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研究(共12篇)
兽医研究 篇1
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国出现的几起大规模的疫情一方面敲响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食品安全的警钟,另一方面也让人们认识到高等院校培养的兽医人才能否应对和正确处理这些事件,不仅是我国发展出口型经济的需要,也关系到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培养职业化的兽医人才是我国兽医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利用在美国访学的有利时机,深入了解美国兽医人才培养体系,希望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兽医人才的培养机制,借鉴发达国家在几百年的实践中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兽医人才培养体系和成功经验,并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探索我国兽医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新思路,以有效解决我国兽医教育,特别是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1 我国兽医教育与美国的主要差距
1. 1 我国兽医专业的学生来源素质远低于美国
目前,我国兽医专业的学生来源于高中毕业生,许多学生在入学前根本没有参加任何兽医实践活动[1]。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兽医学院(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University of Florida) 要求申请兽医专业的学生必须完成本科教育,GPA > 3. 0,而且对GRE成绩、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也有明确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申请者必须至少参加500 h的兽医实践活动,而且3 名推荐人中至少有2 名兽医人员。除了这些基本要求,初选入围的学生,还需要参加由2 名兽医管理委会的成员和1 名高年级学生组成的面试委员会组织的长达50 min的面试,并据团队合作、诚信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候选人进行评分,最终录取根据各项指标综合判定。
1. 2 我国兽医的学制时间远低于发达国家
美国兽医专业的学制4 年,以全美兽医学排名第十二的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兽医学院为例,除了第一学期的职业发展和第三学年的商业和职业发展课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公共课; 而全美兽医学排名第一的康乃尔大学兽医学院,除了兽医实践: 职业发展的课程外,也几乎没有其他的公共课,学生主要参加与兽医有关的课程和大量的兽医实践训练。我国无论是4年制或5 年制兽医专业的学生,几乎都要花将近2 年的时间学习大量的公共课,真正用于学习专业课的时间不会超过2. 5 年,学生接受职业培训的时间远远短于美国的学生。
1. 3 课程涉及的内容和范围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外科学是兽医学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但外科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其中麻醉学是外科学的重要内容。国内通常是在外科学中讲一些麻醉的基本知识,麻醉学还没有形成一门专门的课程,而美国排名前十五的高校全部都将麻醉学列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另外,国内兽医专业设立了大内科学,几乎没有根据系统单独开设课程的,其课程设置的理念是建立在兽医是服务于家畜这一基础之上的; 然而美国各高校在设置课程时已经充分考虑到兽医也同样面临宠物衰老性疾病的问题,因此在大内科的基础上,设置了心肺病学、泌尿学、肠胃病学、神经病学、心脏病学、皮肤病学等课程。特别需要指出,许多学校还有专门的个案研究课程。康乃尔大学兽医学院的培养方案提出,一些临床课程,每周有2 ~ 3 h的会议,通过讲座、实验室和讨论学会特别的病例,而且教师能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目前国内的高校均不能达到这一要求。
1. 4 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不能保证兽医专业的学生得到充分的职业素质培训
佛罗里达大学和康乃尔大学都建立了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科学属于其下属的一个系; 兽医学院不属于这一学院,而是单独的一个学院,与医学院并驾齐驱。兽医学院都有自己独立的教学楼,而且有设备非常完善的动物医院。动物医学通常设有不同的科室,甚至分为急诊、大动物医院、小动物医院等多个部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目前宠物医学成为兽医人员的重要方向[2],但几乎每个兽医学院都保留了大动物诊疗室,而且在动物医院的附近都有大型动物的饲养室,一方面为学生的临床实践提供实验材料,另一方面也提醒学生重视兽医为畜牧保驾护航的基本职能。每个兽医学院都有大量的临床教师,尽管他们在取得终身教职前也要实施非升即走制度,但是考核他们的主要是临床实践能力,而不是科研项目和论文。许多人获得的职位称为临床副教授,其主要职责就是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3]。
尽管近年来,我国高校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比例越来越高,但教师中具有临床经验的人员所占比例不升反降; 另一方面,兽医专业属于高投入专业,办学成本很高,加上实验材料,特别是实验动物价格不断飙升,国家的教学拔款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
2 影响我国兽医教育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
2. 1 传统的观念阻碍了优秀学生选择兽医这一行业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历史上兽医的社会比较低,收入也不高,在一些人的眼中兽医与脏乱紧密相关; 因此,许多父母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从事这一行业。加上我国部分养殖企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兽医工作环境不算太好,这也使许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一行业[4]。
2. 2 兽医从业人员收入偏低使许多人员不愿意从事这一行业
一个行业是否能吸引优秀人才,从业人员的收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目前,我国兽医从业人员与医生、律师等高收入行业相比比差距较大,而且比较辛苦; 因此,许多人不愿意从事这一行业。
2. 3 教育投入不足也是限制兽医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兽医是一个高投入行业,实验动物价格越来越高,加上更新各种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国家对于教学的投入并没有大幅度提升,这些因素使得兽医专业的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特别突出,也成为了限制兽医教育质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3 改革我国兽医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几点建议
如何在国内现有招生制度下,改革兽医人才培养体制,培养高素质的兽医专业人才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在比较中美兽医教育体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目前我国现有的经济水平条件下,通过改革我国现有的招生体制,从提高兽医专业学生质量入手,全面解决我国兽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应该从规模较小的研究生群体入手,通过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以此提升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3. 1 设立专门的兽医学位,将兽医职业教育与基础研究分开
在美国,兽医学院的教授也可以招收科学硕士或博士,这些学生主要从事国内基础兽医专业和预防兽医专业学生的工作,最后获得科学学位,博士生则获得Ph D。兽医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兽医临床的课程和技能,毕业后获得兽医学博士学位( DVM) 。尽管我国现在设立了兽医硕士专业学位,但是其生源质量不能与学术型学生相比拟,而且学制太短( 2 年) ,毕业生的质量与国外兽医专业的学生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建立兽医专门学位,其招生要求不低于学术型,而且培养学制不能低于学术型研究生是提高兽医专业学生质量的重要保障。
3. 2 增强临床兽医专业学生临床实践活动的时间,加强考核要求
尽管兽医学一级学科有三个二级学科,但在评价学生质量时,都几乎采用了同一个标准,那就是论文的水平。许多临床专业的学生也不得不放弃临床的实践训练,专门从事科学研究,以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要求或获得各类奖励和奖学金。许多临床兽医专业的学生经过硕士和博士的教育,由于其临床实践训练仍然不够,仍然不能直接胜任临床实践的工作。
为了培养更多的能满足社会需要的职业兽医人才,在现有兽医专业学生招生模式没有改变的条件下,可以对兽医专业的研究生提出分类要求。对于基础和预防专业的学生,可以按现有的学术要求处理,而对于临床兽医专业的学生则可以加强对兽医实践技能的培养。比如,可以要求临床兽医专业的学生在动物医院参加实践的时间不少于1. 0 ~ 1. 5 年,对于其学位论文则可以根据其临床活动撰写相应的报告即可,不必要求论文的发表和文章的档次,以保证学生获得充足的临床实践训练。
3. 3 在创建兽医学一级学科平台课的基础上,增加兽医专业临床实践课程和实践训练时间,突出临床技能的培养
尽管兽医专业的研究生在攻读学位的时候都从事了基础研究,但从毕业后从事的职业来看,真正从事基础研究的比例并不高,许多人还是转向了临床实践。由于缺乏临床实践训练,许多人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可以考虑在兽医一级学科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在确保基础兽医和预防兽医学生学术水平要求不降低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增强兽医学专业研究生临床兽医的课程和实践活动,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可以让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使基础研究能更好地与兽医实践结合。
人医学生在培养过程中,通常有1 年左右的时间在医院实习。在实习期间,指导教师会将遇到的病例进行分析,由于与实践紧密结合,这些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提高很快。目前,我国兽医院的规模与人医院相比相对较小,不可能容纳太多的学生进行教学人实践活动。面对国家对职业化兽医人才的需求,必须适当扩大动物医院的规模,更新设施,以保证学生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现阶段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目标,可以考虑学生轮流到动物医院实习和顶岗的制度,以增强学生参与临床的机会。
3. 4 利用国际交流,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目前,国家留学基金委有专门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联合培养项目,可以让学生积极申请该类项目,让他们到发达国家比较完善的动物医院去学习,这不仅能扩大他们的视野,而且也能提高他们的临床实践能力; 同时,也可以采用请进来的的办法,让国际上著名的临床实践专家指导学生的临床实践,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 结束语
现代兽医工作不仅是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在减少人畜共患疾病的危害、提高动物性食品的卫生质量、改善环境卫生、服务人类健康方面等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兽医专业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形势,加大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训练势在必行。改革现有培养方式,更加注重临床技能的培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摘要:目前,我国兽医人才的质量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异。笔者从学生来源、学制、课程的内容与范围和现有条件等方面比较了我国与美国兽医教育方面的差距,并分析了影响我国兽医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设立专门的兽医学位、将兽医职业教育与基础研究分开、增加临床兽医专业学生临床实践活动的时间等建议。在创建兽医学一级学科平台课的基础上,增加兽医专业临床实践课程和实践训练时间,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等措施创新我国兽医专业培养方案。
关键词:兽医教育,中美差异,学制,人才培养方案,兽医专业学位
参考文献
[1]张姣姣,王莉娟,何莹,等.以全国兽医技能大赛为契机,提高我国兽医教育的质量[J].中国兽医杂志,2011,47(12):90-91.
