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贸易发展现状分析(通用8篇)
广西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篇1
题目: 广西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分析
学 号:
姓 名:
专 业:
广西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分析
由于历史、社会和自然条件等原因,广西经济发展还较滞后。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贸易也迅速发展起来,可是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广西的对外贸易较之中、东部其他省市还有一定差距。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深入,促进广西等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广西的对外贸易发展水平,逐渐缩小广西与中、东部地区的差距,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广西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广西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1、广西对外贸易形势喜人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对外经济的不断扩大,使广西对外贸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2008年,广西已与世界五大洲的一百七十三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在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和港澳等地区设有贸易机构,出口商品达一千多种。广西对外贸易的发展对推动广西经济和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的意义。
2、广西对东盟贸易进一步巩固发展
广西与东盟山水相连,文化相通,发展历史相似,人民友好交往历史悠久。近年来,特别是每年一次的东盟博览会在广西首府南宁落户以来,不断深化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广西与东盟经贸关系全面发展,给双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从而推动了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
二、制约广西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1、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优势为广西对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加快了广西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步伐。但广西在发挥优势方面还显然不足。一方面,丰富的天然资源优势不明显。广西优势资源开发程度低,特色经济不明显。广西缺乏煤炭等战略性资源,而拥有的优势资源也没能得到很好地利用和开发,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另一方面,优越的地理位置作用发挥不足。广西作为西南出海口的重要地位初具雏形。但与广东口岸的对接仍旧相当长。广西等周边省区具有丰富经济资源,尤其是矿产、人力和电力资源,但缺少资金、管理经验和市场网络,而珠江三角洲资本雄厚,融资能力强,可以充分互补。
2、外贸出口对东盟市场过于依赖,对欧美市场略显不足
广西在不断拓展东盟市场的同时,却相对“忽视”了对欧美市场的开发。目前广西与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的种类、档次都比较接近,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领域。这些产品的增值量相对较小,而且双方的主要出口市场又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向的趋同性将使广西与东盟之间的竞争更加剧烈,对区域间进一步的产业分工带来了客观上的制约。因此,不断扩大对欧美市场的出口将为广西外贸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三、广西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1、加强与广西边界各国的外贸交易 1.1 继续加强边境小额贸易的发展
在边境地区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与毗邻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享有较多的优惠待遇。发展边境贸易,不仅可以增强边境地区的经济实力,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可以增进与邻近国家边民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交往,广西与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内陆沿边地区开放政策后,贸易行为逐步规范,贸易方式也日益多样.广西边境小额贸易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1.2 出口应采取因人而异的贸易策略
要根据广西与东盟各国的经济结构、需求状况和市场供应状况,采用不同的贸易策略。对发展层次较高的原东盟六国(文莱、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尼),出口应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努力提高出口工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档次,以适应该地较高的消费水平。同时,要加强传统的初级产品和十特产品的出口扩大品种,以满足当地居民的传统需要。1.3扩大对东盟的投资.提高投资效益
广西与东盟的相互投资近年来持续升温,就目前而言,广西对东盟各国的投资额大大低于东盟各国在广西的投资额,广西在东盟投资的空白点还很多。这种情况说明广西资本“走出去”的管道不多,且积极性不高,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需要。
因此,对广西而言,下一步更重要的是必须“走出去”,在东盟各国投资办企业,借地生财。要充分利用“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搭建的平台,抓住难得机遇,科学地选择投资对象和领域,通过扩大对东盟的投资,开拓境外市场,增加需进口的原料来源,获取超额利润。同时要建立企业集团,增强“走出去”的国际竞争力。
2、强化竞争意识,充分发挥优势
广西的地理位置优越,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只凭借区位优势远远不够广西面临着来自云南、港澳台以及越南等地区国家的竞争,广西不应只停留在利用比较优势发展进出口贸易的阶段,也不能只充当连接东南亚与内地的通道要真正进入国外市场,并在其中占有更大的贸易份额,必须走出单纯的比较优势为主的发展模式,强化竞争意识,树立正确的提升竞争力观念既要考虑静态利益,更要注重长期的动态利益。例如在农业出口方面,应逐步减少单纯农产品的份额,注重产业内部贸易,形成产业链,扶持产业集群。又如在边境地区,应放手发展出口加工贸易,提高产品附加值。
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广西经济发展
广西作为西部省区,基础设施落后。当前广西经济处于蓬勃发展阶段,随着北部湾开发等项目的启动,落后的基础实施,尤其是交通运输的阻碍作用显现出来。有学者提出将广西打造成北部湾地区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的设想,如果将交通运输及配套服务进一步完善,将对发展广西对外贸易提供良好的平台。
4、加大工业发展,发展优势产业
要最大限度发挥工业竞争优势与大多数东亚国家相比,广西工业基础相对较好。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我们应发挥广西的工业优势。首先要确定优先发展的产业。有色金属产业、汽车产业、食品加工业、医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都是广西的传统产业,也是在进出口贸易中占主要地位的产业。发展好以制造业、铝工业为主的柳州工业基地和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桂林工业基地,加快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沿海经济区临海大工业的发展,才能提升广西工业化水平,带动全区工业的迅速发展。其次要加强产业合作开发,促进广西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广西可利用自身有利的地理和人文优势,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加强与周边省、区、市和东盟的全面经济合作,双向承接国内和东盟的产业转移。
5、政府在加强技术经验交流方面发挥引导作用
类似中国-东盟博览会性质的交流平台,为建立信息服务体系,全面了解国外市场、投资环境等各方面信息提供了良好基础。政府应大力发展博览会品牌,将其推入商业化规范运作轨道,成为具有地域特色、国际化色彩的城市名片。这不仅有利于广西发展对外贸易,更有利于广西提升国际知名度、吸引外资。政府在其中应充分发挥服务企业、政策引导的作用。
四、结语
广西的对外贸易虽然起步时间不长,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广西在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及国家政策扶植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具有独特的外贸发展优势。我相信,广西的对外贸易会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在全国对外贸易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广西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篇2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水平高低是当今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经济发达的国家服务业水平很高, 成为后工业化时期强有力的经济支柱。相比而言, 中国特别是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广西, 服务业发展水平则显得十分滞后, 且不平衡, 许多领域起步尚晚, 甚至属于空白状态。这既是现阶段广西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同时也对整体经济快速、优质、高效的发展产生制约性的影响。加入世贸组织, 对我们薄弱的服务业既是压力, 更是一次难得的新的发展机遇。基于这样的背景, 有必要对广西服务贸易发展进行SWOT分析:S (Strength) , 优势;W (Weakness) , 劣势;O (Opportunity) , 机会;T (Threat) , 威胁。分析广西进行服务贸易过程中所具有的优势、劣势和所处环境带来的机会和威胁的因素, 以利于广西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
一、广西服务贸易发展的优势分析 (Strength)
(一) 发展现状
