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加工企业汇报材料(通用10篇)
农产品加工企业汇报材料 篇1
农产品加工企业汇报材料
发挥新优势,促进农业再上新台阶
近几年,我公司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仅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它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与加入世贸组织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仍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目前,为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企业产业化更上一个新
台阶,做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锲机,以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
略性调整为工作主线,以对外开放、做大做优做强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以科技创新和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为保障,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换代,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
一,加大工作力度,让农业走出国门
1.我公司努力增加出口品种和数量,农产品国际贸易量逐年增加。
从公司成立至今,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工作,稳步前进”为经营方针,以“质量第一、诚信为本”为经营理念,利用产地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先后和98个国家1926个客户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品种由单一的大蒜逐步扩展到苹果、猕猴桃、花生等..50个系列188几个品种,产品出口实现了零投诉、零索赔。......2.加强农业技术交流,达到农产品种植规范化
从2004年起,为了推动市政府关
于农业生产化、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使我公司的农业生产尽快适应加入wto后发达国家对中国农产品的技术壁垒限制。我公司分别于2005年5月、2007年3月、2008年3月和产地签订了承包合同,按照欧盟农业良好的农业操作规范进行种植。其中,大蒜、苹果、蜜柚已顺利的通过了eurepgap的验收,2008年将通过鸭梨、生姜的欧盟的eurepgap体系认证,为我公司农产品出口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
3.积极进行国际认证,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一个和谐的生产环境。
2005年12月,为确保食品的安全,提高产品的质量,规范大蒜加工程序,净化公司产品加工环境,我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0、iso—14000和haccp认证,2007年8月通过了美国的brc认证,真正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和生产管理模式,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素质,为我县农业走出国门奠定了基础。
二、大蒜具有较强的优势
1、大蒜品质优势
我县大蒜产量高、口感好。白皮大蒜品种由俄罗斯引进经选育,亩产高达1000~1500kg,单头重100g左右,出口合格率在75%以上,外形扁园周正、不裂辨,纤维含量低,仅/100g,新疆大蒜为/100g,口感细脆。含量比其他省份的大蒜高、大蒜维生素b1的含量为/100g,高于其它产区2—4倍,挥发油的含量为%,云南大蒜为%,新疆大蒜为%,我县大蒜油含量最高。大蒜总硫含量(主要功效成份硫化物)达%,在国产大蒜中含量较高,尤其是具有防癌、抑癌作用的二稀丙基一硫化物占总硫含量的%,河北大蒜为%,甘肃大蒜为%,云南大蒜为%,同样具有防癌抑癌作用的甲基烯丙基二硫化物,大蒜(占总硫含量)为%是其它产区的1一2倍,作为生物药用材料,深度开发利用价值很高。
2、具有一定的种植环境优势,大蒜受土壤土质和生长环境的影响,主要
生命矿物元素含量丰富,其中钙、镁、铁、锌、锰、磷等元素高于其它产区的大蒜。
3.我县大蒜上市比印度、埃及主要产蒜国早2—3月,具有占领国际市场的明显优势。
4、大蒜具有开发优势
大蒜作为药食同源的植物在人们的生活中受到重视,我国将大蒜作为药用己有2000多年的历史,对其生理功能和药用价值在许多古代医药论著中都有详细记载,现代科学研究的结果使大蒜的食疗和临床价值得到进一步的肯定和深化。一是大蒜具有广谱杀菌作用;二是大蒜对心血管系统有保健治疗作用;三是大蒜具有抗癌作用;四是大蒜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三,要想农业走出国门,必须努力打造对外开放的平台
一是尽快做大做强一批优势产业。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市场带动作用,继续把这些具有一定基础优势的、主导和特
色产业的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程度和标准,进一步提高,做大、做强、做优国际进出口贸易。
二是抓紧推出一批招商引资项目。要通过各种途径、渠道、手段和方式方法,尽可能地多吸引一些中外知名度高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公司来我单位投资。同时加大吸引内资力度,牢牢抓住城市、个人、社会资本流向的机遇,以建造更大更强的“航空母舰”,使农副产品跨海过洋,走向国际市场。
12全文查看
农产品加工企业汇报材料 篇2
1 全面薪酬体系的内涵
所谓全面薪酬体系, 是指企业设计由“经济性薪酬”和“非经济性薪酬”组合而成的薪酬体系。“经济性薪酬”是指为员工提供的货币化形式的薪酬;“非经济性薪酬”则是指为员工提供的非货币形式 (不能量化) 的各种奖励。“经济性薪酬”与“非经济性薪酬”分别具有不同的激励功能, 它们相互联系, 互为补充, 构成完整的企业薪酬体系。全面薪酬体系一般由以下内容构成。
基础薪酬。基础薪酬是指向员工支付的基本性、固定性报酬, 一般根据员工的岗位、资历、基本技能确定其发放的额度。基础薪酬是确定员工其它薪酬的基础, 其占整个薪酬的比例也较高。
绩效薪酬。绩效薪酬也称激励性薪酬, 它与员工工作任务量的完成情况、工作质量达到的标准、参与团队的目标实现情况、企业总体经济效益状况挂钩。绩效薪酬的发放额度是可变的, 同一岗位的不同员工实际获得的绩效薪酬差距可能较大, 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
福利薪酬。福利薪酬是为员工提供的各种福利和服务。其既有物质补偿形式, 也有非物质的各种服务。企业为员工发放的交通、餐饮、住房补贴, 实施的年金计划、保健计划、带薪休假, 提供的集体生活设施、员工培训计划等均属于福利性薪酬。
非货币性激励薪酬。非货币性激励, 包括外在激励和内在 (自我) 激励。外在激励往往从领导的赞美和肯定、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高效的合作团队支持中获得。内在激励往往来自于工作的荣誉感、成就感、责任感, 或来自于工作兴趣和爱好, 从工作中获得快乐感或心理上的满足。
2 全面薪酬体系设计的原则
2.1 战略导向原则
全面薪酬体系设计要以企业战略作为导向, 薪酬体系的构建要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的战略, 通过薪酬激励措施, 引导员工将个人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结合起来, 将薪酬体系作为促进企业战略运行和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杠杆。
由于企业战略是动态的管理过程, 企业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战略, 企业战略在实施过程中也会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动态的调整, 因此, 企业的薪酬体系在稳定的基础上也应具有一定的弹性, 应根据企业战略的改变加以适度的调整, 以更好地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2.2 公平性原则
薪酬体系的公平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个人公平性、内部公平性和外部公平性。
个人公平性是指员工对个人努力和付出所获得的报酬感到满意, 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和薪酬预期充满信心。这就要求企业对每个员工的生活背景、职业规划、需求状况作深入的了解, 根据不同员工的情况, 设计不同的薪酬计划, 提高薪酬激励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内部公平性是指企业内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员工之间薪酬的公平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而言, 一要协调好管理部门、研发部门、一线员工之间的薪酬关系, 使各种类型的员工都能安心、稳定地供职于企业;二要协调好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员工的薪酬关系, 使员工在与他人薪酬的比较中, 感觉具有公平性。
