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意义(共8篇)
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意义 篇1
发展现代物流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现代物流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我国而言,发展现代物流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积极体制,必须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形成大市场、大流通、大交通,与之相适应,必须要由社会化得现代物流体系作为保障。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传统的后勤服务、实物配送发展到今天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供应链一体化。现代物流含有的先进的组织管理方式和现代的科技智能、信息手段、专业人才等,更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
2.有利于加强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
发展现代物流已被工人为是企业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创造利润的第三个重要资源。国有企业在目前的发展阶段,面临着生产效率不高和效率低下的问题,物流无疑给企业的发展开辟了另一个全新、高效的途径。加快现代物流的发展,将有利于提高生产和流通领域的集约化程度,改善粗放型的经营和管理方式,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3.有利于坚持对外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需要和世界的经济紧密融合。特别是中国成功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和挑战。物流的发展,一方面会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先进的管理观念和运作方式,另一方面方便、及时、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系统也将成为中国跨国生产和营销的服务保障。4.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曾经十分突出,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生产比重高、流通比重低的格局目前也没有根本改观,流通制约生产的问题有时还发生。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调整我国以加工装配为主的产业结构具有积极作用。物流业是新型的产业门类,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很大,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意义 篇2
1 我国农产品物流研究背景
我国用世界上7%的耕地面积养活22%的世界总人口,创造了人类史上的伟大奇迹。根据中国农业信息网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58957.97万吨,同比增长3.22%。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三农”问题正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于我国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滞后,现阶段仍以常温和自然物流为主,且相应的专业物流设施、设备稀缺,导致农产品的使用价值在转移过程中损耗严重。有数据表明: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竟达24%~30%,远远高出发达国家5%的损失控制率。另有相关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在运输过程中腐烂的农产品,足以满足2亿人口的供养需求,可见损失之巨大,浪费之可怕。
发展农产品物流,是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又一个增加农产品时间价值和附加价值的重要利润源。
2 我国农产品物流系统建设的意义
2.1 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产品物流系统化建设,有利于各环节的整合,实现一体化经营,形成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的桥梁作用,了解消费者需求的特点和节奏,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把种植、加工和销售环节有机连接起来,进行特定的生产和流通,从而不断推广和发展订单式农业,向专业化种植基地模式发展,大力推进农产品的产业化进程。
2.2 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信息资源:龙头企业一般具有经营网络覆盖面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优势,通过农产品物流系统强大的信息功能,引导农户生产社会需求的品种以及符合目标市场卫生标准、品质标准的产品。通过对品种结构的调整,减少农户生产时的盲目性和风险,从而提高农产品种植的有效性。
物质资源:现代物流系统由于采用专业的物流配送体系,能按期、保质、保量地为农户提供种子、肥料、农药、饲料、农具、燃料等农用资源,从而满足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的需求。
2.3 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
发展现代化农产品物流系统,有利于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解决传统农产品营销体制下小规模购销、运输分散等问题,采用统一采购、集中配送,实现连锁经营,减少流通环节,缩短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时间。通过对先进物流设备的使用,保证农产品在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保持新鲜,以保证产品质量,减少损耗。
2.4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物流系统一体化经营模式既可以帮助农户增强市场谈判能力和讨价还价能力,实现多环节、多渠道增加农户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又可以凭借该模式下需要为农户提供各种综合性服务的契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帮助他们一边照顾家庭一边工作,对减少留守儿童等社会现象有一定的缓和作用。
在我国消费群的消费结构中,有1/3以上的消费是农产品消费[2]。“蒜你狠”、“豆你玩”、“糖高宗”等热门网络词汇正告示着我们:一路高歌的农产品价格已成为了CPI的重要推手。在目前居民收入增加幅度有限的情况下,直接降低了居民的购买能力,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创伤,人心不稳是将农产品消费问政治化的严重隐患。通过对物流系统的建设,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农产品价格的软着陆,将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创造良好的环境。
3 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建议
3.1 农产品物流系统建设
鉴于农户规模小、多而分散的现状,以及农产品批发市场较为发达的国情,构筑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物流系统模式更为适合我国当前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商物分离”的物流原理,整合各项资源,把物流职能从农产品流通中分离出来。通过农产品“物流中心化”、“配送中心化”、“第三方化”的实现,简化农产品物流过程,以促进物流组织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作用的发挥。通过改善农产品物流链环节过多、耗时长、成本高等问题,逐步提高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经济效益。建议采用的农产品物流系统如图所示。
3.2 提升农产品物流设施和技术水平
(1)完善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影响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客观条件,直接决定着农产品流通的速度和效率。交通网络的提升:所谓“路通财通”,通过对交通运输网络,特别是农村公路网络的改善,解决农产品运不出、不能及时运出以及销售范围受限等问题,实现农户经济的创收。运输设备的升级:我国现有的农产品物流须逐步向冷链物流转变,以确保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质和量,通过减少损耗,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的利润。通信设备的完善:加强农村通信网络建设和信息化教育,通过农产品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解决长期以来农产品供求信息滞后和失真的问题,避免农户生产的盲目性。
(2)提高农产品物流技术。一是提高农产品加工工艺。加强农产品加工技艺和包装技术,既可增加产品附加价值、增强保鲜效果、减少无效物流,又有利于农产品品牌的建设。通过提高农产品价值和价格、减少损耗降低成本、拓展门路促进销售,以增加农产品的利润,改善农户的收入。二是改善产品流通技术。加强物流系统成员的培育,通过壮大物流链上的各个主体,以实现产销的优化衔接:借助运输、仓储、货运等代理企业的力量与优势,有效延伸农产品的销售领域;强化连锁和零售终端吞吐力的同时,注意鼓励各种资本的引入,以保障整个农产品物流系统的活力。注意对各种现代化营销手段的运用,以实现农产品销售方式的多元化。
3.3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
通过对农产品需求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和库存信息的实时化管理;实现农产品生产与销售双方的信息资源共享。一方面有利于生产方做好整体生产规划,帮助农户避免生产种植的盲目性,同时做好生产控制管理,减少运输、储存等环节带来的损失与不必要的开销,尽量降低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此为基础,加大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力度,促进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的联动,通过对农产品物流水平的提升,实现产品的高效配送,以节约成本,降低产品价格,真正做到双赢。
3.4 重视农产品物流人才的培养
物流人才已被列入我国当前最为紧缺的12类人才缺口之一。为此,应积极发挥行业委员会的作用,按照农产品物流业的用人要求与需求,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特别是借助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力量,统筹计划、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规划。通过“校企合作”、“引教入厂”、“产学研共同发展”等模式,构建起多层次、多模式的农产品物流人才培养与再培训体系;并做好引导工作,鼓励从业人员参与相关职业培训和资质考核;在从教育系统实行订单式培养与应用型技能人才引入的同时,实现对现有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的强化,以提高全农产品物流系统的整体服务能力。
3.5 加大政府的促进力度
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鼎力支持。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给予农产品物流系统成员企业一定范围内的金融政策扶持,以实现“开源”;通过开辟“农副产品绿色通道”和取缔“公路乱收费”现象等行政手段帮助物流系统实现“节流”。与此同时,政府还可以充当投资者的角色参与到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支持并加速农产品物流业的不断发展。
我国农业正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模式快速转变,然而年轻的农产品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农产品流通通道的物流系统仍不完善,导致农产品结构性、阶段性的相对过剩。面对这一严重缺口,以及良好农产品物流所能带来的巨大外部效益的吸引,合理规划我国农产品物流系统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李涛,李博.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与对策[J].科技信息,2009,(35).
[2]李玉清.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4,(1).