[2]郑辉,韩玉国.中国宠物产业发展新模式:访北京观赏动物医院院长凌凤俊[J].中国牧业通讯,2005(20):80-81.
[3]王宁.国外兽医高等教育对中国兽医教育改革之借鉴[J].吉林畜牧兽医,2007,28(4):4-5.
[4]王怡,张姣姣,袁娇,等.实行执业兽医制度,推进畜牧业和兽医教育的健康发展[J].中国动物保健,2009(12):19-23.
[5]汪莉娜,段但永豪,王鲜忠.我国兽医人才的职业素质培养及就业前景[J].中国兽医杂志,2014,50(3):97-99.
兽医研究 篇2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因此也对畜牧业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畜牧兽医专业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中职院校主要是为了培养高技能的人才。就目前人才培养的情况来看,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对理论教学比较重视,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因此,要优化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策略。
一、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现状
大部分中职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教材的内容已经陈旧,很久没有改动,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中心,他们的讲授占据了几乎全部的时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另外,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尤其是实训基地的建设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基础设备落后,学生缺乏实践等。此外,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师资源也不够壮大,很多教师都是转行而来,他们长期脱离社会实践,对社会的需求了解不足。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仍然限于考试的形式,轻视实践,学生的专业素质不高,增加了学生就业的压力。
二、畜牧收益专业的理论教学优化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学生首先要培养自己学习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参与实践活动。中职学校要想优化理论教学的内容,就要重视培养学生对畜牧兽医专业的浓厚兴趣。教师在课堂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敢于提出质疑,针对教材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同时还要适当了解学生的业余时间。这样可以保证听课的高效率,保证良好的课堂效果。另外,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要有针对性。中职学校学生的年龄较小,而且注意力比较分散,想象力比较丰富,他们具有自身特定的思维方式,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在课堂中引入恰当的学习方法进行讲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可以依据课堂的要求,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活动的效率。
(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将板书和挂图相结合,其手法比较单一,而且学生往往兴趣不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新技术也逐渐在教学中采用,比如多媒体技术等。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弱点,给以学生更加生动、形象的直观效果。同时,学生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热情。因此,对于中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师来说,要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尤其是要掌握现代科技技术的应用,可以采用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丰富教学形式,增强教学活动的感染力,同时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三、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教学优化
(一)优化教学环节
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中,要重点突出实践教学。通常来说,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可以分为:备课、授课、学习指导、实践报告审核、评定成绩等。在每个教学阶段中,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规章制度和规则。比如,教师在备课时,要保证教学的规范性,要阐释原理、使用的方法和器械,并做好实践记录等工作。而当处于教学指导环节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检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解答,要及时检查机械设备发生的故障,同时要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另外,对于学校来说,其要制定一定的考核制度,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及时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二)优化使用的教材
中职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新的改革背景下,要不断优化教材。教材要具备几个方面的特点:
(1)新。新主要是教材的使用要和时代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并且对教材中滞后的内容进行纠正。
(2)实。实主要是指教材的内容既能够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还要将其与目前企业发展采用的技术、设备密切结合,从而可以使学生和企业接轨。
(3)变。变主要是指教材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由于现代科技发展较快,而且设备更新也较快,所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充分满足社会的需要。
对于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来说,要想优化其教材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合理选择教材。因此,需要从目前现有的教材中合理选择,确保教材能够符合理论的内容,又能够推动实践教学的需要。
(2)要加强对教材的编制工作。教师要依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保证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的接受情况。
(3)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明确学生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但是不提供具体的教材,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建设实训基地
中职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学校要强化实训基地的建设,并将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从而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在建设基地的过程中,要进行恰当的规划,还要加强对人员和队伍的管理,壮大教师的队伍,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高效利用资源等。为了更好地优化教学资源,在实训基地中,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集中管理,从而充分利用各项资源,合理调配人、财、物。
(四)强化学生的管理
要加强对学生的岗前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的职业责任感,使他们积极适应工作的环境。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基本理论、技能等的学习,给学生恰当的指导,并给予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过度重视理论教学,教材内容比较陈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因此,教师要从理论和实践上优化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兽医研究 篇3
【关键词】 兽医药理学;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1-0-01
一、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生兴趣
兽医药理学既是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又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是照本宣科,机械性地讲述理论,学生会感到乏味。同时兽医用药的对象是各种动物,兽药品种浩如烟海。采取过去“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可能让学生理解性掌握各种药物的作用和用途,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本次教学改革进行了三方面尝试:
1、通过实例解释阐明总论中的基本理论。如在讲药物的选择性作用时,分别以强心苷对心肌的选择作用、消毒药与抗菌药的作用差异为例,学生很容易理解选择性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把总论的理论用到具体药物的学习之中。即应用药理学的基本原理认识各种药物。药物的种类繁多方面,作用千差万别,但其作用不外乎对因治疗(消除病因)或对症治疗两个方面。而对症治疗不管是作用于哪些组织、什么系统,都只有对原有生理生化机能的加强或减弱即兴奋或抑制两种形式。药物作用都有两重性,即既能产生诊断、防治疾病或提高养殖效益的有益作用,又可产生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等不利的作用,故学习具体药物时学生既应知道要掌握有益作用,又同时注意其不利的方面。
3、把各类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特点与临床用药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对细菌性腹泻,不仅可选择抑制肠道平滑肌收缩的地芬诺酯等对症治疗药物,而且应选择具有抑菌杀菌的对因治疗药物。具有抑菌杀菌的药物很多,则应选择内服肠道不易吸收即在肠道内保持较高浓度的磺胺脒、新霉素等,对肺部的细菌感染,则可选择在肺部浓度较高的达诺沙星等,这样容易记忆掌握。通过上述3方面的改革,使学生学习时把基本理论与药物学习结合起来,使具体药物学习与临床用药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二、突出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临床应用的药物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同类药物中又包括许多特点不同的药物品种。要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拉网式介绍,显然是不可能的。为此,在教学中则重点介绍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与用途。对有共性的药物如喹诺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有10个药物品种,一方面着重介绍具有共性的作用机理、抗病原体作用,同时又用比较法重点介绍各种药物在药效学(如抗菌作用强弱)及动力学性质(吸收、分布等)上的特点。这样,学生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该类药物的共性并可根据各药的个性灵活加以选用。对作用机理着重阐明其选择性的作用部位及由此引出的临床意义,在抗原体方面则着重阐明作主要对哪类病原体有较强的作用,如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抗病原体范围较广,但主要对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和支原体有作用。这样学生不难理解,该类药物自然就主要用于防治由革兰氏阴性菌或支原体引起的各种疾病。
三、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面向21世纪兽医药理学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主要引导学生对具有一些相似作用的不同药物进行归纳总结,比较分析,找出它们在作用于应用方面的异同点。具体做法是:老师提出一个方面的重要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去归纳总结所学过的知识,从分析所学中寻找答案,即老师适时提问,先由学生回答,后由教师补充、完善和改正。例如具有抗过敏作用的药物有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拟肾上腺素类等,它们在作用与应用方面的异同点是什么?又如具有抑杀大肠杆菌的抗菌药很多,如何根据疾病的性质(如廣谱、窄谱、动力学性质等)加以选用?这一教学方法可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反映有助于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归纳和根据实际条件选择适宜药物防治相应疾病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是教师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要让学生学好一门课程,还必须激发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我尝试采用过2种启发式方法。
1、置疑启发
针对学生要掌握的内容提出问题,使之有迫切解决矛盾的要求。例如:在讲完磺胺药类抗菌药时,我们提出:“治疗严重的细菌性脑膜炎时,是选择作用强的磺胺好,还是选择抗菌作用弱的磺胺好?”
