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生产加工

2024-09-05

农产品生产加工(精选8篇)

农产品生产加工 篇1

农产品生产加工合作战略

应取得公司生产、技术、销售等保障进行合作。

一、签订合作合同包括内容如下:

1、收购成品合同

2、引种合同

3、技术保障合同

二、前期准备内容

1根据项目内容所需设备资金等有关方面的提供,由本方提供场地、人力等方面的提供。

2、培育第一年过程中必须提供技术人员在场地进行技术指导等。

三、后期准备内容

半成品技术生产指导,销售合同方面事宜。

关注:资金出资问题,出资内容包括那些,那些方面应由公司出资,那些由本方出资,(产房的建设、购置品种、加工设备等问题详细说明清楚),及公司加工的项目成品包括那些(产品资料包括图及其他)。

农产品生产加工 篇2

一、文献回顾与模型构建

当前,中外学者对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的认知水平、实施意愿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等展开了相关研究,研究对象涵盖了蔬菜、乳制品、水产品和畜产品等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研究方法主要是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Henson、Holt(2000)对英国牛奶加工企业进行实证调查,结果显示内部效率、商业压力、市场需求和实践经验是激励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采取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关键因素[2]。Jayasinghe、Henson(2007)的研究结果显示人员素质、制度流程、销售业绩、商业压力和政府监管,是影响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重要因素[3]。Herath等(2010)的研究结果表明成本约束、法律管制、顾客需求、品牌和技术,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行为有着积极影响[4]。Cranfield等(2010)的研究发现对消费者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关注,是农产品生产企业生产有机农产品的主要动机[5]。基于四川省的调查样本,吴秀敏(2007)的实证研究发现对兽药安全的认知和政府支持,是养猪场采用安全兽药行为的积极影响因素[6]。王世表等(2009)的研究发现水产养殖企业质量安全生产行为受到经营性质、员工素质、销售方式、收益预期和政府监管等因素的制约[7],崔彬等(2011)的研究表明政府监管力度和企业质量安全控制的收益能否弥补成本对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具有显著影响[8]。孙世民等(2012)的研究发现决策者文化程度、养殖规模、养殖模式、行为态度、兽药使用认知、残留危害认知以及产地检验,是良好质量安全行为实施意愿的显著影响因素[9]。

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系统视角,本文从供应链主体、供应链协同和供应链环境方面综合考虑,通过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理论模型,实证分析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1),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理是一个典型的复杂适应系统,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成员企业是供应链系统的复杂适应主体,它们在各自利益的驱动下,通过主体之间、主体与供应链环境之间的反馈和调适,不断调整各自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共同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研发、应用和转移,通过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共享和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服务,实现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的整体最优。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作为农产品供应链系统源头环节的复杂适应主体,其在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复杂适应性特征的作用下,不断优化自身内部的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并与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产生信息等交互作用;同时,在农产品供应链环境的调节作用下,不断调整自身质量安全控制的目标和行为。因此,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受到供应链主体、供应链协同和供应链环境的综合作用。其中,供应链主体因素是指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内部包含的有形和无形要素聚集的总和;供应链协同因素是指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作为复杂适应系统主体,与农产品流通企业和服务企业等主体之间发生的物质、信息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关系网络;供应链环境因素是指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作为复杂适应系统主体,受到供应链系统外部的政策、制度和文化等因素的间接作用,相应地调整自身的质量安全控制行为。所以,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供应链主体、供应链协同和供应链环境三个方面。

具体而言,供应链主体因素集中表现为农业企业经营规模、农业企业管理制度和农业企业社会责任,它们共同决定了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基础;供应链协同因素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纵向合作和信息共享,这些都影响着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地位,进而影响了其质量安全控制行为;供应链环境因素包括政府法律法规监管、媒体舆论引导、竞争企业实施质量安全行为导致的压力,以及消费者对安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和购买意愿,它们决定了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是否采取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因此,本文从供应链主体、供应链协同和供应链环境三个维度,构建了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基于供应链主体、供应链协同和供应链环境维度,本文采取影响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9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X),以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行为作为被解释变量(Y),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具体变量及其取值和定义如表1所示。

本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均为分类变量,其中自变量为三分类变量,因变量为二分类变量。本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因素,Logistic模型表达式为:

(1)式中p为因变量为1的概率(即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发生),b0,b1,b2,…,bn为自变量x1,x2,…,xn的系数。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由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于2013年7月至8月对广东省广州市、汕头市、梅州市、茂名市、河源市、云浮市和惠州市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抽样调查所得。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访谈的形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获得问卷183份,回收率为91.5%,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159份,有效率为86.9%。调查对象涵盖了不同企业类型、产品类别、年销售额和员工人数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问卷中关于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基本情况,以及供应链主体、供应链协同、供应链环境和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等测度项均为单选题。

(二)样本特征

样本特征如表2所示,民营企业在159个样本中占样本总数的65.4%,年销售额在1千万元以上占样本总数的57.2%,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上占样本总数的50.3%,生产肉类、鱼类和果蔬类产品类别占样本总数的50.3%,被访者职位为经理级别占样本总数的85.5%。可见,被访大多数企业是民营企业,它们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和员工人数,是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重要主体,它们对调查问卷内容能够较好地理解与把握。因此,本研究的调查数据具有较理想的代表性和可靠度。

三、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实证分析

(一)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行为描述性的统计分析

1.供应链主体因素,描述性的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

(1)农业企业经营规模。57.2%的被访企业年销售额在1千万元以上,由此可知超过半数的被访企业的经营规模达到了相当水平,它们在农产品供应链生产加工环节中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2)农业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82.4%的被访者表示本企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完善,这表明在我国频繁爆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严峻形势下,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越来越重视质量安全控制,大部分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制定了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规章制度。(3)农业企业是否自觉履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责任。93.1%的被访者认为本企业自觉履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社会责任,可见绝大部分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已经意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社会危害,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维护消费者权益表现出相当高的责任心。

2.供应链协同因素,描述性的统计分析结果见表4。

(1)本企业是否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81.8%的被访者表示本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由此可见大部分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同生产加工质量安全农产品,通过提升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水平来共同把握市场机遇。(2)本企业是否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传递农产品质量信息。49.1%的被访者表示本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传递农产品质量信息,12.6%的被访者表示本企业没有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传递农产品质量信息,38.4%的被访者对本企业是否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享质量安全信息表示不清楚,这表明仅有半数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愿意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各类他们所需要的农产品质量信息,这可能是由于我国当前尚未建立起涵盖产地环境、生产记录、检测结果和销售流向的农产品供应链质量信息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尚未有效实施的原故。

