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

2024-09-30

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通用12篇)

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 篇1

一、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产生

(一) 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负外部性

农产品贸易会带来负外部性已经成为大多数经济学家的共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 进口商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就是他的边际成本等于进口商品的售卖价格, 如图1, 即MCi=Ph, 对于社会来说, 除了要支付MCi外, 还要负担进口农产品的负外部性对国内生产能力、生态环境、消费者身体健康等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因此社会边际成本M C s要大于进口商的边际成本M C i。

由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长期以来, 各国政府出于稳定和增加农民收入, 保障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以及提高农业产出等方面的考虑, 几乎无一例外地对本国农业和农产品贸易进行最大限度的干预和保护, 其中干预和保护最为突出的是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或地区。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 特别是关税壁垒的不断下降和传统非关税壁垒的削减或取消, 一些新的更为隐蔽的非关税壁垒开始成为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实现国内产业与市场保护的主要手段, 以技术法规与标准为主要形式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其中之一。

从目前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的具体情况看, 主要是发达国家如美国、欧盟等国凭借其自身的技术、经济优势, 制定苛刻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技术认证等, 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进行限制。发达国家在农产品贸易中实施的技术壁垒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技术标准和法规;产品质量认证和合格认定;标签和包装;绿色技术壁垒。

我们常说的WTO农业框架是指1 9 8 6-1 9 9 3年长达8年的关贸总协定 (GATT) 乌拉圭回合谈判期间所达成的“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该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关于市场准入、出口补贴、国内支持以及动植物卫生检疫的规定。1994年, GATT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达成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 (TBT协议) 与《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 (SPS协议) , 以规范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正常使用。

二、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影响

相对于发达国家, 我国劳动力价格较为低廉, 而资本价格较高。因此, 在国际产品市场上, 我国蔬菜、水果、肉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价格竞争优势, 而大宗的粮、棉、油等缺乏价格竞争优势。从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贸易技术壁垒的情况来看, 主要产品都集中在蔬菜、水产品、畜产品等具有价格优势的出口农产品, 而实施贸易技术壁垒的国家是与我国贸易量较大的一些国家。

欧盟是我国农产品第二大出口市场, 占我国农产品出口近1/5的份额。如图2所示, 入世后, 中国农产品对欧盟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 增长速度都明显加快, 2005年中国与欧盟农产品贸易总量为54.6亿美元, 2006年的贸易总量达到了64.79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整理。

在蔬菜类产品的出口中, 蔬菜罐头的出口额占据首位, 2006年出口3.29亿美元;鲜水果和各种果汁是对欧盟出口的两大类水果产品。2006年对欧盟食用水果及干果的出口额达1.89亿美元, 目前, 欧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果汁出口市场;肉类产品出口呈下降趋势;谷物在对欧盟出口中所占的份额一直比较稳定。

近年来, 欧盟实施了比较严格的TBT及SPS措施, 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水果、蔬菜等进口方面, 欧盟国家已明确规定, 水果产品不得在采收前施以各种生长催熟剂;对于进口果汁的安全检验, 1999年所有的欧盟国家都提出了一个乙烯利问题, 即要求原果汁中的乙烯利含量小于0.05mg/kg。

绿色技术壁垒主要包括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随着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 它逐步成为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出口面对的重要技术贸易壁垒。例如, 欧盟启动了1S014000环境管理系统, 要求进入欧盟国家的产品从生产前到制造、销售、使用以及最后的处理阶段都要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

从上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争端看, 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 作为发展中国家, 受制于科技发展水平较低和标准制定经验不足, 我国设置的技术标准水平普遍较低, 尚不足以形成对国外进口产品的壁垒或形成威胁, 因此, 未受到他国的质疑;另一方面, 我国出口产品虽然频繁遭受贸易伙伴一些不尽合理或过于苛刻的技术标准限制, 但我国并未通过向W T O争端解决机制起诉来解决问题, 反映了自主维权意识相当薄弱。

三、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对策

发达国家设置的技术壁垒对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 它通过强制规定产品的安全标准可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另一方面, 由于我国自身的原因, 技术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也产生了巨大的限制, 随着标准的不断提高、规定的经常变化以及环保标准层出不穷, 不仅增加了贸易成本, 同时易于引发贸易争端。面对上述影响, 我国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趋利避害。

总目标是在WTO框架下, 适应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瞄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充分利用两种资源, 对外借鉴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 以保护国内相关产业和生态环境;对内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提高农产品自身质量

只有按照国际标准不断提升我国农产品自身质量, 才是从根本上保护国家经济利益和消费者身体健康需求。贯彻实施“科技兴农”战略, 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时候要逐步改变进口技术不合理的状况, 积极引进专利和技术许可等软技术, 最主要的是要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2、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检验、检疫标准

构建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体系应当按照我国对进口贸易管理的需要和W T O协议的规定, 在组织机制上建立统一的协调机构。根据透明度原则, 通过负责有关事项的信息咨询点, 按照TBT协议与SPS协议, 加强对世界主要国家及地区尤其是我国主要贸易对象国已实施和即将发布的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的收集, 并关注国际标准制定组织最新技术政策与标准制定动态, 使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检验检疫标准符合国际规范。

3、以市场为导向,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政府统筹规划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体系, 尤其要加强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关税和其他非关税壁垒措施的相互协调与配合, 以更好地实现对对外贸易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加大国内农业发展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根据WTO农业框架的规定, 中国可以继续采取并加大属于“绿箱政策”范围的农业支持措施, 而且今后政策目标应集中在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地位。

随着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 能源危机和世界粮油价格的不断上涨, 农产品技术贸易壁垒日益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它体现的不仅是一个国家一定程度上的贸易保护主义, 由于其处于关系国际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质地位, 也为人们探索和思考其背后一国的政策战略目的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摘要:随着WTO框架下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我国农产品出口频繁遭受贸易技术壁垒限制, 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本文旨在应用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 浅析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的产生及其影响, 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技术贸易措施战略。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

参考文献

[1]、宋明顺.WTO《贸易技术壁垒协议》规则:实践及对策[M], 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1年.

[2]、杨莲娜.中国与欧盟的农业贸易政策改革及影响[M],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年.

[3]、卫龙宝, 杨金风.TBT规则及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的研究综述[J], 农业经济问题, 2004年第11期.

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 篇2

作者:天天论文网 日期:2016-3-31 10:24:04 点击:1 摘要:农产品国际技术贸易属于一国政府机构、经济性组织或者个人依据某一商业条件对另一国家的经济组织或者个人转让相关农产品技术之行为。这种有偿技术转让没有经过科学合理地证明,有可能会对出口国的农产品造成实质上的危害。但是,农产品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由于具备了隐蔽性与灵活性等特征而逐步成为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农产品国际贸易技术性壁垒状况,并探讨了明确农产品相关技术标准、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机制等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应对技术性壁垒的策略。

关键词:农产品;国际贸易;技术性壁垒

由于世界范围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得到了新的发展,导致农产品关税受到削减与制约,关税壁垒对于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保护作用持续降低,而全新的非关税壁垒诸如反倾销和技术性壁垒成为了国际贸易保护的主要内容。技术性壁垒简称为TBT,主要是指在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进口国在落实贸易进口管制政策之时可运用发布法律法规等方式,制定出各类强制性或者非强制性商品、技术标准以及检验机制等,提升对于进口农产品之技术性要求,以求提升进口的难度值,进而实现限制进口的目的。技术性壁垒因为具备了广泛、复杂、隐蔽以及灵活等特征,成为了西方国家保护本国市场的一个重要措施,而且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农产品的出口贸易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一、当前农产品国际贸易技术性壁垒状况分析当前国际范围内广泛执行的农产品技术性壁垒利用了《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以及《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之中相关的人类、动植物和环境安全保护等条款。同时,美、日以及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及地区依靠自身在经济以及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也制定出了十分严苛的技术标准体系,以求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农产品的出口上加以限制。其主要表现形式如下:

一是农产品技术标准及其法规。美国作为技术标准以及法规最为健全的国家,运用十分严格的联邦法律来规范农产品之输入。例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就制定出了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方面的法案,恰当包装和标记法案、教育法案等。美国食品安全检验局则制定出了联邦肉类检验法、禽类产品检验法等,而美国消费品安全管理局制定的是消费品安全法。近年来,美国的技术性壁垒对于农产品领域贸易的限制变得愈来愈广泛,立足于发布各类新型技术标准和法规以提高农产品检验的相关项目和标准,进而提升别国农产品进入本国的门槛。

二是农产品合格评定规范及其质量认证机制。农产品合格评定规范主要是指为生产出能够切实符合质量标准的农产品,对农产品企业的质量和管理体系实施全面认证。有鉴于此,对于农产品质量的要求应当更加严格与广泛,这是切实保障食品安全与限制进口的重要举措。技术性壁垒对于农产品合格评定规范具备明确之要求,其中包涵了制造商质量合格声明、产品质量保证机制有效性证明、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测试与考核机制、产品质量认证注册或者认可、产品测试实验室或者认证机构认可证明、产品定型核准菜材料、产品生产企业管理规范、产品危害性控制机制、企业现场诊断标准等。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运用对农产品等实施多种形式的产品质量认证以及合格评定机制来控制国外不合于其规定的农产品的进口。例如,美国要求对输入其国内的肉类产品出口国实施一年一次的防疫、入港、农药兽药或者化学残留物检查,要求使用农产品为原料所制作而成的食品、药品以及保健品等一定要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认证。欧盟明确了水产品以及动物制品输入企业一定要得到其注册备案而且在其官方所发布的企业名录之列。日本明确规定进入其境内的农产品一定要通过质量认证,对进口的食品则应当施行100%强制检查,重点为易腐、易发霉的食品和生鲜食物、应用添加剂的食物、易沾染食物的荧光物质等等。西方国家所出台的以上制度无可置疑地会提升农产品成本,从而让出口国的农产品在国际贸易竞争之中失去价格上的优势。

三是农产品标签与包装的要求。美国作为全球食品标签法规最为健全的国家,其营养标签和指导法令硬性规定食品必须贴上营养标签,而食品标签则要依据特定之要求公布营养成分以及健康功效的声明,大多数食品一定要标出至少十四种营养成分之含量。对标注了健康标记的农产品一定要符合低脂低钠的标准。欧盟则在其加强食品成分标注的规范中明确了食品中有可能造成消费者们过敏或者别的不适之成分,无论其含量高低,都应当在标签中加以注明。

