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流企业

2024-07-22

农产品物流企业(精选10篇)

农产品物流企业 篇1

我国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 2011年的农产品总产量就已达到了17.6亿吨, 去除农户自身消耗部分, 还有约占70%的农产品通过各种分销渠道进入全国消费市场。如此大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生成了大规模的农产品物流市场, 但是农业产品物流企业发展严重不足, 农产品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分散、信息化水平低的问题, 加上农产品物流企业存在着过度竞争的情况, 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急需改变经营管理模式, 树立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一、农产品物流市场与企业现状

不可否认, 农产品物流企业在近些年来有着明显的发展效果, 为农产品的物流运输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农产品物流企业数量越来越多, 发展也愈趋规范, 但是总的来说, 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 冷链物流企业不足, 服务能力有限。

根据2011年发表的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中的数据显示, 国内农产品冷链物流供给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农产品物流市场的冷藏及运输能力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二) 市场管理不规范。

虽然国家对农产品物流市场有一定的重视度, 但是相关政策法规对此还没有进行严格的规划管理, 当前的制度设计与农产品物流市场的发展运作实际情况不相适宜、矛盾突出。目前为止, 政府还没有设立正式的物流业监管设置统一的主管部门, 各种杂乱的管理导致了物流市场的混乱, 由于管理的混乱造成了先进物流技术的推广难度。

(三) 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力度不够。

目前, 国内的农产品物流企业缺乏有效的公共信息平台的支撑, 致使全国性的和区域性的各类农产品物流市场没有一个完善的互联互通机制。企业信息平台与公共信息系统对接困难, 政府的指导性得不到发挥。公共信息平台的缺失, 直接造成了农产品生产者与物流企业信心不对称, 最后导致农产品市场和物流市场供需不均衡的现象。

(四) 经营分散、供求对接难。

从经营角度来看, 国内农产品物流存在着分散物流、分散加工、分散农户、分散批发、分散消费的六分散状态这无疑带来了较高的成本交易;另一方面, 物流企业资产一旦形成则很难实现转移配置使用, 即使能实现重新配置, 也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农产品物流配送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一) 基础设施因素。

首先由于农村交通网络状况的局限性, 虽然很多新建设施已经实现了村庄之间的互通, 但是常常因为路卡收费等问题造成物流成本上升, 所以农村物流交通网络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农产品在仓储及运输能力的落后, 再加上运输设备具有相对的落后性, 立体仓库、冷藏运输车等设备设施不够完善, 造成了农业物流成本的增加, 对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 物流管理因素。

目前, 国内的农产品物流配送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在整个物流市场上缺少一个相对应的跨区域管理组织, 不能对跨区域范围的物流配送工作进行统一的协调管理。部分地方政府为了保护当地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对外地农产品实行封锁或高价物流收费, 造成农产品流通不顺畅, 物流成本长时期居高不下。

(三) 技术因素。

第三产业的相对落后对我国农产品的影响作用巨大, 由于缺乏相应的产品深加工能力, 大多数农产品只经过简单加工或者未加工就直接走向市场, 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利润仅仅是通过市场差价获取, 不能实现深加工所带来的产品增值。长期以来致使物流配送利润率持续走低,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物流在软件和硬件设施上长期落后, 信息交流与沟通能力较低。

三、农产品物流行业竞争分析

面对如此复杂的物流市场环境, 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其主要竞争威胁总的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潜在进入者是指新成立的物流企业或者是原有的扩大规模及升级服务的农产品物流行业。这些新进入的企业往往会带来全新的物流服务理念和新的物流服务资源, 从而对现有的农产品物流市场格局造成一定的冲击, 造成农产品物流服务价格的暴跌, 危及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由于我国农产品物流市场规模较大, 但整体发展缓慢、规模较小、实力及技术设备相对落后, 新兴的物流企业一旦成功进入, 会对农产品物流行业现有的物流企业造成很大威胁。

(二) 行业现有竞争者的威胁。

现有的农产品物流企业想要在当今复杂的农产品物流市场中获得相对较为有利的地位, 就不可避免的进行行业之间的竞争及对抗。我认为目前的农产品物流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状态, 其主要业内竞争者有四大类型:生产型企业的农产品物流公司、依托农产品交易市场的物流企业、依托核心客户的农产品物流企业、第三方独立农产品物流企业, 由此可见农产品物流行业的企业竞争激烈程度。

四、农产品物流企业发展策略

从文章上述内容可以看出, 基于我国目前的物流企业发展落后现状, 实现农产品物流企业的联合与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企业之间的联合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经营规模, 更能通过经营分散及过度竞争问题的解决, 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 能有效降低跨区域运输成本并实现资源信息的有效共享。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可以通过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公司和建立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联盟来实现:

(一) 内部联合途径。

当前国内农产品物流市场上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相对较少, 将这些经营不同业务的专业农产品物流商联合并配以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 能有效实现农产品物流企业的内部联合。其联合作用表现出的主要优势有:第一, 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 实现了分散物流向规模化物流的模式转变, 在实现物流企业规模效益的同时, 使交易成本得到了降低;第二, 减少了行业内的竞争, 变过度竞争为适度竞争的同时, 对农产品物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二) 外部合作途径。

在第三方物流建立的基础上, 将之纳入供应链, 使第三方物流公司成为供应链的主体, 形成供应链物流。供应链物流能为农产品从田间到零售终端提供更全面的综合性物流服务, 其优势也表现明显:第一, 构建了有效的信息平台, 降低了农产品物流供求双方的信息收集成本及契约成本;第二, 降低了有资产专用性带来的交易费用问题。

总之, 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建立和供应链物流的形成是农产品物流企业实现合作的有效途径。

五、结语

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农产品物流市场竞争, 农产品物流企业的变革已经迫不及待, 各农产品物流企业应通过内外部的结合, 实现物流企业组织模式的现代化和专业化发展, 通过以上各种形式实现横向的联合经营, 为企业的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摘要:国内农产品物流企业在经营中存在高交易成本、过度竞争并存的情况, 农产品物流企业在组织模式均衡度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本文基于农产品物流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探讨现代农产品物流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物流企业,制约因素,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静.基于SWOT的中小型农产品物流企业战略选择与发展对策[J].经济问题, 2012.1.

[2]潘胜忠.农产品物流企业的市场博弈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2.29.

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选择研究 篇2

关键词: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评价体系;多层次灰色评价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5)03-0012-06

一、引言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并提出农村合作社、学校、企业、社区、超市之间的对接,加大电商、物流、商贸间合作[1]。这为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为热带农产品物流发展指明了方向。

热带农产品生产是促进热带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改善热带农产品物流状况、优化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以提高物流效率,对热带地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热带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也相应提高,这给热带农产品物流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产地气候和产品本身自然属性特征,加上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落后以及信息缺失,造成热带农产品物流成本高、损耗率高、产品经济价值低的现状。基于此,立足热带农产品物流实践,对国内农产品物流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对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选择问题展开研究,并提出了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的具体措施。

二、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的相关理论

(一)热带农产品物流

热带农产品物流是以消费者为中心,以热带农产品(主要包括热带蔬菜、热带水果、鲜活水产品、畜禽和肉蛋奶等)为客体,实现热带农产品及其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经济活动[2]。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农产品产后的收购、装卸、加工、包装、储存、配送、分销、信息等一系列活动,在此过程中实现热带农产品增值目标。热带农产品产地气候优势使得产品的季节变动相对较小,但热带农产品自然属性、地区气候炎热以及现代物流技术和装备运用不够,造成热带农产品物流效率较低[3]。

(二)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

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是热带农产品物流的存在形式,是热带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所有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参与物流的各方主体通过协调合作,将产品和信息转化为经济价值[4]。科学的农产品物流模式不仅可以使消费者能够及时消费到新鲜、健康的热带农产品,还能够降低损耗、节省费用、降低市场风险,从而提高物流效率[5]。

根据海南产区的实地调查,当前国内存在的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物流模式

该模式以产区区位优势形成批发市场或生鲜热带农产品交易中心,使生产者近距离接触市场需求,形成生产与消费的连接桥梁[6]。因此,批发市场在专业化建设道路上必须建立健全市场规范、完善市场功能,保护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7]。

2.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物流模式

以海南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海南春光食品有限公司、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充分发挥了企业的资源集中优势,提高了热带农产品附加值和信息化程度,有利于提高热带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8]。

3.以中介组织为中心的物流模式

以中介组织为中心的物流模式中,专业协会、农业合作组织、农产品经纪人等作为中介,完成热带农产品收购、装卸、加工、包装仓储和市场销售等活动,提高生产者讨价还价的能力[9]。

4.第三方物流模式

第三方物流模式由第三方物流组织从事热带农产品的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与信息反馈活动,它作为连接生产者和加工企业、批发商、中介组织、零售商和消费者的代理机构,既不拥有热带农产品,也不从事热带农产品交易[10]。

5.以物流园区为中心的物流模式

热带农产品物流园区内有多家物流组织和完善的物流设施,形成从生产到消费中间的产品集散、检验检疫、报关、交易展示、装卸搬运、交易结算、信息服务以及教育科研的功能齐全的综合园区[12]。

三、热带农产品物流定位及模式选择原则

热带农产品物流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传统的集贸市场、批发市场、沿街叫卖等形式依然占据较大比重,依托连锁超市、龙头企业、第三方物流组织和物流园区的物流模式较少,对移动互联网运营商以及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并不广泛。热带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损耗大、成本高,资源整合效率不高,从而提高了产品价格,在增加了消费者的生活成本的同时降低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13]。

热带农产品物流效率的重要性强调在模式选择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效率原则,即要求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选择时必须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成果最大化,物流过程中实现合理的专业分工、协调运作,提高市场反应速度、降低物流成本。二是利益原则,利益是维持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纽带,只有满足热带农产品物流参与各方利益目标的物流模式才能发挥最佳效果。三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就是在选择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时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还要将社会和谐和生态环境保护考虑在内。热带农产品相关的物流活动对自然环境、资源、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为此,物流模式的选择必须放眼全局,避免物流过程中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走集约型的绿色物流之路,实现热带农产品物流可持续发展。

