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研究(共11篇)
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研究 篇1
摘要:文章梳理了生鲜农产品电商选择的冷链物流模式,并根据农产品物流发展阶段存在的瓶颈,提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建设思路,初步从理论上解决了生鲜电商物流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发展瓶颈,建设思路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引发物流模式的新变化,为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了机遇。然而,事实上,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并不乐观。国内以天猫、顺丰优选、1号店、中粮我买网、沱沱公社等为首的大中型电子商务网站存在配送业务不成熟、配送成本高、效率低、服务水平难以保证等问题。所以,为了促进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多渠道发展,探索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1 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瓶颈及原因
1.1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滞后
生鲜农产品物流比其他领域的物流更需要基础设施支持,但国内对生鲜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生鲜农产品的物流发展。
从硬件上来看,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整体规模不足,市场缺口较大,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同时,在交通运输方面,农村车况路况较差,由于没有专业的车辆运输队,导致公路的冷藏运输量只占25%,铁路的冷藏运输运量占55%。
从软件上来看,我国关键物流节点如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周转中心等缺乏冷藏冷鲜技术。同时,我国在自动化冷库保鲜技术、贮藏技术自动化、高密度动力存储(HDDS)、多温控车辆制造、RFID电子标签及GPS/GMS相结合的物联网技术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发展。[1]
1.2 生鲜农产品流通率低,配送成本高
《2013—2017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我国生鲜农产品在运输、储藏等过程中的损失率高至30%,食品冷藏的运输率低至10%,综合冷链流通率仅为19%。而发达国家的生鲜农产品损失率则降低至5%,美国在物流环节中的损耗率只有2%,冷链流通率达85%。[1]
可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冷链流通率明显较低。而且,我国冷藏车投入大,农产品物流时间长,导致配送成本及销售价格上升,这种“优质难优价”的现象影响企业竞争力。
1.3 生鲜农产品信息市场发展不均衡,法律法规不健全
生鲜农产品信息市场反应速度直接影响物流配送的时效,稍有延误便造成大量生鲜农产品腐烂、变质。由于市场上大多数农产品供应主体仍通过传统方式和渠道获取相关信息,容易出现信息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等问题。同时大部分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导致其物流配送调配能力不足,无法高效地实现信息共享,不能及时解决相关问题,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2]
我国虽然已有《冷链物流企业服务条件评估》《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规范》《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等法律法规,但大部分不适用于现在的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尤其针对电商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规范工作还处于议程之外。[3]同时,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监管十分混乱,工商部门、公路运输管理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多头管理,导致监督不够、责任推诿等问题。
1.4 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
人才是企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因素,生鲜电商要想实现发展就需要一批结构合理、数量丰裕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但由于冷链物流的复杂性和电子商务的特殊性,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相较于普通常温物流对从业人员的业务流程管理和网络营销等方面的操作技能要求更高。
目前,大多数生鲜电商企业的物流人员和管理人员只熟悉普通物流操作技能和管理业务,缺乏冷链物流信息系统的系统选型、应用分析、需求调研以及实施规划等能力。企业所需人才存在很大缺口,主要是因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不符,学校不能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冷链物流专业化人才。同时,该专业普遍没有上岗的资格认证,不能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生鲜电商冷链物流的需要。
2 生鲜农产品电商选择的冷链物流模式
对于生鲜电商企业来说,对冷链物流的要求较高,“最后一公里”的冷藏又是重中之重。物流的重要性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物流模式的选择,现在主要的生鲜电商企业物流模式分为三种: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以及两者混合型物流模式。
2.1 自营冷链物流模式
生鲜电商自营冷链物流模式,即生鲜电商企业自建冷库、配送中心,购置运输设备及配备专业的人力资源,掌握整个供应链的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由于我国目前专业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很难灵活地操作配送地点分散、配送批量小、配送时间不稳定等问题的生鲜网购业务。因此,一些有实力的生鲜电商企业会选择自营冷链物流模式,对物流各环节进行有效控制。
顺丰优选有自建的冷链队伍,他们将大号冷藏车换成小号冷藏箱,节约了运输成本,使“最后一公里”实现最优化,并最终将有品质保证的生鲜全程冷链配送到消费者手里。目前,顺丰自建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已覆盖全国11个城市。
2.2 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
第三方冷链物流模式是指专业物流公司向委托企业提供系统的物流服务的模式。但全部采用第三方物流会使生鲜电商企业对产品在运输途中的状况和质量难以有效控制,将风险的控制、问题的处理全部转移到第三方物流公司上,容易出现责任的推诿、用户的体验度降低等问题。
1号店是选择第三方冷链运作的代表,但由于建设冷链物流的成本高,1号店初期将生鲜冷链配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并承租第三方冷库。其生鲜业务目前覆盖北京和上海地区,均是通过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模式。
2.3“自营+第三方”混合模式
生鲜电商发展自营冷链物流体系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可控性、配送灵活高效性,但是额外的人力资源、冷库设施设备等成本阻碍生鲜电商的发展。所以为了与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共同承担这些成本,很多企业采用“自营+第三方”混合模式。
京东虽然拥有强大的资本实力和完善的全国物流网络,但由于生鲜食品的配送难度,前期的京东只作为一个平台商,管理着全国300多家生鲜商家,然后由第三方快递公司配送,京东则负责全程监管。
3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思路
3.1 推进冷链物流技术与设备的发展
发展现代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必须依托现代冷链物流技术与设施。针对国内冷链物流现状,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改进和发展:一是更新现有冷藏设施。大力发展适应冷藏速运业务的冷藏车、控温范围广、适合小批量运输的小组份机冷车,以及能够适应货物多样化和长距离运输的冷藏集装箱等设备。二是研发新型冷藏设备。改善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温控设施,开发和应用保鲜储藏新技术,不断提高鲜活产品保鲜和储藏能力,降低生鲜农产品的损耗。同时,完善与冷链物流相配套的查验与检测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快速准确的检测设备和试剂。[4]三是加强重要节点设施建设。注重批发市场等重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在大中城市周边规划布局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
3.2 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参与冷链物流市场竞争的主体。一方面应积极引导冷链物流需求,打破物流企业行业、地域、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合理配置资源和健全经营网络,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的优势。另一方面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细分市场,建立专业生鲜农产品物流企业,拓展物流业务范围,发展增值物流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
3.3 政府细化扶植政策,规范行业标准
制定有利于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法规和制度,确定不同生鲜农产品质量检验标准,推进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和质量管理体系等专业认证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满足冷链物流不断发展的需求。同时,各地政府应对物流企业冷库用地建设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对其信息化建设以及冷链运输车辆的购置给予资金补贴。通过建立政府、行业组织和相关企业的联动机制,构建联盟型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3.4 建立健全生鲜农产品信息平台
一方面,利用信息平台系统提供的生鲜农产品生产与销售信息,帮助农户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另一方面,通过信息平台系统的物流信息分享,方便农业种植户选择适合生鲜农产品运输、配送要求的物流企业。同时也能够对生鲜农产品物流企业进行监督,督促物流企业提升物流配送组织能力和配送效率。
3.5 加快培养冷链物流复合型人才
重视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冷链物流有效运转的关键,因此,应培养既懂物流又懂冷藏技术的高级管理人才。首先,建议在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课程,定向培养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复合型人才。其次,加强对电子商务企业、冷链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熟悉冷链运营的主要模式、了解冷链发展的前沿知识,掌握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最后,通过政府的大力推广,让农产品供应主体意识到电子商务在农产品销售中的重要性与可行性,使其掌握基本的电子商务技术和品牌营销等知识,拓展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渠道。
参考文献
[1]李征,刘宏宇,刘永悦.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发展策略研究[J].物流技术,2015(2).
[2]陈乐天,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研究[J].价格月刊,2015(10).
[3]任庆林,王明宇.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问题和对策研究[J].中国商论,2015(10).
[4]毋庆刚.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2).
