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2024-05-12

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共12篇)

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篇1

1 土地的选择

生产绿色农产品必须要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2 采购农资情况

2.1 农资供应商必须持有所经销产品的经营许可证, 否则属于非法经营。

2.2 销售的作物种子必须经过审定或省级农业部门的认定 (核对该品种的审定和认定的编号) 。

进口的或跨区域的种子应附有检疫合格证。

2.3 农药和肥料必须具有产品登记许可证、生产许可证、标准证 (亦叫“三证”齐全) 。

产品包装和使用说明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才算是合法标准的产品。

3 种子的选择

选择种子应该选择饱满、有光泽、无病虫伤害的种子, 并还要有高产优质的优良品种。

4 种子的处理

4.1 温汤浸种温汤浸种

将种子放入50℃~55℃的热水浸泡15min~20min, 期间不断搅拌种子, 使种子均匀受热, 常温下浸种3h~6h后催芽播种。

4.2 拌种

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5 合理选择农药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6 合理肥施肥施肥的目的是提高作物产量, 改善农产品品质, 培肥土壤, 提高地力水平。

6.1 施肥原则

6.1.1 有机肥为主, 化肥为辅的原则。

6.1.2 施足基肥, 合理追肥的原则。

6.1.3 科学配比, 平衡施肥的原则。

6.2 施肥的方法

6.2.1 基肥基肥应该集中沟施或撒施。

6.2.2 追肥尿素应该深施。

7 灌溉

要保证灌溉水源不受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的污染, 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害化合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含量不能超过国家规定的指标。

7.1 灌溉方式提倡滴灌、喷灌、细流沟灌等。

7.2 灌溉原则

一般农作物在苗期需水少, 这时在不缺水的情况下不灌水, 在农作物生长旺盛期需水多, 需要多灌几次水, 在其生长后期需水又少, 可以少灌水, 在农作物收获前半个月左右应该停止灌水。

8 采收与加工农作物的采收与处理过程中的卫生控

制、采收器械、清洗用水及采后化学品的使用等对产品的安全质量影响很大。

8.1 采收在采收过程中应当做到:

8.1.1 配备专用的采收机械、器具。

8.1.2 保持采后处理区的清洁卫生。

8.1.3 清洁用水应满足相关要求。

8.1.4 使用化学品进行采后处理要按照产品说明使用, 做到正确标记、安全储存, 不允许使用产品销售目的国禁用的采后化学品。

8.1.5 质量要求种植者应当自行或者委托检测机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检测。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产品, 不得销售:

8.1.5. 1 农药等化学物质残留和硝酸盐、重金属、联苯多氯等污染物残留物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

8.1.5. 2 含有的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病原菌或者生物素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

8.1.5. 3 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材料不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技术规范的。

8.1.5. 4 其他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

9 包装与运输

9.1 包装包装应采用适宜的包装方式, 包装材料应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

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的, 生产者可以申请使用相应的农产品质量标志。禁止冒用农产品质量标志。

9.2 运输在运输过程中, 应保持运输车辆的清洁、卫生;保持包装的完整性;不应与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混装。

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篇2

加快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是柞水县抢抓纳入关天经济区机遇确定的战略发展目标之一。如何立足资源优势、挖掘区域潜力、加快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必须研究解决的重点课题。

一、现状与成效

近年来,柞水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目的,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突出“绿色”、“特色”优势,瞄准建设关天经济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目标,坚持“稳粮、兴药、优果、强牧”的发展思路,按照“种抓板块、养抓规模、销抓品牌”的产业理念,围绕林果、畜牧、绿色农产品和劳务四大农民增收项目,大力实施八大农民增收工程,通过园区引领、产业带动等方式,建设了一批林果基地、绿色农产品基地、畜牧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有效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1、绿色畜牧产业基地迅猛发展。围绕建设“千户百万只土鸡”、“百户十万头生猪”基地目标,培育和发展畜牧养殖企业10个,新建万头养猪场10个,发展畜牧养殖专业村4个、规模养殖小区28个、养殖大户1371户,新增肉羊、岭南牛等特色养殖厂6个。依托石羊集团,在杏坪镇杏坪村建成了全市首个50万只肉鸡养殖基地,带动周边腰庄、金口、严坪、联丰4个村建起了肉鸡养殖基地,发展养鸡大户110户,全县肉鸡养殖规模达到150万只。发展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8个,凤凰镇清水村等3个无公害商品猪产地获无公害基地认证,“柞水土鸡蛋”获绿色产品认证。2010年,全县生猪、牛、羊、肉(土)鸡养殖规模分别突破了20万头、1.45万头、8.84万头、180万只,较“十五”末分别增长38.37%、17.88%、60.72%、260%,牧业产值和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5亿元、715元。

2、绿色林果基地面积迅速扩张。以核桃、板栗为主,大力实施改造嫁接、林果科管、标准化建园,积极推广辽核1号、4号,西洛3号、香玲等优质核桃新品种和柞板11、14等板栗新品种,林果基地面积迅速扩张,全县核桃面积发展到23.2万亩520万株,其中连片面积6.6万亩,年产量2300吨以上;板栗面积发展到30万亩1220万株,年产量2454吨以上。建成柞水亿升核桃发展有限公司、陕西汇生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核桃、板栗加工、销售企业,年产值达8000万元以上。

3、绿色农产品基地成效显著。川垣低热区以大豆、绿豆等为主,面积在1万亩左右;半高山区以大豆、四季豆等为主,面积在0.8万亩左右;高寒山区以荞麦、高粱等为主,面积在0.3万亩左右,远不能满足县内市场需求。发展蔬菜基地2.8万亩、烤烟3500亩、食用菌11万袋、水产养殖56亩。红岩寺镇盘龙寺1000亩脱毒洋芋种源基地年可提供种薯10万公斤,带动全县洋芋品种改良,种植面积达3.5万亩、产量6300万公斤。

4、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围绕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目标,实施了下梁明星等11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和49个市级推进村建设,建成特色专业村60多个。坚持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走大项目、大企业拉动绿色农产品基地之路,建成了汇生源、金台和杏坪等6大农业园区,新引进入园项目15个,实现产值5953万元,带动生产大户2000多户,户均增收3842元。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其中市级5家、省级2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8个,会员达3000余人;创建了省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合格县,28个农产品获得绿色无公害产地和产品认证,3个农产品获得绿色产品认证。汇生源、老作坊、秦舍、泽龙等一批柞水特色农产品品牌占领省内市场。

二、问题与困难

1、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科技支撑能力弱。基层农业技术服务机构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参与程度低;农户创业意识、市场意识、科技意识和诚信意识不强;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多,从事农业生产人员体力、智力与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的要求不适应。

2、农业基础薄弱,抵御灾害能力差。境内海拔高差达2261米,以水、电、路、堤及农田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自然灾害频繁,农业抗灾夺丰收能力低。土地总量偏小,人均占有耕地不足0.8亩(60%以上为缓坡地),土质瘠薄且不连片,单产不高。农产品的保鲜、储藏、加工、运输等配套设施几乎空白,严重制约和影响了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3、集约化生产程度低,农产品质量不高。土地流转激励机制尚未建立,农业生产规模小,产业布局分散,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小农户与大市场严重脱节。农产品品种较多,生产技术标准不同,化肥、农药使用控制不严,产品质量难统一,规范化水平低,经济效益较差。

4、产业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弱。企业与农户之间尚未真正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带动效果不明显,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品牌建设滞后,缺乏有效整合,同类产品多个商标、多个产品无商标,市场竞争力不强。

5、资金投入不足,配套政策不到位。财政投入不足,社会融资渠道不畅,农村金融服务缺位,资金短缺限制了生产规模的扩大。扶持激励机制尚未建立,农业保险尚未实行,农户生产自然、市场和技术风险大,产业化发展慢。

三、对策与建议

按照“生产工厂化、模式循环化、土地集约化、投入集中化、产品标准化、机制合作化”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优质小杂粮、畜牧、林果、蔬菜、烤烟、食用菌、水产等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65万亩,畜牧重点养殖小区20个、规模达到200万头(只)以上,申报并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32个、绿色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7个、有机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3个,创建一批全省知名品牌,促进绿色农产品销售网络化,使柞水成为关天经济区内有一定影响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实现“十二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的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突出特色,优化产业布局。在乾佑河流域沿线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农副产品加工,在社川河流域大力发展以生猪、肉鸡为主的畜牧养殖和以核桃、板栗为主的林果基地,在金井河流域大力发展蔬菜、水产、林果、土鸡等特色产业基地,在北线乡镇和全县沟岔区域大力发展小杂粮、食用菌和畜牧产业基地,建成乾佑河流域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社川河流域生猪肉鸡养殖、金井河流域林果蔬菜种植开发3大产业集群,形成具有显著特点的产业带、产业区域,建立与资源特征相适应的区域经济格局。

