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陈列展览

2024-10-14

互联网+陈列展览(精选12篇)

互联网+陈列展览 篇1

大唐电信集团将在2016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全面展示更为美好的互联时代和未来生活,以及实现这一愿景的创新技术方案,分享通信技术发展的前沿成果。

9月20~23日,由工信部主办的“2016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将于北京举办。作为亚洲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信息通信展览会,本届展览会以“网聚万物,融合创新”为主题,展示万物互联时代ICT领域创新的产品和技术,演绎热点概念,共话产业融合与发展。

作为领先的综合信息通信企业,大唐电信集团一直是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不可或缺的角色。此次展会,大唐电信集团展台位于1号馆1A002,以“创新沟通未来”为主题,展示了大唐在无线移动通信、集成电路设计、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应急通信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前沿产品及傲人成绩,将与参观者一道,共同畅想和感受万物互联时代的极致智能生活。

拥抱未来打造5G生态世界

对于当前移动通信产业最受关注的5G技术,大唐电信集团有着独到且深入的理解。在大唐看来,5G不仅仅是基础通信能力的提升,更是未来信息社会和物联生活的驱动与承载,是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虚拟/增强现实等各类应用得以实现的大平台。基于此认知,大唐对5G进行了全面布局,并提出了“以场景为核心,围绕场景布局技术,场景带动应用,打造核心技术+生态合作”的5G生态圈战略。

核心技术层面,大唐集中优势力量深入研究T DD,建立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5G技术,为5G典型应用场景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在现场,大唐模拟了未来5G世界,将5G关键技术(M ASSIV E MIMOUDNPDM A等)与应急地空一体化、全景移动视频直播、车联网、智慧社区等场景结合,更加直观地呈现了5G对于人们生活的改变。在标准层面,大唐始终保持与国内外论坛组织、标准化组织的交流,积极贡献思想和成果,为我国无线移动通信领域实现“3G追赶,4G同行,5G引领”的目标贡献力量。在产业层面,大唐在系统设备、测试设备以及集成电路、终端芯片、仪表等各个方面均有较大的投入,全力打造拳头产品,构建完整5G生态链。在融合应用层面,大唐广泛与交通、工业制造、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展开紧密合作,将在移动通信领域的积累和经验服务于更多领域,促进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5G生态系统,提升人们的生产生活效率。

本次展会上,大唐电信集团通过丰富的5G多媒体互动呈现以及产品样机展示,勾勒了一幅未来5G生活的美好图景。这其中首次亮相的5G毫米波样机,不仅体积小巧,通过应用毫米波频段,频谱带宽轻轻松松可以翻10倍,传输速率也可得到巨大提升,在不久的将来,5G实现1Gbit/s的传输速率将触手可及。

助力转型遨游4.5G应用“蓝海”

当然,5G距离真正商用还有一段时间,对于刚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造4G网络的运营商来说,在这个过渡阶段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在“4.5G应用蓝海”展区,大唐电信集团展出了快速、平滑升级的演进路径。从网络架构、技术产品、商业模式等维度诠释“横向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纵向兼容未来演进”的4.5G生态,帮助运营商提升盈利能力,助力运营商转型发展。

同时,大唐电信集团重点展示了蜂窝物联网部署计划和整体解决方案。可以看到,面向运营商市场,大唐电信集团旗下大唐移动可以提供有竞争力的NB-Io T解决方案及通信模组产品,并成为运营商物联网应用生态中战略合作伙伴。目前,大唐移动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已经开展了基于物联网的一系列合作。在行业信息化市场,大唐移动也已形成了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物联网应用综合解决方案,并已成功在教育、农业、交通、水务、社区、石油、电力等行业部署。持续打造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物联网应用综合解决方案,力争成为垂直行业物联网应用的领先企业。

用“芯”服务构筑全面安“芯”保障

本次展会,大唐电信集团展出了移动通信芯片、信息安全芯片、汽车电子芯片和物联网芯片四大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全面布局集成电路产业路径。

在移动通信芯片领域,大唐率先推出国内首颗采用了SDR软件无线电技术的SDR芯片并成功商用,可广泛应用于无人设备、视频监控、机器人、特种通信、宽带对讲、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等诸多领域。

在汽车电子领域,大唐电信集团加强核心技术研发与创新,推出了国内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满足汽车行业规范认证的门驱动芯片,可应用于汽车发动机冷却风扇、水泵、车窗、车门、DCDC直流转换器等方面,这也是中国汽车前装领域首颗“中国芯”。核心重量级产品——电池管理监测芯片,是业界首颗基于电化学阻抗频谱监测技术设计的锂离子电池单芯监测芯片,创新性地集成电压、电流、阻抗和温度的监测功能于一体,以独特的技术优势获得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大唐的车灯调节器芯片具有低定位差、输入电流低、热过载保护功能等优势,目前市场份额位居全球第一。

万物互联全面提升用户体验

在终端设计领域,大唐电信集团展出了数据类通用终端、特种行业终端以及行业应用POC对讲调度平台等三大类10余款产品,以及适合多种网络环境的4G随身Wi-Fi系列产品,为不同用户及行业提供了多种选择以及更加便捷的使用体验。

在物联网及行业信息化领域,大唐电信集团作为智慧城市行业领军企业,聚焦城市应用和重点行业信息化领域,提供智慧政务、社会综合治理、智慧人社、智慧高速、智慧水务、海绵城市、智能视频监控等领域端到端的智慧应用系统方案和一站式集成交付,协助各级政府完成智慧城市从整体规划到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内的各项工作。

在行业信息化领域,大唐电信集团本次重点展出了3款信息化产品。其中,安掌门无线智能门禁系统致力于打造实现利民、便民、为民服务的智慧社区系统,为打造智慧社区生态圈应用、为社区住户的安全居住环境提供重要保障。

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大唐电信集团打造资源型移动互联网“双创”平台,构建了以“369云平台”技术孵化为主体、以“369云工厂”实体园区创业服务和“369云基金”投融资服务为支撑的“一体两翼”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生态——369生态,构建了围绕资源型公共服务机构和民生服务行业,提供从创意到产品、从投融资到公司化运营的创业孵化“一站式”全程服务。

大唐电信集团将在2016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全面展示更为美好的互联时代和未来生活,以及实现这一愿景的创新技术方案,分享通信技术发展的前沿成果。基于通信行业多年来的深耕与积累,和对行业、客户需求的深度理解,大唐电信集团将秉承“创新沟通未来”的理念,持续创新,为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喜悦和便捷,为创造更美好的信息社会而努力。

互联网+陈列展览 篇2

主题:物联网,应用改变世界!

2012中国(华东)第二届国际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展览会暨

中国(苏州)国际现代物流信息化(物联网)展览会

展馆:苏州·国际博览中心 时间:2012年4月19-21日 展会规模:18,000平方米 预计观众:20000人次

VIP展位预定专线:***,索取大会资料请加QQ:867982955

CIOT 2012华东国际现代物流信息化(物联网)展--概况

2010年,在“感知中国”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政府、资本、产业等各个层面对物联网的高度关注,促进了物联网、传感网从一个概念向一个产业的成功转变。政府在财政、信贷等多方面对物联网的发展进行大力扶持,对于物流、智能交通、公共安全、智能建筑、工业控制、医疗卫生等领域优先推进示范应用。

物联网的发展给物流行业带来了技术的革新,一系列新技术将应用到行业中。物联网的发展给行业带来的不仅是先进技术,更是机遇和挑战,它打破了传统行业固守的狭窄领域,给予企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CIOT参展范围

1、物联网与RFID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及软硬件设备、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环境传感器、图像声音识别、条形码技术、智能卡/磁卡(条)技术、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

2、物流行业信息化软件:

TMS(运输管理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配送及采购系统、供应链系统、管理调度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物流电子商务等各类信息系统及方案。

3、移动通信技术及3G网络应用:

动态监控与无线传输系统及设备、GPS(卫星定位)、GIS(地理信息)、跟踪导航系统、便携式数据终端(PDT)、基于3G网络的现代通讯技术应用。

CIOT参展费用(注:双开口展位加收800元)

如需了解展位收费情况,请咨询组委会*** /0512-88602005。

CIOT联系我们

互联网+陈列展览 篇3

【关键词】革命历史博物馆;陈列;展览

博物馆要想充分发挥自身社会功能,陈列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也是博物馆特殊的表达语言。博物馆陈列既包括相对稳定的长期展出类,也涉及经常更换的短期展出类。国内对于前者在习惯上普遍称之为陈列,而对于后者则称为临时展览或者展览。从根本上来说,二者并无明显差异。新中国成立伊始,全国各地纷纷建立革命博物馆,以缅怀和纪念革命先烈,并通过陈列来展示无产阶级革命烈士的崇高精神,成为新时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平台。笔者由此浅谈革命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工作,希望对新时期革命博物馆的发展有所指导和帮助。

一、革命历史博物馆陈列应确保形式与内容的相互统一

革命历史博物馆陈列工作可视为文艺创作的一种,陈列过程是对形式与内容向结合的充分体现,其中形式以内容为服务目标,而内容则决定了形式,彼此相互促进且互相依存。无论何种陈列均应与内容相结合,这既是艺术的再加工,又是对革命崇高精神与英雄事迹的具体体现;而在合理的手段展示以及艺术形象的塑造下,各类英雄事迹以及历史事件再现于观众们面前。所以博物馆陈列应做到艺术形象与展品的充分结合,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相互统一,务必将陈列主题思想与内容予以鲜明、生动和准确的反映,以确保陈列展览应有的感染力,充分激发观众想象力。

然而在当前实际的陈列展览工作中,仍有不少革命历史博物馆对于陈列实质内容过于重视,而对形式表现则缺乏关注。一部分工作人员认为陈列展示的手段与形式无足轻重,只要能够反映纪念事实即可,这是不合理的,也是过于片面的看法。以复原陈列为例,其通过恢复遗址类或者实物类史实或者革命事迹的原貌,通过艺术化表现以及直观、生动的原貌再现进一步发挥宣传教育作用,增强教育意义。倘若不重视陈列效果,单纯依靠语言讲解以及文字说明,或者仅附上若干照片,观众同样可了解史实,但在艺术感染力以及感官刺激方面却显得苍白无力,由此可见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陈列对于革命博物馆的重要性。而工作人员也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剖析陈列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以推动纪念內容宣传工作以及传播教育的开展。

二、革命博物馆陈列工作应讲求真实、科学原则

1、革命历史博物馆陈列应遵从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在陈列战士烈士事迹时应秉承严谨治史、求实存真的工作作风与态度,将真实性视为陈列工作的重中之重。应对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与理论加以充分运用,应竭力对客观事实以及历史原貌做出真实反映,而非随波逐流乃至随意猜测。通过真实可靠的陈列内容来反映深刻鲜明的主题,才能真正激励人心。

2、作为一种思想教育手段,陈列工作应始终坚持科学性为指导。博物馆陈列是实用科学的有效普及而非理论研究,因此陈列既要体现出科学性,又要确保通俗易懂。从设计层面来看,现代陈列的内涵极其丰富,其综合了多个学科。通常来说,博物馆陈列应包括建筑、舞美以及观众理解三个要素,并且应广泛运用多媒体技术乃至各类文学艺术表现手法,其中多媒体技术以高度模拟和直观生动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历史原貌再现、影音资料制作以及音效场景设计等领域,其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在博物馆陈列工作中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有利于观众迅速转化自身角色,进而融入历史,其对于爱国主义教育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三、博物馆陈列应适应市场需求,面向社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革命历史博物馆既要保证发挥社会功能,创造社会效益,又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也应贴近市场,满足市场需求,真正做到面向社会。倘若不遵从市场发展规律,不重视市场需求而一味地闭门造车,其结果则是惨淡经营而参观者寥寥无几,制作出来的陈列展览无人问津,也就无法创造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因此,革命李四博物馆首先应扩大与其他博物馆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引入外来展览,拓宽革命传统教育的手段与功能,为群众展示出更丰富的精神产品;其次应善于观察和分析市场,掌握市场热点律动,组织流动展览。对于博物馆自身以外的展览内容,但凡英雄事迹、先进榜样、模范任务等等均可作为陈列内容,这样既有利于创造更多社会效益,又吸引了更多观众,经济收入也得以提高;此外还应善于运用先进的市场产品,创新性利用科技成果,并确保所用技术手段与展览内容之间的有机结合。例如可通过网络资源、电、声、光以及多媒体等新兴技术拓展陈列形式,在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基础上提高博物馆知名度。

在“贴近实际、走进群众、融入生活”以及免费开放的新形势下,革命历史博物馆陈列与展览工作越来越受到相关专业人员的重视,我们应积极组织各类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陈列展览,以有效吸引群众并最终服务于群众,为博物馆创造出更高的社会效益。

四、结语

对于当前革命历史博物馆而言,缅怀先烈,彰显其革命奋斗精神是一项重要的历史职责。革命历史博物馆要想提高自身陈列水平,不仅需要广泛征集纪念对象的相关史料(如照片、文献记录以及相关实物等),还应深入研究,通过不同途径与渠道搜集整理革命史料与英雄事迹,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避免盲目性,对革命先烈的革命作风、道德品质以及所创造的历史功绩予以合理评价;通过深入研究获取真正的发言权,然后通过陈列来表现研究成果与感受,这样的博物馆陈列才有扎实的基础与强大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李芹.博物馆藏品陈列研究与艺术史阐释——以江苏省美术馆所藏20世纪六七十年代江苏新山水画研究为例[J].艺术百家,2012,(z1):10-14,45.

[2]雷虹霁.中国国家博物馆体育文物陈列简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2,(11):146-148,155.

