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研究论文(精选8篇)
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篇1
1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养殖人员和兽医技术人员的素质偏低
农村畜牧业兽医技术的推广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首先,地处偏僻地带的农村,信息和网络技术不够发达,而要想大面积推广技术就需要这些作为媒介。其次,在农村畜牧业中,农民在养殖户中占主体地位,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都比较薄弱,学习技术的速度慢,学习质量不高,同时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或培训,依然运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养殖,在养殖过程中更加看重效益。所以,兽医技术的推广工作成果略见一斑。
1.2经费不足
兽医技术要想在农村发展,就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因为不管是药品的购买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经费。但是,目前存在着严重的经费不足情况,严重阻碍了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再者,经费的不足也导致技术研究人员积极性不高,从而不能很好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
1.3相关技术人员数量不足
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工作的主体是医疗技术人员,然而很多有知识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工作,这就导致农村畜牧兽医技术的发展缺乏动力,进而使研究成果达不到理想要求。
2加强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措施
2.1提高农村养殖户及兽医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
农村兽医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与兽医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养殖户的文化素质息息相关。在农村,兽医的专业素质很难达到要求,养殖户的文化素质更是略显低下。因此,国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兽医人员和养殖户的素质。比如,在农村多建立一些学习场所、培训基地、兽医站,这样广大农民就会青睐于兽医这个行业,不仅农民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随着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员的加入,科研水平也会相应提高,进而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就会得到提高[1]。
2.2加大经费投入
目前有很大一部分畜牧兽医站由于经费不足导致其基础设施落后,服务效率低下。针对这一问题,政府要加大畜牧兽医站的经费投入,改善落后的基础设施。除了要改善基础设施外,还需要将大量的资金应用于提高兽医技术水平方面,在关键领域加强技术研究。在资金的筹措方面,除了依靠国家,还需要开辟其他的渠道,争取得到更多部门的支持与重视,从而得到更多的资金投入[2]。
2.3增加兽医技术人员的数量
农村的经济发展以畜牧业为主,因此兽医技术的推广必不可少。在推广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扩大技术人员的数量。国家可以在现有动物卫生监督站的基础上,扩大人员编制,增加人员数量。当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网络技术日趋成熟,网上服务功能为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和兽医知识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通过网络交流人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借鉴,这对提高我国的畜牧兽医技术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城市可以先做好示范效应,以城市带动农村的畜牧兽医网上服务系统发展,并逐步走向完善。也可以通过宣传图片、多媒体等相关媒介对养殖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养殖人员在养殖的过程中可以不断积累经验,向兽医方向发展。
总之,在加强农村畜牧业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时需要不断地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以便更好地发展畜牧业,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云德.关于对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J].畜牧兽医,2014(8):127.[2]乔德瑞.加强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初探[J].当代畜牧,2014(5):26-27.
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篇2
一、平南县畜牧业概述
平南县是广西贵港市辖县, 位于西江上游, 介于北纬23°2′19″~24°2′19″, 东经110°3′54″~110°39′42″之间。近年来, 在县委县政府的推动下, 平南养殖业发展较快, 已经成为广西瘦肉型猪生产基地达标县, 同时该县也是的2 个养殖业基地建设也达到广西一类标准, 先后被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确定为瘦肉型猪基地县;2013 年, 该县畜牧业产业达到产值达到1.8 亿元, 农户年平均收入达到3.3 万元, 大大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及促进生活水平。
二、现状分析
(一) 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少, 受教育程度较低
当前, 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 农村专业化的畜牧兽医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多数乡村仅有一到两名畜牧兽医人员, 工作任务量较大, 对新技术推广工作积极性不高, 根据笔者调查, 现阶段由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性不强, 年龄偏大, 知识老旧, 素质能力不高, 由表2 可以看出, 从年龄结构上看, 大于31~45岁偏多, 占总体比例的56% , 学历上看, 初中以下学历占有比例最高, 为54% 。此外, 很多工作人员都是简单培训就上岗, 技术人员的素质能力不能满足当前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加之, 政府对畜牧兽医站的投入不足, 技术人员的收入也比较少, 这项工作的吸引力并不强, 高素质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畜牧兽医站工作, 这也使得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严重阻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 基础设施老化严重
与此同时, 农村畜牧兽医站的设施、设备比较陈旧, 工作场所比较简陋, 有的贫困乡村甚至没有办公场所, 加上各地对畜牧兽医站的投入力度不够, 使得基础设施并不完备, 有些地区尽管畜牧兽医站进行优化升级, 但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畜牧兽医站的现状, 使得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无法顺利有效推广, 不能满足当前畜牧兽医发展的需要。
(三) 检疫制度和体系不完善
我国动物防疫法律规范中明确规定对于养殖业和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的动物疫病要实行计划免疫制度[1], 进行强制性的免疫, 除了强制性的免疫外, 还需要县级以上政府制定科学的计划、机制, 并有效落实,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 畜禽的防疫工作很难落到实处,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基层政府领导以及工作人员对检疫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农村养殖户的防疫意识不强, 不能全面落实防疫工作, 导致有些地区出现动物疫病, 造成传染, 降低了经济的损失。
三、体系建的有效途径
(一)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畜牧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增加农民的收入, 要实现畜牧业的发展, 就要加快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在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 应积极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 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增加资金投入, 设立专项资金, 同时要对老化设备进行更新,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顺利建设。
第二, 要应制定科学的政策规定, 为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提供保障, 加强技术投入, 同时可以邀请国内知名的畜牧兽医专家、专业性的畜牧兽医人员以及各高校的从事畜牧的研究者到村里畜牧兽医站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另一方面,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到县里、市里进行培训, 全面提升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与业务能力。
第三, 农村畜牧兽医站可以通过上级政府的帮助和支持加强与相关科研单位、专业院校之间的联系, 吸收专业性的技术人员, 科学利用先进的技术成果, 促进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顺利推进。
第四, 各专业合作社和集体组织还应加强融资[2], 加强企业或是业主的资金投入力度, 实现多元化的投入, 使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得到有效地保障。
(二) 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离不开畜牧兽医技术人员, 因此应努力提高畜牧兽医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并将其作为畜牧主管部门的主要工作。要定期举办教育培训, 通过培训和座谈讲解, 使畜牧兽医人员参与到专业学习中, 使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素质能力达到农业部的要求。
同时加强畜牧兽医人员对畜牧业发展、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以及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相关知识, 使畜牧兽医人员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对兽医防治、检疫等人员进行专业技能鉴定的教育培训, 并发放专业证书, 使农村畜牧兽医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升, 能够更好地为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 促进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
乡镇畜牧业主要依靠畜牧兽医站, 该单位是事业性单位, 其工作的重心是进行农村畜牧兽医推广工作, 因此技术性和专业性比较强, 畜牧兽医站的管理是需要按照县级以上管理部门的体制进行, 县级单位进行人事、财务以及业务管理, 乡镇部门进行行政以及党团管理, 二者要分工合作, 相互配合, 促进畜牧业的稳定发展, 同时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进行管理体制上的创新, 促进畜牧兽医管理效果的实现, 能够更好地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四) 完善体系建设, 推动畜牧业发展
畜牧兽医业的稳定发展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进步, 还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 将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纳入到政府工作的日程和工作考核中, 对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进程进行跟踪研究, 能够及时了解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的问题, 并根据其现状制定科学的策略, 促进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顺利推进。
各级畜牧部门应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与交流, 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得以有效地推进, 同时要强化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 将新的科技成果和技术进行引进并推广, 促进农村畜牧兽医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建设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 需要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以及政府部门加强重视程度, 认识到当前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 并以此为出发点, 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 促进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 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海鹏, 杨景晁, 周开锋, 侯世忠.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浅析[J].中国畜牧业, 2014, .
[2]鞠振华, 刘传达, 姜玉武, 徐焕芝, 官杰.对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思考[J].吉林畜牧兽医, 2013.
[3]王自力.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3.
[4]鄢华伦, 丁访琴.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探讨[J].兽医导刊, 2014.
[5]乔德瑞.加强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初探[J].当代畜牧, 2014.