总体上说改革开放以来广西服务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特别是“八五”、“九五”时期。首先从劳动力结构来看, 90年代初期到中期, 在三次产业中服务业劳动力增长幅度最大, 增幅为60%以上, 占在业人口比重由13.7%上升到20.5%, 增长近7个百分点。到2000年广西服务业劳动力已占在业人员的28%, 与全国水平相当。从国内生产总值结构看服务业比例提升度也很大。改革初的1978年三次产业的比例排序为“一二三”结构。改革开放以后广西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业发展的步伐, 经济结构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使商品批发零售业等服务领域率先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多元化市场格局;西部大开发国家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 使交通设施、铁路、公路、民航、港口和邮电通讯建设出现了新的飞跃。2000年在三大产业中, 服务业产值比重跃居第一, 为37.2%, 首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3.2%) , 工业和农业分别为36.5%和26.3%, 这表明广西经济已摆脱了传统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一二三”结构, 形成了“三二一”的现代经济结构。
(二) 优势分析 (Strength)
广西可以在服务贸易上大显身手, 因为其后发优势明显, 具体体现在:
1. 原生态资源优势。这不仅仅是在旅游方面, 通过拓展还可以发展到文化等多个领域。
2. 地处边境地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的优势。
广西地处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最前沿, 与越南有陆地和海上的边界, 这样开展与东盟国家尤其是与越南的服务贸易具有更多优势。
3. 少数民族多的优势。众多的少数民族长期形成的特点、文化、风俗习惯等为开拓服务贸易提供了更大的平台。
4. 劳动力价格的优势。广西劳动力除了在数量上有优势外, 关键还有劳动力价格的优势。
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 各行业发展差距巨大。1998年在服务业12个行业中, 增加值最高的领域是商品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 增加值为243亿元;第二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125.04亿元, 两项合计为368亿元, 占了服务业领域的五成以上 (56.62%) , 这两大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高达15.6%和2.4%, 可以说是广西当前的优势服务业。旅游业也是广西服务业中的优势产业, 是广西未来经济增长的亮点。“九五”期间以“山水、滨海、边关、民族风情”为重点的旅游业已成为广西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2000年广西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创汇增幅名列全国第一, 总收入172.25亿元, 占全区GDP的8.45%。当年广西服务业总产值中最高的仍是批发零售业、餐饮业 (13.55%) , 第二是旅游业 (8.4%) , 第三是建筑业 (6.75%) , 第四是交通运输业 (6.08%) 。可见, 这四个行业是当前广西服务业中市场份额最大的优势产业。
二、广西服务贸易发展的劣势分析 (Weakness)
与广西服务贸易发展的优势相比, 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 效益不好, 产出率低, 增加值比重呈下降趋势。2000年在广西服务业总产值中, 份额最低的是金融保险业占1%, 邮电通信占1.71%, 综合技术服务业只有0.3%。如果在服务业增加值中扣除劳动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净额三部分, 在营业盈余项目统计栏中只有批发零售、餐饮业盈余最大为79.05亿元, 占服务业净收入的八成以上, 而邮电通信业、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社会服务业都是负增长, 其中银行业、保险业负增长比例最大达-15.93%、-0.79%, 许多服务行业只有微利。
目前, 广西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劣势。比如, 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重工业轻服务业的思想仍然存在;部分行业改革滞后, 体制和机制仍是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突出瓶颈;产业竞争力不强, 现代服务业人才缺乏, 标准体系不健全, 部分服务行业市场不够规范;对外开放需要进一步深化, 服务业利用外资的层次和水平有待提高。
三、广西服务贸易发展的机会分析 (Opportunity)
1.国际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签署与生效给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会带来一些有利因素,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可以享受GATS (服务贸易总协定) 要求的发达国家提供的技术援助。这可以促使广西服务业改进技术、更新换代。另外, 新一轮服务业对外开放将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目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即将结束, 广西服务业的开放程度明显提高, 可以不断引进更多的国外先进经营方式、经营理念和外资, 将有利于提高相关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扩大广西服务业规模, 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同时, 在WTO规则下, 广西服务出口企业也有了更多、更公平的市场准入机会。
2.中国“十一五”规划提出, 要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 扩大服务贸易, 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均衡发展的目标, 并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解决中国下一步经济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的关键。这将有力地推动广西服务贸易快速发展, 从而为扩大服务贸易出口奠定基础。
3.发挥比较优势, 发展服务贸易出口。广西服务贸易规模巨大, 而且已经形成一些优势产业, 具备一定基础。如批发零售业、餐饮业、旅游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特别是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增长迅速, 这将有力地带动与货物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快速发展。
4.2007年1月14日, 中国与东盟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 以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的服务贸易自由化。该协议为开展服务贸易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所以通过与东盟开展服务贸易可以积累经验, 锻炼队伍。以中国—东盟服务贸易为跳板, 广西可以更好地开展服务贸易。
四、广西服务贸易发展的障碍分析 (Threat)
1.国际国内服务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给我区服务业发展特别是服务贸易带来了日趋严峻的挑战。服务业国际化特别是服务贸易在全球的蓬勃发展, 迫使各国尽快取消限制服务贸易壁垒, 最大限度地实现服务的国际自由交换, 致使各种各样的服务企业涌向国际市场。另外, 广西服务业还受到国内先进省市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的冲击。
2.广西的银行、保险业发展滞后, 限制了双边的服务贸易发展。而国外跨国公司拥有垄断优势, 即技术优势、经营管理优势、资金人才优势等, 因此中国企业在未来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3.绿色壁垒会限制广西服务贸易的发展。有些发达国家可能借保护环境的名义来制定更高的环境标准, 从而限制了服务贸易的发展。
4.广西与东盟服务贸易合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广西与东盟部分国家经济水平接近和经济结构相似, 而且东盟各个成员国内部的服务贸易政策限制差异较大, 相邻东盟国家市场规范程度也低, 因此广西与东盟服务贸易的双边合作受到制约。
五、关于发展广西服务贸易的几点建议
1.在战略上加大对服务业的重视和扶持力度, 严格按照WTO《服务贸易协定》规则, 尽快改善其发展的外部环境, 以期减少可能的绿色壁垒和优化东盟国等的这些周边环境。
2.加快服务业内部的结构调整, 增强竞争力。首先, 要深化服务业内部的改革重组,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如商品批发零售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业、旅游业和建筑业等。但是也应该看到这些产业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资金短缺、规模偏小, 效益低下、重复建设、管理水平和科技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等共性问题。其次, 我们应加快知识密集型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促进服务产业优化升级。如银行、保险、证券、信息、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知识产权交易、专业服务等是市场份额很小, 效益不高的弱势产业, 但也是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回报率高的新兴服务业。
3.加快紧缺领域的人才培养, 有针对性地提升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人才是服务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也是加快广西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4.通过“招展引会”来推动服务贸易的加快发展。广西具有发展会展业的优势, 因为广西是适宜开会的好地方, 特别是在秋冬季节。现在, 有了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个大平台, 更使广西发展会展业的优势凸显。
5.充分利用广西劳动力数量和价格上的优势以及少数民族多的特点, 设法开发这些优势的潜能, 将服务贸易的12个行业协调发展好。
参考文献
[1]张汉林.复兴之路:WTO与中国经济未来:服务业卷[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2:903-904.
[2]苗秀杰.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中国的正负效应分析[J].理论前沿, 2005, (11) :20-21.
[3]郑吉昌.全球产业与市场整合下的服务业国际化[J].中国软科学, 2006, (6) .
[4]曲如晓, 李群.论服务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保护[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4, (4) :49-53.
[5]李敦祥, 丁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中的广西金融发展策略[J].广西金融研究, 2005, (5) .