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研究 篇2
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农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交易量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可以说,电商扶贫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农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商贸流通、带动创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动力。
但现在阶段,电商扶贫存在着不少问题。从总体上看,贫困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统筹引导,电商人才稀缺,市场化程度低,缺少标准化产品,贫困群众网上交易能力较弱,影响了农村贫困人口通过电子商务就业创业和增收脱贫的步伐。
电子商务平台在农产品上行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移联网信建立掌上便利店、创业商城等电商平台,提升服务质量,增加客户体验感,打造出以网上商城为依托的线上消费平台。移联网信集团趟出一条“电商+实体”“线上+线下”的农村电商发展新路,通过对传统商贸企业进行电商化改造、助力农村电商与县域实体经济互融互促。
移联网信将自身利益与贫困户利益捆绑在一起,拓展销售上下游环节,做到从项目筛选、投入生产,到经营销售、品牌推广等产业链的全过程的深度介入和参与,有效打造了一个闭环供应链。在移联网信电商平台的扶持之下,土蜂蜜、跑步鸡、猕猴桃等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过去,中国多数贫困地区都存在产品丰富但品牌弱少的共同问题,正是品牌化程度低下,直接导致中国农村的贫困。从移联网信的诸多实践案例来看,电商扶贫无疑是一种精准而多元的扶贫策略。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移联网信通过联动全国各县域网点,以点带面、因地制宜有效推动了电商扶贫之路,在助力精准扶贫这场战斗中,电商企业成为献策献力的重要一方。
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研究 篇3
农产品电商化发展面临的时代机遇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为我国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也是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农产品电商发展颠覆了传统的贸易模式,省去了诸多中间渠道和环节,打通了农户与消费者的隔阂,改变了农民谈判的弱势地位。使双方共同受益。互联网与传统农业有机结合,降低了生产的盲目性,使农业生产更有针对『生和预见性,降低了农产品市场交易风险,有助于避免信息不对称和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从而极大地激发农民的积极性。而且,网络营销有助于拓宽市场,推动农业生产和管理的规范化,使农产品生产形成规模效应。农产品电商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作为农业生产与消费大国,更应重视农产品电商化问题。
当前农产品电商化发展遇到的瓶颈
我国是传统农业生产大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电商化起步较晚,仍然面临许多瓶颈:(1)规模偏小。以小农户为主、分散种植、规模偏小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格局,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电商组织方式松散、运行效率低且缺乏有效管理,这种碎片化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2)产品同类化。我国农产品同类化现象较为严重,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尚未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缺乏品牌发展思维,品牌建设未能与农产品质量同步发展。(3)人才限制。农业电商化发展需要既精通网络知识又熟悉农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而我国一直忽略对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导致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出现了较大的人才缺口,严重阻碍了农产品电商化的健康发展。(4)物流制约。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之间的产业链跨度大、时间长,而农产品本身保质期较短,尤其是生鲜农产品容易受到温度、环境等因素影响,更易发生腐烂,这就给农产品储存运输带来了严重困扰。另外,我国物流业发展不完善,物流成本偏高,也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产品电商化的快速发展。
互联网+时代农产品电商化发展的突破
农产品规模化发展。互联网+时代,农产品电商实现规模化发展是必然的路径。笔者认为,可通过农业合作社模式将零散生产力进行集中。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专业化程度。然后利用电子商务技术进行推广,这样一方面能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能大幅缩减传统模式的宣传推广费用。电子商务与农业合作社模式相结合,不仅能节约农产品生产成本,还能有效提升合作化规模效益。农产品电商规模化发展可有效促进农产品供给、需求的匹配,特别是在农产品交易量上升的情况下,合作社规模化效益将进一步凸显。农业合作社这种规模化农产品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对农产品的质量、规格要求,更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
加大品牌建设力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观念也发展了重大变化,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更加看重品牌的重要性。例如,褚时健的褚橙这一成功营销案例,让人们看到了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力量。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是我国农业电商化发展以及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应从如下方面人手:强化农产品质量管理。品质是打造农产品品牌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技术指导和品质管理,实行标准化生产,从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入手,建立質量监管体系,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国家资金支持。我国大部分地区有着特色农产品,只是由于缺乏资金支持,这些农产品尚未被人们知晓。在新形势下,政府部门应充分调动多方面力量,形成以合作社、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优势样板产品,加大优势产品品牌培育力度;农产品生产企业必须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强化品牌创新意识,从多方面努力,提升品牌美誉度。
积极引入电商人才。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电子商务企业应与高等院校、研究院加大交流协作力度,积极建立电商实践培训基地,推动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积极组织面向下岗职工、农民的电子商务技能培训,全面提高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渗漏率,积极推动特色农产品电商的发展。与此同时。规模化电商可积极组建物流团队,加强冷链物流人才建设,综合自身的资金、技术优势制定物流计划,全面提升物流专业化程度,全面促进农产品电商快速发展。另外,还应积极引入电子商务、农业经济人才,为农产品电商化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建设仓储物流系统。在信息化时代,建设仓储物流系统,全面提升农产品物流水平、创新物流发展模式,是全面推动农产品电商化发展的关键。物流专业化发展应从如下方面人手:积极出台电子商务物流标准,建立健全农产品电商体系,全面推动流通的标准化。充分利用信息管理技术,完善以物流业为中心的供应链环节,大力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及时更新冷链物流设备体系,在农产品物流运输全过程中使用冷藏箱或冷藏车。政府部门还应加强资金、技术支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推动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的多元化发展。在农产品集中区域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产品市场体系,重点打造一批集散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批发市场,进一步推动直销配送、连锁超市等流通方式的发展。
互联网+时代,市场需求瞬息万变,消费者对有机食品和特色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农产品市场面临着全新的格局和发展机遇。广大农户必须适应网络时代的变革,转变传统小农观念,把互联网融人生产和营销中,建立直接面向终端的模式,实现农产品产销的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从而降低市场风险,打通流通环节,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的升级转型。
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研究 篇4
1 生鲜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与挑战
1.1 生鲜农产品电商市场规模大, 多种模式共同发展
近年来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快速发展, 平均每年保持80%以上的增长, 2015年中国生鲜农产品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达497.1亿元。生鲜农产品产量的增加, 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促进了生鲜电商的发展。生鲜电商的运营模式各不相同,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B2C+自建物流模式 (如京东) 。电商企业向不同供应商进货, 在电子商城里展示产品、进行促销宣传, 顾客通过网络平台下订单并完成支付, 订货信息传递到企业自建物流的DC配送中心, 由配送中心在指定的时间以指定方式完成配送服务。
(2) B2C+第三方物流模式 (如天天果园) 。电商企业从供应商处采购货品, 在平台上销售, 顾客下订单后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配送。
(3) C2B+第三方物流模式 (如拼好货) 。电商企业在商城里提供多种生鲜农产品的预售, 顾客预订商品并完成支付, 平台根据用户订单情况向供应商订货, 由第三方物流完成从产地到顾客的配送。
(4) O2O+用户自提 (如许鲜) 。电商企业在线上预售, 顾客下单并完成支付, 企业根据订单到订量到附近果园或农场等地进行采购, 次日上午货品被分发到不同区域的自营店或社区提货点, 顾客凭订单到自营店或提货点提货。
1.2 生鲜农产品品类众多, 电商企业多品类运营挑战大
生鲜农产品包括海产品、蔬菜、水果、猪牛羊肉、家禽、蛋类、花卉等品类, 各品类下SKU (Store Keeping Unit) 众多, 电商企业运营生鲜农产品有较大的挑战,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生鲜农产品电商以多品类吸引顾客, 供应链复杂程度高。由于消费者在年龄、收入、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 消费需求也各不相同。很多电商企业为吸引顾客, 选择多品类运营, 虽然满足了顾客一站式的购物需求, 但大大增加了运营成本。商品采购环节, 电商企业需要不断寻找新的供应商资源, 拓展采购渠道, 供应商甄选与开发难度大, 品项选择、定价、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管控能力较弱;流通环节, 生鲜农产品不同品类对温度、湿度的要求各不相同, 在运输配送过程中需要不同温层冷藏冷冻, 供应链复杂程度高, 配送成本高;销售环节, 不同品类利润水平差异较大, 部分品类 (如叶菜) 低利润高损耗, 控制不好将导致电商企业微利甚至负毛利。
(2) 电商企业同品类产品同质化, 价格竞争激烈。生鲜农产品有极强的地域性, 品类中的品牌供应商经过多年精耕细作, 品质较有保障, 价格体系也相对稳定, 是电商企业的优质供应商资源。但目前我国成熟的生鲜农产品品牌供应商数量有限, 同一品类中电商企业货品来源渠道相近, 产品同质化严重。电商平台同类商品可比性高, 价格相对透明, 企业为树立价格形象, 提高市场份额, 只能降低利润, 这往往导致电商企业间的恶性竞争。
