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产品贸易

2024-09-18

广西农产品贸易(精选10篇)

广西农产品贸易 篇1

一、文献综述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产业内贸易理论开始兴起, 并得到了广泛关注, 当今世界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 不仅有效地增进了国际生产和交换的发展, 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产业内贸易。

(一) 国外学者关于产业内贸易的研究

从20世纪60年代, 产业内贸易受到了广泛关注。Yanhong Zhang, Don P.Clark (2009) 提出, 以HIIT而不是VIIT为主是美国的产业内贸易的特点, 因为HIIT比VIIT调整成本相对低。距离, 外国直接投资, 规模经济影响HIIT但不影响VI-IT。Jianhong Zhang, Arjen van Witteloostuijn, Chaohong Zhou (2005) 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的双边产业内贸易, 特别是VI-IT, 在这个过渡期内显著增加。外国直接投资在确定个人所得税, 特别是VIIT发挥了重要作用。Kemal Turkcan (2003) 实证结果表明, 产业内贸易水平和外国直接投资的规模是正相关, 同时与人力资本禀赋和地理上的接近的差异有关。

(二) 我国学者对产业内贸易的研究

广西产业内贸易研究相关文献。段人方 (2010) 指出广西的产业内贸易发展特点如下:相对水平低、容易受环境影响、各类产品发展不平衡。外商投资为最大影响因素。规模经济、差异化产品以及市场结构为次要影响因素。冼婷、马杰 (2012) 对广西目前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现状进行分析时运用Grubel-Llolyd和竞争力指数, 从政策层面出发, 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何勇 (2013) 指出:区域内人均GDP、外商直接投资、劳动资本比、经济一体化程度是促进广西与东盟地区区域内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均GDP差异则是阻碍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因素。

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研究。吴学君、易法海 (2010) 采用Grubel-Lloyd和GHM两种方法分析1997~2008年中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现:绝大多数农产品是产业间贸易。吴学君、龚梦 (2012) 采用Grubel-Lloyd和GHM得出结论:人均收入差距、外商直接投资、农产品贸易不平衡、贸易伙伴的贸易开放度是影响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国家层面因素;区域优惠贸易安排、地理距离、市场规模因素对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也有影响。

二、广西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

本文选取1999年到2013年的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 分析了广西农产品贸易现状, 包括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广西农产品贸易品种结构分析。从而揭示广西农产品现状中的特征和问题。

(一) 广西农产品贸易额分析

通过调查得知, 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整体趋势向上, 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999年的10974万美元, 到2013年进出口贸易额达423801万美元, 是1999年的38.6倍之多, 进出口总额出现质的飞越。虽然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但是广西主要农产品顺差额逐年递减。广西从1999到2013年间, 农产品净贸易额中, 净贸易额大于0的只有5年, 整体为顺差, 说明广西农产品的贸易额在2003年以前起到了出口创汇的作用;2003年以后净贸易额全部为负数, 表现为逆差, 说明广西农产品的贸易价值从2003年以前的创汇转变转变为2003年以后的用汇。

出口额在2012年达到最大值, 2013年出口额有下降;进口额则上升趋势明显;总体来说出口额与进口额逐年增加, 广西农产品发展趋势向上。从广西农产品出口的角度看, 出口额从1999年的9145万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142134美元, 年均增长率为20.07%;从农产品进口的角度来看, 进口额从1999年的1829万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281667万美元, 年均增长率为39.9%;进出口总额从1999年的10974万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423801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为27.58%。进口增速明显大于出口, 这就造成广西农产品贸易量不断增加但逆差值却不断扩大的现实。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广西农产品不论是出口还是进口, 其贸易额占货物贸易额的比值在2003到2004年呈现上升的趋势, 除2003年以前包括2003年, 其他年份的农产品贸易比重均大于10%, 并且在这2003年后进口占比一直大于出口占比。1999年到2013年广西农产品出口额、进口额以及广西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广西货物贸易出口额、进口额和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逐渐稳定只在一定区域内有小波动。广西农产品出口额占广西货物贸易出口额比重由1999年的7.33%递减, 经历两年, 到2002年又升到9.36%, 2003年的9.47%逐年递减, 到2007年出现最低比重4.42%, 之后逐渐上升, 2012年略有起伏达到8.34%;广西农产品进口额占广西货物贸易进口额的比重由1999年的3.61%上升到2013年的19.92%, 2004年、2005与2008年起伏比较突出, 分别为25.92%、24.37%和27.02%;而广西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广西货物贸易总进出口额的比重由1999年的6.26%上升, 2004年比重最高, 为15.95%, 其他年份一直处于5%-10%之间。

(二) 广西农产品贸易品种结构分析

本文根据中国所给出的农产品定义, 并结合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所界定的农产品目录 (HS1-HS24) 以及水产品 (HS29-HS53) 的一些内容对广西进出口贸易主要农产品进行分类分析。根据我们的调查, 广西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中, 活动物类类, 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类, 生丝等在1999年到2013年间, 出口额虽然波动比较大, 但进口额一直保持为零, 说明此类型农产品只有出口没有进口。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精制的食用油脂;动、植物蜡这个类型的产品则情况相反, 出口贸易额一直为零, 说明此类农产品只有进口没有出口。只有植物产品类既存在进口又存在出口。

在广西农产品出口结构分类中, 只有活动物类和植物产品类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说明这两类农产品作为广西农产品出口的主力;生丝类有些许上升, 但趋势不明显。在广西农产品进口结构分类中, 从2003到2013年, 只有第三类农产品: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精制的食用油脂;动、植物蜡类有明显上升趋势, 说明广西关于该类的农产品还不能做到生产满足自身需求。

三、广西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 广西农产品贸易结构不合理, 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程度较低

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中, 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都不断增加, 近年来进出口的农产品类别变化不大, 进出口品种单一, 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相对来说都比较低, 附加值也低, 基本上是凭借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和资源上的优势, 技术密集型的农产品在产业内贸易中所占比重小。贸易额一直属于顺差的状态, 不利于广西产业内贸易发展。

(二) 人均收入、经济区域一体化、市场规模对广西产业内贸易有一定影响

人均收入、经济区域一体化、市场规模对广西的产业内贸易都有一定影响, 三个影响因素对广西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均有正面的影响作用。而人均收入、经济区域一体化和市场规模之间又有一定联系, 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和市场规模相互促进, 人均收入的增长则很大程度依赖经济区域一体化和市场规模。

(三) 直接投资利用率低

外商投资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 但在广西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 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与预期不符, 这可能与投资的利用率有直接关系, 用于农业发展的投资没能好的发挥作用。

四、促进广西农产品贸易的政策建议

(一) 促进广西农产品产业结构升级

加强对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研发, 提高产品的档次, 提高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水平。提升农产品的结构多元化, 品种的多样化。在保证产品质量、消费者偏好和资源配置合理的情况下, 加强农产品水平方向的差异性, 例如产品的款式、样式及规格上。为适应市场需求, 政府应加快边境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边民互市贸易师范基地, 以及颁布相关政策来促进产业内贸易发展。企业应该把企业的服务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以此促进其企业不仅能做大, 还能做强, 成为佼佼者, 从而推动产业内快速发展。

(二) 扩大促进产业内贸易因素的作用

人均收入、经济区域一体化、市场规模这些因素都对广西产业内贸易有一定促进作用。人均收入的提升对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市场规模都有一定作用。广西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前沿, 中国进军东盟的桥头堡, 正享受着国家政策带来的优惠与便利, 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广西应该利用国家政策带来的便利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广西作为农业大省, 农业人口所占比重较大, 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兴农的投入, 农民收入的提高是广西人均收入提升的重要基础。

(三) 提高广西农产品利用直接投资的质量

对相关外商投资的政策制定, 我们应以互惠互利为导向、优化投资环境为目标、扩大投资规模为动力;同时需加强对外商投资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政府需要进一步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 为外商营造一个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投资氛围, 促进大量外商有兴趣投资。并且对外商投资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 推动市场正规化、合理化。其次不仅要积极引资, 还要合理引资。不要盲目的引进, 要考虑引进外资来是否能提升广西竞争力, 优化产业结构。广西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时应该以注重质量为主, 同时多引进一些技术含量高的产业投资。

摘要:本文选取广西农产品贸易数据, 以广西农产品进出口为研究对象, 使用1999年到2013年广西农产品进出口数据对广西农产品贸易进行分析发现广西农产品进出口有上升趋势, 接着分析了广西农产品贸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 并根据结果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广西,农产品,产业内贸易

参考文献

[1]Yanhong Zhang, Don P.Clark.Pattern and Determinants of United States’Intra-Industry Trade[J].The International Trade Journal.2009 (03)

[2]Jianhong Zhang, Arjenvan Witteloostuijn, Chaohong Zhou.Chinese Bilateral Intra-Industry Trade:A Panel Data Study for 50 Countries in the 1992-2001 Period[J].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2005 (03)

[3]Kemal Turkcan.Determinant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in intermediate goods between the US and OECD countries[D].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2003.

[4]段人方.广西产业内贸易发展与外贸竞争力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 2010.DOI:10.7666/d.d115587.