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篇3
关键词: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 S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2-67-1
1 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1 基层畜牧兽医专业人员少
基层畜牧兽医人员是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农村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数量多,但是专业知识薄弱,大部分都是非专业人员,间接影响着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程,也间接制约着农村畜牧业的发展。
1.2 畜牧兽医设备简陋、陈旧
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需要最新且精致的设备来装备畜牧兽医站,这样才能适应在新形势下农村畜牧兽医的发展需要。但是目前农村畜牧兽医站设备陈旧且简陋,没法推广畜牧兽医技术,更不能适应农村畜牧兽医的发展需求。
1.3 不同地区对畜牧兽医的意识不同
农村畜牧兽医的知识,在全国农村的贯彻执行情况不同,有的畜牧业发达的地区农民对畜牧兽医意识很强,而有的地区农民对畜牧兽医意识薄弱。农村农民对畜牧兽医的意识会直接影响动物检疫与防疫工作的大规模开展及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工程。
1.4 农村畜牧站适应市场发展的能力弱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市场经济日趋激烈,农村畜牧站需要很强的能力才能适应当今的市场发展。农村对畜牧兽医技术的推广重视不够,农村畜牧站适应市场的发展能力较弱,对进一步推进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带来一定的难度。
1.5 部分地区乡镇畜牧兽医站体制不顺
由于部分地区农村对畜牧兽医不够重视,导致农村畜牧站疏于统一管理,没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农村党委和乡镇政府管理畜牧站工作,畜牧站没有独立的管理体制,缺乏管理的针对性。而且农村畜牧站的经费不能保障按时、完整的下放,对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1.6 农村畜牧兽医站竞争和服务意识不强
由于农村畜牧兽医站适应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能力弱,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其开拓市场的能力弱,导致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低下,严重阻碍着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顺利建设。
2 建立适应农村畜牧兽医体系发展的对策
2.1 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需要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都高的人力资源作为建设队伍。因此,建立适应农村畜牧兽医体系发展的关键在于重视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努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2.1.1 举办业务培训 要想提高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首先从业务培训开始,加强对他们的培训,组织其参加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学习,按照“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应具有中专以上专业知识水平和技术员以上的业务能力”的要求培养兽医人员,尽快让他们达到被要求的业务能力。
2.1.2 进行政策和法律法规学习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农村畜牧兽医人员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非常重要。因此,畜牧业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农村畜牧兽医人员学习市场经济理论、畜牧兽医推广和畜牧业发展等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便提升广大畜牧兽医人员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2.1.3 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培训 提高畜牧兽医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素质还要重视动物检疫员、畜牧检验员和兽医防治员等专业人员的技能鉴定培训,培训考核通过的颁发证书,激励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对于培训结果不合格的专业人员加强培训,努力整体上提高兽医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为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储备更多的专业技能高的后备人才。
2.2 综合办站,增强实力
农村畜牧兽医站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有关法律,为完成国家指令性的防疫检疫任务采取合适的措施,抓好工作重点,发展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建设。其日常工作必须依照它的职责来进行,综合考虑一切职责,这样才能完成任务。另外,农村畜牧兽医必须围绕畜牧生产的各项工作,抓好技术服务质量,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从而不断壮大基层畜牧兽医站的经济实力,增强其综合实力。
2.3 增强管理力度,强化体制创新
农村畜牧兽医站对技术性和专业性的要求高,是主要负责基层畜牧兽医站推广工作的事业型单位。其管理体制需要加强管理力度,县级畜牧部门和农村畜牧部门要分工负责,同时还要团结合作,促使畜牧行业快速健康发展。另外结合当地的区域特点,在管理体制上进行相关的创新,从而增强农村畜牧兽医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
3 结语
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是有利于提高农民经济收益的工作目标,因此,必须重视其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实现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万迪.对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J].吉林农业,2013(3).
[2] 王自力.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思考[J].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10(4).
农村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篇4
摘 要:信用是金融的核心,也是运用金融手段缓解“三农”问题的前提条件,建立有效农户信用评估体系有利于拓展农民融资渠道,缓解农民“贷款难”问题。本文提炼出有益于平罗县农村个人信用试验区建设的经验和启示,深入剖析平罗县农村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现状,并结合国外先进经验和平罗县农村个人信用体系现状,提出了农村个人信用体系的改进构想。一方面,设计适用于平罗县农户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作为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工具;另一方面,提出完善信息采集机制、建立信用奖惩机制、健全担保体系、建立征信数据库、注重农民信用意识培养等建议措施,完善信用体系建设。
关键词:个人信用;信用评估;农村个人信用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8)-0062-04
“三农”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而我国农村特有的圈层文化,使得农户信用模式呈现出小范围的守信和大范围的失信的双重特征,信用体系的缺失成为约束农村资金来源的重要原因,迫切需要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够适应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和信用现状的信用制度,以发挥金融对于农村三农产业的促进作用。
一、平罗县农村个人信用体系现状
(一)信用体系模式。采用“政府领导、市场参与、人行推动、各方支持”的工作模式,以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银发〔2014〕37号)精神为指引,成立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方职责并逐级签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责任书,建设全县“农户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努力构建县、乡、村全方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网络。
(二)制度建设。依托农村地区政府、金融、农村经济组织为农户建立电子信用档案(如社保、土地权、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等),制定并完善《平罗县城乡居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暂行管理办法》、《平罗县农村信用体系实施方案》、《平罗县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办法》、《平罗县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等制度。
(三)“平罗县城乡居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建设。2009年,当地人民银行自主研发了石嘴山市“农户信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与平罗县委社工部,政府?r改办、社保局、医保中心、劳动就业局、工商以及辖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签订了信息共享协议并顺利采集城乡居民信用信息,初步建成“平罗县城乡居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系统,基本完成信用信息数据库和网络服务平台搭建工作。自2015年7月末平罗县城乡居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试点上线运行以来,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查询量达1.4万笔,其中达成信贷交易及中间业务占查询量的50%以上。