3.供应链环境因素,描述性的统计分析结果见表5。

(1)政府是否制定了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78.0%的被访者认为政府制定了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法规,可见我国颁布实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对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行为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2)媒体是否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密切关注。89.3%的被访者认为媒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密切关注,可见报纸、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报道,对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发挥了一定的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作用。(3)竞争企业是否严格控制其生产的农产品质量。60.4%的被访者认为竞争企业严格控制其生产的农产品质量,37.7%的被访者对竞争企业是否采取质量安全控制行为表示不清楚。这表明由于缺乏严格的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我国尚未形成良好的农产品质量竞争环境,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没有把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提升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这是导致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滥用添加剂、违法添加其他化学物质和生产空间卫生不合格等质量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之一。(4)消费者对安全农产品的购买意愿是否不断增强。96.2%的被访者认为消费者对安全农产品的购买意愿不断增强,仅有3.8%的被访者对消费者是否形成安全农产品购买需求表示不清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规避农产品安全风险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安全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他们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等安全农产品的购买意愿、支付意愿日益增强。

4.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即是否愿意采用QS、ISO9000和HACCP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描述性的统计分析结果见表6。

89.9%的被访者表示本企业愿意采用QS、ISO9000和HACCP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仅有10.1%的被访者表示本企业不愿意采用QS、ISO9000和HACCP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可见大部分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已采用了相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二)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本文运用统计软件SPSS20.0,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7。在供应链主体因素方面,农业企业管理制度对质量安全控制行为有显著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管理制度完善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采取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概率大于管理制度不完善、不清楚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这意味着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行为,以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内部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为基础。然而,农业企业规模和农业企业社会责任对质量安全控制行为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越完善,其更倾向于采取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因此,为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采取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应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内部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在供应链协同因素方面,农产品供应链纵向合作和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共享对质量安全控制行为有显著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对供应链纵向合作认同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采取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概率,高于对供应链纵向合作不认同或不清楚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对供应链信息共享认同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采取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概率,高于对供应链信息共享不认同或不清楚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可见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纵向合作和信息共享的程度越高,其越倾向于采取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因此,为激励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采取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应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纵向一体化程度,建立并实施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

在供应链环境因素方面,政府监管和消费需求对质量安全控制行为有显著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认为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厉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采取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概率,高于对政府监管不认同或不清楚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认为消费者对安全农产品购买意愿不断增强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采取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概率,高于对消费需求不认同或不清楚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然而媒体监督和竞争压力对质量安全控制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可见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越严厉,消费者对安全农产品购买意愿越强烈,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越可能采取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因此,为激励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采取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应进一步明晰政府职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率;与此同时,应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安全农产品消费观念和维权意识。

注:(1)*表示在p<0.05水平上显著,**表示在p<0.01水平上显著,***表示在p<0.001水平上显著。(2)变量进入采用的是Enter方法,卡方检验结果为67.629,自由度为16,显著性概率为0.000;最终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2LL值为36.186,Cox&Snell R2为0.346,Nagelkerke R2为0.723。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基于供应链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本文从供应链主体、供应链协同和供应链环境因素考虑,通过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理论模型,并以广东省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为调查对象采集了159个有效样本,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企业管理制度是显著正向影响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供应链主体因素,农产品供应链纵向合作和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共享是显著影响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供应链协同因素,政府监管和消费需求是显著影响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供应链环境因素。因此,为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行为,保障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针对我国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管理的潜在隐患,应不断更新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设施设备,健全农产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控制流程,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问责制度,规范农产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控制行为。

第二,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流通企业、物流企业等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纵向合作,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相关主体之间的质量安全信息记录、信息传递和信息追溯。

第三,明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职权和职责,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惩罚力度,解决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并存等问题。

第四,强化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引导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生产者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认证标志和价格等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的搜寻意愿和认知程度,培养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购买意愿和支付意愿,为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行为提供市场驱动力。

本文研究结果不仅适合解释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行为,也可能适用于分析农产品批发企业、农产品零售企业等农产品供应链主体的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后续的研究可进一步实证检验模型的应用价值。本文实证分析的样本来自广东省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调查数据,若能在其他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农业科技较发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较完善的地区抽取更为分散的实证样本,研究结论的推广性将会进一步提高。此外,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系统工程,涵盖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等过程,有必要将来开展纵向研究,以发现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行为随时间演进的动态规律。

参考文献

[1]Henson S'Masakure O'Boselie D.Private Food Safety and Quality Standards for Fresh Produce Exporters:The Case of Hortico Agrisystems'Zimbabwe[J].Food Policy,2005,30(4):374-384.

[2]Henson,S.and Holt,G.Exploring Incentives for the Adoption of Food Safety Controls:HACCP Implementation in the U.K.Dairy Sector[J].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0,22(2):407-420.

[3]Udith Jayasinghe-Mudalige,and Spencer Henson.Identifying Economic Incentives for Canadian Red Meat and Poultry Processing Enterprises to Adopt Enhanced Food Safety Controls[J].Food Control,2007(18):1363-1371.

[4]Deepananda Herath,Spencer Henson.Barriers to HACCP Implementation:Evidence From the Food Processing Sector in Ontario,Canada,2010,26(2):265-279.

[5]John Cranfield Spencer Henson James Holliday.The Motives,Benefits,and Problems of Conversion to Organicproduction[J].Agric Hum Values,2010,27(3):291-306.

[6]吴秀敏.养猪户采用安全兽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农村经济,2007(9):35-42.

[7]王世表,阎彩萍,李平.水产养殖企业安全生产行为的实证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9(3):21-27.

[8]崔彬,潘亚东,钱斌.家禽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苏省112家企业的数据[J].上海经济研究,2011(8):83-89.

农产品生产加工 篇3

1.实施投资拉动,推进项目建设

项目建设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多年来,长春市坚持投资拉动、项目带动战略,始终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农产品加工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来抓,充分利用资源和技术优势,通过实施全市招商引资“9个月攻坚战”和举办“东北亚博览会”、“农博会”等载体,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力度,项目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计划开工新建、续建、扩建重点项目108个,完成投资2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20.5%,这些项目按计划投产达产后,可年新增产值500亿元。

2.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强势主体

龙头企业建设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多年来,长春市重点发展以玉米、稻米、肉牛、肉猪、禽类等十大农产品加工体系,走龙头规模化、原料基地化、贸工农链条化的路子,做大做强了一批经济实力雄厚、机制灵活、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已经成为带动全市农产品加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骨干力量。大成集团现已形成年玉米加工能力420万吨,是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玉米深加工企业,赖氨酸产量居全球首位;皓月集团实现年屠宰肉牛60万头、加工熟食制品10万吨和兰士革50万张的加工能力,牛肉出口量占全国的50%,成为亚洲第一大肉牛屠宰企业;天景集团自主研发的在国内具有创新水平的年产5万吨“爱愈浓”玉米饮料,现已建成投产,成为我国首家第五代粮食饮品的生产企业,直接带动农户1.2万户。

3.强化政策扶持,激发发展活力

近年来,国家和省为进一步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断强化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设立了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3年来全市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获得省财政项目贷款贴息、流动资金补贴、科技创新补贴、原料基地补贴等政策资金总计约2.1亿元。龙头企业在政策的驱动下,扩大了规模,提升了实力,加快了发展。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培育第二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对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关于貫彻落实长发[2008]1号文件的实施细则》和《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千亿增产工程实施方案》三个文件,既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及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奖励扶持政策,还明确了各级部门的责任。为有效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瓶颈问题,市政府与国家农发行签署了200亿元的政府信用额度贷款框架协议,并积极帮助龙头企业争取国家农发行的贷款支持,全市共有26家龙头企业获得政府信用贷款资金23.6亿元。2007年以来,市政府还采取政府承诺、商业银行担保等形式,为四县(市)和双阳区省级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贷款13.7亿元,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向工业园区集聚,项目向园区集中。

