令社会关注的成果,但还有一些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其一,在配合陈列展览策划出版物方面,目前主要以编辑出版同名展览画册或图录为主,该类出版物的内容框架基本上是陈列展览主要内容的复制。也有的博物馆将观众留言集结成书,如2007年,配合“复兴之路” 大型主题展览,国家博物馆编辑出版了《心声———“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观众留言精粹》。但反映与陈列展览相关的课题研究成果,以及有关陈列展览的访谈、媒体评论等方面的出版物则很少。总的来讲,围绕陈列展览策划出版物的思路较单一,缺乏系列性和延续性。

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照明设计探讨 篇6

【摘要】为了研究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照明设计,本文首先介绍了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照明设计的主要作用,然后详解的介绍了博物馆陈列照明设计的主要技术,主要包括照明设计对于展品的影响;明确色温以及显色数的要求;照明设计中的眩光限制;陈列照明设计方式的融合;照明设计应当具备的五方面条件,本文的研究可以作为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照明设计过程中的参考。

【关键词】博物馆;照明设计;眩光限制

前言

随着博物馆陈列展览观众欣赏素质的提高,对于博物馆的陈列照明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陈列展览照明既要能够将展品展现出来,还要保证照明形式与展览的主题相符合,为了充分的达到这些要求就需要在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过程中充分的研究照明,将影响观众观赏度的各种因素充分的考虑在内来进行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照明设计。因此本文对于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照明设计进行详细的研究。

1、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照明设计主要作用研究

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对于文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成为人民群众获取文化精神食粮的主要来源,人民群众对于博物馆的认识和关心程度越来越大。在博物馆中人们可以零距离的接触历史和一些精美绝伦的文物展品,能够切实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越来越过的群众走进博物馆的过程中博物馆的价值越来越大。如何为不同层次的观众来提供丰富的陈列展览已经成为博物馆的主要任务,博物馆内静止的展品应该能够为观众帶来鲜活的体验,因此为了充分保证精美的展陈设计应当具有符合展陈主题和适合观众观赏的照明设计。由于博物馆承担着集陈列展览、研究保护、社会教育、公众服务的任务,应当通过展览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展现出来,因此在陈列照明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将文化遗产的保护考虑在内,尽量避免文物受到光学辐射的损害。通过照明设计既要提供给观众一个良好的视觉环境,还要保证展品具有应用照度。

同时,博物馆的照明条件会对整个展览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较好的照明质量能够有效的提升展览效果。

2、博物馆陈列照明设计的主要技术研究

通常情况下需要根据照度、显色指数、色温与照度的搭配以及立体感点等来衡量博物馆的照明质量,在陈列照明设计的过程中要坚持三个原则:充分保护好展品的原则,有利于观众观赏的原则以及符合陈列主题的原则,以这些原则为基础来进行博物馆陈列照明设计,使博物馆的照明设计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在博物馆陈列照明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完成以下工作。

2.1照明设计对于展品的影响

应当充分的注意如照明、辐射、温度、湿度和活动性气体污染等对展品造成的影响,同时展品在光的作用、化学作用和热作用下会出现褪色和脆化的现象,因此应当在陈列照明设计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要注意光谱特性、辐射强度以及抗辐射能力。

2.2明确色温以及显色数的要求

通常情况下,照度值应该和色温相对应,对于照度较高的情况采用高色温的光源,对于照度较低的情况采用低色温光源,,在选用色温3300K光源的基础上保证色温的整体性,应当根据不同的显色指数要求来对照明进行设计,例如书画、服装、彩色展品具有较好的辨色要求,采用合适的显色指数,对于一些辨色要求较低的展品通常采用不低于60Ra的光源.

2.3照明设计中的眩光限制

在博物馆陈列照明设计中应当充分的注意眩光,这主要是以为在博物馆在陈列展览的时候通常采用玻璃展柜,这种展柜具有很高的发射性,另外一方面一些展品也具有一定的反射性,因此在这种类型的照明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观众的视觉感受,要严格避免来自光源或者窗户的直接眩光以及玻璃或者其他物体表面的反射眩光。然后要将展品重点突出出来,展柜等除展品外的物品所产生的映像不能对观众的观赏产生影响。最后要将光幕反射消除,尤其是在举办书画展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消除光幕反射。

2.4陈列照明设计方式的融合

由于陈列展览的内容和主体是不相同的,同时观众也具有不同的审美层次,因此不同的展品具有不同的照明设计要求。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展品具有特殊的照明要求,很多博物馆在陈列照明设计中更多的采用弱点照明,同时将一般照明和局部重点照明结合起来。例如对于一些不同陈列展览方式设计的博物馆展览空间,采用背景照明来进行墙面展示;采用普通照明和重点照明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来设计展柜陈列和柜外陈列。

2.5照明设计应当具备的条件

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在陈列照明设计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如何有效的保护展品,还要将观众的视觉效果考虑在内,同时要是照明设计符合每一个陈列展览的主题,为了充分的保证每一个展览和每一个展品都能够在观众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陈列照明设计应当具有以下条件。首先是还原性,应当保证除去红外线和紫外线后将展品的色彩充分显示出来。其次,要保证舒适性,应当从观众的舒适性角度进行考虑,由于博物馆的展览通常在能见度较低的室内进行,因此应当保证能将展品更好的衬托在观众面前,要为观众创造一个良好的视觉条件。再次,应当对主光源的照射方向等光照强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应当将光源放置在没有斜线范围的区域之内,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光源的反射,更有利于观众的观赏。最后要避免展柜中光源的直射所产生的眩光,这样会使观众产生视觉性的疲劳,进而对观赏效果产生影响,应当合理的使用照明灯具和遮光板,可以在到视线的正投影方向设置光源,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正反射眩光的现象出现,另外一方面也要避免玻璃面的反射所产生的眩光。

3、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在博物馆陈列照明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较高的工艺要求,应当综合各种方面的因素来更好的体现出展陈的主题,由于陈列照明设计既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还需要和博物馆的特点结合起来,因此在陈列照明设计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技术性和观赏性两个方面,在陈列照明设计的过程中充分使用各种新技术和新观念,使博物馆的照明环境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尽可能的满足不同类型的展览要求,后续还需要对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照明设计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胥昌群.刍议博物馆的光环境设计[J].河南科技,2014,32(20):56-58.

[2]曹雪.立体中的平面美—简论展览陈列中的版式设计[J].包装与设计,2014,26(4):32-36.

基层新建博物馆陈列展览刍议 篇7

1 加强陈展宣传与陈展升级

基层博物馆和省级以上博物馆相比, 所在的城市人口较少。和建成较早的博物馆相比, 很多新建博物馆位于城市的新区, 往往气势恢宏。但由于距离人口密集区较远, 影响到市民的参观热情, 许多博物馆开馆多年, 仍然有相当多的当地群众不知道新区有博物馆。这要求博物馆必须进行强势的陈展宣传, 而非简单的海报式宣传。流动展览进社区活动是宣传博物馆陈展的好方法, 可有效增加博物馆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流动展览不必拘泥于实物, 可以是图片或视频。博物馆还可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制作文物图片进行“街头博物馆”的宣传, 向群众宣传国家文物保护政策。学生流往往是博物馆观众的主体, 博物馆应该尝试流动展览进校园, 与教育部门牵手, 将历史课中的新石器文化、商周文化等课程放在博物馆授课, 或讲授地方特色的典故、成语故事时安排在博物馆授课, 让青少年学子亲眼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地方历史的厚重之美。除了陈展的强势宣传, 陈展升级对于基层新建博物馆也颇为重要。信阳博物馆开馆后, 通过社会捐赠和文物征集, 募集到大批精品文物。有鉴于此, 信阳博物馆制定了陈展升级方案, 在信阳茶文化展厅增加了十一组大展柜, 有效增加了陈展的魅力和厚度。推出编钟与观众互动活动, 通过让观众亲自演奏仿制的西周编钟, 感受历史, 体验穿越。推出茶园“种茶”多媒体游戏, 使观众感受信阳茶文化的魅力, 改变了展厅大而空的现状, 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