四是农产品绿色技术壁垒。绿色技术壁垒主要是指对进口的农产品提出相对较高的环境核定标准。这一壁垒主要含有绿色技术、绿色环境、绿色包装以及绿色检疫等相关制度。如今,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 管理体系已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普及。同时,很多国家纷纷确定了自身环境标准与检测办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农产品当中的有害物质残留加以限制。

一些国家不但逐渐增加了农产品农药残留量的检验标准,而且还对畜产品、转基因农产品和罐头等农产品加工产品提出了更高的微生物限量标准。例如,欧盟就增加了对我国出口茶叶的检测内容,并大幅下降农药残留标准。这样一来,导致我国出口欧洲的茶叶市场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因为我国农产品的生产与经营尚处在粗放式发展之中,绿色技术壁垒必然会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造成非常大的限制,其后果是出口农产品的数量大幅度减少、生产的成本则大幅度地提高。

二、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应对技术性壁垒的策略探讨

(一)明确农产品相关技术标准农产品的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是我国农产品突破技术性壁垒的最重要的阻碍。因此,我国要充分运用自身优势,切实瞄准国际市场的实际需求,将能够生产有机农产品的各农户运用企业+农户的方式进行集中,在统一农产品的品种、耕种的方法、灌溉手段、施肥方式、收购与加工要求的基础上,真正生产出符合西方国家标准的成批量农产品对外加以销售,这样一来即可产生更大的规模化收益。农产品企业应当向广大农民提供农产品相关技术、良种等服务,从而积极鼓励农民群众为企业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各类农产品。如此一来,生产技术与质量也就能够得到相应的保障。对农产品企业来说,不但能够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之质量,确保农产品企业可依据国外技术性壁垒之要求来组织实施生产,从而让进口国能够做到无隙可找,而且农产品企业还可实施规模化生产以控制成本,这样一来就能够在深加工上取得更大的进展,利用农产品的高科技含量以突破西方国家技术性壁垒之限制。

(二)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机制自从我国从上个世纪90 年代加入到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之后,就借鉴该法典和国际进行接轨,从而形成了具备中国特色的食品标准以及技术法规系统。因为国内与国外两大市场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尚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因此就需要尽可能地创设出相应的条件,制定出能够和国际进行接轨的农产品标准,不仅提升我国出口农产品自身质量,提升出口创汇的额度,而且还能提升我国国民的食品的质量标准。我国必须依据国际上所通行的办法,制定出和全球市场相互接轨的农产品标准体系以及安全标准。如此一来,就能够让企业与农户能够有较为稳定的参照体系,让其能依据国际标准来处理事务,化以量取胜为以质取胜,这样一来就能够很好地突破西方国家技术性壁垒之限制,切实打通我国农产品生产的绿色通道。

(三)积极深化农产品贸易领域国际合作如今,我国环境和贸易问题之本质在于切切实实地改变各种不够平等的国际新经济秩序。所以,要持续深化与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积极参与到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对话之中,切实树立起全球化经济的思想,形成环境和贸易相互协调之良性体系。要始终坚持让西方发达国家更多地承担义务这一原则,让其对如今全国工业化进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清账,并对目前的高密度生产所导致的环境恶果来负责,并且向广大发展中国家转让相关环境技术及时有效地提供资金上的大力支持,以保障本国农产品行业从业人员的利益。

(四)全力推动农业产业化改革农业经营体制如果我国农产品领域的国际化竞争主要表现在农业经营体制上的激烈竞争。在这一新形势之下,一定要在坚定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不断加大农产品领域经营体制改革的力度,从而为我国农产品行业积极参与到全球农产品竞争之中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以及支持。致力于落实农产品领域的产业化经营,这是持续提升我国农产品行业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应对当前农产品技术性壁垒的必然选择。我国农产品领域的产业化经营并不只是对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进行联结,而且还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现代农业经营机制,这必然是今后我国农业能够进入到全球化市场之中,进而积极参与农产品国际化的重要保障。为此,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是农业产业化能够指导农业经营活动主体进入到市场之中。农业产业化可以说是农民群众和市场相互联系之中介桥梁。农业产业化能够把原先分散化的农户联结成为具备相当规模的现代农产品产业基地,从而沟通农户以及市场,进而为广大农户提供更为稳定的销售途径。其次是农业产业化能够提升农业经营主体所具有的竞争实力。通过农业龙头企业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营销网络、人才队伍以及市场信息等各类资源,能够切实帮助农民群体实现经营要素之重组,切实改变其市场竞争的方式。最后是农业产业化能够提升农民群体的组织化。因为我国农产品种植者存在着高度分散化的状况,缺乏足够的组织化,无法应对现代农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引入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模式之后,即可将分散化农户结合为整体,进而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实际竞争力。结束语总的来说,各类贸易保护政策措施必然随着当前国际经济整体环境的持续发展而变化,从而让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贸易保护的重要工具,这其中自然也涵盖了农产品贸易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会影响到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规模,导致农产品贸易出现转移,导致贸易条件愈来愈恶化,所以说,拥有合法身份的技术性壁垒一旦滥用于农产品国际贸易领域,就会极大地影响市场经济的运行。为此,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应当积极采取上述策略的前提下,更加深入地掌握西方国家农产品国际贸易技术性壁垒的实际状况,制定出最为稳妥可行的应对之策,从而确保我国农产品能够全面打破技术性壁垒,在国际贸易领域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平.中国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2]林汉川,田东山.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及其对策探析[J].我国软科学,2002(03)[3]孙敬水.TBT 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J].管理世界,2002(06)

[4]彭超.绿色贸易壁垒对山东农业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J].山东省农业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4(05)

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 篇3

【关键词】台湾;福建;出口食品;贸易壁垒

台湾地区是福建省食品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2015年福建检验检疫局共检验检疫输台食品农产品 5081批、货值11.2亿美元 ,同比下降4.28%及2.61%。货值占全部出口食品农产品的17.89%。2016年上半年共检验检疫输台食品农产品3147批,货值6.4亿美元,同比增长31.95%及20.75% 。2016年以来,台湾地区出台一系列举措加严食品农产品监管。对我省相关产品出口产生系列影响。

一、主要表现

1.全面提高技术标准。2016年以来对食品中核放射污染、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多项法规和标准进行了修订,发布了食品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第三方验证认证管理办法、加工助剂卫生标准等。以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为例,分别在3月、5月、7月进行了3次修订,7月14日的修订案中,共计增加和修订了59种农药在376种作物类别中的残留限量标准,其中266种为新增。

2.加严监管措施。2016年以来,台湾地区“卫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署”采取多项加严监管措施,先后发布5个管制措施公告,针对鲜辣椒、青花椒、薄荷、萝卜、其他干菇类及干麦蕈等5种大陆输台食品农产品加强抽批查验。而2015年全年和2014年全年仅为3个和1个。此外还对产自大陆的枸杞、茶叶等采取监视查验的强化监管措施。

二、主要影响

1.不合格通报增加提高企业贸易风险。今年上半年台湾地区通报大陆出口食品农产品不合格39批,同比去年大幅增长77.3%,超过2014年全年通报总量。其中我省上半年被通报9批,达到去年全年总量。出口货物被通报退运和销毁的风险明显提升,今年3月,福建云霄县东洲冷冻食品有限公司一批速冻青刀豆被台湾地区通报检出腈菌唑0.02PPM,超出限量标准,而台湾地区在2015年6月将腈菌唑在豆类蔬菜中的限量从0.05mg/kg调整为0.01mg/ kg。该企业货值3万人民币的货物被销毁,加上检测费、运费、滞港、销毁处理等费用损失接近10万元。

2.增加企业通关成本,各项加严监管措施延长了通关时间,增加了滞港费、装卸费、检测费等多项成本。以对干菇类加强抽批查验措施为例,原仅对白木耳实施50%的查验率,本次调整覆盖至所有干菇种类。福建古田输台食用菌企业反映,以前台方查验主要是通过抽查进行箱数核准,现在调整为集装箱整柜掏箱查验,并由卫生署、海关、边防分别负责所需查验内容,意味着一批货物要进行三次掏箱,增加了大量的装卸费用,原来可货到即提,现在则4-7天才可提货。此外,每批输台食用菌均需对400多项的农残进行自检自控,企业检测成本大幅提高。

3.影响两岸经贸往来预期。520后,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蔡英文至今未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方法,而是鼓吹“新南向政策”试图削弱两岸经贸关系。相对于对大陆输台食品农产品监管的不管加严,台湾新政府制造舆论拟解禁美国瘦肉精猪肉、日本核灾区食品,近期还突然解禁疯牛病疫区加拿大的牛肉进口,难免引起社会舆论做出不利两岸贸易氛围的解读。2016年上半年,两岸进出口贸易额806.9亿美元,同比下滑9.9%。引发台商和输台企业对两岸经贸合作前景的忧虑。

三、有关建议

1.加强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有关部门、行业协会要加强对台湾地区食品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和通报案例的收集分析,及时指导企业采取应对措施。通过民间协会等渠道保持沟通,增加两岸互信。鼓励企业加大复合成本投入,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缩短福建省食品农产品与台湾地区的技术差距,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

2.提升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农技指导和用药监管,从源头把住安全关口。引导企业加强自身质量管控能力,加快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形成区域性质量安全品牌。引导食品农产品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做好信息研究、市场开发等工作,将产业结构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提升整体竞争力,向市场多元化方向发展,拜托单一市场依赖。

3.优化通关服务。大力推广ECFA原产地证书。口岸、商务、检验检疫等部门形成推动合力,不断丰富推广渠道和形式。筛选重点企业,实施一对一指导帮扶。帮助企业了解和利用好ECFA优惠政策,获得关税减免和便捷通关服务,提升产品在台市场竞争力。扶持对台小额贸易,对小额贸易口岸进行分类管理,整合部分基础设施差、贸易量少的口岸,对于业务量大的口岸进行重点建设和扶持;在税收、通关政策管控上给予更大的倾斜力度。

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及对策探析 篇4

随着全球经济自由化, 技术贸易壁垒 (TBT) 由于其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形式上的合法性等诸多特点, 越来越被一些发达国家用作保护本国产品免受外国产品冲击的一种重要工具, 技术贸易壁垒趋向于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严格。