四、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多层次评价模型构建

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模型构建需要把握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内涵特征,并遵循效率、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由此,本文构建了以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选择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其中:反映客户服务水平的指标有3项,物流可靠性、产品安全性、客户满意度;反映经济效益水平的指标有4项,农产品货运量、产品附加值、产业销售额和产业利润;反映物流基础设施使用效率的指标有4项,水路、公路、铁路、航空等基础设施使用,配送中心、物流园区使用,冷库、冷藏车、包装及流通加工设备使用,电子商务、公共信息交易平台使用;反映生态环境效益的指标有3项,污染排放处理水平、物流资源循环利用率以及生态环境改善潜力(见表1)。

nlc202309040824

(一)用AHP确定指标权重

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评价体系分为目标层(A)、准则层(B1,B2,B3,B4)和因素层B1(C11,C12,C13);B2(C21,C22,C23,C24);B3(C31,C32,C33,C34);B4(C41,C42,C43)。通过对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构建对比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14,15]。

根据计算得出规范列平均后的wi值及特征向量:

计算得出:最大特征值l=4.157427,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标CI=(l-n)/n-1=(4.157427-4)/3=0.052476,查表可得平均一致性指标RI=0.9,因此,随机一致性比率CR=CI/RI=0.052476/0.9=0.058306<0.1,由此可得A-B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即准则层指标权重集合为WB(0.143649,0.461835,0.118562,0.275954)。同理可计算得出因素层各项指标权重:WB1(0.22986,0.647952,0.122183);WB2(0.078696,0.249357,0.136363,0.535584);WB3(0.061081,0.138474,0.245221,0.554958);WB4(0.177617,0.322383,0.5。各矩阵最大特征值l分别为3.003665、4.072986、4.070777和3.026129,一致性指标CI值分别为0.001833、0.024329、0.023592和0.013065,再根据查表、计算得出各随机一致性比率CR值分别为0.00316、0.027032、0.026214和0.022525,均小于0.1,各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最后计算得出因素层各指标总排序权重WCi(0.033030,0.093078,0.017751,0.036345,0.115162,0.062977,0.247351, 0.007242,0.016449,0.029074,0.065797,0.049014,0.088963,0.137977),对总排序进行一致性检验:

,通过一致性检验。

(二)求评价样本矩阵并确定评价灰类

针对现有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邀请武汉理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浙江大学的三位物流专业教授以及两位从事热带农产品物流工作的中层管理人员对各因素层指标进行评分(0-10分,分数越高表明该模式下指标表现越好),运用灰色评价法计算物流模式的综合评分(专家评分情况如表4所示)[16]。

五、结论

热带地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选择是需要重点考察的问题。对当前主要的热带农产品物流模式的综合分析来看,第三方物流模式是最佳选择,其次是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物流模式。尽管以物流园区为中心的物流模式综合评分略低于以中介组织为中心的物流模式,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前者在生态环境效益方面的贡献大于后者,是由于该项目在物流体系中的比重低于经济效率项目18个百分点的权重差造成的。但考虑行业专业化分工和区域长远发展,从信息平台和先进物流设施的使用以及生态环境改善能力方面,以物流园区为中心的物流模式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应得到足够重视。从实际调查中发现,热带农产品发展还处于“重生产,轻物流”的阶段,区域生产者组织化程度低、市场信息不充分、先进技术投入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严重制约物流效率的提高。对此,政府应当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引导生产者提高专业化和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农产品交易信息平台,促进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同时要加大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热带农产品物流整体水平,促进热带地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

建设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5-02-02(1).

[2]王新利.中国农村物流[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43-48.

[3]刘燕群,方佳,李玉萍,等.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信息研

究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10(6):473-477.

[4]黄祖辉,刘东英.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与制度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5(4):49-53.

[5]孙红梅.依托农产品物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J].物流技术,

2013(1):83-86.

[6]贺峰.中国农产品物流模式构建:基于批发市场的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2006(5):40-44.

[7]马增俊.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现状及热点问题[J].中

国流通经济,2014(9):8-12.

[8]刘德军,杨慧,尹朝华.农户与龙头企业的非合作行为影响

因素研究——局域江西省农户的调查数据[J].统计与信息

论坛,2014(12):63-69.

[9]刘滨,左琳,康小兰,等.关于农业中介组织的内涵与起因探

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6(9):49-51.

[10]杨怀珍,熊炜.基于ANP的农产品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评价研

究[J].商业研究,2011(3):171-176.

[11]胡铭.以第三方物流为中心的农产品交易规制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12(3):99-105.

[12]李碧珍.农产品物流模式创新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

学,2009:132-133.

[13]梁洪波.云物流和大数据对物流模式的变革[J].中国流通

经济,2014(6):41-45.

[14]王莲芬,许树柏.层次分析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1990:30-117.

[15]张成甦,宋山梅.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贵州农产品流通机制

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2(8):163-165.

[16]邓聚龙.灰预测与灰决策(修订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

学出版社,2002:179-226.

[17]刘思峰,郭天榜.灰色系统理论及应用[M].开封:河南大学

出版社,1991:125-138.

(责任编辑:肖训生)

农产品物流企业 篇3

1 RFID在农产品物流中优势分析

农产品, 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 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1.1 体现在企业层面

R FID技术对企业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R FID是现有条码技术的升级替代技术, 可通过RFID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存储和销售全过程进行跟踪, 做到“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有效的加强对农产品的安全生产监控管理, 从而促进农产品生产向精细化生产模式转变, 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价值。对于农产品的快速识别也将起到促进作用, 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和缩短物流时间, 识别假冒伪劣产品, 保证正品利益, 增强农产品企业的竞争力。

1.2 体现在产业层面

RFID的应用对策的提出, 会对农产品产业形成一定的带动作用, 尤其是它会提升全行业的物流水平与产品安全, 提高生产者的收入, 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同时, RFID目前的硬件技术相对成熟, 但相应的软件支持、开发、应用, 尤其是标准方面则相对落后。我国农产品企业应用该技术, 可在一定程度上促成其我国区域内形成标准, 从而也有望使我国在国际上取得RFID标准方面的优势地位。

1.3 体现在政府层面

通过RFID技术与网格技术的结合, 有效结合数据库系统及网络体系, 可做到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 实现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农产品的跟踪与信息共享, 有利于政府对农产品和农产品企业进行实时监管。如四川生猪养殖、浙江水产品出口等都相继建立RFID溯源系统, 有力地保证了当地食品安全监管。

2 RFID与传统条码相比优势分析

2.1 RFID自动识别性强

条形码是靠光学识别, 识别距离近。条形码是可视识别技术, 在读取设备认知信息时必须是“无障碍阅读”, 在近距离而且没有物体阻挡的情况下, 扫描仪必须“看到”条码才可以辨读条形码。条形码不能嵌入产品或者集装箱里面, 读取数据时必需人工干预。RFID只需在电磁波的范围内即可实现自动识别和自动化管理, 通过自动的方式迅速简便无误的获得关于产品、地点、时间和交易的信息。即使物品被牢固包装或是环境不适, 也不会影响它的识别功能。RFID具有穿透性, 无传输屏障问题, 能够穿透纸张、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属或非透明的材质, 在被覆盖的情况下, 仍能够进行穿透性通信。

2.2 RFID抗污力强

条形码则是一种“可视”的数据载体, 防污性差, 载体是纸张, 因此容易受到污染。此外, 由于条形码是附于塑料袋或外包装纸箱上, 所以特别容易受到折损。而RFID将数据存在芯片中, 标签对水、油和化学药品等物质具有很强抵抗性, 可以免受污损。

2.3 RFID数据记忆容量大

条形码的信息载体多为平面纸质印刷, 信息量少, 通常只能记录生产厂商和商品类别。一维条形码的容量是50Bytes (字节) , 二维条形码最大的容量可储存2至3000Bytes, RFID最大的容量则有数Mega Bytes (兆字节) , 且数据容量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有学者称RFID能为全球每一粒大米付一个码, 它能容纳2的96次方个码, 即268亿个码。

2.4 RFID可重复使用, 寿命较长

RFID标签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增加、修改、删除储存的数据, 对信息进行及时更新, 因而标签内容可以动态改变, 可重复使用, 使用寿命长;而条形码一旦印刷便无法对信息进行更改, 使用寿命短于RFID标签。

2.5 RFID识别速度快, 错误率低

条形码一次只能有一个条形码受到扫描, 工作人员必须亲手扫描每件商品, 不仅效率较低, 而且容易出现差错。条形码一旦撕裂、污损或丢失, 扫描仪将无法进行扫描进以识别商品。而RFID辨识器可同时辨识读取数个RFID标签, 比使用条形码来完成相同任务平均要节省96%的时间, 还可识别高速运动的物体, 可应用于高速不停车收费系统中。

3 农产品物流中使用RFID的障碍因素分析

通过分析研究, 当前影响农产品企业物流环节应用RFID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认知

条码技术由于简单, 成本低, 农产品企业已广泛使用, 同时, 农产品企业相对落后, 多数企业缺乏对RFID足够的了解。并且, 企业即便应用RFID技术, 也需要有RFID技术的辅助系统, 在物流领域, RFID采集的产品数据只有放到包含生产、运输、销售等企业在内的大网络环境下才能真正实现物品的自动化管理, 这就需要一个开放互联的网络支撑, 在这个网络上进行数据的传输、共享、调配, 配合无线技术手段, 实现货物追踪、定位等功能, 并且还要花费一定的资金对员工进行培训。因此, 多数农产品企业暂时还不想改变目前的业务流程, 短期内条码将很难为RFID标签所取代。

