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进出口贸易

2024-10-26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通用11篇)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 篇1

摘要:我国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六年过去, 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入WTO, 可以享受缔约方应有的权利, 同时又要承担缔约方普遍承担的义务。正确认识WTO体制框架下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以及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政策的缺陷, 关系到今后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方向。本文将从我国近几年农产品进出口的变化来分析入世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进而探讨如何提高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竞争能力。

关键词:世界贸易组织,农产品,进出口贸易

一、 入世的背景回顾

农产品贸易与各国的利益息息相关, 一直是各国保护的对象, 也带来了大量的国际贸易争端。作为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和贸易国, 中国在加入WTO后面临着重新确定农产品对外贸易政策问题, 这个抉择不仅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未来农产品贸易和消费的格局, 而且也会影响整个国际农产品市场的供需情况。是继续实行农产品贸易的保护政策还是开放农产品贸易?入世前后, 众多学者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有人认为入世能给我国带来机遇,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会给我国农产品贸易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一) 入世给我国农产品贸易带来的机遇

加入WTO可以改善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环境。50多年来关贸总协定/WTO各缔约国在开放贸易, 尤其是降低关税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 为我国有效利用国际农业资源和市场创造有利的环境。通过参与多边国际贸易体制, 取得大多数成员方无条件最惠国待遇, 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 也为我国的农业国际化创造了非常有利的环境。

加入WTO可以灵活运用有关条款及争端解决机制, 保护国内农产品生产和农产品市场。我国也可以以成员方的身份, 全面参与国际农业多边贸易体制安排, 参与农业多边规则的制定, 维护国际农产品贸易秩序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遏制少数发达国家的单边贸易行动和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

加入WTO可以减少其他国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非关税限制措施等不公平待遇。乌拉圭回合后, 无论是发达国家, 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取消了非关税措施, 都以关税及关税配额的形式来管理农产品贸易, 从而大大改善了农产品出口环境。

加入WTO有利于我国农业走国际化的路子。农业的国际化是指参与农业生产的国际分工, 使农业资源在国际范围内配置, 按照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安排生产, 调整农产品结构, 加强农业国际合作, 从国外引进优良的农作物和畜禽品种,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积极引进外资, 加快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实行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并逐步实现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二) 入世给我国农产品贸易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加入WTO影响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各缔约方必然要求我们放开农产品价格, 实行农产品生产商品化, 经营市场化, 实现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的接轨。过去, 由于我国的部分农产品价格, 长期低于国际市场价格, 对农产品的进口限制, 主要采用如进口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 并通过国家进出口公司进行垄断经营。加入WTO以后, 我国需要进行关税削减和相关政策改革, 各种非关税措施将被禁用。进口方式的改变, 意味着我国将按国际规则逐步开放国内市场, 因此, 国内农产品市场面临着国际市场的冲击和挑战。

加入WTO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结构。我国农业生产与发达国家相比, 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首先, 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人多地少的小规模生产导致我国农产品生产效率低下, 交易成本高, 入世后, 我国的农产品生产不仅面临国内市场的需求, 而且还面临着国际市场的需求, 迫使我们要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其次, 我国的农产品自然生产条件较差, 即使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 质量问题也限制了出口。我国农产品质量、品种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如果我国不能尽快地实行按市场需求和国际质量标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品种结构, 提高产品质量档次, 我国的农产品不仅难以打入和占领国际市场, 即使是国内市场也必然受到国外农产品的冲击。

加入WTO影响我国政府的调控空间和力度。我国的农业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 农业生产的管理权在农业部,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农产品流通权在商务部, 而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管理权又在外贸部门。这种体制造成农业生产与市场脱节、生产与消费脱节, 严重影响了政府在农业国际化进程中的宏观调控能力。总体上说, 我国现行的农业管理体制不适应加入WTO后农产品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的需要, 也不适应农业国际化后对农业进行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的要求, 并且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生产资料价格补贴等方面的支持也将受到限制。

加入WTO将带来更深层次的改革的压力和挑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拥有占人口50%—60%的农业就业人口, 70%多的人生活在农村, 任何一个开放的承诺都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利益格局。我国在加入WTO后承诺开放农产品市场, 但决不仅仅是开放市场, 还涉及在国内的农业政策上、农产品的出口竞争上、出口补贴上、有关企业的进出口经营权上、深层次的管理上等很多方面。因此, 我们一定要全面考虑加入WTO以后对中国农业带来的全面挑战。

二、入世后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现状

在入世后对我国的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总的来说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的农产品贸易的确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有一定的牺牲;二是我们不能盲目悲观, 应该看到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实际上并没有受到严重的打击。

(一) 入世后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损失

农产品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2001年12月11日, 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该年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为279亿美元, 其中出口额为160.7亿美元, 进口额为113.8亿美元。2002年, 在入世后的第一年, 我国农产品市场没有受到多大的冲击, 农产品出口额在大幅度增加的同时进口额度也有所上升, 1-11月份, 农产品贸易顺差49.5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1%。到了2003年, 农产品贸易出现了三个“新高”, 即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均创历史新高, 农产品出口额214.3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8.1%;农产品进口额189.3亿美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52.1%, 但农产品顺差为25亿美元, 同比下降56.1%。但是, 该年却是我国农产品贸易自1990年以来顺差较少的年份。

农产品贸易遭遇壁垒狙击。入世第一年的2002年, 欧盟以我国的水产品中氯霉素含量超标为由全面封杀我动物源性食品的出口, 导致2002年上半年对欧盟畜产品出口降幅超过30%;同年, 日本以中国产冷冻菠菜中的农药超标为由, 于2002年7月17日通过新的《食品卫生法》, 全面禁止中国某些蔬菜的进口。

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 经营模式分散。我国农产品以初加工产品为主, 深加工能力不强, 而深加工的价值及其附加值较初加工产品的大得多。在出口的农产品中, 初加工产品占到80%, 而深加工产品仅占20%, 造成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 影响了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整体品质和收益。此外, 我国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和设备较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农产品加工的技术和设备问题增加了我国农产品的成本, 也影响了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二) 我国的农业并没有受到严重冲击

但是, 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的农业并没有受到严重冲击:加入WTO前的2001年, 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额为159.8亿美元。根据海关统计资料, 2004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14.2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27.4%。其中, 农产品出口额233.9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9.15%;农产品进口额280.3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48.07%。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差额由2003年顺差25亿美元转变为逆差46.4亿美元。2005年1-11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双增长, 农产品贸易逆差比上年同期大幅下降。1-11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06.9亿美元, 同比增长8.9%。其中, 出口额为247.3亿美元, 同比增长19.6%;进口额为259.6亿美元, 同比增长0.40%。农产品贸易逆差由上年同期的51.8亿美元减少为12.3亿美元, 同比下降76.2%。

2006年中国从整体上走进加入WTO的后过渡期。据有关方面透露, 2006年的农产品平均关税将在2005年15.35%的基础上进一步降至15.23%, 仅为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62%的1/4。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农产品关税总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

三、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四年来, 我国农业实现了稳定增长。外国的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并没有如预期涌入中国市场, 普遍担心的中国农业将受到严重冲击的情况也没有出现, 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我国政府在农业政策方面的调整。我国政府的政策目标已经从过去解决农产品的供给, 开始向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变。支持的手段也由过去的价格措施和对中间环节补贴, 开始转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减免税收、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等政策。

但是, 随着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的竞争加剧, 各国贸易壁垒的种类繁多, 不断创新, 如食品检验标准、国有贸易问题、基因工程作物以及劳工和环境标准等等均构成了新的农产品贸易壁垒, 这对以传统农产品贸易为主的我国农业而言, 将减弱农产品的竞争力, 使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萎缩, 甚至于有些农产品已经被迫退出市场。因此在入世后我国在农产品贸易过程中应该注意农产品贸易规则。

(一) 短期保护策略

继续使用农产品配额管理手段。在关税化过程中, 虽然关税配额能使少数农产品增加市场准入机会, 但由于实施期内一般不增加关税配额, 且配额主要分配给传统的贸易伙伴, 关税配额高峰超过了30%。因此, 配额制度依然是发展中国家目前保护农产品的可行选择。从我国对11种重要农产品的配额管理来看, 配额内税率不足10%, 配额外最惠国税率平均50%, 普通税率达到128%。所以, 配额以外的农产品成本过高几乎难以进口, 关税配额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我国农民的利益。

运用特别保障条款。当进口农产品的数量急剧增加影响到国内生产时, 就可以动用特别保障条款。即当某种农产品进口突然增加, 或价格剧跌到一定限度时, 允许进口国对该产品征收一定的附加税。

国内支持可用的“绿箱措施”。我国可使用的包括:①由公共基金或财政开支所提供的一般性农业生产服务, 其内容为:农业科学研究、病虫害控制、农业科技人员和生产操作培训、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检验服务、市场促销服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②为保障粮食安全而支付的储存费用。③粮食援助补贴。④一般性农业收入保障补贴。⑤自然灾害补贴。⑥地区发展补贴。

将技术壁垒纳入农产品的谈判过程。出现国际贸易摩擦时, 谈判的作用是巨大的,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 我国出口企业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 我国政府应该联合广大的发展中国家, 将技术贸易壁垒的削减引入WTO的多边谈判机制之中。

(二) 长期应对策略

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能力。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包括三个方面:价格竞争力、质量竞争力和信誉竞争力。各级政府对农民进行市场规则和市场意识的培训, 降低其在生产中的随意性、盲目性, 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政府对农

产品流通环节的企业进行价格监管、法律约束和信息服务、降低农产品的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建立农产品标准认证制度。要想突破发达国家对我国农产品的绿色技术壁垒, 首先要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接近ISO14000标准和发达国家最先进的环保标准。同时要参加国际标准组织的合作交流, 力争实现双边和多边环境标志的相互认可。对于自己比较有优势的产品, 要制定领先的国内标准, 并且争取将国内标准上升为有利于本国的国际标准。

对农产品实施适度的贸易保护战略。保护农业、保护农民不仅仅是国内实行减免税收政策, 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实施可行的贸易保护策略, 对我国来说, 适度的原则意味着一方面我们的农产品需要推动全球贸易的自由化, 另一方面还要建立适合我国的农产品保护策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贸易保护战略旨在保护和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并培育其竞争优势, 阻止外国企业无限制的进入本国国内市场, 消除国际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积极应对农业挑战, 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http://WWW.china.com.

[2]时磊.农产品大出大进现行新格局[N].国际商报, 2004-3-10.

[3]王文涛.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分析[J].商业研究, 2003, (24) .

[4]朱耀顺, 朱家位, 孙康.加入WTO后云南农产品贸易对策探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2, (S1) .