外部公平性是指本企业员工薪酬与其它企业, 甚至于其它行业员工之间的薪酬具有公平性。外部公平性是外部竞争力的前提, 只有具有外部公平性, 企业的薪酬才有吸引力, 才能真正吸引外部优秀的人才加入本企业, 本企业现有的人才才能真正安心服务于企业。
2.3 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是薪酬体系的内在要求, 薪酬体系的激励性要求处理好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个人激励与团体激励三个关系。
物质激励与非物质激励。物质激励主要由基础薪酬和激励薪酬提供, 基础薪酬具有保障作用, 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 员工会有不安全感, 会感到不满意。因此, 基础薪酬要能满足员工的基本生活需要, 消除员工的不满意。激励薪酬具有物质性, 具有直接和显现的激励作用, 在设计时, 要让员工知晓工作绩效与工作报酬之间的对应关系, 以明确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要让员工通过努力就能实现薪酬水平的相应提升, 以真正起到激励作用。非物质激励主要由非货币性薪酬提供, 在设计时, 应充分考虑员工的个性化需求, 让员工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以更好地发挥其激励作用。
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通过薪酬体系的设计, 既要保证当期企业目标的实现, 又要满足企业长远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应注意运用企业年金计划、期权计划、员工职业发展规划等具有长期激励作用的薪酬项目。
个人激励与团队激励。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 对团队合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薪酬体系的设计, 除了充分考虑对员工个人的激励作用, 还要注意团队激励作用, 促进优秀团队的形成和发展。
2.4 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是全面薪酬体系的本质要求, 也是与其它薪酬体系的根本区别。全面性体现在三个方面:薪酬项目的多样性、薪酬支付方式的灵活性、激励范围的全员性。薪酬项目设计具有多样性, 物质项目与非物质项目相结合、长期项目与短期项目相结合、个人项目与团队项目相结合, 多渠道地发挥薪酬激励作用。薪酬支付可根据员工的个人需求, 采取灵活性的支付方式,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激励作用。薪酬设计要考虑企业全体员工的利益, 充分吸纳员工参与薪酬体系设计, 尽可能地扩大薪酬激励的人员范围。
3 农产品加工企业全面薪酬体系设计方案
3.1 基础薪酬系统设计
基础薪酬在全面薪酬体系中占有较高的比重, 做好基础薪酬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础薪酬系统设计包括如下内容。
(1) 岗位分析
岗位分析就是对企业现行设置的所有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方法、工作职责及履行工作职责需要员工具备的相关知识、技能、素质等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岗位的情况, 可分别采取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访谈法、日志记录法等方法进行。岗位分析中, 应广泛吸纳员工参与, 以确保岗位分析的准确性。最终形成较规范的岗位说明书 (包括岗位职责和岗位任务描述) 。
(2) 岗位分类
岗位分类就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 按职位职责和任务的性质对企业岗位进行合理的归类。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岗位通常可分为职能管理类、研究开发类、经营类、生产类、后勤保障类等类型。由于不同类型岗位职责和任务相差较大, 对员工的知识、技能要求也相差甚远, 因此, 岗位分类的准确与否, 会直接影响薪酬激励作用的发挥。
(3) 薪酬外部调查
为提高企业薪酬的外部竞争力, 在进行全面薪酬体系设计过程中, 要深入开展薪酬的外部调查。薪酬外部调查包括行业薪酬调查和地区薪酬调查, 调查的内容包括同行业、同地区其他企业的薪酬政策、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增长机制等, 为本企业薪酬决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4) 确定基础薪酬比重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行业特点, 结合薪酬外部调查情况, 确定企业基础薪酬占全部薪酬总额的比重。一般来说, 当企业处于较稳定的外部发展环境, 企业采取稳定发展战略时, 基础薪酬比重可以较高;企业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 需要企业采取创新性发展战略时, 企业应加大绩效薪酬的比重, 基础性薪酬的比重则较低。
(5) 基础薪酬结构设计
基础薪酬结构设计就是确定各项工作的劳动价值或重要性与其对应的应付薪酬之间的关系。岗位分析和薪酬外部调查是薪酬结构设计的依据, 岗位分析为区分企业内部不同岗位的重要性和劳动价值提供依据, 而薪酬外部调查则为企业薪酬总体水平的决策提供依据。薪酬结构设计中, 一般先根据企业各岗位的重要程度和劳动价值将其分成若干等级, 每个等级可与一定的系数或分数相对应, 然后设定单位系数或分数的货币值, 每个岗位对应的基础薪酬额度由其岗位系数与单位系数的货币值计算得出。
3.2 绩效薪酬的设计
绩效薪酬考核系统通常由两部分组成:目标任务考核系统和素质技能考核系统。目标任务考核以企业的年度计划目标为总体目标, 依据目标管理法将总体目标分解到不同的岗位, 同时明确各岗位目标任务完成的标准和时限。为保证目标任务的实现, 通常会安排1~2次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可不作为计薪的依据, 主要为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起督促作用。目标任务考核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将完成目标任务的比例与一定的薪酬额度相对应。
员工素质技能考核以各岗位对员工工作能力、专业知识、团队合作、操作规范、工作质量标准等为主要依据。企业不同系列的岗位其考核重点不同, 一线员工考核的重点为操作技能、产品合格率、劳动纪律遵守情况、合作精神等;管理岗位的考核重点为协调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管理创新能力等;研究开发人员的考核重点为专业知识水平、创意和革新能力。员工素质技能考核一般用等级制表示, 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等, 分别对应一定的薪酬或扣减目标任务部分获得的薪酬。
3.3 间接薪酬的设计
间接薪酬设计, 主要是设计企业的福利, 也可称为福利薪酬计划。企业的福利由两个层次构成。一是由政府通过立法形式, 要求企业必须给员工提供的福利待遇, 故称之为法定福利。现行的法定福利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等。其缴纳的数量和比例、缴纳的方式、员工享受的条件均由法规规定, 企业依法执行。二是法定福利以外由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福利待遇, 也称之为企业福利。企业福利设计要充分考虑行业特点, 农产品加工企业员工有一部分为进城务工人员, 还兼业从事农事劳动, 因此带薪休假计划就能照顾这部分员工利益。根据企业不同岗位情况设置一些“自助式”福利计划供员工选择也较受员工欢迎。
3.4 非货币性激励薪酬的设计
非货币性激励的方式通常包括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工作环境的改善等。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为员工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这里指的是企业为员工进行的规划。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给员工指明职业发展目标、方向和路径, 激发员工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的内动力, 也可以使员工具有归属感, 从而产生较强的激励作用。为使员工朝着预定的职业目标发展, 企业还应为员工制定培训、学习、轮岗计划, 不断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以使员工心情愉悦, 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团体合作精神, 提高工作效率。良好的工作环境要求既要做好硬环境建设, 提供好的办公设施和条件, 创造舒适的工作场所;更要做好软环境建设, 提升激励效果。可以从以下方面改善软环境:一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塑造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念;二是建立职工参与制度, 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彩峰.浅析激励性薪酬体系的设计[J].中国商贸, 2010, (2) :65-66.