2 以美悦人, 弥补博物馆陈展内容、形式的不足

基层新建博物馆与运营时间较长的博物馆相比, 在陈展内容、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是新建博物馆不可避免都会遇到的问题。建设美丽中国, 需要以美悦人, 需要博物馆陈展人员弥补博物馆陈展内容、形式的不足, 实现博物馆的陈展美。信阳博物馆在开馆初期即组织陈展研究部对陈展内容、形式进行排查, 先后在陈展内容方面找到四百多处语言、文字方面的错误和十余处图片有误之处, 对四百余处错误之处进行了整改, 更换了十余处图片。究其原因, 是制作展示文字和多媒体的公司没有考古和文史专业人员, 轻内容重图片设计, 直接从网页上粘贴了诸如百家姓、姓氏起源等文字段落。这些文字错误对参观者, 特别是中小学生了解历史知识会起到误导作用。因此, 新建博物馆在制作展示标识时, 应该有考古、文史相关专业人员的介入。博物馆公示语的翻译也是如此, 基层博物馆开馆伊始, 许多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外国游客, 看不懂博物馆部分翻译文字, 因为博物馆许多翻译文字存在严重错误, 甚至存在大量汉语拼音代替文字翻译的现象。如信阳博物馆展厅中“莫敢不来享, 莫敢不来王”中“莫敢”翻译为汉语拼音, “楚风北渐”中的“楚风”译为汉语拼音“chufeng”。其根本原因, 并非“没有遵循博物馆公示语翻译的基本原则[2]”, 而是因为与博物馆合作的翻译机构没有进行正确的专业配比。博物馆公示语翻译应有英语、文史学者、考古各专业人员参与, 而非简单求助翻译机构, 考古和历史专业人员可弥补英语专业地方史、考古学方面的不足。如信阳博物馆展厅中的期思陂、方国、循吏等词, 以及鬲、甗、斝等专业词汇, 英语专业人员很难理解, 但文史学者和考古专业人员可向外语专业人员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 这对英语专业人员的正确翻译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这种原则同样适用于临时展览内容、形式的设计。

3 加强基本陈列研究, 阐释美丽中国

“国民之魂, 以文化之, 国家之神, 文以铸之[3]”,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美丽中国包含了生态优美, 但人文历史的遗韵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呢?深挖当地历史文化可以最大程度阐释这种独一无二的美, 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文以铸之”。许多基层博物馆设有研究部, 但由于过分重视陈列展览, 研究工作实际上处于停滞状态。以地方史研究为例, 由于历史上宋金长期的对峙、宋元长期的战争和与元末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中国基层绝大部分市、县明代以前的地方志是佚失的。例如, 已知最早的信阳方志是宋代邬德麟的《信阳军旧经》, 但早已毁于战火。目前可见最早的信阳地方志是《万历信阳州志》, 其作者刘尚朴并未见过《申州志》, 因此信阳有确切记载的地方志, 是从明代开始的。对于明代以前信阳的历史、文化, 《万历信阳州志》和清代的《乾隆信阳州志》、《信阳州志续》等明代至今的信阳志书中的记载是比较模糊的, 即使对于信阳的建制沿革, 也存在着某些错误, 对于信阳明代以前的名人、风物存在着漏载和较大的错误。以信阳博物馆名人墙为例, 开馆初期, 由于按照《信阳地区志》的记载布展, 上面有的名人只是与信阳有关系而已, 而真正的信阳名人, 如三国时期的李通、李充家族和晋代的梁州刺史张光等十几位名人却没有登上名人墙。经过陈研部讨论, 已对这批信阳名人做了恰当的展示。其次, 研究部要加强与社会教育部的沟通, 陈展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将成果推向广大的观众, 部分是通过标注的方式, 有些是要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博物馆研究部要通过与社会教育部的沟通将科研成果介绍给观众, 如信阳博物馆的古鄀国铜卣, 讲解员按照央视《国宝档案》的解释, 解释为是被西周时代的洪水冲击到信阳的鄀国青铜器, 并解释西周时代的鄀国在湖北北部。但西周时代的鄀国在今天的淅川县是早已为学术界所知的事实。通过分析河南省的地势可以得知, 西周鄀国所在的河南淅川的青铜器是绝无可能被冲击到信阳的, 因为中间隔着桐柏山, 这些青铜器应该是被鄀国贵族带到信阳的。

4 务实、创新, 建设美丽博物馆新陈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1]。而博物馆则是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民族血脉流淌的精神家园, 观众是博物馆赖以生存的基础。基层新建博物馆在观众流量上与省级、国家级博物馆相比较少, 这要求博物馆必须务实、创新, “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4]”。

务实首先要求博物馆向观众传播真实的信息。各基层博物馆都有一批异地文物, 但许多博物馆常常只在展示标识上书写“本馆馆藏”, 既没有说明出土地点, 也没有说明属于何种文化和是什么时代的文物。讲解员介绍时也只是介绍本土文物, 直接从此类展品前走过, 或者只介绍展品的纹饰, 不介绍展品的历史价值。似乎博物馆只介绍本地文物, 只有本地文物才能彰显本地文化底蕴的深厚。地方文化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美丽中国不仅是生态的美, 更是一种兼容并包的开明, 这样做也有悖博物馆陈展公示语说明中的真实原则。信阳博物馆出土于甘肃的马家窑文化陶器和出土于西峡的恐龙蛋化石也遭受过同样的命运, 虽然可称本展厅中最精美的文物, 但长期被博物馆冷落, 将在近期对这批展品做比较恰当的展示说明。其二, 务实要求临时展览应尽量安排在节假日和双休日, 以增加观众流量。信阳博物馆开馆初期, 信阳书画院在举办书画展时, 经常将书画展安排在非公众休息日, 造成书画展厅每日参观量只有四、五人的尴尬现象, 近期通过陈展部门的推荐, 已经可以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

“创新”要求博物馆不断推出新颖的活动方式以吸引观众。我国大部分基层新建博物馆位于文化积淀比较深厚的文化大市、大县, 这些地区向来文化遗存比较丰富。如信阳博物馆附近有信阳最早的文化遗址—南山嘴细石器、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 距离楚国故都—城阳城遗址也不远。基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这些遗址, 很多观众对文物的出土地点感兴趣。博物馆可通过世界博物馆日和博物馆周年庆等活动, 适时引导观众前往这些地区参观, 使博物馆陈展“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 让观众在古遗址或古战场触摸历史, 感受心灵的震撼, 感受人与古遗址、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感受美丽中国。文化遗存的保护是感受美丽中国的先决条件, 只有文化遗存得到有效保护, 群众才有条件感受人与文化、生态的和谐统一。近年来, 信阳接连发生南山嘴遗址保护不力、千年古茶树被盗等不该发生的事件, 与极少数公务人员和部分群众文物保护意识不够有关。这要求基层博物馆通过多种方式, 例如流动展览、街头展览等方式向公务人员和普通民众宣传文物保护法规。

5 博物馆陈列展览要以人民为工作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博物馆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人民群众, 而不是少数考古、历史专业人员。信阳博物馆开馆以来, 坚持以人民为导向的原则指导博物馆的日常工作, 如在博物馆大门口设置问讯处和留言簿, 听取反馈, 开展“人人争当讲解员”的活动。也有观众通过多种方式提出了自己真挚的意见, 如大多数人不知道鬲、甗等古代文字的读音和用途, 而说明文字中没有这些文字的注音和用途进行说明。盛酒器、饮酒器、煮酒器被统一标注为“酒器”, 使绝大多数观众感到迷茫, 不知这些器物的具体用途。而且大多数器物的标注年代只标注商、西周、汉等朝代名, 大多数观众对这些王朝名称所代表的的年代是极度陌生的。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及时发现了这些情况, 博物馆及时更换了文字说明, 详细标注、解释, 不但标注了拼音, 还针对许多老年人不认识拼音的情况标注了同音字, 这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6 余论