[5]冼婷, 马杰.广西产业内贸易对产业竞争力的作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2, 24 (03) :40-41.DOI:10.3969/j.issn.1672-3198.2012.03.022.

[6]何勇.广西与东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 2013 (09) :39-44.DOI:10.3969/j.issn.1004-6917.2013.09.009.

[7]吴学君, 易法海.中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基于1997-2008年的进出口贸易数据[J].现代日本经济, 2010, 03:37-43.

[8]吴学君, 龚梦.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 2011, 07:1185-1189.

广西农产品贸易 篇2

从今年开始,各方消息都在曝光奶粉进药店之后的惨淡光景,多数都是来自于北京的失败案例。但是广西千舟贸易有限公司的周大舟却仍然对药店渠道非常有信心。“北京那边的模式是有问题的,就是锁在柜子里卖,也没有人去推,奶粉还是要靠推的。”周大舟说。

在药店销售奶粉,对于刚接手奶粉品牌不到一年的周大舟来讲,真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对药店情况了如指掌,在代理奶粉之前,周大舟代理过日化产品,并且也是在药店渠道销售,合作的网点有3000多家,并且已经有近十年的操作经验。

陌生是因为毕竟没有操作过奶粉品牌,做奶粉品牌与做日化品牌还不一样。“很多日化品牌都比较成熟,品牌力比较强,放在那就有人来买。但是奶粉不一样,就算是有些品牌知名度很高,如果没有人推就没人买。”周大舟说。

那么如何来推销奶粉,对周大舟来说实数第一次。他认为这都需要跟上游品牌商团队更密切地合作。美纳多是周大舟接下的第一批品牌。“当时主要是看品牌知名度还不错,品质好,价格合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品牌商团队给我们的支持多。”

推销和推广都是必需的

在周大舟原先合作的3000多家店铺中,他挑选了100家更合适做奶粉品牌的作为试点。选址、面积都有考量,而且药店也很乐意接受。“因为之前的合作就很熟悉了,他们也知道国家现在对奶粉进药店的支持,所以都是很乐意接受的。”

但是正如其他渠道一样,倘若没有销量,渠道的信心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如何辅助渠道做动销这个问题也是首先要解决的。

操作方法也和其他渠道大同小异,但是药店渠道的特点之一就是很多导购有医药销售经验,他们在拿到产品时,往往更容易理解各项营养元素的意义,在推荐时也更专业。“药店的店员接受产品培训的时候,更容易上手。”周大舟说。

而且药店中的导购对业绩提成相当依赖,但是现在药品的销售提成与奶粉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出于业绩的考虑,他们也更愿意推销奶粉。“所以我们现在对店员的激励政策都是很好的。”

可以想象,专业的医药销售,很专业的简单几句对奶粉和各项元素的推荐,其实就相当得人心。这也是药店销售奶粉的一项优势,正如千舟贸易现在在药店的宣传一样“更安全,更放心。”

除了店员的推销以外,品牌传播也必不可少。

虽然药店销售奶粉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刷医保卡,可是如何引流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让消费者知道奶粉进药店了。而且更安全更放心。”周大舟说。他们在进入的每家店里都拉上横幅,也会在柜台做宣传推广,店外做展台,这些都是和美纳多的团队合作来推动的。“我们很多店铺都是做活动的当天销量不是很大,可是接下来的销量都是稳步增长的。”

广西农产品贸易 篇3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贸区,农产品贸易,对策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根据2002年双方签署的《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规定, 至2010年1月1日中国对原东盟6国 (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 93%货物实行零关税政策。目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处于第二阶段 (2011年至2015年) , 即全面建成自贸区阶段, 这个阶段, 东盟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四国与中国贸易的绝大多数产品亦实现零关税。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 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贸易量不断增大, 广西作为与东盟临海临边的省份, 自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 广西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的重要枢纽。从2004年起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 广西与东盟贸易发展迅速, 2005年双方进出口贸易额为12.24亿美元, 2011年增至95.58亿美元, 占广西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由2005年的23.62%上升为2011年的40.97%。广西是一个农业大省,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农产品关税的降低, 对广西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很大。如何抓住机遇和迎接挑战, 是广西农产品贸易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广西农产品对外贸易现状

根据南宁海关统计, 2002年广西农产品的进出口总额为5.4亿美元, 至2008年广西农产品贸易呈快速发展趋势;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9年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有所回落, 同比下降了1.2%, 2010年农产品贸易总额增加到33.2亿美元。2002年以来, 除了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广西农产品的贸易总额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具体到农产品的出口特征, 如表1、表2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 自2005年以来我国农产品进口额最大的是HS12章产品 (果实, 果仁, 工业或药用植物;稻草, 饲料) , 而HS08章产品 (食用水果及坚果;水果或甜瓜的果皮) 进口额一直保持在第二的位置。出口贸易额较大的是水果、果实、果仁, 工业或药用植物和蔬菜, 这些在广西农产品出口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是主要的出口农产品。如表2所示:HS08章产品 (食用水果及坚果;水果或甜瓜的果皮) 连续多年处于广西农产品出口额第一的位置。总体上看来, 进出口额前五名的农产品的总额除了2009年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与上年相比有所下降之外, 均保持上升态势。但是, 根据数据显示, 2005~2010年期间, 广西进出口额前五的农产品, 进口额始终大于出口额, 2008年差额到达最大值, 随后两年差额有所减小, 这主要是由于农产品市场调整的结果。

广西和东盟各国地理位置相近, 气候和农产品进出口结构相似,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之后, 随着关税的逐步降低, 广西农产品出口增加的同时也面临东盟农产品的大量涌入, 给广西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挑战, 如何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优化贸易结构、规避潜在的风险, 已经成为广西亟待解决的问题。

单位:千美元

二、促进广西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 发挥比较优势, 扩大农产品出口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对于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可以适当压缩其生产规模, 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广西在鱼、甲壳动物、软体动物, 食用水果及坚果, 蔬菜等传统农产品的出口中具有比较优势, 也是出口份额比较大的产品;通过加大政府的扶持和资助力度, 改进具有比较优势农产品的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鼓励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 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具体而言, 针对水产品的生产, 广西既沿海又沿江, 地理位置优越, 在钦州、北海和防城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 应该根据产品特点, 对水产品进行深加工, 特别是北海珍珠, 享誉中外, 可以作为其他水产品的模范, 逐步走向国际市场。而水果、蔬菜类产品, 则可以优化产品品种, 开发新产品, 通过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使产品商品化, 提高水果、蔬菜的储存、包装和运输水平, 扩大农产品的出口。

(二) 提高农产品质量, 增强农产品品牌效应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是建立农产品品牌的基础, 政府应发挥积极的作用, 引进农业生产先进技术和工艺, 鼓励企业开发、推广先进技术, 实施自主开发和区外引进相结合的方式, 根据市场需求, 培育农产品新品种, 针对农产品易腐的特性, 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加工工艺, 实现农产品保鲜、包装、储存、加工和运输的专业化和标准化, 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完善农产品的质量标准, 引导企业按国际标准进行农业生产, 针对愈演愈烈的农产品绿色壁垒, 要积极降低农药残存量, 实施绿色品牌战略, 要求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有关部门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加工, 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标准化、无污染,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增强农产品的品牌效应。

(三) 培育农产品生产、加工龙头企业, 提高竞争力

目前广西农产品基本是农户分散生产、再由批发商收购进行简单的加工, 这种粗放式的管理模式, 市场竞争力不强。随着零关税政策的实施, 广西农产品出口面临更多挑战。政府应当给予农产品加工企业相应的政策支持与帮助, 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农产品生产、加工, 培养农产品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 由龙头企业牵头购买农用生产设备、化肥等必需品, 推广农业生产技术和对农民进行培训, 提高农民的技术技能。农民市场信息不灵、农业生产“跟风”的情况时经常发生, 龙头企业可以有效地整合农村生产资源, 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和市场需求指导农业生产, 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大力支持龙头企业的发展, 鼓励企业引进、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 并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开发新产品、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四) 加强农业实用人才建设, 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

现代农业的发展, 离不开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 目前广西农业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技术水平不高, 难以适应日益激励的市场竞争, 为此, 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农业实用人才建设, 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引进和培养农业科研人员, 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根据地方优势, 培育农业新品种, 做好种子育繁推一体化工程, 提高动植物常见疫情的防、控、治能力。促进农业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培养农业发展急需的科技人才, 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工作, 服务基层;加快农业技术推广, 建立健全农业服务机构, 根据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 送技术下乡。加强现代农民培训, 组织技术人员、专家、教师到农村进行指导, 将技术、讲座和知识送到农村, 促进农民利用闲暇时间提高个人文化和生产技能。

参考文献

[1]廖东声, 覃雅静.CAFTA背景下广西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前景分析[J].学术论坛, 2012 (, 12) .