[2]于一可, 徐慧.向外资企业学习建立高效的绩效薪酬体系[J].时代报告, 2011, (7) :176-177.
[3]顾建良.基于管理实践的企业薪酬体系设计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2, (4) :105-108.
[4]谢芳.企业如何制定公平的薪酬体系[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7) :56.
农产品加工企业汇报材料 篇3
《方案》指出,本次评比的范围是:在吉林省境内依法设立的以粮食、畜产品和林特产品等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企业。
《方案》指出,参加评比的企业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企业加工主营业务收入和经济效益在本省同行业处于较高水平。企业具有较强的投融资能力,资产优良,资产负债率较低,具有较高的银行信用等级。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自主创新工作业绩突出。在同行业中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与市场开拓能力居领先水平,品牌建设发展成效显著,企业产品竞争力强。企业产品质量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完备,3年内未出现质量安全事故。企业纳税意识强,纳税额在同行业处于前列,没有偷逃税款现象,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对社会有所回报。企业诚信经营,市场知名度较高,没有消费者投诉。企业吸纳农民工数量增长速度较快,对转移农村劳动力贡献大,安置社会劳动就业率在同类企业中居前列。企业3年内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无重大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无重大环保事故。
《方案》指出,评比标准为:企业资产总额1亿元以上,固定资产5000万元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或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为10分,各项数额每增加10%增加1分;企业净利润三年内均以10%递增10分。在此基础上每增加10%增加1分;企业资产负债率低于60%,银行信用等级A级5分,AA级15分,AAA级25分。企业产品获省级名牌产品5分,国家级名牌产品10分,中国驰名商标20分;企业每获得一项ISO系列、HACCP等有关质量认证的加10分。企业3年内转移农村劳动力达500人为20分,每增加100人加10分。企业设立独立研发机构的为10分,国家级研发机构加20分,省级以下研发机构加5分,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加10分,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或国家科技进步奖加20分。企业纳税总额达500万为10分,每增加10%、增加10分;企业基本建设投资连续3年以30%速度递增为10分,每融资1000万,增加5分。企业3年内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10分,企业3年内未发生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加10分,企业3年内未发生重大环保事故的加10分。
《方案》指出,本次评比的程序为:申报。参加评比的企业将申报材料于7月30日前报至所属县(市、区)农产品加工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县(市、区)农产品加工行政主管部门对申报企业进行调查和考评,于8月20日前将申报材料报至所属市(州)农产品加工行政主管部门。各市(州)农产品加工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申报条件进行初审,汇总筛选后于8月30日前报至省农业委员会;评比。省农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按照各项评比标准对申报企业进行综合评审,根据评审与考核结果依次确定全省农产品加工百强企业名单;公示。省农业委员会将评审结果在吉林农网和吉林省农产品加工业网等相关媒体上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接受社会监督,如发现企业申报材料不属实,则取消评选资格。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汇报材料 篇4
一是完善制度措施,落实主体责任。严格督促批发市场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日常检查、信息公示、不合格产品退市等制度及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和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要求市场开办者认真查验入场经营者的营业执照、身份证明、联系方式、进货渠道、产地、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等相关资料并留底,建立入场销售“一户一档”的管理档案,同时与入场销售者签订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议,印制统一格式的销售凭证,分发并监督入场销售者使用。目前,该市批发市场统一制作的管理制度已全部公示上墙,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等各项经营制度措施已全部得到落实。
二是加强检验检测,严把市场准入关。完善批发市场农残快速检测室的建设和检验设备,确定专职检测人员,开展食用农产品抽样检验或者快速检测,并在市场入口醒目位置设置食用农产品有关信息和投诉举报电话公示牌,及时公示食用农产品抽样检测结果,主动接受公众监督。
三是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加强监管执法人员相关法律法规学习,通过开展日常监管宣传、现场咨询面对面宣传等形式对批发市场进行针对性宣传,使市场开办者和场内经营者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认真履责。截至目前,该市系统共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食品经营者须知》等各类宣传手册1000多份,接受市场经营者咨询近120人次,张贴食用农产品宣传海报35份,宣传单张500余份。
对我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调查 篇5
(一)有龙头企业,但规模小,“龙头”功能不强。仅从产值来看,如果把我县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龙头企业,全县目前已发展到174家,形成了竹木制品、葛食品、肉类食品、茶叶等几大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004年这些企业实现产值7亿多元。其中竹木制品加工企业发展迅速,产值100万元以上的竹木制品加工企业已达140多家;葛食品加工企业已发展4家,新上了“竹乡”、“庆发”、“凌氏”三家企业;茶叶加工企业发展缓慢,目前全县有一定影响的茶叶加工企业有4家,注重品牌建设的新上企业有鸬鹚渡镇的金山茶厂,另外3家分别为雪峰山茶厂、天问茶厂和仙圣山茶厂;肉类食品加工企业仍以“腊大哥”、“牛魔王”、“桃花江土鸡”为代表;粮食加工企业有品牌影响的有“贡民”米业和修山面业公司。虽然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数量大,但企业个体规模小,产品类同,作为龙头企业所应具备的引导生产的导向功能、占领市场的拓展功能、加工增值的开发功能、扶持基地的服务功能、联结农户的带动功能均不强。
(二)有品牌,但品牌效应不明显。目前,全县共有54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注册了产品商标,并打造出了系列农产品品牌,如“春秋”凉席、“探坦”葛食品系列、“竹乡”葛食品系列、“贡民”米业、“ 犇 腾”牛肉系列、“腊大哥”中猪系列,“乡里红”粉丝、“美人窝”茶叶、“桃花江”土鸡等品牌。“牛魔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犇腾”牛肉系列开发了30多个品种,被国家内贸局授予“中国肉类食品十佳放心品牌”;“春秋”凉席获得了2002年湖南第四届农博会金奖;罗家坪竹胶板厂的“新花”牌竹胶板被评为省级名牌;南方国立阳光木业生产的“华春”牌产品获得了中国环保产品标志认证。同时,一些企业为做强品牌,积极与科研机构和院校联姻,聘请技术人才,加大产品科技含量,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扩大了品牌的知名度。如桃花江葛食品有限公司高薪聘请2名教授,年薪达7万元,与湖南农大、天津营养研究院进行了联姻,保证了产品质量和生产的稳定,提升了品牌形象。虽然我县农产品品牌多,但我县的这些品牌大部分只在县内或市内有一定名气,市外或省外的知名度不高,主要是由于生产规模小,精深加工不够,品牌宣传受资金的制约,因而仍未打造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影响的品牌。