互联网+陈列展览 篇4

一、提高陈列展览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工作的完成质量, 在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方面同样如此, 展览陈列设计人员专业素质不够会极大的阻碍展览的知识性和宣传性, 对博物馆宣传与教育目标的达成是非常不利的。

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博物馆展览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博物馆展览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决定博物馆展览整体格局的主要人员, 设计者必须具有较具有创新性的设计理念以及职业素养, 要以每一历史事物的不同意义为标准, 以希望利用此事物对人们达到的教育目的为设计动力, 来对陈列展览进行设计, 这样才能使陈列展览更加完美的展现给观众。

目前, 陈列展览设计人员不仅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 同时还要有艺术鉴赏能力以及对参观者心理的揣测能力, 这样才能保证对陈列展览的设计能够符合参观者的欣赏水平, 使其能够从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

二、以地区特色为主进行陈列展览设计

每一个地区的博物馆应该着重体现这一地区的特色, 要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角度来对本地区的历史发展轨迹进行诠释, 这样才能更加吸引参观者的眼球, 才能使本地区的历史得到更大程度的宣传和弘扬。

例如在对西安地区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进行设计时, 就要抓住西安这一地区的特点, 众所周知, 西安不仅使十三朝的古都, 同时还是丝绸之路的起点,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 就一定要体现其这两方面的特色。对于十三朝古都这方面特点来讲, 设计人员要将每个朝代的所属物品, 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列, 以使参观者在参观时能够清晰明了, 同时还应设立单独的展台, 来对丝绸之路的全貌及其成果进行还原, 这样不仅体现了地区特色, 同时也强调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史的沉淀, 对参观者能够起到非常大的教育意义, 因此陈列展览的设计人员必须对此提高重视。

三、注重陈列内容与形式设计的统一

陈列内容与形式设计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如果将这种关系割裂, 那么整个展览将无法达到整体性和宣传性, 同时, 在对陈列展览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还要十分重视与现代社会接轨, 使历史能够具有现实意义。因此, 陈列展览设计人员一定要在专业素质的基础上, 努力对现代的科学及时及其他方面的知识进行探索, 在设计过程中, 将历史事物与现代科技统一起来, 使陈列形式能够由于科技的融入而变得更加先进化, 从而使陈列内容能够更加充分的体现其价值、发挥其存在的意义。

另外, 在对陈列形式进行设计时, 还要关注其艺术性特征, 这就要求陈列展览设计人员从全方位、多角度来对展览陈列内容进行观察, 找出其中的联系, 例如在对历史物件进行展览时, 除了按照时间顺序对其进行排列, 还要充分考虑到每一历史物件的不同艺术性特征, 要善于合理的利用灯光、环境以及色彩和温度等一些外在的因素来对陈列内容进行烘托, 从而提高其艺术特征, 在达到对人们的宣传和教育意义的同时, 也使参观者能够获得美的享受。

四、做好展览的评估与监督工作

评估与监督工作是陈列展览和陈列设计合理化的主要动力, 评估工作主要包括对展览设计人员工作的评估和对历史事物的特点及艺术性的评估两方面, 对于前者来说, 评估工作的完善能够使陈列设计人员在设计完成之后能够清楚的了解到自身的实力以及缺点, 从而使其能够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 注意改正这些缺点, 这对保证陈列展览的宣传教育性是非常有利的;对于后者来说, 评估工作能够使展览设计人员获得对陈列展览设计的灵感, 从而使历史物件的摆放以及设计能否具有创新性, 符合多元化的特点, 这对博物馆工作质量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利的。监督工作能够使陈列设计人员认识到自己的职责, 提高工作效率, 由此可见, 展览的评估与监督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对陈列展览的评估过程主要包括对陈列内容的评估和对陈列形式的评估两种手段。要在评估过程中及时的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并在对外展览之前积极的对其进行修复和改善, 使展览内容能够更加具有条理性, 使展览脉络能够清晰化, 同时加上对展览内容的文字说明, 这样才能使整个展览更加具有艺术性的特征。另外, 设计人员还要使文字的说明能够准确的表达陈列内容所要展现的主题思想, 在这一方面, 设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灯光、色彩、环境等一系列外界因素来对主题思想进行烘托和体现, 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参观者的反应, 根据群众的需要来对陈列内容及陈列形式作出调整, 这样才能充分的保证展览的评估和监督工作的有效进行, 从而为历史类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和陈列设计的完善提供基础性保证。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为了纪念历史、以史为鉴来更好的在当下进行生产和生活, 各大历史类博物馆不断涌现, 在历史类博物馆中, 陈列展览和陈列设计属于两项非常重要的问题, 两者都极大程度的关系着博物馆工作的质量, 因此一定要从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展览的评估和监督机制等多方面对其进行完善, 这样才能使博物馆能够更好的对历史进行展现, 从而使人们能够深入的了解历史, 并在历史中获得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罗军.关于历史类博物馆陈列展览与陈列设计的思考[J].沧桑, 2014 (04) .

[2]王炯.浅谈历史类博物馆文物陈列展览的内容设计[N].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02) .

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展览讲解词 篇5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参观《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展览》。展览分四部分,南粤源流、扬帆世界、继往开来和粤海烽火,展示了广东历史文化内涵,尤其是三大民系、海外交通与贸易、近代史等广东最具特色、最为闪亮的历史风貌。

现在您看到的是广东的卫星地图,上面遍布广东各地的历史文化场景,说明广东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

珠江(the Pearl River)是中国南方(主要在广东省)最大河系,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松花江、辽河并称中国七大江河。

珠江,或叫珠江河,旧称粤江,是中国境内第三长河流,按年流量为中国第二大河流,全长2400公里。原指广州到入海口的一段河道,后来逐渐成为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的总称。以在廣州市內段的江中舊有一洲島名海珠石,所以得名珠江。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一篇,南粤源流。

1958年,在广东韶关曲江县马坝镇的狮子岩洞穴遗址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迄今为止广东省最早且唯一的古人类——马坝人的头盖骨化石,距今约12.8万年。中科院专家复原出了“马坝人”的形象,这是一个中年男性个体,属于早期智人,是黄种人的原祖之一。

早期智人(英语:Archaic Homo sapiens),又称古老型智人,通常指距今20多万年前出现的体质特征上介于直立人和晚期智人之间的人类。

与马坝人化石一同发现的还有19种动物种属化石,包括剑齿象、熊猫、虎、熊、鹿、犀牛、野猪等,均属于华南地区“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由此我们也可以推断出当时马坝人生活在气候温暖、水源充足、森林茂密、动物繁多的自然环境中。

西樵山遗址是新石器时代,华南地区最大的石器制造场。西樵山制作的石器分为两大类型,既有类似于华北细石器制作传统并具自身特点的细石器,又有具南方地域特征且广布于环太平洋岛屿的双肩石器。细石器适用于捕鱼打猎,还可以做雕刻器或锯刀、切割之类的工具。双肩石器因其柄部的两侧似人的双肩而得名,适用于砍伐树林、进行农业生产。中文名称:旧石器时代 英文名称:Palaeolithic Age 定义:人类以石器为主要劳动工具的早期泛称旧石器时代。从距今260万年延续到1万多年以前,相当于地质年代的整个更新世。

新石器时代(Neolithic),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磨制石器为主,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7400多年至2200多年不等。不过,考古学家在石峡文化时期的遗迹中发现了栽培稻遗物,包括石锛、炭化稻谷、石磨盘等石器,表明了当时的社会生产是以栽培稻农业为主,但当时的农业生产还比较原始,从发现的石镞和某些打制石器看,还应该兼事采集和狩猎。在石峡遗址下层所发现的炭化稻谷属于人工栽培稻,经研究,石峡古稻是一个从原始栽培稻向现代稻种过渡的的杂合种群,这是华南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人工栽培稻之一,距今已约5500年到6000年了。当地出产的马坝油粘米早在唐代就成为朝廷贡品,至今仍是广东省名优大米品种。

在石峡文化层和墓葬中,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几千件陶器。您现在所看到的陶鬶是原始先民用来烧水的容器。古人运用形象夸张的艺术手法,以三足鼎立的稳定性原则为基础,创出三个袋形锥足,具有增加受热面积以缩短烹煮时间的作用。广东陶器基本上全是手制的,三足盘、圈足盘等的制作,是先做盘身,再贴接一圈口沿,然后再附上三足、圈足或捉手,这说明当时可能已采取了分工合作的“流水作业法”。陶器的发明,在原始社会是一项巨大的进步。首先,它意味着人们的生产能力已有很大的提高,能利用泥土为原料,熟练地烧造出各种器物来;其次,陶器的出现,使人们有了炊具和盛放物品的器皿,也说明人们的生产物有时已有剩余,需要有容器储存。

除此之外,广东境内的咸头岭遗址、高明古椰遗址、屋背岭遗址和横岭山遗址等,也出土了大量文物,被评选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些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为研究我国岭南地区原始社会的解体以及广东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西周以来,岭北南来人口日益增多,他们带来了自身的文化与技术,促进了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交流,对岭南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岭南诸越在吸收中原文化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与汉民族的融合。

现在位于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叫做“和辑百越”的大型油画,正中央的人物就是赵佗了。公元前204年,南海郡尉赵佗出兵桂林郡、象郡,兼并了包括广西和越南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自立为南越武王,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赵佗在位六十多年间,文治武功,为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岭南地区汉越民族融合作出了巨大贡献。

《和辑百越》形象记录了公元前204年,赵佗建立南越国的史实。赵佗自率秦朝50万大军南下之后,历秦汉两朝,为岭南统一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油画以宏大场面展示赵佗建立南越国,发展岭南经济与文化,促进汉越民族融合的史诗性历程。

该画表现南越王赵佗出巡,汉越百姓夹道欢迎的场景。大臣、公卿、将军等随侍左右,凸显其睿智威严的王者风范。周围是南越国的黎民百姓,有南迁的汉人,也有纹身的蛮族。他们或赞许“和辑百越”的国策,或感恩重农兴邦的政令,或好奇争睹帝王龙颜……画面生动丰富,内容耐人品味。

大庾岭,古名塞上、台岭,又名东峤、梅岭,为五岭之一,位于江西、广东两省的边境,一向是广东与江西的交通咽喉。相传汉武帝时,有庾姓将军在这里筑城而得名大庾岭。唐代的张九龄在此开凿通往中原的通道时,在道旁种植大量的梅树,因而又名梅岭。五代后又荒废,宋嘉佑中江西提刑蔡挺于弟广东转运使蔡抗重加修筑,遂成坦途。

张九龄,韶州曲江(今韶关)人,唐朝开元宰相,是岭南第一位宰相,也是一位才思敏捷的文学家。他才学超群,风度甚佳,颇受玄宗的赞赏。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每遇宰相荐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后人特在今韶关市建风度楼以纪念张九龄。此陶砚出土于张九龄墓,砚底刻“拯”字,应是张九龄之子张拯之砚。

自先秦起,岭北文化传入并影响着岭南地区,广东各地发现了不少带有中原、楚、吴文化特征的器物。

西周青铜盉,1974年出土于广东信宜,是广东省首次发现的西周青铜盉,也是广东出土的古代最精美的青铜器之一。这件器物在“广东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你来选”活动中,被网友评选为我馆的“十大镇馆之宝”之首。它造型新颖、刻镂精细,融会了中原文化的特征,铜盉的出土为研究岭南地区秦汉以前的历史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下面的错银铜壘出土于肇庆松山战国墓。该墓规模之大,随葬品之丰富,即使与秦汉时期长沙、广州等地的大型贵族墓相比也毫不逊色,其绝大部分随葬器物的形制、花纹同长江流域出土的楚文物相同,该铜壘融合了中原形制和楚式纹饰。说明早在秦汉之前,广东文化已经同中原地区特别是楚文化有着密切的交流。

盉(读作“禾”)是中国商朝和周朝时期用于盛酒和盛水的器皿,基本形状为圆腹,上有盖子,有三到四个足。

商朝到西周时期,盉的口比较大,腹深,流直,足多为分档式袋足,或呈柱状,商朝时足还多为空心。东周时期,盉口渐小,腹扁圆,流多呈鸟头或兽头状,足则多为蹄形。很多盉还有弯曲提梁,盉盖和提梁间还有环索相连。

罍(读作“雷”)是商朝晚期至东周时期大型的盛酒和酿酒器皿,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形状,其中方形见于商代晚期,圆形见于商朝和周朝初年。从商到周,罍的形式逐渐由瘦高转为矮粗,繁缛的图案渐少,变得素雅。

两汉以后,汉文化因素大量渗入越族生活各个层面,越族原住民的生活习惯、随葬习俗等方面都有了一些变化。由于长时期的民族交往和杂处,当地的越人已与汉族融合,形成了共同的民族特点。

越族自古兴以干阑式建筑为居室,干栏式房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人类最宜居住的建筑。“干栏”式建筑在古文献里又称为“阁栏”、“高栏”、“麻

经开始饲养猪、牛、羊等,肉食来源渐趋稳定。

这件汉代水田模型则表现了插秧与收割同时进行的情景,反映汉代珠江三角洲水稻种植已经采用一年两熟的耕种方式。

囷是一个会意字,它的本意是指圆形的谷仓。方形的就称为仓,圆形的称为囷,底部多以四根柱子支撑,以达到通风防潮的目的。由囷和仓的出现,我们可以推断出当时已经有多余的粮食供储存了。

粤人生活的地方多烟瘴之地,因此准许民间自造药酒以御烟瘴。饮酒是粤人重要的养生方式之一,民间也有酿制和饮用时令酒的风俗。这套西晋陶蒸酒器是一套蒸馏酒的器具模型。蒸酒器的出现说明广府地区不乏粮食,至少已经有多余的粮食可供酿酒了;还说明在1700多年前,人们已经会酿烧酒了。

梅瓶,因瓶口仅能插梅枝而得名,梅瓶也称为“经瓶”,是盛酒器。在这只褐彩人物梅瓶上,无名工匠用简练的笔法惟妙惟肖地描绘了一个人从浅尝、微醉、大醉、到昏睡四种状态,非常生动。

广府饮食文化中的喝茶文化同样引人注目。茶楼起源于清代,前身为咸丰、同治年间的“二厘馆”和茶居。环境优美、集品茗、餐饮、小吃于一体的茶楼,是聚会休闲、洽谈生意和社会交往的场所。饮茶,成为广府饮食文化的著名品牌。潮州人喝工夫茶意在品茶谈天,而广府人,喝茶之意不在茶,在乎以喝茶为名的进食以及伴随着喝茶的各种消闲的、商业的、交际的活动,故而成为“茶市”。饮茶给广府饮食文化带出了两样特色,一是老字号文化,例如成珠楼、莲香楼、陶陶居、广州酒家等;二是广式点心与小食,例如虾饺、干蒸、凤爪、蒸排骨、萝卜糕等等。

广州人饮茶并无什么礼仪上的讲究。唯独在主人给客人斟茶时,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轻叩桌面,以致谢意。据说这一习俗,来源于乾隆下江南的典故。相传乾隆皇帝到江南视察时,曾微服私访,有一次来到一家茶馆,兴之所至,竟给随行的仆从斟起茶来。按皇宫规矩,仆从是要跪受的。但为了不暴露乾隆的身份,仆从灵机一动,将食指和中指弯曲,做成屈膝的姿势,轻叩桌面,以代替下跪。后来,这个消息传开,便逐渐演化成了饮茶时的一种礼仪。这种风俗至今在岭南及东南亚的华侨中依然十分流行。

清末民初,茶楼、酒楼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烹调技艺在争奇斗艳中日臻成熟。20世纪20、30年代,广州饮食业进入兴旺时期。

这个展柜里展出的是各种形状的饼模。饼模,俗称饼印,是制作月饼和家庭印饼的工具。中秋吃月饼取团圆之意。清末民初,广州月饼就以“选料上乘,制作精巧,皮薄馅滑”的特色闻名遐迩,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各国华侨聚居地。广式月饼是月饼宗族的龙头老大,它起源于广东及周边地区,目前已流行于全国各地,传统广式月饼的特点是皮薄、馅大,通常皮馅比为1:4,皮馅的油含量高于其它类,吃起来口感松软、细滑,表面光泽突出,栊有通风和保安的功能,是适应岭南炎热多雨的气候而特制的建筑构件。西关大屋最富特色的标志之一是满洲窗。这些正方形的窗格用许多五光十色的玻璃镶嵌而成,工序十分复杂繁琐,光是一个满洲窗就耗掉了15人10天的工时。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广府人在新年时布置的西关大屋。新年广府人家少不了用鲜花装饰房间,各种各样的鲜花使屋子充满了喜庆的气氛。仔细一看,上面还挂着不少装利市的红包呢!利市即压岁钱。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压住邪祟之后,晚辈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广府大的岁时节俗与中原内地无甚差别,仔细分析,在时序安排、活动方式等方面,体现出特有的地域特色。逛迎春花街是广府最具特色的节俗活动之一。广府地区的岁暮迎春花市源远流长,广州气候温和,适于各类花木生长。一千多年前的南汉时期,就已有不少种花为业的花农。花市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一年一度的羊城岁暮花市约形成于19世纪中叶,最初设在广州市中心地带。花市规模盛大,游人如潮。岁末花市的形成,是以广州工商业的发达为物质基础的,与市民的闲余爱好也有一定的关系。多数人买花,并非仅仅为了点缀一下家庭的新春气氛,而是指望“花开富贵”、“桃花盛开鸿运来”、“花开灿烂,今年必有好生意”,等等。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们南方十分流行,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广府地区端午赛龙舟历史悠久,南宋时期已有大型龙舟竞渡,明清时期尤为盛行。珠江三角洲一带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很有特色。划龙舟有一套固定的仪式。通常在农历四月初八举行祭拜仪式,将沉于河底的龙舟挖出,举行操练。农历五月初一至五月二十之间划龙舟。赛龙舟时所表现出来的万众一心、奋勇当先的精神,一直都是广府和岭南的文化精神体现。