近年来, 西方发达国家纷纷采用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三把刀来加以控制, 实施检验检疫、标签、包装、绿色壁垒和信息技术壁垒等隐蔽性较强、透明度较低、不易监督和预测的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 给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造成很大的障碍,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就目前的产品质量水平的整体情况而言, 标准化程度还相对较低, 无论是产品基础标准还是方法标准,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的比重还不高, 并且我国的产品合格认证制度还处于初创阶段, 也不完善。如何面对一些国家筑起的层层技术壁垒, 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位标准化工作者面前的问题。

1 了解世贸规则和国外技术法规及标准的动态

首先要知道有哪些规则, 并且要按规则改变过去我们惯用的不符合规则的做法。第二, 要学会灵活合理地运用规则争取自己的贸易利益。跟踪了解国外技术法规及标准的动态。在WT0规则里技术法规是强制性的, 标准是非强制性的, 但很多技术法规中都大量引用了相关的标准, 技术法规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标准支撑的, 当法规引用具体标准时, 标准的有关内容就成了法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因此, 在跟踪了解国外技术法规动态的同时, 还要关注有关标准的动态。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我国是国际标准化组织成员。政府应该鼓励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学术团体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 从中获取发达国家大公司的标准信息, 了解他们的技术动态和运作决窍, 并争取使国内的意见和建议能为即将制定或修订的国际标准所采纳。这对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 是十分有利的。

2 当前我国农产品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不熟悉对外贸易中的各种标准, 对进口国的技术限制知之甚少, 在生产过程中又片面追求某种利益, 因而带来较大的负面效应。产品标准服务体系尚待完善。标准的制订与实施、推广严重脱节, 存在着重制标准轻实施的现象。标准的运用也缺乏必要的监督;农产品标准的作用尚未很好的发挥;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还远未实施;缺乏完整的农产品检测体系。农产品检测手段落后, 检测技术和设备需要更新;农产品认证体制不合理, 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不健全。就目前的情况而言, 我国的绝大多数农产品出口企业, 由于受到规模和人员构成等方面限制, 尚无能力进行各有关进口国市场准入要求的调查研究, 以便较好地生产、推销自己的产品。即使是农产品已经进入国际市场的大型企业, 在遇到贸易争端时, 也需要借助外来力量, 尽快制定出应对办法, 或为磋商、谈判等过程准备更为充分的理由。这就是说, 在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过程中, 还需要社会提供咨询服务。技术服务部门不能只顾抓生产, 还应该积极参加抓市场, 为他们提供这方面的咨询服务。

3 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建立农产品国际贸易技术性壁垒预警机制

鉴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长期面临的主要障碍, 稍有不慎, 将引起全球性的扩散和连锁反应, 造成重大损失。许多事实又都表明, 技术性贸易壁垒之所以能够起着障碍作用, 主要是由于出口企业对进口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了解不多造成的。我们应当细心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 组成专门的机构, 收集研究我国主要出口农产品可能在哪些贸易国家遇到哪些技术性壁垒, 提出需要新采取的应对措施, 形成预警机制, 彻底改变目前这种遇到技术性壁垒无所适从的状况。建立强制性标准通报和咨询制度, 加强对国外技术法规的研究, 多渠道收集国外技术法规、标准信息;加强标准化信息体系的建设, 建立相关的情报系统;借鉴国外的经验, 培育和发展咨询服务市场, 围绕农业结构调整, 重点搞好三大体系建设。三大体系包括农产品标准体系, 农产品检验体系、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3.1 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标准体系

根据WTO的有关协议, 如果国际标准不符合本国的实际, 允许发展中国家相应制定本国标准, 贸易技术壁垒委员会可以有限期整体或部分地免除这些成员方所承担的义务。结合协议的这项规定, 我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在过渡期内请求贸易技术壁垒委员会免除我国还不能达到的义务, 同时修订现有技术标准和相关技术措施, 加快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步伐。标准修订的重点应放在农产品的质量等级标准、农产品的安全、环保卫生标准、生态农业和高新技术农业标准上;将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纳入标准管理轨道, 建立种子、生产、加工、包装等诸多环节技术操作规范, 以及环境、安全过程控制等方面的标准, 逐步形成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相匹配的标准体系, 同时, 健全国家标准复审制度。

3.2 建立农业监测体系

形成较为完整的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和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监测网络。重点加强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以及农产品质量等检测方法和手段的研究,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和通行做法, 加快推进各项监测业务工作与国际接轨, 培育农产品验货市场与校准市场。

3.3 建立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

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订认证认可、合格评定程序、安全质量许可、卫生注册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发布并组织实施国家认证认可及合格评定工作方针政策、制度和工作规则, 协调并指导全国认证认可工作, 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认证和评价标准, 成立专门机构进行跨行业、跨部门的统一管理、监督和综合协调, 建立内外一致、统一规范的认证认可工作体系, 避免对一些农产品重复检验、重复认证的现象。制定并发布认证标志 (标识) , 做好质量认证工作。依法监督和规范认证市场, 对从事认证和与认证相关业务的各类机构包括中外合资、合作机构和外商独资机构进行资质审核和监督等。

3.4 注意环境问题方面的标准、规范和与贸易有关的国际环保公约

这些方面最容易产生技术贸易壁垒, 也是我们比较薄弱的环节。在制定国内有关标准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不要无意中违反, 因这些内容往往不是直接反映在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指标上, 很容易被忽视, 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产品出口前要仔细检索进口国的有关技术法规, 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 避免贸易风险, 采取措施实施标准。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的脱节, 是我国农产品标准化工作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标准的实施可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相结合, 以达到示范辐射作用。标准的实施还应主要同农技推广计划相结合, 同农业品牌战略相结合, 让人们在实施中尝到甜头, 自觉地学习标准、掌握标准、实施标准。

3.5 充分发挥农产品行业协会的作用

贸易保护是把“双刃剑”。加快出口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发展和完善, 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 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依托, 一个国家在运用技术性贸易壁垒阻碍外国农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给出口国生产企业造成损失的同时, 也给本国的经销商和消费者带来相应的伤害。这种做法未必会得到国内不同人群的一致支持。这种情况实际也为出口企业提供了一种可能, 即可以由农产品行业协会出面, 通过联合进口国的民间组织, 向他们的政府施加影响, 促其作出让步, 解除贸易保护。因此, 行业协会更方便组织实施出口标准, 参与贸易纠纷处理等, 为此, 迫切需要国家和地区政府重视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发展,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技术壁垒并不可怕, 敏锐的思维、敏感的反应、积极的行动以及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互动, 是应对技术壁垒, 取得双赢的最后途径。

参考文献

[1]高志前.技术壁垒各国技术创新能力的较量[J].WTO经济导刊, 2004 (04) .

[2]沈洁.我国农产品应对绿色壁垒的措施[J].上海综合经济, 2004 (03) .

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 篇5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在中国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性。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然而出口贸易的发展则相对缓慢。究其原因,各国的绿色贸易壁垒带来了严重影响。当代,这些已经成为今后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导致贸易逆差逐年加大。而对于这些影响,我国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从而保护国内农产品以及提高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影响策略

一、引言

如今,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和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宣扬着保护环境,提倡进行绿色贸易,设置贸易壁垒控制一些产品进入本国市场。而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是指进口国为了保护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或是为了保护本国市场,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来限制国外产品的出口贸易。据统计,在出口时,我国每年至少有大约70亿美元的商品,会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还在逐步扩大。所以,正确地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焦点问题。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

1.积极影响

首先,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和规模化效益的提升都有着积极作用。近年来,在全球绿色壁垒条件下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已经有了提高。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种类获得了绿色无公害认证,在全国农产品总种植面积中,绿色食品种植占的比率越来越大。再者,对我国农业以及农产品出口市场的未来发展状况有利。绿色贸易壁垒是一种对环境、人类健康以及生态的平衡的保护。为了实施绿色贸易壁垒,会使人们加强环保意识,生产与销售环保产品。有利于未来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社会资源配置也将更合理,资源的利用率相应提高。从这些方面来看,绿色贸易壁垒不仅会使农业水平得到全方位提升,还会给农产品的出口带来更大的契机,客观上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消极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是通过设置高的绿色技术标准和检疫程序,提高通关和报关时间。直接限制进口,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增加了检验项目,延长了检验时间,还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和风险。由于绿色贸易壁垒的设置是在最发达的国家,他们依靠自身的研究和开发、高科技以及环保水平,促使多数发展中国家不能达到他们的标准。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依靠其产品的技术优势,又很容易进入到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发展中国家则相反。这样造成的贸易摩擦往往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经常遇到的。

三、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

1.努力生产符合国际质量检疫标准的农产品

对于绿色贸易壁垒,我国需要主动参与涉及国际标准化的活动,不断追赶和研究国际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要求自己。要加快对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加强农业自身竞争力。中国的农产品,特别是大量出口的产品,应该加强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引进发达国家在同一水平的监测设备和科学技术,促进主要农产品的技术升级,使其符合国际标准。同时,需要做一个好的质量认证,严格遵守质量安全标准。

2.积极使用外交手段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行业组织和政府相关部门采用积极的外交手段来应对绿色壁垒是相当重要的途径。政府在国际贸易中起着相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国际贸易之间的事由是由商务部协调,一方面,我们应运用相关的条文在 WTO 协议,国民待遇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WTO 争端解决机制等相关条文中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应对不同的文化背景的贸易伙伴,应该使用不同的方式协调。并且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行业协会的协调,国家可以减少谈判成本,尽可能和减少贸易摩擦的政治因素。

五、总结

新时期下,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仍然处于一个长期发展的阶段,各方面都需要不断的完善与发展。针对国外的各种绿色贸易壁垒,质量安全壁垒等,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法规标准,扩大农产品出口,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积极推动我国农业走向国际化。特别是在如今国际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国内农产品的对外贸易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我们应正视困难,明白在遇见挑战的同时也是机遇来临的时候,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行动,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减少互相的贸易摩擦,努力推动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效应分析 篇6

一、 绿色贸易壁垒效应概述

绿色贸易壁垒(Green Trade Barrier),又称环境壁垒(Environment Barrier),它是各国依据相关的国际法规和各国自己的法律及行政规定,为保护本国环境,保护本国居民的生命健康,以及动植物生命体的生存需要,在对外经贸中设立的贸易保护制度。按照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的理论,绿色贸易壁垒的效应可分为一般效应、福利净效应、产业效应、庇古税效应以及由以上几种效应所派生出来的其他效应。绿色贸易壁垒的各种效应如下图1所示。本文以下将以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为例,对绿色壁垒的产业效应和庇古税作主要的分析,附之以其他派生效应的分析。

