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途径

2024-10-24

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途径(共10篇)

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途径 篇1

“三鹿奶粉”事件又一次让我国的食品和农产品安全问题变成国际国内关注的焦点问题。食品和农产品安全问题, 不仅是个经济问题, 更是个政治问题。食品和农产品为什么一再出现安全问题, 提高我国食品和农产品质量的途径究竟在哪里?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分析思考, 供大家参考。

任何一个国家食品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食品和农产品安全都是与该国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食品和农产品行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 特别是解决全国人民吃饭的大问题, 这些客观上影响我国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及卫生安全的迅速提高。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对外开放进程不断加快, 要求我国经济发展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中。因此, 提高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已成为我们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虽然提高我国食品和农产品质量的途径有很多, 但我认为以下是一些提高我国食品和农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建立完整的食品和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

目前, 我国还没有完整的建立起一个从生产到流通过程的食品和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这反映在管理体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等方面的不完善或未建立。因此建立起我国一个完整的食品和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尤为重要。

1. 管理体制要健全。

我国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管理是由多个部门同时管理, 但又缺乏一个权威的协调机制, 容易造成职权不清, 管理效率低下。以我国畜产品安全管理为例, 分别由农业部、卫生部、商业部 (原) 、质检总局、出入境动植物检验、工商总局等所属机构进行分割执法, 没有考虑到畜产品安全控制是涉及到从养殖户、农场生产到加工部门到流通部门至消费者这一完整链条, 缺乏部门之间的认证配合。既出现重复检验重复收费情况, 也出现服务不到位情况。

2. 法律法规要完善。

从总体上来说, 我国食品和农产品安全管理的法制是滞后的。一是有关的法律法规大多是以部门 (起草) 立法的, 这会带来一些弊端;二是有关法律之间不衔接, 有的法律与国际组织有关规定和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不接轨, 如《动物防疫法》屠宰和加工部门的企业兽医人员自检, 这与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不接轨。同时我国在制定、修改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有关法律、法规时, 都存在与国际标准衔接的问题。

3. 技术标准要配套。

我国农产品技术标准不配套主要表现为:我国现有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只是从各个行业的角度提出和制定的, 因此相关行业、领域之间衔接不够, 没有从整个食品链的角度进行系列标准化工作。同时, 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分级、检测方法等方面标准还很薄弱。随着我国国际化的深入, 我国农产品标准制定, 不仅要考虑能够指导国内农产品生产和消费, 而且还应使有关标准适应国际贸易的需要。

4. 检测体系要完整。

由于过去对农产品的检测侧重于常规检测, 近几年才加强了对有毒残留的检测工作。因此,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尚处于初创阶段, 设备落后、人才短缺问题十分突出, 不少有毒残留检测项目尚未开展, 与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形势和实际需要极不适应。

5. 认证体系要建立。

目前, 我国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还处于筹建阶段。质量认证是国际上对农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和监督的通行做法。畜禽产品的质量认证体系尚在筹建之中。缺乏产品质量认证体系的弊端直接表现为企业生产管理不规范, 产品质量高低不齐, 优质不能优价, 不利于我国农产品市场的良性发展。

二、建立起一个完整食品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虽然, 我国已制订和发布了关于食品、农产品标准2100余项 (其中国家标准1032项, 行业标准1125项) , 但无论从标准的技术水平, 还是从标准的数量来看, 仍不能满足我国食品、农产品生产发展和消费水平升级的需要, 尤其是不能满足食品与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需要。目前, 我国还没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既符合中国国情, 又能与国际接轨的食品与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安全体系。大量的食品与农产品还处于无标准生产、无标准上市、无标准流通的局面, 而且由于缺少分级标准, 使优质食品与农产品不能优价, 严重制约了我国食品与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建立起我国一个完整食品与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食品与农产品质量提出新的要求, 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但我国相应的技术标准不完整, 不利于促进食品与农产品质量提高和优质产品发展。

2. 适应食品与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由于我国食品与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质量标准偏重于国内市场,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比较少, 而国内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之间总体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不能适应农产品出口贸易及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

3. 适应食品和农产品安全监控的需要。

目前, 我国主要食品与农产品及其加工质量安全标准严重滞后于同类国际标准, 滞后于食品与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需要。主要食品与农产品 (粮食、油脂、蔬菜、水果和茶叶) 的农药残留问题上仍存在一些无标准可依的现象;同样, 畜产品、水产品、禽产品的兽药、重金属残留问题上也存在一些无标准可依的现象, 成为我国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中的漏洞。

4. 标准技术水平普遍偏低。

我国食品与农产品技术标准偏低具体表现为:一是缺少必要的技术内容;二是已有的技术标准落后;三是标准数量少, 体系不完整;四是部分标准内容实用性不强。

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食品和农产品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培育体系

发展安全的食品与农产品生产, 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实践证明, 由各级部门统一组织实施的培训是提高食品与农产品从业人员素质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经过多年努力, 我国已初步建立起有食品与农产品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基地, 并有相关的资格证书配套。这类培训一方面旨在帮助食品与农产品从业人员掌握一门或多门生产技能, 另一方面提高食品与农产品从业人员法制政策水平, 提高安全食品与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能力。在此同时, 通过各级相关培训机构, 如各类大专院校、农函大、农广校、各级农业培训班等形式开展对食品与农产品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培训, 充分发挥各级有关部门在安全食品和农产品生产发展中的指导作用, 积极探索食品与农产品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培育体系和机制的创新。

总之, 提高我国食品和农产品质量, 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因此, 提高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已成为我们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就提高我国食品和农产品质量的途径提出一些观点与思路, 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迎新.食品行业冷链物流研究[J]物流科技 (5) .

[2]唐晓纯, 张象枢.食品安全与企业竞争力.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3]袁以星.上海[三农]决策咨询研究2004.