我们面前的这两艘龙舟非常庞大,气势恢弘。其中,黑色龙舟是从番禺征集而来,彩色龙舟是从猎德村征集而来的。这艘番禺传统龙舟长41米,重3.75吨。

与一般被涂上黑色的龙舟相比,这艘龙舟被画上荔枝、杨桃、大桔、莲藕等岭南佳果图案,还被配搭上水仙、葡萄等花果图饰,两只飞马,暗喻龙舟像飞马一样快,因此猎德村民称它为“花龙”。猎德花龙长达42米、长度(不含龙头)40.43米、最宽达1.18米,高1米、重达4吨。这艘花龙以红色为底色,上面绘制了许多岭南佳果以及八仙所使用的神器,有着浓郁的岭南特色和吉祥寓意。许多人都会问到,为什么这艘龙舟与一般的龙舟不同,身上绘制了那么多图案。这是因为,猎德村分为三个区,西浦、中约和东约。这条龙舟来自西浦,而西浦信奉的是龙母娘娘,龙母娘娘的衣服是红底绣花,所以龙舟也就绘制成为这样的花龙了。在众多岭南佳果中,杨桃画在了最前面,因为猎德村盛产杨桃,而且相当

煌而著称,与 浙江东阳木雕、温州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雕”。潮州木雕分布于旧潮州府管辖的广大地区,如潮安、潮阳、揭阳、饶平等地,因当地的木雕作品在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有共同之处,所以统称为潮州木雕,又因这些木雕作品在制作完成之后,大多进行髹漆贴金,所以又称之为“金漆木雕”。您现在所看到的是复原的清代小姐房。小姐房中的金漆木雕漆画小姐床、金漆木雕虎皮漆面梳妆台、金漆木雕镶玻璃人物漆画衣柜,尽显潮州木雕的精美绝伦。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这位小姐在做什么呢?她正在做潮绣。潮绣即潮州刺绣,是中国四大名绣“粤绣”的主要流派,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被誉为刺绣珍品。刺绣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艺术,刺绣所需要的材料非常普通,仅仅需要针线、布、绣架和绷子等。潮绣珍品的图案设计注重均衡对称,构图饱满,色彩绚丽。主线为金线,并用银线、绒线或单独色勒,或混合针绣,产生金碧辉煌、鲜艳夺目的效果。

这里我们看到的是民国年间潮绣“寿”字上衣。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和士大夫大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对于功名事业、道德名节方面的事情十分看重,因此,每到寿诞之时,寿星会穿上潮绣盛装,亲朋好友会送来寿帐,送上赞颂文字,表彰他们对于国家、社会的贡献,宣扬他们洁身白好、注重修养的高风亮节。

潮州瓷器品种琳琅,早在唐宋时期已驰名海内外,其独创的通花瓷塑艺术尽显精巧纤丽的魅力。

潮汕民间非常重视生老礼俗。一个人从出生、成人至老年,大致要经历催生、开腥、满月、四月、周岁、入学、成人(出花园)、结婚、祝寿、丧葬礼俗,尤其是“出花园”和祝寿礼,别致而隆重。这几组“潮州大吴泥塑”生动地反映了潮汕人从出生、成人至老年各个阶段的不同礼俗。潮州大吴泥塑与天津“泥人张”、江苏无锡惠山并称“中国三大‘泥塑之乡’”,泥塑艺术驰名中外。

要特别为您介绍的就是潮汕最具特色的成人礼了。潮汕地区把成年礼称为“出花园”,在男孩子15岁这年的七夕举行。这一天,讲究的人家要采十二种不同的鲜花,浸在水里给孩子沐花水浴,让芬芳洗净身上的孩子气。洗完之后,扎上母亲亲手缝的新肚兜,肚兜里压着十二颗桂圆和两枚“顺治”铜钱,穿上外婆送的新衣服和一双红皮木履。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上述的繁琐礼节已较为少见,但祭拜“公婆”这一仪式,至今仍然少不了(用薯粉圆、糕馃以及三牲来答谢“公婆”)。因为“公婆”是小孩子的看护神,当小孩步入成年时,“公婆”也就是尽职了,因此要答谢他们多年来的辛苦。祭拜后,用这些供品宴请亲戚朋友。自此之后,“出花园”的孩子要以大人相待,破例让他坐到席上的主位,这一切都象征着他已经长大成人。这一天,“出花园”的孩子不能出远门,以免不测。

除此之外,周岁礼、入学礼和寿礼也独具特色。

周岁礼:抓周 小儿第一次生日,称“头生日”,吃红鸡蛋、甜面条、猪肉豆粉丝。桌子上放文房四宝、刀、弓、胭、粉、针、线、金银财宝等玩具,由小

韩愈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由于向皇帝提出停止迎接法门寺佛骨到长安供奉的建议,触怒了皇帝,被令处死,幸得宰相裴度等讲情,改贬为潮州刺史。韩愈治潮仅8个月,却政绩斐然。他把中原先进文化带到岭南,办教育、驱鳄鱼,为民众做了许多好事,被潮人奉为神。

韩愈以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兴办学堂,把中原的教育和文化带到潮州,并提拔当地优秀人才赵德来管理州学。韩愈的思想影响了一代代的潮州人,后世学者赞誉他为继往开来的先哲良师。他给潮州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到南宋时期,潮州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最多时竟达总人口的十四分之一,考取进士的人数也从唐代的3人,增加到172名,潮州在中国就有了海滨邹鲁的美誉。韩愈为潮州带来了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变化,潮州人没有忘记韩愈。千百年来,潮州人把韩愈尊为“吾潮导师”。城外那条鳄鱼出没的河流改名韩江,江东的笔架山改称韩山,从此潮州的山山水水都与韩愈联系在一起。在民间工艺品装饰内容中,科举题材不胜枚举,潮汕人崇文之风显而易见。大家可以看下面的这些木雕作品:

潮州“七贤进京考试”屏风窗花:“七贤进京”是潮州木雕艺术的著名题材,它把潮州历史上不同时期科举登第、进京为官的七位乡贤的故事融合浓缩在一起,寓海滨邹鲁连科登甲之意。潮州七贤有二说,一为前七贤,一为后七贤,即宋代的许申、张口、刘允、林巽、王大宝、卢侗、吴复古;一为后七贤,即明代的林大钦、翁万达、萧端蒙、郭之奇、黄奇遇、许国佐、罗万杰。

“鲤鱼跳龙门”窗花:龙门在河东的界内。古代传说每年的晚春有黄色鲤鱼,从大海及各条大河争着来到龙门。一年之中,登上龙门的鲤鱼,不超过七十二条。刚一登上龙门,就有云雨跟随着它,天降大火从后面烧它的尾巴,就变化成龙了。后以“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后来又用作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明代“状元及第”屏门花:“状元及第”,即考中且高踞榜首。一年一度廷试,万中取一,自是了不起的大事,故有“天上麒麟子,人间状元郎”之誉。

广东客家人,由中原迁徙而来,主要聚居于粤东北地区,使用客家方言。一千多年来,迫于天灾人祸,从中原迁徙到南方,在民族迁徙的历史洪流中脱颖而出,形成、演变和发展起来的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大民系(全世界约有3500-4000万人)。颠沛流离的生活磨砺了客家人坚韧不拔、勤劳节俭的品质,他们崇文重教、耕读传家、崇尚节俭。客家历史就是客家先民、客家人的流浪史、拼搏史、创业史。

从这幅客家迁徙图,我们可以看到客家大规模爆发式的迁移有5次,其迁移模式和路线总的来看是从北到南、自东到西,从平原到丘陵、山区,沿着河流到核心地区,由国内走向国外,从而散居世界各地。

明末清初有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客家人物,他幼读诗书,但后来因赌博,家

客家人建立了著名的梅州学宫、兴宁学宫、东山书院等学宫,培养出无数人才。著名的晚清外交官、爱国诗人——黄遵宪、近代著名诗人和教育家丘逢甲,以及现代画家林风眠都是客家人的杰出代表。

两千多年的海上贸易与文化交流,确立了广东国际大都会的历史地位,广东也由此成为中华大地得风气之先的“南风窗”,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门户。现在,我们来到了展厅的第二篇,让我们面向大海,扬帆世界。

广东地处南海之滨,海岸线绵长曲折,峡湾良港众多。广东自汉代以来就是中外海上贸易的枢纽,东西文明交汇的中心,中国走向世界的门户。

大家左边是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铜提筒上的纹饰,上面描绘了“羽人竞渡”的场景。原物的一周共绘有四艘大船,船上有戴羽冠、穿羽裙、持弓箭握钺的战士,也有祼身被反剪双手的奴隶,表现了在海上作战的船队凯旋的情景,可见我国古代的南越人,精于造船,擅长航海。他们长期生活于南海,不但能够制造技术水平高的大船,而且积累了丰富的航海驶船的经验。

南海神庙是古代扶胥港的标志和象征,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祭海场所,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四海神庙,是融海上交通与祀海风俗于一体的古庙,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史迹。扶胥港,位于今广州市黄埔区庙头村西,是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广州外港。于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隋文帝下诏创建南海神庙,其后历代帝王亦派员到庙立碑致祭。唐宋时期,中外商船出海前,必入庙拜祭南海神,祈求一帆风顺,海不扬波。

这件陶俑灯座的人物形象似西亚或东非人,深目、高鼻、厚唇,俗称“昆仑奴”,是海上交通贸易的证物;熏炉是专门燃熏香料的器具,香料主要来自海外。这件西汉陶熏炉的出土反映了两千多年前广州地区已从海外进口香料;徐闻港和合浦港都是两汉王朝开辟南海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之一,在徐闻港发现了两汉时期的板瓦、万岁瓦当、汉砖等建筑材料及生活陶器。在合浦发现汉墓有六千余座,出土文物种类繁多,风格多样,既有本土文物也不乏舶来品;而这幅清代黄埔港铜版画,则见证了18-19世纪广州对外贸易的鼎盛时期。它们都见证了广州当年繁华似锦的商贸景象。

海外贸易的发展、航线的不断扩展与广东造船业的进步和航海技术的提高是密不可分的。早在秦汉时期,船已经发展到成熟的木帆船阶段,在船体上建有重楼、帆、舵、锚等设备。唐宋时期,广东成为全国船舶制造的重要基地。明清“广船”之名大起,在船舶种类、质量、性能、航海技术等方面有了新的进展。这是1980年德庆县高良官村出土的陶船,设备齐全,适宜江海航行。这是东汉后期,1955年广州先烈路出土的陶船,有前中后三舱,后舱特高为舵楼,船头系锚,船整体结构复杂,设备完善,适宜深水航行,具有一定程度的远航能力。

1千多件文物,其中1万件左右是瓷器,可见当时的瓷器的销量有多大。2010年“南澳一号”的考古发现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这是水下项目首次进入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标志着中国水下考古取得巨大进步。

南澳一号,原名南海二号,2009年9月25日改称南澳一号。它是一艘明朝万历年间,向外运送瓷器而失事沉没于中国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附近海域的商船。由于1987年在南海海域发现了南海一号,而被命名了“南海二号”。它最初被发现于2007年5月25日,船上装载的生活用具等文物而极具价值,有盘、碗、罐、碟、瓶、盖盅等,横跨宋、元、明三个年代,估计整船将有万件以上瓷器。现在南海二号沉没于邻近半潮礁(俗称“三点金”)27米深的海底。

文物基本上为漳州市平和窑克拉克瓷的瓷器,此外还有景德镇产的彩釉瓷器以及金属器等。瓷器的主要类型包括青花瓷大盘、碗、钵、杯、罐、瓶等,此外还有釉陶罐、铁锅、铜钱、铜板以及锡壶等。在出水瓷器的纹饰中有人物、花卉、动物等图案以及汉字。如用莲花代表“廉政”的“廉”,用鹿代表仕途的“禄”。纹饰中同时还有绶带鸟、十八学士登瀛州、米芾拜石的典故等。数量最多的青花大盘直径在30厘米左右,内壁绘麒麟、牡丹、仕女、书生与花草等。

截止到2010年7月9日,共出水各类文物10241件。其中瓷器9711件,陶器131件,金属器100件(不含铜钱)。

明朝万历年间官府是严禁民间将铜料销往海外的,故有专家推测,铜材的发现或多或少佐证了“南澳一号”是一艘走私船的猜想。

有专家推测这或是一艘从漳州月港出发驶往东南亚的商船。出水的两个佛教用品的喇叭口细颈葫芦身瓶子是重要的参考佐证之一,毕竟东南亚国家多信佛。而且南澳一号出水了大量的汉字装饰瓷器,更加说明应该是驶往受汉文化影响的区域。

新闻摘要:

涨潮至最高潮位时,叫“高平潮”;落潮至最低潮位时,叫“低平潮”。所谓“平潮”,即潮水呈现暂时静止状态。水下考古队员应在“平潮”时下水。

“平潮”时,水下较清澈,能见度较好,便于绘图、拍照、摄像及采集文物。工作一段时间后,水被搅混,能见度变差,他们便转为清理遗址上的淤泥。受气瓶容量所限,每次在水下只能停留半小时,时间一到马上上水。上水速度,按潜水规程要求,每分钟不能超过18米,上升至距水面3米时,还要再停留数分钟才出水。这样,才能防止患上“减压病”。

4个月的发掘有条不紊地进行。顺利完成了对遗址的测绘、拍摄,采集青花瓷器上万件。瓷器出水后,先用淡水浸泡。定期换水,直到盐分全部析出。然后让瓷器在衡温衡湿的环境里,慢慢挥发尽水分(水分若挥发太快,瓷器容易干裂)。

水下考古与田野考古原理相同,只是由于前者在水下,所以采用的方法、材料会比较特殊。比如两者都离不开的“探方”,田野考古是在地面掘坑,水下考古

钱、越南钱以及宋代的各式铜钱等。这些钱币也证明了古代广东是我国对外贸易繁荣,具有国际市场性质的商品货币聚集地。

这2枚波斯银币铸制于古代波斯的萨珊王朝,经海路贸易传入中国。这些银币是经海路贸易传入中国,由外国商船带来采购中国商品。为了便于交易,有些银币还被剪边或剪成半片,在交易额低于1个银币值时作为碎银使用,以适应岭南商业交换习惯。

我国外销贸易繁荣,铜钱也曾作为商品大量外流。这批打捞上来的明代铜钱因长期受海水浸泡,已与珊瑚石胶结在一起。在西沙群岛的北礁盘等地,还曾发现大批明清瓷器、铜钱及铜锭,大都是远销海外的物品。这些都是当时我国外销贸易繁荣的物证。

17世纪,欧洲经历了一场“饮料的革命”,咖啡、可可、中国茶成为风靡上流社会的奢侈消费品。1610年,荷兰商人首次向欧洲运销中国茶叶。此后,茶叶逐渐取代了丝绸的地位,成为中西贸易的主要货品。茶壶也随着茶叶的出口外销到国外,紫砂壶很受外国人的欢迎,特别是日本人,他们以紫砂为珍品到中国来学习造壶技术。这是“中国向英美出口茶叶统计表”,据此表所记,自1840年7月至1841年6月中国共出口茶叶5500多万磅。从17世纪末开始,销往欧美的茶叶逐渐增加,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货船在广州装货时,要求装载的“茶叶要尽可能塞满船舱的所有空隙”。

为了更好地管理中国的对外贸易,唐代广州首设市舶使和市舶使院,标志着中国对外贸易管理体制的开始。广州是我国最早设立市舶管理机构的城市,也是终唐一代全国唯一设立市舶使和市舶使院的地方。宋代市舶使院改称市舶司。市舶是指进行海外贸易的船只,市舶司是一种专门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机构。