2、扩大规模,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果、牧、菜”三大支柱,做精做细“桑、小杂粮、烟、菌、薯”五大骨干。林果产业基地建成高效核桃丰产园6.5万亩、改造核桃低产林2万亩,新建核桃良种采穗圃200亩,改造板栗低产林9万亩,新建板栗良种采穗圃300亩,全县林果面积达到65.2万亩,产量达到7380吨,年均增长12%。畜牧产业基地达到生态环保养猪20万头、家禽养殖规模200万只、羊6.2万只、牛2万头,畜牧产值和畜牧业收入分别达到5.23亿元、2.5亿元,实现翻番增长。全县蔬菜面积稳定在3万亩,其中商品菜1万亩、反季节精细菜4000亩。依托盘龙公司和亚飞公司发展桑葚基地1万亩;以大豆、红小豆等为主的小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年产量达到1250万公斤;发展烤烟镇7个、专业村10个、面积1万亩;高山区发展袋料木耳、香菇、草菇1000万袋,年产食用菌2500万公斤;大力推广脱毒洋芋新品种,面积稳定在3万亩,亩产达到3000公斤以上。

3、强化监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将现有6个农业园区建成集“养殖—沼气—种植”为一体的循环农业样板精品,重点扶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促进生产要素向产业园区聚集。制定各类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加快良种良法、高效模式、集成技术、循环生态农业等先进实用技术应用,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科技水平。健全县、镇、村、企业、市场(超市)五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监控网络和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完善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4、抓点带面,建立专业化生产队伍。整合阳光工程、再就业培训、农业开发培训项目和资金,发挥农民合作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农村能人对农民的带动作用,着力打造政府帮扶、企业带动、能人引领、协会帮助的新型农民培训机制。积极推进农技推广体制改革,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做到县乡有骨干、村有技术员、户有明白人。加快六大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重点发展有机菜、绿色林果、有机畜禽和区域特色产业,示范带动农民掌握绿色农产品生产环节和关键环节,成就一批农业“土专家”,推进绿色农产品技术创新、产品创新。

5、搭建平台,全面提升产业化生产水平。做大做强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陕西汇生源、以核桃深加工为主的柞水亿升核桃、以生猪养殖为主的柞水农贸实业、以脱水蔬菜生产为主的陕西新田地等10户农业龙头企业,做强“汇生源”、“亿升”、“秦舍”、“老作坊”等品牌,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增值空间。积极组织绿色农产品参加各级农博会和评优活动,争创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提高知名度、美誉度,扩大市场占有率。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建设,建立健全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网络。加强农产品保鲜、储藏、配送、运输等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发展产销直挂、连锁经营、产品配送等现代销售方式。在西安选择2至3家超市设立柞水绿色农产品专卖区,建立柞水绿色农产品专卖中心,逐步使我县成为关天经济区重要的绿色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

科宝,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的法宝 篇3

促根壮苗优化生长

用科宝浸种或苗期叶面喷施,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幼苗根系发育,苗齐、苗壮,移栽后返青快,无黄苗、病苗,该长的长,不该长的不长,如用于棉花,光长棉铃不长叶。

保花保果控梢促梢

自动调节瓜、果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促进花芽分化、保花稳果,控制枝叶徒长。增加果实的营养用干柑橘,能控夏梢、促秋梢;用于荔枝、龙眼,能控冬梢、防冲梢。

防病抗逆防病毒病

提高作物抗旱防冻、抗涝防旱、防病抗病、耐盐碱、抗倒伏等抗逆能力,特别对控制作物的病毒病有特效。

解除药害降低残留

由于误用除草剂等农药引发的农作物药窨,只要喷施科宝,几天内即可起死回生;科宝能显著降低瓜果、蔬菜中的农药残留,有利于农产品出口。

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大幅度增加作物(粮、棉、油、茶、烟草、水果、蔬菜、花卉等)的产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如用于柑橘、脐橙等瓜果,果实大小均匀,表皮光滑,色泽美观、口感纯真、肪止裂果、耐储耐运。

使用方法与用量

每袋(10克装,下同)兑水15-30公斤(解药害、防病害、控梢叶每袋兑水15公斤,其他每,袋兑水30公斤)搅匀后,二次稀释,全株均匀喷施于作物叶面、叶背上。(使用时期:果树的花蕾期、第二次生理落果后、幼果膨大期。叶菜类等:苗期、生长期;西瓜、草莓、辣椒、番茄、茄子、黄瓜等:苗期、初花期、幼果期喷施;棉花:苗期、初花期、蕾铃期:洋葱、大蒜、芋头、马铃薯、生姜等:苗期、生长期;烟叶:苗期、移裁后7天、生长期、团棵期喷施。)

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篇4

扎赉特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大兴安岭南麓、嫩江右岸, 全旗土地面积11 155km2, 九大土类, 114个土种, 538万亩耕地, 598万亩草场, 380万亩林地, 74条河流, 水资源量11.1亿m3, 土质肥沃, 水质清澈, 农业资源十分丰富, 盛产玉米、大豆、水稻、花生、绿豆等大宗农产品。全旗总人口40万, 其中农业人口30万, 占全旗总人口的75%, 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牧结合综合发展的经济类型区。

扎赉特旗是全国产粮大旗。全旗粮食总产稳定在7.5亿kg以上, 丰年可突破10亿kg, 2006~2014年该旗连续九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同时扎赉特旗也是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首批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旗。

2 打造绿色产业

为进一步挖掘当地绿色资源, 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 扎赉特旗提出了“巩固产粮大县成果, 打造绿色产业大旗”的发展战略。从2007年开始, 扎旗着力打造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当年通过绿色食品生产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评估, 次年全面创建;2009年通过国家验收并被评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旗;2010年全面建设, 建设规模201万亩。201万亩的基地分布在全旗各苏木、乡、镇、场, 包括玉米、水稻、绿豆、花生、大豆五大作物。各基地建设铸就了扎赉特旗“绿色品牌”, 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保安沼大米、绰勒银珠大米、绰尔蒙珠大米, 五家户小米等一大批绿色、有机产品畅销国内外。几年来, 各基地建设成绩突出, 上级领导多次来扎赉特旗检查工作, 都给予高度评价。

3 发展后盾

3.1 政府主导决策有力

扎赉特旗旗委政府按照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要求部署, 把绿色基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全力推进。着力加强“从农田到市场再到餐桌”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力度, 狠抓生产源头管理, 成立了由旗委副书记、旗长为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原料基地农业投入品监控小组和办公室。出台下发了《扎赉特旗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并制定印发了《扎赉特旗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出台下发各种管理制度办法14项。

在每年的全旗农业工作会议上, 旗、乡、村三级层层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管理责任状, 实行旗级领导包乡责任制, 乡领导包村责任制, 并纳入日常管理。如果说, 政府的决策是指引事业发展的风向标, 那么, 统一的管理就是事业发展的量雨器, 细节之处见周全, 保障整体工作万无一失。

3.2 优化软件严格管理

扎赉特旗各基地建立旗、乡、村、户生产管理体系, 设立了基地标识牌、分布图。旗、乡、村三级技术管理簿册齐全, 农户有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绿色食品生产者使用手册、基地投入品清单、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和生产收购合同一应俱全。

在优化软件基础上, 基地严格执行“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五统一”的生产管理制度。基地良种普及率达100%,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所使用肥料符合NY/T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要求。各基地病虫草害防治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所采用的农药符合NY/T393—2000《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要求。

在基地农业投入品管理上, 全旗还建立了农业投入品公告制度, 试行了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农业投入品专供点全面铺开, 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制度运转顺畅, 从源头上保障了产品加工、基地运作规范、合理。

3.3 技术服务严格监管

“组织、管理上档次, 技术服务上水平”, 基于这种共识, 扎旗依托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网络优势, 将旗乡农业技术人员统一编队, 深入各基地进行实地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中, 实行科技人员直接到户, 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良种良法直接到田的服务标准, 基地技术小组广泛活跃在全旗各地, 和基地农户打成一片, 密切了关系, 传递了技术, 缔结了友谊, 为全旗各项农业技术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同时, 为严格监管基地生产的各项环节, 全旗还建立了由农业、工商、食药局、质量技术监督、公安等七部门组成的基地建设监管队伍。一方面对全旗农资经销户实行全员培训, 做到持证上岗, 规范经营, 农业投入品专供;同时对基地生产过程, 投入品使用, 产品质量及生产档案进行抽查, 加强了对各基地的监督管理, 保证绿色基地建设通畅。相关部门还制定出台了基地保护区管理办法, 禁止在有污染的产地建设原料基地。

4 扎实打造铸就品牌

正是依托这方方面面工作的扎实打造, 扎旗在全国的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才得以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 为进一步强化产业发展, 全旗还出台了对招商企业的优惠政策, 借助基地建设的有利时机, 针对基地的产品特点, 积极引导企业申报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 将基地建设与龙头企业相结合, 使基地生产的原料有序地流向加工企业, 形成政府抓标准、企业抓基地、农户抓增收的“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生产链条。发展订单生产, 使全旗产业迅速升级, 在增加绿色食品总量的同时, 也加强了绿色品牌建设, 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绿色基地建设、品牌铸就上提质升级, 为建设工作提供了不尽的动力源泉。