(3) 生鲜农产品电商企业缺乏明确的品类策略。客单价和客流量决定了生鲜农产品电商总体营业额, 客流量即在电商平台购物的顾客数量, 客单价是指顾客平均每张订单的购物金额。由于农产品本身单价金额低, 加之消费者对保鲜程度要求高, 顾客每单购物数量有限, 生鲜农产品电商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客单价低。数据表明, 生鲜电商客单价如果低于200元, 抵扣物流成本和损耗后, 电商企业是亏本的;但客单价过高又会降低客流量, 这种两难境地实际上是由于缺乏明确品类策略造成的。不同品类在生鲜农产品电商企业里应扮演不同角色, 品类定位不清导致生鲜农产品电商缺乏核心竞争力, 品略策略目的不明确导致定价策略和促销策略针对性不强, 营销效果不尽如人意。
2 品类管理的含义及流程
2.1 品类管理含义
品类管理 (Category Management) 其概念最早由Brian F.H a r r i s在2 0世纪8 0年代晚期提出, 美国N A C S (N a t i o n a l Association of Convenience Stores) 的定义:将产品大分类看作一个战略经营单位有规则地、系统地管理零售业务。AC尼尔森公司认为:品类管理是供应商和零售商共同合作将品类视为经营策略单位, 专注于实现消费者价值, 最终提高企业经营业绩的过程。吴彦艳 (2015) 认为, 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 品类管理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 以品类为驱动, 以供应链企业为支撑的供应链管理策略。生鲜农产品电商品类管理是指生鲜农产品电商企业在明确的品类定义基础上根据品类角色定位, 制定品类战略和战术以提高品类整体销售和利润的管理方法。
2.2 生鲜农产品电商品类管理流程
生鲜农产品品类管理流程一般分为几个步骤, 即品类定义、品类角色定位、品类评估、品类战略、品类战术及品类管理的实施和回顾 (见图1) 。
3 基于品类管理的生鲜农产品电商发展策略
3.1 生鲜农产品的品类定义
基于对消费者购买习惯及产品关联度研究, 生鲜农产品一般按产品结构分为大分类、中分类及小分类。农产品电商在定义品类时应充分考虑顾客的购买要求和使用要求, 将同一属性的产品放在一个分类 (见表1) 。
3.2 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品类选择
全品类或多品类发展策略的生鲜农产品电商应根据自己实际情况, 分析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企业的优势劣势, 进行品类选择, 以重点品类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品类选择时应避免大而全, 主要考虑品类的竞争程度和增长速度 (见图2) 。从图2中我们可以发现第Ⅰ象限适合资金实力雄厚, 发展基础较好的大型电商企业;第Ⅱ象限品类中没有领导品牌, 新进入的电商企业或中小电商企业有较大机会, 但需要整合资源, 加大市场投入, 尽快扩大市场份额;第Ⅲ象限几乎没什么机会, 应选择放弃;第Ⅳ象限品类发展较为成熟, 竞争激烈, 品类利润较低, 电商企业应谨慎选择。
3.3 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品类角色定位
生鲜农产品电商企业一般都运营多个品类, 每个品类特点不同, 不是每个品类都能为电商带来利润, 也不是每个品类都能吸引流量。生鲜农产品电商需要有明确的品类角色定位, 通过不同的品类角色来满足企业整体的销售和利润目标。一般而言, 生鲜农产品电商企业的品类角色被分为四类, 目标性品类、一般性品类、便利性品类和常规性品类。目标性品类主要针对目标顾客群, 这一品类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 资源占用多, 消费者对其价格敏感性高。一般性品类是常规性单品, 满足大多数目标顾客的基本需求, 可以平衡电商企业的销售及利润。便利性品类为目标顾客提供“一站式”购物需求, 销量不大, 但可增加顾客粘性, 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毛利。偶然性品类一般具有较强的季节性, 可增强生鲜农产品电商的整体形象, 增加销售和利润。
3.4 制定基于消费者需求的品类发展策略
生鲜农产品电商企业应在品类定义的基础上分析各品类购买者的特点、影响购物意愿的主要因素, 各品类在企业总体生意中的占比, 深入发掘各个品类的生意机会, 在品类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制定品类发展策略, 以提高整体销售和利润。
(1) 顾客分类与选择。不是所有的顾客都能为企业带来利润, 生鲜农产品电商企业要根据历史销售数据对顾客进行细分, 选择合适的顾客。选择合适的顾客有利于企业增加收入, 降低成本, 提高顾客满意度, 赢得口碑。我们可以根据年龄和收入对生鲜农产品电商的顾客进行细分 (见图3) , 图中收入较高的享受型和健康型是生鲜农产品电商的目标客户群。
(2) 品类发展策略。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品类发展策略首先必须有明确的目的, 目的不同, 品类发展策略不同。生鲜农产品电商可以通过提高市场占有率, 加强品牌形象, 吸引流量, 再通过产品展示、客户服务等提高转化率;通过设计满足顾客需求的商品组合, 刺激冲动性购买, 进行关联营销等方式增加客单价;通过某个核心品类的事件性营销或增加品类中新、奇、特单品加强企业形象;通过敏感单品低毛利甚至负毛利销售增加现金流;通过发展进口商品品类、高档商品品类增加利润。生鲜农产品电商的品类策略还应以品类角色为基础, 不同的品类角色匹配不同的品类发展策略。对于目标性角色, 应采用扁平式品类模式, 增加该品类中分类、小分类SKU数, 为顾客提供更多选择, 低毛利策略, 制定有竞争力的价格;对于一般性品类应采用纵深式品类战略, 每个中分类、小分类仅保持几个核心SKU, 定价时应保持品类平均毛利或略高于品类平均毛利;对于便利性品类保留最少的SKU, 定价可高于平均毛利;对于偶然性品类, 仅保留几个有代表性有竞争力的SKU, 在特定时间段强势促销, 制定有竞争力的价格。
3.5 生鲜农产品电商品类管理实施及回顾
为保证品类策略执行效果, 生鲜农产品电商企业可以在组织架构设计中增加品类经理一职, 由品类经理负责管理不同品类商品, 明确品类经理的职权范围, 跟踪实施情况, 设立奖励机制, 保持企业内部、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良好沟通。定期进行品类生意回顾, 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调整。
4 结语
基于品类管理的生鲜农产品电商发展策略应在品类定义的基础上, 分析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企业的优势劣势, 进行正确的顾客选择和品类选择, 明确品类角色, 以重点品类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 根据品类目标制和品类角色制定品类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吴彦艳.基于品类管理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 2015 (21) .
[2]2016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研究报告[EB/OL].艾瑞咨询, 2016.
[3]2016中国生鲜电商年度盘点报告[EB/OL].易观智库, 2016.
[4]李茹, 朱立国.零售连锁企业品类管理研究[J].现代商业, 2012 (14) .
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研究 篇5
【关键词】跨境电商;跨境电商问题
一、前言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跨境政策的推出,企业在经营建设过程中相继开设了跨境电商业务,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我国在2016年就已经设定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区域超过10个。伴随着人们对于进口商品需求量不断增加,进口产品销售已经成为我国产品零售中的主要内容,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有关政策的推动之下,我国跨境电商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
跨境电商是跨境电子商务的简称,属于一种新型贸易形式,由于所需要成本较低并且环节较少,能够有效降低我国企业在贸易过程中的经济成本,并且还能够有效推动中小企业进行国际贸易。
1.我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
我国电商是在2008年之后才快速迅速发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之后,电商在市场内的建设规模增加了两倍,跨境电商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内容,建设规模也快速增加。根据有关部门统计,跨境电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之内还会快速增长。
2.跨境电商对中国外贸的积极性影响
(1)开辟进出口贸易新增长点,促进外贸转型的升级
跨境电商能够直接将我国产品送到国外消费者的视野之中,消费者在实际消费过程中拥有更加多的选择性,这也是我国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为了能够让我国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我国政府部门也制定了促进政策,有效解决跨境电商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方向。众多政策在实际落实过程中,能够有效改变我国传统对外贸易方式,逐渐让跨境电商成为我国主要贸易形式,对于我国外贸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2)降低外贸门槛,促进中小企业进入到国际市场内
跨境电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利用的是互联网技术,正是由于跨境电商的经营模式,能够让更多中小企业参与到国际市场内,通过网络销售渠道,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让贸易逐渐向无纸化方向发展,交易更加便捷。与此同时,跨境电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还能够有效降低贸易的门槛,让我国企业都能够参与到国际市场内,拓宽企业市场面积。
三、跨境电商发展面临的问题
电子商务所使用的贸易形式与传统贸易形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在交易形式及支付方面,现在政策及管理制度根据就无法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实际需求。
1.通关服务差
B2B贸易主要是通过传统形式进行报关,所需要手续种类繁琐,根据就无法体现出电子商务的快捷性,在这个过程中,跨境电商所销售的产品种类繁琐,并且销售频率频繁,对于航空小包及快递十分依赖,政府为了能够对于境外代购活动进行规范,规定境外快递必须选择应用EMS快递。包括实际派送中都是按照贸易货物形式通关,这种通关形式与跨境电商销售特点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2.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
我国跨境电商虽然在快速发展,但是有关法律文献的制度还较为落后,与跨境电商的发展速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甚至在部分方面存在空白情况。我国在对于电子商务发展规范中,仅仅在《互联网细信息服务管理方法》内具有少量规定,这样就造成跨境电商在实际交易过程中缺乏标准进行规范,整个市场系统存在较大漏洞。
四、促进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的建议
1.构建电子商务出口检验模式
为了能够有效解决电子商务出口过程中所存在的产品无法办理检验的问题,可以构建电子商务出口检验模式,主要就是对于跨境电商及产品出口进行检验,通过专业验证机构,保证出口产品质量及安全符合我国有关规定。
2.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为了能够推动我国跨境电商更好的发展建设,就需要对于跨境电商业务范围及开放流程进行明确,制定跨境电商出口产品登记及支付制度,根据跨境电商发展情况,及时制定针对性的支付外汇管理方式。与此同时,在对于业务操作过程中,应该将跨境电商的支付作为核心,逐渐规范外汇主体监管机制,保证有关外汇收支数据的精准合理,对于申报主体及申报方式进行确定,让跨境电商的外汇备付金进行规范化管理。
3.鼓励银行机构及第三方机构提供支付服务
积极对于银行机构及第三方机构进行鼓励,让其能够提供有关的支付服务,这样就能够有效解决跨境电商在实际经营建设过程中在支付环境所存在的问题。现在我国银行机构与第三方机构之间的沟通合作程度较低,我国能够进行支付企业国际化建设水平较低,与此同时,我国支付服务企业在国际上面的影响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也应该积极推出针对性的整的,让银行机构及第三方机构能够为跨境电商提供外汇资金或者是人民币跨境支付的有关业务,跨境电商也可以直接上我国人民银行进行有关业务的申请,并且将有关政策真正落实在实处。对于跨境电商交易的手段进行完善,规范结算体系,对于银行机构及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业务进行有效的监管。结论:跨境电商与传统对外贸易与电子商务平台之间存在差异,但是是以传统对外贸易及电子商务平台作为基础,让传统对外贸易进行数字化及电子化的建设,进而改变传统贸易结构。跨境电商近几年正在快速发展,在今后的几年之内,跨境电商也能够平稳增长。跨境电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于我国贸易规模的增厚具有促进性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我国贸易交易金额,与此同时还能够让更多中小企业参与到国际市场内,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夏恒,马天山.中国跨境电商物流困境及对策建议[J].当代经济管理,2015,05:51-54.