这是唐代出土于西安的“岭南道税商”银铤,银铤正面中间錾“岭南道税商银伍拾两官秤”,左侧錾“匠黄泰”。可能是岭南道市舶使对商船征税所得的赋税银。青黄釉瓷权、元铁权、清砝码以及民国厘秤均属于称量工具。大大小小的称量工具能够满足不同物品称重的需要,可见当时贸易的物品非常丰富。

清朝时期,康熙设立粤、闽、江、浙四大海关,这标志着自唐代以来1100多年的市舶制度终结和近代海关制度的创始。乾隆年间,四大海关仅保留“粤海关” 以独家处理全国的海上对外贸易,粤海关的税收和财务直接牵动着宫廷生活命脉。

在二十三年(1758年)的一道谕旨中,乾隆皇帝御令,“粤海关采办西洋奇异陈设不必惜费”。乾隆皇帝对西洋珍宝极其痴迷,要求洋行“买办洋钟表、西洋金珠、奇异陈设或新样器物”,“皆可不必惜费”,以至这时期广东洋货贡品数量之庞大和质量之上乘达到巅峰,可以称得上奢靡已极。

经过三年的努力,梁廷枬编成《粤海关志》三十卷,分十四个门类,辑存了大量鸦片战前中外贸易情况的珍贵资料,记载了西方殖民主义者日益加

当时著名书画家沈度将这一盛况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了下来。这幅图是清人陈璋按沈度原图临摹而成。

中国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运销海外的同时,也换得域外各国番货入华,甚至麒麟、大象、狮子、犀牛等奇珍异兽及异域的水果、植物也从海路运抵中国。

繁盛的海外贸易也大大促进了宗教方面的交流。

岭南是佛教传入中国的一个重要通道,魏晋南北朝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的文化交流,最主要的就是佛教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广州的传播。中国佛教禅宗的创始者达摩,在南朝宋末航海到广州,往洛阳,后到嵩山少林寺传经。为纪念这位祖师,人们在他最初登岸讲法的地方建起西来庵,并把这一带称为“西来初地”。清代建大雄宝殿等,改称华林禅寺。

茶晶达摩像:达摩,中国佛教禅宗的创始者,相传为南天竺人,南朝宋末航海到广州,往洛阳,后到嵩山少林寺,遇慧可,授予经卷,禅宗流传。为纪念这位祖师,人们在他最初登岸讲法的地方建起西来庵,并把这一带称为“西来初地”。

德化窑达摩执鞋像:达摩“只履西归”的传说:达摩去世三年后,有人在葱岭遇到提着一只鞋的达摩,问“何处去?”答:“西天去。”后来掘开他的墓,真的只有一只鞋。

东晋,印度名僧昙摩耶舍来广州传播佛教,在广州修建了一座五间的大雄宝殿,寺名为“王苑朝廷寺”,后改为“光孝寺”。光孝寺是广州地区和海外进行文化交流最早的地方,这一切都在中外文化交往史上留下可贵动人的篇章。唐仪凤元年(676年)慧能在光孝寺菩提树下剃度受戒,并为众人说法,史称“开演东山法门”,光孝寺成为禅宗祖庭之一。

随着贸易的往来,广东地区的佛教也有一定的发展,具有了自己的特点。南华寺位于韶关市曲江县,创建于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初名宝林寺。北宋初赐名“南华禅寺”,沿用至今。唐仪凤二年(677年)禅宗六祖慧能住持曹溪,弘法讲经37年,创立了禅宗南派,南华寺成为最著名的禅宗祖庭,有粤东第一宝刹之誉。六祖惠能及其传人在广东创立南禅宗,完成了佛教的中国化,对中国人的精神结构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慧能,唐贞观十二年(638年)生于广东新州(今新兴)下卢村,从目不识丁的砍柴郎成长为禅宗六祖,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慧能的“见性成佛”说,破除了对于佛、菩萨、西方净土的迷信,将烦琐艰苦的禁欲苦行改造成吃饭、睡觉随遇而安的觉悟,指出了一条简捷的成佛之道,使中国佛教产生了根本性变化。

这件彩绘木雕罗汉像是宋代木雕艺术的珍品,在现存宋代木雕中极为罕见。在南华寺大雄宝殿内共500多尊,用檀香木和柏木雕成,力法简练,人物形态生动,大部分座上有铭文。

国恩寺位于广东省新兴县六祖镇龙山西北山麓,是六祖惠能肉身菩萨的故

广州圣心大教堂是现存中国最大的石结构哥特式天主教堂,是广州教区最宏伟、最具有特色的一间大教堂。它建于1863年,落成于1888年,历时25年始建成,至今有130多年的历史。教堂全部墙壁和柱子都用花岗岩石砌造,故又称“石室”或“石室耶稣圣心堂”。圣心大教堂在一德路附近。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还是各国文化交流之路,尤其从明代开始,中外文化的接触和碰撞更大,中国的文化、艺术和科学在欧洲广为传播。

明代始中国官员将书籍作为礼物送给外国人。中国儒家经典像《四书五经》和《三字经》流行欧洲各国,激起欧洲知识分子的“中国热”,汉学在欧洲各文化学术界中独树一帜,从而使中国优秀文化在欧洲国家广为传播。

指南针(罗盘)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北宋后期指南针已用于航海,极大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及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萍洲可谈》记述宋代广州海船已使用指南针,这是世界上最早用指南针导航的记载。

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制药时发明。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发挥了它们在中国未曾有过的巨大作用,推动了欧洲社会进步。

由于乾隆皇帝一口通商的圣谕,大清国海路中西贸易只限定在广州,这使得广州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日渐繁华。这里的贸易税收是清廷一项可观的财源,同时这里也是宫廷内大量奢侈品、奇异洋货及通晓西学人才的供应地和中转站。

卢惟良款八宝纹铜琴 明:中国的音乐和戏曲强烈吸引着欧洲人的好奇心,来华传教士用书信或札记图文并貌地向欧洲介绍中国的音乐与戏曲。

漆皮箱 民国:阳江漆器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尤以皮箱、皮枕著名,是广东重要出口商品。

漆皮枕 民国:中国的外销商品深受欧洲人青睐,中式审美趣味在欧洲颇具影响。

人物故事图铁画屏:佛山铸冶工艺历史悠久,所制铁画,工艺精良,独树一帜。当时,有个说法:“天下产铁之区,莫良于粤;而冶铁之工,莫良于佛山”。明代佛山铸造的铁锅、铁钉、铁针大量出口,是当时大宗出口商品之一。

棱形锡酒壶:广东锡器制作以潮州为第一,其产品多进贡朝廷甚至远销海外。该酒壶底部刻“潮城杨源兴”牌形款,款旁刻“净足”两字。

清代紫色料茄形鼻烟壶:鼻烟壶源自欧洲,明代传入中国。随着鼻烟风气的盛行,鼻烟壶的款式日渐增多。鼻烟壶最初用玻璃制成,后来发展为用玉石、玛瑙、金属、陶瓷等多种材料制成。造型有方形、圆形、扁圆、三角形、六角形等口其中以内画鼻烟壶最为著名。匠心独运的各式鼻烟壶,在清代美学工艺上大放异彩,成为清代艺术的重要表徵之一。

乾隆皇帝实行“一口通商”政策后,十三行成为唯一的对外商行。嘉庆十八年(1813)和道光十七年(1837)刚好是13家,后来才被人们约定俗成的称之

街道两旁均为中国人开的店铺。著名画家庭呱的画店就在同文街16号。

清代广州银器外销盛极一时,十三行街区曾形成一个银器市场。广州十三行外销的银器通常是餐具、纪念高足杯、盖杯及银盒等,式样变化不大。我馆是内地最早征集外销银器的机构。

银刻花花卉奶壶、糖罐、茶壶是依外国来样,在广州加工制作而成。底部“WH”是宏兴银器作坊的店名,“慎昌”是当时美国洋行的行号,位于今广州沙面四街6-8号。

银刻花山水人物四季花提篮为中国纹饰,西方造型,底款有“北昌”银器作坊的店名。

广州钟表业约出现于18世纪初,是在英国机械动力计时器的技术影响下逐步形成,并对清代钟表业作出重要贡献。广钟造型大多为建筑,有房屋、亭、台、楼、阁、塔等,钟壳有金碧辉煌的铜镀金,且大多数是色彩鲜艳、光泽明亮的铜胎广珐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造型别致、制作精美的广钟既是计时工具,又是赏心悦目的娱乐消遣品,深受皇室宫廷欢迎,是广东官员进贡的重要物品。

清铜镀金珐琅葫芦式三星献寿转花钟底座为椭圆形,内有机械装置,腹壁上下两边饰五彩花卉纹,正面以珐琅彩绘风景画,中间设两扇活动门,门内有牙雕福、禄、寿三星,两侧面为水法布景。底座上突起铜镀金珐琅平台,平台上平铺水法,四角有转花;中心竖葫芦式扁瓶,瓶身饰珐琅彩折枝小花,下腹有二针时钟,上腹有料石转花。在底座后边上弦,玩意启动,乐声中,门启开,福、禄、寿三星和所有的水法、转花都同时转动,两侧似瀑布,平台像起伏的波涛,葫芦式扁瓶仿仿佛浮动于水中,寓意“四海升平”。

这边复原了两家店铺,分别是“广发号”瓷器店和画室店铺。

广彩瓷器的产生,是从中西贸易的外销瓷中,逐步适应国外市场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它是将景德镇的白瓷按照外商的需要和所好,在广州加彩烘烧而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彩绘瓷。因它具有绚丽多彩、金碧辉煌的艺术特征,因此又称“广州织金彩瓷”。在清代是深受海外人士的欢迎,英国、法国、荷兰等欧洲国家都曾派人将他们喜爱的色彩图案、“徽章”纹饰等带到广州来定制,也是早期的来样加工。器型大多是瓶、碟等,主要作为纪念品或商品广告用。广彩的用途早期多是日用品,后期大多是陈设品。

清道光鎏金镶广彩人物故事纹托盘以外国式样为本,内绘中国传统人物故事。清广彩徽章纹盖盅以广彩折枝花卉为装饰,盖中央绘制徽章纹饰。

钱纳利签名风景画:欧洲来华的画家,对广东外销画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这些画家中最著名,影响也最广的要算是英国画家钱纳利。钱纳利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画家,他的大半生都在祖国以外的地方度过。他在印度和南中国的外国人圈子里享有盛名。钱纳利是中国第一代外销画家林呱的老师,他把西洋画

交流的产物。椅座下弯为半圆形,四腿成交叉X形,此椅形式在英国汤姆斯时代曾流行一时,可谓是“西学东用”。

清代酸枝镂雕龙纹扶手大椅形制硕大稳重,雕饰繁复,是清中后期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家具形式。

“海山仙馆”款紫檀扶手椅:海山仙馆为清代广州富商潘仕成在荔湾的别墅,建于道光年间,是广州历史名园之,在清代号称为全市私园之冠;海山仙馆因馆门上的一副“海上神山、仙人旧馆” 对联而得名;此椅靠背嵌有”海山仙馆”铭,应为海山仙馆所用之物。

广雕指的是以广州为代表的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雕刻工艺及其制品,包括牙雕、木雕、贝雕、砖雕、骨雕等。清代以来,在西方进口工艺品的影响下,广雕在造型、工艺等方面融入西方元素,进一步推动了广雕工艺的发展。

广州牙雕工艺历史悠久,素以精细工整、玲珑剔透而闻名于世。广州非常适宜质地细腻的象牙精雕细刻。清康熙海禁以后,东南亚等地的象牙大量输入广州,为牙雕工艺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广东牙雕工艺也成为全国之冠。

清镂雕人物柱花卉纹十五层象牙球是广州最著名的牙雕制品,有“鬼工球”之称。此件为组合式摆件,综合运用圆雕、浮雕、剔地隐起、镂通雕等多种雕刻技法,充分显示广州牙雕的高超水平。此类工艺品大都由外商订制,供出口外销之用。

这件象牙雕镂空提盒,代表着清代象牙雕刻的突出成就。该器物由盖、三层篮筐、底座和提梁组成,各种牙雕制作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括囊镂空,透雕,浮雕,拼接组合,深雕等各种技法,雕刻刀工纯熟精练、柔畅明快,以刻纹如丝、微如毫发的刀锋见其精湛的功力,刀刀锋棱毕露,不见败痕,具有一种奇峭清新、气韵生动之感。

信插是钉在墙上用于放置信件的用具。象牙雕人物故事纹信插采用了象牙材质,雅致洁白细腻,镂空满刻纹饰,信插上部雕双龙戏珠,并配有清代人物故事,信兜主体以象牙雕人物故事,场景各异,人物刻画生动,并以象牙雕龙首为栏杆,信插尾部雕人物,边饰双龙。整件作品精美别致,雕刻细腻,成对保存较为难得。

象牙开光人物徽章纹名片盒一面开光中部留白,开光部位雕柳亭人物,下方有一徽章,是清代时期外国公司或私人定制的产品。

广州的玳瑁工艺品以精雕细镂、玲珑剔透著称。这件是清代玳瑁雕人物山水图饰盒。

贝雕鹰雄雀鹿纹摆件以成对贝壳为材料,随形布局,透雕而成,内刻铭文,是一件研究清代广州贝雕工艺的珍贵实物。

海外的象牙、犀角、水晶等材料输入广州,并由广州工匠加工成如水晶鸳鸯等精致的工艺品。

塘双雀图,开光外饰通花缠枝莲纹;盖沿以红、蓝彩绘火珠纹。提梁与炉身相接处贴饰铜镀金“吉庆有余”纹花牌。手炉为冬天暖手用,此手炉豪华考究,当为富贵人家所有。

清铜胎画珐琅人物风景画画心为铜胎,用珐琅彩绘人物和海山风景,再现了清代中西贸易往来盛况。作品设色华丽,层次丰富,颇具油画效果。

18世纪,欧洲人把中国臆想为出产丝、瓷、漆的仙境。中国漆器上的金漆彩绘工艺对欧洲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清黑漆描金筹码盒内有141枚贝雕筹码,两个象牙色子盒。

黑漆描金针线盒和黑漆描金玩具盒分别摆放有象牙制缝纫工具和各种象牙小玩具。

秦汉时期,岭南先民便浮舟出海,开始了与海外世界的接触。隋唐以来,陆续有广东人远渡重洋,到南洋群岛和南北美洲谋生,成为早期海外华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前期,广东人出洋谋生进入高潮。清末民初,由于政治、自然、海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原因,广东人开始大量移民海外,寻求新的生机。从早期下南洋到聚居美洲乃至遍布世界,到处都有粤人的身影。他们或因被迫、受骗而前往居住地;或为和平移民,以探亲、经商、留学等名义移居海外。

占全国华侨人数70%的海外粤人,在融入侨居地的过程中,不仅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也大量吸收西方文化精髓,并将西方的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生活方式等传入故乡,使南粤民风率先开放。他们心系故土,将海外积蓄汇回家乡,赡养家眷、投资兴业、,捐资慈善公益、支持革命、支援抗战,对广东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广东人民为了能够移居海外也必须经过重重困难,为了能够顺利入境,他们也想了很多办法。这些口供簿(近1.1329,近1.620)就是其中之一。也称“口供纸”,美国排华时期的特殊产物,是当年华人为应对苛刻的入境审查程序而编写的应对移民官盘问的对策资料。因华人多数为劳工背景,能利用这种“口供纸”方式顺利入境的,以少数商贾身份华人为主,人数有限。

这里有1913年美国移民管理部门发给旧金山华侨Lee gung、SIT YAU FOON的身份证。

拥挤在蒸汽船上的华人:19世纪,为了到加利福尼亚州淘金,华人挤在驶向阿拉斯加蒸汽船上

移美华人在天使岛等候入境。据“天使岛”史料记载,1848年,第一个中国人到达了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眼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飘洋过海来这里“淘金”,美国国会在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从此开始限制从美国西海岸登陆的华人人数。1910年“天使岛”开始用来囚禁那些试图进入美国的华人,据统计,大约有17.5万名中国人曾先后被关押在这里。