[5]马光霞.2005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回顾评价与展望[J].世界农业, 2006, (03) .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 篇2

地址:

电报:

卖方:

地址:

电报:

电传:

本合同由买卖双方商订,在合同项下,双方同意按下列条款买卖下述商品;

第一条品名、规格、数量及单价

第二条合同总值

第三条原产国别及制造厂商

第四条装运港

第五条目的港

第六条装运期

分运:

转运:

第七条包装

所供货物必须卖方妥善包装,适合远洋和长途内陆运输,防潮、防湿、防震、防锈,耐野蛮装卸,任何由于卖方包装不善而造成的损失由卖方负担。

第八条麦头

卖方须用不褪色油漆于每件包装上印刷包装编号、尺码、毛重、净重、提吊位置及“此端向上”、“小心轻放”、“切勿受潮”等字样及下列麦头:

第九条保险

转运后由买方投保。

第十条付款条件

1、买方在收到备货电传通知后转运期前30天,开立以卖方为受益人的不可撤销售信用证,其金额为合同总值的%,计。

中国银行行收到下列单证经核对无误后,承付信用证款项:

全套可议付已装船清洁海运提单,外加两套副本,注明“运费待收”,空白台头,空白背书,已通知到货口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公司。

商业发票一式五份,注明合同号,信用证号和麦头。

装箱单一式四份,注明每包货物数量、毛重和净重。

由制造厂家出具并由卖方签署的品质证明书一式三份。

提供全套技术文件的确认书一式两份。

装运后即刻通知买方启运日期的电报/电传副本一份。

2、卖方在装船后10天内,须挂号航空邮寄三套上述文件,一份寄买方,两份寄目的港中国对外贸易运输公司。

3、中国银行收到合同中规定的、经双方签署的验收证明后,承付合同总值的%,金额为。

4、买方在付款时,有权按合同第15、18条规定扣除应由卖方支付的延期罚款金额。

5、一切在中国境内的银行费用均由买方承担,一切中国境外的银行费用均由卖方承担。

第十一条装运条款

1、卖方必须在装运期前45天,用电报/电传向买方通知合同号、货物品名、数量,发票金额,件数,毛重,尺码及备货日期,以便买方安排订仓。

2、如果货物任一包装达到或超过重20吨,长12米、宽2.7米、高3米,卖方应在装船前50天,向买方提供五份包装图纸,说明详细尺码和每件重量,以便买方安排运输。

3、买方必须在预计船抵达装运港日期前10天,通知卖方船名,预计装船日期,合同号和装运港船方代理,以便卖方安排装船。

4、船按期抵达装运港口,如果卖方未能备货待装,一切空仓费和滞期费由卖方承担。

5、在货物越过船舷脱离吊钩前,一切风险及费用由卖方承担。

在货物越过船舷脱离吊钩后,一切风险及费用由买方承担。

6、卖方在货物全部装运完毕后48小时内,须以电报/电传通知买方合同号、货物品名、数量、毛重、发票金额,载货船名和启运日期。

如果由于卖方未及时电告买方,以致货物未及时保险而发生的一切损失由卖方承担。

第十二条技术文件

1、下述全套英文本技术文件应随货物发运:

基础设计图。

接线说明书,电路图和气/液压连接图。

易磨损件制造图纸和说明书。

零备件目录。

安装、操作和维修说明书。

2、卖方应在签订合同后60天内,向买方或用户挂号航空邮寄本条(1)款规定的技术文件,否则买方有权拒开信用证和拒付货款。

第十三条保质条款

卖方保证货物系用上等的材料和一流工艺制成,崭新、未曾使用,并在各方面与合同规定的质量、规格和性能相一致,在货物正确安装、正常操作和维修情况下,卖方对合同货物的正常使用给予天的保证期,此保证期从货物到达起开始计算。

第十四条检验条款

1、卖方/制造厂必须在交货前全面、准确地检验货物的质量、规格和数量、签发质量证书,证明所交货物与合同中有关条款规定相符,但此证明书不作为货物的质量、规格、性能和数量的最后依据。

卖方或制造厂商应将记载检验细节和结果的书面报告附在质量证明书内。

2、在货物抵达目的港之后,买方须申请中国商品检验局(以下称商检局)就货物质量、规格和数量进行初步检验并签发验证说明书。

如果商检局的检验发现到货的质量、规格或数量与合同不符,除应由保险公司或船方负责者外,买方在货物到港后

天内有权拒收货物,向卖方提出索赔。

3、如果发现货物质量和规格与合同规定不符,或货物在本合同第13条所规定的保证期内证明有缺陷,包括内在缺陷或使用不良的原材料,买方将安排商检局检验,并有权依据商检证书向卖方索赔。

4、如果由于某种不能预料的原因,在合同有效期内检验证书不及办妥,买方须电告卖方延长商检期限天。

第十五条索赔

1、如果卖方对货物不符合本合同规定负有责任且买方按照本合同第13条和第14条规定,在检验和质量保证期内提出索赔时,卖方在征得买方同意后,可按下列方法之一种或几种理赔:

同意买方退货,并将所退货物金额用合同规定的货币偿还买方,并承担买方因退货而蒙受的一切直接损失和费用,包括利息、银行费用、运费、保险费、检验费、仓储、码头装卸及监管保护所退货物一切其它必要的费用。

按照货物的质量低劣程度、损坏程度和买方蒙受损失的金额将货物贬值。

用符合合同规定的规格、质量和性能的部件替换有瑕疵的部件,并承担买方所蒙受的一切直接损失和费用。

新替换部件的保质期须相应延长。

2、如果卖方在收到买方索赔书后一个月之内不予答复,视为卖方接受索赔。

第十六条不可抗力

1、签约双方中任何一方受不可抗力所阻无法履约,履约期限则应按不可抗力影响履约的期限相应延长。

2、受阻方应在不可抗力发生或终止时尽快电告另一方,并在事故发生后14天内将有关当局出具的事故证明书挂号航空邮寄给另一方认可。

3、如果不可抗力事故持续超过120天,另一方有权用挂号航空邮寄书面通知,通知受阻方终止合同。

通知立即生效。

第十七条仲裁

1、双方对执行合同时发生的一切争执均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如果不能解决,则可诉诸仲裁。

2、仲裁应提交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根据该会的仲裁程序进行仲裁,也可提交双方同意的第三国仲裁机构。

3、仲裁机构的裁决具有最终效力,双方必须遵照执行,仲裁费用由败诉方承担,除非仲裁机构另有裁定。

4、仲裁期间,双方须继续执行合同中除争议部分之外的其他条款。

第十八条延期和罚款

如果卖方不能按合同规定及时交货,除因不可抗力的原因外,若卖方同意支付延期罚款,买方应同意延期交货。

罚款通过在议付行付款时扣除,但罚款总额不超过延期货物总值的5%计算,少于7天者按7天计。

如果卖方交货延期超过合同规定船期十星期时,买方有权取消合同。

尽管取消合同,但卖方仍须立即向买方交付上述规定罚款。

第十九条附加条款(如果上述任何条款与下列附加条款不一致时,应以后者为准)

此鉴:

本合同由双方于年月日用文签署。

原本一式份,买卖双方各执份。

本合同以下述第款方式生效。

1、立即生效。

2、合同签署后天内,由双方确认生效。

买方:卖方:

体育用品进出口贸易全球受阻 篇3

其中主要体现为对于国内产品的补贴及对进口商品的苛刻限制。这样的国际环境对于国际贸易的打击已经延伸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各个角落。体育用品行业也难于幸免。而在制鞋和服装领域内早已激化的矛盾再次变得尖锐起来,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运动服饰和运动鞋领域的问题尤为突出。

欧盟

与政治家在会谈桌边达成的协议不同,欧盟各国在增加进口限制方面仍然做着各种各样的不懈努力。以年初针对中国和越南的皮革鞋类制品的反倾销税提案为例,欧盟最终裁定对中国皮鞋征收9.7-16.5%的反倾销税,其中包括经中国澳门转口的皮鞋,同时对越南皮鞋征收10%的反倾销税,措施时间为15个月。反倾销措施实施的延长使很多持观望态度的进口商慢慢转移订单到东南亚其他劳动成本更低的国家。据海关统计,去年1到10月,中国皮鞋出口金额明显下降,对欧盟27国反倾销涉案皮鞋出口额7.7亿美元,比前年同期的8.3亿美元下降6.98%。欧洲体育用品协会对于该判决也表示极为吃惊。尽管此举缓解了欧洲运动鞋市场的激烈价格竞争,使得一些本地企业可以喘一口气,但是产品的成本被无情的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欧洲鞋类市场的平均价格因此增长10%。欧盟使用立法阻碍公平交易以缓解自身经济问题,谋求短期保护的意图令人感到惋惜。

事实上,从中国和越南市场进口的减少并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本。中国和越南进口的商品被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进口商品替代。本地产品在没有提升任何竞争力的情况下,由于贸易保护的关系,价格升幅达到30%,利润率从原来的1.3%提高到3%。欧共体本地制造商的经济前景和生存环境仍是每况愈下。

反倾销税本身的有效期为两年。但时至今日,在三年半的时间里,该项条款已为欧洲企业及消费者带来了超过8亿欧元的经济损失,令人不禁怀疑该提案的真正受益者到底在哪里。其实欧洲实施鞋类进口的专案由来已久。但当时的议案并不限制消费者对于产品产地的选择。不仅如此,提案还从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抵消不利投资流向的作用。2008年,欧盟委员会不顾15个成员国的反对重修了该议案。事实证明该议案并不能帮助欧洲运动鞋市场完成必要的结构调整,只是在贸易保护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巴西

2014世界杯,2016夏季奥运会,巴西将在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大放异彩。届时,巴西各个行业都会在世界各路媒体的关注下熠熠生辉。但是运动鞋行业在巴西却并未因此走向国际化之路。

2008年,巴西鞋业联合会(ABICALCADOS)赢得了巴西政府的支持,对中国进口的鞋类制品征收每双25.99美元的倾销税。各大鞋类品牌,包括阿迪达斯、耐克、彪马和艾世克斯等体育品牌组成了ABRAMESP,对该决议进行申诉。申诉中指出,巴西本地生产的运动鞋从工艺技术到成本质量上都无法与中国进口的产品相竞争,因此不存在倾销的问题。倾销税的征收范围不应涵盖运动鞋类产品。该申诉至今尚无定论。