图1绿色壁垒效应关系图

资料来源:本人收集资料总结所得

二、 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效应分析

(一)产业效应

1.短期效应。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同样产业也是有生命周期的,并且产业的生命周期也像产品一样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但是由于一个产业的产出往往由多种相似的产品组成,很难用某一产品的生命周期来代表整个产业的生命周期,这就造成了两者之间的差异。①产业生命周期曲线的形状更为平缓和漫长,这是因为一个产业往往集中了众多相似的产品。②产业的生命周期具有明显的“衰而不亡”的特征。随着新兴产业的不断形成和发展,原有产业的比重必然下降,但对该产品的市场需求不完全消失,因此,大多数产业都表现为“衰而不亡”的特征。③产业生命周期往往会发生突变,“起死回生”进入下一个发展周期,有些产业虽已进入了衰退期,但由于技术进步或市场需求变化等原因,往往会重新焕发“青春”,再次显示出成长期甚至成熟期的一些特征,走向发展。

短期中,农产品的出口受到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时,公司技术的改造以及出口政策的调整都来不及实施,任由福利净损失的发生,这对整个农产品行业都是一个比较大的冲击和挑战。

2.中长期效应。其一,在中长期中,由于企业加大了对农产品的科技投入,对其进行技术改造,通过提升其技术含量来跨越绿色贸易壁垒,创造新的需求,使其“焕发青春”,再次走向发展。其二,绿色贸易壁垒各项措施的事实,使环境问题在世界上逐渐受到重视,人们认识到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能牺牲环境的未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是企业追求的目标。随着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企业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对于环境管理的态度不再是以简单的管末治理,更是从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角度进行,于是,绿色价值链产生,这也是绿色贸易壁垒长期产业效应的正面作用。

3.衍生产业效应。绿色贸易壁垒时环境成本内在化之后,企业为了降低产品成本以维持长久的竞争,势必会加大在环保上的投资力度,改进原有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开发引进治污技术,导致市场对环保产品和环保技术的需求大幅度上升。虽然绿色壁垒导致产业内的环保成本上升,但由此催生出的新型环境保护产业将成为本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二十世纪以来该产业的产值已超过6000亿美元。随着全球环保浪潮所导致的庞大绿色市场的形成,环保产业的发展将具有无限广阔的前景。

(二)庇古税效应

面对绿色贸易壁垒,政府并不是无所作为的。我国现行的环保法规存在可操作性差,处罚力度不够等缺点。政府所采取的措施为: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责令并监督污染者彻底治理污染,逐步使环境成本内在化;各级政府在项目审批时应优先考虑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项目;对环境污染较大的企业加征环境税,以减少企业污染的排放量。如图2所示。

图2 绿色贸易壁垒的庇古税效应

资料来源:温耀庆《中国外经贸热点问题研究》

MNPB为企业的边际私人净收益,MEC为边际外部成本。企业为追逐利润最大化,将产量提高到QM,生产所有私人净收益大于零的产量。而社会最优则要求产量为QS,即边际外部成本MEC﹥MNPB停止生产。税收t﹡使企业在t﹡>MNPB时停止夸大生产,也就是将产量控制在社会最优产量QS的成本上。税收T﹡的作用相当于将企业的边际私人净收益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至MNPB-t﹡,同样是污染排放量由WM降至WS,最优税率t﹡等于最优产量QS所对应的边际外部成本MEC(污染对外部的边际损害)[4],这就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庇古税效应。

(三)其他效应

由绿色壁垒的一般效应的分析可知,绿色贸易壁垒效应最基本的是对出口农产品的数量和价格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福利水平和公司的发展。从此中意义上可派生出以下两种绿色壁垒的效应。

1.新闻效应。消费者偏好常常受到各种媒体、舆论导向和政府发布消息的左右,这是广告得以迅速发展的理论基础,广告消极的宣传会使消费者拒绝对被宣传商品的购买。由于我国农产品遭遇绿色贸易壁垒而被新闻报道,则国外消费者对我国农产品常常采取抵制的态度,拒绝消费,从而使出口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出口量和出口价格也相应的降低,这就是绿色贸易壁垒的新闻效应。

2.连锁效应。当我国某种农产品因达不到某一进口国的标准而被拒绝进口时,其他国家会提高警惕或增加检验项目,或提高技术标准以防我国的农产品转向这些国家出口。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连连碰壁,并给其他国家消费者留下一个我国农产品不清洁、不环保的印象,最终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形象,逐渐丧失国际市场,这就是绿色贸易壁垒的连锁效应。

综合以上对农产品出口的经济效应的分析可知,其他派生效应以及短期的福利净效应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均起抑制作用,也即是影响农产品出口的负面效应;产业效应在短期内也影响农产品政策的制定,进而抑制农产品的出口,然而在中长期,产业效应却是正面的;政府的庇古税效应虽是从政府的角度分析,但对公司的影响仍不可忽视。因此,绿色贸易壁垒的各种效应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关系。上述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效应分析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可为农产品出口各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曾凡银.绿色壁垒的壳层结构及其效应研究.财贸经济.2004(6).

[2]苏东水.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3]王惠君.产业可持续的发展 [D].暨南大学.2006年.

[4]温耀庆.中国外经贸热点问题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4(1).

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 篇7

1技术性贸易壁垒 (Technical Barrier to Trade, 简称TBT) 的概念

所谓技术贸易壁垒, 是指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为由, 采取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 以及动植物产品检验检疫措施、商品包装标签及标志和环境要求等, 对其他国家的产品进入该国市场形成贸易限制措施, 属于非关税壁垒的一种。需要说明的是, 并不是所有的技术性贸易措施都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 符合《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规则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视为合理的、允许的技术性贸易措施, 不构成贸易壁垒, 只有那些违反WTO规则的、不公正的、歧视性的、超出正当合理目标范围的技术性贸易限制措施, 才构成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贸易壁垒一方面具有合法合理性, 即合法、合理地采取技术性措施以达到合理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及生态环境的目的, 如禁止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可以保护进口国的生态环境、强制规定产品的安全标准可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甚至生命等等;另一方面具有隐蔽性和灵活性, 在具体实施和操作时很容易被发达国家用来对付国外产品, 可以对进口产品随心所欲地刁难和抵制。

2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我国近年来有60%的出口企业遇到这种壁垒, 这已经对我国出口造成了严重影响, 包括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量, 陶瓷产品含铅量, 皮革PCP残留量, 烟草中有机氯含量, 汽油含铅量, 机电产品、玩具的安全性, 汽车排放标准, 保护臭氧层的受控物质, 包装物的可回收性指标, 纺织品染料指标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产品市场准入和竞争力两个方面:第一, 对市场准入的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直接影响, 就是我国许多产品由于技术或者环保因素无法进入目标市场:

2.1我国出口产品不符合进口国的标准要求。例如, 2002年1月, 浙江舟山等地因部分剥虾工人为防治手指发炎而涂搽氯霉素药膏, 导致出口欧盟的冻虾中被检出氯霉素残留, 引发欧盟决议, 对来自我国的氯霉素超标的动物源性食品进行销毁的风波。欧盟以此为由, 宣布全面禁止我国的动物性源产品进口, 致使我国共有10多亿美元的农产品无法进入欧盟市场。

2.2贸易对象国任意提高标准, 致使出口企业无法达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国际上发生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食品污染事件, 如肆虐欧洲的二恶英污染畜禽饲料, 比利时可口可乐污染, 法国的李斯特菌污染熟肉罐头, 日本“O-157”和雪印牛奶金葡萄菌污染, 横扫欧洲的疯牛病、口蹄疫等, 形成严重的食品安全信任危机, 许多国家因此而制定了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法规, 对进口农产品的质量卫生要求更加苛刻。另外, 由于我国在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乱用或滥用抗生素、激素、农药等现象, 致使出口农产品难以达到发达国家越来越高的质量与安全要求。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于2006年5月29日正式生效, 按其规定, 农药、兽药和添加剂受限制的种类从原来的63种突然提高到797种;并对这些化学品设置了51392个暂定标准, 而之前只有2470个;对于还没来得及设定暂定标准的, 则全部采取一律标准, 即每公斤食品残留的化学品不超过0.01毫克。该制度的实施, 将影响到中国6200多家企业的生计、近1/3的农产品出口。

第二, 对产品竞争力的影响。新贸易壁垒对企业的间接影响表现在对产品竞争力的影响。

2.2.1技术、环保以及改善劳动条件的投入使成本增加, 削弱了企业竞争力。美国是世界上食品标签要求最严格的国家之一, 食品标签多达22种, 且逐年修订补充。美国要求所有包装食品应有食品标签, 强化食品还要有营养标签, 必须标明至少14种营养成分的含量, 据估计, 仅此一项就使美国加工企业每年多支出10.5亿美元, 显然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无力负担这一费用。1997年9月, 美国农业部以中国商品使用未经处理的木质包装, 将亚洲的光肩星天牛带人美国境内为由, 要求从1997年12月17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华物的木质包装实施特殊的检疫要求, 此举大大增加了中国出口商的成本。

2.2.2由于国内缺乏先进的测试设备, 进口大量设备增加了出口企业成本;另外, 企业要获取相关认证的费用也相应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造成负面影响的同时, 也应该看到, 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产生的正面影响。在外部压力下, 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优化我国出口产品结构。有利于我国与国际标准同步, 也有利于我国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

3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3.1尽快建立和完善对农产品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政府应组织专门的人力、物力研究世界贸易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即收集、整理、跟踪国外的技术贸易壁垒状况, 建立技术贸易壁垒数据库。研究主要农产品贸易对象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及时采取积极防御措施。建立专门的信息咨询机构承担国外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的通报, 向企业传递有关信息, 定期发布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 使他们做好防范工作, 采取积极措施, 突破外国的技术壁垒。

3.2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 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打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 根本上还要依靠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积极优化出口结构。目前我国初级农产品的出口量较大且质量不高, 因此我国应积极调整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 由低附加值向高科技含量转变。我国应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 实行产业化经营,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此基础上农产品质量也应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区别对待, 对出口产品的卫生安全现状进行全面调查, 结合中国实际, 制订新的卫生安全标准。为此, 应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监督检测检验体系、论证体系、执法体系、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 从整个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 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3构建中国的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体系。中国应参照国际规范建立自己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这样做, 一方面可以保护国家的生态和经济安全, 保护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 保护环境, 合理有效地保护国内弱质产业;另一方面可以促使中国国内企业加强对TBT的认识, 改进生产以适应各种先进标准。更重要的是, 通过构筑中国自己的TBT体系, 防止某些发达国家 (包括美国) 利用加工贸易和投资向中国转移高污染产业, 使外国慑于报复的可能, 减少歧视性的技术规定。

参考文献

[1]曲如晓.中国出口贸易面临的三大壁垒及应对策略[J].国际经济合作, 2004, 5.

