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共12篇)
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篇1
近年来由于蚕茧价格下跌, 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农民养蚕积极性受挫, 部分蚕农蒙生毁桑种粮的念头。为了保桑稳桑增加桑田效益, 可采取桑园套种蔬菜种植模式。桑园套种是在不影响桑树生长的前提下, 利用桑树生长的空闲季节, 套种蔬菜等作物, 使其耕地资源、光照资源、土壤养分得到充分利用, 提高产出率。桑园套种有利于桑园土壤的平衡, 改善了土壤的生态环境, 增加了桑园肥力, 清除了田间杂草, 减轻了病虫害, 实现桑树、蔬菜生产双赢。桑园套种的蔬菜品种很多, 下面介绍几种效益相对较好的套种模式:
1 桑———雪菜
雪菜生育期为150天左右, 10月下旬晚秋蚕结束后播种, 播种时每亩施磷肥25kg、尿素15kg, 3月下旬收获, 亩产雪菜3000kg。可腌成咸菜2000kg。
2 桑———花菜
花菜生育期为150天左右, 花球重550g左右, 8月下旬播种, 育苗苗龄40天, 10月上旬定植, 白幅内定植两行, 株距4Ocm, 亩套栽1600棵, 2月至3月上旬收获, 亩产花球750kg左右。
3 桑———榨菜
重点是做到适期和适度, 适期即适期播种、适期定植、适期采收, 播种适期是9月底至10月初, 榨菜定植期一般在11月上中旬, 苗龄35天左右, 幼苗有5~6片真叶时定植较为适宜, 定植的密度要适宜, 桑园套作一般在大白幅内栽3行, 株距2Ocm, 每亩套栽4000~5000株, 每亩桑园可产榨菜1000kg左右, 清明至谷雨期间为榨菜的采收适期。
4 桑———香菜———莴苣
香菜宜在5月中下旬播种, 6月下旬苗高6~7寸时收获。适宜桑园套种莴苣的品种是圆叶莴苣, 宜在9月份育苗, 10月上中旬选择壮苗开沟定植于桑园行间, 行距3Ocm, 株距2Ocm, 每亩栽植4000株左右, 定植后加强肥水管理。争取4月上中旬收获。
5 桑———冬青菜
桑园套种抗寒性强、耐肥水、产量高的苏州青等冬季蔬菜, 9月上中旬播种, 10月上中旬定植移栽, 及时加强肥水管理, 12月至翌年3月陆续上市。
6 桑———大蒜———小青菜
桑园套种大蒜应在9月下旬中秋蚕3~4龄期进行, 一般每亩用种量50千克, 在种前先把蒜瓣在水中浸泡1~2天, 然后施肥、翻地、开沟种植, 沟深3~4cm, 行距15~20cm, 株距8~9厘米, 晚秋蚕结束后应及时追施速效肥, 并加强中耕除草, 4月中旬采收蒜苔, 5月下旬至6月初收种蒜。桑树夏伐后要立即施肥翻土撒小青菜种, 2~3天出苗后进行间苗, 加强肥水管理, 如发现菜青虫或蚜虫危害时, 立即用80%敌敌畏1000倍液喷雾, 7月份即可采收。
7 桑———菠菜———包心菜
菠菜是一种冷冻型蔬菜, 10月中旬在桑树行间播种, 播前每亩施土杂肥3~4m3, 尿素1.5~2.5kg, 每亩用种量3~4kg, 当菠菜长到4~5片叶时, 如天气干旱可结合灌水重施速效肥料, 11月即可选大棵上市, 元旦前后结束。随后在桑树行间准备套种包心菜, 选择早熟品种, 并于10月初播种育苗, 11月上旬定植, 桑园行间可栽3~4行, 株距25~30厘米。因包心菜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 所以冬季桑园套种包心菜应采用保护地栽培, 争取4月上中旬上市。亩产包菜3000~4000斤。
8 桑———菊花菜———香菜
桑园套种菊花菜主要是采取育苗移栽的方法。菊花菜性寒, 非常适应秋冬栽培, 一般在9月上中旬育苗, 10月中下旬定植桑田, 这时晚秋蚕已结束, 叶面积指数为0~l之间, 田间易于操作。菊花菜5~25℃都可生长, 尤以18~23℃生长最旺盛, 应在入冬前加强肥水管理, 争取霜冻来临前生长叶片15~20片, 其中外叶10~15片, 心叶5片以上, 元旦至春节陆续收获。在3月底至4月初, 采用保护地种植香菜, 充分利用5月底夏伐后至封行前这段时间的光照和温度, 6月下旬苗高20cm时收获。
9 桑———豌豆
桑园套种豌豆, 要求豌豆品种早熟, 植株矮生直立。11月上旬播种。播种前晒种3~5天。在桑树行间深耕细耙整地, 结合整地每亩施有机肥1250~1500kg, 三元复合肥20~30kg。条播行距25-30cm, 株距5cm;穴播行距30cm, 株距20cm, 每穴2或3粒, 播种深度3~5cm。新栽桑园根据行距大小, 每畦可播种2~4行, 墒沟两边各播一行, 每母用种量10~12cm。出苗后中耕除草1~2次。花荚期根外追肥2次, 每次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00g、尿素150g、硼肥100g加水50kg喷雾。遇旱及时浇水。从4月下旬开始分批采收青荚上市。
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篇2
湖南省**县位于湘中偏北,洞庭湖尾闾,属山冈丘陵地貌,全县总面积2062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14万亩、耕地面积56万亩;人口83万,其中农业人口72万;农业资源丰富,享有“竹子之乡”、“茶叶之乡”等美誉,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按照党的十六大“支持农民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这一要求,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在政策、资金、服务上大力扶持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一、正确引导,尊重民意,组织形式多样化
我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从开始发展,几年来历经了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弱到强的渐进发展历程。目前全县发展专业协会38个,会员18500余人,专业合作社6个,社员2300余人,共带动农户15万户,占农业总户数的71。在引导合作组织的发展中,我们尊重民意,因地制宜,全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呈现多样化。
(一)多形式合作。根据不同的创办主体,采取不同的合作形式。在确立创办主体上,我们主要挖掘和引导了三种类型。一是由种养大户创办。鼓励和引导具有一定规模、销售渠道、生产技术、资金实力和拓展能力的种养大户,联合农户组建合作组织,实现技术、信息资源的共享。泗里河乡养猪大户张国斌多年从事瘦肉型猪养殖,规模大,经验丰富,通过积极引导,由他发起建立了瘦肉型猪专业生产合作社,现已发展社员500多户。二是由经济能人领办。一些民营企业老板和在外务工经商的返乡创业人员在组建经济实体后,依托实体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形成合作组织。如花果山乡竹木生产合作社由“春秋”凉席厂老板刘春秋发起,大竹山果品专业生产合作社由在外经商的贺正良发起。三是由部门领办。部门充分利用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与农户联结组成合作组织。全县由供销、畜牧、林业等部门领办的合作组织共有10个。创办主体的多样化,形成了“组织 基地 农户”、“组织 农户”、“企业 组织 农户”等模式。
(二)大范围合作。根据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产业布局和资源优势,引导专业合作组织突破行政区域和行业的界限,广范围、多领域进行合作。从行政区域范围来看,有以乡镇为单位成立的,有跨乡镇跨县域联办的,也有覆盖全县范围的.。县竹业协会会员遍及21个乡镇,发展竹业加工个人会员1300多人,带动资源培育和专业经营户360多户。由我县荣获“全国种粮大户”的王德辉发起成立的益阳市种粮大户合作协会由王德辉任会长,吸纳我县200多户种粮30亩以上的大户加入协会,遍及20个乡镇。从合作的行业范围看,随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发展了蔬菜、瓜果、苗木、养鸡等生产型合作组织和农业技术服务、生产资料服务等服务型合作组织。在全县各类合作组织中,从事生猪、野鸡、黑山羊等养殖业的16个,占36,竹产业10个,占23,果品生产5个、花卉苗木生产3个、茶叶生产3个、水稻种植2个,渔业、石料、烟花、再生资源和物资供应各一个。
(三)多层次合作。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多方面条件,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多种不同层次的合作组织。一是生产环节合作。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召开交流经验,共享信息,交换技术。二是销售环节合作。其产品统一品牌,集中销售。如水口山乡湘帅公司联合全乡5家竹制品加工企业,统一使用“湘帅”品牌,由湘帅公司统一销售。三是生产、销售环节合作。如泗里河瘦肉型猪专业生产合作社在生产环节提供种猪、技术、防疫服务,在销售中提供信息服务,并组织集中销售,合作比较紧密。该合作社在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生产合作社”。大竹山果品专业生产合作社以订单形式组织生产,与农户签订产品收购合同,统一提供种苗,提供技术服务,有效保护了农户利益。四是生产、加工、销售全程合作。部分合作组织采用“企业 组织 农户”的运作模式,形成了活动规范、组织得力、凝聚力较强,并建立了经济实体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县竹业协会被定为省级重点支持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并被推选参加了20全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座谈研讨会。桃花江优质稻专业生产合作社以德辉粮业有限公司为依托,联合86户种粮大户,统一品种、技术和销售,实行订单生产。
二、规范运作,科学管理,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近几年来,我们加强了对合作组织章程、制度的指导,并不断完善各项机制,使各类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实现规范化运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紧密型联结,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业生产、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生产经营活动,解决了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小农户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减少了市场中介环节,降低
了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了农业效益,保护了农民利益。泗里河乡瘦肉型猪专业生产合作社引进湖北等地的优质种猪,聘请专家进行养猪技术培训,饲料供应、疾病预防、牲猪销售由合作社提供统一服务,实行农科教、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收到了良好的效益。年共出栏生猪30000多头,年末存栏母猪2500多头,创产值3000多万元,纯收入1000多万元,社员人平增收600余元。由于该社具有较强的品牌意识,注重品种更新、防疫检疫、改进饲养方法等,使合作社统一销售的生猪价格比一般地区每公斤高出0.1-0.2元,引进的新品种销售均价比其它生猪高出0.3-0.4元。
二是规模化生产,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目前,已形成了优质稻、竹、葛、蔬菜、苗木、生猪等产业,涌现了一批种养加专业户和专业区。水口山乡通过生猪协会的带动,农户养猪的热情高涨,出现了许多养殖大户,其中去年龚建福投资200多万元,兴建万头养猪场。2004年,该乡出栏生猪3.2万多头,成为典型的生猪养殖乡。县花卉苗木协会发展团体会员6个、个人会员62人,联系农户1800多户。目前花卉苗木生产面积达8210亩,形成了用材林、树桩、兰花和盆花盆景四个生产基地,成为中南地区规模较大的花卉苗木基地之一。