结果不少学生的回答是:“选择抗菌作用强的好。我们进一步提出:”磺胺6—甲氧嘧啶的作用比磺胺嘧啶强,为什么不能选用磺胺6—甲氧嘧啶而选用磺胺嘧啶?这样的置疑就激发学生从能否通过血脑屏障方面考虑来解答这一问题。
2、自学启发
兽医药理学繁复的课程内容与较少的授课时间矛盾突出,必须设法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思考有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例如:在讲完微生物药物时我们提出几道让学生自学的问题:由支原体引起的猪禽呼吸道可选用哪些抗菌药?如联合用药,可配合哪些对症治疗或辅助治疗药物?由于呼吸道病是实际生产中最常见的疾病,故学生都十分有兴趣拟定用药方案,可见这类问题可引导学生去查阅、回顾已学的有关知识,并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过滤解决。
畜牧兽医诊疗管理措施研究 篇4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逐步发展,兽医行业应运而生,其对治疗动物疾病有很大的帮助。畜牧业在我国农业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其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已成为我国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由此可以看出,畜牧业的良好发展对我国来说十分重要,所以提高兽医的诊疗技术水平已经刻不容缓。
畜牧业的发展与兽医诊疗息息相关,只有具有高水平的兽医诊疗技术,才有可能在动物遭到疾病侵害时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由于疾病的侵入而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造成动物的死亡。而我国畜牧业还在不断壮大,需要进行有效的诊疗管理才能确保各个环节不出现错误,保障畜牧工作的正常开展。
此外,社会不断发展,新事物必定会代替旧事物在社会上得到发展。我国较为基层的农村兽医诊疗部门逐渐被一些专业性的兽医医院代替,在技术水平上有了提升,而且也为动物的诊疗提供了便利,有利于促进畜牧业的良好发展[1]。兽医诊疗变得更富专业化,各大高校也开始设立一些兽医专业,为培养兽医队伍服务社会而努力。
2 畜牧业兽医诊疗管理的措施
我国畜牧业诊疗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进步。比如,我国畜牧业处在一个较为分散的模式中,各个地区较为独立,无法进行集中管理。另外,我国兽医诊疗还是一个无序的状态,缺乏一套完整齐全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兽医对畜牧业诊疗管理的难度,不利于长久发展计划的实施。针对这些问题的出现,应当找寻合理的应对策略,保证畜牧业的兽医诊疗管理更加合理化、系统化。
2.1 制定完备的法律法规,对畜牧业进行依法诊疗
我国应当逐渐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规范,明确法律法规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相关管理部门为应对发展变化的时代趋势及时更新制度,加强对制度的管理,保证出台的制度是明确的、具体的,并依据完备的法律法规来管理我国畜牧业的诊疗工作,违反法规的应当予以相应的惩罚[2]。
2.2 建立一套完整系统的管理制度,使各个环节有序进行
各个部门应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个部门作用独立,但彼此相互作用。各个部门应当进行有效的配合,根据每个兽医的相关情况来合理分工。同时,做好兽医的培训工作,提高其工作效率和质量,丰富其专业知识。此外,还应有效改善兽医诊疗的环境,保证兽医诊疗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2.3 及时更新服务设备,积极发挥创新精神
顺应时代的发展,兽医诊疗工作应当及时更新服务理念,理解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对时代提出新的要求和建议,采用多样化的服务项目,满足畜牧业的各种发展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3]。创新兽医工作的管理模式,改进诊疗技术,为新型畜牧业服务,加快我国畜牧业的产业结构转型。
3 结语
我国畜牧业在我国农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我国进步发展的物质支撑。所以,对于畜牧业的诊疗工作,应当积极有序地开展,增强兽医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素质,保证各个环节不出现错误;同时,政府部门需将注意力更多地转向畜牧业的诊疗防疫工作上,提高我国的医疗水平和诊疗技术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我国经济实力得以增强。
摘要:我国畜牧业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经营模式开始走向现代化。其中,兽医是畜牧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分析当代我国畜牧业的兽医诊疗管理措施,促进我国畜牧业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从而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畜牧业,兽医,诊疗措施
参考文献
[1]李志文.加强我国兽医诊疗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4(8):238.
[2]姚仲山,王秀英,李真伍,等.加强兽医诊疗管理促进畜产品安全生产[J].吉林畜牧兽医,2007(1):5,55.
兽医研究 篇5
畜牧兽医专业课是一门内容较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作为一名职业高中的教师,如何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图片资料、实验实习等教学手段,为学生奠定牢固的专业基础,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学习基本的文化课之外,主要是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掌握原有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努力学习先进的畜牧兽医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成为既有渊博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双师型”的教师。
在教学中,我做到以下几点
一根据专业课程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畜牧兽医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畜牧兽医专业课上用“纸上谈兵”的传统教学法是不可行的。作为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必须动脑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二营造创新教学环境,坚持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包括教学心理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环境的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只是简单地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如我在《畜禽解剖生理》课程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正常畜体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在施教过程中,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启发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形态构造和机能的关系、畜体和外界环境的关系。讲畜体形态构造和机能的关系时,首先讲明机能以形态构造为基础,形态构造又必须与机能相适应;形态构造决定其器官的机能,而生理机能的改变又可以影响器官的形态构造改变。两者相互依赖、互相影响。又如讲畜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时,先讲明畜体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环境条件对畜体有直接的影响,外界环境在不断变化,畜体的机能和构造就会发生相应变化,以使其适应新的环境,维持家畜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然后提出问题:“当畜体处于寒冷环境时,为什么皮肤血管会广泛收缩?为什么骨骼肌的紧张度增强而发生寒颤?”让学生思考,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使之学得活、记得牢。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兽医研究 篇6
[关键词]实践教学执业兽医兽医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S8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073-02兽医专业作为农业院校传统老牌专业,有其本身的特点,作为医学专业,它要求学生不仅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过硬的临床实战经验,2008年我国提出执业兽医考试制度,要求今后的兽医必须通过执业兽医考试之后方可从事兽医及其相关工作。在这次执业兽医制度的实行之前,农业部经过多年酝酿,其目的之一是与世界兽医制度接轨,更为关键的是通过这种考试制度和要求水准,全面提高兽医从业水平,使我国兽医对饲养业及相关行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能够以专业的水准去分析和处理。
我们一般都能够按照教学大纲和兽医发展来进行兽医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在讲授中让学生得到理解和掌握。但实践环节往往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下面结合兽医专业的实践环节来分析如何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合格兽医人才。
兽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临床教学实习及毕业实习三大板块,这三个环节相互联系、层层深入,将理论知识不断糅合在一起。学生在大学五年中,如果能够按质按量完成这三大环节,毕业后将可以胜任兽医基本工作的要求。
一、改善课程实验教学环节
兽医专业每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都有课程实验,课程实验是按照教学计划和兽医专业知识结构设置的,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实践环节。实验课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复习,更是对理论知识的深化和扩展,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
但本科实验课程存在以下几个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1.教学经费不足,难以开出教学计划的所有实验项目,全国高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教学经费的下拨标准还是多年前的标准,而目前由于物价上涨等因素,现有的下拨经费根本不足以完成计划内的实验项目,所以教学教师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完成部分实验项目。2.仪器设备老化、不足,制约着实验效果,上一轮本科教学评估之后,本科教学设备更新及维修不及时、不到位,严重制约上课效果,医学专业的实验课程学生分组严格为3-4人一组,但由于设备不足,加上损坏的设备没有及时维修,所以学生仍然使用一部分老旧、过时的实验设备;多数实验人数严重超员,每组实验6-8人,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受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观念的影响,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实验课缺乏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为:学生实验课前不预习,对實验过程不加思考,实验不认真、不主动,有的学生不去观察实验结果,抄同组同学的实验记录也可以写出实验报告。这样的实验课教学显然不利于培养具有现代思想、现代素质、综合能力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3.实验动物购买没有合法来源渠道,有些院校还没有自己的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动物来源受到严重的制约,按照国家法律,实验动物购买必须到合法的实验动物饲养企业或饲养场购买,但目前的情况是小动物如鼠、兔等可以购买,大型动物如牛、马、羊、猪、犬等无处购买,只能到市场或个体养殖户去购买,没有检疫证明,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因而实验教师就想办法开展替代实验,影响教学效果。4.实验课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学改革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验课质量的优劣与教师的业务素质、责任心和课堂组织能力密切相关。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教师都需要认真备课,做好充分准备。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以及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教改工作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验课的讲授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教师有熟练和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解决能力,并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对实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课教师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还要不断进行理论知识的更新和拓宽,学习并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这是做好兽医实验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针对上述几种情况,我们作为兽医专业教师,要与主管校长沟通,追加教学经费,更新实验设备,改善教学环境,保障实验动物来源。同时,还要对实验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准,争取将实验教学环节搞好。