(四)信用评价机制建设。在全县143个行政村建立了“农村征信宣传网络工作站”,推出了“诚信之星”、“先锋之星”、“致富之星”、“成长之星”等先进的农户信用评价称号,2010-2015年间共评定4个信用示范乡(镇),42个信用示范村、2620个信用示范户、104名“农村青年信用示范户”。对示范户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的“双优”政策,优化贷款流程,提高审贷效率,针对示范户的信用评级结果和资金需求,采取“一次授信、随用随贷、循环使用”的信贷模式,加大支持力度。
二、平罗县农村个人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采集机制不完善。一是现有信息采集机制不具有可持续性。信息采集仍处于原始阶段,更新数据完全靠政府牵头,部分单位不愿意将信息免费共享,缺乏数据更新意愿,严重影响了信用报告的数据质量。二是现有信息采集机制可操作性不强。目前,信息采集时需经历5个步骤,每次均需政府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工作,采集流程多,可操作性不强。
(二)信用评级机制不健全。尚未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信用评级机制,仅仅开展了“信用村、信用乡、信用户”的评定,并且在“三信”评定时,评定主体具有较大的局限性,评定大多是银行工作人员自行拟定相关调查资料,下发给农户填写,完成后由农商行进行整理评估,农户所填资料的真实性不能保障,评定基础范围窄,评定结果不能有效反映真实信用状况。
(三)失信奖惩机制不完善。目前,《商业银行法》中对规定银行等商业机构在与储户产生业务来往后,有义务和责任为储户保密。在保障储户信息安全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影响贷款主体维护信用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个人信用信息受到法律保护,加之农户个人信用意识淡薄,对失信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认识有限,违约现象经常出现,但现行体系欠缺对失信的有效管理。
(四)信用数据应用范围狭窄。在当前体系中,农户信用记录远远没有实现其该有的价值,仅仅应用在信贷方面,与人们生活没有产生较大的关联性,还不能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制约,特别是农村信用数据,公信力、知名度、有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信用数据的应用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三、平罗县农村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构想
(一)征信系统指标设计。信用报告的核心服务对象是授信方,因此,信用报告的设计应紧紧围绕服务授信方,全面、及时、准确反映农户的信用状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信息的精简、汇总、整理等,形成信用报告。选择指标时应遵循重要性、可持续性原则,便于采集更新,容易测算。本文拟采用“5C”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选择适合的指标。
“5C”因素主要包括:农户的环境(Condition):主要包含了农户的基本信息,比如姓名、受教育程度、家庭所住地、身份证号、家庭成员等;农户的思想道德和品质(Character):即能够直接或间接体现农户的还款意愿的指标,如不良贷款记录、是否为信用户、工商、税务、司法等部门处罚信息等;农户拥有的资产(Capital):农户当前所拥有的财产情况,比如住房情况、土地、外债等等;农户所具备的能力(Capacity):即指农户赚钱的能力,具体可以分为收入、工作性质、所处行业的稳定性等等;农户可选择的担保方式(Collateral):对于农户来说,可以用作担保的东西可以是汽车和住房等等,也可以是农户所拥有的其他资产,但是必须保证这些资产具有比较明晰的产权,还可以是第三方机构提供的担保,或是由承担连带责任的第三方人提供担保。
(二)构建农户信用评估体系。农户信用评价体系需选取最能体现农户资信情况的指标,要考虑该农户愿不愿意、能不能够偿还债务,还要充分考虑其担保能力。个人财产状况,包括个人债务、收入来源等指标作为影响个人信用等级的“强需求信息”,与个人信用关联度最高,个人信用记录和个人工作信息是“中级需求信息”,与之对应的个人基本信息则为“弱需求信息”。按照需求等级,对选择指标进行量化评价,拟采用百分制的计分方法,对指标进行细化。具体指标及赋分情况如表(表1):
将等级设置成五级(A、B、C、D、E),评分大于等于80分时为A级,评分大于等于65且小于80分为B级,评分大于等于50且小于65分为C级,评分大于等于30且小于50分为D级,评分小于30分为E级。
对农户信用评级采用惩罚式信用调整,对于存在以下情况的,在原评定信用等级基础上下调一级:一是在金融机构出现一年以上贷款本息逾期;二是在金融机构出现为他人保证担保不良记录;三是涉及重大诉讼事项,且诉讼金额超?^家庭净资产的50%;四是经认定的其他下调的情形。
依据上述的评分标准,对农户信用情况进行打分评价,按照得分情况对应评定为五级信用,A级为优秀,B级为一般,C级为合格,D级为较差,E级为极差,金融机构可以将信用评级作为考核借款人资格的重要参考,为不同等级的农户给予相对应的授信额度。一般来说,将综合信用评级时分数超过的60分的农户认为有诚心意识的农户,具有相当程度的偿债能力和意愿,金融机构可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考虑满足农户的正常贷款需求。
(三)评估体系验证分析。为验证对于平罗县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构想的可行性、可操作性,指标评价和信用评级能否如实体现出农户的真实信用水平,对涉农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是否具有指导和参考价值,本文从26万平罗城乡居民中随机抽取了300户农户,并从中筛选出50户农户,将相关指标带入构建的农户信用评估体系,对其结果进行验证分析。其中,农业户口12人,非农业户口38人;男31人,女19人;30岁以下8人,30岁至40岁13人,40岁至60岁22人,60岁以上7人。考虑到测算验证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首先选择信贷和家庭信息完整的农户,从整体采集样本来看,家庭财产和家庭年收入较高,2016年石嘴山市农民年收入人均1.2万元,采集样本略高于石嘴山市农民年均收入,家庭财产也较为富足。抽样农户分布情况见图1。
将上述农户各类信息带入“农户信用评价指标表”中进行测算,结果为:最高农户得分83分,最低56分,50户农户平均信用得分65.9分,按照上节界定的级别标准,不存在信用调整情况,50户农户的信用等级评定为:A级1人、B级33人、C级16人,较为符合抽样农户信用情况。考虑到信息变化及生命周期,应每年对各指标和指标的赋分情况进行调整。因为评估标准的统一,可以依据此评估对农户的信用情况进行比较,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借鉴依据。在接下来的实践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打分情况,对各指标进行调整。
四、完善平罗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配套措施
(一)完善信息采集机制。可以借鉴英国和日本的做法,通过与有关部门签署协议的方式采集更新信息如在英国,征信机构与公司注册署、登记委托公司、破产管理署以及英国皇家邮政等部门合作,实现了公司登记注册信息、法院记录、破产信息、邮政地址及地址更新信息的批量获取和按月更新。在日本,政府与征信业层次了合作关系,政府利用征信机构的相关服务同时免费对外公布信息。建议由政府牵头,人民银行与各信息源单位签订信息采集合同,约定数据更新的范围、频率和质量,当地人民银行作为信息汇总平台,为信息使用单位提供分析和预警。
(二)建立失信奖惩机制。应继续改进信用户的评定标准和流程,将“三信”评定工作纳入政府责任目标综合考核范围。根据信用评价等级对农户实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政策。对信用评价为优秀、良好的农户提供优惠、便捷的金融服务政策,简化审批程序,给予利率优惠,适当放宽贷款期限,并按农户家庭年收入和资产状况予以授信处理,通过授信模式限定授信额度,对于额度内的申请施行提供“随用随贷,周转使用、余额控制和一次核定”的一站式信贷。同时,借鉴国外信用体系建设成功经验,建立一套关于信用信息保护和失信行为公开互相制约的有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卜旭辉.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2]程杨春.江苏省农村个人信用体系构建研究[D].江苏:南京农业大学,2011。
[3]刘小芳.BZ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构想与路径选择[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13。
[4]王晓明.征信体系构建制度选择与发展路径[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2-31。
[5]叶维武.金融深化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
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篇5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畜牧业生产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一家一户“小作坊”式饲养已逐渐被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所取代,国内外消费市场对畜产品提出安全、优质、多样化和多层次的新要求,日益突出的畜禽生产污染成为阻碍畜牧发展的瓶颈,如何保留畜牧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产品质、量上有新的飞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循环发展?理性的思考告诉我们,标准化建设是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标准化建设是畜牧业结构战略调整的必然要求,是保障畜产品质量和消费安全的基本前提,是促进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和推进产业化程度的有效途径,是解决畜牧生产污染、保障生存空问的有力措施。关键词:畜牧业 标准化
发展 1前言
为加快我国畜牧业标准化建设步伐,促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农业部组织编制了《全国畜牧业标准体系“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全面阐述了我国建设畜牧业标准体系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明确了畜牧业标准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内容以及加强畜牧业标准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等方面[1]。
目前,我国畜牧业标准管理机构基本健全,管理体制逐步完善,畜牧业标准对于推动畜牧业技术进步、规范畜产品市场秩序、提高我国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等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标准化管理工作得到加强。畜牧业标准管理体系基本建立[2]。畜牧业标准管理部门为农业部畜牧业司,全国畜牧总站为技术支撑机构,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畜牧业标准的技术归口管理。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牧业主管部门也都设立了相应的质量标准管理机构,有些省成立了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畜牧业标准管理逐步趋向规范化和科学化[3]。