[2]李畅.突破农产品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J].国际经济合作, 2006, 9.

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 篇8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 关税壁垒的作用逐渐淡化, 非关税措施逐渐成为各国进出口的主要监管手段。而技术性贸易壁垒因其合法性、隐蔽性和灵活性成为发达国家限制他国产品出口的主要手段。内生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与外生技术性贸易壁垒相对应的, 分别针对我国产品进口和出口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我国在技术性贸易壁垒设置上起步相对较晚, 导致我国产品在出口中遭受巨大经济损失。2012年, 我国出口农食产品被扣留 (召回) 达1787批次, 比2011年增长159批次。而随着近些年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变化, 我国现已成为农产品进口大国, 建立有效的内生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十分必要。

二、文献综述

由于我国农产品在出口中因受技术性贸易壁垒阻碍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所以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产品的外生技术性贸易壁垒。近几年, 随着我国贸易顺差加大, 一些学者开始意识到内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性。周嫄 (2008) 通过研究2002-2006年禽肉类产品的进口与我国有关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关系, 得出我国有针对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进口监管起到了积极作用。王秀秀 (2010) 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得出五种贸易措施间并非完全替代关系, 而是一定程度上的互补。另外, 与技术性贸易壁垒相比, 关税壁垒和传统非关税壁垒对农产品进口影响有减弱的趋势。张弛等 (2011) 提出技术性贸易壁垒替代关税逐渐成为主要进口监管措施, 且技术贸易壁垒的进口监管作用逐渐增强。

虽然有学者开始重视我国农产品内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 但现阶段的分析仍以定性分析居多, 定量分析较少。所以, 本文引入认可度较高的频数比率实现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量化, 通过回归模型研究包括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内的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进口的影响, 并进一步按农产品的细分种类分别进行回归, 具体研究我国农产品内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现状。

三、实证研究

(一) 模型建立

为研究我国现有内生性贸易技术壁垒对各类农产品进口的影响以及各技术壁垒间的关系, 本文构建了与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进口的影响模型。模型被解释变量为我国农产品进口额, 解释变量为国内生产总值、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和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进口登记招标、普通进口关税税率五种非技术性贸易壁垒指标。

在充分考虑数据可获得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 本文选择目前认可度较高、使用较为广泛的频数比率对四种非关税贸易壁垒进行量化,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 若某关税税则号为i的进口产品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 则Di为1, 否则为0;Mi表示海关协调制度编码为i的产品类别总数;t表示统计年度。

该指数可以客观反映某类进口产品遇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频繁程度, 即进口产品中受某类或某几类非关税壁垒影响的比例。

模型具体形式如下:

其中:

IMP——我国农产品的进口额;

GDP——国内生产总值;

TBT——技术性贸易壁垒 (农产品) 的频数比率;

LIC——进口许可证 (农产品) 的频数比率;

REG——进口登记招标 (农产品) 的频数比率;

QUA——进口配额 (农产品) 的频数比率;

TAR——进口关税税率 (农产品, 普通关税税率) 的简单平均数;

u ——随机误差, 包含考虑范围外影响进口额的因素;

i——海关协调制度编码 (HS) 下第i章农产品;

(i= 1, 2, …, 24) ;

t ——年份 (t= 2001, 2002, …, 2011) 。

(二) 数据来源

样本数据采用“时间-产品”的面板数据组合, 时间跨度为2001-2011年, 涉及《海关统计年鉴》中24章 (根据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的规定, 海关协调制度编码HS01至HS24产品为农产品) 共1543种农产品, 国内生产总值 (GDP) 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进口登记招标、普通进口关税等指标均根据各年《中国海关报关实用手册》整理而得。因变量为历年各种农产品的进口额, 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海关统计年鉴》。

(三) 模型假设

根据理论分析, 对结果有如下假设:

假设一:由于各贸易壁垒对农产品进口均起到监管和限制作用, 所以各贸易壁垒对进口额的回归系数应为负值。

假设二: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逐渐成为农产品进口的主要监管手段, 所以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显著性应大于其他贸易壁垒的显著性。

假设三:由于关税对进口的监管作用逐渐被非关税壁垒所代替, 所以, 关税的显著性应较低或不显著。

(四) 回归结果及讨论

运用Eviews6.0, 依据上述模型进行回归, 估计模型回归系数, 最后根据“后项剔除法”对t统计量不显著的变量进行剔除处理。由于本文主要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的监管效果, 且需要同关税的作用效果进行对比, 所以在保证模型拟合度和显著性的前提下, 选择性的保留了不显著的贸易措施变量的回归结果。

1、贸易壁垒对农产品进口的整体影响。

(1)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进口整体影响显著。从表2可以看出, 在10%显著水平下, 技术性贸易壁垒和进口配额通过了t检验, 且技术性贸易壁垒与进口额呈负相关关系, 回归系数也较大, 说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整体农产品进口的管制效果比较明显。传统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中, 进口配额虽然通过t检验, 但其相关系数为正, 说明并未对农产品进口起到限制作用。

2、贸易壁垒对不同种类农产品进口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究不同种类农产品的内生贸易壁垒的实施效果, 本文根据HS规则将农产品分为三大类, 结果分析如下:

在动植物油脂类产品和加工产品回归结果中,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进口额的影响分别在5%和10%水平上显著, 说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动植物油脂类和加工产品的监管已见效果。

进口配额在三类农产品回归结果中均通过t检验, 且回归系数均为负, 说明进口配额在限制和调节各类农产品进口中均有收效。而且进口配额在加工产品所在回归模型中系数最大, 说明其在这两类农产品进口管制中发挥较大作用。

(3) 关税在农产品进口管制中地位逐渐降低。进口关税仅在动植物油脂类产品回归结果中对进口额影响显著, 而本章农产品仅占农产品总数的2.5%左右。作为以前限制农产品进口的关键措施, 关税目前在控制农产品进口上的地位大大降低。

五、政策建议

(一) 健全我国农产品内生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虽然我国现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能起到一定作用, 但监管范围有限。只有入境货物通关单这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覆盖率较高, 受其他两种技术性贸易壁垒——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和进口药物通关单监管的农产品种类仅占进口总数的2‰和3%左右。

(二) 加强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动植物类农产品进口中的管制作用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进口的管制已初见成效, 与整体农产品、动植物油脂类产品和加工产品进口额显著负相关, 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动植物类农产品进口的管制效果尚不明显。而进口动植物类农产品的质量密切关系着我国人民的健康, 利用好技术性贸易壁垒、严格制定并遵守相关标准, 确保进口动植物类农产品的质量是不不容容忽忽视视的的。。

(三) 提高技术性贸易壁垒标准和检验检疫能力, 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实施提供保障

虽然我国现有技术性贸易壁垒几乎覆盖盖了所有进口农产品, 但具体的限制标准与与发达国家或我国出口产品的国家相比, 存存在着标准要求低、限定指标少等巨大差距距。这不仅导致我国出口受阻, 而且出现不不对等贸易, 并使得大量低质产品流入国国内, 面临进口产品质量问题的威胁。另外外, 检验检疫水平的提升是高贸易壁垒顺利利实施的保障。如果检验检疫能力不够, 即即使我国制定严格的进口限量标准, 也无法法准确判断进口产品是否合格。

摘要:技术性贸易壁垒逐渐取代关税成为农产品进口的主要监管手段。本文运用频数比率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量化的基础上, 以海关协调制度编码HS01HS24的产品数据为样本, 使用面板数据对五种贸易措施和农产品进口额进行回归分析, 并进一步对各类章农产品进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在我国农产品进口中, 关税壁垒作用逐渐降低, 非关税贸易壁垒监管效果比较明显, 其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对限制农产品进口整体、动植物油脂类农产品和加工类农产品发挥作用。

关键词:内生,技术性贸易壁垒,频数比率,农产品,进口

参考文献

[1]全毅, 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M].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1-27.

[2]鲍晓华, 朱钟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测量及其对中国进口贸易的影响[J].世界经济, 2006 (7) :3-14.

[3]孙泽生, 阮尹.国内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评述[J].国际贸易问题, 2006 (6) :118-123

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 篇9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农产品,对策研究

0 引言

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 国内外市场进一步融合。山东必须抓住这一契机, 大力发展出口贸易。但长期以来山东具有出口优势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附加值较低的产品, 这些产品最易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因而, 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 深刻分析WTO成员国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状况及其对山东出口贸易的影响, 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战略和策略, 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 多出口、多创汇, 为“富国兴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多做贡献。

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本概念

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以下简称TBT) 是指一国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和动植物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以及保证食品安全与产品质量等为由, 采取的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限制措施或法规。这些措施或法规主观或客观地对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的商品、服务和投资进入该国或该区域市场产生影响。

2 浅析2012年山东农产品出口规模和生产中的问题

2.1 山东农产品出口规模

2012年1月山东农产品出口额为133744万美元, 2月出口额为338621万美元, 增长幅度为153%;3月份出口额为460131万美元, 增长幅度为35%;四月份出口额为460131, 无出口增长;五月份出口额为580946万美元, 增长幅度为26%;六月份出口额为706270万美元, 增长幅度为20%;七月份出口额为827939万美元, 增长幅度为17%;八月份出口额度为952070万美元, 增长幅度为14.9%;九月份出口额度为1082879万美元, 增长幅度为13.7%;十月份出口额为1214989万美元, 增长幅度为12.1%;十一月份出口额为1358462万美元, 增长幅度为11.8%;十二月出口额为1502924万美元, 增长幅度为10.6%。

2.2 山东农产品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 山东农产品出口发展迅猛, 呈现出较好的上升态势。但是化肥和农药肆无忌惮的使用不仅会造成农产品质量的降低而无法达到进出口标准, 更严重的是会危害到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山东农产品出口流向日本和欧美国家较少, 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发达国家比较注重食品的质量进而他们对于农产品的进口标准较高。

3 应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技术贸易壁垒对山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文章应用一元回归方程分析1998-2012年山东农产品出口数据。

资料来源:山东商务网http://www.shandongbusiness.gov.cn.