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使全旗农牧民素质得到了提高, 并有效地解决了农业资源污染, 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调动了企业对“三品”认证的积极性。

2008年至今, 全旗“三品一标”认证产品8个, 面积11.7万亩, 其中:绿色农产品认证4个, 面积10.3万亩;有机产品认证4个, 面积1.4万亩。扎赉特旗为做大做强绿色食品原料产业, 全力打造绿色食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2013年拨专款对全旗农牧业生产环境进行了新一轮评估, 检测结果为水样、土样均符合绿色食品原料生产标准。2014年, 申请扩大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220万亩;申报无公害农产品1个, 面积20万亩;申报绿色农产品1个, 面积1万亩;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上述申报项目待于批复。

绿色农产品价格分析 篇5

21世纪,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面临资源与环境的严峻挑战。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另一方面,资源使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实现无公害、高质量为目标的绿色农业经济将成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价格杠杆在经济杠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同样绿色农产品价格问题是绿色农业经济的核心问题,是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一、绿色农产品价格的构成分析

(一)绿色农产品的含义。绿色农产品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无公害农产品为基础,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发展方向,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农产品。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绿色农产品必须出自优良生态环境,即产地经监测,其土壤、大气、水质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要求;二是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必须执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即生产过程的投入品(农药、兽药、肥料、饲料、食品添加剂等)符合绿色食品相关生产资料使用准则规定,生产操作符合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要求;三是绿色农产品必须经绿色食品定点检测机构检验,其感官、理化(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和微生物学指标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四是绿色农产品包装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要求,并按相关规定在包装上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二)根据定义对绿色农产品价格构成进行分析。绿色农产品价格要求企业在定价时把资源本身的价值作为价格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比传统农产品多考虑了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因此一般说来绿色农产品价格高于一般农产品价格,其主要构成为:

1、由于绿色农产品在生产开发中注意到其外部性问题,因此其价格包括在产品的开发生产过程中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而增加的生产环境成本。在产品开发中,因增加或改善环保功能而支付的研制费用;在产品制造中,因研制对环境和人体无污染的绿色农产品而增加的工艺成本或引进环保设备的成本。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企业往往由于成本太高面临停产或减少污染物排放两种选择,一般企业只要有可能就不会选择停产,这时企业就必须对原有的生产工艺或设备进行改造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或引进先进设备,总之都会使企业增加生产成本。

2、使用新的绿色原料、辅料而可能增加的资源成本。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消费目标不在只是生存,而是健康、安全、舒适及和谐发展,消费者更乐于使用天然的不含添加剂和化学污染物的产品以及在生产和使用中不会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的产品,而生产者生产的目的就是满足需求,这样它就必须减少使用可能造成污染的原料或使用新的绿色原料、辅料等。从而造成其生产的产品的成本的增加。如那些按照绿色蔬菜生产标准生产的蔬菜产量明显比在按照无公害标准生产的蔬菜产量低。

3、使用绿色认证绿色标志而造成的费用。许多企业把使用绿色标志作为扩大销路的手段,以此向消费者表明该产品或服务从研制、开发、使用到回收利用等整个过程均符合环保要求。而绿色标志的使用要付使用费用并且要有严格的要求和审查程序,这些都将提高产品成本,如绿色食品追求天然品质,都需要经过多重机械加工和理化检验,拿蔬菜来说,至少要经过检验、净菜、选择、包装等多道工序;而大米,至少要经过除杂、除石、除糠、色选等八九道工序。

4、从销售环境来看,由于使用绿色包装进行绿色市场营销而增加的费用。绿色农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必须进行绿色包装,在经认证的绿色市场上销售,考虑销售环境的外部性,同时开展宣传活动,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要花费大部分费用。

二、绿色农产品价格实现条件及障碍

绿色农产品价格的形成是在市场中形成,在市场中得到检验和修正。下面从正负两方面来分析我国绿色农产品价格的实现问题。

(一)实现绿色农产品价格的有利条件

1、绿色农产品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国内看为了实现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要求企业生产绿色农产品。

2、生产绿色农产品是各国进口的要求。据美国“商务报社”报道,环保市场将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结构调整后的四大市场之一。绿色农产品在未来世界市场上具极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其中绿色食品的开发前景尤为广阔。发达国家消费的绿色食品大部分依赖进口,所以绿色食品成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德国、荷兰、英国每年进口的绿色食品分别占其自己食品消费总量的60%、60%、70%。价格比常规食品高20%~30%。而我国目前绿色农产品远远不能满足国外市场的需求,因此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农产品可满足人们多功能的消费。绿色农产品具有较大的需求收入弹性,这意味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增长,绿色农产品的需求量将会有明显的提高。据欧共体1992年的调查,82%的德国人和62%的荷兰人在超市购物时都会考虑环保问题;66%英国消费者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来购买绿色商品;84%的美国消费者愿意购买用环保农业生产方式生产的蔬菜和水果。多种统计数据表明,世界需求正向环境友善产品(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污染或产品进入消费过程后不对环境污染和破坏)加速转移。由于绿色农产品不仅能满足人们物质需求,还能满足人类精神和内在生态方面的需求,因此其需求潜力很大。

(二)绿色农产品价格实现的主要障碍分析

1、绿色农产品由于要改善环境,同时受到小生产者的约束,费用高于一般农产品成本。目前我国绿色农产品生产者的环境投入不仅包括改进自己的生产开发的环境成本,还包括改善他人对自己生产造成的不利环境成本。即企业由于引入新的原材料、购买清污设备用于清洁加工和清洁技术的投入而增加的成本,由于取得绿色认证和为打击假冒伪劣的绿色农产品而进行的销售环境成本等,必然加大绿色农产品的价格。如普通大白菜0.42元/公斤,绿色大白菜5.8元/公斤,绿色香菜7.8元/公斤,普通香菜1.9元/公斤,与普通“裸菜”相比价格高出3-4倍,是无公害类农产品的1-2倍。如果绿色农产品价格小于这些生产成本,这些生产成本就得不到补偿,企业的再生产无法进行下去,消费者的需求就无法满足。

2、市场准入及其监管成本高。据预测,绿色产品在未来十年将主导世界主要工业市场。绿色产业是21世纪最具有魅力的“朝阳产业”,发达国家一般占2%,而我国绿色市场仅占市场的0.1%,我国绿色市场还有待于发展。我国加入WTO后不断受到绿色壁垒的影响,2000年7月欧盟提高了茶叶的检测标准,从原来的26种农药检测标准增加到62种,部分农药残留标准提高了100倍以上。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也提高了对我国茶叶的检测标准,受此影响广东省茶叶 出口大幅度下降。2002年1~4月茶叶出口数量为7111吨,金额为1065万元,同比下降14.25%和11.44%,日本将从中国进口的大米的农药残留量从原来的56项增加到104项。绿色农产品的价格比一般农产品的价格高,利润大,我国对绿色产品的宣传不够,消费者很难辨别真假绿色农产品,一些不法分子制造假绿色农产品,谋取暴利,再加上目前我国对绿色产品的法制不完备,从而使治理很难,需花费的成本很大。

3、绿色农产品的消费不仅受到信息的影响,还受到消费能力的限制。在我国,消费者绿色意识尚属初级阶段,调查显示,消费者对“绿色商品”的概念认识上,选择“绿色商品”就是“无损害身体健康”的是选择“无损环境”的1.2倍,是选择“能耗低”的1.8倍。同时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部分还不是很高,再加上人们的消费习惯不是一时就能改变的,因此存在一定的难度。

4、政府支持力度不足。在我国现阶段,政府在政策、法律、法规上对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应为绿色价格的顺利进行在税收、价格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等,同时政府的引导作用及加大环保与治理力度等都对绿色价格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而政府在以上这些方面支持的力度不够。

三、保护绿色农产品价格正常进行的对策

实现我国绿色农产品价格面临着一系列的障碍,那么如何保证绿色农产品价格正常进行,则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企业要转变观念,从小生产转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从而减少环境成本。从传统营销观念转换到绿色营销观念是关键,坚持“污染者付费”和“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增强环保意识,坚持长远观念,培育环保市场。企业必须改变以往小生产者的地位,联合起来进行规模化生产,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性能,尽可能降低产品成本,使绿色农产品价格在市场上正常进行。

(二)政府要加大绿色市场建设,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降低市场监管成本。比如制定许多环境标准、法律等,缩小绿色价格与非绿色价格之间的成本和价格差距,使市场上价格竞争由绿色价格与非绿色价格竞争转变为绿色价格之间竞争。限制不合理的过高价和过低价,打击假冒伪劣的绿色农产品,同时大力宣传,发挥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作用,对污染者予以监督,以保护消费者利益,防止恶性竞争。目前尽管人们的环境意识在增强,但总体来看无论企业还是消费者都不能适应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的需要。政府要加强宣传和立法力度,维持绿色市场的秩序,使绿色农产品价格最终得以实现。