提高检验质量的途径 篇2

关键词:医学检验;提高;质量;途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4954(2010)04-294-01

doi:10.3969/j.issn.1671-4954.2010.04.029

我国检验医学近年来发展较好,很多医院检验科更新了仪器和设备,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方便了病人,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环境,同时对检验标本的要求更高了。检测过程中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很多,既有检验科内部因素,也有实验室外部非检测性因素。作为医院辅助诊断科室,如何发挥设备的效能,排除外部非检测因素的影响,提高检验质量。这是检验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作者结合自已的亲身经历,经过分析和思考,就如何全面提高医院检验科的检验质量谈谈自己初浅的看法。

1 加强检验科内部质量控制, 提高检验质量

有了先进的的设备并不一定能有好的检验结果。要提高检验质量,首先必须对检验项目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

1.1 标本的验收及处理储存

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应立即专人核对,内容主要包括:惟一性标志是否正确无误,申请检验项目与标本是否相符,标本容器是否正确,是否溶血,抗凝血中有无凝块,细菌培养的标本有无被污染,标本采集时间到接收时间之间的间隔等。对不合格的标本应及时退回并说明原因,处理的过程应有记录。采用血清或血浆检测时,对采集的血液标本应在规定时间内做进一步处理,对于不能马上分析测定的标本,应按试验要求将其置于合适温度和环境下保存。

1.2 认真做好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及试剂的稳定

仪器、试剂是实验室质量保证的前提。当前大多使用了全自动或半自动分析仪,对这些仪器的正确维护、保养及参数的设置直接关系到结果的稳定性及精确度。现在市场上出售的试剂盒的种类越来越多,在选择试剂时要选择配套相对稳定的试剂。检验前要清楚仪器、试剂的性能、特点,定时校正仪器、试剂,试剂要按规定保存,保证仪器计量正确,保证合格的仪器、试剂进入实验室。

1.3 抓好检验技术人员的培养

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搞好质量管理的基础。检验技术是专业性极强的学科,检验人员既要具有系统的基础理伦知识和专业水平。还应具有必备的临床医学知识,不仅要熟悉检验设备的性能和检测试剂及使用方法,而且配置、结构和层次要合理。对年轻的检验技术人员要注重基本功培训,有计划地选拔年龄轻、有培养前途的人到院校或有一定水平的学习班进行培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2 加强检验科外部非检测性因素的质量控制, 提高检验质量

检验科对内部质量控制一般都比较注意,但是对外部非检测性因素的质量控制重视不够。临床医护人员相关工作所造成的外部非检测性因素而导致检验误差时有生,一定程度影响了检验质量。

2.1 患者检验前的准备

检验前质量控制很大程度上在于患者的准备是否合理和正确,这与临床医生与患者的沟通是否充分,患者是否遵医嘱去执行有很大关系,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有患者拿了检验申请单就来到检验科要求抽血,这样的标本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就会很大,甚至会使医生得出错误的诊断,这就要求各级医务人员要有高度重视质量控制的思想,明白检验质量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的关系,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如患者的情绪、运动、生理节律变化等为内在因素;饮食、药物的影响为外源性的因素。其他甚至如采取血标本时体位、止血带绑扎的时间等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1]。

2.2 标本的正确采集

标本要正确采集,对采集者的培训非常重要,具体内容要从影响因素、注意事项、采集方法等方面讲解。标本采集时的注意事项:

标本采集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应避免干扰因素,应注意采样的最佳时间,即最具代表性的时间、检出阳性率最高的时间、对诊断最有价值的时间来采集标本,注意采血体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静脉采血,应取座位,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得超过lmin,穿刺成功立即松开止血带,血液抽出后要沿管壁慢慢注入抗凝管或干燥管中,抗凝管颠倒5~6次,防止出现小凝块,抗凝剂比例要适当;掌握真空采血的正确方法和顺序,以BD公司的真空管为例,原则上按红头管、蓝头管、金黄色管、橘红色管、绿头管、紫头管、灰头管顺序采血。有报道因采血时的一些不良习惯造成的标本溶血占溶血标本的62%;采集血培养标本应严格无菌操作,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不要超过2h,采集标本时要检查医嘱用药情况。在抽完血后严格做好查对制度,采血试管上要写清楚患者的科室、姓名、住院号、床号与申请单上一致,根据不同检验项目,将标本注入不同的试管中。要采取具代表性的标本,如大便检查应取黏液、血液部分;痰液检查应防止唾液混入;末梢血采取时防止组织液的混入;骨髓穿刺、脑脊液穿刺应防止外伤性血液的渗入;输液的患者输液完后至少1 h后方可取血液标本送检。尿液标本留取时,容器应清洁干净,避免经血、白带、精液和粪便等混入,标本应新鲜[2]。

2.3 标本的正确传送

许多检测项目对标本离体后的保存有特殊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照、时间等。采集标本后专人输送,保证输送的及时性,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送达检测实验室。保证标本在传送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过度震荡,防止标本容器的破损,防止标本被污染,防止标本及惟一性标志的丢失和混淆,防止标本对环境的污染,防止水分蒸发等,特别是对怀疑有高生物危险性的标本应按相关条例的要求输送,严密包装,防止传染他人。

2.4 争取临床科室的配合是提高检验质量的重要环节

提高检验质量决不是检验科单方面就能完成的,需要临床科室的密切配合。临床检验项目是由医生申请进行检测的。临床医师如果开出不正确不规范的申请单,将造成报告单无法投送或患者无法领取,影响检验质量。有的医生开检验单前不认真询问病史,不熟悉检验内容,开出的检验单针对性不强,不注明必须注明的资料。如血气分析检测不注明患者是否输氧,以致造成检验结果失真。在标本检验过程中。如药物、饮食、运动、标本放置时间对检验的影响等,这种情况下检验人员难以发现和消除这种外部非检测因素所造成的误差。遇到这种情况,检验人员应及时主动与临床科室沟通,了解有关情况,做出正确的解释或进行复查。

3 结语

要有效提高检验质量,避免医院检验报告问题的发生,仅靠检验科一家足很难实现的,同时加强检验科内部质量控制和加强检验科外部非检测性因素的质量控制,方可从根本上提高检验质量,减少医疗问题[3]。

[参考文献]

[1]蒋秉坤.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

[2]徐涛,王荣廷.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50.

