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2024-09-16

广西壮族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精选8篇)

广西壮族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篇1

广西壮族自治区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

生产示范基地县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促进我区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县工作的健康发展,适应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以下简称基地县),是指我区主要农产品主产县在一种或一类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全过程,严格执行国家、行业、地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等标准,产地和产品符合无公害标准要求,在我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起到示范作用,经审定符合示范县创建条件的县。

第三条

基地县实行证书管理。《广西壮族自治区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证书》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证书》由自治区农业厅审批和颁发。

第二章

基地县具备的条件

第四条

基地县为广西主要农产品的主产区,制定有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规划,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具有明显的地方发展优势,符合当地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

第五条

基地县制订并实施一整套完善的保证无公害农产品产销工作正常运行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有扶持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的政策措施;资金投入有保证;主要宣传媒体开设有无公害农产品宣传专

-1完善的农产品产销机制,产销组织化程度高。基地县内建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市场内设有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市场实行“准入制”制度,对进入市场交易的农产品实行检测,不合格的农产品不准进入市场交易。

第三章

基地县组织管理

第十一条

创建广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

第十二条

自治区农业厅负责创建广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的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创建广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管理办法;

(二)负责创建广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的规划、审批、验收、发证、公告和复审工作;

(三)负责对创建广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的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各地市农业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创建广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的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推荐本行政区域内具备条件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的单位;

(二)受理本行政区域内创建广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的申请和初审工作;

(三)对本行政区域内创建广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章

基地县申请、考核与审批

-3第十九条

“广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合格证书有效期为五年,到期后需提出复审申请重新考核换证。对到期不提出复审申请的基地县,将作为自动弃证处理,收回牌匾。

第二十条

因不可抗拒的因素暂时丧失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条件的示范基地县,应及时向自治区农业厅报告,待条件恢复并经自治区农业厅批准后方可继续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如发生产品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及时向自治区农业厅报告。

第五章

基地县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

自治区农业厅每年将组织对获得“创建广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和“广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的单位进行考核检查。如发现不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生产的,限期进行整改。复查仍不合格的将撤销其“创建广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资格证书和“广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合格证书,并予公告。

第二十二条

获得“创建广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和“广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的单位,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将被撤消其称号:

(一)出现重大高毒、高残留农药或重金属污染事件且处理不当的;

(二)主要生产基地出现大面积的污染源无法根治的;

(三)抽查、统检二次不合格,经整改后仍不合格的;

(四)发生重大产品质量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

-5

广西壮族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篇2

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实现农业向优质、高效、安全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向社会提供优质健康的农产品, 我国对于供人类食用的农产品提出了三种不同等级的食品定义。

(1) 无公害食品指产地生态环境清洁, 按照特定的技术操作规程生产, 将有害物含量控制在规定标准内, 并由授权部门审定批准, 允许使用无公害标志的食品。无公害食品注重产品的安全质量, 其标准要求不是很高, 涉及的内容也不是很多, 适合我国当前的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和国内消费者的需求, 对于多数生产者来说, 达到这一要求不是很难。当代农产品生产需要由普通农产品发展到无公害农产品, 再发展至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 绿色食品跨接在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之间, 无公害食品是绿色食品发展的初级阶段, 有机食品是质量更高的绿色食品。

(2) 绿色食品绿色食品概念是我们国家提出的。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 经专门机构认证, 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由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国际上通常都冠之以“绿色”, 为了更加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生态环境, 因此定名为绿色食品。所以说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是绿色食品的特征。所谓无污染, 就是指在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 通过严密监测、控制, 防范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有害细菌等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的污染, 以确保绿色食品的洁净。我国为适应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及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从1996年开始, 在申报审批过程中将绿色食品区分为AA级和A级。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 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 按特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加工, 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 并经专门机构认定, 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AA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 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 按特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加工, 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 并经专门机构认定, 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AA级绿色食品标准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的有机食品的基本要求。

(3) 有机食品有机食品是国际上普遍认同的叫法, 这一名词是从英语Organic Food直译过来的, 在其他语言中也有叫生态或生物食品的。这里所说的“有机”不是化学上的概念。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 (IFOAM) 给有机食品下的定义是:根据有机食品种植标准和生产加工技术规范而生产的、经过有机食品颁证组织认证并颁发证书的一切食品和农产品。国家环保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 (OFDC) 认证标准中有机食品的定义是: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 根据有机认证标准生产、加工, 并经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等。包括粮食、蔬菜、水果、奶制品、禽畜产品、蜂蜜、水产品、调料等。