2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禽生产的主要方式,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根本特征。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规划科学化、生产规模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企业化、防疫程序化、污物处理无害化”的要求,发展规模养殖,改善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规范管理制度,提高生产技术,实现畜禽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生态化[4]。
2.1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规模、规范饲养、生态平衡”的要求,支持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化规模养殖场,使之符合畜禽生长、疫病防控、环境保护、生产管理等要求[5]。抓改造,就是要对已经建起来的粗放型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尽快改进和完善动物防疫和环保基础设施条件,确保符合疫病防控和标准化养殖要求。密度太大的规模养殖场,要下决心调减养殖规模,减少场内养殖数量,满足防疫工作需要[6]。
养殖小区是由传统分散饲养向标准化规模养殖的一种重要过渡形式,关键是要做到人畜分离、集中管理,切实解决好防疫配套和粪污无害化处理问题[7]。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要按照现代化规模场的建设和管理标准,把分散的散养户和较小规模户集中到—个养殖场内,统—配套防疫、排污、沼气等基础设施,实行统一管理。严格规范标准化规模养殖行为现代畜禽养殖的根本目标是生产标准化,实现途径是管理规范化。
2.1.1是要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要加强对规模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将畜禽标准化生产技术印发到每个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指导,使畜禽养殖按章生产、照章操作。
2.1.2是要严格执行标准化管理制度。主要是“六项制度”:即种畜禽调运审批制度,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制度,养殖档案登记制度,兽药、饲料使用制度,畜禽防疫、检疫制度,粪污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度[8]。凡是不符合申报条件的一律不得进行审批发证;凡是不允许生产使用的饲料、兽药,一律不得进行非法制售和使用;凡是必须执行的免疫、检疫和无害化处理等规定,必须无条件执行到位。
2.1.3是要强化全程标准化监督管理。要加强对饲料、兽药质量监控,严防瘦肉精、激素和假劣饲料、兽药等进入生产环节[9];要加强生产过程的监控,搞好产地环境保护,健全健康养殖档案,严格免疫程序,规范饲料、兽药使用,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要加强流通和市场的监控,严防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10]。
2.2突出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既是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要求,也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还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当前,要着力推行四种粪污治理模式。2.2.1是农牧结合模式。这是经济、有效的粪污治理模式。欧洲畜牧业发达国家都要求规模养殖场要有充足的土地对畜禽粪污进行消纳和利用[11]。各地要充分考虑当地土地的粪污承载能力,大力支持规模养殖进山入林,充分利用农田、林地、果园、菜地对经过沉淀发酵的畜禽粪污进行消纳吸收,实现种养区域平衡一体化。
2.2.2是沼气配套模式。就是要大力推广户用沼气、沼气发电等沼气综合利用工程,将畜禽粪污经沼气池发酵后所产生的沼气、沼液、沼渣再进行原料、肥料、饲料和能源利用。特别是大型规模养殖场要推广怡农公司畜禽粪污“集中发酵、沼气发电、种养配套”的治理模式,既促进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又实现沼渣、沼液的多层次循环利用[12]。2.2.3是有机肥加工模式。就是在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有机肥加工厂,利用生物工艺和微生物技术,将畜禽粪便经发酵腐熟后制成复合有机肥,进行产业化开发[13]。
2.2.4是“零排放”模式。就是应用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在畜舍内铺设一定厚度的锯木屑、谷壳等垫料,生猪在垫料上饲养,粪尿全部被垫料吸收并进行混合发酵,达到粪污低排放的目的[14]。要在垫料搭配和菌种生产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并采取降温防暑措施,切实解决好畜禽夏季高温越夏和垫料来源困难问题。3努力构建促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长效机制
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既是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强化职能,切实做好行业服务工作,努力构建促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长效机制。
3.1完善服务体系标准化规模养殖,既有共同的服务需要,也有自身的特殊要求。要完善体系、改进服务。
3.1.1要加强良繁体系建设。要在畜禽优势产区、规模养殖程度较高的地区,着力建设一批档次高、质量好的原良种场,提高畜禽良种质量和供种能力。认真实施好生猪、奶牛良种补贴项目,优化牲畜品种结构。鼓励和支持规模养殖场进行自繁自养,有条件的大型养殖企业要配套建设企业自有的种畜禽场[15]。
3.1.2要加强防疫体系建设。要强化兽医公益性职能,建立健全市、县级兽医工作机构和乡、村防疫员队伍。要根据规模养殖的新特点,强化规模养殖场的自我防疫意识和防疫责任,指导养殖场建立和完善自己的防疫队伍和防疫基础设施,制定科学的免疫和疫病防控工作程序。加大对规模养殖场的畜禽免疫和免疫抗体水平的检查力度,确保免疫工作落实到位[16]。
3.1.3要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要在强化公益性技术推广体系的同时,创新科技服务方式,支持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与规模养殖场进行科研合作,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要根据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适应规模养殖的组装配套技术:
3.2创新建设机制。要着力创新“三种机制”,形成发展合力模式。3.2.1要创新投资机制。既要积极采取资金补助、物质奖励、贷款贴息等形式,鼓励发展和改造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又要积极搭建平台,优惠政策措施,吸引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外资本等投资建设和改造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17]。
3.2.2要创新管理机制。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小区的生产条件和目标要求,制定不同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既严格管理、规范生产,又因地制宜、满足需要。
3.2.3要创新风险防范机制。要加强产销联建,稳定销售市场,防范市场风险。要严格规模养殖场的引种和调运,严格消毒、免疫、检疫措施,防范疫病风险。要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恶劣气候条件下的生产和应对能力,防范自然风险。要积极推进生猪、奶牛等畜禽政策性保险,扩大保险范围,降低灾害损失。参考文献
[1]石元春,建设现代农业[LJ].求是,2003(07).
[2]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食及农业状况,罗马.2009。VI. [3]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4]林教夫、沈明高,关于我国农业科技投入的选择[1].科学学研究,1991.[5]黄昌澍.家畜气候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6月第一版。[6]黄季娓、胡瑞法,农业科研体制的国际比较U].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0(1). [7]王济民、张蕙杰等,21世纪初期我国畜牧业发展战略与科技对策研究[M].京,农业出版社,17328.
[8]中国畜牧业年鉴,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9]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工程卷.农业出版社.1994年9月第一版。[10]朱景瑞.家畜行为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一版。[11]卢良恕,以科技为支柱建设现代农业[J].中国科技信息,200 [12]李如治.家畜环境卫生学.农业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
[3]西北农学院.家畜生态学.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8月第一版。
[13]李震钟.畜牧场生产工艺与畜舍设计.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14]韩俊、潘耀:《十一五”期间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前景和重点》,食品商务网。[15]王振勇:《参观美国饲料企业有感》,禾丰集团网站
建设新农村畜牧养殖业五年规划 篇6
——畜牧局
为了大力推进“种植创新、养殖突进、工业强兴、三化推进”发展战略,全面贯彻“支持猪、抓住羊、突破牛、拓展禽、适度发展水产及特种养殖”的思路,在短时间内实现总量突进、质量突进、加工突进、服务突进,确保“
三、十、百、千”工程目标如期实现。让全县农牧民转变观念,突出以养殖业为核
心,以科技信息为动力,实现我县经济的跨跃式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特制定五年规划。
一、基本情况
我县通过加快品种改良、加强畜产品基地建设、提升科学养畜水平和疫病防控能力、加大专项人才培育、有效技术服务力度等措施,畜牧业发展得到进一步增强。到目前,全县牲畜存栏达到136.3万(头)只,其中羊120万只,猪13.7万口,奶牛2.6万头,家禽58.6万只。出栏牲畜140万只,其中羊出栏128万只。
二、重点发展方向
“十一五”期间我县在畜牧业的发展上,重点是肉羊、奶业、瘦肉型猪三大特色产业和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商品基地建设,同时积极发展肉牛、蛋鸡和肉鸡产业,适度发展特种养殖。[最规范的文秘资料网-写作帮手网-http://-写材料的都知道!]