广西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篇3
摘 要:文章选取1999~2013年广西农产品进出口数据,采用GL指数计算广西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广西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有些农产品只有进口或出口现象;根据前人总结的影响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因素,并结合广西现状得出影响广西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为人均收入水平、市场规模、外商直接投资、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对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检测影响因素的真实性;最后根据结果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广西农产品;产业内贸易;G-L指数
中图分类号:F7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8-0114-02
广西地处于以广东、湖南为代表的华南经济圈,以云南、贵州为代表的西南经济圈以及以越南为代表的东盟经济圈的交汇处,在这些市场之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连接作用。
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内贸易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广西在商品进出口结构、产品竞争力等方面仍然处于劣势,产业内贸易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
广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省区,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产品贸易在广西的进出口贸易所占比重较大,在研究广西产业内贸易时,对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更应该重视。
1 广西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分析
1.1 广西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
本文通过研究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文献发现,对产业内贸易的测量主要运用Grubel-Lloyd指数,该指数是目前衡量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最佳选择。
结合广西产业内贸易的特点,本文选取Grubel-Lloyd指数来测算广西产业内贸易水平。
根据本文的调查整理(由于篇幅关系,图表在此省略)在广西进出口贸易中只有植物产品进出口贸易存在产业内贸易,根据观察,在2003~2013年植物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均大于0.5,说明在广西进出口贸易中植物产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要形式,其中,2003年产业内贸易指数最大,产业内贸易最充分。
从2003年开始到2013年,广西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在总体水平上最高值为2003年的0.62,在2009年达到最低值为0.24,11年中广西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除了2003、2006、2007、2008年大于0.5外,其他年份GL基本上小于0.5,2009年以后,年均水平在0.4波动,这说明从整体上看广西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近几年来基本上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同时说明广西农产品现阶段产业内贸易水平提升空间较大。
在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东盟博览会的举办下,市场开放使得广西农产品对外贸易总体上发展较快,刺激了广西农产品产业间贸易的发展。
2 广西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2.1 变量的选择以及模型的设定
2.1.1 人均收入水平
人均收入水平与消费者需求成正比,并且可以丰富地区产品多样化,为广西发生产业内贸易提供更大的空间与平台。
2.1.2 市场规模
广西人口多,需求和供给多样化,市场规模很大,一般情况下,广西的产业内贸易规模也会比较大,选定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来代表市场规模。
2.1.3 外商直接投资
本文选择了广西用于农林牧渔业的FDI作为解释变量的替代量。
2.1.4 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越高,产业内贸易也呈上升态势,本文用广西GDP总值表示。
选取Y、X1、X2、X3、X4、分别代表GL指数、人均收入水平、市场规模、外商直接投资、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
设Y=f(X1、X2、X3、X4)+u,
Y=α+β1X1+β2X2+β3X3+β4X4+u
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多元线性回归,由于样本可能会存在异方差,将4个影响因素取对数,取对数后的方程为:
Y=α+β1lnX1+β2lnX2+β3lnX3+β4lnX4+u,
为方便计算,记为Y=f(X1、X2、X3、X4)。
2.2 实证结果及分析
运用Eviews软件分别对X1到X4进行4次回归,逐步回归分析法对这4个变量进行模型估计,估计的最后结果见表1。
分别对X1到X4进行4次回归,见表1,得到4个变量的系数、可决系数、调整后的可决系数和t统计量。
可以看出:X4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系数为正,代表的经济意义合理,可决系数为0.9717,拟合优度较高,且t统计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X3的系数为负,代表的经济意义不合理,拟合优度低,t检验不显著,剔除变量X3然后以X4为基础,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这3个变量进行模型估计。
经过逐步回归分析,去掉了不合理的变量X3(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可能是因为直接投资利用不当,所以对广西产业内贸易来说,模型如下:
Y=-2.814+0.090INX1+0.5036INX4+0.069INX2
(0.2171)(0.0234 ) (0.0279) (0.0170)
T=(-12.9623) (3.8560) (18.0609) (4.0284)
R2=0.9886 R2=0.9856 DW=1.9089 F=318.2988
通过对以上模型的分析发现,人均收入水平、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广西产业内贸易的影响比较显著,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人均收入水平增长0.09%,广西产业内贸易水平就会增长1%;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扩大0.5036%,广西产业内贸易水平就会增长1%;而市场规模对广西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则为,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市场规模增加0.069%,广西产业内贸易水平增加1%。
3 研究结论
3.1 广西农产品贸易结构不合理,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程
度较低
本文通过对广西近几年的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来研究广西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现,虽然,广西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不断上升,但广西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程度较低,存在产业内贸易现象的只有植物产品,其他类农产品只存在进口贸易或只有出口贸易。
3.2 人均收入、经济区域一体化、市场规模对广西产业内
贸易有一定的影响
实证分析表明:人均收入、经济区域一体化、市场规模对广西的产业内贸易都有一定影响,三个影响因素对广西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均有正面的影响作用。
而人均收入、经济区域一体化和市场规模之间又有一定联系,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和市场规模相互促进,人均收入的增长则很大程度依赖经济区域一体化和市场规模。
3.3 直接投资利用率低
外商投资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但在广西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与预期不符,这可能与投资的利用率有直接关系,用于农业发展的投资没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4 政策建议
4.1 促进广西农产品产业结构升级
为适应市场需求,政府应加快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边民互市贸易师范基地,以及颁布相关政策来促进产业内贸易发展。
企业应该把企业的服务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以此促进其企业不仅能做大,还能做强,成为佼佼者,从而推动产业内的快速发展。
4.2 扩大促进产业内贸易因素的作用
广西作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前沿,中国进军东盟的桥头堡,正享受着国家政策带来的优惠与便利,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广西应该利用国家政策带来的便利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广西作为农业大省,农业人口所占比重较大,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兴农的投入,农民收入的提高是广西人均收入提升的重要基础。
4.3 提高广西农产品利用直接投资的质量
我们需加强对外商投资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政府需要进一步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为外商营造一个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投资氛围,促进大量外商有兴趣投资。并且对外商投资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推动市场正规化、合理化。
其次不仅要积极引资,还要合理引资。不要盲目的引进,要考虑引进外资来是否能提升广西竞争力和优化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
[1] JaiminLEE,Sangyong HAN.Intra-Industry Trade and tariff rates of Korea and China[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8,(4).
[2] Yuqing Xing.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Chinas bilateral intra-
industry trade with Japan and the US[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07,(4).
[3] ToshihiroOkubo.Intra‐industry Trade,Reconsidered:The Role of Tec-
hnology Transfer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World Economy,
2007,(12).
[4] Fariborz Moshirian,DonghuiLi,Ah-Boon Sim.Intra-industry trade in financial servic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2005,(7).
[5] JianhongZhang,Arjen van Witteloostuijn,Chaohong Zhou.Chinese Bila-
teral Intra-Industry Trade:A Panel Data Study for 50 Countries in the 1992–2001 Period[J].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2005,(3).