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途径 篇3

1 加强领导, 强化责任, 为开展农资监管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成立中卫市农业执法年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对农资监管工作的全面组织和领导,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负责日常工作。中宁、海原县农业 (农科) 局、畜牧局也成立了相应组织, 明确了各分管单位在农资监管工作上的目标、任务和整治重点, 明确各分管单位负责人为农资监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2 加强宣传, 为开展农资监管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一是结合下乡执法、3.15广场宣传等形式, 发放《假劣农资产品简易识别知识》《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二是举办各类培训班4期。分别针对农药、种子、化肥、种苗、兽药经营户和执法人员举办了培训班, 共培训各类农资经营人员1 050人次。三是开展了放心农资宣传周活动, 指导农民科学规范使用农资[1]。通过培训, 提高了群众对农业法规、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四是进一步宣传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 通过普法宣传、举办培训班等形式, 强化生产者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3 加强监管, 健全制度, 为农资监管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农资经营执法档案。对辖区内的农资店、种苗企业、兽 (渔) 药店、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经营店、奶站进行摸底调查并建档管理。二是建立良好的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机制。与执法职能单位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12份, 明确了各执法单位的目标及责任。建立了打假信息月报制、重大案件上报制、部门联合执法制、举报案件处理与反馈制等[2]。在检查过程中, 指导和规范农资店、兽 (渔) 药店、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店建立进、销货台帐制度, 进货时要看渠道是否正当, 向经销商索要进货发票和相关质量检验报告, 在经营和使用过程中要建立农资经营和使用档案, 以便对农资质量进行追溯。

4 整合力量, 狠抓监督, 确保农资监管取得实效

根据农资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进行专项整治, 联合工商、质监等部门对沙坡头区农资市场开展拉网式检查联合执法深入到乡村农资市场进行巡回检查, 阻止假冒农资下乡进村, 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一是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组织农资执法人员开展农资市场大检查, 对所有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开展拉网式排查, 尤其是对砂瓜种子进行全面检查, 通过检查进一步规范了种子、种苗、农药等农资市场经营秩序, 净化了农资市场, 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确保了中卫市农业生产有序、平稳进行。二是继续开展生鲜乳专项整治行动[3]。对奶站建设不达标、产品质量不合格、生产销售秩序混乱、质量管理制度不健全等违规行为, 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 要求奶站制订整改方案, 限期整改;对整改后仍达不到验收条件的, 坚决关闭;严厉打击各种掺杂使假的违法行为, 坚决杜绝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现象。按照《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 严格奶站准入条件, 实行生鲜乳收购站许可证管理制度。生鲜乳收购站要完善台帐记录, 做好溯源追踪工作。所有收购、运输生鲜乳的车辆必须持有生鲜乳准运证明, 司机、押运员、收奶员必须持有有效健康证;各奶站在收购、销售、运输生鲜乳环节上不得添加任何物质。对环境卫生条件差、奶站达标建设不力的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 限期整改。三是继续加强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安全监管。加强对兽药经营企业的监管, 严禁用未经批准或过期变质的兽药, 促进饲料生产、经销企业和养殖环节的安全意识, 提高了饲料质量安全水平。四是继续加大农资及农产品质量抽检力度[4,5]。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规范执法行为, 实行部门执法和联合执法相结合的监管机制, 严厉打击经营国家禁用限用农药、兽药和违反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行为,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力度, 规范流通环节, 确保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监控。积极配合农业部、农牧厅每一季度的例行抽检, 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每月抽检市场、基地、超市30份蔬菜样品进行检测, 农产品药物残留合格率100%。五是提高监督频次, 加大养殖场户的监管力度。积极督导其改善动物防疫条件, 不断加大监督频次, 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健全和完善动物卫生防疫消毒、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无害化处理等各项制度[6,7]。对不完善或不具备动物防疫条件的动物养殖场 (小区) 给予警告并限期整改;对新开工建设的养殖场 (小区) , 从选址规划、布局管理上严格把关, 严格养殖场防疫前置条件审查, 达不到条件的, 一律不予审批, 促进养殖场饲养规范化、管理制度化, 科学规范养殖。

摘要:介绍提高中卫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途径, 以促进全市农产品行业的规范经营以及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途径

参考文献

[1]王伟, 吴绛华.不断壮大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J].吉林农业, 2010 (12) :57.

[2]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J].农业知识:瓜果菜, 2011 (3) :46-47.

[3]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J].吉林农业, 2011 (3) :55.

[4]努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J].吉林农业, 2011 (3) :56-57.

[5]牟维平, 田宗轩, 周红兵, 等.实施农业标准化提升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J].南方农业, 2011 (2) :63-67.

[6]张龙, 刘慧杰.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J].农业与技术, 2010 (5) :20-22.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途径 篇4

一、初中历史教学课堂现状

1、教师课前备课不充足

现在初中学生大多新生代学生,由于其出生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知识面非常宽阔,对于很多历史知识已经在课堂之前就有所了解,这就给教师的备案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但是当前教师的备课工作依然停留在传统模式,对知识面的扩展方面还不够充分。部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比较倾向于运用多媒体进行备课,造成过多依赖多媒体的情况发生,使知识点变得更加繁杂冗长。

2、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历史的课堂教学模式依然采用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较少,学生和教师之间处于“脱离”状态,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并且因为历史的客观性,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提问较少,授课内容较多,导致学生自己主动思考的时间较少,举手发言的时间不多。教师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的主动性逐渐减少。

3、缺少学习方法的有效教学方式

目前很多历史教师的教学思想依然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思想教学中,因此,教师教学的侧重点偏向于对知识的传授,对学习方法传授较少,新课标所希望建立的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教学目标实施困难。教师的授课压力、学生的学习压力都让课堂方法教学的希望成为“竹篮打水”。

4、课后作业对于学生的知识补充不足

初中历史的学习更多依靠的是课堂教学,对于课后作业的布置大多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作业量较少,甚至一部分作业完全依靠学生的自主性。这使学生在课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对于历史的学习产生疏忽,课后巩固不够,对于历史的学习缺少主动性和被动的推动性,这都造成学生的历史知识在“课上学的好,课下忘得快”

