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出口企业

2024-05-08

农产品出口企业(精选12篇)

农产品出口企业 篇1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及WTO的主要成员, 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 也是世界主要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入世以来, 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世界贸易份额呈稳步上升的趋势, 中国在世界农产品贸易格局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 (1) 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数量较多, 但企业规模总体较小, 实力不强, 特别是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发展及出口增长。本文以云南省为例, 通过分析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融资问题, 探讨运用出口信用保险促进农产品出口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的具体措施, 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一、农产品出口企业存在的融资问题

近年来, 受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 农产品的传统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价格下跌, 国际同类产品竞争加剧, 各国间贸易摩擦不断, 国际贸易风险增加;而国内通货膨胀, 各项原料、人工成本增加, 银行信贷规模紧张, 贷款审批趋于严格, 致使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内外部形势。这些情况导致农产品出口企业获得外部资金支持更加困难。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具体表现在:

(一) 农产品出口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 全球经济环境下行、企业经营风险增加, 导致农产品出口企业融资困难

近年来,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农产品出口企业面临的海外市场需求减少, 销售困难加大。加之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贸易摩擦加剧。这些情况导致企业在经营中可能遇到的不确定因素增多, 风险增加,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云南省农产品出口企业融资更加困难。

(二) 农产品出口企业资产实力有限, 较难通过抵押担保获得银行贷款

农产品出口企业底子薄, 资产实力有限, 许多企业因为融资所需的抵押、质押物或担保难以满足银行的贷款条件, 难以在银行获得贷款。尤其是包括云南在内的西部地区, 经济基础较为薄弱, 出口企业发展尚不充分, 存在的融资问题较为突出。

(三) 国内生产经营成本增加, 导致农产品出口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

受国内通货膨胀影响, 近年来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人工、原料等各方面成本日益上涨, 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升高, 这对企业的资金流转带来巨大挑战, 尤其是对于自有资金不足的农产品出口企业。

(四) 农产品出口企业受季节性影响, 资金使用相对集中, 融资压力加大

尤其是在每年新产季到来之时, 出口企业因为集中采购新货的需要, 必须提前准备大量资金, 切实对企业的融资能力提出了巨大考验。

二、运用出口信用保险, 促进农产品出口企业融资

针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具体融资问题, 笔者认为, 应充分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保障和融资促进功能, 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促进农产品出口企业融资。

(一) 依托出口信用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 帮助农产品出口企业保障收汇安全, 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为获得融资提供增信支持

一方面, 通过信用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帮助企业保障收汇安全、减少企业坏账损失, 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出口信用保险可承接出口贸易项下的收汇风险, 包括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后, 上述风险将得以有效规避。通过“出口信用保险+银行融资”模式, 企业可以将应收账款转化为经营性现金流, 提前确认收入、改善财务报表结构, 提高其投资价值。

另一方面, 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采用赊销等灵活的结算方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提高出口竞争力。通过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风险高、期限长、企业在没有风险保障下不敢承接的业务, 将直接推动出口增长。农产品出口企业可以利用国内融资相对容易的优势, 将资金的优势转变为给予国外买方融资的支持, 延期付款即对付款方的融资支持, 达到提高农产品出口价格、增加利润的目的。以云南茂源果蔬进出口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通海县的一家农产品出口企业, 主营干鲜蔬菜、水果出口业务。茂源公司于2011年1月签订了出口信用保险保单, 后来了解到东南亚买家的融资成本较高的情况后, 在出口信用保险承担风险的前提下, 主动给予买方90天账期的赊销支持, 将国内融资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当国外买家出现付款困难时, 出口信用保险及时赔付, 有效化解风险。

(二) 通过出口信用保险的保单融资功能, 帮助农产品出口企业获得无抵押、无担保的银行贷款

出口企业通过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 在无担保、无质押、不占用企业在银行原有授信额度的情况下, 通过与银行和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签署三方《赔款转让协议》, 在企业报关出口后, 凭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出具的《承保情况通知书》, 企业贸易债权得到保障进而保障了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 即可在银行获得融资的支持, 具体形式包括短期出口险押汇融资、配合银行办理信用证打包放款等。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在“信保-银行-企业”三方新的合作模式下, 通过保单融资改变了银行传统的抵押贷款模式, 为实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及融资模式的突破提供了新的理念和办法;二是可帮助农产品出口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根据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变动情况, 灵活选择融资币种, 使企业的融资成本得到降低;三是可帮助农产品出口企业规避因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率波动风险。

前述茂源公司在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支持下, 获得了银行无抵押、无担保、不占用企业原有授信额度的融资金额超过9 000万元, 促进了干鲜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出口。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 茂源公司成立之后的第一年 (即2011年) 就实现了出口业务的“开门红”, 出口规模达到2 940万美元, 在2012年出口突破5 000万美元, 2013年出口达7 151万美元, 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

(三) 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通过“订单融资”获得出口前融资, 减轻生产经营环节集中用款带来的资金压力

对于很多农产品出口企业来说, 在货物出口前的生产、采购环节的资金需求最大, 由于企业自身实力有限, 又没有足够的资产通过抵押担保的方式从银行获得流动资金贷款, 往往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经营压力。对此, 可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的“出运前保险”支持企业从银行获得“订单融资”, 帮助企业在出运前获得融资, 支持企业备货生产, 加速资金流转, 从而扩大业务规模。“出运前保险”可保障企业按销售合同规定的条件进行货物生产或采购的过程中, 因买方或开证行丧失支付能力或其出现可预见性的违约风险时, 以及买方或开证行所在国发生可能导致买方或开证行违约的政治风险时, 对企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从而保障了银行信贷资金安全, 支持银行在企业出口以前, 向企业一次性发放贷款, 帮助企业缓解前期生产、采购的资金压力。

以云南信威食品有限公司和云南万力贸易有限公司为例。这两家公司分别是云南省干果类、芸豆类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2013年, 上述两家公司依托出口信用保险的“订单融资”支持, 获得出口前融资款5 400万元, 有效减轻了生产经营的资金压力。

(四) 通过海外投资保险, 帮助农业企业获得资金支持, 实现“走出去”发展

通过出口信用保险的海外投资保险业务, 可以改善项目融资信用结构, 促进项目融资及项目实施。有效控制风险和获得银行融资是企业实施境外投资项目的难点。由于项目在境外, 国内银行比较担心投资所在国政府的政治风险和国外业主的违约风险, 企业获取项目融资难度很大。通过出口信用保险的海外投资保险承保风险责任后, 使境外项目的潜在风险有了保障, 使银行贷款的安全性得到有力的保障, 从而改善了项目的融资结构, 有利于促成银行融资。

例如, 普洱市众和橡胶有限公司在老挝投资了天然橡胶替代罂粟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涉及9万亩橡胶种植及两座橡胶加工厂建设, 项目总投资额2 555万美元。2013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通过海外投资保险业务帮助该公司承接了项目所在国的政治风险, 包括战争及政治暴乱、征收、汇兑限制, 并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的融资功能, 帮助该公司从中国农业银行获得了10年期贷款8 500万元, 保证了项目的资金需求。

(五) 以出口信用保险“银行保单”丰富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融资方式

出口信用保险机构还可以银行为被保险人, 通过“保理保单”和“福费廷”保单, 支持银行以保理或福费廷产品买断农产品出口企业以非信用证或信用证方式的出口应收账款, 在保障银行经营风险的同时丰富农产品出口企业融资方式, 使企业能够从更多的渠道获得低成本出口融资。该模式改变了传统上由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保单融资模式, 相对传统模式来说, 业务操作手续更简便, 可实现产品功能丰富的银保一站式金融服务。

该融资模式目前在云南省尚未得到运用, 但在我国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已有效推广运用。截止2012年10月, 仅中国银行就利用银行保单为广东省内近百家中小出口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超过5亿美元。中国建设银行厦门分行在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合作基础上, 进一步升级了银行保单模式, 创建出“融信通”产品, 该产品既可以为企业提供传统的保单融资支持, 又可以通过占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授信额度, 由银行买断应收账款并由银行进行投保, 为企业提供买断性的融资服务, 实现提前收汇。笔者认为, 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应与银行密切合作, 在已有成功实践的基础上, 创新推出适合云南出口企业, 尤其是农产品出口企业的银行保单业务, 为促进融资开辟新途径。

三、政策建议

出口信用保险在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融资方面已取得了实效。但要进一步发挥其作用, 需要政府部门、银行、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以及农产品出口企业发挥各方优势, 搭建良好的合作平台。对此, 笔者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 政府部门应更加重视出口信用保险, 充分发挥其促进融资等重要作用

政府部门应充分了解农产品出口企业的需求, 并在此基础上为企业搭建平台, 促使企业更好地运用出口信用保险获得融资支持。政府部门可出台出口信用保险扶持政策, 引导农产品出口企业用好政策。

(二) 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加大力度运用出口信用保险, 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有效获得融资

农产品出口企业可结合自身特点, 以提升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为目标, 用战略眼光选择并运用合适的出口信用保险产品和服务。将出口信用保险嵌入至企业的实际业务中, 提升管理水平, 抓住市场机遇, 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多角度、多层次资金融通, 形成良性循环。

(三) 银行应加强与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合作, 大力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融资

在银行与出口信用保险传统合作的基础上, 一方面, 进一步扩大运用出口信用保险给予企业低成本融资的服务范围, 对于有潜力的农产品出口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另一方面, 应结合国际市场的变化和金融环境的发展, 创新出更加符合农产品出口企业需求的融资产品;同时, 也可以在出口信用保险产品不断升级的过程中, 找到新的合作模式, 在保证信贷资金安全的前提下, 更好地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发展。

(四) 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应加大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 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 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发展关系到区域内农户就业和致富。在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 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应进一步发挥融资纽带作用, 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搭建金融桥梁。同时, 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应进一步深入农产品出口企业, 全面细致了解企业在拓展业务、优化管理等各方面的需求, 提供个性化的风险保障和融资服务方案。

注释

11毕克新, 王晓红, 李唯滨.中小企业成长新思维—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与策略研究[M].科学出版社, 2010, 49.