(三)有基地,但缺乏稳定性和规范性。我县有以石牛江、牛田、高桥、灰山港、浮邱山等为主的优质商品粮基地10万余亩,以修山、石牛江、武潭等地为主的葛基地5000亩,优质茶叶基地400多亩,竹资源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县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这些基地农民结成了利益联结关系,如“贡民”米业去年与农户签定8000亩优质稻收购合同,其中80%已兑现;桃花江葛食品有限公司去年10月实现资产重组后,今年与基地30户农户签订了300亩葛根收购协议;金山茶厂“美人窝”茶叶建设了100亩规范化栽培良种茶园;雪峰山茶厂形成了200亩优质茶园;“牛魔王”投入30多万元用于更新品种、提供种牛等基地建设,与栗山河、乍埠等10多个乡镇、200多户农户签订了1000多头牛的收购订单。但总体来看,企业与基地农户的联结缺乏稳定合理的有效机制,基地与企业没有形成稳定的农产品供求关系,双方义务和权利不明确或无规范措施,有单方面违约或毁约现象,如去年发展优质水稻订单农业6万亩,收购时,优质稻市场价高于合同收购价,一部分农民便将稻谷卖给粮贩子。特别是作为我县“1+5”工程重要产业链的葛产业、中猪产业、土鸡产业和薯企业,企业与基地的联结和合作显得十分松散,如灰山港葛食品厂前两年由于从农民手中收购的葛根利用率低,品种达不到要求,造成一方面葛根卖不出,另一方面葛食品厂收购原材料困难,企业和农户均未获取较大的利益。
(四)有市场,但市场份额小。一方面,我县农产品具有“桃花江”这一大品牌效应,又适应市场的需求,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可挖;另一方面,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外地设立了近300个销售窗口,建设了一支近600人的专业销售队伍,建立了一定的市场网络,部分农产品加工品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有的农产品加工品还打入了国际市场,如“春秋”牌凉席在浙江、长沙、深圳等地一些大型超市十分热销,在一般凉席仅为90元的情况下,这一凉席销售价达到每床200元以上,该厂产品去年还出口到东南亚和韩国等一些国家,今年出口的订单已占该厂产量的一半,达7500床;“牛魔王”建立了企业网站,通过在互联网上发布产品信息,收到了阿联酉等一些阿拉伯国家每月订购10吨产品的订单。但由于我县农产品加工规模小,有市场而无产品,加上精深加工企业少,加工粗糙,附加值不高,在市场竞争中缺乏竞争力,难以取得大的市场份额,如葛产业的龙头企业桃花江葛食品有限公司也只在安徽、北京、山东和省内的长沙占有一些市场;“春秋”凉席的出口也是以广西的一家企业为中介,而不是直接占领国际市场;“牛魔王”收到的产品出口订单,由于实际加工能力有限而保证不了客户的订购需求。问题:内困外扰的组合目前,发展水平低、规模小、产品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与龙头企业相关的农产品基地投放,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竞争力。同时鼓励龙头企业创造条件,利用债卷、股票等筹资。四是在外经外贸政策上扶持龙头企业。加大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将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列入招商引资的项目范围,扩大利用外资,发展龙头“三资”企业。五是在科技政策上扶持。对与龙头企业相关的农产品加工制品的生产技术,给予科研攻关支持和技术推广服务。六是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软环境的优化关键在治理,对存在的问题,要以铁的手腕整治,该处理的处理,该整改的整改,以起到震摄作用。同时,建议聘请企业负责人代表为软环境监督员,加强对有关部门、乡镇软环境治理工作的监督,由县优办组织,每月召集监督员召开一次软环境评议会。
(五)建立健全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利益机制和经营机制。为保证龙头企业获取稳定的原料和货源,解决企业与生产基地、农户之间松散的不稳定的单独买卖关系问题,要以经济利益为纽带,把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按照自愿互利、扶持基地、服务农户的原则,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帮助改善生产基地的生产条件、发放预付定金、贴息贷款、生产扶持金,内销种苗、饲料,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服务,包销产品部分利润返还等多种途径,扶持原料基地和农户的生产。另外,通过政府补一点、龙头企业拿一点、从基地农户的销售收入中提一点等筹资渠道,建立风险基金,搞好自我保护,当基地农户的产品在市场价格下滑时予以补贴,使生产者有利可图。这样既可避免农户生产的剧烈波动,又可有效地防止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的大起大落。同时,利用合同契约或股份合作章程等方式,明确产加销各方的权利义务。当市场价格下滑时,龙头企业应按照保护价收购基地农户的产品,不应拒绝收购;当市场价格上涨时,基地农户也应按协议价格向龙头企业交售农副产品,不应拒售。
农产品加工企业汇报材料 篇6
一、东北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短缺,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资金短缺目前是一个最普遍的问题。东北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资金短缺有自身的原因,也有融资环境不佳的原因,更有体制上的深层原因。这是由综合性的因素造成的。
1. 企业自身资产负债率较高,抑制了融资能力。
金融领域开放是比较晚并比较慎重。在这种情况下,经济组织的直接融资一般来自国有金融机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和国内金融市场开放的大背景下,防范金融风险和消化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被放在了金融改革的第一位。实行严格的信贷评级就是这种思路的反映。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多数是农村经济改革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在创办初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投入上,在金融机构贷了大量的钱,资产负债率较高。对东北十余家玉米和大豆深加工企业的调查显示,平均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都在65%以上,按央行对各商业银行的要求,这些企业都不符合再从国有商业银行融资的条件。这就直接封死了企业从正式金融融资的渠道,造成企业流动资金来源紧张和短缺,影响了农产品的收购和生产。
2. 金融市场发育滞后,外部融资环境较差;
信贷大环境也对农产品深加工和企业资金需求的缓解不利。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流动资金短缺,是当前严重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
(二)缺少中试基地建设滞后,企业规模化生产受到制约
东北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基本上度过了初创阶段的技术困难期,而又面临着相同的难题,就是企业在从小规模生产向大规模生产迈进时,缺少中试阶段的实验生产过程。按工业生产的一般规律,小规模生产向大规模生产转换前,若不经过中试阶段的生产过程,突然提高生产规模就会冒很大的扩大再生产的投资风险。在经过一定规模扩大生产的过程,方可发现扩大生产规模过程中出现了的一些问题,在大规模生产前就必须找到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在中试基地的建设上,曾出现过无人投入的现象,其原因,从表面上看是国家财政不愿投入,企业也不投入,实质上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还未建全起一个能够推动中试基地建设的投资机制。从当前的发展状况看,国家相关职能部门都涉及到了农产品的深加工,如农业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科技部等,而在中试基地投入和建设上真正负责任的部门没有。所以,这个问题若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农产品深加工的进程特别是产业化进程会受到阻碍。
(三)农产品加工企业企业规模较小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过度竞争
将农产品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优势,是每个地区都必须采用的经济发展战略。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以及由重复建设引发的较低层次上企业过度竞争问题,便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以油脂工业为例。目前油脂加工主要以大豆为原料的油脂加工能力,已大大超过了大豆的产量,由于加工能力过剩,导致了国内大豆价格的上涨和企业之间的过度竞争,也加剧了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的上扬。农产品价格和农产品加工制品价格的上升,存在导致新的通货膨胀的可能,这必然影响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和持续发展。
(四)农产品加工企业风险负担过重
