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养猪效益的途径

2024-09-02

提高养猪效益的途径(共10篇)

提高养猪效益的途径 篇1

养好猪, 提高养猪经济收入, 涉及很多方面, 概括起来有三个关键, 一种二料三管理。

一、品种选择

养猪户 (特别是养猪场) 应尽量建立基本母猪群, 坚持自繁自养。如须购进仔猪, 到无疫病的养猪场或本村组的健康猪群中购买, 尽可能不从市场上购猪, 以减少疫病传入, 并避免猪群产生不必要的应激反应。

必须选择优良品种杂交猪, 如长白、杜洛克、汉普夏等瘦肉型公猪与本地纯种母猪杂交所产仔猪, 最好是三元杂交仔猪, 这种猪健壮、抗病力强, 瘦肉率高达60%以上。养殖户要购买10~20公斤体重的杂交仔猪, 从群体上选体重达标、大小均匀的杂交仔猪;从个体上选鼻大嘴筒粗、上下唇齐平、身长腰背平直、四肢粗直、后躯丰圆、前胸开阔、胸宽而深、尾巴粗短、断奶体重大的健康杂交仔猪。

二、合理配日粮与科学喂养

1. 合理配日粮

能量饲料玉米、大麦等各类饲料及糠麸, 占日粮比例70%~80%。蛋白质饲料占日粮比例20%左右, 但动物蛋白质饲料占蛋白质饲料2.5%。矿物质饲料组成钙 (石粉、骨粉等) 占2%左右, 磷1%~5%, 食盐0.5%~1%。还要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补给, 可以喂青饲料, 做到常年不断青。

2. 育肥方式

直线育肥方式全过程喂全价配合饲料, 随日龄、体重增加而逐步增加营养, 配合饲料粗蛋白要达到16%~18%, 每天喂1~1.5公斤。50~90公斤阶段, 饲料中粗蛋白要达12%~14%, 每天喂1.5~2公斤, 可有效地缩短育肥期, 提高体重, 增加经济效益。

三元猪生长规律是体重20~60公斤前, 主要生长肌肉和骨骼, 以后则以沉积脂肪为主。据此规律, 可采取前高后低的饲养方式, 前期实行自由采食, 供给高蛋白、高能量饲料, 让其吃饱为原则。到60~90公斤阶段, 应适当限制饲喂, 每天喂给自由采食的80%左右, 在限食期间, 猪有吃不饱的情况, 可用青粗饲料补充;或适当降低饲料能量水平, 让猪自由采食, 以提高肉猪桐体瘦肉率, 降低饲养成本。

3. 饲喂方法

不限量饲喂肉猪采食多, 增重快, 但饲料转化率稍差些, 胴体相对较肥。限量饲喂饲料转化率较高, 桐体相对较瘦。俗话说“小猪长骨, 中猪长肉, 大猪长膘”。根据猪的生长发育规律, 猪的肌肉生长主要在60公斤以前, 而60公斤以后的增重, 脂肪比例越来越大, 用多种饲料科学配制各类猪的日粮, 并采取相应的饲喂方法, 才能把猪养好。育肥猪的前期阶段要喂给充足的蛋白质, 让其自由采食, 后期适当降低饲料营养水平, 并分顿限量饲喂。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其生长潜力, 又利于提高酮体瘦肉率。供给充足的饮水, 栏内设置自动饮水器。

猪日喂次数要根据年龄和饲料组成来掌握, 小猪阶段胃肠容积小, 消化力差, 而对饲料需要量相对多, 每天宜喂3~4次。中猪和大猪阶段, 胃肠容积扩大, 消化力增强, 可适当减少日喂次数。试验表明, 若是精料型饲料, 日喂2次或3次, 增重速度和饲料转换率基本上没有差异, 如果饲料中配合有较多的青粗饲料或糟渣类饲料, 则日喂3~4次, 可增加采食总量, 有利于增重。

三、精心管理

1. 认真防病

严格执行防疫检疫制度, 从非疫区购入猪苗, 应隔离观察15天, 确认健康后, 才能与其他猪混养。小猪20~25日龄注射猪瘟弱毒疫苗, 60~65日龄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 适时注射五号病疫苗。定期驱虫。买回或自繁的仔猪断奶后吃料正常时进行第1次驱虫, 2个月后再驱虫1次。驱虫后第1天早上及时清理猪粪, 第2天每头小猪喂苏打片10克, 过2天喂大黄苏打片5克。治病及驱虫用药选购广谱、高效、无毒、无残留的药物。勤观察, 发现病猪及时治疗, 死猪及时处理。

2. 仔猪去势

中国地方猪种及其杂交后代性成熟较早, 3~5月龄即可交配受孕。及早阉割可使仔猪性情安静, 不乱爬乱闹, 可增进食欲和提高增重速度。此外。不阉割育肥, 后期肉质有异味。因此, 仔猪要在30~35天、体重5~7公斤时去势。

3. 合理分群

不同类别的猪必须分栏饲养。一群猪经过咬斗, 很快就形成了固定的群内排序地位, 群太大, 排序地位不固定, 必将增加咬斗机会, 影响生长。每群不超过20头, 育肥猪每头占地1平方米。分群时把大小强弱分开, 防止仔猪混群后出现打、咬、抢吃等现象。自繁自养仔猪按原窝饲养, 新购进仔猪10头左右单独占1栏。

4. 环境要求

养猪场地要远离牲畜交易市场、屠宰场和村庄。做好防寒保暖和防暑降温, 猪舍要通气, 冬防寒保暖, 夏防暑降温。坚持定期消毒, 保持圈内干燥、清洁。用1%~2%的烧碱水溶液喷雾消毒地面、圈栏、墙壁和用具, 然后用清水冲洗。圈外墙壁最好用20%的石灰乳粉刷, 猪场出入门口设消毒池。

进栏猪应加强调教, 使其吃料、睡觉、拉屎排尿固定位置。猪粪尿、污水及杂物随时清理, 保持猪栏清洁干爽。食槽清洁, 无过剩饲料, 特别是高温、梅雨季节, 及时清理, 以防剩料霉变。