农产品出口企业 篇2

农业部办公厅文件

农办企[2006]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产品加工业主管部门: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方案》,提升我国农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促进扩大精深加工农产品出口,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支持企业培育农加工产品出口品牌,加快建设一批国际竞争力较强、出口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农加工出口企业,经研究,决定于2006年确认一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出口示范企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一)以粮油、果蔬、畜产品、水产品、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业,依法注册,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不含纺织、皮革及烟草)。

(二)拥有进出口经营资格。

(三)企业农加工产品年出口额:东部地区1000万美元以上,中部地区800万美元以上,西部地区500万美元以上。(四)企业通过ISO9000、HACCP等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行业认证(上报材料要求提供复印件)。

(五)近三年来无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未受过行政处罚。

(六)在国内已经注册商标和主要出口市场已经注册商标(上报材料要求提供复印件)。

(七)海关出口统计证明(上报材料要求提供复印件)。

二、申报程序。申报单位填写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出口示范企业申请表(见附表),按系统逐级上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产品加工业管理部门审核后,报送农业部农产品加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乡镇企业局)。

三、申报材料。申请表一式两份并传送电子文本。

四、申报时间。申报截止时间为2006年10月15日。

五、联系人及电话、地址、电子信箱。

联系人:王保平(部乡镇企业局农产品加工处)

电话:010-64193255,传真:010-64192761

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1号

邮政编码:100026

E-mail:zhangjix@agri.gov.cn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办公厅

河南省中小出口企业产品创新研究 篇3

[关键词]河南省;中小出口企业;产品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志码]A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世界经济下行尚未见底,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对河南省中小出口企业的不利影响持续显现。2008年11月份以来,河南省外贸出口连续出现负增长,且有降幅逐月扩大趋势,河南省中小出口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为了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河南省中小出口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在应对危机中谋求长远发展,河南省应抓住这次危机中潜藏的机遇,“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强化中长期产品创新战略,加强出口品牌建设,从根本上提升河南省出口产品应对国际市场变化的竞争能力。

一、河南省中小出口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宏观上说,河南省中小出口企业存在外贸增长基础不牢、抵御国际市场冲击能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和产品持续创新不够等问题。自危机蔓延以来,尽管政府、企业等出台了很多积极的应对措施,但大多是权宜之计,立足中长期的根本应对措施还不多见,特别是技术创新基础上的产品创新策略还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而产品创新滞后正是河南省中小出口企业长期以来希望改观却没能根本解决的问题。具体地说,导致产品创新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技术落后、产业链短、设计水平低等,这是河南省中小出口企业存在的根本问题。

1.技术创新水平不高

在波诡云谲的国际市场上,企业能否站稳脚跟,主要取决于企业是否拥有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我国中小企业点多面广,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多达4 200万家。绝对数量和占比决定了我国约75%以上的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65%的专利是由中小企业发明的,80%以上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近年来,尽管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从总体上来看,技术创新水平仍然不高,表现为创新意识不强、创新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高、创新成果不多。与全国中小企业情况相比,虽然河南省中小出口企业自主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产品技术含量有了较大变化,但总体来说技术创新水平不高,生产设备和工艺相对比较落后,产品能源和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观,出口产品的绿色内涵和技术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2.产业链条延伸不够

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型中小企业产品加工深度浅,产业层次低、关联松、延伸少、链条短。我国制造业多以生产加工为主,产品设计、订单处理、原料采购、仓储运输、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六大软性环节还很薄弱,联系不紧,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链条,而这些环节恰是整条产业链里最能创造利润的环节。河南省的中小出口企业特别是制造型中小企业,与全国的情况基本相似,远远赶不上沿海地区产业的发达程度,产业链条的延伸更是低于沿海地区。一是产业层次不高,产业链条短。由于资源等初级产品出口占很大份额,不仅导致产业层次偏低,而且客观上造成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发展滞后。二是产业环发育不良,产业链接性差。主要表现为产品设计等环节薄弱,产业环或产业部门之间链接不紧,产业链整合力不强、价值实现偏低。三是企业联系不紧,产业集群度低。作为企业环的微观构成单位——企业,在供需关系及价值交换上处于松散或断裂状态,企业积聚的价值动力不强,产业集群深受影响。

3.产品精细加工不深

河南省出口产品大多为资源型或初级加工产品,精细加工不深,整体创新水平不高。一是产品创新观念淡薄。由于中小企业具有 “短、平、快” 的特点,经营灵活,加上需求刚性,只要有钱可赚,就不再考虑创新问题,缺乏研发“专、精、特、新” 产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产品设计水平不高。工业设计长期得不到企业的应有重视,产品包装层次不高,直接影响产品整体价值的提升。三是产品深度加工不够。初级产品唱出口主角,资源缺乏深度加工;基于材料、资源精细加工的产品创意实施困难,产品层次低位徘徊。四是面向国际目标市场开发的新产品欠缺。因地域气候、文化观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国际市场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千差万别,即使是对同一种产品,各国在材料选择、色彩偏好、审美观念等方面也会有所不同。针对出口市场,目前河南省有针对性的产品设计开发非常短缺。产品设计标准不能适应国际市场较高的要求,对某些国家带有保护主义色彩且频繁调整的政策的反应明显滞后,产品绿色设计尚未提上日程。

二、河南省中小出口企业面临的机遇

目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打破了既有的平衡,在孕育新的平衡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新机遇的产生。河南省中小出口企业除了面临全国中小出口企业所共同面临的国家政策扶持、国际市场变化催生利好等机遇外,还有其地域优势。

1.省域蕴藏利好机遇

自危机蔓延以来,河南省地方政府主动应对,积极谋划,化“危”为“机”,出台的一系列积极的应对政策和刺激措施,与国家利好政策叠加,为河南省中小出口企业经济效益逆势增长创造了积极的政策环境和经营条件,造就了新的历史机遇。一是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引导企业走出去、请进来。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扩大各类经济园区的对外开放;充分发挥对外开放重点县市区的示范作用,扩大县域对外开放;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对外直接投资;积极引进国外高端人才,壮大外贸企业队伍。二是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创造条件。三是大力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着力优化出口发展环境。四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在融资保生存的前提下,积极争取技术创新资金,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可为危机过后增强新一轮的市场竞争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2.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机遇

一是着力引进出口型项目。以河南省优先发展的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高新技术等六大产业为依托,以国家级和省级加工贸易转移重点承接地、特色园区、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长三角、环渤海、港澳台、日韩等为主要目的地,大力引进珠三角、新马泰等国内外出口型项目,特别是引进产业链条长、出口带动能力强的大型项目。通过举办进出口商会联谊会、经贸洽谈会、项目说明会等多种形式,吸引一批出口型企业落户河南。二是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机电产品出口推进计划,积极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三是加强出口品牌建设。 2008年,省商务厅牵头评选了55个河南省出口名牌,制定了出口品牌发展规划,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级出口名牌,提升出口产品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为中小出口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四是继续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组织中小出口企业走出国门,参加日、英等国际展会,大力开拓非洲、俄罗斯、印度、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等新的出口市场。五是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由于产业的升级和调整,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出现了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河南省做出了积极承接的姿态,制定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把产业梯度转移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出口的机遇。六是妥善解决贸易摩擦。面对欧盟、日本、美国等国家肆意提高产品设计和质量标准、设置贸易障碍的行为,省有关部门应采取与企业联手应对的积极策略,全程协助解决企业外贸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3.自身积淀的优势机遇

危机当前,既要看到困难,又要看到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河南省中小出口企业具有很多应对危机的有利因素。一是区位优势。河南省地处中原,本来没有出口上的地利,但这场危机却改变了特殊情况下的优劣对比,由于外贸依存度低,因此受危机冲击较小;区位和交通优势独特,资源能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引进和承接劳动密集型、资源深加工和现代物流等类企业。二是六大支柱产业优势。食品、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优势产业快速增长;农副产品加工业所生产的产品需求稳定,出口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以宇通客车为龙头的汽车出口方兴未艾;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势头良好,同时积极开发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产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三是制造业优势不断壮大。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河南省制造业的比重不断增加,发展速度加快,机电、装备、铝材、电子、服装、鞋帽、皮革、塑料等产品或具规模,或具特色,升级“中国创造”潜力无穷。四是中原文化优势。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原创性、开放性、包容性的特点,与世界文化的多样化、多元化需求相契合。

三、河南省中小出口企业应对危机的根本策略

针对河南省中小出口企业在技术创新、产业链条和精细加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从根本上增强应对危机的能力,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在求得生存的基础上,抓住“危”中之“机”,特别是抓住河南省面临的历史机遇,重点谋划中长期应对策略,在不断开展技术创新的同时,加大产品创新力度,走产品不断创新的外贸出口道路。

1.产品企划创新

产品企划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盈利最大化,面对目标市场,从产品的创新理念、顾客需求、竞争分析、设计定位、审美特色、文化内涵、精细生产、投放市场、品牌建设和效果评估等方面,对产品从设计创意到品牌文化进行全方位最优化整合和整体规划。市场竞争越激烈,越需要对产品进行整体企划。产品企划在我国刚刚起步,河南省要立足自己的资源、产业和文化优势,趁危机调整造成的“喘息”之机,对现有产品和拟开发新产品进行整体规划,从根上塑造出口产品质量,奠定扎实的名牌基础。

2.产品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扎实的技术基础和相对较长的时间周期。河南省已经具备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的各种条件,中小出口企业只要有决心和措施,完全可以大有作为。首先,企业可以从较容易的产品改良创新、集成创新入手。为了应对危机的短中期蔓延,可以选择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根据国际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的需求,做一些外观、功能、材料等方面的改进,或综合利用现有技术,设计生产物美价廉、切合目标市场需求的产品。当然,最有价值的还是原始创新。河南省中小出口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痛下决心,抓住目前国家和河南省的各项优惠政策机遇,多渠道积极争取资金,加大技术、人才和项目引进的消化力度,扎扎实实、埋头苦干,在技术发明、工业设计等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方面有所作为。

政府首先要重点引导中小企业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一是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其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关键设备,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外包转移,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和技术含量。二是重点支持建立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大力开发核心技术和产品,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三是重点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帮助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河南省中小出口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着眼于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

3.产品设计创新

产品设计创新是出口企业走出困境、打造持久竞争力的根本策略和途径。对河南省中小出口企业来说,产品设计创新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深入研究国际市场变化。最近,日本、欧盟等进口国都出台了新的产品标准,日本从2009年3月1日起对出口到日本的医疗保健器械实行新的标准,欧盟也出台了最新的玩具安全指令,要求儿童玩具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易致癌、致突变、影响生育的物质等,还在玩具的设计、标识、生产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标准的提高可以促使企业改进产品设计。另外,因为危机的继续蔓延,各国市场在消费档次、品种选择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出口企业要及时掌握信息,改进产品设计。二是充分用活政策利好。国家和河南省出台的鼓励产品技术创新、支持新产品开发、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等政策,都包含有产品创新的机遇,河南省中小出口企业要用活政策利好,抓住产品创新储备。三是主动加强校企结合。河南省的高等工业设计教育在全国具有较大优势。工业设计是产品创新的有效途径,有关企业应主动与高校联手,争取智力支持。四是发挥自身优势。河南省在制造业、食品包装、工艺品生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些产业都是需要工业设计开发创新产品的行业,在设计上的投入能够获得数倍的利润产出。比如新乡黑田明亮制革公司利用中非发展基金在埃塞俄比亚建设加工厂,就是一次面向当地市场创新产品的绝好机会。五是科学评估产品定位。出口产品既要面向国际市场,又要立足于企业自身的生产条件。一个新产品的开发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仅国际市场因素就十分复杂,必须进行科学评估,准确定位,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六是突出文化特色。近年来,河南省十分重视中原文化走向世界的推介工作,中小出口企业要充分利用文化优势,在产品设计创新过程中注意增加文化内涵,突出文化特色,用高质量、高品位的产品征服国外消费者。

[参考文献]

[1]常士正.制约河南省外贸出口的“瓶颈”因素研究[J].特区经济,2006(7):202.

[2]胡著伟.河南省中小企业资本结构与融资问题分析[J].经济经纬,2004(6):129.

[3]钟田丽,郭令秀.中小企业资本结构与融资能力[J].中国软科学,2002(7):125.

[4]王初建.河南省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00.