海外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很多人为了实现出国梦都付出了血和

了吉隆坡,成为创建吉隆坡的功臣。

陈慈黉(1843-1921),又名陈步銮,出生于饶平县。早年随父经营南洋至中国沿海各地的航运,后在曼谷创设陈黉利行,经营进出口贸易,又在香港、新加坡、汕头等地创办企业。热心家乡公益事业,曾出资修桥筑路,并于1909年在家乡创办成德学堂,是潮汕地区最早的侨校。

这幅油画画的就是唐人街上熙熙攘攘的繁华街景。旧金山市的唐人街是美国最大的“中国城”,甚至号称是亚洲以外最大的华人社区。由旧金山“现代生活的心脏”联合广场向北走几步,就会看到一座中国式的绿瓦碑坊,穿过这座牌坊,恍然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强盛的朝代。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便称为“唐人街”。美国最大的“唐人街”在旧金山。旧金山的“唐人街”始于1850年前后。当年开发美国西海岸的华工初来异国,人生地疏,言语不通,因此他们便集中住在一起,团结互助,休戚与共。在唐人街,广东方言是主要交流语言。

海外粤人在侨居地兴建唐人街市,组建华人社团,创办华语学校,发行华文书刊,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了当地文化多元发展。

旧金山唐人街内,商店林林总总,其中酒楼更是移民聊天解乡愁的常到之处。海外华人保留着中国传统习俗,其中农历新年是美国华人最隆重的节日;华人还在美国创办粤剧院,弘扬传统文化艺术。

华人侨居海外,为寻求生存和发展,通过宗亲会、会馆等社团组织联络感情,调解纠纷,兴办教育,实现自助互助和信息交流,促进了当地华人社会的发展。

马来西亚宁阳会馆、马六甲五邑会馆的成立旨在同乡互助扶持,团结一体增进感情,谋乡亲福利,宣扬文化,发展慈善公益事业。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是新加坡华人商会组织,在1986年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成立以前,总商会实为华人社会的最高领导机构。

在海外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华侨目睹了西方国家在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福利方面的进步,深切地感受到祖国家乡的贫穷、闭塞、落后,感受到文化教育落后的痛苦,积极在家乡投资兴办教育、公共事业,为侨乡引进了西式文化教育,带来欧风美雨的洗礼,形成南粤社会新风尚。

启发学校由客家茶阳(大埔)会馆于1906年创办,新加坡最早的华语学堂之一。

早期移民注重文化传承,子女放学后,通常会被送到私塾补习中文。从这些照片和明信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华侨对子女中文教育的重视程度。

华文书刊是海外华人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维护华人福祉,传承中华文化,帮助华人融入当地社会的同时,还记录着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历史。

身在海外的广东人在打工赚钱同时,也十分怀念祖国和自己家乡的亲人们。

博览馆。这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的模型。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美国实行排华政策,大批华侨被迫纷纷返乡。他们回到家乡后,投资兴业,修建了大批融合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建筑。开平碉楼是集防匪,防涝及居住为一体的中西合璧式的建筑。

2007年6月“开平碉楼与村落”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5处世界遗产,这是广东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它既是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也是国际“移民文化”的第一个世界遗产项目。

长期的海外生活使华侨的日常生活习俗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回到家乡,他们用洋货、说洋文,这些变化被家乡人们效仿,并引以为时尚。

留声机又叫电唱机,是一种放音装置,其声音储存在以声学方法在唱片(圆盘)平面上刻出的弧形刻槽内。唱片置于转台上,在唱针之下旋转。留声机为爱迪生的众多伟大发明之一,因为唱片能比较方便地大量复制,放音时间也比大多数筒形录音介质长。

黑胶唱片习惯被称为LP,long play是德国发明家爱米尔.贝利纳(Emile Berliner)在1887年设计出一种供留声机使用的薄形录音圆盘。在黑胶唱片的规格中,对音质影响最大的是转速。在唱片發展的初期,唱头的制作和唱片刻纹技术還不是很发达,只有以提高转速增长音轨来保证唱片的频率响应,黑胶唱片转速定为每分钟78转,这是当时一个标准,因此英文叫做Standard-Playing,缩写为“SP”。由于78转的高转速,可录音时间非常有限,78转的SP唱片每面只能记录5分钟左右的音频信息,一首约30分钟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灌录78转的SP唱片需要6-8张。

邓廷铿编撰的《英语会话初编》是清学务处培养英语人才使用的课本。邓廷铿,曾任清政府驻英国、西班牙公使馆翻译。

1909年版《英语指南》以四邑话注音的英汉对照常用对话汇编。四邑是指江门市的新会、开平、恩平、台山;“邑”就是县的意思。

华侨不仅从物质上惠及故里,而且积极兴办新学,广启民智,教化乡里。展品:台中半月刊:台山中学,加拿大维多利埠台山籍华侨集资24.9万多元加币于1920年兴建。

民国光大第三校建校筹办出收条是华侨捐款助学的凭证。

培正中学1889年创办于广州,从筹建到发展得到海外粤籍华侨的资助。该校培养了成千上万英才,知名校友有美国核专家罗竹年、秘鲁鞋业巨子余裕舜、音乐家马思聪等。

关族图书馆位于开平赤坎,1931年落成,由赤坎关氏族人及华侨捐资建成,外形以葡式设计为主,精美壮观。

司徒氏通俗图书馆:位于开平市赤坎镇堤东潭江河畔,1925年建成,因司徒氏人捐款所建而得召。建成之初,为一座三层中西合璧的庭院式楼房,一楼为

书“砚田”二字,落款“献章”,篆文印为“献章”。是明代陈白沙用过之物,为传世品。

陈献章先生生前在书法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图片中这支茅龙笔(现代)--陈献章晚年取当地茅草,束之为笔,自号“茅龙”。其“茅龙”书法行笔矫健、神态飞动,冲击甜熟柔弱书风,在中国书坛占有重要一席。

陈献章先生多年讲学,弟子无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湛若水。湛若水(1465-1560),明代理学家、教育家,师从陈献章,钻研心性之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学以致用,使岭南理学更加完整化、思辨化。

湛若水讲学遍江南, 足迹所至,必建书院以祀白沙,共创办书院40多所, 弟子近4000人,构成岭南书院蓬勃发展之势。湛若水一生云游各地讲学,也创作了很多书籍,其代表作为湛若水著作集(甘泉先生文集)。

屈大均、梁佩兰、陈恭尹为明末清初杰出诗人,因有共同的民族思想,追思故国、哀悯苍生、感怀身世,被称为“岭南三大家”。其诗作意境远大,气势磅礴,拉开了岭南诗坛鼎盛的序幕。

大家首先看到的这位是岭南三大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屈大均先生。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号菜圃,番禺人,清初诗人、史学家。晚年隐居著述,诗作有负盛名,对岭南诗坛产生深远影响。

屈大均在绘画、书法方面成就卓著,尤以行草见长,“率意超旷”为其主要特色。代表作之一,屈大均行书《罗浮杂咏》。

屈大均具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其中以诗的成就最高。《广东新语》是屈大均的代表作。它用笔记体记录地方历史文献,史料丰富,文采斐然,也《广东新语》记录了广东的天文地理、经济风物、人物风俗,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当代学者誉之为“广东大百科”,它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

接着,我们来了解一下“岭南三大家”中咏史诗首屈一的陈恭尹。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号独漉子,顺德人,清代诗人。

陈恭尹提出诗歌必须创新反对盲目崇古。《独漉堂诗集》是其代表作。陈恭尹精于书法,隶、行、草俱佳,有清初广东“隶书第一高手”之誉。这幅陈恭尹隶书轴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最后我们认识一下博学多才梁佩兰。梁佩兰(1630-1705),字芝五,号药亭,南海人。凡论粤诗者,必论梁佩兰,有《六莹堂集》行世。工书画,善填词,为清初岭南书法大家。

清嘉庆以前,广州的很多书籍都要从外地运来。自阮元设立学海堂,定下“课士刻书”计划后,广州官刻、私刻、坊刻、社团刻蔚然成风,“广版”图书闻名全国。《学海堂二集》卷十一【刻板一组(100块)】

刚刚了解过“岭南三大家”,接着请跟随我再去了解一下岭南地区的另外两

帮助下,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1924年1月孙中山主持的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形式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1922年8月多次到上海与孙中山会谈,为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廖仲恺负责筹划改组国民党,在国民党“一大”期间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兼工人部部长。

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诗界革命的最早倡导者--黄遵宪。黄遵宪(1848-1905),21岁就发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文学自由呼声,提倡诗歌的内容要反映时事,诗歌的形式要走通俗化的道路。黄遵宪的诗歌主张和实践,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诗界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础。

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1861-1919),南海(今广州)人。1872年第一批留美幼童之一。1881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1905年主持修建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1909年10月京张铁路建成通车。詹天佑采用采用美国的经验,开创了中国铁路修建长山洞的先河。为了确保火车行车安全,他还从美国引进“詹尼式自动车钩”技术,为中国铁路普遍使用自动车钩开了先例。

冯如(1883-1912),恩平人,中国从事飞机设计、制造和飞行的第一人。1909年制成一架飞机,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飞行表演中不幸失事牺牲,被尊为“中国首创飞行大家”。

现在进入展览第四部分——粤海烽火。

20世纪30年代,广东在省长陈济棠的治理下,经济建设稳定繁荣。为增强地方经济实力,陈济棠于1932年制订《广东省三年施政计划大纲》,发展工矿业、农林业、渔业和交通事业。抗战爆发前,广东初步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的现代工业体系。

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1937年6月,广东已形成以广州为中心的公路交通网,抗战前广东先后新建和扩建了20多个大工厂,带动了民营工业的发展。

文化教育逐步完善,广州市立博物院(今广州博物馆),1929年建成;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今孙中山文献馆),1933年落成;广州中山纪念堂,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1931年落成。

30年代的广州,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呈现一派祥和的景象。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10月,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开始侵略华南。广州沦陷,广东经济发展被迫中断。日军轰炸下广州到处满目沧夷,废墟一片,曾是广州繁华的街市,日机轰炸后,成为遍地瓦砾。路面随处可见残墙断壁,尸横遍街,家破人亡。

展览和展览的背后 篇6

庆幸的是,朋友的这件不是明清官窑,还不算是罕物。要是手上有一件宋元以上的瓷碗瓷瓶,就足以傲视同侪了,毕竟那些才是稀世之物。就算是在拍场上,被称为“高古瓷”的东西也不常见到,而高古瓷中的高古瓷——隋唐瓷,民间就更难得一见,要看的话可以去博物馆,顺便系统学习下古瓷的知识也不错。

爱好文物和爱好文物收藏还真不是一回事,这就是研究馆员和藏家的区别。普通人限于财力只能收点古币、瓷碗、字画什么的解解闷,但是应该提倡经常去博物馆转转,藏宝于家是一个人欣赏,藏宝于国馆就是为了大家都能欣赏,特别时不时地会有惊喜出现。像海昏侯墓的发掘,就让人心痒,今年在北京搞过一场海昏侯考古成果展,据说是人满为患,可惜我没能亲眼目睹。好在上月,江西省博物馆正式推出了一个常设展览,“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出土成果展”,10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展品比北京那次多出了一倍。我的同事小雷已经先睹为快,这期将跟大家分享其收获。虽然本人最关心的汉简不在其中,我还是蠢蠢欲动,打算找时间过去看看。

值得看的展览太多,有人就打包,集中一个时间狂走一回,饱览而归,像我的另一个同事菡阁就是。她本月去趟上海,回来以一种羡慕嫉妒恨的口吻说,上海这座城就是一个超级展场。可是能惹出大动静的,恐怕没有一个展比得过“基弗在中国”吧?此展还未开幕就闹得沸沸扬扬,开始还以为是策展方为博眼球设的一计呢。这个展扯出了许多讨论,从艺术界漫到了法律界,从“办一个在世艺术家个人作品展可不可以不经艺术家本人同意?”的命题,到艺术家的权益保护,到策展机构与画廊之间的利益冲突等。有点尴尬,有点混乱。拍卖行跟艺术家为作品真假打官司的事发生过,但是艺术家告策展机构的好像还没有过,有点热脸贴在冷屁股上的意思。法律人士认为这是咱们跟国际艺术市场没有很好接轨,不懂规则。不过事情没那么简單,背后的利益博弈才是我们最关心的。

基层新建博物馆陈列展览刍议 篇7

1 加强陈展宣传与陈展升级

基层博物馆和省级以上博物馆相比, 所在的城市人口较少。和建成较早的博物馆相比, 很多新建博物馆位于城市的新区, 往往气势恢宏。但由于距离人口密集区较远, 影响到市民的参观热情, 许多博物馆开馆多年, 仍然有相当多的当地群众不知道新区有博物馆。这要求博物馆必须进行强势的陈展宣传, 而非简单的海报式宣传。流动展览进社区活动是宣传博物馆陈展的好方法, 可有效增加博物馆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流动展览不必拘泥于实物, 可以是图片或视频。博物馆还可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制作文物图片进行“街头博物馆”的宣传, 向群众宣传国家文物保护政策。学生流往往是博物馆观众的主体, 博物馆应该尝试流动展览进校园, 与教育部门牵手, 将历史课中的新石器文化、商周文化等课程放在博物馆授课, 或讲授地方特色的典故、成语故事时安排在博物馆授课, 让青少年学子亲眼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和地方历史的厚重之美。除了陈展的强势宣传, 陈展升级对于基层新建博物馆也颇为重要。信阳博物馆开馆后, 通过社会捐赠和文物征集, 募集到大批精品文物。有鉴于此, 信阳博物馆制定了陈展升级方案, 在信阳茶文化展厅增加了十一组大展柜, 有效增加了陈展的魅力和厚度。推出编钟与观众互动活动, 通过让观众亲自演奏仿制的西周编钟, 感受历史, 体验穿越。推出茶园“种茶”多媒体游戏, 使观众感受信阳茶文化的魅力, 改变了展厅大而空的现状, 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

2 以美悦人, 弥补博物馆陈展内容、形式的不足

基层新建博物馆与运营时间较长的博物馆相比, 在陈展内容、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是新建博物馆不可避免都会遇到的问题。建设美丽中国, 需要以美悦人, 需要博物馆陈展人员弥补博物馆陈展内容、形式的不足, 实现博物馆的陈展美。信阳博物馆在开馆初期即组织陈展研究部对陈展内容、形式进行排查, 先后在陈展内容方面找到四百多处语言、文字方面的错误和十余处图片有误之处, 对四百余处错误之处进行了整改, 更换了十余处图片。究其原因, 是制作展示文字和多媒体的公司没有考古和文史专业人员, 轻内容重图片设计, 直接从网页上粘贴了诸如百家姓、姓氏起源等文字段落。这些文字错误对参观者, 特别是中小学生了解历史知识会起到误导作用。因此, 新建博物馆在制作展示标识时, 应该有考古、文史相关专业人员的介入。博物馆公示语的翻译也是如此, 基层博物馆开馆伊始, 许多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外国游客, 看不懂博物馆部分翻译文字, 因为博物馆许多翻译文字存在严重错误, 甚至存在大量汉语拼音代替文字翻译的现象。如信阳博物馆展厅中“莫敢不来享, 莫敢不来王”中“莫敢”翻译为汉语拼音, “楚风北渐”中的“楚风”译为汉语拼音“chufeng”。其根本原因, 并非“没有遵循博物馆公示语翻译的基本原则[2]”, 而是因为与博物馆合作的翻译机构没有进行正确的专业配比。博物馆公示语翻译应有英语、文史学者、考古各专业人员参与, 而非简单求助翻译机构, 考古和历史专业人员可弥补英语专业地方史、考古学方面的不足。如信阳博物馆展厅中的期思陂、方国、循吏等词, 以及鬲、甗、斝等专业词汇, 英语专业人员很难理解, 但文史学者和考古专业人员可向外语专业人员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 这对英语专业人员的正确翻译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这种原则同样适用于临时展览内容、形式的设计。