[2]林玉贞.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及机遇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21:326-327.
[3]董志尚.中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J].中国市场,2015,50:84+90.
试析陇南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特点 篇6
1 陇南特色农产品生产概况
陇南总面积2.79万km2, 处于甘陕川三省交界地带, 是甘肃省唯一属于长江水系并拥有亚热带气候的地区。良好的生态以及多样的气候, 让陇南成为盛产品种丰富、特色明显、品质上乘特色农产品的重要产区。目前, 陇南市的现有特色农林达到近61.3万hm2, 总产量322.39万t, 其中鲜果产量达到1.55万t, 核桃种植面积达到23.3万hm2, 年产量9.67万t。陇南武都区油橄榄种植面积2.92万hm2, 产量、产值均居全国第一。陇南还盛产木耳、香菇、猴头菌等对自然环境要求很高的食用菌。除此以外, 甘肃省的中药材有近一半来源于陇南, 陇南的中药材种类多达1300多种, 年总产量5.8万t。武都的油橄榄、礼县大黄、文县当归、西和半夏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武都、西和、成县和康县分别被命名为中国油橄榄之乡、中国半夏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中国木耳之乡。
2 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特点
2.1 平台建设不断发展, 网商规模增长迅速
第三方平台是陇南发展特色农产品主要依托的平台, 主要有阿里系1688、天猫、淘宝、全球速卖通、京东、三维商城、善融商务、世纪之村、每天惠等, 累计达到28个。陇南大部分县区也通过网络打造自己的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如成县、礼县、武都等。
据陇南市电商局资料统计, 截至2015年11月, 全市开办网店7466家, 其中有效业绩网店5779家, 企业网店466家, 阿里巴巴网店167家, 入驻淘宝中国特色馆陇南馆328家。较2014年相比, 陇南各县区新增网店数量达到1543家, 比去年同期增长37.1%, 其中有实际销售业绩网店同比增加75.7%。
2.2 销售额稳步增长, 带动就业效应明显。
截至2015年11月, 陇南各县区7466家网店全年共计实现销售总额15.34亿元, 累计达到23.5亿元;新增就业11481人, 累计达到2.79万人;参加当地各级政府和协会的电子商务培训46702人, 累计达到85383人次。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催生了大量新的工作岗位, 为农民返乡青年、毕业未就业大学生等各类人员提供了就业创业机会, 共解决了12400多人就业。
2.3 抱团发展团队作战, 涉足跨境电子商务
专业化的团队运营是网店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没有擅长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团队, 网店必然衰败。例如礼县的良源电商, 就是发挥团队作战的一个成功典型, 在其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 就实现了线上交易突破千万元大关。西和县组建电子商务创业服务帮对, 建立扶持普通网店的帮带机制。而近两年涌现出的跨境电商则是农产品电商市场的新兴势力。礼县通过组织当地农产品企业参加国内外大型果蔬展, 扩大礼县苹果的国际知名度;利用全球速卖通等跨境交易平台, 服务外贸企业发展农产品电商, 累计实现跨境特色农产品电商交易额866万美元。
2.4 政府联合协会, 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网络建设方面, 各县区政府与通信企业合作, 采取政府补助的办法, 支持网络运营商加快村村通网络建设步伐。目前全市有线宽带通达的行政村达到1600个。政府在旅游景点、酒店、农家乐、出租车等相关行业大力推行应用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方面, 各县区协会和政府出面, 既与一线物流企业合作, 又扶持本土物流企业, 支持“草根物流”, 在近一半县区逐步解决了从农村到乡镇、从农村到县城“最后一公里问题”。金融保障方面, 为了促进当地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 各县区财政专门投入专项资金, 同时甘肃银行、农行、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则针对扶持电商进行创新, 开发“金橄榄”“椒红宝”“茶农旺”等信贷产品。
2.5 创新营销方法, 大力开展“微营销”
陇南现有2900多个政务微博、377个微信公众平台、385家政务网站。礼县策划的微营销活动, 创造一周销售30万斤和淘宝水果销量第一的佳绩;发展微电商800多人, 全国微电商代理1万人, 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40%以上。成县在创新网络营销的同时, 举办核桃节及电商扶贫高峰论坛, 邀请全国知名电商专家开展演讲交流、互动咨询。宕昌县、文县、西和县利用已有旅游资源, 尝试“网店+旅游+农产品”的新模式。西和县利用“乞巧文化”, 在品牌建设上突出“乞巧”元素, 开发出一系列适合网络销售的特色农产品。
3 小结
陇南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对于国内西部落后地区解决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农产品流通不畅及农民脱贫等问题有着重要意义。现阶段, 陇南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势头良好, 但仍然面临着地域限制、农业人口比重大、物流成本高、经营环境不好、专业电子商务人才短缺等挑战, 如何保持现有特色、取得重大进展, 依旧是笔者今后的关注所在, 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采取切实措施加快陇南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本文由于笔者前期所做的调研有限, 因此提炼的陇南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特点还需要进一步的论证。
摘要:陇南特色农产品电商近两年成为国内学术界研究区域农产品电商的聚焦点。笔者采取调查法和文献法, 以陇南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作为研究对象, 对陇南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概况进行综述, 试提炼了陇南特色农产品电商在平台建设和网商规模、销售额与带动就业、团队作战和跨境电商、服务体系搭建和创新营销等五个方面的特点。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陇南,特色农产品,特点
参考文献
[1]裴小军.互联网+农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5.
[2]黄若.我看电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3]李华.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4.
[4]窦隔.甘肃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11.
[5]张丛, 任艳红.陇南农产品区域协调型分析发展[J].发展, 2014, (10) :112.
[6]杜理明.陇南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 2015, (4) :12-13.
[7]洪文生.区域品牌建设的途径[J].发展研究, 2005, (3) :34-35.
