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农产品贸易

2024-05-28

闽台农产品贸易(精选4篇)

闽台农产品贸易 篇1

2001年底、2002年初自祖国大陆、台湾地区分别作为单独关税区加入WTO,尤其是ECFA签署后,闽台农业经贸关系发展迅速,贸易规模扩大。2001-2011闽台农产品贸易总额增长迅速,台湾地区成为福建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之一,台湾地区也将福建作为其农产品进入祖国大陆市场的重要集散地。鉴于此闽台农产品贸易问题已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学者们为此展开系列研究,学者们认为两岸经贸政策始终是影响闽台两地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因素[1],除此之外“三通”是影响闽台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原因[2]。闽台两地应以“大农产品观”、“双赢互惠”原则进行农产品贸易合作,实现两地农业生产要素融合、农业产业区际分工与合作以此加强双方农产品贸易[3],由于福建与台湾在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方面存在差异,闽台农产品贸易合作具有有效合作的可能性[4]。学者们现有研究为本文提供基础,但现有研究多侧重于农业合作、贸易与投资的关系、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闽台农产品贸易流量方面的研究缺乏。闽台农产品贸易流量多大?究竟由哪些因素决定?有多大贸易潜力?如何在现有贸易量及贸易结构下扩大和协调闽台贸易流量和流向,已成为改善两地农产品贸易绩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运用引力模型来阐述闽台农产品贸易关系和贸易流量,并进一步分析闽台农产品贸易潜力,为促进两地农产品贸易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 闽台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

1.1 闽台农产品贸易规模、对台顺差扩大

闽台农产品贸易总体规模不断扩大,2001年闽台开始直接往来(小三通)极大促进农产品贸易规模,贸易额快速增长,2001-2011年闽台农产品贸易额由0.356亿美元增至8.191亿美元,占福建农产品贸易额比重由1.53%增至7.45%,对台湾农产品出口额由0.220亿美元增至7.017亿美元,占福建农产品出口额比重由1.40 %变为10.18%。由于岛内农业生产资源限制,台湾农产品生产成本高,多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因此台湾农产品售价较高。福建居民受消费水平限制大多仅在福州举办“海峡两岸经贸交流会”,或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时作为伴手礼购买少量台湾农产品,这些因素导致福建进口台湾农产品增幅较小。福建以资源性、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为主,一些特色果蔬、茶叶、水海产品等在台湾有较大市场需求及价格优势,因此福建对台农产品贸易顺差持续扩大,2001-2011年顺差额由377万美元增至23 604万美元,尤其是2007年后闽台农产品贸易总额及对台贸易顺差均呈直线型增长。

1.2 闽台农产品贸易比重不断提高

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网站、福建海关统计数据、《福建统计年鉴》计算得出。A:闽对台农产品出口占闽农产品出口比重,B:闽从台农产品进口占闽农产品进口比重,C:闽台农产品贸易占闽农产品贸易比重,D:闽对台农产品出口占大陆对台农产品出口比重,E:闽从台农产品进口占大陆从台农产品进口比重,F:闽台农产品贸易占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比重

2 闽台农产品贸易流量和潜力实证分析

2.1 文献综述

贸易引力模型以其形式简单、估计结果准确而被认为是一种估计双边贸易流量的有效方法。该模型最早由Tinbergen和Poyhonen最先提出,他们认为两国(地区)之间双边贸易额与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两者之间的空间距离成反比,其公式为:

Xij=A(YiYj)+Dij (1)

Xij表示出口地i对进口地j的出口额,A是常数项,Yi 、Yj分别表示i和j地的GDP,D表示两地距离,通常用经济中心或首都距离表示。

西方经济学家在基本模型基础上不断改进,分别加入人口变量、人均收入、交通条件、经济一体化措施、贸易保护等制度因素等变量。在国外引力模型主要用来对贸易潜力进行测算和对贸易效应进行分析。

中国学者近年也对引力模型展开系列研究并取得成果。一是对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贸易流量进行研究,如刘育峰和姜书竹实证分析了影响中国2000年双边贸易量的主要因素,庄丽娟、姜元武等对广东省农产品向东盟出口的影响因素进行验证,并对出口东盟的农产品流量进行测算[5,6],王鹏利用引力模型和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海峡两岸双边贸易流量,赵雨霖、林光华检验了中国与东盟10国贸易流量及潜力[7];二是研究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贸易一体化程度。盛斌、廖明中从总量和部门两个层次就中国对40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潜力进行测算,认为中国出口在总体上表现为“贸易过度”,但对某些国家又变现为“贸易不足”[8],田贞余将大陆与香港地区出口的实际值与模型预测值进行比较,并验证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等[9]。

2.2 模型构建

贸易引力模型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即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两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两物体的距离成反比。为满足线性化估计需要消除异方差影响,对(1)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并根据本文研究目的引入新的解释变量对模型进行扩展,得到反映闽台农产品贸易流量的引力模型为:

lnXij=a0+a1lnGDPi+a2lnGDPj+a3lnDij+uij (2)

lnXij=a0+a1lnGDPi+a2lnXi+a3lnGDPj+a4lnFDI+uij (3)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得出。

