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建筑(精选12篇)
展览建筑 篇1
一、国际现当代建筑展览的历史发展综述
在今天的信息化时代,人们置身于各种媒介的包围中,各种信息的传播以及信息间无限广阔的影响和联系在瞬间就可以发生。而在几十年前,展览对于人们获知信息,或者说对一种新兴事物的传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先锋建筑运动一百余年的历史中,各种各样的展览是先锋派建筑师活动的主要舞台,现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开创者们在早年也同样活跃于各种展览的舞台上。
“魏森霍夫建筑展”(The Weissenhofsiedlung)是世界现代建筑史中不能不提的一次展览,建筑界认为这个展览是奠定现代主义建筑的里程碑,它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特殊时间,此时欧洲各国在现代建筑上已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现代建筑思想。“德意志联盟”(German Association of Craftsmen)专注于提高德国工业产品设计制造质量,积极介入社会住宅问题的探索中,于1924年组织了一个名为“形式”的实用艺术展览,以去除装饰来展示“形式”。正是这一展览直接触发了以魏森霍夫住宅展览为中心,名为“住居”的下一次展览。1927年,“德意志联盟”在斯图加特附近名叫魏森霍夫的丘陵地举办了这次著名的现代建筑大展,展览由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组织,宗旨是发扬现代设计与现代建筑的精神。
展览的16位参加者几乎囊括了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开拓现代建筑的所有重要人物,诸如有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勒·柯布西埃(Le Corbusier)、约瑟夫·弗兰克(Josef Frank)、瓦尔特·格罗庇乌斯(Walter Gropius)等,代表了当时欧洲最新、最前卫的设计思想。经过这次展览,德国的现代主义建筑进入发展阶段,体系已基本完成,形式也趋于成熟,在德国被称为新建筑。这些建筑成为日后全世界集合住宅建筑的标准模式,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真正成为垄断世界建筑面貌的主流建筑和设计风格——“国际主义风格”。
在1925年巴黎的国际装饰艺术及现代工业博览会上,弗·基斯勒(Frederick Kiesler)展出装置作品“空间中的城市”(Raumstadt),一个源于他的“平面和支撑体系”的展览空间。基斯勒希望通过这类装置使得展览和城市模型之间的转变变得连续。柯布西耶展出其作品“新精神馆”,探索将城市规划转移为建筑学,建筑学又转移为城市规划的概念。在“新精神馆”之前的“多米诺住宅”中,柯布便开始其类型学的研究。
在1956年伦敦的“这就是明天”(This is Tomorrow)展览中,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约翰·麦克哈里Uohn McHale)和约翰·沃切(John Voelcker)展出一个内容为纯粹波普的循环的媒体图象的三维拼贴。亨德森·波罗兹(Eduardo Paolozzi)和史密斯夫妇(Alison and Peter Smithson)共同完成了一件综合装置作品,开启了群体方案的起源。同期,史密斯夫妇还参加了在杜布罗夫尼克举行的第10届CIAM会议,议题是“居住问题”。展览和会议的主题内容及举办时间一致的巧合不是偶然的。
1969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办的一个建筑展被作为“新现代的开始”。这次展览介绍了5位当时并不很有名气的美国建筑师及其部分作品。5位建筑师分别是彼得·艾森曼(Peter Eisenman)、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查里德·迈耶(Richard Meier)、查尔斯·格瓦斯梅(Charles Gwathmey)和约翰·海杜克(John Hejduk)。展览为清一色的独立式住宅设计,住宅形式有一些明显的共同特征:简洁的几何形体看似都发源于20世纪20年代柯布西耶早期的建筑风格,也像是直接吸取了当时荷兰风格派代表人物里特弗尔德(Gerrit Rietveld)和意大利建筑师特拉尼(Giuseppe Terragni)的设计手法。此次展览引起了建筑界和评论界的关注,建筑理论家柯林·罗(Colin Rowe)和弗兰姆普顿(Frampton)都发表了评论文章。随后5位建筑师的作品与这些评论一起合成专集,于1972年出版,书名就叫《五位建筑师》。由于这5入都在纽约,因此他们又被称为“纽约五”(The New York Five)。
1972年5月26日在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意大利:新本土景观”(Italy:The New Domestic Landscape)展览上,阿基佐姆小组(Archizoom Association)提交的是一个“空房间”作品。阿基佐姆认为建筑必须被当作一个中性体系,应该被无差异地使用。超级工作室(Super Studio)提交的“微型事件”是一个装置作品。阿基佐姆小组和超级工作室认为自己的建筑是概念性和行动的。
有些当年看起来前卫甚至小众的展览,却起到了先锋的作用,甚至传播并引领了新的建筑流派。很多如雷贯耳的建筑大师便出自这些当年参展的年轻建筑师中。1988年6月~8月,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解构主义建筑”(Deconstructivist Architecture) 7人作品展,由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和马克·威格利(Mark Wigley)组织,参展的建筑师是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丹尼尔·李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雷姆·库哈斯(Rem,Koolhaas)和蓝天组(Coop Himmelblau)。
在参加这次展览之前,有的建筑师已经在“解构建筑”的实践方面颇有心得。如1982年拉维莱特公园的建筑设计竞赛中埃森曼和屈米的作品,以及1989年初由艾森曼设计的位于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卫克斯那艺术中心,均是解构主义运动的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同年7月在伦敦的泰特美术馆举办了一个名为“建筑与艺术中的解构主义”的国际研讨会,之后英国AD杂志1988年3/4期为此专门出版了一个由主要参加者策划组稿的专集《建筑中的解构主义》。两次展览,标志着解构主义的兴起。
由于这两次展览,解构主义建筑逐渐被大众所接受,成为现代建筑的重要风格流派。参展建筑师在此后一直活跃在世界建筑舞台上,并奉献了相当数量的精彩的解构建筑。,
展览的功能性与它作为一个事件所具备的意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与先锋派建筑师的尖锐探索密切相连,从团体的形成到若干重要运动的形成,以建筑本身为主要内容的展览便也就成为了20世纪一种独特的现象。那些著名的建筑大师最早便是在这些展览中崭露头角,而那些著名的建筑设计风格或流派也是基于这些展览而奠定了基础。很多展览与现代建筑史的关系密不可分,可以说是它们影响了现代建筑史,并且成为其重要的部分。,
二、国际趣筑展览的社会效应和学术贡献
1. 为建筑文化的发展指引方向
虽然建筑史学家曼弗雷多·塔夫里(Manfredo Tafuri)指出,建筑批评不应承担“导向式批评”的任务,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建筑展览的历史上.许多重要的宣言式展览的确成为建筑潮流的风向标,甚至深刻地影响了建筑发展的走向。博物馆主动挖掘出某一理论发展趋势,明确定义它,收集相关作品和建筑师,最终将这些设计作品和建筑师按照拟定的主题顺序展出。博物馆以展览的形式,分析并展现当前的建筑设计发展趋势,提出并论证一个先锋的理论观点,从而引领建筑界内的理论发展趋势。
以MoMA的展览为例,在建筑理论界起到了引航作用的,有两个——1932年的“现代主义建筑:国际式风格展览”(Modern Architecture:International Exhibition)和1988年的“解构主义建筑展”(Deconstructivist Architecture)。这两个展览不但在建筑理论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并且对于博物馆建筑部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绝非偶然,这两次展览都是由建筑部的灵魂人物——菲利普·约翰逊亲自策划组织的。1932年的“现代主义建筑展”将欧洲的建筑引入了美国,宣告了美国现代主义的开端,为博物馆建筑部的建立献上一个完美的开场白;1988年的“解构主义建筑展”则将20世纪80年代初期涌现的新兴建筑风格带入了理论界的主流,为陷于后现代批判困境中的博物馆建筑部提供了一个转机。这两种风格都在展览后得到了业内和官方的认可。
2. 推动对具体学术命题的研究和讨论
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建筑展览通常关注技术发展或者文化变迁在建筑设计实践中所体现的变化。展览将某个学术的命题展现在人们面前,引起对该学术命题的讨论和争辩,并通过相关的出版物、论坛来记述相关的讨论,从而推动建筑学术研究的发展和指引实践的方向。
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2000年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少点美学,多点道德”(Less Aesthetics,More Ethics)。策展人是意大利建筑师马西米利亚诺·福克萨斯(Massimiliano Fuksas),他在1998年上任之后,带着强烈的想要有所创新的冲动,在布鲁诺·赛维(Bruno Zevi)、彼得·库克(Peter Cook)等人的指导下,提出“少些美学,多些道德”的主题,并放弃历届双年展的通常设定,将展览重点放在了研究上。展览不再基于“作为房屋的建筑”这一设定之上,而是对当代城市,尤其是21世纪的巨型都市展开了全景扫描。如标题所指出的,福克萨斯认为有必要为建筑学寻找新的出路,设计一个项目,不仅简单的是美学问题,更应研究新的道德诉求。而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更新的速度、尺度,尤其在拉丁美洲、东南亚与非洲地区,与污染一同引发了新的社会不满与社会不公。正是基于此,福克萨斯决定“以双年展为实验场来分析都市行为与转换的新维度”。
这一类特定建筑文化主题作品展,往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侧重不同的地域特点或时间历史背景,反映出人们生活模式的变化,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思想的革新。例如MoMA举办的一系列著名展览:1934年由约翰逊主持的“机械美学”(Machine Art)反映了当时机械化技术发展引发的设计领域的革新:1944年“建造在美国” (Built in U.S.A)反映了战争期间美国建筑设计思想的变化;1975年“巴黎美院建筑设计作品展”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Ecole Des Beaux-Arts) 呼应了1966年博物馆出版的 《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中提出的批判性看待历史的观念,推动了后现代主义的发展;1995年“轻质建筑展” ( Light Construction)展示了建筑界内对于轻型表皮、结构的新关注,以及建筑设计发展的新趋势—— 建筑体块的模糊化,结构的失重化,表皮的透明化和模糊化:1999年“消除私密性的住宅设计展”(The Un-Private House)展示了当时最新住宅设计的代表,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改变而引发的住宅设计变革,2004年“高层建筑设计作品展” (Tall Buildings)反映了随着新技术发展而引发的高层建筑设计发展。
1975年“巴黎美院建筑设计作品展”表面上看来是一次常规的历史性主题展览回顾,其实是对于后现代主义发展一次有力的推进,悄无声息间将逐渐被人们淡忘的美国的传统教育体制和作品风格又一次拉到了时代的前沿。
与此同时,展览还可以引起大众的关注,向大众推广和宣传建筑文化,比如MoMA“实用的日常用品设计系列展”(Useful Household Object)、“巧妙的设计作品系列展”(Good Design)和“青年建筑师作品展”(The Young Architecture Program)。”实用的日常用品设计系列展”在1938年~1947年共举办了6次,呈现了由于新兴技术和社会进步带来的日常用品的设计发展,也通过在博物馆商店出售展品从而引导了大众消费,无形中提高了大众的美学修养。
3. 组织竞赛展或青年建筑师展,推动建筑界新生代和新思想
博物馆和文化机构组织各类竞赛,吸引青年建筑师参与,展出参赛和获奖作品并择优给予资助建造。这其中既有由博物馆发起、组织的,也有由其他机构发起、组织的,博物馆为获奖作品的展示提供平台。比如“青年建筑师作品展”是由MoMA建筑部联合当代艺术部(PS1)于2000年启动的系列展览,通过举办竞赛的方式为青年建筑师提供将先锋思想付诸实践的契机,2000年至今已举办了10次。历史上还有几次著名的特殊主题竞赛的展览,包括MoMA建筑部主办的.1933年约翰逊主持的一次海报设计比赛、2010年由建筑策展人巴里·伯格多尔(Barry Bergdoll)主持的“纽约滨水区改造概念设计竞赛作品展”(Rising Currents:Projects for New York's Waterfront),以及2001年MoMA组织的另一个重要展览“现代艺术博物馆扩建项目竞赛作品展”等,也都引起了广泛关注,使得一些青年建筑师和事务所脱颖而出。
4. 著名建筑师作品个展和回顾展,确立影响力风向标,创建话语平台
这类展览侧重展示某个建筑师或事务所的设计作品和思想变迁,笔者在本文中将这些展览简称为个展。通过个展,策展人往往系统地总结和撰写某个建筑师或者事务所的成长发展历程,由此展览的配套宣传册也就成为极具价值的建筑师个人或者事务所的作品集。个展不仅仅使建筑师及其作品声名大噪,也使博物馆在建筑媒体领域获得了一定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这些个展的主要目的是全面展现建筑师或者事务所的设计作品及思想,挖掘每个建筑设计的时代背景和项目背景,其中较为重要的展览包括: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个人作品展8次,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dy Wright) 9次,密斯9次,另外密斯的助手莉莉·瑞克(Lilly Reich)也于1996年举办了“莉莉·瑞克建筑设计作品展”(Lilly Reich:Designer and Architect),路易斯·康(Louis I.Kahn) 6次,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 3次,艾瑞克·门德尔松(Eric Mendelsohn) 3次,安东民奥·高迪(Antonio Gaudi) 2次,詹姆士·斯特林(James Stirling) 2次,艾米利·阿巴斯(Emilio Ambasz) 2次,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 2次,斯卡菲狄欧事务所(Elizabeth Diller/Ricardo Scofidio) 2次,大都会(OMA)事务所2次。还有其他十多位重要建筑师举办过一次个展。
从上述统计,很容易就可以从展览数量上判断出最重要的建筑师名单:举办过9次个人作品展的密斯和赖特,举办过8次个人作品展的柯布和举办过6次个人作品展的路易斯·康。无可否认,这4位确实是美国近代建筑师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从每个建筑师的一系列个人建筑设计作品展侧重点的变化中,也不难看出策展的新趋势:更多呈现建筑师手绘作品来客观反映设计师的构思;更注重结合建筑师的个人经历来全面呈现作品构思形成的背景。更值得一提的是,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曾经于1976年举办了“巴拉干战后设计作品展”(The Architecture of Luis Barragan),而这次展览使路易斯,巴拉干(Luis Barragan)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设计师一下跳到了美国建筑理论界的聚光灯下。这次展览于1976年6月举办,并同时出版发行了由克艾米里·阿巴斯(Emilio Ambasz)编写的巴拉干建筑作品集,编者用丰富的实例和简洁有力的语言将这位初出茅庐的建筑师介绍给美国观众。这本作品集最终在全球范围的销售量达到了5 000多份,由此巴拉干也迈入了世界著名建筑师的行列。
如果说MoMA的建筑展览呈现了当代建筑师的影响力风向标,那么毋庸置言,中国建筑师还未得到MoMA的青睐,而在强调多元、容纳异质的威尼斯双年展舞台上,中国建筑师终于可以一展身手。
三、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与中国当代建筑
中国当代建筑进入世界建筑话语体系仅仅不足二十年的时间,其间伴随着中国大规模建设时代所带来的活跃建筑市场与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建筑师的涌现。而在各种对其加以推动的媒介之中,建筑展览是十分重要的方式之一,这其中自然无法忽略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贡献。
2000年第七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张永和被邀请参加了题为“少些美学,多些道德”的主题展展览。这是中国内地建筑师首次参加建筑双年展,而这也是张永和同一时期参加的众多国际建筑展览中的一个。他的作品被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被放置于军火库展区入口的“竹墙装置”;另一部分位于整个展览流线的中间位置,作为展览主题研究的一部分,展示了张永和的竹化城市、泉州中国小当代美术馆与“桥上村庄”3个作品。可以看出,这组设计都是针对中国当下快速城市化所引发的社会与生态危机所做出的对策。
2002年第八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为中国建筑提供了更多的展示机会。策展人迪耶·萨迪奇(Deyan Sudjic)在展览目录中称,“正如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的经济泡沫使得东京与大阪标志了新建筑的爆发式出现,如今在中国,上海与北京正扮演着同样的角色”,而展览也有意识地寻找中国当代新建筑为这一现象定位坐标。其中,在当时刚刚落成的“长城脚下的公社”被寄予了很高的关注。潘石屹夫妇在北京市郊投资的这组豪华别墅邀请了12位亚洲新锐建筑师(其中仅有两名中国人)参与,而张欣更因此获得了当年双年展“建筑艺术推动奖”。此外,马达斯班的浙江大学宁波校区图书馆同样参加了主题展的展出,而非常建筑的四合廊宅项目则参加了矶崎新(Arata Isozaki)策展的“创造汉字文化区的建筑语言”特别展。
2006年的第十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正式成为国家馆的一员。此前,中国馆已在2003年的艺术展中成立,但由于当年“非典”的影响而未能成行。而在那年的艺术展以及2005年的艺术展中,张永和与王澍分别展示了自己的装置作品。这一届展览中中国馆设置于军火库东北端的处女花园内,唯一的展品为王澍的场域装置作品“瓦园”,而这一作品也不同于之前展览中“再现”建筑的方式,而是为展览单独设计。此外,这届展览还包括上海艺术家米丘以“建构宣言”参加主题展,以及马岩松的MAD事务所主动发起的“MAD IN CHINA—个关于未来的实践”双年展外围展。而MAD通过这次展览以及其后的频繁曝光迅速引起了西方建筑媒体的关注。
此后的2008年第十一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M A D事务所在上次外围展的努力见到了成效:他们被阿隆·别斯基(Aaron Betsky)邀请参加了主题展中的特别单元“非永恒城市展”,与其余11组建筑事务所对罗马郊区进行了实验'性的探索。MAD所设计的“超新星—一个移动的中国城”设想了一种激进的巨构建筑取代“多余与过时的当代中国城镇”。而这一届双年展的中国馆也首次采取主题性展览的形式,“普通建筑”的主题可看作对主题展的一种反叛。展览内容分为两个部分:“日常生长”展示了艺术家王迪的《红色建筑》系列摄影,而“应对”部分由张永和组织了5位国内的建筑师及学者(李兴钢、刘家琨、葛明、刘克成、童明)完成了一组装置作品。
2010年的第十二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王澍被邀请参加主题展的展览。他所设计的“衰变的穹顶”用约140根木棍搭接而成的穹窿形轻质结构,“采用了西方传统建筑形式的同时,又采取了中国传统的建造方式”。这一作品也为王澍赢得了双年展特别荣誉奖。而这一届中国馆主题为“来此与中国约会”,回应了妹岛和世的主题“人们相遇于建筑”(People Meet in Architecture)。在处女花园,朱锫用内置LED的塑胶管组成了他的装置作品“意园”,而景观建筑师朱育帆设计了题为《流水印》的雕塑。在中国馆的室内空间“油库”中则展示了樊跃与王潮歌的《风墙》、徐累的《照会》与一组题为“约会的建筑”的文献展览。
2002年的双年展中,萨迪奇已经敏锐地观察到中国即将为世界建筑界关注的焦点。十年时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不但展出了大量建成与即将建成于中国的建筑作品,同时也逐渐成为中国本土当代建筑面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个体建筑师通过主题展与其他形式的个展迅速获得西方建筑媒体的关注,而中国馆的建立更成为了扩展中国当代建筑在海外影响的制度性工具。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西方媒体对于中国当代建筑的消费限定于中国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新奇刺激与东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性之上,MAD与王澍可以作为这两种类型的代表。而双年展对于明星建筑师的青睐也模糊了人们对于中国当代建筑更为全面的认识。
四、关于当代中国建筑展览的思考
中国二十年来的超常规发展让世界瞩目。近年来西方对于中国格外关注,以中国当代建筑为主题的展览在威尼斯双年展、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荷兰建筑协会(NAi)等最重要的国际学术和展览机构登台亮相。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大量建造的设计实践,使得中国当代建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发展机遇:中国青年建筑师的实践和西方大师们的作品同台展出,中国出现了国际建筑界有影响力的建筑师,西方出版界也陆续出版了一系列中国当代建筑的作品专集。然而与机遇相对的,是中国当代建筑在展览、批评和文献保存三个方面的挑战,这几个方面也将成为实践和学术研究的三大“瓶颈”。
一是缺乏有国际眼光的建筑策展。策展和策展人是来自艺术展览领域的用语。策展人是指在艺术展览活动中担任构思、组织、管理的专业人员,通常是指在博物馆、美术馆等非盈利性艺术机构专职负责藏品研究、保管和陈列,或策划组织艺术展览的专业人员。
二是缺乏有针对性和学术性的建筑批评。这里批评不是指狭义的评论,而是指对建筑文化发展的切近观察,调查和研究。
三是缺乏收藏整理当代建筑文献资料的机构和机制。博物馆和美术馆是记录、见证人类文化史的机构,建筑文化是它们收藏和展示的重要部分。这里所说的建筑文献,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重要的建筑书籍、出版物,二是重要的建筑师手稿、模型、图纸、草图、照片、通信等。
而针对以上的现状,当代的研究和发展应着眼以下的方面。
一是建筑策展人和批评家的角色定位,包括:建筑策展人的职业特征、角色、功能及素质要求:策展人如何保证其学术性、独立性和操作性;策展人在文化、制度方面的作用,批评家在策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问题,这些都是确保展览学术性和针对性的重要问题;以及中国建筑策展人的教育和培养制度的问题。
二是建筑策展的操作模式。策展是一门非常综合的学问,其一系列的操作过程,从选题、策划、资金筹措、宣传、建筑师的选择、展览的布展到展示设计的方方面面都要兼顾,尤其当代建筑策展对数字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以及建筑展览与一般艺术展览对空间布局的特殊要求等。
三是中国当代建筑批评的价值标准。中国建筑的质量如何与经济的发展和建造的数量等量齐观,如何在整体上呈现中国当代建筑的全貌而非几个零零落落的建筑个案?中国建筑如何靠整体质量获得尊重而不仅仅靠超大的规模和超快的速度满足西方的猎奇心态?应该探索和中国快速发展的道路相适应的建筑评判标准,对低技、快速、经济、灵活等中国建筑特有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赋予这些因素应有的价值,而不是仅仅作为限制中国建筑发展的制约因素。这也是中国当代建筑的策展和批评所面对的关键挑战。
四是建筑文献的评估、整理、收藏、保存的方法与技术途径,涉及不同类型和载体的建筑文献,包括对电子和数字化保存的技术手段,以及对保存的资料进行网络和其他形式的资源共享以便于更充分地应用于学术研究。应充分利用策展契机和建筑批评建立公正、有效的评估机制,并在保存和利用建筑文献的前题下,以建筑为统筹,建立方便、快捷的分类收藏与检索途径。
五是建筑展览和文献收藏机构设立的管理制度与组织机制,包括建立成熟完善的建筑展览体制,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尤其是展览策划组织机制。批评家作为独立策展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作为一种新的模式和策展制度对于展览学术性和针对性的贡献、对建筑展览制度的内容和规范均需要系统的研究和总结,亟待建立完善的独立策展人制度、展览和文献收藏机构的建制、权属和管理制度,以及资源共享和向公众开放的制度和管理方式。