由一元回归曲线斜率和截距公式可得回归曲线 (1) :Y=9.0789X+7.3552其中相关系数R=0.96899, 根据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可知, 相关系数越大, 两组数据的拟合度较高, 故方程 (1) 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1998-2012年的山东农产品出口情况。

由于中国于2001年12月加入世贸组织, 所以再按照以上方法分析1998年-2002年的数据可得为全面遭受技术贸易壁垒时, 由一元回归曲线斜率和截距公式可得回归曲线 (2) :Y=7.64X+13.54其中相关系数为R=0.99327根据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可知, 相关系数越大, 两组数据的拟合度较高, 故方程 (2) 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1998-2002年的山东农产品出口情况。

根据所得的两个回归曲线模型可预测2013全年的农产品出口量, 由回归方程 (1) 可得2013年出口量为152.6176亿美元, 而回归方程 (2) 可得2013年农产品出口量为114.8163亿美元, 这两组预测值有较大差距, 可知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 全面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之后, 确实对山东农产品的出口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4 浅析山东农产品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

4.1 山东省农产品生产者和出口企业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4.1.1 以农产品生长特点为依据, 提高农产品生产标准和品质

寿光市的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东南亚、美国、欧盟、日本和拉丁美洲地区, 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多数可以满足其标准。当向发达国家出口时, 应以农产品的生长特点和土地复种指数为依据, 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 以此打开国际市场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

4.1.2 提高农民诚信安全生产意识, 避免使用违禁农药和化肥

集体生产经济组织应从思想上积极宣传诚信生产的理念和安全高品质生产的意识。农产品生产者也应积极响应组织的号召。而作为农产品标准制定者和执法者在执法监督中应秉承有法可依, 违法必究的态度, 积极改善山东省农产品农药使用现状。

4.1.3 加强出口农产品包装的技术创新

近些年来, 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农产品进口包装中设立了严格的检验标准, 这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扩大无疑又是一项非关税壁垒。潍坊的农产品包装商可以对一些长度较长的农场品包装采取就地取材的原则, 用稻草进行捆绑包装, 这样既减少了白色污染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增强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1.4 山东企业应积极申请国际认证

山东出口农产品应争取获得IS09000和IS014000认证, 还要把环境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 努力提高环境竞争力;同时争取取得贸易对象国一些认证要求。从而跨越技术壁垒, 巩固山东省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4.2 山东政府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对策

从根本上讲, 破除国外技术壁垒, 主要依靠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应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化、区域化建设, 结合质量认证体系、质量检测监控体系、质量分级体系等方面建设, 从整个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 提高山东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鼓励出口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走发展品牌的道路, 政府从政策上鼓励出口企业提高产品质量, 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企业的品牌。

5 结束语

目前, 山东省已经是一个贸易大省, 但还不是一个贸易强省。要真正实现山东省出口持续有效的增长, 实现“出口发动机”的推动作用, 关键一点就在于政府、行业和企业必须齐心协力消除各种贸易壁垒, 尤其是当前流行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于山东省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只要加速技术创新, 扬长补短就能适应时代的潮流。

参考文献

[1]张帆.中国农产品技术贸易壁垒分析[D].吉林:吉林大学, 2006:3-5.

[2]李晓琦.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与其对策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 2006:1-4.

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 篇10

1. 战略背景。

贸易保护主义是贸易自由化的伴生物, 关贸总协定 (现世贸组织) 主持下的多轮多边贸易谈判, 使关税的贸易保护作用变得极其有限, “乌拉圭回合”谈判又使传统的非关税壁垒, 如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等只能在特定的条件下使用。《TBT协议》肯定了各国出于环境考虑而限制国外某些进口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做法, 规定了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国家安全为目标可以采取特定措施的原则。技术性贸易措施以其形式上合法性、保护范围上的广泛性、保护措施上隐蔽性得到了各国的垂青。也可以这样理解, 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趋势, 有一定的客观规律性。

2. 技术背景。

(1)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发展的不平衡。目前大多数国际标准为具有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控制, 新的核技术拥有者又成为新的标准的制定者, 尤其是高灵敏度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在国际贸易中, 技术领先与经济优势的国家总会设立有利于本国利益的技术法规和标准, 往往对产品出口国提出相对更高的技术要求, 造成对出口国的技术壁垒。 (2) 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目前全球都非常重视环境问题, 这关系到人类的健康, 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发达国家的环保组织与消费者尤其关注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人身安全、环境保护、动植物健康等有关的产品质量与性能, 因此对环保、安全、卫生方面等要求日趋严格, 相关规定与标准的出台容易造成贸易壁垒。 (3) 知识产权对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由非定型化向制度化转变。非定型化指发达国家在某一时期针对某些进口商品实施的限制性措施, 这些措施之间不联系, 形式和内容都不十分确定, 而且往往是一些临时性的贸易保护措施, 如蜂蜜、洋葱、板栗、番茄制品等个案。而制度化是指政府以协调为中心, 干预为主导, 磋商为手段, 制定长期制度对贸易活动实施管理, 这些措施彼此关联、彼此配合, 具有综合性、系列性强的特点, 如美国的《公共健康安全与生物恐怖预备应对法》以及日本的《食品卫生法》中农残标准的有关规定, 影响整个行业以及上下游产业, 都是典型的体现制度化限制的措施。

二、国外农产品技术贸易措施实施状况

1. 美国农产品技术贸易措施实施状况。

2007年, 美国发出TBT涉农通报9项, SPS涉农通报376项, 均比2006年略有增加。涉农TBT通报关注的产品主要是锷梨、樱桃等水果以及农用化学品, 通报的措施类型多为标签要求、产品质量的分等级标准以及农用化学品的限量要求。涉农SPS通报的通报关注焦点是农用化学品的管理, 占其通报总量的89.89%。美国有关农用化学品管理的措施涉及撤销注册、注册申请、注册批准、免除限量、限量申请、延长时效、风险评估、再注册批准、限制注册、最终法规等、这些通报相对独立而又互相关联, 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工作体系, 对从开发、使用到即将停止使用的农药建立起有效的监管机制。猪、牛及其产品、禽、蛋是美国SPS通报关注的热点动物产品;植物及其产品方面的重点产品是美国具有竞争优势的水果和坚果, 麦类等粮食作物以及蔬菜。

2. 欧盟农产品技术贸易措施实施状况。

2007年, 欧盟发出的涉农TBT通报共18项, 与2006年基本持平;涉农SPS通报39项, 增长较多。与美国一样, 欧盟的TBT、SPS通报措施大部分都是农用化学品生产、使用管理规定。2007年欧盟的所有涉农TBT通报均涉及农用化学品管理, 包括注册、综合管理措施以及撤销使用授权等。涉农SPS通报的近3/4也都与农用化学品使用相关, 主要是制定农用化学品限量标准或者修订现行限量标准。在修订的限量标准中, 虽有部分放宽限量要求, 但更多的是进一步提高残留限量要求。关注的产品主要为动物源性产品、蔬菜和水果。

3. 日本农产品技术贸易措施实施状况。

2007年, 日本发出的涉农TBT通报比往年有所减少, SPS通报与2006年基本相当, 稳定在20项以上。通报措施覆盖产品范围广泛, 重点的产品包括畜禽及其新产品、水产品以及蔬菜、水果、香料、种子、茶叶等。日本经常采用的措施主要有如下种类: (1) 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继正式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后, 日本不断对其中的指标、项目进行更新、补充, 2007年, 日本涉农SPS通报中有八成是关于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的, 而且多为残留限量标准。日本通过实施该项制度建立起一个繁复、严格并动态发展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2) 标签标识及包装要求。2007年, 日本发布3项涉农TBT通报, 分别对牛乳和乳制品的包装、转基因食品和新鲜食品质量标签标准进行了修订。在SPS通报方面, 日本2007年提出食品卫生法执行条例的修正案, 根据含过敏物食品的标签标准, 该修正案将虾、小虾、龙虾和螃蟹纳入强制性标签项目。 (3) 检验和检疫规定。对于进口产品, 日本一方面通过各种检疫措施保证境内动植物的健康, 另一方面利用食品安全检验检查手段, 控制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抗生素残留等超标的不合格产品进入日本消费市场。例如, 2007年日本对植物保护法执行条例进行修订, 补充、修改了进口植物检疫范围。

4. 韩国农产品技术贸易措施实施状况。

2007年, 韩国共发布涉农WTO通报37项。转基因产品、畜产品和水产品是关注的重点, 而主要采用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包括检验检疫、质量安全标准、标签标识三大类。 (1) 检验检疫措施。在检验方面, 2007年5月, 韩国提出进口食品检验指南修正案, 对进口食品的检验及随机抽样检验进行了规定。2007年10月, 韩国提出有关在按实验室检测残留结果拒绝进口牲畜产品的情况下采取措施的法规, 提出监管化学残留物150种, 设定风险评估结果分组及明确相应的处理规定。此外, 韩国还修订了食品标准及规范, 明确了转基因食品检测方法;并对“牲畜产品检验费及检验申请标准”进行修订, 增加了11种进口肉类, 规定了4个检验项目。在检疫方面, 2007年, 超过五成的SPS涉农通报为动植物检疫措施。2007年, 韩国农林部根据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及植物保护法部级条例, 修改了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增加了50种检疫性有害生物。2007年12月, 韩国修订家畜传染病预防法执行条例, 明确了需要接受检疫的产品。 (2) 质量安全标准。韩国对于农药和有害物质成分标准、重金属残留、激素和抗生素的限量都有严格的限制。2007年10月, 韩国修订食品标准规范, 对农产品内杀虫剂的最高残留限量进行了修订。同时, 韩国还对有害饲料的范围和标准进行了修改, 对饲料中的砷等重金属的许可标准进一步趋严。2007年, 韩国还分别对食品内抗菌素的最大残留限量、食品内抗生素的最大残留限量和鱼类及软体动物内重金属的最高标准等进行修订。 (3) 标签标识要求。2007年9月, 韩国提出畜产品标签标准修正案草案, 对于产品标签提出扩大字体尺寸, 规定标识日期的地方, 明确高过敏食品等要求。韩国还提出了农产品质量管理法案的部颁法令修正提案, 明确转基因标签、原产地标签要求。