奶业产业:在奶业生产基地建设上,突出抓好以奶牛小区为主体的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同时把奶牛小区建成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示范基地。奶牛小区实行“五统一分”管理模式,即统一配种、统一挤奶、统一青贮、统一防疫、统一饲料配方、分户饲养,有条件的小区要开展奶牛胚胎移植技术。到2010年,全县奶牛存栏达到3万头,鲜奶产量10万吨;全县奶牛小区达到50以上个,70的奶牛实现机械化挤奶。
肉羊产业:在肉羊产业上重点以提升肉羊质量,增加有效产出为中心,努力实现“四个突破”:即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上取得新突破,在种畜利用上取得新突破,在纯繁基地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技术应用上取得新突破。建设一批种羊场和养羊小区,迅速增大种羊的饲养规模,提高羊肉品质和产量,加快育肥速度;通过建立专门的肉羊加工厂,提高羊肉的深加工能力,推进肉羊产业化。到2010年,全县肉羊存栏达到150万只,出栏250万只,羊肉产量达到4.25万吨。
瘦肉型猪产业:加快繁育推广力度,以我县的河套大耳母猪为母本,引入优质种公猪,开展二元、三元杂交瘦肉型猪出栏率要达到80以上,带动瘦肉型猪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全县生猪存栏达到50万头。
无公害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标准化畜产品生产示范,强化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监控工作,使畜产品监控工作步入常规化、规范化轨道,加大畜产品残留的检测,健全畜产品安全监控体系。全面开展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实现从畜牧业生产投入到畜产品市场准入过程安全化,确保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到2010年全县建成标准化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示范社30个,建成标准化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养殖小区20个。
三、五年主要发展目标
1、到2010年,全县总体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的饲养管理。农民来自畜牧业的收入较2006年纯增2000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55以上。
2、主要生产的产量指标增长。到2010年,羊、猪、奶牛、肉牛、禽存栏分别为342万只、50万口、3万头、2万头、300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5万吨、1.5万吨、10万吨。
3、养殖业科技术创新能力和整体水平显著提升,科技对养殖业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
4、养殖业生产体系进一步改善,初步形成动物保护、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生产过程与环境保护、畜禽良种市场信息,较为完善的现代养殖体系。
5、养殖业生产方式明显转变,建设一批科学饲养、管理规范、产品安全的养殖小区,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6、畜产品加工和外销有较大突破,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建成县、镇布局合理、设备先进的畜产品加工流通工业园区。养殖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
实现上述目标从以下五个方面突破:
一是以区域化布局来提升现代养殖业;二是以规模化生产来推动现代养殖业;三是以标准化养殖来带动现代养殖业;四是以产业化经营来发展现代养殖业;五是以社会化服务来促进现代养殖业。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引导,龙头牵动的原则。积极抢占国内市场,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满足市场多层次需求。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创造名牌产品,增强牵动能力。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在生产、经营各环节实现利益对接,把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2、坚持突出重点,区域推进的原则。根据资源特点,产业结构,发展基础,确定各地主
导品种,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畜产品生产基础,形成优势产业突出,区域重点推进的发展格局。
3、坚持科技支撑,突出效益的原则。依托科技和人才,通过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和产业素质,增强竞争能力,实现产业的快速升级和效益的不断增长。
4、坚持完善体系,安全发展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市场信息,疫病防治、质量监测、社会化服务等体系,规避市场和疫病风险,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2006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之年,我们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
三、十、百、千”工程为突破口,利用五年时间,突出抓好资金投入、政策扶持、市场建设、龙头培育等环节,推进畜牧养殖业产业化进程。
(一)、加快种子工程建设
畜产品质量是市场竞争的核心,提高牲畜的品种质量,就必须在牲畜“种子工程”上下功夫,种子是基础、种子是核心,没有好的优质品种,就没有养殖业的高产出,高效益,只有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才能提高养殖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因此结合新农村建设做如下牲畜“种子工程”五年规划。
1、肉羊生产;五原县羊基数大,母源基础好,是全市肉羊育种的项目区。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区域划分上,把西部的塔尔湖镇、银定图镇划分为肉羊育种区。把中东部地区以及110国道沿线为肉羊育肥杂交区,主要开展肥羔生产,积极推广德×寒杂交模式。把沿黄河北岸一带作为绒山羊发展区。
2006年以五原县良种繁育中心原种繁育为依托生产的原种种羊,重点放到塔尔湖、银定图以及全县的14个纯繁场,进行纯繁扩大规模,14个纯繁场生产的种羊要重点放到91个育种核心群进行扩繁,91个核心群生产的种羊重点放到257个选育群进行扩繁,257个选育群生产的种羊全部放到肉羊杂交区进行杂交利用,发展肉羊生产。
2、奶肉牛生产:以隆镇、塔尔湖镇、套海镇、新公中镇为奶、肉牛生产的重点镇。奶牛生产要逐年淘汰低产劣质奶牛,引进进口高产奶牛,继续实施“六统一”冷配供精的管理办法,规范奶牛冷配市场,确保冷冻精的质量。
肉牛生产以经济杂交为主,在现有牛群的基础上,利用利木赞、西门塔尔、海福特品种的冻精开展杂交,提高后代生产性能。
3、生猪生产:继续引进长白、大白、杜洛克优良公猪进行二元、三元杂交改良,提高瘦肉率。
各项目标:(1)、肉羊育种基础母羊存栏见(2)、生产优质种公羊(3)、肉羊杂交利用(4)、奶、肉牛冷配(5)、引进瘦肉型猪(6)、禽类生产(见表)
“种子工程”五年规划表
单位:头、(只)、千克、吨
项目年度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育种基础母羊存栏
7000
10100
12000
15000
20000
生产优质种公羊
2000
3000
4000
5500
7000
肉羊杂交
53万
70万
85万
100万
120万
奶牛冷配
5000
7000
10500
16000
20000
肉牛冷配
5000
7000
10500
16000
20000
引进繁育瘦肉型公猪
200
300
400
500
600
瘦肉型猪杂交改良
6万
8.5万
10万
12万
14万
肉羊平均胴体指标
516
奶牛年平均产奶量
4.0
4.5
5.0
5.5
6.0
禽类生产
130万
150万
180万
210万
250万
(二)、加强动物防疫建设
畜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动物疫病是影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动物防疫具有重要意义。
1、建设目标:动物防疫要实现八项目标:
(1)、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链球菌等人畜共患重大动物疫病发生风险逐年降低,在2010年达到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风险明显下降水平。
(2)、狂犬病、炭疽等人畜共患传染病在2008年达到稳定控制标准,2010年达到全县消灭标准。
(3)、结核、布鲁氏杆菌病在2008年达到无牲畜感染人,2010年达到畜间无结核、布鲁氏杆菌病,彻底消除结核、布鲁氏菌病对人体的危害。
(4)、猪瘟、猪肺疫、猪丹毒、鸡新城疫、羊痘、羊四病在2008年达到控制标准,2010年达到稳定控制标准。
(5)、寄生虫和其它传染病逐年得到有效控制,各种传染病的免疫密度逐年提高。
(6)、牛、羊、猪、禽的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5、7、10以内。
(7)、新发生的传染病能够从容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其所造成的危害。
(8)、建立动物防疫长效机制:使动物防疫制度化、长期化,在春秋集中防疫基础上全年月月补针,始终使动物处于较高的抗体水平,计划免疫的传染病始终处于较低发生风险的标准。
2、实施措施:要通过实施以下五项措施达到规划目标。
(1)、加快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县兽医站提高现有化验室标准,建成病死畜无害化处理设备,配备必要的监测、化验、诊断设备和交通工具,到2010年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国家县级先进水平。2007年要建设隆兴昌、塔尔湖、套海三个镇级畜牧兽医站,2008年建设其它四个镇级畜牧兽医站。
(2)、加强防疫队伍建设。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做到专职专用,加强防疫员培训,防疫员实行村推荐、县考核、镇管理、持证上岗、年度考核、能进能出的制度。提高防疫员工资待遇,2006年县财政负责禽流感、口蹄疫防疫工资,根据考核平均每月200元,2007年县财政负责计划免疫的全部传染病防疫的工资,根据考核平均每月500元,到2010年防疫员的平均月工资达到1000元,从2008年开始解决防疫员的养老问题,按照县财政和防疫员个人各承担50的办法解决。