4.加快基地建设,提供优质原料

农产品基地建设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基础。建好“第一车间”,为加工企业提供稳定、充足、安全的原料供应是实现产业化经营、保证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必经之路。基于这一认识,多年来,长春市在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在种植业基地建设上,坚持按照优质化、基地化、专用化的原则,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等模式,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重点发展专用玉米、绿色水稻、优质大豆、无公害蔬菜、脱毒马铃薯等特色经济园区建设,现已建成玉米、水稻、大豆等标准化生产基地近1000万亩,打造国家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1个、省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区6个。在畜牧业基地建设上,以牧业加快发展三年攻坚战为载体,启动了生猪、肉牛、肉鸡等七大产业园区建设,全市现已建成标准化牧业小区1340个,年肉类总产量达到227万吨。由于实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加工转化水平逐年提高。

5.实施名牌战略,全面提升市场占有率

产品创新是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的关键所在,也是企业做精叫响的生命源泉。多年来,长春市紧跟国内外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大力推动名牌建设,创建名牌企业,塑造名牌集群。大力培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积极协助企业搞好产品设计、包装、上条码、创品牌,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省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开发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拥有“皓月鲜冻分割牛肉”、“德大速冻条理禽肉熟食品”和“吉粮大米”等中国名牌产品4个,拥有“德大”、“皓月”等中国驰名商标7个,分别占全市的57.1%和50%,拥有“九台饮马河大米”、“双阳梅花鹿”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个,拥有“吉林省名牌产品”22个、“吉林省著名商标”35个,分别占全市的30.1%和41.6%。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皓月集团肉牛从进厂到产品出厂严格按照国际HACCP体系,实行“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卫生控制,开发的中式、欧式熟食制品销往中东、东南亚等1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一半。德大公司的肉鸡严格按照欧盟的产品质量卫生标准进行加工,产品出口日、俄、德和中东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大成集团形成了既有玉米淀粉、纤维、玉米蛋白粉和玉米油等初加工产品,又有淀粉糖、变性淀粉、氨基酸、化工醇等四大类深加工产品的树型结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6.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壮大休闲旅游农业

长春市拥有丰富、独特的农业、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已具备一定规模,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长春市已充分认识到,加快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对于提升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进程、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按农业部和省乡企局的有关要求,市农委深入各县(市、区),对长春市休闲旅游农业的基本情况、发展潜力、存在问题进行了为期一个半月的专题调研,科学分析了制约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各种主客观因素,以政府办公厅名义制定出台了长春市《关于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意见》,《意见》从科学谋划休闲旅游农业产业发展、加大对休闲旅游农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对休闲旅游农业工作的组织领导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总体工作要求,下一步,长春市还要准备从政府层面制定一个关于长春市休闲旅游农业五年发展规划,力求整合各方面资源,全力推进我市休闲旅游农业的快速发展。

沛县农产品加工园区简介 篇4

农产品加工园区简介

江苏省外向型农产品加工园是江苏省批准的外向型农产品加工示范区,江苏省高科技农业产业园,2008年12月被批准为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产业园重点发展生态肉鸭加工、果品罐头加工、蔬菜食品加工产业, 已初步形成生态肉鸭、果品罐头、蔬菜食品三大产业链。目前已有70余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入驻园区。

生态肉鸭产业链拥有桂柳家禽、福润禽业、海阔六和、远景羽绒等龙头企业,已形成年产20万吨饲料,1.5亿羽孵化,2亿羽宰杀,3000万吨羽绒,400万件羽绒制品的加工能力,生态肉鸭产业在全国范围内排名第一。果品罐头加工产业链主要有大丰食品、顺福食品、奥特印铁制罐等投资超亿元的企业组成,形成江苏最大的规模,年产各类果蔬罐头8万多吨,年产马口铁圆罐2亿只,产品主要出口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蔬菜食品加工产业链拥有虹达蔬菜、青岛啤酒、沛公酒业、汉戌堂食品、天泉食品等加工企业,年产各类蔬菜食品2万多吨、啤酒7万吨、白酒3500吨。该园区吸纳农民工16000余人。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的快速、稳步发展,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产品加工产业调研报告 篇5

农副产品加工业是指以农业生产的动植物产品及其物料进行加工的工业,按加工对象分,我县农产品加工业主要有粮、油、棉加工、禽畜产品加工、膨化食品加工、白酒及保健产品加工、饲料加工及其他等七类。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4年3月底,全县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5家,占全县规上工业 17 %,完成总产值6.36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7 %,增加值1.35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14.8 %。2013年完成总产值29.8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7 %,实现增加值6.5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15 %,二、产业特点

我县农产品加工业主要产品为初次级产品,价格较低,经济总量主要靠产品数量带动,产品市场主要是国家政策性储备和本县及周边地区,企业发展速度不快,财政贡献较小(除白酒类外)。

1、粮棉油加工类:在产企业6家、停产企业1家,原料80%左右产自本地,原料的价格影响不大,其产品主要市场来自国家政策性储备,总量变化不大,发展平稳。

2、禽畜产品加工类:在产企业4家,原材料40%左右源自本地基地,购买原材料价格受市场供需因素影响较大,近年来企业主要投入在基地建设上,企业有发展,但速度低于全县平均增长速度。

3、膨化食品类:在产企业5家、停产企业2家,原材料、市场

基本在外,产品更新较快,市场因素影响较大,企业技改投入、产品研发投入较大,2013年及今年增速明显放缓。

4、保健食品类,在产企业2家,原材料产自本地约30 %左右,市场在外,企业技改投入较大,市场全景看好,发展速度较快。

5、白酒类:在产企业2家,原材料来自外地,市场主要在本县及周边地区,发展速度较快,财政贡献较大

6、饲料加工,在产企业1家,原材料80 %来自本地,市场本县及周边地区,生产规模受销售半径影响,发展平缓。

7、其他类:在产企业2家,主要是自来水企业。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县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不快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企业经营理念的原因、市场供求的原因和对企业的引导和支持的原因,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企业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1、生产规模较小加工能力不强。企业普遍存在起点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市场占有量小,主要产品很大程度上还处于生产原料半成品和初级产品,产业链条短,骨干企业带动性不强,粮食基本上是稻米加工,棉、菜籽油基本是初榨油和散装油,禽畜产品基本是简单分割分装,膨化食品、白酒等产品面对的也基本是低收入人群,水产蔬菜、水果等加工几近空白。

2、人才缺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特色农产品不突出。由于人才缺乏,企业缺乏技术支撑,核心技术靠与外商协作,缺乏自我创新能力,从而导致加工粗放、工艺落后。如我县膨化食品加工业2010