(4) 有机食品与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的最显著差别前者在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合成色素、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 后者则允许有限制地使用这些物质。因此, 有机食品的生产要比其他食品难得多, 需要建立全新的生产体系, 采用相应的替代技术。

2. 对绿色无公害食品在认识上的误区

通常人们所称“绿色无公害食品”是出自洁净生态环境、生产方式与环境保护有关、有害物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经过专门机构认证的一类无污染、安全食品的泛称, 实际包括有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个等级。严格按照这个顺序来区分, 其标准一个比一个高。所以, 要注意不能把泛称混淆为标准, 要以标准概念消除模糊认识的误区。

(1) 绿色无公害食品未必都是绿颜色的, 绿颜色的食品也未必是绿色无公害食品, 绿色是指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 如绿色和平组织、绿色壁垒、绿色冰箱等。

(2) 无污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食品中所含物质是否有害也是相对的, 要有一个量的概念, 只有某种物质达到一定的量才会有害, 才会对食品造成污染, 只要有害物含量控制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就有可能成为绿色无公害食品。

(3) 并不是只有偏远的、无污染的地区才能从事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 在大城市郊区, 只要环境中的污染物不超过标准规定的范围, 也能够进行绿色无公害食品生产, 从减轻农用化学物质污染的作用分析, 在发达地区更有重要的环保意义。

(4) 并不是封闭、落后、偏远的山区及没受人类活动污染的地区等地方生产出来的食品就一定是绿色无公害食品, 有时候这些地区的大气、土壤或河流中也会含有天然的有害物。

(5) 野生的、天然的食品, 如野菜、野果等也不能算作真正的绿色无公害食品, 有时这些野生食品或者它们的生存环境中含有过量的污染物。所以说, 是不是绿色无公害食品还要经过专门机构的调查、检测、审核和认证。

3. 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

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认证审批的程序, 应按照农业部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2003年4月17日第263号公告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程序》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程序》认真执行。当前, 我国规定的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相关的食品认证形式有三种, 即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但从概念、生产标准、技术要求、认证形式、安全等级上又各有不同。现以“无公害食品”为例, 简要阐述产品的申报程序和申报材料。

(1) 无公害食品申报程序 (1) 企业申报; (2) 县市绿色食品办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产地环境质量进行调查与技术评价; (3) 市县绿色食品办对无公害农产品进行检测; (4) 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审核颁发证书。

(2) 无公害食品认证申报材料 (1)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申请书》; (2)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 (复印件) ; (3) 产地《环境检验报告》和《环境评价报告》; (4) 产地区域范围、生产规模; (5) 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计划; (6) 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7)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 (8) 专业技术人员的资质证明; (9) 保证执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和规范的声明; (10) 无公害农产品有关培训情况和计划; (11) 申请认证产品的生产过程记录档案; (12) “公司加农户”形式的申请人应当提供公司和农户签订的购销合同范本、农户名单以及管理措施; (13) 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3) 无公害食品认证的有效期一般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的有效期均为3年, 期满后需要继续使用的, 证书持有人应当在期满前90日内按照程序重新办理。

4. 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使用

获准农产品认证的产品, 可及时使用相应的国家统一制定的标志。具体办法按农业部和国家认监委2003年5月7日第235号公告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执行。

(1) 正确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获取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的单位和个人, 应及时向认证机构申请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在产品或其包装上加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 用以证明产品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标志的印制工作应当由经国家认监委考核合格的印刷单位承担。

广西壮族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篇3

1 无公害水产品定义

无公害水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符合GB/T 18407.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生产过程符合规定的水产品质量标准和规范,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量控制在安全质量允许范围内,安全质量指标符合GB 18406.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许可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的水产品。