二、严格管理临床教学实习环节
临床教学实习环节是兽医专业本科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程学习后,根据教学计划集中安排10周左右的临床实习,将学生派到动物医院、养殖场及兽医防疫站等基层部门,直接接触养殖中遇到的具体病例。
在实习中学生要接触临床上遇到的各种病例,如传染病、寄生虫疾病、内科疾病、外科疾病、产科疾病等,涉及的知识面包括解剖、生理、生化、药理、免疫与微生物、病理、内科、外科、产科、中兽医、诊断等所有专业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的知识,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对所学专业知识全面掌握,并且会将这些知识综合应用到所遇到的疾病中,正确地进行诊断、治疗,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措施等。
但在实习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使得教学实习与预期效果相去甚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习单位实习内容单一,每年医学院派往实习单位的学生在3个月的实习期内一般都待在一家实习单位,而且大部分实习单位从事的是一种动物的疾病诊疗工作,不接触其他动物的疾病诊疗,如宠物医院只针对犬或猫等小动物进行诊疗,养殖场只养殖一种动物,如猪或鸡等。实际上在一个实习期内,学生只接触两三种动物的疾病诊疗,对其他动物接触很少或接触不到,没有全面了解不同动物的发病及其治疗,即使一种动物有时候见到的疾病也较单一,因此学生在一个实习期内仅见到几种疾病,涉及内容有限。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实习认识不足,在实习期内学生对临床疾病诊疗兴趣不高,对实习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在实习单位实习几天后,请假、开小差等现象频繁出现,甚至有的学生超过一半的时间都不在实习单位,严重影响实习效果。[1]3.其他学习内容冲击实习教学,学生在实习期内与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找工作及托福考试等内容时间重叠,大部分学生将实习内容放在后边,更注重以上其他内容的学习,实习效果可想而知。4.教学实习管理环节不严,直接导致学生放松教学实习学习,学生在实习期内赴实习单位后,指导教师只能不定期检查实习,这样有些学生不自律的话,根本学不到应有的临床知识。[2]
鉴于此,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每年在实习前,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进行实习动员大会,调动教师挖掘符合实习要求的实习点,并对第一次实习点进行现场考察,符合要求的才配实习生,在实习期满听取学生反馈信息,不合格的下一年度不予配实习生;实习前教学院长、辅导员还向全体实习生宣讲实习重要性、病例处理细节、考核要求、实习纪律及安全事项等,杜绝学生投机思想。经过几年运行,效果良好。
三、规范毕业实习环节
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毕业前,要通过毕业实习完成毕业论文,实习内容涉及所学专业知识,如临床疾病发病调研、诊断、预防,药物的应用、研发,病例变化的探讨等。
近年来,全国高校的学生毕业实习环节执行效果不理想,因为这一阶段实习与毕业找工作、研究生复试、公务员考试等掺杂在一起,学生在毕业前面临人生转折点,所以大部分学生到了学校安排的实习点后,各种各样因素的干扰,导致他们难以安心工作,有些干脆“放羊”,结果到毕业前只能草草地提交一篇不完善的毕业论文或抄袭论文应付交差。
对此,我们将大部分毕业实习放在教研室,跟教师课题组完成教研室课题任务,要求教研室教师在适当照顾学生的情况下严格要求学生,绝不容许学生不做实验或造假、抄袭等现象出现。这样学生有事可以临时与教师请假,在校园内办完自己的事情后就可以及时回教研室继续实习工作,既顾及学生方面,也完成实习任务,达到两全其美。多年运转证明这一方法效果显著。
通过以上环节,我们可以看到目前高校本科教学实践环节存在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需要高校教师认真思考,也需要高校领导认真思考如何改善教学软件和硬件设施,共同出谋划策,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出执业兽医制度下合格的兽医人才。
[参考文献]
[1]崔焕忠,张辉,周佰祥等.提高《兽医内科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8):28-29.
[2]梁书文,王军,马魏等.高等学校实践课教学管理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11(15):176-178.
[责任编辑:覃侣冰]
《兽医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研究 篇7
1 在深入调查新疆地区家畜寄生虫流行病学的基础上调整教学内容
1.1 新疆地区家畜寄生虫流行病学的特点
1.1.1 饲养方式的多样性使得寄生虫流行情况较为复杂。
随着新疆产业结构的调整, 畜禽养殖业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逐渐加大, 传统养殖方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已经成为主流的养殖模式。然而由于新疆具有许多优良的天然牧场, 并且长期以来, 广大农牧民已经习惯游牧生活, 因此, 散养方式在一定地区尚占有较大比重, 这种“散养与集约并存”的现状导致新疆地区动物寄生虫病较为复杂的流行病学特点。规模化的饲养方式, 减少了动物与生物传播媒介接触的机会, 使生物源性寄生虫感染率大幅下降, 同时却增加了另一类寄生虫病暴发的可能。如规模化牛场很少见到姜片吸虫的大批感染, 而疥螨病却很容易流行;在规模化鸡场中, 球虫病很易暴发。散养的羊群, 肝片吸虫病却较为常见。
1.1.2 生活方式的沿袭使食源性人兽共患病的发生率居高不下。
在新疆地区, 人们普遍喜欢吃羊肉串和馕坑肉, 这2种肉制品在加工时为不影响其鲜嫩程度, 往往烤至7~8成熟, 因此很容易感染肝片吸虫、肺吸虫、旋毛虫等疾病。
目前人们食用牛肉、羊肉、猪肉和狗肉时, 喜欢烧、烤、涮的方式;食用水产品诸如鱼、蟹、虾、蝲蛄、螺蛳时, 喜欢生食、醋腌、酒浸。这样的食用方式都使得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发生率增加。
1.1.3 伴侣动物和观赏动物的增多使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增高。
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精神追求的不断增多, 许多伴侣动物和观赏动物 (如猫、狗、鸟、鼠、蛇、蜥蜴等) 逐渐成为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员, 也成为某些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如包虫病、弓形虫病、蛔虫幼虫移行症等) 发病率增高的重要因素。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 当前畜禽寄生虫病与过去相比,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 依据畜禽寄生虫病发病的新特点对兽医寄生虫教学进行改革十分必要。
1.2 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新疆地区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结合养殖状况和民族生活特点, 对教学内容进行较大改革:删去了全部猪寄生虫和大部分马属动物寄生虫的内容, 增加了牛、羊、鹿、家禽寄生虫的比重, 并将牛羊寄生虫病作为重点;新增宠物寄生虫病内容。
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兽医寄生虫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也与提高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相违背, 不符合21世纪人才素质目标的要求。因此, 授课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 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2.1 改“填鸭式”教学为探究式教学
“填鸭式”式教学往往是满堂灌, 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口干舌燥, 而学生则只是被动地接受, 没有兴奋点, 学习效果很差。为改变这一现状, 笔者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 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础上, 紧扣教材, 步步深入设定一系列问题,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致被动接受为积极踊跃的参与讨论, 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如在讲授肝片吸虫病内容时, 从一个覆满肝片吸虫的羊肝脏图片讲起, 而后分别设定问题“这个肝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病变?”“其他脏器有无肝片吸虫?”“人会不会感染, 如果感染可经由哪些途径/方式?”“感染后动物/人会有哪些表现?”“怎样防止肝片吸虫病的发生?”等等, 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和解答, 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最终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究中掌握肝片吸虫的发育史、流行病学、发病机理、感染症状、诊断和防治。将某些耗时不多, 设备要求简单的验证性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 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通过课堂内外的探究式学习, 促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讨论和交流, 在对话和合作中学习, 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初步具备综合和运用家畜寄生虫学知识的能力。
2.2 结合病例, 现场教学
新疆是寄生虫的高发区, 临床病例很多, 为病例教学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塔里木大学实验室现有各种寄生虫实物标本150多件, 理论讲授时可将其图片穿插于课件中;实验课上则先将相关的标本一一展示, 而后对照标本详细讲解。这种结合病例的教学方法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受到学生的欢迎, 教学效果也大为增强。
塔里木大学动物学学院的民族学生大都来自于农村牧区, 90%以上学生家中都有不同规模的养殖, 授课时经常能遇到他们身边常见却又不明白的病例。这时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同学描述其发病情况, 并逐渐深入地将学生疑惑解开, 这种方法既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汉语言表达能力, 又能使其学有所用。
2.3 传统教学方式配合多媒体手段教学
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看到静止的标本和图像, 特别是对于已经浸泡多年的病例标本, 学生在观察时不能产生较深的视觉感觉和记忆, 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例如:脑多头蚴 (脑包虫) 造成的转圈运动、羊鼻蝇导致的流鼻涕等症状, 多媒体可以用动态的图像向学生展示, 使学生加深印象。
多媒体的特点是信息量大, 不便于记笔记, 而民族学生普遍写字速度较慢, 因此在给民族生授课时应将传统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 突出重点地讲授, 做到既使学生做好笔记, 便于以后复习, 又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否则, 一味的追求信息量, 而不能使学生在每一节课后留下笔记, 造成课后要花更多时间看教材, 影响学习效果。
通过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结合病例教学和多媒体手段, 极大地激发了民族生对《兽医寄生虫学》的学习兴趣, 授课质量也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祁画丽, 赵传壁, 夏艳勋, 等.《兽医寄生虫学》教学内容的改革[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校报, 2005 (3) :221-222.