2.3 实证检验

2.3.1 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2001-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选取福建省与台湾地区农产品双边贸易额作为因变量,GDP、人均GDP、FDI作为自变量。福建省与台湾地区农产品双边贸易额数据来自《中国海关统计年鉴》、福建省、台湾地区GDP、人均GDP取自《中国统计年鉴》、《福建统计年鉴》,台商对福建农业投资FDI取自福建省农业厅“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交流服务中心”。

2.3.2 实证检验

首先运用统计软件EVIEWS3.1对包含5个解释变量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行OLS回归检验,然后将不显著的变量剔除,直到最后整个模型的所有变量都在0.05的显著水平通过检验。(注:括号内为t统计值,*表示符合5%的显著性水平)

lnXij=100.1086+21.8264lnGDPi+22.9475lnXi-5.2867lnGDPj-25.3024lnXj+0.25939lnFDI (4)

(0.06584)* (-2.94246)* (2.99858)*

(0.81620) (-0.80701) (1.32078)

R2=0.9727 F=35.6475 DW=2.3133

lnXji=-147.7916+5.38569lnGDPi+5.35894lnXi-2.642868lnGDPj-0.70519lnXj+0.04108lnFDI (5)

(-0.72757) (1.83982)* (3.02005)*

(12.22603) (12.37311) (0.077505)

R2=0.9924 F=131.6407 DW=1.9505

根据式(4)、式(5)显示,反映闽台农产品双边流量的贸易引力模型中,大部分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都具有与预期相符的符号,部分显著性较高,R2值显示拟合优度较好,而且方程能通过显著性检验,F值表明模型线性关系明显,说明该模型可以部分解释闽台农产品双边贸易流量问题。但是以上回归结果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在两组农产品贸易引力模型中,台湾地区GDP和人均GDP(Xj)回归系数均不显著,显著程度较低;二是台湾地区GDP和人均GDP对数的回归系数符号与预期不相符,方差扩大因子较大,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因此本文采用“倒向法”对解释变量进行筛除,从初始模型回归方程每次减少一个变量,直到新方程中所有回归系数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值。据此剔除不显著变量lnGDPj和lnXj,重新回归检验结果如式(6)和式(7)。

lnXij=-435.5813+11.37061lnGDPi+12.9765lnXi+0.378946lnFDI (6)

(3.74777)* (-3.74813)* (3.84476)* (3.04863)*

R2=0.9687 F=72.3343 DW=2.4051

lnXji=-439.399+12.0238lnGDPi+11.7829lnXi+0.04382lnFDI (7)

(-2.3894)* (2.5308)* (-2.3854)* (0.4266)*

R2=0.9621 F=59.2701 DW=3.4586

修正后的回归模型分别为式(6)、式(7),以上两式显示,在未改变贸易引力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上,剔除解释变量lnGDPj和lnXi后所得回归检验结果有较大改善,各解释变量回归系数基本与预期符号相符,模型拟合优度较高,统计值都符合显著性水平。同时式(6)、式(7)回归结果的DW值相应提高,表明修正后模型的自相关问题得到很好改善。因此剔除解释两个解释变量之后的引力模型能反映闽台农产品双边贸易流量问题。

2.3.3 检验结果分析

修正后的两组引力模型的线性拟合表明:第一,福建GDP、福建人均GDP、吸引台商农业资本等三个解释变量,是影响闽台农产品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福建对台农产品出口各影响因素按解释程度高低依次是lnGDPi、lnXi、lnFDI,台湾地区对福建农产品出口各影响因素按解释程度高低依次是lnXi、lnGDPi、lnFDI。

第二,福建人均GDP是影响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的主要因素,对台农产品贸易中影响程度大于GDP。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人均GDP每增加1%会促进福建对台农产品出口或进口分别增加12.976 5个百分点和 11.782 9个百分点,说明随着福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提高,出口和进口能力相应增强,对进口农产品需求的数量和反映规模经济的差异产品进口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和高收入阶层,对高质量的台湾农产品有越来大需求。

第三,在本文模型中,反映台商对福建农业投资高低的FDI对闽台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的影响层度最小。台商对福建农业投资每增加1%时,对福建对台出口或进口分别带来0.378 946和0.043 832个百分点增长,说明台商在福建农业投资对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带来不平衡驱动效应,但总体力度均偏弱。究其原因在于,两岸分别加入WTO后,在WTO框架下台湾当局采取一些措施放宽两岸农产品贸易限制政策,祖国大陆也对部分台湾农产品进口采取“零关税措施”,特别是ECFA签署后两岸进一步协商与农产品贸易有关的检疫、通行等措施,这些都促进闽台农产品贸易流动。一些台资企业在福建投资进行农产品加工,产品制成后一部分出口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一部分直接在祖国大陆市场就地销售,返销台湾数量相对较少,表现为农业投资对农产品贸易的替代效用明显。