[6] Kemal Turkcan.Determinants of intra-industry trade in intermediate goods between the US and OECD countries[D].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2003.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篇4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上个世纪90 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中国货物贸易总量呈快速增长趋势,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城市文明进步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中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进出口结构不断调整,对外开放度日益提高等因素,服务贸易呈现出强劲发展的态势,服务贸易总量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但是,目前我国服务贫易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与世界其它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内部结构不合理, 自由化程度较低, 管理滞后等问题。本文首先描述了我国服务贸易目前的发展状况和特点,进而试试图通过分析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发展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服务贸易现状内部结构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1,国内服务贸易量不断扩大。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国内服务贸易取得快速发展,不仅在总量上增长迅速,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断提升,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1990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888.4亿元,而2000年这一数值更是达到了38714亿元,增长了近6.5倍。特别是从2002年以后,我国国内服务贸易每都以不低于15%的速度高速成长,到2009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已经达到了147624亿元之多。下图所示表一和图一呈现了我国服务产业近二十年总体的发展情况。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44361.6 49898.9 56004.7 64561.3 74919.3 88554.9 111351.9 131340.0 147642.16870.3 7492.9
9119.4 9995.4 12453.8 13966.16530.20937.26182.28984.2400.1 2724.8 3126.1 3664.8 4195.7 4792.6 5548.1 6616.1 7118.24353.5 4612.8 4989.4 5393.0 6086.8 8099.1 12337.14863.17727.64715.1 5346.4 6172.7 7174.1 8516.4 10370.13809.14738.18654.716903.3 19726.7 22633.9 26571.2 31488.0 36579.1 44117.7 52577.1 58099.57913.2 11169.5 9304.4 10666.12183.0 14601.0 16362.17057.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从1985年的51.9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2890亿美元,增长了近56倍。特别是2005年以来,国内服务贸易在贸易规模继续扩大的基础上,逆差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5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5%。其中,出口1270亿美元,增长38.9%,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出口排名由上年的第八上升为第七(前六位依次为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和西班牙);进口1290亿美元,增长28.6%,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为4.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进口排名由上年的第七上升至第五(前四位依次为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2008年,在外部经济形势恶化的情况下,我国的服务贸易仍有7%的增长,世界服务贸易排名与2007年相同。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额不断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日益增加。1998年到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8%、1.9%、2.O%、22%、2.5%、2.8%、3.1%、3.4%、3.9%;1998年到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0.9%、2.O%、2.2%、2.4%、2.7%、2.8%、3.1%、3.3%、3.6%、3.6%、3.6。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虽然服务贸易总量在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不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导致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中国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相当低,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一般都在60% 以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达到50% 左右,而中国2004 年却不到35%,不足美国的一半,接近于一般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2009年也只有40%多一点(如下图一所示)。图一
1.2国际竞争力指数分析。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CompetitivePowerIndex),即TC指数。,是对一国(地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时较常使用的测度指标之一,它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常用于测定一国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服务业内部分行业的发展也极不均衡,国际竞争力低下。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旅游、劳务出口、远洋运输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上,而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电信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服务行业在中国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与其他产业发展的需要很不适应。
2,我国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但出口规模小, 逆差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以来, 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发展迅速。我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0%, 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速度,2010年增加值达到了171005 多亿元, 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由1990 年17.3%提高到2010 年的43%。
尽管我国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较快, 但整体出口规模与目前我国经济实力
相比仍然较小, 与同期货物贸易相比也处于劣势。2009年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为124610亿美元, 服务贸易出口额33502 亿元美元, 两者比例为3.72∶1;而中国的货物贸易出口额和服务贸易出口额分别是12015 亿元和1286 亿美元, 两者比例接近为9.34∶1, 说明中国服务贸易严重滞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 无法为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提供与之相配套的服务。同时, 我国服务贸易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一直出于逆差状态。2004 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589 亿美元, 进口697 亿美元, 贸易逆差108 亿美元,2009年,这一数值继续扩大到289亿美元。服务贸易多年处于逆差状态, 这与我国总的贸易顺差形成鲜明对比。2009年,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9.7%, 远低于18.8%的世界平均水平。服务贸易占总的贸
3,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较低。我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制造业, 相当一部分服务企业尚不具备提供外向型服务的企业机制, 眼光仍停留在国内市场上, 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意识不强。我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是在20 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1991年7月,我国根据GATS的要求, 提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初步承诺开价单, 之后又逐渐承诺开放金融、建筑、房地产、旅游等行业。但从开放的总体水平来看, 还是偏于落后。我国对大部分服务业的外资引进持十分谨慎的态度, 限制较多。从2006年至2009年,服务业各行业外商实际直接投资比重的平均值来看, 超过10%的只有房地产业, 为18.96%,其次为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为6.05%,其余均不超过5%,而同期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比重高达55.5%。
4,服务贸易管理滞后。服务贸易管理滞后。服务业是由许多相关行业组成的产业群, 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行业范围极广, 国际社会要求一国对其国内的服务业进行整体协调和管理。目前, 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缺陷, 如中央与地方在服务业对外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服务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明确, 多头管理、力量分散, 易造成行业的垄断, 如邮政、电信和金融行业等。此外, 服务业在行业划分标准、服务标准等许多方面不符合国际惯例, 而且统计也不规范, 目前除了国际收支表反映的情况以外, 各部门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
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提升策略
(一)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 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优化服务贸易结构。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服务业增长迅速, 但整体水平较低。目前, 服务业