[2]路义鑫, 宋铭忻, 韩彩霞, 等.浅谈家畜寄生虫病学与寄生虫病学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7 (6) :83-85.
[3]陈汉忠, 黄维义, 张为宇, 等.《兽医寄生虫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增刊) :151-153.
兽医寄生虫药物制剂研究进展 篇8
1 经皮给药制剂
经皮给药是药物通过皮肤吸收的一种给药方法, 药物应用于皮肤上后, 穿过角质层, 扩散通过皮肤, 由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过程。此给药系统具有它独特的优点:可避免药物在肝脏中的首过效应和在胃肠道降解药物的吸收不受胃肠道因素的影响, 减少用药的个体差异。一次给药可以长时间使药物以恒定速率进入体内, 减少给药次数, 延长给药间隔;避免了口服给药等引起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 降低了毒副反应;使用方便, 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节省人力, 特别对于人难于接触的动物较口服、注射的普通剂型容易使用, 也可避免注射引起动物疼痛或捉拿动物可能发生的应激反应。经皮给药制剂在兽药制剂中主要包括软膏剂、浇泼剂 (透皮剂) 、气雾剂等。
1.1 软膏、浇泼剂
(透皮剂) 软膏剂作为一种易于涂布皮肤表面的半固体制剂, 与浇泼剂 (液体制剂) 一样, 包括主药和促透剂, 有的还有缓释剂, 是利用透皮吸收促进剂促使皮肤吸收主药而达到全身治疗的作用。目前使用的化学促透剂主要有乙醇、氮酮 (Azone) 、肉豆蔻酸异丙酯、桉叶醇、二甲亚砜 (DMSO) 等。陈西钊等 (1997) 通过对爱比菌素浇泼剂配方研究表明, 氯酮 (Azone) 是一种强力促透剂, 在低浓度时, 对亲水性或疏水性化合物都有广泛的促进透皮吸收作用, 其作用强于DMSO、乙醇等, 且与某些有机溶剂具有协同作用。
1.2 气雾剂
药用气雾剂是指药物与抛射剂共同封装于具有特制伐门系统的耐压密封容器内, 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定量或非定量地将药物以雾状、半固体或泡沫状喷出的一类制剂, 将形成可雾化的微粒, 用时喷入口腔、咽、喉等处, 由于黏膜无角质层且表面含有粘蛋白的黏液, 能把雾化微粒很好地吸附在黏膜上, 进而被具多孔的类脂质膜口腔黏膜迅速吸收, 发挥其杀虫作用。
2 缓、控释给药制剂
2.1 缓释给药制剂
缓释制剂是利用包衣、加入阻滞剂等手段来延缓药物释放速度, 以达到调整药物作用时间、减轻毒副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等目的的一类新剂型。设计和制备缓释制剂的主要材料是应用高分子化合物, 如乙基纤维素 (EC) 、羟丙甲基纤维素 (HPMC) 、聚丙烯酸树酯系列、生物黏附材料卡波姆系列等。目前的这类抗寄生虫药物剂型主要有丸剂、乳剂、混悬剂、微球、微囊等。脂质体也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因这类制剂具有普通制剂所无法相比的优越性, 现已迅速广泛地应用于兽医抗寄生虫领域。
2.2 控释给药制剂
控释给药制剂是药物从制剂中以受控形式恒速释放 (以零级或接近零级) 而发挥治疗作用的一类制剂, 一般是恒速的零级或近零级过程。因此, 它是一种长效制剂, 是在缓释制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近些年来随着新型高分子材料的不断引入和应用于医药领域, 控释制剂也得到了广泛研究和迅速发展。
2.2.1 根据反刍动物胃的生理特点而设计的控释药物
对于反刍动物, 由于瘤胃、网胃的生理特点, 即零浮力和受筛作用停留现象, 给药物长期停留创造了有利条件。口服药物后将在胃中长时间停留, 通过药物扩散或基质溶蚀等方式将药物送到胃肠液中, 最终被胃肠吸收。
2.2.2 药物以脉冲形式释放
Courtney等研制的一种丙硫咪唑电子丸, 是通过微型计算器计时, 在预定的时间激发一个化学过程, 在药物底部释放气体 (CO2、H2O、NO) , 从而将药库中的药物排出, 在口服第31 d、63 d、93 d分别释放治疗剂量的丙硫咪唑。
3 靶向给药制剂
靶向给药系统亦称靶向制剂, 是指将药物通过局部或全身血液循环而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的给药系统。靶向制剂可利用载体将药物有选择性地积集于作用部位而发挥药效, 以达到高效且降低毒副作用的目的。目前抗寄生虫药物靶向制剂所用载体主要有乳剂、脂质体、微囊、微球、纳米粒、磁性导向以及利用生物技术单克隆抗体分子上结合“弹头”药物或联接能识别的配体分子等。
3.1 脂质体
脂质体作为一种定向药物载体, 具有减少药物治疗量和降低药物毒性的特点。且大量动物实验表明, 无论何种给药途径, 脂质体进入机体后, 除部分小单室脂质体 (SUV) , 绝大部分都被网状内皮系统 (RES) 吞噬, 特别是肝、脾的单核巨噬细胞。另外, 肝血窦的非连续性毛细血管间孔一“窗口”的特殊解剖结构及其肝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功能可使脂质体负载药物能定向作用于肝巨噬细胞 (Kupffer cell) 、肝血窦、肝细胞, 而肝脏丰富的营养环境又为许多寄生虫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因此, 寄生于这些环境的寄生虫能遭受脂质休药物的定向攻击, 使药物发挥高效杀虫作用。另外、因药物随脂质体代谢途径改变.也减少了对非靶组织的药物毒性。所以利用脂质体作为药物裁体治疗肝脏寄生虫病无疑是优良的选择方案。
3.2 纳米粒
纳米粒为粒径在10~1 000 nm间的微小囊粒和颗粒, 常以明胶、丙烯酸类、白蛋白、牛血清蛋白作为药物的载体。该制剂具有缓释和生物降解的特点, 同时对网状内皮系统 (RES) 具有一定的靶向性, 尤其可累积在肝脏的枯否氏细胞内, 这也适合于某些肝脏寄生虫感染的治疗。
Deniau等研究表明, 用甲基苯烯酸酯为药物载体研制的纳米粒, 对感染了利什曼原虫的体内模型细胞具有较好的靶向作用, 且纳米粒的EC靶向浓度是原药的1/27。用聚氰基苯烯酸烷酯作为药物载体也取得了同样的靶向性。张学农采用乳化聚合种子乳化法制备的阿苯达唑纳米粒, 通过腹腔注射和口服两种方法给药小鼠, 4h后肝脏中药物分布率分别为40.15%和58.64%, 而对照组阿苯达唑混悬制剂在肝脏中的分布率仅分别为11.72%和5.31%。同样也证实了纳米粒具有较强的肝靶向性。
Liance将阿霉素用聚氰基苯烯酸烷酯为载体制备纳米粒, 对小鼠肝包虫病以5 mg/kg给药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而以7.5 mL/kg给药不能增加疗效, 这可能是在高剂量时RES的清除作用达到了呈饱和状态而单独使用该原药治疗却无任何效果。
3.3 微球、微囊和乳剂
1981年, Yashika等和Kanke等比较了微囊和微球在体内分布的异同, 发现微球的粒径范围在4~15μm, 静注后主要靶向于肺, 而微囊粒径在10~1 000 nm, 它靶向于肝和脾。研究表明, 将制备的12~44μm的蛋白微球静注于小鼠, 10 min后95%以上药物分布于肺;而0.5~0.7μm的蛋白微球约85%分布于肝, 2%分布于脾。用Ce聚苯乙烯二乙烯基醚制备的粒径在7~12μm微球, 在Beagle犬体内静注后24 h后, 肺的回收率为42.8%~58.5%。而在肝脏中只有6.5%~0%。另用聚苯乙烯微球, 粒径1.27μm经兔静脉注射后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摄取而进入肝。王敏儒等以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 (PLA) 为载体, 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出了伊维菌素的聚乳酸微球, 可缓慢地接近恒速释药, 用于兔螨病的治疗, 能明显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中专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篇9
关键词:突破,畜牧兽医,技能,兴趣,系列课程,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农业专业, 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畜牧兽医专业的社会功能逐渐扩大, 除了传统的畜禽养殖外, 特别是动物性食品卫生检疫, 动物福利, 兽药管理, 宠物医疗保健, 人畜共患病等, 都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实际技能提出更专业的要求[1], 虽然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改革一直在不断创造性的进行着, 但都局限于对专业得不断细分和分割, 追求专业知识构架的完美性。其实对待生命, 我们是把它看作成一个整体, 不能任意分割, 因为把身体分割成几部分, 再堆砌起来, 就不可能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同样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更不应该把动物“分块”“分割”来进行。另外, 追求专业知识构架的完美性本身没什么错, 只可惜畜牧兽医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 对畜牧兽医专业样样精通的人才已罕见, 既然没有完美的老师, 又怎么能培养出完美的学生呢。为了突破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 本文大胆设计出让学生掌握实际技能为重点, 同时融合了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提出必修加选修的2+2模式的系列课程改革。