宁波中小出口企业产品升级研究 篇4

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企业产品升级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毛蕴诗、汪建成 (2006) 在分析我国自主创新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基于产品升级的自主创新思路, 并详细探讨了产品升级的5条路径:替代跨国公司产品的产品升级、利用行业边界模糊的产品升级、适应国际产业转移的产品升级、针对行业标准变化的产品升级、加快模仿创新过程的产品升级、实现自主创新的产品升级。苏敬勤、刘静 (2011) 指出企业在产品升级导向下的自主创新路径选择包括基于产品线延伸的产品升级、基于客户需求的产品升级、基于国产化项目的产品升级、基于国家政策的产品升级、基于技术合作的产品升级, 并构建了一个企业基于产品升级导向实现自主创新的整合框架。杨勇、达庆利 (2005) 应用期权博弈理论研究了在双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下, 企业进行产品升级投资决策的问题, 分析了在抢占均衡和同时投资均衡的情况下企业最优产品升级投资时机。其研究表明, 随着升级投资所导致的成本下降程度的增加, 企业升级投资的临界值降低。这一结果与管理实践的直觉相一致, 为企业的产品升级投资决策提供了理论指导。龚三乐 (2009) 认为, 全球价值链内企业的产品升级建立在其技术进步基础之上。企业技术进步具有三种途径: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以及技术引进。嵌入企业应根据价值链治理模式类型, 通过技术进步收益—成本的核算, 选取合适的技术进步路径。彭艳 (2001) 从思想观念、品种质量、工艺技术、装备、组织机制、人才问题等方面指出了包钢技术创新工作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如何切实提高包钢的技术创新能力方法, 实现产品升级。王冠群 (2011) 指出, 在企业发展因素中, 如果说人力资源是第一重要因素的话, 产品无疑是企业发展的第二重要因素。面对通货膨胀, 产品升级是企业解决盈利问题的最有效办法, 单品突破是产品升级最有效的方法, 产品群的推广成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品升级成功。

宁波中小出口企业产品升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小出口企业融资难

中小出口企业对产品升级需要资金支持, 而宁波中小出口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银行对企业抵押物的选择一般仅限于土地、房地产及机器设备等, 且抵押率较低。宁波中小出口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或为缺少实体的贸易流通型企业, 企业规模较小, 可供抵押的有效资产甚少, 无法提供银行所要求的实物抵押数额。而且, 中小出口企业办理一笔抵押贷款, 需要办理财产评估、登记、保险、公证等复杂的手续, 涉及许多职能部门, 并要提供多种相关资料, 导致环节多、收费高、时间长。

2.产品创新能力不足

(1) 自主创新意识薄弱, 缺少产品创新技术手段。目前, 宁波大多数中小出口企业基本上还处于自主创新意识启蒙阶段, 其研发行为多是自发而非自觉的, 是对市场被动的应对, 它们的现有创新模式多属模仿创新。另外, 宁波中小出口企业受技术投资不足的制约, 生产设备老化、装备水平低。其一些设备是从大企业淘汰下来的, 先进设计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应用不普及。这导致中小出口企业缺乏新产品生产制造的技术手段。

(2) 政府扶持力度不足, 欠缺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近年来, 宁波加大了对自主创新的投入, 但是用于企业自主创新的资金中, 大企业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中小企业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同时, 过重的税收压力延缓了中小出口企业资本积累的步伐。另外, 法律和专利服务、技术和知识产权评估, 以及技术转让服务又较为落后, 中小出口企业的创新成果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和实现合理的经济效益, 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宁波中小出口企业缺乏创新动力。

3.中小出口企业人才匮乏

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 无论是Maslow的需求层次论, 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 还是Alderfer的ERG理论, 生理的需要是第一位的。作为满足这一需要的最重要的保障———个人收入水平, 是人才择业的首要考虑因素。大部分中小出口企业由于实力有限而无法提供具有较强外部竞争性的薪酬, 从而导致中小出口企业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许多中小出口企业忽视制度建设, 偏好人治, 从而影响了企业收入的公平性、均等性和合理性, 造成人才流失。另外, 中小出口企业在本产业中所处地位通常较低, 所占份额较少, 使得人才的安全感不高, 流失也更易发生。而且, 企业地位越高个人也越有发展前途。因此, 中小出口企业的人才流失率较高。

促进中小出口企业产品升级的对策建议

1.努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宁波要加大对中小出口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应建立中小出口企业融资的法律、政策体系;设立中小出口企业发展基金和创业基金;建立完善中小出口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专门设立为中小出口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 要培育完善金融市场, 改善中小出口企业融资环境。宁波还应对中小出口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作为财政援助的补贴可以起到鼓励中小出口企业吸纳就业、促进其科技进步以及鼓励其出口等目的。另外, 政府也要采取措施以鼓励国有银行积极向中小出口企业贷款。除此之外, 中小出口企业自身不仅要规范财务制度以提高其资信度, 还要更新融资理念, 充分认识现代融资工具, 采取多种融资方式相结合的融资模式, 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企业融资。

2.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宁波要对中小出口企业的服务需求进行深入调查, 以实现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和中小出口企业的需求实现有效对接。针对中小出口企业的创新需求, 宁波要集中建立和发展与中小出口企业配套的社会服务协作体系, 包括技术评估、产权交易、法律服务等。而且, 宁波要继续完善促进中小出口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积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 加大对中小出口企业创新专项资金的资助力度。除此之外, 中小出口企业不仅要树立自主创新意识, 自觉研发新产品, 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还要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另外, 中小出口企业要寻找适合自身的技术创新方式, 利用国家相关的优惠政策购买先进生产设备, 并对生产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以掌握设备核心技术, 提升产品技术含量, 推动产品升级。

3.大力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当今企业的生存环境瞬息万变, 以往建立在合同基础上的终身雇用制显得与环境格格不入了, 为员工提供最好的训练和发展的资源, 提供个人的专业成长机会, 这是现实可行的心理契约。如果企业能为员工提供不断学习、训练的机会, 又能为其提供发展所必需的资源, 能使其施展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这种环境就会有吸引力, 就能换来队伍的稳定和忠诚。所以, 中小出口企业要及时了解员工的培训需求, 建立健全人才培训机制,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与开发, 以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并为员工设计适合其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 让员工看到自己的发展前景和努力方向, 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宁波中小出口企业还要提高企业的薪酬福利水平, 以改善招聘的有效性;采用物质奖励跟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奖励机制, 加强人文关怀来激励员工、凝聚员工。另外, 中小出口企业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宣传力度,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努力提高自身的知名度, 以改变公众对中小出口企业的传统观念, 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盟企业。

摘要:目前, 宁波中小出口企业产品升级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中小出口企业融资难;二是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三是中小出口企业人才匮乏。为了促进宁波中小出口企业产品升级, 宁波要努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产品升级;大力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关键词:宁波,中小出口企业,产品升级,问题,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毛蕴诗, 汪建成.基于产品升级的自主创新路径研究[J].管理世界, 2006 (5) .

[2]苏敬勤, 刘静.产品升级导向下的自主创新路径选择:理论与案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 (11) .

[3]杨勇, 达庆利.企业产品升级投资决策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 2005 (2) .

[4]彭艳.以技术创新为重点实现产品升级[J].包钢科技, 2001 (8) .

[5]龚三乐.全球价值链内企业产品升级、技术进步与进步路径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 2009 (8) .

[6]王冠群.产品升级——解决盈利问题[J].销售与市场, 2011 (4) .

[7]闫德忱, 王秀珠.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 2010 (11) .

[8]王宇, 刘铮.中小企业融资难如何“融”解[N].国际商报, 2013 (3) .

农产品出口企业 篇5

用户手册

1.1进入主界面

(1)点击“出口企业产品质量信息管理系统”链接,将进入该系统主界面。

(2)主界面是操作的顶级界面,界面顶部显示可以使用的菜单(不同用户登录系统,会显示不同的菜单),界面右边部分显示可以使用的服务。

至此,您可以点击要使用的服务或者各个菜单项,进行操作。

1.2退出

任何时候,如想结束操作,只要关闭当前的窗口即可。提示:

(1)可以点击右上角的图标

即可。

(2)如果您没有关闭当前打开的所有相关浏览器窗口就离开,则其他人可以用您的用户名继续使用本系统,这是应当避免的情况。

2.1生产管理

2.1.1新建生产批

 描述

企业建立生产批并将生产批数据上报局端。 功能说明

通过本操作您将为某种企业产品新建一个生产批; 您可以对此新建的生产批信息进行详细的设置。 使用约束条件

必须存在企业产品信息才能完成新建生产批的操作; 必须存在企业质控要求才能完成新建生产批的操作;

必须选择一项CIQ商品和CIQ商品输往国家才能选择适用的企业质控要求。

 操作过程和界面说明

(1)选择菜单中:生产管理->新建生产批,进入〖新建生产批〗窗体。

(2)在〖新建生产批〗窗体(下图)中输入相应的信息。

(3)当您点击“CIQ商品名称”文本框后的【产品列表〗窗体。

】按钮,将弹出〖企业

(4)选择一种CIQ商品后,点击【确定】按钮将返回〖新建生产批〗窗体,同时“CIQ商品名称”后的文本框中将显示您选择的CIQ商品名称;若您点击【取消】按钮,将取消此次操作,并返回〖新建生产批〗窗体。

(5)点击“拟输往国家/地区”文本框后的【】按钮,将弹出〖国家/地区列表〗窗体,选择一个国家,并点击【确定】按钮返回〖新建生产批〗窗体。(提示:在“拟输往国家/地区”文本框中输入文字,然后按下回车键或点击文本框后的【匹配的国家列表)

】按钮,系统将自动显示与输入文字

(6)点击“适用质控要求”文本框后的【

】按钮,将弹出〖质控要求列表〗窗体,选择其中一项,并点击【确定】按钮返回〖新建生产批〗窗体(提示: 如果按CIQ商品和拟输往国家/地区过滤后只有一个企业适用质控要求,则在选择完拟输往国家/地区后,适用质控要求会自动添加。)

(7)为企业监控项目,增加关联生产批。选中要关联的生产批号,点击“确定”返回

(8)点击“下一步”按钮,以增加关联的原辅料,输入相关的原辅料信息。

(9)点击“确定”,返回以下页面。

(10)点击“保存”,完成生产批建立。点击“是”继续新建生产批,点击“否”新建生产批完成。

2.1.3生产批查询

 描述

用户输入查询条件,前台界面显示满足条件的生产批各个方面的数据。

 功能说明

通过本操作,可查询所有生产批记录。

生产批记录的基本信息包括:生产批编号、产品状态、产品输往国家、批数量(或重量)、开始日期、结束日期。 使用约束条件

必须选择查询条件。 操作过程和界面说明

(1)选择系统菜单:生产管理->生产批查询,进入〖生产批查询〗窗体。

(2)输入查询条件找出相对应的生产批信息。

3)选中需要查看生产批,再点击【详细信息】按钮。

2.1.4企业及产品信息

 功能说明

通过本操作,用户可查看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基本信息和企业产品信息。 使用约束条件

软件正常安装  操作过程和界面说明

(1)选择菜单:生产管理->企业及产品信息,进入〖企业基本信息〗窗体,如下图。

(2)〖企业及产品信息〗窗体,如下图,可查看,但不能对企业基本信息进行修改、删除操作。

(3)〖企业产品信息〗窗体,显示该企业产品的详细信息。

(4)〖企业产品信息〗窗体中,“验证数重量单位类型”是指如果企业申报的产品,是用数量上报而不是重量上报的,点击此按钮,系统将会自动更正。

2.2.1质控要求维护

 功能说明

查看电子监管局端下发的质控要求,企业可以在局端的质控要求的基础上,建立企业自己的质控要求。 使用约束条件

软件正常安装  操作过程和界面说明

(1)选择菜单:品质管理->质控要求维护,进入〖质控要求维护〗窗体。

(2)〖质控要求维护〗窗体又分为“CIQ质控要求”和“企业质控要求”

(3)点击“查询”后,查询结果列表会显示所有的CIQ质控要求,在“CIQ质控要求”中,选中一个质控要求,点击下图的【新建企业质控要求】按键,创建企业质控要求。

(4)添加企业质控要求所需要的信息。

(5)修改监控项目,关键点名称默认为关键点类别名称。

2.2.2检测数据

 功能说明

采集生产批检测数据。 使用约束条件

必须有相对应的质控要求和规则。 操作过程和界面说明

(1)在品质管理里,选择菜单中:品质管理->检测数据

(2)进入〖检测数据〗窗体。

(3)点击生产批号,整屏录入该生产批的检测数据,如下窗体:

注:将鼠标移到某个具体项目,点击增加采集次数,则这个项目的采集次数会增加。

(4)点击关键点名称,展现详细的监控项目数据信息,如下窗体:

(5)根据质控要求所提供的采集频率,采集满相应的数目,数据才符合局端要求。

(6)在检测值选项中,输入值,按下【保存并评定】按钮,系统会根据规则自动算出评定结果是否合格,同时利用系统的载入功能,可以载入系统默认值。如下图:

说明:需把所有的采集参数都根据监控项目所要求的采集数量或频率采集完毕后,才能进行生产批合格评定。

2.2.4生产批纠偏

 描述

生产批不合格,则企业需要填写对于产生不合格现象所采取的措施,企业自行填写措施的叫纠偏。 功能说明

通过本窗口,企业可以对企业纠偏信息进行查询; 通过本窗口,企业可以填写纠偏措施。 使用约束条件

监控项目为可纠偏。 操作过程和界面说明

(1)选择菜单中:品质管理->生产批纠偏,进入〖生产批纠偏〗窗体。

(2)在生产批异常列表信息中选中生产批,点击右下角的“新增纠偏”按钮。

(3)如果此监控项目为不可纠偏项目,则出现如下提示框:

(4)如果此监控项目为可以纠偏项目,则出现如下窗体:

2.2.5企业整改

 描述

如果局端有整改指令,则企业针对整改指令填写措施的叫整改。 功能说明

通过本窗口,企业可以对企业整改信息进行查询; 通过本窗口,企业可以填写整改措施。 使用约束条件

企业收到局端下发的整改指令。 操作过程和界面说明

(1)选择菜单:品质管理->企业整改,进入〖企业整改〗窗体。

(2)查询企业整改通知。

(3)点击页面中的【填写整改措施】按钮,填写整改措施。

2.3库存管理

2.3.1库存管理

 描述

一个生产批的库存数据包括:入库量、实际出口数量、其它出库量、现库存量、在检量、CIQ放行量。库存管理的操作包括:库存调整(输入入库量、出库量),库存查看。 功能说明

通过本操作企业可以对要出口的生产批进行入库、出库操作; 通过本操作企业也可以查看详细库存管理信息。 使用约束条件

软件正常安装  操作过程和界面说明

(1)选择菜单:库存管理->库存管理,进入〖库存管理〗窗体。

(2)选中生产批,点击“入库管理”或“出库管理”按钮

(3)建议用户在收到预审回执后,再进行入库存管理和出库管理页面。

(4)点击“入库操作”,进行入库操作:

(5)点击“出库操作”按钮,进行出库操作:

2.4报检管理 2.4.1报检组批

 描述

企业进行组批,并将组批数据上报。组批中包含了要组批的产品CIQ编码、HS编码、组批中产品要出口的国家,及参与组批的生产批、各个生产批中进行组批的产品数量或重量。报检时需将组批号附加到报检单中,进行报检。局端根据报检单中组批号查询相应生产批质量情况,决定是否直接放行,以达到电子监管的目的。 功能说明

通过本操作企业可以对要出口的生产批进行组批或重新组批上报; 通过本操作企业也可以查看要出口的生产批的详细信息。 使用约束条件

软件正常安装  操作过程和界面说明

(1)选择菜单:报检管理->报检组批,进入〖报检组批〗窗体。

(2)〖报检组批〗窗体,如下图。

(3)填写报检组批号(图中报检组批号采用自动生成规则),然后点击【新增货物按钮】,显示下图。

(4)点击“生产批号”文本框后的【口,查询,并选择一个生产批号。

】,在弹出的〖生产批列表〗窗

(5)选择生产批号后,点击【确定】按钮回到〖货物信息〗窗口中,修改本次出口数量、报检数量单位和报检重量单位,点击【添加】按钮,增加到生产品明细信息中,如下图。

(6)选择完该次组批的所有生产批后,填写报检货物名称、规格,然后点击【保存】,保存该组批货物信息,回到〖报检组批〗窗口,如下图。

(7)此时点击【删除货物】按键,可删除选择的货物信息。

(8)在〖报检组批〗窗口中,可通过点击【新增】按键,增加当前选中货物的生产批信息,补充货物信息。界面同该节第(6)小节截图。

(9)组批信息填写完毕后,点击【保存】,此时由各生产批会组成新的组批保存并上报局端。

(10)保存完成后还会提示您是不是继续组批。

2.4.3组批作废

 描述

将已经没有实际意义的组批作废掉。 功能说明

通过本操作您将作废掉一个组批数据。 使用约束条件

组批数据必须存在; 操作过程和界面说明

(1)选择菜单中:报检管理->组批作废,进入〖组批作废〗窗体。

(2)组批作废界面如下:

2.4.4报检组批查询

 描述

可以显示组批数据信息。 功能说明

通过本窗口,企业可以对上报过的企业组批记录进行查看。 使用约束条件

软件正常安装  操作过程和界面说明

(1)选择菜单:报检管理->报检组批查询,进入〖报检组批查询〗窗体。

(2)输入查询条件找出相对应的组批信息,如下图。

(3)其他相关操作,如重新组批、报检集成、报检导出等功能,与3.4.2节的“重新组批“部分一致,不再赘述。

2.5通讯记录

2.5.1上报记录  描述

查询企业发送到局端的所有上报信息。 功能说明

通过本窗口,企业可以对企业上报过的记录进行查看,并对具体的上报记录进行过程跟踪、通讯过程诊断、发送错误报告、重新上传以及删除等功能。

 使用约束条件

确保通信服务已正确启动。 操作过程和界面说明

(1)选择菜单:生产管理->局端交互->上报记录,进入〖上报记录〗窗体。

(2)〖上报记录〗窗体,点击【刷新】按键即可看到最新的上报报文信息记录。

(3)〖上报记录〗窗体,点击【复制报文编号】按键可复制当前报文编号,便于进行通信过程诊断(见本节(6)小节)。

(4)〖上报记录〗窗体,点击【发送错误报告】按键可将当前选中的错误信息(只能选中一条)复制到Outlook新建邮箱部分,地址默认为指定的支持信箱(chanpinfuwu@ninetowns.com)。(本地没有安装Outlook的,该功能不可用)

(5)〖上报记录〗窗体,点击【过程跟踪】按键,可跟踪当前选中记录(只能选中一条记录)的通信过程。

在上图中,绿色框部分表示当前记录已到达的步骤,以上图为例,该记录已经发送到发件箱。

(6)〖上报记录〗窗体,点击【通信过程诊断】按键可对当前选中记录(只能选中一条记录)进行通讯过程诊断。

(7)〖上报记录〗窗体,点击【删除】按键删除选中的记录。(8)〖上报记录〗窗体,点击【重新上传】按键可对当前选中记录进行重新上传。

(9)〖上报记录〗窗体,点击【关闭】按键,关闭当前窗口。

2.5.3通信过程诊断

 描述

对指定报文进行通信过程的诊断。 功能说明

通过本窗口,企业可以对指定报文的通信过程进行诊断。 使用约束条件

确保通信服务已正确启动。 操作过程和界面说明(1)选择菜单:生产管理->局端交互->下载记录,进入〖通信过程诊断〗窗体。

(2)具体页面见3.6.1的(6)小节。

2.6基础信息

2.6.2 企业人员维护

 功能说明

对企业的人员进行信息维护。 使用约束条件

软件正常安装  操作过程和界面说明

(1)选择菜单:基础信息->企业人员维护,进入〖企业人员维护〗窗体。

(2)在〖企业人员维护〗页面中填写查询条件,查出您所需要的人员。

(3)点击〖企业人员维护〗窗体中的新增按钮可以添加新的供应商。

(4)填写供应商编号,企业人员姓名,点击【确定】按键,保存企业人员信息。

2.7系统管理

2.7.2通信服务管理

 功能说明

通信服务运行于后台,负责接收发各业务数据,接收电子监管局端系统下发的数据,将企业端的数据上报到电子监管局端系统,如新建生产批、生产批合格评定等,操作员操作结束时,如果通讯服务已启动,系统自动将数据发送给通信服务平台,由通讯平台将数据转发给电子监管局端系统。

此功能可以启动和停止通信服务。 使用约束条件

软件正常安装

 操作过程和界面说明

(1)选择菜单:系统管理->通信服务管理,进入〖通信服务管理〗窗体。

(2)在〖状态报告〗页面中查看通信服务状态,点击【刷新】按键,获取通信服务新的状态;点击【断开连接】按键,停止通信服务。

2.7.3数据备份与还原

 功能说明

通过本操作,用户可按数据库方式备份数据。 使用约束条件

软件正常安装  操作过程和界面说明

(1)选择菜单:系统管理->数据备份与还原,进入〖数据备份与还原〗窗体,如下图。

(2)〖数据备份与还原〗窗体,如下图,可选择数据备份方式。

(3)〖数据备份与还原〗窗体,点击下一步。

(4)选择源数据文件,及目标数据库文件存放路径,点击“开始”,系统开始备份,备份完成后,系统会提示操作成功。

2.7.5批号生成规则

 功能说明

通过本操作,用户可以在新建生产批自动生成生产批号或组批号。 使用约束条件

软件正常安装  操作过程和界面说明

(1)系统菜单:系统管理->批号生产规则。

(2)批号生成规则,分为生产批号格式设置和组批号格式设置两种。对于生产批号和组批号用户可以设置不同的前缀,以及流水号的开始数字。默认的生产批号和组批号格式是:前缀 + 日期(8位)+ 流水号。

2.7.6企业及产品信息

与[生产批管理]->[企业及产品信息]相同

2.7.8申报软件安装路径

与[报检管理]->[申报软件安装路径]相同 3.电子监管代理平台使用说明

1.访问如下地址进行企业注册,点击注册按钮.http://220.194.57.237/ismp/ 在注册界面填写相关信息

生产企业请在企业类型中选择生产企业,并且填写除报检号外的所有项目.2.保存数据后重新访问下面地址进行登陆

http://220.194.57.237/ismp/

生产企业登陆帐号:组织机构代码 admin admin

登陆平台后在右下角下载用户手册和客户端软件,客户端软件详细使用方法请参照使用手册

3.选择要我配置系统参数,点击确定

4.选择我是生产企业,然后配置九城软件安装路径.5.选择我要发送组批,填写自己的组织机构代码,帐号和密码后点击确定.6,输入要发送的货代名称进行查询

7.选中要发送的组批号,点击”发送数据”既可

九城宁波办事处联系电话

农产品出口企业 篇6

关键词:农副产品企业;进出口会计核算;难点;特点;分析

一、农副产品企业进出口会计核算的特点

汾州裕源土特产品有限公司农副产品会计核算主要是通过商品流通来处理会计核算内容,具体体现在农产品种植、加工、国内外贸易、食品科研这四个方面,但由于其产业是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是集优质核桃品种培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食品科研及高新技术产品转化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产业园,且进出口贸易额居全国同行第一。为此,要进行产品流通业务的核算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计算双重成本和盈亏。汾州裕源土特产品有限公司农副产品主要是对进出口业务进行核算,而这种核算不仅要考虑到销售成本和利润,还要考虑到进出口的成本。这些都需要充分利用好所获得利润进行产品生产,达到经营与效益并重。

(二)既要遵循我国法律规定,又要遵守国际惯例。汾州裕源土特产品有限公司农副产品企业在具体的业务销售过程中,主要从具体的货款结算与价格高低及其通过海关计税等都要遵循国际惯例,这样可以避免发生进出口纠纷。