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意义 篇3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物流;特点;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特色农产品物流水平基本还处于原始阶段,物流成本高、损耗大、效率低。当前,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矛盾已从生产领域转向了流通领域;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正在成为解决大市场与小生产矛盾的重要举措。由于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地域性与消费的普遍性、生产的季节性与消费的全年性之间的对立,造成了特色农产品供给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靠的就是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现代特色农产品物流不仅能使农产品实现其价值与使用价值,还能降低特色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成本,提高附加值,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一、特色农产品物流的定义
特色农产品物流是指特色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实体和信息流动,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产品流动过程,它包括特色农产品的加工、包装、储藏、配送、装卸、信息等环节,并将各个环节做到有效整合,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的过程。
二、黄冈特色农产品物流产业及其特点
一般情况下,具有以下特点的农产品都可以称之为特色农产品:一是具有一定的品质特色,具体说来就是产品品质独特,功能特殊,有一定认知度;二是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具体说来就是产业可延伸性强,经济开发价值高;三是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具体来讲就是目标市场相对明确,市场竞争优势明显或具有潜在的市场需求。如黄冈麻城的福白菊、罗田的板栗、红安的花生等,都是具有湖北黄冈特色的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物流由于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因而也表现出自身独特的特征,具体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特色农产品物流周期性、季节性的特征明显。特色农产品物流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周期性,表现为:在农产品成熟时,出现短时、较大的物流量;而季节过后,物流量迅速减小,呈现较大的周期性和波动性。(2)特色农产品物流具有点多、面广性。特色农产品的生产者基本是分散的农户,没有成规模;如目前,湖北省黄冈市的特色农产品主要以鲜货鲜销和干货销售形式为主,生产经营者大都在大别山区和湖区的农户,特色农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各地的市区,在分散的产销之间要满足消费者在不同时空上的要求,使得农产品物流面临着时间、空间、数量和质量的巨大挑战。特色农产品不仅有食用的特色农产品,还有大量用于轻工、纺织和化工等方面的工业所用原料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的流向,不光在黄冈市本地,很多都是销往省内、国内,还有部分进入了国际市场。(3)特色农产品物流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由于特色农产品所具有鲜活、易腐等生化特性,所以要求特色农产品的各个物流环节,要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为使特色农产品的使用价值得到保证,在特色农产品储运过程中,需采取防潮、低温、冷藏、烘干、防虫害等一系列流通加工的技术处理措施。特色农产品物流要求有配套的硬件设施,有专门的物流技术人员;其中硬件设施主要包括特色农产品的冷藏库库、恒温库,输送分拣的专用设备、专用农产品码头、专用恒温车、冷藏车运输工具、装卸设备等等。专业的物流技术人员,可以保证特色农产品在各个环节衔接非常好,从而保证特色农产品的产品质量。
三、发展黄冈特色农产品物流业的意义
黄冈特色农产品物流的现状,已影响了黄冈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特色农产品物流业必将对农民生活、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等都会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1)有利于提高黄冈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研究特色农产品物流将会进一步促进黄冈市特色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在原有的特色农产品稀缺性和差异性基础上降低流通损耗和交易成本,使黄冈市特色农产品在产业链环节形成竞争优势,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提高黄冈市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提高黄冈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销售量和市场占有份额。(2)有利于提高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特色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使得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向前延伸,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新的空间;特色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将促进龙头企业在新的工业园区落户,成为新城镇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还将会打破城乡分割状态,把工农商贸连为一体,加快城镇资金、高素质人才和先进物流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血液和活力,促进和加快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步伐。(3)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在近几年明显减缓,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突出问题。黄冈市不但是湖北省粮棉油主要产区,黄冈市的家禽、食用菌、蜂产品、魔芋、茶叶、中药材、牛奶、板栗、蚕茧等特色农产品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大多数特色农产品长时间“养在深闺人未识”,如果能够把这些特色特色农产品,通过现代物流手段带到市场,展现特色农产品的独有特征,就能够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发挥其应有效用。发展特色农产品物流业,利用现代物流手段,采用统一采购、集中配送,连锁经营,提高流通加工和包装等的标准化程度,既有利于将特色农产品及时送往城市,满足市场需求,扩大特色农产品的市场份额,又有利于农业生产资料(化肥、农药、生产机具等)等工业品下乡,降低经营成本,带动特色农产品的产业链的发展,促进产业链上相应的储藏、运输、生产、加工、营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另外,借助现代物流业,不仅可以将本地农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也可以将国内外农业先进技术引入本地区,从而更好地发展外向型经济。这一切必将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4)有利于解决日益突出的特色农产品消费安全问题。传统农产品营销体制下,经营者小规模购销、分散运输,生产流通环节的农产品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发展特色农产品的物流业,主要是通过构建大型的农产品物流的龙头企业,通过政府扶持和企业自身的拼搏形成企业的品牌号召力,由若干龙头企业分工协作承建的农产品流通体系,采取封闭型流通通道,以确保产品从生产、收购、运输、库存、加工、配送诸环节的产品安全质量,这就从经营体制上建立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流通通道,为居民食品的安全消费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综上所述,黄冈市特色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具有直接现实意义;同时特色农产品物流发展对黄冈市农业的带动效应和示范效应,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三农问题”的缓和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传礼.我国区域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
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意义 篇4
答1我国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意义是现代物流产业是在传统物流产业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货物存贮、交易、卸运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机制,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交通、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加速发展现代物流 产业,对于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推动新型工业化,提升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务,逐步向规模化、网络化发展。运用电子商务运作模式,供应商、制造商及客户间通过信息网络交换货品订单,直接由配送中心、物流企业来衔接生产、批发、零售和销售等环节,从而减少对交通运输设施、仓储设施等方面的压力,提高现有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加速发展物流产业,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由于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我国经济结构性矛盾相当突出,第三产业发展长期滞后,流通不畅,制约着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农副产品卖难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发挥和农民收入的增长。由于三产发展滞后而制约第二产业发展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加速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就可以改变三大产业结构失衡的问题,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意义 篇5
邵阳市蔬果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及改进建议
作 者 XXX 院 系
经贸管理系
专 业
物流管理 班 级
物流091班
学 号 XXXXXXXXXXX 指导老师 XXX老师
答辩日期 成 绩
内容摘要
在现有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目前,邵阳市蔬果农产品物流存在着专业市场不足,农产品物流交易手段单一,物流信息体系发展不健全,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投入不足,物流专业人才缺乏,技术水平落后,物流发展的观念未普及以及蔬果常遭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等问题。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借鉴发达国家蔬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经验,提出改善基础条件、优化整合资源、培育和发展农产品物流组织、加强对农产品物流的供应链管理、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强教育与培训等对策,来进一步加快邵阳市蔬果农产品物流发展速度。
关键词:
邵阳市蔬果 农产品物流 绿色壁垒 供应链管理 物流信息体系1