广西农产品屡陷滞销困境 篇4

“菜篮子”屡陷滞销困境

虽然是春夏果菜成熟时节,然而,由于受近期农产品滞销风波影响,广西北海瓜农还是为六七成熟的西瓜盖上纸张遮阳,期望延缓西瓜成熟期。来自广西农业厅的统计数据显示,与去年相比,预计全区今年产辣椒34.35万吨,增产0.76万吨;四季豆15.91万吨,增产6.36万吨;黄瓜15.5万吨,增产1.6万吨;荔枝52万吨,创历史新高。部分农产品推迟成熟15-25天并集中上市,大宗瓜菜产品预计将集中在一个较短的时段内大量上市。

汽柴油价格、人工费等流通环节费用上涨,也削弱了广西农产品在北方市场的竞争力。根据广西农业厅为记者提供的材料,以武鸣县西葫芦销往西安为例,西葫芦从收购、运输到陕西西安批发市场的首次批发前,流通环节增加的费用在0.8元/公斤以上。其中,产品打包及装卸费0.06元/公斤、过磅费0.04元/公斤、交易费0.06元/公斤、包装材料费0.04元/公斤、运输费0.6元/公斤,另外摊租费、正常运输损耗还未算入其中。

滞销凸显“头重脚轻”产业缺陷

针对广西部分农产品滞销情况,广西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袁珈玲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表面上来看是天气影响,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农业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产量高,但后续深加工等能力不足。

袁珈玲说,长期以来,涉农部门大多只关注农产品生产和农产品的供给,对农产品深加工认识不足,导致品种结构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以致出现农产品供需失衡、农产品滞销的状况。此外,农产品加工链条短,也是制约广西农业产业大而不强的重要原因。

据袁珈玲介绍,目前,广西农产品加工业98%以上为中小企业。除了糖蔗、蚕茧和烤烟加工率达到90%以外,其他农产品加工率只有20%,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5%。

“农产品加工率偏低,农产品品牌少、档次低、整体品牌竞争力不强、高知名度的品牌不多,严重影响了广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市场的开拓,阻碍了广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袁珈玲说。

农产品产业谋划可借“他山之石”

采访中记者发现,无论是广西的蔬菜,还是其他农产品,虽然“优质、绿色”,但知名度很低,相应地,销路的打开也比较困难,这在全国农产品滞销风波中更为凸显。而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源地——山东省,截至2010年年底,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数量达8080家,占全国总数的10%,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1990家,过10亿元企业158家,过100亿元企业4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资产总额达7100亿元,出口创汇额达172亿美元,净利润705亿元。而广西到“十一五”期末,农产品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只有2217户,实现总产值2248.5亿元,利润128.6亿元,实现增加值882.2亿元,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较低。

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发展浅析 篇5

关键词:广西,越南,边境贸易发展

21世纪以来,随着中越两国高层互访频繁,两国的传统友好、平等、互利、互信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得到迅速的恢复发展,双方都不断加深改革开放,制定了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两国的边境贸易的发展也不断增长。尤其广西具有中国联系越南最便捷的地理优势,与越南的经贸将更为密切,经济合作也将更加广泛。广西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发展对越经贸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发展。

一、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现状

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政府高度重视。越南政府为了发展对外贸易和投资,积极鼓励企业增加进出口,大胆革新法律法规,为广西与越南贸易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二是产品结构具有互补性。广西出口到越南的产品主要是工业品、日用消费品等,越南出口到广西的商品主要以农、林、水产品为主。三是边境贸易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经营。广西与越南在进行边贸的过程中,交通便利的优势促使双方可以采用很多渠道进行贸易,双方的贸易层次也很明显。以国有企业为主体,集体、个人参与的多元化的小额贸易和易货贸易;家口岸、地方口岸、过境、转口口岸一起的边境贸易;民互市贸易、边境小额贸易和边境地方贸易三种边境贸易形式并存,但以边境小额贸易为主。

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的发展是近二十多年来的事,它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起步阶段(1982年9月~1988年9月)。我国有组织、有控制地先后开办了9个贸易点,允许越南边民前来参加集市贸易。这些贸易既起到了宣传作用,也促进了边境地区经济的启动,改善了边民的生活。(2)快速增长阶段(1988年9月~2002年11月)。自1989年初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决定大力搞活、拓展边境贸易,并提出了“通贸兴边”的战略。自此,广西与越南的边境贸易发展迅速,商品成交额每年成倍增长,商品品种也由以前的农副产品和日用品向工业制成品和生产资料发展。边境贸易也逐渐向越南内地的河内、海防以及胡志明市延伸。(3)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11月—)。2002年11月在柬埔寨金边召开的第四次东盟和中国(10+1)领导人会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中国-东盟农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开始启动,广西边境贸易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广西边境贸易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0年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额达24.66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87.1%。2001年中越双边贸易额为28.15亿美元,增长14.2%,其中中国出口18.05亿美元,增长17.4%,进口10.1亿美元,增长8.8%。2003年中越贸易总额达到46.34亿美元,增长42%,占越南贸易总额的10.34%。据越南海关统计,2004年中越贸易总额达71.92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47.68%。与此同时,广西与越南的贸易,基本上呈现出一种贸易额持续快速增长、贸易结构逐步改善的态势。越南已连续5年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

根据南宁海关的统计资料,2004年广西与越南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额达5.54亿美元。同比增长3.4%,占广西对东盟贸易总额的55%。2005年广西与越南的边境口岸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01042万美元,而2006年双方贸易额约15亿美元。占中国与越南贸易总额的近六分之一,增速高达50%。

二、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目前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1. 双方在边境贸易口岸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

双方管理部门采用一般贸易的管理手段对待边境贸易的管理;在通关手续方面,程序烦琐、费用高,使得很多企业或个人因难以达到要求而被迫放弃;部分产品质量不合格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给商品用户造成巨大损失。

2. 税收优惠政策无法落实。

税务部门对待税收使用的政策是“征多少抵多少,征得少抵得少、缴得多。”这样,国家给予的减半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的优惠政策实际就无法落实。中越两国边贸结算绝大多数为人民币,税务机关无法给予边贸出口企业退税;财政部相关文件有:自2004年1月1日起,广西口岸从越南进口的蔬菜水果类产品,已停止执行关税和增值税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由于此类产品是广西自越南进口的大宗产品,关税的提高使进口成本大幅度上升,导致进口量减少,企业在申请出口退税时必须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引起越方众多不便。

3. 口岸和边贸互市点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有些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一些口岸没有国门、验货场、储货仓,口岸功能无法发挥应有的整体效用,远远跟不上口岸物流快速增长的需求。互市市场建设还不够完善,仓储装卸能力低,旅馆等服务设施还不配套。

4. 配额管制限制了边境贸易的发展。

在广西,边境贸易的多种商品受进出口配额的管制。越南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热带产品、矿产原料等,在国内有较大市场;而我国的轻工日用品在越南也有较大需求;双方由于受配额的限制,无法进行自由交换。

三、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中越边境地区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心地带,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发展经贸的前沿,发展边境贸易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通过制定和规范边贸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管理,加快通关速度,中越边贸将会有更大的发展。针对当前中越边境贸易发展的状况对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发展所做的建议有:

1. 加快交通建设。

加快交通口岸的建设步伐能明显出促进双方物流规模化发展。广西与越南要更好的开展边境贸易,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双方之间的桥梁建立起来,修路建桥是很必要的,为双方进行多边、多形式贸易打下坚实基础。用崭新的视角来进行双方的边贸活动。

2. 利用边境贸易积极构建广西—越南跨国产业链。

广西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已经为广西与越南形成良好的一体化经贸合作关系,为进一步构建双边国际化产业链和扩大进出口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双方具备了组合资源进行生产加工出口的条件,具有海陆相连的跨国贸易优势。

3. 双方加大经济合作。

在重大历史机遇面前,广西和越南的有关决策者都应具有宏观的战略眼光,加强广西与越南合作,用崭新的视角来进行双方的边贸活动。

4. 改良小额贸易退税政策。

由于广西与越南在进行边境贸易时是以人民币结算为主要方式,边境贸易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增加了地方财政的负担,因此,要通过多方政策联动,把边贸优势转化为税收优势,减轻地方政府财政负担,以此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对边贸中以人民币结算的出口货物给予退税,这样既鼓励边贸多出口,也有利于巩固人民币的信用,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5. 放宽政策取消部分限制。

国家应该给予边境地区贸易长期稳定的政策,鼓励边民积极参与边贸经营。放宽边民互市贸易商品的限制,给予参与边贸经营的边民以一定的扶持,适当放宽对越南大宗进口商品的限制,减少中越贸易顺差,促进边贸健康发展,边境贸易前景将会十分广阔。

6. 推行外贸代理制。

要加快双方边贸的发展,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改良目前的贸易制。在双方推行代理制,不仅可以使边境贸易改变过去的传统做法,而且可以转移部分风险,缓解当地的财政压力。

7. 采取贸易自由化措施。

中越双方都应该采取贸易自由化措施,进一步开放市场,增强双方在关税和非关税等方面的贸易门槛。

8. 大力挖掘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

广西与越南的边贸资源具有互补及竞争性,因此双方都应该大力挖掘自己国内的资源,产品应该扬长避短。越南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能提供丰富的农副土特产品,广西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能向越南提供生产、生活的工业制成品。双方互惠互利,前景大好。