五、结语
今天,当我们试图想象未来建筑展览的发展趋势,不难发现建筑展览的功能出人意料地多样化了。第一,建筑展览开始涉及更多的领域,诸如艺术、文学、音乐,提供了一个多专业之间交流的平台,:第二,展览可以提示公众去关注先锋作品和前沿理论,那些被主流学术界忽视的作品;第三,展览更倾向于提供一个开放性的讨论平台,而不是盲目地限定某一理论:第四,展示媒介的发展带动了展览形式的革命,甚至是引发了展览理念的革新。
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长路漫漫。展览作为当代建筑文化巨大的推进器,应当承担更重要的使命。针对中国现有的建筑理论、批评和文献资料的保存几方面各自为战的现状,提出协调互动的整合机制,既促进理论和批评有更强的针对性、又可以改变建筑展览多为商业宣传的现状,提高建筑展览的学术性。同时,通过培养有国际眼光的建筑策展人和批评家,使我们有能力策划和组织具有国际高水准的建筑展览,带动建筑理论的出版、中国当代建筑批评以及文献保存和整理,整体推动当代建筑文化向前迈进。
展览建筑 篇2
北京金隅集团 北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唐山惠达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科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 美国爱达荷州亚太区办事处 美国方浩(潮州)陶瓷有限公司 美国固特曼制造有限公司 美国胡佛木材专业处理公司 美国建筑材料中国发展项目 美国雷蒙格尔(宁波)电器有限公司 美国联合涂料公司
美国林业及纸业协会(AF&PA)芬兰洪卡玛嘉公司中国办事处 芬兰普奥菲莱克格斯公司 德国Eytzinger公司
德国爱森公司----北京光大利克经贸有限责任公司 德国富莱姆水晶砖制造有限公司 德国杰斯工业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办事处 德国柯福乐公司上海代表处 德国林业和木材经济促销基金会 波兰大使馆
Assoc.Building Engineers BRAZILIAN GYPSUM EXPORTS LTD CONTAZARA LTD Office of Mining and Energy West Jave Province SE Controls
Simpson Strong-Tie Asia Ltd.爱立许古斯塔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安吉县恒宇竹木制品有限公司 安特尔吸音板有限公司
奥地利筑霸王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奥古曼木业
巴力天花(香港)有限公司
百诺肯净水设备(厦门)有限公司
宝丽世纪家具有限公司(原宝丽厨柜有限公司)保定市新新技术研究所 北京百厦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邦尼威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宝贵石艺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北玻安全玻璃有限公司 北京北方西飞蜂窝板制造有限公司 北京诚极广域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大津建筑装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德瑞建材制造有限公司 北京鼎丰行贸易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多洁格瑞特橱柜有限公司 北京方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丰艺伟业装饰有限公司 北京福源世纪商贸有限公司 北京高登贵格商贸有限公司 北京光大宏业商贸有限公司 北京国华杰地动力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海实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好佳益家具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华实玻璃钢制品有限公司 北京家和佳兴家具厂
北京坚石藤龙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 北京金科聚氨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金悦鑫木业有限公司 北京近山松城市有限公司
北京京华派克聚合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景泰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敬业达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北京凯捷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兰氏人造石材厂 北京乐沙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北京乐意尔橱具厂
北京乐筑高新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北京雷特斯实业有限公司 北京绿华园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洛斐尔建材有限公司 北京名匠居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明达装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公司 北京牛师傅木业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仁创集团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任创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赛阳建业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盛安建材工业有限公司 北京盛世东和贸易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市丰亿隆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北京市科维厨饰公司 北京市台湖中艺装饰板厂 北京市再现辉煌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顺德高商贸有限公司
北京思必得防水建筑材料有限公司(韩国独资)北京天童华艺景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万福特工贸公司 北京西六建材工贸公司 北京喜仕隆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北京新港干混砂浆建材有限公司 北京英隆伟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圆方北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中科筑城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中亚恒昌科贸有限公司 北京筑旺新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北京卓越科技有限公司 兵马俑马赛克镶嵌艺术工作室 常州良峰机房设备有限公司 达弘模具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大连博泰氟材料有限公司 大连盛尊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大亚商社(株)
德州振华装饰玻璃有限公司 邓州市北园木业有限公司 帝格尼(北京)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第九届中国住交会建筑节能与前沿技术专业展(CIHAF-BEEXPO)东莞新韩镀膜科技有限公司 方大新材料(江西)有限公司 佛山市禅城区卫迪仕洁具有限公司 佛山市南海区罗村莱高五金制品厂 佛山市三水创兴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佛山市顺德区迪明电器燃具实业有限公司 佛山市顺德区尚明洁具厂 佛山市馨艺建筑声光材料有限公司 福建南方路面机械有限公司 福建泉工机械有限公司 广东山月工艺美术有限公司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博德建材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广东省南海市南海联兴轻钢龙骨厂 广州丰盛德高建材有限公司 广州麦道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广州市百运行五金厂 广州市番禺区康之和塑胶厂 广州市康雅厨柜家具有限公司 广州市丽维丝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广州市生美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广州市威力神声学工程有限公司 广州市志华实业橱柜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成有限公司 广州铁甲铁甲箔膜有限公司 广州无尘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雅加丽浴室用品发展有限公司 广州原野实业有限公司
国民淀粉化学有限公司/ Elotex易来泰 海喜德建材(上海)有限公司 邯郸市五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杭州伟佳云石有限公司 河北晋州市华宇建材有限公司 河北绿环新型墙材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省保定市北市区鑫业装饰构件厂 河南安阳龙阳建筑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河南登峰熔料有限公司 河南天盛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贺奇玻璃制造(大连)有限公司 湖北省黄石市建材节能设备总厂 湖南归一建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湖南华天铝业有限公司 华商技研(天津)家具有限公司 华特尔环保涂料(深圳)有限公司 吉林鑫晨微纳米生态功能材料有限公司 济宁市通佳机械有限公司 江门日洋化工有限公司 江门市莱卡五金有限公司 江苏大盛板业有限公司 江苏大盛板业有限公司
洁尼克尔卫浴制品(北京)有限公司 开达科技有限公司 康贝(上海)有限公司
莱茵辛克锌材料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莱州市众润机械研究所
蓝色为已交定金企业
红色为已交全款企业 蓝帜南京工具有限公司 力大五金制品(昆山)有限公司 连翔建材(上海)有限公司 临沂华德利木业有限公司 罗门哈斯(中国)公司 洛阳市夏龙墙地砖有限公司 马来西亚谦洋灰板工业有限公司 麦克斯特建筑材料(北京)有限公司 美森耐(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摩台克机械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默洛尼卫生洁具(中国)有限公司 内蒙古准格尔旗六环石开发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金线金箔总厂 南京宁和建材有限公司 南京全宝贴金工艺品有限公司 宁波金凌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宁波盛大玻纤有限公司 诺斯卡科技有限公司 蓬莱华升板业有限公司
普茨迈斯特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秦皇岛市七角星景观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青岛华欧甘巴利屋顶制品有限公司 日照卫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荣成纯一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瑞典林德博集团公司 三河哈特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山东海峡实业有限公司 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美佳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山东文衍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 山西摩天实业有限公司 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爱丝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贝弗龙建材有限公司 上海晨朗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上海富美家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上海古猿人石材有限公司 上海哈彼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上海鸿通“水移画”北京办 上海华源复合新材料有限公司 上海汇丽-塔格板材有限公司 上海精点新型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康尔家具材料有限公司 上海罗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欧安尼卫厨电器有限公司 上海三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申水建材有限公司 上海威罗涂料有限公司 上海温康娜家具有限公司 上海熙中经贸有限公司
上海一品颜料有限公司 上海益畅工贸有限公司 上海永沛实业有限公司 上海岳锟建材有限公司 深圳奥力特化工产品有限公司 深圳长恩实业有限公司 深圳市创普实业有限公司 深圳市绿之宇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星卓实业有限公司 沈阳东城玉品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沈阳华彩涂装有限公司 沈阳—汀普莱斯电器有限公司 生命柒环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圣密克洁具(如皋)有限公司 石家庄望星矿棉板业有限公司 时代华建(北京)科贸有限公司
仕龙阀门水应用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顺德红岛实业公司 苏州宝富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台州市椒江阳光洁具厂(欧廷卫浴)泰安市康亿家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唐山北极熊特种水泥有限责任公司 唐山盾石干粉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唐山永新工艺木门厂 陶氏化学太平洋有限公司
天津浩臣新型建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天津市成帆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天津市业成玻璃有限公司 天津永生硅酸盐有限公司 托马斯(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瓦克聚合物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丸荣陶业株式会社 万达石膏装饰材料厂 威尼思楼梯鲁苑木饰有限公司 温州九星卫浴洁具有限公司 温州蒙帝卡欧洁具有限公司 无锡江加建设机械有限公司 武汉市奇星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厦门舒勒卫浴工业有限公司 厦门智晟科技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
香港康贝尔(集团)有限公司 香港紫荆花国际建材有限公司 香河国安锐科建材新技术有限公司 襄樊汇尔杰玻璃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新立基(北京)建材有限公司 信益陶瓷(中国)有限公司 星科包装(上海)有限公司 徐州瑞特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亚地斯建材(上海)有限公司
亚星玻璃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公司)宜兴市金塔厨饰材料有限公司 意达化工制品(无锡)有限公司 意大利普玛公司 裕源兴实业有限公司
云浮市百里通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展塑工艺制品有限公司 张家港市易华塑料有限公司 张家港市易华塑料有限公司 张家港泰普奇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张家港源胜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张家口市聚鑫迈亚特无机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张家口市世通塑胶有限公司 浙江安吉博程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浙江三丰实业有限公司
浙江省浦江县金吉利门业有限公司 浙江万利实业有限公司 浙江中维药业有限公司 中 山 市 华 溢 工 艺 厂
中德合资堡斯德建材(南昌)有限公司 中国建材技术装备总公司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生态环境建材分会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中普奥威(北京)建材机械开发有限公司 中山力圣不锈钢装饰制品有限公司 中山市菊花玻璃马赛克有限公司 中普奥威(北京)建材机械开发有限公司
采购商
北京武交工程设计研究所 北京京盛工程勘察中心 北京昌平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所 北京市建平工程勘察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京昌工程测量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军都晨宇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时代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汇蓝途通信导航设计所 北京蓝普锋建筑设计中心 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铁道专业设计院
北京毕派克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达瑞医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北京扶桑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北京凯盛建研建材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卓典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晶艺中盛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金碧合力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三似伍酒店设计顾问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利华消防工程公司 北京阳光建筑设计事务所 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 北京大地航星测绘科技有限公司 建研抗震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民航机场建设总公司 北京亚瑞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轻环工程咨询设计公司 北京江森自控有限公司 北京华埠特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新创迪克系统集成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城市开发设计研究院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北京市建筑工程装饰公司 北京建工金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总公司 京鼎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市华信电信设计事务所 北京鸿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亚普人和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中国地质矿业总公司
北京温蒂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中国轻鑫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原中国轻工业北京设计院-北京北化研石化设计院 北京北辰东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玛斯特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冠亚伟业民用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华安北海消防安全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维拓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第十设计研究院 北京中建恒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铭基电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比华利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中建华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庄典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水利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电力建设公司设计所 北京碧叶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中信室内装修工程公司
北京中建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北京华茂中天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清华工美环境艺术设计所 北京城建亚泰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中非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 北京东方国兴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建都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建筑装饰设计所 北京华顺路桥工程设计公司 北京优奈特燃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北方空间钢结构有限公司 北京中寰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中国光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 北京住总装饰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天图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交通部规划研究院
北京寰球地科岩土技术有限公司 城市建设研究院