年前后在本省乃至华东地区均有一定影响和市场占有率,由于缺乏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逐年在开始萎缩。

3、企业原材料缺乏稳定的保障,消耗外地的企业原材料,与当地农民利益联系不密切,乡镇及农民对企业认知程度不高,对地产品销售没有积极性。消耗本地原材料的企业,原材料供应基本上是小商小畈销售给企业,企业与农民之间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严重缺乏专业化、标准化、优质化原材料基地。

4、支持服务企业体系不强,一是标准化建设滞后,质量检测、质量认证、食品研发中心服务有限;二是技术保障体系不健全,缺乏技术手段和农产品加工相结合的体制、机制,技术对企业的贡献率低;三是信息化服务不强,没有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服务平台;四是融资渠道不畅,农产品加工企业,季节性融资量大的特点明显,而企业可供银行抵押的抵押物(主要是企业主土地证、房产证)单一,抵押物评估较低,授信额度较小,加之审批手续繁琐,难以满足企业季节性强资金量大的需求;五是物流滞后,农产品集聚,抛装较多,乡村道路普遍较窄,超高、超宽、超重的限制对企业影响较大。

四、建议

1、优化培育原材料基地,充分发挥我县水稻、油菜籽、水产品养殖、经果林种植等农产品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等政策支持,统一品种,优化和扩大种、养规模,探索完善“企业+协会+基地+农户”利益联动机制,使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有稳定可靠优质的原材料来源,把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优

势。

2、加大培育地域特色产品和品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以技术标准、健康标准、食品安全、产品标识为特点的农产品加工产品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品牌效应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尤为突出,一是要引导企业加强自主研发的同时,培养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通过研发增加技术储备,通过创立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二是要利用周边县市大公司大企业的幅射作用,引导企业与大公司、大企业以及科研院所密切合作与交流,在绿化食品、有机食品、保健食品上下功夫。

3、加速农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农副产品加工业的转型升级正在由数量增长向提高内在质量和品种种类方向发展,我县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应在强基固本的基础上,着眼于现有的农产品资源优势,进行深加工,加大招引和支持现有企业力度,在粮油加工上向糠油、棉油、菜油脂化方向发展,并加大对棉短绒、油泥、饼粕等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在禽畜加工上向肉松、肉脯、罐头速冻及熟食制品方向发展,在蜂产品上着力推进功能性健康、营养、保健产品开发,在水产品、果蔬(葡萄)的深加工上,加大相关加工企业的招引力度,填补现有空白。

4、加强支持服务,解决企业困难。农副产品加工与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息息相关,也是省对我县工业经济考核的唯一产业,在支持扶持上应给予重点倾斜,一是在招商引资考核上适当提高农产品加工招商项目投资系数;二是在项目用地上优先安排我县优势农产品加工项目;三是在金融服务体系考核上单列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额栏

目,增加对适度放宽农产品加工企业担保抵押条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等考核内容;四是在服务中心开设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技术、质量、安全认证窗口,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五是增加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技改投资、市场拓展等奖补资金;六是开设我县农副产品网络信息服务平台。

农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 篇6

项目名称:农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报告 申报单位:xxx 联系人:xxx 电话:xxx 传真:xxx 编写时间:xxx 主管部门:xxx 撰稿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撰稿时间:2013年9月2日

第一篇 总论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的快速转变,消费者对农产品加工制品、快餐食品、休闲食品的需求强劲,拉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高速发展。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体可以保持年均13%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将在现在的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将超过2:1。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核心环节。通过农产品加工业的带动,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相互连接在一起,延长农业价值链、产业链、效益链和就业链,形成较高程度的产业纵向一体化,促进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市场化,进而打通一二三产业,充分调动、诱发和整合储藏、运输、保鲜、包装、营销等相关产业,同时利用生物质 资源制造新的工业品、能源替代品,来为农业母体提供发展动因,把农产品资源优势变为加工曾值后的产品优势,增强了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了农业的产业体系效应,找到了改造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切入点。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国情下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机制,也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经营方式,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则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建设现代农业的直接动力。第二篇 市场预测

农产品产后的增值潜力巨大。世界发达国家均将农产品的贮藏、保鲜和加工业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从农产品的产值构成来看,农产品的产值70%以上是通过产后的贮运、保鲜和加工等环节来实现的。美国用于采前田间生产的费用仅占30%,而70%的资金都用在采后环节,从而保证了农产品高附加值的实现和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生鲜果蔬产后损耗控制在1.7%~5%之间,粮食损耗低于1%。70年代以来,世界各经济及技术进步的国家陆续实现了农产品保鲜产业化,保鲜规模在意大利、荷兰为60%左右,其它西欧国家为50%,美国、日本高达70%左右。食品工业转化率发达国家粮食在80%以上,果蔬占50%。产后产值与采收时自然值的比例,美国为3.7﹕1,日本为2.2﹕1,我国仅0.38﹕1。发达国家农产品产后加工能力达70%,加工品在膳食中的比例也在70%以上;而我国农产品产后加工能力只有20%-30%,加工品在膳食中的比例不足30%。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粮食、油料、水果、豆类、肉类、蛋类、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产后加工程度仅为45%,其中二次以上的深加工只有20%,而发达国家则在80%以上。农产品加工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可以反映农产品的增值程度及其对GDP的贡献程度。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发达国家平均为2.0~4.0:1,而我国只有0.20:1,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业对本国GDP的贡献程度远远高于中国,这对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是不相配的。

另外,现在农产品加工业中食品工业已普遍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贡献程度很高。农业与食品工业产值比一般为1:2~1:4之间。

由此可见,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增值程度很高,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发达国家农业初级产品及其食品加工业的产值对GDP的贡献程度,法国、荷兰为5,英国为4,日本为3.4,美国为2.8,中国为1.3。第三篇 资源条件评价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农产品加工发展明显加快。特别是“九五”以来,农业和农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加工业得到迅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支撑农业发展和竞争、保证农民收益、调整与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主要农产品相对过剩现象也日益突出,从而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市场的繁荣,以致成为现阶段农业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实现中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瓶颈”。在主要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后,人们对基本农产品的直接消费趋于下降,而对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品种的多样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农产品加工能力低下与人们日益丰富的消费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国人均粮食400kg,仅是美国人均粮食的1/3,然而却出现销售不旺和农民收入锐减的严重局面,关键问题是加工能力的制约。

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迎接入关后的激烈国际竞争,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增加农业的整体效益,成为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需要农产品加工业能有较大的发展,承担起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伟大重任。从农产品的总产量来看,中国主要农产品如粮食、水果、肉类和奶类等已位居世界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但从农产品加工产值和出El创汇等指标分析,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第四篇 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生产处于解决温饱的阶段,因此,对农产品的深加工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缓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利用水平低,产品种类单一