1 系列课程改革原则。
1.1 确定系列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把职业道德教育和生命教育融合起来是系列课程改革的排头兵。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注重培养出遵纪守法有职业道德有理想的好公民, 这是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作用, 而生命教育要紧密联系畜牧兽医的专业特点来进行, 重点有两项:一是学生工作学习中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护、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有适当的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和预防人畜共患病的传播。二是结合哲学、伦理、美学等学科, 从爱护动物为契点, 提高到心存珍惜自己生命, 珍爱他人生命的层次, 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因此, 笔者认为应该把职业道德教育和生命教育融合成一门课程《畜牧兽医职业道德建设》, 自然而然该课程应由畜牧兽医专业教师来教授是比较恰当的。
1.2 确定系列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生不能再是传统教育的“填鸭”, 学生的课堂地位由被动转为主动是系列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以掌握实际解决问题的操作为主, 掌握“够用”的理论就好。现有的状况是:中职学校毕业生大多是基层一线的实践操作者, 虽然企业要求毕业生能马上上岗, 但这不等于要求学校与企业的对接是粗放型的, 因为既有不同企业对毕业生有不同的岗位要求, 也有同一企业对毕业生有不同岗位的要求, 也有不同性格理想的学生对自身的不同的岗位要求, 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可能迁就各种企业的要求同一个专业设置了上百个班级。恰恰如此, 系列课程改革就是要让学生当人生的主角来结合自身的理想和性格, 为自己在社会谋位置:他们可以是一位企业技术骨干, 也可以是一位老板, 甚至可以是一位公务员。
1.3 确定系列课程的顺序
畜牧业的发展要依靠畜牧管理, 畜牧管理包含了市场预测、合法、科学技术, 简单的讲, 就是要依靠市场预测合法地利用科学技术来对养殖场进行管理。只要管理得当, 预防为主, 监督为辅, 养护结合, 那么治疗就派不上场了。一句话概括:畜牧为主, 兽医为辅。
1.4 确定系列课程核心课程
据有关资料表明, 在正常的情况下, 家畜的生产力约20%取决于遗传, 40%~50%取决于营养, 30%~40%取决于环境条件, 所以品种优选管理、营养供给管理、养殖场环境管理, 还有保障家畜健康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预防管理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 其他基础课程要围绕这些核心课程服务。
1.5 确定市场需求, 建立反馈机制
社会经济快速增长, 市场热点不断轮换, 从禽流感和非典性肺炎引发的人畜共患病到当今动物性食品安全和畜牧业对环境污染的防治都与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有密切的关系。系列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无论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还是从毕业生自我理想的追求, 还是从在校的师生自我价值的体现, 还是从高等院校对中专毕业生的要求。只要根据人才需求, 建立反馈机制才能充分为系列课程的改革指明方向, 这样的改革才有蓬勃的生命力。
2 系列课程改革的国内外背景。
2.1 我国现状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的是2+1模式, 即学生在校学习2年, 第3年顶岗实习。培养模式如某校的安排表 (见表1) 。
2.2 国外现状
发达国家对农业从业员的教育是——农民培养模式。法国规定农民必须接受职业教育, 取得合格证书后才能取得经营农业的资格。德国农民培训是一种“学徒式”的培训形式。农业就业者在正式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必须经过不少于3年的正规职业教育, 上岗之后, 在农场还有3年学徒期, 学徒期必须按规定参加职业培训, 出徒前要参加行业统一的资格考试。多数发达国家的农民培训是根据用户的特殊需求及时开设课程, 对口培训, 甚至采取专业性很强的定向培训方式。
3 系列课程改革内容。
3.1 改革基础
基于广东省中等农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生源的素质和我国中专课程学习年限, 还有学生主要就业方向和岗位主要是集中在养猪场、养牛场、养羊场、养禽场、宠物医院、兽药饲料销售、动物性食品检疫检验等等。
3.2 改革主要内容
以学生的个人定位和兴趣, 笔者主张把畜牧兽医专业中专系列课程改革成为2+2模式, 即把现有畜牧兽医专业课程划分为养猪系列课程、养禽系列课程、养牛羊系列课程、宠物类临床技术系列课程、特种动物养殖系列课程、畜牧业营销管理类系列课程、动物产品与饲料检验检疫系列课程一共7个课程体系, 结合广东的饮食结构和畜牧业中畜禽种类的需求比例, 养猪和养禽专业为学生必修课程, 其他5个课程, 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2个作为选修课程。这样既能肯定学生在课堂的主角地位, 也能直面让学生了解畜牧兽医专业的复杂性和广泛性, 要全面掌握畜牧兽医不是一朝一夕的能够完成的事情, 学习是无止境的, 但在三年内钻研1~2个实用的技术, 能成为某个方向的专才却是有可能的。
3.3 系列课程的教材改革
现有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是分为基础兽医, 预防兽医, 临床兽医等来开设课程, 例如:学生初入学先学习《畜禽解剖生理》, 该书着重阐述了牛、羊解剖生理的知识, 对家禽及猫犬的解剖生理特点只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倘若某些学生立志要养宠物, 而猫犬的解剖知识从课本上学来的却又很少, 待以后第2年学习《宠物疾病防治》, 猫犬的解剖知识也许忘得也差不多了, 那么第一学期学的解剖学课程意义就不大, 所以, 笔者认为课程的开设应该按不同动物种类的系列课程来改革, 把基础兽医, 预防兽医, 临床兽医中各个动物种类的要点融合成一个系列课程, 融合成一系列教材, 例如:养猪系列课程教材有把猪的解剖学、生理学从现有的教材种挑选出来和猪病的病理学组建成为一个新学科《猪解剖生理和病理学》, 这学科的优点是让学生能同时比较记忆一个动物种类———猪正常的和有病理特征的解剖知识。
3.4 系列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回顾现有的课程考核评价方法有:传统的笔试口试, 例如闭卷或是开卷;技能实操考试, 例如兽医微生物学的技能实操考试有划琼脂培养皿来培养某种细菌等。笔者认为根据社会生产的需要, 系列课程的学习必须跟实物紧密联系起来, 例如, 养禽系列课程, 必须让每个学生拥有“禽类的一生”。从禽类品种的甄别, 禽蛋的孵化管理, 禽苗的管理, 育雏的管理, 到此, 禽类能向三个目标培育发展, 一个是肉禽的培育, 一个是蛋禽的培育, 另一个是种禽的培育。此时虽然是让学生选定一个目标来培育, 但是学生学到的不仅是自己拥有“禽类的一生”, 还可以与其相邻同学相比较, 提升了同学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就是从学生和禽类一起“生活”的态度、技术操作和禽只的体格来评价该课程的成绩。
3.5 系列课程安排
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和由易入难的特点, 课程安排如下:
4 改革的保障
4.1 改革硬件建设
畜牧兽医专业的2+2模式基础设施在于实习场地的建设, 根据课程设置, 需有:养猪场、养鸡场、水禽场、牧草场、动物医院、中草药园、化学试验室。把其他传统试验室:外科实验室、产科实验室、临床诊断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解剖实验室、寄生虫实验室分解到以上实习场地中去。
4.2 改革软件建设
4.2.1 教材开发
学校可根据地方特色来进行本地教材开发, 如山东的养驴业发达, 东北的养鹿业繁荣, 那么特种动物养殖系列课程就按地方的特色对象来开发。其实大可不必要全国统一每个农业中等职业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都要学养猪, 如信奉伊斯兰教地区, 因为风俗习惯的原因, 养猪业发展前景是不乐观的。