北京都景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国伟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京盾西科姆电子安全有限公司 北京三合新基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坦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东方万事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东方利禾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中建电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捷通机房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京供塔园电缆工程设计事务所 北京向荣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皇都建筑设计所 中船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 北京亚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燃气工程设计公司 北京寓新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友馨绘水利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恩博瑞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中建华齐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欧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建新建筑设计所 北京军区空军勘察设计院 北京中冠建筑装饰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力鸿发展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荔恒元装饰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热力工程设计公司
北京中丽制机化纤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胜宝旺寰球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寰球工程公司
北京住总宏盛现代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金舟消防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京岩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振海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建达道桥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中交建筑设计所 北京市北节能源设计研究所 华美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中博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侨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津梁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农业部北京设计院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勘察设计院 北京正东国际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晓清环境工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东方科旅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龙头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伊思营销环境设计装备有限公司 北京朗迈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业承建供用电设计所 北京天鸿圆方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中体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帝邦恒盛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裕连城建筑设计所 铁道建筑研究设计院
北京长风幕墙装饰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利达永信电子有限公司
北京赛博思金属结构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中化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科智成市政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市星光瑞达建筑装饰工程处 北京立信铭达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利福源装饰工程公司 中国友发国际工程设计咨询公司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 中国装饰有限公司 第二炮兵工程设计研究院 北京中建科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兴中兴建筑设计事务所 北京国科天创建筑设计院 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
北京彩恩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 北京燕华建筑工程设计与顾问事务所 中国航空工业燃机动力集团-公司 北京市电子工业建筑设计所 北京筑韵天成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燕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东海富京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优高雅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 北京林业工程咨询公司 北京艺力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建华建筑设计合资有限公司 北京艾迪尔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民政局建筑设计所
北京中美圣拓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通建泰利特智能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京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梅爱仑建筑装饰责任有限公司 北京安济兴建筑设计所
北京道元德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华堂建筑装修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盛佳捷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市房山区建筑设计所 北京良塔装饰工程中心 北京市房山区城乡规划设计所 北京市卓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市房山区建筑勘察所 北京燕化石油化工设计院 北京中汇天成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集美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正华建筑设计事务所 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 北京铁路大修工程勘测设计所 北京铁路电气化建筑设计所
北京三吉利电力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明达化工地质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建黎铝门窗幕墙有限公司 北方保强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建兴达建筑门窗有限责任公司 泛华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东方华太建筑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城乡建设基础工程公司 北京京藤幕墙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通畅电信事务所
中国通信建设北京咨询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市丰台区建筑市政设计所 北京京侨通信工程设计所有限公司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 北京电铁通信信号勘测设计院 北京菲尼有限公司
中国航天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北京航天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磊鑫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九久建筑设计事务所 北京益置建安装饰有限公司 海军工程设计研究院 北京维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总参工程兵第四设计研究院 北京中建建筑设计院 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北京欣辉制冷空调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汉美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一局装饰公司 空军工程设计研究局
北京市虹光室外照明工程设计所 北京泓申铝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鑫广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精明建筑勘察设计事务所 北京市金星卓宏幕墙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绘寰测绘事务所 中外建工程设计与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奥思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铁路局北京勘测设计院 太平洋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国城建筑设计公司
北京众拓建筑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中联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天文弘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未来建筑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北京凯通达电信高科技总公司 北京凯讯达电信工程设计院 北京阳拓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国机方略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中标勘察设计咨询公司 中科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马建国际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中科建筑研究设计所 北京中震地壳岩土工程勘察院 华航建筑设计公司
北京何显毅恩菲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德港清水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河北康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大地建筑事务所国际-北京市地质工程勘察院 北京市京海教科文建筑设计所
北京四通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工程有限公司 中房集团建筑设计事务所 凯明工程咨询公司
中外建至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海淀中京工程设计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国安电气总公司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希埃希建筑设计院
北京长城菲斯特电子工程设计所有限公司 北京俞龚琪元机电设计事务所 北京海利自动化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中水科工程总公司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帧帝三维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三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市电信规划设计院 海军工程建设总局建筑设计院 北京威斯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长城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华尊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方略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圣景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国建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中天元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中国消防安全工程总公司 北京阿科普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中都预应力专业设计事务所 北京市北方通信设计事务所 北京中环世纪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中航油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 北京首都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群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电科电力设计所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清华安地建筑设计顾问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东方畅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港源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李韫世纪结构设计事务所 中天王董国际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装饰工程公司 北京柯曼克水泥工业设计所 北京建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费尔消防技术工程公司 北京中华建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新型材料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智舜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实创博威建筑设计所 北京土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 北方交通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艺豪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南隆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中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华瑞腾飞通信设计有限公司 华优建筑设计院
北京益泰牡丹电子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中轻科林环境技术中心 北京中机勘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 北京南艺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立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京冶建筑设计院 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 北京世纪地产设计策划有限公司 清华紫光环保有限公司
北京北控电信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市京华园林工程设计所 北京市海淀园林工程设计所 北京市广厦建筑事务所 北京银泰永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中地大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北航天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钢研新冶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惠友达勘察有限公司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海淀京谊设计事务所 北京中铁工建筑工程设计院 北京中正建元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 中国纺织化纤工程总公司 北京中元工程设计顾问公司 北京世纪豪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机电院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 北京中科软件有限公司 北京亚洲卫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北大方正宽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城实力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北京国图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高能筑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华夏正邦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汇新通信信号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恒业世纪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中旭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铁道科学研究院 颐和园建设部设计室 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北京市华都牧工商设计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工程设计所 北京市辛迪森建筑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龙安—泛华建筑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奥杰斯特建筑事务所
北京东方筑中建设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祥宇建筑设计咨询公司
北京市京旅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龙城建筑设计事务所 佳利德建筑有限公司
北京中天建中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中和建城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长迪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对外建设总公司城市规划设计所 北京天地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中远广田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五豪世纪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诺思威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中联环建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金禹盟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筑北京设计研究院 北京司空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中天正通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中国京冶建设工程承包公司
北京易豪伟业弱电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环利科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中建银舍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方地勘察设计计算机开发设计中心 北京永新环保有限公司 中国大恒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昆仑利时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怀阳建筑设计事务所 北京怀柔利时规划勘察建筑设计所 北京矿务局综合地质工程公司 北京市门头沟建筑设计所 北京筑福建筑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京西建筑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一零一地质大队 密云县建筑设计所
北京市密云水利局勘察设计所 北京市平谷区工程勘察所 北京市平谷区建筑设计所平谷区城乡规划设计所 北京首钢设计院
北京爱地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 北京中色北方建筑设计院 北京市京石建筑设计所 北京军区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昌华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丽贝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中瑞电子系统工程设计院 北京市德达数据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锦胜规划测绘设计所 北京市顺义区园林规划设计所 北京嘉寓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义盛建筑设计所 首安工业消防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顺义区工程勘察所 北京市顺义区建筑设计所 北京市郊区电信设计事务所 北京市通州区建筑勘察设计所 北京中化东方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鸿恒基幕墙装饰工程公司 北京市北泡轻钢建材有限公司 北京市通州大运河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所 北京房修艺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美华博大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联安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广国际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中电电力设计所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世纪安泰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北方天宇建筑装饰有限责任公司 国贸工程设计院
华成国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圣帝国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自动化系统工程研究设计院 北京凯帝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九城建筑设计事务所 北京供电设计院
北京保利达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墨臣建筑设计事务所 北京华运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消息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名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艾克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中航弱电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中天华鼎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液化石油气工程设计所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创新景观园林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景观园林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市新厦建筑设计研究所