3 加强基本陈列研究, 阐释美丽中国

“国民之魂, 以文化之, 国家之神, 文以铸之[3]”,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美丽中国包含了生态优美, 但人文历史的遗韵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呢?深挖当地历史文化可以最大程度阐释这种独一无二的美, 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文以铸之”。许多基层博物馆设有研究部, 但由于过分重视陈列展览, 研究工作实际上处于停滞状态。以地方史研究为例, 由于历史上宋金长期的对峙、宋元长期的战争和与元末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中国基层绝大部分市、县明代以前的地方志是佚失的。例如, 已知最早的信阳方志是宋代邬德麟的《信阳军旧经》, 但早已毁于战火。目前可见最早的信阳地方志是《万历信阳州志》, 其作者刘尚朴并未见过《申州志》, 因此信阳有确切记载的地方志, 是从明代开始的。对于明代以前信阳的历史、文化, 《万历信阳州志》和清代的《乾隆信阳州志》、《信阳州志续》等明代至今的信阳志书中的记载是比较模糊的, 即使对于信阳的建制沿革, 也存在着某些错误, 对于信阳明代以前的名人、风物存在着漏载和较大的错误。以信阳博物馆名人墙为例, 开馆初期, 由于按照《信阳地区志》的记载布展, 上面有的名人只是与信阳有关系而已, 而真正的信阳名人, 如三国时期的李通、李充家族和晋代的梁州刺史张光等十几位名人却没有登上名人墙。经过陈研部讨论, 已对这批信阳名人做了恰当的展示。其次, 研究部要加强与社会教育部的沟通, 陈展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将成果推向广大的观众, 部分是通过标注的方式, 有些是要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博物馆研究部要通过与社会教育部的沟通将科研成果介绍给观众, 如信阳博物馆的古鄀国铜卣, 讲解员按照央视《国宝档案》的解释, 解释为是被西周时代的洪水冲击到信阳的鄀国青铜器, 并解释西周时代的鄀国在湖北北部。但西周时代的鄀国在今天的淅川县是早已为学术界所知的事实。通过分析河南省的地势可以得知, 西周鄀国所在的河南淅川的青铜器是绝无可能被冲击到信阳的, 因为中间隔着桐柏山, 这些青铜器应该是被鄀国贵族带到信阳的。

4 务实、创新, 建设美丽博物馆新陈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1]。而博物馆则是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民族血脉流淌的精神家园, 观众是博物馆赖以生存的基础。基层新建博物馆在观众流量上与省级、国家级博物馆相比较少, 这要求博物馆必须务实、创新, “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4]”。

务实首先要求博物馆向观众传播真实的信息。各基层博物馆都有一批异地文物, 但许多博物馆常常只在展示标识上书写“本馆馆藏”, 既没有说明出土地点, 也没有说明属于何种文化和是什么时代的文物。讲解员介绍时也只是介绍本土文物, 直接从此类展品前走过, 或者只介绍展品的纹饰, 不介绍展品的历史价值。似乎博物馆只介绍本地文物, 只有本地文物才能彰显本地文化底蕴的深厚。地方文化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美丽中国不仅是生态的美, 更是一种兼容并包的开明, 这样做也有悖博物馆陈展公示语说明中的真实原则。信阳博物馆出土于甘肃的马家窑文化陶器和出土于西峡的恐龙蛋化石也遭受过同样的命运, 虽然可称本展厅中最精美的文物, 但长期被博物馆冷落, 将在近期对这批展品做比较恰当的展示说明。其二, 务实要求临时展览应尽量安排在节假日和双休日, 以增加观众流量。信阳博物馆开馆初期, 信阳书画院在举办书画展时, 经常将书画展安排在非公众休息日, 造成书画展厅每日参观量只有四、五人的尴尬现象, 近期通过陈展部门的推荐, 已经可以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

“创新”要求博物馆不断推出新颖的活动方式以吸引观众。我国大部分基层新建博物馆位于文化积淀比较深厚的文化大市、大县, 这些地区向来文化遗存比较丰富。如信阳博物馆附近有信阳最早的文化遗址—南山嘴细石器、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 距离楚国故都—城阳城遗址也不远。基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这些遗址, 很多观众对文物的出土地点感兴趣。博物馆可通过世界博物馆日和博物馆周年庆等活动, 适时引导观众前往这些地区参观, 使博物馆陈展“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 让观众在古遗址或古战场触摸历史, 感受心灵的震撼, 感受人与古遗址、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感受美丽中国。文化遗存的保护是感受美丽中国的先决条件, 只有文化遗存得到有效保护, 群众才有条件感受人与文化、生态的和谐统一。近年来, 信阳接连发生南山嘴遗址保护不力、千年古茶树被盗等不该发生的事件, 与极少数公务人员和部分群众文物保护意识不够有关。这要求基层博物馆通过多种方式, 例如流动展览、街头展览等方式向公务人员和普通民众宣传文物保护法规。

5 博物馆陈列展览要以人民为工作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博物馆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人民群众, 而不是少数考古、历史专业人员。信阳博物馆开馆以来, 坚持以人民为导向的原则指导博物馆的日常工作, 如在博物馆大门口设置问讯处和留言簿, 听取反馈, 开展“人人争当讲解员”的活动。也有观众通过多种方式提出了自己真挚的意见, 如大多数人不知道鬲、甗等古代文字的读音和用途, 而说明文字中没有这些文字的注音和用途进行说明。盛酒器、饮酒器、煮酒器被统一标注为“酒器”, 使绝大多数观众感到迷茫, 不知这些器物的具体用途。而且大多数器物的标注年代只标注商、西周、汉等朝代名, 大多数观众对这些王朝名称所代表的的年代是极度陌生的。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及时发现了这些情况, 博物馆及时更换了文字说明, 详细标注、解释, 不但标注了拼音, 还针对许多老年人不认识拼音的情况标注了同音字, 这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6 余论

博物馆陈列展览优秀与否直接关系着博物馆的参观流量, 直接关乎人民群众对博物馆的评价和对地方文化的认识。这种认识在地方影响着本地观众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凝聚力, 在边疆地区则表现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向心力, 这种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于建设家乡是一种莫大的激励, 对于建设美丽中国有积极的意义。优秀的博物馆陈展是国家和地方文化凝聚力的源泉。各族人民参观博物馆, 看到出土于新疆民丰县的西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 看到出土于新疆当地的中国古代王朝官员的印绶、干尸、官服, 会自觉抵制分裂分子的宣传, 对新疆古代是否属于中国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博物馆根亲文化展厅更会增强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 当台商、客家实业家、起源于信阳的蒋、黄等姓客商到信阳时, 信阳统战部门经常会安排他们参观博物馆, 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根在信阳, 这会增加他们在祖籍地投资兴业的可能性。优秀的博物馆陈展更会给地方群众的文化自信心“充电”, 许多地方上的群众或多或少存在着文化自卑感, 认为本地文化比不上西方文化甚至外地的文化, 但当他们参观过博物馆, 了解了本地的历史文化脉络和文化特色, 这种文化自卑就会通过文化自觉转化为文化自信, 家乡的文化自豪感会大大地增强。只有大多数群众建立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了解了文化的价值, 文化遗存、遗产的保护才会真正具有群众基础, 因此这种文化自信是建设美丽中国必不可少的力量。随着我国基层博物馆数量的日益增多, 基层博物馆日益成为民众文化、教育等活动的基地。陈列展览工作在博物馆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博物馆为观众服务的基础。提升陈列展览的魅力, 吸引更多的参观者, 使博物馆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是博物馆陈列展览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R/OL].http://www.newsxinhuanet.com, 2013-1-8.

[2]吴丽华.浅谈信阳博物馆公示语的英译及策略[J].魅力中国, 2013 (14) :283.

[3]任仲平.国民之魂, 以文化之, 国家之神, 文以铸之[N].人民日报, 2006-4-5 (1) .

浅谈如何做好文物陈列展览设计 篇8

关键词:文物,陈列展览,主题风格,美观形式,辅助陈列手段

陈列展览设计本来就是一种艺术创造, 而文物的陈列展览设计, 则更是一种与通常的艺术设计略有不同的创造性工作。文物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 它有着无声的语言。在陈列和展览中静静安放着的文物, 可以自己讲述历史、文化和艺术, 娓娓向观众讲述自己的故事。但是它们需要能够同它们对话的设计师, 对它们进行恰到好处的陈列和衬托, 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出陈列展览设计是一种创造的深刻内涵。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 就如何做好文物展览设计谈几点体会:

一、把握主题, 追求完美方案

1. 根据不同类型文物陈列的特点, 设计构思能够充分表现内容主题的方案。

不同的类型的文物, 如社会历史类、自然历史类、科学技术类、造型艺术类, 都有自身的主题思想。艺术设计师应提前介入, 了解不同类型陈列的主题, 力争追求紧扣主题的唯一的完美的方案, 抛弃程式化、概念化的东西。

2. 把握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准确表达主题思想。

形式和内容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内容决定形式, 而形式是对内容的再创作, 可以深化主题思想。只有不断加强艺术修养, 努力创造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陈列展览, 才能感染和吸引观众。

二、应用人体工程学, 把握展柜设计

人体工程学的兴起, 开始是为了适应某些工业部门发展的需要, 后来, 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更多地意识到了人体测量学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并将其原理应用到了设计中去, 提高了人为环境质量, 节约了空间面积。近年来, 人体工程学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文物陈列设计里, 许多博物馆、文物馆的陈列展览都从各方面体现了人体工程学的应用, 并认识到了人体工程学在陈列设计中对于合理科学地展示文物、增强艺术效果所起到的作用。

文物展品是整个陈列的视觉中心, 是陈列的中心对象。而摆放展品的展台是陈列设计的关键环节。一般来说, 文物出于安全保护需要大多陈列在玻璃柜里, 与观众保持了一定距离, 这里的设计就有个人体工程学的应用问题。首先是文物与观众的视觉距离应该多远最为合适。如果太近了, 可能会影响到展柜的其他使用功能, 如更换提取文物、展览切换以及灯光照明位置等;如果太远, 观众视觉效果不佳, 很难看清楚一些器物上的精美纹饰细节和文字说明。另外, 展台的高度也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 文物展品在人体水平视线偏下较为适宜, 观看时不易产生视觉疲劳感, 而且物像立体完整。此外还要考虑到年龄、身高的差异, 如果只照顾了成人的人体视线, 将文物展品设计的位置偏高, 势必会影响儿童少年的参观需求。这就需要根据人体标准互相兼顾, 最终测试出一个相对普遍适用的高度尺寸, 既让个子高的成年人参观得舒适, 又要让个子矮的儿童看得清晰。当然, 人体工程学在陈列设计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如光线的应用, 衬布以及各种装饰材料的颜色、质地是否与人体适宜, 室内空气的流通怎样, 参观时间的长度以及每个展览之间的视觉缓冲区域是否得当等。

三、创造完美形式, 使陈列更加形象、生动

1. 完整严谨的结构。

艺术结构是对陈列内容进行组织安排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平面布局、立面组合和空间构成的组织安排, 对实物展品与辅助展品之间、立体展品与平面展品之间、动态陈列与静态陈列之间的关系的平衡, 对前后顺序和层次关系的调整, 使序幕、主体、结尾三大块结构完整而不松散、严谨而不拖沓, 反映并深化陈列主题思想的内在联系。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伟大壮举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展览》, 设计师抓住了观众最为熟悉、最有视觉冲击力, 最富感染力的过雪山草地的史实, 复原了“雪皑皑, 野茫茫, 高原寒, 炊断粮”的真实场景, 并运用现代光电合成的高科技手段, 再现了漫天肆虐的雪花、举步维艰的脚印, 使观众产生了“如临其境, 如历其事, 如见其人”之感。不失时机而又恰如其份地制造出参观的兴奋点, 既养眼又猎奇, 在潜移默化中寓教于乐, 让观众始终保持良好的参观状态, 属于立体与平面、动态与静态陈列关系处理的佳作。

2. 真实生动的形象。

形象性是陈列展览反映历史和现实的基本要素, 文物陈列艺术的形象性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取代的。首先是它的真实性, 真实的文物标本、真实的环境 (原址、原状或以其为依据的复原场景) 、真实的人物和历史事件, 由此而创造出来的陈列形象的真实性是无可置疑的;其次是它的生动性, 运用陈列特有的语言来组合展品、安排场景, 可以塑造出对于阐述主题思想有内在说服力的陈列形象。如首都博物馆民俗陈列中的婚庆迎新、祝寿仪典场面的录相片, 让经历过那段岁月的老一辈观众往事重温, 使今天的都市少男少女感受到了婚庆、祝寿本土民俗文化的魅力。一件件静态的民俗文物因此而动起来、活起来。通过综合的、立体的、多方位的艺术手段来烘托内容主题, 使陈列在整体上更加生动。

四、保障展出安全, 科学保护文物

安全是陈列艺术设计的又一个重要原则。设计师在陈列设计时, 对于安全防盗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在陈列设计中创造对文物展品的科学保护条件。

展览的陈列设计必须考虑到展品的保护, 一方面要考虑到展览场所小气候环境下对文物的科学保养;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展览场所环境内对文物安全的保护。展览场所气候是一定人控条件下的小气候, 常用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表示, 这要立足于对展品的防与治, 避免温湿度剧变, 减少空气污染, 防止灰尘、光照、昆虫、微生物等自然因素的损害。要解决这些问题, 就要因地制宜, 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安装空调设备, 全自动化调节;使用温湿度调节机械设备;采用全封闭展柜;局部 (展柜内) 加空调或温湿度调节器;调节门窗设施, 减缓室外不良气候的干扰等。

2. 防盗、防火、防震等技术预防是设计中另一重要安全因素。

陈列厅既是文物的存放点, 又是观众集散的场所, 同时也是筹备陈列、展览的制作场地。水、火、电都在此范围内运作, 防盗与防火是不能忽视的。除了行政规章制度的约束, 重要的是加强技术预防。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用各种不同的防盗报警设备和消防设备, 形成点线面空间综合报警系统控制网。设计师应在设计阶段就会同安全保卫部门制定防范措施。

总之, 陈列展览设计作为展现文物之美的一种形式, 本身就是一项艺术。这项艺术性很强的工作, 是观众入展馆的第一印象。其设计首要的一点是要给广大观众以美感。如果连这一点都

浅议黄粱梦的文化现象

冯书先李晓灵刘书增 (邯郸市黄粱梦文物管理处河北邯郸056002)

摘要:当今世界, 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触, 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各种文明、多元文化相互交流激荡, 黄粱梦及其梦文化已是文化分层现象中“地方名片”;文化对流现象中的“潜力股”;永恒亲近的“未来不是梦”。

关键词:黄粱梦及其梦文化;“地方名片”;“潜力股”

邯郸是历史文化名城, 是赵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也是多种文化的共生地, 梦文化作为其中的一支奇葩散发着无尽魅力, 作为梦文化载体的黄粱梦吕仙祠古迹自然历来是众人瞩目的焦点。当今世界, 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触, 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同时, 各种文明、多元文化相互交流激荡, 为我们再一次审视古老的黄粱梦及其梦文化阔宽了视野, 提供了新的参照系。