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不但要承担工业加工的全部经营成本,还承担着部分农业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和粮食流通企业的部分成本,这与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状况形成较大的反差。为获得充足数量和质量的粮食,农产品加工企业要和乡镇和村的行政组织打交道,有些时候要给农民生产补贴,委托粮食收购部门收购和运输等,这些本来由市场或其他组织承担的成本,现在都由农产品加工企业承担,这是一种很不合理的现象。除此之外,它承担着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市场风险。
(五)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力量薄弱,产品开发受到限制
受科技力量薄弱的限制,东北农产品加工产品的品种不多,传统产品虽然相对较多,而创新产品较少。这些都是科技力量薄弱和投入不足所导致的。
二、东北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途径
(一)将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北地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基础良好,玉米和大豆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较长,产品的附加值也很高,发展以玉米和大豆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对调整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国家已把东北列为最重要的大豆和玉米生产基地,这对加快玉米和大豆产业等农产品加工发展非常重要。一是要按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东北经济发展需要,调整对东北的粮食生产政策,支持东北地区大力发展用于加工的专用玉米和大豆。二是国家要把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纳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在投资融资、技术改造、财政和税收等方面,予以支持的各种政策。三是国家应积极鼓励外商到东北投资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并在相关政策上给予支持。
(二)建立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融资平台,全力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
建立推动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的融资平台,平台的建设要立足于市场经济基础,同时要与政府扶持相结合。融资平台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来自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来自金融机构的信贷,来自政府政策扶持的资金,来自社会资金,来自同类企业或跨行业企业的资金。
1. 进入资本市场主要是证券市场进行融资。国家有关部门要给相关加工企业进入证券市场进行融资的机会。
2.围绕中央政府扶持资金,实行地方政府、企业资金配套为主的融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投资不足的影响。为推动东北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从国家农产品发展战略的高度上认识农产品深加工的重要意义,国家和地方政府要设立专门推动农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基金,用来扶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发展。
3.金融机构要对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市场前景看好、与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密切相关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放宽信贷标准,尤其是资产负债率标准,应适当向下调整,以给这些企业一个信贷融资的机会,帮助解决流动资金不足的难题。
4.以同行业企业和跨行业、跨地区的企业为主,组建能够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信托投资基金。以扩大同行业内企业相互之间的融资,以及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相互融资,有效利用企业和社会的闲散资金。
同时,也可通过以下途径,为东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筹集资金:充分发挥中央财政作用,对高附加值、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加工项目的研发和产业化给予特殊支持;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通过政策性贷款业务支持农产品研发和加工项目;安排改造国债资金中,要对农产品加工项目给予优先和照顾,并有针对性安排贴息预算,加大中央贴息费用。
(三)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用市场的手段解决企业风险问题
一是建立农产品生产风险承担机制,以政府为主,加强对生产者的直接补贴和建立农产品生产保险制度,让农产品加工业从风险保障模式中退出,做到农产品生产者和加工企业双赢。二是以国家财政专项基金和国家调控手段为主,调节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建立农产品市场风险承担机制,改变加工企业承担过重的市场风险的现状。
(四)进行资产整合,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把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通过继续追加投资和通过外延式方法把企业做大、做强。从迅速扩大生产规模的角度出发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整合己有资产,建立产业化集团,形成生产规模、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东北三省在要以优势企业为核心,打破所有制界限,打破地区界限,加大企业兼并和重组的力度,建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能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集团。
(五)整合部门资源,明确管理体制,尽快建立中试基地,推进规模化生产
为了尽快建立中试基地,要从体制上解决当前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行业谁都管又都不管的现象。要制定农产品未来发展与振兴计划,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推动中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要把分散在政府各部门的资金集中投入到农产品深加工的中试基地建设上;或从国债中用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资金中划出一部分资金用于中试基地的建设投入。
中试基地的建设,除了政府支持外,以股份制的形式进行,也可以委托投资和向社会筹资的方式进行。在管理模式上,要构建多种模式。
(六)通过利益机制的引导,形成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
农产品加工企业汇报材料 篇7
关键词:博弈论;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议
0.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将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到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高度上。如何能够发现并利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内在机理?博弈论的不断发展为此问题提供了有力工具。从博弈论的角度入手,分析农产品加工业主体之间发展的博弈现象,能够科学合理地提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有效对策。
1.文献综述
由于近年来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农产品加工业更备受人们的关注,这在学术界也引发了一波又一波新的研究热潮。近年来已有很多学者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及对策进行了研究,但就其研究方法来讲大多数都是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性的论证,然后就问题进行归纳并提出建议,很少有人从挖掘深层次理论的基础上去作系统的理论研究。而博弈论的发展为研究农产品加工企业经济行为中多个理性人在互动过程中如何选择最优决策提供了一个契机。