参考文献

[1]田孟清钟金伶:广西(中越)边贸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第27卷第3期

[2]周英虎: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广西边境贸易研究.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6月第19卷第3期

[3](越南)阮文历:越南—广西贸易现状、前景和发展措施.东南亚纵横,2004第11期

[4]周毅覃合:“两廊一圈”与中国—东盟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东南亚纵横,2005年第6期

广西对东盟国家贸易战略研究 篇6

广西位于中国和东盟的汇合部, 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相连, 沿江、沿海、沿边, 地理位置独特, 交通优势明显, 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 又有海上通道, 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把广西推向了与东盟进行全面经济合作的前沿地带, 广西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桥头堡, 获得了扩大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的最好机遇。广西与东盟国家间双边贸易的健康发展, 对于促进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推动东南亚经济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1 广西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的现状

广西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一般以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为主、进出口商品以低附加值商品为主、民营企业为贸易主体, 工业国际分工和贸易商品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越桂贸易。

1.1 东盟国家在广西双边贸易的地位日益重要

广西与东盟国家双边经贸合作的不断拓展与逐渐加深, 使得东盟国家在广西对外贸易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广西与东盟国家双边进出口贸易总额在各自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 自1998年以来, 东盟已成为了广西第一大外贸伙伴。目前, 东盟对广西外贸的健康、持续发展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 并且未来双边必将继续提升各自在对方贸易地位, 其相互影响作用将更大。

1.2 广西与东盟国家存在不合理的工业国际分工

广西与东盟国家出口商品比较雷同, 工业的产业结构处于同一层次的国际分工体系中。这种相似的产业结构和相似的经济发展阶段, 致使广西的对外对内贸易竞争力在自由贸易区内没有很大优势。在广西的出口工业商品中, 初级产品及加工程度低的产品占据了较大份额。广西向东盟国家出口的主要商品是冶金产品、陶瓷、玻璃、化纤服装、农用物资、中成药等工业品, 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与档次不高。其中, 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的出口工业商品, 多数是啤酒、自行车、布匹、鞋类、及电池等低附加值的产品。

1.3 广西与东盟国家贸易商品结构不尽合理

由于广西的水能、农林、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都很丰富, 因此劳动密集型产品、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对技术含量要求不高的组装机电产品等是具有比较出口优势的产品。东盟国家比较丰富的是石油、矿产、天然气资源, 而橡胶、棕榈油、热带水果、甘蔗、木薯等经济作物资源尤其丰富。因此广西与东盟国家在自然资源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互补性。但是, 这种低程度的互补, 是建立在要素禀赋基础上的互补, 是比较原始、低级的国际分工。从贸易商品结构上来说, 是广西向东盟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并进口资源型商品, 导致了双方贸易量的增加受到限制, 对各自产业结构的调整、深化和优化不利。从长远看更加会影响双边贸易水平的提高。

1.4 广西与越南贸易比重过大

由于广西与越南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地理特点、历史原因以及人民的交易习惯等因素影响, 越南是广西在东盟国家中最重要的贸易伙伴。1990~2010年期间, 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双边有近80%发生在桂越之间。但是, 这种过度集中的桂越贸易会对广西外贸的健康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譬如越南国内政治经或经济形势的突然变化, 将会严重影响广西的对外贸易。同时, 广西与东盟其它国家的贸易额仅占20%左右, 说明广西同其他东盟国家的双边贸易潜力很大, 应深入挖掘。

2 贸易战略选择的原则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 一国或地区在选择贸易战略时, 应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类型、结构、水平等几个因素。

第一, 经济发展类型。按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互关系, 经济发展的类型可划分为内需型、外需型和平衡型三种。当经济发展达一般水平, 工业化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时, 国内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这时国内市场需求和国际市场需求会共同、等量地刺激经济的发展, 进出口总额大致相等, 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种经济是平衡型的经济, 其发展的动力是国际市场需求和国内市场需求的联合推动, 处于平衡型经济的国家一般都采取平衡发展战略, 同时重视出口和进口, 建立平衡发展的开放经济是其首要目标。

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推动力是国内市场需求, 但是中国对外贸易在改革开放以后迅速发展, 建立在具有一定规模和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基础上的出口贸易增长迅速, 减弱了一定程度的中国经济的内需强度, 因此, 中国经济应属于一般内需型经济。

第二,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主要指一国经济发展所处的工业化阶段和该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一般说来,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 其工业化程度处于较高级阶段, 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亦较高。这些国家在对外贸易中, 主要出口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主要进口资源、劳动密集型产品。相反, 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 会处于较低级阶段的工业化水平, 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较低。从经济发展水平看, 中国特别是广西经济处在工业化初级阶段, 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相对都较低。

第三, 经济发展结构。可以从三次产业的相对比重、重工业与轻工业的相对比重和产业结构所处的阶段来分析一国的经济发展结构。据此方法, 我们可以把经济发展结构划分为低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 分别采用进口替代战略、平衡发展战略和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战略。从经济发展结构看, 中国是农业国, 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提高, 和迅速发展的第三产业, 导致三次产业的构成己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

第四, 国内资源和要素禀赋状况。从国内和广西的资源和要素禀赋状况看, 自然资源总量大、人均量少, 劳动力充裕, 成本低廉, 但资金匾乏, 技术不发达。国内资源和要素禀赋状况是影响一国贸易战略的基础性因素。只有充分考虑国内资源和要素禀赋状况, 才能明确本国的优势和劣势, 从而选择适宜的贸易发展战略。一般而言, 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比较丰富的国家, 往往最初实行进口替代战略, 然后逐步转为平衡发展战略, 然后再实行出口导向战略。而对于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相对稀缺的国家来说, 在经济发展初期, 其初始战略采用进口替代战略, 但在基本完成进口产品替代之后, 一般都迅速转为实行出口导向战略。

3 广西与东盟国家贸易战略对策

与广西的经济发展状态相适应, 广西贸易只能选择平衡发展战略, 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 更快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应选择国际竞争力导向战略。

3.1 调整对东盟国家的贸易结构

3.1.1 通过加快产业结构凋整和升级, 迅速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调整三次产业结构, 要不断迅速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同时实现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鼓励支持提高工业内部结构水平, 特别要支持制造业提高内部结构水平。为使服务业比重增加、结构齐备, 应多元化发展服务业和优化功能。同时, 为创造更好的进入国际市场的条件, 应积极鼓励创汇农业和服务业及国际旅游业的发展。

工业应实行双重发展战略, 在主要工业部门采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增长方式, 在普通工业部门实行劳动密集型的增长方式。重新理清出口商品结构高级化的思路, 使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相结合。实施科技兴国战略, 加大科技投入, 尽快培植广西出口产业和产品的动态比较优势, 由交易大省走向交易强省, 以便在未来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争取较为有利的地位。

3.1.2 继续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 增加高科技含量进、出口商品的比重

目前广西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同世界经济结构变动的内在要求不相适应。为扩大广西商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占有率, 必须加快升级外贸商品结构, 提高外贸的国际竞争力。加快传统的资金密集型机电产业的发展的同时, 培育国际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以便为出口更多的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为使出口商品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 并提高其附加值, 要尽快提高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层次, 特别是要迅速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 以增强其结构优化的带动作用。

3.1.3 重点发展服务贸易, 优化对东盟国家贸易整体结构

广西对东盟国家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起步较晚, 发展相对落后, 因此要以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为契机, 加快发展服务贸易, 扩大服务贸易的规模, 提高服务贸易的比重, 尽快忧化我区对东盟贸易的整体结构。一方面, 进一步扩大劳动密集型服务的出口;另一方面, 适当保护重点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促进其尽快发展, 但要求其渐进地对外开放。

3.2 调整对东盟国家贸易的方式结构

通过设立出口加工区, 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向出口加工区转移, 并对在出口加工区内经营的企业进出口产品予以保税, 并放开加工贸易的产品范围, 简化手续。加强对加工贸易自身的监管外, 和产业政策引导, 以促使加工贸易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由以进口原材料为主向以国产原材料为主的方向发展。提高加工贸易的质量和水平, 实现加工贸易的战略目标。

3.3 调整对东盟国家贸易的模式结构

目前, 我区对东盟国家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品, 过分强调发挥我区劳动力和资源丰富的优势, 过分侧重与产业结构的互补性的贸易格局, 必须积极培育产业内贸易, 以改善贸易模式结构。为发展规模经济, 必须强化各个产业和企业的专业合作与跨国合作。扩大产品差异, 促进贸易结构升级, 促进产业内贸易。为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自我发展和提高必须开放市场。加快企业制度改造;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提高企业在空间的资源配置效率, 最终形成以规模经济为基础参与国际市场的产业内贸易竞争。

摘要: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广西扩大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的最好机遇。东盟国家在广西双边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但是广西与东盟国家不合理的工业国际分工、贸易商品结构, 以及广西与越南贸易的比重过大。因此应充分考虑区内资源和要素禀赋状况、经济发展类型、结构、水平等因素, 调整对东盟国家的贸易结构, 加快产业结构凋整和升级, 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 增加高科技含量进、出口商品的比重, 重点发展服务贸易, 优化对东盟贸易整体结构;同时调整对东盟国家贸易的方式结构和模式结构。

关键词:广西,东盟,双边贸易,战略

参考文献

[1]李继宏.广西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0 (2) .