2 唐山市无公害水产品双认工作发展历程

2002年以来,唐山市按照农业部和河北省水产局的有关要求,开展了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工作(简称无公害水产品双认工作)。十年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认定面积迅速发展阶段。2003-2006年,唐山市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认定迅速发展,仅2003年全市通过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认定的养殖面积就达4.33万hm2,占总养殖面积的54%。2004年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认定面积达到6.05万hm2,占总养殖面积的76%;2005年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认定面积达到7.2万hm2,占总养殖面积的91%;2006年通过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认定的总面积达到766万hm2,占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的96.5%。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认定数量达到20个,28个产品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水产品质量认证,无公害产品总量50 755 t,占养殖总产量的19.8%。无公害基地认定面积和无公害产品认证总量达到历史最高峰。这一阶段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特点是以“公司+农户”、“县级水产技术站+公司+农户”、“农场+农户”类型的超大型基地为主,基地面积大,都在万亩以上,包含农户多,每个基地包含养殖户都在50户以上。第二阶段是无公害水产品双认工作逐步萎缩阶段。2007-2011年六年间,新认定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只有1个,原认定的超大型基地在复查换证过程中纷纷退出。2007年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面积缩小至7.14万hm2,2008年基地面积缩减为6.42万hm2。随后,基地面积以每年0.67万hm2左右的速度逐年下降,到2011年底,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面积仅剩余4.64万hm2,只占总养殖面积的57%。虽然无公害认证产品仍为28个,但基地数量剩余17个,无公害水产品总量下降到29 350 t,占养殖总产量的8.6%。这一阶段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特点是原来认证的超大型基地逐渐退出,剩余的基本上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型企业。第三阶段为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认定数量爆炸阶段。2012年和2013年,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认定数量突然发生飞跃式增长,2012年新申报4个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基地数量达到19个(退出两个),基地面积达到4.27万hm2,无公害水产品数量35个,认证产量31 101 t;2013年新申报18个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基地数量猛增到35个(退出两个),无公害水产品数量达到103个,创历史新高。虽然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和无公害水产品数量猛增,但认定基地面积减小为3.57万hm2,只占总养殖面积的446%,水产品认证产量34 395.6 t,只占养殖总产量的6.4%,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面积和认证产量所占总养殖产量比例创历史最低。这一阶段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特点是超大型基地大部分退出,2006年以前认定的大型基地只剩10个,取而代之的是中小型企业和水产养殖合作社的兴起。

3 政策导向影响无公害水产品双认工作

纵观十年来唐山市无公害水产品双认工作的跌宕起伏,我们可以通过总结双认工作的发展规律,发现造成此种不稳定现象的根源,那就是无公害水产品双认工作的起落取决于国家政策的导向,有政策鼓励,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面积和认证产量就快速发展,反之,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面积和认证产量就逐步萎缩;政策注重政府部门的业绩考核,超大型基地就纷纷出现,政策侧重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的经济利益,中小型基地就蜂拥而上。2002年4月29日,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12号部长令—《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拉开了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工作的序幕。此后农业部相继发布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程序》《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程序》《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地环境监测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检查员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检查员注册准则》及《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机构选定委托管理办法》等公告。2004年,农业部又发布了《关于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监督检查的通知》和《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步伐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河北省水产局也发布了《關于认真做好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的通知》和《关于抓紧做好无公害水产品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号召全省认真做好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工作。河北省水产局组织全省水产相关部门按照文件要求进行了责任分工,给各市下达了无公害水产品双认工作任务,开展了无公害水产品检验抽样员培训工作。由于国家重视,政策鼓励强劲,责任分工详细,任务目标明确,无公害水产品双认工作迅速开展。到2006年,唐山市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认定面积、认证产量和所占比例均达到顶峰。2006年以后,鼓励性政策基本没再出台,无公害水产品双认工作机构没有工作经费,无公害水产品没有任何市场优势,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得不到任何经济利益和政策性补贴,无公害水产品双认工作机构和广大水产品生产者都失去了双认工作积极性,导致原认定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纷纷退出,而新基地几乎无人申报,无公害水产品双认工作逐步走入低谷。此后,随着全国食品安全形势的紧迫,农业部相继出台政策鼓励健康养殖示范场和菜篮子工程建设,每年拨出大量资金支持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生产无公害食品,并逐年加大支持力度。2012年每个菜篮子工程项目承担单位补贴资金25万元,2013年每个菜篮子工程项目承担单位补贴资金增加到50万元。2012年唐山市有4个水产养殖企业通过了菜篮子工程项目验收,3个企业通过了健康养殖示范场验收;2013年唐山市又有2个水产养殖企业和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了菜篮子工程项目验收,13个水产养殖企业通过了健康养殖示范场验收。按照项目验收办法规定,健康养殖示范场和菜篮子工程项目的承担单位如果获得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认定,验收时就可以获得加分。为了享受政策性补贴,水产品生产者申报无公害基地的热情空前高涨。2013年唐山市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认定数量突然出现爆炸式增长,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从健康养殖示范场申报数量的变化也能看出政策导向的作用,2012年农业部规定菜篮子工程项目承担单位必须是健康养殖示范场,2013年申报健康养殖示范场的企业就猛增到13个; 2013年农业部对菜篮子工程项目的承担单位侧重于农民专业合作社,2013年申报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就突然出现5个,而2013年以前,尚无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报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由此可见,每一次无公害水产品双认工作的大起大落都与政策导向密不可分。