2007年起,巴西政府即以保护本地工业为理由,将最惠国布匹、服装、纺织产品和鞋子的进口关税从原来的20%提高到35%,所有织物的关税实际从18%提高到26%。2009年9月,巴西政府对所有的进口鞋类制品颁发了统一征收12.47美元进口附加税的临时决议,从根本上确立了政府在此类产品上的坚决态度。令人遗憾的是,该项举措表明巴西当局从根本上拒绝了体育用品联合会关于从价格、功能、技术和投资结构等方面对产品和市场进行分类,然后针对本地真正受到威胁的鞋类市场进行有针对性保护的提议。针对巴西政府的反应,ABRAMESP组织并未放弃应有的努力,在多方呼吁的同时向WTO提出了抗辩。此外,相关组织对该项举措所造成的负面经济影响和对消费者利益的直接损害也会有跟踪研究。

阿根廷

阿根廷的贸易政策也受近邻巴西的影响,在2009年3月出台了针对中国鞋产品出口的反倾销调查。目前,该调查结果尚不明朗,暂时仍以对所有鞋类进口产品征收临时进口税的形式进行控制。但事情对于阿根廷当局来说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因为所有本地体育用品制造商均反对针对高品质、高价格中国进口运动鞋进行进口限制。因为大部分阿根廷本地制造商也都是进出口贸易商,该项举措无疑从根本上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最终,阿根廷当局决定对产品进行区隔划分,除矫形鞋、滑冰鞋和滑雪鞋之外的其他各种鞋类产品均需要设定参考价。进口鞋类产品的立案价凡是低于参考价的都属于倾销范围。阿根廷体育用品联合会仍致力于迫使政府将限制进口局限在低价鞋类制品中,以减少贸易保护对于高端品牌产品的负面影响。无论如何,阿根廷政府愿意针对细分市场的问题做出不同的决策,已经具有积极意义。

印度尼西亚

2008年,印度尼西亚贸易部颁发了44号令,要求对于包括鞋类产品在内的一系列进口产品符合本国的贸易政策。新法令颁布后,贸易商必须首先在贸易部申请获得进口许可证。只有获得许可证的贸易商有合法资格操作进口业务。此外,所有鞋类产品的寄售、交付都必须经由印度尼西亚贸易部规定的贸易公司进行审核。进口商必须为审核付费。该项法令涉及的纺织品、服装、电子产品、食品和饮料等各大类产品均对体育相关产品有所影响。当地政府声称,非关税屏障将有助于亚洲地区区域经济的一体化的成型。但该项规章大大增加了进口的运营费用,使物流的复杂性和物流的反应周期都大大增加。而货运前的审核和到港后的报关等手续所造成的人力、物力上的浪费更是不可胜数。

美国

北美贸易商原本对于2009年的来临充满信心。因为这是对于服装和纺织品没有配额的一年。但2009年9月,奥巴马批准对中国轮胎产品发起421立案调查,令纺织品业也摩拳擦掌,表示中国纺织类产品也应面临类似的审核。很多议员都支持这样的提议,认为中国服装出口补贴等政策属于不公平竞争。此外,在08年奥巴马作为总统竞选人时,就有过要监察中国纺织品进口的承诺。

所谓的421条款是《美国1974年贸易法》中限制进口的201条款和406条款的延伸。201条款以非歧视的方式对所有出口国的同一出口产品实施限制,而406条款专门适用于共产主义国家。中国在加入WTO之前,出口至美国的产品同时适用201条款和406条款。中国加入WTO之后就不能适用406条款。对此,美国国内十分担忧,认为201条款不足以控制中国产品的涌入。421条款规定,在中国加入WTO后的12年内,若中国出口至美国的产品数量增加或者所依条件,对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美国国内产业造成或威胁造成市场扰乱,美国总统可以在防止或补救市场扰乱必需的限度和时间内,针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或实施其他进口限制手段。由此,美国使用特保条款的国内立法由此产生,成为美国为应对中国加入WTO而专门设计的防卫武器。

根据北美纺织协会的统计,如果该项限制条款被应用于纺织品中,目前97%的产品都会从市场上消失。同等价位和质地的产品需求究竟会转向北美贸易区还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则无法受控。事实上,总统关于对轮胎增收35%关税的决定仍然备受质疑。而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已经火药味十足。中国因此发起了对美国进口肉鸡进行反倾销制裁的议题。同时,是否对美国进口汽车及汽车零配件进行管制调控也提上台面。白宫是否会就此通过类似的报复性措施虽然悬而未决,但相关服装进出口商早已噤若寒蝉。

南非

2009年10月,南非政府应南非服装及防治工人委员会(SACTWU)的提议,决定将服装的进口税从40%上调至45%。这也是WTO允许的关税上限。南非当局认为此举将有助于保护本地工业,刺激就业。但事实上,南非的服装、纺织品进口税一直是全球最高的。而这样的关税政策却讽刺的并未能相应的提高本地产品的竞争力。相反,高额的关税只能由最终消费者、分销商和体育用品品牌所消化。这些体育品牌在南非本地的投资都为本地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而进口商品通常都是无法进行本地化生产的产品。2010年世界杯无疑是南非一展风采,吸引更多投资的好机会。但这样的本地策略,无疑会给人不够开放的印象。那些常年为本国经济做出贡献的企业并没有因此获得足够的话语权,政府权威性的决定使得南非政商脱节的现状昭然若揭。

中 国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 篇4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差额,美元汇率

一、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现状及美元兑人民币汇率

(一)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现状

据商务部数据显示, 我国农业领域2010年再创历史新高。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219.6亿美元, 同比增长32.2%。其中, 出口494.1亿美元, 同比增长24.8%;进口7 25.5亿美元, 同比增长37.7%。其中, 主要出口产品为水产品、蔬菜和畜产品, 分别占同期我国农产品出口额的28.0%20.2%和9.6%;主要进口产品是食用油籽、畜产品和食用植物油, 分别占同期我国农产品进口额的36.7%13.3%和9.9%。 (详见表1)

2010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具体情况:

1、水产品出口额增三成, 进口额增二成。水产品出口额138.3亿美元, 同比增长28.1%;进口额65.4亿美元, 同比增长24.2%;贸易顺差72.9亿美元, 同比扩大31.8%。

2、蔬菜出口略增, 水果出口略降。蔬菜出口844.6万吨, 同比增长5.0%;出口额99.8亿美元, 同比增长45.2%进口15.0万吨, 同比增长54.5%;进口额2.8亿美元, 同比增长54.6%2010年, 水果出口507.5万吨, 同比下降3.4%;出口额43.6亿美元, 同比增长13.6%进口275.4万吨, 同比增长12.8%;进口额20.3亿美元, 同比增长23.0%贸易顺差23.3亿美元, 同比增长6.5%。

3、食用油籽进口5704.6万吨, 同比增长23.1%;进口额265.3亿美元, 同比增长28.3%出口87.7万吨, 同比下降19.9%;出口额11.8亿美元, 同比增长4.1%逆差253.5亿美元, 同比扩大29.7%其中, 大豆进口5479.7万吨, 同比增长28.8%;进口额250.9亿美元, 同比增长33.5%油菜籽进口160.0万吨, 同比下降51.3%;进口额7.8亿美元, 同比下降44.1%。

4、棉花、食糖进口量增加迅速, 高达八成。2010年, 棉花进口312.8万吨, 同比增长77.8%;进口额58.5亿美元, 同比增长1.6倍。食糖进口176.6万吨, 同比增长65.9%;进口额9.1亿美元, 同比增长1.4倍;出口9.4万吨, 同比增长47.7%;出口额0.6亿美元, 同比增长89.8%

5、畜产品出口额增二成, 进口额增五成。畜产品出口额47.5亿美元, 同比增长21.4%;进口额96.6亿美元, 同比增长46.3%;贸易逆差49.1亿美元, 同比扩大82.6%。

6、谷物进口增量比出口增量提高近一成;玉米进口增幅较大。谷物进口570.8万吨, 同比增长81.2%;出口24.3万吨, 同比下降9.3%;谷物进口增量比出口增量提高近一成。谷物净进口446.5万吨, 同比增长1.5倍。玉米进口157.3万吨, 同比增长17.6倍。

(二)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现状

从中国货币网对外公布数据即2006年1月开始, 人民币币值整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 从2006年1月份1美元兑8.668人民币到2010年12月1美元兑6.6515人民币, 人民币升值2.0165.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

本文拟研究人民币升值与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 又由于美国是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合作的大国之一, 且美元在国际的影响力, 本文选取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差额作为分析变量, 建立如下模型, 用spss17.0进行分析。

注:E表示出口额;I表示进口额;E-I表示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差额, 当E-I0表示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顺差, 当E-I0表示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逆差;X表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

将上2006年1月-2010年12月共60个月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农产品出口额与进口额差额带入。得出:

从表3可以看出, 统计量的P值均是.0 0 0, 汇率对E-X的影响程度的表现系数均比较显著。其中, β0为-103.922, β1为13.019, 表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差额呈正相关。换言之,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高, 即人民币贬值, 我国农产品出口大于进口, 贸易顺差;美国兑人民币汇率地, 即人民币升值, 我国农产品出口小于进口, 贸易逆差。有此可见, 人民币贬值不利于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

三、我国农产品贸易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自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停止盯住美元后, 不得不承认, 尽管中国一再实施政策防止人民币升值, 但是人民币保持着稳步缓慢地升值趋势。从上面模型, 可以看出,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如何能降低该影响, 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一) 改善农产品种植技术, 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影响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因素很多, 但根本在于农产品质量和数量。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 农产品的质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频频发生农产品由于质量问题不能过海关, 不能实现出口。因而, 要引进新技术, 培育优质种子, 改善种植技术, 从生产源头改良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产品出口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二) 制定合理的农产品价格体系。

由于农产品设计民生问题, 农产品价格一直较低, 农民收入低, 导致农民纷纷到城市打工, 减少了务农人员。因而, 应建立农产品价格补贴制度, 强化农产品补贴力度, 鼓励农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三) 优化农产品结构, 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农产品品牌较少, 且农产品品种比较单一, 多围绕棉、糖、油、谷物, 在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因而, 政府应积极鼓励农民优化农产品结构, 培养多品种农产品, 鼓励农产品企业建立和推广品牌, 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杨.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评价及实证分析[J].对外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 1

[2]、杨颖虹.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06, 3

[3]、章宇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对外贸易的影响分析[J].金融纵横.2009, 1

[4]、朱嫣.人民币升值下我国对外贸易的政策及建议[J].商场现代化.2009, 2

[5]、魏巍贤.中国出口与有效汇率的关系和分析[J].统计研究.1997, 5

[6]、陈东东.绿色壁垒条件下中国农产品贸易的SWOT分析及战略策略选择[J].经济师.2005, 1

[7]、段元媛.国际农产品补贴与我国的对策选择[J].时代经贸.2007, 6

[8]、吕随启, 王曙光, 宋芳秀.国际金融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二版)