5.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农产品技术贸易措施实施状况。

自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实现自由贸易以来, 通过修订两国食品检验法规等, 两国食品监测日趋一致。2007年,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发出WTO涉农通报分别为14项和27项。两国涉农通报集中于SPS通报。 (1) 关注产品。水产品、水果、转基因产品是澳大利亚、新西兰涉农通报关注的重点产品。2007年,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发布了8项有关水产品的通报。其中, 新西兰提出“进口所有国家人类消费用海生水产品的进口卫生标准”, 对进口卫生标准进行修订, 产品涉及牡蛎、蚌类及其他甲壳类动物、螃蟹、龙虾、对虾、小虾等。澳大利亚拟修改澳新食品标准法典, 使鱼肉内抗生素土霉素的最高残留限量与其他有关安全有效使用农兽化学物的国家法规保持一致。此外, 还提出修订对供人消费的虾及虾产品的临时检疫措施。 (2) 常用措施。近年来, 澳大利亚、新西兰常用的涉农措施类型有动植物有害生物进口风险分析的产品中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在进口风险分析措施的运用上, 一方面从通用技术和程序入手, 对风险分析程序进行修订。2007年9月, 澳大利亚开始执行新的澳大利亚进口风险分析程序, 它包括进口风险分析关键步骤、总体时间表的法规。这是澳大利亚进口风险分析体系改革法律框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澳大利亚进口风险分析程序的一个变革。另一方面加强进口风险分析在水果、水产品等具体产品进口、管理方面的运用。

残留限量标准是另一类常用措施。澳大利亚、新西兰频繁制修订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2007年澳新发出的有关农用化学品限量的通报有8项。

三、国外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

国外农产品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情况显示出国际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实施的一些特点:一是有关农用化学品的通报是WTO成员关注的热点, 其中农用化学品残留限量的规定是热点中的热点;二是受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和动物疫情爆发的影响, 各国对于风险分析的应用力度在持续加大;三是在不断提高安全卫生要求的同时, 强化标签标识、包装要求以及质量分级标准等手段的运用。通过多种措施, 从卫生安全、质量标准的角度全面构建自身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把“双刃剑”, 既会对各国的经济发展产生正面效应, 也会产生负面效应。

1.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正面效应。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正面效应主要体现在:能够节约成本, 提高产品竞争力;能够保护国家安全、国民和动植物健康安全, 保护环境,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提高国家和消费者的福利水平。 (1) 节约成本。统一的、严格和环境标准不仅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一致性的规范更可以节约生产成本之外的谈判、法律规范、管理体系等的费用。 (2) 保护国家安全、国民和动植物健康, 保护环境。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于保护一国的动植物安全、消除市场失灵以及推动贸易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正面效应是能够保护国家安全、国民和动植物健康及保护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有效的技术壁垒体系, 既可以帮助一国维护国家基本安全, 促进科技进步, 促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还可以保障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提高生活质量。同时, 绿色壁垒一方面限制甚至禁止了严重危害生态环境产品的国际贸易和投资, 另一方面又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 这些产业已成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新的增长点。从经济学角度, 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保障国民健康与安全, 如强制规定产品的安全标准可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甚至生命, 对国际经济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3) 提高国家和消费者的福利水平。政府干预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有效地避免市场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还可以克服进口可能产生的生产或消费负外部效应, 增进社会福利。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国际化消费中能够发挥对居民消费的有效调节和保护作用, 是开放性居民消费干预机制的必要补充和必然选择。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居民消费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利用技术上的标准和规则来限制国外商品对本国的进口, 从而间接实现了干预居民对国外商品进行消费的目的。以保护消费者为目的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在技术标准选择适度的情况下可以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合理通过限定消费者对进口产品质量偏好的最低下限作为技术性贸易壁垒, 并采用Boom的效用函数定义, 建立了中国出口企业和发达国家企业在发达国家产品市场上进行两阶段Bertrand价格竞争的动态博弈模型, 分析了发达国家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他同样认为, 技术性贸易壁垒使发达国家消费者的福利得到了提高。

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负面效应。

技术性贸易壁垒具有双重性的特点, 即在产生正面效应的同时, 也会给各国带来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造成贸易障碍, 引发贸易争端;降低国家和消费者的福利水平;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1) 造成贸易障碍, 引发贸易争端。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负面影响是:容易被贸易保护主义利用, 增加贸易成本, 抑制了受限国出口贸易的增长, 造成不同国家间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不断增多, 造成贸易障碍, 引发贸易争端;阻碍国外达不到“标准”的有关商品进口, 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2) 降低国家和消费者的福利水平。技术壁垒将会通过一系列方式对国内国际的消费者福利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国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在阻止国外企业进入的同时也会降低本国企业的利润。同时, 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制约出口国出口贸易的增长, 因为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使出口国的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收益下降, 使出口国社会福利降低。 (3) 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主要发达国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有所损害, 发展中国家必须采取适当的对策, 有力地减轻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进口商品具有数量抑制效应、价格抑制效应和动态抑制效应, 严重损害了出口国的经济利益。与此同时,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带来了影响, 也影响了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引进尖端技术和设备, 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四、总结

我们应该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两面性, 这样才能发现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应对, 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来调整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 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朱玉春, 种胜兵.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 2005, (10) :19-23.

[2]何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Betrand博弈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 2006, (4) :42-45.

[3]张秀娥.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J].税务与经济, 2005, (2) :17-32.

[4]王志明, 袁建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世界经济, 2003, (7) :31-43.

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 篇11

[关键词]三低产品 贸易壁垒 误区

自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突飞猛进,经济发展全面提速,与此同时,我国也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特别是我国的“三低产品”(低价、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因为物美价廉,成为我国出口贸易中的主要商品,而且数量巨大,对世界市场的冲击也大,从而成为了贸易摩擦中的首要对象。很多国家对我国的“三低产品”利用各种方式形成贸易壁垒,阻止其进入当地市场。“三低产品”怎样来面对贸易壁垒,我国政府、学界、企业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但我认为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一些误区,与大家共同来探讨。

一、几大误区

1.贸易壁垒是对中国的歧视

在我国,大部分人都认为贸易壁垒是对中国商品甚至中国的歧视。其实这是从民族感情来看的,因为谁都不想在发展过程中受到阻碍和伤害。实际上,贸易壁垒是其他国家在受到伤害后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从消费角度来看,中国的“三低产品”出口巨大,是因为其物美价廉,满足了世界各国消费者的需求,从而给全球的消费者、中间商甚至各个国家带来了巨大利益。如果不是中国“三低产品”对其本国造成了较深的影响,是不会产生贸易壁垒的。中国的“三低产品”以其低价大量进入各国市场,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对各国的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造成了深入影响,贸易逆差加大,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甚至社会的不稳定,就象最初英国产品、后来的美国产品以及日本产品在全世界攻城掠地一样。中国“三低产品”走向世界和受到贸易壁垒这都是必然的,也是我们应面对的一个正常问题,而不是对中国的歧视。

在贸易壁垒中,我国“三低产品”最易受到的是技术壁垒,因为“三低产品”技术含量低,只要在技术方面对中国产品提出要求,很容易对该行业造成冲击。如温州“打火机事件”、茶叶“农药残留超标事件”等。但从消费和和社会角度来看,这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在上世纪70年代,当世界油价上涨时,美国环保署修改所有的汽车平均汽油里程,要求达到20英里/加仑,随后又涨到27.5英里/加仑,这对以福特和通用为首的以高耗油、大体积的美国汽车工业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反而给日本汽车业进入美国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只要对消费者和社会有利的技术,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只能说明我们的产品存在很多不足,不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2.品牌建设是应对良方

品牌是能够获得超额利润的一种很好的途径。我国很多企业就是给世界知名公司做代工的,如Adidas、Puma、Nika等,这些公司因为拥有品牌,就能以低的生产成本获得超额的利润。而我国的代工企业只能得到微薄的代工费,且以低价走出国门时还要受到其他国家的反倾销调查。卖高价者得利,卖低价者还要受罚,真是不合道理。既然如此,那我就来创品牌,从而来获取超额利润,这样在理论界和政府中要求我国“三低产品”创品牌的呼声越来越高。

但要知道,创品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要在发达国家市场与其成熟的品牌进行竞争,那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和代价。而我国生产“三低产品”的基本是一些小型企业,是否有就这个实力去创品牌;且创品牌付出的代价是要计入成本的,这样就会提高产品的价格,从而也就会失去我国“三低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低价。搞不好品牌没创出,企业却消失了。

其次,从其他国家消费者来分析,购买我国“三低产品”的大部分是中低收入者,他们最注重的是物美价廉,产品性能、质量只要能基本满足要求就行了,关键是价格要低。你品牌再好,但价格高,他们是不会购买的。而高级品牌针对的是高收入者,购买群体不大且他们一般拥有固有品牌,这样我国的产品销量自然就会降低,反倾销调查等贸易壁垒也就没存在的必要了。所以“三低产品”创国际品牌是不太现实的且没有很大必要,即使创也只能是中小品牌。

3.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进行技术创新

“三低产品”的特征就是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从而产生低价效应。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进行技术创新,形成技术优势,必然要大量的投入,这样就形成了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价的“三高产品”了。对于“三高产品”一般是不存在贸易壁垒的。

4.建立集中化的规模企业,形成规模效应

我国“三低产品”为什么能在世界市场上畅销,一是消费者的需要,二是低价。从技术含量、质量、品牌等上看我国“三低产品”与世界其他国家同类产品都不具有优势,我国靠的是低价。而我国低价的来源就是发挥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劳动力优势,而不是资金、技术的优势。我国目前大部分“三低产品”以小型企业甚至家庭作坊式的分散型规模化生产,能使生产分工更为细化,从而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能灵活的适应市场的变化,船小好调头。如果我们进行集中化的规模生产,建立规模企业,想从资金、技术上形成优势,那我国“三低产品”将会自动从世界市场消失,自然贸易壁垒也消失了。所以企业并不是越大越好,特别是“三低产品”。