(三)受政策和贸易方式影响较大汾州裕源土特产品有限公司是一种单纯的进出口农产品贸易企业,该公司经营多年来依靠产品的质量赢得了许多顾客的赞赏。优质核桃品种培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食品科研及高新技术产品转化等,享誉国内外,本公司秉承国家对各种经营的规定,严守贸易规则,从核算上严格把关,但是进出口业务分为自营进出口业务和代理进出口业务两部分,这些核算内容会出现不同。

(四)确定销售收入、成本的在时间、标准方面要符合国内商品流通的规定。对于当前一些销售方面的政策,还是处于以自营进出口销售收入为基准。目前,该企业先后通过了ISO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BRC英国零售商认证、IFS国际食品标准认证、HALAL国际清真食品认证,KOSHER国际犹太食品认证,中国、美国、日本、欧盟有机食品认证。都要以离岸价作为确认销售收入的基础。

二、农副产品企业进出口会计核算的难点

(一)出口销售收入和进口成本的确认及商品库存核算。当前,汾州裕源土特产品有限公司的农副产品销售收入参考一定的价格作为确认收入的标准,这对于实际公司运营来讲,是具有一定的意义。然而,对于产业园整体工程完工后产品种类将涵盖核桃(仁)原品系列、休闲食品系列、核桃油、核桃乳酸菌饮料、小杂粮系列等5大类46个品种,产能为年加工核桃系列产品3.35万吨,年产值将达到17亿元的优越条件,我们所担心的是运费、保险费等要按运费记入成本,这将对进出口农产品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如何化解这些负面的影响是目前一些企业所要研讨的重点,突破会计核算的难点将对发展产品销售有积极作用。

(二)汇兑损益的确认。要从进出口外汇着手,将结算的账户核算做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有序的整理和登记,从而将外币折算成为人民币来计算汇率,这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汇率来做好定期的调整,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外币账户额度的折算率,从而为整个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出口退税的核算。企业的经营会遇到出口退税的情况,这时需要按照国际税收的规定,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将产品给于出口,这样做是不影响税价。为了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机制,我们要从对出口退税政策的深入理解,通常,我们要结合国内的产品生产状况,逐步使得出口企业的产品与国内制定的产品在税收政策方面要结合实际。当前,许多企业也会在退税率方面与进出口贸易产生摩擦,为了安定进出口贸易的正常秩序,企业一定要遵守贸易规定。

三、与进出口业务会计核算紧密相关的业务

(一)进出口外汇核销业务。针对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状况,主要依靠本国货币的稳定性。采取一些积极的政策来发展好本企业的外汇收支、外汇买卖、外汇进出国境、汇率等这些方面都会与现行外汇管理法规产生关系,这主要体现在外汇的收支状况,我们要依靠国家银行进行扶持,按照所需的外汇来进行规划,从而为银行购汇创造条件。在当前的一些企业发展中,我们要紧紧抓住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的管理,强调按照国家的规定来核销管理,从而进一步对进出口外汇核销形成一定的规范:1、按照企业管理规定在相关部门进行登记注册。2、依据公司发展需要,主要结合进出口外汇情况填写核销单,并且要通过进出口口岸海关的严格审核。

(二)进出口信用证结算业务。当前的国际贸易主要是结合企业发展的需要,以汇款、委托、信用证汇款等形式进行的一种特殊的结算方式,这体现在汇款适用于预付货款、支付佣金、运杂费等,或少数鲜货、紧俏商品的货款结算,委托适用于买方资信好或卖方商品滞销时的货款结算而信用证结算方式,这之间会产生买卖双方的中间人或担保人,属于信用。汾州裕源土特产品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银行信用级别为AA+级,总资产达3.87亿元。年加工、销售核桃(仁)等农副产品1.38万吨,完成销售6.8亿元,进出口总额4200万美元,进出口贸易额居全国同行第一,这对于进出口信用证结算业务发展影响很大。

汾州裕源土特产品有限公司始终坚持“诚信、务实、创新、领先”的核心理念,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和先进技术,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目前公司销售网络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产品远销美国、欧盟、日本、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篇文章主要结合实际,主要研究了汾州裕源土特产品有限公司农副产品企业进出口会计核算的难点及特点及外汇核销和信用证结算等方面的问题,希望给于读者一些借鉴。

农产品出口企业 篇7

手工业产品出口贸易行业是一种国际贸易中以经营手工业产品的出口为主的行业。而手工业, 一般指通过手工劳动并使用简单工具, 进行工业性生产活动的产业。在阳江具有传统和优势的手工艺品就主要有小刀、风筝、漆器、五金制品等。在当代严峻的贸易环境中, 我国的外贸企业并没有太多能够与国外外贸企业竞争的有利条件。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一般无法在一线大城市生存发展, 而只能在运营成本较低、竞争较少的二、三线中小城市落户, 而且资金紧凑、人才稀缺、管理混乱、客源不稳定, 可以说各项资源都紧缺, 难以得到长远的发展机会。阳江中小型手工业产品出口企业, 就是这类国内中小型出口企业的一种典型例子。一方面, 这类企业首当其冲地迎接着贸易环境的恶化带来的直接冲击;另一方面, 又具有运营成本低、行业历史长远等特点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等优势。事实上, 作为当代企业普遍采用的发展路线, 品牌建立也因其对企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在国内拥有相当长时间的发展和普及, 并被许多国内企业所采用, 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2 阳江中小型手工业产品出口行业品牌建立的现状与问题

现在, 整个贸易环境都明显恶化, 如进口需求下降, 政策扶植减少, 汇率压力加大, 人力资源成本上升, 行业竞争过度, 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的存在等。于是, 阳江中小型手工业产品出口贸易行业中的企业, 该如何在这些多样而严峻的问题下, 开创出能适应当前环境、发挥自身优势, 发展壮大、培养竞争优势, 并最终实现自身价值、文化的确立与提升的道路, “品牌建立”是最值得重视的核心。

对于具有悠久的对外贸易历史的阳江而言, 本地出口企业并不缺少成功的品牌建立范例。如驰名中外的十八子刀具, 自1983年创立以来, 至今已经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被国家商务部列为“重点培育和发展出口名牌”, 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日、美、加、韩、东南亚、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被誉为“中国第一刀”。此外, 羽威、银英、鸿丰、三马、龙达等企业也都建立起相当具有号召力的品牌, 并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

但总体而言, 阳江隶属于出口行业产业链的大大小小数十万家各类企业中, 真正进行了品牌建设的, 寥寥可数。绝大部分的企业, 尤其是资源紧缺的中小型企业, 都更偏向于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传统经营模式的运营发展中, 而很少选择品牌建设的道路。生产更困难、成本更高、生产过程更漫长、收入更不稳定的手工业产品出口企业就更不言而喻了。目前, 阳江所成功建立的一些具有品牌价值的品牌中, 大部分是规模较大、实力雄厚的企业, 如阳江十八子等一类企业, 其企业本身就具有强大的传统优势, 所运用的品牌建立模式实际上与目前世界所普遍流行的具有相当大的差异, 是一般企业所难以模仿复制的。更确切地说, 这些在阳江较为普遍的品牌建立模式, 对阳江的大部分中小型企业都并不适用。因此, 阳江中小型手工业产品出口企业也必然有着适应自身现状的品牌建立模式, 可以真正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3 阳江中小型手工业产品出口企业品牌的建立

通过对现今较为普遍的一些品牌建立模式与其核心逻辑的分析, 再针对其优、缺点确立新的品牌建立方式的核心逻辑以后, 计划的执行则显得更具体, 需要注意的细节也更多。具体的核心步骤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六项。

3.1 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的原始积累”是指最大限度地积累品牌建立过程中需要的各种资本。其中包括品牌建立计划启动资金、风险准备金、运营用流动资金的严谨预测与筹集, 品牌建立的规划中对盈利、尤其是持续性盈利, 乃至其实是隐性资金的固定客户、订单、银行或民间信贷的信用额度等等无法用“资金”概括的“资本”等。

而作为阳江的中小型手工业产品出口企业, 在面临当前严峻的贸易环境时, 显然比国有企业和实力雄厚、资源充足的大企业们更缺少抗压力。即使是较小的风险, 也可能会对这类规模较小、资源有限的中小型企业带来相当大的伤害。

因此, 即使这个过程显得非常艰难, 但依然是当前背景下阳江中小型手工业产品出口企业的品牌建立过程所最应该注重的基础。另一方面, 资本的原始积累这个看起来难以完成的项目, 也有一些配合现实状况、用“减低效率”为代价以减低难度的完成模式。这样就可以避免像大多数缺少经验的创业者那样, 一开始创业就坚持开始其独特的经营方式, 最后却因为无法抵抗风险而受挫。

3.2 品牌设计与品牌核心理念的确定

当传统的经营方式运转顺利、公司开始稳定获利并拥有一定量的储备资金与稳定客户之后, 就可以在保持这种经营的同时, 开始规划其后的项目。首先就是品牌设计与品牌核心理念的确定。

国内企业进行品牌建立, 常常会认为需要考虑市场和大部分消费者的喜好, 希望在规划品牌核心理念时, 尽量规避绝大部分人所不接受的观念, 当然更不敢将经营者个人的观点加入。但实际操作时, 这种做法很容易使最后确立的品牌概念只披一层诸如“建设优秀品牌”的皮, 而并没有确切的内涵, 更不要说鲜明的立场。但事实上, 即使是消费者心理学范畴的大师, 也难以完全规避这些经营者们所担心触碰的“市场和消费者的地雷”, 更何况这些所谓的“地雷”, 有许多是根本无需考虑的。因为绝没有任何的观点, 可以100%得到市场与消费者的接受和喜好。

因此, 在考虑品牌理念时, 更应该考虑的是品牌定位、品牌面向的市场、品牌的预期消费者群体等等。尤其作为阳江中小型手工业产品出口企业, 因其规模较小, 初期所面对的客户群体也较小, 相比起考虑整个市场的喜恶, 如何吸引国外进口商的目光、从大批同类型的中小型企业中脱颖而出, 显然是更现实的问题。也即是说, 与其试图讨好所有的消费者, 倒不如直接吸引客户目光实际。以阳江中小型手工业产品出口企业为例, 经营者很大可能是阳江本地生人, 此地近海, 因此, 价值观中“包容”是很推崇的特质, 那么, 就大可以将之纳入品牌理念设定的考虑因素中。

3.3 根据品牌理念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模式

等品牌设计与品牌核心理念都确定了以后, 就可以着手开始根据品牌理念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因为这个项目仍然属于规划完成、产品投产销售前的准备项目之一, 因此, 企业应该还是保持着传统经营方式, 以期保持收入以维持整个品牌建立过程的资金周转, 也就是说, 企业内部是有传统经营模式下的一套内部管理模式的。因此, 在根据品牌理念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模式时, 没有必要破坏原有的管理模式, 而可以通过另外设置独立新部门、任命新职位的做法, 在同一个企业内部, 设立两套不同的部门与职员。

事实上, 当企业的品牌核心理念强大而独特时, 其内部的管理模式也可能会非常特殊。例如, 有名的微软与苹果公司, 其内部组织就比同规模的传统经营企业要松散、自由, 对其职员则更待遇优厚、要求特殊。由于品牌的特殊性, 如果不在产品投产、品牌进入市场前将内部管理模式调整好, 是难以适应由于品牌的特殊性而导致的产品与其配套服务的特殊性的。因此, 此时根据品牌理念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模式, 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步骤。