三是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业效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章程中的权益制衡机制、义务约束机制和利益联结机制的作用,形成“组织 农户 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有机衔接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桃花江竹制品生产合作社6年来对社员举办资源培育培训班24期,社员改造竹林每年每亩补助60元,共培育丰产竹林10000亩。从社员中选定一批懂管理的社员,拿出部分股金投资兴办竹帘竹席加工厂,按照合作社制定的质量要求生产半成品,再由合作社进行收购。同时,合作社兴办了年创产值余万元的竹胶板厂。从入社社员中选拔24名经营能手,在省内外设立了8个销售网点,使合作社产品无一积压。
三、大力扶持,全面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健康发展
我们按照“发展与规范并重,鼓励与扶持结合”的原则,采取“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加大投入、强化服务”等措施,尽力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营造良好的环境,逐步实现数的扩张和质的提高。
(一)领导重视,鼓励发展。一是加强领导。县里成立了由县委分管副书记任组长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指导协调小组和办公室,并要求各乡镇成立相应机构,切实加强领导和部门配合与协调。二是强化责任。将合作组织的发展纳入了全县“三个文明”目标考核内容,要求各乡镇根据本地主导产业、特色经济、资源开发和农民需求等实际情况,分产业、分行业、分产品制定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规划。年终严格考核,奖惩兑现。三是制定政策。根据我县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大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意见》,从发展目标、组织原则、办会(社)手续、税费减免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要求有关部门严格落实。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的合作组织实行奖励政策。
(二)强化服务,规范发展。一是加强业务指导。明确县经管局为业务主管部门,从组织的宣传发动、登记办证、整章建制到成立后的规范管理提供全程服务。对已建立的合作组织实行动态管理,指导合作组织提高管理水平和运作的规范化程度。二是加强专业培训。以农业、科技、林业、畜牧、经管等部门为培训主体,通过组织技术人员、聘请技术专家等分类组织各种形式、各种层次的培训班,加强对合作组织成员的培训,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同时加强对市场营销、信息利用、财务核算、经济合同、计算机应用、WTO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三是加强典型推介。在现有合作组织中,选择一批运作基础好、影响面大的典型,总结成功经验,组织开展现场观摩、经验交流座谈等活动。在县电视台、《桃花江通讯》等县内媒体开辟专栏,加强宣传推介,带动更多的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本网”版权所有
如何提高工程项目综合效益 篇3
关键词:工程项目 成本控制 综合效益
要加强成本控制,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成本意识、推行“全员项目管理”、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体系是实施成本控制的保证
1.项目成本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是成本目标实现的基础
建立成本控制体系,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各个管理层面和施工班组人人参与其中的成本管理网络体系,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担负着一定的成本管理内容。从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到现场管理员都必须落实成本管理责任,明确职责,知道自己管理的内容是什么,要达到怎么样的控制目标以及如何控制。项目经理要带头增强降本意识,并要求各级人员严格执行目标责任制,做好月度成本计划工作,提高成本预算及实际成本分析质量,使成本处于受控壮态。
2.实行“全员项目管理”形成人人关注成本的氛围
在项目上实行“全员项目管理”的管理思想,就是调动管理人员参与项目成本管理的积极性。要从观念上彻底改变“工程是项目经理的工程,项目部是项目经理的项目部”的旧思想,使不是承包人的普通管理人员也变成“承包人”,工地上的一钉一木都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让项目部真正成为员工的“家”。“全员项目管理”不同于普通的管理制度,要利用管理制度这个杠杆来控制工作积极性与个人经济利益之间的平衡。“全员项目管理”的思想在项目部内部的全面贯彻需要双管齐下。
3.加强日常基础工作、保证成本管理过程受控
(1)加强工程款催讨工作。一要根据项目部年度结算计划,把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资金回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二是项目经理、项目经济责任人要根据承包合同中的付款约定带头催讨工程款,提高资金回收率;三是要时刻注意业主资金动态,经常保持联系,增强防范意识,避免资金风险;四要完善资金的收支管理制度,各负其责,特别是对分包的付款,必须严格控制,项目部必须经成本核实,项目经理确认后才能支付。
(2)有效降低机械设备费用。现场机械设备众多,要加强施工协调,提高利用率,加快周转率,降低租赁费用。
(3)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大力降低临时设施费用。临时设施要尽可能做到精简实用,以旧代新,充分利用原有临时设施,节约临时设施费。
二、精心策划、明确成本控制目标是实施成本控制的关键
当合同签订后,由公司相关部门对每份合同都必须向项目部相关人员进行详细的合同交底,使其清楚合同范围,双方责任和权利,施工现场情况及合同利弊信息及要承担的各种风险。再由项目部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项目策划,认真研究合同和图纸,并进行系统的盈亏分析,明确项目成本目标,编制详细的成本控制计划,制订成本控制措施,形成项目策划书,发至相关责任人员。
三、遵循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一)成本最低化原则: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能力,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二)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管理,亦称“三全”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人人不管。
(三)动态控制原则:动态控制主要针对项目的中间成本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措施,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了纠差,也已来不及纠正。
(四)目标管理原则目标管理的内容包括:目标的设定和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执行,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评价目标和修正目标,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即PDCA循环。
(五)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各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各班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四、制订切实可行的项目成本控制措施并实施是成本控制的根本
控制项目成本的措施归纳起来有三大方面: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项目成本控制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三者是融为一体、相互作用的。项目经理部是项目成本控制中心,要以投标报价为依据,制定项目成本控制目标,各部门和各班组通力合作,形成以市场投标报价为基础的施工方案经济优化、物资采购、经济优化、劳动力配备经济优化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
五、以施工预算为核心、把降本落到实处
(一)实行先算后做,预测成本。项目中标后,项目经理组织项目部成员对设计图纸及合同进行学习,吃透条款精神,并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预算交底,交代清楚有关工程造价、费用条款、现场签证等相关资料的要求,同时根据施工图提供的情况,编制施工分项实物量,做好预算成本测算工作,做到先算后做,边算边做。
(二)严把“六道关”。项目部要求现场材料部门与施工部门紧密配合,降低材料费用,严格把好六道关。一是把好周转材料关;二是把好材料进场关;三是把好现场用料关;四是把好库存收发关;五是把好自行加工关;六是把好混凝土方数关。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实行进场、收料、发料等岗位轮岗等办法搞好现场材料管理。
六、强化施工协调与分包管理、为降低成本奠定基础
(一)加强施工协调,减少窝工扯皮。属项目部内部问题,及时研究确定和处理,涉及甲方、设计、监理或其他施工单位间的问题时,项目部应及时与相关方沟通、协商,达到快速解决的目的。
(二)加强对分包队伍的管理。对分包队伍管理的松紧度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综合效益。在多家分包队伍中,项目部要进行比价择优选择。在洽谈分包合同前,项目经理与有关人员要事先做好洽谈的准备,选择最佳队伍进场。要严格按照分包合同内的有关条款,加强对分承包合同的价格、工程量等预算、测算工作。并要求项目部有关人员加强对分包队伍的动态检查,确保其施工质量、安全、场容达到总承包管理的要求。在分包合同履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分包中途付款和预算付款。
七、加强成本的动态管理、及时纠编、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
(一)利用激励机制对施工项目计划成本责任制的落实进行检查考核,按项目部逐级签订的成本承包責任书,由各承包者对成本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总结,项目部根据工程的进度按时间段或工程节点进行考核,并实施奖罚。
(二)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或阶段性的对项目经营情况开展经营分析活动,及时发现项目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及早纠正。
提高蛋鸡经济效益的综合措施 篇4
不同的蛋鸡品种生产性能不同, 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饲料的要求也不同。养殖户在购买鸡苗时, 一定要到正规的大型种鸡场,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抗病力强、饲料消耗适中的纯正蛋鸡品种, 千万不要贪图一时的便宜, 购买来路不明品种不纯的鸡苗。
2 养好后备鸡群
要使产蛋高峰期长久持续、产蛋率居高不下, 必须把蛋鸡的各项生理功能调整到最佳状态。在开产前有重点的调养那些体质较弱的鸡, 把弱鸡变强, 提高鸡群发育的整齐度, 使鸡群总体的体成熟时间一致、性成熟时间一致、开产时间一致, 才能够为蛋鸡生产潜力的充分发挥打下坚实的基础。