进出口部内部培训制度 篇5

1目的

为配合进出口部的发展,提升员工素质,增强员工对本职工作的能力及管理能力,并有计划地充实其知识技能,发挥其潜在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特制定《进出口部培训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作为进出口部各级人员培训实施与管理的依据。

2适用范围

进出口部所有员工的各项培训计划、实施、督导、考评以及改善建议等,均依本制度办理。

3权责

办公室权责

1.制定、修改进出口部培训制度;

2.拟定、呈报全部门、季度培训计划;

3.联系、组织或协助公司人力资源部完成进出口部各项培训课程的实施; 4.检查、评估培训的实施情况; 5.管理部门内部讲师队伍;

6.负责对各项培训进行记录和相关资料存档; 7.追踪考查培训效果.4培训管理

4.2 进出口部人员培训体系

培训体系包含四个模块。4.2.1 新员工入职培训

1)培训对象:所有新进人员。

2)培训目的:协助新进人员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顺利进入工作状况。3)培训形式:以师带徒授课方式进行。

4)培训内容:分进口、出口和单证三项科目,具体内容可根据任职岗位的不同进行选择。

4.2.2 进出口部内部培训 1)培训对象:全员。

2)培训目的:依靠进出口部内部讲师力量,最大效度的利用内部资源,加强内部的沟通与交流,在报关部内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并丰富员工的业余学习生活。3)培训形式:在进出口部内部以讲座或研讨会、交流会的形式进行。

4)培训内容:涉及业务类、管理类、办公类的多个方面,及员工感兴趣的业余知识、信息等。4.2.3

海关业务培训

1)培训对象:全员

2)培训目的:普及员工与工作相关的海关业务知识,及时了解海关法律法规最新的变动,灌输员工知法、守法的理念。

3)培训形式:在进出口部内部以讲座或研讨会、交流会的形式,或传阅海关刊物,分享网页媒体信息。

4)培训内容:海关总署网站中的海关法规、海关总署公告、海关总署令,海关杂志相关内容。

4.4 培训实施

4.4.1 新员工入职培训

1.亲招人员的培训在上岗前进行,课程则较为全面和深入,一般为3个月。

2.各培训科目由相应部门的内部讲师资格人或负责人担任主讲,根据需要还应负责考察试卷的编写和审阅。

3.学员必须按时参加培训,严格遵守培训规范。

4.如有必要,可以笔试的形式考核培训效果,成绩合格者方可顺利上岗;不合格者依具体情况进行补修或重试(一般应用于对应届毕业生的培训)。5.师傅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是技术和业务骨干,有较丰富的本岗位工作经验;

(2)具有较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 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或业务能力;(3)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敬业精神。6.师傅必须履行以下职责:

(1)思想素质、企业文化的教育;

(2)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

(3)工作疑难的解决和指导;

(4)实习工作的指导;

(5)对岗位培训效果的评价。

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贸易分析 篇6

一、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现状

1、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增幅明显下降。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不断增长,2004年起增幅更是达到22.3%;2005年有所回落,为7.2%;2006年5月29日日本开始实施“肯定列表制度”,使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到较大影响,增幅进一步减少。2006全年对日农产品出口82.1亿美元,同比增长3.6%。而同期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达到310.3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4.1%,高于对日农产品出口10.5%。

2、对日农产品出口比重不断降低。日本市场在我农产品出口总额中的占比已经大幅下降,10年来下降了将近15个百分点。加入WTO后下降了将近10个百分点,已由2001年的35.78%下降至2006年的26.47%,这一数字也为近年来的最低水平,预计将持续降低。但是这种下降过程不是直线下降的,中间有反复和波动。

3、日本依然是我国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地。虽然对日农产品增幅和对日农产品出口占比均在下降,但是对日出口贸易额仍然在不断增长,从2001年的57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82亿美元。在我国农产品对外出口的单一国家(地区)中,日本依然是我国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地,且远远领先于位居第2的欧盟地区的14%以及美国的12%(如图2所示)。

4、出口结构有待优化。2006年,水海产品出口稳定增长。水海产品对日出口总额占对日农产品总出口的36%,位居第一,其数额达到29.6亿美元,同比增长4.6%:其次是园艺产品,份额为29%,其数额达到23.9亿美元,同比增长7.3%,但远低于出口全球21.9%的增速;第3是畜禽产品,份额为15%,其出口额达到12.5亿美元,同比增长6.4%。

5、出口集中趋势加强。2006年,山东、浙江、福建、辽宁、广东、江苏等前6大出口地区对日出口63.3亿美元,占我对日出口额77%,同比增长1.4%。在出口地区集中加强的同时,行业集中度也进一步提高。2006年从事对日出口的农产品企业6380家,仅比上年增加19家。其中出口额超过100万美元的有1523家,占比23.9%,同比增长0.9%。

二、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分析

1、贸易摩擦的历程回顾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历史较长。日本为了保护本国农业,频频利用WTO规则对中国出口的农产品进行设限。日本不仅运用了特殊保障措施和一般保障措施这些非关税措施,而且还运用了产品认证与质量标准、卫生和植物检疫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措施,使得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加剧。

首先,1995年日本运用WTO《农业协议》中的特殊保障措施对来自中国的生姜和大蒜发难,最终通过双边协商,由中方实施出口配额管理和日方施进口商申报管理来解决。这一措施防止了生姜和大蒜在短期急剧增加,导致了1996~1999中国对日大蒜和生姜出口下降。

其次,2001年4月3日,日本既运用卫生和植物检疫手段,又依据WTO协议的一般保障措施,对中国大葱、蘑菇和灯芯草三种农产品实施了为期200天的紧急制限措施,即设置进口配额,对超过配额的产品征收税率100%以上的高关税,最高的香菇的税率达266%。这是日本政府首次实行临时紧急进口限制,也引发了所谓的“贸易战”,即中国对来自日本的汽车、空调和手提电话征收100%的特别关税。双边通过多次协商,于2001年12月和解。这是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一个最典型事件。

第三,进入2002年后,日本开始强化卫生和植物检疫,运用技术壁垒限制中国农产品进口。2002年1月,日本厚生劳动省开展了“加强检查中国蔬菜残留农药月”活动。7月,日本政府建议本国进口商不进口中国冷冻菠菜,7月31日通过了修订之后的《食品卫生法》。该法对违反规定的进口商采取加大罚款力度、公开进口商名字乃至处以劳役等措施,该措施在9月7日开始执行。虽然日本于2003年2月26日解除了进口中国冷冻菠菜的限制,但中国产品仍然要接受最严格的检查并需附有中国政府检查合格的卫生证明书。

第四,2003年2月和4月日本分别修改了《种苗法》和《关税定率法》,限制植物性农产品的进口。通过“两法”的修改,一方面可以禁止用非法出口种子在海外种植的产品进口到日本,保护本国农产品;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限制优质农产品的种子外流,形成国内产品品质与进口产品品质之间的差别,提高本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第五,2004年1月27,日本以我国发生禽流感为由,宣布暂停从中国进口禽类产品。同年6月17日,日本又对中国产粉丝实施“过氧化苯甲酰”项目命令检查。其检查频度为100%,检查标准为“不得检出”,检出限界值为0.30g/kg。

最后,2006年5月29日,日本开始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对食品、农产品中所有农业化学品残留物都作了明确规定。除了对65种天然和化学合成物质(主要是营养剂)不设限量之外,禁止使用15种农药和兽药:对797种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设定了53862个限量标准,对其他没有设定限量标准的执行“一律标准”,即含量不得超过0.01毫克/公斤。

2、“肯定列表制度”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对中国农产品对日出口的总体影响可以简单概括为“三低三多”:即增速降低,占比降低,价格走低;检查增多,退货增多,成本增多。

“三低”的“增速降低”表现为:2006年1~5月对日农产品出口金额33.2亿美元,同比增长4.3%:而“肯定列表制度”实施以后,6、7两月我对日出口分别减少了18%和1.8%,6~12月其出口额累计49亿美元,同比仅增长3.0%,比前5个月降低1.3%。“占比降低”表现为:虽然日本2006仍然是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但是占比从2001年的35.78%下降到2006年的26.47%,较2005年下降2.7%“价格走低”表现为:虽然绝对价格在上涨,但2006年对日农产品出口价格同比上涨仅2.3%,低于农产品整体出口价格增幅2.6个百分点。

“三多”的“检查增多”表现为:据日本厚生省公布的统计数据,2006年6~12月中国输日食品查出违规案例合计334起,其中明确列明违反“肯定列表制度”第11条第3项规定的案例69起,占全部违规案例的21%。有16种输日商品先后被日方实施“命令检查”,其中适用“一律标准”的共11项;43种商品受到“监控检查”,其中列明违反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监控检查项目,涉及12种农产品,

15种农药残留标准。“退货增多”表现为:2006年,中国对日农产品的退货批次从2005年的343个批次增加到476批次,同比增长39%。同时我国也是日本废弃或退货处理最多的国家,其次是美国242批次、越南131批次。“成本增多”表现为:为符合“肯定列表制度”要求,输日农产品要经过自检、出口检验、进口商指定的第三方检验和日方进口检验等多重检测,检测项目多、费用高、时间长,检验检疫费用涨幅超过50%。这也使得2006年全年农产品出口的综合成本上升6%~15%左右。

3、未来可能的贸易摩擦热点产品

2006年,日本共对我国40种农产品实施55项检查措施,涉及出口金额超过10亿美元。使得茶叶、蜂蜜、豌豆和生姜等主要农产品2006年出口量同比分别下降了20%、13.6%、33.2%、7.1%和3.7%,菠菜2006年对日出口数量为0。从整体来看,肉类制品、蔬菜、水果及制品、水产品、食用菌、茶叶、谷物均是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制度后出口风险较高的大类商品,这其中的绝大多数农产品仍然将是2007年对日出口的摩擦热点,以下着重分析3类:

(1)蔬菜。从“肯定列表制度”实施的情况来看,蔬菜无疑受到明显影Ⅱ向,这也将是以后贸易摩擦的重点。2006全年对日蔬菜出口114万吨,同比减少5.2%。其中,“肯定列表制度”实施后的2006年6~12月对日出口62.7万吨,同比下降6.4%。一些具体蔬菜产品如保鲜豌豆、保鲜大蒜、洋葱等受到严重影Ⅱ向。目前,日本对中国未成熟豌豆已实施三项命令检查和三项监控检查,这使得检查费用增高和通关时间延长,通关率降低。此外,日本对姜、蒜苗和大葱实施了命令检查,使得大葱的通关时间增加了4~5天,蒜苗的清关时间从2天被延长至5天,而对姜产品的命令检查使得目前山东地区的鲜姜出口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2)鳗鱼。2006年对日出口活鳗1.3亿美元,同比下降15.7%;烤鳗出口4.97亿美元,同比减少1.2%。在违反“肯定列表制度”的通报中,鳗鱼通报次数最多,6~12月共计13起,占全部违反肯定列表案例的24%。近几年日本媒体将中国产鳗鱼产品的药残问题夸大其词,将中国鳗鱼说成“毒鱼”、“浸在药液中的鱼”等等,造成日本消费市场对中国鳗鱼的不信任感在日益扩大。目前中国烤鳗售价比日本产低50%左右,部分超市干脆不售中国烤鳗。

(3)食用菌。2006年对日食用茵出口金额为3.08亿美元,同比数量下降6%,金额增加7%。2006年5月29日至12月底,输日食用菌产品在日本已被检出30例农残超标案例,食用菌产品违规案例占植物类产品违规案例的30%以上,是受“肯定列表制度”影响最大的出口品种。日本对香菇实施了“命令检查”,使得通关时间延长,对鲜香菇的质量和货架期影响很大,专供超市的小包装鲜香菇因无法保证鲜度几乎停止出口。而木耳是目前唯一被实施两种农药“命令检查”的食用菌产品,潜在风险大。根据日本厚生省有关规定,木耳、银耳、香菇、松茸等商品可能会因违规案例过多,导致日本启动自动停止进口措施,特别是木耳(毛木耳)和银耳最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三、中日农产品贸易展望和对策

根据联合国《2007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预测,2007年日本经济增幅预计达1.7%,在此宏观经济形势下,日本农产品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稳定,有利于我国农产品对日出口。但受“肯定列表制度”将继续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产生重大影响,对日农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仍然面临较大风险。同时,受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和能源、运输费用普遍上涨,企业质量安全投入加大,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2007年农产品出口的综合成本还将不断攀升。为了缓解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从长期来看,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1、积极开拓欧美和新兴市场,实施多元化出口市场格局。

加入WTO以来,对日农产品出口占比已经下降将近10%。而2006年对美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长33%,对欧盟农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5.1%,欧美市场在我总出口中占比稳步提高。同时新兴市场增势良好,2006年对西亚、拉美、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增长迅速,出口增幅均在20%以上,占我出口总额的19.7%。因此,减少对日本农产品市场的依赖,大力开拓欧美和新兴市场,形成多元化的出口市场格局,有利于从根本上减少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

2、大力加强双方协商,积极应对贸易争端。

中日政府和民间需要共同努力,推动建立中日双边贸易合作协调机制,降低贸易冲突发生的频率和避免贸易冲突升级。同时,一旦发生贸易争端,出口企业应当积极应诉,运用世贸组织规则,保护自身权益。尤其是在技术贸易壁垒日益广泛应用于农产品贸易的情况下,企业更应该积极应诉。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标志着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已趋向制度化、法律化,对我农产品出口负面影响将在今后一个时期持续存在。据商务部调查,我国有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造成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技术性贸易壁垒给国际贸易造成的障碍占关税等各种壁垒总和的比重,已由原来的20%上升到目前的80%左右。

3、三方共同努力,提高出口农产品竞争力。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 篇7

关键词:金融危机,人民币汇率,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

近年来, 随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和国内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 尤其是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我国的通货膨胀现象, 使得我国的对外汇率出现较大的波动性。进出口贸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进行测度同时就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机电产业是我国外贸出口的支柱产业, 机电产品比较优势的强弱不仅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 而且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重点的研究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 对我国机电产品的进出口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

据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统计, 2011年11月出口重点商品排行第一位机电产品, 当年累计金额为9, 3839.8亿美元, 同比增长16.8%。出口当年累计金额为6, 865.4亿美元, 同比增长15.0%。而2010年累计数据显示, 出口总金额为9334.3亿美元, 同比增长30.9%, 进口总额为6603.1亿美元, 同比增长34.4%。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统计网

由表1明显看出, 我国机电产品贸易出口远远大于进口, 且进出口都处于不断增长中。但是比较两年进出口增长比数可发现, 今年的机电产品贸易增长已大大减缓。我国机电产品长期以来处于不断发展与增长中, 但近年来已处于缓慢增长态势, 国内、国际多种因素开始逐渐制约我国机电贸易发展。

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从被动向主动转移, 由于形势变化, 不确定因素加大, 企业承受力和应变能力不断增强, 发展由盲目扩张型向理性自控型转移。贸易摩擦风险增大, 对美、欧贸易不容乐观, 挑战大于机遇。2011年来, 我国机电产业增加值、利润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普遍回落。企业融资困难, 要素供给价格上涨, 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振, 进口快速增长分流国内订单, 机电贸易所面临的发展形势逐渐严峻。

在影响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速放缓的众多因素中, 人民币汇率变动因素是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

2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机电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人民币和美元的挂钩推动了中国的出口增长, 一方面为中国营造了良好的贸易环境, 同时也积累了巨额的贸易盈余, 这也给中国的汇率改革带来了压力。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机制进行改革后, 人民币不断升值, 相对美元汇率已经上升了20%多。虽然在2009年经济危机中, 人民币重新锁定美元, 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回暖, 在重重压力下, 中国在2010年9月重新启动人民币升值进程。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造成了较大影响, 国内原材料价格提升, 劳动力成本升高, 再加上大部分民营企业的金融风险、汇率风险意识淡薄, 组织结构简单, 没能采取有效的金融保险措施进行防范, 这将会逐渐失去我国机电产品的成本优势。

目前, 机电产品进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 美经济增长放缓、人民币升值、企业资金紧张和原材料等成本上涨。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开发周期长、建设周期长、还款周期长, 汇率调整将对该类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尤其对已签约未收汇、已签约在执行、已签约待执行的项目影响深刻。汇率升值一方面增加出口设备的成本, 削弱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方面对金额较大的未收汇款项产生不确定影响, 使企业未来在项目签约和预算时难以操作。

而相反的, 人民币贬值对进出口贸易的有利结果是扩大了出口, 抑制了进口, 增加了贸易顺差, 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也会产生许多不利因素:1) 本币贬值对外会引起贸易摩擦, 极不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2) 贬值不会解决外部需求放缓问题, 贬值虽然会帮助出口企业因降低成本而存活下来, 但却很难以持久。特别是中国已经失去竞争力的产业, 贬值只会延迟产业退出时间。

所以, 人民币的升值对我国机电产品的进出口既是挑战, 也是机遇。

3 人民币汇率对机电产品影响的实证分析

模型构建:在经历了2007年次贷危机和2009年主权债务危机后, 西方国家不断施压, 使得人民币问题格外受到市场关注, 人民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持续上升。特别在2010年以后, 我国政府综合权衡国际国内的形势, 加大了汇率的波动幅度, 增强了汇率的弹性, 使得汇率对经济特别是外贸出口的影响更大。

基于上述情况, 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 本文实证分析的数据区间选择为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又由于我国的外贸进出口除了受到汇率因素的影响以外, 还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 为了剔除季节因素的影响, 我们分别做两个时段来分析, 2010年1月—2010年12月和2011年1月—2011年12月。

以下分别是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的人民币汇率数据和机电产品贸易额的数据, 见表3.1。

下面本文构造一个机电产品出口额和人民币汇率的关系简单模型, 机电产品出口额是因变量设为EXP, 人民币汇率是自变量, 设为ER, 令β为他们之间的影响系数, 计量模型如下

实证结果:采用海关统计资讯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的相关数据, 根据上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样本期为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利用SPSS软件.用强迫引入法得出的回归方程的结果如表3.2所示。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海关统计资讯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注:2011年03月数据缺失)

上述方程中, 2010年的判断系数R2=0.845, 说明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比较高, F检验值为54.352, 回归方程的F>F005, 说明方程总体的线性关系显著成立;t检验值为7.510, 大于临界值, 表明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程度较高, 有力的说明了人民币汇率与机电产品出口的线性相关关系。

而2011年的判断系数R2=0.989, F检验值为834.339, 回归方程的F>F005, t检验值为7.510, 和2010年的一样并且更加显著的说明了人民币升值, 机电产品的出口额就会下降, 他们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4 结论和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2010年 (出口) R2=0.845, 机电产品出口额EXP和人民币汇率ER之间呈线性关系, 而且他们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当人民币汇率下降时, 机电产品的出口额是递增。也就是说, 如果人民币升值, 那么机电产品的出口额就会下降;如果人民币贬值, 那么机电产品的出口额就会上升。由此可见, 人民币的升值不利于机电产品的出口。同时, 我们又看到2011年 (出口) R2=0.989, 机电产品出口额D1和人民币汇率X之间呈线性关系, 而且他们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当人民币汇率下降时, 机电产品的处口额是递增。如果人民币升值, 那么机电产品的出口额就会下降, 如果人民币贬值, 那么机电产品的出口额就会上升。由此可见, 人民币的升值不利于机电产品的出口。

针对以上结论及近年来机电产品进出口的现状及趋势, 为推动我国机电贸易的发展需要, 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1) 国家政策方面。应调整和完善政策, 努力保持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稳定增长。稳定货币, 继续实施又好又快的经济政策。扶持国内机电贸易企业, 对于技术创新, 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给予奖励。鼓励机电产品出口, 增加机电产品出口退税项目。并减少重点机电产品进口税, 促进重点产品进口。

2) 行业要求。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联合国环保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等国际组织活动。加强与发达国际的标准化项目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改和协调工作, 力争将我国已具优势的机电产品项目标准纳入国际标准, 获得我国机电行业的出口利益和要求。

3) 企业自身的发展。大力进行科技改造和技术创新, 树立更多自主品牌, 拥有核心技术。中国要想成为机电强国, 关键是掌握核心技术, 投入大量资本进行技术开发, 加强自主创新的能力, 及时了解和采用国际技术标准, 对其标准消化吸收, 以掌握主动权。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 篇8

1994年以前, 我国先后实行了固定汇率制和双轨汇率制。1994年启动了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市场化改革, 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市场价格并轨,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盯住单一美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基本稳定在8.3的水平。2003年, 国际社会强烈呼吁人民币升值, 随后国内外关于人民币升值与否的论战不断升级。2005年7月21日, 我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 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的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此后, 人民币开始缓慢升值。2008年7月,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我国重返盯住美元机制。2010年6月, 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和我国经济进一步回升, 人民币再次开始了“弹性之旅”, 总体上看, 人民币呈不断升值态势。然而, 不断升值的人民币对我国外贸有何影响, 学术界一直没有统一的结论。