但出于对原有传统经营部门的职员的考虑, 可以一方面少量吸纳新职员到新模式的部门接受培训与熟悉运营, 另一方面, 则在企业内部公开对传统模式部门的职员进行动员并设立考核制度, 当传统模式部门的职员有意愿并成功通过考核, 就可以在新模式部门正式成立后调任乃至升任新模式部门的职员或主管。由于整个品牌建立过程进度相对漫长, 因此有足够的时间, 一步步寻找与培养新模式部门的主管与职员, 并在整个品牌建立的前期规划工作中充分熟悉品牌理念与根据品牌理念确立的工作方式, 并最终成为成功建立品牌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尤其作为阳江中小型手工业产品出口企业, 本身规模较小, 本身人员并不多, 因此, 这一做法也比较容易实施。

3.4 根据品牌理念选择与设计产品

在原始资本积累与根据品牌理念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模式进行的同时, 则可以开始根据品牌理念选择与设计产品。考虑因素包括商品的可塑性、商业性、独创性、市场接受度、生产难度, 甚至美观度等等。作为品牌建立的核心, 更需要具有与品牌理念相呼应的特质, 或者可以改造为与品牌理念相呼应的特质的潜力。这样的产品显然不是容易发掘的, 但也不是完全无法发掘的。阳江的“漆器”就算是在这许多方面都具有潜质值得发掘的一种产品。同样明明具有超卓出色的传统技艺, 却因为无人以现代手法改良设计、包装、推广, 而被时代的潮流所淹没的阳江漆器并不缺乏可供发掘的商业价值。尤其在当前, 阳江漆艺技术仍未完全失传, 开发这一产品的成本与难度则更大大降低。而虽然漆器制作不易, 作为传统材料的天然漆也比当代普遍运用的化学漆更难寻、成本更高, 但与20世纪80年代不同的是, 21世纪的市场更加能够接受高端的日用品, 甚至具有接近艺术品性质的装饰性日用品。只要通过合理的改良、设计、包装与推广, 一定能够使其商业价值充分发挥。总之, 应以具有可塑性、商业性、独创性、市场接受度、生产难度、美观度以及品牌理念的关联性为选择目标。

3.5 根据品牌理念制定营销策略

营销策略显然是多变而富有技巧的, 因此, 如何根据品牌理念来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就成为重中之重。作为消费者可能会认为, 销售者当然是希望在越短的时间里卖越多越好。但是, 世界上最出色的品牌, 在营销上也具有各自强烈的个性。例如各大奢侈品品牌, 营销时多侧重培养市场饥饿度, 用少量、高成本、高利润的精品类产品进行限量销售, 一样能够获得让同业侧目的好业绩。这种市场“饥饿度”营销法, 苹果公司显然运用得就更得心应手, 其新产品每一次推出皆能够在全球引起购买狂潮, 起码有一半要归功于此。

3.6 根据品牌理念确定品牌公关策略的基本逻辑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里, 出口贸易中产品的链条被越拉越长, 许多产品跨越大洋远销各大洲。产品出口的过程被拉长, 一方面企业当然会努力保证产品的质量不变, 但是在长途、长时间的运输乃至其他因素的作用下, 产品存在问题的几率也是相当大的。例如国内的几个大品牌, 王老吉通过在2008年对5.12大地震的捐款与宣传成功提升品牌价值, 三鹿奶粉却因无法解释清楚问题而更遭质疑最终因质量问题而一败涂地, 到蒙牛公司不但屡屡传出丑闻, 更因其公关手段拙劣, 前任蒙牛CFO姚同山公然在记者招待会上讲出“我们发到香港的产品和出口的产品是一样的, 保证比内地 (大陆) 的产品质量更好、更安全”这样的话, 以至在内地引起巨大不满, 品牌形象严重受挫。因此, 公关策略就显得非常重要。

4 结语

通过对各个方面的数据与资料分析而得到的这一规划, 是一个逻辑与理论上都具有相当合理性的理想模式, 当然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放眼世界, 其企业品牌真正具有超过企业产品本身的品牌并不多见。这样的缺失, 无疑意味着相应市场的空白。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成功建立出优秀品牌的企业, 只要其产品质量合理、包含品牌核心文化、满足消费者需求, 就可以比其他范畴更容易、更迅速地占有相对空白的市场、并以此获得巨大利润, 最终达到企业和市场需求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吴荣体, 范佳凤.阳江五金刀剪产业当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与产业, 2008 (09) .

[2]文路.品牌知识漫谈[J].福建质量技术监督, 2006 (5) .

[3]李光斗.大国寡品:中国模式的品牌缺陷[J].企业研究, 2011 (17) .

农产品出口企业 篇8

2010年,受世界经济衰退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果断的采取了强有力的刺激经济政策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国民经济增长8.7%,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2万亿美元,下降13.9%,其中进口下降11.2%,出口下降16%,全年贸易顺差下降34.2%,全球出口市场份额有所上升,总额已位居全球第一,圆满完成了中央提出的保市场,保份额的战略意图。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面临的压力依然很大,外贸的可持续发展令人担忧。

2 目前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低价竞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低价竞销存在的问题

2.1.1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增长方式粗放

首先,我国出口的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偏低,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中低端地位,贸易利得少。其次,我国大多数出口企业都在走以量取胜、靠低价占领市场的路线;而且我国典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很少拥有自己的品牌,因为它们大多是以加工贸易为主,大量出口产品靠OEM来支撑贸易规模。参与竞争的企业数量增多由于我国出口产品低附加值数目较多,这里产品具有很强的同质性和替代性,参与竞争的企业数量较多。

2.1.2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出口贸易中面临诸多贸易摩擦

中国的产品一直以来就以物美价廉著称,出口后更是受到各国消费者的喜爱.然而,为争夺国际市场,部分国内同行业之间的低价竞销也愈演愈烈.低价竞销现已成为我国出口企业惯用的竞争手段。不仅如此,过度的价格竞争更是将我国企业的利润拱手让给外商,还背上“倾销”的嫌疑。

2.1.3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供求关系不平衡

因为国内一些中小企业没有严格执行劳动、安全生产、环保和社会保障等法律法规,使得其生产成本较低。在进军国际市场时,价格成为它们唯一的竞争优势,于是只能打价格战,以低廉的成本加低廉的利润进行定价,与国际同类产品相比,其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十分明显,这不可避免地会对进口国市场上的同类产品产生一定的冲击。

2.2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低价竞销的原因

2.2.1 对国际市场缺乏战略思考,缺乏核心创造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决定出口能力的最关键的因素。很多企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自己也不注重研发,只是在低端产品市场挤来挤去,热衷于模仿。

2.2.2 对现代营销管理知识把握不准

(1)对价格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在国际贸易中,我国一些企业将定价目标锁定在销售总额和利润最大化两大目标上。而且把销售总额片面地理解为为了创汇而出口、甚至是不考虑成本地出口,把利润最大化片面地理解为当前利润最大化。(2)定价方法存在偏差,必然造成定价方法的失误。(3)不精于价格策略和技巧,把价格竞争等同于体育比赛和学术竞争。

2.2.3 外贸体制改革滞后

国有外贸公司“负盈不负亏”,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往往会在恶性竞争和技术十分落后之间形成恶性循环。这是当前外贸领域恶性竞争的重要原因。而且需求弹性越大的行业,恶性竞争的可能性越大。

3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低价竞销的对策

3.1 进一步转变观念,用开放经济理念指导对外贸易

现代市场经济是自由经济、信用经济和法制经济三者的有机统一。在中国入世后,对出口企业来说,应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一方面要学会利用WTO规则参与国际竞争和保护自己合法利益。另一方面也要遵守WTO规则,转变竞争观念,采取合理合法的竞争措施,而不是采取短期行为来获得短期利益。

3.2 改变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贸易增长方式

制度创新是转变出口增长方式的关键。要实现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制度创新不仅能够加速资本的积累,加快技术进步,而且能提高既定生产要素的投入强度和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应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独立的生产经营实体。依靠科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国际品牌战略。

3.3 有效预测并管理竞争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营销管理者关注的重点都应该是消费者的需求,在国际贸易中,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学会收集和评价信息,学会从独立的行业监督组织、出口商会和行业有价证券分析师那里获取信息,学会从忠诚顾客处获得信息,学会利用公开信息,特别是有选择地公开信息,善于避免低效率的削价对抗,善于使用增强自身力量的非价格防卫手段。

3.4 完善市场体系和法律体系

第一,出口价格管理和协调的法制化。第二,出口价格管理和协调的间接性。所谓间接性是指由市场竞争机制决定价格水平,政府基本上不对价格形成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第三,行业限价和行业自律。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有能力强化政府和行业协会的监督管理机制,填补法律空白,提高执法能力。第四,对国内价格和出口价格的管理和协调方式趋向一致。

4 小结

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企业之间的低价竞销行为主要是由于出口企业的短期行为造成的。在不完全竞争情况下,只要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上需求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不同,且两个市场可以有效划分,那么出口企业就有动机制定比其他企业较低的价格来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率。一旦某个企业首先采取低价策略,就会引发其他企业也采取低价策略与之竞争,从而进入一种“价格低端锁定机制”。最后结果就是类似于“囚徒困境”的非合作均衡,个体短期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导致了整体企业利益的损失。

摘要:文章针对对我国劳动密集性产业低价竞销的现状,通过对低价竞销存在的问题及低价竞销形成的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对低价竞销的对策。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低价竞销,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陈朝晖,李炼.论低价营销策略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关系[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

[2]林丽,张素芳.1994-2002年中国贸易条件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8,(11).

农产品出口企业 篇9

1 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1.1 变量界定和数据来源

本文用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的出口作为被解释变量Y (单位:亿元) , 以我国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作为解释变量X (单位:亿元) , 以1995—2005年期间的两个时间序列 (见表1) 来分析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出口与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之间的关系。为消除异方差性, 在运算时, 将新产品出口、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分别取自然对数, 以变量lnX、lnY表示。

资料来源:2006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1.2 计量方法和模型

1.2.1 单位根检验

本文采用ADF (Augmented Dickey-Fuller) 法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对于非平稳的变量要确定其单整的阶数, 如果变量的n阶差分是平稳的, 则称此变量是n阶单整, 记为I (n) 。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同阶单整是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检验的先决条件。

1.2.2 协整检验

对于同阶单整的两变量回归方程, 可以用ADF法检验回归残差的平稳性, 通常称之为EG两步法。对存在协整关系的两变量时间序列, 可以直接用OLS方法。根据回归结果, 还要从拟合优度、F检验统计量值、样本回归系数的t检验值、杜宾统计量值和AIC、SC值等方面, 对模型做进一步分析。

1.2.3 误差修正模型

误差修正模型是在确定了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后, 转而估计变量之间的误差修正过程。协整反映的是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短期出现了偏离长期均衡的现象 (计量上表现为一定的误差) , 则会通过对误差的修正使变量重返均衡状态。一般用滞后一期的残差作为误差修正项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另外, 被解释变量的短期波动除了受误差修正项的影响外, 还受到解释变量短期波动及各变量滞后变化的影响。

1.2.4 因果关系检验

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来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及如何构成因果关系。其原理是:在做对其他变量 (包括自身的过去值) 的回归时, 如果把x的滞后值包括进来能显著地改进对y的预测, 就说x是引起y的Granger原因。

2 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出口与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2.1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应用Eviews4.0软件, 对表1中的X、Y取对数后的序列lnX、lnY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 检验结果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 变量lnX和lnY的水平序列、一阶差分序列不能拒绝单位根假设, 说明水平序列、一阶差分序列都是非平稳的, 而它们的二阶差分序列拒绝了单位根假设, 说明二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的, 即它们都是I (2) 序列。