2.1 提高后备鸡的整齐度
整齐度是培育后备鸡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体形差异小, 鸡群发育整齐, 性成熟才能同期化, 将来开产时间才能一致, 产蛋高峰期也能维持较长时间。在日常管理中应从雏鸡阶段开始提高其整齐度, 除在温度、湿度、饲料、密度、免疫等各个方面进行科学管理外, 要注意随时将强弱雏鸡分开饲养, 对弱雏加强营养。在育成鸡阶段, 要按照鸡群中大多数鸡只的需要来管理, 尽可能缩小鸡群内的个体差异。饲养密度要适中, 避免因饲养密度过大而造成的饲养环境条件恶劣、鸡只的平均料位和水位不足等现象, 影响育成鸡的整齐度。另外, 要按照个体体重适时进行分群, 一般可分为大、中、小三群, 对体重超重的群体进行必要限食, 对体重小的群体则进行合理补饲, 以缩小全群体重差异, 达到开产体重的整齐化。
2.2 做好后备鸡体重控制
体重是衡量后备鸡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 骨骼的发育与将来母鸡的蛋重、蛋壳强度好坏也密切相关。因此在日常饲养管理中, 使开产蛋鸡的平均体重和骨骼发育 (一般用胫长作为衡量的标准) 都能同时达标, 是鸡群达到体成熟的重要标志。不同鸡种都有其标准体重。体重过大会导致其性机能减弱, 如果体重达标而骨骼发育不达标, 说明其体内脂肪过量, 开产后将会直接影响其产蛋量和蛋壳质量。因此在育成过程中, 需不定时抽测体重和胫长, 并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 力求使其体重和胫长在开产时能同时达标。调整体重应掌握的原则是:以标准体重和胫长为依据, 如果体重达标而胫长不达标, 则需在满足蛋白质供给的基础上, 降低饲料中的能量含量;如果体重不达标而胫长达标, 说明营养不足, 需要提高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能量含量, 及时促进增重。
2.3 控制好性成熟日龄
性成熟的早晚与环境及遗传有关。合理的光照是控制性成熟的重要措施。一般蛋鸡12周龄后对光刺激敏感, 能促进性成熟。在生产中应注意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光照方案, 特别是在蛋鸡开产前后利用光照控制性成熟的适时化, 使鸡的性成熟达到同步一致, 才能保证生产潜力的充分发挥。何时通过延长光照时间来促进性成熟, 应根据18周龄或20周龄时抽测体重而定。如果体重达标, 应自18周龄或20周龄每周延长1 h, 直至增加到15~17 h每天时恒定不变。如果20周龄体重仍不达标, 则将补充光照时间向后推迟一周, 并在此阶段加强营养, 促进体重达标。
3 搞好产蛋期间的管理
3.1 加强产蛋高峰前期和后期的饲养管理
产蛋高峰期间, 应注重营养的补充特别是氨基酸、钙质和维生素的补充。强化日常饲养管理, 在蛋鸡开产后, 切忌为达到产蛋高峰期操之过急, 随意提高饲料中的蛋白含量和钙质含量。急于达到产蛋高峰, 往往会导致产蛋高峰期持续时间短、后期产蛋率大幅下降。产蛋高峰期后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实行限制饲养, 防止母鸡过肥而影响产蛋性能的发挥, 确保其中后期产蛋持续性良好。具体方法是在产蛋高峰期过后3~6周, 产蛋率下降4%~6%时进行限饲, 限饲过程中, 结合产蛋曲线进行试探性减料, 防止因减料造成产蛋率的过快下降。
3.2 保障最适宜的温度范围
生产实践表明, 13~23℃是鸡产蛋的最适宜温度范围, 温度过高或过低, 都会对鸡的产蛋率和蛋壳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要做好夏季的防暑降温和冬季的防寒保暖工作。
3.3 保持舍内通风换气良好
通风换气可起到排污去浊, 调节室内温度、湿度的作用。根据具体情况可进行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3.4 制定合理的光照方案
光照能刺激鸡脑垂体分泌生殖激素, 促进产蛋。产蛋期光照原则是:光照时间宜渐长不宜渐短, 光照强度也不可减弱, 从而使母鸡适时开产并达到产蛋高峰, 充分发挥其产蛋潜力。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人工光照或自然光照结合人工光照, 整个产蛋期都应按照蛋鸡所需的光照时间严格执行。
3.5 搞好综合卫生防疫措施
制订详细实际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 也可根据鸡群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但不可心存侥幸而漏防、不防。日常管理中应注意保持舍内和环境的清洁卫生, 防止外来飞鸟进入鸡舍导致疫病传播, 经常洗刷水槽、料槽和其他饲养工具, 并定期更换消毒药品对各种饲养工具和房屋等进行消毒, 防止疫病的发生和蔓延。
3.6 尽量减少应激因素
任何环境条件的突然变化都会使鸡群惊恐, 引起应激反应, 导致鸡食欲不振、产蛋量下降、产软壳蛋。减少应激因素, 除采取针对性措施如减少突然噪声、消灭鼠害外, 还应严格执行科学的鸡舍管理程序, 包括光照、通风、供料、供水、饲粮更换等, 尽可能保持蛋鸡生存环境的相对稳定。
4 选择优质蛋鸡饲料
蛋鸡必须摄入足够的营养, 在保证自身需求的前提下才能将剩余的营养转化成鸡蛋, 所以饲料的选择尤为关键。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1 按饲养标准喂给全价的配合料
目前, 各地养殖户均使用专业饲料生产厂家生产的预混料、浓缩料和全价饲料。由于不同厂家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工艺不同, 所生产的饲料产品质量也不同, 特别是由于原材料的添加和搅拌工序的影响, 可能出现原料搅拌不均匀、微量添加剂分布不均、同批次产品成分差异较大的现象, 饲喂后极有可能造成产蛋率的不稳定变化。建议养殖户朋友在选用饲料时, 尽可能选用生产能力高、企业规模大、产品质量稳定的品牌产品。
4.2 禁用霉变饲料和劣质添加剂
霉变饲料中的黄曲霉产生的毒素容易导致蛋鸡中毒, 影响产蛋量甚至导致蛋鸡死亡。因此, 禁止使用霉变饲料。
4.3 饲粮的调整和过渡要合理
生产中面对温度变化和阶段饲养等因素影响时, 都需要适时调整饲粮营养成分, 如冬夏季节温差大, 为确保鸡得到足够营养, 在炎热夏季应适当减少能量饲料, 增加蛋白质和钙质含量;寒冷冬季则适量增加能量饲料, 降低蛋白质含量。阶段饲养中雏鸡阶段到育成鸡阶段到产蛋期阶段的过渡, 需不同营养成分的饲粮逐步过渡, 所有饲粮成分的调整都必须逐步进行, 切忌骤变。
5 科学合理用药
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篇5
提高农村土地综合效益
灌云县国土资源局
近年来,灌云县国土资源局以规划引导、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农村土地盘活利用等方式,用足用活用好各项土地政策,推进农村土地管理方式创新,形成有效保护耕地资源、充分发挥土地资产效益,保障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节约集约用地新格局。
一、主要做法
1、优化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农村土地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我县积极引导农民向县城、城镇、中心村或农民新型社区集中居住。主要采取三种规划集中模式:一是村并城,对城中村以及县城周边的农村居民点,就近融入县城,实施整建制改造开发,实现村庄变社区。二是村并镇,对城镇驻地周边的农村居民点向各自小城镇驻地集中,融入小城镇建设。三是村并村,对其他农村居民点,按照规模适度、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通过多村合一、就近合并、原村新建、改造提升等方式集中整合为中心村或农民新型社区。规划期内,将撤并自然村和零散居民点508个,减少农村居民点1400公顷。另一方面推进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在将优质、连片耕地纳入基本农田进行保护的同时,考虑到耕地规模经营的需要,在每个乡镇均划定了3至5处的300亩左右的一般农地区,作为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等设施农业发展用地。
2、大力实施土地综合整治,为农村土地使用搭建有效平台
近三年来,我局大力实施农村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先后实施完成省级以上投资项目5个,一般项目库项目68个,新增耕地1.9万亩,并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已建成中心村、聚居点近30个,集中农民2200余户,实现城镇增减挂钩指标1540亩,实现了耕地有增加,农民收入大提升,有力促进了农村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在开展土地整治中,我局坚持“三个结合”,提高农村土地综合效益。一是坚持将土地整治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大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对新增耕地进行规模经营、连片打造,既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二坚持将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统筹实施农民集中区、康居示范村等工程,配套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农村文化、体育、卫生等公益设施,切实改善和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三是坚持将土地综合整治与农民转移就业相结合,通过实施农民增收教育培训工程,组织土地流转、集中居住后的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增强农民就业能力,鼓励农民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发展设施栽培、规模种植等,以创业促进就业,带动农民增收。通过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实现了城乡土地资源合理有序流动和高效节约集约利用。
3、开展集体土地确权登记,为农村土地使用提供法律保障
从2008年开始,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局积极稳妥地推进以“还权赋能”为核心,扎实开展确权颁证工作,明晰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边界。一是坚持政策先行,出台了《灌云县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实施意见》等极具操作性的办法,明确规定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的原则、范围、条件、程序、要件、技术要求及完成时限。二是坚持村民自治,积极引导农民参与确权登记,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及村民的自主协商能力,有效化解了许多土地上的历史遗留问题。三是坚持规范操作。在宅基地确权登记中,实行大比例尺实测,明确登记发证基本步骤,确保将面积搞准、权属搞实,避免产生后遗症,严格防止违法用地通过土地登记合法化。四是坚持协同推进,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房屋所有权、水面承包经营权和林权等“六权”统一同步进行部署,实现部门联动协调推进,解决了以往各部门各自为政,自相矛盾的问题,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截至目前,全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已全部完成、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率达95%以上。