目 录
1邵阳市蔬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1 1.1邵阳市农产品物流的概述.....................................................1 1.2邵阳市蔬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1 2邵阳市蔬果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2 2.1邵阳市蔬果的专业市场不足,农产品物流交易手段单一...........................2 2.2 邵阳市蔬果农产品物流信息体系发展不健全....................................3 2.3物流基础设施设备投资不足,物流专业人才缺乏,技术水平落后...................3 2.4农产品物流发展的观念未普及,蔬果常遭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4 3对邵阳市蔬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改进建议.........................................5 3.1加强农产品的供应链管理.....................................................5 3.2提高蔬果物流的技术水平和信息化程度.........................................5 3.3加大邵阳市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资金的投入...................................5 3.4加强农产品物流发展观念的普及,努力消除绿色贸易壁垒.........................6 4结束语.......................................................................7 参考文献......................................................................8
邵阳市蔬果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湖南省是农业大省,邵阳市作为湖南省湘西南部农业发展地带主要区域之一,农产品物流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蔬果等经济作物物流的发展,涉及到邵阳市整个区域经济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增收、农业环境的改善以及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1邵阳市蔬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
蔬果是农产品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蔬果农产品物流发展是否先进与快速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蔬果农产品物流是现阶段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是邵阳市农业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1邵阳市农产品物流的概述
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它包括了高效率、高效益的农产品及其信息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储存而进行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过程。邵阳市农产品特产主要以蔬果中的雪山蜜桔、新宁脐橙、南山蕨菜、邵东黄花菜等为代表,它们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邵阳地区农产品的产业化,形成邵阳市的特色经济,同时也为邵阳市农产品物流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1.2邵阳市蔬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邵阳市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水平较低,直接导致了邵阳市蔬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水平低下。邵阳市虽然是湖南省中南部地区农业发展比较发达的地区,但由于受到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使邵阳市的蔬果农产品物流普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发展水平。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蔬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起点低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邵阳市的蔬果农产品市场被进一步的打开。然而,小农经济的家庭作坊式生产和蔬果市场化程度低造成了邵阳市蔬果农产品的物流基础不好。据邵阳市2010年的农业经济调查数据显示:邵阳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200家,其中规模企业216家,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8家,蔬菜水果加工企业35家,拥有各类农产品市场426个,其中年交易额上亿的批发市场10个,营销中介组织32个,流通大户2600户,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50余个。2010年邵阳市有涉农运输企业法人5个,个体户3894个。农产品批发零售企业共64个,邵阳市2010年蔬果产品批发企业20个,从业人员数413人,总销售额为240万元,平均每个企业的从业人数为20.6人,平均每个蔬果批发企业的销售额为37.5万元。由此分析可知,湖南省的农产品批发企业规模比较小,导致了整个农产品物流市场需求发育不完全。而且根据调查发现,邵阳市蔬果农产品的物流主体大部分都是由传统的从事仓储、运输等单一的物流企业转变而成,其中 80%以上的企业都缺乏足够的资金用于现代化的物流设施设备建设,直接导致了物流整体水平偏低。另一方面,邵阳市地处偏远,农村比较多且比较分散,现如今很多偏远的农村地区农户还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展水平,在一些农村人口聚集的地方都是由单个体户承担当地的货物运输,这种运输的物流模式造成了邵阳市物流企业的规模小,起点低。
1.2.2蔬果农产品物流发展投入资金不足
邵阳市是一个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城市。从近几年看,邵阳市对农产品物流的投入在不断增长,但总量仍然偏低。邵阳市的财政用于农产品物流建设(含道路交通设施建设)的支出比重约为总体投资建设的10%,远远落后于国内其他地区的投资力度;而且支农经济投资业
不尽合理,道路建设投资中大部分用于邵阳市高速公路的建设;在对于农村蔬果等产地地区的道路基础设施投资小,比如说作为橘子产地的新邵县银光乡,村中道路现在为止还是黄土马路,这严重影响了邵阳市蔬果农产品中的物流运输业的发展。
1.2.3物流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物流技术水平低
邵阳市内大部分的物流公司都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等企业转变而成,新兴的物流企业很少,现代先进的物流技术很难在第一时间被吸收和采用。据邵阳市农业局的调查数据显示:到2010为止,全市共有乡村劳动年龄内劳动力531.59万人,其中小学文化程度占21%,初中占61%,高中18%,参加农民技术培训的人员28万人,获初级技术职称的6380人,中级技术职称的2310,高级技术职称的310人,远远不能与先进的欧洲国家相比。统计资料显示:邵阳市与国内相比,科技文化水平要落后于国内50年;与湖南省相比,要落后于湖南省整体水平20-30年。目前,邵阳市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比较落后,在高等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课程的较少,现阶段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缺乏专业知识做指导,普遍没有职业资格证书。由于公司的管理水平低,员工更不会严格的要求自己,这使得员工素质偏低。在技术方面,转型的企业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来提高自身的物流技术水平,从而使得物流技术水平低。
1.2.4蔬果农产品物流在发展中成本高
蔬果的保管要求极为严格,要保持蔬果的新鲜,保证蔬果在运输配送过程中不会腐坏,就需要较高的冷冻和保管技术。据邵阳市农业厅的调查数据表明:我市目前生鲜果蔬产品的冷链运输仅占总量的10%-15%,而美国、欧盟等国家地区这一比例高达80%。邵阳市的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和储存等环节上的损失率为25%-30%,远远高于发达国家5%以下的果蔬损失率。同时,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收费较高,比如:过路费、过桥费等,占了流通费用比重的20%。而邵阳市的物流技术水平发展较低尤其是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低,导致了在运送路上和仓库保管中腐烂的蔬果每年就有0.19万吨左右。因此从整体而言,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邵阳市蔬果物流发展的成本,严重制约了邵阳市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1.2.5蔬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常遭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冲击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环境管理日益完善,消费者环境意识的加强,除了价格和质量以外,环保也成为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日趋严格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各类自愿性环境措施,如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环境标志认证等形成的绿色壁垒对果蔬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也使得人们对蔬果质量的要求更为严格。从2009年9月起,日本再次提高进口蔬菜的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蔬菜实行更加严格的检验检疫措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进一步发展。
1.2.6农产品物流发展观念尚未深入人心,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缺失
思想观念不更新,农产品物流发展的观念尚未完全确立,人们对它的认识非常有限,一些政府领导对农产品物流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思想上,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时,片面追求局部效应和短期经济效益,不注重农产品物流的长远发展。在政策方面,据邵阳市农业厅相关人士反映,关于保护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法律法规更是微乎其微。
2邵阳市蔬果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近几年来,邵阳市通过认真贯彻执行和落实国家的各项政策来加速发展农业经济,特别是对邵阳市的特色农业—蔬果进行了投资和建设。由于蔬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滞后,严重阻碍了邵阳市蔬果特色经济的前进步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邵阳市蔬果的专业市场不足,农产品物流交易手段单一
交易手段的多样性,完善的蔬果专业市场,有助于邵阳市农产品物流的快速迅猛发展,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邵阳市农业特色经济的发展。
2.1.1蔬果的农产品物流流通链单一
蔬果的流通一般是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的一个供应过程。在整个物流流通链条上,据资料显示:我国由于流通链条单一,我国进入流通领域的蔬菜、水果损耗率分别为17%和11%以上,那么邵阳市就更不用说了。由于蔬果以及未经加工的鲜销蔬果占了绝大部分,而以上多环节的流通链条,无论是时间和流通效率,还是现有的保鲜手段都无法适应蔬果的鲜销形式,因此相当一部分新鲜产品由于运价、运力、交通基础状况和产品保鲜技术原因而损失巨大。当农产品集中上市时,物流不畅,加工能力不足,产销严重脱节,损耗情况也尤为突出。