从农产品加工的品种类别来看,国内产品种类较少,品种单调。在粮油加工业中,以专用粉为例,日本有60多种,英国:有70多种,美国达100多种,而中国仅有20种左右;在食用油方面,日本专用油脂达到400多种,而中国仅有几种;果蔬、肉类和乳品加工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2.加工技术设备落后,规模小,加工成本高 先进的加工工艺必须有先进的技术装备来保障,才会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强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中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尽管引进了一些先进的设备,但整体水平与国外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其原因有机械行业整体水平偏低的因素,也有对引进设备消化吸收不够的原因。同时,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中小企业居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名牌企业较少。中小企业管理成本较高,与大企业争原料,又造成大企业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致使形成产品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和产品质量不稳定的恶性循环。另外,企业分布也不合理,过分集中或过分分散,会造成产品成本的增加和资源的难以有效利用。

3.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存在认识上的偏见

在生产方面,长期以追求数量为第一目标,忽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造成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调和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也使农业收益低下。膳食结构的优化,国民的营养与健康,都有待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4.技术创新能力低,科技储备不足

中国农产品加工整体上处于初加工多、水平低、规模小、综合利用差和耗能高的初级阶段,技术及装备水平低是最主要的原因。中国科技工作的重点在生产中,80%以上的科技经费和研究力量投入在生产中,对产后领域的科研工作比较忽视,造成了农产品加工领域技术创新能力较低,科技储备、特别是基础性的技术储备严重缺乏。无论是企业还是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普遍缺乏适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储备,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较缺乏,是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根本原因。第五篇 农产品加工项目发展前景

从全球范围来看,安全、绿色、休闲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和方向。随着全球人们工作和生活的不断变革,在众多的消费者中出现了有钱无闲的现象,同时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这就使休闲食品逐渐成为一种国际化的趋向。

农产品的初加工方式收益有限,精深加工的效益较高。在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的过程中,技术是一个瓶颈因素。目前,在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有许多核心技术我国企业只是在模仿国外企业的技术,所以我们只能跟在外企的后面,亦步亦趋地模仿,始终得不到高额垄断利润,只是微利。而且,经常出现知识产权的磨擦。在共同争夺中国这片市场过程中,外企不会把核心技术轻易地转让给我国企业。所以,我国企业应加大技术的投入,尽快开发自己的核心技术,以便从对外国企业技术上的依附独立起来,彻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第六篇 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对策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首先应清楚自身的优势所在,要注重利用当地农产品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地域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农产品加工。既要着眼于国内市场需求,又要瞄准国际市场需求,不断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数量和多样化、多层次、优质化、方便化、安全化、营养化等需求。1.加大技术引进、技术创新的力度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放到重要位置。在保护和优化具有民族特色风味的传统工艺的同时,加大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力度。大力引进和开发应用高新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不断培育和提高企业自主开发能力,着重发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品质和档次,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把安全和健康食品加工作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重点,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努力扩大加工企业的规模,培育出一批效益更高、竞争能力更强和带动能力更大的龙头企业;提高蔬菜、果品、水产品精加工、杂粮深加工能力和粮食转化的速度;合理调整农产品加工业布局。不断提高整个农产品加工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促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向农产品加工增值潜力大、效益高和前景广阔的行业或领域流动。

2.政府引导,综合协调管理,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进步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是一个集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要求从原料的生产到加工和销售各环节的协调发展,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化经营为保障。要树立系统发展的思路。采取有效措施,打破部门和地区的界限,成立协调组织,加强对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的领导。3.采取适度规模和产业化经营

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要与原料基地和销售市场辐射半径相适应,不宜盲目求大。要实行“大中小”结合,坚持大、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共同发展,重点扶持一批大中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行产加销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促进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型主体。4.发挥区域性优势

因地制宜地发挥本地在资源、经济、市场和技术等方面的区域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提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发展有明显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区域性布局。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低层次恶性竞争和产业结构重叠,比如山东可根据区域性优势重点发展蔬菜出口加工。第七篇 农产品加工项目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

一、主要原材料供应

1.农产品加工项目主要原材料品种、质量与年需要量 2.农产品加工项目主要辅助材料品种、质量与年需要量 3.农产品加工项目原材料、辅助材料来源与运输方式

二、燃料供应

1.农产品加工项目燃料品种、质量与年需要量 2.农产品加工项目燃料供应来源与运输方式

三、主要原材料、燃料价格

1.农产品加工项目原材料、燃料价格现状 2.农产品加工项目主要原材料、燃料价格预测

四、编制主要原材料、燃料年需要量表 第八篇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一、农产品加工项目总图布置 1.平面布置 2.竖向布置

(1)场区地形条件

(2)竖向布置方案

(3)场地标高及土石方工程量 3.总平面布置图 4.总平面布置主要指标表

二、农产品加工项目场内外运输 1.场外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2.场内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3.场内运输设施及设备

三、农产品加工项目公用辅助工程 1.农产品加工项目给排水工程

(1)给水工程。用水负荷、水质要求、给水方案

(2)排水工程。排水总量、排水水质、排放方式和泵站管网设施

2.农产品加工项目供电工程

(1)供电负荷(年用电量、最大用电负荷)

(2)供电回路及电压等级的确定

(3)电源选择(4)场内供电输变电方式及设备设施 3.农产品加工项目通信设施

(1)通信方式

(2)通信线路及设施 4.农产品加工项目供热设施

5.农产品加工项目空分、空压及制冷设施 6.农产品加工项目维修设施 7.农产品加工项目仓储设施

第九篇 农产品加工项目节能措施

一、节能措施

二、能耗指标分析

第十篇 农产品加工项目节水措施

一、节水措施

二、水耗指标分析

第十一篇 农产品加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一、场址环境条件

二、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1.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2.农产品加工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三、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四、环境保护投资

五、环境影响评价

第十二篇 农产品加工项目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一、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 1.有毒有害物品的危害 2.危险性作业的危害

二、安全措施方案

1.采用安全生产和无危害的工艺和设备 2.对危害部位和危险作业的保护措施 3.危险场所的防护措施 4.职业病防护和卫生保健措施

三、消防设施 1.火灾隐患分析 2.防火等级 3.消防设施

第十三篇 农产品加工项目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一、农产品加工项目组织机构 1.农产品加工项目法人组建方案

2.农产品加工项目管理机构组织方案和体系图 3.农产品加工项目机构适应性分析

二、农产品加工项目人力资源配置 1.生产作业班次

2.劳动定员数量及技能素质要求 3.职工工资福利 4.劳动生产率水平分析 5.员工来源及招聘方案 6.员工培训计划

第十四篇 农产品加工项目实施进度

一、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工期

二、农产品加工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三、农产品加工项目实施进度表(横线图)

第十五篇 农产品加工项目投资估算

一、农产品加工项目投资估算依据

二、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投资估算 1.农产品加工项目建筑工程费 2.农产品加工项目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 3.农产品加工项目安装工程费 4.农产品加工项目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5.农产品加工项目基本预备费 6.农产品加工项目涨价预备费 7.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期利息