北京市广联惠供用电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北方建磊装饰装修有限公司 北京伯尔明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中外园林建设总公司 北京汉华建筑工程设计所 北京市环科环境工程设计所
北京兴天华市政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华开建安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地矿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欣守都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金丰环球远大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中色物探有限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公司 北京腾远设计事务所 北京花旗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设备安装工程公司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中加集成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金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承起开元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弘都建筑设计所
北京都林国际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博宇弘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诺科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国建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市多方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市自来水设计公司 北京炎黄联合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市京联设计事务所 北京鹏信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华特建筑设计顾问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普天信息产业北京通信规划设计院 北京中系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云翔设计工程公司 北京本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中建装饰装璜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恒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北京新纪元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馨巢建筑设计事务所 北京中厦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中机一院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中国电力建设工程咨询公司 北京未来之家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方德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联华建筑事务有限公司 北京九源三星建筑师事务所 北京水平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九源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中国化工装备总公司
中京邮电通信设计院原信息产业部北京邮电设计院-北京国科嘉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京江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市永茂建筑设计事务所 北京环洋经典建筑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环洋世纪国际建筑顾问有限公司 北京科技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华地城义设计事务所
北京华创天中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中京惠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海格瑞医药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华油工程设计公司
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计华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总参管理保障部建筑设计院 中机中电设计研究院
中冶集团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北京华建电力热能设计研究所 北京智博慧建筑设计院 北京城建天宁消防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电话通信设计院 北京市文物建筑保护设计所 北京华运工程设计公司
北京北方天亚建筑工程设计研究所 北京市力安达消防安全工程有限公司 中建二局装饰工程公司 北京昕亿华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工业设计研究院 北京星胜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华夏消防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城乡建设勘察院 北京市城乡建筑设计院 北京国道通公路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化工橡胶设计院 北京市凯伯特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航天华宇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电信工程设计所 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第五设计研究院-北京三电迅捷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长信泰康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五洲富士化水工程有限公司 北方—汉沙杨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华通设计顾问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劳保所科技发展公司 北京市宣武区建筑勘察设计所 北京市延庆县建筑设计所 北京市延勘地质工程勘察所 北京筑艺诚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京航建筑设计所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设计室 北京联视神盾安防技术有限公司
总装备部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北京特种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航天海鹰建筑设计所 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 总参谋部三部设计研究所
北京铱星世纪数字应用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军区司令部工程科研设计院 北京时空筑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市航征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中核大地工程总公司
北京京源群房地产开发公司
阳光嘉业房地产有限公司
北京鑫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三马纵横科贸有限公司
方泽物业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华普产业公司
北京潞河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华银京华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西城区房地产经营开发公司
北京森阳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新兴房地产开发总公司
北京中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鹏润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新兴房地产开发总公司第二分公司
北京潞隆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昌平县房地产开发总公司
利华房地产开发公司
北京市房地产综合开发经营公司
北京米阳体仁物业管理中心
北京东安集团公司东安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
顺义建筑企业集团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
北京市华远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兴地房地产经营开发公司
北京大地房地产开发公司
北京华远时代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北辰房地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鸿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北亚工业科技开发集团
地雅开发公司
华龙实业总公司
北京中新房地产有限公司
北京东门房地产开发公司
北京城市开发集团
北京京瑞房地产有限公司
北京东方中联房地产开发公司
北京新世界房地产有限公司
北京金缔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东方康泰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冠海房地产有限公司
北京鹏润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天鸿集团
北京潞隆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京华房产有限公司
民航房地产开发公司
北京市平谷裕发房地开发公司
顺义建筑企业集团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
北京华电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永基世纪房地产
北京商业房地产开发公司
北京高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九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高校房地产开发总公司
北京安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裕发房地产开发集团
北京市西城区城市建设开发公司
北京宏业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京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新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紫玉山庄房地产开发公司
京通千县花园联合公司
金朝城乡建设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联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新地房地产开发公司
新兴工程建筑房地产开发总公司
北京保利物业丽京花园分公司
北京通达房地产开发建设总公司
城市建设开发集团总公司
春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丰台区鸿华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
浩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嘉利来房地产有限公司
利达汇通房地产开发公司
鲁艺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
北京理工大学基建处
北亚工业科技开发集团
鸿达房地产有限公司
华阳房地产发展公司
中协诚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港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天鸿集团公司
北京市房山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
北京世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国家计委机关基建办
北京通成房地产开发总公司
买斯鲁拉公司
北京嘉铭房地产公司
北京东方华园房地产开发公司
北京锡华伟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华原公司
北京楠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SOHO中国有限公司
北京枫丹丽舍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房地产开发部
中国三峡经济发展总公司国际实业公司
裕景兴业有限公司
北京怡海花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市京水房地产开发公司
民航房地产开发公司
北京市房信房地产经营服务公司
北京雁栖房地产开发公司
北京慧友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平谷裕发房地开发公司
北京康居房地产开发公司
北京滨河房地产开发公司
北京市延庆县南菜圆房地产开发公司
北京华电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通达房地产开发建设总公司金达分公司
北京通达房地产开发建设总公司东风分公司
北京市四方房地产开发公司
北京樱花山庄房地产经营开发公司
北京市通达房地产开发建设总公司第二分公司
北京娄庄湖物业有限公司
北京龙泽源置业有限公司
北京金和枫苑房地产公司
北京市大成房地产开发总公司
北京市银建房地产开发公司
大连时代广场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祺洋房地产公司
北京华阳房地产发展公司
北京华联房地产开发公司
北京兴隆房地产开发公司
北京华城房地产开发公司
北京万柳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利华房地产开发公司
九鼎轩置业企划有限公司
北京永利房地产开发公司
北京大成房地产开发总公司
北京正阳路加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
北京商业房地产开发公司
北京市房地产综合开发经营公司第三分公司
房信房地产开发公司
华润大厦有限公司
京西实业公司
联邦房地产开发公司
顺义城乡建设开发总公司
北京嘉利来房地产有限公司
汉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港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市电信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宏业房地产开发公司
北京高德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嘉鸿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市房山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
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
华能房地产开发公司
中国华电房地产公司
中兴房地产开发公司
北京市华电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华宇房地产开发总公司
中国华联房地产开发公司
保利房地产开发与工程建筑公司
北京天伦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
城市规划展览馆建筑设计分析 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展览馆;设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8-0171-02
城市规划展览馆是一种综合性展示空间,承担着规划、展示、文化、休闲与教育等众多方面只能,对城市规划展览馆建筑设计展开研究,设计出符合城市自身实际的、多功能城市规划展览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城市规划展览馆概述
城市规划展览馆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建筑,其主题是城市规划,内容是城市历史演变过程,是城市宣传、本土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我国城市规划展览馆起步较晚,在进入21世纪之后,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的建成与开放,是我国第一座城市规划展览馆;在之后的十几年中,城市展览馆建筑蓬勃兴起,有些城市已经建成独有的城市规划展览馆。
城市规划展览馆是在现代城市化进程、公众参与意识提高等基础上发展并兴盛的,具有多方面作用,具体有:
一是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规划展览馆与美术馆、纪念馆等有很大不同,与城市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通常建设在城市主要空间、时间节点上,是城市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能够直接推动城市的发展。
二是能够展示城市时代精神,城市规划展览馆是一种公共建筑,在建设时,需要充分考虑城市人文、地理以及社会氛围等多方面,呈现积极性上、人文精神的面貌,展示出城市的时代精神特征。
三是可以为了解城市提供渠道,城市规划展览馆在内容、表现方式以及互动性、场所氛围等方面,相较于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以及纪念馆,都有一定显著优势,其定位是服务大众,提供与城市发展、规划相关的各方面信息,展示方式有图片、模型以及场景复原等,可以更好地被公众所理解,让公众对城市有直观、全面的了解[1]。
2 城市规划展览馆建筑设计分析
2.1 选址设计
选址是城市规划展览馆建筑设计的第一步,决定着展览馆建设的成败,虽然选址并没有固定模式,但可以按照一定规则,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确定合理的位置,具体原则有:
一是中心性原则,此原则适用于中心发散状或网格状城市中,在此种城市中,通常会有一个主要中心区域,其辐射吸引能力是最强的,将其选为城市规划展览,可以保证展览馆作用充分发挥,比如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
二是均衡性原则,在城市发展中,盲目单一向外膨胀是不可取的,根据功能侧重点的不同,合理划分城市区域,是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趋势,城市会体现出多中心,比如上海,就是一主四副结构,是一种均衡分布方式,对此种城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就需要遵循均衡分布原则,实现均衡性、优质性目标。
除上述原则外,城市规划展览馆建筑还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城市制约条件、交通情况、未来扩建、展品的保存与运输以及文化属性等等,使展览馆更好地服务与大众与城市未来发展。
2.2 布局设计
在城市展览馆的布局设计上,需要从城市规划实际情况、建筑与城市关系等多个角度出发,做到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明确分区,避免彼此之间出现干扰。在城市规划展览馆分区设计中,优先做好内外区的明确分区,是内外区的管理、使用各自独立,避免造成混乱情况,使观众、展品和工作人员流线明晰,防止相互穿行带来的不便。
二是综合考虑内外环境,内外明确分区并不代表两者的绝对分开,需要先从全局的角度,综合考虑内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外部周边道路情况、内部展品入口等,做好内外部展场、入口等的设计,保证各个分区功能的齐全,满足人们观览、休闲等需求。
2.3 功能设计
在城市规划展览馆建筑设计中,要使其具备应有的基本服务功能,分别有展示陈列功能、互动交流功能、观众服务功能、保管存储功能以及管理办公功能等,使展览馆可以正常运行,满足公众各种需求,保证展览馆作用的发挥。
2.4 流线设计
流线设计是城市规划展览馆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为对外部分和对内部分两类,具体有:
首先,在对外部分流线设计中,一是门厅,应尽量简洁流畅、具有明确导向且人流交叉重复要少,兼顾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门厅附近需设有咨询台、休息等候空间以及存包处等。二是进厅,根据是情况,选择走廊式、过厅式或前厅式流线方式,要与展示陈列室直接相邻,空间宽敞,便于出入。三是展示陈列厅,空间比重要足够大,从参观顺序性、可选择性与系统性方面进行设计。四是观众服务设施,在门厅、过厅位置,设置公众需求的各种服务设施,对于大中型城市规划展览馆,每层展览区都应设置卫生间[2]。
其次,在对内部分流线设计中,一是内部入口,通常要远离公众入口,将人流、物流分开,物流通道宽度要足够,保证展示物品能够顺利进出;二是行政办公用房,要与内部入口靠近,方便外来人员联系,并要与储藏区、展示陈列区联系方便,以便于工作的良好开展。
2.5 空间设计
在空间设计上,不同区域的要求有所不同,在设计时,需要根据要求分别做好相应设计,主要内容有展示陈列室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以及空间环境设计,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2.5.1 展示陈列室空间设计
首先,要做到展示陈列空间与展品特征的结合,根据展品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展出方式,突出展品内容,尤其是特殊尺寸展品,需要对其专门设计,着重突出展品的特点。
其次,创造良好的观赏环境,展示陈列区通常都是根据展品类型来划分的,不同展品的最佳观赏方式也有所差异,所以,需要结合展品特征,为观众创造良好观赏环境,比如悬挂展品,就需要设计高大空间,让观众能够观察到现场全貌。
最后,做好空间组织,展示陈列区并没有对尺寸、形状、模数进行严格要求,可以采取韵律组织和自由组织的方式,来对展示陈列空间进行组合,达到良好空间设计效果。
2.5.2 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就是指展示陈列区、办公区等以外的公众经过、停留的区域,其空间设计主要包括交通空间设计和服务空间设计两部分,其中,在交通空间设计中,可以通过独立交通空间、组合交通空间与走道、楼梯等设计,保证公众参观的有序性,并加以艺术性、趣味性和装饰性设计,增强交通空间给公众的舒适感。
在服务空间设计中,需要从便利性角度出发,根据公众的各种需求,设置独立的活着附属于交通空间的服务空间,让公众得以休息,缓解疲劳。
2.5.3 空间环境设计
空间环境设计最为重要的就是光照环境,包括用于展示的功能性照明和其它非功能性照明,光照来源有自然采光、人工照明等。在光照环境设计中,应优先选择自然采光,对于需要营造特殊感官氛围的展品,采取人工照明,做好自然采光、人工照明的有机结合,在满足展品展示光照要求的同时,尽量减少人工照明,起到节能作用。
3 结 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城市规划展览馆的作用越来越加显著,建设符合城市自身特色的展览馆,已经成为城市政府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因此,对城市规划展览馆设计的研究,了解设计要点,做好选址、布局、功能以及空间等方面的设计,提高城市规划展览馆建筑设计与建设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唐娜仁,王芙亭.城市规划展览馆设计浅析[J].艺术科技,2015,(4).