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途径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一旦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投入,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开始。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一个生动有趣,或者富有新意,或者悬念重重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主动进入学习状态,教学时,精心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动脑思考,通过分析探究,对问题作出解答,可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要善于挖掘教材,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作为在教学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样教和如何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问题一直是一线教师要努力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是我经常要思考的问题之一,现在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家研究和实践证明:初中生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认识实物,因此,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做好中学历史教学工作的重要人物之一,

2、让学生学习历史和史实结合起来

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又很强的学科,它包括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人物的动态和事件的发展,因此,它是有情节有过程的,是有善恶是非和喜怒哀乐的,历史本身就含有构成故事的各种因素,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梗概,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只有条条框框,不见情节和过程,那么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的,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将历史知识揉入故事情节中,把史实故事化,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典型短小有趣的故事,这样学生能通过史实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历史教学是向学生展现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历史画卷,在这些历史画卷中有数以万计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及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无数优秀的成果、精华。如果教师能把精彩的历史故事、活鲜的历史人物引入课堂,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考试,也是为了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学习历史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塑造学生人格,从而使枯燥无味的历史课变得有血有肉、充满魅力。

3、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在历史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取多媒体教学图文结合,生情并茂,如临其境,它以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使学生眼见其人,耳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例如投影、电视、计算机等多种媒体手段,以多种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形式多样化,而且新颖,独特,易吸引学生注意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已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使学生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情境中,既生动展示了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决心,同时又展现了当时抗击元军的壮烈场面,在这种气氛中,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另外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已来到我们身边,给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历史课堂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它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不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有效使用,宁缺毋滥。在使用时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学习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它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要求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满堂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学生的出体,教师发挥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自主发展,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注重激发学生回答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临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任务是要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在小学,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极不成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一改自上而下的传授方式,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时,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中小型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 篇5

一、加强质量管理科学地组织生产

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 要有完善的质量管理机制, 科学地组织生产是十分必要的, 领导把抓质量工作列为首要工作, 要与安全、经济效益并重, 抓质量工作要有效而且到位, 要有明确的目标。从而使企业每一个职工充分而积极地为产品质量进行工作。企业要有相应的质量管理机构, 及时贯彻工厂的质量方针政策, 为确保质量方针政策的实施, 实现其质量目标, 从而使企业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进入科学化管理。

二、产品要有优秀的设计和先进的技术标准

产品设计或产品配方的优劣, 是影响工业产品质量的首要因素之一, 这是因为产品设计或者配方是企业生产活动中最基本的一环, 是产品投产后效果如何的决定因素, 否则“先天不足”, 必然带来后患。就一般产品来说, 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从设计开始的, 产品质量能否满足用户的要求, 也主要决定于设计或配方这一过程。因此, 企业要不断地提高设计和改进配方, 采取各种措施, 消除设计和配方中的缺陷, 这是保证质量的前提。

产品技术标准是衡量产品质量合格与否的重要依据, 是质量工作的准则, 是产品质量好坏的一把尺子。没有产品技术标准企业的质量管理就无从下手, 企业就没有明确的质量目标, 也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因此, 企业要认真做好标准化工作, 是实现质量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

三、搞好原材料的质量管理工作

原材料的质量管理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本身质量如何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很大。合格的原材料是生产合格产品的必要条件之一, 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组织生产, 无论工序如何控制、如何加强管理, 多么优秀的设计或配方, 也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来。因此, 企业组织生产要使用合格的符合生产要求的原材料。如何把好原材料这一关键环节, 我认为, 一是要控制进货渠道, 购进的原材料 (包括配套件和外协件) , 必须是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 必须是符合生产条件及需要的。二是进货要进行质量索证, 即向供货单位索取产品质量合格证明, 以求得供货质量的可靠性。三是原材料进厂必须进行质量验收, 防止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厂。入库后的原材料要进行妥善保管, 按原材料的技术要求进行储存。四是长期存放的原材料, 在投入生产时应当进行质量检验, 对质量发生变化的或存在缺陷的原材料要进行技术处理, 使其符合要求。把好原材料关就能为保证与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四、生产环境

生产环境是否符合生产工艺要求, 是否卫生, 也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之一。这是因为企业生产环境和卫生条件对产品的影响很大。如食品生产卫生条件不符合要求, 就很难保证食品的卫生, 也就很难保证食品的质量。在纺织企业, 特别是精纺车间, 车间温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就很大, 车间里的空气条件如果不正常就会增加断头率、影响产品质量。因此, 搞好生产环境, 不只是简单的打扫卫生, 而且应该把它作为影响产品质量的一个因素去抓。

五、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是否符合生产条件的要求是决定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产设备是企业生产产品的主要手段, 如果不能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和一定的精度, 就难于保证产品的质量, 机械加工用的车床, 卷管厂用的卷管机等等。因此, 企业要切实加强设备的选型、维护保养和修理工作, 消除设备的缺陷对保证产品质量有着显著地效果。

六、人员

工人的思想觉悟和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产品质量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尽管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 先进设备的广泛采用, 产品质量的优劣不完全取决于工人的手工技巧, 然而设备总是需要人来掌握和操作的, 因此, 工人的思想觉悟和技术水平的高低, 对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显得格外突出。所以企业要经常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技术培训, 学习工序、工艺知识, 提高操作技能、技巧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七、检验

检验是生产企业进行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必备条件, 有了检验手段就能比较好的控制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状况, 否则就不清楚, 就无法进行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 虽然可以外委检验, 但不及时、不经济, 也很难坚持经常。因此, 生产企业需要有自己的检验室, 质量管理也需要这样的手段。

提高机械制造产品质量的主要途径 篇6

外购、外协的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阶段是企业生产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要按照生产需要编制采购计划、选择合适的供方, 确定具体的采购方案和入厂验收程序, 确保入厂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符合规定要求。

厂内的生产加工过程, 为企业整个生产过程的第二阶段, 是产品的形成过程, 也是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是制造产品整个形成过程的中心环节, 决定产品的成本、性能和质量。应依据生产工艺流程和工序设置按照经济和满足质量控制要求的原则合理设置检验站点, 配备适量的检验人员作好产品生产过程的工序检验工作。