(三)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提高人们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能力。目前最重要的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促进生产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了,才能追求更高的消费。否则即使人们意识到要消费绿色产品,但其消费能力达不到,还会消费比较便宜的一般农产品。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自觉消费绿色农产品,改变以往的消费习惯。

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篇6

对腰果出口产品的食品卫生管理工作中的挑战是零散的腰果生产厂较多,目前约达1 000家,其生产活动比较不稳定。此外,因加工技术发展较快,使得国内原料供不应求,因此各生产厂要从国外,主要是从非洲进口60%以上的加工原料,这也成为越南腰果行业想要提高产品质量的难题。

食品卫生安全是确保食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也是进口商所提出的要求。不仅如此,目前确保食品安全需要与社会责任相结合。为了提高出口竞争力,越南企业必定满足国际质量标准的要求。

越南腰果协会主席阮德清说:“要大力促进集中式生产和机械化生产,要满足世界上购买的要求。再说,现在人们不仅对产品卫生的要求严格,而且生产厂的工作环境也需要保持干净,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不影响到生产活动。”

今后阶段,越南腰果行业将继续展开绿色生产模式,需要从种植环节确保产品质量,采用高产的好种子,以提高国内原料比例。

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前10个月,越南腰果出口迅速增长,出口额达19.7亿美元,同比增长18%。预计2015年全年越南腰果出口额将达25亿美元,越南腰果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继续保持在50%的水平。

(摘自《越南通讯社》,2015-11-24)

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篇7

(一) 加工业持续发展

“十一五”期间, 全区农畜产品加工业持续发展, 初步形成了六大产业为主导的农畜产品加工业体系。乳、绒两大优势产业保持全国领先, 肉类产业、粮油产业成为新的亮点;瓜果蔬菜和马铃薯产业、饲草饲料和特种生物资源及沙产业等特色新兴产业也快速成长。农畜产品加工业已经形成了牛奶、羊绒、肉牛、肉羊、玉米、小麦、水稻、高油大豆、马铃薯、番茄 (红干椒) 等10个重点产业集群。

按各产业销售收入排序:乳产业销售收入903.8亿元, 粮食产业销售收入605.2亿元, 肉产业销售收入452.6亿元, 绒产业销售收入449.5亿元, 特色产业销售收入212.7亿元, 饲草饲料产业销售收入148.8亿元, 油料产业销售收入117.1亿元, 蔬菜瓜果产业销售收入76.4亿元, 马铃薯产业销售收入51.5亿元。

目前全区已经具备的农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粮油1400万吨、牛奶880万吨、肉类150万吨、羊绒2.2万多吨、马铃薯360万吨, 农畜产品综合加工率达到52.3%。总体上看, 全区农畜产品加工水平已经处于国内前列, 牛奶、羊绒等部分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保持国内领先。

(二) 加工业存在问题

1.加工企业数量不少, 规模不大, 实力不强, 品牌建设薄弱。

除乳、绒产业已经形成了先进的加工企业集群, 其它产业缺乏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国家级龙头企业占企业总数的1.8%, 总资产、销售收入、上缴税金都占规模以上企业的30%以上。销售收入超亿元以上企业数量占规模以上企业的24.9%, 实现的销售收入占88.3%, 超10亿元以上企业数量占1.78%, 实现的销售收入占到44.8%。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实现利润占规模以上企业的97.8%, 上缴税金占98.9%、收购农畜产品资金占96.2%, 出口创汇占95.3%。

近几年牛羊肉类加工业发展很快却没有形成强势产业, 企业多品牌杂, 没有形成领军龙头和著名品牌, 反而造成原料紧缺产能过剩;瓜果蔬菜加工能力不足, 粮油初级加工多, 精深加工少, 山珍特产类加工方兴未艾。

2.加工业链条短, 低端产品和中间产品多, 高端产品和终端产品少, 科技含量少、附加值低;农产品加工率只有52.3%, 深加工不足20%;特别是牛羊肉产业产能过剩和高端产品缺乏并存, 产能过剩的实质是落后产能过剩。

3.龙头企业与农牧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 尚未形成利益共享的局面;农牧户组织化程度不高, 企业压等压价和养殖户不履行订单的现象并存。

4.中小型加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加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并不大, 而且经过前几年积累已有相当基础, 当前特别紧缺的是收购原料的流动资金, 而且这是直接关系企业发展和农牧民收入的资金。收购一只300公斤架子牛需要7000-8000元, 日处理200头肉牛需要资金14-150万元, 全年加工1万头牛需要流动资金7000-8000万元;收购一只30公斤育肥羊需要700-800元, 日处理1000只肉羊需要资金70-80万元, 年加工20万只羊需要流动资金1.4亿元, 即使流动资金年周转5次, 一个中型企业也需要流动资金1500-2000万元, 大型企业则需要上亿元。关键问题在于加工企业及其生产基地的集体土地产权不清、地权资产不能抵押贷款, 而直接融资的渠道更不畅通。

加工企业投入大成本高利润率低, 如遇市场波动或企业管理出现问题, 就可能发生亏损。今年春季假羊肉风波就造成局部羊肉滞销压库。

5.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工业化程度比较高、资金充足、市场份额大的地区, 农畜产品加工处于前列, 如呼和浩特、包头、通辽等, 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 农畜产品加工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如阿拉善、呼伦贝尔、乌兰察布等;乳、肉、绒毛 (皮革) 、粮食四大产业支撑作用突出, 其他产业规模相对偏小, 蔬菜 (瓜果) 、马铃薯产业的占比分别只有2.9%和1.5%。

6.科技水平普遍较低:多数肉类加工业停留在屠宰、分割加工层次, 少数企业有副产品深加工。高层次技术人才缺乏, 新产品研发不力, 技术储备不足, 这才是企业发展的瓶颈。

7.部分龙头企业小而弱:缺乏研发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也有一些名不副实的龙头企业。

8.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空间受到挤压。某些国企垄断资源和市场, 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没有平等竞争的环境;政府公信力下降, 专项资金利用率太低, 社会诚信度不高等, 都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9.大部分企业销售渠道单一, 手段相对落后, 尚未形成完善的销售网络, 原因是批量小, 知名度不够, 缺乏竞争力。

10.质量安全问题, 从种植、养殖生产到加工、储运、销售各环节都有程度不同的污染。

二、企业

(一) 加工企业

2012年全区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1849家, 拥有总资产1763亿元, 实现销售收入3017.5亿元, 完成增加值908.4亿元, 实现利润总额210.7亿元。收购农畜产品资金949.6亿元, 带动农牧户212.6万户。

以上企业中, 有国家级龙头企业38家, 自治区级龙头企业403家;行业涉及种植养殖生产、农畜产品加工销售以及综合性企业。

行业涉及粮油产业67家;乳业23家;肉类100产业;毛绒产业28家;蔬菜瓜果产业48家;饮料产业23家;特种产业30家;马铃薯产业11家;农畜种业18家;玉米深加工15家;批发市场2家, 餐饮和食品9家;饲料26家;糖业5家;渔业1家;综合13家;其它不易划分的24家。

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加工企业461家, 占企业总数的24.93%, 其就业人数占到总数65.5%, 实际上缴税金则占到90.1%, 销售收入占83.34%。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加工企业只33家, 占企业总数1.8%, 就业人数占30.2%, 收购农畜产品占32.9%, , 上缴税金占60.6%, 其它指标都在40%以上。

销售收入亿元以上加工企业461家, 占企业总数的24.93%, 销售收入2514.8亿元, 占83.34%。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加工企业只33家, 占企业总数1.8%, 就业人数占30.2%, 收购农畜产品占32.9%, , 上缴税金占60.6%。

(二) 龙头企业

各家龙头企业都有自己的经营特点, 拳头产品、发展规划和企业文化, 但是总的趋势是规模大的企业更正规, 经济指标更好。著名的企业集团伊利、蒙牛、金河实业、奈伦、正大、汉森、科尔沁、盘古、科鑫源等多数集中于呼和浩特市, 少数分布于盟市所在地。这些龙头企业是农牧业产业化的骨干和支柱。

内蒙古三主粮公司生产全胚芽燕麦米, 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健康食品。“三主粮”牌系列燕麦产品, 已获得有机食品认证和AA级绿色食品认证。公司实施的一亩地计划, 一面连接千百户农村合作社社员, 一面连接千百户城市消费者, 让消费者实地观察和参与耕耘、播种、管理、收获等生产加工过程。包头华鹿农业公司近年内将打造万亩级现代农业基地。基地主要有蔬菜育苗中心、绿色蔬菜种植区、新品种试验示范区、观赏养殖区及绿化苗木种植区等五个功能区。育苗中心区年培育蔬菜种苗5000万株, 可满足当地及周边1.5万亩蔬菜种植需求。

内蒙古大力神食品公司加工产品5大类126个品种。“蒙歌尔”系列产品原料来自鄂尔多斯草原, 绿色无污染。产品有牛肉干系列、休闲系列、厨房系列、奶制品、礼品装等, 还有方便系列、速冻品、冷冻品等。