(3)、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动物防疫必须有经费保障,防疫员工资、防疫反应补贴、疫病监测、预防、控制、扑灭、疫苗供应经费等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从2007年开始免收防疫费,每户只收10元消毒费,2008年将防疫费、消毒费全部免收,县、镇两级建立物资储备库,2007年县级以同时应对三个疫点、镇级应对一个疫点的需要进行物资储备,2008年县级以同时应对五个疫点、镇级应对二个疫点的需要进行储备。
(4)、建立健全动物防疫各项制度:建立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机制,动物防疫责任追究制,完善应急预案,严格免疫标识制度。建立动物及动物产品市场准入制度、防疫员管理制度、规模化养殖场动物防疫制度、消毒制度、防疫员考核办法等。对“
三、十、百、千”工程在动物防疫方面要重点加强,建立专门的防疫制度。
(5)、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定期考核:各镇党政“一把手”是动物防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在村级班子中要有专人负责动物防疫工作,职责是宣传教育农民,报告动物疫情,督促检查防疫员。加强动物防疫的宣传工作,每年三、十月为动物防疫宣传月,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各种宣传工具大张旗鼓宣传动物防疫工作,到2010年全县实现户户都有动物防疫明白人。加强动物防疫的督查,定期对防疫员开展检查考核,做到奖优罚劣、工效挂钩、末位淘汰。
(三)、加强中介组织服务体系建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逐步确立的大形势下,畜牧养殖发展面临的最大两个不适应:即首先不适应市场法则,只抓生产,不看市场。二是同市场经济机制不相适应。因此我们要做好中介组织建设和规划,通过中介组织研究市场需求变化,建立适应市场的新体系。
建立覆盖全县的协会组织,党委抓支部,支部建协会,充分发挥引导生产、服务生产、连接市场的纽带作用。
全县在每一个镇都要建相应的协会组织,到2010年协会组织125个。每一个村利用闲置学校建成一个规模化肉羊育肥场发展村集体经济。
协会组织及肉羊育肥场建设目标见表:
协会组织及肉羊育肥场建设五年规划
年度
项目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合计
建协会组织
560
125
410
(四)兴草业、抓转化,在营养工程上有新突破
今后我县人工种草要由种草养畜向草产业发展过渡,逐步开发草产品,人工种草要规模化,实现机械化平、种、收,形成草产品,打出品牌,提高效益。要强化饲草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大秸秆转化利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养殖户的认识水平,积极开展草粉加工、秸秆微贮、糖化等加工转化工作,要想方设法调动养殖户的青贮积极性,实现应贮尽贮,应加尽加。研究设计多种类型的饲养模式和饲喂营养配方,按养畜户的具体情况,提供不同的设计方案,并派专业人员到户指导,实现科学饲喂,优畜优饲。为加快我县养殖突进步伐,特制定2006——2010年全县营养工程规划。(见附表)
(五)加快良种繁育中心建设,推动我县畜牧业快速发展五原县良种畜繁育中心,繁育中心总占地1000亩,总投资680万元。将分为办公生活区、饲料贮备区、养牛区、养羊区、研发中心五个功能区。养牛区将建标准化棚圈2413m2,养羊区已建标准化棚圈8018m2,饲草料生产示范基地200亩,已种紫花苜蓿80亩,青贮玉米120亩。该区建设的总体目标为:
1、新建公牛站,分批引进美国、澳大利亚纯种乳用公牛,年生产冻精10万枚。
2、引进德美、萨福克、杜泊优质公羊100只,供体母羊300只,受体母羊1500只,每年提供胚胎移植羊1000只。
3、新建年出栏肉羊10000只育肥场一处。
4、中心建成后,将作为我县县养殖业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培训和扶贫基地,同时为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不同类型的优选模式。良繁中心2006底基础设施已全面完成,2007年投入运行。
基地拥有最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掌握着先进的科学饲养技术。进一步延伸肉用羊产业和奶牛业链条,加快杂交改良步伐,把肉用羊产业做强做大,使肉羊产业和奶牛产业成为当地一大支柱产业。
(六)、加强畜产品流通渠道建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有关规定和县委政府打造内蒙西部人居环境最好县城的总体设想及五原县城市建设的要求,五原县新建畜产品加工流通园区,县城内从事牲畜屠宰、畜产品加工、畜产品交易的企业五年内统一规划进驻加工流通园区。套海镇、塔尔湖镇、银定图镇各自建成畜产品加工流通园区。
1、规划目标
(1)政府在东环和北绕城路之间征地500亩作为牲畜屠宰加工畜产品交易统一规划的用地,在2006年—2010年建成全市最大的集屠宰加工,畜产品交易于一体的产业化园区。土地征用后企业有偿使用,企业可转让出售,政府负责疏通,享受“三免二成半”优惠政策,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免交。
(2)园区按规划和产业布局要求建成功能区、屠宰加工区、皮毛交易区、活畜禽交易区、污水污物处理设施。
a、功能区:主要是管理部门,有畜牧、工商、卫生、商务、税务,具体由畜牧部门牵头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建成服务大厅,实行微机管理,负责活畜禽交易、动物产品的检疫、市场信息收集、信息发布等一条龙服务。
b、屠宰加工区:用地300亩,建4—6个屠宰加工厂,到2010年,年屠宰生产达100万头以上。
c、活畜禽交易区:年交易牲畜100万头(只),仔猪10万头,雏鸡100万只。
d、皮毛交易区:年交易皮张150万张,绒毛7500吨。
e、2006年底,内蒙古草原聚鑫肥羊有限责任公司进驻园区,投入生产。年屠宰羊30万只,其中分割羊20万只。
f、计划2006年底,五原县益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进驻园区,屠宰羊30万只,其中分割加工20万只。
g、计划2007年—2008年底,草原肉联厂、享通肉联厂进驻园区,年屠宰羊40万只,其中分割加工20万只。
h、2007年—2010年底,皮毛收购、仔猪、雏鸡贩运企业进驻园区,年交易绒毛7500吨,皮张150万张。交易仔猪10万头,雏鸡100万只。
k、2006年底,银定图建成畜产品加工流通园区,年屠宰羊5万只,交易仔猪1万头,雏鸡5万只。2007年底,塔尔湖建成畜产品加工流通园区,年屠宰羊5万只,交易仔猪3万头,雏鸡10万只。2007年底,套海镇畜产品流通园区改造建成,年屠宰羊5万只,仔猪交易2万头,雏鸡8万只。
2、管理措施
(1)、建立严格科学的市场综合制度:对原有的定点屠宰厂进行技术认证,依照标准进行评定,对新建屠宰厂进行初评认证,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意见后决定是否审批。
(2)、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制度:畜牧、工商、卫生、质检、商务开展联合执法,对畜禽交易、畜产品流通、肉类市场联合执法,加大打击处罚力度,取缔违法经营行为。
(3)、完善提升技术标准:进入屠宰厂的动物有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免疫耳标;出厂的动物产品,有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验讫印章;分割加工的肉类有检疫标识。
(4)、法律措施:依法管理畜禽屠宰行为,使市场经济国家通行作法,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要求,严格屠宰厂和肉类生产经营,保障生产流通符合环境保护要求,肉品质量符合食用卫生标准。
3、加强畜产品安全
(1)、强化动物防疫监督,完善检疫监督手段,实施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有效监控,使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率、上市动物产品持证率、病害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同时加强动物检疫员、监督员的法律和业务培训,提高法律水平,增强执法能力,学习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实现操作技术标准化,执法规范化,学习经常化。
(2)、园区内的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坚持畜牧产业与环境协调发展,防止疫病的发生,加强粪便的综合利用(如可发酵产沼气),加强对畜禽病害肉尸及畜产品的无害化处理,加强屠宰加工废物无害化处理。
(七)、加强养殖场、牲畜屠宰加工企业污物治理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及落实我县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我县要把养殖场、牲畜屠宰加工企业污物治理列入重点治理范围,制定统一的规划,5年内达到治理的目标。
1、规划目标
(1)2006——2007年底存栏1000头猪、存栏300头牛、存栏500只羊以上的规模养殖场粪便全部利用,污水达到达标排放。
2006——2007年底塔尔湖屠宰场、套海镇屠宰场、银定图屠宰场完成屠宰车间改造,建设无害化处理设施,污物处理、污水排放达到标准。
(2)2008年底,存栏500头猪、存栏100头牛、存栏300只羊、存栏1000只鸡以上的养殖场粪便全部利用,污水达标排放。
2008年底在隆兴昌镇牲畜屠宰畜产品交易流通园区内建的屠宰场必须建设高标准的无害化处理设施,污水、污物排放达到环保要求。
(3)2009年底存栏猪300头、存栏牛30头、存栏羊100只,存栏鸡500只以上的养殖户取粪便集中收集,集中处理,污水用沼气处理的方式解决。
2009年底城区的屠宰加工,毛皮收购,活畜禽交易企业全部进驻隆兴昌镇畜产品加工流通园区,并且达到无害化处理和污水污物治理标准。
(4)2010年底全县117个村的散养户全部禁养,按照规划划定区域饲养,达到粪便集中收集,集中处理,污水排放达标。
2010年县城内的所有养殖场全部搬迁到新建的隆镇园区内彻底禁止城内养殖,达到污水污物全面治理的目标。
2、治理的方法
(1)养殖场的治理从改进饲养方式,加快畜牧生态小区建设入手,改传统的饲养方式为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实现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2)按照畜牧法的要求,解决我县目标养殖小区少规划不合理的局面,对条件较好的养殖场给予政策扶持,对于不达标的小规模饲养户要严加限制逐步禁止采用散养方式,制定政策和引导养殖户到规划的养殖小区合伙股份制经营。
(3)牲畜屠宰加工企业在建厂时必须建设高标准的畜禽病害肉及其产品和污水、污物、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病死畜禽和病畜禽产品都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八)、竭尽全力“抓龙头、带全局”扶持好“三”个类型的畜产品加工企业。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县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城市环保、社会生态、污水垃圾、粪便等无害化处理的要求出发,建议政府在建设东环路与北环路交叉位置,规划200—500亩土地建设归并畜产品加工流通工业园区。
1、肉类屠宰、分割加工企业:年屠宰量要达到100万头只以上,设备一流、生产线符合国家对屠宰场的要求标准。