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研究 篇7
生鲜农产品的消费终端大多以家庭形式分散在各个城市中,使得配送点多且分散。而且单位配送需求少,城市的配送线路限制多,很难规划。而且生鲜农产品的水分多、易变质,对温度反应灵敏等特性,要求生鲜的配送不仅要配备相匹配的冷藏设备如冷藏车厢等,更要注重生鲜在运输配送的时间控制上,必须优化路径,提高效率,保持时效性。生鲜农产品从原产地获得后,到包装、装卸搬运、储存到最后运输到消费地,在这所有的环节中,鲜农产品都需要全程处在相对适宜的低温控制下,而不同种类的生鲜产品对温度的控制都不一样,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其质量,增加损耗进而增加成本。
二、生鲜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模式和存在问题
1. 冷链物流模式
(1)以乡村站点为纽带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在发达国家,农民合作组织形式多样,例如日本的农协、美国的“全球农场主联盟”、“美国农业联合会”,有涉及全国的,也有涉及区域的。我国也应该建立多种形式的乡村站点,促进生鲜农产品高质量高效率地在市场上流通。
这种模式增加了生鲜农产品的流通率,促进了“三农”的发展,但乡村站点规模小,一体化程度低,且法律标准不完善,与市场不完全相适应。
(2)以大型连锁商场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在发达国家,一半以上的生鲜农产品都是通过大型超市卖场流通的。目前我国大型商场的生鲜经营已初具规模,但小规模的中间商由于资金有限,缺乏配套的技术设施设备,很难运用于此物流模式。
这种模式需要标准化、配套的基础设施,并进行全程追踪,在我国面临很大的阻碍,且有很大的局限性,不适合中小规模的企业。
(3)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导向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以专业的物流企业为向导的冷链物流模式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专门的物流服务,充分利用物流系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供需平衡。这种模式优化系统资源,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冷链物流尤其是配送成本,但对电子商务的技术要求更高,需要更完善的标准化的法律规范,维护供应链上各成员的利益。
2. 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1)生鲜产品的流通率增加而损耗率大
由于没有良好的冷藏条件,食品的流通损失率高达30%,损耗量居世界首位,而发达国家则控制在5%以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崔忠付在《中国经济周刊》说道:“如果生鲜农产品损耗率降低25%,则平均每年可以节约大概1000多亿元。”
(2)冷链基础设施落后,监督缺位
我国很大部分农产品都是通过常温车运送到消费地。即使是易腐食品有时也是露天操作,用棉布代替冷藏车厢,导致“断链”。当前最先进的冷库就是气调式冷藏库,采用控制环境的湿度和空气中的温度和空气成分占比的手段来抑制生鲜产品的呼吸,这种方式储存下的生鲜产品的保质期会延长2倍到3倍。
(3)冷链物流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针对冷链物流目前已经出台了200多条标准,但种类繁多,缺乏标准化的法律规范,国家、行业、企业等制定的标准相互交错,大多是出于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而制定的,所以标准内容不够有效统一,最终不能强有力地对冷链物流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4)冷链物流人才断档
物流人才有基础和高端人才之分。普通的技术人才需要一到两个月的培训才能适应冷链的基本相关操作,且这种岗位的流动性大;国内设置物流专业的高校很少,每年只有20多万的专业毕业生,难以满足市场上100多万的岗位需求。
三、冷链物流的发展路径
1. 增加产品多样性,提供“客制化服务”
从生鲜产品到半成品的食材,在物流成本相对减少的同时还会增加产品的多样性,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提高用户粘性。例如将果蔬如猕猴桃晾晒成猕猴桃片,能够延长其保存周期,也增加了品种类型。
2. 应尽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相关标准和准则,完善物流体系
我国可以借鉴“归口管理、相互协作”的管理模式,供应链上下游各自管理,相互制约与合作。实施GAP、GMP等对生鲜农产品进行质量监控的技术,实现门到门的运输配送。此外,应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和专门的认证制度,从而为生鲜品质量与安全的建立提供保障。
3. 实现共同配送,加强多式联运等转运建设
效仿京东,苏宁电商下乡的模式,利用政策红利在县乡及农村设立多个联络点快递公共取送点(如小卖部等小型店铺),并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进行代理业务,将农产品集中收购,实现大规模地共同配送,在返乡时可以担任快递员的角色,从而避免了空载返程导致的资源浪费。
4. 推行体验式果蔬基地,加速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建设,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
尼尔森研究表明,超过七成消费者在购买新鲜果蔬时最关注的就是新鲜度。对于消费者而言,判断生鲜产品的优劣标准就是眼见为实。因此集观光和体验于一体的果树农产品基地拥有采摘的乐趣的同时也是一种线下的体验,有助于促成线上交易的完成。
5. 加强应用型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创新和改革培养模式,开展学校和企业的合作等,如成立“校企共建冷链物流专业”项目。此外,在加强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学校应设立冷链物流专业,并加强实践教学,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符的专业性人才。
四、结束语
生鲜农产品电商蓬勃发展,不同的电商模式如B2B、B2C、O2O等应用于冷链物流中,生鲜农产品电商模式下更好更高效地运作冷链物流在现实生活中是非常迫切的一件事。文中对生鲜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的运行模式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迫在眉睫的制因提出了对应的解决路径,生鲜农产品电商与冷链物流相结合是冷链物流发展的新方向。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农村”和“快递下乡”等政策推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日渐进入了“春天”时期。但我国冷链物流仍然存在着体制不完善、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查阅、数据分析等,探讨了生鲜农产品电商的物流特性,冷链物流模式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应的解决路径,生鲜农产品电商与冷链物流相结合是冷链物流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现状,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宋娟娟.农产品物流特性及相关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6
农产品电商流通模式研究 篇8
中国历来是农业大国, “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 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而农产品买难卖难这一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的难题, 依然未得到有效解决, 每年农产品丰收之时, 常常也就是各地菜贱伤农事件爆发之日。另一方面, 电子商务正在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创新推动力。电子商务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极大地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创新和发展。电子商务是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全新引擎, 农产品是关系中国社会根基的重要议题, 二者的融合, 必将展现出全新活力。在我国许多地方, 出现了不少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农产品销售、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案例。从遂昌模式到清河模式;从“特色中国”到“地方馆现象”, “农产品电子商务”必将是中国未来经济网络的重要核心之一。然而在全国各省份, 电子商务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应用尚未成熟, 当中蕴藏的巨大经济效益有待开发。
二、农产品电商的发展概况
(一) 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
近年来,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截至2015年底, 全国有涉农交易类电商近4000家, 知名生鲜农产品物流企业23家。据统计, 2015年涉农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2014年。2010年至今, 阿里平台农产品销售额的年均增速为112.15%, 农产品销售额从2010年的37亿元左右, 2014年突破800亿元。其中, 淘宝网生鲜产品的增速高达194.58%, 在所有品类中排名首位。生鲜电商被称为电商领域的新“蓝海”。纵观我国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交易方式多样化、多元化。电子商务环境下, 农产品流通可以突破地域限制, 并实现从传统交易方式向现代交易方式的转变, 大大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二是初步形成了农产品信息平台体系。目前, 全国主要农产品信息平台已经有数十家, 基本上可以满足消费者、生产者、供应商的信息需求。三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物流必须经过生产、包装、分拣、运输、冷藏、配送等诸多中间环节。其中, 国内的冷链物流建设投入明显不足, 农产品损耗率较高, 物流配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二) 农产品电商政策环境
2014年农产品的网络零售额达到1000亿元, 占整个农产品经营总量的3%。鉴于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 2014年以来, 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出要“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 奠定了发展农产品电商的政策基础。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明确未来5~10年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加快建设高效畅通、安全规范、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农产品电商正成为推动互联网+农业的切入口, 第十四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农业与互联网的结合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农业互联网高峰论坛第一次进入大会议程。从国务院出台电商国八条, 推动农产品电商行业发展, 到国务院常务会通过“互联网+”指导意见, 专门提出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 “互联网+农产品”正在给农产品销售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三、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前景
(一) 农业电子商务机会的窗口已经打开
2013年可以说是农业电商转型年, 那么2014年则是规范年, 各农业电商从草莽单打独斗到一起合作地品牌化、精细化的一年。各大电商模式纷纷出现, 国家各部门都出台相关政策, 将电商环境进一步规范化。农业行业的电子商务也在随着农民的认知度提高而提高, 即时通讯、网上支付、视频在线以及供应链管理系统等现代高科技都将直接把农户与市场对接。而各个城市都出台相应的政策对农业及电子商务进行资金、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扶持也使得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从大环境到各方面都引来一个新的发展期。让农产品贸易流通尽在十指弹动一瞬间。
(二) 绿色GDP和低碳经济正在兴起
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全国多地开始对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的企业作为优先扶持对象。就现阶段而言, 电子商务产业是一个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绿色朝阳产业, 而国家的政策扶持也使得市场也重新引发新的改革。