4 无公害水产品双认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无公害水产品双认工作历史数据和种种现象来看,双认工作还存在巨大问题,一句话概括就是华而不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nlc202309031700

4.1 重数量轻质量

2006年以前,无公害水产品双认工作责任单位为了完成上级任务,突出工作业绩,突击进行了大规模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工作,出现了许多超大型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小型基地1万多亩,最大的基地面积高达2.27万hm2,包含整个县(区)的水产养殖面积和养殖专业户。这些基地运行不灵活,生产、用药、销售记录缺失或记录混乱,质量监管困难,基地有名无实。

4.2 重认定轻监管

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后,在复查换证之前的三年时间内,除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偶尔对基地抽检一次,其余时间任其自生自灭,无公害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4.3 重生产环节认定(证)轻市场环节监管

双认程序虽然已经非常健全,但市场管理与无公害要求相差太远。近两年我们每年组织调查无公害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经过调查唐山市八方超市、华盛超市、南新道水产批发市场等10余家大型农贸市场,没有发现一个无公害水产品专卖店,未发现一节无公害水产品销售专柜,没发现一例无公害标识水产品,无公害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0%。

4.4 重短期效应轻长效机制

十余年来,水产品双认工作的各项政策只注重了短期激励效果而没有建立相应的长效激励机制,无公害水产品生产者的利益得不到稳定有效保障,健康水产品不能健康发展。

4.5 缺乏高效联动的管理机制

无公害水产品的生产监管部门与市场管理部门各自为政,达不到高效联合,无公害水产品从生产环节到流通环节,从流通环节再到消费環节,管理链条链接不紧密。无公害水产品的市场准入和质量追溯没有得到制度有效支持,无公害水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5 无公害水产品双认工作管理对策

窥一斑而见全豹,唐山市的无公害水产品双认工作现状也映射出整个河北省乃至全国无公害水产品双认工作的现状,同时,无公害水产品双认工作也反映着整个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工作的现状。鉴于目前存在的阻碍无公害水产品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我们认为必须从科学制定管理政策入手,制定长期补贴政策和循序渐进的目标规划,建立统一完善的管理系统和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无公害水产品乃至无公害农产品的健康发展。为此,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5.1 进一步完善无公害水产品管理系统

无公害水产品开发应当是从生产到市场的全过程控制与管理,涉及无公害水产品的每个环节都应纳入控制与管理之中,因此,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系统。一是完善管理机构,主要包括:无公害水产品认证机构、监管机构、销售管理机构、追溯机构、执法机构;二是要建章立制,通过建立高效联动的管理机制,使管理系统和生产经营者有章可循,做到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管,过程有记录,问题可追溯,确保无公害水产品的质量控制在严格管理之中。

5.2 建立无公害水产品生产长效鼓励政策

一是制定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长期补贴政策,由于无公害水产品双认工作并不具有强制性,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完全靠水产品生产者自愿,而施行无公害水产品生产要比普通水产品生产付出更高的成本,只有按照基地面积或者认证无公害水产品的实际产量给予补贴,保障无公害水产品生产者的经济利益,才能保证无公害水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另外,类似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菜篮子工程一类的政府补贴项目,验收标准当中应将无公害基地的权重从加分项提高到一票否决项,间接地促进无公害水产品的生产积极性;二是制定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强制检查、检验制度,无公害水产品监管机构应当对获得认定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和每一个环节的无公害水产品进行强制检查和检验,一旦发现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发生违规,依法取缔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资格,停止政策性补贴;三是建立无公害水产品监管保障机制,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为无公害水产品管理系统提供监管资金和必要的仪器设备保障,保证无公害水产品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