4、强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快农村空闲土地盘活利用 一是积极盘活农村存量建设土地。严格执行闲臵土地的处臵政策,与节约集约模范县创建相结合,对各乡镇存在闲臵和空闲建设用地进行清理,坚持清用结合,盘活存量,走内涵挖潜道路。二是对城乡结合部、乡镇规划区内的农村建设土地以及城中村,优先安排报批征收转用,在土地补偿到位情况下,及时开展招拍挂,所出让收益全部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严格农村建设用地审批。合理安排农村宅基地,禁止超标准占地建房和禁止占用耕地建房,鼓励利用村内空闲地和未利用地建房,近几年来农民建房未占一分耕地。四是通过实施增减挂钩,节约农村建设用地。2007年以来,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试点,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居住,项目区人均居民点用地由原来的近300平方米下降到110平方米。
5、严格规范土地征收行为,切实维护群众根本合法利益 一是加强项目实施前的矛盾纠纷排查和社会风险评估,积极查找存在的问题,寻求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并制定处臵预案,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努力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二是严格履行征地报批前的告知、确认、听证等相关程序,使相关工作流程透明化运行,依法维护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申述权。三是严格依法落实补偿安臵,全面推行征地、补偿和保障“三同步”,对于相关工作不到位、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未落实的,征地手续一律不予上报审批。四是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未认真履行告知、确认、听证等征地程序的,或者落实征地补偿安臵不力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五是严格执行领导现场办公制度,及时解决矛盾纠纷,有效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保障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六是严格资金管理,建立征地专账,实行专人管理,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保证相关补偿款及时、足额兑付到群众手里。
6、创新和完善土地执法监管机制,为农村土地利用创造良好环境
严格实行用途管制,是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县委、县政府对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一直都给予高度重视,我局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了土地执法监管机制:一是会同纪检、监察部门建立了土地违法行为的联合监管机制,通过制定违反土地管理等纪律措施,有效发挥纪委、监察部门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切实加强耕地保护。二是建立了与公安、法院的协作配合机制,建立了国土联合执法办公室、国土警务室和国土巡回法庭,联动执法共同打击国土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实现了从国土部门“一家管地”到“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转变。三是建立乡镇政府奖惩机制,将乡镇的土地管理工作要纳入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并严格按照15号令依法追究有关政府负责人以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实行年终考核一票否决制。四是建立国土系统内部考核奖惩机制,对因执法不力的人员给予物质和纪律上的处罚。通过这些措施,土地执法监管机制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新增违法用地呈现持续、逐年台阶式下降态势,违法用地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全县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有力地保障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规范有序开展。
二、存在问题
1、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需进一步调整完善
一是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利难以行使。一方面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缺乏处分权这个核心权能,集体土地所有权名不副实。另一方面从目前情况下看,农村尚未形成农民自己的经济组织,而“村民委员会”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际上经常处于“政府职能代表”和“群众自治代表”的双重冲突中,难以为农民提供法律和政策保护,同时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者既不是法人,也不是自然人,导致它不是一个法律主体,在同其他法律主体打交道时明显处于劣势,导致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缺位”。
二是集体土地使用权受限。对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如何进入市场,至今尚未制定出相关法规。在现行土地制度下,除了国家低价征用集体土地以外,集体所有的土地是不能通过市场而流动的。虽然农户也在进行不同形式的流转实践。但从整体上看,农地还是没有真正流转起来,现代意义上的集中经营更是很少发生。且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方面,项目用地单位在取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后无法进入土地市场抵押融资。
三是征地补偿及配套政策没有完全到位。随着征收土地的不断增加,失地农民不断增多,虽然提高了征地补偿标准,但农民很难分享农田征地转为建设用地后的增值权益,且基本生活保障未能完全建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
2、行业部门协作机制需进一步加强
一是在规划方面,各行各业均有行业规划,特别是在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面,由于考虑问题出发点、规划范围、指标管控等不同,导致不相衔接,无法实施。二是在土地综合整治方面,有农开部门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部门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及国土部门的土地复垦开发整理等项目,但是,由于主管部门不同,所以名称不一样,每亩投资也不一样,对项目的审批把关也不一样,导致政出多门,也导致了很多问题,有可能重复建设。如何形成部门合力,还需要有相关政策进行协调和统一。三是在农村土地管理中,目前指导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土地管理法》、《宪法》、《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相关内容和程序不够明确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导致许多地方出现有法难依的现象。同时,由于典出多门,证出多门,司法部门在仲裁此类纠纷案件中缺乏权威性,裁定结果往往令纠纷双方不服。
灌云县土地总面积1538平方公里,辖区内有耕地132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15万亩,农村土地利用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苦难:一是改造难度大,长期以来,由于落后的基础设施和交通不便的限制,村庄建设基本上处于自发性的状况,形成了每个村落喜欢传统的沿河沿路布局,导致农村居民点零星分散,农村土地利用中存在着极大的浪费。二是产业化水平较低,我县属于传统农业区,虽然土地资源丰富,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进行规模化经营,导致农业龙头企业少,种养大户数量少,产业牵引力不强,客观上使农村土地利用较为粗放,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三是干部群众思想认识需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对现行土地政策的理解存在片面性,且受传统思想观念束缚,满足于守土经营的现状;四是缺少资金和项目,在推进农村土地高效利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而由于地方经济薄弱,往往只能进行小范围小规模的建设,影响了农村土地利用的全面推动。
三、有关建议
一是推进规划管理体制改革。从打破城乡规划分隔入手,按照城乡一体化全覆盖要求,把城市各项规划向农村延伸,推进“产城园村”融合发展,统筹兼顾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调整优化工业与农业、城镇与农村的空间布局,构筑了中心城区—镇—新农村的城镇发展格局和开发区—产业集中区—农业园区—生态保护区新型产业布局形态,切实发挥规划的促进作用,实现产业进园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人口进城镇“三个集中”。加强部门之间的规划衔接协调,明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导地位。
二是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优化土地资源配臵,实现空间用于“三化”,利益留给“三农”。积极探索完善集体建设留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农田综合整治等政策措施,加大农民住宅和宅基地臵换新规划区集中住房的力度。制定集体建设用地非公共利益用途直接入市的具体政策,实现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地、同价、同权”。对于因公共利益需要而发生的国家征地,不能再按原有用途而应按市场价值公正合理地补偿农民,保证农民土地的财产权利和发展权利,使集体建设用地生产要素功能的提高朝着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方向发展。
三是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按照《物权法》的要求,积极推动土地统一登记。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一方面是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使者,另一方面要赋予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对集体土地使用权应按“双方自愿、权力义务对等”原则,在依法和不损害农民利益的前提下,由双方自由协商确定土地补偿价格或用地方式,政府只管审批、监管、收税和登记,进一步扩大集体土地经营范围。除征用外,要允许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进入市场,采取集体土地租赁、入股、联营等方式与经营单位合作。
四是推进耕地保护新机制改革。建议建立耕地保护基金,主要从土地出让收益、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占用税中提取一定比例构成,耕地保护基金对基本农田和一般耕地进行补贴,从而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把“保护耕地”的国家意志转化为农民意愿,实现保护耕地、农民增收、社保扩面的多赢效果。