一、文化分层现象中的黄粱梦:地方名片

面对当今世界丰富多彩多元共存的文化现象, 以静态观之, 文化具有层次性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可以说, 长城、故宫是中国的名片, 武灵丛台、黄粱梦吕仙祠是邯郸的名片, 乡野的城隍玉帝庙是乡村的名片, 由于经济、社会、历史、地理、宗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这种文化的层次既存在于各国不同质文化类型林立的“文化丛林”中, 也存在于同一文化系统, 文化个体, 以及一个“文化树”中。客观地讲,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在整个文化体系中特定的位置, 之所以言其客观, 乃是因为这可通过一些量化的现实依据甚至是数据来加以考察。如一地一处的旅游人数、旅游收入, 在史籍中被提及的次数, 在人们思想观念中的影响等等, 依此观之, 黄粱梦景点处境堪忧。中国的梦文化源远流长, 至少源于商周时代, 延续并发展到当代。自唐代沈既济作《枕中记》以来, 黄粱梦虽绵延千余年, 但终究未能跳出地方名片的境遇。尽管邯郸是“天下第一美梦”黄粱梦的产生地, 但是我们邯郸梦这颗“最圆最大最晶莹的宝珠” (申有顺《邯郸与梦文化》) , 由于长期以来, 对邯郸梦文化的挖掘、研究、宣传的力度不够, 至今这串珍珠的价值尚不为众人所知。

二、文化对流现象中的黄粱梦:潜力股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全球化的世界, 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 文化的层次性并非固化的, 而是变动不居的, 此即文化对流现象, 通过各种文化相互激荡、交流融合、文化层次正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这是文化之河千回百转、气势磅礴的活力所在。它在成就了强者更强的强势文化的同时, 也对弱势文化杀机毕露。特别是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倾轧、侵噬、覆盖现象日甚一日, 黄粱梦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本土文化、农业文化, 正经受着现代工商文化的强烈冲击。这种冲击的一个结果就是被边缘化而成为文化上的“濒危物种”, 这是对黄粱梦命运的现实拷问。然而, 文化层次中强势与弱势文化的分化并不能直接推导出非生即死的简单结论。这样的现象在文化史上是屡见不鲜的:一种文化有时会超乎想象的坚韧, 有时, 又是超乎想象的脆弱, 然而一切又都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弱势文化并非死路一条, 一些

无法做到, 即使有最好的展品, 也无法使观众真正受到文化的熏陶。

原来处于文化层次末端的景点“破格提拔”, 一冲九宵, 名扬天下, 如原本闭塞、与世隔绝的青藏高原的香格里拉、云贵高原的丽江古城、山西的平遥古城、乔家大院, 就邯郸而言也不乏成功的运作, 如早年的丛台公园与捷克古堡联合邮票、今年的涉县娲皇宫文化节等, 都收到了较好效果。以此观之, 黄粱梦何尝不是“潜力股”。

三、永恒亲近的黄粱梦:未来不是梦

黄粱梦是永恒的。对于黄粱梦古迹及其传说故事, 历来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恰似一束白光经过折射竟成为斑斓的七色光, 每个人对此都似有所悟:“睡至二三更时, 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 无少长俱是古人”“梦醒黄粱方悟道, 心同明月可寻梅”——总之, 由于黄粱梦的故事反映了一种人的欲望, 追求和价值取向, 深入了人的内心灵魂世界, 故而它具有无尽的生命力, 成为古今长存的话题。

黄粱梦是亲近的。天下名山僧占多, 许多寺院道观远离尘世, 保持超然。古老的黄粱梦吕仙祠却不同, 它坐落在通达南北的古邯郸道旁, 门前士农工商川流不息。祠内, 卢生高枕长眠, 可谓活脱脱一精神驿站。谁曾想, 本应秘藏在深山野泉边上, 指向人类精神世界深处的黄粱梦吕仙祠坐落在通都大邑。也因此, 黄粱梦更加世俗化、更加平易近人, 对人精神的作用更加直白、坦荡, 是一步通俗读物。对形形色色的匆匆过客起着这样或那样的作用。今天的黄粱梦的门前就是107国道、紧邻京深高速公路, 并有多路公交车和旅游专线到此, 从邯郸市区仅半个小时的车程。在邯郸这个快速发展的城市中有这样一座让人心旷神怡的所在, 一处少见的文化富矿真是令人兴奋!

黄粱梦的未来既有华山一条路的冷峻, 也有天无绝人之路的乐观。对此, 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加以分析。对问题和不足讳而不谈是盲目乐观, 妄自菲薄更不可取。近年来, 对古籍典故进一步全面深入整理、挖掘、研究的同时, 黄粱梦文物管理处设置了保护管理机构, 整修了黄粱梦吕仙祠内外部环境, 扩建了门前广场, 修建了专用道路, 市政府投资125万元征地37亩, 用于吕仙祠扩建工程, 总体规划正在定制中。黄粱梦文物管理处还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3A级国家文化旅游风景区。这真是一个好的开端, 随着景区改造规划的落实, 黄粱梦终成大器, 黄粱梦的未来不是梦。

作者简介:

冯书先 (1972-) , 女, 河北大名人, 邯郸市黄粱梦文物管理处, 文博副研究馆员, 学士学位, 研究方向:地方史。

李晓灵 (1962-) , 女, 河北邯郸市人, 邯郸市黄粱梦文物管理处, 文博馆员, 研究方向:地方史。

刘书增, (1970-) , 男, 山东省冠县人, 邯郸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历史学博士, 研究方向:地方史。

参考文献

[1]刘康.论陈列中的策划[J].中原文物, 2004 (03) .

[2]阮晴沛.略论我国博物馆的陈列与展览[J].东南文化, 2009 (02) .

[3]王献本.永恒的文明──洛阳文物精品陈列设计与构思[J].中原文物, 2000 (03) .

[4]宋才发.民族博物馆文物陈列的本质及艺术[J].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02) .

[5]杨溯.试论博物馆文物陈列[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02) .

[6]袁克敏.有关陈列、展览艺术设计问题的探讨[J].中原文物, 1983 (02) .

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六点认识 篇9

一、陈列展览具有工作的艺术性和特殊性

陈列展览需要根据内容方案, 展品, 经费, 设备, 材料制作工艺等基本条件和基本要求来创作完成, 它是集艺术之大战, 聚技术之总汇的终合艺术。因此, 应该以艺术手法和技术手段反复推敲。同时, 博物馆陈列展览有其特殊性, 要在做好实用功能, 安全保障, 创新意识的基础上, 更应该考虑经济投入。因为, 博物馆对观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无法推卸的责任, 人们在参观博物馆过程中, 既能获得理智的满足, 又能得到心灵的净化。

二、陈列展览是衡量博物馆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在一定程度上陈列展览反映了博物馆文物收藏、科研成果水平的水平高低, 是整个博物馆面型社会的重要窗口。而博物馆陈列的文物是整个陈列展览的基础, 是主体赖以表现的依托, 一个陈列展览水平的高低, 关键在于对文物的研究程度和表现形式上, 所以展出的每一件文物都要有深刻的内涵。

三、陈列是博物馆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手段

它集中反映了博物馆的性质和类型, 体现了博物馆藏品, 科学研究和管理水平, 是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的综合成果, 也是衡量博物馆质量高低的重要手段。博物馆教育是集中实物展品的科学, 艺术陈列进行形象直观生动的感性教育。观众同产品陈列一样, 是构成博物馆不可缺少的因素。博物馆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服务, 主要是为观众来服务。

四、陈列展览角色定位要准确

博物馆的藏品资料, 陈列讲座, 学术报告, 讲解工作和服务设施, 都是为观众设置或举办的。观众即是博物馆的服务对象, 又是它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 博物馆的社会价值的一个主要方面, 需在为观众服务的效果中体现。博物馆进行社会宣传教育, 服务的多种形式中最基本的是陈列展览。我们在组织陈列展览时, 要明确主题思想和主题范围, 因为主题的确定是在于能准确引导观

殿七间为五间, 山门五间为三间, 至此, 形成今日北镇庙的规模和布局。

民国元年 (1911) , 清王朝被推翻, 祭山礼仪废止。1948年2月, 北镇县解放, 庙中僧人出走, 当地群众拆毁北镇庙内两侧附属建筑及广宁行宫等。同年6月, 为修县政府办公室和学校, 庙内主体建筑也遭到破坏, 大殿和寝宫内的泥塑神像被推倒, 致使北镇庙遭到严重的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国家十分重视对北镇庙的保护和管理。除1967年文化大革命初期, 北镇庙曾遭到造反派的破坏, 国家、辽宁省文物局及北镇文物保管所相继对北镇庙进行重建和维修。历经千年的北镇庙于1988年1月被确认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已成为辽西地区及北镇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北镇庙的许多景观已不复存在, 但今天北镇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在逐步的维修主体建筑, 并修复一些消失的景观。相信在不久的将众, 要使它既能反映本馆藏品的实际, 又具有时代特征, 做到陈列与环境, 内容与形式, 设计与制作, 管理与服务的和谐统一。

五、陈列展览是一种精品创作过程

为什么说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也有个精品创作问题呢?其理由有三。首先, 陈列展览作为博物馆传播自然或人文遗留的特色行为, 是通过人对物的组织和展示来完成。这种组织和展示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可谓是展览创作的形态特征之一。其次, 陈列展来作为博物馆内部功能综合运动的成果, 具有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的双重过程。任何一个陈列展览的最后完成, 都必须是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是科学与仪式在同一契合点上融合的结果。这种高度统一与融合, 可谓是展览创作的形态体征之二。再次, 陈列展览作为博物馆面向社会的直接作品, 其设计者的思维行进过程, 必须经过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甚至多向思维综合运动的过程。这种带着鲜明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可谓是展览创作的形态之三。

六、陈列展览内容陈旧, 展览形式单一

长期以来, 我们的博物馆都存在展览内容陈旧, 展览形式单一, 展览观念滞后以及缺乏现代的科技手段等原因而导致门前冷落车马稀。博物馆具有收藏, 研究和陈列宣传三大职能。丰厚的资金, 宽敞的展示空间及丰厚的展品, 在一个精品陈列重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实践已证明, 经过文博工作人员的精心策划, 粗粮细作和苦心经营, 小型陈列展览也同样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博物馆是为大众提供学习, 教育, 欣赏机会的场合。而陈列展览市博物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形式, 是博物馆特有的语言。我国现有的博物馆中, 在陈列展示设计方面存在着与文化内涵背离或脱节的情况。这种背离与脱节会对我们的国民素质教育造成不良的情况。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博物馆来提高人民素质, 普及历史教育呢?那就是将陈列展览与博物馆的教育作用相结合。强调研究博物馆的陈列展示设计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提倡陈列展示设计的准确定位, 以及博物馆的以人为本, 一切服务育人的理念设计。强调有形陈列和无形陈列的配合, 让博物馆的陈列展示设计充分体现民族文化内涵。通过陈列设计让每一个参观者都能爱上博物馆的文化, 主动从中学习知识。

总之, 陈列展览工作是博物馆基本工作的直接体现。陈列文物体现了一个馆的仓管水平。陈列体系, 体现了馆的研究人员和研究工作的水平。陈列艺术布置, 体现了形式设计人员的水平。陈列展览的讲解, 体现了社教工作的水平, 而整个陈列展览中体现了博物馆领导的工作水平。要勇于发挥现代科技所具有的潜力, 通过信息的交流吸取先进的经验, 这样我们的博物馆事业也就上了一个新台阶。

来, 古老的北镇庙会焕发青春, 张开双有欢迎八方宾朋。

参考文献:

[1]隋史[M].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2]辽史[M].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3]PAP-[M].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4]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

[5]赵杰.周洪山著.北宁市文物志[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1996年3月第1版.

[6]沈福煦著.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史[Ml.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

[7]谷西著.中国建筑史 (第五版) [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年1月第5版.

浅谈陈列展览策划与博物馆建设 篇10

关键词:陈列展览策划,博物馆建设,核心竞争力,策展人

如今,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 要想提升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 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强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策划能力和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对于博物馆来讲, 陈列展览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博物馆对文于文化和征集与传播的社会职能以及其博物馆自身的品牌建设和社会形象。而且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水平直接决定了其在文化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那到底什么是陈列展览策划呢?

一、陈列展览策划的涵义

作为人类的一种高级思维活动, 对于“策划”的解释是众说纷纭, 但是有一点可以达成其识的, 就是策划本身不同于一般的建议或者计划, 而是一种充满了智慧的活动, 即为了达到某种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活动或举措。那陈列展览策划, 在笔者看来, 指的是为了实现博物馆预期的陈列展览目标, 运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 通过设定目标、采取一系列的步骤, 以及运用相关的手段或者策略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行动。当然, 在这个过程中, 可能需要进行调查研究, 也需要分析、制定一些方案, 而且这些方案中不仅有某个单项的策划案, 也会有总体的策划, 除此之外, 还包括内容和形式的策划, 以及对于策划案的宣传和推广工作。而陈列展览策划是提升博物馆陈列的必备手段和方法, 因此, 提升陈列展览策划水平是提升博物馆工作的有效手段。

二、陈列展览策划能力是博物馆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和信息传播手段的更新, 要想在信息发展如此迅猛的时代让博物馆的信息价值拥有其特殊的地位, 博物馆必须从本质上提升其产品的质量, 提高其服务的水平, 加强自身的形象建设。博物馆作为其一种提供永久性和公益性服务的文化及教育机构, 要想在文化市场保持其特有的地位, 必须要加强其核心竞争力。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即提升博物馆有价值的文物的收藏、加强对文化的保管工作, 同时, 对其现有文物进行研发, 提升博物馆的教育和服务的职能, 从而让博物馆拥有自身的文化品牌, 这样, 才能保证博物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文化市场拥有自身的竞争优势。

核心竞争力, 是指企业所拥有独特的的竞争优势和资源, 而对于博物馆来讲, 是其拥有的可以在文化市场持续竞争的优势和能力。博物馆作为展示人类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场所, 除了要对文化进行收集、保护外, 还担负着开发和传播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 同时, 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的综合体, 其存在的最大意义应是对文物或文化遗产的展示及供人参观, 所以, 对文物的保管水平、研发水平和展示水平都是展现博物馆工作的重要体现, 这是由博物馆所特有的社会使命所决定的。而对于博物馆的竞争力来讲, 主要是通过让人们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某个时期的文化, 从而达到吸引参观者或者震撼人心的目的, 而实现这种效果的往往是博物馆文化本身的知识性和内涵。但是要想达到这种目的, 高水平的谋划运作展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优秀的陈列展览策划能力能让博物馆的效益达到最佳水平, 所以, 对于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策划来讲, 信息传播的角度和方式对于完成博物馆的文化使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博物馆陈列展览策划的核心, 策划展览能力的内涵是指从事策划展览的人或者是团队所拥有的一种创造性的意识和能力。而这种创造性的意识正好就是进行策划工作的基础和灵魂。也许有人会说, 创意有时不就是来自灵感吗?其实仔细想来, 灵感就是基于策划者丰厚的知识积淀之上的灵光一现, 是建立在对陈列展览的行业知识和规律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既要拥有对文化的高度欣赏和鉴别力, 也是展览人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预测力的展现, 而且, 对于博物馆来讲, 要想实现策划方案的目标, 必须要通过对文物的陈列和展览来实现, 因此, 将博物馆的文物如何进行组织和落实, 本身也对策划展览者执行能力的考验。

策划展览者的素质对于博物馆的工作具有如此大的影响, 那谁来担任博物馆的策划展览者呢?据了解, 在西方国家, 一般都是聘清艺术研究专家来担任“策展人”, 而在我国则多是由博物馆的相关领导与馆内的专家人员来担任, 或者是由馆领导和专家组成的团队来担任“策展人”的角色。这样的方式, 不仅有效地吸收了国外在策划展览方面的精华, 同时, 也是对我国的传统陈列经验的传承, 无论是在文物的陈列、保管还是研发方面都充分发挥了馆领导和高级专家人员集体的智慧。这样, 一方面可以很好地保证策划的选题对于文物本身的文化价值的挖掘, 另一方面, 也能让策划方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从而保证其可操作性, 此外, 还很好地将策划创意的完整性保存了下来。

结束语

从上可知, 对于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来讲, 不管是最初的创意的产生, 还是将策划的方案进行很好的执行, 都是策展人智慧的体现。这种智慧不仅表现为策展人的思想内容、思维能力, 更重要的是其专业素养和对文化市场的洞察力以及对整个博物馆工作的控制力。所以, 从某种程度上讲, 策展人就是博物馆的灵魂。对于博物馆来讲, 要想在如今文化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保持其核心竞争力, 必须在博物馆的管理中,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的竞争机制, 这样才能有效地将博物馆中的正能量集中起来, 因此, 博物馆一定要注重对博馆物里的策展人或者策展团队的智慧进行有效地挖掘, 同时, 建立适应博物馆文化定位、市场定位和可持续发展的策展机制, 这样, 才能提升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 从而实现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真正让博物馆的文物资源转化为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文化价值, 从而实现博物馆服务社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董琦.关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体系的思考[J].中国博物馆, 2009, (02) .