(三) 县域经济成为网购的新增长点
中国有2800多个县级区划单位, 部分县的人口超过100万。作为一个重要的基本单元, 而今的县, 不但提供了通信、物流、金融、教育以及居民生活所需要的很多基础服务, 与各个乡镇的特色能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而且最有可能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新版图中最基本的节点。在大多数县域中, 相比于一二线城市, 县域地区的网络零售不仅是从线下消费向线上消费的转移或替代, 更是对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和满足, 是对新消费或消费增量的创造。网络零售对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更加突出。网络零售拥有实体零售所不具有的优势, 极大地释放了各类居民的消费潜力, 将“县金流”更多导入市场, 将对中国经济由出口驱动转向内需驱动起到不可估量的助推作用。
(四) 健康饮食理念的普及
我国居民绿色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绿色食品渐成消费主流。保证整个社会有健康、安全、生态、环保的食品供应, 是中国未来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但是近年食品安全危机在各地频发, 市场消费取向与食品安全问题形成巨大落差严重影响我国消费者的信心。在食品安全危机频发的当下, 如何解决农产品的安全问题, 这驱动着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升级。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可以实现消费者与生产者对接, 克服农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消费者最关心的安全问题, 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 实现农产品从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包装、流通等全过程的追溯, 促进品牌农业发展, 更符合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 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四、农产品电商流通模式
从平台角度来看, 农产品电商流通模式主要有五种:政府农产品网站、农产品期货市场网络交易平台、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专业性农产品批发交易网站、农产品零售网站等。从驱动的角度看, 农产品电商流通模式主要有供应链驱动型、营销驱动型、产品驱动型、渠道驱动型、服务驱动型五大类型。从线上线下供应链模式来看, 主要有O2O、B2B、B2C、C2C四种基本模式 (见表1) 。
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完善建议
(一) 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可追溯体系
农产品电商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 是如何建立信任的问题。农产品与工业品不同, 大部分都没有品牌, 也很难有具体的标准来控制, 给销售带来了巨大的困难。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 从“农田到餐桌”全程控制, 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信息可查询、质量安全可追溯、问题产品可召回的相关制度, 从而提高农产品在质量安全方面的竞争力。政府部门应该推出统一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规范, 并进行监督, 使农产品电子商务在统一的规范下运行操作。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领导牵头作用, 联合各类企业机构, 制定行业标准, 推动农产品电商的标准化进程。
(二)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物流配送成本高, 这是长期困扰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又一制约因素。我国幅员辽阔, 区域地理环境差异较大, 农产品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虽然“宽带中国”从部门行动上升为国家战略, 多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够完善, 存在着农村“最后一公里”难题。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整合现有信息基础设施资源, 构建覆盖乡村的多级农业信息网络。加强当地的网络软硬件建设, 组织农民学习与培训电子商务知识技能, 让大家充分认识到农业电子商务的重要性。鼓励把网络连接到种养殖大户、农民经纪人、农业企业和农民的家中, 在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 应具有针对性。
(三) 加强农产品电商人才培训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我国电商人才短缺现象日益严重。相比之下, 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更加短缺。不同于通用电子商务对人才的要求, 农产品电子商务要求人才必须了解农业、农产品, 同时又具备电商技能, 而国内目前的教育体系, 缺少这种专业化人才的培养机制。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和农产品电商人才的短缺, 形成鲜明对比。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关于电子商务知识的培训, 提高农民的信息观念素质, 提高其对电子商务的认识。鼓励大学生村官掌握电子商务的技能, 带领农民开展电子商务进而脱贫致富, 同时制定优惠政策, 引进外来电子商务人才。建立农村电商协会, 引导农民打造自有品牌, 强化电商协会的职能, 树立威信, 促进整个农村的电子商务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洪涛.张传林.2014~2015年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J].电子商务.2015 (02)
[2]李育民.高莉洁.顾巧英.张建华.基于电商背景下农产品销售模式的思考[J].上海农业科技, 2014 (3)
[3]]陈德宝.农产品流通电商化新模式构建[J].商业时代, 2013 (32)
[4]李梦蝶.生鲜农产品移动电商发展模式研究[J].电子商务, 2014 (03)
[5]杨丽君.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研究[J].商, 2014年26期
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研究 篇9
2015年我国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主要表现为我国农产品生产领域出现总体阶段性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态势,2015年我国棉花、油料、肉类、禽蛋、水产品、蔬菜、水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分别达到561万吨、3547万吨、8625万吨、2999万吨、6690万吨、76000万吨和26100万吨,均居世界第一。粮食“十二连增”,2015年产量达到62144万吨,增长2.4%。全国农业正经历着关键的转型期,即:由追求速度向追求效率转型,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型,由追求产品向追求品质、服务、品牌转型。具体来说,我国农业正在由种得好、养得好,向卖得好、卖出好价钱、卖出品牌、卖出品质和情怀转型。
二、我国农产品电商劣币驱逐良币阻碍其可持续发展
1994年以来,我国农产品电商经历了1994年农产品信息化起步阶段,1998年粮食、棉花电子商务交易第一电子交易,2005年生鲜电子商务出现,2012年、2013年以褚橙进京、荔枝大战为标志的品牌农产品电商出现,2014年农资和再生资源电商等C2C、B2C、C2B、B2B2C、O2O等18种模式“井喷”出现,2015年扶贫电商进入政府“十大精准扶贫工程”,2016年农村电商进入转型升级新阶段,许多“三品一标”的农产品卖不出好的价钱,而许多假冒伪劣产品低价进入市场,形成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严重影响我国农产品电商可持续发展。或者说,我国农产品电商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一种具有互联互通、相互监督、共同发展的新型科技出现,根治当前农产品电商存在问题。
三、区块链技术是2016年最引人关注的新技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信息科技经历了计算机、互联网、物联网三大浪潮,进入“三网融合”(新一代的互联网、宽带电信网、数字电视网)时却遇到了条块分割阻力,但是新一代的互联网与宽带电信网紧密融合,接着大数据、云计算浪潮接踵而来,2016年区块链技术成为新的浪潮。
区块链这种新的技术,产生于2008年,在2016年成为一种热门的、时尚的信息科技。它可以理解为一种公共记账的机制(技术方案),它并不是一款具体的产品。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建立一组互联网上的“公共账本”,由网络中所有的用户共同在账本上“记账”与“核账”,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性(见图1)。
区块链具有五个方面特点:
一是去中心化:由于区块链是靠各个节点共同实现系统的维护和保证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基于分布式存储数据,而不是某个中心进行集中管理,每一个节点都可以自发监管。
二是去信任化:任意两个节点之间建立链接不需要信任彼此的身份,双方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无须互相信任的基础,由于网络中的所有节点都可以扮演“监督者”的身份,因此不用担心欺诈的问题。
三是可扩展:区块链是一种底层开源技术,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各类扩展和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应用,区块可以随着时间而扩展。
四是匿名化:数据交换的双方可以是匿名的,网络中的节点无须知道彼此的身份和个人信息即可进行数据交换。
五是安全可靠:由于任意节点之间的活动均受到全网的监督,并且数据库采用分布式存储。对于黑客来说,第一,无法伪装和进行欺诈活动;第二,无法仅靠攻克某个节点而控制网络;第三,如果某一个节点被“黑”,因为其他节点存在而迅速会被恢复。
四、区块链是信息科技的第七次浪潮
区块链是一次新的信息科技浪潮。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科技经历了“七次浪潮”,即计算机浪潮、互联网浪潮、物联网浪潮,其后在我国经历“三网融合”(即新一代的互联网、宽带电信网、数字电视网)浪潮,但由于条块分割,“三网融合”进行得并不顺利,而新一代的互联网和宽带电信网倒还融合起来,形成了一股新的浪潮,接着就是大数据、云计算,到2016年区块链可以说是一次新的信息科技浪潮(见图2)。
八年来,区块链技术被广泛应用在银行、证券、保险、交通、房地产、医疗、清算、支付、数据货币、商品交换、商品物流、商品支付、海关、政务服务等方面。
五、区块链独特的功能及其应用
传统货币的交易模式中,银行管理账户采用的是中心化管理。由银行建立中心数据库,每个人的银行账户信息以及账户里有多少余额都由银行进行集中管理(见图3)。
举个例子:如A要转账一笔钱给B,需经过银行O进行验证、对账,再修改A、B的账户,将钱划给B(见图4)。
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比特币交易模式则剔除了银行作为中心数据库的角色,每个比特币用户的电脑都是一个节点,每个节点都能存储数据,节点和节点之间相连形成了巨大的网络。
例如:A向周边节点广播:我要转账给B一个比特币。然后A将比特币的信息发给周边节点进行验证,周边节点确认A持有该比特币的合法性。当一定数量的节点验证通过后,交易成立,周边节点记录下这笔交易并确认比特币的新主人是B。周边的节点再向网络中其他节点进行广播,直至所有节点记录下这笔交易为止(见图5)。
六、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需要区块链技术
2016年5月3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以下简称《意见》),笔者认为,区块链是落实《意见》的最好的技术形式。
它可以使中央政府单一监管变为社会共治共管,减轻中央政府的监管压力,提高实效监管的有效性,可以减少多部门监管的矛盾,真正发挥社会共同监管的作用,可以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形成良好的生态关系,可以真正落实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的政策精神。
区块链技术产生于2008年,至今已经相当成熟,在国际社会普遍采用,在香港已经作为公共社会资源进行投资和运管,IBM公司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发,现已经进入4.0阶段,清华大学与中物联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流通分会已经达成协议进行试点,香港通衍公司已经在大陆进行大宗商品交易的区块链业务等。
区块链技术已经在“三品一标”农产品电商中有了初步应用,但是这种应用具有自发因素,需要我们自觉主动去推动。