五是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审批改革。确保农村建设用地依法使用、审批,完善农村建设用地的审批制度。农村集体土地的审批主要在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宅基地地等方面。无论是转包、转让、租赁、入股和互换等方式实行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所必须的生产管理用房的审批,可以通过利用现有农村宅基地、废弃地来解决,也可以通过申请临时建设用地的方式来解决,也可以通过设施农用地解决。但必须建立在不改变集体土地所有权,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规定缴纳土地复垦保证金的前提下,按土地管理办法确定的权限逐级审核报批,既要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又要依法审批。
六是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制度变迁,需要在多方面同时发动改革,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出发,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和社会保险功能,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以健全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增加农民的土地收益和财产性收入。同时,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切实落实村民自治制度,加强法制建设,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注入新的强大动力,为改革保驾护航。
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篇6
关键词:内部财务管理;医院;综合效益
当前,在医院的发展当中已经离不开内部财务的管理,财务的管理已经是整个医院管理的体系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医院内部财务管理的优劣将直接的影响到医院整体的收益。所以,应该建立一个健全的内部财务管理的平台,以此来保障医院的整体的收益。以下,主要的针对医院当前财务管理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改进的措施,促进医疗行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一、医院内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医院过度的重视其经济效益
当下,许多的企业都过分的追求其经济的效益,医院也不例外,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医院内部财务的控制工作的进行。当前还有不少数医疗机构没有设置相关的内部财务审计机构,也没有相关的内部审计员工,有部分医疗结构虽然设置了内部财务的审计机构,但是,其内部审计制度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制度还不够健全、在配置上也缺乏科学性等。从其控制的角度来说,其控制的步骤越详细,控制的对策越明确,其所达到的控制效果将会越好,在这个过程中,所要的人力、物力以及资金等付出也就越高。所以,医院应当注意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准确的控制其收益成效,采取相应的控制的措施,使其内部的财务管理的职能能够发挥出最大程度的效果。
2.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的素质不高
现今,大多数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的素质都不是很高,知识的储存量也不够,另外,其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其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是比较匮乏的,管理的理念相对也比较的落后,并且在管理上也缺乏创新意识,其业务的素养也比较低,这样就使其在管理的效率上比较低,这样也就制约了医院内部财务管理的有效的发展。要想使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得到有效的发展,其关键还是在于管理人才。但是,现今医院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很难达到所要求的标准,其中高级的管理人才严重的缺乏,这样很大程度上就影响了财务的精确的管理。
3.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大多数的医疗结构内部财务制度的控制上都不是很完善,在执行上也不是很到位,其主要的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其在审批的制度上不符合专业的标准,在投资上面也比较的随意;第二,在其医院的内部财务控制上缺乏一整全面的控制制度,其在财务管理上的工作还没有到达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标准;第三,在医院管理的内部,还没有形成医疗器械、药品、药品的审批以及材料付费的制度,这样就会比较容易的出现一些经济违纪的不良现象,对于医院方面的长期发展很不利;第四,在财务管理的每项任务完成之后,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对于其结果给予评估和审验,在管理制度管理的质量上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二、强化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增强医院的整体收益
1.加强医院财务管理队伍的建立,增强管理人员的综合的素质
当前,管理人员的素质的高低将直接的影响着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劣,所以,要想增强医院内部财务的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建立一支合格的财务管理的团队,医院应该注重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增起其学习的力度,在进行财务管理人员的任命时,应该采取择优录用的方式,让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财务管理的工作,这样既可以发挥其专业的技能又给其在财务管理当中提供一个舞台。另外,对于在业务、知识技术方面达不到标准的员工,应该有针对的开展一些专业性的讲座和培训工作,让其全面的了解最新的财务知识以及管理的策略。此外还要注重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的工作,提高其法律的意识,在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发挥守法的作用,全方面的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以及业务素质,使其综合的素质得以提升。其次,还应该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体制机制的建设,发挥出其优势,医院财务管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其牵扯着整个财务部门的运转,怎样有效的完成制定的财务管理任务是一项重要的问题。所以,医院应该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以此来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给予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一定的激励,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2.合理的控制和管理成本
在医院的内部管理过程中,经常会进行成本的审核以及成本的结算的工作,这样就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数据上的参考,医院在进行细化成本的结算工作时,还应该完成好成本的控制和管理的任务。在成本管理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科学管理的理念,通常来说,医院内部的财务管理上主要的对于以及几类成本会进行系统的管理:首先是器材、材料成本的管理,这是医院从事医疗工作的硬件设施,其在医院的总资产当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医院应该要最大程度上减少成本的开支,要统计好所需要的用品的数量,使其采购、预定以及存货的储存等各项的成本保持最低。此外,还要加强各个科室的管理工作,科室在领取相应的器材时应该和其收人相符合,还要对一些大量使用的医疗用品进行对比,寻找出最适合的价格以便采购。其次是医疗的技术部门和病房所要消耗的水费、电费以及其供暖费用等,这项开支涉及到的人员数量较多,其内容也比较的繁杂,在成本的控制上很难进行有效的控制,应当尽最大的可能进行精确的结算。
3.健全医院内部的控制制度
在医院的内部推行相应的控制制度,可以有效的实现医院的平稳的运转,是提高医院整体效益的有机的保障,就目前来说,还是需要鉴定的支持和完善该项制度的建立。医院应当对于资金的使用和其保管方面建立其专门的机构,进行相应的审批的工作,医院的高层应当给予各个部门人员更多的监督的权利,完善资金使用的监督和制约的体系建立,保障资金可以在多方面的监督上达到合理的运用。在进行筹资时,应当明确其所需的规模,运用科学的筹资的方式进行筹资工作,对于其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防范工作,降低资金的成本的消耗,保障其筹集到的资金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此外,还要加强资金的运算控制能力,在预算运行的工程当中,应该按照相应的规定来执行,做到有规定可以依靠,并且按照规章制度对违规的现象给予相应的处罚,避免超出预算开支的情况发生,防止其预算失去控制的效果,还需要强调财务人员责任制,明确责任,对于出现失误进行追责,明确各科室的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人。还用当加大投资监管的力度,有效的预防其投资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减少在投资的过程中的损耗。如果其超出了本身的权限,应有上级给予审批。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医院资金违规使用的现象,减少了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漏洞,使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益。
4.合理的拓展资金的渠道
医院为了满足自身未来发展的需求,通常情况下会使用融资这一项经济活动,一般来说融资有两种方式: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的融资主要是侧重于将医院自身的积累变换成为投入的历程;而外部融资则主要是医院吸取另外的经济实体的资金,并且实现自身投资。从目前医院在资金管理上的现状来看,相应的医院融资体系的确立,在很大的程度上会降低医院经营所需的成本,并且还可以提升医院内部的管理的效率。随着医疗服务的逐步的提升,医院在其融资的渠道上,也要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去发展,使其可以更好的跟上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使其有充足的资金作保障,促进医院的全面的发展。
三、总结