机电产业是我国外贸的支柱产业, 1995年机电产品取代纺织品和服装成为我国出口的第一大类商品, 到2010年已连续16年稳居出口商品首位。2010年, 我国机电产品以1.59万亿美元的贸易额和9334亿美元的出口额双双位居世界第一。而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沿海省份之一的浙江省, 其机电产品的发展也十分迅猛。2008年, 浙江省拥有产值超100亿元的机电产品集群15个, 全省销售收入超200亿元的26个块状经济中机电产品类就占了13个。同时, 浙江省机电产品的出口也非常迅速,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 年均增幅一直保持在30%以上, 快于全国同期水平。2005年, 机电产品出口301.6亿美元, 成为浙江省第一大出口商品。2010年, 机电产品出口794.1亿美元, 占浙江省出口总额的44%, 进一步确立了第一大出口商品的地位。可见, 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在当前浙江省乃至全国外贸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 深入研究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浙江省机电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具有重要性、现实性和紧迫性。

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浙江省机电产品进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1.模型的建立与数据的选取

在商品供给的价格弹性无穷大的条件下, 一国进出口额会受到贸易伙伴国的收入水平Yf、本国的收入水平Yc、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PX、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商品价格PXf和本国汇率S (直接标价法) 等影响。为真实反映人民币汇率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 需要考虑实际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而实际汇率 (REER) 为REER=S*PXf/PX。因此, 可以建立如下的出口和进口函数:

EXd=EXd (Yf, REER) (1)

INd=INd (Yc, REER) (2)

式 (1) 和 (2) 的函数表示:外国收入的增加会导致我国出口的增加, 我国收入的增加会导致我国进口的增加;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上升, 意味着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下降和外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上升, 从而导致我国出口减少而进口增加。对 (1) 和 (2) 式两边取对数, 可以得到出口和进口的计量模型为:

lnEX=α0+α1lnREER+α2lnYf (3)

lnIN=β0+β1lnREER+β2lnYc (4)

式 (3) 和 (4) 中, EX表示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额, IN为浙江省机电产品进口额, α0和β0分别为常数项, α1表示出口的汇率弹性, β1表示进口的汇率弹性, α2 表示贸易伙伴国的实际收入弹性, β2表示浙江省的实际收入弹性, Yf表示贸易伙伴国的实际收入水平, Yc表示浙江省的实际收入水平。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 模型的稳定和有效性, 本文选取1997—2009年的年度数据, 对人民币汇率变动与浙江省机电产品进出口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数据来源如下:浙江省机电产品的进出口数据均来自浙江省统计局网站, 实际收入水平用GDP替代, 浙江省历年的GDP来自浙江省统计局网站, 由于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地区主要为美国、日本和香港, 故贸易伙伴国的实际收入水平采用了日本、美国和香港地区的GDP来代替, 其数据来自于联合国统计司网站, 上述数据都换算成以1997年为基数的数据;本文所采用的实际有效汇率数据均来自国际清算银行 (BIS) , 并以2007年为基期。为了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 以上数据均采用自然对数进行变换。

2.实证分析及其结果

(1) 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为防止时间序列不能真实地反映因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的均衡关系而出现伪回归, 20世纪80年代, Engle和Granger提出的协整理论为非平稳时间序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方法。在协整分析前, 首先需要用ADF单位根检验法对各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本文对浙江省机电产品的进出口进行ADF检验, 借助于Eviews5.0来完成, 其结果见表1。

注:滞后阶数按照AIC和SC最小原则进行判定, *表示1%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表示5%水平下拒绝原假设。

从表1可知, 在1%显著性水平下, 系列lnIN、lnYc和lnYf 的ADF统计值的绝对值大于1%临界值的绝对值, 拒绝原假设;在5%显著性水平下, 系列lnEX和lnREER的ADF统计值的绝对值大于5%临界值的绝对值, 拒绝原假设。这说明5个系列均不存在单位根, 是平稳的, 且都是二阶单整序列。通过ADF检验, 可以检验它们之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为了克服小样本容量的不足, 我们采用Johansen检验方法, 即由Johansen和Juselius (1990) 在VAR模型下使用极大似然估计来检验各经济变量之间是否具有协整关系时提出的一种有效方法。

(2) 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的协整检验

对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进行检验, 首先得出VAR模型如表2所示。在此基础上, 对VAR模型进行Johansen检验, 其结果如表3所示。

注:其中 (-1) 表示滞后一期, () 内数值表示估计系数的标准差, [ ]内为t统计量, 无标记的数值为估计系数。

从上述检验结果可知, 在5%的临界值下, 迹统计量拒绝了协整个数为0的原假设, 说明在样本期内浙江省机电产品实际出口额, 贸易伙伴国实际国民收入, 人民币实际汇率和人民币汇率波动率之间存在着长期动态的均衡关系。而且,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4个变量之间只存在一个协整向量。经过VEC模型协整, 得出其标准的协整方程为:

lnEX=-26.2067-1.382lnREER+7.786lnYf (5)

式 (5) 表明, 1997—2009年, 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和贸易伙伴国的实际收入的变动对浙江省机电产品的出口有着显著影响。并且在长期内, 人民币实际汇率每增加1%, 会使浙江省机电产品的出口减少1.382%;贸易伙伴国的实际收入每上升1%, 会使浙江省机电产品的出口增加7.786%。可见, 相对于实际汇率而言, 浙江省机电产品的出口主要受贸易伙伴国实际收入水平的影响。

(3) 浙江省机电产品进口的协整检验

同理, 对浙江省机电产品的进口进行协整分析, 首先获得VAR模型如表4所示, 然后对VAR模型进行Johansen检验, 得到的结果如表5所示。

注:其中 (-1) 表示滞后一期, () 内数值表示估计系数的标准差, [ ]内为t统计量, 无标记的数值为估计系数。

从上述检验结果可知, 在5%的临界值下, 迹统计量拒绝了协整个数为0的原假设, 说明在样本期内浙江省机电实际进口额, 浙江省实际国民收入, 人民币实际汇率和人民币汇率波动之间存在着长期动态的均衡关系。而且,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4个变量之间只存在一个协整向量。经过VEC模型协整, 得出其标准的协整方程为:

lnIN=-203.72312+2.3720lnREER+42.7034lnYc (6)

式 (6) 表明, 1997—2009年, 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和浙江省实际收入的变动对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有显著影响。并且长期内, 人民币实际汇率每升值1%, 会令浙江省机电产品的进口增加2.3720%, 浙江省的实际收入每上升1%, 会令浙江省机电产品的进口增加42.7034%。可见, 相对于实际汇率而言, 浙江省机电产品的进口主要受浙江省实际收入水平的影响。

三、结论与建议

为了分析人民币实际汇率与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间的相互关系, 本文运用浙江省的相关数据建立了相应的实证模型, 通过协整分析, 研究了1997—2009年人民币实际汇率对浙江省机电产品进出口的影响, 得出以下结论:第一, 与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相比, 贸易伙伴国的实际收入变化对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更具有影响力, 浙江省机电产品进口更依赖于浙江省实际收入的变化;第二, 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虽然对浙江省机电产品进出口都具有影响, 但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对浙江省机电产品的进口影响更大;第三, 浙江省实际收入的变化对浙江省机电产品的进口相对于贸易伙伴国的实际收入的变化对浙江省机电产品的出口更具有影响力。

当前, 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使得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减少, 进口增加, 这能减少我国的贸易摩擦和国际争端, 但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进出口弹性较小, 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并不能根本解决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贸易失衡, 更不能解决我国巨额贸易顺差问题。因此, 我国有关方面更应关注国内经济的失衡, 而外部经济的失衡很难通过调整人民币汇率来解决。当然, 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升值确实影响到机电产品的进出口贸易, 因而要避免人民币汇率短期内大幅度波动, 人民币汇率改革应在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下进行稳健的调整。而且, 我国要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及产业内部结构, 加快我国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 扭转我国处于国际产业分工最低端的竞争格局, 千方百计地扩大内需。另一方面, 还需要采取有效手段争取欧美等贸易伙伴国放松对华贸易管制, 逐步放开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 使其对华出口额能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经济结构升级而获得迅速提高。

参考文献

[1]卢向前, 戴国强.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1994—2003[J].经济研究, 2005 (5) .

[2]魏巍贤.人民币升值的宏观经济影响评价[J].经济研究, 2006 (4) .

[3]徐炜, 孙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进出口总额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 2008 (3) .

[4]刘尧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差额的动态影响[J].经济研究, 2010 (5) .

[5]苏振东, 逯宇铎.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变迁[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 (5) .

[6]黄锦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 2010 (9) .

[7]Willem Thorbecke.The Effect of Exchange RateChanges on Trade in East Asia[J].RIETI Discussion PaperSeries, 2006 (5) .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 篇9

关键词:主权归属,灰色系统模型,贸易,预测

一、引言

近一年来, “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使中国、日本两国关系降到了冰点, 是自1972年两国建交以来最大、最严重的一次政治摩擦。该岛主权归属问题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一直未决。2012年4月, 日东京知事石原慎太郎称:“东京政府决定从私人手中购买钓鱼岛”, 引发了“购岛事件”, 并持续发酵, 从而使“钓鱼岛主权归属”成了两国关系走向的焦点。2012年7月, 日本原首相野田佳彦变本加厉地声称:“为了维护队钓鱼岛的‘稳定管理’, 将其‘收归国有’, 再度引起了中日两国的高度警觉。不仅如此, 9月10日, 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 与“土地所有者”达成协议并签订价值1.66亿元的“购岛”合同, 致使钓鱼岛所谓日本“国有化”。12月, 日本航空自卫队两次出动F-15战机和预警机拦截中国海监飞机, 使中日两国从政治摩擦发展到军事摩擦。种种迹象表明了日本与中国的钓鱼岛问题在进一步激化。由此也引发了两国的经济贸易值单从统计数据上看环比大幅度下降, 加之正常情况的发展规律值, 实际下降幅度更大。为了准确得到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对中国经济贸易带来的影响, 笔者将运用灰色系统理论 (我国邓聚龙教师1982年创立) 的GM (1, 1) 构建中国对外贸易月总值的预测模型, 通过检测, 模型可靠, 利用该模型, 预测出正常情况下两国的贸易值。

二、灰色GM (1, 1) 预测模型

灰色系统理论是基于关联空间、光滑离散函数等概念定义灰导数与灰微分方程, 进而用离散据列建立微分方程形式的动态模型, 由于这是本征灰色系统的基础模型, 而且模型是近似的、非唯一的, 故这种模型为灰色模型, 记为GM (Grey Model) 。灰色系统分析方法主要是根据具体灰色系统的行为特征数据, 充分利用数量不多的数据和信息寻求相关因素自身与各因素之间的数学关系, 即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三、灰色系统模型GM (1, 1) 的构建