3.2 成本

条码的成本低, 已被应用于各种产品, 特别是低值消费品, RFID目前成本还较高, 还不适合低值消费品的单品使用, 目前多应用于贵重物品或整箱商品上。目前一枚RFID标签便宜的也要1元人民币, 如此高的价格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 如果标签的总体价格能降到0.3元左右, 那RFID的价格优势就会非常明显。但是, 标签价格主要取决于芯片的价格, 目前市场上的芯片多是进口产品, 价格一直偏高, 这严重地影响了整个RFID行业的发展。由于RFID读卡器与标签价格都比较高, 加上相应软件, 中小企业通常难以承受, 所以目前只见于在整箱商品上应用。不过随着国内半导体技术水平的飞速提升, 国产芯片已经在国内站住脚跟, 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应用也逐年增加, 因此, 整个芯片市场的价格也受其影响, 每年大约以20%的速度在下降, 随着RFID标签价格的不断降低, 势必会取代传统条码技术。

3.3 读取率

目前, RFID系统可以实现超过97%的平均读取率, RFID的读卡器还没有达到在任何时间、任何条件下的读取率都能够达到100%, 环境、贴标物品的材质、一次阅读标签的数量都会影响到读取精确度。阅读器的识读范围存有盲区, 不同阅读点存有多余数据, 阅读器相互干扰等。

3.4 隐私权与安全性

由于产品使用了RFID标签, 因而购买产品的消费者的个人隐私, 包括行动和购买习惯就很容易被相关企业获取和自动跟踪, 使得消费者感动不安和担忧。因而必须使消费者了解通过RFID系统搜集了那些信息, 并使消费者确认信息保密性很强, 消费者才会放心购买产品, 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提高信息透明度, 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相应的成本。应用了RFID技术的企业也担心其竞争对手获取其在运输、存货、销售等方面的相关信息。因此, 在没有对RFID技术的加密措施充分认可的前提下, 在企业和消费者的隐私和安全没有得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 企业对使用RFID是存有顾虑的。这就需要加强RFID标签的加密措施, 只对那些授权的阅读器传送信息, 防止其他人偷听和盗取相关信息, 阅读器也要使用随机加密它自己的编号。如果标签不能够识别阅读器的身份, 就拒绝发送信息。

3.5 标准化

现有的RFID系统可能使用不同的频率, 不同的国家可能会把不同的无线电波段分配给不同的用途。目前缺乏全球性标准, 因此无法整合整个RFID系统, 到现在为止, 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射频识别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国际标准共计19项。目前, 全球RFID标准尚未统一, 竞争激烈1。全球主要有EPCglobal、ISO/IEC、UID、AIM、IP-X五大标准组织, 分别代表了国际上不同组织或国家的利益, 其中EPCglobal势力最为强大。虽然沃尔玛、麦德龙等零售巨头都在积极地推行RFID技术, 国内的卷烟托盘管理, 机场的行李管理都已经是RFID系统成功实施的案例, 但是由于RFID标准不统一, 大家各自为政, 因此很难在大的范围内实现应用。

3.6 健康影响

因为RFID磁条所使用的800MHz~900MHz已经属于高频范围, 很多专家对RFID将来代替条码而广泛使用心存担忧, 担心企业员工和消费者长期生活在RFID磁条包围中的会受到高射频射线影响, 会导致免疫力下降, 而这也间接影响了对RFID应用推广。

4 对农产品物流中使用RFID的思考

在各国标准竞争激烈、统一标准尚无法出台的情况下, 我国政府应出面组织和扶持国内企业加快自主RFID标准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同时也应确定RFID的使用标准, 保护员工与消费者身体健康, 雇主必须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包括为员工提供所需的数据、指导、训练及监督, 提供和保养安全的设备及工作系统, 作出有关的安排, 确保企业员工安全地使用这些设备, 以及提供和维持安全的工作环境等。

我国已在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公交一卡通、北京奥运会票务系统中成功使用了RFID系统。目前中国食品频频出现安全问题, 农业部已出资推广建立一套畜牧产品从养殖、屠宰到流通的安全追诉体系。北京二商集团旗下的河北安定猪场、第五肉联厂、二商连锁超市等相关企业中已尝试使用RFID, 确保肉类肉类食品安全监管和追踪及追溯。但由于我国多数农产品企业经济实力不是很强, 加之RFID的成本还较高, 有实力应用RFID的企业很少, 而农民更不可能主动使用RFID, 因而政府必须给予农产品企业以资金支持, 以加快农产品企业应用RFID的速度。

参考文献

[1]叶龙.RFID技术的应用瓶颈和发展模式研究[J].上海商学院学报, 2008, (9) :48~50.

[2]欧广宇, 刘辉.RFID技术及其在物流企业的应用[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8, (6) :166~167.

改进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的对策 篇4

[关键词] 生鲜农产品 物流 冷链物流

生鲜农产品是指由农业部门生产的没有或经过少许加工的,在常温下不能长期保存的初级食品,一般包括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农畜产品。生鲜农产品是中国消费者除粮食以外最主要的食物营养来源,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生鲜农产品多采用传统的流通模式,每年在运送路上腐烂的果蔬3.7万吨,可供养2亿人的生活。因此发展生鲜农产品物流,降低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物流成本,提高生鲜农产品流通速度,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和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根本利益,同时也能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一、改进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保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由于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不易保存的特点,采用提高物流效率,能缩短产品物流的时间,可以减少产品流通损失、降低物流消耗、减少资金占用、节约资金。由于保证了生鲜农产品的鲜活性,可以增加产品价值,进而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可以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和质量安全,减少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可以使消费者买到放心安全、价低质高的产品,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2.增强生鲜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我国生鲜农产品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国外产品在质量、包装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由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关税普遍降低,使得中国产品在价格上的优势在逐年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提升和改造国内生鲜农产品传统的流通环节过多、质量标准低下的物流状况,增加生鲜农产品附加值,以增加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势在必行。

二、当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

1.生鲜农产品生产仍以单个农户分散生产为主

虽然目前在我国各地建立了不少的生鲜农产品生产基地,但生鲜农产品的生产仍以单个农户分散生产为主。单个农户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加之我国对生鲜农产品缺乏相应的质量监控,导致农户只重视产品数量忽视产品品质,使其生产的生鲜农产品处于无法保证品质的状态。即便有农户生产出有品质保证的生鲜农产品,由于其规模过小,也难以保证其能在市场上被消费者甄别从而获得更多的补偿。因而使得产品农药、兽药、重金属超标,产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化肥饲料,造成近年来疯牛病、禽流感、瘦肉精和超标农药等问题频频出现。使食品安全已成为继人口、资源和环境之后的第四大问题,更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但是由于生产者的分散性和小规模性,即使出现了问题,也难以进行问题追溯,对生鲜农产品的监督和管理就更加困难。

2.生鲜农产品加工能力低,流通中损失率高

我国采后商品化处理为1%,保鲜储藏比例不足20%, 加工比例不到10%, 国外水果经过采后储藏加工增值比例为1:3.8, 而我国是1:1.8,产品加工水平低,产品增值度低。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蔬菜水果物流中产品可以一直处于采后生理需要的低温状态并形成一条冷链物流,美国果蔬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而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尚未形成,80%以上的农产品是采取常温保存和流通的,在整个物流链条上,未经加工的大量鲜销产品每年因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造成在运输中腐烂损失高达750亿元。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薄弱状况造成生鲜产品的物流受阻和资源浪费。

3.基础设施装备落后,物流成本高

我国农村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目前我国农村道路等级低。没有专业的车辆运输队以及车况较差,路网联通度低。据统计, 我国公路运输的七成是敞篷卡车, 三成是密封式箱式汽车。公路冷藏运输的运量只占25%, 铁路冷藏运输的运量占55%左右,致使农产品物流时间过长,增加了产品物流的运输成本。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仓库70%是平房仓库,仓储设施比较简陋,具有冷藏、保鲜、气调条件的现代化、自动化高级仓库更少,使得生鲜农产品物流成本过高,占50%左右,甚至更多,而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控制在10%左右。当生鲜农产品集中上市时,物流不畅,加工能力不足,产销脱节严重,损耗情况更为突出,造成生产者利益遭受严重损失。

三、改进生鲜农产品物流现状的对策

1.采取定单生产的方式进行规模化生产

由于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分散,使生鲜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流通难以有效实施,而随着改革开放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标准化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世界各国都对生鲜农产品生产经营制定了明确的标准,而且越来越严。为保证农产品安全、提高产品品质,以便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可以采取“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公司+基地”的生产方式,从生鲜农产品物流源头上提高品质,确保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公司在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基地订大宗生鲜农产品的采购计划时,就会按有关产品标准提出感观指标、理化指标、安全指标和鲜度指标等方面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批量招标采购数量,这样就使生鲜农产品生产者自觉地按照生鲜农产品的有关标准组织生产,采取统一种苗、农资和饲料,统一的生产技术,统一的产品收购、包装和销售的方式,实施品牌经营和行业自律,从而促进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2.采用冷链物流物流方式

由于生鲜农产品本身的物理特性,使得生鲜农产品物流不同于工业品物流。生鲜农产品的物理特性,首先是易腐易损性;其次是单位产品价值低,体积大;再次是最初产品形状、规格、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生鲜农产品的易腐易损性规定了物流时间的上限,从而也限制了物流半径,并要求尽量减少装卸搬运次数。特别是一些鲜活的生鲜农产品,对物流过程的要求非常苛刻。通过专业第三方物流配送,对各种生鲜农产品进行初加工和处理,实现采购——仓储——加工——配送——销售诸环节高效链接,可以有效降低运输损耗,加快流通周转速度,以及通过及时加工和冷链配送,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的新鲜度,同时还可以提供清洁原料及合理包装以简化家庭内操作,直接送达消费者手中等各方面的增值服务。

3.进入超市进行销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安全性、初步加工要求越来越高,以往蔬菜零售市场的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超市正在取代传统的农贸市场,成为生鲜农产品销售的主要场所,因为超市经营比较规范,产品的可追溯性强,信誉度高,在发达国家,60%~80%的农产品进入超市进行销售。超市对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规格、包装等方面有严格要求,达不到标准的生鲜农产品就无法进人超市。此外,以超市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构建,使得超市成为现代流通的终端组织,由于其严密的经营管理体系和监测体系,同农贸市场的个体商贩相比,销售生鲜农产品的安全性更为可靠,还可以激发生产经营者对生鲜农产品进行加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蔬菜的净菜加工、禽肉蛋的真空包装、水产品的冷冻加工和速食食品的制作等。这些经过加工的生鲜食品、不仅适应了人们快节奏生活的要求,而且可以提高附加值,增加农业收人。