2.1.2蔬果专业市场单一化 据调查数据显示:到2009 年末,50% 的乡镇有综合市场、30%的乡镇有专业市场、15% 的乡镇有蔬果专业市场、2%的乡镇有年交易额超过1 000万元以的蔬果专业市场。邵阳市农产品交易结构不合理、批发市场不足、交易方式落后,使市场应有的功能难以完全释放,并且缺乏面向蔬果农产品物流的电子商务平台和服务体系。
2.2 邵阳市蔬果农产品物流信息体系发展不健全
农产品物流的快速发展需要有健全的物流信息体系做支撑。现阶段,邵阳市的物流信息技术发展仍然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蔬果物流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农产品物流脱节
据了解,邵阳市37678个自然村中,只有36414个通路,35554个通电,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也只有92.12%,更别说电脑和先进交流工具的普及。因为邵阳市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以及面向农民的信息交流平台,农民了解市场情况的渠道少,缺乏了有效的市场信息导向,这使得邵阳市的蔬果在物流运作过程中与其他的农产品物流信息沟通少,无法应对市场需求变化,与国内以及省内其他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也严重脱节。
2.2.2蔬果物流的发展在它的物流运作过程中信息交流不足
邵阳市物流企业与各个农户之间内缺少了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蔬果在物流运作过程中因为没有足够的信息反馈,使得农户在生产、商品流通、产品加工等过程中得不到全面、持续、及时的蔬果需求信息,导致“跟风”生产严重,直接导致了蔬果物流成本的上升,造成蔬果生产的严重浪费。
2.2.3蔬果农产品物流没有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蔬果在从生产到加工以及最后的销售环节中,时常会因为人们对蔬果在仓储、运输、配送中的信息管理不善、流通不畅而导致蔬果滞销、损坏等,有些还经常出现重复运输等现象。由于与外界缺乏信息交流,没有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邵阳市的蔬果农户在产品的销售上亏损的比重是年年上升。因为没有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一些物流企业在蔬果入库和出库的时候完全是手工录入,在运输和配送上,没有快速反馈信息,有时信息反馈及时也会因为信息系统不够先进的原因经常出现信息滞后的现象。由于不能及时反映市场的变化,没有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这严重阻碍了邵阳市蔬果物流的发展。
2.3物流基础设施设备投资不足,物流专业人才缺乏,技术水平落后
邵阳市蔬果农产品仍然存在着物流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技术水平落后等多种问题,这严重影响了蔬果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发展速度。
2.3.1交通运输网络不够发达
邵阳市属于丘陵地区,山多,旱地多,已发现和能利用的资源少,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尤其是农村公路。至2009年初,全市共投入资金近11亿元,虽然比以前投入的资金多了不少,但是远远还不够用于农村公路的修建,邵阳市37687个自然村,有6442个贫困村至今都还没有公路,这对于邵阳市蔬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3.2物流的基础设备建设资金投入少,物流器具不配套
物流基础设施设备投入资金少主要表现为基本的搬运叉车、电动叉车、基本的仓库设备、运输设备缺少以及冷链物流设施和装备的资金投入少,所占比例低。在运输中,通常会出现一些运输工具无法满足蔬果运输的要求,没有足够的条件来满足蔬果的运输、保存和销售。在发达国家或地区都会有专用的蔬果运输车辆以及专用仓库来保证蔬果的仓储与运输,满足消费者对蔬果的不同需求。
2.3.3地区偏远,现代农产品物流的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邵阳市内358.7万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的劳动力占83.6%,由于农民科技水平低,对新技术、新知识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阻碍了新技术、新成果、新装备向农产品物流的扩展和应用。而大部分的求学学子在学成之后都不愿再回到家乡进行经济建设,并且在邵阳市内的高校也不多,物流专业、物流工程与相关的物流技术培训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致使邵阳市现代农产品物流的专业人才的严重不足。
2.3.4专业物流公司少,物流技术水平落后
邵阳市地区偏远,至今大部分的物流公司都是由原先单一的仓储、运输公司以及以前从事客运的班车个体户转变而来,他们都严重缺乏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以及现代化的物流管理技术。这些转变过来的物流企业因为没有足够的发展资金,也无法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而邵阳市内那些从事专门物流行业并且综合能力强的物流公司也少之又少,这也为邵阳市蔬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制造了难题。
2.4农产品物流发展的观念未普及,蔬果常遭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
邵阳市农产品物流发展观念的尚未普及,致使了农户对农产品物流并不关心,对绿色蔬果的生产更毫无概念,也使得蔬果经济常遭绿色贸易的冲击。
2.4.1农民的素质水平低,对农产品物流的理解能力弱
邵阳市从事农业的人员比重大,大部分的人都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从事农业生产的目的只是为了维持家庭的温饱问题,一些菜农果农认为自家的蔬菜和水果只要能够到农贸市场卖掉就可以了,关于要怎么保存,怎么去减少保管成本和运输成本他们都不在意,对农产品物流也根本没有概念可言。
2.4.2蔬果中农药化肥和有害物质残留率过高
在蔬果的生产中,大部分农民为了提高蔬菜和水果的产量,增加自己的收入,缺乏对现代绿色农业的理解和认识,经常无节制的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来施肥和除虫以及催长等,这导致了蔬果中的农药化肥以及其他的有害物质残留量过高。
2.4.3蔬果的生产环境和产出质量没有国际化认证
邵阳市的山多、旱地多,有很多地方都是带酸性的红土,这些土地既不肥沃也不利于蔬菜和某些水果的生长,因此生产环境比较恶劣,由于无节制的使用化肥来对蔬菜和水果施肥,使得土壤环境变得越来越差,无法达到环境和质量生产的要求。然而现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市场准入制度,很多地方都需要有国际ISO14000的环境认证以及相关质检部门的质量认证,才能使蔬果进入他们的市场。
2.4.4蔬果的生产水平落后和环保工作不到位,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更新滞后。
因为邵阳市内地区大部分都是农村,从事蔬果生产的大部分也是一些没有接受过先进教育的农民,他们对蔬果的生产大部分都停留在自然经济阶段水平,除了新宁崀山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外,其他地区基本上都没有实行产业化经营,而且他们都只顾生产,对于生产环境来说根本就没有环保意识。因为信息系统的不健全,使得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从国家颁布实施到市里再到农村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又因为政府某些官员的不负责任,使得某些法律法规的更新速度变慢。
3对邵阳市蔬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改进建议
发展蔬果农产品物流的主要目的在于:
1)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
2)使蔬果在流通过程中增值,降低蔬果的生产成本、流通成本及其它附加成本,提高蔬果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整体效益;
3)引导蔬果走向绿色经济的道路,发展我市的蔬果特色经济。
因此邵阳市蔬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加强农产品的供应链管理
有效的加强农产品的供应链管理,加大农产品供应链的控制,有利于邵阳市农产品物流快速健全的发展。
3.1.1建立蔬果农产品物流的多种流通渠道
蔬果的流通一般是从生产者—产地市场—运销批发商—销地市场—零售商—消费者的一个供应过程,实际上看起来这样一个供应链存在着冗长的缺点,渠道过于繁琐,新鲜蔬果在各个渠道呆的时间太长,造成了巨大浪费。因此更需要对现在物流过程进行分析和流程再造,建立更多的流通渠道,如:
1)建立蔬果配送中心和蔬果连锁超市等来促进蔬果销售; 2)缩短蔬果流通供应链,对蔬果供应链进行流程再造。
通过渠道的流程再造,可以解决蔬果流通渠道单一,蔬果销售呆滞等问题。3.1.2扩大农产品的专业市场,增加现代农产品的交易方式
邵阳市缺乏蔬果交易的专业市场,蔬果等农产品交易结构不合理、批发市场不足、交易方式落后等现实问题,要求邵阳市政府增加更多的蔬果等农产品的专业市场与现代交易方式,比如:增加蔬果的批发市场、蔬果连锁超市以及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利用现代先进的网络技术,实行网上卖新鲜蔬菜以及网上订新鲜水果等交易方式。
3.2提高蔬果物流的技术水平和信息化程度
先进的物流技术与健全的信息网络,决定了物流发展的速度。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邵阳市必须快速提高蔬果物流的技术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促进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3.2.1提高蔬果产品的仓储、运输与包装等水平
要降低蔬果的物流成本,就必须在蔬果现代仓储、运输以及包装等方面下功夫,邵阳市政府以及蔬果农户及企业应该自觉的去学习和共同合资引进先进的蔬果保管技术、运输技巧,制定符合蔬果运输包装、销售包装以及绿色包装等来降低蔬果损耗率,从而降低物流成本。
3.2.2加强蔬果在物流运作过程中的信息管理
要对蔬果从物流的生产到销售等一系列过程进行严格管理,就要明确蔬果在物流运作中的信息需求,对蔬果的相关信息的自动采集和分析问题要充分利用电子标签、条码技术、RFID(射频识别)、MIS 等技术,提高蔬果信息集成和共享的效率和范围;蔬果等农产品物流企业内外部的管理和协调问题。对外充分利用公共农产品信息平台,对内加强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物流信息技术应用,要充分了解蔬果的信息管理受哪些约束条件影响,做好蔬果农产品物流的信息规划。
3.2.3加强蔬果在物流运作过程中监控管理
蔬果是农产品物流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发展的是否好也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水平。蔬果从生产到销售的过程中,总会在供应链上的某些环节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货损、货差等。因此需要加强蔬果在物流过程中对信息、人员、蔬果、设备的监控,对运输、仓储、配送整个过程的跟踪管理。物流公司最好是设立一个专门的监控追踪部门以及控制管理系统,加强蔬果的监控管理,来减少物流管理成本。
3.3加大邵阳市物流基础设施设备建设资金的投入
完善的基础设施设备是物流发展的基础。邵阳市需要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设备的投资,才能进一步促进蔬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3.3.1加大对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的投入
交通是运输的命脉,邵阳市政府要想“强市富民”就必须加大对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投入,这不仅仅要加大对高速公路的投资,尤其是农村公路的建设投资,这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也是发展蔬果等农产品物流的关键。
3.3.2加大对叉车、冷链物流等设施设备资金的投入,制定统一的农产品物流器具标准。要想发展好蔬果等农产品物流,那么基本的叉车和仓储设备、运输等设备就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是加强蔬果冷链物流设施与技术的投入。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我市的蔬果农产品物流存在损耗大,物流成本高,农产品产后加工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冷链不完整、冷链配送运输效率低以及冷链技术设备陈旧落后等现实问题。蔬果农产品物流发展离不开冷链系统与技术的应用,应在改造现有冷冻冷藏设备、合理规划冷冻冷藏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推广集约化共同配送、开发和使用农产品产后低温包装和保鲜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邵阳市的物流公司需要多下血本,立足长远发展的目标,改进设施设备建设,同时要制定好统一的物流器具标准,来保证蔬果的运输、仓储、配送等作业的顺利完成。