医院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强化相关管理人才的培养以及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最大程度的降低医院运行的各个方面的成本,统筹医院资金的管理,努力抓好医院的各项工作的进行,做好财务管理各方面的工作,建立健全的内部财务管理体系,提升医院的综合效益,促进医疗行业的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江 渊: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提高医院综合效益[J].财经界(学术版).2013(01):31-38.
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篇7
由于企业面临的形式越来越严峻, 对企业的设备管理提出了很多新问题。在技术方面, 随着设备技术含量的提高, 对设备维修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经济方面, 既要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又要做到节省费开支, 要求安全经济的运行;还有资产保值、增值等等。
1 设备基础管理
公司针对生产节奏和设备特点, 对设备进行分类管理, 即分为A、B、C三类。对于A类设备实行点检定修管理, 设备的修理采用主动维修和预知状态维修;对于B、C类设备, 在确保生产的前提下, 采用预防维修或事后维修的方式。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 以“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为契机, 按照过程和专业相结合的原则对公司设备管理制度进行了整合和优化, 建立了以设备基础管理、运行管理、检修管理、备件管理、特种设备管理、供用电管理等13个管理标准为主线的设备管理制度体系, 做到了制度少、运行效率高。在完善制度的同时, 进一步加强了设备档案、管理台账等的管理, 按照PDCA循环的要求适时进行优化、修订和完善, 通过动态管理来确保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2 设备规范化管理
2.1 设备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设备人员应更加重视设备管理档案工作, 如对设备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抢修, 大检修等情况都及时详细的计入设备档案中, 并做到齐、全、准, 以便于计算分析和评价设备的技术经济状况。同时, 设备管理人员应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采用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 建立设备信息库等。
2.2 设备检查维护保养的规范化
实行专机制。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上严格岗位责任, 实行定人定机制, 确保每一台设备都有专人保养和维护。设备管理人员每天对专机的卫生、润滑等情况进行检查。严格遵守设备操作维护规程,要求操作人员认真执行设备维护规程, 做到熟悉设备结构, 合理使用设备, 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减少故障, 防止事故的发生。
3 优化设备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
3.1 提升设备管理理念
设备管理工作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设备效益最大化作为各环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而使设备效能不断提高。另外设备使用车间在设备管理上推行“人机互保、指标联考”的设备使用管理模式, 使人人参与到设备管理中, 做到每台设备都有专人负责, 切实做到责任落实到人, 提高操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3.2 不断完善和执行设备管理制度
如何管好、用好设备, 必须制订科学的管理制度, 根据设备管理的需要, 宣钢机动处编写了《宣钢机动系统管理制度汇编》, 并将其印刷成册, 下发到了各厂 (矿) 。共建立规章制度73项, 内容涵盖了风、水、电、气等设备的管理规定、使用维护注意事项、以及对各岗位人员、设备管理人员职责分工, 从而指导了设备管理部门的各级管理工作, 使每一位管理者乃至全体职工更好地落实、执行制度, 为公司生产提供最佳的设备保障。
3.3 细化设备管理过程
在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岗位培训、基本操作、润滑管理、巡回检查、问题处理、备用机组管理、设备台帐、检修纪录、设备清洁、定置管理等几方面明确岗位操作人员及其他专业人员的应知、应会、应做的内容, 进一步明确责任和义务。落实好岗位每小时巡回检查、管理人员每日两次的例行检查, 制定机电仪操管人员都参与的每周一次的联合检查制度, 按照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 进一步落实任务, 明确责任。从现场每一个漏点的自查自消到各类问题的发现, 都做到纪录、有汇报、有安排、有处理, 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现场信息反馈处理系统, 及时发现设备隐患, 避免特大事故的发生。
3.4 继续完善现有的设备考核管理办法
现在看来, 指标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作用不大, 而就国内设备管理工作来看, 也没有切实可行的考核指标。要建立一套具有本部门特点的考核指标, 考核办法要科学合理、切实可行。设备使用单位以考核“开动率”为主, 设备检修以考核“返修率”为主, 并且辅以其它设备基础工作考核指标。从而形成人人管设备的良好氛围。
3.5 加强维修人员培训工作, 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管理的战略目标是设备管理现代化, 而人的素质是管理现代化的前提和关键, 因此应进一步加大培训的力度。培训要学以致用。设备管理人员要学习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基础理论和方法, 工程技术人员要学习机械设备的原理和基本技能。培训方式要多渠道、多层次, 可以引进来, 邀请专家传授先进的现代管理模式。也可以走出去, 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总之, 要切实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知识水平, 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4 加强设备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力度
4.1 实施先进管理方法,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推动设备不断进步的制胜法宝。首先, 创新设备管理必须创新管理思想;要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创新管理思想;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 明确企业现阶段的设备管理指导方针。
4.2 强化设备管理创新,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开发蚕桑资源提高综合效益 篇8
1 强化领导, 增加投入, 明确责任
1.1 加强领导
为强化对桑枝香菇生产的领导, 我办专门抽调人员从事桑枝香菇的技术开发和生产组织工作, 姚集镇、桃园镇也相继成立了香菇生产办公室, 安排人员具体负责, 村里设有香菇生产技术员, 形成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为统一思想认识, 县政府先后两次组织镇村领导、蚕农代表到河南泌阳县、福建三明市考察学习香菇的种植技术, 并从河南泌阳县请来专家到我县指导桑枝香菇的生产。
1.2 争取资金扶持
为扶持桑枝香菇的生产, 先后筹措专项扶持资金20万元, 科研经费10万元, 用于粉碎机械、出菇大棚 (蚕期可用于养蚕) 的资金补助及科研投入。2000年至2009年间, 共购进粉碎机械46台, 补助大棚400个, 促进了桑枝香菇生产的健康发展。
1.3 明确责任, 落实技术
县站全体技术人员自带行李, 驻村学习并指导香菇生产技术, 并专门从南京农业大学、河南泌阳请来专家现场指导, 明确每个技术人员的责任, 在蚕桑重点村进行技术承包, 做好养蚕技术和香菇生产技术的服务和指导工作。
2 注重科研, 解决技术难题
2.1 选择适宜栽培的香菇品种和最佳栽培日期
我国的香菇生产主要集中在福建三明市、河南泌阳县和浙江部分山区, 这些地区的海拔和气候特点和我县明显不同, 从这些香菇生产老区筛选适合我县气候特点的栽培品种尤为重要。县蚕桑站组织人员到福建三明市、河南泌阳县考察, 引进几个品种试种, 从中筛选出适合我县栽培的冬菇 (秋栽) 松环1号和秋菇 (春栽) 宁丰3号。这两个香菇品种很适合低海拔的徐淮地区的气候特点。本县春季最佳栽培日期3月中下旬, 在茧站养菌60天, 分到农户进行越夏, 8月下旬催蕾, 9~12月出菇;秋栽8月下旬~9月上旬栽培, 养菌50天, 10月下旬分到农户, 次年1月开始出菇。
2.2 研究桑枝香菇培养基的最佳配方
用来生产香菇的桑枝是夏伐下来的枝条, 生长期一年, 木质化程度不高, 树皮的比例大, 不同于山上采伐下来的林木, 如果照搬林木的培养基配方, 除了菌丝吃料速度慢, 易造成杂菌感染的缺点外, 培养基的转化率也不高。通过几年的研究, 总结出春栽和秋栽的最佳配方, 转化率高达125%。
2.3 开发研制适合粉碎桑枝条的机械
当前市场上销售秸秆粉碎机和林木粉碎机都可以粉碎桑枝条, 但这两种机械粉碎桑枝条效果都不理想, 秸秆粉碎机粉碎桑枝负荷太大, 而林木粉碎机因桑枝有弹性, 机器空转太多, 生产效率低, 县蚕桑站的技术人员和山东树华农机制造厂的工程师一起研制出桑枝粉碎机, 提高了生产效率, 每小时可粉碎桑枝600 kg, 为桑枝香菇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保障。
2.4 反季节栽培技术的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反季节栽培模式 (即春栽模式) , 可确保全年10个月 (除6、7月外) 有鲜菇供应市场。通过两年的研究, 已成功解决了规模化生产菌袋越夏的难题, 香菇生产效益显著提高。
3 挖掘蚕桑资源, 充分利用茧站房屋和养蚕大棚栽培香菇
规模生产桑枝香菇需要大量的养菌房舍, 经过几年的实践, 成功地利用茧站房屋、撤并村级小学校舍作为养菌场所、养蚕大棚作为出菇场所, 效果很好, 无论常规栽培模式, 还是反季节栽培模式都可避开茧站春、晚秋这两个收茧期。如桃园镇苏河村茧站房屋及茧棚1800m2, 一次可养菌5万袋。春季3月栽培, 4、5月在茧站养菌, 5月养蚕结束后, 春茧收购前, 把发满菌丝的菌袋分到农户家中, 利用养蚕大棚在树荫下越夏, 到8月下旬准备出菇时用大棚出菇;秋栽香菇8月下旬开始栽培, 在茧站养菌到10月上旬, 菌丝发满, 在晚秋蚕上山后, 晚秋茧收购前把菌袋分到农户, 利用养蚕大棚进行出菇, 到次年5月上旬出菇结束, 不影响春季大棚养蚕。茧站房屋和养蚕大棚的充分利用, 为香菇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4 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切实维护蚕农利益。
为解决香菇的销售问题, 我县已成功引进韩国一家企业, 在蚕桑重点镇建设香菇生产基地, 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 让农户和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蚕农出售桑枝给企业, 企业统一粉碎桑枝、统一装袋、统一灭菌、统一接种、统一养菌, 然后分到农户进行出菇管理, 香菇的销售由企业统一回收, 即“六统一分”的生产方式。2009年春栽香茹为例, 菌袋越夏后 (成品袋) 核算成本的价格为2.8元/袋, 农户每袋只要交1.8元就可以领走菌袋, 欠企业的1元/袋, 待收购香菇时扣除, 这样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 调动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5 落实关键技术措施, 提高香菇的产量和质量