究竟钓鱼岛事件对中国在国际上的贸易往来影响有多大, 现有我们国家从2006年1月到2011年12月同日本的进出口贸易的统计数据如下:

试根据这些历史数据建立预测评估模型, 评估2012年“钓鱼岛事件”对中国对外贸易及对日本贸易所造成的影响。

(一) 模型分析和假设

根据掌握的历史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在正常情况下, 全年的平均值较好地反映了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 这样可以把预测评估分成两部分。

一是利用灰色系统建立GM (1, 1) 模型, 由2006—2011年的平均值预测2012年平均值。

二是通过历史数据计算每个月的对外贸易值和全年的总值的关系, 用这种关系对年平均值进行处理预测出正常情况下2012年每个月的对外贸易值, 再与实际值相比较可以估计出钓鱼岛事件实际造成的影响。

给出下面两条假设使预测属于完全状态。

一是假设统计表中的数据完全可靠准确。

二是假设全国在钓鱼岛事件期间, 数据的变化只与钓鱼岛事件有关, 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 建立灰色预测模型GM (1, 1)

由已知数据, 对于2006—2011年贸易指标标记A= (aij) 6×12, 计算每年的年平均值, 记为

并要求级比∮ (i) =x (0) (i-1) /x (0) (i) ∈ (0.751477, 1.330712) (i=2, 3, …, 6) .对x (0) 作一次累加, 则

取x (1) 的加权均值, 则z (1) (k) =a x (1) (k) + (1-a) x (1) (k-1) (k=2, 3, …, 6) , a为确定参数, 记

于是GM (1, 1) 的白化微分模型为

其中a是发展灰度, b是内生控制灰度。

由于x (1) (k) -x (1) (k-1) =x (0) (k) , 取x (0) (k) 为灰导数, z (1) (k) 为背景值, 则将方程 (3.4) 对相应的灰微分方程为

于是方程 (1.4) 有特解

由 (1.6) 式可得到2012年的平均值为x, 则预测2012年的总值为X=12*x, 根据历史数据, 可以统计计算出2012年第i个月的指标数占全年总值的比例为u (i) , 即

则u= (u1, u2, …, u12) , 于是可得到2012年每一个月的指标值为Y=X·u.

(三) 模型的求解

1.中国对日本出口贸易

由初始数据, 用公式 (3.1) , (3.2) 计算年平均值x (0) , 由建立的模型用MATLAB编程求解模型可以得到2006年至2011年的中国对日本出口贸易的年平均值, 并与实际值比较如表一所示。

与实际值相比较, 如表二所示, 可见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相当, 故该模型建立合理。根据所得的数据a=-0.08805, b=70.8740求出月平均值x=126.0, X=12x=1512.0, 再通过计算得到每月的比例u= (0.07685, 0.06271, 0.08303, 0.08447, 0.07592, 0.08018, 0.08397, 0.08461, 0.09263, 0.08728, 0.09339, 0.09497) 故得到2012年各月中国对日本出口贸易预测值有效。

2.中国对日本进口贸易

由初始数据, 同表一的方式一样求解模型, 得到数据如表三所示:

通过与实际值比较, 如表四所示, 两组数据基本吻合, 此模型的建立可供预测。同时得到a=-0.0904, b=101.8674求出月平均值x=173.372, X=12x=2080.5, 以及u= (0.06808, 0.06499, 0.08734, 0.08602, 0.07428, 0.08533, 0.08802, 0.08777, 0.09512, 0.08265, 0.08664, 0.09375) 得到的2012年各月中国对日本进口贸易的预测值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四) 模型的结果分析

2012年4月到12月, 中国对日本进口贸易的预测数据相对实际数据, 9个月一共降低了274亿美元。这些数据通过残差检验, 均能达到较高要求, 残差值均小于0.2, 数据可靠。纵观“钓鱼岛主权归属”事件整个过程, 仅4月, 日东京知事石原慎太郎提起的“购岛事件”, 中国向日本进口贸易与预测值就下降了28.9亿美元;8月初, 日本宣布禁止对中国出口稀土产品钕铁硼及相关生产设备、配件、技术, 致使中国向日本进口贸易值比预测值降低了27.6亿美元。9月份, 随着日本政府的所谓的购到协议并签, 致使贸易值再次出现下降, 比预测值少了36.1亿美元。12月, 两国的军事摩擦, 中国向日本的进口贸易值再次降低了56.6亿美元。随着该事件的持续升温, 未来的影响还有加大的可能性。

同理, 将中日进出口贸易总值和中韩进出口贸易总值的对比, 中国对日本的出口贸易与往常相比变化较大, 而对韩国影响甚微。虽然各国对外进出口贸易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只是在一个小范围内的波动, 排除宏观波动, 中国对日本的进口贸易的降低趋势是显而易见的。本研究只考虑贸易的直接影响, 对两国的其他影响如军费支出增加、政治开支增加、旅游等重大影响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可见“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对两国的经济影响很大。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对中日贸易的影响是巨大的, 特别是中国对日本进口的影响更为突出, 可见中华儿女捍卫钓鱼岛主权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 同时也提升了中华民族团结精神和爱国热情。

参考文献

[1]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7.104-108.

[2]谢开贵, 等.基于遗传算法的GM (1, 1) 模型[J].系统工程学报.2000 (2) .

[3]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教程[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5]邓聚龙.灰色系统控制 (第二版) [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6]赵云胜, 等.灰色系统理论在地学中的应用研究[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

[7]韩冰.世界的文明冲突与中国的“走出去”经济战略[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 2012.

[8]张妍等.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式分析[J].工会博览, 2011 (3) .

[9]郭峰濂.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国际经贸, 2005 (10) .

[10]高渊.中国外贸:2012年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J].中国对外贸易, 2012 (9) .

新疆农产品出口贸易促进研究 篇10

(一)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 国家和新疆政府及相关部门投入大量资源积极支持新疆农业发展, 高度重视发展农产品出口贸易,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农产品出口配套基础设施、系统装备水平和支撑服务能力都实现了飞跃发展。

2005—2010年, 中央对新疆投入财政资金4100万元, 主要用于支持新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示范县项目建设, 重点配备了一批相关设备和设施。2009年, 新疆大力实施向西开放战略, 集中资源完善配套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 加快金融、物流等配套服务业发展, 全面提高新疆发展对外贸易的软、硬实力;努力形成以乌鲁木齐为核心, 辐射整个中亚的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重点建设伊犁、喀什、阿拉山口和霍尔果斯等口岸, 开辟向西开放的大通道, 新疆向西对外开放新格局已初具雏形。

(二) 出口促销平台搭建方面

新疆经过几年大力发展基地农业后, 通过实地调研后发现应充分利用国际农产品展销平台, 合力打造新疆自身的农产品外销平台, 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2009年, 新疆组织参加了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交会等农产品交易会;组织筹办了新疆农产品北京展示交易会、中国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高峰论坛暨特色林果产品洽谈会、新疆名优特及精深加工农产品 (上海) 展示会、新疆特色林果产品 (广州) 交易会等展示会, 签约金额达250多亿元, 显著提高了新疆农产品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2009年12月新疆再次召开了“农副产品外销平台建设工作会议”, 加快实施农副产品外销平台建设和市场开拓体系建设工作, 构建新疆特色农副产品畅销国内外的长效机制。新疆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 充分重视农产品对外促销工作, 2010—2012年每年划拨5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 支持农副产品市场开拓体系建设。

(三) 政府间经贸合作方面

2004年11月, 中哈两国海关成立了中哈合作委员会口岸和海关合作分委会, 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两国口岸和海关领域通过合作和交流, 大幅提高了边境口岸通行能力, 进一步优化整合双方的口岸资源和功能, 为新疆农产品向中亚地区出口创造了良好条件。

2005年9月, 中哈两国海关针对两国共同边境口岸实施联合监管进行试点工作。2007年8月, 中哈两国海关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财政部海关委员会关于海关联合监管第一阶段的实施规则》, 试点工作于2007年12月在都拉塔 (哈萨克斯坦称为科里扎特) 口岸正式展开。2008年, 吉木乃 (中) —迈哈布其盖 (哈) 口岸也被纳入进行试点。在“统一单证”期间, 进出境上述口岸的报关申请人只需用同一份海关单证就能完成双方海关分别申报。由于农产品贸易对时效性要求很高, 双方海关互认《载货清单》的通关模式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 压缩了农产品海关滞留时间, 降低了农产品贮藏保鲜成本, 促进了农产品贸易的快速发展。

2009年8月21日, 乌鲁木齐海关与塔城地区行署签署了《进一步提高塔城地区外贸发展水平合作备忘录》, 乌鲁木齐海关在塔城地区巴克图口岸开辟果蔬出口“绿色通道”, 构建巴克图口岸的“大通关”通道, 扩大塔城地区农产品出口。海关部门一方面在报关口岸设立“果蔬出口专用报关窗口”, 优先办理手续;另一方面采取集中申报、先装车后申报或边申报边查验的通关模式, 实行“提前申报, 货到验收”和“预约通关”等通关便利措施, 缩短办理通关手续时间。

(四) 标准体系建设方面

2009年, 新疆自治区政府克服财政困难, 专门划拨5000万元作为专项资金, 加快进行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同时构建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在全疆范围内推广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重视科技支撑项目研究储备, 在全疆大范围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培训,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

(五) 品牌建设方面

“十二五”时期, 新疆每年投入5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 对首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农业名牌产品的企业和首次获得新疆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和农业名牌产品的企业, 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的相关项目立项、审批或核准;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职业培训;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自治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认定;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建立技术研究中心;中小企业市场开拓基金、品牌发展资金安排及出口信用保险、名牌出口商品评定等给予政策倾斜和重点支持。

二、新疆农产品出口贸易促进中存在的问题

(一) 出口农产品品牌建设滞后

新疆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在近年来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的日益重视, 《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的意见》出台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新疆地产农产品先后获得一批全国知名品牌殊荣, 地方名牌更是不胜枚举。但是对于新疆这样一个拥有丰富的特色、高品质农产品资源的农业大区, 还远远不够。首先, 一些绿色、有机农产品没有及时申请注册品牌, 或者有了品牌却没打开市场。一些企业对农产品品牌意识比较淡薄, 缺乏对品牌价值的了解;中小私营农产品出口企业自身实力及科研能力有限, 难以形成强势品牌。其次, 品牌的市场定位不明确。新疆地产农产品污染少, 品质好, 但出口到国外市场后, 由于市场定位不明确, 在国外市场上与他国普通低价农产品混同销售, 优势得不到体现, 影响了自身品牌的推广, 进而影响了农产品扩大出口。第三, 新疆农产品在国外市场的品牌推广力度不够, 导致国外消费者对新疆农产品及其品牌缺乏足够的了解, 不利于出口市场的扩大。