主要集中于以劳动密集为主要特征的运输业和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旅游业上, 而在金融、保险、邮电通讯等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现代服务行业, 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近年来, 相比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 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非但没有提升,反而出现下降趋势。因此, 在我国加入WTO 之后, 为了更好地迎接国际服务市场的激烈竞争, 缩小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差距, 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 优化服务贸易的内部结构, 提升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为此,我国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科技、会议、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主要是需求潜力大的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行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组改造传统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着重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农业服务等行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
1、消除体制障碍, 大力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 加强服务业发展的竞争与合作, 推动以生产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努力创造吸引服务业FDI 所需的投资环境, 顺应WTO 和GATS 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有选择、有步骤、有重点加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积极引进国外金融、保险、运输等跨国公司的投资。
3、在保持并提升我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源禀赋型产业的比较优势的同时, 应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等新兴产业, 挖掘其潜在的比较优势, 使服务贸易真正享有货物贸易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好。
4,政府应该增加对现代服务业的配套产业的扶持。现代服务业一个由投资、研发、设计、服务、市场开发、行业监督等环节组成的完整的系统,单单突出某个或某几个环节都不能使整个系统进行最高效的运转,同时也不能提高整个系统的更新换代速度,且影响产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的发挥,容易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必须加大对其配套产业的政府扶持,制定有利于这些产业发展的政策,在政府的带动下促进这些配套产业的发展。
(二)分层次逐步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引进竞争机制, 处理好对外开放和适度保护的关系。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可以吸引大量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可以培育新的服务行业,提高国内服务业水平,改变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现状;还可以扩大中国的服务出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
1.要进一步开放我国的服务市场,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引进竞争机制, 通过开放来提高我国服务业的总体水平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2.应充分利用GAT S条款中的灵活性, 处理好对外开放和适度保护的关系, 分层次、有步骤、稳妥谨慎地开放国内服务市场。国家应区分禁止开放、有限制开放和鼓励开放三种类别, 并且分行业、分地区、有选择地逐步推进服务业的开放。
3.要尽量减少或避免服务市场开放对我国服务业带来的冲击。对某些尚处于幼稚状态的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要加以适当保护, 促使其尽快发展并逐渐地对外开放;对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服务业, 国家也应给予必要的保护。建立和完善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 转变政府职能。服务贸易涉及许多部门, 与国家主权和国家经济安全密切相关, 因此, 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服务管理体制, 确定统一协调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政策。政府对服务贸易的管理, 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环境, 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提供优质服务, 搞好投资软环境
建设。为保证服务贸易能沿着正常、健康的轨道发展,中国应该加强对有关条款原则的研究,尽快建立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准则的法律、法规。对服务市场准入原则、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要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以增加中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使服务贸易真正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服务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服务提供者的素质是决定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的关键,也是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人才是当前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一个突出矛盾,因此,在加强服务产业、服务贸易重要性及作用的宣传、强化服务贸易意识的同时还需加强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要建立门类齐备的服务贸易培训机构,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服务贸易人力资源的开发,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并谨防在利用外资过程中国内服务企业优秀人才的流失。
参考文献: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5
摘要: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消退,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但是在国内人民币汇率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退税率下以及国际上美元贬值,贸易壁垒的增强,出口需求的萎缩等国内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中国对外贸易经济也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而自改革开放加入WTO以来,中国已经成为贸易大国,但离贸易强国还有不少差距。在走向贸易强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本文通过分析近期我国对外贸易现状,提出一些积极因素和建议。
关键词:中国对外贸易经济贸易壁垒现状对策分析
1、近期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2011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国对外贸易着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外贸政策保持基本稳定,进出口平稳较快发展,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外贸发展更趋平衡,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取得新进展。从国际看,随着各国宏观政策力度加大,欧债危机略有缓和,美国经济复苏态势趋于稳定,市场信心和发展预期有所提振,2013年全球经济发展环境可能有所改善。但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削弱经济增长潜力,刺激经济政策措施的副作用日益凸显,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困难较多,加上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加剧,世界经济低增长、高风险态势不会明显改观。
2.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考验
从外部看,世界经济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下行风险增大。从目前情况看,2013年世界经济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已历时三年,其深层次影响还在不断显露,旧疾未愈,又添新伤,更加凸显了复苏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世界经济增速可能长期低位徘徊,面临下行的严重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将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从4.5%下调至4.0%。2013年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主要有:
一是欧洲主权债务风险上升。欧洲问题国家债务规模史无前例,目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正在从希腊等边缘国家向意大利、西班牙等核心国家扩散,从公共财政领域向银行体系扩散,市场信心极其脆弱,引发金融市场持续大幅震荡。各成员国债务链相互交织、经济联系紧密,危机加深并拖累银行系统和实体经济的可能性上升。随着部分国家主权债务陆续进入偿还高峰期,如果不能及时出台有效的救助措施,一旦欧洲银行业风险集中爆发,必将对世界经济金融体系产生新的重大冲击。
二是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依然不足。从目前情况看,世界经济复苏动力比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有所恢复,但总体呈现政策支撑效应减弱、传统增长动力仍较疲弱、新增长动力尚未形成的格局。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难下,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消费投资需求疲弱,以技术创新为代表的新增长点尚未形成。财政金融政策空间已十分有限,为应对债务问题而采取的财政紧缩政策会削弱经济增长动力,“流动性陷阱”导致扩张性货币政策有效性受到制约。新兴经济体则面临通胀上升和经济增速回落的双重压力。