广西边境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 篇7

2016年1月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意味着边境地区的对外开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边境贸易作为拉动沿边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其作用举足轻重。因此,研究边境贸易与沿边地区经济增长的关联性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自2002年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释放的大量政策红利使广西对越边境贸易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广西边境贸易总额从2004年的62.58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198亿元,边境小额贸易规模位居全国首位;广西沿边地区的防城港、崇左和百色三市的GDP也以年均17.79%的增长率保持着同步的持续高速增长。这些数据预示着广西边境贸易与广西沿边三市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为揭示广西边境贸易在推动防城港、崇左和百色沿边三市经济增长中起到的作用,本文对广西的边境贸易与沿边三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2 广西边境贸易发展现状

2.1 边境贸易规模分析

边贸依存度是指一定时期内边境贸易额与沿边地区经济总额的比值,可用于衡量边境贸易对广西沿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比重的变化意味着边境贸易在经济中所处地位的变化。自2004年以来,广西边境贸易保持着年均34.3%的高速增长,成为带动广西沿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3年的增速有所下滑,但由于基数较大的缘故,增量依旧可观。2014年广西边境贸易出口873.45亿元,同比增长29.37%;进口324.54亿元,同比增长17.44%。

值得一提的是,桂越边境贸易总额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仍然逆势上涨,2009年、2010年边境贸易总额增速分别达到37.66%和39.41%。数据详见下图。

资料来源:根据广西边境三市商务局和《广西统计年鉴》数据计算所得。

2.2 边境贸易方式分析

边境贸易包括边境小额、边民互市和经济技术合作三种主要贸易方式。广西与越南作为发展中地区,工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且存在资源禀赋差异、要素积累效率不一致和采取的经济发展策略不同等问题,边境技术合作在目前的广西边境贸易额中所占比例极小。而贸易方式的差异性使边民互市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着较大差异。边民互市贸易是为了方便边民互通有无和交换生活必需品而产生的以自然人交易为主体、且金额相对较少的贸易方式;边境小额贸易是边境地区间企业与贸易机构之间进行的金额相对较大的贸易活动。两种贸易方式并存使边境贸易在带动沿边地区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沿边地区经济的协同发展。

自2004年以来,边境小额贸易以年均34.9%的增速迅速增长,而边民互市贸易也维持着年均30.5%的增长速度,基本保持着同步增长。2004年来广西边境小额贸易额在广西边境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均超过了65%,2013年和2014年更是分别达到了76.08%和76.12%,成为带动广西边境贸易增长的主体力量。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释:一是越南快速的经济增长在不断拉动其对进口产品的需求,而地理位置和“10+1”效应使越南从中国进口必需品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二是近年来越南作为新兴市场,其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价格低廉的优势不断地吸引国内制造业向越南地区转移,工业成品最终销往国内地区,而越南出口的热带水果等产品则依靠于电商平台形成大宗化的趋势,导致边境小额贸易迅速发展。

2.3 边境地区净出口拉动率分析

净出口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作为分析边境贸易对沿边地区经济增长作用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利用边境贸易的净出口贡献率和拉动率两个指标来进行分析,净出口贸易的贡献率是指边境贸易净出口的增量与GDP增量的比率,边境贸易的拉动率则指边境贸易净出口的贡献率与GDP增长率的乘积,即:

数据来源:根据《广西统计年鉴》数据计算所得。

由上表可见,自2005年以来广西边境贸易的净出口贸易贡献率和净出口拉动率基本保持着相同趋势的变化,除2006年由于经济波动导致广西边贸出口有所下滑外,广西边境贸易的净出口拉动率均为正值,表明边境贸易在推动沿边地区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经济的影响作用正趋于明显。但边境贸易对广西沿边地区经济的影响程度,即单位的贸易变化量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则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来进行检验。

3 结论与建议

由分析可见,边境贸易的增长对广西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多种贸易方式协同发展和商品结构高度的互补性上。随着广西边境民族地区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张和产业结构不断地优化升级,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分工的不断细化使地区与地区间的贸易方式向着产业内贸易转移,由于消费偏好和产品属性不同所导致的产业内贸易应成为广西边境贸易的发展方向。现阶段,广西面临着“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东盟“10+3”等多重发展机遇,各种贸易措施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会在未来几年内大大加深和拓展广西边境贸易的深度和广度,广西边境贸易的内涵应当是:对内有利于推动沿边地区经济增长和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对外有利于贸易双方的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陈光春,蒋玉莲,周柯.广西——东盟贸易与广西经济增长的关联性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3(8):35-38.

[2]吴汉洪,苏睿.边境贸易对广西产业发展的影响[J].广西民族研究,2013(1):163-172.

[3]陈光春,蔡超华,何里文,等.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包容性发展现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7):42-47.

广西发展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 篇8

广西具有沿海、沿边、沿江的区位优势, 同时处在我国大陆东、中、西三个地带的交汇点, 是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 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也是联结粤港澳与西部地区的重要通道。

1.1 沿海优势

广西海岸线曲折, 从东到西分布有铁山港、廉州港、三娘港、钦州港、防城港、珍珠港等港湾, 形成“天然港群海岸”。拥有大小港口21个, 其中适合建设泊靠能力万吨以上的有防城、钦州、北海、珍珠、铁山等5个港口, 最终开发潜力达年吞吐能力2亿吨以上。广西沿海港口同时具有水深、避风、浪小等自然特点, 距港澳地区和东南亚的港口都较近, 北海港距香港港425海里, 钦州港距新加坡港1338海里, 防城港距越南海防港151海里, 距泰国曼谷港1439海里。

1.2 沿边优势

广西有8个县 (市) 与越南接壤, 边境口岸12个, 其中东兴、凭祥、友谊关、水口、龙邦等5个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 另外还有25个边民互市贸易点, 各边境口岸和边贸点都有公路相通。广西沿边的开放, 为中国与越南及东南亚国家的直接贸易, 双边、多边或转口贸易, 发展出口加工, 提供了一块理想的黄金宝地。

1.3 沿江优势

珠江水系的西江, 纵横广西境内梧州、贵港等城市, 西通云南、贵州, 东经广州出海, 广西境内有年吞吐能力万吨以上的内河港口77个, 经过国家重点投资整治的西江河道, 其运输能力仅次于中国第一大河长江, 西江下游的梧州市, 是广西内陆口岸一个历史悠久的商埠, 梧州下航至香港、澳门为400公里左右, 梧州港为中国第六大内河港口。西江水道是连接云、贵内河通向广东及港澳地区的一条“黄金水道”。

2 广西对外贸易特点

从2002年至今, 广西充分利用优越的区位条件及国家优惠政策, 使对外贸易逐渐发展成为广西的经济支柱产业。纵观广西近几年的对外贸易, 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2.1 进出口贸易额增长速度快, 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从表1中看出, 5年间外贸进出口每年以20%以上速度增长。2005年以后, 由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减税政策, 大大促进了广西的进出口贸易, 同时随着广西经济发展, 进出口商品结构都不断优化。2005年, 初级产品出口41842万美元, 同比增长10.4%, 占出口总额的14.5%;工业制成品出口245899万美元, 同比增长21.9%, 占出口总额的85.5%, 比上年提高1.3百分点。从进口商品的结构看, 2005年初级产品进口146997万美元, 占进口总额的63.8%;工业制成品进口83551万美元, 占进口总额的36.2%。进口商品主要是以国内紧缺的生产原材料及生产设备及技术为主, 其他日用消费品为辅。进口商品结构趋向合理, 有利于经济建设需求。

2.2 私营企业是进出口主力。

从表2中看出, 私营企业从所占份额和增长速度上都是对外贸易的主体, 尤其在出口方面。自2005年开始, 私营企业超越国有企业, 一直保持第一大出口主体。

2.3 东盟是第一贸易伙伴, 其他地区及国家市场活跃。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广西是自由贸易区的中心地, 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关系日益紧密。2008年, 东盟双边贸易总额达36.7亿美元, 增长44.8%;欧盟保持广西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双边贸易总额为13.1亿美元, 增长45.9%, 巴西取代美国成为广西第三大贸易伙伴, 双边贸易总额9.5亿美元, 增长1.1倍。由于广西的区位优势, 以及与东盟国家在风俗习惯、文化语言、消费习惯、宗教信仰方面的相同点, 经济上的互补性有助于市场的发展。目前与东盟贸易的主要商品有:天然橡胶、机电产品、植物油、宝石、医药品、汽车、轮胎、水泥等。除商品贸易外, 东盟各国与广西的相互投资发展较快, 态势良好。[1]

2.4 机电产品出口处于领先地位, 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发展良好。

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是广西进出口的重要产品, 近年来一直保持领先地位。2008年, 机电产品出口17.7亿美元, 增长56.4%, 高新技术产品 (与机电产品分类有交叉) 出口2.8亿美元, 增长23.5%, 农产品出口7亿美元, 增长72.8%;服装及衣着附件、钢材的出口额均为6.8亿美元, 增幅分别为72.9%和92.1%。出口的产品主要是计算机及通信技术产品和生命科学技术产品。进口的主要产品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产品。