展览建筑火灾场景设置方法分析 篇4
1 展览建筑火灾危险性分析
在展览期间, 展馆内的主要火灾危险性表现如下:
(1) 人员密度大。
展览期间, 展馆往往会聚集大量的参观者、工作人员等, 整个展馆的人员密度较大。参观者违章吸烟乱丢烟头、展区的表演或违章操作动火以及参展品的不确定因素均有可能引发火灾, 建筑体量庞大加大了人员安全疏散的难度。
(2) 展馆内照明灯具多。
展会上常用照明灯具有:白炽灯、卤钨灯、日光灯、高压汞灯、高压钠灯以及金属卤化物灯等。这些灯具有的表面温度很高, 如100 W的白炽灯, 灯泡表面温度为170~220 ℃;1 000 W的卤钨灯, 表面温度500~800 ℃, 均可能点燃可燃物;日光灯、高压汞灯及金属卤化物灯等使用的镇流器或电子触发器, 则有过热燃烧的危险;当供电电压超过灯具电压, 大功率灯泡受热不均或者有水滴溅落在灯泡上, 将发生爆碎, 碎落的高温玻璃片和炽热断灯丝均可能导致可燃、易燃物起火。
(3) 临时电气设备数量多。
展览期间, 为了电气产品的测试或参展商使用需要, 会临时拉接电线并安装供电插座。这些电气设备品种数量繁多, 线路错综复杂, 加之使用时间长, 设计、安装、使用稍有不慎极易引起火灾。
2 展览建筑火灾荷载分析
展览建筑展厅内的可燃物包括可燃展览物品、宣传材料、电器缆线、布置展位的可燃家具器材等, 可燃装饰材料也是潜在的火灾危险源。通常情况下, 布置展位的材料基本为丙类固体可燃材料, 而在上述物品中最具火灾危险性的可燃物是某些展览物品, 并且很难预料。
以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为例, 其举办展会展出的物品比较繁杂, 包括衣服、书籍、食品、机械、电子等各式商品, 而且展出物品的数量也不确定。表1给出了不同场所典型火灾荷载密度的数据。
3 展览建筑火源位置分析
火源位置是设定火灾场景的重要参数, 在设定火灾场景时, 一般可根据建筑的几何特征和火灾危险性分析结果来设置。
由于不能确切地知道展馆内某个部位将展出何种物品, 假设展馆内每个展台发生火灾的概率相等。从火灾发生后影响范围最大的角度分析, 如火灾发生在展馆中部, 可能引燃的展品更多, 且火羽流卷吸的空气更多, 火灾产生的烟量也更大。因此, 火灾发生在展馆中部是一种较不利情况。从人员疏散的角度分析, 若火灾发生在某个安全出口附近, 将导致内部人员不能从该安全出口疏散到安全区域, 即火灾发生在某一最宽的安全出口附近最不利于人员的疏散。
例如, 图1所示展馆内设置了两处火源位置A和B, 其中A火源对火灾发展影响较大, 而B火源对人员疏散影响较大。
4 消防系统有效性分析
国家现行消防技术标准中对于展览类建筑需要设置的消防系统已有较为明确的规定, 这些消防设施在建筑防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有效性在火灾场景设置中应予以充分考虑。
表2为英国BS DD240《建筑消防安全工程应用指南》对于不同消防设施失效概率的相关统计数据, 而对于消防人员干预灭火的成功概率, 国内外尚无相关统计数据可参考。为简化分析, 可理想地认为消防人员对火灾的抑制成功概率为100%, 即一旦消防人员展开扑救, 火灾便可得到有效抑制。
图2为火灾发生过程的事件树。从图中可看出, 发生火灾后,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防排烟系统同时生效的事件概率最大, 为0.85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防排烟系统同时失效的事件概率最小, 为0.00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防排烟系统同时失效时带来的火灾损失是最严重的, 因此, 在设置火灾场景时, 应重点关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防排烟系统同时生效 (概率最大) 或失效 (损失最严重) 的火灾事件。
5 展览建筑火灾增长速率分析
火灾增长速率和火灾荷载密度都是衡量火灾危险性的重要指标。同样的火灾荷载可能支持较小的火燃烧较长时间, 如得到消防队及时扑救则造成的损失较小, 或可能支持较大的火燃烧较短时间, 这种情况的危险性更高, 造成的损失更大。火灾的增长速度与可燃物的燃烧特性、储存状态、空间摆放形式、是否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场通风排烟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可燃物的引燃温度、临界引燃辐射热流越低, 火灾发展越快, 一般液体火灾比固体火灾发展要快, 而可燃物集中堆放燃烧时一般比可燃物分散时慢, 尤其是当可燃物在垂直方向还有分布时, 火灾的发展速度更快。
火灾增长速率除可通过实验测定之外, 还可以通过模型计算、经验估算以及参考相关文献和引用规范的数据等方式得到。大多数民用建筑火灾在没有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参与, 以纤维类火灾为主要特征时, 初期增长速率都较缓慢, 当增长到一定规模后, 增长速率将变大。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 (NIST) 曾进行办公家具组合单元的火灾试验作为展览普通物品时展厅火灾增长速率分析的依据。图3为试验时测得的火灾热释放速率曲线。
该试验办公家具组合单元内包括了多种常见的可燃材料, 也包括两个常用于分隔展位的分隔板, 因此将两个这样的办公家具组合单元组合在一起, 基本可以代表一个展位的火灾大小。
以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为例, 其标准展位平面大小为3 m×3 m, 试验中的办公家具组合单元平面尺寸为2.1 m×1.8 m, 两个办公家具组合单元的面积之和为7.56 m2。考虑到展位中除摆放展品外还留有一些空间供人员入内参观, 因此两个办公家具组合单元的面积基本和一个标准展位摆放展品的面积相同, 其火灾荷载和一个展位大致相同。
根据火灾动力学原理, 距火源中心R处接收到的火源辐射热流量和火源热释放速率的关系见式 (1) 所示:
undefined (1)
式中:undefined为火源热释放速率, kW;R为距火源中心的距离, m;undefined为受辐射作用引燃可燃物的最小热流量。在工程计算中通常根据被引燃的难易程度将可燃物分为三类, 见表3所示。展厅内展出的物品为一般可燃物品, undefined取10 kW/m2。
邻近可燃物与火源中心的距离R可按式 (2) 计算:
R=r+L (2)
式中:r为火源的等效半径, m;L为可燃物与火源边界的距离, m。
根据火灾发展的一般规律可以预料, 当展厅内某展位起火后火灾极有可能按照图4所示的方式向周围蔓延, 图中A为火源位置。由于同列展位之间紧密排列, 当首个展位起火以后, 如展位之间的分隔板可燃或者分隔
板上有可燃装饰材料, 则火灾可能直接蔓延到其他相邻展位, 同排展位将会相继起火。按起火顺序将同列展位分组, 火灾蔓延的顺序为A-B-C-D-E-F-G。火灾产生的辐射热在引燃相邻的展位组的同时从开敞的一面向位于通道另一侧的展位辐射。当辐射热引起相邻展位列的首个展位 (A' 和A") 起火后, 由于各列展位的布置形式相同, 其火焰蔓延顺序和最初起火的列相似。
由办公家具组合单元火灾试验知道, 火灾热释放速率可在4.6 min内达到其峰值 (忽略试验开始的阴燃阶段) 。为便于比较, 按起火的时间顺序将一个展位列中不同展位组的火灾热释放速率-时间关系预测结果示于图5中。如进一步将各展位组的热释放速率曲线-时间关系叠加在一起, 可得到一个展位列火灾的热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见图6所示。
随着火灾的扩大, 最先起火的展位列将有越来越多的展位被卷入火灾, 对通道对面展位辐射热流也不断增大。当对面展位所接受的辐射热流增大到一定程度后, 对面展位将会被引燃。
首先考察第一、二列展位间的火灾蔓延。第二列中的A′展位接受的辐射热流最大, 设先起火的第一列中A展位的中心为火源中心, 两列展位之间的通道宽度为3 m, 则从最初起火的展位中心到对面展位的最近距离为3 m+1.5 m=4.5 m。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因辐射热引燃对面展位所需要的火灾热释放速率为7.6 MW。根据一列展位火灾热释放速率-时间关系 (见图6所示) 可以得到, 达到这一热释放速率 (即7.6 MW) 所需要的时间为7.5 min, 此时第二列将被引燃且其火灾蔓延情形将和第一列相似。
第三列由于背对最先起火的展位, 距离火源较远, 被热辐射引燃所需要的时间必然较第二列延迟。通过计算, 该时间为11.2 min, 此时第三列中的A″展位将会被引燃。此后, 该列展位的火灾蔓延情形将和第一列相似。采用相同的方法可以求出第二和第三列展位起火后的热释放速率-时间曲线, 通过叠加可以分析得出三列展位起火后的热释放速率-时间关系, 见图7所示。
通过分析可得出, 展销普通物品时展厅内发生火灾后的初期火灾发展规律与火灾增长系数α=0.047的t2快速火相近。
6 火灾的最大热释放速率分析
火灾初期通常只有少量可燃物参与燃烧。经过一段时间后, 才能通过热辐射作用引燃相邻区域内的可燃物;随着时间不断延长, 火源的热辐射作用逐渐增强, 导致邻近可燃物不断被引燃, 燃烧面积不断增大。如果火源周围存在足够的可燃物, 不难设想卷入火灾的可燃物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成倍增加, 火势也随之不断快速增长。仍以展品为普通物品为例, 在自动灭火系统失效时火灾达到最大热释放速率, 考虑到我国消防队员在接警后5 min到达火场, 并在火灾发生后10 min开展有效的灭火战斗并控制火势的发展, 此时火灾的最大热释放速率为0.047×6002=16.9 MW。
7 结 论
通过上述火灾场景设置方法的分析, 在建筑物性能化消防设计和消防安全性能评估分析中, 针对要达到的消防安全设计目标, 在设置展览类建筑以及其他类型的建筑火灾场景时应综合考虑火灾的可能性与潜在的后果、并根据最不利的原则选择火灾风险大的情况作为火灾场景, 从而达到设计目标。
摘要:结合应用实例, 探讨了展览建筑火灾场景设置的程序和思路。展览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中火灾场景的设置应综合分析其火灾危险性及火灾荷载, 将火源位置设置在最不利点, 重点关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防排烟系统有效性, 分析火灾增长速率及火灾是否蔓延, 结合火灾扑救确定最大热释放速率。
关键词:展览建筑,火灾场景,性能化设计
参考文献
[1]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GB 50352-200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S].