产品完工后的检验和试验阶段是产品整个生产过程的第三阶段, 也是产品形成后, 确保交到用户手中的产品是符合规定要求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各种检验和试验手段, 剔除产品中的不合格品, 确保交到用户手中的产品100%符合要求。

2 严格控制采购的原材料、零部件的质量

外来采购产品的质量控制包括三个方面, 即供方资质的审核、外购产品的初步检验和外购产品的性能试验。

供方资质的审核包括企业资质、生产能力和检验手段三个方面。企业资质要求供方提供企业营业执照、获得质量体系认证, 矿用产品取得安标许可证。生产能力要求供方企业具有主要生产设备、人员素质满足生产要求, 产品工艺成熟, 能保证其产品质量持续稳定。检验手段是指供方具有对产品进行检验和试验的必要装备和足够能胜任检验和试验工作的人员, 能够确保供方企业出厂的产品质量持续稳定。

产品的初步检验是指对产品规格、型号、及外观的检验, 即借助一些基本的量具或仪表对产品的初步验证, 查看产品是否与技术规范要求一致。主要检验项目包括产品的规格型号、外观尺寸和表面质量等。

产品的性能是指产品的内在质量, 有些初级产品是不需要进行性能试验的。性能试验主要是对重要的原材料进行的化学成分确认和机械性能试验, 对构成产品的主要零部件进行的综合性能试验。主要任务是将性能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剔除出去, 防止不合格的原材料、零部件进入企业生产过程。

3 企业的生产过程

企业的生产过程是指企业产品形成的整个过程。产品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产品生产流程的确定、生产组织设置、生产设备和工装、抬摸具的配置、人员的培训和工序检验站点的设置等方面。

产品的生产流程, 即产品的工艺流程设计, 是企业生产组织的前提。

以液压支架结构件生产为例, 其主要生产流程包括:备料阶段、预组阶段、焊接阶段和组装阶段4个阶段。

生产组织是企业能够正常运行的组织保证, 应在科学编制生产计划, 合理安排生产流程的基础上, 使各工序都有满足生产需要的工具、设备, 能够熟练操作完成生产任务的人员。生产计划的编制是企业生产活动的整体安排, 应科学组织生产、采用先进合理的定额指标;按照均衡生产的原则编制生产作业计划, 合理安排产品批次。生产流程和工艺路线的安排, 是指按排好各种零部件的生产顺序、转运路线, 特别是制造工序较多的零部件, 应优先安排。

生产设备和工装、抬摸具的配置是企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手段。应按照生产需要配制, 保证各工序使用的设备和工装、抬摸具能满足生产的要求, 达到满足需要、设备完好和运转正常。主要包括:备料阶段使用的板材、管材、圆钢下料设备、板材坡口切割设备、压弯设备、调平设备和表面处理设备;预组阶段预组、预焊使用的工装、胎膜具和电焊机, 刀检使用的刨床、预镗孔使用的镗床和钻孔使用的钻床等;结构件部件组焊使用的工装、胎膜具和电焊机, 表面清理使用的表面处理设备, 整体镗孔使用的四轴镗床和表面涂漆使用的设备、工具等;整机组装使用的吊具、工具等;整架试验使用的加载试验台等;另外还有起重设备和转运设备等。

人员配置及人员培训是企业生产准备的重要工作, 生产设备要人去操作, 各种工具也要人去使用;因而人员配置及人员培训在企业生产准备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应做到人员配置合理, 操作技能熟练。从工种分布看, 包括铆工、焊工、钳工、镗工及支架装配工和各种辅助工种, 培训应统一组织, 分工种实施;采用理论学习与现场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操作者既熟练掌握本岗位的操作技能, 又了解本岗位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使每个操作者都能成为岗位技能符合规定要求, 熟练掌握本岗位的操作程序, 产品技术要求理解准确的合格的熟练操作者。

4 产品的检验过程

产品的检验过程包括生产过程的工序检验和产品完成全部工序后的完工出厂检验和试验。

生产过程的检验应按照“道道工序有检验”的原则设置检验站点。如备料阶段应在下料工序、调平工序、坡口工序、压弯工序和清理工序设置5个检验站点;预组阶段应在预组工序、预焊工序、刀检工序、预樘工序和钻孔工序设置5个检验站点;部件组焊阶段应在一次组工序、一次焊工序、二次组工序、二次焊工序、三次组工序、三次焊工序、四次组工序、四次焊工序、表面处理工序、整体樘孔工序和表面涂漆工序设置十一个检验站点;工序检验的重点是几何尺寸和焊接变形;备料阶段要控制好几何尺寸, 组焊阶段要控制好焊接变形。

整体组装阶段应在组装工序、完工试验工序设置两个检验站点。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检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实施产品出厂检验, 检验结果符合国标中技术要求的规定。整机试验阶段要重点注意的项目是密封性能和操作性能, 加载试验阶段要重点关注的项目是残余变形和焊缝开列情况。

5 结语

以上是就液压支架结构件制造和整体组装产品质量提高的主要途径所作的探讨, 生产过程使用的设备是产品质量提高的物质基础, 产品制造工艺是提高产品质量重要方法, 产品检验是剔除不合格品、保证出厂产品全部合格的重要保障。当然这里所述及的只是提高机械制造产品质量的主要途径, 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还要深入生产现场进行调研, 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生产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调查研究, 结合企业实际;按照生产情况, 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参考文献

[1]李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 (6) .

[2]王霄琳.机械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 2014 (3) .