4.运用各种先进物流技术

首先要实行生鲜农产品产地编码制度,在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的每一个加工和包装环节,也要对加工成的产品进行标识,还要采集所加工产品原料已有的标识信息,并将其全部信息标识在加工成的产品上,以备下一个加工者/包装者/进货商使用,消费者在销售点购买的食品发现了安全问题,可以向上层层进行追溯,最终确定问题所在。其次提高生鲜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降低储运环节的损耗率。在我国目前已经广泛使用的保鲜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制冷贮藏技术、气调贮藏保鲜技术,传统窖藏保鲜技术以及保鲜剂、涂膜保鲜技术等,与先进的保鲜技术还有一定的差距,应逐步采用更先进的低温高湿保鲜、臭氧气调保鲜、辐照保鲜、涂膜保鲜、高壓保鲜、高温处理保鲜、生物保鲜、高压静电场保鲜、纳米保鲜等保鲜技术和预冷技术、光电分等分级等技术。

参考文献:

[1]李光跃李毅贺绪军:发展农产品物流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6.8 57-59

[2]许亚:农产品物流不畅的原因分析及改善[J].物流科技,2006.2 64-66

[3]刘卫柏: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J].特区经济,2006.9.291-292

[4]郭丽华: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系统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6.5.25-27

农产品物流企业 篇5

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必要的基础设施环境提供法律保障。物流法体系是以物流法为基础、以物流主体和行为法律规范为主体的各种法律规范按照一定规律所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物流主体法, 二是物流行为法, 三是物流市场管理法, 四是物流标准法。只有建立健全的适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法律体系, 才能保证我国物流业健康发展。

3.2促使地方物流立法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市场状况不同, 物流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各地区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制定出一些适用本地区的物流法规。2010年9月30日, 《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已经福建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 该条例对闽台开展物流交流合作作出了多项的具体规定, 它是我国首部为物流业立法的地方性法规。对物流企业而言, 该物流法将能够维护福建省物流企业的合法权益, 也能吸引更多的台湾企业来闽投资建设;对于物流行业而言, 有利于对全省物流业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促进物流业实现快速健康有序发展。福建省的这一方法, 其他各省可以借鉴, 这样既能加快当地物流企业的发展, 也能够为今后制定全国性的宏观物流法律提供经验和依据。

3.3加强物流立法现代化

针对物流业发展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 我们应不断补充、修

1 RFID在农产品物流中的应用现状

射频识别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的技术, 被称为第二代条码技术。是一种使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 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 通过识别装置和被识别物品间的接近活动, 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品的信息, 并提供给后台计算机处理系统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一种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出入控制、电子票证、交通管理、公共安全等领域。在农产品企业物流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主要在东部区域应用较多, 而在中西部地区的农产品企业物流中应用相对较少。在农产品物流中RFID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肉类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北京二商集团旗下的养殖 (安定猪场) 、加工 (第五肉联厂) 、流通 (二商连锁超市) 等企业已经成功应用RFID进行肉类食品的安全监管与追溯, 提升了我国在食品行业安全监管的整体水平, 对RFID在我国肉类食品行业追溯管理中的应用起到了推动的作用。2006年9月底, 带有RFID标签的第一批“金卡猪”在成都上市, 市场反映十分积极。2007年2月我国又完成了肉牛生产全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建立。目前我国已经完成了基于RFID的生猪与肉牛全程质量安全追溯的应用, 从幼猪的挑选、喂猪的饲料、注射疫苗, 再到屠

改已有的不合时宜的内容, 甚至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大胆的超前的进行立法活动。如何用系统化思想和现代综合物流理念建立高度系统化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 促进我国物流以最佳的结构、最好的配合, 充分发挥其系统功能和效率是物流立法中的重要课题。物流业面临的复杂国际环境, 需要得到多方面法规的引导和支持。特别是当前国际物流已开启全球供应链整合的时代, 要与国际惯例接轨, 我国的物流立法要实现与世界贸易组织、自由贸易区的一体化, 开放与物流相关的分销、运输、仓储、货代等领域, 推动与国际贸易规则等接轨, 以WTO规则、国际惯例为前提, 通过清理、修订、废止、补充立法等手段, 规范现有物流法规和部门规章。

物流法律体系基本框架是开放的、动态的, 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 通过物流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 努力为建设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参考文献

[1]孟琪.物流法概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2]陈金涛.完善我国物流法律制度的理论思考[J].当代法学, 2007,

[3]高泉.加强与完善我国物流法制的思路[J].中国储运, 2006, (8) :

宰、猪肉分割等环节, 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知情权。除了北京外, 全国其它地市包括上海、山东等, 均在研发基于RFID技术的食品追溯系统, 追溯不仅涉及肉类, 还包括蔬菜、水产等产品, 用于保证“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

1.2 动物跟踪和管理

2010年湖南红星盛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到位于浏阳市普迹镇的生猪养殖基地, 给基地1800多只、每只重10公斤左右的仔猪“戴耳环”——在仔猪耳朵上打上“RFID耳标”, 从而市民就可购买到从养殖到屠宰、流通等所有环节全程监控的“红星盛业”放心猪肉, 消费者凭购物小票上打印的猪肉身份信息, 便可查询到这块猪肉的“前世今生”。

RFID还可用于动物跟踪与管理, 将用小玻璃封装的RFID标签植于动物皮下, 可以标识牲畜, 监测动物健康状况等重要信息, 在养殖厂, 可通过采用RFID技术为动物建立饲养档案、预防接种档案等, 对牲畜进行高效、自动化管理, 同时也保障了食品安全。RFID还可用于信鸽比赛、赛马识别等, 以准确测定到达时间。在养殖产品活体身上加装RFID电子标签, 将水产品从开始养殖到结束的所有信息进行记录, 包括来源、品种、喂料信息、用药信息、疾病及治愈状况等。养殖场不仅可以监控养殖产品的健康状况, 追查养殖产品患病或死亡原因, 还可以利用RFID实现养殖产品的选育、繁殖、喂养等过程的科学化管理。

1.3 田间伺服系统

RFID是未来几年内推动精准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田间伺服系统将农作物品名、品种、等级、尺寸、净重、收获期、农田代码、田间管理情况如土壤酸碱度、温湿度、日照量、降雨量、农药使用情况等信息进行记录, 实现科学化、精准化种植。从而促进农产品生产向精细化生产模式转变, 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价值, 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创造更多的收益。

1.4 烟草酒业防伪

RFID在防伪方面的应用占RFID总应用的2.7%, 并且有逐步增长的趋势。RFID技术在烟草、酒业行业的广泛使用, 将大大促进烟草企业信息化的进程。RFID在防伪领域的应用不但可以杜绝假冒产品流入销售市场, 避免了因此给企业带来的经济以及信誉损失, 而且还可以控制产品质量, 能够及时发现质量问题, 将信息反馈给产品设计、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经营决策部门。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市场的控制管理, 指导企业产品设计定位, 提高经营决策的及时性, 使企业取得竞争优势。五粮液作为中国最顶尖、最具代表性、销量最大的酒类品牌, 一直是假冒犯罪的首要目标, 因此五粮液集团在保护品牌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均大大超过同行, 凭借五粮液的行业影响力, 其防伪工程一直在行业内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 是名酒防伪技术的风向标。五粮液高端品牌采用RFID防伪标, 年用量在两千万枚以上;同期推出多功能RFID查询识别器年用量八百套以上;专卖店RFID查询设备及手持式查询设备年用量在两千套以上;构建了一个完整的RFID整体解决平台。双沟酒业也将RFID应用到企业白酒防伪系统;张裕集团在其生产线上首次运用了东方电子RFID产品追溯系统, 这是RFID首次在国内葡萄酒行业得到应用,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也应用了射频识别技术进行防伪。

2 RFID在河北省农产品企业物流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河北省应用RFID比较广泛, 如河北师范大学于2006年实施数字化校园一卡通系统工程, 包括售饭, 洗衣机, 机房, 图书馆, 资助服务等;2010年河北省高速公路电子收费客服中心正式启用, 全省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 (ETC) 投入运行, 但目前河北省农产品企业中尚未开始广泛应用RFID技术, 通过对样本企业进行抽样调查, 发现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2.1 障碍因素影响RFID技术使用

首先是RFID读卡器与标签本身的价格都比较高, 加上相应软件, 中小企业通常难以承受, 即便使用, 也只是在整箱商品上应用。第二是读卡器还没有达到保证在任何时间和任何条件下的读取率都能够达到100%。环境影响、贴标物品的材质、一次阅读标签的数量都会影响到读取精确度。第三是隐私权是无线设备被普遍关注的问题。很多人对他们的行动和购买习惯被自动跟踪感到不安。因此需要事先告诉公众这个系统搜集了哪些信息, 信息的保密措施如何, 这无疑会迫使企业提高透明度。因此, 出于对隐私权与安全性的顾虑阻碍了对RFID的应用。第四是现有的RFID系统可能使用不同的频率, 不同的国家可能会把不同的无线电波段分配给不同的用途。目前缺乏全球性标准, 因此无法整合整个RFID系统, 所以对于过长的供应链尚无良策。第五是因为RFID磁条属于高频范围, 很多专家担心企业员工和消费者长期生活在RFID磁条包围中的会受到高射频射线影响, 会导致免疫力下降, 而这也间接影响了对RFID应用推广。

2.2 对资金和市场风险的担忧

因为条码技术简单, 成本低, 已为广大企业所认可, 一时很难为RFID标签所取代。同时, 农产品企业相对落后, 也导致多数企业缺乏对RFID足够的了解。并且, RFID项目需要巨大的初期投入, 而这些投资通常是不可逆或部分不可逆的, 带有较大的商业风险, 因而一般企业即便意识到了RFID的优势, 但出于对资金安全的考虑和对市场风险的担忧, 对RFID也属于观望态度, 加之政府相关部门也并未强制要求使用RFID, 所以企业也没有必须使用RFID的外在压力, 加之使用RFID技术的企业还属于少数, 因此当前并未因为部分企业RFID的使用, 使其他未使用企业感到巨大的竞争压力。