2.3.4 闽台农产品贸易联系与潜力分析

考量两地农产品贸易紧密程度通常可采用对外贸易依存度指标,但该指标未考虑不同地区之间市场规模、消费需求等因素影响。而贸易引力模型为评估两个地区农产品双边贸易的紧密程度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研究方法,实际上只要两地间的实际贸易额超过引力模型预测的贸易额,那么就应认为两个地区之间存在贸易过度,不论实际贸易额有多大;反之,如果两个地区间的实际贸易额低于引力模型预测的贸易额,就应认为两个地区间的贸易不足,尽管实际贸易额很高。

基于上述原理,本文将依据最终回归模型来分析闽台农产品贸易联系程度和贸易潜力。具体分析过程如下:第一,利用最终引力模型计算得出2012年福建与台湾地区农产品预测贸易额T′;第二,与实际贸易额T相比较,如果T′/T越大,说明贸易属于“不足”,潜力越大;如果T′/T越小,说明贸易属于“过度”,潜力越小。通过计算得出,2012年福建对台湾农产品出口T′/T=1.03,台湾地区对福建农产品出口T′/T=0.9665,T′/T介于0.9-1.50之间属于“贸易不足”,说明福建与台湾地区发展贸易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还有很大贸易空间,双方可以继续发掘可以促进贸易的积极因素。

3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分析可得到以下结论:闽台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主要受经济规模、人均GDP、农业FDI等因素影响。其中人均GDP、GDP是最重要影响因素;闽台农产品整体贸易呈现“不足”,属于潜力开拓型,因而双边农产品贸易额仍有较大增长空间。闽台可在ECFA框架下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促进双边贸易增长。

3.1 强化促进闽台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有利因素

上述分析说明福建对台农产品出口中人均收入水平因素比经济规模因素贡献要大,说明福建对台农产品贸易结构正趋向高级化、合理化,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日益成为主要贸易形式。但由于闽台农业中要素禀赋的差异,两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仍以垂直型为主,台湾地区农业产业主要是中上游、技术与资本密集型,福建农业产业主要是下游、劳动密集型[10]。因此福建首先在于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水平,解决农产品贸易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并依靠市场、制度安排等推动闽台农业产业分工向纵深方向发展。其次,探索ECFA框架下闽台农产品贸易制度化建设。2010年ECFA签署后闽台农产品贸易额迅速增长,因此应在闽台经贸关系存在特殊性的前提下,努力寻求两地农业合作机制的新途径和新形式。最后应采取有效策略引导台商在福建的农业投资投向中上游产业、投资项目大型化发展。

3.2 弱化阻碍闽台农产品贸易发展的不利因素

现阶段继续保持现有优势的同时,应培育促进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其他因素,弱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负面影响;闽西、闽北地区等离台湾地区空间距离较远的地方则应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弱化空间距离的阻碍作用。

参考文献

[1]唐俊平.闽台农业贸易的发展特点及走向[J].发展研究,2008(2):22-25.

[2]王琳琳.“三通”与闽台经贸合作之我见[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16(1):57-59.

[3]蔡雪雄,陈新艺.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思路与对策[J].东南学术,2007(6):32-36.

[4]周江梅,林卿.闽台农业资源配置状况的比较分析[J].台湾农业探索,2004(2):1-6.

[5]刘育峰,姜书竹.从贸易引力模型看中国双边贸易安排[J].浙江社会科学,2002(6):17-20.

[6]庄丽娟,姜元武,刘娜.广东省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6)81-86.

[7]赵雨霖,林光华.中国与东盟10国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的分析——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12):69-77.

[8]盛斌,廖明中.中国的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的研究[J].世界经济,2004(2):21-25.

[9]田贞余.我国大陆与香港地区贸易的引力模型分析[J].财经科学,2005(3):33-37.

[10]李非,吴凤娇.海峡两岸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0(7):121-128.

闽台贸易互动与发展研究 篇2

(一)最终消费

台湾经济主要依靠最终消费来拉动。但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岛内民众消费行为明显减少,使得本来人口、地域有限的台湾内需更加狭小。同时,台湾是浅碟式经济模式,其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出口,外在消费对台湾经济的贡献至关重要。

作为传统经济中大而稳定的市场,大陆惠台措施陆续出台:商务部、国台办2009年5月17日正式发布《关于大陆企业赴台湾在区投资或设立非企业法人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规定大陆主管部门组织农产品采购团于2009年5、6、7月三次赴台采购,增加了台湾最终消费额。同时,福建省政府还积极鼓励省内居民赴台旅游。仅2009年“五一”期间,经福建省福州、泉州、三个口岸赴台游客达到55个团组1743人次。为台湾直接或间接增加巨额消费,扩大了需求,提供就业岗位,惠及民生。表1直观地呈现出,2003至2007年,资本形成总额是拉动福建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而台湾经济主要是依靠最终消费来拉动。从福建和台湾的GDP构成结构变化看,两岸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均呈上升趋势,分别从2003年的41.7%和18.4%上升至2007年的50.4%和21.1%,分别提高8.7%和2.7%。

(二)资本形成

资本形成总额对福建GDP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现阶段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福建省先后出台了支持台资企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台资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25条具体措施,从信贷金融、技术改造、拓展市场、发展服务等方面加大引导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简化企业登记手续,放宽对台资企业的前置审批要求,推进台资生产性企业向服务业转型,还在资金信用担保、出口信用保险等方面予以支持与服务。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