提高农产品质量的途径 篇7

1 排气道的发展历史

排气道的结构、原材料和生产技术随着不同时代的住宅要求不同一直在变化。市场对排气道需求量越来越大, 同时对其生产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早起低楼层住宅排气道大多是以砖砌而成, 此施工方法具有以下缺点:施工方法复杂、成本较高、占用室内空间较多, 易出现漏烟漏气现象, 由于自身材质重, 会增加建筑物的承受载荷。随着高层及超高层楼的出现, 为了消除以上弊端, 催生了硫铝酸盐水泥内夹耐碱玻璃纤维网布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内夹钢丝网及其它增强材料预制成的排气道。自从2006年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强制性条文规定住宅建筑中排气道耐火极限应不低于1.00h后, 由于普通水泥预制排气道很难达到耐火要求, 目前市场开始趋向采用防火性能更好的玻璃纤维增强氯氧镁水泥排气道。

2 排气道的生产工艺

传统厨卫排气道分为现场浇筑式和预制式两种。现场浇筑式由于安装和拆卸浇筑模板不方便、成型时间长、质量重、占地空间大等不足, 其制作方式已逐渐被淘汰。近年来, 由于预制式厨卫排气道的成型时间短, 质量轻等优点, 使其得到了广泛普及应用。市场上常见排气道的横截面内外均为矩形。

预制的排气道的生产工艺有两种, 分别是拼装式和模具浇筑式两种生产方式的排气道, 两种生产工艺的排气道如图1和图2所示。

拼装式的排气道是先将材料制成板状, 再进行切割, 依靠固体胶和连接钉进行组装。这种排气道存在如下缺点:粘结处易发生开裂和切割面不平整的现象, 且加工工序多且杂乱无章, 不利用进行机械化操作。而浇筑式排气道是首先向模具 (可根据排气上底板道形状制作相应的模具) 内浇筑搅拌好的浇筑材料, 待固化后, 再拆模得到成品。气密性好, 加工工序划分明确, 环节少, 这将利于自动生成线技术改造[1]。

3 影响排气道质量因素及提高产品质量途径

预制的住宅厨卫排气道是以水泥为主要材料, 以玻纤网格布为增强料, 玻化微珠、粉煤灰、锯末为填充物, 发泡剂等为辅料复合而成。

3.1 胶凝材料

发泡水泥按照胶凝材料可分为普通水泥、镁水泥、石膏三大类。无机胶凝材料是水泥发泡材料强度的主要来源, 要求其有早期强度高、速凝的特点。一般的发泡水泥选择的胶凝材料是普通的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铁铝酸盐水泥和氯氧镁水泥。

氯氧镁水泥具有凝结硬化速度快、容重小、机械强度高、耐冲击、成型方便、能耗小、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相比其他胶凝材料还具有良好的防火性, 已成为目前排气道市场常用的材料。

氯氧镁水泥是由轻度煅烧菱镁矿 (Mg CO3) 得到的菱苦土 (Mg O) 及氯化镁水溶液反应生成的气硬性凝胶材料。氯氧镁材料的主体氧化镁与氯化镁本身具有耐高温、抗低温属性, 氧化镁本身就是生产耐火砖的主要原料, 是从菱镁石经过750~850℃煅烧而制得, 具有很高的耐火度, 熔点2270℃。根据武汉理工大学黄志雄教授[2]对氯氧镁水泥制品进行差热分析, 发现加热至160℃左右, 第一个热分解过程是氯氧镁材料的相晶体即5Mg (OH) 2·Mg Cl2·8H2O共失去晶体中间层中的8个结晶水 (见式 (1) ) 。

此阶段失重率为27.6%, 在300℃左右, 氯氧镁材料受热释放出HCl气体 (见式 (2) ) 。

在420~430℃, Mg (OH) 2受热分解生成Mg O与水 (见式 (3) )

氯氧镁材料的三个受热分解过程, 吸热量达到了461J/g, 这是其制品具有阻燃作用的主要原因, 释放出的HCl气体能和高活性自由基如HO·;O·;H·反应, 生成活性较低的氯自由基, 致使燃烧减缓或中止, 同时释放出的结晶水与结构水能稀释氧和气态可燃产物, 并降低可燃气体温度, 减弱火势, 致使燃烧终止, 最终的热分解残余物Mg O覆盖于制品表面, 一方面能形成隔热层;另一方面, 这种残余物的隔热层也隔离了空气中的氧气, 起到凝聚相阻燃作用。由于氧化镁与氯化镁的特殊功能及相结构的特性, 使其制品具有极好的耐火、耐热、阻燃功能。

3.2 玻纤网格布

由于镁水泥浆体的PH值在8.5-9.5, 比硅酸盐水泥浆体的12.5-13低的多, 因此可以用中碱玻璃纤维网布来做通风管道的增强材料。玻纤布的厚度及铺放层数对通风管道的抗压强度和抗冲击强度有很大影响。玻璃纤维布应采用中碱玻璃纤维布, 不应采用高碱玻璃纤维布。玻璃纤维布的强度视制品的用途, 可分别采用网眼尺寸为4mm×4mm、6mm×6mm、8mm×8mm、10mm×10mm等, 玻璃纤维布的正确使用对提高制品的强度和约束变形是十分重要的, 切不可轻视。

采用玻纤网格布对制品进行增强, 选择以涂覆处理的中碱玻璃纤维网布, 技术要求如表1。

3.3 填充料

填充材料可分为活性填充材料与惰性填充材料。

活性填充材料:如粉煤灰、活性硅灰等含Si O2的矿渣、废渣。惰性填充材料:如石英粉、滑石粉、玻璃粉、大理石粉等

除了这些传统的填充料, 还可以选择玻化微珠作为填充料。膨胀玻化微珠加入到氯氧镁胶凝材料中起到活性填充材料作用, 其组分中的Si O2、Al2O3、Fe2O3可形成Fe (OH) 3、Al (OH) 3等胶状絮凝物, 填塞内部毛细管通道, 可提高制品的耐水性, 而活性Si O2受Mg2+、OH-、Cl-等激发反应可以提高制品的强度和抗水性 (见式 (4) ) 。