3.3.3增加各大高校物流专业与物流培训班的开展,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专业人才是发展经济的关键,邵阳市要想提高蔬果农产品的物流发展水平,就必须培养现代化的物流专业人才。为解决人才问题,邵阳市应该加大教育力度,有四个途径:一是在省内高校开设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相关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二是高校与行业协会进行联盟开办短期培训班来对从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三是制定各种措施吸引外来的专业人才和鼓励外出求学的学子们在学成之后回归本地支持家乡经济发展;四是企业内部聘请专业人士进行讲授,开展企业内部培训。
3.3.4开展蔬果共同配送,提高物流技术水平
物流企业与各生产农户和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同盟合作伙伴关系,进行蔬果的共同配送,为各蔬果的生产企业和农户制定个性化的物流服务,以降低蔬果的仓储、运输、配送成本。
3.3.5政府宏观引导,鼓励各界人士对蔬果农产品物流的技术进行创新
政府应该为蔬果流通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建立和完善农产品流通的调控制度以及相关的物流法律法规,及时制止农户“跟风”生产,积极引导和鼓励蔬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制定各种政策和奖励措施来鼓励各界人士对物流技术进行创新和建设。
3.4加强农产品物流发展观念的普及,努力消除绿色贸易壁垒 “民以食为天”,绿色消费是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而如今越来越多繁荣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蔬果的市场准入标准,因此就需要邵阳市蔬果农户和企业更多的注重绿色蔬果的生产。
3.4.1提高农民素质,增强现代物流意识
在蔬果的流通过程中,提高农民素质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邵阳市应通过教育、培训来增强农民的市场经济观念,切实转变单一经营的观念,彻底转变“小而全,大而全”和自货自运的经营模式,运用系统优化原理、最小总成本方法、供应链管理等物流方法改善蔬果的流通方式,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3.4.2加大对蔬果生产技术的开发、农药化肥的生产及土壤污染治理的科技投入。开发和生产更多的绿色蔬果,调整农药化肥结构,中国缺乏高效低毒的新农药,在不足200种的农药中,产量最高的21种大多是高毒农药。因此我市应积极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和化肥,淘汰对人体危害很大的农药,大力推广有机肥工程,逐步引导和发展准确蔬果,改变偏施化肥的习惯,研究并引进农药降解技术,改善土壤以及农药使用现状。
3.4.3完善农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快蔬果的绿色认证
邵阳市政府应对入市交易的蔬果中的化肥、农药残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和检测,对蔬果的品质、保鲜处理、包装、计量等标准做出统一的规定,对蔬果的生产环境进行改善,进
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的质量管理体系。按照国际ISO质量管理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引导农户从经验农业向科学农业转变,从原本简单的蔬果生产到绿色蔬果生产的转变,加快绿色蔬果和绿色生产体系的认证。
3.4.4做好对蔬果在物流过程中的环保工作,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速度
为了消除蔬果的绿色贸易壁垒,邵阳市政府和蔬果生产企业、农户以及各物流公司一定要注重蔬果的环保工作,树立环保意识,严格管理好蔬果的生产与保管过程。邵阳市政府应建立好信息交流平台,搞好网络设施建设,快速更新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让人们第一时间了解相关的新闻动态,由此来进一步支持蔬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4结束语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带动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物流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农产品物流尤其是蔬果农产品物流是人们生活日益关心的话题,通过对邵阳市蔬果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之后,也提醒着更多的地区去关心和关注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盛腊梅,孙海欧.湖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问题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年第6期
2、吴峰.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物流探讨[J].企业经济,2009年第12期
3、郑文岭,孙鸿.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价值、现状与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0年第6期
4、周金平.邵阳: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D].湖南统计信息网,2009年
5、陈美中.湖南省农产品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6、张思光,刘海燕.消除绿色贸易壁垒的根本之路[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7、王微微.我国农产品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J].中国政治青年学院,2010年第26期
8、刘学明.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分析[J].北方经贸,2011年第4期
9、高阳.邵阳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现状与建议[J].邵阳市农业局,2009年第23期
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意义 篇6
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流通是农业实践及理论中一直探讨的核心问题,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为我国长期服务于“三农”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在新形势下,积极参与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既为其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又为自身改革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一、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是农村市场的必须 现代农村物流体系主要包括农产品物流市场体系,农用生产资料市场体系和农村日用工业品市场体系这三部分。
一是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是改革开放农村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使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也随之出现,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需要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完善,资源的配置由原来的计划手段向市场手段的过渡,传统的物流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市场和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消费层次和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原有的农村市场成为假冒伪劣商品和低质产品的倾销地和批发地,以及随着国家农资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坑农害农的事件时有发生,农村市场的规范化和有序化有待进一步提高提高,因此,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以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标的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成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及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紧抓“六大机遇”加强农村物流体系建设。
二是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的改革与发展,促使农村经济市场化、全球化,因此应尽快搭建适应我市农产品市场流通的全球化经营平台,建立健全农业的经营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供销合作社服务功能,是目前我市农产品流通体系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也是农业实现市场化、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三是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是农村市场自身的特点及难点的要求。第一,农业本身的特点要求。农业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的交织,决定了农产品具有分散性、季节性,需求的小量性、多样性以及需求弹性小等特点。第二,农副产品物流要求高。农副产品往往是有生命的动物性和植物性产品,在物流过程中要做到不污染、不变质,同时符合安全卫生标准,再加上我国地域广阔,气温差距比较大,还要做到保温、防冻,以降低损耗,这对农副产品的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农副产品物流难度大。由于农副产品大多体积大、规格不一,难于分等分级、标准化程度和价值相对较低,造成包装难、运输难、仓储难和加工难。正因为农副产品具有上述各方面的特性和农村市场自身的特点与难点,这对传统意义的物流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要按照现代物流的发展构建思路,才能为参与农村物流的组织寻找新的出路和发展的空间。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关键是要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使占我国总人口70%的农村人口过上好日子。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晚、相对落后,物流成本大。但是我国的物流领域存在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潜力,建立现代农村物流体系,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还可以促进农业人口的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二、供销合作社在农村物流体系构建中的特殊优势
(一)弱势群体、弱势产业的必然选择。众所周知,农业是个弱势产业,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需要自身的发展和努力。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作为弱势的群体,如何在大市场中与国内及国外的竞争者相抗衡,如何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愿望,必然需要自身组织起来的组织。合作制是农村弱势农户一种自我保护的联合组织,这种自我保护,是联合起来与大户竞争占领市场的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当然是首当其冲。因此,只要有弱势的群体、弱势的产业,就必然有合作制。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是必然的选择。