5. 适时出栏

传统养大肥猪的习惯, 既不适用于瘦肉猪生产, 也不利于提高饲养效果, 应适时屠宰。屠宰时体重过大、酮体过肥, 饲料转化率低, 不经济;体重过小, 屠宰率低也不合算。体重以90~100公斤出栏较适宜, 可达到酮体瘦肉多、饲养成本最经济的目的。

合理配制饲料 提高养猪效益 篇2

1. 断奶阶段这个阶段是肌肉、骨骼等组织器官生长相对较快,生理机能还不完善,胃酸分泌不足,蛋白酶、淀粉酶形成减少,对植物性饲料消化率降低,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发生腹泻。因此,日粮应该采用高能量、高蛋白、低纤维的精料型,维生素、微量元素必须充足。营养水平控制在消化能3300千卡/千克、粗蛋白质18%、赖氨酸1.2%、钙0.7%、磷0.6%、粗纤维含量小于4%。日粮中最好加入下列物质:①加0.5%~3%有机酸,可防腹泻和助消化。②加5%~10%乳清粉,以提高胃肠道酸度和各种消化酶的活性,进而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和猪生长速度。③加0.2%~0.3%猪用复合酶制剂,可以促进饲料营养的消化吸收。④加3%~5%植物油,提高饲料的能量浓度。⑤用膨化大豆粉或炒熟大豆粉代替豆饼,对仔猪更有益。如果小规模饲养户购买和使用这些原料不方便,建议喂1周仔猪颗粒料,然后逐渐过渡到幼猪料。日粮中应控制添加的饲料有:糠麸不超过10%;普通大豆饼的添加比例在20%以下,蛋白质不足部分可以用鱼粉、奶粉、喷雾干燥血粉等动物性蛋白饲料补充;不加杂饼、粗糠。

2. 幼猪阶段 这个阶段骨骼和肌肉生长快速,而脂肪的增长比较缓慢,胃的容积较小,神经系统和机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处于逐步完善阶段。因此,除了对蛋白质需要量大外,对钙、磷、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要求也比较高。营养水平控制在消化能3200千卡/千克、粗蛋白16%、赖氨酸1%、钙0.6%、磷0.5%、粗纤维含量小于4%。此阶段饲料酵母、杂饼、血粉添加比例为3%~5%,糠麸添加比例为10%~15%,但不能喂粗糠和饭店的下脚料。

3. 中猪阶段中猪以长皮、骨、肉为主,脂肪沉积能力弱,但生长强度大,单位增重耗料少,应进行强度饲养,实行优饲。此时能量摄入量是增重和瘦肉生长限制因素,在营养全价、成本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高能量日粮,以便提高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实践证明,采用高能日粮可以缩短饲养周期20~35天。为了应对快速生长可能带来的应激,必须适当增加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降低日粮的粗纤维含量。营养水平控制在消化能3100千卡/千克、粗蛋白14%、赖氨酸0.85%、钙0.6%、磷0.5%、粗纤维含量小于5%。饲料酵母、杂饼、血粉可以加5%~8%。中猪后期可以加5%粗糠和一定比例煮熟的饭店下脚料,还可以喂5%~10%优质青绿饲料。

4. 大猪阶段大猪消化功能完善,对各种饲料的消化吸收力强,运动量少,脂肪组织生长旺盛,肌肉和骨骼的生长相对较缓慢。因此,育肥后期重点满足能量饲料的供给,降低蛋白质饲料的比例。由于能量饲料转化为脂肪的效率高,而蛋白质转化为脂肪的效率又低,所以不能大量利用豆粕催肥。营养水平控制在消化能3100千卡/千克、粗蛋白13%、赖氨酸0.7%、钙0.5%、磷0.4%、粗纤维含量小于6%。一般情况下粗糠可以加15%左右,青饲料10%~15%。鱼粉、鱼油、蚕蛹粉、未经处理的鸡粪不宜添加,否则影响猪的肉质。

总之,在各项管理措施到位、防疫治疗科学及时、环境适宜的前提下,只要科学地配制饲料、合理地使用饲料,就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提高规模化养猪效益的途径 篇3

关键词:生猪,养殖,规模化,效益,提高途径

目前的养猪业已发展成规模化、科学化、环保生态的养猪业,要获得较好的效益,就必须掌握以下关键措施。

1 猪舍建设

1.1 地址选择

可选择离村庄300 m左右、地势较高的地方。同时有利于排水及通行方便,不影响村民的生活环境。

1.2 建设要求

猪舍建成东西长方形朝阳,大小根据饲养量而定。舍顶部留几处通风孔,以利于排出有害气体和猪的生长。南北墙留窗户,东西留门,门窗用纱网订做,防蚊蝇叮咬猪体,减少疾病传播[1]。

2 生猪品种选择

养殖要想得到较好的效益,选择品种是关键。我国生猪品种很多,也有从国外引进的品种。规模饲养应选择地方优良品种母猪和二元母猪。饲养商品育肥猪应选择二元或三元杂交后代,最好是人工授精手段产生的母猪或商品猪。这些品种在同样的饲养条件下日增重快、饲料报酬高、瘦肉率高,是规模养猪选择的优良品种[2]。

3 粪便污水处理

猪粪便气味恶臭对环境污染严重,为降低气味减少污染,将猪粪出圈后放置场内一旁,可掺入部分秸秆用土、用塑料布进行覆盖发酵或场内建造沼气池,把粪便填入池内进行发酵,产生的气体可做饭、照明等,沼气内的废渣可做肥料,猪圈舍每天用清水加消毒药冲刷1次,保持良好的环境。

4 科学饲养管理

4.1 饲料选购及自配料关键

在饲料选购时应选购无疫情地区,有国家生产资质企业的饲料,根据猪的生长发育需要选择饲料,自配饲料要选购优质、无发霉变质的玉米豆泊、麦麸等原料。在饲料存放要求方面,成品料保存时间按厂家规定存放,自配料存放时间为春季25 d、夏季15 d、秋季10 d、冬季30 d[3]。饲料存放时间过长容易发霉变质污染等。