富川科技公司从饲料的研究、开发起步, 经六年打拼, 公司产品已行销北方三省区和蒙古国市场。现在与四所大学、两个饲料集团一个研究所合作, 相继推出了羊、猪、奶牛、肉鸡等5大类38个品种的饲料。富川养殖科技公司正在实施的现代肉羊项目, 创造健康养殖模式。金田正茂是我区仅有的几家民营育种企业之一。公司主要研发密植型高产玉米新品种, 生产和经营玉米、食葵、油葵、小麦良种;金田正茂牌农药;世狼牌地膜。公司研发的高淀粉、高蛋白质玉米新品种金田2133和金田2103, 产量高耐瘠薄、穗位一致适合机械作业。内蒙古力农集团公司已建成运营年出栏10万只肉羊基地3个, 公司已经和小肥羊、华润、香港五丰等著名企业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内蒙古圣牧高科牧业公司以奶牛养殖为核心, 向上游扩展牧草种植业, 开辟乌兰布和沙地的绿色处女地种植优质牧草, 向下游延伸利用先进的设备生产高端的有机牛奶及其制品。公司将以胚胎工程、育种工程等先进技术实现奶牛种群的改良换代, 通过规模化经营, 利用资源优势生产有机的牛奶产品。美洋洋公司创建仅3年, 目前加工能力60万只, 年产羊肉制品1.5万吨。主要原料“小尾寒羊”和“巴美肉羊”, 全部来自乌拉特草原。2012年加工量32万只, 产品畅销京、沪、粤、港、澳等地。

呼伦贝尔合适佳公司年处理30万吨油菜籽, 年产芥花油 (双低油菜籽油) 11万吨、高蛋白双低油菜籽粕18万吨, 2011年跻身于中国食用植物油加工50强;主产品芥花油采用物理压榨工艺精制, 生产过程无污染、无添加剂, 在国内享有“东方橄榄油”之美誉。内蒙古蒙业公司拥有家庭农场12个, 耕地面积达到12万亩, 主要产品大麦、小麦、油菜。有3万平方米现代化粮食仓储库, 667延长米铁路专用线, 各基地8个粮食储备库可储原粮5万吨。

扎兰屯杰源饮品公司, 建有6条现代化饮料生产线, 年生产果汁6万吨。公司沙果基地可带动2万户果农, 亩增收4000元。公司研制开发沙果汁、蓝莓果汁、果酒等饮料。扎兰屯市蒙东牲畜交易市场肉牛养殖规模1000头, 年出售育肥牛2000头, 交易牲畜1万头。呼伦贝尔傲林山珍食品公司有木耳、蘑菇、枸杞、桂圆等几十种产品, 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 产品遍及北方各省区。

通辽谷润肉业有限公司年销售活牛3万头, 屠宰加工肉牛3万头, 产品包括分割肉、冷剔骨等多种, 已建立质量可追溯系统;谷道粮原公司集种植、精深加工、内外贸易、项目研发、检验检测、技术咨询于一体, 是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 2012年营业收入13708万元。通辽牧谷养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啤酒酿造玉米颗粒、精制玉米粉、玉米粥粉、胚芽大米、有机杂粮等, 其中啤酒酿造玉米颗粒销往燕京啤酒公司、百威英博啤酒公司;精制玉米粉销售到“中粮集团沈阳公司”、百事食品 (中国) 公司、好利来公司等, 月供货能力为3000吨, 公司玉米加工量可达5万吨。

内蒙古草原万旗畜牧饲料公司生产饲料添加剂、预混料、浓缩料、精料补充料四大系列几十个品种。拥有5个, 年加工各种系列饲料12万吨。2012年公司吸纳农村劳动力112人, 安排下岗职工59人, 带动115个草业种植户增收200万元, 转化粮食5万吨。内蒙古食乐康公司年生产规模1万吨, 产品共四大类八十多个品种:香肠火腿系列、草原特色食品系列、休闲食品系列、速冻食品系列。典型的草原民族特色食品, 产品主要畅销内蒙古、华北、东北、华中等地区。

内蒙古小肥羊肉业有限公司已发展羊业协会8个, 羔羊专业育肥合作社1个, 发展会员、社员1100户, 带动牧户1万户, 已建成年育肥2万只羊的标准化养殖场;三个厂日加工能力都在3000只以上, 初步配备了质量可追溯体系。2012年销售收入5.3亿元。“小肥羊”系列羊肉, 为“中国驰名商标”, “中国著名品牌”。锡林郭勒肉业公司日加工肉羊5000只、牛200头, 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100万羊单位, 冷藏能力3000吨, 育肥羔羊20万只, 牛羊肉系列产品及副产品共200多种, 远销内蒙古、华北、东北、华东20多省市区。

内蒙古民丰薯业公司被确定为国家马铃薯种植标准示范区。公司已建成马铃薯脱毒苗组培中心, 马铃薯深加工研发中心、马铃薯干刷整理保鲜包装生产线、智能化储藏库等。现已具备年产脱毒苗8000万株、微型薯2.5亿粒、原种5万吨、合格种薯10万吨生产能力, 2012年生产马铃薯脱毒苗3400万株, 种薯1.8万吨。当年使用公司种薯的农户亩增收600元。赛诺牧业科技公司, 成功建立了“生态型高效草原畜牧业经营模式”, 在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同时保护草原生态。公司现有合作养殖户501户, 年可生产出栏“杜蒙”羊15万只。公司培育了一批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技术队伍, 开创了四子王旗草原家喻户晓的肉羊发展模式。这个模式被专家和同行称为“赛诺模式”。赛诺模式可以概括为:现代畜牧科技与传统养殖方式紧密结合的新模式;现代科技企业与传统牧羊户紧密联系的新模式;养殖业经济效益与生态安全保护紧密融合的新模式;基层羊协会成长为科技先导性龙头企业的新模式。四子王旗民族贸易公司日屠宰活羊3000只或牛300头;日冻结能力45吨;冷藏容量1500吨。原料来自纯天然无污染的杜尔伯特草原, 带动养殖户近15000户。产品有“草原蒙王”羊肉系列, 牛肉系列以及组合的“羔羊贡品”礼品盒。

蒙羊牧业建成了目前亚洲最大的羊肉屠宰加工基地, 日加工能力达到5000只, 年屠宰加工能力150万只, 精分割羊肉制品2.5万吨。与加工能力相配套, 建成羔羊速冻库、排酸库、冷冻库、配备了全自动电脑温控仪。稳定的养殖基地、强大的加工能力和万吨的冷冻库能够保证肉羊实现淡季不停稳定生产, 全年均衡供应, 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内蒙古昭君羊绒股份公司是国内生产规模较大的驼绒、精纺羊绒生产企业, 设六个销售分公司、200多个销售点, 形成了从原料粗加工到精深加工, 生产科研开发一体化的现代企业。主导产品有驼绒被、驼绒呢、驼绒毯、精纺羊绒衫裤、围巾、披肩等六大系列三十多个品种。内蒙古大牧场牧业开发联合体, 把草原畜产资源转化为方便即食的营养产品, 开创了农牧业产业化的新途径。大牧场拥有3万亩的生产基地, 生产绿色无污染的安全食品原料;以现代化加工设备, 研发生产即食蒙餐、风干牛肉、休闲肉品、牛肉棒、牛肉酱以及奶制品等产品.

(三) 加工企业的共性问题

1.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

融资成本高是企业发展的普遍问题, 但不是问题的全部。社会政策环境、资金投入、创新能力、管理水平都是企业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既有企业等压价打白条赊欠农牧民产品甚至坑害农民的现象, 也有农户违约不按订单出售产品的现象。特别在某些产品价格波动起伏的时期。企业和农户普遍有违约行为。诚信缺乏是当今社会的通病, 是发展现代农牧业的最大障碍。

2.产业化经营的四大问题

分散的小生产提供的原料和现代加工业所要求的标准化不相适应;现代加工流水线要求不间断原料供应和农牧业生产的季节性不相适应 (大部分肉类加工线利用率不超过三分之一) ;家族式管理体制和市场化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不相适应;科技人员缺乏和产品创新、产业创新要求不相适应;金融体制和现代农牧业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产品

(一) 驰名产品·名牌产品

截至2012年末, 注册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已达45个;2011年, 自治区认定的农畜产品名牌产品25个, 占全部64个产品的39.1%;2012年认定的名牌产品31个, 占全部产品73个的42, 5%。

中国驰名品牌有蒙牛、伊利、仕奇、鹿王、草原 (糖) 、草原兴发、塞飞亚、鄂尔多斯、河套 (酒) 、河套 (面粉) 、小肥羊、维信、科尔沁、蒙古王、酸酸乳、骆驼、龙驹 (奶酒) 乌珠穆沁、小尾羊、大民、雪鹿、兆君、金川、归流河、科尔沁王、宇航人、清谷新禾、蒙王 (药) 、宁城、金鹿 (油脂) 、金河、优酸、富川、鸿茅、奥淳、汉森、绿色心情、蒙都、响沙、谷道粮原。