在两岸关系出现积极变化的新形势下,福建省拥有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至2008年初,福建已累计批准台资项目9361项,合同台资188亿美元,实际到资126亿美元。台资已成为福建省第二大资金来源。

(三)净出口

进入21世纪以来,福建出口增速持续高于台湾,差幅大多保持在10%左右。2004年以前两地的差距较大,此后差距明显缩小,高低走势不一。台湾外贸依存度高于福建,2008年闽台的外贸依存度分别为54.1%和124.6%。

由于沿海的地理位置因素,福建与台湾在产业结构调整后都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陆自台湾的进口额在近几年不断上升,大陆不断放宽对台商品的进口。台湾对大陆贸易依存度上升到25%以上,福建省对台贸易额占全国总额的10%,实际利用台资约占全国总数的25%。可见,福建在两岸经贸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农产品为例:2005年,中央政府提出切实帮助台湾果农解决丰收滞销问题,提出大陆对台15种水果实施零关税的措施。由此带来的是台湾农产品热销大陆市场。2008年底两岸实现“大三通”后,大陆和台湾海上运输路途缩短。使得保鲜要求高的两岸农产品进入对方市场更为便捷、成本更低,也推动了闽台农产品贸易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2008年福建对台农产品进口0.57亿美元,增长18.0%;出口1.45亿美元,增长92.8%。2009年前6个月,对台农产品进口0.28亿美元,增长17.8%;出口1.17亿美元,增长89.6%。

二、扩大闽台经济互动合作的建议

(一)扩大互动合作的领域、地域和范围

如前所述,在两岸贸易交换不充分时,社会福利程度要低于贸易充分时的水平。根据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分析。闽台经贸交换不充分的条件下,由于“溢出效应”,当一个理性人在一个市场上交换的东西比他希望交换的要少时,它就会根据价格信号和数量信号来调整自己在其他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使一个市场的不平衡传递到另外一个市场。有可能造成两岸按比例分配货源或销路,也有可能造成先来先买(或先来先卖)的排队分配等低效率贸易形式,不利于两岸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应当扩大双方合作的领域、地域和范围。

(二)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2009年5月6日,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正式从地方决策上升为中央决策。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海西经济区建设迎来了新的重大机遇,闽台经贸合作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两岸都应该充分利用政策上诸多优惠,集中两岸各自优势产业的生产,通过互惠互利的贸易,把福利带给两岸人民,让民众的福利得到切实提高。

(三)更加注重发挥区位优势

福建省实施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以来,得到台湾岛内各界的关注,特别是两岸直接“三通”后,福建省对台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2010年2月福建省经贸交流考察团赴台参访、经贸洽谈取得突破性成果,通过走访并与台湾工业总会等六大工商团体、行业协会以及中钢等15家大型企业集团、基隆自由贸易港区、高雄港等洽谈,达成了31个合作项目,主要涉及石化、机电电子光电、信息等产业。应当说,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要更加注重发挥对台的区位优势,加强闽台经贸交流。

(四)充分发挥“五缘”优势,推进闽台产业对接

闽台之间有着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五缘”区域优势,它们构成了推进闽台产业对接的基础。要在实施福建省政府出台的“十一五”闽台产业对接规划的基础上,在“十二五”期间继续推进信息、机械、石化等十大重点领域的产业对接。根据台湾产业特点和产业转移趋势,策划闽台产业对接的招商引资项目,积极引导各类内资企业与之配套协作,着眼于闽台两地产业的良性互动,促进两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摘要:本文从GDP及其核算成分中的消费、投资、净出口几要素出发,分析了闽台经济的互补性,提出扩大闽台经济互动合作的建议。

关键词:互补性,贸易,经济互动

参考文献

[1]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经济科学译丛2002。

[2]袁志刚:西方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及其发展,学术月刊1995(2)。

[3]杨洪春等: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的发展比较研究。

[4]中国福建网,2010.3.27。

提升闽台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 篇3

一、闽台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 闽台两地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相当迅猛, 旅游服务贸易在福建省和台湾省两省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均占较大的份额, 尤其在2003-2012年间, 闽台两地的旅游服务贸易更是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一) 闽台两地入境旅游人数不断增加

自从2003年以来, 每年福建与台湾的入境游客数量都有所提升。即使在金融危机时期, 入境旅游的游客数量也能够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 2003年福建省仅仅接待150万人次的入境旅游游客, 台湾接待了224万人次, 经过10年的不断发展, 2012年福建省入境旅游的游客已经高达494万人次, 台湾也接待了731万人次, 两地十年间都增长了近3倍。同时, 台湾的入境游客数量始终超过福建省。

(二) 闽台旅游服务贸易收入增长迅速

2003年福建接待入境旅游游客的收入为9.14亿美元, 台湾同期获得了29.76亿美元的旅游外汇收入。2012年福建旅游外汇收入达42.25亿美元, 台湾则获得了高达117.69亿美元的旅游外汇收入。台湾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始终保持在福建省的3倍以上。