三、农产品加工项目流动资金估算

四、农产品加工项目投资估算表

1.农产品加工项目投入总资金估算汇总表 2.农产品加工项目单项工程投资估算表 3.农产品加工项目分年投资计划表 4.农产品加工项目流动资金估算表

第十六篇 农产品加工项目融资方案

一、农产品加工项目资本金筹措

二、农产品加工项目债务资金筹措

三、农产品加工项目融资方案分析

第十七篇 农产品加工项目财务评价

一、农产品加工项目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1.财务价格 2.计算期与生产负荷 3.财务基准收益率设定 4.其他计算参数

二、农产品加工项目销售收入估算(编制销售收入估算表)

三、农产品加工项目成本费用估算(编制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和分项成本估算表)

四、农产品加工项目财务评价报表 1.农产品加工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 2.农产品加工项目损益和利润分配表 3.农产品加工项目资金来源与运用表 4.农产品加工项目借款偿还计划表

五、农产品加工项目财务评价指标 1.农产品加工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1)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

(2)资本金收益率

(3)投资各方收益率

(4)财务净现值

(5)投资回收期

(6)投资利润率

2.农产品加工项目偿债能力分析(借款偿还期或利息备付率和偿债备付率)

六、农产品加工项目不确定性分析

1.农产品加工项目敏感性分析(编制敏感性分析表,绘制敏感性分析图)

2.农产品加工项目盈亏平衡分析(绘制盈亏平衡分析图)

七、农产品加工项目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八篇 农产品加工项目风险分析

一、农产品加工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二、农产品加工项目风险程度分析

三、农产品加工项目风险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第十九篇 农产品加工项目社会评价

一、农产品加工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二、农产品加工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1.农产品加工项目利益群体对项目的态度及参与程度 2.农产品加工项目各级组织对项目的态度及支持程度 3.农产品加工项目地区文化状况对项目的适应程度

三、农产品加工项目社会风险分析

四、农产品加工项目社会评价结论

第二十篇 农产品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农产品加工项目推荐方案的总体描述

二、农产品加工项目推荐方案的优缺点描述 1.优点 2.存在问题

3.主要争论与分歧意见

三、农产品加工项目主要对比方案 1.方案描述 2.未被采纳的理由

农产品生产加工 篇7

(一) 加工业持续发展

“十一五”期间, 全区农畜产品加工业持续发展, 初步形成了六大产业为主导的农畜产品加工业体系。乳、绒两大优势产业保持全国领先, 肉类产业、粮油产业成为新的亮点;瓜果蔬菜和马铃薯产业、饲草饲料和特种生物资源及沙产业等特色新兴产业也快速成长。农畜产品加工业已经形成了牛奶、羊绒、肉牛、肉羊、玉米、小麦、水稻、高油大豆、马铃薯、番茄 (红干椒) 等10个重点产业集群。

按各产业销售收入排序:乳产业销售收入903.8亿元, 粮食产业销售收入605.2亿元, 肉产业销售收入452.6亿元, 绒产业销售收入449.5亿元, 特色产业销售收入212.7亿元, 饲草饲料产业销售收入148.8亿元, 油料产业销售收入117.1亿元, 蔬菜瓜果产业销售收入76.4亿元, 马铃薯产业销售收入51.5亿元。

目前全区已经具备的农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粮油1400万吨、牛奶880万吨、肉类150万吨、羊绒2.2万多吨、马铃薯360万吨, 农畜产品综合加工率达到52.3%。总体上看, 全区农畜产品加工水平已经处于国内前列, 牛奶、羊绒等部分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保持国内领先。

(二) 加工业存在问题

1.加工企业数量不少, 规模不大, 实力不强, 品牌建设薄弱。

除乳、绒产业已经形成了先进的加工企业集群, 其它产业缺乏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国家级龙头企业占企业总数的1.8%, 总资产、销售收入、上缴税金都占规模以上企业的30%以上。销售收入超亿元以上企业数量占规模以上企业的24.9%, 实现的销售收入占88.3%, 超10亿元以上企业数量占1.78%, 实现的销售收入占到44.8%。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实现利润占规模以上企业的97.8%, 上缴税金占98.9%、收购农畜产品资金占96.2%, 出口创汇占95.3%。

近几年牛羊肉类加工业发展很快却没有形成强势产业, 企业多品牌杂, 没有形成领军龙头和著名品牌, 反而造成原料紧缺产能过剩;瓜果蔬菜加工能力不足, 粮油初级加工多, 精深加工少, 山珍特产类加工方兴未艾。

2.加工业链条短, 低端产品和中间产品多, 高端产品和终端产品少, 科技含量少、附加值低;农产品加工率只有52.3%, 深加工不足20%;特别是牛羊肉产业产能过剩和高端产品缺乏并存, 产能过剩的实质是落后产能过剩。

3.龙头企业与农牧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 尚未形成利益共享的局面;农牧户组织化程度不高, 企业压等压价和养殖户不履行订单的现象并存。

4.中小型加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加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并不大, 而且经过前几年积累已有相当基础, 当前特别紧缺的是收购原料的流动资金, 而且这是直接关系企业发展和农牧民收入的资金。收购一只300公斤架子牛需要7000-8000元, 日处理200头肉牛需要资金14-150万元, 全年加工1万头牛需要流动资金7000-8000万元;收购一只30公斤育肥羊需要700-800元, 日处理1000只肉羊需要资金70-80万元, 年加工20万只羊需要流动资金1.4亿元, 即使流动资金年周转5次, 一个中型企业也需要流动资金1500-2000万元, 大型企业则需要上亿元。关键问题在于加工企业及其生产基地的集体土地产权不清、地权资产不能抵押贷款, 而直接融资的渠道更不畅通。

加工企业投入大成本高利润率低, 如遇市场波动或企业管理出现问题, 就可能发生亏损。今年春季假羊肉风波就造成局部羊肉滞销压库。

5.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工业化程度比较高、资金充足、市场份额大的地区, 农畜产品加工处于前列, 如呼和浩特、包头、通辽等, 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 农畜产品加工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如阿拉善、呼伦贝尔、乌兰察布等;乳、肉、绒毛 (皮革) 、粮食四大产业支撑作用突出, 其他产业规模相对偏小, 蔬菜 (瓜果) 、马铃薯产业的占比分别只有2.9%和1.5%。

6.科技水平普遍较低:多数肉类加工业停留在屠宰、分割加工层次, 少数企业有副产品深加工。高层次技术人才缺乏, 新产品研发不力, 技术储备不足, 这才是企业发展的瓶颈。

7.部分龙头企业小而弱:缺乏研发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也有一些名不副实的龙头企业。

8.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空间受到挤压。某些国企垄断资源和市场, 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没有平等竞争的环境;政府公信力下降, 专项资金利用率太低, 社会诚信度不高等, 都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9.大部分企业销售渠道单一, 手段相对落后, 尚未形成完善的销售网络, 原因是批量小, 知名度不够, 缺乏竞争力。

10.质量安全问题, 从种植、养殖生产到加工、储运、销售各环节都有程度不同的污染。

二、企业

(一) 加工企业

2012年全区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1849家, 拥有总资产1763亿元, 实现销售收入3017.5亿元, 完成增加值908.4亿元, 实现利润总额210.7亿元。收购农畜产品资金949.6亿元, 带动农牧户212.6万户。