注:检验形式中C、T、K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方程中的常数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阶数;N是指不包括C或T, Δ表示一阶差分, Δ2表示二阶差分。

2.2 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模型

由于两变量均为I (2) 过程, 可以对其进行协整分析, 采用EG两步法做协整回归并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首先对由lnY、lnX构建的回归模型进行OLS回归, 然后利用回归生成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

lnYt=-3.033677+1.491605lnXt+et (1)

(-7.701660) (25.7741)

R2=0.986632 D.W=2.284235 F=664.2686

对 (1) 生成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 检验结果见表3, 残差为I (0) , 即lnYt、lnX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出口与研究开发经费投入的长期均衡方程为:lnYt=-3.033677+1.491605lnXt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的目的在于研究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出口与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之间由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调整的过程, 并分析变量之间的短期弹性。用滞后一期的残差作为非均衡误差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估计结果为:

ΔlnYt=1.493968ΔlnXt-0.43714et-1

(7.645347) (-3.266471)

R2=0.762438 D.W=1.821529 F=11.42470

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在1995—2005年间, 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出口与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对新产品出口的变动作用显著, 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增加1个单位, 新产品出口增加1.493968个单位。et-1是误差修正项, 该项系数反映了误差修正规模自身修正偏离均衡误差的作用机制。当修正系数为1时, 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和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出口的当年均衡误差在下一年就可调整到均衡状态。此模型的系数为-0.43714, 说明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和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出口之间的均衡关系对当年非均衡误差调整的修正能力较强, 系数为负, 符合方向修正机制。

2.3 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出口与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 但是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 即是由企业新产品出口的增加带来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增加, 还是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增加带来企业新产品出口的增加需要进一步的验证。根据表1中的相关数据, 对其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结果如表4所示。表4中的第一列是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零假设, 第二列显示样本数据的数目, 第三列数据为F统计量的数值, 第四列的数据为F统计量在零假设成立时的概率显著性水平。

根据结果表明, 95%的置信度下接受LNX是引起LNY的格兰杰原因, 拒绝LNY是引起LNX的格兰杰原因。

3 结论及建议

3.1 结论

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出口与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在短期内, 企业新产品出口的变动受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变动因素的影响, 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增加对当前新产品出口的变动作用显著, 企业新产品出口和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之间的均衡关系对当年非均衡误差调整的修正能力较强。

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得知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出口与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之间仅存在单项的Granger因果关系, 即研究开发经费投入的变化是引起企业新产品出口变化的原因, 研究开发经费投入越多, 越有利于增加企业新产品出口;但企业新产品出口的变化不是引起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变化的原因。

3.2 增加研究开发经费投入, 促进企业新产品出口的建议

3.2.1 确立企业在研究开发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深化企业改革, 确立我国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活动的主体地位, 通过制定宏观政策, 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对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投入, 政府要大力支持, 并予以一定的扶持政策, 实行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投入与企业经营者的业绩挂钩。

3.2.2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研究开发经费投入机制

与固定资产投入相比, 研究开发经费投入风险较大, 所需资金量多, 对于规模较小的我国企业来说, 它们难以承受。因此,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导向、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来为研究开发投入筹集资金势在必行。

3.2.3 激发企业对研究开发经费投入的积极性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12月14日发布的经济普查第二号公报显示,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仅有11.9%开展研究开发活动, 说明我国近9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对研究开发基本没有投入。必须采取相关措施, 激发企业对研究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对那些外部经济强的研究开发项目, 政府甚至给予财政补贴。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06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6:123-130.

[2]张晓峒.Eviews使用指南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185-196.

[3]单红梅.1991—2003年间中国科技投入经济效果的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 2006 (9) :14-18.

[4]吕忠伟, 袁卫.财政科技投入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 2006 (5) :31-35.

农产品出口企业 篇10

出口企业在出口产品过程中,虽然面临着国外企业先进技术的竞争,但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和学习先进的国外技术,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已有的研究对产品出口与技术进步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产品出口需要先进的技术。在产品出口时存在运输成本、贸易壁垒、市场开发等方面的额外成本,出口企业必须要有较高的生产效率,以弥补在国际竞争中因为额外成本而产生的劣势,因此,出口企业要求更强的竞争力。国内技术条件先进的出口企业一般会在稳定国内发展的基础上,参加国际竞争,而技术条件一般的企业由于难以弥补国际竞争的额外成本,无法参与国际竞争Melit( 2003) ; 效率高的企业倾向于出口,同时出口带来的国际市场利润也可以弥补企业在技术开发中较高的沉没成本( Bustos,2005) 。

产品出口有助于技术进步。内生增长理论认为产品出口具有干中学效应和出口竞争效应,出口企业在产品出口过程中可以得到产品购买者的技术支持( Grossmaand Helpman,1991) 。出口企业在产品出口过程中会学到更先进的技术、创造更高的生产效率,并且产生技术外溢,促进国内其他企业的技术进步( Feder,1982) 。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会促进企业改进技术、提高生产率( Holmes,2001) ,所以出口企业往往在技术开发方面有更强烈的欲望,具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当不发达国家向欧美等发达国家进行产品输出时,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出口过程中可以获得发达国家的技术帮助,提高生产效率( Evenson and Westphal,1995) 。产品出口有助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规模的扩大会促进技术进步( Delgad等,2002; Loecker,2007) 。

本文旨在揭示我国上市制造业企业产品出口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将贸易自由化、企业技术开发人员等因素考虑进来,并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证明产品出口对技术进步确实有稳定的促进作用,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而技术人员数量对技术进步影响较小,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二、数据指标选取及分析

由于受到数据可获得性、真实性和质量等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2003—2010 年我国190 个上市制造业企业1520 个数据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层面分析产品出口对技术进步的影响,进而为企业提升竞争力; 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建言献策。本文数据主要是从深交所、上交所各个企业相应年报中整理取得,也有部分数据是从CMSAR数据库中摘录而得。

( 一) 出口规模分析

本文中出口是指由中国大陆生产制造或加工的商品出售到中国大陆以外的地区,将销往香港、台湾、澳门地区的产品也统计在内。

由图1 可知,2003—2008 年初出口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出口额从2003 年的391. 66 亿元增加到1147. 63 亿元,年均增长22% 以上,增长势头迅猛且不断加快; 受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口状况急转直下,2008—2009 年之间,出口下降了23. 51% ,2009 年的出口额仅为877. 83 亿元; 经过一年短暂的下降,在我国出口政策及时的调整下,出口规模开始回升,2010 年已超过危机前水平,受欧债危机之后出口环境恶化的影响,2011 年出口规模略有回落,为1476. 44 亿元,下降了5. 25% 。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数据变化趋势表明: 1. 出口发展较快,制造业企业主要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发挥了劳动力充足和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这启示我们,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依靠大量低廉劳动力进行的出口是不可持续,必须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不断升级产业链,加强企业竞争力; 2. 制造业出口企业的发展易受到国际出口环境变化的影响,发展不稳定,因此企业不应该过分依赖出口,也应该注重国内市场。

资料来源:2003—2010年深交所、上交所上市公司年报

( 二) 不同企业技术进步率比较分析

技术进步是指从技术层面所涵盖的不同形式知识的积累和改进,全要素生产率( TFP) 是新古典经济学派在经济增长理论方面用来衡量纯技术进步在生产过程中积极作用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选取全要素生产率作为技术进步指标( 技术进步率) 。

数据来源:根据2003—2010年深交所、上交所上市公司年报计算所得

为了更好地验证企业出口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将所选的190 个制造业上市企业分为四类,即持续出口企业、新出口企业、非出口企业和退出出口市场企业。可以将2007 作为界限,2007 年之前未出口而之后出口的企业为新出口企业,之前出口而之后不出口的企业为退出出口市场企业,一直出口的企业为持续出口企业,始终没有出口的企业为非出口企业。通过计算,以上四类企业的技术进步率统计结果显著,如表1 所示。

在2007 年之前,持续出口企业技术进步率一直高于其他三类企业,而2007 年之后新出口企业技术进步率略高,其次是持续出口企业。这表明产品出口与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从新出口企业来说,在其技术进步到一定水平之后,为了扩大市场,将会选择出口。

持续出口企业、新出口企业和非出口企业三者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在2007—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技术进步率降到最低,之后出现反弹,而非出口企业技术进步率一直都相对较低,反弹速度较慢。产品出口与技术进步相同的变化趋势再次表明二者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随着产品出口受到影响,用于技术开发的资金将减少,技术进步开始放缓,甚至停滞。

对比新出口企业和持续出口企业,2007—2008 年后新出口企业技术进步率开始反超持续出口企业,2008—2009 年之间出现了一次交替,之后新出口企业技术进步率明显加快,大幅度超过了持续出口企业,而且也看到在2007 年之前新出口企业的技术进步率一直在向持续出口企业逼近,开始出口后即迅速反超由于新出口企业出口经验较少、出口客户源不稳定等原因,受国际出口环境恶化影响较大,2009 年又被持续出口企业反超。

对于退出出口市场企业而言,在2008 年退出出口市场之前,其技术进步率持续下降,在退出出口市场之后,技术进步率开始缓慢回升,但始终都比其他三类企业低。企业在退出出口市场之后开始将大部分技术开发资金用于适合自身状况的技术开发,相对提升了技术。

三、实证分析

本文在Paula( 2011) 决策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选取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对产品出口和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模型如下:

其中,TFPit| EXPit分别表示i企业在t时期的技术进步和出口额。Xit包含技术投入、进口渗透率等控制变量。其中技术投入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很大,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代表性,以技术人员数表示技术投入; 进口渗透率可以表示一个国家大的贸易自由化环境,贸易环境越自由,出口在技术进步中发挥的作用越大。Ψit为模型设置的其他控制变量,其中包括企业规模、区位、最终控制人性质、成立年限以及行业特性等。α、β 为各变量系数。ui为随机误差项。变量定义如表2 所示。

注: tfp的样本数为1330,其他变量的样本数为1520资料来源:2003—2010年深交所、上交所上市公司年报

本文采取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来对实证模型进行估计,样本总体计量结果如表4 所示。

注:***、**、*分别表示在1% 、5% 、10% 水平下显著; 括号中数值为t统计值

四、实证结果

1. 产品出口对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而且这种促进作用十分稳定。从表4 可知,产品出口( EXP) 对技术进步影响的系数为正,在5% 水平下显著。这表明产品出口对技术进步确实存在内在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是因为出口可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拓展市场空间,给企业带来更丰厚的利润,企业可以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企业研发中; 另一方面,在出口过程中,企业的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但竞争成败的关键是在于技术进步,所以出口企业更加注重技术研发活动,在出口中还可以从贸易伙伴中学到更多先进技术。

2. 贸易自由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了市场经济和贸易自由化道路,并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使得我国技术进步不断加快。

3. 技术人员数量对技术进步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因为本文所研究的样本大多成立年限较短,技术发展还不够规范,技术人员和相应的固定资产投资较大,回报还没有显现,技术人员数量越多反而阻碍了企业技术进步。

农产品出口企业 篇11

越南是个农产品出口潜力巨大的国家,具有水果出口优势,但由于种植、保管技术和产品推介宣传等方面受限制,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地位不高。越南水果要在各个标准苛刻市场上站稳脚跟,就要满足食品安全标准。同时,要系统规划、建设满足质量和原产地要求的大型专产区。

越南驻澳大利亚商务代表阮氏黄翠认为,越南荔枝获得出口澳大利亚的许可证非常重要,因为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检疫规定十分严格的国家之一。他们将对每种水果与越南进行谈判和准入,如果我们就荔枝成功进行谈判的话,那么将对其他水果有指导作用。为出口澳大利亚市场,要满足种植地、包装设施、包装、标签、辐照处理等5个基本要求及进行出口前检疫等。