5.3 重点加强无公害水产品市场建设与管理

通过采取建立无公害水产品专卖超市、销售专柜等措施,提高水产品的入市门槛,禁止非无公害水产品进入,避免普通水产品的干扰,突出无公害水产品的品牌和地位,提高无公害水产品的价格,使无公害水产品生产者比非无公害水产品生产者获得更高的利益。通过无公害水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提高标识使用和品牌创建意识,提高无公害水产品的附加值。切实加强无公害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追溯制度建设,通过无公害水产品监管机构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和质量追溯制度,加强无公害水产品诚信体系建设,逐步提高无公害水产品消费者的信任度。

5.4 树立循序渐进、脚踏实地的安全农产品开发理念

广义的无公害农产品包括有机农产品、自然食品、生态食品、绿色食品、无污染食品等,无公害农产品是保证人们对食品质量安全最基本的需要,是最基本的市场准入条件。在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政府鼓励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简称“三品一标”),我们应当树立循序渐进、脚踏实地的安全农产品开发理念,从最基本的无公害农产品管理抓起,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管理得到规范与普及之后,逐步开发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反之,如果我们盲目地求大、求多、求高,好大喜功,不制定长效的管理机制,不采取稳定的政策导向,必然造成无公害农产品的无序发展,损伤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者积极性,降低广大消费者对无公害食品和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的信任度,进而损害政府形象。

(收稿日期:2014-01-01)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生产管理制度 篇4

为规范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生产管理,推行标准化生产制度,做强做大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维护公众健康,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生产管理员职责:

1、负责拟定生产布局、生产计划、品种搭配,组织产品收获、包装等;

2、负责记录基地的生产状况、生产作业及质量控制等;

3、负责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病虫害防治药物除外),掌握库存情况;

4、负责对种植(养殖)人员进行生产技术培训;

5、负责跟踪、引进新型实用的生产技术和设施;

6、负责基地新品种种植(养殖)示范。

二、植保员(动物防疫员)职责:

1、负责管理基地环境卫生,调查病虫害发生状况及趋势;

2、负责拟定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统一选购药物;

3、负责病虫害防治作业;

4、负责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

5、负责跟踪、引进新型实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及药物。

三、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控制措施从事生产,不得造成产地污染或者致产地环境达不到标准要求,保证基地周边无污染源。

四、建立健全投入品安全使用管理制度。实行投入品统一采 购、统一保管、统一供应、统一使用的管理模式,并做好相应记载。从正规渠道采购符合国家标准、合法登记并与农产品品种相适应的投入品,保存相关票据,严禁采购国家禁用的农业投入品。设立专门的投入品存放场所,配备必要的码放设施使之摆放整齐,加强管理防止变质失效。生产管理人员、植保员(动物防疫员)统一领取投入品,指导并监督生产人员按照使用标准和操作规程科学合理地使用投入品,注意劳动保护,避免高温作业和药物毒害等事件发生,生产人员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救治。器械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洗干净,定点存放。剩余投入品退还仓库,废弃包装统一处理。

五、建立健全投入品使用登记制。生产管理员、植保员(动物防疫员)应认真记录作业时间、作业区域(单元)、品种、生长期、投入品名称、间隔日期、使用量、使用方法、使用器械、作业人员等。

六、建立健全药物残留控制制度。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生产人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使用的药物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规范》等国家标准,符合农业部《兽药质量标准》、《进口兽药质量标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定》、《农药限制使用管理规定》和第194、199、274号公告等规定,符合质检总局《出境蔬菜禁用农药名录及不适用农药的指导名录》、出口肉禽《禁用药物名录》和《允许使用药物名录》等规定;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药物,提倡使用生物农药;严格控制用药量、稀释倍数,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的规定;农产品生产中、收获前应加强抽样检测和记录,发现药物残留超标或质量不合格的生产单元应暂停收获,及时查找问题并认真处理,经连续检测直至质量稳定后才能收获。