5.1 贮备好桑枝条, 及时粉碎
长势良好的桑园每亩可以收获干枝条600 kg, 可制作菌袋600个, 刚采伐下的桑枝可堆放在户外的通风处, 堆好的桑枝条上面用塑料布或草盖上, 防止雨淋霉烂变质, 风干后, 用切片粉碎机进行粉碎, 每台机器每天可生产5000~8000 kg桑木屑, 粉碎后的桑木屑要及时晒干保管好, 以备使用。
5.2 科学配制培养基
配方选用桑木屑78%、麦麸20%、石灰1%、蔗糖1%, 干料水之比是1∶1.25, pH值在灭菌前为6~6.5为宜, 按上述培养基配方, 称取原辅料和清水, 充分混合均匀, 配制过程中要做到水料混合均匀, 主辅料均匀, 酸碱度均匀, 速度要快, 从搅拌到开始装袋时间不超过2 h, 避免基质酸败, 配制结束后, 要测定含水率和酸碱度, 确保培养基含水在55%~57%, pH值6~6.5。
5.3 规范制袋、灭菌、接种技术程序, 确保菌种成活率
严格按照制袋、灭菌、接种的技术程序操作, 制袋要松紧适中, 不超时限 (从开始装袋到开始加温灭菌, 时间不超过3 h) , 扎袋口, 轻取轻放, 灭菌要做到温度在5 h内上升到100℃, 然后保持100℃30 h, 中途不停火、不降温, 灭菌后的料袋温度降到60~70℃时搬进冷却室。接种要等袋温降到28℃方可进行, 且要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每个料袋接6穴或9穴, 防止杂菌感染。只要严格技术操作规范, 接种成活率可达93%以上 (春栽可达96%) 。
5.4 规范养菌和出菇技术
接种后的菌袋要做好养菌工作, 养菌阶段要加强养菌室内的通风换气, 灵活堆放菌袋, 确保菌袋温度25~28℃, 实现恒温养菌, 防止高温烧菌。出菇可在养蚕大棚中进行, 菇蕾催出后可直接排在养蚕大棚里出菇。采摘一筐菇完华, 一定要晾棚3~5天, 待菌丝休养后再注水催蕾、出菇, 每个养蚕大棚可排放菌袋1600~1800个。
6 引进蚕蛹虫草生产技术, 不断提高蚕业综合利用水平
提高养猪综合效益的方法 篇9
1 充分发挥猪群的杂交优势
杂交猪的在繁殖性能和生长速度上优于亲本或超过双亲平均值。这点与猪场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试验表明, 饲养优良的杂种猪, 可使母猪每窝断乳仔猪增加1~2头, 增重提高l0~30%, 饲料利用率提高10~15%。在生产性能方面三元杂交优于二元杂交、四元杂交优于三元杂交。但在条件不十分理想的猪场, 还是以三元杂交为宜。用纯种瘦肉型长白, 杜洛克、大约克等公猪与地方母猪杂交, 二元或三元杂种都有瘦肉多、生长快、饲料报酬高、适应性能强的优点。
2 降低全群猪的料肉比
饲料是养猪生长中最大的成本, 约占生产费用的70~80%, 因而能否获得质优价廉的饲料, 是决定养猪经营成效的关键。
2.1 多喂配合饲料
用配合饲料喂猪比随意用某些饲料喂猪有明显的许多优势, 不但生长速度快得多, 而且可以节省精饲料20%左右。坚持喂配合饲料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 将多种原料配合在一起而制成的全价饲料、营养全面而不浪费、料肉比价低。根据不同品种的猪群特有生物学特性, 生产方向、生产性能、生产阶段、性别和不同季节选用不同营养水平的配合饲料, 充分发挥猪的生长潜力, 提高饲料营养的经济效益。据报道, 瘦肉型猪要获得较高的瘦肉率, 就要求日粮含有比较高的赖氨酸, 生长肥育猪在接近育肥结束20天内, 撤出日粮中维生素、微量元素, 甚至大量的钙、磷和钠, 均不影响生长性能, 小母猪要获得更好的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就需要添加比阉公猪多的蛋白质, 夏季为增加猪的食欲和保证足量采食, 则要增加饲料的营养比例, 特别是要提高饲料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同时, 还要添加氯化纳、碳酸氢钠等电解质, 以促进采食, 保证生产潜力的发挥。
2.2 饲喂生料
生饲料喂猪, 可以减少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损失, 饲料煮熟后, 维生素几乎全部被破坏;如果高温久煮, 还会使饲料中的蛋白质老化变性, 降低其利用率。据试验, 玉米、高粱、糠麸等饲料煮熟后喂猪, 营养损失10%左右。即100kg熟饲料只相当于89.4kg生饲料的饲喂效果。用生饲料喂猪, 生猪每增重1千克可节省精饲料0.2~0.5千克, 生长也较快。饲养瘦肉型猪要喂干料或湿拌料。实践证明, 干料或湿拌料比汤料容易被猪消化吸收, 符合猪的生理要求, 也便于饲喂;湿拌料的料与水的比例大约为1:1.25~1.5, 以手握指缝不滴水为宜。日喂次数, 小猪阶段4次, 体重达50千克后3次;饮水不限。
2.3 广开饲料资源
种植籽粒苋、篁竹草、黑麦草等优质高产牧草, 养殖蚯蚓、蝇蛆或利用蚕蛹、螺蛳作蛋白饲料。秋季可收集树叶、野青草用以补充粗饲料。也可广泛利用辅助饲料, 利用啤酒糟、鸡粪、兔粪经过处理兑在混合饲料一起喂猪, 猪很爱吃, 又上膘, 增重快, 出栏早, 可降低成本1~3%。
3 加强猪群饲养管理
3.1 快速育肥
对断奶后的小猪到出栏前的肥猪采取不同阶段的阶段育肥法, 可有效地增加经济效益, 如瘦肉型猪在体重达到40~60kg之前, 主要以生长肌肉和骨骼为主, 以后则以沉积脂肪为主, 所以应采取“前催后控”的饲养方法, 即体重60kg前可采取自由采食和饮水, 60kg以后限量饲喂, 但要做到定时、定量和充足的饮水。饲养商品瘦肉猪的温度应控制在18~22℃为好, 因此温度为猪体蛋白质沉积最适温。温度过低会阻碍蛋白质沉积, 增加脂肪沉积和饲料消耗, 温度过高则食欲和日增重明显下降, 笼养商品猪一般比圈养育肥猪的瘦肉率提高0.8%, 月增重为2159g。
3.2 驱虫和阉割
猪在驱虫后食欲增加, 营养消耗减少, 生长加快, 日增重可提高20~30%, 饲料消耗减少10%以上。阉割了的猪性情温和, 食欲良好, 生长速度加快, 可缩短育肥期20天左右, 节省饲料5%, 比未去势的公猪日增重提高10%、瘦肉率提高3~5%。
3.3 夏季降温, 冬季保暖
夏季搞3~5次清圈消毒, 饲喂较为凉性的西瓜皮等, 加快生长速度。实行保护性饲养, 夏季可在猪舍外栽植葫芦、大瓜、窝瓜、向日葵等藤蔓、遮阴植物降温, 并定期搞好驱虫和免疫注射。冬季以30~40℃的温水给猪拌料和饮水, 可以减少能量消耗, 节省饲料。推行高密度养猪冬季0.8平方米猪舍养一头育肥猪, 夏季1平方米猪舍养一头育肥猪。
3.4 开展人工授精
开展人工授精, 既可提高种公猪的利用率, 又能做到少养种公猪。每少养一头成年种公猪, 一年可节省精饲料约1000~1500千克。
3.5 搞好疾病防治
专业大户养猪一定要与当地畜牧兽医签订防治合同, 及时做好生猪预防和疾病治疗工作。必须建立规范完善的防疫和免疫程序, 坚持做好春秋两季定期和不定期的防疫、驱虫工作并搞好环境卫生及消毒工作。防疫搞好了, 可以降低猪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对减少饲料消耗10~30%, 育肥期可缩短30天左右。
3.6 适时出栏
生猪的适时出栏也是直接影响养猪户效益重要的环节。肉猪体重在20~90千克时, 日增重直线上升, 育肥耗料少, 瘦肉率高, 卖价高。体重到100千克以上则明显变慢, 日增重逐步下降, 再多养一天, 不但耗料多, 猪脂肪增多, 瘦肉率低、卖价低、赚钱少。因此, 肉猪以养到体重90~110千克出栏为宜, 可以节省饲料20%左右。
4 加强经营管理
4.1 搞综合经营
养猪专业大户要走综合经营之路。如开豆腐坊或粉场等, 利用豆腐渣或粉渣等喂猪, 猪粪发酵后再喂鱼, 即“豆腐坊→猪→鱼”模式;专业养鸡户可利用鸡粪喂猪, 猪粪再喂鱼的“鸡→猪→鱼”模式。
4.2 关注市场信息
提高养猪效益的综合措施 篇10
1 选择优良的品种
1.1 地方品种
我国大部分地区仍沿袭饲养地方品种或地方杂交品种,地方品种的最大特点是产仔数高,肉质好,其缺点是产肉量低,生长速度慢,浪费饲料。多年来虽然进行大量的改良工作,其100 kg体重日龄仍需190 d以上,饲料利用效率仍在1:3以上。
1.2 引入品种
改革开放后,我国引入大量的新加系、丹系、瑞系、法系、新美系等外来品种,虽然引入品种有不同程度的褪化,但其杂交后代100 kg体重日龄150 d左右,饲料用效率可达1:2.8以下,其生产性能远高于地方品种。
1.3 繁育体系建立
其杜长大商品猪生命力强、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这种杂交体系充分表现出三品种的杂种优势,在国内的生产中得到了验证。值得提醒的是,每个饲养场应根据自身特点和条件制定繁育体系,不可小而全,而影响杂种优势的发挥。
2 制定优质的饲料
2.1 制定不同品种、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饲养标准
不可盲目参考ARC、NRC或其他标准。不同猪场、不同品种、不同生产水平、饲养标准不同,有的营养可能差几倍、十几倍,要保证高产,快速生长的营养需要。
2.2 选购优质的各类原料
所有入方原料的水分、杂质、营养含量必须要经过质控部门的质检,获得质控部门的质检报告。
2.3 随时调整配方
按上述标准随时调整配方,做到经济合理,最大限度满足繁殖和生长发育的需要,发挥最大生产潜力。
3 科学饲养母猪,提高年产能力
种母猪是养猪场的核心。如何养好种母猪,是养猪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能否取得较好效益的关键。
3.1 养好空怀母猪,促进发情排卵
过去认为空怀母猪既不哺乳,也没怀孕,随便喂饲即可,其实不然。实践证明,空怀母猪的短期优势有促进发情排卵和容易受胎的良好作用。母猪断奶后既不用减料、限料,也不可换料(改妊娠料),应继续投给哺乳期母猪料,使其自由采食,直至配种结束。
3.2 养好妊娠母猪,保证胎儿正常发育
3.2.1
配种后3周内是胚胎附植于子宫角的关健时期,内分泌系统处于调整状态,此期发生应激,会干扰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影响胚胎着床,增加胚胎死亡率。大量采食高能高蛋白的饲料,需要旺盛的机体代谢,使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影响孕激素的分泌而增加胚胎死亡。所以,此期最为关建,配后3周内喂以低能、低蛋白日粮(CP≤14%,DE≤13.02 MJ/kg,日喂量1.5~2.0 kg),最好单栏饲养,以减少应激。
3.2.2
配种后第4周至产前1个月,胚胎增重较慢约450 g,故此期喂以中等偏低水平的日粮(CP≤14.5%,DE≤13.23MJ/kg,日喂量1.8~2.2 kg)。
3.2.3
产前约1个月的时间是胚胎增重最快(约900~1 000 g),这时期胎儿增重约占初生重的70%,是胎儿体重增加的关健时期为保证胎儿快速增长和产前储备,喂以哺乳母猪料(CP≥17%,DE≥13.44 MJ/kg,日喂量2.5~3.2 kg)。
3.3 养好哺乳母猪,提高泌乳量
母猪哺乳期必须给以优质高营养的饲料,以保证泌乳和再繁殖的需要,具体产仔当日不投料,次日每头2.5 kg/d,以后每日增0.5 kg至7 d后自由采食。总之,饲养母猪是一项耐心细致的工作,每一微小环节均将影响生产潜力的发挥。
4 合理的生产流程
4.1
国外实行分区饲养制度,我们受条件限制很难做到,但必须坚持严格的全进全出制度。根据本场规模饲养模式以及终端产品,设定各环节饲养规模,确定猪舍大小,做到同进同出,并保证充足的清洗、消毒、空舍时间。
4.2
保证合理的密度,禁止超负荷周转和生产。
5 生物安全
5.1 免疫程序
根据本地区的疾病流行情况和本场实际确定切实的免疫规程,建立疫苗的采购、保存和使用等制度体系。定期开展免疫监测工作,掌握猪群的健康动态。疫苗种类绝非越多越好,免疫的疫苗种类越多,应激反应越大,成本越高。
5.2 常规保健
母猪保健:80%支原净125 g+10%盐酸多西环素1 000 g+扶苯康6 00 g/t拌料,产前、产后各喂1周,拜康宁500 g+利好500 g+拜力多500 g/t拌料,产前前后各喂1周,也可根据自场情况自行配制,如正成种猪“800”保健剂、正成仔猪“400”保健剂等。仔猪保健剂:小猪转群,诺华“三鲜汤”、拜耳“555”、正成“400”,饲喂1周,均可起到很好的效果。
5.3 常规消毒
各类猪舍每周载体消毒2次、场区消毒1次,进出口常备消毒池,始终把场内和舍内的各类病菌控制在较低水平。
5.4 驱虫
种猪群每年药物驱虫2次,种母猪进入产房洗澡后,结合消毒再做1次体表驱虫。保育猪50日龄,驱虫1次,后备猪100日龄,再驱虫1次。
6 创造良好的环境:
6.1 温度控制