(二)供销合作社发展现代农村物流体系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作为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在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服务的经营活动中,有以下有利条件:第一,全国供销合作社目前由基层供销合作社20000多个,地市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400多个,省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31个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组成,经营网点50多万个,可以看出其经营机构遍及全国,网点星罗棋布,由于点多面广,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地缘条件。第二,我国基层供销社具有50多年的悠久历史,一直是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之一,始终贴近农民,有长期为农服务的经验和拥有众多的消费者。第三,具有大批经验丰富,熟悉农村市场的经营人员,为构建农村物流体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证。
(三)在自身改革发展中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供销社在多年的改革实践中,在参与农业产业化进程及自身的改革发展中,既为自身进入物流行业提供了经验,又为快速进入物流业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供销社为引导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组建了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和农户,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并紧紧围绕解决本地区农产品卖难和买难问题,充分利用供销社的资产和经营优势,积极兴办各种农产品批发市场,提高批发市场的现代化水平,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物流的出现与发展,是流通领域的一场革命,对供销社来说,既是严峻的考验,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由于供销社在自身的改革与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为其涉入现代意义的物流行业奠定了经济及物质基础。
(四)在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中,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学习的模式。供销社在发展连锁经营、建设配送中心过程中,已经向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可喜的成绩。近年来,供销社系统不断涌现出一批能力相当的连锁企业、连锁店等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中心,拉动了农村消费需求,发展了现代农业,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形成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其顺利进入现代物流业和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积累了经验,也创造了学习的模式。
三、参与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是供销合作社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改革发展的机遇
(一)合作经济的性质及供销合作社服务宗旨。我国合作社有80多年的历史,供销社有50多年的历史。供销合作社是我国合作经济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遵循“自愿、互利、民主、平等”的原则。合作经济是为成员服务,即通过经营和服务实现农民社员利益的最大化和福利的均衡化。我国的供销合作社既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合作经济组织,又是集体所有制企业,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功能。建国初期,合作社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巩固工农联盟,引导广大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经济形式;接受国家委托,承担重要商品的购销任务,是沟通城乡物资交流的主要桥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供销社恢复了农民群众合作经济组织性质,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和宗旨,担负着引导农民分散的家庭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对接的重任,在助农增收,繁荣农村市场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具有长期服务于“三农”的经验与实践。产生于农,成长于农,发展于农,“农”是其根本的土壤,不能脱离这块土壤,只有植根于农的土壤,才是其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出路与方向。中国的供销合作社源于1923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1927年,毛泽东把举办合作社作为农民运动的14件大事之一,供销社就一直植根于农村。此后,一直到新中国建立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中,虽然有几次大的改进及改革,但与农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及为农服务没有发生变化。在1988年供销社的购销和效益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但从此之后,由于供销社的改革思路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立足于农变成立足于工,从强调服务变成强调赢利,把供销社视为一般的商业企业,使其步履维艰。一直到2000年“四项改革”的提出,才又一次走出困境,扭亏为赢,这从某中意义上而言,与其参与被称为农业的第二次革命的产业化进程有很大的关系。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提出,更是供销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农村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发展现代农业,要求供销合作社发挥组织体系完整的优势,积极参与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供销合作社发挥扎根基层的优势,广泛凝聚各类社会资源,大力开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扩大国内需求,要求供销合作社发挥流通网络覆盖城乡的优势,加快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三)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是又一次改革发展的机遇。从近年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农村物流发展的实践看出,发展现代农村物流业是实现农业生产与市场对接,形成一体化经营的最有效的组织形式,因而也成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中国农村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国际上各种经营力量看重的中国现有的市场中,很大一块也是农村市场。如果我们还没有紧迫感和危机感,可能会失去很大的市场和机遇。另外,一场新的流通革命正在我国蓬勃兴起,经营方式连锁化、流通业态多样化、流通组织联合化、流通手段现代化、商务活动电子化、网点布局郊区化已是大势所趋。国内外大型流通企业集团都在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构建现代流通网络,加速抢占城乡市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加快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络的步伐,尽快建立起高效、通畅、有序、智能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现有的分散在各地缺少紧密联系的经营网点的单打独斗,是无法与国内外实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抗衡的,我们必须从上到下联合起来,共同发展,形成几个大的产业集团和经营网络,真正承担起为农服务的重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为真正的服务“三农”又迈进了一大步。
解析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篇7
1 近年来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近年来,在国家及地方政府对物流业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已形成以优质、特色农产品为基础,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冷链物流集散地为依托,以农产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加工及出口企业为载体的多元发展格局。
1.1 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规模增加迅速
湖北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各种农产品的产量均在全国位居前列。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09年湖北水产品产量333万吨,蔬菜产量3860万吨,肉类产量325万吨,禽蛋产量101万吨,水果产量390万吨,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8.3%、6.5%、4.3%、3.7%和3.5%。其中每年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数量大幅增加,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目前,湖北水产品、禽蛋、肉类、水果、蔬菜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24.16%、19.03%、18.87%、14.62%、9.14%,总体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冷链物流规模增长迅速。
1.2 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通过对湖北经营农产品冷链物流的129家重点企业的调查,目前共有冷库395座,公称容积244.23万立方米,储藏量82.87万吨,其中25家企业拥有万吨以上冷库,山绿冷链、白沙洲市场、武汉肉联、三峡物流园四家企业拥有5万吨以上冷库,最大的三峡物流园达到10万吨;拥有冷藏车350辆,吨位4175.5万吨,其中拥有10辆以上冷藏车的企业11家,最大的钟祥盘龙肉类加工公司拥有40辆冷藏车。其中部分企业已拥有现代化的钢结构单体拼装冷库、气调库、“三层温”冷藏车、出货升降台、软门封等现代化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湖北各地农产品冷链物流重点企业见表1。
注:为了全省相关数据统计需要,对缺报数据,课题组电话采访相关知情者进行了测算。这些数据包括:十堰、宜昌、鄂州、潜江、神龙架、天门等地的冷库储藏量、公称容积,冷藏车数量及吨位。
1.3 湖北冷链企业发展局势良好
目前,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以山绿冷链、白沙洲市场、武汉肉联、三峡物流园、荆州圳韬、黄石冷冻等企业为龙头,初步形成了一批区域性冷链物流集散地,集聚了一批包括冷链生产加工、批发市场配套、第三方冷链物流、超市内部配套、冷链管理咨询以及设施设备供应的冷链业务企业群。同时,以生鲜农产品为加工对象的食品生产、流通与消费冷链也逐步完善。全省拥有冷链业务的食品加工与流通企业324家,链接产地、加工地与终端零售,为湖北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化布局奠定了基础。从湖北冷链企业的经营业务来看,包括服务生产自营、面向社会外包、专业储存、干线冷运、综合服务等多种形式,大体可划分为以下四类:一是批发市场用于农产品预冷保鲜和调峰冷储;二是食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出口企业以及国内远销企业的自用冷链;三是企业自用后的富余冷链对外服务;四是高端市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专业服务。一批专业冷链物流企业正日益成长起来,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进入湖北冷链市场的战略合作伙伴,推动湖北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外包市场迅速发展。随着人们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社会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重要性已形成共识,专业冷链物流企业的市场发展空间越来越大。