博物馆陈列展览优秀与否直接关系着博物馆的参观流量, 直接关乎人民群众对博物馆的评价和对地方文化的认识。这种认识在地方影响着本地观众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凝聚力, 在边疆地区则表现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向心力, 这种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于建设家乡是一种莫大的激励, 对于建设美丽中国有积极的意义。优秀的博物馆陈展是国家和地方文化凝聚力的源泉。各族人民参观博物馆, 看到出土于新疆民丰县的西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 看到出土于新疆当地的中国古代王朝官员的印绶、干尸、官服, 会自觉抵制分裂分子的宣传, 对新疆古代是否属于中国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博物馆根亲文化展厅更会增强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 当台商、客家实业家、起源于信阳的蒋、黄等姓客商到信阳时, 信阳统战部门经常会安排他们参观博物馆, 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根在信阳, 这会增加他们在祖籍地投资兴业的可能性。优秀的博物馆陈展更会给地方群众的文化自信心“充电”, 许多地方上的群众或多或少存在着文化自卑感, 认为本地文化比不上西方文化甚至外地的文化, 但当他们参观过博物馆, 了解了本地的历史文化脉络和文化特色, 这种文化自卑就会通过文化自觉转化为文化自信, 家乡的文化自豪感会大大地增强。只有大多数群众建立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了解了文化的价值, 文化遗存、遗产的保护才会真正具有群众基础, 因此这种文化自信是建设美丽中国必不可少的力量。随着我国基层博物馆数量的日益增多, 基层博物馆日益成为民众文化、教育等活动的基地。陈列展览工作在博物馆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博物馆为观众服务的基础。提升陈列展览的魅力, 吸引更多的参观者, 使博物馆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是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OL].http://www.newsxinhuanet.com, 2013-1-8.

[2]吴丽华.浅谈信阳博物馆公示语的英译及策略[J].魅力中国, 2013 (14) :283.

[3]任仲平.国民之魂, 以文化之, 国家之神, 文以铸之[N].人民日报, 2006-4-5 (1) .

浅谈如何做好文物陈列展览设计 篇8

关键词:文物,陈列展览,主题风格,美观形式,辅助陈列手段

陈列展览设计本来就是一种艺术创造, 而文物的陈列展览设计, 则更是一种与通常的艺术设计略有不同的创造性工作。文物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 它有着无声的语言。在陈列和展览中静静安放着的文物, 可以自己讲述历史、文化和艺术, 娓娓向观众讲述自己的故事。但是它们需要能够同它们对话的设计师, 对它们进行恰到好处的陈列和衬托, 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陈列展览设计是一种创造的深刻内涵。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 就如何做好文物展览设计谈几点体会:

一、把握主题, 追求完美方案

1. 根据不同类型文物陈列的特点, 设计构思能够充分表现内容主题的方案。

不同的类型的文物, 如社会历史类、自然历史类、科学技术类、造型艺术类, 都有自身的主题思想。艺术设计师应提前介入, 了解不同类型陈列的主题, 力争追求紧扣主题的唯一的完美的方案, 抛弃程式化、概念化的东西。

2. 把握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准确表达主题思想。

形式和内容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内容决定形式, 而形式是对内容的再创作, 可以深化主题思想。只有不断加强艺术修养, 努力创造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陈列展览, 才能感染和吸引观众。

二、应用人体工程学, 把握展柜设计

人体工程学的兴起, 开始是为了适应某些工业部门发展的需要, 后来, 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更多地意识到了人体测量学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并将其原理应用到了设计中去, 提高了人为环境质量, 节约了空间面积。近年来, 人体工程学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文物陈列设计里, 许多博物馆、文物馆的陈列展览都从各方面体现了人体工程学的应用, 并认识到了人体工程学在陈列设计中对于合理科学地展示文物、增强艺术效果所起到的作用。

文物展品是整个陈列的视觉中心, 是陈列的中心对象。而摆放展品的展台是陈列设计的关键环节。一般来说, 文物出于安全保护需要大多陈列在玻璃柜里, 与观众保持了一定距离, 这里的设计就有个人体工程学的应用问题。首先是文物与观众的视觉距离应该多远最为合适。如果太近了, 可能会影响到展柜的其他使用功能, 如更换提取文物、展览切换以及灯光照明位置等;如果太远, 观众视觉效果不佳, 很难看清楚一些器物上的精美纹饰细节和文字说明。另外, 展台的高度也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 文物展品在人体水平视线偏下较为适宜, 观看时不易产生视觉疲劳感, 而且物像立体完整。此外还要考虑到年龄、身高的差异, 如果只照顾了成人的人体视线, 将文物展品设计的位置偏高, 势必会影响儿童少年的参观需求。这就需要根据人体标准互相兼顾, 最终测试出一个相对普遍适用的高度尺寸, 既让个子高的成年人参观得舒适, 又要让个子矮的儿童看得清晰。当然, 人体工程学在陈列设计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如光线的应用, 衬布以及各种装饰材料的颜色、质地是否与人体适宜, 室内空气的流通怎样, 参观时间的长度以及每个展览之间的视觉缓冲区域是否得当等。

三、创造完美形式, 使陈列更加形象、生动

1. 完整严谨的结构。

艺术结构是对陈列内容进行组织安排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平面布局、立面组合和空间构成的组织安排, 对实物展品与辅助展品之间、立体展品与平面展品之间、动态陈列与静态陈列之间的关系的平衡, 对前后顺序和层次关系的调整, 使序幕、主体、结尾三大块结构完整而不松散、严谨而不拖沓, 反映并深化陈列主题思想的内在联系。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伟大壮举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 设计师抓住了观众最为熟悉、最有视觉冲击力, 最富感染力的过雪山草地的史实, 复原了“雪皑皑, 野茫茫, 高原寒, 炊断粮”的真实场景, 并运用现代光电合成的高科技手段, 再现了漫天肆虐的雪花、举步维艰的脚印, 使观众产生了“如临其境, 如历其事, 如见其人”之感。不失时机而又恰如其份地制造出参观的兴奋点, 既养眼又猎奇, 在潜移默化中寓教于乐, 让观众始终保持良好的参观状态, 属于立体与平面、动态与静态陈列关系处理的佳作。

2. 真实生动的形象。

形象性是陈列展览反映历史和现实的基本要素, 文物陈列艺术的形象性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取代的。首先是它的真实性, 真实的文物标本、真实的环境 (原址、原状或以其为依据的复原场景) 、真实的人物和历史事件, 由此而创造出来的陈列形象的真实性是无可置疑的;其次是它的生动性, 运用陈列特有的语言来组合展品、安排场景, 可以塑造出对于阐述主题思想有内在说服力的陈列形象。如首都博物馆民俗陈列中的婚庆迎新、祝寿仪典场面的录相片, 让经历过那段岁月的老一辈观众往事重温, 使今天的都市少男少女感受到了婚庆、祝寿本土民俗文化的魅力。一件件静态的民俗文物因此而动起来、活起来。通过综合的、立体的、多方位的艺术手段来烘托内容主题, 使陈列在整体上更加生动。

四、保障展出安全, 科学保护文物

安全是陈列艺术设计的又一个重要原则。设计师在陈列设计时, 对于安全防盗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在陈列设计中创造对文物展品的科学保护条件。

展览的陈列设计必须考虑到展品的保护, 一方面要考虑到展览场所小气候环境下对文物的科学保养;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展览场所环境内对文物安全的保护。展览场所气候是一定人控条件下的小气候, 常用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表示, 这要立足于对展品的防与治, 避免温湿度剧变, 减少空气污染, 防止灰尘、光照、昆虫、微生物等自然因素的损害。要解决这些问题, 就要因地制宜, 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安装空调设备, 全自动化调节;使用温湿度调节机械设备;采用全封闭展柜;局部 (展柜内) 加空调或温湿度调节器;调节门窗设施, 减缓室外不良气候的干扰等。