北方地区主要是冬季取暖和夏季防暑降温。种猪舍冬季最好可达15℃以上,夏季不可超过28℃,高温对种猪的危害是相当大的,超过28℃,对种公猪的精液密度、母猪受胎率以及产仔数均会造成影响。产仔舍冬季最好达20℃以上,夏季最好控制在26℃以下,夏季产仔舍温度过高影响母猪采食,进而影响泌乳力,降低仔猪转群体重。种猪舍、产仔舍温度过高,可采取风扇降温、水帘降温等方式,尽力做到冬暖夏凉。
6.2 环境卫生
各类猪舍应保持空气清新,清洁干燥。
7 全面抓好经营管理工作
7.1
根据生产实际认真做好年度生产计划、兽药及疫苗使用计划等。
7.2
根据生产任务,合理安排劳动力,落实具体工作任务,建立工作制度,下达劳动定额,落实完善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充分调动广大饲养员的工作积极性。
7.3 有条件的猪场,最好实行单位成本核算。
饲料、工资、水电、低值易耗品,兽药、疫苗、燃料、折旧、共同生产费、企业管理等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均单独记帐,进而可以核算出每头仔猪、保育猪、育肥猪的真实生产成本。对于节约开支、降低成本、改善经营管理均有重要的作用。
7.4
每季度、半年、年终财务部门均应有产品成本分析,进而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
8 掌握信息,搞好市场预测
提高城市综合抗灾能力 篇11
之后不久,5月26日当地时间18点24分,日本北部仙台市附近又发生里氏7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日本东北部海岸附近,震源处于地面以下68公里。仙台市内多处起火,远在南面302公里处的东京市内建筑也发生强烈晃动。地震造成一百多人受伤,目前还没有任何人员死亡的消息,也没有造成房屋倒塌。
震级相当的两次地震,为何造成的人员作亡和经济损失会有如此明显的反差?这一问题引起各国政府、专家和媒体的关注,也值得人们进行反思。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国家,防震措施和技术堪称世界一流,而阿尔及利亚与日本存在硬件和软件上的差距,其结果就显现出来。
一、工程抗震能力
日本目前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均按相当于我国抗地震烈度9度的标准设防,具备了抗御7至8级地震的能力。5月26日仙台7级地震没有建筑物倒塌,科学的建设工程抗震标准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救灾应急体制
近年来,为加强地震监测和研究,日本气象厅在全国设置了3000个监测点,建立了严密的监测网络,并从硬件配置到软件体制上强化了救灾应急体制,政府的预警系统完善,法规健全,处置危机的能力大大提高。
26日6时30分,也就是地震发生后仅6分钟,日本首相官邸危机管理中心便成立了地震对策室,地震发生20分钟后,日本自卫队两个飞机大队的14架灾害观测直升机也紧急起飞。
三、民众的心理承载能力
日本政府十分重视全民防震知识的教育普及和避险自救互救技能的训练,将每年的9月1日作为国定的防灾日。地震多发地区还设有地方防灾日。在26日发生地震的秋田县,上午该县刚刚举行完防灾演习,傍晚就遇地震,据说该县的此次抗震救援完全按照演习程序有条不紊进行的。
日本全国各地还设有许多体验中心,免费向市民开放。这些中心内有模拟火灾现场的烟雾走廊,还有模拟地震室供人们亲身体验,并学习自救互救及心肺复苏等技能。使民众的防灾意识、知识储备及心理承载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四、现代化的技术设备
日本政府极为重视防震救灾技术装备的研发,如他们在水下2000米的海槽上装有发信系统,通过海上收信船的中转,再发射到人造卫星上,利用那里的全球定位系统,密切监视海底板块的移动。同时,已开发出的“地震受灾早期评价系统(EES)”储存了4级以上地震的灾难统计资料,今后一旦发生大地震,该系统将在30分钟内自动测算出受灾规模,为政府迅速展开抢险救援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在提高城市综合抗灾能力方面,日本有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首先是国民防灾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
在电视画面上我们注意到,当仙台地区发生地震后,许多商店货架上的东西都落在地上,但却没有发现贷架倒塌的现象。事实上,为了防止地震发生时大型货架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固定大型货架或家具已成为共同遵守的一项防灾措施。
在日本的许多家庭,都会备有一个专用的急救箱,里面放置了绳索、手电筒、止血绷带、消毒药水等物品,以备灾害突发时逃生自救或互救之用。还有的家庭平日在家中储备一箱矿泉水,用以防备灾害发生后导致的断水,以增加获救的希望。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做法,在灾害发生时,却可以起到关键的作用。
此外,要提高城市的综合抗灾能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的保障和强有力的执法程序。
我们知道,每次大震都会震出一些“豆腐渣”工程来。最近在土耳其和阿尔及利亚发生的地震之所以造成严重的损失,就与“豆腐渣”工程不无关系。
怎样提高养猪综合效益 篇12
(1) 家庭散养适合饲养本地猪我国各地的土种猪一般都具有耐粗饲、耐饥饿、对恶劣环境忍受力强、适合本地气候、抗寒耐热性能好、不易患病等特点。米糠、废弃的饭菜以及野菜野草等都可用来饲喂生猪。如果利用这些物质, 再适量投入一些玉米、麸皮等, 这样算起来养猪成本还是比较低的。如果只是零散养猪, 最好不要饲养瘦肉型猪。瘦肉型猪只能靠吃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饲料才能生长瘦肉, 而且要求饲料中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 而农家的粗饲料达不到这个标准, 因而农村散养不适合饲养瘦肉型猪。
(2) 规模化养猪必须饲养瘦肉型猪好的品种如大约克、杜洛克、长白猪等比本地猪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 可提高经济效益10%~12%。引进的优良品种4~5个月即可出栏, 可缩短饲养周期5个月左右。瘦肉型猪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 如果饲喂配合饲料, 瘦肉型猪生长速度最快时, 日增质量可达0.75 kg。如果自繁自养, 仔猪出生后160 d左右即可出栏, 出售价格比本地猪每kg高1元左右。饲养瘦肉型猪一定要饲养标准的瘦肉型猪, 即“三元杂交猪”, 当前最优良的杂交组合为杜长本、杜大本、杜大长和大皮本。
2. 适度规模
养猪生产的规模经营, 有利于降低饲养过程中劳动力和物质的消耗, 加快猪栏年周转, 提高投入产出率, 实现最佳经济效益。规模经营要以适度为宜, 一般应视人力、财力、物力条件而定。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 尽量扩大规模以降低成本。养猪专业大户以年养30~100头生猪为宜, 这样既能较好地解决猪舍、资金、劳力和饲料问题, 又能做到精心饲养管理, 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3. 饲养三元瘦肉型杂交猪和杂交一代猪
(1) 选育后代选用当地母猪与外国良种公猪配种的选育后代, 再与其他外国良种公猪交配所产的杂交猪进行饲养。这种猪具有较强的杂交优势, 日增质量比二杂猪可提高15%~30%, 节省饲料成本约15%~20%, 发病死亡率可降低30%左右。
(2) 坚持饲养杂交一代猪用良种公猪如杜洛克、皮特兰、迪卡、大约克、汉普夏、长白等种公猪配当地土种母猪所生产的仔猪成为杂交一代猪, 其生活力强, 生长迅速, 饲养效果好。
4. 坚持自繁自养
饲养母猪是选择好仔猪的重要环节。饲养体型匀称、断奶体质量大、吃料多而快的健壮仔猪, 一般可节省饲料10%以上, 生长速度也明显加快。并且可以节约养猪成本和减少从外地买回仔猪带来的疾病传播。
5. 做到关栏养猪
可以减少肉猪的运动量和能量消耗, 节省饲料约5%, 长肉快, 育肥时间短。
6. 多喂配合饲料
用配合饲料喂猪比随意用某些饲料喂猪有明显的优势, 不但生长速度快, 而且可以节省精饲料20%左右。坚持喂配合饲料要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 将多种原料配合在一起而制成的全价饲料, 营养全面而不浪费, 料肉比低。
7. 饲喂生料
用生饲料喂猪, 生猪每增质量1 kg可节省精饲料0.2~0.5 kg, 生长也较快。饲养瘦肉型猪要喂干料或湿拌料。实践证明, 干料或湿拌料比汤料容易被猪消化吸收, 符合猪的生理要求, 也便于饲喂;湿拌料的料与水的比例大约为1∶ (1.25~1.5) , 以手握指缝不滴水为宜。日喂次数, 小猪阶段4次, 体质量达50 kg后3次。饮水不限。
8. 广开饲料资源
种植籽粒苋、篁竹草、黑麦草等优质高产牧草, 养殖蚯蚓、蝇蛆或利用蚕蛹、螺蛳作蛋白饲料。秋季可收集树叶、野青草用以补充粗饲料。也可广泛利用辅助饲料, 利用啤酒糟、鸡粪、兔粪经过处理制成混合饲料一起喂猪, 猪很爱吃, 又上膘, 增质量快, 出栏早, 可降低成本1%~3%。
9. 驱虫和阉割
猪在驱虫后食欲增加, 营养消耗减少, 生长加快, 日增质量可提高20%~30%, 饲料消耗减少10%以上。阉割了的猪性情温和, 食欲良好, 生长速度加快, 可缩短育肥期20 d左右, 节省饲料5%, 日增质量提高10%、瘦肉率提高3%~5%。
1 0. 快速育肥
如果采取对断奶后的小猪到出栏前的肥猪提高饲养水平的直线育肥法, 可有效地缩短育肥期, 增加经济效益。快速育肥可使猪日增质量1 kg以上。可采用复合添加剂、中草药催肥等。如在饲料中添加复合添加剂或赖氨酸, 可使猪的日增质量提高10%~15%, 减少饲料消耗5%~10%。
1 1. 夏季降温, 冬季保暖
夏季搞3~5次清圈消毒, 饲喂较为凉性的西瓜皮等, 加快生长速度。实行保护性饲养, 夏季可在猪舍外栽植葫芦、大瓜、窝瓜、向日葵等植物遮阴降温, 并定期搞好驱虫和免疫注射。冬季以30℃~40℃的温水给猪拌料和饮水, 可以减少能量消耗, 节省饲料。推行高密度养猪, 冬季0.8 m2猪舍养一头育肥猪, 夏季1 m2猪舍养一头育肥猪。
1 2. 开展人工授精, 既可提高种公猪的利用率, 又能做到少养种公猪
每少养一头成年种公猪, 一年可节省精饲料约1 000~1500 kg。
1 3. 搞好疾病防治
专业大户养猪一定要与当地畜牧兽医签订防治合同, 及时做好生猪预防和疾病治疗工作。必须建立规范完善的防疫和免疫程序, 坚持做好春秋两季定期和不定期的防疫、驱虫工作, 并搞好环境卫生及消毒工作。防疫搞好了, 可以降低猪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对减少饲料消耗10%~30%, 育肥期可缩短30 d左右。
14.仔猪适时断奶
提前到28~35日龄断奶, 可提高母猪产仔头数。及时给母猪配种, 缩短空怀期, 可以节省饲料15%~25%。养好商品瘦肉型猪先要养好仔猪, 养好仔猪应抓“三食”、过“三关”, 即抓“乳食”过好“初生”关, 抓“开食”过好“补料”关, 抓“旺食”过好“断奶”关。在饲养方式上, 应采用“前敞后限”或叫“前催后控”的肥育方法。饲养前期应让猪吃饱, 使其骨、脂、肉充分发育, 后期应适当控制其喂量, 让猪吃到八成饱, 以减少脂肪沉积。
1 5. 大搞综合经营
养猪专业大户要走综合经营之路, 如开豆腐坊或粉坊等, 利用豆腐渣或粉渣等喂猪, 猪粪发酵后再喂鱼, 即“豆腐坊→猪→鱼”模式;专业养鸡户可利用鸡粪喂猪, 猪粪再喂鱼的“鸡→猪→鱼”模式。
16.适时出栏
生猪的适时出栏也是直接影响养猪户效益的重要环节。肉猪体质量在20~90 kg时, 日增质量直线上升, 育肥耗料少, 瘦肉率高, 卖价高。体质量到100 kg以上时生长速度明显变慢, 日增质量逐步下降, 再多养一天, 不但耗料多, 猪脂肪增多, 瘦肉率低、卖价低、赚钱少。因此, 肉猪以养到体质量90~110 kg出栏为宜, 可以节省饲料20%左右。
17.注重信息和加强经营管理
【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推荐阅读:
用足用活用好政策 提高农村土地综合效益07-11
综合提高08-17
提高综合能力09-20
科学评价综合提高01-01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11-04
提高综合文稿写作12-07
中职生综合素质提高12-05
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07-31
提高教师综合能力论文12-08
提高综合素质结题报告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