七、区块链在我国农产品电商领域的应用的路径
第一,可以将区块链应用在“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流通领域,避免如五常大米105万吨产量,卖出1000多万吨销量的现象再次出现。
第二,可以将区块链应用于“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交易、物配、结算三个关键环节,如:
(1)区块链在交易环节中的应用:生产者或者售卖户A向用户B发出交易指令,交易记录记载于网络的“区块”中,区块向网络的所有成员传送交易资料,完成交易,区块随后加入区块链,留下不可修改删除的交易记录,各成员核实交易有效。
(2)区块链在物配环节中的应用:生产者或者售卖户A向用户B发出物配指令,物配记录记载于网络的“区块”中,区块向网络的所有成员传送物配资料,完成物配,区块随后加入区块链,留下不可修改删除的物配记录,各成员核实物配有效。
(3)区块链在供应链环节中的应用: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如A向用户B发出物配指令,物配记录记载于网络的“区块”中,区块向网络的所有成员传送物配资料,完成物配,区块随后加入区块链,留下不可修改删除的物配记录,各成员核实物配有效。
(4)区块链在结算环节中的应用:生产者或者售卖户A向用户B发出结算指令,结算记录记载于网络的“区块”中,区块向网络的所有成员传送结算资料,完成结算,区块随后加入区块链,留下不可修改删除的结算记录,各成员核实结算有效。
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研究 篇10
1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21006;2南京邮电大学 210023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电子商务不仅对经济微观领域有很大的影响,同时对宏观领域也有巨大影响,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意义重大。本文运用实证研究,对电商发展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行了分析,表明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电子商务;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调整
近年来,随着全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经济对传统经济产生强烈的冲击,电子商务在经济活动
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发凸显,已经成为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点。2008 年金融危机风靡全球,各国经济都受到不同的影响,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却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2009 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6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5%;2009 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8,251亿元,同比增长21. 7%①;都创出历史的新高。
1.电子商务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本文根据支出法来对电子商务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详细分析。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用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国内生产总值(cDP)=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净出口。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增加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等因素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
2.1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电子商务为人们提供了种类丰富的产品,更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热衷于网上购物,增加消费支出。电子商务的发展为计算机、互联网、物流,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刺激消费。电子商务高效便捷、能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性,极大地吸引了商家与消费者,双方共同促进经济发展。
2.2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方式,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企业在库房、存货、物流运输工具等基础设施方面增加固定资本投资。电子商务还将促进网络广告的发展,激发了企业对广告的投资需求。从现实来看,电子商务可以扩大资金来源、支撑体系建设。面对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我国电子商务利用其优势,成为企业度过经济寒冬的重要选择。
2.3政府购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与之相关的道路和交通工具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这方面的政府采购也相应会增加。这些配套服务需求的增长能够使得消费者对价格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可能会引起市场的波动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此外,由于电子商务对网络数据安全性、企业商业信用和个人信用有严格的要求,政府也会增加相关采购支出来保证电子商务的正常运行。
2.4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电子商务掀起了国际贸易领域里的一场深刻的革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广泛应用,对于世界市场重新构造,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创新,促进国际分工的扩大和深化及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增长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电子商务的应用能够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和主动,从而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取更大的利益,促进本国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
2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2.1互联网基础资源发展现状
截至2009年12月31 13,我国的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较2008年增长8600万人,增长率为28.9%,普及率达到28.9%,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5.6%)。互联网普及率正处于稳步上升阶段,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我们的互联网普及率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国内各省发展不均衡,东部沿海省份的互联网基础资源水平较高,处于中西部的互联网基础资源水平相对落后。
2.2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2009年。我国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已达到12282家,其中,B2B企业有5320家,B'2C,C2C企业有6962家,电子商务企业数呈现出几何级的增长。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北京等省份,这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发达有紧密的联系。从电子商务行业分布看,由于纺织服装和家电数码类商品是生活必需品,因此这些行业多占电子商务企业行业份额也相对较高。我国运用电子商务的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1000万家,而网购用户规模突破了1亿人。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经突破3万亿元大关,达到3.15亿元,其中B2B交易额为3万亿元,B2C与C2C交易额为1500亿元。
3电子商务发展对策建议
电子商务是一项系统、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它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为了迎接全球信息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健康有序的发展,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电子商务发展提出以下对策。
3.1 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积极支持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的支出并对资金投入进行合理的引导,加快建设高速信息传输骨干网络与宽带互联网建设,提高上网速度,降低上网成本。要进一步加强电子信息化硬件和软件的引入与开发。缩短与互联网发达国家的距离。对于重要但存在投资困难的电子商务发展项目,政府可以采取直接投资或者以政府为主的方式支持企业电子商务建设。
3.2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与社会信用体系
国家有关部门要组织专业研究队伍研究网络安全技术。对于企业来说,要加强自身网站的安全管理与安全配置,提高整体防范能力,尤其对重要的文件信息要做好加密措施。为保证电子商务和谐发展,要采取一切极积有效措施建立起社会信用体系。比如建立电子商务信用认证中心以及信用等级数据库,对进行电子商务的用户进行信用评价并发放信用等级证书,解决电子商务交易中存在的商业信用问题。
3.3推进和完善电子支付结算体系
针对我国各大银行选用的网络通信平台不统一而导致电子支付存在困难的问题,我国应尽快建立统一的标准,促进银行、企业,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之间良好合作并鼓励他们使用银行卡、电子支票、电子现金等支付和结算工具。银行应大力推进网银业务,完善电子支付与结算系统,提高我国的电子支付水平,努力推进和完善电子支付结算体系。
3.4加快支撑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各类物流企业要积极提高信息化水3F,优化物流流程,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提高递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电子商务提供良好的支持服務。大力推动第三方物流体系建设,提高物流企业专业化。同时,物流企业应积极引进和使用国外先进物流技术和装备,整合企业间资源,加强与国外物流企业的合作,在我国逐步建立起现代物流配送体系,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3.5加强法律、法规的研究与制定
为了保证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政府应早日制定和出台更多切实可行的电子商务贸易、税收制度等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要加快、加强信息安全、网络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法律、法规建设。新建立电子商务法律体系既要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符合,又要与国际接轨,
从而为我国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一个安全的外部环境。
3.6加强电子商务宣传与人才培养
加强电子商务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电子商务意识,提高对网上交易的积极性,为电子商务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政府在为电子商务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同时,应加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在人才培养方面,可以通过在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来讲授相关课程或者采用远程教育、在职培训等形式来培养具备电子商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达摩达尔·N·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