2、乳品加工企业:年处理鲜奶要达到105万吨以上,设备一流,生产线符合国家对乳制品加工企业的要求标准。
3、绒毛、皮张收购加工企业:年内皮张交易量达到150万张以上,绒毛交易量达到7500吨以上。
套海镇和塔尔湖镇要与县畜产品加工企业园区相呼应,引进建立的畜产品加工企业,也要有相应的优惠政策。这样全县上下的畜产品加工业就可连成一体,有规模成气候。扶持的上述三类企业力争分年度在五年内逐步完成。
(九)、建设新农村,打造新五原,逐步解决人畜混居的局面,全县建立猪、牛、羊各“十”个高标准的养殖示范样板小区。
用发展的战略眼光,看待将来新农村的变化格局,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以建立新型的高标准的养殖示范样板小区为抓手。全县要“统一模式、统一标准、统一设计、”彻底解决人畜混居、脏、乱、差、臭的局面。(具体任务和标准见附表)
(十)、“上育肥、连环节”每年着力培育“百”户肉羊育肥大户,提高养殖环节的效益。
近年,在养殖业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在养羊业上,我们短了一条腿,短了一条育肥环节赚钱的腿,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各镇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一些闲置的校舍、厂房因陋就简,大力开展肉羊育肥。全县上下要搞好宣传,大造声势,11月中旬要实地组织观摩,镇与镇之间要比高低,户与户之间要比收入,把育肥产业做大做强。(具体任务和标准见附表)
(十一)、“扩规模、走专业”以养殖大户为抓手,全县每年发展“千”户养殖专业户。
“向规模要效益”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要彻底转变与更新现有的养殖思维,引导农户“扩规模、走专业”给农户洗脑,从根本上解决“家有千万,四条腿不算”的陈旧观念,更新“不打不算,小打小闹”的意识,以每年培育千户养殖专业大户为突破口,形成镇连镇,村连村,户连户的养殖大规模格局,使我们的龙头企业满负荷运转,保证企业要什么,我们的生产基地就有什么,向定单养殖跨进。通过千户养殖专业大户的培育,带动千家万户的养殖业快速发展。畜牧部门保证各项养殖技术的服务到位,严把品种质量关;疫病防治关;饲喂技术关;改良配种育肥关;食品安全监督关,各项技术要过硬,使农户的养殖不因为技术的滞后或延误而影响其发展。科技人员要深入到地头,棚圈、窖池边进行服务,与农户结成真心朋友,随时随地解答养殖疑难问题。(具体任务和标准见附表)
(十二)、逐步打造“一村一业、一村一品”新农村的养殖模式。
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要着力打造“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新格局,走专业专项的路子,提倡种、养协调发展。专业专项就是种地的专心种地,养殖的专门养殖,走“一村一业、一村一品”的长远发展模式。大量的生产资料要向能人手中集中,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工厂化大型牧场过渡。打造新品牌,创造新特色。
各镇要尽快依此规划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畜牧养殖业五年规划,制定出“
三、十、百、千”工程实施方案。全力推进,使全县畜牧生产实现新的跨跃。
五、组织机构
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篇7
1 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项目完成了畜牧技术推广体制改革。该项目主要参加单位是北票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北票市草原工作站、北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城区所和29个乡镇畜牧技术推广站。
项目建设两年共聘请专家15名, 共遴选具有实际经验的中级以上畜牧、兽医技术指导员94人次, 培训农民技术员600人次, 进入164个行政村, 建设畜牧养殖基地4个, 累计指导畜牧生猪健康养殖技术科技示范户574户、肉鸡健康养殖科技示范户173户、提高蛋鸡产蛋率科技示范户43户、中高档肉牛健康养殖技术30户。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8200户。制定培训计划, 以市、乡为单位, 集中举办培训班212次, 培训人员达9000余人次, 发放技术指导员手册94册, 示范户手册820册, 发放学习资料9000余份, 明白纸9000张。建立6种工作制度张贴上墙。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11000余次, 坐在养殖户的炕头上讲解畜牧技术, 真正的实现了畜牧专家与养殖户的零距离对接。
2 主要工作措施和效果
2.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
为确保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项目建设初期成立项目领导小组, 由北票市副市长夏春广为组长, 北票市畜牧兽医局局长康广辉、北票市财政局主管局长康广军为副组长、北票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孙作成为办公室主任的领导组织, 负责项目建设期间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检查验收, 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畜牧技术推广改革和建设项目办公室, 负责项目的具体工作。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 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 加大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力度, 合理布局畜牧技术推广力量, 有效发挥畜牧技术推广主导和带动作用, 确保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项目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2 加强队伍建设、明确工作目标
开展“三定一保”以稳定队伍。将29个乡镇畜牧技术推广站、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市草原工作站纳入事业编制, 技术人员全部配齐上岗到位, 工资纳入财政预算。现共有142名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在畜牧技术推广工作岗位上, 还聘用了村级防疫员300人。
在编人员中, 有高级职称的14人, 有中级职称的59人, 初级69人, 总计142人, 占人员指数的100%。并为乡镇畜牧技术推广站解决了办公场所, 配置工作用车、计算机、数码相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器材475台 (套) 。为村解决了动物防疫工作室, 配备了冰箱、连续注射器、消毒锅、档案柜、办公桌椅等防疫所需的设施设备。用转移支付资金解决村防疫员的防疫报酬, 从开始的1500元增加到现在的5000元。
专家、指导员实行聘任制, 通过遴选、考试、考核并签订责任状, 做到了专家、指导员、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均签订了合同。
2.3 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
该市建立了技术人员聘用制度、实行了推广责任制度、建立了农技人员培训制度、农技推广考评制度、多元畜牧技术推广制度, 使广大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工作责任意识、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领导组织、专家团、各项制度、分布图全部上墙。
2.4 确定产业, 发布品种
北票市畜牧业主导产业是“三禽”和生猪, 以肉鸡和蛋鸡为主, 草食家畜以肉牛为主。为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需求, 依据畜牧产业发展实际, 针对畜牧技术应用的薄弱环节, 遴选肉鸡、蛋鸡、生猪、肉牛4个主导品种, 主推肉鸡健康养殖、提高蛋鸡养殖效益、生猪健康养殖、中高档肉牛生产4项综合配套技术。
2.5 集中、分级层层开展培训
按照农业部、省畜牧局、省财政厅《辽宁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要求, 请知名畜牧兽医专家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选择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有农村实际工作经验、工作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作为教员培训对象, 深入到乡镇、村、屯进行培训。
制定全市畜牧技术培训计划, 分期分批地开展全方位的技术培训。全市畜牧技术推广指导员集中培训4次240多人次, 将他们作为进村入户骨干人员;乡镇实行集中培训和分散到村到户培训相结合的办法, 共举办培训班212次, 先后培训9000余人次。聘请畜牧兽医专家授课, 深受广大养殖户欢迎, 每次讲课都学员爆满。养殖户踊跃提问, 专家认真解答, 收到满意效果。照片存档, 刻制光盘入档案。电视讲座8次, 广播讲座12次, 科技110下乡指导16次。
2.6 加强基地建设、发挥示范作用
建立畜牧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目的是打造承接上游科研和辐射下游技术推广的平台。根据高标准、高规格、可持续的原则, 遴选生猪、肉鸡、蛋鸡、肉牛养殖场作为项目示范基地, 遴选15名畜牧兽医专家指导基地建设。基地开展新的科学技术引进、试验、示范, 取得第一手资料, 对科技示范户及广大养殖户展开培训、观摩、推广。
2.7 培育示范户, 增强辐射作用
围绕主导产业,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自愿的原则, 遴选培育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养殖水平较高、乐于助人的养殖场户作为科技示范场户。在29个乡镇选择164个行政村、指导生猪养殖科技示范户820户, 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8200户, 全市82名项目服务技术指导员分别进村进入科技示范户进行分类指导服务。科技示范户通过畜牧技术指导员指导, 使养殖技术明显提升, 疫病防控意识明显加强, 饲养环境明显改善, 养殖效益明显提高, 实现畜产品生态环保的绿色食品。科技示范户通过畜牧兽医技术指导员现场指导, 从场址选择、布局、设施、设备、品种选择、饲料选择、饲料配合、饲养管理、疫病防控, 到产后销售解决遇到的难题, 提高了养殖收入22%以上。通过技术指导科技示范户扩大养殖规模, 增加养殖存栏25%, 提高出栏28%。加强养猪疫病防控工作, 减少疾病发生, 特别是防疫密度提高, 危害畜禽的传染病在该市得到了严格的控制, 养殖户饲养的畜禽普通病得到了及时治疗, 减少经济损失, 降低自然死亡率1.5个百分点, 科技示范户周边影响力加强, 不断有科技示范户周边群众来站咨询, 踊跃报名加入科技示范户。
通过考核, 畜牧技术员满意度达到100%, 养殖户满意度达到100%, 实现畜牧技术人员与养殖户对接。
2.8 加强经费管理、发挥资金作用