(二) 安全产品·名优特产品

全区共有无公害农产品1764个, 其中种植业产品1411个, 畜牧业产品168个, 渔业产品185个。全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141家, 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343家, 认证产品规模209.22万吨;农业部认定的地理标志农产品36种。

本年度在扎兰屯召开的绿色农畜产品交易会, 经过专家评委测评筛选出84个名优特产品, 包括粮食油脂类、肉食品、绒毛类、饮料类、特产类、蔬菜瓜果类、马铃薯类、饲料饲草类等。

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篇8

1 浅谈绿色农业的提出背景与重要意义

1.1 绿色农业提出的时代背景

就目前的农业局势来看, 我国农药的用量十分庞大, 大部分省的农药用量甚至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有的甚至超过了安全用量的标准, 而且除了农药用量难以统一标准和进行有效控制之外, 化肥的用量也经常会使用过度, 进而造成土壤的富营养化, 有时过量使用有机肥还会造成土壤的金属含量超标, 由于过度使用化肥以及农药进而导致农村的空气质量日益下降, 自然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故环境污染严重是绿色农业基地建设提出的重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 农产品质量不高且持续下降的现象也是引发绿色农业建设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具体而言, 由于农民缺乏专业的种植知识, 不了解安全用药标准, 因此造成了蔬菜中的农药残留过多, 而且安全意识不足以及逐利性的推动, 有些种植户和养殖户对于农药的喷洒也不那么重视和关注, 所以农药超标以及微量元素超标的现象时有发生, 而且近几年还产生了猪肉注水以及注射瘦肉精等性质恶劣的行为, 上述问题难以有效的解决开始让大众的视野转移到绿色农业的建设之上。

1.2 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性分析

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 国家十分鼓励绿色农业的发展, 之所以提倡绿色农业是因为绿色农业的建设会给我国农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前景。首先, 绿色农业的发展是贯彻党和国家十八大精神的典型体现, 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而且绿色农业符合我国《农业法》关于生态农业建设的要求;其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我国越加重视现代化建设, 其中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而加强绿色农业基地建设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再次,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下降不仅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安全隐患, 而且大大降低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量, 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逐渐下降, 因此发展绿色农业可以有效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提升, 进而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最后,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十分重视的话题之一, 发展绿色农业不仅能改善农村的自然环境, 而且也能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而这一切最终受益的也包括广大的农民, 不仅能有效改善其生活环境, 而且能促进其大幅增收。

2 加强绿色农业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

2.1 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化肥, 防止耕地的地力衰退

根据《农业法》的相关规定, 我国当前在农村地区开始大范围提倡绿色农业的建设, 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 不仅要保护和改善农业的发展环境, 而且还要进一步促进农产品的质量。因此, 在今后的农业发展中, 要不断的加强绿色农业的基地建设和开展, 在绿色、安全的理念下逐渐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以及健康化, 这就要求农民以及相关组织要更加重视对农业用地的保护和合理开发, 定期对耕地进行养护, 在使用化肥和农药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安全说明进行适量的施肥和农药喷洒, 即使使用有机肥料也应在合理范围内使用, 避免土壤的金属含量超标。

2.2 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检验体系, 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在农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提倡绿色农业基地的建设无非是为了保证最终产出的农产品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 否则, 质量不达标的各种农产品投入销售必然会给广大民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带来威胁, 因此为了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以及为了避免为人们的饮食带来威胁, 除了在生产的过程中注意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和化肥之外, 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检验体系也是不容忽视的关键之一。具体而言, 国家要重视农产品的质量问题, 故应该采取相关的措施促进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 完善有关的质量检验标准, 而且要大力倡导农民以及有关组织的生产经营必须要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 对于农产品投入销售之前要严格的进行质量监测和安全性检测。

2.3 根据各地区自身的实际情况发展优势农产品推广活动

由于我国地势辽阔, 每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较大, 适合耕种的作物也有很大差别, 因此每个地区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综合自然地理条件以及气候等条件合理规划农业布局, 对于本地区适宜耕种的作物作为优势农产品进行生产经营, 对优势农产品的生产制定详细的种植计划, 从而在本地的绿色农业基地建设中, 以自身的优势产品为核心进行产品的推广。此外, 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断扩大生产经营的规模, 对于农业的经营方式也可尝试由农户个人向组织或者法人过渡, 从而实现优势农产品生产经营的集约化和规范化。

2.4 引进先进的绿色农业技术, 提升农民的科技应用意识

所谓的绿色农业技术主要是指在技术上具有一定先进性和革新性、对环境污染小且无害以及对农产品的质量具有安全保障的农业技术, 在农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善于引进先进的绿色农业技术和设施设备, 不仅增加可以增加生产经营的效率和时间效益, 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土壤的地力, 而且利用先进的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对耕地的污染, 防止耕地的衰退。除此之外, 还要重视对农民素质的培养, 因为引进先进绿色农业技术之后必须要会使用和操作才能达到引进技术的目的, 因此要提高农民的技术应用意识, 提高其素质和应用技术的能力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绿色农业基地建设随着环境问题以及农产品质量不高等现象的日益多发, 国家和政府的关注程度逐渐增多, 不过为了更好地加强绿色农业基地的建设, 除了上述途径之外, 还应重视外部环境的优化, 国家应深入研究相关实际情况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予以支持, 对于农业建设的投入也应适度予以增加, 只有内部不断完善与外部环境不断健全相结合, 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农业的建设初衷, 促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唐景茂, 黄俊立, 杨善解.加强绿色农业基地建设, 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J].中国农业信息, 2013 (4) .

保定建设绿色畜禽水产品养殖基地 篇9

保定市畜牧水产业将紧抓京津两大都市产业辐射外溢提速的机遇, 借力发展, 集中资源引龙头、成产业、带集群, 打造面向京津市场的绿色畜禽水产品养殖基地。

据介绍, 今年该市将抓好生猪、肉牛、肉羊、肉鸡、蛋鸡和中华鳖6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 新增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企业15个, 年底前全市畜牧水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比重提升到30%以上, 通过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的企业达到150家。同时, 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徐水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 并建立动物卫生监督指挥系统, 规范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开展动物产品及投入品抽样检测和预警监测, 案件处理率力争达到100%。

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篇10

参加本次博览会的有北京、天津、广东、山东、河南等22个省、市、区的代表团以及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代表团。本次博览会共设12个展区, 参展企业共计612家。其中, 国家级龙头企业36家, 自治区级龙头企业222家, 盟市级龙头企业162家, 其他192家。参展产品共有10大类、582个品牌、1215个品种、上万种产品。

内蒙古农牧业资源比较丰富, 现有草原13.2亿亩, 耕地1.07亿亩, 可利用草原面积居全国第一位, 人均耕地面积居全国第二位, 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位居全国之首。

独特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得内蒙古有着巨大的潜力发展绿色农牧业。内蒙古拥有闻名全国的“黄金奶源带”、“玉米生产黄金带”、“马铃薯种植核心区”和“肉羊产业带”等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带。农牧业产业化迅猛发展, 农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内蒙古继煤炭、冶金之后的第三大地区支柱产业。截止目前, 内蒙古已稳定达到年产2250万吨粮食、100万吨油料、230万吨肉类、900万吨牛奶、50万吨禽蛋、12万吨绒毛和10万吨水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 农畜产品加工率达到54.8%。牛奶、羊肉、细羊毛、山羊绒、向日葵和马铃薯等主要农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有机、绿色、无公害农畜水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农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迅速推进。内蒙古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及北方重要生态屏障。

近年来, 内蒙古大力实施绿色、特色和生态农牧业发展战略, 现代农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和独特的环境条件, 初步形成了以粮油、乳制品加工为龙头, 羊绒、肉产业为支柱, 优势产业、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

乳产业

多年来, 内蒙古依托资源禀赋、传统文化和产业基础, 乳产业的规模、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 奶牛饲养量和乳制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首位。2012年, 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乳品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03.8亿元, 实现增加值252.4亿元。全区形成了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巴彦淖尔市、乌兰察布市、赤峰市等重点加工聚集区, 培育、形成了伊利、蒙牛、天辅乳业、草原牛妈妈等龙头骨干企业。2012年伊利营业业务收入达到419.9亿元, 蒙牛营业收入达到361亿元, 行业优势十分明显。加工乳制品有液态奶、奶粉、酸奶、雪糕、冰激凌、乳饮料、奶食品和乳酸菌粉等, 呈现出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高端产品比重持续提升的良好势头。

肉产业

2012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肉类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52.6亿元, 实现增加值139.4亿元。初步形成肉羊、肉牛、生猪和禽类加工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全区形成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赤峰市、通辽市和兴安盟等重点加工聚集区, 拥有草原鑫河、草原宏宝、小肥羊肉业、元盛、蒙都羊业、科尔沁牛业、中荣食品、东方万旗、通辽金锣、华北双汇、福润、塞飞亚、草原兴发和维尔农业等重点骨干企业, 拥有8家中国驰名商标, 15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肉类加工产品形成冷冻肉、冷鲜肉、精细分割肉、部位分割肉、火腿、熟肉制品、休闲方便食品和调理食品等几大类200多个品种。