4.2 饲喂方法及管理

饲喂方法规模场一般常采用自由采食和限制饲喂相结合的方法,自由采食适应猪体重在20~60 kg的生长阶段,在这个阶段猪生长快饲料报酬高,但体内脂肪沉积过多造成猪过肥。因此后期采取限制饲喂,猪体重在60~100 kg以上的这个阶段生长缓慢,采食量增加,如果不采取限制体内脂肪高,瘦肉率低,为获得好的畜产品所以采取限制措施提高猪肉品质,满足人们对猪肉瘦肉多脂肪少的需求。按照定时定量定质干料饲喂,采用自动饮水器供给充足的饮水。主动生长条件还有适宜的温度、湿度。猪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22℃,湿度在45%~50%之间。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都影响生长采食量,易发生疾病。为提供适合的温度,圈舍可安装电风扇或空调等设施,只有均衡的生长条件才能有好的经济收入。规模猪场饲养,必须专人固定人员,按要求定时定量定质后进行饲喂,把料投放后饲养员还要仔细观察猪的运动、姿势、精神状态、大小便、呼吸等表现,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对场内圈舍卫生方面要求,一般春季3~5 d消毒1次,夏季2~3 d消毒1次,秋季5 d消毒1次,冬季7d消毒1次。在夏秋季节注重杀灭蚊蝇灭鼠工作,每天用敌敌畏喷圈外场地1次,舍内用专用灭蚊蝇药进行喷雾1次,定期投放鼠药进行灭鼠,减少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4.3 合理分群

规模养殖场一般都是群饲,这样能充分利用圈舍建筑面积,提高利用价值,而且可以利用猪的抢食性增加采食量,提高增长速度。但是群饲养过程中猪与猪之间常发生咬架现象,造成体伤或者造成死亡,为减少经济损失提高效益,合理分群也是有效手段,分群原则是“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也就是把体弱的猪留在原圈,体质较强的放到其他圈饲养,分群时间在夜间进行以减少应激反应,换圈后几天内要精心管理,加强调教,防止咬架的发生[4]。

5 疫病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做好以下疫苗安排接种工作。规模场一般需要进行猪瘟活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猪链球菌疫苗接种,以上疫苗或菌苗的用法与用量,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进行接种。细菌性肠道病及寄生虫病可用药物进行防治。一旦发生异常,首先进行隔离观察,将可疑某种传染病的猪进行合理处理,对有治疗价值的积极进行治疗。对场内健康的猪群进行针对性紧急接种工作。对场内进行彻底消毒工作,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以有效控制疫情。要坚持自繁自养,一般不从外地购买新品种,需从外地购买品种时,购买后要在场外隔离1个月,确认健康后接种有关疫苗15 d后方可进场饲养。只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科学的饲养方法,以及合理的免疫程序等措施才能有效预防疫病的发生与传播。

6 信息了解,适时出栏

规模猪场要不断了解国内外养殖信息,通过网络了解养殖发展规划,把握市场行情适时出栏,根据猪的生长规律,体重在20~60 kg时生长最快,饲料报酬最高;猪体重达100 kg以后,生长慢,饲料利用率低,因此体重20~60 kg阶段出栏是最佳时期[5,6]。

7 结语

总体来讲,提高规模养殖收入,科学规划,科学饲养与管理,合理搭配饲料,经常了解外界信息,定时定量定质地进行精心饲喂,定期做好免疫接种、消毒、灭蚊蝇工作,合理做好粪便污水处理等工作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1]潘树德.畜禽疫苗使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2]解春亭.畜牧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3]魏国生.加强成本管理提高养猪效益[A].东北养猪研究会.东北养猪研究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东北养猪研究会,2014:63.

[4]赵亚平.提高养猪效益的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0(21):347-348.

[5]方玉东.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养猪效益[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10):144-147.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 篇4

一、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是它被应用于其中的活动背景和文化的产物,学习就是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新知识。因此,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和动力。具体做法可以是:①创设直观性情境;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上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创设教学情境, 展开想象。例如教学《线段》这一内容时,开头引入:一天一只小猴正在家门口玩耍,忽然听见妈妈喊:“小猴子,回来吃水果”,通往小猴家的路有两条,一条路是直的,一条路是弯的,小猴走哪条路可先吃到水果、这里面有什么数学奥秘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明白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②创设欣赏性情境;欣赏性情境是指在课堂上通过录像或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美,从而引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分析思考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师:古时候人们怎么来掌握时间的, 下面来欣赏一组古人计时的图片,(原始人用太阳和月亮来掌握时间、立竿测日影、日晷、水钟、铜壶滴漏、沙漏等),用多媒体形象的展示了古代人们记时的方法,学生在欣赏了美丽的图片的同时了解了相关数学文化。

二、优化教学过程

坚持“以学生为本”,真正摆正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也是深化教学教改的急切呼唤。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家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索,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体现自我。创设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互尊、互爱的关系,课堂气氛是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师的态度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才能使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积极的情感可以刺激学生的中枢神经,促进了学生的强烈追求、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知识往往是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老师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能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可望可及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面的学生略有指导,能给每个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创设民主、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才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联系实际生活

现在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听科学。也就是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时间的机会。新课标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形式也宜丰富多彩。在学习数学前,学生不是一张白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现象已经进入到他们的生活领域成为他们的数学活动经验。家庭:学生生活的场所,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摇篮,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每天都在家庭中上演,只不过学生处在一种无意的状态中。在教学中,要把学生无意变为有意。如教学《比大小》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回想生活中的情景,厨房中,碗大碗小,盆大盆小等物体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到比大小这一内容其实发生在昨天家中的事。学习分类“整理书包”这节课时,给“书本分类”这一生活情境,学生在家都有和家长一起收拾家里的物品的经验,就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实际需要找到不同的分类方法,有的学生按大小分,有的学生按学科分,有的学生按颜色分等等。学生通过分类感受到“分类”能给生活带来方便。整节课,学生学得主动,学得高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满足和不断地引起学习的需要和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原因之一就是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多,感到学而无用。