2.3 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制约

由于对RFID缺乏足够的认知, 企业高层并未高度重视RFID的应用和扩散, 也导致企业应用RFID的规模较小, 对RFID的应用需求不足, 还因为有些企业还可以通过减低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利润, 也没有迫切使用RFID的动机。大多数农产品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并不完善, 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规范化运作的经营管理体制, 投资RFID在短期内不但不能给企业带来收益, 反而还会增加成本。农产品企业中多数员工素质不高, 其员工技术水平和使用意愿也影响到了管理者对RFID采用的态度。

3 建议措施

3.1 政府加大资金支持

RFID的应用在我国目前属于成长期, 对相关技术的研究已经进展到一定程度, 通过研究国外RFID和我国应用RFID较多和较早的省份的经验发现, 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是扩大RFID应用范围的主要原因。因此, 河北省相关政府部门可以从扶持几个试点农产品企业开始, 逐步扩大RFID的应用和推广。2006年第7次上海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显示, 有71.1%的上海公众只在“政府提倡或国家权威部门认可”的情况下才会接受新技术、新产品或新品种, 因而RFID这项“21世纪最有前途技术之一的信息技术”在河北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推动。依靠政府这根顶梁柱, 通过各项

摘要:我国几个经济发达的省份、直辖市, 如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已经在农产品企业物流中有序使用RFID, 但河北省至今还无大规模采用RFID的有效探索。从技术采纳角度看, 河北作为农业大省, 其农产品企业为数众多, RFID需求应该较高, 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其应用, 非常值得探讨。本文对RFID在河北省农产品企业物流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 找到不足之处,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希望对河北省农产品企业大规模应用RFID提供相关借鉴。

关键词:射频识别技术 (RFID) ,农产品企业,物流,河北

参考文献

[1]姬鸿恩.RFID在物流管理中的战略价值与挑战[J].物流科技, 2009, (7) .

[2]欧广宇, 刘辉.RFID技术及其在物流企业的应用[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8, (6) .

[3]魏宋杨.射频识别管理系统在肉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中的应用[J].中国自动识别技术, 2009, (8) .

农产品物流企业 篇6

1 物流信息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1.1 物流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 物流信息指的是包括保管、装卸、流通加工、运输等环节在内的与物流活动相关的信息。在对物流活动进行管理和决策时, 如运输路线的选择、交通工具使用、仓库的有效利用、运输批量的确定、库存时间的确定、在途货物的追踪以及货品订单管理等, 均需要在可靠准确的物流信息基础之上做出科学决策, 因为准确的物流信息可以为订单管理、库存管理、运输管理以及物流作业管理等提供信息支持服务。从广义的角度来看, 物流信息不仅仅局限在上述的物流相关活动信息, 还包括与其他物流活动相关的资源信息, 如市场信息和产品交易信息等, 物流信息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信息资源分布广、源点多、信息种类繁多且动态性强等[1]。

1.2 强化物流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物流是在客户需求的前提之下将产品从供应地转移到需求地的活动过程, 期间将产生包装、储存、流通加工以及运输管理等相关物流活动的融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关键之一是对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物流进行科学管理, 而物流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 信息流是保证物流能够正常运转的前提。物流进展之处需要有足够的供应信息, 之后需要在运输信息的指导之下合理安排运输手段和工具, 在物流仓储环节需要根据特定的生产和销售信息合理安排产品的存储和保管。由此可知, 有效管理物流信息可以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2 传统物流信息管理分析

本文将以某一个生产食用菌的企业为例来分析传统农产品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方法。a生物科技企业是一家专门从事食用菌开发、研究以及生产的现代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拥有国内领先的食用菌产品自动化生产线, 对珍稀食用菌杏鲍菇以及螺味菇等需要进行周年化无公害研究, 总的来说, 该公司是国内著名的食用菌研发和生产企业。该公司的主要生产经营产品为螺味菇, 其生产经营流程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企业生产部门根据市场需求向采购中心发送生产原材料的采购申请, 在采购申请被审批成功后, 采购部门根据原材料的需求标准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原材料的采购。在供应商发货环节, 生产原材料的仓储管理员需要根据生产部门提供的产品标准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验收入库。企业销售部门在进行客户选择时, 需要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推荐销售。生产部门需要根据实际生产情况作周度、月度和年度的生产计划。研发部门主要负责对菌类进行新产品研发和改进工作。

总的来看, a公司的主要物流活动有:供应商负责生产原材料的物流供应活动, 该企业主要负责商品的运输送货环节, 企业的客户则需要通过电话、邮件等途径向企业提出购买需求, 销售部门需要电话、到访的形式对产品的生产和库存状态进行清晰的了解等, 在确定有库存的情况之下, 企业客户则需要以书面的形式提交产品采购订单。销售部门在接到客户提交的产品订单之后, 将订单的副本递交给仓储管理部门, 然后再按照订单内容进行出库单打印, 出库管理部门则按照出库单进行发货, 并将相应的出库记录进行登记备案。企业客户根据收到的货物向销售部门转交给财务部款项, 财务部门根据需求给企业客户开具发票, 经过一系列的物流环节最终完成货物的成功交易。其中企业需要负责产品的运输环节, 运输部门组织车辆调配, 运输司机可以有效安排运输路线等。

综上所述, 可以发现a公司在物流管理方面并没有实现真正的物流信息化管理, 因为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性标志是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的加工、处理以及共享等, 对企业在生产活动中的各个物流环节进行信息的整体规划集成式管理。该企业在物流信息管理方面体现了我国当前多数企业存在的问题, 不是完全的手工原始操作, 而是将业务管理系统置于生产经营活动中, 但没有起到核心作用, 仅仅有着信息记录、统计和查询、报表生成的功能作用。工作人员需要将流转的物流信息通过特定的数据库调出来, 通过报盘的途径进行交流, 由此可见, 传统的物流信息管理方式极容易导致企业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物流环节繁多, 人力、物力资源严重浪费, 物流信息流通缓慢失真。长此以往, 将给企业的生产质量和决策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 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 可以对物流信息进行有效管理, 发挥应有的效益促进新一代农产品企业的高效发展[2]。

3 农产品企业物流信息管理需求分析

通过市场调研, 可以将a公司的生产运营过程分为采购、生产、销售、仓储以及配送几个物流环节。由此, 可以将a公司的整个物流流程分为采购、产品入库、产品出库、物流配送以及货款结算等五个重要物流活动环节。

采购为企业物流活动的初始环节, 采购环节所涉及的物流活动有供应商选择、合同签订、订单接收以及货物接站安排等。在选择供应商环节中, 需要对供应商相关信息 (供应商资质信誉和供应商的供货信息等) 进行详细处理。在供应商供货签订合同过程中, 需要对有用的信息如获取品种、品质、数量、单价、生产计划以及到货时间等进行详细核对。随供货合同同期所产生的有订单接收, 对采购物品的描述与供货合同相同, 货物接站需要对货物车次、数量、到货时间等做好详细核对, 并及时做好货物接收和仓储工作。

产品入库环节可以分为采购和生产入库两种类型, 采购入库与采购原材料的入库环节相对应, 生产入库为成品产品的入库活动, 在入库环节中要将入库物品的时间、质量、数量、品类以及货位等基本信息进行登记, 并对一些物品的损坏、遗失等做好相应的记录。

产品出库环节包括原材料调配给生产车间和产品成品的出库销售两种类型, 由于出口产品和原材料的保管方式和条件有差别, 因此一般企业会将仓储分为对应的两种仓库, 物品在出库时需要提供产品相应的数量、单位、规格、单价、流向以及经手人等相关信息。

产品配送环节作为物流活动的后端环节, 与企业的客户直接对应, 对于一个多用户的公司来说, 需要根据客户的位置和需求时间选取适当的交通运输工具, 将需求商品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到相应的地点, 其中配送路线的选取、交通运输工具的配载是非常重要的。

在上述企业生产经营物流活动环节中, 产品销售和采购原材料均会涉及到结算环节, 结算环节针对商品的数量、单价等, 将相关单证生成收款或者付款凭证, 登记入账为后期账面核对和查询提供充分的依据。除此之外, 农产品企业的消费者对产品的生产情况、有无化肥情况以及营养成分等非常关注, 因此需要对农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全程跟踪记录, 为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产品相关的信息服务。

4 农产品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结构设计及应用

根据上述农产品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的需求分析结果, 可以将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分为管理层、控制层以及作业层。

4.1 管理层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层主要实现发展规划、报表查询、标准化管理、客户以及产品的管理等功能服务。一是报表查询功能, 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产品销售以及盈利等方面的情况, 从而为企业未来的经营管理提供规划依据, 并制定合理的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二是客户管理功能, 拓展客户, 留存客户基本信息, 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服务;三是标准化管理功能在系统选项中的设置可以为企业的信息管理和拓展提供技术和信息保障;四是产品管理功能是对农产品的类别、质量、品种以及档次等进行综合性的管理, 对新品种进行及时评估, 并及时将不合格的产品淘汰, 调节农产品的定价和生命周期控制, 将商品的价值发挥至最大。

4.2 控制层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层可以实现订单、质量管理以及综合计划等功能服务。 (1) 控制层对企业客户的订单进行有效评估和接收; (2) 根据企业客户的订单需求制定合理的采购、产品加工以及物流运输等方面的计划, 并对相关活动实现有效调节, 实现信息流和作业流之间的互通转化; (3) 制定农产品在质量方面的控制策略, 实现产品的有效质量控制, 监控企业物流各个环节的作业流程, 防止错误流程出现, 并对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把控。

4.3 作业层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作业层在控制层指令的基础之上, 在事先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企业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各个物流环节的工作。

农产品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总体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

5 农产品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作业层业务流程简介

(1) 作业层产前管理。按照企业计划合理安排农产品的种植和采摘, 并将相应的信息记录下来, 根据企业计划完成农产品采摘之后, 根据企业客户的产品具体需求生成送货单, 发送给配送管理模块, 作为产品加工和后期交付的主要依据。

(2) 作业层采购管理。作业层采购管理模块主要是接收控制层的订单和综合计划指令, 落实原材料和外协材料的采购计划, 并形成相应的物品采购报表, 后期企业可以根据需求通过关键词查询材料采购信息。

(3) 作业层配送管理。配送管理可以根据企业客户的订单需求来设置产品的数量配额和配送类型等, 并自动生成相应的配送单, 可以对该配送单进行查询、删除、修改以及审核等功能。配送管理还包括了加工和运输管理两个模块, 执行了农产品初级产品的加工、装卸、包装以及挑选等功能服务。

(4) 作业层产品追溯。产品追溯是农产品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一大特色, 企业客户可以通过产品追溯来进一步了解购买产品从种植、采摘、细加工以及包装运输等一系列物流环节的相关信息, 从而进一步推知产品的质量是否安全、营养是否丰富等信息。

综上所述, 农产品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物流信息管理的弊端, 提高了物流信息化管理程度, 降低了物流信息管理成本, 可以让企业集中精力做好业务操作。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对农产品企业的产品质量以及产品信息透明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由此农产品企业可以通过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来有效提升农产品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服务质量。本文首先概述了物流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以及强化物流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然后分析了传统物流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详细论述了农产品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的需求, 最后提出了农产品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结构设计与应用策略。

关键词:农产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高连周.基于企业ERP系统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研究[J].中国商贸, 2013 (2) .