绒毛、皮革产业

绒毛、皮革产业是我区传统优势产业, 特别是羊绒产业是我区农畜产品中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2012年, 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绒毛、皮革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49.5亿元, 实现增加值140.7亿元。形成了以羊绒产业为主, 羊毛、皮革、驼绒和羽绒等产业多元发展的格局。全区形成以鄂尔多斯市和巴彦淖尔市为核心, 覆盖锡林郭勒盟和赤峰市的羊绒加工重点产业带, 培育、形成了鄂尔多斯、东达、大兴、双河、春雪和浩森等重点骨干企业。羊绒制品有羊绒衫、无毛绒、羊绒围巾、披肩、羊绒纱和羊剪绒等。

粮油产业

近年来, 粮油产业地位日益提升, 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和发展亮点。2012年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粮油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22.3亿元, 实现增加值231.8亿元。形成了以玉米、小麦、稻谷、大豆、杂粮杂豆和向日葵加工6大行业为支撑的粮油加工体系, 初步形成了以呼和浩特市和通辽市为中心的2个玉米加工区, 以河套地区和呼伦贝尔市为中心的2个小麦加工区, 以兴安盟和通辽市为中心的稻米加工区, 以呼伦贝尔市为中心的大豆加工和以巴彦淖尔市为中心的2个油料加工区, 以赤峰市、通辽市和呼市为中心的2个杂粮杂豆加工区。形成了梅花生物、阜丰生物、玉王生物、恒丰、大公食品、蒙佳粮油、鲁花和正隆谷物等重点骨干企业。拥有呱呱叫、蒙佳、恒丰等8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河套面粉、河套 (酒) 、金川啤酒、雪鹿啤酒、大民种子等16个中国驰名商标。玉米加工产品有味精、酒精、淀粉、氨基酸系列、玉米啤酒粉、玉米胚芽油、阿维菌素、青霉素、木糖醇、氨基酸等, 小麦加工产品有面粉、糕点面包、挂面、方便面和馍片锅巴等, 大豆加工产品有大豆油、大豆粉、酱油、醋、豆瓣酱和豆豉等调味品, 以杂粮杂豆为原料开发的有机食品、营养食品、保健食品和工业产品达20多种, 油料加工产品有葵花油、菜籽油和玉米胚芽油等。

马铃薯、蔬菜瓜果产业

内蒙古马铃薯种植面积、产量和加工规模、水平位居全国前列。2012年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马铃薯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1.5亿元, 实现增加值15.7亿元。马铃薯产业形成了乌兰察布市、呼伦贝尔市、呼和浩特市和赤峰市等重点加工聚集区, 拥有嵩天薯业、奈伦、富广、麦福劳、和氏马铃薯和海德食品等重点骨干企业。加工产品有马铃薯淀粉、全粉、薯条薯片、粉条粉丝等。富广公司成为亚洲最大的马铃薯全粉生产企业, 年产马铃薯全粉1.2万吨;奈伦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马铃薯淀粉综合加工企业, 具备了年生产精淀粉3万吨、变性淀粉2万吨的生产能力。

果蔬产业拥有中基番茄、呜兴食品、屯河河套、康绿源和润农业等重点骨干企业, 形成了番茄、脱水菜、红干椒等细分产业。2012年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蔬菜瓜果76.4亿元, 实现增加值23.5亿元。番茄加工主要集中在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和杭锦后旗。巴彦淖尔形成生产番茄制品60万吨的加工能力, 实际番茄制品产量达到30万吨以上, 占全国番茄加工能力的40%, 成为全国番茄种植加工“第一大市”, 番茄制品产量占到全国产量的近一半, 产品大部分直销国际市场, 占世界番茄制品交易量的35%。经过几年发展, 番茄产业开始由番茄酱向精番茄红素、番茄籽油等精深加工方向发展。脱水蔬菜加工主要集中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杭锦后旗, 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托克托县, 赤峰市宁城县、翁牛特旗等地, 龙头企业有鸣兴、天地园、清水河脱水蔬菜厂等。加工的主要品种有青椒、红椒、豆角、芹菜、洋葱、红萝卜、圆菜、番茄和香菜等。红干椒加工集中在通辽市开鲁县。

饲料饲草产业

内蒙古拥有草原总面积13.2亿亩, 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74.4%。广袤的草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饲草资源。同时拥有耕地面积1.07亿亩, 发展饲草饲料产业潜力巨大。近年来, 依托资源优势, 自治区饲草饲料产业快速发展, 形成了以种植业为基础, 加工业为支撑, 科研推广为动力的饲料产业体系。2012年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饲草饲料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48.8亿元, 实现增加值41.2亿元。培育、形成了金河生物、通辽岳泰、正大、草原万旗、富川饲料和黄羊洼草业等重点企业, 加工产品有金霉素、添加剂预混合饲料、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青干草等。

林下产品和特色产业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物种丰富, 发展特种生物资源及沙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 依托资源优势, 全区特色产业取得了稳步较快发展, 初步形成林沙产业、中蒙药材和生物制药产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多元发展的格局。培育、形成了内蒙古宇航人集团公司、王致和鄂尔多斯市天骄食品公司、内蒙古健元鹿业集团、赤峰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伊泰生物高科有限公司、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等领军骨干企业。2012年, 全区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特色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12.7亿元, 实现增加值63.8亿元。

平湖绿色农产品俏市场 篇11

农产品“品牌热”来了

如今浙江平湖农产品已进入了品牌发展时期:农贸市场菜农们自发地吆喝兜售原产地产品,在超市市民们也开始了挑牌子购买农产品,品牌意识逐渐深入人心。

浙江平湖黄姑双龙葡萄园艺有限公司每年七八月问,每天都有30吨贴着“双龙”商标的葡萄进入上海沃尔玛和易初莲花等大型超市。公司副经理黄江明说,品牌意识成就了“双龙”的今天。早在1999年公司成立之初,公司领导就强烈意识到,走效益农业之路的重要,农产品也要有品牌!于是,公司申请注册“双龙”为商标,精心经营“双龙”,使其成为上海大市场一张顶呱呱的“平湖产”名片。

浙江平湖除了“双龙”葡萄,“金平湖”大米、“油菜花”蜂王浆、“新当湖”蘑菇、“达意”龟鳖等产品外,还有越来越多的其他农产品被冠以响亮的名字出入各大市场。短短几年间,全市拥有农副产品有效注册商标91件,商标使用率也稳定55%左右,远高于当地商标的平均使用水平,其中“金平湖”、“油菜花”等7件商标先后被评为嘉兴市级著名商标。

“品牌就是效益!”

说起品牌带来的经济效益,经营甲鱼养殖的浙江亿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永明算了一笔账,“一般温室养殖的无商标甲鱼每公斤卖30元至32元,而‘达意’牌甲鱼每公斤可卖到36元至40元。”2004年,“达意”商标成功被评为嘉兴市著名商标,走上品牌化经营之路的亿达公司在短短不到两年时间一鼓作气完成了产品从低端到高端的转型,目前公司产品涉及热带观赏鱼、巴西彩龟等多种门类,产品供不应求,与此同时品牌的无形价值也在快速增长,“达意”商标今年更有希望成为平湖农产品首个浙江省著名商标。

以品牌引领农业产业化,极大地提升农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新埭镇星光西瓜基地的王中明原先种植的西瓜装筐就卖,价钱总也卖不高,这几年西瓜打上“星秀”牌统一装箱出售,每公斤西瓜能卖到5元,一亩西瓜收入一万元,效益比以往至少增加40%。像王中明一样使用“星秀”商标提高农产品档次的,在新埭镇有近60户果蔬种植大户。西瓜打品牌是新埭镇农科站的一个创意,2001年8月,该镇农科站农技服务部注册了“星秀”图形商标,让农民实行品牌共享,全镇所有果蔬种植户只要按统一标准生产、统一包装,都可使用该商标。在实施品牌战略的同时,全镇还建立规范统一的生产标准,使无公害、高品质与品牌相结合,提高新埭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去年,全镇共销售“星秀”农产品3081吨,产值980万元,利润392万元。

品牌热下的冷思考

从单个农户的分散经营到统一包装、品牌营销,的确是农产品销售的一次飞跃,也是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平湖工商局商广科科长分析,当前多数农户还停留在一家一户承包土地的方式进行生产,品牌共享程度不高,这就直接制约了打品牌、创名牌。但农产品种类繁多的特点决定了农业品牌完全可以共享。以平湖的特色农产品西瓜为例,就拥有“卫星”、“金平湖”、“星秀”、“禾平地”等多个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但由于各自为政的结果,就无法形成“1+1>2”的合力。

农业要走品牌化之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还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加强引导,整合各类农产品品牌推进品牌共享,同时加大培育名牌力度。农民专业合作社、农科部门等组织机构应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集中起来打品牌,以质量为基础加强品牌培育,逐渐把大品牌做得更响更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Brand Strategy Seeks Bigger Market Share

As agriculture develops further in Pinghu, local farmers have marketed their name brands to attract more consumers. The strategy has been widely adopted by producers and vendors. Vendors in vegetable markets holler the origins of vegetables to make good sales and supermarkets sell farm produce with brand names in nice packages. Nowadays businesses in Pinghu own 91 registered trademarks for farm produce. For example, Double Dragon is a trademark of a grape company in Pinghu. In the high season, it sends 30 tons of grapes to supermarkets and shopping malls in Shanghai, all bearing the trademark of Double Dragon.

