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自治区农村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时间

2024-07-17

广西自治区农村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时间(精选2篇)

广西自治区农村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时间 篇1

2005年广西自治区农村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时间: 2005-05-09 07:

41:03 | [<<] [>>]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区农产品价格普遍回升,初步扭转了多年以来农民收入低速增长甚至徘徊的局面,特别是生猪、家禽价格的回升,牧业收入大幅度增加,拉动了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区一些地方,农民养殖积极性不高,生猪、家禽存栏下降,这对今后肉、禽供应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必然产生不良影响。为进一步摸清当前我区畜牧业生产现状,十一月中旬,自治区农调队和自治区水产畜牧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我区兴业、博白、象州、全州等县的畜牧业生产情况开展了一次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供参考。

一、当前我区生猪、家禽生产的基本现状和特点

(一)基本现状

今年以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和自治区有关通知的精神,努力克服禽流感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推进优势品种规模养殖作为加快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建立发展畜牧业的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建立考评和督查制度。同时,自治区人民政府相应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区草食动物规模养殖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坚持草畜并举、因地制宜、统筹协调、示范引导、适当扶持”的方针,各地把发展畜牧业列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了对畜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促进了畜牧业的良性发展。

今年,尽管受禽流感疫情、旱灾、饲料价格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在市场价格大幅回升的强劲拉动下,畜牧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生猪、优质肉鸡、肉牛肉羊等优势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比较优势逐步显现。如兴业县突出抓好家禽养殖,今年1-9月出栏家禽达到3470万羽,比上年同期增长27.6%。博白县则重点抓生猪饲养,今年1-10月,出栏肉猪134万头,同比增长6.5%;外销仔猪155万头,增长4.5%。全州县1-10月出栏肉猪56万头,增长2.8%;全县现有规模养殖场418个,比上年增加202个;其中母猪养殖场129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00个。来宾市1-9月新增规模养猪场(户)495个,养殖小区已由去年底的163个发展到现在的236个。贺州市现已有120多个养猪专业村,规模

养猪户1.69万户,年出栏肉猪300头以上的3800多户。玉林市三季度末生猪存栏5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8003个,同比增加1198个。畜牧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区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

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区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1736.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8.7元,增长15.2%。其中,从畜牧业得到的现金收入人均538.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2.6元,增长32.7%,占同期农民全部现金收入增加额的58.0%,是今年我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

(二)当前我区生猪、家禽生产的特点

1、规模户和非农户生猪发展迅速,出栏、存栏数量增加

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我区生猪价格的大幅回升,调动了养殖大户的生产积极性,生猪生产迅速发展。据区农调队对区内220个调查村内所有规模养殖户的调查,今年前三季度,规模养殖户生猪出栏比上年同期增长37.1%,存栏增长10.1%;非农户生猪出栏增长14.8%,存栏增长19.6%。

2、农村规模户饲养家禽减少,非农户饲养量增加

受去年非典疫情和今年禽流感的影响,养殖业风险增大,农村一些中小规模养殖户由于连续两年遭受打击,家禽养殖受到较大影响。今年前三季度,我区农村规模养殖户出栏家禽比上年同期减少7.9%,存栏减少14.5 %;一些大养殖公司由于经济实力雄厚,抗灾能力强,家禽饲养量增加。今年前三季度,龙头企业带动的农户的家禽出栏量比上年增长14.0%,存栏增长18.9%。

3、散养农户饲养生猪数量减少

据对扶绥、合浦、象州、平乐、全州、博白等县116户农户养殖情况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今年11月中旬,未饲养生猪的农户有42户,占调查户数的36.2%;养猪户74户,占63.8%。其中,今年新增养猪农户6户,而上年同期养猪今年不养的有10户,增减相抵后,今年养猪户数比上年同期减少4户,减幅为

5.1%。116户农户生猪饲养量比上年同期减少3.2%,但比今年六月末饲养量增加了39.1%;家禽饲养量比上年同期增加8.3%,比今年六月末增加了45.0%。

4、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初步形成以南宁市、玉林市、贵港市、梧州市,贺州市和桂林市为主的生猪优势产区,以玉林、梧州、桂林、南宁、钦州为主的优质鸡优势产区,生猪优势产区生猪出栏1926.06万头,占全区生猪出栏总数的57.92%,优质鸡优势产区出栏肉鸡25128.16万只,占出栏总数的67.24%。兴业的优质鸡,博白、荔浦的仔猪,巴马、环江的香猪,合浦鹅和灵山奶水牛等,已形成了各地的特色。各地很好的利用自己的品牌,扩大生产规模,把特色产业做强做大,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二、当前影响我区畜牧业生产的主要问题