[3]朱力平.消防工程师手册[K].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4]BS DD240, 建筑消防安全工程应用指南[S].
展览建筑 篇5
展会时间:2013年05月03日-05月07日 展会地点:阿尔及尔国家展览馆
主办单位:阿尔及利亚SAFEX-SPA ALGERIA展览公司 媒体支持: 中国协办/承办单位:厦门市盈拓商务有限公司 联系人:周茂庭
展会简介
阿尔及尔国际博览会始创于1963年,是北非地区最大且最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展览会、是阿尔及利亚的“广交会”,由阿尔及利亚国家展览和出口公司(SAFEX)主办,已成功举办了45届。以往届参展商统计,多数参展企业成效明显,不少企业通过博览会签了大订单。
商机无限
阿尔及尔国际博览会始创于1963年,是北非地区最大且最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展览会、是阿尔及利亚的“广交会”,由阿尔及利亚国家展览和出口公司(SAFEX)主办,已成功举办了45届。阿尔及利亚建材展(BatImatec)是经过国际展览联盟UFI认证的国际型展览,由英国着名展览公司ITE集团进行全球推广。
展品范围
建筑机械及设备 暖通设备 水泥机械 矿山碎石设备 陶瓷机械 玻璃机械 混凝土机 钢筋加工设备
2012展区资讯
参展商:1258多家展商,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 专业观众:60,000多名 展出面积:30,000平方英米
中国展商:中国有65家企业参展,以机电及机械类为主。
阿尔及利亚市场分析 首都阿尔及尔(Alger)在建筑方面,建筑投资商以年增长率6%的速度迅猛增长。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项目上,包括兴建1,000公里的东西高速公路、60条骨干高速铁路、80座水坝、以及高速公路、机场、港口、大学城建设等,吸引了国际建筑建材市场的关注。随着阿尔及利亚百万住房计划第一阶段进入交房期及第二阶段的开工建设,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巨大的建材市场。因为阿尔及利亚属于不发达国家,人均收入尚低,相对于欧美国家高端建材品牌,中国建材良好的品质和低廉的价格更具竞争力。由于其国内开放程度不高,网络资讯不发达导致了很多国内企业不知有此市场。阿尔及利亚建材展正好弥补了这个不足,通过展会介入该国建材市场是个不错的契机。
同期热点
泰国曼谷国际室内装饰及建材展览会
2013/04/30-05/05 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建材展览会
展览建筑 篇6
在3月28日上午的开幕式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代表国务院发左贺信,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副部长仇保兴,科技部部长刘燕华等相关部委领导和一些国外的政府及机构代表等出席这次会议并讲话。
曾培炎副总理在贺信中指出,要“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在建筑的施工和使用全过程中,高效率地利用能源资源,更好地保护生态系统,努力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环境”;同时,”希望中国的建筑师与世界各国同行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人类建筑向智能便捷、节能生态、绿色环保的方向阔步前进”。建设部汪光焘部长在会上就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抓好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工作,作了以“共同应对能源资源环境问题”为题的主题报告。
会上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等几十位来自国内外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人士就有关绿色建筑整体设计理论、方法和实例,建筑智能化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建筑生态环境技术,绿色建材技术及中荷可持续建筑项目启动仪式发表了演讲。最后大会发布《北京宣言》,宣言阐述发展智能与绿色建筑的指导纲领和主要任务,彰显了我国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同与会各国共同致力于发展智能与绿色建筑、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态度和基本观点。
这是智能与绿色建筑领域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国际盛会,目的是为世界最大的中国建筑市场,构建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平台,加快推进中国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发展,进一步提升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的整体水平,进而为中国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人类居住、工作、活动必不可少的建筑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据有关方面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50%的能量;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就占了34%;建筑垃圾则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在发展中国家,剧增的建筑量还造成侵占土地、破坏生态资源等现象。事实表明,全球建筑界发展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大会指出,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是,按照中央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要求,以建筑节能为突破口,通过全面推广智能与绿色建筑工作,争取到2020年.大部分既有建筑实现节能改造,新建建筑完全实现建筑节能65%的总目标,大城市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要争取实现更高的节能水平;基本实现新增建筑占地与整体节约用地的动态平衡;实现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节水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0%以上;新建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总消耗比现在下降30%以上。到2020年,中国建筑的资源节约水平接近或达到现阶段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转变建设事业增长方式的成效突出。
展会持续了3天,有10多个国家的120多个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研究机构、设计院所等参展。我国有湖南天泉生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京西市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新诺生态供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近百家生产厂商参展。
会议期间,近1500多名来自国内外职能与绿色建筑领域的政府官员、企业家、专家和学者进行了广泛交流.这不仅对中国的智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链接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过程)中实现高效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业有人称之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
中国国际智能建筑展览会开幕在即 篇7
2016年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住建部正在制订中的“十三五”规划表示,对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逾5000亿元。这对中国建筑市场将撬动2万亿以上的产业机会。谁充分认识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性、前瞻性、包容性、创新性,谁就拥有了未来相当长时期的可持续发展和可预期的辉煌前景;谁切实地重视了智慧城市科学的顶层设计与建设,谁就能够真实享受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可观效益和丰厚回馈。自2014年8月27日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以住建部为主导的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已超过300个,极大地将智能建筑的应用推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从而释放出了巨大的市场能量,形成了一系列以应用各种云计算、云制造、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养、智能家居、智能楼宇、智慧安防等为新型产业和广泛互联的城市智能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着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为了服务“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智能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及有效满足企业的市场化需求,2016中国国际智能建筑展览会应运而生。
本届智建展以“荟萃全球高新技术产品,创新智能行业建设应用”为主题,是由住建部在智能建筑领域唯一重点打造的国际级专业展会。本展打破展览会常规,根据业态表现形式,按解决方案系统设置展览序列和安排展台。重点设置智能建筑解决方案馆、智慧社区解决方案馆、智慧城市解决方案馆和声光视讯工程装备馆等体验职能专区。除常规参展之外,参展企业还可以参与由组委会发起的“中国智能建筑经典案例”选拔,选中的经典案例将集中在展会特设的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智能建筑行业成就展”展区中重点展出,以体现近年来我国在智能化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另外,为了推广国内外优质产品,组委会将设“2016中国国际智能建筑展览会推荐品牌”,由生产厂家或国内总代理商直接报名参展的展商可进行申报,经组委会专家组评审后于展会期间公布。
2016智建展自筹备阶段起,就引起行业翘楚的极大关注和认真探寻。现距展览会开幕还逾百天,国家会议中心预定的展览面积基本告罄。行业集成商、建筑商、开发商、供应商积极申请参展,抢占突出展台位置和提交参展方案。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颇有建树的太极、延华、泰豪、捷通机房、奥特维为代表的一些集成商企业在智慧城市解决方案馆中将充分发挥集成商特有的项目集成优势,汇集本专业优质产品厂商共同打造更具体验感的亮点展台,让产品借助工程凸显其性能特质和应用实效,完美实现“1+1>2”的展示效果;爱谱华顿、阿尔卡特、大华等将在展会上让观众切身体验最新技术和产品;三基音响、锐丰音响等将在展览会期间让观众零距离尊享高端声光视讯装备;西门子、NEC等国际知名企业也在积极关注本届智建展,西门子将携建筑节能全系列解决方案亮相本届展览会,NEC将在展览会上展示建筑能源统计、工地扬尘远程控制监测、PM2.5追踪溯源、人脸识别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和解决方案等。
在展览会期间,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换届大会将隆重召开,大会将聚集智能化领域各行业专家、顶尖集成商、设计单位、终端用户、行业团体千人以上。此外,主办方还在展会期间不间断安排涉及智慧城市建设的近20场专业研讨会和高峰论坛,政府主管、行业专家、企业领导、用户买方等将共同解读中国智慧城市政策导向,共同研讨中国特色的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大计。
据悉,本届智建展正在切实加强宣传推广力度,积极深度挖掘专业观众资源,努力构建完整展览会服务体系,力争确保参展企业和专业观众各有所获的双赢结局。例如:在组织专业观众方面,2016智建展组办机构已经做足了功课:联合全国智能建筑相关协会、学会、联盟等机构组织专业观众现场交流,整个展览会期间,每天都安排来自不同地区的观众来到现场。除四个直辖市外,还有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山东、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四川、广西、云南、黑龙江等省市的观众与会;联合房地产商会/协会、节能协会、智能建筑数据中心、智慧城市产业联盟、智能家居产业联盟等专业机构组织相应行业终端用户、设计人员、检测机构等悉数到会;组织全国各大科技院校、设计院所专业人士集体到会;确认建筑业协会组织大型工程施工企业到会参观交流;特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采购团到会;特邀公安、消防、安全防范、交通管理等专业人士到会;特邀国外商会、协会、各国驻华使领馆商务科技人员与会;以及为声光视讯专业馆组织全国范围内灯光师、录音师、音响师等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专业人士到会交流。确保展会期间每个时段都将会有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专业观展团莅临展馆与参展企业进行近距离交流。
展览建筑 篇8
几何象征是建筑设计形式语法之一,建筑师在引用几何原型作为设计概念来源时,力求做到建筑空间与几何原型的契合。“莫比乌斯环(Möbius strip)(1)”是具有独特形体感和空间特性的几何体,其环面扭转且闭合,只有一个侧面和一条闭合边线。此外,莫比乌斯环形体扭转的强度会随环面的长宽比变化而改变:长宽比越小,环的扭转越强,形态越稳定;反之则扭转越弱,形态也越容易发生改变(图1)。从莫比乌斯环的不同特性入手,可运用不同表现方式将其引入建筑设计中。
1.1 哈萨克莫比乌斯环国家图书馆——状形
哈萨克莫比乌斯环国家图书馆是该图书馆2009年设计竞赛的头奖方案,由丹麦BIG建筑师事务所(Bjarke Ingels Group)设计。图书馆的外观为莫比乌斯环造型(图2),建筑师“用一个连续的表面将空间组合的变化包裹在内,创造出了一个莫比乌斯环造型——外墙面忽而在外忽而在内[1]”;图书馆的内部各使用房间为梁板体系,其圆形中庭空间由莫比乌斯环围合。(图3)
1.2 莫比乌斯住宅——状神
莫比乌斯住宅由荷兰联合设计工作室(UN Studio)设计,1998年建成于阿姆斯特丹。为了满足业主“希望体验一种既相互独立又和谐统一的全新生活方式[2]”的要求,建筑师把设计的重点放在了空间的亦分亦合和空间流线的循环性上。“此设计的莫比乌斯环是沿两条相互缠绕的路径形成的一个双重内锁的环面。在这里,这种内锁关系演化成两个人的生活……当他们在特定时候相遇时就产生了公共空间,而他们分开的时候又可能转换彼此的角色……以‘莫比乌斯环’命名不但是引喻建筑物质上螺旋交缠的形式,而且也暗指居于其间的生活方式,将是由生活与工作,公共与私密紧密交织的连续体验。一个无穷无尽的循环往复的日常休息、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空间[3]”。(图4,图5)