所以适当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小组活动或者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深感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引起新的学习需要,增强学习兴趣。也可以试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利用各种有利的合适的时机,开展社会实践,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带着问题学习。这是一种学习者自觉的、主动的学习方式,也是学习者迫切需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学习者体验成功的学习方式,更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学习方式。

提高养猪综合效益的方法 篇5

1 充分发挥猪群的杂交优势

杂交猪的在繁殖性能和生长速度上优于亲本或超过双亲平均值。这点与猪场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试验表明, 饲养优良的杂种猪, 可使母猪每窝断乳仔猪增加1~2头, 增重提高l0~30%, 饲料利用率提高10~15%。在生产性能方面三元杂交优于二元杂交、四元杂交优于三元杂交。但在条件不十分理想的猪场, 还是以三元杂交为宜。用纯种瘦肉型长白, 杜洛克、大约克等公猪与地方母猪杂交, 二元或三元杂种都有瘦肉多、生长快、饲料报酬高、适应性能强的优点。

2 降低全群猪的料肉比

饲料是养猪生长中最大的成本, 约占生产费用的70~80%, 因而能否获得质优价廉的饲料, 是决定养猪经营成效的关键。

2.1 多喂配合饲料

用配合饲料喂猪比随意用某些饲料喂猪有明显的许多优势, 不但生长速度快得多, 而且可以节省精饲料20%左右。坚持喂配合饲料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 将多种原料配合在一起而制成的全价饲料、营养全面而不浪费、料肉比价低。根据不同品种的猪群特有生物学特性, 生产方向、生产性能、生产阶段、性别和不同季节选用不同营养水平的配合饲料, 充分发挥猪的生长潜力, 提高饲料营养的经济效益。据报道, 瘦肉型猪要获得较高的瘦肉率, 就要求日粮含有比较高的赖氨酸, 生长肥育猪在接近育肥结束20天内, 撤出日粮中维生素、微量元素, 甚至大量的钙、磷和钠, 均不影响生长性能, 小母猪要获得更好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就需要添加比阉公猪多的蛋白质, 夏季为增加猪的食欲和保证足量采食, 则要增加饲料的营养比例, 特别是要提高饲料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同时, 还要添加氯化纳、碳酸氢钠等电解质, 以促进采食, 保证生产潜力的发挥。

2.2 饲喂生料

生饲料喂猪, 可以减少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损失, 饲料煮熟后, 维生素几乎全部被破坏;如果高温久煮, 还会使饲料中的蛋白质老化变性, 降低其利用率。据试验, 玉米、高粱、糠麸等饲料煮熟后喂猪, 营养损失10%左右。即100kg熟饲料只相当于89.4kg生饲料的饲喂效果。用生饲料喂猪, 生猪每增重1千克可节省精饲料0.2~0.5千克, 生长也较快。饲养瘦肉型猪要喂干料或湿拌料。实践证明, 干料或湿拌料比汤料容易被猪消化吸收, 符合猪的生理要求, 也便于饲喂;湿拌料的料与水的比例大约为1:1.25~1.5, 以手握指缝不滴水为宜。日喂次数, 小猪阶段4次, 体重达50千克后3次;饮水不限。

2.3 广开饲料资源

种植籽粒苋、篁竹草、黑麦草等优质高产牧草, 养殖蚯蚓、蝇蛆或利用蚕蛹、螺蛳作蛋白饲料。秋季可收集树叶、野青草用以补充粗饲料。也可广泛利用辅助饲料, 利用啤酒糟、鸡粪、兔粪经过处理兑在混合饲料一起喂猪, 猪很爱吃, 又上膘, 增重快, 出栏早, 可降低成本1~3%。

3 加强猪群饲养管理

3.1 快速育肥

对断奶后的小猪到出栏前的肥猪采取不同阶段的阶段育肥法, 可有效地增加经济效益, 如瘦肉型猪在体重达到40~60kg之前, 主要以生长肌肉和骨骼为主, 以后则以沉积脂肪为主, 所以应采取“前催后控”的饲养方法, 即体重60kg前可采取自由采食和饮水, 60kg以后限量饲喂, 但要做到定时、定量和充足的饮水。饲养商品瘦肉猪的温度应控制在18~22℃为好, 因此温度为猪体蛋白质沉积最适温。温度过低会阻碍蛋白质沉积, 增加脂肪沉积和饲料消耗, 温度过高则食欲和日增重明显下降, 笼养商品猪一般比圈养育肥猪的瘦肉率提高0.8%, 月增重为2159g。

3.2 驱虫和阉割

猪在驱虫后食欲增加, 营养消耗减少, 生长加快, 日增重可提高20~30%, 饲料消耗减少10%以上。阉割了的猪性情温和, 食欲良好, 生长速度加快, 可缩短育肥期20天左右, 节省饲料5%, 比未去势的公猪日增重提高10%、瘦肉率提高3~5%。

3.3 夏季降温, 冬季保暖

夏季搞3~5次清圈消毒, 饲喂较为凉性的西瓜皮等, 加快生长速度。实行保护性饲养, 夏季可在猪舍外栽植葫芦、大瓜、窝瓜、向日葵等藤蔓、遮阴植物降温, 并定期搞好驱虫和免疫注射。冬季以30~40℃的温水给猪拌料和饮水, 可以减少能量消耗, 节省饲料。推行高密度养猪冬季0.8平方米猪舍养一头育肥猪, 夏季1平方米猪舍养一头育肥猪。

3.4 开展人工授精

开展人工授精, 既可提高种公猪的利用率, 又能做到少养种公猪。每少养一头成年种公猪, 一年可节省精饲料约1000~1500千克。

3.5 搞好疾病防治

专业大户养猪一定要与当地畜牧兽医签订防治合同, 及时做好生猪预防和疾病治疗工作。必须建立规范完善的防疫和免疫程序, 坚持做好春秋两季定期和不定期的防疫、驱虫工作并搞好环境卫生及消毒工作。防疫搞好了, 可以降低猪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对减少饲料消耗10~30%, 育肥期可缩短30天左右。