三是全球性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缓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经济体相继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严重过剩,全球性通胀压力持续加大。今年以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价格“高烧不退”,发达经济体通胀水平持续整体走高。9月越南、印度、巴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上涨22.4%、9.7%、7.3%;美国、英国分别上升3.9%和5.2%,欧元区连续十个月超过欧洲央行设定的2%调控目标。目前,主要发达国家普遍强化宽松货币政策。如美国,英国。未来一段时期,国际资本大规模无序流动风险增大,大宗商品市场可能频繁大幅震荡,全球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四是非经济因素干扰不断增多。国际金融危机阴霾不散可能进一步影响相关国家社会稳定,一些国家通胀、失业、社保等问题和两极分化加剧相互叠加,可能导致政局不稳、社会矛盾冲突加剧,各种风险触发点增多,都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难以预料的冲击。去年以来,英国、德国、希腊、法国、泰国等多个国家爆发大规模群众抗议示威或骚乱。此外,中东地区局势动荡仍在持续,直接影响全球石油稳定供应。
五是国际金融和商品市场仍可能持续动荡。近期美日欧等主要经济体均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巴西等也降息刺激经济,可能引发各国货币汇率频繁大幅波动,国际资本大规模跨境流动,冲击全球金融稳定。美国、俄罗斯等粮食主产地遭受重大干旱,导致全球小麦、玉米减产,中东地缘政治持续紧张极易冲击石油供应,加上全球货币政策宽松,投机资本涌入商品市场炒作牟利,农产品和能源价格面临较大上涨压力。
六是贸易投资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在经济复苏没有明显起色的情况下,一些国家为缓解就业压力,对外采取部分关闭国内市场的办法,扶持本土产业,阻碍了正常的国际贸易投资活动。世贸组织监测,2012年10月至2012年5月,各成员共采取182项新贸易限制措施,影响全球进口额的0.9%,且限制措施应对危机的一面下降,刺激本国产业复兴的一面上升,影响更为深远。一些国家对新兴产业领域的跨国投资态度保守,想方设法加以限制。
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和下行风险增加,势必对中国外贸稳定发展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如国际市场需求不振。融资难度增大加剧外需萎缩风险。经贸摩擦形势更加严峻。非经济因素可能对中国外贸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冲击。我国对外贸易应采取的对策
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
(1)政府方面。①建立预警机制,实现对外贸易保护前臵化。②制定优惠措施,发展循环经济,扶持“绿色”企业发展,同时淘汰一批规模小、档次低、管理水平低、环保意识差的企业。③实施标准化战略,制定与国际标准一致的国家标准和技术法规。④政府有关部门要服务和帮助企业开拓其他市场,规避贸易风险。企业还可通过劳务输出、技术输出、境外投资等多种方式,在消费国就地生产、加工,让“销售地”变“产地”,避开贸易壁垒。
(2)企业方面。①企业应强化标准化意识,采用合理适用的国际标准,严格执行标准,并将ISO9000、ISO14000等管理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从制度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品质和环保品质,使企业
在国际市场上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②企业要注重支持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提高对产品的检验检测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冲破现在技术性贸易壁垒。③企业应投入研究开发费用,生产符合外国技术标准特别是苛刻要求的先进产品,还要自觉增强环保意识,努力使自己的产品成为“绿色产品”,预防和避免贸易争端的发生。
2对外贸易摩擦方面
(1)政府方面。①我国政府充分利用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加强与外国的交涉。政府应充分援引WTO反倾销协议中的条款,对其他国家对我国提出的反倾销措施和调查程序进行严格的调查,并提出异议,通过双边、多边谈判,记载反倾销应诉中所作的实践,进一步澄清相关问题,据理力争,督促相关国家修订对华市场经济体制的认定标准,最终取消岐视性的对华反倾销政策措施。②建立和完善反倾销应诉机制,完善我国反倾销预警机制网络。③加强对出口竞争秩序的规范,设臵合理,有效的出口经营管理机制,建立并执行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的出口制度,是减少对华反倾销诉销的有效措施。
(2)企业方面。①企业应调整战略,实行国际化经营。②要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大科技投入,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产量,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实现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转变和以价取胜的战略转变。③企业在反倾销的过程中,应当熟悉国际惯例,依法应对反倾销,使自己由被动化为主动。
3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方面
①改进出口商品结构。出口商品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使外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不再仅仅因为低价格,而是因为质量需求,一定程度上减少外贸风
险,减少外贸的依附性。②提高外贸增长的效率、质量,以及可持续性。完善对外贸易制度建设;加快自主品牌建设,增强外贸企业竞争力;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快自主技术创新,实现外贸增长的可持续性。
5、小结
综上所述,后危机时代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过去我国外贸是大而不强,虽然进出口规模大,但整体利益比较少。因此,我们要认清外贸的形势,抓住机遇,进一步增强发展的信心利用我国比较优势,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巩固贸易大国地位;又要充分估计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正视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支持对外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更加强调优化进出口结构,提高出口质量和附加价值。坚持可持续方针,促进外贸与能源、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在继续支持具有优势的产品出口,保持外需市场份额同时,也要积极增加不具有优势的产品进口,更好地满足内需,促进内需增长,努力解决影响外贸发展的中长期结构性问题,推进贸易强国进程。
参考文献: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状况分析 篇6
学校:
院系:
专业:财务管理
姓名:
学号:
正文:
国际贸易作为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交换的交换活动,早期的从某一集中地域之间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到地理大发现之后洲际之间、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活动,从开始萌芽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从国际贸易起步发展到今天在全球经济中开始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贸易的的内容和形式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在国际贸易实务中,越来越多的实务操作经验也充实到国际贸易理论当中,推动国际经济与贸易向前发展。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前国际贸易的发展明显加速,并且已经进入到了新一轮的增长期,根据2012年WTO官方发布的数据,2011年世界货物贸易额为182170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了19%,中国、美国、德国为前三大出口国,占全球出口比重分别为10.4%、8.1%和8.1%。美国、中国、德国为前三大进口国,占全球进口比重分别为12.3%、9.5%和6.8%。若不考虑欧盟内部贸易,欧盟为世界最大出口方和进口方,占全球出口、进口比重分别为14.9%和16.2%,虽然数据全部反映全球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货物贸易总额看出来,全球范围内,国际贸易已经呈现出强势的发展势头,在这个大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已经呈现一定的新格局。
首先,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贸易格局保持不变,但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成为国际贸易格局中的新生崛起力量。
从一贯的经济发展上看,美国、日本、欧盟在世界经济体中的地位无可替代,这三者的经济总量占到了全球经济总量的80%以上,反映到国际贸易上,自然体现出三者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地位,2004年,德国、美国和日本在世界货物出口中的份额已分别达到10%、9%和6.2%。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占据世界货物出口70%以上的份额和服务贸易90%以上的份额,更为重要的是,发达国家通过开展区域贸易合作和控制多边贸易体制来主宰国际贸易秩序,并在国际交换中获得了大部分贸易利益。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即是贸易规则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自然在很多方面制订了对自己有利的政策,而在国际间的贸易中,发展中国
家又不得不遵循这些规则,事实上严重损害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利益,而伴随政治上多极化的发展,“一超多强”局面的出现,发达国家开始越来越多的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展现自信,而中国在近年的国际贸易中已然成为亮点,这一点不仅仅表现在中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和排名的不断上升,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对世界的贡献也越来越突出,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以每年一名的速度上升,在2004年,中国的全球贸易总额达到了11548亿美元,超越了长期处于第二位的日本,跃升至世界第三,而后又再次超过德国,跃升至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在全球货物贸易总量和增量的比重分别达到了6.4%和20%,凸显了自己作为“世界经济发动机”的重要地位。
另外,全球区域经济的发展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2004年,区域内贸易总量占国际贸易总量的比重已超过50%。四是国家之间的竞争正在向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竞争转变。区域贸易安排已经成为各国争取市场资源、扩大发展空间、提升国际地位的战略手段,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正因为这些新格局的出现,国际贸易的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除了原来在国际贸易当中比较流行的逐笔售定外,包销、代理、寄售、拍卖、招投标、期货交易、对销贸易等等,都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出现并发展,而近年来因为电子商务市场的迅猛发展,在国际贸易中采用电子商务进行货物和劳务交易的例子也比比皆是,特别是因为采用电子商务方式以后,交易双方都能很快的了解对方,并且可以详细的了解货物信息,同时,得益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国际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国际贸易的进行变的更加的快捷和迅速,具体表现在:第一,物色贸易伙伴。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一个国家的进出口企业就可以找到另外一国的贸易伙伴,同时,国外的客户同样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找到其他国家的货物提供商。第二,提供咨询、洽谈。方便国际贸易业务的开展。第三,网上的订购与交易。第四,交易管理。电子商务进入国际贸易领域可以使国际的间贸易实现无纸化、网络化,从事进出口的企业可以直接通过银行办理进出口、银行、税务、运输等有关方面的票据和凭证业务。并大幅削减交易成本和费用。同时提高了交易的透明化,提高了交易的效率,从长远来讲,将电子商务引入国际贸易领域必将推动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必将给国际贸易领域带来一场全新的革命。