“Brand name”strategy is a rational choice for better profitability by many local producers. For these businesses, brand means money. A watermelon production base in Xindai Town nowadays sells its watermelons with a trademark and packed in nice cartons. This strategy has heightened the profitability of watermelons by 40%. The brand is now shared by nearly 60 household producers in town so long as their products are up to the standard maintained by the town’s farming technology station.

This brand-sharing strategy is now being promoted across the city’s rural area. As production is done by family farms, it would be unrealistic for each farm to market its own trademark. The next step, in the eyes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is to promote this brand-sharing strategy and put an effective system in place so that all the products are up to unified standards to enable Pinghu farm produce to seize a bigger share on a broader consumer market in neighboring large cities.

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篇12

(一) 土地资源优势

内蒙古幅员辽阔、气候条件得天独厚。其土地肥沃、草原广袤。草原面积居全国五大牧场之首, 草原总面积达8800公顷, 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6818万公顷, 占全国可利用草场面积的21.76%。土地资源优势成为我区发展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良好基础。

(二) 突出的原材料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羊绒、羊肉、牛奶和牛肉一直是我区四大特色突出的优势绿色畜产品, 从产量上看, 内蒙古自治区羊绒产量居世界第一, 羊毛、牛奶、牛羊肉的产量经常在全国名列前茅。2010年内蒙古肉类总产量达到249万吨, 比上年增长6.4%, 在全国排第13位;牛奶905万吨, 增长0.2%, 在全国居首位;2013年全区绒毛产量达到11.4万吨, 同比增长6.6%;牲畜总头数更是连续9年突破1亿大关。

(三) 品牌市场优势

从历史发展看, 自1989年国家农业部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 绿色产品产业经济在我区得到了迅速发展, 并已经成长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内蒙古是全国首批推出绿色食品工程的省区之一, 1990年国家农业部推出实施绿色食品工程以来, 内蒙古就率先开展了绿色食品开发与建设工作。2010年, 全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达到141家 (三年有效) , 占全国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2.21%, 在全国排第16位, 绿色食品的产品数量达到424个, 占全国的2.53%, 在全国排16位。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涌现出一批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例如伊利、蒙牛、鄂尔多斯、草原兴发、小肥羊、小尾羊、东达蒙古王等一大批蓬勃发展、独具草原特色的国家级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生产出一批像“伊利”、“蒙牛”牌系列奶食产品, “草原兴发”牌肉鸡系列产品, “鄂尔多斯”、“东达蒙古王”牌羊绒衫、“蒙古红”牌脱水蔬菜等一批深受到国内外市场青睐的优质名牌产品。

二、加快建设我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必要性

据统计, 2012年, 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6%, 成为全区继煤炭、冶金之后第三大支柱产业。因此。方兴未艾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属于朝阳型产业, 且内蒙古发展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已具备坚实的基础和得天独厚的优势, 积极发展成为必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 时代的需要

随着时代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健康环保新观念日益成为社会共识, 安全绿色农畜产品成为消费者的必然选择, 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因此, 农畜产品从生产到加工各个环节的安全保障一直是重中之重。紧把源头关, 积极把内蒙古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作为重要内容, 既是自治区“8337”宏观经济发展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自治区推动科学发展的需要, 是实现富民强区目标的需要。

(二) 国家和我区生态建设需要

按照党中央的要求, 着眼长远发展, 找准发展定位, 统筹考虑内蒙古的资源禀赋、其中包括加强“两个屏障”的巩固和发展。“两个屏障”即:—是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二是把内蒙古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要全面实施重点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 大力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 加强重点区域、流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构筑以草原和森林为主体、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三) 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内蒙古生态的恢复建设;有利于内蒙古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我区虽然资源丰富, 开发优势明显, 但由于长期实行传统的线型经济发展模式, 在经济得到一定发展的同时对自然资源也造成了严重消耗和浪费。只有改变以能源的巨大消耗和消费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 大力发展以能源低消耗和回收利用为特征的循环经济, 内蒙古地区宝贵的丰富资源才能得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 我区西北部乃至整个内蒙古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进而增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持续发展的活力, 实现以生态建设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反哺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随着农业环保问题日益严峻, 低碳农牧业随之兴起。农牧业既是基础产业, 又是高碳排放量主要源头之一, 低碳经济一定要从基础产业开始抓好, 只有今天有成效的低碳农牧业, 才有明天的低碳优质生活。内蒙古是我国的能源、资源大省, 作为祖国大家庭的一个重要成员, 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巨大潜力和优势, 理当要为全国发展低碳农业作出应有的贡献。为此, 应当积极面对农牧业生产的威胁与挑战, 从农牧业特点出发, 发展低碳农牧业, 推进自治区现代农牧业蓬勃发展。概括来看, 全区的森林碳汇量高, 碳排放量比较大, 节能减排潜力也相应较大, 可再生能源相当丰富, 零排放的空间比较广阔, 而且增加碳汇的有利条件较多。因此, 内蒙古有望成为我国重要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可以肯定地说, 内蒙古有着特别丰富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巨大潜力和优势, 因此, 低碳农牧业前景广阔, 有巨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可以肯定的是, 运行顺利的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农牧业是内蒙古农牧大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有效保障。

三、我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发展思路与对策

思路一, 内蒙古要坚持走产业化、规模化之路。主要由两部分构成:1.通过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 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标准化生产, 不断拉长产业链条, 提高产品附加值。2.要坚持走规模化经营路子, 通过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和布局, 发挥绿色和特色优势, 建设一批优势农畜产品基地和产业, 带动提高规模效益, 培育更多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 提高产品知名度, 整体上增强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的竞争力。

思路二, 我区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就是依托良好的农牧业资源, 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 更好地保障国家农畜产品供应, 促进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

思路三, 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就必须要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 培育农畜产品知名品牌, 加强原产地保护和有机、绿色、无公害认证, 保障农畜产品安全, 推动优质农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主要对策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 农畜产品基地建设标准化、无污染化

推进我区农产品加工标准化体系建设。要发挥内蒙古农畜产品生产环境污染轻的比较优势, 重点依托区内原材料资源禀赋, 以生产加工绿色、有机食品为主攻方向, 推行标准化生产, 加快农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 建立统一、权威的农牧业标准体系, 逐步扭转内蒙古多数产品无标生产、无标上市、无标流通的局面, 从源头上保证农畜产品质量, 构建全程监管、从田头到餐桌可追溯机制。要推广先进的种养模式和标准化的种植、养殖技术, 建设一批农畜产品标准化示范生产基地和绿色有机生产基地, 为龙头企业提供更多优质、安全、无污染的原料。尽快对各项农畜产品标准化体系进行梳理规范, 特别是绿色、有机产品的标准要与国际标准接轨。

(二) 抓好我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

目前, 畜牧业正处于传统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转型的关键时期, 畜禽规模化养殖在蓬勃发展, 散养量正在迅速下降, 我们要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 突出比较优势, 加强规划引导, 优化区域布局, 推行以适度规模饲养为重点, 以农户标准化养殖为基础的养殖模式, 组织和引导养殖户实行规范化饲养和标准化生产, 提高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 要抓好畜禽养殖重点村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 内蒙古应把畜禽养殖重点村建设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建设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 结合城市发展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根据水环境容量和耕地消纳畜禽粪污的能力, 严格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防疫、统一管理、统一服务, 继续发展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畜禽养殖专业村、专业乡 (镇) , 不断提高畜禽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水平。同时, 重点抓好畜禽养殖重点村建设。要以工业的理念抓现代畜牧业发展, 按照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 全面完成现代畜牧示范园区建设任务。

(四) 要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近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疫病发生频次高、强度大、范围广, 严重威胁畜牧业发展和城乡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区要增强保护意识, 树立保护与发展并重、防重于控的思想, 正确认识和处理畜牧业发展与保护的辩证关系。各级政府作为防控工作的责任主体, 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 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 健全防控组织和指挥机制, 密切关注周边疫情动态, 保障经费投入。超前谋划、周密部署、统筹协调。坚决防止重大动物疫情发生。要抓好动物防疫工作, 特别是抓好以猪链球菌病和猪蓝耳病的防疫工作, 确保内蒙古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五) 努力提高我区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水平

上一篇:出口企业提高下一篇:回归大学的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