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通过调查和座谈访问,了解到当前影响我区畜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养殖风险增加,部分养殖户风光不再

去年的非典疫情和今年禽流感的发生,我区大量肉鸡、鸡苗无法外调,价格暴跌,对养殖户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大的养殖公司由于资金实力雄厚,有能力渡过了这场灾难,但许多养殖户因经济承受能力低,遭受打击后没有能力再恢复生产。如兴业县铁联乡一姓梁的养鸡户,今年初养鸡5~6万羽,由于禽流感的影响,亏损50~60万元,现在因经济困难不得不卖掉小车,要恢复生产举步维艰。

2、饲料等价格上涨,养殖成本增加

去年三季度以来,虽然生猪、家禽价格有所回升,但同时由于饲料等价格大幅度上涨,养殖成本增加,部分农户对发展养殖业积极性不高。据扶绥县反映,今年8月份,肉猪收购价每公斤10.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2元,增幅为44.4%;与此同时,猪仔价格也由上年同期的每公斤8元猛增至今年的14元,上涨了75%;购买一头25公斤左右的仔猪,去年只花200元,今年要增加到350元。40公斤一包的精饲料上年售价110元,今年涨价到120元,养一头肉猪要多花50元以上;加上玉米等其他饲料价格的上涨,养殖成本大大增加。在全州县大西江镇,一农户算了一笔帐,要饲养一头200斤的肉猪,按目前每斤猪水4元计算,收入800元,而其成本达到858元。其中,购买仔猪开支350元;普通饲料支出458元(按农村传统饲养方法喂养,需饲养五个月,每天2斤大米,按每斤1.2元计

2.4元;0.5斤玉米,按每斤0.7元0.35元;2斤米糠,按每斤0.15元计0.30元;每天饲料成本3.05元,五个月计458元),加上购买50元的猪精料混合物喂养,总计成本858元,还不计人工费和青饲料,养猪不但没赚到钱,每头猪还净亏58元。在今年养猪普遍赚钱的情况下,而农村散养户不赚反亏,这是采用传统饲养方式的结果。

我们在调查农户为何减少生猪饲养量或不养猪的原因时,多数农民回答因外出务工劳动力较多,留下老人和小孩无力搞养殖;其次就是饲料、猪仔价格上涨,养猪难赚钱。

3、一些地方对养殖户有乱收费的现象

虽然中央和自治区三令五申严禁有关部门乱收费,但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不少养殖户向我们反映有关部门还存在乱收费现象。如一些地方养殖户建猪场、鸡舍,土地管理部门按占用土地面积每平方米收取耕地占用费2元,建设部门按建筑面积收取每平方米4元的费用;另有一些地方的水利管理部门也以建猪场、鸡舍会引起水土流失为由收取相关费用;一些地方工商管理部门对不进入市场交易的畜禽,仍强行按成交额的1.6%的比率收取集贸市场管理费;一些地方工商部门对外调的生猪收取每头5元的交易管理费;有的养殖户同时兼营饲料加工,但供电部门按高于正常照明用电每度0.15元的高价收取电费(据说是参照商业用电的收费标准)。

种种不合理收费,对我区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如兴业县某乡镇由于有关部门对不进入市场的交易的畜禽,仍强行按成交额的1.6%的比率收取集贸市场管理费,使本地的肉鸡价格比周边地区每市斤低0.2~0.3元。据博白县反映,该县有一职工辞职后承包某农场的荒地,计划投资150万元建猪场准备养猪,目前已投入50多万元,但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已通知其要交纳30万元的有关费用,令业主难以理解。

4、农村用地紧张,也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

我区人多地少的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比较早的地方,原有的荒山、荒坡已基本得到利用,一些地方要修建猪栏、鸡舍,很难找到合适的地方。据全州县反映,有的老板想租用群众的坡地修建猪栏、鸡舍,除了面对有关部门的各种收费外,有关部门又不准许砍伐坡地上的零星松树,否则要处以高额罚款。有的外地老板苦于找不到地方,还请当地水产畜牧局的同志帮忙联系场地,准备发展养殖业。兴业县和丰禽业公司2002年申请征用30亩坡地,准备扩大养殖场面,增加养殖规模,但至今未能解决。

5、一些农户饲养方法落后,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前我区农村散养农户饲养牲畜、家禽仍以传统方法为主,饲养时间长,养殖成本高,群众对畜禽防疫观念不强,特别是对家禽忽视疾病防疫,死亡率极高。象州县象州镇龙富村有一农户,今年饲养30只鸡,13只鸭,由于没有进行疾病防疫,病死6只鸡、6只鸭,鸡、鸭的死亡率分别为20%和46%。据全州县畜牧水产局同志介绍,根据他们的调查,散养农户由于轻视家禽疾病防疫,个别农户家禽死亡率高达50~60%。