1.4 湖北城市冷链扩张势头强劲
“创建一流冷链,引领新鲜生活”,湖北一批在建项目和批发市场都规划有专业冷链物流业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武汉、黄石、襄樊等地一大批冷链项目的建设实施,推动了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迅速扩张。如,武汉市目前较大的冷藏库有15座,冷库总容量25万多吨,其中“十一五”期间新建冷藏库15万多吨,是“十五”期末的1.5倍。汉口北四季美冷链物流中心2010年启动了首期10万吨冷库建设;山绿、肉联、科德等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购配冷藏运输车辆30多台,年冷藏运输能力7万多吨。黄石冷链物流龙头企业联海集团依托万吨冷库打造的一个集农产品基地生产、加工冷藏、交易市场、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交易信息、食品安全检测于一体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年吞吐集散、交易农产品达300万吨。
2 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尚未形成一定的体系,存在“断链”现象,难以满足发展现代农业、居民消费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需求。主要表现在:
2.1 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目前,湖北农产品产地冷库严重短缺,多数市场只有简单的厅棚,无法满足生鲜农产品的快速检测和低温储存的要求。也尚未普及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区域性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也缺少冷冻冷藏设施,与冷链物流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现有冷库多为低温冷库,适用于果蔬调峰上市的高温冷库需求缺口更大。湖北除武汉、襄樊、宜昌等大中城市建有冷库外,其他各市、区均没有大型冷库,农村冷链物流投入水平明显落后于城市的相关投入,加上农民粗放式、小规模的生产方式,结果导致当遇到农产品集中上市的季节,由于缺乏冷库,大量农产品会烂在田间地头,造成巨大的浪费,也严重损害了农户的利益。
2.2 冷链设施与组织管理水平比较落后
湖北原国有企业冷库有的已经使用30年以上,设施陈旧老化,企业冷链物流的改造升级工作任务严峻。冷库结构也不合理,重视肉类冷库建设,轻视果蔬冷库建设;重视城市经营式冷库,轻视产地加工冷库建设;重视大型储藏冷库建设,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农产品生产组织与冷库容量增加缺乏协调配套,导致冷库的利用率并没有随着库容增加而增加,反而出现生产淡季冷库闲置的状态。目前,湖北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进行储存,运输中又多采用开篷设计的普通货车。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有的产地批发市场的小企业原本买了冷藏车,但考虑到耗电量高,车内制冷机占用空间等问题,为了节约成本把车内制冷机去除,采用“冰块加棉被”的原始手段来运输。另外,冷链物流各环节缺乏系统化、规范化、连贯性的运作,在运输、销售等环节出现了“断链”现象,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全程温度自动控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2.3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育不够
从湖北工商总局的统计资料来看,目前湖北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数很少,大部分冷链物流企业主要提供冷藏、冷冻等比较单一的服务,能够提供冷藏加工、运输、配送等全程服务的专业冷链企业比较少。由于冷链物流企业难以保证对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温度控制,使得多数生产厂家不愿也无法放心地将冷藏物流业务外包,只能是自行经营,这都直接影响了专业冷链物流的市场发育。
2.4 冷链物流规范与人才培养跟不上
湖北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少统一标准,冷链物流各环节的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相关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跟不上冷链物流的发展。另外,目前涉及冷链业务的企业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严重缺乏冷链物流专业人才,企业冷链物流运营与管理人员大多数是从普通物流,甚至是其它行业转行而来,对农产品冷链特性和操作规范不熟悉,导致服务质量难以提高。湖北虽然是教育大省,但是目前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与引进仍然比较薄弱。
3 发展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议
为进一步推进湖北冷链物流的发展,应将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冷链物流标准制定、信息化建设、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培育、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等作为当前主要任务来完成。
3.1 加大支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
应鼓励武汉(城市圈)物流圈、鄂西物流圈和长江物流带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各类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武汉都市圈、宜荆荆、襄十随、鄂黄黄等城市群、其他区域中心城市,加快规划布局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重点加强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建设经济适用的农产品预冷设施;配备节能、环保的长短途冷链运输车辆,购置冷藏集装箱,推广全程温度监控设备;完善与冷链物流相配套的查验与检测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快速准确的检测设备和试剂。
3.2 积极采用与完善冷链物流标准
目前,湖北只有一些大型企业制定了部分企业标准,而标准化欠缺影响了冷链的资源整合。因此,应制定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地方标准和操作规范,积极采用国际通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建立湖北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作业环节可能会产生原产地污染、农产品腐烂变质、交叉感染等多种危害,由此还应建立以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严密监测农产品特别是鲜活易腐农产品在冷链物流各个环节中的运行状况,以及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
3.3 加快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
信息流是整个冷链物流系统运作的基础,能够保证市场需求信息在各接点的准确及时传递。为此,应建立区域性各类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促进各企业之间信息共享。湖北要充分利用现有RFID技术、3S(GPSGISRS)技术及冷链物流信息化技术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运用高科技手段,实现冷链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实时监管,实现责任追溯机制,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鼓励企业进行市场信息、客户服务、库存控制和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和交易管理等应用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健全冷链物流作业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系统,全面提升冷链物流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还应推广冷链物流信息化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技术认证,推进“物联网”在冷链领域的研发应用,增强公共冷链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服务能力。
3.4 加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培育
湖北拥有食用菌、魔芋、板栗、柑橘等优质特色生鲜农产品,应鼓励这些生产企业从生产源头开始,实现低温控制,发展冷链运输和低温销售,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体系。同时,要鼓励重点冷链企业在产地、销地建设低温保鲜设施,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鼓励中百、中商、武商、黄商、富迪等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加快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建设,在做好企业内部配送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
3.5 加速培养与引进冷链物流专业人才
培养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可以通过政府、院校、企业三方共同努力来实现。应引导和推动湖北高等学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学科专业、开设相关课程,积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同时,要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及有关高校结合国内外实践开展冷链物流职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鼓励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或培训,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自办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冷链人才,形成多层次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此外,还应做好人才引进的规划与措施,来我省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毕竟农产品冷链物流涉及的环节多、产业链条长,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系统工程,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湖北冷链物流水平,还应在加强各方面的协调与配合、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完善政策法规并加强监督、整合各方资源、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创新等方面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组织编制.“十二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wgk/2010-07/30/content_1668124.htm.2010-6.
[2]毋庆刚.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2:24-28.