[2]陈蜀园.试论图书馆的核心竟争力[J].图书馆学刊, 2003, (01) .

[3]苏东海.本博物馆陈列的好书[J].中国文物报, 2010, (11) .

会发光的展览就是好展览 篇11

展出日期:2006年12月30日-2007年3月4日

展出地点:北京帝门艺术中心北京798艺术区

作者当时不在展厅里,但是有一位温柔可亲的女工作人员,一直为他的三组作品进行讲解演示。因为,在这些作品里,需要你的亲身参与。在《消失的时态》录像互动作品里,你要提上一盏灯笼,它会使你在不同的场景里体会忽快忽慢,忽疾忽柔。而在《化境》里,你拨动屏幕上的水纹,或是轻拂屏幕上的古琴,相应的另一个屏幕上就在水墨的幻化中生出那些春(梅)、夏(兰)、秋(竹)、冬(菊) 。《蝶域》里则是“庄生晓梦”,你不知是你在梦中还是在蝶的梦中。

在“失去时间感和身体意识感的逆时空间”里,数码可以从一个冰冷的角色摇变成为你可以呼吸得到的温暖。

“互动”一词似乎在当代已经被泛滥使用,但是在看展览的时候我才逐渐品出“互动”的真实涵义。

12007年第一场电影巡展

“ITALIANA 影像中的意大利”电影节

时间:2007年1月19日-2007年1月31日

地点: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小西天文慧园路3号

终于,意大利年的热风刮到了电影。而这一次,是30部意大利电影与你的亲密接触,为了这次完全的意大利之旅,主办方精心挑选了与特定地区有关的反映历史题材及现代题材的作品。其中有电影大师费里尼的《甜蜜的生活》(1960年)、罗西的《西部往事》(1967年)、德·西卡的《意大利式婚礼》(1964年)、安东尼奥尼的《女朋友》(1955年)及近年来代表意大利电影发展的新片。

电影院的灯光也终于暗下,我随着《公牛》里人物的命运和遭遇起起伏伏。这部拍摄于九十年代的剧情片充满了意大利式的温情和跳跃。发生在遥远国度的故事却宛若就在你身旁,刻划极尽细腻却又不失力度,不仅是意大利文化的尽显,更是将电影的魅力韵味十足的渗透出来。

摄影之外的图像 2007摄影作品联展

时间:2007年1月6日—2007年2月6日

地点:先声画廊 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

展览包括邵逸农·慕辰夫妇的摄影作品,王劲松的《国字A号—72条》,当然必须提到老六——田益宾的《舞过三八线》,完成于朝鲜首都平壤的这组作品竟然是拍摄于观众席。记录了该国纪念独立55周年的团体操表演活动,在看似整齐划一的背后,是本来各有不同的数不清的面孔。国家和社会性在宏大的背景与举翻板人物的强烈反差下,愈发显得模糊和诙谐。刘瑾则是一如既往的在《城市建筑》中,述说着一个国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同样精彩的作品还出自艺术家苍鑫、王国锋、伊德尔、余极、戴光郁之手。展览以不同的角度深入挖掘艺术家们对当下的思考。

“上海错位”摄影展

时间:2007年1月27日—2007年2月9日

地点:东八时区空间北京798艺术区

这个展览选择了十位上海青年摄影师(多为70年代以后出生)的作品(十位摄影师是乔、朱婴、邱晨、肖睿、祝越、施瀚涛、黄虹、曹友涛、程屹枫、缪佳欣)。“以错位的方式构成上海欲望的万花筒”。上海这个城市在摄影师的镜头下面毫不矫情的流淌出各样的声音,将我们对城市的想当然和概念化撕扯得粉碎。开幕式当天林路及其他主创人员还亲临现场进行交流。

哦! 秦凤玲作品展

展出日期:2007年1月28日—2007年3月11日

展出地点:空白空间北京798艺术区

我想我得去配眼镜了——刚进展厅时居然差点就走了。还好,那满墙的花花绿绿还是把我引到跟前。原来以为是平面作品,哈,凑近了看非常有趣,每个颜料堆砌的小人都成了小浮雕。据说有观众看她的作品时还用舌头去舔来着,因为无论是质地还是颜色都实在太象奶油或是糖果了,如果再来点甜丝丝的香气,只怕我也会做出同样的举动。女性独特的细腻气质显露无遗,然而却不是柔弱自怜,作品呈现出清醒、敏感和幽默的特点,在会心一笑的同时将有无尽的耐人寻味随同而来。

互联网+陈列展览 篇12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展览,转化,文化产业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三大职能中最为关键的一项, 博物馆通过陈列展览这个形式把对馆藏文物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 并以此履行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职能。作为一个文化事业单位, 把优秀的中国历史文化传播给社会公众, 让前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通过视觉、听觉等器官来感知和体会中国古代工匠和艺人创造的陶瓷器、青铜器等各类艺术品以及附着于艺术品之上的文化内涵, 从而能够清楚地了解中国古代各种伟大的发明和创造, 以此来激发爱国热情, 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可见博物馆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过程中所承担的重大历史使命, 因此, 把博物馆建设好, 举办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陈列展览, 吸引更多的观众前来博物馆参观, 是新形势下博物馆要做好的首要工作。

一、陈列展览与文化产业

在2007年的“博物馆文化产品”研讨会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曾明确指出:博物馆文化产品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展览, 即把独立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藏品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具有思想性的文化产品。二是通过一些商品作为媒介, 把展览的信息传达给观众, 帮助观众进一步了解和认知展览。关于观众参观博物馆的目的, 故宫博物院李文儒副院长认为:观众参观故宫主要有三个需求, 一是看宫廷建筑, 而是看皇家珍宝, 三是想购买有故宫特色的纪念品。从上述两位专家、领导的论述中可以看出, 博物馆要想充分发挥其宣传教育职能, 首先要做的是设计制作出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陈列展览, 吸引更多的观众前来参观, 并且为观众提供与陈列展览有关的纪念品。这种为观众提供有纪念意义的商品是文化产业的行为, 如此看来博物馆似乎已经与文化产业建立了某种联系, 其实不然, 从各地博物馆纪念品销售管理情况来看, 销售纪念品的柜台或商店并不是博物馆的职能部门, 而是由社会上的商业人员经营管理的。那么, 博物馆作为一个公益性的文化事业机构怎么实现来与文化产业相结缘呢?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是这样的: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 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文化产品的工业标准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从这个定义上看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似乎不是文化产业的范畴, 因为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虽然是文化产品, 是绝对不能拿来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如今国内博物馆除少数几个特殊博物馆, 如故宫博物院、秦兵马俑博物馆以外, 均已免费开放。在免费开放的情况下, 博物馆就已经不以经济效益为目的了。既然这样, 为什么还要提出博物馆陈列展览如何走文化产业发展之路的课题呢?这是因为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一方面博物馆事业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机遇, 以每年新增100多座博物馆的速度迅猛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最求文化精神文明方面的需求日渐迫切。这就为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提供了一个可以通过某种介质与文化产业建立关系的机会。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介质就是旅游业。

以河南博物院为例来说, 近几年来河南博物院通过对基本陈列进行几次比较大的调整, 推出了“中原古代文明之光”为主题基本陈列。“中原古代文明之光”基本陈列以丰富的文物藏品为基础, 在科学的陈列设计理念指导下, 运用合理的陈列形式和手段把最具河南特色的历史文化———青铜文化展示出来。从河南博物院八大镇馆之宝中有四件青铜珍宝就足以看出河南古代历史文化重点所在。

河南是中国青铜文化的发源地, 从偃师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发掘出土的最原始的青铜器到郑州二里岗商代前期文化的杜陵大方鼎, 到安阳商代晚期殷墟文化的国之重器后母戊大方鼎, 到三门峡虢国文化的虢季墓出土的象征王权的九鼎八簋, 到新郑春秋郑公大墓出土的稀世珍宝莲鹤方壶, 再到辉县琉璃阁战国青铜器群, 河南青铜文化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见。

河南博物院利用丰富的藏品资源举办以青铜器为特色的基本陈列为参观者提供一个学习、认识和研究青铜文化的平台。那么, 这个平台应该是建立在以“特色”、“精品”来定位的陈列设计理念之上, 运用创造性思维和综合性的艺术实践, 将中国古代与现代“行业”这种有形、无形的文化遗产, 以有形的、趣味的、互动的和观众参与方式陈展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河南博物院在基本陈列“中原古代文明之光”中的“鼎定中原”展区里, 以丰富的青铜器藏品来展示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展区内各个时期的青铜珍宝相映成辉。其中在青铜器展区有四件镇馆之宝, 它们是杜陵方鼎、妇好尊、莲鹤方壶和云纹禁, 这四件极品之作, 把商周时期的冶铸科技水平、人文思想内涵、审美情趣取向、艺术创造能力展现的淋漓尽致。

人们到博物馆参观青铜器陈列展览是了解青铜文化的最直观、最有效的行为, 当这种行为以旅游团队参观的形式出现以后, 博物馆陈列展览从只重视宣传教育取得社会效益转化成可以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文化产品。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以具有商业功能的文化产品的形式走向社会, 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 博物馆都已经置身于市场经济的文化产业之中。现在参观河南博物院已经成为旅行社旅游参观线路上的重要景点, 每天早上开馆以前旅游团队的观光车就会蜂涌而至。博物馆通过自身的调整把文物藏品、各类文化和文化产品有机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作为旅游线路上固定景点为游客提供参观服务。也是为自身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机会。作为一个文化事业单位, 博物馆把研究文物的成果通过陈列的形式展示出来, 在满足参观者休闲娱乐需求的同时, 向其传递主体鲜明、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文化和艺术等综合信息, 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陶冶情操, 从中领略到中国古代先民非凡的艺术创造力。

二、推动陈列展览与文化产业的有机结合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是一种文化宣传教育形式, 当这种文化宣传教育形式欲向商业型文化产品转变时应该具备四大要素。其一, 要有丰富的馆藏文物资源;其二, 要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成果;其三, 展览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趣;其四, 博物馆建筑有特点、有个性, 功能性强。在四大要素中陈列展览又是核心要素。通过陈列展览把珍贵的青铜器, 以及对青铜器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因此, 博物馆要发展, 必须在陈列理念、陈列手段、陈列内容、陈列形式等诸多方面进行创新。设计制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陈列展览, 从而为向商品型文化产品转化打下基础。

同时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作为商品型文化产品推向社会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它顺应了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需求以后最求精神文化需求的愿望。如今, 国内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 外出旅游成为人们在假日期间首选的休闲方式。在经历了逛庙、看山、游水的游玩模式以后, 最求高雅的文化休闲娱乐活动逐渐成为人们旅游行程的主要项目。如何主动应对新形势下人们最求高雅的文化休闲娱乐方面的需求, 应该是当前博物馆首先要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尽管博物馆是以宣传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为己任, 并且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文化事业机构, 但是它可以通过与某种商业行为建立关系, 来吸引更多的观众前来博物馆参观学习, 从而扩大宣传教育面和影响力。如河南省新乡市博物馆有丰富的文物藏品资源, 2011年建成的新馆建筑以华夏之光、历史年轮和太行山势为设计理念, 整体造型简约而灵动, 弯月形的外观严谨又具创意, 表现出庄重、大气、包容的建筑性格特征与自身独特的文化气质。新乡市博物馆拥有现代化展厅19个, 包括文物展厅、专家研讨厅、观众互动厅、纪念品展示厅。展览有基本陈列《牧野华章》和专题展览《宗教艺术展》、《馆藏书画精品展》、《古代青铜器展》、《古代瓷器展》《馆藏精品拓片展》。新乡市博物馆不仅肩负着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责, 更是成为集中展示新乡市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和传承牧野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

为了拓展新乡市博物馆的影响力, 在新馆开馆之际即举办了镇馆之宝的评选活动, 通过现场与网络等多种投票方式, 从初选的20件候选文物中精选出了6件镇馆之宝。选宝活动促进了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扩大了博物馆文化的宣传范围, 满足了人们观宝的好奇心理。

新乡市博物馆大厅的照明采用自然光, 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理念。大厅周围的各陈列厅呈U字形排列, 基本陈列“牧野华章”一厅内一幅巨型弧面铜雕画记录了牧野大地的发展历程, 也揭示了青铜文化是新乡的一大特色。新乡馆藏青铜器数量、器类丰富, 其中精品也不少, 以青铜器演绎的地方特色文化深受观众的欢迎。

新乡市博物馆依托丰富的文物藏量、全新的陈列展览理念、舒适优美的馆内环境、生动有趣的互动活动与有关旅游部门进行接洽, 力争把新乡市博物馆打造成旅游线路上的核心景点。这样,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就从单纯的以获取社会效益为目的的文化产品转为能获取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或者文化旅游产业的一部分。旅游团队的到来一般情况下都会聘请讲解员进行讲解, 而讲解项目是收费的。外地旅游者在参观过程中对有影响力的珍贵文物会有一种占有欲, 而新乡市博物馆最具影响力的就是有着传奇经历的“子龙鼎”, 子龙鼎出土自河南省新乡市辉县, 子龙鼎与后母戊鼎一圆一方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天圆地方的朴素认识。现在, 子龙鼎已成为代表新乡形象的名片。在新乡市博物馆基本陈列“牧野华章”2厅里, 子龙鼎原大的仿制品以开放展示的形式挺立在显著位置的台基之上。子龙鼎是目前已知最大的商代有铭圆鼎, 其体形巨大, 造型雄伟, 纹饰精细优美, 堪称商周青铜器中的瑰宝, 国之重器。在纪念品展示厅里有专业技术人员制作的四分之一比例的子龙鼎仿制品出售。这里出售的子龙鼎是严格按照商代青铜器的金属成分与含量以及器型和纹饰规律制作, 坚持以宣传、继承和发展青铜文化的社会效益为主, 兼顾经济效益, 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成为经常断档的热销青铜文化产品。把高品质的子龙鼎仿制品提供给参观者, 满足了公众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愿望, 也是博物馆陈列展览内容的一个延伸部分, 通过这个延伸部分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与文化产业结缘。

三、结语

博物馆发挥丰富文物藏品优势, 在全力做好公益性的宣传教育的文化事业同时, 通过调整自身职能范围与文化旅游产业结缘, 以精神文化产品、文物仿制品为内容参与到文化产业的大繁荣大发展之中。河南博物院、新乡市博物馆的作法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创新理念真实体现, 不管他们是否从中获得了直接的经济效益, 也已经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博物馆处.“博物馆文化产品研”讨会综述[N].中国文物报, 2007-10-26 (06) .

[2]王有庆, 崔波.博物馆陈列艺术的创新与探索[N].中国文物报, 2006, 6 (16) :05.

上一篇:活动类新闻稿写作指导下一篇:中性点运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