以上企业中, 有国家级龙头企业38家, 自治区级龙头企业403家;行业涉及种植养殖生产、农畜产品加工销售以及综合性企业。

行业涉及粮油产业67家;乳业23家;肉类100产业;毛绒产业28家;蔬菜瓜果产业48家;饮料产业23家;特种产业30家;马铃薯产业11家;农畜种业18家;玉米深加工15家;批发市场2家, 餐饮和食品9家;饲料26家;糖业5家;渔业1家;综合13家;其它不易划分的24家。

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加工企业461家, 占企业总数的24.93%, 其就业人数占到总数65.5%, 实际上缴税金则占到90.1%, 销售收入占83.34%。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加工企业只33家, 占企业总数1.8%, 就业人数占30.2%, 收购农畜产品占32.9%, , 上缴税金占60.6%, 其它指标都在40%以上。

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加工企业461家, 占企业总数的24.93%, 销售收入2514.8亿元, 占83.34%。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加工企业只33家, 占企业总数1.8%, 就业人数占30.2%, 收购农畜产品占32.9%, , 上缴税金占60.6%。

(二) 龙头企业

各家龙头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特点, 拳头产品、发展规划和企业文化, 但是总的趋势是规模大的企业更正规, 经济指标更好。著名的企业集团伊利、蒙牛、金河实业、奈伦、正大、汉森、科尔沁、盘古、科鑫源等多数集中于呼和浩特市, 少数分布于盟市所在地。这些龙头企业是农牧业产业化的骨干和支柱。

内蒙古三主粮公司生产全胚芽燕麦米, 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健康食品。“三主粮”牌系列燕麦产品, 已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和AA级绿色食品认证。公司实施的一亩地计划, 一面连接千百户农村合作社社员, 一面连接千百户城市消费者, 让消费者实地观察和参与耕耘、播种、管理、收获等生产加工过程。包头华鹿农业公司近年内将打造万亩级现代农业基地。基地主要有蔬菜育苗中心、绿色蔬菜种植区、新品种试验示范区、观赏养殖区及绿化苗木种植区等五个功能区。育苗中心区年培育蔬菜种苗5000万株, 可满足当地及周边1.5万亩蔬菜种植需求。

内蒙古大力神食品公司加工产品5大类126个品种。“蒙歌尔”系列产品原料来自鄂尔多斯草原, 绿色无污染。产品有牛肉干系列、休闲系列、厨房系列、奶制品、礼品装等, 还有方便系列、速冻品、冷冻品等。

富川科技公司从饲料的研究、开发起步, 经六年打拼, 公司产品已行销北方三省区和蒙古国市场。现在与四所大学、两个饲料集团一个研究所合作, 相继推出了羊、猪、奶牛、肉鸡等5大类38个品种的饲料。富川养殖科技公司正在实施的现代肉羊项目, 创造健康养殖模式。金田正茂是我区仅有的几家民营育种企业之一。公司主要研发密植型高产玉米新品种, 生产和经营玉米、食葵、油葵、小麦良种;金田正茂牌农药;世狼牌地膜。公司研发的高淀粉、高蛋白质玉米新品种金田2133和金田2103, 产量高耐瘠薄、穗位一致适合机械作业。内蒙古力农集团公司已建成运营年出栏10万只肉羊基地3个, 公司已经和小肥羊、华润、香港五丰等著名企业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内蒙古圣牧高科牧业公司以奶牛养殖为核心, 向上游扩展牧草种植业, 开辟乌兰布和沙地的绿色处女地种植优质牧草, 向下游延伸利用先进的设备生产高端的有机牛奶及其制品。公司将以胚胎工程、育种工程等先进技术实现奶牛种群的改良换代, 通过规模化经营, 利用资源优势生产有机的牛奶产品。美洋洋公司创建仅3年, 目前加工能力60万只, 年产羊肉制品1.5万吨。主要原料“小尾寒羊”和“巴美肉羊”, 全部来自乌拉特草原。2012年加工量32万只, 产品畅销京、沪、粤、港、澳等地。

呼伦贝尔合适佳公司年处理30万吨油菜籽, 年产芥花油 (双低油菜籽油) 11万吨、高蛋白双低油菜籽粕18万吨, 2011年跻身于中国食用植物油加工50强;主产品芥花油采用物理压榨工艺精制, 生产过程无污染、无添加剂, 在国内享有“东方橄榄油”之美誉。内蒙古蒙业公司拥有家庭农场12个, 耕地面积达到12万亩, 主要产品大麦、小麦、油菜。有3万平方米现代化粮食仓储库, 667延长米铁路专用线, 各基地8个粮食储备库可储原粮5万吨。

扎兰屯杰源饮品公司, 建有6条现代化饮料生产线, 年生产果汁6万吨。公司沙果基地可带动2万户果农, 亩增收4000元。公司研制开发沙果汁、蓝莓果汁、果酒等饮料。扎兰屯市蒙东牲畜交易市场肉牛养殖规模1000头, 年出售育肥牛2000头, 交易牲畜1万头。呼伦贝尔傲林山珍食品公司有木耳、蘑菇、枸杞、桂圆等几十种产品, 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 产品遍及北方各省区。

通辽谷润肉业有限公司年销售活牛3万头, 屠宰加工肉牛3万头, 产品包括分割肉、冷剔骨等多种, 已建立质量可追溯系统;谷道粮原公司集种植、精深加工、内外贸易、项目研发、检验检测、技术咨询于一体, 是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 2012年营业收入13708万元。通辽牧谷养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啤酒酿造玉米颗粒、精制玉米粉、玉米粥粉、胚芽大米、有机杂粮等, 其中啤酒酿造玉米颗粒销往燕京啤酒公司、百威英博啤酒公司;精制玉米粉销售到“中粮集团沈阳公司”、百事食品 (中国) 公司、好利来公司等, 月供货能力为3000吨, 公司玉米加工量可达5万吨。

内蒙古草原万旗畜牧饲料公司生产饲料添加剂、预混料、浓缩料、精料补充料四大系列几十个品种。拥有5个, 年加工各种系列饲料12万吨。2012年公司吸纳农村劳动力112人, 安排下岗职工59人, 带动115个草业种植户增收200万元, 转化粮食5万吨。内蒙古食乐康公司年生产规模1万吨, 产品共四大类八十多个品种:香肠火腿系列、草原特色食品系列、休闲食品系列、速冻食品系列。典型的草原民族特色食品, 产品主要畅销内蒙古、华北、东北、华中等地区。

内蒙古小肥羊肉业有限公司已发展羊业协会8个, 羔羊专业育肥合作社1个, 发展会员、社员1100户, 带动牧户1万户, 已建成年育肥2万只羊的标准化养殖场;三个厂日加工能力都在3000只以上, 初步配备了质量可追溯体系。2012年销售收入5.3亿元。“小肥羊”系列羊肉, 为“中国驰名商标”, “中国著名品牌”。锡林郭勒肉业公司日加工肉羊5000只、牛200头, 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100万羊单位, 冷藏能力3000吨, 育肥羔羊20万只, 牛羊肉系列产品及副产品共200多种, 远销内蒙古、华北、东北、华东20多省市区。