2. 防盗、防火、防震等技术预防是设计中另一重要安全因素。

陈列厅既是文物的存放点, 又是观众集散的场所, 同时也是筹备陈列、展览的制作场地。水、火、电都在此范围内运作, 防盗与防火是不能忽视的。除了行政规章制度的约束, 重要的是加强技术预防。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各种不同的防盗报警设备和消防设备, 形成点线面空间综合报警系统控制网。设计师应在设计阶段就会同安全保卫部门制定防范措施。

总之, 陈列展览设计作为展现文物之美的一种形式, 本身就是一项艺术。这项艺术性很强的工作, 是观众入展馆的第一印象。其设计首要的一点是要给广大观众以美感。如果连这一点都

浅议黄粱梦的文化现象

冯书先李晓灵刘书增 (邯郸市黄粱梦文物管理处河北邯郸056002)

摘要:当今世界, 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触, 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各种文明、多元文化相互交流激荡, 黄粱梦及其梦文化已是文化分层现象中“地方名片”;文化对流现象中的“潜力股”;永恒亲近的“未来不是梦”。

关键词:黄粱梦及其梦文化;“地方名片”;“潜力股”

邯郸是历史文化名城, 是赵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也是多种文化的共生地, 梦文化作为其中的一支奇葩散发着无尽魅力, 作为梦文化载体的黄粱梦吕仙祠古迹自然历来是众人瞩目的焦点。当今世界, 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触, 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同时, 各种文明、多元文化相互交流激荡, 为我们再一次审视古老的黄粱梦及其梦文化阔宽了视野, 提供了新的参照系。

一、文化分层现象中的黄粱梦:地方名片

面对当今世界丰富多彩多元共存的文化现象, 以静态观之, 文化具有层次性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可以说, 长城、故宫是中国的名片, 武灵丛台、黄粱梦吕仙祠是邯郸的名片, 乡野的城隍玉帝庙是乡村的名片, 由于经济、社会、历史、地理、宗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这种文化的层次既存在于各国不同质文化类型林立的“文化丛林”中, 也存在于同一文化系统, 文化个体, 以及一个“文化树”中。客观地讲,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在整个文化体系中特定的位置, 之所以言其客观, 乃是因为这可通过一些量化的现实依据甚至是数据来加以考察。如一地一处的旅游人数、旅游收入, 在史籍中被提及的次数, 在人们思想观念中的影响等等, 依此观之, 黄粱梦景点处境堪忧。中国的梦文化源远流长, 至少源于商周时代, 延续并发展到当代。自唐代沈既济作《枕中记》以来, 黄粱梦虽绵延千余年, 但终究未能跳出地方名片的境遇。尽管邯郸是“天下第一美梦”黄粱梦的产生地, 但是我们邯郸梦这颗“最圆最大最晶莹的宝珠” (申有顺《邯郸与梦文化》) , 由于长期以来, 对邯郸梦文化的挖掘、研究、宣传的力度不够, 至今这串珍珠的价值尚不为众人所知。

二、文化对流现象中的黄粱梦:潜力股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全球化的世界, 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 文化的层次性并非固化的, 而是变动不居的, 此即文化对流现象, 通过各种文化相互激荡、交流融合、文化层次正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这是文化之河千回百转、气势磅礴的活力所在。它在成就了强者更强的强势文化的同时, 也对弱势文化杀机毕露。特别是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倾轧、侵噬、覆盖现象日甚一日, 黄粱梦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本土文化、农业文化, 正经受着现代工商文化的强烈冲击。这种冲击的一个结果就是被边缘化而成为文化上的“濒危物种”, 这是对黄粱梦命运的现实拷问。然而, 文化层次中强势与弱势文化的分化并不能直接推导出非生即死的简单结论。这样的现象在文化史上是屡见不鲜的:一种文化有时会超乎想象的坚韧, 有时, 又是超乎想象的脆弱, 然而一切又都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弱势文化并非死路一条, 一些

无法做到, 即使有最好的展品, 也无法使观众真正受到文化的熏陶。

原来处于文化层次末端的景点“破格提拔”, 一冲九宵, 名扬天下, 如原本闭塞、与世隔绝的青藏高原的香格里拉、云贵高原的丽江古城、山西的平遥古城、乔家大院, 就邯郸而言也不乏成功的运作, 如早年的丛台公园与捷克古堡联合邮票、今年的涉县娲皇宫文化节等, 都收到了较好效果。以此观之, 黄粱梦何尝不是“潜力股”。

三、永恒亲近的黄粱梦:未来不是梦

黄粱梦是永恒的。对于黄粱梦古迹及其传说故事, 历来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恰似一束白光经过折射竟成为斑斓的七色光, 每个人对此都似有所悟:“睡至二三更时, 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 无少长俱是古人”“梦醒黄粱方悟道, 心同明月可寻梅”——总之, 由于黄粱梦的故事反映了一种人的欲望, 追求和价值取向, 深入了人的内心灵魂世界, 故而它具有无尽的生命力, 成为古今长存的话题。

黄粱梦是亲近的。天下名山僧占多, 许多寺院道观远离尘世, 保持超然。古老的黄粱梦吕仙祠却不同, 它坐落在通达南北的古邯郸道旁, 门前士农工商川流不息。祠内, 卢生高枕长眠, 可谓活脱脱一精神驿站。谁曾想, 本应秘藏在深山野泉边上, 指向人类精神世界深处的黄粱梦吕仙祠坐落在通都大邑。也因此, 黄粱梦更加世俗化、更加平易近人, 对人精神的作用更加直白、坦荡, 是一步通俗读物。对形形色色的匆匆过客起着这样或那样的作用。今天的黄粱梦的门前就是107国道、紧邻京深高速公路, 并有多路公交车和旅游专线到此, 从邯郸市区仅半个小时的车程。在邯郸这个快速发展的城市中有这样一座让人心旷神怡的所在, 一处少见的文化富矿真是令人兴奋!

黄粱梦的未来既有华山一条路的冷峻, 也有天无绝人之路的乐观。对此, 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加以分析。对问题和不足讳而不谈是盲目乐观, 妄自菲薄更不可取。近年来, 对古籍典故进一步全面深入整理、挖掘、研究的同时, 黄粱梦文物管理处设置了保护管理机构, 整修了黄粱梦吕仙祠内外部环境, 扩建了门前广场, 修建了专用道路, 市政府投资125万元征地37亩, 用于吕仙祠扩建工程, 总体规划正在定制中。黄粱梦文物管理处还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3A级国家文化旅游风景区。这真是一个好的开端, 随着景区改造规划的落实, 黄粱梦终成大器, 黄粱梦的未来不是梦。

作者简介:

冯书先 (1972-) , 女, 河北大名人, 邯郸市黄粱梦文物管理处, 文博副研究馆员, 学士学位, 研究方向:地方史。

李晓灵 (1962-) , 女, 河北邯郸市人, 邯郸市黄粱梦文物管理处, 文博馆员, 研究方向:地方史。

刘书增, (1970-) , 男, 山东省冠县人, 邯郸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历史学博士, 研究方向:地方史。

参考文献

[1]刘康.论陈列中的策划[J].中原文物, 2004 (03) .

[2]阮晴沛.略论我国博物馆的陈列与展览[J].东南文化, 2009 (02) .

[3]王献本.永恒的文明──洛阳文物精品陈列设计与构思[J].中原文物, 2000 (03) .

[4]宋才发.民族博物馆文物陈列的本质及艺术[J].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2) .

[5]杨溯.试论博物馆文物陈列[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02) .

[6]袁克敏.有关陈列、展览艺术设计问题的探讨[J].中原文物, 1983 (02) .