4.2.2 教师培养
在畜牧兽医专业中教师可以不是通才, 但要是专才, 教师的培养, 要着重到政府机关、企业中去实践培养, 可以和学生共成长, 但必须要比学生快成长, 甚至是“早熟”。例如, 畜牧业营销管理类系列课程中有一案例———兽药经营企业的GSP的验收程序:申报资料准备、场地的改造、人员配置、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等, 教师不是互联网上授一授, 课堂上理论摆一摆就在现实中可行的。既然有学生选修这门系列课程, 或许他的家庭已经在经营着兽药店, 那么老师值此为载体和全班同学共同模拟验收过程甚至是帮助该同学通过GSP的验收。这样的教育就能真正落到实用技能的操作了。
5 总结
中等职业学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系列课程的改革, 要结合畜牧业的动物种类来进行。医学院就做得很好, 因为它们的所有学科就是围绕一个对象“人”来进行的。由于畜牧业的动物种类繁多, 所以限于精力, 把畜牧兽医专业课程改革成为必修加选修的2+2模式。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畜牧兽医的专才。
参考文献
[1]赵战勤, 等.从市场需求谈高校动物医学人才的培养[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7 (6) :16-18.
[2]贵州省畜牧兽医学校.家畜环境卫生[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1.
兽医研究 篇10
1 当前我国兽医防疫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1.1 机构组织建设不够完善
我国兽医防疫管理体制的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 其中之一表现为兽医防疫管理机构的组织建设不够完善, 机构内部人员职责不够清晰。兽医防疫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求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然后按照一定的流程和制度办事[1]。但是, 就目前我国兽医防疫管理机构设置的情况来看, 兽医防疫管理机构的权利和义务、编制性质以及单位的管辖范围等均存在混乱不清的情况, 这给我国兽医防疫管理机构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问题, 导致工作人员根本不清楚自己单位和岗位的定位, 对自己的职责不甚清晰, 最终影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制约了行政能力的发挥。
1.2 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兽医防疫管理体制的建立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支持, 但是从当前我国兽医防疫管理体制建立的详细情况来看, 经费不足是兽医防疫管理工作的弊端, 也是影响防疫进度和效果的重要问题。由于动物疫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特征, 不少部门对于动物疫病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在动物疫病防治过程中投入的经费较少, 有时甚至会截留用于兽医防疫管理[2]。因此, 整体上来说, 兽医防疫管理的经费是严重不足的, 而用于兽医防疫管理体制建立的各项基础设施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目前兽医防疫的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较为落后, 计算机设备等老化现象严重, 其他经费也较往年更少, 极大地制约了兽医防疫管理部门职能的发挥。
1.3 技术支持体系不够完善
兽医防疫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兽医防疫管理工作的实施, 需要依靠技术支持体系的帮助。疫情监测体系是兽医防疫管理体制的重要技术支持体系, 其通过对动物疫情的监测来达到预防和及时治理的作用。但是, 就我国兽医防疫的疫情监测体系而言, 财力的限制和地方主义的阻碍均导致了技术支持体系还有待完善[3]。目前我国兽医防疫的技术支持中偶尔会出现虚假疫情或者知情不报的情况, 导致贻误最佳防治的时机。而不少地区也在发现紧急疫情时没有及时向上级报告, 导致决策不及时或者决策错误, 这些都对疫情的防治不利, 需要引起特别注意。
2 兽医防疫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2.1 改革兽医防疫管理制度
时代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兽医防疫管理体制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改革。目前我国兽医防疫管理体制在诸多方面存在问题, 如对兽医防疫管理的重视程度明显不符合当代动物疫情防治的需求。因此, 相关管理人员应进行积极的制度改革, 保证畜牧品种的安全和健康。此外, 各地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 因此各地制定的兽医防疫管理制度也应有所区别。要求各兽医防疫管理部门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建立科学的兽医防疫管理制度。
2.2 加大兽医防疫管理的投入
要做好兽医防疫管理工作, 加强兽医防疫管理体制建设, 需要政府加大对兽医防疫管理的财力和物力的投入。首先, 就财力的投入来说, 政府要适当增加兽医防疫管理的经费投入。这部分经费需要用于兽医防疫的管理项目和实验项目, 当然也需要对兽医防疫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进行适当的提高。兽医防疫管理项目投资是为了保证提高兽医防疫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而提高人员薪资待遇则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从而达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作用[4]。其次, 政府要加强对兽医防疫管理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 通过增加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的形式来提高兽医防疫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建设高素质管理人员队伍, 为兽医防疫管理制度建设和工作实施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2.3 完善技术支持体系建设
加强技术支持体系建设能够及时发现疫情的发生, 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或者治理。技术支持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需要建立完善的实验室, 如研究实验室、疫苗生产实验室等。实验室需要进行分类管理, 根据实验室性质的不同进行分门别类, 然后按照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合理的分配, 加上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技术支持体系建设才算是真正完成[5]。当然, 技术支持体系的建立同样需要考虑到实际问题, 各地区养殖行业发展模式和环境等均存在差异, 对其进行技术监测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3 结语
当前我国兽医防疫管理体制现状为机构组织建设不够完善, 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技术支持体系不够完善。因此, 要加强兽医防疫管理体制改革, 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完善兽医防疫管理制度, 加大兽医防疫管理的投入, 并完善技术支持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洁.中国农村畜牧业发展策略与兽医防疫对策[J].中兽医学杂志, 201 (511) :124.
[2]陈明和.浅谈县级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困境与创新策略[J].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 (23) :46-49.
[3]郑红娥, 李小云, 汪力斌.禽流感疫情管理中的问题与挑战:一项基于家禽风险管理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 (53) :24-33.
[4]董建美, 张娜西.边境地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畜牧, 201 (46) :80-82.