内蒙古民丰薯业公司被确定为国家马铃薯种植标准示范区。公司已建成马铃薯脱毒苗组培中心, 马铃薯深加工研发中心、马铃薯干刷整理保鲜包装生产线、智能化储藏库等。现已具备年产脱毒苗8000万株、微型薯2.5亿粒、原种5万吨、合格种薯10万吨生产能力, 2012年生产马铃薯脱毒苗3400万株, 种薯1.8万吨。当年使用公司种薯的农户亩增收600元。赛诺牧业科技公司, 成功建立了“生态型高效草原畜牧业经营模式”, 在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保护草原生态。公司现有合作养殖户501户, 年可生产出栏“杜蒙”羊15万只。公司培育了一批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术队伍, 开创了四子王旗草原家喻户晓的肉羊发展模式。这个模式被专家和同行称为“赛诺模式”。赛诺模式可以概括为:现代畜牧科技与传统养殖方式紧密结合的新模式;现代科技企业与传统牧羊户紧密联系的新模式;养殖业经济效益与生态安全保护紧密融合的新模式;基层羊协会成长为科技先导性龙头企业的新模式。四子王旗民族贸易公司日屠宰活羊3000只或牛300头;日冻结能力45吨;冷藏容量1500吨。原料来自纯天然无污染的杜尔伯特草原, 带动养殖户近15000户。产品有“草原蒙王”羊肉系列, 牛肉系列以及组合的“羔羊贡品”礼品盒。

蒙羊牧业建成了目前亚洲最大的羊肉屠宰加工基地, 日加工能力达到5000只, 年屠宰加工能力150万只, 精分割羊肉制品2.5万吨。与加工能力相配套, 建成羔羊速冻库、排酸库、冷冻库、配备了全自动电脑温控仪。稳定的养殖基地、强大的加工能力和万吨的冷冻库能够保证肉羊实现淡季不停稳定生产, 全年均衡供应, 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内蒙古昭君羊绒股份公司是国内生产规模较大的驼绒、精纺羊绒生产企业, 设六个销售分公司、200多个销售点, 形成了从原料粗加工到精深加工, 生产科研开发一体化的现代企业。主导产品有驼绒被、驼绒呢、驼绒毯、精纺羊绒衫裤、围巾、披肩等六大系列三十多个品种。内蒙古大牧场牧业开发联合体, 把草原畜产资源转化为方便即食的营养产品, 开创了农牧业产业化的新途径。大牧场拥有3万亩的生产基地, 生产绿色无污染的安全食品原料;以现代化加工设备, 研发生产即食蒙餐、风干牛肉、休闲肉品、牛肉棒、牛肉酱以及奶制品等产品.

(三) 加工企业的共性问题

1.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

融资成本高是企业发展的普遍问题, 但不是问题的全部。社会政策环境、资金投入、创新能力、管理水平都是企业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既有企业等压价打白条赊欠农牧民产品甚至坑害农民的现象, 也有农户违约不按订单出售产品的现象。特别在某些产品价格波动起伏的时期。企业和农户普遍有违约行为。诚信缺乏是当今社会的通病, 是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最大障碍。

2.产业化经营的四大问题

分散的小生产提供的原料和现代加工业所要求的标准化不相适应;现代加工流水线要求不间断原料供应和农牧业生产的季节性不相适应 (大部分肉类加工线利用率不超过三分之一) ;家族式管理体制和市场化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不相适应;科技人员缺乏和产品创新、产业创新要求不相适应;金融体制和现代农牧业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产品

(一) 驰名产品·名牌产品

截至2012年末, 注册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已达45个;2011年, 自治区认定的农畜产品名牌产品25个, 占全部64个产品的39.1%;2012年认定的名牌产品31个, 占全部产品73个的42, 5%。

中国驰名品牌有蒙牛、伊利、仕奇、鹿王、草原 (糖) 、草原兴发、塞飞亚、鄂尔多斯、河套 (酒) 、河套 (面粉) 、小肥羊、维信、科尔沁、蒙古王、酸酸乳、骆驼、龙驹 (奶酒) 乌珠穆沁、小尾羊、大民、雪鹿、兆君、金川、归流河、科尔沁王、宇航人、清谷新禾、蒙王 (药) 、宁城、金鹿 (油脂) 、金河、优酸、富川、鸿茅、奥淳、汉森、绿色心情、蒙都、响沙、谷道粮原。

(二) 安全产品·名优特产品

全区共有无公害农产品1764个, 其中种植业产品1411个, 畜牧业产品168个, 渔业产品185个。全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141家, 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343家, 认证产品规模209.22万吨;农业部认定的地理标志农产品36种。

本年度在扎兰屯召开的绿色农畜产品交易会, 经过专家评委测评筛选出84个名优特产品, 包括粮食油脂类、肉食品、绒毛类、饮料类、特产类、蔬菜瓜果类、马铃薯类、饲料饲草类等。

科宝,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的法宝 篇8

促根壮苗 优化生长

用科宝浸种或苗期叶面喷施,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幼苗根系发育,苗齐、苗壮,移栽后返青快,无黄苗、病苗,该长的长,不该长的不长,如用于棉花,光长棉铃不长叶。

保花保果 控梢促梢

自动调节瓜、果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促进花芽分化、保花稳果,控制枝叶徒长,增加果实的营养;用于柑橘,能控夏梢、促秋梢;用于荔枝、龙眼,能控冬梢、防冲梢。

防病抗逆 防病毒病

提高作物抗旱防冻、抗涝防旱、防病抗病、耐盐碱、抗倒伏等抗逆能力,特别对控制作物的病毒病有特效。

解除药害 降低残留

由于误用除草剂等农药引发的农作物药害,只要喷施科宝,几天内即可起死回生;科宝能显著降低瓜果、蔬菜中的农药残留,有利于农产品出口。

增加产量 提高品质

大幅度增加作物(粮、棉、油、茶、烟草、水果、蔬菜、花卉等)的产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如用于柑橘、脐橙等瓜果,果实大小均匀,表皮光滑,色泽美观、口感纯真、防止裂果、耐储耐运。

使用方法与用量

每袋(10克装,下同)兑水15-30公斤(解药害、防病害、控梢叶每袋兑水15公斤,其他每,袋兑水30公斤)搅匀后,二次稀释,全株均匀喷施于作物叶面、叶背上。(使用时期:果树的花蕾期、第二次生理落果后、幼果膨大期。叶菜类等:苗期、生长期;西瓜、草莓、辣椒、番茄、茄子、黄瓜等:苗期、初花期、幼果期喷施;棉花:苗期、初花期、蕾铃期;洋葱、大蒜、芋头、马铃薯、生姜等:苗期、生长期;烟叶:苗期、移栽后7天、生长期、团棵期喷施。)

上一篇:《沙漠中的绿洲》的教案设计下一篇:全国各地中考满分作文系列112――善待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