七、实行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报告制度。生产管理员及生产人员在生产实践中,一旦发现病虫害及疫情疑似征状、药物使用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向植保员(动物防疫员)汇报;植保员(动物防疫员)应加强巡查,遇突发、重大的病虫害、疫情及药害,应第一时间向基地经理汇报,不能知情不报或隐瞒事实真相;植保员(动物防疫员)应定期把防治的产品、对象、药物使用量、策略、效果等情况整理汇总后向基地经理汇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篇5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xx年区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管理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营养、无公害食品已成为我国市场消费的主流和趋势。为此,从xx年以来,特别是去年农业部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区从完善体系、夯实基地、强化管理三方面入手,以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为切入点,推进我区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进展情况网-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xx年全区新认定产地2xx亩,累计达到3xx亩,使我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达到食用农产品耕地面积的71.8;新认证番茄、黄瓜、西葫芦、茄子、辣椒、大葱、马铃薯、苹果、梨、葡萄、枣、大红枣、紫晶枣、富贵枣、空心脆枣、玉米、小麦、小米、葵花、绿豆、红小豆等产品2xx,累计达到3xx。

绿色食品认证。我区天利同翔农产品开发公司的梨枣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认证面积5xx,目前生产经营状况良好。

二、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

区委、区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绿色食品”认证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领导组,统一对无公害生产涉及的环境要素、生产要素及市场进行协调管理和监控,同时完善了乡镇、村分别成立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领导组,并且区、乡、村层层签定了责任状,做到责任到人,奖罚分明。

(二)夯实基础。

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中,我们坚持远离污染源,要求距公路1xx以上,并对基地菜农实行以村登记、以乡造册、以区建档的办法,稳定了基地面积,增强了农民农产品安全生产的责任感,保证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各项措施的贯彻执行。我区已建立了xx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站,配备了1xx专职工作人员,建设化验室8xx米,购置设备2台,并建立了xx基地的蔬菜质量检测抽样小组,从而形成了抽样、检测、化验工作的网络体系,为榆次无公害农产品工作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项目牵动。

我们把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作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把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xx年我区争取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项目,是全省xx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试点县之一。通过项目实施,不仅认证面积和认证品种上实现了大的突破,而且配套推广了农业病虫害物理防治、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等,极大地规范了全区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有力地提升了全区农产品的品质和知名度。水果通过实施5万亩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xx年实际指导操作面积已扩大到9万亩,无公害果品生产已初具规模。

(四)强化管理。

从行政法规、农业执法、规范生产、安全监测、技术创新、市场营销等六个方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1、从行政法规的角度,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和管理办法。区政府秘书处转发了×××省政府农业厅《关于禁止在蔬菜产区销售和使用部分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意见》、区农业局转发了×××省政府农业厅《关于加强农药安全使用管理暨严禁在蔬菜果树上使用高剧毒农药的紧急通知》、区政府制定出台了《×××无公害蔬菜管理办法》、《×××红枣无害标准化生产规程》、蔬菜中心制定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手册》、区农业局制定了《红枣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红枣农药使用准则》和《红枣肥料使用准则》三项标准等。除已制定红枣、蔬菜、水果、畜牧等行业标准化规程外,全区统一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已制定完成,标准化生产规程在全区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

2、从农业执法的角度,组织农业、技术监督、工商等部门深入农资市场,查处清理各类明令禁止的农药、化肥。尤其是无公害蔬菜基地范围内坚决杜绝违规农资露面,一经发现,按照×××无公害蔬菜管理办法严肃处理。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已有xx获得×××省行政执法证,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初步组建。

3、从规范生产的角度,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培训活动。xx年举办了科学使用农药等内容的质量安全宣传活动4xx、60xx人次,发放了各种宣传资料60xx份,与此同时,我们利用广播等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涉及农民240xx人次,有力地提高了广大农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和无公害农产品种植技术。

4、从质量安全监测角度,进行严格的质量安全监测。区蔬菜中心在四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设置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小组,在6、7、8、xx月的10、20、xx号定期从各个基地以及各大市场随机取样进行检测化验。并不定期从各基地、各大市场随机取样进行检测化验,特别在中秋、国庆两节期间,均采取大规模的抽样化验工作。蔬菜农药

残留检验工作,从基地和科学取样,到化验室的细致操作,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从而保证检测工作的精确有效。xx年共跟踪检测28xx个基地和市场蔬菜样品,合格率达到99;为省药检所提供认证基地蔬菜样品4xx、xx品种,合格率达到98,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和社会各界的肯定。