3 广西发展对外贸易存在问题及对策

3.1 强化竞争意识, 充分发挥优势。

广西的地理位置优越, 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只凭借区位优势远远不够。广西面临着来自云南、港澳台、以及越南等地区国家的竞争。广西不应只停留在利用比较优势发展进出口贸易的阶段, 也不能只充当连接东南亚与内地的通道。要真正进入国外市场, 并在其中占有更大的贸易份额, 必须走出单纯的比较优势为主的发展模式, 强化竞争意识, 树立正确的提升竞争力观念[2]。既要考虑静态利益, 更要注重长期的动态利益。例如在农业出口方面, 应逐步减少单纯农产品的份额, 注重产业内部贸易, 形成产业链, 扶持产业集群。又如在边境地区, 应放手发展出口加工贸易, 提高产品附加值。

3.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广西经济发展。

广西作为西部省区, 基础设施落后。当前广西经济处于蓬勃发展阶段, 随着北部湾开发等项目的启动, 落后的基础实施, 尤其是交通运输的阻碍作用显现出来。有学者提出将广西打造成北部湾地区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的设想[3]。如果将交通运输及配套服务进一步完善, 将对发展广西对外贸易提供良好的平台。

3.3 加大工业发展, 发展优势产业。

要最大限度发挥工业竞争优势。与大多数东亚国家相比, 广西工业基础相对较好。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我们应发挥广西的工业优势。首先要确定优先发展的产业。有色金属产业、汽车产业、食品加工业、医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都是广西的传统产业, 也是在进出口贸易中占主要地位的产业。发展好以制造业、铝工业为主的柳州工业基地和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桂林工业基地, 加快南 (宁) 北 (海) 钦 (州) 防 (城港) 沿海经济区临海大工业的发展, 才能提升广西工业化水平, 带动全区工业的迅速发展。其次要加强产业合作开发, 促进广西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广西可利用自身有利的地理和人文优势, 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 加强与周边省、区、市和东盟的全面经济合作, 双向承接国内和东盟的产业转移。

3.4 政府在加强技术经验交流方面发挥引导作用。

类似中国—东盟博览会性质的交流平台, 为建立信息服务体系, 全面了解国外市场、投资环境等各方面信息提供了良好基础。政府应大力发展博览会品牌, 将其推入商业化规范运作轨道, 成为具有地域特色、国际化色彩的城市名片。这不仅有利于广西发展对外贸易, 更有利于广西提升国际知名度、吸引外资。政府在其中应充分发挥服务企业、政策引导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韦耀莹, 钟燕, 莫里宁.广西东盟自由贸易区下的广西经济发展对策[J].广西高等财政专科学校学报, 2005, 18 (4) :47-50.

[2]陈国林.广西进入东盟市场的优势存在问题及对策[J],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6, 1 (3) :15-16.

广西农产品出口的现状与策略分析 篇9

广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省区,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历史悠久。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进一步拓宽了广西农产品出口的渠道。但广西农产品出口现状并不容乐观,出口产品档次和结构、出口市场分布等方面存在一些隐患,而且农产品进口也呈增长趋势。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潜在的深层次问题,增强广西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一、广西农产品出口现状

据南宁海关的统计数据,2011年第一季度,广西农产品出口额约为2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5.9%;而进口额约为3.8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12.7%;农产品外贸逆差从2010年第一季度的1.5亿美元上升到2011年第一季度的1.8亿美元,逆差涨幅高达20%,出口增速远低于进口增速。

从国内市场来看,广西农产品的销售屡屡陷入滞销困境。2011年4-7月,广西频频出现生鲜蔬果滞销情况,从南宁西葫芦、来宾胡萝卜,再到柳州豆角、钦州辣椒、南宁西瓜,滞销阴影一直困扰广西菜农。来自广西省农业厅的统计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预计全区2011年产辣椒34.35万吨,增产0.76万吨;四季豆15.91万吨,增产6.36万吨;黄瓜15.5万吨,增产1.6万吨;荔枝52万吨,创历史新高。农产品供货量增加,亟需打开销路,国内市场难以消化的产品寄希望于国际市场,更增加了出口压力。

从国外市场来看,出口市场的区域分布过于集中,广西农产品的出口对东盟和美国市场存在着过度的依赖性。广西省农业厅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广西对东盟出口的农产品约5.1亿美元,占广西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2.8%;对美国出口农产品约1.8亿美元,占广西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8.4%;此外,广西对香港、日本、韩国、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农产品仅仅2.3亿美元,占其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例约17%。越南是广西最大的农产品贸易伙伴,亚洲、北美洲和欧洲是广西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地区(见下图),2005至2010年间,在欧洲、北美洲和亚洲这三大市场的出口总额约占广西农产品出口市场份额91.65%、90.19% 、90.27% 、89.33% 、90.50%和90.12%。其中,由于地缘关系,最大的出口地区当属亚洲,2005年亚洲市场进口额占广西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0.24%,2009年这一比例升到67.95%。东盟和美国市场在广西农产品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2010年广西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7.2%销往东盟和美国,而欧洲市场在2005年至2010年间则呈下降的趋势。

从贸易方式来看,加工贸易所占比重太低,农产品流通环节的附加值不高。2010年一般贸易项下的广西农产品出口额4.6亿美元,占同期广西农产品出口总额的48.7%;通过边境小额贸易出口的广西农产品4.4亿美元,占同期广西农产品出口总额的46.9%;加工贸易项下的广西农产品出口约0.4亿美元,占同期广西农产品出口总额的4.3%。

数据来源:广西农业信息网,www.gxny.gov.cn

二、当前广西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在广西农产品的产供销环节还潜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历史地、辩证地审视和分析。

(一)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广西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地位日益削弱

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国际贸易活动产生的基础是两国在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生产成本上的相对差别。所以每个国家都应该遵循“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基本原则,集中生产并且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按照这个理论的思路加以分析,广西处于亚热带地区,在传统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广西的水果蔬菜等农产品都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况且广西和东盟及周边其他国家的农产品具有较高程度的互补性。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农产品凭借自身的比较优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活跃。

但是,近年来国外市场对自然食品、生态食品和环保食品的要求和标准日益提高,对产品的包装和储运要求也与前几年大不一样,使得广西农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地位逐渐削弱。广西农产品出口企业依然停留在过去的技术水平,缺乏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能力,出口自然会受阻。

此外,由于东盟各国与广西在经纬度和气候条件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而其自然资源更加丰富,再加上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对东盟各国的关税优惠政策,大量质优价廉的东盟农产品涌入广西市场,导致广西的农产品进口额增加,进一步扩大了广西农产品外贸逆差,恶化了出口形势。早在2006年,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总额为3.83亿美元,而广西进口额2.22亿美元,进口额占总额的57.96%,其中越南出口到广西的农产品总额为18355万美元,广西出口到越南的农产品金额达到13926万美元,逆差4429万美元。2004年中国—东盟自贸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以后,东盟热带水果出口到广西,果蔬零关税实施后的2004-2008年,广西口岸的东盟水果进口年均递增35%,这一趋势还在继续。

表1 2006-2010年广西主要农产品出口情况表 (单位:千美元)

(二)广西农产品的品种结构过于单一

南宁海关的统计资料显示,在广西出口农产品品种当中,占比重较大的品种是食用水果和坚果、鱼、甲壳类动物、软体类动物及水生无脊椎类动物及动物制品等(见表1)。例如广西出口的橙子,以甜橙和夏橙为主,而那些高档的橙子却很少种植,也很少出口,远远不能适应国际农产品市场的需求。农产品品种单一的症结就在于广西农产品的种植没有很好地结合广西自身的地质特征。

(三)广西农产品的附加值偏低,农业经营管理的人才缺乏

广西在农产品的技术研发方面投入很少,对农产品的深加工、包装、储运以及农产品品牌建设等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了广西农产品出口企业实际出口的大多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而且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大。出口季节的把握不到位,出口价格和外贸经营技巧等方面知识的缺乏,导致广西农产品外贸逆差日益扩大。以上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广西缺乏农产品深加工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来自广西农业厅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广西全区农业人口总数4176万人,而全区的农业人才总数约64.8万人,涉农的专业技术人才仅仅15.6万人,农业领域的行政管理人才也只有2.3万人,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大省的要求。

(四)非关税壁垒对广西农产品出口的影响较大

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欧美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农产品市场,相继出台了一些限制农产品进口的政策和措施,近几年欧美国家采用反倾销调查和技术壁垒等手段多次限制广西农产品出口。广西一些特色农产品和主要出口创汇的农产品品种,出口面临的困难重重。香料药材是广西传统的出口产品,但是其出口受到人为的阻碍,遭遇莫名其妙的技术壁垒,例如2010年8月广西出口到欧盟的八角曾出现不能通关并被销毁的情祝。2010年,广西检验检疫局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调查,在回收的问卷中,农产品是本次调查反映遭遇到国外贸易技术性壁垒问题最多且比较严重的一类产品,品种主要有罐头、水产品等。与此同时,国外药残标准、微生物标准不易得到,出口美国的蘑菇罐头自动扣留法规过于繁琐、复杂,检验试剂盒价格太贵,出口日本的肉类食品检测合格限量标准难以掌握等,都阻碍了广西农产品的出口。