此外,农村一些生猪规模养殖户大批量饲养母猪,大多没有采取科学的人工授精技术,自家饲养种公猪配种自然繁殖,大大增加了饲养成本。如博白县三滩镇建中村一养殖户,饲养70多头母猪,以前也曾进行人工授精,但由于技术掌握不好没有取得成功,不得不采用传统方法,饲养5头种公猪自行配种,加大了养殖户的经济负担。

三、加快我区畜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强科技普及,提高养殖业发展的科技含量。通过各种途径,加强科技知识的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疾病防疫理念,降低畜禽死亡率,减少群众的经济损失。加快农村散养户畜禽的品种改良,改进饲养方法,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2、严格禁止各部门的乱收费,减轻农民的负担。建议对全区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督查,检查我区各地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有关支持畜牧业发展政策的执行情况,使中央和自治区的各项扶持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进行查处和整改,坚决杜绝各部门的乱收费行为,为加快我区畜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加强信息传递,确保畜牧业稳步发展。今年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受畜禽价格上涨的带动。前阶段我区各地大量增加母猪饲养,不少养殖户也大量补栏,畜牧业生产一片兴旺。由于饲养量的增加,再加上今年全国粮食增产,饲料价格将可能趋于稳定,明年猪禽价格回落的可能性较大。各地应加强信息的传递,要理性看待价格的涨落,合理指导生产,防止生产的大起大落。

评论(0)| 推荐 | 打印 | 关闭

目前尚未有任何评论!

光山县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2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光山县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民素有畜禽养殖习惯,发展畜牧业的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畜牧业作为一项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重点开发,突出发展,形成了光山麻鸭、豫南黑猪等特色主导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光山成为淮南麻鸭的中心县、豫南黑猪的主产区、豫南水牛的保种县,光山还是国家瘦肉型猪基地县,全省第一个“三化”改良试点县,省鹅鸭良种繁育基地县。2007年大家畜、生猪、家禽、羊的饲养量分别达到14.76 万头、72万头、1494万只、10.9万只,肉类产量、禽蛋产量和奶产量分别达到50261吨、30639吨、55吨,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2008年上半年,全县大家畜、生猪、家禽、羊的饲养量分别达到14.82万头、68.61万头、1113.2万只、8.08万只;肉类产量、禽蛋产量和奶产量分别达到31655吨、17723吨、40吨,动物规模养殖户发展到1050户。规模养殖饲养总量占全县畜禽饲养总量的52%,初步形成了生猪、蛋鸡、麻鸭三大主导产业,畜牧业已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光山麻鸭、豫南黑猪是我县的传统特色产业。光山麻鸭、光山麻鸭蛋历史悠久,久负盛名,明嘉靖《光山县志》记载:“自昔相传云,浮光多美鸭”。2004年光山麻鸭、光山麻鸭蛋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的原产地标记注册认定。2007年,光山麻鸭饲养量达到 960万只,豫南黑猪饲养量达到10.5万头。初步建立了槐店、北向店、十里、寨河、罗陈、紫水、弦山、斛山、白雀园、凉亭等13个乡镇的麻鸭养殖基地和槐店、晏河、泼河、凉亭、南向店、文殊、白雀等7个乡镇的豫南黑猪繁育基地。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羽绒加工、肉制品、鲜蛋加工等产业的发展。目前,光山羽绒加工场户已达8000余户,产值达10亿余元。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围绕两大产业,我们主要从技术服务和监督管理入手,以规模养殖为重点,建立了“选育供种、疫病监测、质量控制、产品购销和社会化服务”五大体系,完善了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解决了养殖农户在特色产业开发中的实际问题,把服务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

1、建立良种繁育体系

今年6月份,畜牧局围绕光山麻鸭、豫南黑猪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与河农大签定了校地合作框架协议,聘请河农大育种专家来我县开展淮南麻鸭的选育工作。目前已做好了淮南麻鸭的种群调查,进行了基础群的初选,为建立光山麻鸭良种繁育体系作好了准备。在省畜牧局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在晏河、槐店建立了两个豫南黑猪繁育场,引进豫南黑猪基础母猪群60头,开展豫南黑猪的扩繁选育工作。通过两个豫南黑猪繁育场的建立,年向社会提供优质种仔猪600余头,基本解决了南部山区七个乡镇的豫南黑猪供种需求。