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六点认识 篇9

一、陈列展览具有工作的艺术性和特殊性

陈列展览需要根据内容方案, 展品, 经费, 设备, 材料制作工艺等基本条件和基本要求来创作完成, 它是集艺术之大战, 聚技术之总汇的终合艺术。因此, 应该以艺术手法和技术手段反复推敲。同时, 博物馆陈列展览有其特殊性, 要在做好实用功能, 安全保障, 创新意识的基础上, 更应该考虑经济投入。因为, 博物馆对观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无法推卸的责任, 人们在参观博物馆过程中, 既能获得理智的满足, 又能得到心灵的净化。

二、陈列展览是衡量博物馆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在一定程度上陈列展览反映了博物馆文物收藏、科研成果水平的水平高低, 是整个博物馆面型社会的重要窗口。而博物馆陈列的文物是整个陈列展览的基础, 是主体赖以表现的依托, 一个陈列展览水平的高低, 关键在于对文物的研究程度和表现形式上, 所以展出的每一件文物都要有深刻的内涵。

三、陈列是博物馆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手段

它集中反映了博物馆的性质和类型, 体现了博物馆藏品, 科学研究和管理水平, 是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的综合成果, 也是衡量博物馆质量高低的重要手段。博物馆教育是集中实物展品的科学, 艺术陈列进行形象直观生动的感性教育。观众同产品陈列一样, 是构成博物馆不可缺少的因素。博物馆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服务, 主要是为观众来服务。

四、陈列展览角色定位要准确

博物馆的藏品资料, 陈列讲座, 学术报告, 讲解工作和服务设施, 都是为观众设置或举办的。观众即是博物馆的服务对象, 又是它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 博物馆的社会价值的一个主要方面, 需在为观众服务的效果中体现。博物馆进行社会宣传教育, 服务的多种形式中最基本的是陈列展览。我们在组织陈列展览时, 要明确主题思想和主题范围, 因为主题的确定是在于能准确引导观

殿七间为五间, 山门五间为三间, 至此, 形成今日北镇庙的规模和布局。

民国元年 (1911) , 清王朝被推翻, 祭山礼仪废止。1948年2月, 北镇县解放, 庙中僧人出走, 当地群众拆毁北镇庙内两侧附属建筑及广宁行宫等。同年6月, 为修县政府办公室和学校, 庙内主体建筑也遭到破坏, 大殿和寝宫内的泥塑神像被推倒, 致使北镇庙遭到严重的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国家十分重视对北镇庙的保护和管理。除1967年文化大革命初期, 北镇庙曾遭到造反派的破坏, 国家、辽宁省文物局及北镇文物保管所相继对北镇庙进行重建和维修。历经千年的北镇庙于1988年1月被确认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已成为辽西地区及北镇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北镇庙的许多景观已不复存在, 但今天北镇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在逐步的维修主体建筑, 并修复一些消失的景观。相信在不久的将众, 要使它既能反映本馆藏品的实际, 又具有时代特征, 做到陈列与环境, 内容与形式, 设计与制作, 管理与服务的和谐统一。

五、陈列展览是一种精品创作过程

为什么说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也有个精品创作问题呢?其理由有三。首先, 陈列展览作为博物馆传播自然或人文遗留的特色行为, 是通过人对物的组织和展示来完成。这种组织和展示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可谓是展览创作的形态特征之一。其次, 陈列展来作为博物馆内部功能综合运动的成果, 具有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的双重过程。任何一个陈列展览的最后完成, 都必须是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是科学与仪式在同一契合点上融合的结果。这种高度统一与融合, 可谓是展览创作的形态体征之二。再次, 陈列展览作为博物馆面向社会的直接作品, 其设计者的思维行进过程, 必须经过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甚至多向思维综合运动的过程。这种带着鲜明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可谓是展览创作的形态之三。

六、陈列展览内容陈旧, 展览形式单一

长期以来, 我们的博物馆都存在展览内容陈旧, 展览形式单一, 展览观念滞后以及缺乏现代的科技手段等原因而导致门前冷落车马稀。博物馆具有收藏, 研究和陈列宣传三大职能。丰厚的资金, 宽敞的展示空间及丰厚的展品, 在一个精品陈列重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实践已证明, 经过文博工作人员的精心策划, 粗粮细作和苦心经营, 小型陈列展览也同样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博物馆是为大众提供学习, 教育, 欣赏机会的场合。而陈列展览市博物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形式, 是博物馆特有的语言。我国现有的博物馆中, 在陈列展示设计方面存在着与文化内涵背离或脱节的情况。这种背离与脱节会对我们的国民素质教育造成不良的情况。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博物馆来提高人民素质, 普及历史教育呢?那就是将陈列展览与博物馆的教育作用相结合。强调研究博物馆的陈列展示设计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提倡陈列展示设计的准确定位, 以及博物馆的以人为本, 一切服务育人的理念设计。强调有形陈列和无形陈列的配合, 让博物馆的陈列展示设计充分体现民族文化内涵。通过陈列设计让每一个参观者都能爱上博物馆的文化, 主动从中学习知识。

总之, 陈列展览工作是博物馆基本工作的直接体现。陈列文物体现了一个馆的仓管水平。陈列体系, 体现了馆的研究人员和研究工作的水平。陈列艺术布置, 体现了形式设计人员的水平。陈列展览的讲解, 体现了社教工作的水平, 而整个陈列展览中体现了博物馆领导的工作水平。要勇于发挥现代科技所具有的潜力, 通过信息的交流吸取先进的经验, 这样我们的博物馆事业也就上了一个新台阶。

来, 古老的北镇庙会焕发青春, 张开双有欢迎八方宾朋。

参考文献:

[1]隋史[M].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辽史[M].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3]PAP-[M].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4]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

[5]赵杰.周洪山著.北宁市文物志[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1996年3月第1版.

[6]沈福煦著.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史[Ml.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

[7]谷西著.中国建筑史 (第五版)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第5版.

浅谈陈列展览策划与博物馆建设 篇10

关键词:陈列展览策划,博物馆建设,核心竞争力,策展人

如今,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 要想提升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 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强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策划能力和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对于博物馆来讲, 陈列展览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博物馆对文于文化和征集与传播的社会职能以及其博物馆自身的品牌建设和社会形象。而且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水平直接决定了其在文化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那到底什么是陈列展览策划呢?

一、陈列展览策划的涵义

作为人类的一种高级思维活动, 对于“策划”的解释是众说纷纭, 但是有一点可以达成其识的, 就是策划本身不同于一般的建议或者计划, 而是一种充满了智慧的活动, 即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活动或举措。那陈列展览策划, 在笔者看来, 指的是为了实现博物馆预期的陈列展览目标, 运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 通过设定目标、采取一系列的步骤, 以及运用相关的手段或者策略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行动。当然, 在这个过程中, 可能需要进行调查研究, 也需要分析、制定一些方案, 而且这些方案中不仅有某个单项的策划案, 也会有总体的策划, 除此之外, 还包括内容和形式的策划, 以及对于策划案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而陈列展览策划是提升博物馆陈列的必备手段和方法, 因此, 提升陈列展览策划水平是提升博物馆工作的有效手段。

二、陈列展览策划能力是博物馆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和信息传播手段的更新, 要想在信息发展如此迅猛的时代让博物馆的信息价值拥有其特殊的地位, 博物馆必须从本质上提升其产品的质量, 提高其服务的水平, 加强自身的形象建设。博物馆作为其一种提供永久性和公益性服务的文化及教育机构, 要想在文化市场保持其特有的地位, 必须要加强其核心竞争力。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即提升博物馆有价值的文物的收藏、加强对文化的保管工作, 同时, 对其现有文物进行研发, 提升博物馆的教育和服务的职能, 从而让博物馆拥有自身的文化品牌, 这样, 才能保证博物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文化市场拥有自身的竞争优势。