2.博弈论简介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是一门研究斗争现象或竞争性质的学科。其中一个基本的假设是研究的人或者主体是理性的,所谓理性,是指在具体选择时能够选择策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一般的博弈中,参与斗争或竞争的双方代表不同的目标或利益,双方为了实现各自的目标和利益,都必须考虑对方有可能的所有方案,并从中力求选择一个对自己最有利或最合理的方案。博弈一般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但往往都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 决策人:在博弈中率先做出决策的一方,一般都是根据自身的感受、经验和表面状态优先采取一种有利于己方的行动;
(2) 局中人:参加博弈的直接当事人,即以自身效用最大化为准则的理性决策主体;
(3) 策略:指每个博弈方在进行决策时可以选择的方法、做法等;
(4) 得失:博弈的结果称为得失。局中人在每一局博弈中的得失,不仅仅取决于该局中人自身所选择的策略,而且还与全局中人所有取得的一组策略有关。
3.博弈视角下的农产品加工业经济学行为分析
3.1 农产品加工企业经济学现状分析
任何一个企业的创建都是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农产品加工业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实际中人们为了追求利益,在利益与道德之间博弈,有些甚至超出了道德的底线,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就是一个很好的实证。“十一五”期间,虽然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量达到了历史新高,但是从总体来看,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1]:(1)中小企业为增加出口恶意竞争,体现为促销、价格战等;(2)为了满足低成本的要求企业开始偷税、掺假、售假、以次充好、压缩工序等。具有代表性的为三聚氰胺、地沟油事件等,虽然他们暂时满足了利益的需要,但是严重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品牌和声誉。(3)新市场开发无力,导致企业之间在原本空间内恶性循环竞争,使得我国农产品的销售市场不断恶化,成为发展我国农产品工业的最大瓶颈。
3.2 农产品加工企业偷税与税务查税博弈
下面拿典型的“小偷与守卫”博弈模型来分析企业违法行为的内在机理。
对于以利益为最大化的企业而言,虽然农产品加工企业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但是企业往往还是铤而走险为获取更大利益。在政府监管不到位的前提下,企业偷税漏税的事件也会频频发生。
“小偷与守卫”博弈中,假设有一小偷欲偷窃,有一守卫看守仓库,如果小偷偷窃时守卫在睡觉,则小偷得手,如果守卫没有睡觉,则小偷被抓。因此,小偷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选择偷或不偷,同样守卫也在权衡利与弊,选择睡或不睡[2]。这里很形象地将农产品加工企业偷税看作小偷偷窃,将税务机关查税看作守卫看守仓库。现假设税务机关监管到位的效用为C,则农产品加工企业按时缴税的效用就为-C,如果加工企业偷税成功则得到正效用A,相反,如果被税务机关查到则要处罚金得负效用-F。同理,税务机关监管不力而企业缴税时的正效用为A,若监管不力而企业逃税成功则得到负效用-A。综上可填写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税收机关的博弈支付矩阵,见表1所示。
表1农产品加工企业与税收机关博弈的支付矩阵
税收机关农产品加工企业
逃 税不逃税
检查
不检查A-C+F,-A-F
0,0A-C,-A
A,-A
假设P1为税务机关检查的概率,P2为农产品加工企业逃税的概率。
(1) 在给定税务机关检查概率P1的情况下,农产品加工企业相应地选择逃税或不逃税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E(P1,1)=(-A-F)P1+0(1-P1)=-(A+F)P1(1)
E(P1,0)=-AP1+(-A)(1-P1)=-A (2)
其中,E(P1,0)——农产品加工企业选择不逃税时的期望收益;
E(P1,1)——农产品加工企业选择逃税时的期望收益。
令E(P1,1)=E(P1,0),得P1=A/(A+F),即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角度来看,税务机关检查的概率小于P1,在此种情况下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选择逃税,否则缴税。
(2) 在给定农产品加工企业逃税的概率P2的情况下,税务机关选择检查与否的期望收益为:
E(1,P2) =(A-C+F)P2 +(A-C)(1-P2) =P2F+A-C (3)
E(0,P2) =0P2 +A(1-P2) =A(1-P2)(4)
其中,E(0,P2)——税务机关不检查情况下的期望收益;
E(1,P2)——税务机关检查情况下的期望收益。
令E(1,P2)=E(0,P2)得:P2=C/(A+F),这说明在一般情况下从税务机关的角度去判断,农产品加工企业逃税的概率小于P2,因此税务机关的决策是不检查,否则相反。
在实际中双方经过这样的多次博弈后,农产品加工企业就会越来越倾向于在不被检查的前提下逃税,其收益也会逐渐增大,而税务机关也会越来越倾向于在企业偷税的前提下去突袭检查,逐渐发展为农产品加工选择逃税的概率趋于P2,而税务机关选择检查的概率也会趋于P1,最终达到纳什均衡。
就眼下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现状来看,其存在的问题不是一两个加工企业的原因造成的,而是由农产品加工企业、监管部门以及消费者这几个主体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决定的。在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经济行为中,企业竞相降价可以看作典型的“囚徒困境”博弈模型,企业的违法行为可以看做典型的“小偷与守卫”博弈模型,而农产品新市场开发可以看做是典型的“智猪博弈”模型等等[3],这些都可以通过博弈的思想来寻找其中的内在规律。
4.结论
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风向标和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是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求的重要保证。本文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中的竞争与合作为背景,以人的理性为基本假定,借助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将“小偷与守卫”的经典博弈模型应用到农产品加工业偷税与税务机关查税的案例上,通过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农产品加工企业经济行为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将博弈论的思想应用到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经济学行为分析上,为解决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通过博弈,在政府宏观调控的参与下,一定能够使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朝着越来越有利的方向发展。为此提出几点今后关于发展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建议以供参考[4]:
(1) 坚持政策引导和科学规划,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加大对农户的收入补贴、加大对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保护、加大对农业资源的保护等各种形式的政策来引导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2) 坚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力度。我国应注重开发新产品的开发、新材料和新装备应用、普及农产品加工的成熟技术、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储藏运输水平。大力支持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同时还应重视对同行业专业人才和专家的培养;
(3) 坚持龙头带动和实施名牌战略。通过智猪博弈的结果可以看出,要想开拓农产品的新市场,非龙头企业莫属。另外,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品牌的追求越来越明显,这势必将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参考文献:
[1] 孟宪军.国内外农产品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11):16-18.
[2] 王志刚,王珊,祝倩宜,陈文君.农产品加工企业经济行为的博弈论分析[J].商业研究,2006,(24):140-143.
[3] 倪国红.浅析市场经济中的博弈[J].铜陵学院学报,2004,(3):49-50.
[4] 梁静.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与科学,2013,(5):63-64.