2、建立完善疫病防控监测体系

一是建立了县动物疫病建设中心化验室,并通过了省市项目组的验收,近期将投入使用。化验室的建成将迅速提高了我县动物疫病的诊断能力,为全县养殖户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二是通过实施10个乡镇防检站建设项目,提高乡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目前已建成马畈等3个乡镇防检站。三是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7月份组织开展了村级防疫员的报名、审核、培训工作,8月份组织考试、录用,8月底进行岗前培训,9月份上岗。选聘后每村保证有一名防疫员,其1500元的劳务报酬由县财政和中央财政共同承担。通过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与服务体系。彻底解决了养殖农户的技术服务之忧。四是认真落实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和免疫监测工作,保证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近年来,全县没有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3、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国内外畜产品市场发展。近年来,我们在加大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的同时,严格了饲料、兽药执法监管。每年开展了两次畜产品质量安全拉网式大检查,严肃查处违法案件,重点打击了无证经营及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饲料、兽药的行为,杜绝了使用瘦肉精、苏丹红等违禁药品的现象,从源头上保证了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保障了群众的肉食品安全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4、加大宣传、建立购销市场体系

加大宣传力度,叫响名优品牌。通过光华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在武汉、南京、郑州等大中城市设立了销售窗口,建立销售网点,扩大了麻鸭、黑猪等名优产品的影响力。以光山麻鸭、光山麻鸭蛋原产地标记注册认定为契机,先后在中央七套科技苑栏目、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等媒体上宣传报道光山麻鸭生产、养殖情况,2008年6月,副市长张继敬陪同台商对光山麻鸭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这些有力地提升了光山麻鸭知名度,扩大了市场占有率,促进了麻鸭、黑猪等特色产业的发展。

5、建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重点实施了“双十”服务制度,即确定10名专家重点帮扶10个规模养殖场,建立服务档案,并将服务的绩效与考评挂钩,增加了服务效果;认真贯彻了能繁母猪补贴和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项目等优惠政策,将惠农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到农户手中。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在全县推广实施了“金牧阳光”、“三电合一“工程,及时为广大养殖场户提供政策法规和市场、技术、生产等信息服务,提高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二、存在问题

一是畜禽养殖农户缺乏发展资金,特别是规模养殖场户普遍存在着周转资金不足,导致规模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等问题。二是畜禽及其产品加工业滞后,加工龙头企业少,产品多以原产品形式出售,转化增值能力差,生产效益低;三是养殖技术落后,饲养管理粗放,规范化

程度不高,不能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来进行无公害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全县没有一家得到认证的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造成畜产品质量不高,销路不畅;四是对外宣传的力度不大,豫南黑猪、光山麻鸭品牌效益不明显,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五是养殖小区建设不规范,养殖场户分散,缺乏统一规划,多数养殖场户的畜禽粪尿未及时无害化处理,周围环境保护工作有待加强。六是对地方优良畜禽品种保护开发力度不够。信阳水牛保种群数量不足,光山麻鸭杂化、退化现象严重,急需开展保护开发利用工作。

三、建议

(一)加大对动物规模养殖场户发展资金的投入

畜牧业是一项朝阳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的扩大,畜牧业特别是具有我县特色的光山麻鸭、豫南黑猪、蛋鸡养殖将更有发展的潜力。扶持这些专业养殖大户,及时为他们提供信贷等资金支持,对促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三农”,带动农民养殖致富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对畜禽养殖小区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建设工作

建议由政府牵头,组织建设、土地、环保、畜牧等相关部门,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切实把加强畜禽养殖小区建设,促进规模养殖的发展作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真正使养殖小区成为建设规范、生产标准、管理科学、效益显著、生态良好的优质货源基地,成为农民增收致富、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工程。同时,还要积极争取养殖场(区)发展与大中型沼气建设同步配套,促进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今年实施的10个标准化粪污处理型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有效地解决了这些养殖场的污染问题,为改善养殖场的环境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三)实施加工带动战略

积极实施加工带动战略,坚持以加工带基地,以加工促发展,尽快构筑现代畜产品加工业体系。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措施,采取银企联手、贷款贴息、股份合作、招商引资等多种途径,扶持现有县级畜牧加工龙头企业,使之迅速做大做强,争创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加快发展速度,增强辐射带动能力。通过畜产品加工业,发展订单畜牧业,促进我县规模养殖的发展。

(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加大品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优势畜产品的品质,大力宣传,广泛推介,让品牌叫响,把品牌资源转化为效益优势。

(五)制定出台鼓励发展畜牧业的政策

上一篇: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总结下一篇:周记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