5、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示范推广无公害生产新技术。如北田镇张胡温室蔬菜示范园区,占地15xx,由于菜农在生产中注重新科技、新品种的应用,实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温室西红柿效益位居全区首位,被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农大农科教示范基地。xx年该园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模式,引进高效抗老化eva新型塑料膜15xx、示范防虫网5xx、生物肥料、生物农药15xx,自动卷帘机30套,新品种对比试验2xx,营养模块育苗xx等。推广应用了二氧化碳发生器、臭氧杀菌器、高效育苗模块和防虫网技术等新技术,大幅度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园区典型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辐射全区1xx、xx亩蔬菜基地建设。

6、从市场营销的角度,严格无公害农产品标识的使用和管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与市场价值的体现密切相关。只有从价值上的应有回报才能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我们在区社配蔬菜中心首先采用了无公害蔬菜使用标识,实行分级收购、统一包装,使用标识实行登记追溯制度。对不合格的蔬菜产品就地销毁,并通报批语,限期整改,既增强了菜农的责任感,又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xx年全区无公害蔬菜配送量达到3xx公斤,未发生一例违规事例。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

就全区来看,我区的无公害产品认证工作只有蔬菜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红枣、水果产业的认证工作今年刚刚起步,面积所占比重也很小,畜牧产业尚无突破。

二是工作面临资金困难。

我区办公经费紧张,无力建设综合性的无公害食品检测站,现有的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室也面临资金运转困难的情形。xx年我区投入蔬菜检测的经费只有50xx,远不能满足蔬菜检测工作需要。

四、下一步的思路和拟采取的措施及建议

1、加速发展农技协组织。积极组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扶持农村技术能人、科技人员、专业户开展农工贸一体化经营,以科技为纽带,以协会为载体,解决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矛盾,使之真正成为农民通向市场的桥梁。

2、坚持农业产业化道路。以我区农业重点工程为核心,加速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龙头企业拉动基地、基地带动农户的良性循环。

3、坚持无公害食品品牌战略。我区的蔬菜、红枣、畜产品等经过这几年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品牌一直打不响。如我区的蔬菜,xx年就注册并开始运作“魏榆”牌商标,3年过去了,“魏榆”的市场占有率、市场知名度仍很低。下一步要继续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版面等媒介大力宣传,扩大影响,提高我区无公害食品的知名度。

4、xx年我区的“串串红农业综合市场”项目已经启动,要依托这一项目,把我区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起来。今后要围绕3xx亩生产基地,努力健全相应规模的质量安全监控体系。配置5台农业速测设备,继续推进无公害蔬菜基地的长期跟踪监控制度,全面掌握生产状况,并调控技术管理措施。

5、建立市场准入制度。xx年要探索建立起×××无公害蔬菜市场准入制度。蔬菜入市必须严格检测,杜绝违规产品上市。现时严禁没有无公害牌照的摊点经营蔬菜,逐步理顺无公害蔬菜生产销售渠道。

范文仅供参考

无公害农产品产品安全要求 篇6

《农产品安全质量》产品安全要求GB18406-2001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GB18406.1-2001)

本标准对无公害蔬菜中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和农药残留给出了限量要求和试验方法,这些限量要求和试验方法采用了现行的国家标准,同时也对各地开展农药残留监督管理而开发的农药残留量简易测定给出了方法原理,旨在推动农药残留简易测定法的探索与完善。

2.《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GB18406.2-2001)

本标准对无公害水果中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和农药残留给出了限量要求和试验方法,这些限量要求和试验方法采用了现行的国家标准。

3.《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畜禽肉安全要求》(GB18406.3-2001)

本标准对无公害畜禽肉产品中重金属、亚硝酸盐、农药和兽药残留给出了限量要求和试验方法,并对畜禽肉产品微生物指标对给出了要求,这些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微生物指标和试验方法采用了现行的国家标准和相关的行业标准。

4.《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GB18406.4-2001)

无公害农产品豆角栽培技术 篇7

1 品种选择

810长豆角、宁豇2号、香港肉豆、夏宝2号。

2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经检测符合NY50010的规定。

3 整地施肥

豆角的根系较深, 较耐土壤瘠薄和干旱, 不耐涝, 为实现早熟、丰产, 应选土层深厚、排灌方便, 又不致极端干燥的土壤, 作成厢宽1m, 沟宽0.4m, 深0.3m的种植行。每亩施有机肥1000~2000kg, 过磷酸钙40kg, 尿素25kg或三元复合肥40kg作基肥。