10年来闽台两地的旅游服务贸易均保持稳步提升的良好发展状态, 不论是接待入境旅游游客数量还是旅游外汇收入, 闽台两地均维持比较稳定增长的状态。但是两地的旅游服务贸易水平仍然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二、闽台旅游服务国际贸易竞争力分析

为了更加切实有效地提升闽台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需要深入地分析闽台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因此, 本文将结合出口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这两项竞争力衡量指标, 客观地衡量闽台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结果如表1所示。

(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局、“中华民国交通部观光局”和WTO有关数据计算所得

(一) 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国际市场占有率 (Market Occupancy Ratio) 指一个国家出口总量占世界出口总量的份额, 反映一个国家出口的整体竞争力。本文将把这一项指标应用到闽台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的研究当中。如表1所示, 2003-2012年这10年期间福建省旅游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呈现平缓上升的趋势, 处于比较稳定的发展态势, 但是整体上升的幅度比较小, 始终低于0.004%, 在0.001%-0.004%的区间内缓慢爬升。这说明福建省的旅游服务业与国际上其他旅游服务业发展得较好的地区相比之下, 仍处于比较弱的竞争力水平, 福建省处于劣势。经过10年的积累, 2012年福建省旅游服务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从原来的0.0019%慢慢逼近0.0040%。因此, 福建省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潜力巨大, 国际竞争力水平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表1可以发现, 台湾的旅游服务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在2005-2007年期间由于受到台湾政局动荡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遭遇了一次大幅度的下跌, 且在2007年跌至谷底, 随后得到迅速回升, 并且始终处于波动上升的状态, 而且其增长的速度保持稳中有升。台湾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10年来始终维持在[0.006%, 0.016%]的浮动区间内, 整体上保持上升的状态, 台湾与福建相比, 台湾所占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大, 这充分表明在旅游服务贸易方面, 台湾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 发展前景尚好。

(二)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某一项产业的比较优势。旅游服务贸易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通过旅游服务贸易在该地区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与世界旅游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的份额之比来表示。该值小于0.8时, 说明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弱;当该值在[0.8, 1.25]时, 说明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处于中等水平;当该值在[1.25, 2.5]时, 说明该行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而大于2.5时, 则该行业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本文计算出闽台两省旅游服务贸易的RCA指数, 结果如表2所示。

资料来源:根据2013年福建统计年鉴、中国台湾网和WTO的数据计算所得

从表2可以发现, 2003-2008年, 福建省的RCA指数始终在[1.25, 2.5]的区间内浮动, 这一阶段, 福建省的旅游服务贸易处于较强的竞争力水平, 除了受2003年非典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持续下滑了3年, 福建省的RCA始终保持波动上升。2007年福建省的RCA指数峰回路转, RCA指数开始回升, 竞争力也逐渐得到提升。2009年, 福建省的RCA指数首次突破2.5, 达到2.63的一个小高峰。虽然随后两年又出现小幅的滑落, 但在2012年再次突破了2.5。这充分表明福建省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正处于从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水平向极强的竞争力水平跨越的过渡阶段, 这说明比较晚得到大力开发和发展的福建省旅游服务贸易, 发展得相当迅速, 发展态势非常好。

从表2可以看出, 2003-2012年, 台湾的RCA指数一直处在0.8以下, 表明台湾的旅游服务贸易在这10年里的国际竞争力比较弱, 处于相对劣势。且在2005年达到一个小高峰后出现小幅回落现象, 2005-2007年3年内处于持续滑落的状态。自2008年起台湾的RCA指数开始出现大幅攀升, 2009-2010年期间均突破了0.008, 2011-2012年开始超过0.09。虽然台湾的RCA指标始终低于0.8, 处于较弱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但总体上看, 台湾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潜力还是很强劲的。

通过对闽台两地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 虽然台湾旅游服务贸易占有较大份额的国际市场占有率, 却不具备比较优势, 从而削弱了台湾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而福建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较低, 与台湾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但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仍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就需要加强闽台旅游服务贸易的合作, 共同提升闽台旅游品牌效应, 开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 从而降低经济波动带来的风险。

三、提升闽台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一) 两岸旅游资源进行整合, 提升旅游项目档次

闽台两岸有着相近的地缘、相亲的血缘、相承的文缘、相连的商缘、相循的法缘, 而且气候特征相近, 因此闽台两岸需要对这些具有相似属性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 做到同中求异, 开发出两岸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这就需要两岸共同建立一个旅游经济合作交流机构或平台, 对闽台两地的旅游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制定闽台旅游区规划, 对闽台两地的旅游资源产品进行统一管理和开发, 结合两岸“五缘”的独特优势, 两岸旅游资源互补的天然优势, 进行相似旅游资源的对接, 积极打造别具一格的闽台旅游品牌。同时, 双方进行旅游资源的深度发掘, 开发出高层次、多品种的精品旅游项目。从而共同提升闽台地区旅游服务产业的品质和档次, 增强闽台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二) 深入贯彻ECFA协议

2010年, 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ECFA) 开始生效实施, 使两岸的交流更加畅通, 强化了两岸的经济互动力度, 为闽台旅游服务贸易创造了良好、稳定发展的内部环境。闽台两地应该深入贯彻并完善ECFA协议, 放宽对两岸服务贸易限制的相关规定, 积极弱化政治因素的影响, 使两岸的旅游服务业能够长期、健康、平稳地发展, 为两岸创造便利的合作基础, 进行旅游管理经验的交流, 从而扩大闽台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影响力。