(五)广西农产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近几年来亚洲一直是广西农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在广西农产品出口地区中,对越南、欧盟、美国、韩国、日本和香港地区的出口市场集中度达到了57.4%。对少数几个国家或地区的依存度过大,潜在风险也随之较大。如果这些国家的进口政策或非关税措施发生变化,将使广西农产品出口严重受阻。

三、促进广西农产品出口的策略建议

广西农业人口众多,农产品出口对拉动广西经济发展、解决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等具有重要意义。各级政府部门和各类农产品出口企业都应认清形势,从宏观着眼,从微观着手,齐心协力,促进农产品出口。

(一)政府和企业提高认识,培养和培训农业人才

强化各级政府农业部门的服务职能,做好农产品生产总体规划,培养农业经营管理人才。既要充分考虑各地资源条件,又要科学估算出口市场潜力。既要重视农业科技投入,又要抓紧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正如广西省农业厅副厅长韦祖汉所说:“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服务农村经济,意义特别重大,任务十分艰巨。”广西自治区政府提出要求,各级政府的农业部门要将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农民的培训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农业发展长远规划之中,每年至少要完成对农民的科技培训200万人次,按照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的部署,每年培训农民8万人,力争到2015年底,农村和农业的应用性人才数量达到37万人,到2020年底达到55万人。

另外,多方筹措培训经费。当前,广西自治区农业厅正在探索和建立一套以各级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筹措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经费。按照“中央财政争取一点、自治区财政安排一点、市县财政配套一点、涉农项目列支一点”的实施原则,解决在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对农民的培训工作中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当然,还得开辟社会融资渠道。

(二)发展特色产品,引进新优品种,实现品种的特色化和多样化

首先,要注重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广西农产品经营企业应该在世界各大市场建立广西农产品的销售网点,将广西的八桂香米、罗汉果等名优产品打入世界各地的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提升其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巩固和加强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广西农产品。鱼、甲壳类动物、软体类动物及水生无脊椎类动物的制品,蔬菜和水果、坚果或植物其它部分制成品,以上这些都是在广西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传统农产品,要加大对这些传统农产品的科技投入,增加其产品附加值。

其次是培育新的品种,一靠引进,二靠创新。引进国外的新品种和高档的品种,同时要对引进的品种加以繁育,使其适应广西的新环境,并具有广西自己的特色。通过生产品种的增加,实现出口产品品种的多样化和系列化。

(三)抓质量,创品牌,提高广西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抓质量,最重要的是响应区政府号召,实施质量兴桂战略,提高广西农产品的品质。这一战略涉及到方方面面,例如: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发展农业领域的高新尖端技术,加大对高产、优质和高效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产品科技含量及其附加值,扭转广西农产品产销环节中技术落后和科技含量低、质量差的局面,提高广西农产品档次。此外,在农产品的采收环节,质量的监控、包装的管理,都是提高广西农产品品质切实可行的措施。

创品牌,制定品牌优先的发展战略,打造广西农产品的知名品牌。例如,为广西的特色农产品量身定做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包装设计。实施品牌战略的目标就是培育出一批在行业中颇具带头作用的、对广西GDP影响力大的、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优势的名牌农业企业和名牌农产品。

要提高广西农产品的质量,还应该建立规范的农药化肥“供、销、用”管理机制,推广农产品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此基础上,以农业科技来引导和支撑农产品的产业化生产。目前广西柳城县的生态果园建设面积已经达到10万亩,通过无公害果品产地认定的有9万多亩,所产蜜桔各项检测合格,已成功销往越南和泰国等东盟国家;这些成绩都根源于农业科技的力量。

(四)多部门合作,突破非关税壁垒

非关税壁垒频繁的出现在广西农产品出口过程中,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广西自治区商务、检验检疫部门和农业部门加强配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和市场运作”的原则,2010年在贺州市和柳城县分别建成了广西最早的出口蔬菜和水果的质量安全示范区,狠抓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针对不同的进口国,采取一系列差别化的质量安全标准,也是注重质量安全、扩大出口的重要举措。此外,包装也对农产品质量至关重要。以上这些工作都需要政府的引导,需要农产品的产销企业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和进口国的市场准入标准,走标准化生产之路。

最近几年来,对果蔬罐头、水海产品的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广西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国家质检总局相继出台了一些措施,加强对出口水果的溯源性管理:对出口水果的包装企业实行注册登记制度。广西加强与国家检验检疫等部门的配合,联合对出口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专业人员加以培训,例如,在桂林市恭城县开展出口水果区域化管理,同时推动和指导凭祥市建成出口水果包装企业并顺利通过了注册登记,解决了多年困扰凭祥口岸出口水果报检的难题。正是通过这些努力,近年来广西水果出口实现了稳定的增长。其它的出口农产品也将参考以上模式,建设符合各自特点的质量可追溯体系。

(五)开拓新市场,分散出口风险

一切以市场为导向,广西一贯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近年来,广西多次组织农产品出口企业赴国外参加专业展会,科隆食品展、巴黎食品展、东京食品展、莫斯科食品展等国际型的展会上,都能看到广西农产品的展区,还有一些专业展览会、博览会和经贸洽谈会,广西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欧盟、美国、俄罗斯农产品市场。可以说,市场永远是出口企业一切工作的准绳。

但是,广西农产品的出口市场集中度过高,已经形成了对越南、日本、欧盟、美国、韩国和香港市场的过度依赖。因此,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是摆在面前的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在稳定传统出口市场的基础上,开拓新的农产品出口市场,发现和挖掘出口市场潜力,细分欧洲与北美市场,在东盟和中东等新兴市场做文章,从而提高广西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此外,要充分发挥广西的区位优势,以保税港区为辐射,挖掘保税物流体系对农产品出口的推动力。以钦州保税港区为重点,加强区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货物物流、电子通关、政务审核、人才引进等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钦州保税港区、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凭祥综合保税区的功能作用,大力发展面向东盟的农产品加工贸易,吸纳其产业资本到广西投资农业。建立和完善若干个区域性的农产品买卖、加工、包装和储运的物流园区,改变广西农产品的流通体系建设长期滞后的局面,节省农产品流通环节上的成本。

[1]赵江红.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对广西农产品贸易的影响[J].中国经贸导刊,2010(6).

[2]胡新良.低碳农业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机理探析 [J].求索,2010(10).

[3]张建中.广西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 [J].东南亚纵横,2009(6).

[4]广西年鉴编写组.广西年鉴2005-2009[Z].南宁:广西年鉴出版社.2010.

广西加工贸易的发展策略研究 篇10

1 广西加工贸易发展现状

广西属于西部沿海地区, 其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有所不及。我国的加工贸易基本集中在沿海地区, 广西作为沿海地区其加工贸易近年来也在发展。

1.1 贸易规模

广西加工贸易在2003~2013年的增长率都在8.7%以上, 尤其是2010~2013年加工贸易增长很快, 加工贸易的进出口规模也随之逐年扩大, 截至2013年广西加工贸易的进出口规模达到51.3亿美元, 增长迅速。但是, 广西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在对外贸易总额中比重增长不明显, 而且一度呈下降趋势, 发展到2013年也仅仅比2003年多了0.6个百分点。直到2010年在全国加工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从未超过0.15%, 后期虽有增长但也未超过0.5%, 这说明加工贸易在广西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小, 占全国加工贸易的比重也很小, 对GDP的贡献有限。如表1所示。

1.2 加工贸易结构分析

加工贸易方式结构。广西加工贸易以进料加工为主, 2013年进料加工为38.9亿美元, 占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75.82%;来料加工装配贸易为12.3亿美元, 占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23.98%。

数据来源:广西统计年鉴, 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加工贸易主体结构。广西加工贸易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 2013年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为39.8亿美元, 占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77.58%;国有企业为7.6亿美元, 占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4.81%;民营企业为3.9亿美元, 占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7.60%。

广西加工贸易中机电产品占的比重较大。2014年1至8月, 广西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出口8.2亿美元, 占广西机电产品出口总值的16.8%, 占广西加工贸易出口的46.2%。但机电产品大多属于资源密集型产品, 多为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产品。

上面的数据分析中显示:广西加工贸易呈增长趋势, 但增长速度不稳定;加工贸易规模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一度呈下降趋势, 在全国加工贸易中的比重小;加工贸易产品的附加值水平和出口创汇水平都在提高, 但未达到国家的平均水平;加工贸易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很小。广西弱小的加工贸易, 随着北海出口加工区开始运作, 东部加工贸易向广西转移, 出现了较大发展的机遇。接下来将用SWOT分析广西加工贸易的发展。