核心竞争力, 是指企业所拥有独特的的竞争优势和资源, 而对于博物馆来讲, 是其拥有的可以在文化市场持续竞争的优势和能力。博物馆作为展示人类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场所, 除了要对文化进行收集、保护外, 还担负着开发和传播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 同时, 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的综合体, 其存在的最大意义应是对文物或文化遗产的展示及供人参观, 所以, 对文物的保管水平、研发水平和展示水平都是展现博物馆工作的重要体现, 这是由博物馆所特有的社会使命所决定的。而对于博物馆的竞争力来讲, 主要是通过让人们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某个时期的文化, 从而达到吸引参观者或者震撼人心的目的, 而实现这种效果的往往是博物馆文化本身的知识性和内涵。但是要想达到这种目的, 高水平的谋划运作展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优秀的陈列展览策划能力能让博物馆的效益达到最佳水平, 所以, 对于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策划来讲, 信息传播的角度和方式对于完成博物馆的文化使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博物馆陈列展览策划的核心, 策划展览能力的内涵是指从事策划展览的人或者是团队所拥有的一种创造性的意识和能力。而这种创造性的意识正好就是进行策划工作的基础和灵魂。也许有人会说, 创意有时不就是来自灵感吗?其实仔细想来, 灵感就是基于策划者丰厚的知识积淀之上的灵光一现, 是建立在对陈列展览的行业知识和规律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既要拥有对文化的高度欣赏和鉴别力, 也是展览人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预测力的展现, 而且, 对于博物馆来讲, 要想实现策划方案的目标, 必须要通过对文物的陈列和展览来实现, 因此, 将博物馆的文物如何进行组织和落实, 本身也对策划展览者执行能力的考验。

策划展览者的素质对于博物馆的工作具有如此大的影响, 那谁来担任博物馆的策划展览者呢?据了解, 在西方国家, 一般都是聘清艺术研究专家来担任“策展人”, 而在我国则多是由博物馆的相关领导与馆内的专家人员来担任, 或者是由馆领导和专家组成的团队来担任“策展人”的角色。这样的方式, 不仅有效地吸收了国外在策划展览方面的精华, 同时, 也是对我国的传统陈列经验的传承, 无论是在文物的陈列、保管还是研发方面都充分发挥了馆领导和高级专家人员集体的智慧。这样, 一方面可以很好地保证策划的选题对于文物本身的文化价值的挖掘, 另一方面, 也能让策划方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从而保证其可操作性, 此外, 还很好地将策划创意的完整性保存了下来。

结束语

从上可知, 对于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来讲, 不管是最初的创意的产生, 还是将策划的方案进行很好的执行, 都是策展人智慧的体现。这种智慧不仅表现为策展人的思想内容、思维能力, 更重要的是其专业素养和对文化市场的洞察力以及对整个博物馆工作的控制力。所以, 从某种程度上讲, 策展人就是博物馆的灵魂。对于博物馆来讲, 要想在如今文化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保持其核心竞争力, 必须在博物馆的管理中,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的竞争机制, 这样才能有效地将博物馆中的正能量集中起来, 因此, 博物馆一定要注重对博馆物里的策展人或者策展团队的智慧进行有效地挖掘, 同时, 建立适应博物馆文化定位、市场定位和可持续发展的策展机制, 这样, 才能提升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 从而实现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真正让博物馆的文物资源转化为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文化价值, 从而实现博物馆服务社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董琦.关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体系的思考[J].中国博物馆, 2009, (02) .

[2]陈蜀园.试论图书馆的核心竟争力[J].图书馆学刊, 2003, (01) .

[3]苏东海.本博物馆陈列的好书[J].中国文物报, 2010, (11) .

展览陈列 篇11

关键词:博物馆 青少年 智力开发

一、智力开发的作用

恩格斯曾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①。”自然类陈列展览对青少年智力开发的作用是因为智力与知识能力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的。一般说,知识是客观世界的现象和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系统反映。而智力是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心理特征的有机结合。知识是智力的基础,知识和智力同时都是能力的体现,而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形成能力的心理条件,知识和能力是智力物化的结果。无智即无知,也无能,知识是智力的内化,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能力是智力的外化,属于实践活动的范畴。可见,智力是形成知识和能力的活化剂和内驱力。应当说青少年在整个展览参观过程中是一个复杂的智力活动过程。而自然类陈列展览对青少年智力开发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有效促进观察力的提高

观察力是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它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也是青少年参观陈列展览活动获得收益的前提条件。我们要有目的、有重点地使观众掌握标本的形态分类、生态、遗产、进化等知识,使他们通过观察获得形象和系统知识,并提高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意识。

帮助青少年观众选择最佳观察对象,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征,要求具有趣味性、新奇性、变化性等特点。而自然标本本身就是具有这些特性,深受他们的需求和欢迎。如偕老同穴、寄居蟹和海葵等动物的共生现象,就能使青少年养成“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的观察情趣和习惯。也许未来的自然科学专家就从这里开始。

引导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顺序观察法,按照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和空间位置、结构层次进行观察;二是比较观察法,这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如通过食肉类动物和食草类动物的比较,可使观众知道食肉类动物的牙齒比较的锋利,食草类动物的牙齿比较平整等某些规律性知识;三是逻辑观察法,是运用理性的逻辑判断和推理由现象到本质的观察法。

2. 着力引导记忆力的增强

记忆力是感知客观事物的识记、保持和再生能力。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检索②。”青少年在参观中我们要提出该记忆的内容和这些知识的应用价值。这样,既组织了知觉和注意的过程,又启发了积极思考。而青少年是人一生中记忆力的高峰期,因此我们如何有意识启发提高记忆力,应该让他们在参观中有意识地知道某些需记忆的内容,并指出这些知识的应用价值。

通过陈列内容的选择和理解,提高记忆力。选择和理解富有教育意义的陈列内容,便与观众加深理解,强化思维。获得意义上的支持点,容易记忆。如在参观鸟类陈列时,每一类都有其明显的特点。

通过综合的运用多感官,提高记忆力。我们要采取多种办法促使观众眼、耳、口、手、脑并用,听、说、读、写、思并举,充分调动他们各种感官功能,沟通大脑皮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能较系统地掌握陈列内容特点,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加深理性和认识,记忆就能比较牢固。如我馆观众参与声、光、电原理简单机械的操作(动手),做自然知竞赛题(动脑),和电脑触摸屏,让观众按下按钮,自选屏幕节目(动手和动脑)等形式,对增强记忆力十分有效。

3. 积极调动思维力的敏捷

思维力是人脑对事物联系、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能力。李渔说:“人准求旧,物准求新③。”我们要调动青少年观众深刻性、敏捷性、独创性的思维能力,并增强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辨证思维能力。通过对逻辑推断,提高思维深刻性。一般青少年观众思维过程的规律具有问题性、概括性和间接性的特点。思维的问题性,要求观众边参观边提出问题,并在分析和解答问题中发展思维;思维的概括性,要求能研究多种标本现象的共同本质特征,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思维的间接性,要求运用已知来判断未知,不断扩大未知。

采取多种方法,提高思维的独创性。如研讨哪些昆虫是益虫,哪些是害虫,哪些是无益也无害之虫。要运用发散的思维,研讨昆虫益和害的具体表现;要用换元思维,最后认识到所谓昆虫的益和害是与人类关系来区分的,终于找到了最佳的答案,用的是创优思维。

4. 努力开启想象力的翅膀

想象力是受客观事物的影响,在言语的调节下,改造旧表象,组合产生新形象的活动能力。马克思给予想象以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是“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④。”自然陈列对于培养青少年观众想象力是有着优越条件的,被誉为“培养想象力的学校。”想象力又分形象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通过直观标本,引发形象想象。形象想象是根据自然标本的固态陈列在头脑中出现新形象的过程。如通过直观海洋动物标本陈列,引发想象大海里的这些动物,有的在海底爬行,有的善于游泳,有的凶猛无比,有的色彩斑斓等等。