四、结论

福建与台湾总体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前景良好, 国际竞争力都处于比较弱的劣势状态, 仍然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了闽台两地旅游服务贸易健康、平稳的发展, 两岸必须建立合作的机构或平台, 对闽台两地的旅游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配置, 有效整合具有相似属性的资源, 发挥两岸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共同开发多元化的旅游项目;设立两岸旅游经济合作的保障制度, 削弱政治因素对两岸旅游项目合作的影响, 为两岸旅游服务贸易的合作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 实现共赢, 从而提升闽台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洁.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浅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8, 1 (163) :45

[2]李艺玲.基于海西建设背景下的闽台旅游合作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 (76) :24-29

[3]张源媛, 王广斌.山西省旅游服务贸易在区域中的竞争力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 5 (25) :20-24

[4]李彬.西江流域四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 2013, 11 (23) :52

[5]郑耀星, 刘少艾, 李炳宽.基于“五缘”优势的闽台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 28 (5) :94-96

闽台农产品贸易 篇4

1 闽台农产品贸易的现实状况

1.1 闽台农产品贸易额逐年增长

近年来,随着台湾对大陆政治态度的改变,闽台贸易额不断增长,闽台农产品贸易额也在逐年增长,从2004年的0.39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1.87亿美元,增长了3.8倍(表1)。据福州海关2009年4月15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一季度,福建省对台湾农产品贸易进出口6 078万美元,同比增长76.8%,占同期大陆对台农产品贸易总额的32.5%,福建省已成为大陆对台湾农产品贸易的最大省份[1]。

1.2 闽台农产品贸易额占闽台贸易额的比重仍然偏低

从表1可以看出,2004年闽台农产品贸易额占闽台贸易额的比重仅为0.90%,即使2008年闽台农产品贸易额占闽台贸易额的比重也仅为2.58%。随着闽台农业合作的加强,闽台农产品贸易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1.3 闽台农产品贸易具有较大的互补性

福建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历史文化缘故,对台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在农业合作方面更具优势。目前,台湾农业已经进入集约化阶段,但台湾农业劳动力成本高,而福建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成本都较低。闽台农产品贸易具有较大的互补性,如蔬菜、茶叶、食用菌等是福建的优势,而高档花卉、亚热带水果等是台湾的优势。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福建海关统计资料》、《台湾农业统计要览》计算得出

1.4 闽台农产品贸易前景看好

从表1可以看出,近5年来闽台农产品贸易额的增长幅度都大大超过闽台贸易额的增长幅度,2005年闽台农产品贸易额比2004年增长58.97%,而闽台贸易额仅增长12.01%;2008年闽台农产品贸易额比2007年增长46.09%,而闽台贸易额仅增长5.14%。与此同时,闽台农产品贸易额占闽台贸易额的比重也在呈上升趋势,从2004年的0.90%上升到2008年的2.58%。随着闽台两岸合作的进一步加深,闽台农产品贸易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 闽台农产品物流合作发展的现实基础

闽台农产品贸易的不断增长产生了巨大的物流需求,为降低闽台农产品贸易的物流成本,提高效率,实现闽台两岸的共赢,闽台农产品物流必须走向合作。

2.1 闽台两岸政府的支持是闽台农产品物流合作发展的基石

近年来,随着台湾政府对大陆政治立场的改变和政策的放松,特别是海峡两岸大三通,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与台湾仅一水之隔的福建为了加大与台湾的贸易往来,陆续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福建省“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福州海关进一步支持和服务闽台农业合作的工作措施》、《鼓励和支持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的暂行规定》、《关于实施福建省“十一五”闽台产业对接专项规划的若干意见》、《福建沿海地区与金门、马祖、澎湖间海上直接通航运输管理暂行规定》、《福建检验检疫局进一步支持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有关措施》,以及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2]。这些政策、法规、意见为闽台两岸农产品物流的合作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闽台农产品贸易的不断发展是闽台农产品物流合作发展的前提

2005年以来,大陆陆续开放台湾水果等农产品登陆,台湾农产品对大陆出口增长迅猛。据台湾海关统计,出口至大陆的台湾农产品自2002年的6 640万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4亿3 074万美元,增长6.5倍。据中新社香港2008年3月14日报道,在2007年台湾农产品总出口额中,大陆(包括香港)市场所占的比例为25.65%,大陆已取代日本成为台湾农产品的最大出口市场,而福建省已成为大陆对台湾农产品贸易的最大省份。另一方面,2006年5月25日,福建省出台《鼓励和支持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的暂行规定》,对进出福建口岸的台湾农产品提供便捷的通关环境和货币结算。在政策鼓励和巨大的市场利益驱动下,台湾经福建出口大陆农产品的规模显著增强。闽台两岸巨大的农产品贸易需要庞大的农产品物流与之相配套。