农产品物流企业 篇7

物流服务产品是一种为有形产品———“物”, 实现空间上的物理性位移和时间上的前置而创造商品实体价值的集技术、信息、管理于一体的劳务产品。从时间角度考察, 伴随着商品实体的运动, 实现了“前置时间”, 通过其消除“耽搁迟滞和断档脱销”的职能, 以决定“物”流动的顺畅程度和节奏、速度;从空间角度考察, 通过其“整合优化物流资源和配置”的职能, 从而实现物流成本和费用的最小化。因此, 便于引用产品开发的方法, 我们将物流服务产品统称为物流产品, 且是一种创造时间和空间价值的活动, 通过节省成本费用为供应链提供增值利益。其增值性直接体现了物流产品作为价值创造活动的成果, 反映了物流产品对生产经营过程中产品和服务价值的增值作用。

鲍尔索克斯 (2006) 认为现代物流贯穿整个制造过程, 全球业务的快速发展扩大了物流运作规模, 同时也使物流活动变得更加复杂, 并涉及到在产品和服务市场中除了制造与消费环节以外的所有环节。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物流产品需求的不断扩大, 物流产品价值创造的范围还在不断的拓展和延伸。为了帮助物流企业增加其物流产品的创新与开发能力, 我们将从物流企业角度出发, 提出物流企业服务产品开发的知识地图构建及流程设计。

1 文献综述

在物流服务的研究方面, 国外学者做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JukkaKorpela (1996) 等利用层次分析法, 提出了一种对物流服务进行战略管理的方法。MartinChristopher (1998) 认为理想的物流系统设计应该分为三个阶段:识别客户服务需求、定义客户服务目标、物流系统设计。JohnT.Mentzer (2004) 等人提出了对物流服务客户进行市场细分以提高物流服务质量。Kee-hungLai (2004) 根据服务能力的不同将物流服务提供方分为四种:traditionalfreightforwarders传统货物运输商、transformers转换商、fullserviceproviders全面服务提供商和Nichers机会识别商。QilanZhao等人 (2005) 基于大量化定制概念的基础, 提出了物流服务流程再造的方法。

对物流企业及其服务产品开发而言, 由于没有适当的方法和工具来全面描述与企业组织的知识资源、清晰展示知识资源的全貌、揭示各个知识单元之间的关系, 以及共享知识资源、方便检索与调用知识, 知识孤岛现象较为严重。企业知识类型多样, 要将这些不同类型的知识统一用知识地图表现出来, 就需要提取设计人员感兴趣的知识特征、背景属性, 用通用的格式进行描述存储, 目的在于以一种通用、直观的方式来获取知识、组织与呈现知识, 进行知识的快速检索, 实现知识的共享和使用。潘旭伟等人提出了面向知识管理的知识建模技术, 对知识载体、知识内容信息和知识情境进行建模。冯毅雄等人提出了基于联结语义的概念结构建模方法, 采用联结语义关联图给出了面向概念设计的零件结构模型。Eppler给出了5种知识地图 (Knowledgemap, 简称KM) 的概念, 提出了在协同局域网中实现知识地图的5个步骤。Gomez等人论证了知识地图对概念化的重要作用。Gordon采用知识从属关系的方法构建知识地图。苏海等人建立了产品开发的知识地图。这些文章研究了知识地图的构建方法与步骤, 但是产品开发设计的知识“浩如烟海”, 如何快速、准确、全面检索所需的知识需要进一步研究。张玉峰等人提出了基于概念网络的知识检索模型和启发式动态搜索算法, 从概念的网络关系上给出了检索算法, 但并不针对产品设计过程, 只是一个孤立的检索活动, 而没有从知识支持的产品设计过程的内在属性与规律上进行知识求解。

2 知识地图和物流产品开发的知识管理

2.1 知识地图

知识地图 (KnowledgeMap) 是一种用来描绘组织知识拥有及分布情况、帮助组织有效开发及利用知识的方法和工具。GartnerGroup认为知识地图 (Knowledgemap) 是一组概念及其相关联关系的表述, 并能帮助用户快速找到需要的概念, 提供通向相关知识源 (信息或人) 的链接。知识地图最初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出现的, 它有不同种类, 如概念图 (Conceptmap) 、脑图 (Mind map) 、语义图 (Semantic net2work) 、组织图 (Graphicorganizer) 、推理图 (Reasoningmap, Argumentmap) 等。知识地图能够以比较直观的方式说明知识结构和关联, 通常作为教育和学习工具。它可将企业各种知识资源库的集成为逻辑视图, 其所显示的知识来源可能是部门、小组、专家、相关人员、文件的名称, 也可能是参考书目、事件代号、专利号码、知识库索引等, 但不包含知识内容本身, 在知识实际存储位置和形式不做改变的前提下, 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来自企业内部各方面对知识的不同需求。

2.2 物流产品开发中知识地图的表示类型

GartnerGroup将知识地图划分为3种类型:概念性知识地图 (ConceptualKM) 、流程知识地图 (ProcessKM) 、能力知识地图 (CompetencyKM) 。通过选择不同的知识属性进行可视化, 可以展现出不同的知识视图, 而知识地图的主要功能随之改变。通过知识地图可以发现: (1) 所需知识和信息的类型; (2) 知识源头和位置; (3) 获取知识的方法; (4) 组织内的知识流; (5) 连接知识孤岛; (6) 发现影响知识流动的约束。如果将知识节点中的位置属性作为视图的主要元素, 可以发现知识密集的部门和知识专家, 帮助组织进行学习和组织能力评估;如果强调知识关联, 可以生成知识概念图, 辅助个人学习和能力培养;带有时序性的知识关联则生成知识流程图, 帮助管理知识演化进程;如果将知识链接中的专家信息提取出来, 可以生成知识能力图, 帮助进行任务分配和项目管理。

物流产品的知识地图可以图表层、描述层和资源层等来表达, 为便于识别, 物流产品知识地图由四大基本要素组成: (1) 知识节点, 代表从业务过程中提炼出的知识对象。一个知识节点可分解为多个子节点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一组被连接的知识节点代表一个领域知识集合或一个知识流程。例如, 运输, 可分解为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多个子节点。 (2) 知识关联, 节点之间的连线说明知识节点之间的联系。物流产品开发设计人员可通过知识关联了解知识领域的结构或知识传递的演化情况。 (3) 知识链接, 提供知识的详细信息或位置。以了解知识的内容、类型和使用方法后, 可通过知识链接直接找到知识本身位置, 或与知识提供者进行进一步交流。 (4) 知识描述, 提供知识节点更详细的信息。通过图表层了解整个知识领域的结构和应用背景后, 可通过知识描述来了解单个知识节点的内容、结构、使用条件等信息。 (见图1)

3 物流服务产品的属性及其开发的流程

3.1 物流服务产品的属性

(1) 附属性:物流服务是附属于商流而产生的;

(2) 非物质性:存在于物流活动的一种同时产生于生产、销售、消费三个环节中的即时服务;

(3) 动态性:物流服务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根据物流需求者的要求提供动态的、个性化的产品, 可做到实时调整;

(4) 专业性:在物流设计、物流操作过程、物流技术工具、物流设施到物流管理都要体现出专业化的水准;

(5) 增值性:通过物流服务可使货物的价值或使用价值得以增加;

(6) 可替代性:从供给方面来看, 物流企业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具有一定的被自营物流所取代的可替代性;

(7) 对信息的依附性:即任何物流服务需要物流相关信息的支持以确保物流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从上述来看, 物流服务产品的开发对企业自身知识地图的依赖性很强, 换言之, 物流服务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其技术和信息含量极高, 这就决定了物流服务产品开发必须拥有强大的信息源和信息库为支撑, 并严格按照科学合理的流程进行开发设计, 以保证物流产品的针对性和服务提供的有的放矢。

3.2 物流服务产品开发的流程

(1) 客户物流需求分析。它是物流产品开发的起点, 所有的开发必须以客户的物流需求为导向。准确地把握客户物流需求可大大提高物流产品开发的成功率, 物流企业需要根据客户企业的资源条件, 合理地选择开发能够满足客户需要并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物流产品。首先了解企业目前的物流需求状态, 清晰地了解企业物流环境状况和企业现在的物流运作状况;其次, 确定客户企业期望实现的物流运营目标。

(2) 物流产品开发阶段。主要开发物流产品的概念构思及实施方案的设计。包括物流产品概念构思的产生和将其转化为可实施方案的全过程。

(3) 识别物流产品开发的核心环节。为了能更好地将客户企业的需求反映到物流产品开发中, 必须寻找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点和需求域。