膨胀玻化微珠由于堆积密度的不同, 对产品等性能有较大影响, 通过实验筛选, 选择堆积密度为80~120㎏/m3的Ⅱ类膨胀玻化微珠为佳, 其技术要求如表2。

3.4 养护

由于制品的水化硬化过程是一显著的放热过程, 而放热十分急剧, 曾测得放热温度最高可达140℃, 如果没有控制升温速度就会使制品内部结构破坏, 表现为制品酥松脆化。养护过程中内部升温不能超过55℃, 否则就应采取降温措施。一般成型温度控制在10℃以上, 低于此温度所采用保温, 在室温保温养护, 可将制品叠码在一起并进行覆盖。利用自身的水化热和排温增生养护3-5天, 7天后可达到预定强度的70%~80%, 应重视脱模的保温养护, 因为制品脱模后的水化硬化反应并未停止, 过早的将制品置于空间养护或干燥处理, 会造成水分溢出, 使反应不完全, 也会出现, 泛霜及翘曲变形现象。

4 结束语

随着房地产的迅速发展, 市场对排气道的需求量快速增加, 同时市场对其性能要求也在提高。影响排气道的性能主要有结构、原材料、生产工艺等。

参考文献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 篇8

第一, 增强会计责任意识。会计责任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们对此项工作应尽的职责。它包括对国家的责任, 对本单位的责任, 对社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的责任。只有充分认识会计工作应尽的这些责任, 才能在指导思想上对会计信息质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会计法》强调了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明确了主管人员同会计在执业方面的关系是遵守护法与业务执法, 守法的关系, 为确保会计主体独立的法律地位, 同时提供了法律保障。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会计人员忽视了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资料可靠性, 重要性, 谨慎性, 及时性等原则的会计信息质量上的要求, 未充分认识到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资料是为投资者, 使用者决策所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资料。会计人员为了本单位的利益要如实地提供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 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使单位领导根据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为单位的生存和发展所加以判断和决策。由此可见, 会计人员所提供的所有财务信息资料有很多经济指标是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提供预策和决策的可靠依据。只有充分认识会计应尽的这些责任, 才是保证会信息资料真实可靠的前提条件。

第二, 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一是抓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会计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会计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 提高业务素质。”会计职业理想, 会计职业理想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灵魂, 会计人员爱岗敬业, 热爱本职工作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主动性, 才能在会计实践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会计职业态度, 会计职业态度是会计人员正确履行和完成职责, 义务的基础, 也是圆满做好会计工作的基本条件。会计职业责任。职责是现阶段职业道德的核心, 也是现阶段评价会计行为的主要标准。会计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圆满完成会计工作的基础条件。提高技能包括两个方面:通过理论学习获得专业工作所必须的知识;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得专业工作所需的工作能力和经验。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要建立和保技良好的职业道德。勇于负责, 不畏权势。不为个人利益所动摇, 自觉遵守财务会计制度和财经法规。二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要培养会计人员具备较全面的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具务终生学习能力, 善于积累执行任务的特性, 职业判断将在会计工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努力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应用能力, 以广博的专业知识, 丰富的实践经验来完成本职工作, 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第三, 加强会计诚信体系建设。一是建立会计诚信教育机制, 完善会计诚信教育体系建设。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最重要的是建立会计诚信教育机制, 强化市场主体与会计人员的会计诚信观念和信用意识。要抓好三个方面的问题:把会计诚信教育的重点放在会计诚信信念, 诚信文化, 诚信制度的教育上, 通过会计诚信教育, 确立会计人员诚信观念和诚信意识, 使会计人同把会计诚信作为重要的工作准则和最基本的工作要求;要将会计诚信教育的目标定位赋予会计人员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人格精神, 诚信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的发展的基础, 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 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 只有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适应时代要求的会计诚信教育, 才能使会计人员具有社会活动的人格精神;将会计诚信教育作为会计职业培养会计人员公正、客观的职业道德的正确, 谨慎的执业水平, 从而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人格。二是建立会计诚信法律机制, 增强会计诚信的立法和执法建设。在执法方面, 要加大力度, 规范执法, 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弄清原因不能手软。三是建立会计诚信激励制约机制。各级政府要在会计诚信体系建设中定好位, 明确会计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政府监管部门要解决防止造假, 惩处造假以及严格约束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严格的会计信息失信惩罚机制。做好会计人员市场准入和退出执业行为有效监督工作。四是建立会计诚信的内控机制, 强化经济实体内部的会计诚信管理建设。各个经济实体在开展业务活动, 进行重大决策时, 需要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 完善会计诚信内控机制能为管理者, 投资者, 债权人改善经营管理, 评价财务状况, 进行投资决策提供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依据。

提高农村学生名著阅读质量的途径 篇9

一、形象生动,记忆深刻

当学生对名著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时,他就会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阅读。阅读的过程就变成了学生与书中主人公的心与心的交流过程,他们会随着书中情节的跌宕起伏而或喜或悲。

生动的形象容易形成深刻的记忆,电影电视同样具有这个功能。很多名著都已经不止一次的被拍摄成电影电视作品。指导《汤姆索亚历险记》阅读时,可以将诺曼陶洛导演的改编自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汤姆历险记》播放给学生观看。观看时让学生仔细观看,记住影片中的情节;看完后老师要学生说说印象最深的情节或人物。如此,学生观看时会非常认真。观看结束后,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理解。当学生都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引导把这部名著读完了。这样,名著学生也仔细阅读了,通过比较对情节的印象也深刻了。通过这次尝试,学生就会喜欢阅读名著,关键是看我们做老师的如何去引导。

二、追本溯源,方见真情

名著的创作时间往往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比较遥远,加上学生的年龄因素,要想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还需要老师对写作背景加以补充介绍。比如教学《格列佛游记》时,学生读来读去读到的全是笑话,根本不知道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是什么。而当将时代背景讲解给他们听时,他们恍然大悟,原来在这些虚构的国度里可以找到当时英国社会的痕迹,原来这部作品是在反映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矛盾,是在讽刺英国社会。如果不了解时代背景,他们将无法了解作品的真正内涵,无法真正的达到通过作品与作者心与心地交流的目的,而只是了解作品简单的情节。

三、巧用教材,授之以渔

(一)交给方法,有效阅读

老师必须交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每学期的教材上都有本年度必读名著的精彩章节。教师可以利用对这些精彩情节的有效指导,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的掌握名著内容。比如说,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的教材上有《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蓓基被困山洞中的精彩情节,就要利用这个精彩情节,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要用笔做批注,将能体现人物性格的描写画出来,写出自己的理解,想到与此相关的前文的一些情节也可以记在边上。