按照省畜牧局、辽宁省财政厅《2013年辽宁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要求, 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设立专项账目, 严格资金使用审批, 超2000元的资金使用项目经主管局长审批, 超万元的经局长审批。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制度, 项目中期和项目完成公示上墙。资金到位及时, 资金使用规范, 专款专设账目。
3 创新做法
⑴畜牧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和农技培训实现新的突破, 实行畜牧技术员资质准入、技能考核、业务考试制度。建立畜牧技术员档案, 挂牌上岗。农技培训次数、人员实现新的突破。
⑵营养学专家、教授与饲料科研基地达成技术培训协议。聘请省市的专家、教授讲课, 培训指导畜牧技术指导员师资, 邀请农校教授来市里讲课, 传授技术。
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把领导组织、聘任专家、聘任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绩效考评制度、培训制度、多元化推广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项目分布图粘贴上墙。采取以人定岗, 以岗定目标的落实措施。设立畜牧推广绩效奖励、激励畜牧技术指导员入户指导工作。
⑷建立责任制度, 实行包户, 每个畜牧技术指导员包十户, 并对技术员进行监督。
⑸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推广工作, 畜牧局专设信息平台, 不定期发布短息, 利用科技110平台、视频、电话、电视讲座、广播讲座、110手机短信等形式开展工作, 利用庄稼院讲课的形式进行远程教育。建设信息网络书屋, 全市502人有自己的书屋。
4 存在问题与对策
4.1 存在问题
⑴基层技术员专业素质不高, 畜牧兽医技术指导要有专门的、熟练的技术人员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养殖户提出的疑难问题才能解决。
⑵市站没有实验室供基层技术员实验学习的条件, 实验设备不齐备, 也缺乏更多实验技术人员。
⑶市站疾病监测不到位, 不能及时准确的确定病例, 不能给养殖户最准确的答复。
⑷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应该做到常态化, 常年抓, 不应有时间限制, 养殖业不像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养殖生产是常年的。
4.2 对策
⑴加大培训力度, 聘请畜牧兽医尖端科研专家定期培训技术指导员, 使畜牧技术指导员技术水平普遍提高。
⑵重点推广新技术、新产品, 提高养殖业的生产水平。
⑶聘用高级畜牧技术人才充实市乡畜牧技术推广站, 壮大基层畜牧技术服务队伍。
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研究论文 篇8
关键词 三农 畜牧业养殖 扶持发展 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1 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鼓励项目做大做强
每年在省级以上财政专项资金中,都安排有专门的针对畜牧业养殖行业的无偿补助资金、无息贷款、以奖代补资金等等,作为地方农业部门、财政部门,应当加大对国家和省级以上产业政策资金政策的研究力度,准确把握省级以上部门出台的每一项扶持政策,结合本地区畜牧业养殖实际,开展相关行业项目的资金申报工作,尽可能地争取省级以上财政资金的扶持,将本地区畜牧业发展纳入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扶持的盘子,切实有效地争取财政资金。农业部门和财政部门要紧密协作、各司其职,通过扶持龙头重点和辐射中小规模养殖户的方式,充分发挥财政扶持资金的促进和示范作用。当前许多地区在发展壮大畜牧养殖产业规模的过程中,都得到了上级专项资金的大力扶持,这些财政性扶持资金在促进地方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重要成效,对于一个地区畜牧养殖产业的良性发展与壮大发挥了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加大对上级资金争取力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群众的资金难题,帮助群众将畜牧养殖产业做大做强。
2 给予手续程序审批便利,激发群众创业热情
在群众开展畜牧业养殖创业中,审批手续繁琐是制约群众创业热情的一个重要方面。发展畜牧业养殖项目,通常要涉及到国土、规划、建设、卫生、环保以及电力、自来水等多个部门,涉及到的审批手续和配合事项繁多,作为基层群众,无法快速高效地完成这些方面工作。对此,为了提升群众创业热情,可以探究尝试在各地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一站式”窗口,以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办理为主要方式。群众开展畜牧业养殖申请时,一次性告知审批所需的全部材料类型要求,在材料齐备后一个窗口办理,一定期限办结,对于规模较大、需要协调问题较多的养殖基地、企业,可以由政府农业部门牵头现场会办,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提高对群众的扶持成效,通过简化手续、协助办理等方式,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目前,在我国江浙沪等地,对群众畜牧养殖审批手续简化服务方面做得较好,农业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通过预约服务、技巧指点、上门服务、代理服务等各种形式,方便了群众办理畜牧养殖审批手续,对于推动当地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壮大发挥了保姆式服务效应。
3 帮助指导养殖科学技术,提高养殖产出效益
在传统畜牧业养殖模式中,许多群众还是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养殖品种陈旧、养殖方式不够科学,提高了成本,降低了产出效益,无法让科学养殖成为提升畜牧业养殖成效的重要增长级。对此,农业科技部门应当强化科学养殖技术的指导,一方面要通过光盘、宣传资料、网站、电视节目等方式,集中推荐一批投入小、回报快、效益高的畜牧业养殖项目,对于优良品种的推广和改良要加大力度,同时,要针对本地区畜牧业养殖分布结构状况,将技术人员分片指导,挂钩到每一个片区,有条件地针对养殖户进行“一对一”的走访辅导,提供联系电话,随时接受群众养殖技术咨询。通过这样的方式,让科学养殖技术与群众生产实践实现“无缝对接”,提高养殖产出效益,同时建立了新技术推广的绿色通道,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许多地区在推广畜牧养殖新技术的过程中,还创新了工作方式,以“技术入股、收益保底”等方式,将群众养殖风险降到最低,在新品种推广养殖中,收益抵御传统模式的,由推广部门承担补差部分,在超出收益部分实施按比例分成,将技术指导人员、推广单位与养殖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效提高了新技术推广的力度与成效。
4 强化动物防疫指导工作,减少疫情灾害损失
多年来,动植物疫情一直是养殖户和企业闻之色变的方面,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等,让许多养殖户降低收益,甚至血本无归。因此,强化动物防疫指导工作是保障群众畜牧业养殖成效的一道重要防线,动物防疫部门要实现上下联动,对本地区畜牧业养殖产业进行重点扶持,一方面要及时提供动物防疫服务,同时,要对群众开展动物防疫的技术指导,通过集中培训、现场讲解、资料宣传等方式,提高养殖户对疫情的了解,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寻求动物防疫部门支持,果断采取有效措施,将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为了强化动物防疫指导工作,主管部門还应当按照基层防疫人员包片、主管单位行业人员包线的方式,为群众的畜牧业养殖系上安全带。
5 引导建立农民合作组织,提升风险抵御水平
群众在开展畜牧业养殖中单打独斗闯市场,风险抵御能力较差,并且在饲料采购、产品出售等方面难以有效压降成本和提高效益。对此,地方农业农经部门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养殖户按照区域相邻、项目相近的原则,建立农民合作组织,尤其是建立当前各地发展较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本地区同一畜牧业养殖类型或相邻区域的群众组织起来,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采购原料,通过招投标、供应商洽谈等方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进货价格,减少养殖生产成本,在畜牧产品出售过程中,以合作社名义在大中城市、重要集散市场设立信息窗口,通过上网销售、代理销售等方式进行批量销售,提高市场定价话语权,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还应当倡导品牌化生产战略,按照绿色产品生产流程共享绿色商标,提高产品价格。
终上所述,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群众畜牧业养殖扶持工作非常必要、势在必行,各级政府以及主管部门,应当将强化农村畜牧业养殖作为致富农村、发展农业、惠及农民的一项重要措施,从资金、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实施全方位扶持,促进群众畜牧养殖业做大做强,成为农业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
参考文献
[1] 朱光道.安徽省含山县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9)
[2] 蒋志峰.我国畜牧业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2008(12).
[3] 刘云.广德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加快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21).
[4] 龙明秀,王芳.杨凌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西北农业学报,2005(4).
[5] 胡艳生.武汉市新洲区畜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12).
【农村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推荐阅读:
农村畜牧养殖技术06-16
浅谈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10-01
农村基层畜牧兽医05-18
畜牧技术推广体系07-16
畜牧业推广体系08-15
畜牧业发展与农村经济09-13
畜牧业清洁生产工程技术体系07-28
畜牧业生物安全体系论文05-15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研究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