3.6 适时出栏

生猪的适时出栏也是直接影响养猪户效益重要的环节。肉猪体重在20~90千克时, 日增重直线上升, 育肥耗料少, 瘦肉率高, 卖价高。体重到100千克以上则明显变慢, 日增重逐步下降, 再多养一天, 不但耗料多, 猪脂肪增多, 瘦肉率低、卖价低、赚钱少。因此, 肉猪以养到体重90~110千克出栏为宜, 可以节省饲料20%左右。

4 加强经营管理

4.1 搞综合经营

养猪专业大户要走综合经营之路。如开豆腐坊或粉场等, 利用豆腐渣或粉渣等喂猪, 猪粪发酵后再喂鱼, 即“豆腐坊→猪→鱼”模式;专业养鸡户可利用鸡粪喂猪, 猪粪再喂鱼的“鸡→猪→鱼”模式。

4.2 关注市场信息

提高养猪效益的综合措施 篇6

1 选择优良的品种

1.1 地方品种

我国大部分地区仍沿袭饲养地方品种或地方杂交品种,地方品种的最大特点是产仔数高,肉质好,其缺点是产肉量低,生长速度慢,浪费饲料。多年来虽然进行大量的改良工作,其100 kg体重日龄仍需190 d以上,饲料利用效率仍在1:3以上。

1.2 引入品种

改革开放后,我国引入大量的新加系、丹系、瑞系、法系、新美系等外来品种,虽然引入品种有不同程度的褪化,但其杂交后代100 kg体重日龄150 d左右,饲料用效率可达1:2.8以下,其生产性能远高于地方品种。

1.3 繁育体系建立

其杜长大商品猪生命力强、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这种杂交体系充分表现出三品种的杂种优势,在国内的生产中得到了验证。值得提醒的是,每个饲养场应根据自身特点和条件制定繁育体系,不可小而全,而影响杂种优势的发挥。

2 制定优质的饲料

2.1 制定不同品种、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饲养标准

不可盲目参考ARC、NRC或其他标准。不同猪场、不同品种、不同生产水平、饲养标准不同,有的营养可能差几倍、十几倍,要保证高产,快速生长的营养需要。

2.2 选购优质的各类原料

所有入方原料的水分、杂质、营养含量必须要经过质控部门的质检,获得质控部门的质检报告。

2.3 随时调整配方

按上述标准随时调整配方,做到经济合理,最大限度满足繁殖和生长发育的需要,发挥最大生产潜力。

3 科学饲养母猪,提高年产能力

种母猪是养猪场的核心。如何养好种母猪,是养猪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能否取得较好效益的关键。

3.1 养好空怀母猪,促进发情排卵

过去认为空怀母猪既不哺乳,也没怀孕,随便喂饲即可,其实不然。实践证明,空怀母猪的短期优势有促进发情排卵和容易受胎的良好作用。母猪断奶后既不用减料、限料,也不可换料(改妊娠料),应继续投给哺乳期母猪料,使其自由采食,直至配种结束。

3.2 养好妊娠母猪,保证胎儿正常发育

3.2.1

配种后3周内是胚胎附植于子宫角的关健时期,内分泌系统处于调整状态,此期发生应激,会干扰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影响胚胎着床,增加胚胎死亡率。大量采食高能高蛋白的饲料,需要旺盛的机体代谢,使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影响孕激素的分泌而增加胚胎死亡。所以,此期最为关建,配后3周内喂以低能、低蛋白日粮(CP≤14%,DE≤13.02 MJ/kg,日喂量1.5~2.0 kg),最好单栏饲养,以减少应激。

3.2.2

配种后第4周至产前1个月,胚胎增重较慢约450 g,故此期喂以中等偏低水平的日粮(CP≤14.5%,DE≤13.23MJ/kg,日喂量1.8~2.2 kg)。

3.2.3

产前约1个月的时间是胚胎增重最快(约900~1 000 g),这时期胎儿增重约占初生重的70%,是胎儿体重增加的关健时期为保证胎儿快速增长和产前储备,喂以哺乳母猪料(CP≥17%,DE≥13.44 MJ/kg,日喂量2.5~3.2 kg)。

3.3 养好哺乳母猪,提高泌乳量

母猪哺乳期必须给以优质高营养的饲料,以保证泌乳和再繁殖的需要,具体产仔当日不投料,次日每头2.5 kg/d,以后每日增0.5 kg至7 d后自由采食。总之,饲养母猪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每一微小环节均将影响生产潜力的发挥。

4 合理的生产流程

4.1

国外实行分区饲养制度,我们受条件限制很难做到,但必须坚持严格的全进全出制度。根据本场规模饲养模式以及终端产品,设定各环节饲养规模,确定猪舍大小,做到同进同出,并保证充足的清洗、消毒、空舍时间。

4.2

保证合理的密度,禁止超负荷周转和生产。

5 生物安全

5.1 免疫程序

根据本地区的疾病流行情况和本场实际确定切实的免疫规程,建立疫苗的采购、保存和使用等制度体系。定期开展免疫监测工作,掌握猪群的健康动态。疫苗种类绝非越多越好,免疫的疫苗种类越多,应激反应越大,成本越高。

5.2 常规保健

母猪保健:80%支原净125 g+10%盐酸多西环素1 000 g+扶苯康6 00 g/t拌料,产前、产后各喂1周,拜康宁500 g+利好500 g+拜力多500 g/t拌料,产前前后各喂1周,也可根据自场情况自行配制,如正成种猪“800”保健剂、正成仔猪“400”保健剂等。仔猪保健剂:小猪转群,诺华“三鲜汤”、拜耳“555”、正成“400”,饲喂1周,均可起到很好的效果。

5.3 常规消毒

各类猪舍每周载体消毒2次、场区消毒1次,进出口常备消毒池,始终把场内和舍内的各类病菌控制在较低水平。

5.4 驱虫

种猪群每年药物驱虫2次,种母猪进入产房洗澡后,结合消毒再做1次体表驱虫。保育猪50日龄,驱虫1次,后备猪100日龄,再驱虫1次。

6 创造良好的环境:

6.1 温度控制

北方地区主要是冬季取暖和夏季防暑降温。种猪舍冬季最好可达15℃以上,夏季不可超过28℃,高温对种猪的危害是相当大的,超过28℃,对种公猪的精液密度、母猪受胎率以及产仔数均会造成影响。产仔舍冬季最好达20℃以上,夏季最好控制在26℃以下,夏季产仔舍温度过高影响母猪采食,进而影响泌乳力,降低仔猪转群体重。种猪舍、产仔舍温度过高,可采取风扇降温、水帘降温等方式,尽力做到冬暖夏凉。

6.2 环境卫生

各类猪舍应保持空气清新,清洁干燥。

7 全面抓好经营管理工作

7.1

根据生产实际认真做好年度生产计划、兽药及疫苗使用计划等。

7.2

根据生产任务,合理安排劳动力,落实具体工作任务,建立工作制度,下达劳动定额,落实完善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充分调动广大饲养员的工作积极性。

7.3 有条件的猪场,最好实行单位成本核算。

饲料、工资、水电、低值易耗品,兽药、疫苗、燃料、折旧、共同生产费、企业管理等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均单独记帐,进而可以核算出每头仔猪、保育猪、育肥猪的真实生产成本。对于节约开支、降低成本、改善经营管理均有重要的作用。

7.4

每季度、半年、年终财务部门均应有产品成本分析,进而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

8 掌握信息,搞好市场预测

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措施 篇7

猪的生产性能的高低受双亲遗传性能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据许多试验表明, 饲养二元或三元杂交猪, 比纯种猪日增重提高10%~30%, 饲料利用率提高10%~15%, 发病率降低30%左右;饲养配套系又比“洋三元”提高瘦肉率5%, 增加产仔数3头以上, 缩短饲养周期10 d左右, 提高饲料利用率20%。因此, 因地制宜选养杂交猪, 是养猪获得高产的基础。

目前, 可选养的二元杂交猪是长白、大约克、杜洛克或汉普夏之间的杂交后代;选养的三元杂交猪则是以长白与大约克猪的杂交一代为母本, 杜洛克为父本的杂交后代。

2 科学选购或配制饲料

饲料在养猪生产中约占生产费用的70%~80%。能否获得质优价廉的饲料, 是决定养猪经济效益的关键。因此, 要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 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选购饲料和配制饲料。

2.1 购买饲料

2.1.1 注意根据猪只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 对号入座地选购饲料;

2.1.2 注意饲料的质量, 选购产品标签完善、产品说明可靠、有产品合格证和注册商标的饲料, 同时要注意选购新包装、图案清晰、近期生产的新鲜饲料;2.1.3做到货比三家, 以选购质优价廉的饲料, 并相对固定使用饲养效果好、生产规模较大和售后服务好的厂家的饲料。

2.2 自配饲料, 要注意配方的设计加工程序

2.2.1 选择相应的饲料原料, 保证配制的饲料营养全面、消化率高、体积适中, 以满足其生理需要。

2.2.2 应用理想氨基酸模式进行配方设计 (可找专业人士帮忙) 。

2.2.3 重视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添加剂的科学使用, 尤其是铜、铬等微量元素的使用, 以提高饲料的营养利用率。

2.2.4 合理应用酶制剂、抗生素、益生素和酸化剂等非营养性添加剂, 以刺激动物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

2.2.5 因地制宜地把树叶粉、草粉、薯类等节粮型饲料原料设计进入配方中, 以降低饲料成本, 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

2.3 饲料加工过程

2.3.1 注意饲料原料的品质, 含水量与理化性质等因素, 选择品质优良、含水量符合控制标准、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原料进行配制。同时对含有有害因子的饲料, 如生豆饼、菜饼、棉子饼等饲料, 要采用有效方法去毒处理, 消除饲料中的不良成分, 为生产品质优良的饲料奠定基础。

2.3.2 做到原料的计量准确, 并按“配比大, 比重大的物料先进料;配比小, 比重轻的物料后进料的先大后小”的混合程序控制原则进行生产, 同时要根据原料的种类、猪的生产阶段对原料进行合理粉碎。对于粉料, 粒度应控制在99%通过2.8 mm编织筛, 且1.4 mm筛上残留物不得大于15%, 以促使猪能充分消化吸收, 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3 建造利于猪生产性能充分发挥的圈舍

优良的猪舍在不增加新投资的情况下, 可提高猪的生产力20%以上。建造符合猪群健康生产要求的猪舍, 是保证其生产性能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保证。为此, 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 因地制宜地建造夏天有利于散热冬天利于保暖, 清洁、卫生、干燥的猪舍, 为猪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如北方冬季实行塑料膜暖棚饲养就是一种很好的措施。

4 科学投料

目前在养猪生产中, 易被忽视的问题就是只注意饲粮中营养水平, 而不注意猪的日采食量。虽然严格按其生产性能需要的营养水平配制饲粮, 但因日投料量或多或少, 要么延长了饲养期, 增加了维持需要, 降低了饲料的利用率;要么造成过食, 引起消化不良, 造成饲料的浪费。一般日投料量可按其体重的4%~5%投料, 瘦肉型猪在60 kg以后按其体重的4%为宜;也可根据其日增重与预期饲料利用率 (饲料/增重) 确定。

5 科学搭配青绿饲料

青绿饲料来源广, 又是多种营养物质相对平衡的保健饲料。据报道, 一般10 kg的青绿饲料相当于1 kg的精饲料。使用青绿饲料, 可使每头猪节约精料27.3~32.7 kg, 饲料利用率提高10%左右, 平均增加利润12.6~16.2元。一般青绿饲料与精料的比例为生长发育肥猪前期0.3~0.5∶1后期0.5~0.7∶1为宜。