作者简介:侯云合(1984 -),男,河南邓州人,硕士,主要从事物流、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研究。
农产品加工企业汇报材料 篇8
依靠农业科技进步 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
作者:唐专生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7期
摘要: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通过4个月的调查走访和大量资料的查阅,就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深入调查,把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现状与发达国家的加工企业作了比较,找出了影响东安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推动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依靠 农业科技进步 推动 农产品加工企业 发展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自2004年以来的6个中央1号文件,十七大报告、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都把农产品加工企业作为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来抓。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十五”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以年均15%的速度递增,每年有5000万农民在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就业。目前,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与“三农”关联度最高,对“三农”带动最大的行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所以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就东安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深入调查,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相比较,寻找差距,找出原因,更好地为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东安县农产品加工的现状与发达国家加工现状的比较
1.发达国家重视农产品加工利用技术的开发,把农产品产后的贮藏、运输、保鲜、加工放在农业的首位。世界许多经济发达国家陆续实现了农产品保鲜产业化。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农产品保鲜规模达到了60%以上,而我县农产品保鲜规模不到20%。在工业发达国家,80%以上的粮食和50%以上的果蔬实现了工业化转化。美国对农产品的采后保鲜与加工的投入,已占农业全部投入的70%,以农产品加工为基础的食品加工业已成为美国各制造业中规模最大的行业。而我县农产品的采后保鲜与加工的投入不到农业全部投入的20%,农产品的工业化转化率低,把农业种植放在首位,农产品产后的贮藏、运输、保鲜、加工放在次位。
2.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实行标准化管理的程度。国外许多发达国家要求食品加工业在管理上实行“良好生产操作规程”,在安全控制上普遍实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使食品生产从最终产品检验为主的控制方式转变为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这将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东安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标准化管理的企业为数不多,只有省级龙头企业和市级企业基本上实行标准化管理,而大部分企业没有实行“良好生产操作规程”、“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存在着食品质量安全隐患。
3.农产品加工原料专用的加工品种和建有固定的原料基地的情况。发达国家为保证产品质量,在基地的选择上,不仅考虑加工品种的专业化、规模化,还认真选择基地的气候生态条件和化肥种类等因素。而我县农产品加工原料的来源比较广,也没有固定的原料基地。以大米厂为例,加工厂收购原料时,只分早、中和晚稻谷子,没有分品种,分了品种的很少。农民在收割稻谷时,没有把品种分开,所收割回来的稻谷全部倒在一起,卖谷子时,一起卖。大米加工厂也没有固定的生产基地收购原料时,品种杂乱繁多,这样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建立了固定的原料基地的企业只有少数几家,并且原料基地比较分散,集中度不高。
4.能否重视农业生产各环节和产前、产中、产后结合程度。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注重了育种、种植、供销等部门互相配合。如荷兰的马铃薯育种、栽培、贮藏、加工和销售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根据加工利用的要求和用途来选择种植的品种。我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只注重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只注重原料的生产,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而忽略了产前、产中、产后相结合。育种、种植、供销等部门没有有机结合,单线联系,只顾自己的工作重点和经济利益,没有考虑大局的效益。
二、影响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快,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近些年虽然稳步发展,但农业效益偏低,结构不优,品质不佳等矛盾依然大量存在。目前全县主要农产品中,水稻的优质率仅为三分之一左右,制约着农产品加工企业原料的来源。
2.农产品加工企业产业结构不优,产品结构层次较低,经济效益欠佳。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虽然有255家,但规模小,分布散,优势行业和优势企业少;省级企业1家(舜皇米业),市级企业5家(吉祥食品、金叶米业、天健银杏、东安鸡吴氏禽业和金源米业)产品品种虽多,但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比重大,深加工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少。
3.加工企业流动资金偏紧,信贷支持力度不够。流动资金的紧缺造成:一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供应出现一定程度的偏紧。融资十分困难而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二是难于扩大原料基地规模和原料的收购;三是制约了设备的更新;四是阻碍了技术的引进和高科技的开发。
4.农产品加工原料的来源和没有固定的原料基地,制约着加工企业的发展。原料的质量没有考虑到气候生态重要条件和化肥、农药种类等因素,影响了产品的质量。没有固定的原料基地,不能保证产品的原料正常供给。原料多时,企业压低收购价,挫伤了农民种原料的积极性,影响了次年的种植面积;原料少时,农民抬高价格,这样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5.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模式粗放,以最终产品检验为主的控制方式,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6.没有重视农业生产各环节,没有通过产前、产中、产后有机结合,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7.流通环节差,流通效率低,市场体系不健全制约着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
8.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设备落后,技术人员贫乏,极缺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业主和从业人员素质相对偏低。企业缺乏现代企业的管理眼光,内部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基本上延续着家族式管理,“小作坊式管理”的模式。从业人员主要来自下岗工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部分人员的文化素质较低,并缺少工作所需的技能训练,技术人员十分缺乏。又不重视引进先进的设备和采用先进的技术,从而导致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市场竟争力差,产品档次较低,市场份额逐年减少。
三、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建议
1、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我县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依靠农业科技,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提高企业核心竟争力。一是在产品结构的调整上,不仅要注重产品种类结构的调整,使产品更具特色,更要注重产品档次的提高。使产品结构由目前的低档为主转向高中档产品为主。二是在技术结构上,以推动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为依托,提升企业核心竟争力,选择先进适用的技术替代落后的技术,使技术结构由低档技术为主转向以中高档技术为主。努力发展高、精、深产品,争创优良品牌。
2、加大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广开融资渠道。对省级企业和市级企业,加大企业额度外,还对中小企业供应担保贷款。一是要健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二是在国有银行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部门,制定和完善适当的贷款政策和管理力法,做到分类管理,重点加强;三是充分发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作用;四是积极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合作基金,广泛吸收社会闲散资金。
3、大力培育规模种植大户和发展壮大阳光培训工程。以政策驱动,科技促动,协会牵动、产业化拉动发展规模经营,发展优质绿色食品种植基地,充分保证企业原料的稳定供应,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启动阳光培圳工程,鼓励和吸纳大中院校学生落户企业,为企业输送懂技术、有文化的专业人才。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农产品加工企业汇报材料 篇9