正如前面所讲,发达国家作为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在国际贸易中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在许多方面对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造成了损害,而中国更是成为了10年来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对多的国家,另外一方面,发达国家之间近年来贸易纠纷也非常频繁。透过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现今国际贸易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同样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是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的,对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愈加频繁,贸易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但是随着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产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当前,各国经济景气的不均衡性、产业和贸易结构的竞争性、区域贸易集团的排它性、贸易分配利益的两极化以及经贸问题的政治化都是造成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当前世界已进入贸易争端的高发期,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基于战略利益考虑而引发的贸易摩擦增多。2004年美国和欧盟就航空业补贴问题相互指控,并最终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就是最典型的案例。二是贸易保护的手段不断翻新。各种技术壁垒成为贸易保护的新式武器,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争端。三是摩擦从单纯的贸易问题转向更为综合的领域。社会保障问题、汇率制度问题等已成为摩擦的新领域,资源摩擦与贸易摩擦交互作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四是中国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最大受害国。
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发展浅析 篇7
关键词:广西,越南,边境贸易发展
21世纪以来,随着中越两国高层互访频繁,两国的传统友好、平等、互利、互信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得到迅速的恢复发展,双方都不断加深改革开放,制定了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两国的边境贸易的发展也不断增长。尤其广西具有中国联系越南最便捷的地理优势,与越南的经贸将更为密切,经济合作也将更加广泛。广西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发展对越经贸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发展。
一、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现状
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政府高度重视。越南政府为了发展对外贸易和投资,积极鼓励企业增加进出口,大胆革新法律法规,为广西与越南贸易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二是产品结构具有互补性。广西出口到越南的产品主要是工业品、日用消费品等,越南出口到广西的商品主要以农、林、水产品为主。三是边境贸易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经营。广西与越南在进行边贸的过程中,交通便利的优势促使双方可以采用很多渠道进行贸易,双方的贸易层次也很明显。以国有企业为主体,集体、个人参与的多元化的小额贸易和易货贸易;家口岸、地方口岸、过境、转口口岸一起的边境贸易;民互市贸易、边境小额贸易和边境地方贸易三种边境贸易形式并存,但以边境小额贸易为主。
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的发展是近二十多年来的事,它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起步阶段(1982年9月~1988年9月)。我国有组织、有控制地先后开办了9个贸易点,允许越南边民前来参加集市贸易。这些贸易既起到了宣传作用,也促进了边境地区经济的启动,改善了边民的生活。(2)快速增长阶段(1988年9月~2002年11月)。自1989年初开始,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决定大力搞活、拓展边境贸易,并提出了“通贸兴边”的战略。自此,广西与越南的边境贸易发展迅速,商品成交额每年成倍增长,商品品种也由以前的农副产品和日用品向工业制成品和生产资料发展。边境贸易也逐渐向越南内地的河内、海防以及胡志明市延伸。(3)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11月—)。2002年11月在柬埔寨金边召开的第四次东盟和中国(10+1)领导人会议《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中国-东盟农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开始启动,广西边境贸易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广西边境贸易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0年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额达24.66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87.1%。2001年中越双边贸易额为28.15亿美元,增长14.2%,其中中国出口18.05亿美元,增长17.4%,进口10.1亿美元,增长8.8%。2003年中越贸易总额达到46.34亿美元,增长42%,占越南贸易总额的10.34%。据越南海关统计,2004年中越贸易总额达71.92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47.68%。与此同时,广西与越南的贸易,基本上呈现出一种贸易额持续快速增长、贸易结构逐步改善的态势。越南已连续5年成为广西最大的贸易伙伴。
根据南宁海关的统计资料,2004年广西与越南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总额达5.54亿美元。同比增长3.4%,占广西对东盟贸易总额的55%。2005年广西与越南的边境口岸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01042万美元,而2006年双方贸易额约15亿美元。占中国与越南贸易总额的近六分之一,增速高达50%。
二、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目前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1. 双方在边境贸易口岸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
双方管理部门采用一般贸易的管理手段对待边境贸易的管理;在通关手续方面,程序烦琐、费用高,使得很多企业或个人因难以达到要求而被迫放弃;部分产品质量不合格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给商品用户造成巨大损失。
2. 税收优惠政策无法落实。
税务部门对待税收使用的政策是“征多少抵多少,征得少抵得少、缴得多。”这样,国家给予的减半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的优惠政策实际就无法落实。中越两国边贸结算绝大多数为人民币,税务机关无法给予边贸出口企业退税;财政部相关文件有:自2004年1月1日起,广西口岸从越南进口的蔬菜水果类产品,已停止执行关税和增值税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由于此类产品是广西自越南进口的大宗产品,关税的提高使进口成本大幅度上升,导致进口量减少,企业在申请出口退税时必须提供出口收汇核销单,引起越方众多不便。
3. 口岸和边贸互市点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有些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配套设施不完善,一些口岸没有国门、验货场、储货仓,口岸功能无法发挥应有的整体效用,远远跟不上口岸物流快速增长的需求。互市市场建设还不够完善,仓储装卸能力低,旅馆等服务设施还不配套。
4. 配额管制限制了边境贸易的发展。
在广西,边境贸易的多种商品受进出口配额的管制。越南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热带产品、矿产原料等,在国内有较大市场;而我国的轻工日用品在越南也有较大需求;双方由于受配额的限制,无法进行自由交换。
三、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中越边境地区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心地带,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发展经贸的前沿,发展边境贸易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通过制定和规范边贸政策,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管理,加快通关速度,中越边贸将会有更大的发展。针对当前中越边境贸易发展的状况对广西与越南边境贸易发展所做的建议有:
1. 加快交通建设。
加快交通口岸的建设步伐能明显出促进双方物流规模化发展。广西与越南要更好的开展边境贸易,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双方之间的桥梁建立起来,修路建桥是很必要的,为双方进行多边、多形式贸易打下坚实基础。用崭新的视角来进行双方的边贸活动。
2. 利用边境贸易积极构建广西—越南跨国产业链。
广西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已经为广西与越南形成良好的一体化经贸合作关系,为进一步构建双边国际化产业链和扩大进出口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双方具备了组合资源进行生产加工出口的条件,具有海陆相连的跨国贸易优势。
3. 双方加大经济合作。
在重大历史机遇面前,广西和越南的有关决策者都应具有宏观的战略眼光,加强广西与越南合作,用崭新的视角来进行双方的边贸活动。
4. 改良小额贸易退税政策。
由于广西与越南在进行边境贸易时是以人民币结算为主要方式,边境贸易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增加了地方财政的负担,因此,要通过多方政策联动,把边贸优势转化为税收优势,减轻地方政府财政负担,以此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对边贸中以人民币结算的出口货物给予退税,这样既鼓励边贸多出口,也有利于巩固人民币的信用,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5. 放宽政策取消部分限制。
国家应该给予边境地区贸易长期稳定的政策,鼓励边民积极参与边贸经营。放宽边民互市贸易商品的限制,给予参与边贸经营的边民以一定的扶持,适当放宽对越南大宗进口商品的限制,减少中越贸易顺差,促进边贸健康发展,边境贸易前景将会十分广阔。
6. 推行外贸代理制。
要加快双方边贸的发展,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改良目前的贸易制。在双方推行代理制,不仅可以使边境贸易改变过去的传统做法,而且可以转移部分风险,缓解当地的财政压力。
7. 采取贸易自由化措施。
中越双方都应该采取贸易自由化措施,进一步开放市场,增强双方在关税和非关税等方面的贸易门槛。
8. 大力挖掘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
广西与越南的边贸资源具有互补及竞争性,因此双方都应该大力挖掘自己国内的资源,产品应该扬长避短。越南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能提供丰富的农副土特产品,广西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能向越南提供生产、生活的工业制成品。双方互惠互利,前景大好。