2 广西发展加工贸易的SWOT分析

2.1 优势

2.1.1 区位优势

广西是中国面向东盟的桥头堡, 有着通往东南亚最便捷的通道。目前, 广西已经具备完善的海、陆、空交通设施。交通便利将缩短进口料件和出口成品的运输时间, 降低投资商的营运成本, 减少了各种商业风险, 提高投资者的盈利水平。东可以向有经由梧州方向之下珠江三角洲, 通往粤港澳的出省大通道;南向有以防城港、钦州、北海三个万吨级的出海港口为龙头的出海大通道;西向有凭祥为代表的通向东南亚的最重要最便捷的出边大通道, 可与正在建设的泛亚铁路在越南境内联网。

2.1.2 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和工业园区的成功运行

广西目前拥有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北海出口加工区, 3个国家级开发区, 以及7个自治区级开发区和工业园。这些园区的建设为加工企业的进驻提供了良好的投资与运营环境, 有利于推动加工贸易的发展。其中北海出口加工区成绩显著, 已经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机电、运动休闲、林板材等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 并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完善。

根据海关总署综合评价体系, 北海出口加工区目前综合实绩在全国58个出口加工区中排名第12位, 基础建设评价第11位, 运行绩效评价第14, 2014年上半年综合评价东部地区42个出口加工区中第10位, 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1.3 劳动力资源丰富

广西目前有劳动力资源3000多万, 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三, 其中大量劳动力还长期服务于东南沿海地区企业, 他们在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在不同岗位上掌握了相应的技术, 积累了经验, 成为了广西开展加工贸易以及进行经济建设重要人才储备。随着加工企业的转移, 这些劳动力也必然会回笼, 且广西工资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可以说, 广西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主要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流动性强三个特点。

2.2 劣势

2.2.1 投资软环境有待改善

虽然近年来广西投资软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 但在行政审批手续、办事效率、政策透明度以及涉外人员素质等方面等有一定的缺陷。加工贸易的管理, 涉及海关、外经贸、外汇、税务、工商以及商检等多个部门, 需要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协调。而长期以来, 各主管部门因管理体制、管理职责、管理目标的差异, 往往各自为政, 互相制约, 对出现的问题协调解决不力, 在整体执法水平和服务意识都与其他沿海地区的行政主管部门有着较大的差距。

2.2.2 产业配套能力不足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经验表明, 配套齐全的产业集群, 产生的产业集聚效应使得在产业链上有限的区域内, 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更加快速方便, 对企业生产环节的配套支持、成本的降低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广西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 虽然已培育发展了制糖、有色金属、冶金、电力、汽车、机械、建材、食品、医药等一批优势产业, 但很多产业部门还未得到有效发展, 产业配套能力严重不足, 造成中间产品外购成本过高, 从而限制了一些加工贸易企业的进入。

2.2.3 加工贸易规模小

前文分析中可以看到, 广西加工贸易规模小, 在对外贸易中占比低, 加工贸易附加值也低于全国水平。在北海出口加工区以外的加工贸易企业除了规模小, 还比较分散, 这不利于统一规划管理, 也不利于政府在政策上的扶持, 对企业自身而言也难以形成产业的集群效应, 降低成本。另外从附加值来看广西加工贸易的档次还有待提高。

2.3 机遇

2.3.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带来商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涵盖19亿人口、6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 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将从之前的9.8%降至0.1%, 并将于2015年实现90%零关税的目标。面对东盟巨大的市场、更自由的区域贸易以及低关税, 作为中国面向东盟的桥头堡, 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举办方, 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 商机无限。广西如果适时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定能大幅度地提高广西的外贸总额, 加快广西的工业化发展, 提升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 进而推动广西经济的全面发展。

2.3.2 东部产业向西转移带来发展时机

2007年, 国家对加工贸易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 东部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商务部于2008年4月把广西南宁、钦州两市列入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享受国家政策性贷款和贴息等一系列优惠待遇。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对广西而言是一个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的时机。

2.3.3 政策机遇

广西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既能享受到国家给予的沿海、沿边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 又能享受广西作为西部省区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和少数民族自治区的优惠政策。北部湾经济区的建立为广西带来巨大的投资效应, 而在“一路一带”的规划中, 广西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优惠的投资政策对加工贸易企业非常具有吸引力, 对广西的加工贸易来说是个良好的机遇。

2.4 威胁

2.4.1 人民币升值

加工贸易的发展往往受到加工贸易行业成本优势的限制, 随着我国国内劳动力价格和国内其他要素价格的上涨, 人民币的逐步升值使得国内的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成本优势下降, 加工贸易的未来发展面临困难。广西加工贸易综合成本优势也因人民币的升值而下降。

2.4.2 来自湖南、江西的竞争

在承接东部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方面, 广西将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作为实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广西承接的加工贸易产业主要来自珠三角地区以及台湾。

在前文分析中, 已经看到广西加工贸易的规模小, 广西通过承接东部加工贸易产业的转移, 引进了一些加工贸易企业, 壮大了广西的加工贸易, 但是广西承接东部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中也存在竞争对手, 特别是在承接珠三角加工贸易产业方面。与广东接壤的江西、湖南两省对东部产业转移的态度非常明确, 行动迅速。江西明确提出要服务于珠三角, 要建成珠三角的生产、服务基地和后花园, 要在环境、行政等方面与珠三角接轨, 为珠三角生产配套产品, 形成上下游关系。湖南则利用郴州毗邻广东、地处京广线上的优势, 将郴州定位为承接广东产业转移的特区。而郴州明确提出了自身近期成为粤港澳产业梯度转移的基地定位。来自这些中西部省份的竞争, 对广西通过承接东部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来壮大广西加工贸易的战略构成了威胁。

根据以上SWOT的分析, 广西发展加工贸易主要是迎来了极大的机遇;其次是, 发展加工贸易有一定的优势, 但自身也存在不足之处, 也存在外部的竞争威胁。由此, 总结出广西发展加工贸易的思路:依据自身的优势抓住机遇, 同时通过改善自身的不足之处来减小来自湖南、江西的威胁, 更好地把握机遇, 发展广西的加工贸易。

3 广西发展加工贸易的对策建议

3.1 利用区位等优势抓住东盟市场

广西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 背靠祖国, 面向东南亚, 是中国大陆与东盟各国的交汇点, 中国通往东南亚最便捷的通道, 2009年东盟是广西最大的对外贸易伙伴。广西可以面向有着19亿人口、4.5亿美元贸易额的东盟市场, 利用便捷的交通运输以及低关税待遇开展加工贸易, 将加工贸易产品投放到东盟市场。在产品出口方面, 可根据不同的消费市场推出相应的产品, 打开销路。东盟10国多为经济比中国落后的国家, 其对机电产品的需求量大。同时东盟10国拥有丰富的资源, 广西加工贸易企业可从通过进料加工的方式, 从东盟10国进口国内紧缺的原材料, 从而降低加工成本。

3.2 发挥出口加工区优势, 大力招商引资

北海出口加工区是广西加工贸易发展的一个亮点。北海加工区属于国家级出口加工区, 其投资环境优于广西其他城市, 所以近几年来进入广西的加工贸易企业, 大部分落户在北海出口加工区。所以广西应该充分利用北海出口加工区的优势, 在招商引资向企业大力宣传, 帮助投资商解读广西北海出口加工区的投资环境以及优势, 吸引加工贸易企业进入北海出口加工区。

3.3 利用地缘优势加强与东部的合作

梧州、贵港与广东接壤, 语言文化相近, 两市处于西江这条与珠江相连的水上运输线上, 交通比较方便, 而且广西也属于“泛珠三角”成员, 与珠三角等东部地区有着一定的经贸合作基础。梧州、贵港可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加快与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市场对接, 优先承接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纺纱、布匹等有政策倾斜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加快本地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

3.4 改善投资软环境

投资软环境是一种资源, 优化投资软环境已经成为吸引人才、资本、增强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在广西加工贸易发展中相关部门需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效率和信息服务水平, 建立高效有力的协调机制和畅通无阻的投诉渠道, 加强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 及时处理企业在加工贸易业务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3.5 加强园区建设, 提升产业配套能力

目前广西在多个市发展了开发园区, 这些园区在吸引投资, 产业布局调整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这些园区的产业配套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些园区在以后的发展中应明确产业定位, 合理规划, 围绕产业配套, 积极引进相关产业, 促进配套企业群、产业群的形成与集中, 不断延伸产业及加工链, 形成更好的加工贸易产业带, 使园区的产业配套能力得到提升, 对投资者产生更强的吸引力。

3.6 积极招商引资

面对广西加工贸易规模偏小的形势。广西在通过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其对投资者的吸引力的同时, 也要积极招商引资, 大力宣传。面对东部加工贸易产业的转移契机, 广西的招商引资部门可主动出击, 与有转移或投资意向的企业接触, 了解其意向, 努力将适合广西的项目争取到广西。

参考文献

[1]乔平平.我国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对外经贸实务, 2015 (2) .

[2]陈俊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分工研究:兼论广西的应对战略[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6.

[3]涂汉进, 韦锦然.构建广西产业集群促进经济协调发展[N].广西大学报, 2008.

上一篇:酒店客房服务员下一篇:神奇的凸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