2.3 农产品的特性是闽台农产品物流合作发展的推进器

农产品保鲜期短,易腐烂、损耗,但在实体流通过程中要经过采摘、分拣、包装、储存、运输、流通加工、配送等多道环节,这决定了农产品要有良好的储存条件和运输条件,同时必须要有高效的物流与之相适应。闽台农产品贸易至少跨越台湾和福建两大区域,其中还涉及到电子口岸对接、通关和检验检疫等环节。为提高流通效率,需要闽台两岸加强农产品物流合作,双方建立农产品保税物流中心,设立农产品专业化仓库和冷藏车辆,统一包装标准,包装规范。

2.4 闽台两岸物流业的互补性和双赢是闽台农产品物流合作发展的现实条件

台湾物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不仅具有完善的公路、铁路网络,以及通往世界各地的海运、空运网络,港口设施好,港口物流发达,物流信息传递效率高,而且还具有许多经验丰富的高级物流人才。福建物流业从90年代才开始起步,总的说来,高级物流人才匮乏,物流基础设施薄弱,港口物流发展滞后。虽然闽台两岸物流业发展差距大,但福建拥有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拥有与台湾相似的地理气候,农业发展条件好,有大量可开拓的腹地资源,而且近年来福建正加快高速铁路网和公路网的建设,新一轮铁路项目全部建成后,福建将形成“三纵六横”的高速铁路网,形成9个设区市的快速铁路环线和快速铁路进出省通道,省会城市到相邻省会城市3~5个小时交通圈[3]。台湾是典型的海岛经济,岛内劳动力成本高,面积有限,必须发展外向型经济才有前途。闽台两岸物流业具有互补性,进行农产品物流合作是双赢的,双方都会带来巨大的农产品利润和物流利润。

2.5 闽台农业合作的持续升温带动了闽台农产品物流的合作和发展

闽台两地一水相连,地理、语言、习俗相近,气候、温度相似,闽台农业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005年7月9日,经中共中央同意,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商务部、农业部正式批复,将福州、漳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扩大到福建全省,设立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据福州海关统计,台商投资福建的农业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到2008年5月,福建已有2 012个台商投资农业项目,福建省农业利用台资总额在大陆各省市中名列前茅,已经成为大陆对台农业引进合作的密集区。闽台农业合作的深入,带动了漳浦的台湾农民创业园、厦门的台湾水果集散中心、南安的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形成,产生了一系列的农产品运输、仓储、冷藏等物流需求。南安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总经理林成绩表示,自2008年12月15日两岸“大三通”以来至今的一个月,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对金马澎等地直航进出口货物总量达2.7万多吨,金额达25.8万美元,较“大三通”前有不小的增幅[4]。

3 闽台农产品物流合作发展的战略构想

目前,我国正在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保障农产品物尽其值,发挥出最大的功效,应不断学习先进的农产品物流经验。随着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蓬勃发展,加强闽台农产品物流合作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3.1 闽台在物流政策法规上进行合作,推进物流标准化

台湾物流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台湾当局对发展物流业的重视,目前台湾已进入现代物流阶段,有较为完善的物流政策法规和物流信息平台。大陆的物流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受经济条件制约和物流观念影响,大陆物流业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政策法规滞后,物流业依然分属多个部门领导,物流标准化工作有待推进。由于农产品体积大、易损伤、腐烂,可产生的附加值不高,对运输工具的承载成本有限,海运具有较大的优势。福建和台湾直航距离最近,闽台两岸直航运输时间最短的不超过10小时,因此,闽台农产品物流具有广阔的市场。由于农产品具有鲜活度的特性,对流通时间和储存条件有较高要求。为加快闽台两岸农产品流通,闽台两省在物流行业标准制订和修订、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训、物流技术交流和推广、物流信息搜集与共享、区域物流规划及物流企业咨询服务、物流业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开展多层次、行之有效的合作,以实现共赢[5]。可以实行统一的物流政策法规,推进物流标准化,特别是实行统一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农产品安全和互认机制,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包装规格、条形码、托盘等,采用相同的运输、储存条件,物流活动规范化。目前大陆对进口台湾农产品实行了零关税、享受大陆公路运输“绿色通道”、加快检疫检验过程等措施,而台湾对进口大陆农产品就没有这么大的优惠措施了。

3.2 共同建设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实现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的对接

虽然目前福建为方便闽台农产品交易,在厦门建立了台湾水果集散中心、在南安建立了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在霞浦建立了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在漳浦建立了台湾农民创业园,这些措施为推动闽台农产品交易提供了便捷的通道,然而现在福建全省都已经是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了,闽台农产品贸易在全省都已经展开,仅仅建设几个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应充分利用当前福建省众多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闽台共同把福建沿海城市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成为海峡两岸农产品交易市场和集散中心,同时要完善交易市场,把交易市场发展为集交易、物流、仓储、冷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交易市场。使交易市场成为闽台农产品集散中心、信息交流中心、资金结算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同时在几个重要的、规模化的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建立电子交易平台,实行统一的农产品分级包装,采用拍卖系统和订货系统,向广大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农产品物流服务。目前,台湾的农产品销售主要集中在批发市场,但也在发展对大客户的直销,虽然台湾物流信息化程度较高,但也必须完善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实现闽台两岸农产品电子交易的对接,提高闽台两岸农产品物流的效率[6]。