[2]大卫·范胡斯.电子商务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5
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研究 篇11
2013年,我国生鲜农产品总产量11多亿吨,其中蔬果类产品占半数以上。这类农产品具有鲜活性、生产地域性、季节性、易腐性、检验项目多等特点,但在我国现有相关农产品物流标准中,只有粮食、水产品、禽畜物流3种标准大类。蔬果类农产品物流环节标准化缺失,导致浪费和食品质量安全受到威胁,而其标准化建设滞后,更加剧了物流环节之间沟通不畅,浪费严重,年损失近千亿元。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通过互联网可以购买新鲜度更高的蔬果类生鲜农产品的观念已经渐渐地深入百姓生活中,而且这种需求也是越来越旺盛,但生鲜农产品的电子商务与其他产品的电子商务具有较大的差别,蔬果类生鲜农产品电商运营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 如何通过电子商务这一现代化的物流平台降低蔬果类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成本;探讨通过制定适合蔬果类生鲜农产品电商的标准化制度和工具,提高蔬果类农产品物流的效率,结合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特点构建具有蔬果类生鲜农产品特色的电商运营模式。
2 国内外相关实践与研究评述
国外对生鲜农产品电商运营的研究较早的是美国和欧盟的一些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生鲜农产品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实践,形成遍布全球的生高度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贸易网络。Poole对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进行了基础性的研究,认为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方便产业的协调,提高市场透明度,同时可以促进信息的流动。Wen通过对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的比较分析,构建了一个基于知识的生鲜农产品销售智能电子系统,同时,他创造性的提出了一个基于知识管理的新型的生鲜农产品模式。Ruiz Garcia等通过研究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货物的查询与跟踪问题,他们发现基于网络的数据处理将会大大地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的查询与跟踪。
国内电子商务起步比国际晚,但是发展迅速。学者对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也逐渐增多。李小飞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对生鲜农产品配送组织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王红玲、郑纲、何剑锋建立了生鲜农产品配送路径优化模型;徐克提出了发展B2C模式的电子商务模式;此外,麻茵萍、韩晓莉、邹辉霞、何飞、黄宇红等学者也从不同角度论文论证分析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和模式。
比较国内外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研究和发展的现状可以看出,国外专家学者对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内涵和基础性研究已经非常透彻,对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运作模式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 对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理论的研究比较是生鲜农产品物流理论创新的突破口。但从国内研究和实践看:研究农产品电子商务较多,研究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比较少,对蔬果类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进行系统研究更少。对我国缺少蔬果类物流标准的条件下发展蔬果类生鲜农产品的电商运行模式研究的更是鲜有所见。
3 蔬果类生鲜农产品特点及在电商运营中的特殊性
3.1 蔬果类生鲜农产品特点
生鲜蔬果类农产品指由农户生产的不经过加工或只进行初级加工的,无法在常温下长期保存的初级农产品,主要种类有水果和蔬菜。蔬果类生鲜农产品具有以下特点。
3.1.1 具有植物有机体的一般属性
多数生鲜蔬果类农产品都是易腐易变质产品,所以容易发生霉变、虫蛀、鼠咬以及变味等现象。
3.1.2 具有较强的时鲜性
蔬果生鲜度都有一定的时限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生鲜度逐渐下降,产品质量和安全会出现问题。而消费者对蔬果农产品的生鲜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偏好新鲜、安全的产品。
3.1.3 具有品种和个体之间的显著差异
蔬果农产品不仅品种间差异显著,而且同一品种也有个体间大小、风味、色泽、残伤程度等差异,这造成了蔬果类生鲜农产品在质量、档次、等级和价格等方面的不同。
3.1.4 蔬果类生鲜农产品生产的数量与质量具有不稳定性
自然条件、气候、科学技术对生鲜农产品生产影响显著。风调雨顺时,产量高、品质优;雨涝干旱或病虫害时,产量低、质量低劣。
3.1.5 产地与销地的距离远
蔬果生鲜农产品的生产,需要大片的土地、山地、水域,因而主产地基本在农村;而城镇人口比较密集,对蔬果类生鲜农产品的需求较大,成为蔬果生鲜农产品的主销地。
3.2 蔬果类生鲜农产品电商运营的特点
3.2.1 保证蔬果类生鲜农产品的质量
蔬果类生鲜农产品的安全是食品安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购买水果、蔬果类农产品,等于改变了过去人们在菜市场亲自挑选的传统购买方式,因而,这就需要消费者必须信任在互联网上所销售的产品,所以,卖家最重要的就是保证蔬果类生鲜农产品的质量,从蔬果类生鲜农产品的采购到最终送到消费者的手中,在整个供应链的环节中,必须采取全面的蔬果类生鲜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蔬果类生鲜农产品质量的可监控状态并且予以记录,做到让消费者放心地购买互联网上的蔬果类生鲜农产品。
3.2.2 要求及时和对成本变化不易敏感的物流配送
由于蔬果类生鲜农产品的主要销售地在城市,而且消费者定位主要为平时上班,没有到农贸市场买菜的时间或是不愿意到农贸市场买菜的年轻人,所以,收货时间会有很大的限制,因此,对蔬果类生鲜农产品的物流配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应在一般工作时间外为客户及时配送,由于蔬果类生鲜农产品特有的易腐烂易变质属性, 所以商家既要快速配送,又要注意配送时间,保证在保鲜期内送到客户手中,这样才能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3.2.3 快捷的集货运输
集货是指将分散生产的物品集中成大批量货物的物流据点。建立集货中心的目的是使原来分散的、小批量的、规格质量混杂的不容易进行批量运输和销售的货物,经过集货中心处理,形成批量运输的起点,从而实现大批量、高效率、低成本和快速的快递运作, 这些集货中心多分布在农业区、果业区等领域。
4 蔬果类生鲜农产品可选择的运营模式
4.1 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
这种运营模式线上、线下一起运营比较灵活。分为4种:线上交易线下消费体验、线下营销线上交易、线下营销到线上交易再到线下消费体验、线上消费或营销到线下消费体验再到线上消费体验,根据蔬果类生鲜农产品的特征和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阶段,认为超市或者较大的农贸市场可以采用这种电商运营模式。同时,考虑到蔬果类鲜活农产品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特点,认为如果采用O2O模式,也应以较为简单的线上交易线下消费体验为主要的运营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网上网下相结合,运营灵活,适合蔬果类生产者和消费者零散的特点。生鲜农产品集货服务提供者对上、下游的配送需求的反应速度必须越来越快,集货时间越来越短,前置时间越来越短,物流配送速度才能越来越快,产品周转次数越来越多,可以适应蔬果类生鲜农产品集货快速反应的要求。
4.2 C2C(Comsumer To Constumer)模式
这种运用模式是个人对个人的运营模式,现在有支付宝做中间的保障系统。这种运营模式比较适合农户素质等各方面较高的地区,如家庭特殊无公害农产品的小规模农户电商运营。采用这类电商运营模式的农户一般应收距离省市较近的城乡结合部,否则运营成本比较高。但这种运营模式需要有比较健全的监管和法律作保障,由于个人对个人规模小,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有第三方监管的诉求。迫切要求有关部门制定严格的蔬果类生鲜农产品缺乏物流标准。
4.3 B2C(Business To Constumer)模式
这种运用模式是商家对个人的模式,也是现在运用较多的电商运营模式,它具有推广品牌,渠道畅销等特点,比较适合于保质期相对较长,具有地理标识和区域品牌特征的蔬果类生鲜农产品。蔬果类生鲜农产品要求集货功能集成化、集货作业规范化、集货服务系列化,这一运营模式可以实现大批量的保存期比较长的蔬果类生鲜农产品的要求,可以完善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等服务,在外延上扩展至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向下延伸至物流配送咨询、物流配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策略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教育培训等增值服务。
4.4 B2B(Business To Business)模式
这种运用模式是企业间的电商运营模式,这种模式企业、中介可以产生较好的沟通渠道。适合于蔬果类生鲜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和大型配送。它能够实现蔬果类生鲜农产品集货目标的系统化和集货手段的现代化。生鲜农产品集货从系统角度统筹规划企业整 体的各项物流配送活动,妥善处理好物流配送活动和公司目标之间的关系,使得整体活动的最优化。配送更应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与管理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为了保证生鲜农产品能够快速、准确地配送到位,生鲜农产品的配送应当有完善、健全的物流配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配送活动保持系统性、一致性,这样可以保证整个物流配送网络有最优的库存总水平以及库存分布。分散的物流配送单体只有形成网络才能满足现代生产与流通的需要。
5 结 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代替传统贸易方式的新型贸易方式,在该背景下,研究蔬果类生鲜农产品的特点和电商运营模式,满足消费者通过网络购买生鲜农产品这种便利方式的需求,为消费者提供质量高、价格低的蔬果类生鲜农产品。同时,促进蔬果类生鲜农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和物流环节优化、拓展蔬果类生鲜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健全农产品市场的服务体系。并结合现有的4种较为成熟的电商运营模式的特点,根据蔬果农产品生产主体和消费者的特征,选择不同类型的电商运营模式。
摘要:蔬果类生鲜农产品与消费者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购买频率最高的商品,在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和实践基础上,介绍蔬果类生鲜农产品的特点和电商运营模式的特征,结合蔬果类生鲜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特点,剖析不同电商运营模式的选择条件和成本。
关键词:蔬果类,生鲜农产品,电商运营模式
参考文献
[1]何德华,韩晓宇,李优柱.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消费者购买意愿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2]洪涛,张传林,李春晓.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发展研究(下)[J].商业时代,2014(6).
[3]焦晏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及对策选择[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3).
【农产品电商的发展研究】推荐阅读:
跨境农产品电商08-06
农产品电商传播10-22
中外农产品物流比较及发展对策研究05-31
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意义08-16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考09-26
农产品贸易发展08-13
对全镇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环境的调研报告06-14
农产品物流发展趋势10-22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07-26
加快发展农产品物流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