(4) 物流产品设计。根据前一阶段客户的物流需求分析和产品开发的概念构思, 综合物流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拥有的技术、信息和管理模式等资源, 编制整套的物流开发项目及实施方案。物流产品实施方案应包括该物流产品开发的内容、项目实施的进度计划、资源分配计划、资金预算计划、人员安排计划等具体的执行内容, 并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

(5) 物流产品开发的应用。按照物流产品开发及实施方案进行物流新产品在客户企业中的应用。根据实施原则依据开发阶段提供有效的手段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与规范性, 对整个开发过程进行统一、有效地监控与管理, 保证实施的效果。

(6) 应用绩效评估及调整。在物流方案实施后, 通过回访客户以获得客户对物流产品的信息反馈, 应用绩效评估方法对客户需求目标的实现状况进行考核, 作为评价新产品应用的效果, 分析新产品应用尚存在的问题和需改进的环节, 以便于提高物流企业物流产品开发的能力。

4 物流产品构成的要素及其知识地图实例分析

物流产品是专业组织向客户提供物流劳务活动的结果和表现形式, 物流活动由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物流信息情报等方面构成, 常被称之为“物流活动的基本职能”。物流自始至终构成流通的物质内容, 没有物流, 也就不存在实际的物资流通过程, 物资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就无法实现, 社会再生产就无法进行。

从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来看, 基于网络的电子物流兴起、物流企业的集约化与协同化、物流服务的一体化与全球化、21世纪的新要求———绿色物流、物流企业技术装备已形成以系统技术为核心, 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必然使物流企业服务产品的开发, 依据其知识分布、来源、构成、联接为依据, 为客户设计开发出个性化的物流服务产品。

正如德鲁克所言, “我们正进入一个知识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 基本资源不再是资本、自然资源或劳动力, 它现在是并且将来也是知识”。纵观中外物流企业发展的轨迹, 无一不是在知识管理和知识创新方面的典范, 国外的联邦快递、马士基、DHL等;中国的宝供物流、锦程物流、中外运等, 不仅需要企业知识的日积月累和储备, 而且还要善于组织、收集、整理、加工、汇总, 最终转化编制成为企业的知识地图, 并在物流实践中加以应用, 成为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手段和途径。总之, 物流企业的知识地图是一种用来认识企业知识分布状况, 并进行知识搜寻的工具, 它不但提供知识的所在位置, 而且能够将不同主体之间的知识联系起来, 在搜寻时可依据其关联性找到所需的知识。此外, 物流企业知识地图还是一种用来进行知识评估的工具, 哪些是企业所独有的知识, 哪些知识需要加强等, 并以此来增强优势, 弥补劣势。

我们试图对物流企业服务产品开发的知识源动力进行初步的探讨, 希望对目前方兴未艾的物流业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为物流企业服务产品开发找到一条可操作性、实战性的知识管理提供有效的工具, 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摘要:在借助知识管理的理论方法, 从物流企业的角度出发, 提出构建物流企业服务产品开发相匹配的企业知识地图, 提高物流服务产品开发的效率和重塑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

农产品物流企业 篇8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可持续化发展观念的深入以及环保法规约束力度的加大,逆向物流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同时,在电子商务经营环境下及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今天,退货、产品回流己经司空见惯,逆向物流也是企业必然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且电子产品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如产品生命周期短,污染比较大等,更容易产生逆向物流,所以逆向物流管理对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来说是尤其重要的。

在逆向物流研究领域中,库存管理是其重要的研究内容。与传统的库存系统相比,逆向物流库存系统中因为有了回流产品的存在而变得更加复杂,在库存管理上有很大的差异。国外对逆向物流库存控制的研究比较早,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第一个对逆向物流的库存模型进行研究的学者是Schrady(1967),他研究的是一个确定性的EOQ逆向物流模型,模型的循环/修复周期和生产/采购周期都多于一次,并且,他计算出了模型的最优订货批量,但是此模型都没有研究最优的使用和回收速度。Fleischman(2003)等提出了一个基于需求和回收都服从独立的Poisson分布的基本库存模型,该模型得到了库存的最优控制策略和参数,并与传统的(s,Q)库存模型作了对比分析,然而该模型不但没有考虑退回产品修理的滞后期,而且也没有考虑修复成本。相对于国外来说,国内研究逆向物流的库存控制问题还是刚刚起步,研究成果也非常少。黄祖庆、达庆利和王冬冬(2004)提出了逆向物流具有时滞的一个EOQ扩展订货模型。杜仕斌等研究了电子类产品的回收物流库存控制系统,并确定了最优生产批量和最优再制造批量。但是该模型研究的是单再制造周期、多生产周期的EOQ模型,此情况只适用于价值衰减不是很快的电子产品。而大部分电子产品价值衰减是比较快的,须快速的将回流产品恢复成可再使用产品,从而减少其价值损失,因此研究单生产周期、多再制造周期的库存系统更具现实意义。基于此分析,本文针对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结合电子产品的特性,在假定回流产品经处理后仍可原价卖出的前提下,建立了确定需求下的单生产周期、多再制造周期的含逆向物流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库存控制模型,并通过求解模型得出最优再制造周期及最优生产批量,最后分析了不同回流率和不同价值衰减率对最优再制造周期及最优生产批量的影响。

二、需求确定下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库存控制模型

1. 模型的基本假设和符号

(1)电子产品的价值随时间线性递减,其期初价值为P0,递减系数为α;

(2)研究一个单生产周期、多制造周期的单一品种产品库存系统,在周期开始时作一次生产决策,生产量为Q,单位新产品生产成本为Km,每次生产的准备结束成本为Km0;

(3)假设市场的需求率是确定的常数D,产品的回流率β是销售量的比例,且回收的产品可全部用于再制造,并且再制造产品和新产品无差异,单位再制造产品的制造成本为Kr,每次再制造的准备结束成本为Kr0;

(4)不考虑生产提前期及再制造提前期,即库存降为0时,产成品库存得到即时补充;

(5)假设再制造周期为T,生产周期为n T;

(6)单位数量产成品单位时间库存持有成本为hs,单位数量回收品单位时间库存持有成本为hr。

2. 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由以上假设可知,在一个生产周期n T内,其总成本主要由以下4个部分组成:

(1)生产周期内产成品的库存持有成本

在一个生产周期n T内,总收益为R应该为总需求量跟产品单价之积,即

所以在整个生产周期内的平均利润

又因为整个周期又不允许缺货,所以有

将式(1)、(2)、(3)、(4)及(6)代入式(5),并化简可得

可以证明当时,AR(Q,T)为严格凹函数,即在[0,n T]上AR(Q,T)有最大值,且由方程组所求解出来的(Q*,T*)即为使生产周期内平均利润最大的最优生产批量及最优再制造周期,求解此方程组可得:

从上式可以得出:(1)当价值衰减率一定的情况下,最优生产批量、最优再制造周期随回流率的增加而递减。这是因为产品回流越多,为了尽快的减少回流产品的库存,最大限度将回流产品库存恢复成可再次使用的产品,则再制造周期越短越好。又由于再制造产品冲减了一定的市场需求,所以生产批量随回流产品的增加而减少。因此在允许顾客退货的情况下,为了尽量的减少产品回流,要求企业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一个包括市场调研、开发设计、采购、生产直至销售及售后服务全过程所有环节的质量保证体系,做到防患于未然。(2)当回流率一定的情况下,最优生产批量、最优再制造周期随价值衰减率的增加而递减。这是因为价值衰减越快,企业就会尽快减少产成品及回流产品的库存,因此生产批量就会越小,在制造周期就会越短。因此对于价值衰减比较快的电子产品,更应该保持一个较低的库存水平。这就要求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跟销售商保持紧密的联系,建立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对市场的需求能准确、快速掌握。

三、结束语

本文结合电子产的特点,建立了含逆向物流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库存控制模型,并通过求解该模型得出了最优生产批量、最优再制造周期随回流率及价值衰减率的增加而递减,并分析其原因及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希望对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本文是在假定需求为确定的前提下进行的,对于随机需求下的含逆向物流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库存控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Schrady,D.A..A deterministic inventory model for repairable items[J].Naval Research Logistics,1967,(14):391~398

[2]Mortiz Fleischmann,Roelof Kuik.On optimal inventory control with independents tochastici temr eturns[J].E uropeanJ ournalo fO perationalR esearch,2003,151(1):25~37

[3]黄祖庆达庆利王冬冬:逆向物流具有时滞的一个EOQ扩展模型[J].物流技术,2004,(5):82~84

[4]黄祖庆达庆利:基于逆向物流定期和定量处理得最有库存控制策略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05,(3):302~307

[5](美)理查得.J.特斯尤著白礼常等译:库存控制原理与物料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物流终端系统 篇9

摘 要:本系统中采用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理化分析等技术,基于物联网三层架构设计了一套农产品物流终端系统的解决方案,配合农产品的物流系统可以使整个物流体系更为完整。物流终端可以实时监测存储环境信息,结合系统中的专家模型库分析环境数据预判农产品的新鲜存储时间,及时给消费者及物流管理者提示信息,保证农产品的新鲜且食用安全,给予消费者和企业更好的用户体验及交易保障。

关键词:物联网;ZigBee;农产品;物流终端

中图分类号:F326.6

目前,基于物联网发展的“菜联网”已然成为社会生活的热点,应用于我国农业市场的各种技术和产品也扮演着越来越显著的角色,基于电子商务体系架构的系统和应用平台层出不穷。诸如中百商网、家事易等电商企业,O2O模式在农产品产销链上的应用趋势开始热化。[1]农产品因为其本身的新鲜度、安全性等自然属性,使得在产销过程中需要考虑诸多因素。令人欣喜的是,农产品的O2O模式在产销链上已经逐步打通。但在农产品物流终端的研究上,虽未见诸多报道,但研究的趋向也是必然的。

1 系统设计

本系统设计了一种农产品的物流终端,以及建立一些常见农产品的新鲜度模型,整套解决方案保障农产品物流最后环节的方便、低耗、硬件成本低廉、支持后期升级扩展。作为主要应用于农产品的物流终端,实现的功能包括:环境温湿度的实时上报;新鲜冷藏期预估;提醒和报警(针对用户、企业负责人)。