按照奥局长的要求,产业办和油脂协会于本月22至23日在临河区、磴口县就油脂加工企业原料短缺的情况进行调研,同时对接了鲁花、上海佳格等油脂加工企业,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油脂产业现状
1、种植情况
我市油料作物品种主要以油用向日葵为主,其次是油菜籽、胡麻、蓖麻。2004年至2007年,全市油葵种植面积平均在100万亩左右,年均总产量在23万吨以上。从2008年开始由于食用花葵价格一路走高,油葵的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到2012年种植面积不足30万亩。
2、布局情况
河套地区是全国向日葵的优势产区,生产的油用向日葵色泽鲜亮、颗粒饱满、容重大、含油率高。主要分布在套内七个旗县区及沿黄河的河滩地(55万亩)。油菜籽主要分布在乌拉特中旗的山旱区。胡麻属于我市传统油料作物,在套内七个旗县区都有种植,但因产量低效益不高以农民自食自用为主,种植面积很小。蓖麻属于新推广的油用作物,虽然产量较为理想,但没有龙头企业带动销路不畅,因此农民没有种植积极性。
3、加工业的生产情况
我市油脂加工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万元以上的加工
企业最多时达到26家,近几年由于油葵种植面积下降,原料不足,部分加工企业相继停产关闭。到目前为止加工企业不足15家,年生产能力36万吨,其中鲁花、上海佳格、宏发三家企业形成年生产能力30万吨。2012年鲁花收购油葵仁5.7万吨,生产食用油脂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3亿元,上缴税金4615万元;上海佳格加工原料5000吨,从银川、新疆、乌克兰收购毛油(食用四级油)5万吨进行一级食用油加工,实现6亿元的销售收入,上缴税金2000万元。
二、原料短缺的主要成因
一是随着近几年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而油葵的价格不涨反跌。2006年冬季油葵市场价格5.6元/公斤,到2007年3月份油葵市场价格上涨6.4元/公斤,因此2007年全市农民大种油葵,油葵种植面积超过了花葵的面积,这一年是有史以来油葵种植面积最大的一年,实际种植面积达到160多万亩。在这一年的春季,鲁花公司向全市广大农民郑重承诺油葵最低保护价3.6元/公斤,但到了秋季,油脂加工企业看到油葵原料充足,压等压价,市场实际收购价格降到3.0--3.2元/公斤,低于承诺价。而花葵价格逐年上涨,2012年花葵3939、3638这两个品种收购价格达到8.4元/公斤,一般杂交种收购价格也能达到7.2元/公斤以
上;2012年油葵收购价格不足5.6元/公斤,二者价差
1.6--2.8元/公斤。
二是近些年食用花葵普遍使用了美国杂交花葵品种,单产大幅度提高,和油葵单产不相上下,油葵单位面积高产的优势不复存在。
三是以前沿黄河的河滩地(55万亩)不能种植花葵,现在由于采用花葵优良杂交品种,全生育期缩短,河滩地也可以种植花葵。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农民为了增加收入选择种植花葵而不种植油葵。
四是我国食用油60%以上依靠进口,主要进口大豆油、棕榈油及少量的橄榄油等高级油脂。国际食用油油脂价格左右国内价格,如果提高葵油市场价格,民众必然选择其他食用油,如果提高原料价格,必然增加生产成本,企业无利可图,因此加工企业处于两难困境。
五是葵花油市场占有率低,消费者认识程度不高。从全国范围来看,葵花油作为一个新兴的油种,消费者认识程度和市场占有率明显不高。从我国食用油的结构来看,大豆油占了50%的市场份额,菜籽油、花生油占了30%的市场份额,而葵花油的市场份额不足8%,市场价格受其它油种的影响较大。食用人群的消费习惯地域性比较明显。
三、解决原料短缺的建议
1、打响、打亮品牌,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向日葵油是一个新兴的油种,在国内各类食用油脂中,它是最营养、最健康的,到目前向日葵油脂中还没有发现存在危害人体健康的成分。葵花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8%,其中亚油酸含量在60%以上,在所有植物油中含量是最多的,由于亚油酸有降解胆固醇、软化血管、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功效,对高血压病人、肥胖人和脑血栓、心肌梗塞、肾病患者都有较好的疗效,而葵花油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和维生素E,其生育酚比一般植物油高,因此有“保健油”、“营养油”之称。在世界范围内除橄榄油外,葵花油是健康营养食用油,因此我们各级政府、油脂协会、加工企业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有利时机加大宣传力度。把食用向日葵油健康营养的这个品牌打响打亮,逐步扩大消费群体。
2、打有机牌,走高端市场
就目前来讲,我市沿黄河河滩地有55万亩。在河滩地上种植向日葵,农民不使用农药,不使用或很少使用化肥。在这块土地上生产的油葵属于无污染、纯绿色的食品,企业用这种原料生产的油脂,要积极申报有机食品认证,打有机牌,走高端市场。
巴彦淖尔市产业办
农产品加工企业汇报材料 篇10
本次培训的主要对象是辽宁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浙江省和我省有上市意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乡镇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以及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共160余人参加了培训。参加培训企业主营业务突出,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以上,净利润200万元以上。
王秀忠副局长在开班仪式上做了重要讲话,指出: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已成为经济总量最大、发展最快、与“三农”关联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对调整農业和农村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乡镇企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中,面临资金等要素制约,贷款难、融资难始终是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目前,大多数成长性企业主要还是依靠银行和自我积累解决企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的发展经历和成功经验,利用资本市场规模大、范围广的特点,充分发挥上市公司融资平台作用,是解决企业发展资金瓶颈的重要途径。我们这次培训班将对成长性农产品加工企业(乡镇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系统培训,为农产品加工企业(乡镇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奠定良好的基础。希望农产品加工企业(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抓住机遇,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积极为企业打造融资新平台,为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乡镇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吴国良副巡视员在开班仪式上首先代表吉林省农委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企业家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各位专家的辅导讲座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乡镇企业)近几年发展较快,已经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去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实现2550亿元,今年将达到3000亿元,增长18%,到“十二五”期末将达到5000亿元,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乡镇企业去年实现增加值1315亿元,今年增加值将突破1500亿元,增长15%以上,到“十二五”期末将实现3000亿元,也将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这将为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这次农产品加工业(乡镇企业)证卷融资培训班,对我省农产品加工业(乡镇企业)首发上市,上市后备企业培训体系打造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以及创业板和境外交易所上市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取得重要进展和新的突破。当前,国内外金融市场形势复杂,存在很多变数,对企业上市工作影响较大。我们要深入分析,正确认识,统筹考虑。我省目前农产品加工业(乡镇企业)融资主要靠企业自筹、银行贷款和国家投入等传统方式,迫切需要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减轻企业发展对银行间接融资的过度依赖,切实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同时,充分发挥上市公司融资平台作用,推进上市公司再融资,积极促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宝贵的壳资源。推进股权投资基金与企业上市联动发展,全力搞好场外股权交易市场建设。
我省将借这次培训班的机会,把企业上市工作作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乡镇企业)发展的大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省里和各市州主管部门要成立企业上市工作推进组,落实好我省出台的扶持企业上市的系列政策,制定相应的配套扶持政策,搞好政策衔接,确保各项政策的延续和落实,充分释放政策效应,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加大培训,优化环境,在全省范围内营造良好的企业上市氛围。
【农产品加工企业汇报材料】推荐阅读:
农产品加工企业税源管理缺口及对策分析07-05
对全镇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环境的调研报告06-14
农产品加工基地09-12
农产品加工技术10-03
农产品生产加工09-05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07-15
东北农产品加工贸易07-02
农产品加工项目节能评估报告08-23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考09-26
乡镇农产品加工业调研报告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