运用悬念等形式,启发再造想象。丰富多彩的自然类陈列,可以培养想象力的多种心理品质和再造智力。

通过参与实践,激发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独立创造新想象的过程。如海豚的雷达功能,鸟类的滑翔本领,引发人们去思考、去创造,并研制出雷达、飞机等,有力的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二、智力开发的形式

要使自然类陈列展览对青少年智力开发发挥更好的作用,必须要有一流的展品、一流的展览、一流的服务等形式来反映,展品一般,展览无特色,服务不到位,对青少年智力开发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展示功能的发挥。因此,我们不仅要有一流的展品,一流的展览,更要不断增加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水平,营造青少年智力开发的良好环境,实现智力开发作用的最大化。一般博物馆除了重视展示服务功能对青少年智力开发的作用外,更要重视抓好科普活动工作,利用多种科普活动形式,发挥青少年智力开发的作用。

1. 举办青少年讲解培训班

讲解员的工作是以博物馆陈列品为依据,进行提炼、选择、运用语言艺术讲解技能和真挚的感情,直接向观众有针对地传播知识和信息的活动。它包括熟悉陈列内容、了解观众需求、确定讲解重点。推敲表达方法,引导观众,收集反馈信息等工作程序,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因此青少年可以通过培训班的学习,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科普知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使他们懂得了解观众的需求,引导他们更好的发挥想象力,进一步得到了智力的开发。

2. 组建青少年科普小分队

自然博物馆具有丰富的馆藏品,有恐龙陈列、海洋动物陈列、动物陈列、古生物陈列、植物陈列等八个主题。这些陈列展览面对的社会公众,既有成年人,也有广大青少年,还有中老年人,他们知识水平不等,职业各异,需求也不一样。基于观众主体是未成年人,展示中着眼于吸引他们对自然历史的兴趣,文字表达通俗易懂,克服说教性语言,并注意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和能力。面对青少年这个群体,为了使青少年学到更多的科普知识,直接感受大自然给他们的启示,我馆成立了浙江自然博物馆青少年科普队,科普队下设地学小分队,观鸟小分队和环保小分队。每年组织队员野外进行地学考察,野外观鸟等活动,使青少年在深入大自然的观察体验中潜移默化的形成关心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从小形成保护自然的社会责任感,并增强探索科学奥秘精神和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3. 举办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博物馆应当根据办馆宗旨,结合本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⑤。”因此,针对未成年人的特点我馆利用节假日,纪念日开展活动。每逢“六一儿童节”,暑期或是其它节日,都要组织自然知识竞赛,“亲子家园”、“剪纸拼图”、动物模型大比拼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既能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增长知识,又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未成年人对大自然的崇敬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特别是每年“爱鸟周”期间举办的以“万名儿童画百鸟”为主题的爱鸟系列活动,已成为我馆教育活动的亮点。每到这个季节,孩子们就会早做准备,把自己对鸟喜爱的那份童心展现在画布上。一位参赛者高兴地对笔者说“通过画鸟我们对鸟的感情更深了,对大自然更热爱了。”

三、智力开发的创新

如果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那么一个博物馆的发展,需要不断地推存出新,在展示服务功能,为青少年智力开发的作用上大胆创新,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寻求智力开发作用的新途径,新方法,为充分发挥青少年智力开发的作用服务。

1. 开展馆校联姻

为了培养青少年热爱家园,崇尚科学、探索奥秘的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馆开展了馆校联姻活动,先后与152所大中小学形成馆校联姻互动,自然博物馆成为了青少年科普教育的第二课堂。馆里的很多展品、模型、图片都免费走进了校园,成为一条流动的展览线。在展览中引入青少年参加的互动活动,吸引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提高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也不忘记弱势群体的孩子们,把标本送往盲校,为他们进行科普知识讲座。盲童学校的孩子们虽然看不见色彩斑斓的标本,但他们却用手触摸到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受到了學校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2 . 开拓流动展览

运用流动展览开展科普宣传,是我馆的优良传统。几年来,赴全省各地特别是为偏远山区的青少年们举办流动展览近百次,如恐龙展、化石精品展、海洋动物展、珍稀动物展、生物多样性展、地球在呼救展、男孩女孩展、人体科学展等。在展览中,首先考虑怎样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利用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及好奇心激发他们去开动脑筋,因此专业人员在布展中设计一些能让青少年亲自去接触,去参与的活动。以增强他们的兴趣,激发青少年的探索欲望和创新能力。

3.发挥网络作用

为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和作用,2001年1月建成了浙江自然博物馆网站,其中青少年科普论坛,就是针对青少年的特点设立的,网站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馆里的基本陈列、临时特展、科普巡展等在网上展示,随时供青少年索取。网站充分利用网络交互性的优势,设置了和青少年互动的栏目,至今访问我馆网站的人已近达38万人次,网站在博物馆与青少年之间驾起了一座不可缺的桥梁,从而为进一步宣传科普知识,促进青少年智力开发起到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自然类陈列展览对青少年智力开发具有独特作用和优势,而广大青少年参观自然类陈列展览是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掌握自然科学知识,提升自身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用自然科学知识武装大脑的重要方面。因此,就自然类博物馆而言,只有精心打造展示功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创新科普的形式和方法,不断创造一个良好的智力开发平台,才能出色地完成为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崇高使命。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467页;

② 《智商心理学》,教育可许饿出版社第64-65页;

③李渔:《闲情偶寄》;

④《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2册第5页;

展览陈列 篇12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展览,转化,文化产业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三大职能中最为关键的一项, 博物馆通过陈列展览这个形式把对馆藏文物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 并以此履行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职能。作为一个文化事业单位, 把优秀的中国历史文化传播给社会公众, 让前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通过视觉、听觉等器官来感知和体会中国古代工匠和艺人创造的陶瓷器、青铜器等各类艺术品以及附着于艺术品之上的文化内涵, 从而能够清楚地了解中国古代各种伟大的发明和创造, 以此来激发爱国热情, 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可见博物馆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过程中所承担的重大历史使命, 因此, 把博物馆建设好, 举办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陈列展览, 吸引更多的观众前来博物馆参观, 是新形势下博物馆要做好的首要工作。

一、陈列展览与文化产业

在2007年的“博物馆文化产品”研讨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曾明确指出:博物馆文化产品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展览, 即把独立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藏品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具有思想性的文化产品。二是通过一些商品作为媒介, 把展览的信息传达给观众, 帮助观众进一步了解和认知展览。关于观众参观博物馆的目的, 故宫博物院李文儒副院长认为:观众参观故宫主要有三个需求, 一是看宫廷建筑, 而是看皇家珍宝, 三是想购买有故宫特色的纪念品。从上述两位专家、领导的论述中可以看出, 博物馆要想充分发挥其宣传教育职能, 首先要做的是设计制作出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陈列展览, 吸引更多的观众前来参观, 并且为观众提供与陈列展览有关的纪念品。这种为观众提供有纪念意义的商品是文化产业的行为, 如此看来博物馆似乎已经与文化产业建立了某种联系, 其实不然, 从各地博物馆纪念品销售管理情况来看, 销售纪念品的柜台或商店并不是博物馆的职能部门, 而是由社会上的商业人员经营管理的。那么, 博物馆作为一个公益性的文化事业机构怎么实现来与文化产业相结缘呢?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是这样的: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 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从这个定义上看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似乎不是文化产业的范畴, 因为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虽然是文化产品, 是绝对不能拿来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如今国内博物馆除少数几个特殊博物馆, 如故宫博物院、秦兵马俑博物馆以外, 均已免费开放。在免费开放的情况下, 博物馆就已经不以经济效益为目的了。既然这样, 为什么还要提出博物馆陈列展览如何走文化产业发展之路的课题呢?这是因为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一方面博物馆事业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机遇, 以每年新增100多座博物馆的速度迅猛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最求文化精神文明方面的需求日渐迫切。这就为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提供了一个可以通过某种介质与文化产业建立关系的机会。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介质就是旅游业。