(二) 信息服务滞后

新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农产品出口市场信息发布系统, 对周边的市场缺乏细致的了解。由于没有及时掌握农产品出口市场的信息, 农产品生产者仅凭经验来确定农产品产量, 使生产与市场脱节, 遇到出口市场需求下降时, 就势必造成库存积压, 给企业和农民带来巨大损失。另外, 中亚市场是新疆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 但是部分中亚国家如哈萨克斯坦政治环境不稳定, 海关政策多变, 如果不能及时对政策变化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就易造成货物通关受阻, 造成延误交货或者增加额外成本。

(三) 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

新疆现阶段还没有专门针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出口信贷、出口保险等金融服务。农产品出口企业以中小私营企业为主, 这些企业受规模所限, 经常受到资金短缺、融资难的困扰, 尤其是在农产品出口旺季, 由于缺乏流动资金, 无法收购足够的原料用来扩大生产, 限制了农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另外, 出口的农产品检验程序繁杂, 受到各种严格的质量标准制约, 因而农产品出口风险大。但中小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较弱, 难以找到符合要求的担保企业, 这也成为新疆农产品出口企业难以获得融资的重要原因。

(四) 行业协会作用尚未很好发挥

新疆农产品行业协会近年发展速度很快, 各地也都相继建立了农民经济合作组织, 但是这些经济合作组织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对新疆农产品出口的支持不足。一些农产品行业协会行政色彩浓重, 没有很好地发挥农产品出口商与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之间的传递作用;组织协调不力, 服务内容单一化, 不能代表整体利益, 带动作用较弱, 没有完全发挥出行业协会对新疆农产品出口的指导促进作用。

三、新疆农产品出口贸易促进的对策

(一) 打造知名品牌

借助政府对新疆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资金扶持, 深入挖掘农产品品牌的内涵, 重视技术研发, 注重加工工艺技术和设施标准升级, 强化企业质量管理, 按照国际食品标准进行加工生产, 保持品牌的延续性, 形成具有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重视广告宣传, 维护好已有的新疆农产品品牌。可以实行产品品质分级制度, 为不同品质的产品做好市场定位及包装设计。提升品牌营销策略, 制订品牌农产品的海外市场营销计划, 并积极参加国际展会, 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提高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

(二) 建立信息发布系统

应建立完善的农产品出口信息发布系统和敏感商品出口预警机制, 及时有效地向农产品生产者和出口企业提供出口市场信息服务。政府要建立部门负责制, 明确专门部门跟踪和监测重点出口市场, 提高工作效率, 在第一时间向出口企业通报相关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政策法规变动、突发疫病疫情、质量卫生标准和检验检疫措施新要求以及贸易摩擦和农业谈判等动态, 细化出口农产品的统计分析工作, 深入开展国外农产品市场调研, 向出口企业通告主要进口国 (地区) 并提出政策、市场动态信息、新疆主要农产品的出口建议, 及时发布重要出口农产品的月度报告等公共信息。

(三)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政府要加大政策性金融机构对新疆农产品出口的扶持力度, 借助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 对新疆大额农产品出口项目的金融支持给予政策性倾斜, 解决企业融资困难问题。自治区内各大商业银行应该针对区内农产品的贸易特点, 加快金融服务创新研究, 从根本上满足新疆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筹资、融资和结算收汇需求。探索总结出口信用保险与农业保险紧密相连的风险防范机制, 降低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运作风险。对符合出口信贷条件的农产品出口企业, 各商业银行可依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信贷条件, 就近提供便利信贷支持, 灵活运用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和担保等手段, 为新疆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贸易活动顺利进行保驾护航。特别是在企业收购出口农产品的旺季, 企业急需大额流转资金时, 银行可以优先给予获得出口订单或出口信用证的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四) 充分发挥农产品出口行业协会职能

应加强农产品出口行业协会建设, 提高农产品生产和出口的组织化程度, 在塔城、伊犁等农产品出口重点区域建立农产品出口行业协会。协会一方面指导贸易合同的组织执行与农业生产标准化, 另一方面为出口企业降低组织、运营成本, 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提供技术支持。农产品出口行业协会还应在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强化行业自律意识和共同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上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在应对贸易争端时协助企业联接政府, 积极维护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合法权益, 解决国际贸易摩擦纠纷, 突破技术壁垒等, 为政府部门相关产业、贸易政策措施的出台提供决策依据, 使其真正成为农产品出口企业降低贸易风险, 保证贸易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参谋助手。

参考文献

[1]于孔燕.农业大国农产品贸易促进机制对我国的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 2007 (9) .

[2]王蕴琪, 李亮.中国农业贸易促进体系的构建研究[J].世界农业, 2008 (2) .

[3]王新, 马文波.加大信贷扶持力度促进农产品出口[J].国际经济合作, 2008 (5) .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 篇11

【关键词】 农产品出口贸易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农业发展农产品农业贸易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日益加强,参与国际竞争已成为农业发展的趋势。在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尤其是面对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努力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吉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状况,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1. 吉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

吉林省既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也是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大省。农产品出口对促进吉林省农业及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都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吉林省农产品出口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农产品出口具有一定的波动性。2001-2007年间的2002年、2003年、2005年相比上年均呈上升态势,尤其是2002年增长显著,比上年增长42%;而2004年和2006年比上年均呈下降态势,其中,2004年降幅达63%。2007年相比上年虽略有增长,但远未达到2002年与2003年的水平。第二,农产品出口在全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大。2001~2007年间,农产品出口占全省外贸出口的比重分别为49.2%、57.7%、60.6%、28.0%、34.9%、26.7%和22.8%。其中,2002年、2003年、2005年比上年均有所上升,其余年份则均呈下降趋势。第三,农产品出口在全国农产品出口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001—2007年间,除2002年和2003年比上年有所上升外,其余年份均呈下降态势。第四,农产品出口主要是初级产品。2004年以前,初级产品在农产品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超过95%;2006年,随着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增长,初级产品在农产品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降至60%。

2. 吉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状况

本文采用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MS指数)等方法加以测算。结论如下:

第一,从整体上看,吉林省农产品TC指数在0.44~0.56之间,且波动幅度不大。这表明吉林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较强,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从主要农产品的竞争力结构变化看,玉米和干豆的贸易竞争力最强,其TC指数达到或接近1.00。在吉林省出口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中药材的贸易竞争力也较强,Tc指数在0.61~0.92之间,且发展趋势稳定。食用油籽的贸易竞争力较低,且由于近年来进口的不断增加,其贸易竞争力随之逐渐减弱,Tc指数从-0.15降至-0.64。鲜于水果及坚果的贸易竞争力由弱变强,逐步提高,Tc指数由-0.03上升到0.32。蔬菜的Tc指数有较大波动,特别是在2006年急剧下降,Tc指数由0.90下降到O.06。锯材的TC指数变化较大,由O.64下降到-0.0002,这一变化意味着该产品已从具有较强贸易竞争力下降到不具有贸易竞争力。

第二,从整体上看,吉林省农产品的RCA指数大致在2.88~6.78之间,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从发展趋势看,RCA指数的波动幅度较大,在2001~2003年间,RCA指数趋于上升,但从2004年开始,RCA指数趋于下降,尽管2005年出现上升,但随后RCA指数再次下降,2007年进一步降至2.88。可见,吉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在总体上趋于下降。

第三,吉林省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由2001年的0.13%下降到2007年的0.08%,尽管在2002~2004年间,吉林省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有所提高,但在200I~2007年7年间,MS指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这表明吉林省农产品出口的贸易竞争力趋于下滑。同时,在全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也在下降。遇技术贸易壁垒,其影响范围广且呈扩大之势,从畜禽产品到水果、蔬菜及加工产品等,几乎都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可见,加强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提高农产品生产技术水平,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建立健全出口农产品的质量检查制度,确保出口农产品的质量,是积极主动地冲破技术贸易壁垒的根本手段。

3. 依靠科技进步,增强农产品的竞争优势

应制定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加工的科技发展战略,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的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出口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从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为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在当今的国际农产品市场上,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竞争手段已由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向以科技含量、环境质量等非价格竞争,科技进步及创新在农业发展及农产品出口贸易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对生产的环境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吉林省的农业生产及技术水平已有很大提高,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科研投入不足,企业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农产品加工研发滞后,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不高等。以玉米为例,吉林省是玉米生产大省,玉米深加工能力和水平较高,但玉米加工产品也只有近百个品种,仅为美国的1/20。随着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原先大量作为初级产品出口的玉米出口量逐步减少,高科技含量的企业和产品不断增加,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中外客商关注的焦点和投资热点。因此,不断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是提高吉林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4. 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前提下,对农业予以政策扶持

按WTO《农业协议》的规定,国内农业支持政策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绿箱”政策,即允许成员保留的国内支持政策。根据“绿箱”政策,可在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支持农业发展。二是“黄箱”政策,即在“绿箱”政策范围以外的所有支持农业生产的措施。可根据“黄箱”政策中的微量支持措施,采取某些农产品的补贴支持手段。如,对农产品加工企业予以适当补贴,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的补贴等。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持续投入与支持对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及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农产品生产及出口方面,应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在不违反WTO的原则和公平竞争原则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绿箱”政策和“黄箱”政策,合理地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扶持农业政策,从农业及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贸易各环节加以适度扶持,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 提高品牌意识,发展特色品牌,提升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品牌化是发达国家外贸出口中的重要特征之一。知名品牌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占据越来越大的国际贸易份额。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农产品贸易中,培养和发展农产品品牌是提高我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当今国际贸易竞争中,品牌的竞争已远远超过资金、技术、人才等单方面的对抗,它是一种能体现企业整体实力和知名度的竞争。经过多年努力,吉林省已出现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农产品品牌。但目前吉林省的品牌化建设还远远不够,为促进吉林省的品牌健康发展,应努力打造更多更有影响力的品牌。品牌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定位是否正确,即应选准对象。在吉林省出口农产品的品牌定位上,应综合各方面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消费水平、地理位置等,从中锁定那些差异化、个性化、有发展潜力和发展优势的行业,作为打造目标,突出“吉”字号,发挥吉林省的特定优势,以提高吉林省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力,促进吉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扩大。

作者简介:陈丹(1973—),女,汉族,吉林通榆人,现任吉林省通榆县团结乡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与农作物栽培。

上一篇:校园课堂下一篇:喘乐宁吸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