中兽医养鸡 篇11
医学的很多东西,特别是中医,需要的更多的是常识。用常识分析医理,很多东西可以想出来。口渴了,要喝水,水能解渴,这是常识,又是本能,简单到无需解释。所有的中医理也都是如此。球虫血便,用白头翁也是这个道理,白头翁再加个大黄,也行可以,促进球虫的排出。学中医要研究这些常理,什么病用什么方,再把辨证教给你,我都希望别人如此教我。不懂医理,死记医案有什么用呢?中医没有秘方,所谓的秘,只是辨证精准罢了。
最近肉鸡咳嗽,眼流泪,解剖前期是白色痰液,后期就是支气管堵塞,气囊炎,这病,注定西药效果不好。大量的抗生素,越加量,效果越不好。除非有些企业不以抗生素为主,而是以别的西药为主。别的西药指的是非抗生素一类的西药,从病理角度解决。如果两眼盯着病源,想找敏感的抗生素,估计行不通。这病的辨证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气血、痰饮、宿食、郁瘀,以及先后、出人、方向。这只是辨证要考虑的要素,更重要的是动态的气机。把以上诸要素考虑完之后,再考虑具体的量,再分析药物的特点与药力。整个是一体的。这就是辨证施治。辨证与施治,连贯一体,严密不可分隔。
阴阳,指的身体的抗病能力与邪气的致病能力,双方动态对比。阳:身体抗病能力强;阴:身体抗病能力差。这是大法。见到任何一个病,先分辨病的阴阳属性。用药,就这两大类,一个是兴奋,一个是抑制。病就两大类,一个亢进,一个不足。说起来容易,而亢进与不足,具体病的时候,又是相互错杂的。阴阳,指病性;表里,指病位。病在表,还是病在里。就是表、里。不过,表里只是病位的代名词,还有三焦、脏腑等更精准的病位。寒热,指病的属性。古人对药性与药方功效的描述有些是臆想的东西,所用语言多牵强附会的多,就连很多大医家都不例外。比如:白头翁临风偏静,长于驱风,用为君者,以厥阴风木,风动则木摇而火旺,欲平走窍之火,必宁摇动之风。意思就是:肝风盛,相火旺,各窍皆热,以白头翁息肝风,诸火皆退。这样说,实际上把中医弄的晦涩难懂。什么叫肝风,什么叫相火?什么叫风动木摇?得费很多功夫积淀古人的意思。费很多功夫积淀古文字的意思,然后才能读明白古人的话。这样弄,不适合中医爱好者学习,毕竟专业人员很少。中医本是朴素、实用、直白、简捷的东西。如何把这种知识用简单的道理讲明白,这才是我们要考虑的。白头翁的功效:肛门热重,拉血便,口渴。鸡球虫病不就是如此吗?多简单的东西,非得弄到不可理解。古人对药性与药物功效的描述有些是臆想,这要我们仔细体会。白头翁汤分析:白头翁,为寒凉型的清热解毒凉血药;秦皮,为苦寒型的燥湿收涩药;黄连、黄柏为苦寒燥湿止利生新药。使用白头翁汤的机会:热痢下重,口渴,血便,肛门热痛,脉弦数。这一下子就很明白了。这些解释之所以会出现,是由于我们懂训诂的人很少,读不懂那些传统中医学的文献。
对白头翁的药理研究不透,对病理也没有更唯物的认识,只能取类比象,只能为解释而解释,对类似解释,我们当以意会之,而不能求其确义。家禽发病的根本原因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应激因素的重合,这两个因素包括内因,也就是机体自身的抗病力问题,正气不足;另一个是外因,包括风寒、风温。从近年来的发病情况来看,机体正气不足是一个主要因素,主要现象有内热、肝火、脾肾虚寒。而这些问题大量使用西药预防疾病的,和通风不足的,表现的尤其突出。消除应激因素是防病的根本措施。
我们学习中医最重要的不是学习用中药,而是其深刻理解和运用其理念,理解中医的精髓,是真正的深人其理念。中药没有固定的用量,用药的轻重,是由机体体质决定的。体质弱的用药剂量轻,这点在使用中药的时候特别注意,不是剂量越大越好。中医在防治鸡病的时候特别看重体质和环境特点。中医用药物治病,是以药物偏性纠正机体偏性。因此,中药没有固定的使用疗程,药随证变,证消则药停。所谓的连续使用3d或Sd,是中药营销的结果。
乡镇畜牧兽医站畜禽疾病调查研究 篇12
1 调查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上半年五合乡的1 000只畜禽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畜禽疾病防治干预,择取2013年下半年五合乡的1 000只畜禽作为实验组,给予针对性的畜禽疾病防治干预,并对比2组的畜禽疾病发生率和畜禽健康评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畜禽疾病防治干预,简单地为村民普及疾病防治知识,及时诊治相关畜禽疾病即可。试验组给予针对性的畜禽疾病防治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 加强基层兽医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兽医的诊治水平。
定期对基层兽医进行培训,在加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兽医的诊治能力,由于基层兽医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通过科学的培训、阅读书籍等手段促进基层兽医诊治水平的提高,并定时对兽医进行常见病诊疗及疫病防制技术的考核,增强基层兽医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兽医在诊治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总结经验,发现和探究问题,可以组织兽医进行定期的交流和沟通,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1,2]。
1.2.2 加强引导,提高畜禽养殖户的防治意识。
加强健康宣传和教育,邀请畜禽疾病防治专家召开疾病知识宣传讲座,采用图文并茂、音视频结合的方式为民众讲解畜禽疾病的防治方法和重要性,强化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发放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手册,并鼓励民众积极提问和讨论,从而提高养殖户的科学养殖水平[3,4]。
1.2.3 强化监督力度,提高基层兽医疫病防治的积极性。
乡镇畜牧兽医站应加强畜禽疾病防治的监督力度,制定目标考核责任,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定期对各村的畜禽疾病防治工作进行监督考核,并进行奖惩[5,6]。
1.3 观察指标
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畜禽疾病发生率、畜禽健康评分(总分为100分)进行观察。
1.4 数据统计处理
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间,若2组数据间的P值小于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疾病发生率
本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实施有效的预防对策之后,五合乡畜禽疾病的发生率有明显的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如表1所示。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畜禽健康评分
试验组的畜禽健康评分为(87.09±10.23)分,对照组的畜禽健康评分为(74.04±10.54)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农村是进行畜禽养殖的主要场所之一,养殖一般以农户为单位,养殖规模较小,养殖数量较少,但是养殖户受文化素养低及养殖知识缺乏的影响,不能很好地控制畜禽疾病的发生率,不能及时对畜禽疾病进行预防和诊治,导致其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养殖积极性也迅速下降。因此,乡镇畜牧兽医站及时对畜禽疾病进行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然而,传统的畜禽疾病防治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基层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过程中存在盲目诊治和盲目用药两大问题,大多数兽医对畜禽进行诊治的过程中仅凭借单薄的理论知识和自身的经验,专业性相对不足,容易导致误诊及错误治疗的情况,其畜禽疾病发生率得不到良好的控制。针对性畜禽疾病防治干预主要包括加强基层兽医的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兽医的诊治水平;加强引导,提高畜禽养殖户的防治意识;强化监督力度,提高基层兽医疫病防治的积极性等主要手段。以上措施的实行,进一步增加了养殖户的防治意识和防治能力,从源头上减少了畜禽疾病的发生。基层兽医是进行畜禽疾病防治工作的重要主体,提高基层兽医的诊治水平,并给予其培训,明显提高了基层兽医的防治水平,提高了基层兽医服务的积极性,减少了畜禽疾病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表明,上半年进行常规防治的对照组其畜禽疾病发生率为10.20%,远远高于下半年进行针对性防治的试验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畜禽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故认为,针对五合乡存在的畜禽防治工作问题,给予针对性的防治工作,养殖户应提高防治意识,基层兽医应提高其诊治水平,并调动基层兽医的积极性,可以有效减少畜禽疾病的发生,确保农村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提高养殖户的养殖热情。
参考文献
[1]姜浩.探析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防治畜禽疾病[J].农业与技术,2015,35(8):177.
[2]盛大森.基层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畜牧兽医,2013,34(10):73-74.
[3]郭国华.基层兽医在畜禽疾病防治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当代畜牧,2016(5):94-95.
[4]潘琪.基层兽医畜禽疾病防治现状及应对思考[J].当代畜牧,2015(17):31-32.
[5]李万汲,熊中连,徐红,等.新建县畜禽疾病调查分析[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2(4):14-15.
【兽医研究】推荐阅读:
《兽医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研究07-15
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研究论文06-02
中兽医与现代兽医08-21
兽医工作07-20
兽医人才10-17
畜禽兽医05-14
兽医制度06-09
兽医兽药06-19
兽医06-25
兽医教育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