由于建筑类型不同,在莫比乌斯环的表现方式上,哈萨克国家图书馆状形,莫比乌斯住宅状神。笔者亦以莫比乌斯环为概念主题,借展览馆设计方案(以下简称设计方案)探索其与展览建筑空间的契合,寻解莫比乌斯环在建筑中形神兼备的表现。
2. 莫比乌斯环空间与展览建筑空间的契合
展览建筑的功能要求为莫比乌斯环概念的表现提供了双向可能。一方面,作为公共文化建筑,展览建筑追求形体的艺术表现力,表现建筑的个性与特性;另一方面,展览建筑强调展示空间及其连接空间的连续性。以下结合设计方案,探讨莫比乌斯环与展览建筑空间的契合设计问题。
2.1 设计方案简介
本设计方案建筑类型为科技展览馆,造型以莫比乌斯环为原型设计(图6),采用钢结构体系。馆内设有展示区(含十个常规展厅),管理办公区,科普教育区(包括一个多功能厅和若干科普读物阅览室),共享空间(包括临时展厅,中庭,公共平台和休息咖啡座)及辅助用房。(图7)
主入口门厅兼做序言厅,标高±0.0m,同层设有办公区、科普区和临时展厅。展示区以莫比乌斯环形式设计,由十个处于不同标高的展厅(相邻两者高差在1.2m~2.4m之间)串联而成。在5.4m和8.1m标高楼层均设有共享平台和室外绿化平台,作为集散空间和休息场所(图7-B,C)。门厅、共享平台和绿化平台是三个竖向节点空间。展示区围合而成两个中庭,竖向贯通各标高楼层(图8-C),横向通过门厅相连通,形成连续一体的公共空间。
展馆的内部交通简明,展示区交通自成一体,拥有“外环”和“内环”两套彼此独立的环线。其中外环通道采用平台与坡度小于1/12的坡道组合形式。同时,外环是展馆与室外空间的交界面(玻璃墙面),引入城市景观,使观展者获得室内外视野的转换和心理调节。内环通道围绕中庭设计,由一系列水平走廊和踏步数为7至15级的楼梯组成。双环为人员提供便捷的交通、疏散路线。位于门厅中部的两部电梯解决展品运输问题。
2.2 形合:莫比乌斯环拓扑形之于展馆造型
纯粹的莫比乌斯环空间存在人无法步行到达的区域,也不能很好满足展示空间对平坦度的要求。设计方案强调空间使用功能,为避免造型表面化,没有单纯模仿莫比乌斯环的形态,而是先对其进行要素提取和拓扑(2)变换。
其一,提取莫比乌斯环中心线为轴线,并用一系列矩形空间单元沿轴线串联。莫比乌斯环中心线是空间中的三维曲线,根据空间单元的连接调整其方向和尺度,最后形成展示空间序列,其轴线是经过拓扑变换的莫比乌斯环中心线(图9,图10-A)。
其二,对展示空间外围护结构进行整体形态设计。根据展厅的排列状态,外墙与屋面均呈大面积的连续形体,彼此接合,共同形成一个“有厚度的”莫比乌斯环(图10-B,C)。为保证绝大部分环面基本平整,满足空间使用功能,通过拓扑变换将环的扭转部分控制在极短长度内,并在此扭转部位断开,形成门厅空间。中庭采用玻璃围合,如同两个透明的楔子将莫比乌斯环锚固在基地上(图10-D),强化其空间形态。
2.3 神合:莫比乌斯环空间特性之于展示空间连续性
通过寻找莫比乌斯环空间特性和展示空间连续性的契合点,设计方案在形合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展馆建筑与莫比乌斯环的神合。展示空间连续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空间自身的连贯通透,突出布展效果,展厅组合连贯是展览内容组织通畅的基础。通透要求不同展厅间的空间关系直观明了,便于观展者对整个活动环境有一个前瞻性了解;二是观展流线的通达简明,突出观展效果,通达是交通的基本要求,简明强调人文关怀。空间本身的导向性能够提供简明的路线提示,弱化人对路线的选择意识,赋予人更加单纯深刻的观展体验。
2.3.1 循环一体的展示空间
设计方案将展示空间序列按照莫比乌斯环中心线串联布置,门厅空间作为整个展馆的序言厅,将序列首尾两个展厅连接,形成循环闭合的展示空间。由于每两个相邻展厅平面错开且高差在1.2m~2.4m之间,展示空间具有视觉连续性(图11),环绕中庭的内环走道将不同标高的展厅和中庭空间结合,形成循环一体的展示空间。
2.3.2“双环一线”的观展流线
各展厅处于不同标高又相互错开,使垂直交通成为组织观展流线的控制性要素,无法在固定位置设置交通核心,设计方案利用莫比乌斯环的单一边特性解决这个问题。如图12-A所示,莫比乌斯环的单一边在空间中环绕,造成“两条”环线的错觉,环的任意局部位置,边线“自身与自身平行”。将展厅序列作为环面,提取其单一边进行适当分割,并根据疏散需求调整分割点,即展厅出入口的位置,形成“双环一线”的交通系统。
“双环”即外环和内环。如图12-B所示,外环始于首层展厅,沿展厅右侧以逆时针方向环绕左侧中庭,向上延伸至门厅上空,在电梯平台处转换为沿展厅左侧,并以顺时针方向环绕右侧中庭,形成外环线路;内环则与外环相对,在展厅另一侧延伸,同样在电梯平台处转换方向。外环与内环都是通过门厅空间闭合。“一线”是双环的变体。电梯平台作为交通节点,“双环”在该处可彼此对接,形成一条闭合环线,即经过拓扑变换的莫比乌斯环的单一边(图12-C,D)。“双环一线”流线组织带有强烈的空间导向性,同时又为观展者提供了适当的选择自由度,使观展过程成为一次莫比乌斯环空间体验。
3. 结语
对“莫比乌斯建筑”的研究中发现,在引用其概念时,必须结合具体建筑类型和特点进行设计:例如,建筑是公共建筑还是居住建筑,建筑的体量是庞大还是微小,设计是偏重外在还是内质,对内部空间是强调动态连续还是静态分区等,应采取有所偏重的表现方式。展馆设计方案分别吸取莫比乌斯图书馆形体设计和莫比乌斯住宅空间流线的设计理念,以拓扑学为理论依据,建筑造型,内部空间和流线组织都基于对莫比乌斯环及其要素的拓扑变换设计。由于设计处于方案阶段,虽然做了点滴对莫比乌斯环形神兼备的表现,但是较为粗浅,对细节的设计不够深入,有待更加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哈萨克斯坦新标志性建筑:全新国家图书馆http://www.landscapecn.com/News/global/2009/566317573757_2.html
[2]《无限的空间——莫比乌斯住宅之挑战》,新建筑,New Architecture,2005年06期,85页。
展览建筑 篇9
6月3日上午10:00,在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楼宇科技与数字社区事业本部总经理赵晓光的主持下,在智能分会名誉会长徐正忠、秘书长李翠萍以及17位副会长的见证下,由会长黄久松宣布展览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工程商高层、设计院高工、产品商代表等800多人参观了本次展览。
中国智能建筑行业经过近二十年的高速发展,现在正处在一个行业明确、产业细分、在建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的阶段,并且出现向智慧城市发展的新方向,同时也表现出了向相关行业渗透、发展融合的趋势。值此智能分会成立十周年之际,行业的技术发展以及产品发展需要一个重要的展示场合,对于行业的未来也需要指明前进的方向。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建筑,单体建筑及多栋建筑构成了城市的神经元,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大潮中,智能建筑行业的建设企业正好处于行业技术的前沿,也有能力实施智慧城市的建设,使之真正落地。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而且智能建筑业内的很多工程及产品企业已经有了项目实施案例,所以智能分会决定以“立足智能建筑,面向智慧城市”作为此次展览的主题。
智能分会对此次展览进行了精心的策划,联合17家副会长单位打造了主题核心展区,由于受会场面积所限,此次展览只有一个展览厅,很多企业无法参展,因此,主办方根据智能建筑的细分行业对展区进行了划分,每个细分行业尽量涉及到一家企业,使得各个细分行业都有展示内容。与以往相比,此次展览增加了一些细分行业,如音视频行业,这也是相关行业融入到智能建筑中的一个发展趋势。本次展览有以下几个亮点:
亮点一:在展区核心位置,一面诠释着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历程的历史墙赫然入目,使参观者全面清晰地认识到智能建筑行业二十多年来的变迁。智能建筑行业最早的端倪是1980年弱电专业专家委员会经建设部批准正式成立,主要从事弱电专业国家工程建设标准的编制、管理工作,可谓智能建筑行业的起源,经过十几年的发展,1993年8月,《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正式实施,智能化部分系统列入标准,1995年7月,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主编完成上海地方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1996年颁布实施,以上阶段算是智能建筑行业的起步阶段。1996年1月,建设部在上海佘山召开了“智能建筑研讨会”,开始在建筑设计中推广和规范智能建筑技术应用,1996年2月,建设部科技委正式成立建设部科技委智能建筑技术开发推广中心,标志着行业的正式形成,政府中也有了相关的主管单位,1997年在政策宣传技术推广的需求下创办了《智能建筑》杂志,使得行业有了自己的专业媒体,为行业的技术推广、人才培养做了必要的准备,最先入行的一批工程企业,从杂志上学到了不少行业技术,从而确立了在智能建筑行业内的领先地位;1997年6月,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在A股上市,成为智能建筑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1997年11月,建设部颁布《1996-2010年建筑技术政策》,智能建筑作为“开发新技术领域的建筑产品”纳入该文件的《建筑技术政策纲要》中;2000年7月3日,智能建筑行业第一部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00)颁布实行,使得业内有了设计标准;2001年4月,建设部第87号令《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设立了“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从而规范了工程单位,使得工程建设单位得到了长足发展,也催生了一批具有一级资质的企业,这些企业目前大部分成为了业内的领军企业,促进了工程单位遍地开花的局面;2002年11月,《智能建筑》杂志获得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准刊号,成为国家正式出版物,从而确立《智能建筑》的权威地位;以上阶段为智能建筑行业的推进阶段。2003年8月,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获批成立,并于12月在北京召开了成立大会,从而开启了智能建筑行业的规范发展阶段;2007年11月1日,上海延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首家上市的以智能建筑为主营业务的民营公司,从而掀起了智能建筑行业企业的上市高潮,如今已经有20多家上市企业;2009年6月4日,经住建部和民政部批准(民社登[2009]第1177号),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更名为“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分会”,使得智能建筑作为一个行业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现在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成熟的行业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并且从单体的建筑到多栋建筑甚至到智慧城市的建设方向发展,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亮点二:核心展览区的展览,经过近几年的调研,智能分会发现智慧城市是未来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因此在核心展览区,结合17家副会长单位近几年的工程项目进行了合理的分类,最中间是由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做的智慧城市的沙盘,其使参观者对整个智慧城市以及分项分类的具体解决方案有了一个非常直接的认识,这两日内,该沙盘成了最吸引人的明星,观者云集,并且每一位参会者的相机里面都留下了它的身影。对于智能建筑的发展方向,主办方单独设立了展板,由17家副会长单位提供资料,把近几年业内经典的项目都展现到了展板上,首先,主办方对智慧城市的分区如何做顶层设计,设计了非常明了的介绍图例,使得参观者在今后设计相关项目时能有所借鉴;其次是科技融合,智能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复合型行业,在智能建筑发展的过程中由单独各个细分行业的融合,到现在智能建筑融入其他行业,如绿色建筑、智能电网、智能热网、轨道交通、能源管理、平安城市等领域都一一列举了案例并进行了介绍;智能建筑部分涵盖了行业内最基本的细分领域,比如智能酒店、智能家居、智慧医院、行政办公、文化建筑、体育建筑、商业建筑等,使得新入行的企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从而少走一些弯路,顺利健康地发展,为行业贡献力量;最后是走向海外部分,智能分会近几年通过对外交流,把国内先进的技术带到国外,也把国外先进的产品带到国内,并且业内的领军企业基本都开始注重国外的项目,都在进行“走出去”战略,像同方股份、中建电子、中信国安等都已经在国外做了不少经典项目,该部分的设计目的就是希望国内的企业做大、做强,走出国门,在海外市场大显身手,使得中国的民族企业成为世界先进企业。最后,展览还专门为副会长单位设立了软件平台的展览展示区,包括系统集成、会议系统、医疗平台、能源管理、应急平台等12个软件平台,例如同方泰德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展示了消防远程监控系统,通过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对火灾报警信息、建筑消防设施运行状态进行处理,并向相关消防中心发送正确火警信息。通过各种技术与资源的整合,实现身处监控中心就能对所有联网建筑物及设备进行实时监测、集中管理。为联网用户、大型企业和公安消防部门提供消防信息化应用;广东宏景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会务管理一体化平台,该系统包括:网上通知报名、名单管理、会议分组、会场管理、行程管理以及接送管理、智能排座、住房管理、出列席管理、宴会管理、坐车管理、证卡标签管理、报到签到管理、须知制作和数据汇总分析等;这样也有利于副会长单位的产品推广,并且成为二级梯队企业模仿的对象。
亮点三:各个细分行业的企业争相展出自己的特色产品,方便工程企业进行选择。其中北京中电兴发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业内非常出名的工程企业此次却展示了让所有参观者都耳目一新的自主研发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该公司以“城市管理与国土安全物联网”为主题,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FIAMM®(非凡®)品牌C3、C5系列高清网络摄像机,该产品采用公司特有的、全球领先的ULLSTM超微光感知TM、3D数字降噪、3A成像控制等核心技术,能够在照度0.01Lux以下的环境中,清晰捕捉图像细节,呈现彩色画面,解决了业内普遍存在的夜间监控图像看不见、看不清的难题,通过现场搭建暗室体验区,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并对其超微光感知技术纷纷表示赞叹。同时,其还展示了强大的平台融合能力,能够将国际、国内多款知名品牌摄像机采集到的图像信号传输到后端配套的FNVR网络存储一体机中,真正实现了万能接入,并通过SINONET®DSS CMS数字安全监控与报警中央管控平台,对各类视频图像设备进行便捷、高效的管理,对各种突发事件、警情信息进行有效的掌握,对各种资源迅速直观地调度整合,全面实现跨领域多业务的综合管理,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携交换机产品线参加了展览,其产品线包含云计算核心交换机Newton18014、TOR交换机6220,监控子系统专用设备EOC,平安工程专用路口接入交换机S2508。展台右边是锐捷WLAN全系列产品墙以及办公区和走廊两个场景化部署;展台中间是锐捷智能建筑IT综合管理系统RIIL,通过6块大屏幕展示了各个模块的功能;尤其是RIIL的机房管理子系统,以炫酷的界面和丰富的子系统管理吸引了广大来宾的注意力。锐捷网络在本次智能建筑展区的亮相,充分印证了锐捷网络紧跟智能建筑向统一IP传输的发展趋势而推出的系列解决方案与产品,已经成为智能建筑行业新的热点。