5.制造商的低价竞争是不可取的

在“三低产品”的出口贸易中,因为该类产品的同质性和低门槛性,竞争十分激烈,制造商之间互相压价,形成了一股不合理的竞争形态,给我国的出口贸易造成了损失。在业界形成了一种“降价死,不降价也死”的状态,也给其他国家进行反倾销调查以口实。但应该看到,这是市场经济竞争的必然阶段,也只有经过这一阶段,进行大浪淘沙,那些生产效率低、管理水平差、实力不雄厚、适应能力差的企业自然会消失,竞争会从无序进入有序。所以,相互压价的竞争是必要的阶段也是暂时的,不可能永久持续。

二、应对的措施建议

“三低产品”作为我国目前出口贸易的基本力量,可能说现在的形态是“前有狼,后有虎”,出口面临着其他国家的贸易壁垒,不出口将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以及产业结构、就业状况造成影响。我国的“三低产品”现在、未来的对策和方向是什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1.承认“三低产品”的定位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可以说我国“三低产品”的发展是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果,这在我国理论界和产业界已经达成了共识。而且根据国际分工理论,可以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价格的提高,“三低产品”在未来将转移出中国到其他不发达国家,到那时是我国要形成贸易壁垒了。目前,我们应该承认“三低产品”是我国的资金、技术、管理积累的一个必经阶段,我们必须以低价来打入世界市场,所以辛苦钱也得挣,总比没有好。在这种思维方式下,在应对贸易壁垒时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策略:(1)积极应对贸易壁垒,只要有利就要进入。对于反倾销调查,只要价格没有低于生产成本,我们就拿出证据去理直气壮的应对,我们生产效率就是高;如真的是倾销,那就承认改正,其实倾销对已对人都不利。对于技术壁垒,只要是对消费者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有利的,我们就认可,改进技术。只要发挥我国的劳动力优势,同等产品的价格低于对方国家的产品,不管是高、中、低档的,我们就有利可图。(2)发挥政府的政治影响力,争取获得最大收益。虽然贸易壁垒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但必竟含有一定的政治因素。利用我国政府在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争取贸易壁垒的缓行、降低、取消,给我国企业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时间。我国“三低”企业应该利用行业协会、工商联、当地政府等多种渠道加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与协调,利用中央政府在多边谈判中的力量,以获得更大的利益。(3)进行更细化的生产分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在低价的前提下,要想获得更大的利润,只有走提高生产效率,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成本的道路了。花较大代价来进行风险大的创国际品牌和技术创新,还不如进行我们轻车熟路的生产细分。而且我国大部分“三低”企业在下一次国际产业转移时将消失,品牌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2.国内创品牌,国际加速产业转移

随着我国向小康和发达国家的迈进,我国的劳动力优势将丧失,未来的中国企业将以资金、技术、创新为主。所以,“三低”企业将移出中国,我们目前的“三低”企业应该看到这一趋势,作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准备,去获取现在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在中国所获得的超额利润。

随着一部分“三低”企业的国际转移以及“三低产品”的出口贸易减少,一部分“三低”企业通过产业升级将加入国内市场的竞争。对于国内,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对于产品的要求也将发生变化,造成国内市场竞争将是以品牌竞争为主。再者中国是一个世界级的巨大市场,各国的企业都将加入竞争行列,一个在本土都不能创建品牌的企业是不可能创建出国际品牌的。

3.进行产业升级,向技术和服务创新型企业转变

随着我国产业从“三低产品”向“三高产品”的转换,在“三低产品”生产中得到原始积累并竞争能力强的企业要从制造型企业向技术和服务创新型企业转变,以适应“三高产品”生产的要求,从而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但注意这个过程是比较长的,而且要掌握转型的时机。目前应该是作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因为现在“三低产品”还具有一定优势,国际产业的从中国的再转移还没进入高潮,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还将持续较长的一段时期。

我们应该看到,“三低产品”的生产和贸易壁垒的产生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必经阶段,只有经历这个阶段,从中获得资本积累和市场经济运行的各种经验,我国的生产和经济运行才能达到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沈木珠:《论国际反倾销与中国之因应对策》.法商研究,2002

[2]华晓红:《拓展均衡——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评价与调整》.国际贸易,2002

[3]经济日报:《我国出口产品如何应对技术贸易壁垒》

[4]《中国出口贸易面临的三大壁垒及应对策略》,中国经济信息网

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 篇12

1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数量影响的定量分析

1.1 实证模型的建立

下面以我国对法国近年出口食品和动物类产品数额为例, 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定量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与出口额的数量关系。

本研究所引用的方程根据引力模型简化而来。除了技术性贸易壁垒之外, 还将会影响出口额的国内生产总值和汇率因素也列入考虑范围。拟定回归方程为:

1.2 模型变量含义与数据选取

其中Y表示我国出口到法国食品和动物类产品的出口额, GDP1表示法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2表示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EXRATE表示人民币对美元的年平均汇率, TBT表示技术性贸易壁垒在模型中以虚拟变量来表示。

2002年法国对我国动物源产品实行进口限制 (根据欧盟通过的2002/69/EC号决议) , 同时从表1中也可以看出, 当年出口额比上一年大幅度减少, 因此2002年之前取0, 2002年到2004取1。2004年底, 欧盟解除了对我国虾、养殖鱼类、蜂蜜、蜂王浆、兔肉和其他一些动物源性产品的出口禁令。而我国出口法国最具潜力的产品就是海产品, 禁令的解除将回大大促进我国对法国的出口。2004年以后至2006年选取1。自2006年1月1日起, 欧盟新的食品卫生法规正式生效。对欧盟各成员国生产的以及从第三国进口到欧盟的水产品、肉类食品、肠衣、奶制品以及部分植物源性食品的官方管理与加工企业的基本卫生条件都提出了新的规定。因此2006年至今TBT变量选取1。

1.3 回归分析的结论

2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影响原因分析

无论国家间在技术性措施上存在差异的具体原因为何, 这种差异会导致跨境成本增加, 生产企业为满足出口国的技术要求而增加成本。这种成本的增加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 (图1) :一次性的初始成本和持续成本。

2.1 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来的成本增加导致农产品出口额减少

显然, 对于企业来说, 初始成本提高了市场进入门槛, 企业为维护市场进入必须预先投入更多的资金, 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市场准入, 尤其是对实力不强而又缺乏资金支持的小企业可能就直接放弃了国际出口市场。而即使能够有实力完成技术改造的一些出口企业也会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而减少出口商品的数量。如图3所示, 图中, XS代表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供给曲线, MD表示国外市场对我国农产品的进口需求曲线。国外市场在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之前, 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供给曲线为XS1, 市场均衡时, 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量与此国外市场的进口量相等, 均衡价格为P0, 均衡数量为Q0。国外市场在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之后, 我国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势必将增加, 则我国此商品的出口供给曲线将向左移到XS2, 均衡价格上升P1, 而贸易流量下降为Q1, 即, 我国现在的出口量减少了 (Q0~Q1) 。

2.2 技术性贸易壁垒引起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福利的减少减低了出口的积极性。

模型的假设如下: (l) 两国模型, 我国为农产品出口国, 外国为农产品进口国和技术措施的设置国; (2) 技术措施不会带来国内需求的变化; (3) 技术性贸易措施是单纯成本增加型的, 将使每单位商品的成本增加。在自由贸易 (无技术性贸易措施) 的情况下, 分别由两国国内的供需曲线决定出口供给曲线 (XS) 和进口需求曲线 (MD) , 此时均衡的价格为P0。若外国实施的这项技术。那么我国农产品供应商的供给曲线将左移至SF (1+C) 的位置, 从而使出口供给曲线变动至XST的水平;而由于外国厂商的需求和供给都不变, 因此进口需求曲线也没有变化。在这种情况下, 进口量下降为Q1, 新的均衡价格为P1。这意味着我国厂商被迫承担了更低的出口商品价格。对外国而言, 生产者得到了好处, 其生产者剩余增加了 (A) , 但消费者剩余却减少了 (A+B+C+D) , 外国的净福利减少了 (B+C+D) 。对我国而言, 农产品生产者剩余减少了 (E+F) , 同时消费者也受到了损害。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存在对我国农产品生产者, 消费者都存在较大的福利损失, 技术性贸易壁垒给我国农业企业带来的福利损失会打击农业企业出口的积极性, 进而影响农产品出口额。

2.3技术性贸易壁垒降低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造成国际市场的丢失。

假设国外市场上共有n个企业, 其中n-1个外国企业, 1个我国企业。假设市场上的产品是有差别的, 每个企业生产一个不同的差别产品, 外国企业的边际成本是c, 我国企业的边际成本cF, 由于我国企业为达到进口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要求付出比外国企业更多的成本, 因此cF大于c。根据差别产品不完全竞争模型, 差别产品的需求表现出对称替代:

注:引用《世界经济研究》王稚琳

其中i和分别表示企业i的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 是其替代产品的销售价格, δ是设定的参数。产品替代程度随参数γ而上升, γ=0描述完全无法替代产品, =表示产品完全同质。

证明结果:

当技术性贸易壁垒使用导致我国企业成本不对称增加时, 我国企业和外国企业的均衡价格都增加, 但外国企业价格增加幅度要小于我国企业, 因此降低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影响了我国农产品企业对国际市场的争夺, 降低了出口额。

3结语

农产品技术壁垒直接将一些达不到技术的要求农产品出口企业挡在国际市场门外, 国外市场在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之后, 我国农产品的生产成本的增加, 造成我国出口供给曲线将向左移, 均衡价格上升, 而贸易流量下降。技术性贸易壁垒造成的成本不等的增加也降低了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福利水平和竞争力, 造成了出口积极性的下降以及国际市场的流失, 严重降低了我们国农产品出口的数量。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下, 各国在对外竞争的同时对内实行贸易保护, 自由竞争与贸易保护并存。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 在一定时期内其会给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额带来严重的影响。农产品技术壁垒直接将一些达不到技术的要求农产品出口企业挡在国际市场门外, 技术性贸易壁垒造成的成本不对等的增加也降低了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福利水平和竞争力, 严重影响了我们国农产品出口的数量。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成本,福利,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海东.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国对外贸易[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4, (3) .

[2]王稚琳.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发展中国家福利影响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 2005, (4) .

[3]刘红.论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枣庄学院学报, 2005, 22 (2) :04.

[4]王江, 郑小玲.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新趋势—与知识产权相结合[J].国际商务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5, 5.

[5]张小蒂, 李晓钟.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双重影响[J].管理世界, 2004, 6.

[6]高文书.贸易技术壁垒经济分析[J].财贸经济, 2003, (9) .

上一篇:稳定极限下一篇:公司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