以河南博物院为例来说, 近几年来河南博物院通过对基本陈列进行几次比较大的调整, 推出了“中原古代文明之光”为主题基本陈列。“中原古代文明之光”基本陈列以丰富的文物藏品为基础, 在科学的陈列设计理念指导下, 运用合理的陈列形式和手段把最具河南特色的历史文化———青铜文化展示出来。从河南博物院八大镇馆之宝中有四件青铜珍宝就足以看出河南古代历史文化重点所在。

河南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源地, 从偃师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发掘出土的最原始的青铜器到郑州二里岗商代前期文化的杜陵大方鼎, 到安阳商代晚期殷墟文化的国之重器后母戊大方鼎, 到三门峡虢国文化的虢季墓出土的象征王权的九鼎八簋, 到新郑春秋郑公大墓出土的稀世珍宝莲鹤方壶, 再到辉县琉璃阁战国青铜器群, 河南青铜文化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见。

河南博物院利用丰富的藏品资源举办以青铜器为特色的基本陈列为参观者提供一个学习、认识和研究青铜文化的平台。那么, 这个平台应该是建立在以“特色”、“精品”来定位的陈列设计理念之上, 运用创造性思维和综合性的艺术实践, 将中国古代与现代“行业”这种有形、无形的文化遗产, 以有形的、趣味的、互动的和观众参与方式陈展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河南博物院在基本陈列“中原古代文明之光”中的“鼎定中原”展区里, 以丰富的青铜器藏品来展示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展区内各个时期的青铜珍宝相映成辉。其中在青铜器展区有四件镇馆之宝, 它们是杜陵方鼎、妇好尊、莲鹤方壶和云纹禁, 这四件极品之作, 把商周时期的冶铸科技水平、人文思想内涵、审美情趣取向、艺术创造能力展现的淋漓尽致。

人们到博物馆参观青铜器陈列展览是了解青铜文化的最直观、最有效的行为, 当这种行为以旅游团队参观的形式出现以后, 博物馆陈列展览从只重视宣传教育取得社会效益转化成可以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文化产品。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以具有商业功能的文化产品的形式走向社会,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 博物馆都已经置身于市场经济的文化产业之中。现在参观河南博物院已经成为旅行社旅游参观线路上的重要景点, 每天早上开馆以前旅游团队的观光车就会蜂涌而至。博物馆通过自身的调整把文物藏品、各类文化和文化产品有机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作为旅游线路上固定景点为游客提供参观服务。也是为自身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机会。作为一个文化事业单位, 博物馆把研究文物的成果通过陈列的形式展示出来, 在满足参观者休闲娱乐需求的同时, 向其传递主体鲜明、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文化和艺术等综合信息, 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陶冶情操, 从中领略到中国古代先民非凡的艺术创造力。

二、推动陈列展览与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是一种文化宣传教育形式, 当这种文化宣传教育形式欲向商业型文化产品转变时应该具备四大要素。其一, 要有丰富的馆藏文物资源;其二, 要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成果;其三, 展览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趣;其四, 博物馆建筑有特点、有个性, 功能性强。在四大要素中陈列展览又是核心要素。通过陈列展览把珍贵的青铜器, 以及对青铜器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因此, 博物馆要发展, 必须在陈列理念、陈列手段、陈列内容、陈列形式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制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陈列展览, 从而为向商品型文化产品转化打下基础。

同时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作为商品型文化产品推向社会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它顺应了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需求以后最求精神文化需求的愿望。如今, 国内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 外出旅游成为人们在假日期间首选的休闲方式。在经历了逛庙、看山、游水的游玩模式以后, 最求高雅的文化休闲娱乐活动逐渐成为人们旅游行程的主要项目。如何主动应对新形势下人们最求高雅的文化休闲娱乐方面的需求, 应该是当前博物馆首先要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尽管博物馆是以宣传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为己任, 并且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文化事业机构, 但是它可以通过与某种商业行为建立关系, 来吸引更多的观众前来博物馆参观学习, 从而扩大宣传教育面和影响力。如河南省新乡市博物馆有丰富的文物藏品资源, 2011年建成的新馆建筑以华夏之光、历史年轮和太行山势为设计理念, 整体造型简约而灵动, 弯月形的外观严谨又具创意, 表现出庄重、大气、包容的建筑性格特征与自身独特的文化气质。新乡市博物馆拥有现代化展厅19个, 包括文物展厅、专家研讨厅、观众互动厅、纪念品展示厅。展览有基本陈列《牧野华章》和专题展览《宗教艺术展》、《馆藏书画精品展》、《古代青铜器展》、《古代瓷器展》《馆藏精品拓片展》。新乡市博物馆不仅肩负着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责, 更是成为集中展示新乡市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和传承牧野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为了拓展新乡市博物馆的影响力, 在新馆开馆之际即举办了镇馆之宝的评选活动, 通过现场与网络等多种投票方式, 从初选的20件候选文物中精选出了6件镇馆之宝。选宝活动促进了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扩大了博物馆文化的宣传范围, 满足了人们观宝的好奇心理。

新乡市博物馆大厅的照明采用自然光, 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理念。大厅周围的各陈列厅呈U字形排列, 基本陈列“牧野华章”一厅内一幅巨型弧面铜雕画记录了牧野大地的发展历程, 也揭示了青铜文化是新乡的一大特色。新乡馆藏青铜器数量、器类丰富, 其中精品也不少, 以青铜器演绎的地方特色文化深受观众的欢迎。

新乡市博物馆依托丰富的文物藏量、全新的陈列展览理念、舒适优美的馆内环境、生动有趣的互动活动与有关旅游部门进行接洽, 力争把新乡市博物馆打造成旅游线路上的核心景点。这样,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就从单纯的以获取社会效益为目的的文化产品转为能获取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或者文化旅游产业的一部分。旅游团队的到来一般情况下都会聘请讲解员进行讲解, 而讲解项目是收费的。外地旅游者在参观过程中对有影响力的珍贵文物会有一种占有欲, 而新乡市博物馆最具影响力的就是有着传奇经历的“子龙鼎”, 子龙鼎出土自河南省新乡市辉县, 子龙鼎与后母戊鼎一圆一方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天圆地方的朴素认识。现在, 子龙鼎已成为代表新乡形象的名片。在新乡市博物馆基本陈列“牧野华章”2厅里, 子龙鼎原大的仿制品以开放展示的形式挺立在显著位置的台基之上。子龙鼎是目前已知最大的商代有铭圆鼎, 其体形巨大, 造型雄伟, 纹饰精细优美, 堪称商周青铜器中的瑰宝, 国之重器。在纪念品展示厅里有专业技术人员制作的四分之一比例的子龙鼎仿制品出售。这里出售的子龙鼎是严格按照商代青铜器的金属成分与含量以及器型和纹饰规律制作, 坚持以宣传、继承和发展青铜文化的社会效益为主, 兼顾经济效益, 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成为经常断档的热销青铜文化产品。把高品质的子龙鼎仿制品提供给参观者, 满足了公众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愿望, 也是博物馆陈列展览内容的一个延伸部分, 通过这个延伸部分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与文化产业结缘。

三、结语

博物馆发挥丰富文物藏品优势, 在全力做好公益性的宣传教育的文化事业同时, 通过调整自身职能范围与文化旅游产业结缘, 以精神文化产品、文物仿制品为内容参与到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之中。河南博物院、新乡市博物馆的作法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创新理念真实体现, 不管他们是否从中获得了直接的经济效益, 也已经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博物馆处.“博物馆文化产品研”讨会综述[N].中国文物报, 2007-10-26 (06) .

[2]王有庆, 崔波.博物馆陈列艺术的创新与探索[N].中国文物报, 2006, 6 (16) :05.

上一篇:质量PDCA循环下一篇:航空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