农产品的品质是消费者购买时首要考虑的因素。农产品的品质不仅决定了食物的口感,更关乎食用安全。本系统以农产品的品质为核心,围绕O2O模式下的农产品产销通路,设计了农产品的物流终端系统。系统的架构如图1所示。

系统主要由物流终端(组)、数据库服务器以及管理服务器组成。按照物联网的三层模型,物流终端属于感知层,数据服务器和管理服务器属于网络层,服务器提供的接口或推送服务将会扩展至应用层。物流终端主要的功能有商品存储及采集环境温湿度信息。从商品放入物流终端,物流终端即将时间、温湿度信息按既定周期上报,由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数据的实时存储。管理服务器根据专家库中对应的农产品品质变化模型,判定商品新鲜品质下的保存时间,并依此推送提醒和报警信息给消费者或物流公司,以及时取走商品。

物流终端(组)的功能实现是基于ZigBee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现实情况下,同一片区下的物流终端组的分布距离不大,其传感器网络的搭建完全可以采用ZigBee无线传输协议。物流終端(组)的ZigBee节点通过组网后,数据通过ZigBee网关与数据库服务器进行通信,通讯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Internet等。数据库服务器安装的是SQL Server 2008 R2,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如oracle等。管理服务器中部署了专家模型库,读取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源,结合相应的专家模型来作出新鲜度判定,并将判定结果推送到应用层。

2 硬件设计

ZigBee网络至少需要一个协调器(Coordinator)和若干终端节点(End Device)来实现。系统中,终端节点搭载着SHT11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物流终端内部;协调器作为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关,在上电时进行同信道节点自组网后,将终端节点上传的数据统一上传给数据库服务器。

物流终端中的终端节点采用的是TI公司的CC2530F256芯片,单个芯片上整合ZigBee射频(RF)前端、内存和微控制器[2]。温湿度传感器采用的是SENSIRION公司的STH11温湿度传感器。CC2530F256读取传感器采集的温湿度值,通过LCD5110液晶屏显示以及发送给协调器。两个LED显示工作状态,JTAG接口用于下载程序,Button按键可以通过程序来指定功能。

3 专家库建立

通常情况下,农产品的生鲜冷藏温度是0~4℃。在此存储温度下,结合国标关于生鲜食品新鲜度的规定[3-4],对常见的生鲜农产品进行了实验,建立其新鲜度与保存时间的关系模型。如图3所示为常见的几种肉类在4℃温度、85%左右的湿度环境下存储时,挥发性盐基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国家标准规定检测结果在15mg/100g以内判定为新鲜肉质。结果表明列举的几种肉类在此温湿度环境下至少可以保存72小时以上。

专家模型给出了产品新鲜度与保存时间的关系(在设定的温湿度环境下)。建立专家模型库的原因在于,如果实时检测关乎农产品的特征参数,如挥发性盐基氮、菌落总数等,这样的无损检测手段并不普遍,并且检测设备及整个终端造价非常昂贵。

农产品O2O销售模式,存储节点主要是集中仓储、物流配送,终端存储。在保鲜温湿度环境通常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专家模型预估的新鲜保质期除去农产品集中仓储和物流配送的时间,得出的结果可以作为农产品在物流终端中保存的最大时长。系统中可以设定安全阈值和不同的提醒时间点,保证商品的新鲜和及时提醒消费者取回商品。

4 结束语

本系统研究所涉及的是农产品O2O销售链上物流环节的独立的一部分,可以作为子系统应用到农产品物流乃至农产品O2O的其他解决方案中。系统扩展涉及的接口常见,主要是服务器间的TCP/IP连接和数据库ODBC。系统中的专家模型库可根据农产品种类进行实验建模后不断添加,实验中的样品环境可根据实际存储条件和农产品本身需要进行增设。本系统以专家模型库取代了实时检测方式的复杂的和昂贵造价,为农产品O2O模式下的物流终端提供了较为简便和有安全保障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位静.从“家事易”建立社区电子菜箱,看传统企业如何玩转O2O[J].信息与电脑,2014(04):72-75.

[2]Texas Instruments.A True System-on-Chip Solution for 2.4-GHz IEEE 802.15.4 and ZigBee Applications[EB/OL].http://www.ti.com.cn/cn/lit/ds/symlink/cc2530.pdf.

[3]GB/T 5009.44-2003,肉与肉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S].

农产品物流企业 篇10

一、林产品物流及林产品物流企业竞争力

林产品是与林业生产经营有关的产品,主要包括林木产品、林副产品、林区农产品等,种类较为繁多,与制造企业和消费市场的联系较为紧密,为其提供丰富的林业资源。林产品需要经过从林业产地到加工及消费市场的众多环节,因而,林产品物流的需求量大,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运输配送、仓储、包装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林产品物流企业主要是从事与林产品运输配送、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以及信息等业务功能的物流企业,其具备了一般物流企业的功能要素,同时也针对林产品物流的特殊性,是具有林产品资源特点的物流企业(见图1)。

提高竞争力是林产品物流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竞争力的提升是林产品物流企业生存及发展的根本,亦是其在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环境下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石。林产品物流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在于不断满足林产品物流的需求,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获得更多的林产品物流订单,进而实现其快速发展。

林产品物流企业竞争力与林产品物流企业的发展关联十分密切,对林产品物流效率和效益的提升作用重大。林产品物流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最终能够促进林产品现代物流的发展,有益于林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因而,针对有关林产品物流企业及其竞争力的研究,研究切入点新颖,研究价值突出。

二、林产品物流企业竞争力相关研究成果及研究综述

我国林业正处于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林产品工业蓬勃发展,林产品资源丰富,与林产品有关的行业竞争相当激烈。林产品物流企业竞争力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分别从林产品市场、林产品贸易、林产品物流、物流企业竞争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林产品市场及贸易相关研究

1、林产品市场研究。

对于林产品市场的早期研究,在方法上以时间序列数据为主。近年来,随着经济理论在林业经济管理中的不断应用和深入,方法得以改进和完善(孙顶强,2006)。[1]林产品市场的重要体现是林产品消费,其涉及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等各系统,需要深入规划(Buongiorno,1996)。[2]必须根据消费者市场的需求,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林产品消费品(马岩,2008)。[3]兰天和宋维明(2010)[4]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中国主要林产品市场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和深入的研究。

2、林产品贸易研究。

林产品贸易在林产品经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中国林产品贸易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增长阶段,林产品在贸易中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但仍然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张寒,2008),[5]竞争力亟待进一步提高。王东亮等(2010)[6]探究了林产品运用网上交易的方式以及在交易过程中所涉及的典型模式,提出了电子商务环境条件下林产品贸易发展对策。对于森林资源及其产品的贸易而言,需要更加注重强化林产品资源贸易(Manurung,E.G.T.,1997)。[7]

(二)林产品物流相关研究。

王晓松和吴燕(2005)[8]分析了中国林产品的特点,认为需要强化林产品的物流水平。部分学者对区域林产品物流问题进行了研究,如胡丽辉等(2010)[9]从系统的角度提出了湖南省林产品物流发展建议。刘娜翠等(2006)[10]提出了木材物流的发展趋势及林产品物流的管理及技术问题。林敏等(2010)[11]通过各部分影响因素的分析,分别构建相应的林产品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用以考核评价林产品物流的经营。木材产品市场营销过程中同样需要加强物流管理(朱永林,2003)。[12]

(三)物流企业竞争力相关研究

1、企业能力理论与物流企业竞争力研究。

企业能力理论分析了企业竞争力长期维持的基础,主要有企业内在成长理论和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两类。Penrose(1959)[13]重点提出了企业学习与适应的过程,需要重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2、价值链与物流企业竞争力研究。

价值链与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具有密切的关联。Porter(1985)[14]提出了价值链问题,企业的竞争优势及竞争力的获得在于企业自身价值链与顾客价值链的联接。因而,企业需要不断优化内部价值链,从而构建其成本优势,提升市场竞争力(Hills,1997)。[15]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属于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的竞争,质量和能力决定了物流企业的竞争力,需要以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基础和前提,进而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马普,2009)。[16]

3、物流企业竞争力优化及评价研究。

价值链模式与物流企业竞争力提高具有较大的关联。张令荣和杨梅(2005)[17]提出企业通过价值链的方法可以从物流一体化层面实现企业的改革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周德苏等(2007)[18]在分析第三方物流企业利润来源的基础上,提出其运用价值量模式提供增值服务的必要性。物流企业提高竞争力,也要重视与客户的联系,强化物流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张育华,2007)。[19]

三、林产品物流企业竞争力研究的关键问题分析

第一,探讨林产品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遴选林产品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梳理其影响因素中的关键因素,阐述各个因素在林产品物流企业竞争力中的作用。梳理和寻求相关的影响因素是林产品物流企业竞争力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只有明晰和把握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才能够深入分析林产品物流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准备把脉其竞争力提升的方式方法,促进林产品现代物流的发展。

第二,探索林产品物流企业竞争力的运行机理。基于林产品物流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分析,详细阐述硬件资源要素、软件资源要素在林产品物流企业竞争力运行中的机理,论证影响因素在物流企业竞争力中的作用,阐明竞争力提升的相关缘由,有助于把握林产品物流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点及着力点,寻求良策。

第三,提出林产品物流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路径。提升路径是林产品物流企业竞争力研究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通过新视角、新思维,创新性提出林产品物流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具体路径,寻求其竞争力提升的解决途径,是林产品物流企业竞争力研究所要解决的又一关键问题。

摘要:中国林产品资源丰富,物流需求量大。林产品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林产品物流企业的支撑。林产品物流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能够较好地促进林产品现代物流的成长,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以林产品的物流企业竞争力为研究视角,在林产品物流企业竞争力研究综述基础上,通过林产品物流企业竞争力研究的关键问题分析,有助于把握其竞争力提升的着力点,更好地促进林产品物流效率和效益的提升。

上一篇:唐宋诗歌下一篇:外墙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