3.3 培育并加强闽台两岸农产品物流主体的合作,积极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然而实施已久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小规模化和生产主体的分散化,农产品物流主体组织化程度低,许多农户自己负责生产、运输、销售,成为农产品物流主体的一部分,这些农产品再经过层层批发,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由于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损失率增大。当前,福建要积极培育规模化的农产品物流主体,如有实力的农产品批发商、零售商、农民合作组织等,并加强与台湾农产品物流主体的合作,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近年来,福建超大现代农业集团与台湾农产品物流主体之间进行合作,迅速、快捷地转分销台湾水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鉴于农产品对运输、储存有较高的要求,以及在流通中易于损耗等特点,闽台两岸应大力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通过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企业的介入,分离农产品商流和物流通道。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发达的物流网络、便捷的信息平台、专业的物流运输、配送装备,可以大大降低农产品损耗,加快周转速度,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3.4 加大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的建设,促进闽台物流业的深层次合作

农业是我国的弱势产业,对于福建乃至全国来说,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薄弱已是不争的事实,农产品缺乏专用的冷藏库、立体仓库和冷藏车,许多农产品直接堆放在简易仓库,甚至是露天堆放,大多数农产品是裸露销售,只有少部分经过简单包装,经过分级拣选、精致包装的就更少了。运输农产品的车辆以敞篷卡车为主,再加上农村道路等级低,路面破损现象经常见到,农产品运输效率大为降低。这些因素导致我国农产品损耗率高,流通成本加大,有资料显示,荷兰的蔬菜、水果的损耗率仅为5%,而我国却达20%以上[7]。虽然近几年福建省对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日益重视,然而大多数的农村,农民依然处于信息盲点,靠经验生产、销售。因此,当前对于福建来说,要重点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的建设,改变农产品物流的落后状况,提升福建农产品的竞争力。与此同时,重点加强对台湾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招商,引进台湾现代专业物流企业。发挥闽台两地民间物流组织的作用,为两地物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和引进台资物流企业做好铺垫。通过闽台两地物流业的深层次合作,带动闽台贸易和闽台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3.5 加强闽台港口物流对接,把福建建设成为台湾农产品进入大陆市场的通关口岸与中转站

福建与台湾都拥有众多的港口,闽台直航距离最近,运输成本低,农产品属于大宗货物,非常适合海运,这为闽台发展农产品港口物流合作提供了天然条件。港口物流对接包含电子口岸对接、检验检疫和快速通关机制、农产品安全预警机制、专业化仓储设施和配送中心建设、互设农产品保税专区等。电子口岸对接平台是提高农产品物流时效,保障闽台港口物流合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平台。闽台海关通过两地口岸动植物检验检疫机构的电子化对接,统一农产品检验检疫的标准化机制和便捷通关机制,做到“一个标准、一次检验、全球通行”,逐步实现闽台口岸农产品的快速通关和双向保税功能,从而不断完善口岸的电子化监督与服务体系[8]。福建省政府颁布的《鼓励和支持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的暂行规定》,提出对两岸农产品进出实行“绿色通道”,海关对涉台农产品和食品,推行就近报关、口岸验放、提前报关、加急验放等通关措施;检验检疫部门在同等条件下,全天候受理,做到“一特二简三优四快”,即特事特办,简化手续、简化环节,优先审批、优先报检、优先验放,快速查验、快速检疫、快速检测、快速放行。鉴于福建港口对台湾农产品采取的特惠通关政策和服务措施,以及福建交通的改善和腹地资源的开发,福建将成为台湾农产品进入大陆市场的通关口岸与中转站的首选之地,如当前台湾的水产品很多就通过东山岛分销到全国各地,水果通过厦门分销到全国各地。

随着闽台两岸农产品贸易的迅猛发展,加强闽台农产品物流合作和发展,可以提高闽台两岸农产品的竞争力,对于闽台两省都是双赢的,顺应了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珺.一季度进出口值猛增七成闽台农产品贸易额全国“称冠”[N].福州晚报,2009-04-16(23).

[2]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福建省鼓励台湾同胞投资政策法规选编[EB/OL].(2008-12-22)[2009-07-17].http://fjstb.gov.cn/html/20081222/313927-1.html.

[3]薛辉,阙文龙,等.通了!快了![N].海峡都市报,2009-07-01(4).

[4]龙友情,蔡晓生.筑好平台服务两岸——访南安闽台农产品市场总经理林成绩[N].福建日报,2009-01-19(5).

[5]孙侠.闽台签署物流合作协议[EB/OL].(2006-07-22)[2009-07-21].http://news.21cn.com/domestic/difang/2006/07/22/2658241.shtml.

[6]陈国明.福建省“十一五”期间将致力于闽台物流业合作[EB/OL].(2006-08-24)[2009-07-21].http://www.chinanews.com.cn/tw/lasq/news/2006/08-24/779018.shtml.

[7]凌中南.国际农产品物流发展特征及经验借鉴[J].河南农业,2009(3):49-50.

上一篇:普通型儿童手足口病下一篇: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