(二)读写结合,培养能力

在名著阅读指导时,遇到精彩的语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写读后感、仿写、改写或续写,这样,两者相得益彰,既能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当然,练笔前还是离不开老师的有效指导。引导学生也仿写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力,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注重交流,注重感受

老师应留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也不要让学生无目的的交流,教师可以规定一个话题。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洞中历险”这一情节,给学生留问题:这一情节中你认为汤姆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请找出一句,说出理由。不用长篇大论,几百字就行,学生就会用稚嫩的语言写出了自己的一些感受。试想,如果名著中的每一个情节学生都能这么认真的去读,能没有实效吗?当然,老师布置了,就要有检查,孩子是没有很好的自控能力的,很有可能坚持不下去。长久的坚持下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家校合作,养成习惯

孩子的家庭阅读氛围还是不够浓厚,因此还要家校合作。一部名著光靠学生在校的阅读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很大一部分的阅读量还得在课外进行的,所以家庭的读书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寒暑假时间,督促家长陪同孩子将下学期要读的名著利用假期,按照老师教给的读书方法将其读完。为了防止学生假读书的现象,可以要求孩子读书时做批注。这时,就要求老师要规定好每天或阶段性的阅读内容,明确家长的任务:共读或监督。当然,家长要在家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与孩子共读,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心无旁骛。

平时教师每天、每个周末也要给学生一定的阅读任务,并且要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只要家长与老师通力合作,孩子的阅读习惯就一定可以养成。习惯一旦养成,孩子便会无需多费口舌,自觉读书。这样,名著阅读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提高会计教学质量的途径 篇10

一、以爱为本, 关心学生

爱是情感的基础, 也是情感的投入。中职学生年龄都在15-20岁之间, 他们正由少年步入青年时期, 是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多事之秋, 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生理、心理方面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理与指导往往会使其困惑无法安心学习, 不知不觉的走入“厌学”的误区。俗话说:“知已知彼, 百战不殆。”我们要想让学生安心学习, 学好我们的会计课, 要想让学生听信自己, 特别是要想提高会计教学质量, 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用爱去感动他们, 为他们排忧解难, 让他们走出困惑的池沼, 一身轻松地投入学习中, 这样才能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如果, 这时教师做不到这一点, 不能排除学生心中的困惑, 即使你用强硬的手段逼着他学也只不过是“管得住人管不住心”其至造成师生矛盾, 因此, 作为教师要想提高会计教学质量, 要想使教与学和谐, 就必须做到这点, 也只有做到这点, 才可望提高会计教学质量。

二、激发学生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因此, 我认为在会计教学过程中较关键的一步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起学生学习的动力, 这样才能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在平时的教学中, 老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 启迪学生思维, 为学生的心智活动创设合适的情境。例如:在讲“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这公式时, 老师可提出“假如上周末你剩下了15元钱, 这周初你是不是有余额15元?”这样一个引导学后思考的问题。接着又问“假如这周父母又给了你100元钱, 这是不是本期借方发生了100元?”然后又问“假如你这周一共花销了90元, 这90元是不是本期贷方发生额?”这一系列问题, 既为讲解这个公式提供了简单易懂的例子, 又有效地启动和推进了学生的思维。在这种情境下, 学生就会“启而得发, 乐而好学”了。在教学过程中, 只要老师精心设计“高潮迭起”的精彩情境, 举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会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掌握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兼顾

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在这个活动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都不可忽视。离开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变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离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发挥其共振效应, 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教师的主导作用, 应着眼于引导, 当好“导演”, 而不是“主演”。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实现“教, 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要学会独立思考、自我探索、自我提高, 以达到离开教师能够独立研究、创造性劳动的目的。总之, 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当师生的积极性水乳交融的时候, 就为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创造了条件, 而实现了教学最优化”。这样兼顾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能明显提高会计教学质量。

四、改变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应理论联系实际

会计专业课程内容比较复杂, 对学生而言, 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与会计知识没有任何接触, 更没有任何实践经验。如果我们教师按传统的教学模式, 如“填鸭式”、“满堂灌”等授课方式, 不按实际工作中的情形来讲解, 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 听不懂会计专业课程, 就不能提高会计教学质量。所以教师不能在讲课时照本宣科, 平铺直叙, 而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把理论讲透彻的同时联系实际, 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多做与实际工作中账务处理相同的练习。多让学生自己动手, 不断提高他们的实作能力。在会计教学过程中, 因为教学的需要, 我们把实际工作中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所形成的“原始凭证”用我们会计教学中的“业务题”来代替;把实际工作中填制的“记账凭证”用我们会计教学中的“会计分录”来代替;把实际工作中填制的各种“账簿”用我们会计教学中的“T”字形账户来代替。这样一来, 我们平常教学生的是“根据‘业务题’来编制‘会计分录’, 再登记‘T’字账户”这种理论上的会计账务处理程序, 它与实际工作中会计的账务处理是有很大区别的。这种理论的教学, 会出现学生在学校时能熟练根据业务题来编制会计分录, 根据会计分录来登记“T”字形账户, 但今后工作时却不知道怎样根据原始凭证来编制记账凭证、怎样把原始凭证附在记账凭证后面、怎样根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来登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等问题, 导致理论与实际脱节, 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是难以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的。所以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首先自已到企业搜集一些实际工作中的各种原始凭证复印后发给学生, 再购买记账凭证, 常用的账页等让学生根据原始凭证来编制记账凭证, 登账。这样一来, 让学生牢固地掌握了理论知识, 还联系实际, 提高了他们的实作能力, 当然会计教学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总之, 要提高会计教学质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它受到教材、学生素质、社会环境、教学条件、教师素质等因素的影响限制, 但笔者的体会是只要我们从上述的四个方面去努力, 就一定能够提高会计教学质量。

摘要:目前,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不断提高。作为培养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的中职会计教育, 只有改革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 加强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训练, 不断提高会计教学质量, 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会计专门人才。

上一篇:初中语文字词教学谈下一篇:实施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