广州市瑞立德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携门禁系统产品、停车场系统产品及通道闸系列产品参加了展览,门禁管理系统产品是瑞立德一贯的核心业务,展会展示了门禁系统架构图,同时展示了瑞立德最新研发的国密CPU卡读卡器,此款读卡器安全性高,且外观简洁大方。智能停车场系列产品也是其展示重点之一,包括停车场系列、车位引导系列及区域引导系列产品;瑞立德展示了花费三年时间自主研发的RALID-AB10全自动臂式通道闸,此款产品简洁美观,采用灵活长度的挡臂,可适用于标准通道与宽通道场合,而且具备超薄机体,节省安装空间,可广泛应用于高档商业场所、展览中心、高尚小区、景点检票出入口、公共交通等行业。
展览建筑 篇10
本刊讯2014上海国际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简称"BIC2014") 将于2014年10月14日-16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本届展会围绕工业化建筑设计、工程及施工一体化 (AEC) ;预制构件及生产;施工技术与设备三大主题, 主要展示工业化建筑设计、设计软件及自动化控制系统、预制构件生产、混凝土化学品、预制构件成品、装配式钢结构等, 集中展示国内外先进的建筑工业化技术及解决方案, 同时满足现阶段市场对于建筑工业化技术、预制产品及配套服务等的强烈需求, 汇聚政府及行业资源, 为国内外建筑工业化市场的发展打造一个高品质的交流、展示、洽谈合作的平台。
继去年建筑工业化板块异军突起成为2013上海国际绿色建筑与节能展览会 (GBC2013) 的最大亮点, 2014上海国际建筑工业化展览会 (BIC2014) 顺势而行, 扩而充之。不但得到上届展商的信赖和继续支持, 更得到相关行业内领先企业的鼎力支持, 已报名的知名预制建筑机械生产商有沃乐特、艾巴维、泰卡、威克诺森、利勃海尔、艾乐凯盛、EVG、AWM、Eurobend、宝钢机械、庄辰、新大地等;建筑设计工程施工一体化 (AEC) 展商有宝业集团、中南集团、元大集团等;全球领先混凝土化学企业西卡;工业化建筑设计及咨询企业同凝、浙江绿建;AEC软件企业内梅切克;宝钢作为全球500强企业, 享誉全球钢铁行业, 此次也将携装配式钢结构民用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企业入驻装配式钢结构系统板块。
展览建筑 篇11
“展会经营的实体,它在市场中的定位,首先取决于它赖以存在的客观条件。全国农业展览馆(以下简称农展馆)在全国展览业的定位是历史形成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展会的经营实体,农展馆定位于中型的展览服务单位。”在接受《中外会展》采访时,农展馆党委书记王红谊首先介绍了农展馆的定位问题。
农展馆位于北京市东三环,地理位置优越,有京都“龙眼”宝地之说,交通十分便利,没有其他展览场馆普遍存在的“交通管制”,但正是由于地处人口密度大、寸土寸金的城市繁华地段,因此也就限制了展馆规模的扩展空间。目前,全馆占地近44公顷(660亩),建筑总面积近10万平方米,其中,展馆面积46000平方米,包括10座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老展馆和1座单体跨度国内最大的现代化展馆,而实际能够用于展览经营的,包括室外场地也仅35000多平方米。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公共设施的投入,2005年,国家批准农展馆对农业博物馆进行整改扩建,同时对农业博物馆内的陈列进行改造。到2009年完工后,老馆将主要用于博物馆陈列,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展览的面积就更为有限了。为了促进展览经营和博物馆陈列展示两项业务的协调发展,农展馆目前正在农业部领导和支持下积极筹划馆南区的规划改造项目,力争再增加20000多平方米的展馆面积,保持40000平方米左右的中等展会规模。
“从首都展览业的市场分工上看,在现有条件下,我馆瞄准中等展会规模是比较适宜地。而且在中等展会经营方面,我们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王红谊表示。
“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我们展会经营的市场定位与发展战略是,保持适度规模、提供一流服务。”王红谊进一步介绍说,2005年,馆党委在对全馆事业发展进行全面规划时提出了高标准建设3个平台的要求:1、国际先进的农产品交易平台,即通过展会经营,面向社会,服务三农。2、国际一流的农业文明展示平台,即通过博物馆陈列展示传承文化,宣传农业。3、海内外知名的展、博业交流合作平台。通过挂靠本馆的行业组织和学术组织更好地为业界服务。目前,由农展馆牵头成立的农业展览协会,有两千多个会员,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构成了全国最大的展览网络。
王红谊表示,农展馆作为事业单位,同时又要面向市场,在社会公益服务和市场经营两项职能之间如何建立起协调发展的有效机制,这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难题。“这个问题我们还在积极探索中。目前,主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类管理’的基本思路,在展览经营方面,积极引入市场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搞活机制,提高效率。”
在王红谊看来,对农展馆来说,这需要走自己的路,不能简单的把中国的展馆与国外的展馆经营进行比较。因为中国有自己的国情。国外的展会经营实体都是企业,到目前为止,农展馆还不是企业。“这个情况,我想不是短期内能改变的。”王红谊说。
“我不主张搞模式,一搞模式就容易固定化、僵化,一旦僵化就容易帶来其他的问题。事业发展是变化的,而固定、静止是相对的,可能我们在跟对方比较的时候,人家的模式已经变化了。”王红谊如是说。
不断进取稳中有升
“农展馆是改革开放以来面向市场较早的展会经营单位,虽然目前体制上还属于事业单位,但实际上我们的运作模式已经引入了市场机制,并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并且与客户建立了广泛良好的合作关系。”王红谊表示,农展馆根据自身资源条件的优势及定位,适度发展,而不是盲目发展,并给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去年是农展馆对农业博物馆进行改扩建,全面施工的一年,客观上会给展会经营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农展馆通过统筹安排,并与客户进行良好协调沟通,仍旧保持了一定的增长势头。今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一系列与奥运会关联不大的展会受到限制,而农展馆却抓住了奥运商机,策划举办了被奥组委列为迎奥运文化活动项目的“中国农民艺术展”,接办了荷兰与美国两个国家的“奥运之家”,均收到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经济危机使中国的会展业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影响。王红谊说,展会经济相对于实体经济来讲反应有所滞后,因此,明年的形势可能会比较严峻。
如何在经济危机来临时,准备好过冬的“粮食”和“棉被”,这是任何经营单位都需要考虑的问题。对此,农展馆在经营业务方面,重点抓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稳定老客户,吸引新客户;第二、抓住机遇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就是谋划好南区改造项目,为下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第三、进一步协调好展商之间的关系,通过一年一度的展商联谊活动,与客户加强交流沟通,共谋发展。
应该说,农展馆不断的推陈出新,把市场要求的必然性转变成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不断地把事业推向一个个新的台阶。
爱馆敬业实干出新
“农展馆的各届党委都很重视单位的文化建设,尤其是2005年以来,我们提出了推进单位文化体系建设这个基本思路,从标识体系、理念体系、制度体系、环境体系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规划与建设,用以凝聚人心,促进共识,形成一种团队的精神。”王红谊告诉记者,2009年就是农展馆建馆50周年,目前,农展馆的各个员工正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筹备明年建馆50周年的活动。通过回顾总结,理清思路,认清时代挑战,同时,向全馆的职工征集“馆训”。目前从征集的意见情况看,馆训内容中主要涉及以下几个要素:
1、爱馆。农展馆作为首都十大建筑之一,有着光荣和令人自豪的历史,所以农展馆的广大干部职工对展馆都有着深厚的感情,爱馆的情结在农展馆人中非常普遍。“我是2005年调过来的,虽然来农展馆的时间不长,但从一开始就被这里‘爱馆如家’的氛围包围着,深受教育与感动。”王红谊充满感情地说。
2、敬业。几十年的办展实践,农展馆培养和锻炼出了一支门类齐全、作风优良、训练有素的专业技术队伍,包括管理队伍,专业技术队伍,工勤队伍。在王红谊看来,他们不是一般的劳动队伍,而是支撑事业发展的专业团队。他们为人朴实,和谐友爱,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且令行禁止,雷厉风行。
3、实干。农展馆人在自己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实千兴馆,不尚空谈”的良好风气。不管是博物馆部门还是展会经营部门,都把谋事放在第一位,都把来自社会和市场以及各种服务对象的反馈作为检验业绩的根本标准,全馆上下集中精力干事业,一门心思谋发展。
4、出新。就是干什么事都要精益求精,力求做到最好。展会经济本身就是个时尚产业,引领行业的潮流,必须要不断地有所创新,创新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
展览建筑 篇12
各设区市建设局(建委)、规划局、房管局、园林局、公用局,平潭综合实验区交通与建设局,各专业组、协会、学会,各有关单位:
城乡建设部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将于2012年6月中旬在福州联合举办第六届海峡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博览会(以下简称“绿博会”),现将参展工作通知如下:
一、主题
本届绿博会的主题:“绿色引领生活”。立足海峡两岸,面向国内外,展示城市节能、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等新技术、新产品。建立沟通平台,推进成果转化,带动我省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与绿色建筑产业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促进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服务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展示内容
(一)专题展。
展示近年来建设行业重点工作成就和创意设计成果,包括建设成就展和创意设计展。
1.建设成就展。
突出全省各地城建战役、污水垃圾处理和园林绿化等建设成就。
(1)城建战役:
包括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城市桥梁管理信息系统、桥梁检查与检测、城市地下管线共同沟、城市照明等节能和智能化管理成就和工程案例;
(2)污水垃圾处理:
包括城乡污水垃圾处理、餐厨垃圾、污泥处置和渗滤液处理技术、资源利用等技术成果和工程案例;
(3)园林绿化:
新型绿化工程材料,生态型护坡挡墙,城市垂直绿化、屋顶绿化技术,生态型透水彩石铺装树池等生态环保绿化技术成果和工程案例。
2.创意设计展。
包括海峡建筑新人奖创意设计作品、优秀建筑创意设计,城市公共艺术和城市雕塑创意设计,市政公用设施创意设计,城市联盟创意产业园区规划设计案例,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典型案例等。
(二)专业展。
展示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等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和项目对接,突出节能减排降耗的技术集成,突出绿色环保安全的技术和产品。包括建筑节水、建筑电气与节能监管、智能化与信息化、暖通空调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照明、门窗幕墙、装饰装修等专业领域新技术集成和新成果展示。
1.建筑节水:
非传统性水源利用技术、绿色建筑评价节水关键技术、同层排水技术集成、建筑消防灭火新技术及产品、建筑与市政新型给排水管材管件、节水器具及设备、节水管理等。
2.建筑电气与节能监管:
高层建筑供电节能与消防安全技术、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和监管体系、既有公共建筑节电改造技术、产品、工程实例和合同能源管理应用等,建筑电工与电器、光伏发电技术与产品等。
3.智能化与信息化:
家居智能化系统集成展示,楼宇和小区安防与智能控制技术和产品,办公大楼、住宅小区通讯技术和环境智能控制、办公自动化及信息服务管理技术和产品等。
4.绿色照明:
LED及新能源照明和产品,办公、商业、家居照明,城市道路照明,建筑、公园广场、景观等空间照明节能技术、产品及应用设计,城市夜景照明案例等。
5.暖通空调与可再生能源应用:
空调、通风系统节能、保温技术与产品,室内空气质量控制技术与设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及其运行管理技术、设备及工程实例。
6.建筑节能幕墙与门窗:
建筑幕墙、门窗和遮阳产品,型材、玻璃、五金配件等配套产品;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检测技术等。
7.绿色装修与节能建材:
展示绿色装修建材、装饰装修文化、家居饰品等,绿色精装修楼盘及工程实例。
三、展示形式
本届绿博会以展示为主,展与销可结合,采取文字、图片、多媒体和实物、模型等多种方式进行展示。
四、招展、布展工作计划
1、2012年4月30日前组织招展,酝酿布展方案;
2、5月初至5月中旬,组织专家审查并确定参展项目;
3、5月下旬至5月底,确定并完善布展方案;
4、6月上旬组织进场布展,6月16日前完成布展工作。
五、参展服务
1、免费提供展位,颁发推广证书;
2、设立新技术、新产品和项目对接发布平台,评选优秀参展项目和单位;
3、对接“6·18”新闻中心,组织主流媒体参观报道,组织并邀请建设系统和社会各界人士参观、交流和洽谈。
六、展览时间和地点时间:展期约5天,2012年6月18~22日;
地点: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展区面积1万m2,标准展位为3m×3m。
七、参展要求
(一)申报参展应提交的材料(一式2份)
1、《第六届海峡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博览会参展申请表》见附件1;
2、布展方案(如展示内容、标准展位数目或光地面积、布展方式等);
3、其它材料如企业简介、产品标准、近期检测报告、获奖及工程应用情况等。
(二)申报截止时间
从现在起至2012年4月30日截止。“绿博会”设立组委会办公室负责相应项目招展工作。专业组参展企业按附件2分工报送材料,并提供“申请表”和“布展方案”的电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