4 播种

播种质量直接影响到种子发芽和幼苗素质。提高播种质量, 可以保证苗全苗旺, 促进早熟增产。一般采用穴播, 每穴点2~3粒种, 播种后用细粪土覆盖种子, 厚度为1~2cm, 春季播种株距为0.4m, 夏秋株距为0.35cm, 采用双行种植。

5 合理施肥

苗期预防徒长, 后期防止早衰。豆角在开花结荚前对肥料要求不多, 前期应适当控制肥水, 抑制植株营养生长, 如果幼苗生长太弱, 可薄施1~2次沼液和尿素。豆角开花结荚期要消耗大量养分, 对肥水要求较高, 应浇足水及时施重肥, 每亩可追施复合肥30kg, 过磷酸钙10kg, 氯化钾5kg, 每星期喷施1~2次磷酸二氢钾, 加硼砂, 以促进植株旺盛生长及多开花多结荚。豆荚生长旺盛期以后, 需要更多的肥料, 应再追施1次磷肥, 每亩追施过磷酸钙10kg, 或追施过磷酸钙浸出液, 以减少落花落荚。盛荚期后, 若植株尚能继续生长, 应加强肥水管理, 促进侧枝萌发, 促进翻花, 并使已采收过的花序上的花芽继续开花结荚, 以延长收获期, 提高豇豆产量。

6 支架引蔓

当幼苗开始抽蔓时应搭支架, 按每穴插一竹竿, 搭成人字架, 支架高2m, 当蔓长0.3m时, 按反时针方向将豆藤绕在竹竿上。

7 整枝

整枝是调节豆角生长和结果, 减少养分消耗, 改善通风透光, 促进开花结荚的有效措施, 特别是在早熟密植栽培情况下, 防止茎叶过于繁茂, 有利于早开花结荚, 提早收获上市。整枝包括抹底芽、打腰杈、主蔓摘心和摘老叶等。主蔓第一花序以下的侧芽长3cm左右时及早彻底除去, 使主蔓粗壮, 促进主蔓花序开花结荚。主蔓第一花序以上各节位上的侧枝, 留1~3叶摘心, 保留侧枝上的花序, 增加结荚部位。第一次产量高峰过后, 叶腋间新萌发出的侧枝也同样留1~3节摘心, 留叶多少视密度而定。主蔓长至15~20节, 高达2~2.3m时, 摘心封顶, 控制株高。顶端萌生的侧枝留一叶摘心, 豆角生长盛期, 底部若出现通风透光不良, 易引起后期落花落荚, 可分次剪除下部老叶, 并清除田间落叶。

8 病虫防治

豆角主要有锈病、菌核病、枯萎病、煤霉病;虫害主要有豆荚螟、螨类、潜叶蝇等。锈病可用25%粉锈宁1000倍液;菌核病、枯萎病、煤霉病可用50%灭病威600倍液, 或多菌灵600倍液。豆荚螟可用10%安绿宝2000倍液;螨类可用73%克螨特3000倍液;潜叶蝇可用杀虫双400倍液, 爱福丁2000倍液防治。

9 适时采收

广西壮族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篇8

为推动无公害农产品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向整体化、标准化、规范化、简明化發展,9月27日,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整体认证工作会议长春市召开,9个市(州)的绿办主要领导参加会议。会上,省绿办副主任李蔚传达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关于实施无公害农产品整体认证的意见》。为方便无公害农产品工作的顺利开展,省绿办针对《吉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一体化工作规范》及无公害申报程序及材料文审做了详细的解读。

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主任杨林在会上总结了上半年工作的成绩,并对下半年工作重点提出几点要求:产品开发上寻求新的突破,基地规模上要有新的进展,品牌打造上寻求新的思路,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寻求新途径,在市场项目上寻求新的跟进,队伍建设上寻求新机制等。要采取集中送检、集中送审、集中会审的措施加大工作力度。

杨林主任要求在整体认证工作方面提出各级工作机构要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按照资质从严、积极推动、稳步推进的原则,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整体认证实施方案。整体认证是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新模式,各级工作机构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整体认证方面的培训宣传和服务工作,并努力实现在标志使用方面的创新。通过宣传整体认证和标准化示范创建等工作,进一步提升无公害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形成无公害农产品与农业标准化生产紧密衔接的良好机制解放思想、严把材料关,加快步伐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省绿办 供稿)

上一篇:教学教改总结下一篇:12级《毛中特》实践通知(二年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