参考文献
[1]田孟清钟金伶:广西(中越)边贸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第27卷第3期
[2]周英虎: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广西边境贸易研究.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6月第19卷第3期
[3](越南)阮文历:越南—广西贸易现状、前景和发展措施.东南亚纵横,2004第11期
[4]周毅覃合:“两廊一圈”与中国—东盟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东南亚纵横,2005年第6期
广西茧丝绸出口发展分析 篇8
关键词:茧丝绸出口广西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茧丝绸生产和出口国,茧、丝、坯绸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70%、70%和45%以上,生丝和坯绸出口量分别占国际市场贸易量的90%和60%左右。在“东桑西移”工程推动下,广西成为国内蚕茧、茧丝产量最大的生产基地,蚕茧产量超过国内总产量的1/3 ,茧丝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1/5。广西种桑蚕致富的地区越来越多,广西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更是不断加大,蚕茧质量也是大幅提升。2012年,广西桑蚕业已经实现了桑园面积、亩桑产量、桑枝食用菌产量、蚕种产量、蚕茧产量、生丝产量这6项全国第一,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已经连续8年全国第一。但是广西直接出口国际市场的茧丝绸产品很少,与产量大省的地位严重不符,因而研究广西茧丝绸的出口现状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改善出口现状、提高出口能力有重要意义。
一、广西茧丝绸业发展现状
1.桑蚕茧生产高速发展
图12000-2012年广西蚕茧产量
2000年,广西桑园面积为30万亩,蚕茧产量只有2.95万吨,“十五”期间,广西在调整农业的产业结构中,开始注重科学技术对农业的影响,并大力发展种桑蚕业。到了2005年,广西桑园面积已经达到141万亩,是2000年的4.7倍,蚕茧产量提高到了14.85万吨,较2004年的10.7万吨,增幅达到40%,双双跃居全国第一。之后随着“东桑西移”工程的推动,广西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保持第一并持续增加到2007年的桑园面积202.11万亩,蚕茧产量23.27万吨。因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广西桑园面积在2009年减少到了193.27万亩,蚕茧产量也从2007年的23.27万吨减少到2009年22.5万吨,蚕农们并没有大批毁桑弃蚕的情况,在金融危机过后又继续加大桑蚕生产。2012年,广西桑园面积达到262.7万亩,蚕茧产量31.57万吨,连续8年全国第一。
在科学种桑养蚕的推广下,广西种桑养蚕技术得到不断提高,并在各地区县市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拥有 “桂桑优12”、“桂桑优62”、“桑特优2号”等优良桑树品種,和“两广二号”、“桂蚕一号”、“桂蚕二号”等优良蚕种,并在全区内大力推广,科学技术的推广为广西桑蚕产业提供了技术保证。
2.丝绸加工发展以缫丝为主
图22000-2012年广西生丝产量广西的桑蚕茧发展,对广西的缫丝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000年,广西仅有缫丝企业15家,生产规模2.4万绪,生丝产量895吨。在东桑西移推动下, 2005年底,广西拥有获得准产证的缫丝厂52家,全区缫丝规模达13万绪,生丝产量6152吨,可以消化全区蚕茧生产的30%,2008年达到了1.5万吨,连续3年增幅超过30%。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广西生丝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广西生丝产量增幅在2009年略有降低。2010年,广西缫丝企业发展到了78家,生丝产量1.82万吨,跃居全国第一,全区缫丝能力达24万绪,能消化全区蚕茧的70%。到2012年,广西缫丝企业达到84家,生丝产量达到2.88万吨,对比2011年的1.76万吨增幅超过60%,占全国总产量的22.84%。
虽然说广西缫丝企业不断增加,而茧丝品牌却只有少量,至今为止,广西区内较为出名的茧丝品牌 “桂花”、“绮源”等,也只是在区内小有名气,并没有在国内打响。
3.丝绸深加工发展相对缓慢
1995年以来,广西绢纺、丝织和印染等丝绸加工业不断萎缩,原有的人才随着流失,严重加剧广西人才短缺的情况,除桑蚕方面外的新技术、新产品极少,丝绸加工业难以步入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相协调的良性循环道路。
虽然广西缫丝加工在桑蚕生产高速发展的带动和“东桑西移”工程的推动下快速发展,但是广西后续的丝绸加工却发展缓慢。2005年,广西仍然还没有丝绸服装企业,生产的60%蚕茧被调往区外,曾经初具规模的丝织、绢纺、印染企业基本处于停产、破产、转业状态,深加工产品极少,丝绸产品附加值低。
随着广西积极引导和支持茧丝绸业发展, 2011年,广西的织绸企业发展到8家,丝织品产量549万米,占全国总产量6.18亿米的0.89%左右。2012年,广西丝织品产量增加到1500万米,虽然增幅较大,但是广西丝织品产量占国内总产量比重上依然很低,这与广西占全国22%的茧丝产量极为不对称。在丝绸成品方面,广西主要产品有少量的蚕丝被,主要产自一些大型缫丝企业,以及一些民营公司。目前茧丝绸加工发展没有能突破广西丝绸初级加工为主的局面,广西茧丝绸业是名副其实的原料生产产业。
二、广西茧丝绸业出口现状
1.广西生丝出口现状
图32000-2011年广西生丝出口广西生丝出口由于产量不高,一直以来出口量都不大,而且出口增长也极为缓慢。2000-2010年,广西生丝出口有涨有落,出口额一直维持在国内出口总额的2%左右。随着广西生产的生丝等级逐步的提高, 2011年广西生丝出口额大幅增加,达到了2195万美元,是2010年698万美元的3倍,占国内生丝出口总额的6%。
2.广西绸缎以及丝绸服饰出口
1998年至今,广西丝绸深加工企业发展缓慢,规模很小,大部分茧丝都运至区外加工,没有用于发展丝绸加工,丝绸以及蚕丝被等制品都产自大型缫丝企业和小民营企业,产量相对较低,使得广西丝织品以及制成品出口很小,其中还包含一些小企业微量的出口。2011年,广西具有一定出口规模的坯绸出口企业只有2家,丝绸服装出口企业3家,1-9月间,广西坯绸出口额17.2万美元,占全国同期坯绸出口额5.5亿美元的0.03%,丝绸服装出口285.1万美元,占全国同期丝绸服装出口额9.07亿美元的0.31%。
nlc202309020427
绸类与制成品的出口上,受产业链过短、产量过低的影响,广西仅有少量出口。而茧丝绸业的最终产品,高档服饰、装饰等,有着很高的附加价值,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对比茧丝等商品来说要相对小很多,如果能把出口的茧丝绸商品结构转到最终产品上,不但能有效的避开风险,还能避免茧丝绸业高附加值的流失。
三、广西茧丝绸出口比例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出口比例失衡造成的影响
茧丝绸产业链受到出口贸易影响极大,价格波动较为剧烈。对外贸依赖度极高。而且因为蚕茧生产周期较长,所以市场价格反应总是滞后的,受到价格波动影响时调整生产规模也相对困难。广西大部分生丝提供到江、浙、广东等东部沿海地区进行丝绸深加工,再由这些省份省出口,广西自行出口比例过低,使得广西茧丝绸业缺乏以国际市场为主导。这样一来,在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时,不能对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及时地应对。当进口国茧丝和丝绸制品数量减少时,茧丝价格下跌时,首先影响到东部沿海地区的丝绸加工业,东部沿海地区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才对广西的缫丝企业产生影响,不能及时的应对此种情况,广西的茧丝产品可能会大量积压,造成损失。在缫丝企业进行调整后,蚕茧生产没有应对措施,对蚕茧生产者也会造成打击。国际市场蚕丝和丝绸制品需求增加时,同样也先是东部沿海的丝绸加工业反映调整一段时间,广西的缫丝企业才随之调整,茧丝绸价格回升,蚕丝供给量并不能及时增加,失去了市场发展的最佳时机,极不利于广西茧丝绸出业发展。
(二)造成广西茧丝绸出口比例失衡原因分析
1.广西茧丝绸业目前以国内市场为主导的情况
广西桑蚕、缫丝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因为国内江、浙等东部地区有强大的丝绸加工业在发展,使广西生产的蚕茧、生丝能有良好的国内销售渠道,并且广西大多丝绸加工企业都没有自营出口权,这就是造成了广西目前出口量极低的主要原因。丝绸深加工商品处在产业链后端,是以最终产品的形式销售到消费者手中,主要市场是国际市场,广西目前茧丝绸业以国内市场为主导的情况,出口贸易发展缓慢,不利于深加工产品打开国际市场,深加工产品市场有限,必然不能带动丝绸加工企业向深加工发展的积极性,从而限制广西丝绸深加工的发展速度。所以,广西茧丝绸业以国内市场为主导的情况,在长期来看,是不利于广西茧丝绸业发展的。广西的茧丝绸业发展,需要着重于开发国际市场,改变目前以国内市场为主导市场的局面。
丝綢是国际性的消费商品,国际市场需求远大于国内市场需求,广西的丝绸产品出口是广西丝绸深加工发展的重要途径。因为只有丝绸产品有市场,才能为茧丝绸业发展壮大和深加工方向转型积累强大资金和开拓销售渠道,才能进行研发和生产新产品,形成茧丝绸业与丝绸出口贸易发展的良性循环。
2.丝绸加工发展太过缓慢,产业链不平衡
出口贸易需要有产业支撑,而茧丝绸产业链囊括了桑蚕-蚕茧-茧丝-丝绸-服饰以及其他制成品多个环节。广西在蚕茧和茧丝产量上已经占到全国很大比例,但是在丝绸和丝绸服饰的产量上,却只占到了很微弱的比例。这严重地暴露了广西茧丝绸业当前头重脚轻的产业链结构,丝绸深加工发展过慢的情况。许多丝绸深加工项目建设阶段,由于资金投入不到位等原因的,导致发展未达到预期的速度,使广西茧丝绸出口商品结构也仅仅是少量的蚕茧和茧丝出口,绸缎及丝绸服饰出口微乎其微,这种出口结构不仅不能为广西茧丝绸加工高附加值大量外流。对此广西茧丝绸业并没有积极采取措施加快发展丝绸深加工,这样一来,广西丝绸服饰出口贸易没有发展到应有的规模,也没有发挥其本来应有的经济效益。
3.没有积极拓展多样化需求的国际市场
印度是我国生丝出口的第一市场,近几年来印度从我国进口生丝占到我国生丝总出口的40%以上。除印度外,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家都是我国传统丝类出口市场。东盟成员国中,虽然各个国家向中国进口生丝数量并不明显,但是总体还是占到我国生丝出口的10%左右。意大利、日本的市场份额都占到我国生丝出口总额的10%以上,韩国占到我国茧丝出口总额的5%左右。同时,意大利、印度、韩国、日本都是我国真丝绸缎的主要市场。
广西目前主要向印度出口少量的生丝,虽然几年来生丝出口有所增加,但出口量上一直只占我国生丝出口较小比例,出口增长没能想桑蚕生产以及生丝产量增长一样飞跃。在丝类商品出口上,广西出口的生丝只有单一的厂丝,面对多样化需求的国际市场,单一的出口势必在出口市场的选择上受到限制,对目标市场的依赖度也相对要高一些,受到目标市场的影响也对要大一些。
4.无知名品牌
品牌不仅可以增强产品在消费者中的影响力,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还可以给产品附加上品牌附加价值。广西的桑蚕、茧丝业发展飞速,曾经注册过一些品牌,较为知名的“洛清江”、“石门山”、“桂花”、“绮源”等品牌,至今,这些品牌却没有被打响。没有打响自身的品牌,不仅是放弃了为产品提高档次、增加价值的机会,而且不能提高产品对丝绸深加工业的影响力,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更加微弱,在面对类似苏、杭等地区的同类名牌产品时,产品竞争力不足就会显现出来。
在品牌设计上,广西的丝绸品牌都采用传统的形式套用“中国元素”,这在弘扬地方民族文化上是对的,但这种品牌设计缺乏创新。企业对品牌设计缺乏理念,许多品牌名称都是老板们灵光乍现想出来的,看到同类企业用地名就跟着用地名,同类企业以当地特色为品牌名称就跟着以当地特色为品牌名称,品牌策划缺乏可传播性和国际性。
四、发展广西茧丝绸业出口贸易对策与建议
1. 茧丝绸深加工发展
广东、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蚕茧、茧丝等原料型产品产量不高,主要是以丝绸加工制造、出口丝绸商品,拥有的先进丝绸深加工技术和国际销售渠道。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劳动力和土地成本都在提高的情况下,广西可以利用优惠政策、劳动力与土地成本相对较低以及原料物流成本低等优势,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大型丝绸企业集团的资金、技术、市场带到广西来直接进行丝绸深加工并出口。
【广西贸易发展现状分析】推荐阅读:
广西贸易结构07-19
广西农产品贸易09-18
粮食贸易现状分析08-04
中非贸易发展现状分析05-16
化工贸易发展分析11-05
中韩服务贸易现状分析06-15
中日贸易发展趋势分析06-19
中美汽车贸易现状分析11-02
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状况分析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