6 实行饲料拌潮生饲及定时饲喂

一般饲料熟喂比生喂饲料利用率降低10%左右。为此, 除豆类、红薯, 以及残渣剩饭要经加热处理才饲喂外, 其他饲料均要采用饲料拌潮生喂, 减少饲料营养成分的损失, 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 在饲喂次数上, 采用日喂两次比较好, 以减少因多次饲喂而刺激猪只运动增加, 而增加能量的消耗和饲料的抛撒浪费。

7 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

水是机体内所有细胞的重要成分。它对调节体温、养分的运转、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泄等一系列新陈代谢过程都有重要的作用。

一般猪的供水量, 在春秋季节约为体重的16%;夏季为体重的23%;冬季为10%。但提倡自由饮水, 以提高增重效果。据实验, 自由饮水比日饮水两次可提高增重15%。因而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是养猪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8 做好疫病的防治和驱虫工作

在养猪生产中, 每年均有相当数量的猪因患病和寄生虫病造成饲料的浪费。为此, 规模养猪户要根据当地的疫情动态, 认真做好计划免疫、定期驱虫和消毒等防疫工作, 保证猪的健康生长发育。

9 合理组群与适宜的圈养密度

猪具有争食的习性。为使猪群不以强欺弱, 均衡生长, 对生长发育肥猪应进行合理组群和提高适宜饲养密度, 即按猪的体重、性别、来源、品种、体质、强弱、神经类型的相似 (同) 进行组群 (圈) , 使之不打架、不强行争食, 而且吃得快、吃得饱。

组群应采取“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及阉公猪与母猪分开饲养等方式进行;每群以8~10头为最大群体。同时要保持每头肥猪有圈舍面积为0.8~1.2 m2;对于自繁自养的仔猪, 最好采用原群圈饲养, 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 促进增重。

1 0 实行直线育肥饲养

根据猪前期生长慢、中期快、后期又变慢的生长发育规律, 为获得最好的日增重及饲养报酬, 必须采取仔猪断奶后不脱奶膘, 供给其生长所需的营养, 直接养到出栏的饲养方式, 以缩短饲养期, 减少维持消耗, 提高经济效益。

1 1 要适时出栏

养猪喂料五条提高养猪效益 篇8

2) 注重科学搭配青饲料。青饲料是多种营养物质相对平衡的保健食品, 它们来源广, 物美价廉, 一般10 kg青饲料相当于1 kg精饲料。据有关资料显示, 生长育肥猪前期青绿饲料及精饲料的比例为1.0∶ (0.3~1.0) ∶0.5, 后期比例为1.0∶ (0.5~1.0) ∶0.7, 可使每头猪节约饲料27.3~32.7 kg, 饲料利用率提高10%左右, 头均增加利润12.6~16.2元。一般青绿饲料与精饲料的比例为2∶ (1~4) ∶1, 公猪为1∶ (1~2) ∶1, 后备猪及商品猪前期为0.3∶ (1.0~0.5) ∶1.0, 商品猪后期为0.5∶ (1.0~0.7) ∶1.0, 能繁殖母猪以2∶ (1~4) ∶1为宜。

3) 注重生料拌湿喂及定时喂。据有关试验, 一般饲料熟喂比生喂的利用率低10%左右。因此, 除豆类、红薯及残渣要热处理后饲喂外, 其他饲料要用水拌湿和生喂, 以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 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在喂料次数上, 除10周龄以前的仔猪需要日喂3~4次外, 其它猪提倡采用日喂2次制 (但夏末及冬天提倡夜间加1次餐) , 以减少因多次饲喂刺激猪只运动而增加体能的消耗和饲料抛撒造成的浪费, 从而提高养猪效益。

4) 提倡在夜间加喂1次夜餐。冬天光照短, 气温低, 昼短夜长, 天气寒冷, 猪的体能消耗较多。23:00-2:00加喂夜食, 有利于补充猪体能量的消耗, 抵御寒冷, 促进生长发育。夏末白天气温高, 天气炎热, 猪体的散热能力差, 夜间相对气温低, 猪食欲旺盛, 零点左右给猪加喂1次夜餐可保证猪体的营养需要, 促进生长发育。所以, 不论是寒冷的冬天, 还是炎热的夏末, 给猪加喂夜餐均可提高养殖效益。

提高养猪效益的途径 篇9

【摘要】 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能否取胜,关键在于企业素质,其主要体现在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技术能力等方面。内强素质是我国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企业素质;经济效益;企业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决定的因素是企业的素质。如何提高企业素质,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紧迫课题。企业素质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又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保障。强化企业素质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企业要增强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重视提高企业素质。所以我们应该始终把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作为一个突出的重点来抓、来研究,以此带动和实现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增强企业素质的重要性

企业是社会基本的生产经营单位。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小是国民收入的大小及其增长速度的度量,能够比较正确地反映全社会经济效益的指标。由此可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提高经济效益最主要的是要增强企业素质。企业素质指的是企业各要素的质量及其相互结合的本质特征,它决定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有机结合所产生的整体功能,这些基本要素主要包括领导基本素质、员工素质状况、企业管理素质、技术装备素质等。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企业素质是一个质的概念而不是量的概念,考量一个企业持久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不能只看其规模,而是要注重其内在质量。企业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素质,才能充分而有效地调动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产品质量,扩大新品种,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以最少的资金和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因此,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提高我国企业的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而我国目前部分企业现有的素质很难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由于我国过去是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对企业生产经营考核指令性计划完成情况,忽略了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对企业的作用,同时,国家对企业管得过多过死,制约了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压抑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造成企业素质低下。虽然我国不断加快推进市场化进程,但当前我国部分企业素质较差的状况仍然存在,突出表现在:员工文化水平低、政治思想觉悟不高、工作主动性落后、技术技能差、干部管理水平低、缺乏专业理论知识等。

鉴于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和我国企业素质落后的状况这两方面原因,增强企业素质已是当务之急。况且,去年以来的经济危机,对部分素质差的企业造成了致命的打击,这使全世界企业都认识到提高素质的重要性,并将会因此催生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作为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我国企业,如果不迎头赶上,努力提高企业素质,提高核心竞争力,将会在新的国际竞争中节节败退,从而对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增强企业素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核心,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心任务,企业通过增强素质来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条:

(一)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建立一个由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组成的管理体系

管理水平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管理人员本身的素质差。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每个企业都必须切实重视对其管理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分期分批的轮流培训,采取以业余学习为主、以脱产学习为辅的方法,从政治上,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个人品德及其进取精神,从学识上,充实他们的社会科学知识、专业管理知识和文化基础知识。另外,要落实动态的管理人员任用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强化岗位竞争,促进人才合理流动,调动员工工作、学习和创新的积极性。最后,要知人善任,将被任用者安置在最恰当的位置上,组成一个具有最佳效益的管理系统。

(二)落实行为科学指导作用,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人是企业最重要的因素,也是生产最活跃的因素,企业管理最重要的是管好人,就是要充分发挥出员工的潜能,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积极性是一种内在的变量,是内部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员工的积极性需要通过行为来进行考察。只有了解了员工的行为,才能预测行为,进而控制行为。个人行为产生的原因在于动机,而动机的主要来源有二:内在条件(需要);外在条件(刺激)。管理人员应首先了解人的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对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刺激方式,或是采用外在的刺激方式(包括福利、晋升、表扬、嘉奖、认可等),或采用内在的刺激方式(包括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责任感、光荣感、胜任感、成就感等),使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加速技术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以科技进步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

技术即生产工具体系,生产工具是社会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之一,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代表者。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主要决定于生产工具的改革和发展。目前,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有相当多企业的生产设备,还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产品,但考虑到企业经济条件有限,因此,走技术改造的道路应该说是较好的途径。在开展中应注意以下主要环节:

(1)广泛调查和全面计划。一方面要掌握国际国内同行企业,在产品、生产工艺、设备等各个方面的科学技术的动向,以及各项技术成果应用于生产的情况和效果;另一方面,要深入细致地掌握本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找准薄弱环节。同时,要搞好全面规划,认真考虑现有技术力量和后备力量储备。

(2)组建好技术改造队伍。要组织多个专业的人员根据改造流程共同参与进行,既要有本单位的,也要有协作单位的。改造可充分利用本企业的力量,逐步地分期分批进行设备的部分更新改造,尽量减少技术改造与正常生产的矛盾。

(3)重视改造的经济效果。提高生产力水平的目标是高产、优质、低耗,因此,要加强技术经济分析,保证投产项目达到预期的效果。

与此同时,企业要根据需要和经济实力适当引进国内外的新技术和设备,积极向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方式迈进,努力提高企业装备水平。

(四)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企业各项工作水平

产品质量是企业技术、管理、文化的综合反映,好的产品质量能体现出企业过硬的技术、规范的管理、优秀的文化,反之,则表现出企业综合素质的低下。一个企业的管理工作千头万绪,需要明确一个中心,狠抓产品质量,带动企业的全面工作。产品质量管理应该进行全过程管理,即全面质量管理,要调动企业各职能部门和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的作用,建立从生产设计开始到为用户服务为止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保证用最经济的方法来生产用户满意的产品,并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具体来说,第一,在生产设计过程中,在综合考虑用户要求、质量情报、技术能力和经济效果的基础上制定产品质量目标,并在设计的每一个阶段,企业都要组织人员进行评议和审查,以便集思广益,实现预期的质量目标。第二,在生产的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实行质量控制,预防废品的发生,同时要开展质量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以挖掘提高产品质量的潜力。第三,在服务辅助过程中,要对物资供应部门和工具供应部门所提供的物资和工具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确保其满足质量要求。同时设备的质量,要像保证产品质量一样保证设备或维修设备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第四,产品的使用过程是考核产品质量的过程,它既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归宿点,又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出发点。企业应主动开展服务和回访,从而找出产品质量的缺陷问题,掌握用户对产品质量的实际要求和动向,为今后改进产品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

上述四个环节都是质量管理的重要落脚点,必须严格把握,才能保证全面质量管理得到广泛开展,以利于企业健全管理体制,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素质在现代化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要在竞争中图发展,必须要有一大批精通科学管理的人才,充实到企业各部门,才能圆满完成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

从国内外的很多事实来看,同样规模的企业在同样的生产技术条件下,有的企业生产效率很低,经济效益很差,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企业本身素质差造成的。

因此,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只有不断提高企业素质,完善企业管理,才能最有效地利用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能以最少的资金和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天勇.发展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提高养猪效益有妙招 篇10

一、选养杂交猪

应用良种公猪如杜洛克、皮特兰、汉普夏、长白等与当地土种母猪进行杂交, 生活力强, 生长迅速, 杂交优势明显, 饲养效果好。

二、自繁自养法

饲养优良的种公猪、种母猪, 自己培育杂交仔猪和商品猪, 有利于防疫和控制发病, 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从而降低养猪成本。

三、固定饲喂的时间

每天饲喂的时间要固定, 建立猪群正常稳定的生活规律。如果不按时饲喂就会打乱猪的生活规律, 容易引起其消化机能紊乱, 严重时还会导致猪患胃肠疾病。

四、控制发病, 做好驱虫

按照兽医制定的免疫程序做好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重大疾病的防疫注射工作, 控制疫病的发生。驱虫工作一般进行两次, 第1次驱虫后, 隔一个星期再进行一次驱虫。断奶后和育肥前都要进行驱虫。

五、充分利用农村饲料资源

将农村丰富的稻谷、蔬菜、洋槐叶、柳树叶、野生饲草等合理搭配, 充分利用, 降低料肉比, 既保证营养需要, 又降低饲养成本。鸡粪经过加工处理、烘 (晒) 干杀菌, 豆腐渣、酒糟都是优质的饲料原料。

六、注意温度的影响

夏季注意遮荫避暑, 可以搭建遮荫棚, 也可以搞绿色生态遮荫, 即在猪舍外种植葫芦、窝瓜、向日葵等藤蔓类的植物;冬季注意防寒保温, 可搭建室内小火墙, 也可搞塑料暖棚饲养新技术, 提高舍内温度。

七、适时出栏屠宰

上一篇: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下一篇:家长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