美国市场批准从越南进口龙眼和荔枝等2种水果,以及继续推动牛奶果、火龙果、红毛丹、荔枝、芒果等特产水果进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台湾等市场,是越南农产品征服国际市场的大好机会。不过,要将多种水果和农产品打入国外市场就要制定主动销售战略,统一出口管理。此外,还要在国外尤其是质量要求严格市场开展实施越南农产品推介计划。

目前,越南农产品销售的较大困难之一是生产规模小和分散化。在一些农产品产区,企业能力有限,因此在保障产品质量和市场稳定方面存在巨大困难。与此同时,越南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收获后保管环节做得不好,因此农产品无法达到对方的质量要求。

面对这些困难,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植物保护局副局长黄忠表示:“为做好下个荔枝季节特别是2016年的出口工作,农业与农村发展部部长指示植物保护局与河内辐照中心与科技部商讨投资约200亿越盾开展辐照中心升级问题。同时,增加冷库和其他设备。如果进展顺利,到2015年底,辐照厂就将具备对出口到美国和澳大利亚市场的水果实施辐照的足够条件。”

在政府的关心和投资下,包括荔枝在内的越南农产品将迎来征服国际市场的许多机会。不过,为实现越南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梦想,企业就要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产品推介并在国内外市场打造自己的品牌。同时,加强农民、企业与市场的信息沟通。

越南工商部副部长陈俊英认为,尽管美国和澳大利亚同意越南荔枝进入其市场,但这些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很高,因此越南需要时间来塑造品牌。目前,越南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塑造越南农产品形象。陈俊英副部长表示:“越南农产品的最大困难是如何在这些市场上塑造自己的形象。除了要与其他国家的荔枝产品进行竞争,还要继续开展品牌推广和打造。我们具备了种植、生产技术及近期在北江省开展的便利条件。我们相信企业将有很多条件在这些市场打造品牌并可持续发展。但是,确保产品产量和质量的稳定以及满足这些市场的技术要求,将是保障我们的企业和产品在欧洲、美洲和澳大利亚市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最近,越南科技部、科技翰林院和海阳、广宁、北江3个省与6个国家的代表签署意向书,涉及的越南荔枝年均出口量达5万-10万t。这是越南荔枝乃至越南农产品的利好消息。为促进越南农产品发展和成功征服国际市场,需要生产者、企业和商务部门在产品连接和寻找销售渠道方面携起手来。

我国农产品出口问题探讨 篇12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一)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已连续七年保持逆差。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一直保持着顺差。这种长期保持顺差的局面到了2004年被改变, 当年逆差高达48.8亿美元, 2006年回落为9.6亿美元, 之后逆差逐年增大, 2010年更高达231.4亿美元。我国农产品贸易出现逆差, 表现为农产品进口增幅快于出口增幅, 主要原因有:一是入世后, 我国农产品进口关税较大幅度减让和进口配额达到高点, 使得国外农产品对我国进口门槛很低;二是由于高额补贴, 国外农产品比我国国内同类商品具有价格优势, 且质量比国内好得多, 导致中国农产品进口大幅增加;三是入世以来, 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前所未有的贸易壁垒, 各国对农产品加大贸易保护力度, 制约了我国农产品出口。

(二) 农产品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总体上说, 沿海省份是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地区, 其中山东是农产品出口增长最快的省份之一, 自2000年超过广东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省。其次是广东、浙江、辽宁和福建, 这五个省农产品出口占全国的3/5。中国农产品出口前15位省 (市) 中, 有9个都在东部地区, 占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近80%, 而中西部19个省份合计还不到20%。

(三) 农产品出口市场过于单一。从贸易

分布区域来看, 我国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地区。亚洲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 占中国农产品出口额的60%以上;欧洲和北美洲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二、三大市场, 分别占中国农产品出口额的17.8%与13.6%;出口份额最少的是大洋洲, 只占1.5%。我国农产品出口前五位的市场分别为日本、欧盟、美国、韩国和香港。而这些国家 (地区) 正是高补贴、贸易壁垒森严的国家和地区, 也影响到了我国农产品出口。

二、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因素分析

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因素, 不仅有农产品加工程度低、农产品质量卫生问题突出、农产品出口企业竞争力不强、政府支持政策不完善等内部原因, 更有金融危机引发的各国消费低迷、人民币持续升值及遭遇贸易壁垒等外部原因。

(一) 农产品加工程度低, 技术创新薄弱, 竞争力不强。

目前中国农产品出口初级产品占51%以上, 加工品不到49%, 与世界其他农产品出口国相比,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相当落后。如水果行业, 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了水果采摘后预冷、贮藏、洗果、涂蜡、分级和冷链运输等规范配套的处理方式, 产后商品化处理量几乎达到100%, 而中国包括简易的手工分级在内的商品化处理量不足总产量的1%。由于农产品质量和加工水平低, 中国出口农产品的竞争优势, 实质上依赖于低价竞销, 不仅产品附加值低, 不利于出口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 而且还容易引发国外对我国农产品进行反倾销或采取保障措施。

(二) 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问题严重。

中国出口农产品的质量问题, 突出表现为疫病和农兽药残留等卫生安全问题。一是缺乏有效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与监控体系, 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检验检疫标准及检测技术手段滞后, 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食品安全卫生标准的国际标准采标率不高。如:在蔬菜农药残留方面, 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指标仅为CAC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的7.0%, 日本的9.5%, 欧盟的9.9%, 美国的7.2%;二是农兽药法律法规不健全, 农兽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管理部门分割, 监控脱节, 违禁药品使用泛滥。目前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农兽药生产、销售、使用监控检测体系, 严重威胁着中国食品安全和农产品出口质量;三是目前中国大部分动植物出口产品生产仍然以农户分散种养为主, 规模小, 技术水平低, 难以实行标准化生产, 无法有效控制种养过程中的疫病和农兽药残留问题, 使出口农产品得不到品质保证。

(三) 农产品出口企业竞争力不强。

农产品出口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据商务部统计, 2006年我国经营农产品出口的企业约2.11万家, 平均每家企业出口150-160万美元, 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不到630家, 龙头企业少。许多出口企业, 还没有建立生产、加工、储运、营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 没有形成有效的国际营销、市场开拓能力和品牌效应, 大多数出口企业只能作为出口链条中的生产加工环节, 缺乏市场风险控制能力, 无法应对复杂而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

(四) 政府支持政策不完善。

国家对农产品出口的支持力度不够, 现有的外贸支持措施很难用于支持农产品出口。如中央外贸发展基金, 主要用于鼓励高科技、机电产品出口, 基本没有用于促进农产品出口。农产品贸易促进资金主要用于推动企业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等, 支持范围窄, 此外, 中小企业出口促进基金、外贸名牌战略等促进政策, 也很少用于扶持农产品出口。

(五) 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各国消费低迷及人民币持续升值。

一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不仅给美国经济造成了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也影响了全球实体经济的增长。发达国家经济的持续低迷使外国消费者信心受挫、消费能力减弱, 导致中国农产品的外部市场需求不断萎缩;二是金融危机导致美元疲软, 人民币持续升温, 尤其自2010年6月19日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 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 短短三个多月时间, 人民币升值幅度达2.12%, 农产品出口价格不断升高, 竞争力下降, 出口量明显减少。

(六) 农产品出口遭遇贸易壁垒。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 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贸易壁垒。据中国商务部发布的《2005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对外贸易影响调查报告》称, 技术性壁垒占中国农产品出口面对的贸易壁垒的2/3。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技术优势, 制定了许多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和法规, 而我国一些农产品在环境、卫生和安全技术标准上不符合进口国的要求而不能出口到该国。如: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以来, 我国对日出口增幅明显下降。2006年对日农产品出口82.1亿美元, 比上年减少一半, 2006年, 我国共有476批次农产品被日本厚生省以查出违反日本《食品卫生法》为由, 而采取废弃或退货处理。中国出口到日本的甜豌豆、鳗鱼、大粒花生、冷冻木耳、天然活泥鳅等产品都被陆续查出药残超标, 我国农产品出口业务大受影响。

三、应对措施

(一) 强化质量安全管理, 提升出口农产品竞争力。

一是要强化对出口农产品生产源头的控制, 按照GAP标准 (良好农业规范) 和国外农业生产管理的模式, 制定企业的产品内控标准, 并以此为依据建立起一套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 从生产过程来保证农产品质量;二是强化对出口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控制, 加强对农产品出口加工企业的监管和引导, 通过国家免检、树立名牌等扶优扶强政策, 引导企业自觉提高食品质量, 保证食品安全。在出口企业中积极推行GMP、GSP、HACCP管理体系等, 实现农产品加工全过程的安全有效控制;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要引进、开发同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水准的监测技术和设备, 推动主要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的技术升级, 加速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二) 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 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要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 减少初级产品出口,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延伸农产品产业链。农产品企业要开拓创新, 拓展加工深度, 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满足人们对营养、方便、高质量的需求。大力发展特色产品、有机产品等高端产品, 以满足国际市场消费者的需求, 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三) 完善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支持体系。

一是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建立专项农产品出口信贷制度, 对农产品出口生产者和出口企业直接提供政府贷款, 或者提供有政府贴息的优惠贷款;二是健全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制度, 加强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的宣传力度, 针对农产品出口的特点和需要, 研究开发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的新险种;三是减免出口农产品的检验检疫费用, 改善农产品出口检验检疫设施条件, 增加出口检测点, 加快通关速度。逐步从对产品检测监管向对生产过程监管转变, 由主要依靠每批检验向加强基地监管转变, 尽可能减少检查批次。

(四) 加强行业组织建设, 提高农产品出口组织化程度。

一是要加强农产品出口行业组织建设。针对目前中国农产品出口存在经营分散、规模小、低价出口、无序竞争等问题, 抓紧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出口行业商会、协会与中介组织建设, 选择水海、禽肉、蔬菜、水果等重点出口产品建立健全行业组织和商品协会, 规范农产品出口秩序, 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纠纷;二是大力扶持和培育农产品出口经营主体。继续加大对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形式的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支持力度。在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领域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较强、出口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农产品出口企业。

(五) 积极应对国外贸易壁垒的挑战。

一是企业应当主动提升贸易壁垒应对能力。首先, 企业要积极应对。无论是以反倾销、保障措施为代表的贸易救济案件还是技术性壁垒案件, 积极应对就有机会争取有利结果, 逃避放弃只能遭受损失, 这是不争的事实。如:1999年美国苹果汁协会向美国商务部提出申请, 要求对来自中国的苹果汁进行反倾销调查。中国苹果汁企业积极应诉, 终于打了一个反倾销应诉的“漂亮仗”, 我国10家应诉企业中, 有6家获零关税率, 4家获3.83%的加权平均税率, 而未应诉企业一律为51.74%。其次, 企业要及时、充分了解进口国相关法律政策规定, 以把握应对的主动权。最后, 企业在应诉时应注意团结作战, 形成同盟, 这不仅有利于信息收集与传递, 还有利于解决困扰大多数中小企业应诉资金的短缺问题;二是政府要加大对外交涉力度, 为农产品出口企业创造良好国际环境。要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新一轮谈判, 推进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 解决农产品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减少来自其他国家的不公平竞争, 为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创造宽松、公平的竞争环境;加强对外交涉力度, 最大限度地化解争端和纠纷, 为农产品出口创造较好的国际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周希《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企业导报, 2010, 4.

[2]赵峰.技术性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EB/OL].http://www.worlduc.com/blospx?bid=2760314.

上一篇:互利双赢下一篇:钢结构立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