湖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框架的构建 篇8
[关键词] 湖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框架
农产品物流是物流业的一个分支。它指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以最小成本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
湖南省是个农业大省,农产品的有效流通涉及整个经济运行效率及质量,涉及农业现代化,涉及农民的根本利益。构建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不仅能使农民生产的产品实现其价值与使用价值,还可以使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增值,通过有效的控制与管理,降低农产品流通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从某种程度上规避市场风险。
一、湖南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1.农产品物流数量大、品种多。湘东、湘中抓住“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机遇,重点发展了无公害蔬菜、时鲜瓜果、花卉苗木、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的生产加工;湘北突出“湖”字特色,围绕洞庭湖,重点发展无公害稻米、优质棉花、油菜、水果、水生蔬菜和特种水产、水禽养殖;湘南则利用“天然温室”优势,重点发展了无公害蔬菜、时鲜瓜果、油茶、烤烟、养殖等名特优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湘西则突出“山”字特色,重点发展无公害草食畜禽产品、优质水果、优质名茶、反季节蔬菜、药材开发等。
2.农产品物流难度大、要求高。 农产品与工业品不同,是有生命的动物性与植物性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包装难、装卸难、运输难、仓储难。要求物流的及时性、安全性;还要满足一些农产品的特种物流方式。
3.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有传统优势。 湖南的农民聪慧勤劳,善于精耕细作,这也可以说是湖南农业的人力资本优势。湖南历届省委、省政府都坚持把农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4.湖南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经济区位优势。 湖南地处江南中部,北靠长江,南邻两广,毗邻港澳,具有呼应两东,承接两地辐射的有利地理条件。湖南交通比较发达,公路、铁路、水运等都比较方便。
二、湖南省农产品物流的现状
1.物流体系逐步完善 。现在形成了从生产、收购、流通加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到销售一整套组织环节,但是众多的参与个体和组织规模小、层次低、离散性强、联合性差,组织化程度低。
2.主体及交易方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湖南省拥有多种农产品物流主体,除原有的国有商业企业、供销社外,农产品物流业中的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各类企业也得到了发展,交易方式除了传统的交易方式外,还相继出现了期货、拍卖、订单等新型交易方式。
3.物流信息体系初步建立。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发布农产品信息得到加强,同时,各种农村经济信息中心和农业专业性网站也相继建成。一些县乡和农村龙头企业及营销大户也建立了自己的网页。
4.批发市场交易法制不健全。市场交易法规建设薄弱,交易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中介环节过多,各种税费过多、过高,流通成本趋高。
5.生产主体多样,组织形式较为复杂。 生产主体有农民、农业企业,表现为农民的小规模生产与龙头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并存。生产组织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1)公司+农户。农户按公司要求生产,公司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2)农户+农户。农民生产、农民销售。(3)市场+农户。农民生产、农民交易;(4)公司+基地。农业公司自主承包农民土地,实行规模化经营,企业化运作。
6.以传统的流通渠道为主体,新型流通业态逐步形成。 从县城到集镇、乡村,县城商业网—集镇商业网—乡村商业网的流通网络基本形成。
7.第三方物流企业少。 农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是农产品物流的中坚力量,而农产品第三方物流还处于起始阶段,专门从事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企业还很少,而且规模小、管理水平滞后,经营成本高,利润低。
8.发展缓慢,而且成本高。200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值达295437亿元,同比增长27%(按现价计算),明显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其中,工业品物流总值为249570亿元,同比增长26.8%;农产品物流总值为11261亿元,同比增长2.5%;工业品物流总值占全国社会物流总值的84.47%,而农产品物流总值仅占3.8%。湖南省农产品物流总值更是最低。
9.物流设备,技术比较落后。湖南省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的,未经加工的鲜销产品占了绝大部分,在运输的过程中,保鲜、包装、再次加工技术比较落后,而且运输工具不能满足农产品物流的需要,农产品在物流的过程中损耗严重。
三、构建湖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框架的对策
1.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设施的建设。要做好这方面工作,须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农产品运载工具的开发生产,发展与改进各式农用运输车;加强各种农用仓库的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以及产地、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2.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 应通过体制创新,改造、培育与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使其在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农产品物流主体可以是以下几类企业:一是国有流通企业,如国有粮食公司、供销社;二是农业公司,即湖南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龙头企业;三是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能将社会上众多的闲散物流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提高整体物流效率。通过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运作,能减少农产品流通中很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降低其流通成本,将农产品从农户或产品生产企业直接放到零售商的货架上,甚至是消费者的菜篮子里。此外,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零售商的信息反馈,对农户或农产品生产直接下订单,可以减少农业生产的盲目性,真正实现“订单农业”。
3.加快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面对全国逐步开放的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格局,需要有科学准确的市场信息作为指导,从而发展湖南农产品生产,湖南省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强化规划协调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采集和发布工作,建立农业生产科技和新产品开发信息的普及、指导、规划、组织一条龙的信息交流和服务体系。在原有农村经济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生产者、销售者计算机联网,信息共享,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并逐步搞好农产品信息处理与发布工作,以及市场信息咨询服务。建立农产品物流数据信息管理系统。
4.加快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进程。 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推行和国家接轨的关于物流设施、物流工具的标准,以实现物流活动的合理化。目前,一些大型连锁超市集团在向全国推出生鲜食品招标采购计划过程中,不得不参与推动标准化的工作,对招标采购的主要农产品品种,联合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关农产品质量标准,包括理化指标、感官指标、安全食用指标、鲜度指标等。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批量招标采购数量,农产品必须经过科技关、规模关和信誉关,对产地进行大气环境测试、土壤成分测试、水资源测试,控制农药使用。
5.建立农产品物流管理体制。 建立以农业行政部门为主的农产品物流管理体制,消除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提高流通效率和行政管理效率。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日本、欧美等国家经过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才形成了从农产品生产到流通一整套的理论和体制,基本上实现了经营规模化,功能综合化,资本股份化,市场开设和经营管理分离化。值得湖南参考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将农产品的生产管理、产后加工、安全卫生、上市运销、零售消费等生产和流通诸环节的行政管理职能,都归于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事实证明,这种管理体制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产品生产与流通一体化的运行原理,也符合农产品商品化生产经营的规律,可减少政出多门,充分发挥农业行政部门的管理与服务职能,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6.立法建章,规范市场管理与经营制度。立法建章,确立以批发市场流通为主的农产品物流地位,规范批发市场的开设、管理与经营制度。我国也应尽快建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法》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借鉴国家法律法规,对湖南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市场规则、市场准入制度、软硬件设施管理,以及违规处罚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7.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保鲜技术的研究开发。 一是要研究农产品的包装技术。包装是物流的重要要素之一,它是生产的终点,物流的起点,在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具有保护功能、定量功能、标识功能,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护产品的使用价值,以防被污染或腐烂变质,也便于在柜台上零售时提高工作效率。应根据不同产品的特性,不断改进包装,发展农产品包装的标准化、礼品化、系列化。二是要研究农产品物流的冷冻保鲜技术。自我国加入WTO以后,面对市场压力以及寻求高素质服务的呼声越来越高,改变现状已势在必行。一些品牌食品零售商及快餐连锁店,如家乐福、麦当劳等著名品牌正在极力推动和改善我国冷冻保鲜物流,以保持其品牌声誉。另外,我国家庭对冷藏食品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大,消费者愿意支付更多的货币来取得高质量的服务。
8.提高农民素质,增强现代物流意识。 应通过教育、培训,来增强农民的市场经济观念,增强现代物流意识,切实转变单一运输经营的观念,彻底转变“小而全,大而全”和自货自运的经营模式。运用系统优化原理、最小总成本方法、供应链管理等物流方法来改善农产品流通方式,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