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精选8篇)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篇1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岳阳楼区康岳小学
张茜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从这段话中,我深切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外延大大扩展了,它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而融入了各学科共同组成的大知识之中。
一方面,语文知识是其它各学科知识的基础,服务于其它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其它学科又能补充和丰富语文知识。传统语文教育忽略了这一重要性,把学生禁锢在语文的围城之内,不让学生的思维向外延伸。新教材恰好相反,倡导打破学科“堡垒”,从其它学科中汲取语文营养,同时又用之于其它学科的学习与实践,也促进了学生释疑能力的提高。配合课标,新教材的“触须”也大胆伸进了其它各学科。例如《鲸》、《海豚救人》涉及生物学知识;《火烧云》、《海上日出》涉及气候学知识;《十里长街送总理》、《再见了,亲人》涉及历史学知识;《琥珀》、《太阳》等课文也都与科学有关。
通过以上课文的学习,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习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另一方面,也通过对其它各学科知识的涉及,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了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这正是新教材所期待的结果。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具体来说,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是一种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参谋下,它通常以学生完成一个实际任务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独立研究为主要学习形式,让学生接触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综合地学习和运用知识,锻炼和提高多种能力,特别是实践和创新能力。
对语文而言,综合性学习活动表现在以下五点:
1.重整合: 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学习的紧密结合。2.重过程: 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比所要追求的结果更为重要。
3.重应用: 强调学生把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到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去。4.重体验: 要求学生亲自参加到学习体验中去,并在学习中不断得到知识和发展。
5.重全员参与: 要求全体参与,使每个人参加学后得到共同的发展。重视合作,学会宽容、理解、协作。
《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那么,如何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同时,促进学生释疑能力的提高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
一、开展社会活动。社会活动就是指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在观察与交往中体验社会生活。我们常说“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变教科书为学生的世界,变世界为学生的教科书。” 如学《大瀑布的葬礼》时,学生提出“在我们岳阳有什么地方的水资源需要举行葬礼,来提醒人们保护水资源?”对此我提议学生分组进行“保护水资源”社会调查活动: ①.访谈当地的居民,建一座工厂掩埋了多少水池,带来了多少污染? ②.调查马路积水、河水浑浊的原因,了解地方对水源的管理; ③.讨论对水资源保护的对策; ④.写建议书宣传。又如学了《草原》和《三峡之秋》后,学生问“如果我们自己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那会是怎样的感觉?” 我们班在假期以“远足”为主题的活动,开展了“五个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语言、应用语言。即写一份远足计划或向家长、老师打一份申请,问一问去过的人或读一篇写那里景色的短文,购一次物或就一次餐,问一次路或做一次景点小导游,然后写一篇小作文或向其他同学作一次汇报。这样,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自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交往素养。
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平台。互联网是一个偌大的虚拟世界,是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例如学习《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时,课前:让学生在网上查找并下载有关黄河的资料;课上:首先通过“我的邻居”的方式交流有关信息,接着以“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和“黄河变化的原因”为问题组织学生读课文并整合多方信息,接着和学生协商,引导合作,分别以“保卫黄河”、“治理黄河”或“黄河小史”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为主题,互相交流评点。整节课以语文实践为核心,让学生在虚拟活动中收集资料、讨论合作、交流欣赏等,从而体验合作和成功的喜悦。如学习《海底世界》,让学主在家收看中央电视台的“人与自然”了解有关海底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物产,进行整理归纳,在小组中交流,不仅把书中介绍的美妙景色存贮脑海,还能把书中没有写的海底奇妙尽收眼底,烙进记忆深处。这样,学生在不同的文中运用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通过多种学习途径,必然会得到多层次的收获。
三、与其他学科融合,进行实践体验。语文学习的内容丰富多彩,结合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本身也能形成不同的系列,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会综合运用。如学完《草原》这一课,就有学生质疑“草原真的那么美吗?值得我们去保护吗?对此,我建议学生们开展“走近‘草原’”的活动: ①.收集有关草原的资料:分布、最大„„(社会学科)②.学生根据自己的方式颂赞草原:吹、弹、唱、画、写、诵、舞„„(音乐、美术)③.组织讨论:如何爱惜、保护大草原?(社会学科)如学习《养花》前,让所有同学都尝试着养养花,从中体会养花的酸甜苦辣;
四、挖掘学科本身的人物,开展角色活动。角色活动就是指利用角色效应,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表演等言语实践活动中,收获对学习的体验和对学习材料进行积极的智力加工所形成的学习能力。如教学《陶罐和铁罐》时,教师首先创设任务情境,引导提出把这篇课文演下来,在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基础上,共同协商人物角色,如导演、演员、动作设计、评委、顾问等等;接着,学生自由选择角色、选择学习伙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伴练习;然后组织组际汇报交流,其主要过程为:演之前,其他同学做顾问,提建议——表演时,学会倾听与揣摩——演之后,交流心得并评赏;最后再自由练习,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加上合理想象,组织创造性表演大赛,由学生点评并评出最佳创意、最佳演员、最佳合作、最佳编剧等等奖项,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通过角色活动,引导学生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化为自身的财富,从而形成学力、发展个性。
五、抓住专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专题研究性学习是指让学生综合运用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科学与艺术等资源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教学《赤壁之战》时,首先组织自学,读通课文,了解内容,发现问题;接着和学生共同确定值得探究的主要问题,如他们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等;然后教师引导分组学生收集有关资料以及其他“以少胜多”的案例资料,带领学生穿越时间的隧道,与历史人物对话,并将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加以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在课堂上,在学生交流了有关资料之后,教师组织学习活动,赏读重点段落,交流课题研究成果并提出新的研究问题。这样的学习活动,从策划到交流,课堂所用时间为两到三课时,但整个学习过程一般要历时一周左右,而且是学生自己的学习实践活动,自然有利于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会自由拓展。自由拓展就是指以“课文内容”为信息点,以“与信息点相关的所有信息”为学习内容,然后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项目。如学习《新型玻璃》后,引导学生以各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为切入点,利用自己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目之所及”的所有信息,自由选择学习项目。结果,有的学生出了一期“玻璃世界”的画报;有的学生为文中的玻璃设计了广告词和推销方案,有的学生给文中的玻璃撰写了产品说明书,也有的学生开发了一种新的玻璃等等。并在组织小组交流时,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展示学习成果,从而激励学生超越、促进学生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目标的提出,就是要开放语文教学,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质疑释疑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形成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篇2
一、把课堂变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
学生以学习为主, 因此, 教师要把课堂变成训练学生的主战场, 主阵地。
首先教师要敢于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过去, 教师的思想必须要能够与时俱进, 跟上时代的脚步。社会要发展, 教育要先行, 教育要发展, 教师的思想要转变。所以, 教师必须要勇于抛弃旧的教学方法, 使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训练, 让每一个学生最大可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 首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做必要的准备, 为其提供条件, 教师要把课堂营造成宽松和谐的氛围, 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发言, 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教师还要改变自己的角色。从以往传授知识为主的“演员”变为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的“导演”。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地备课, 设计课堂环节。对于课文的重难点, 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并且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情况, 如何想, 想什么, 如何使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都能兼顾地进行教学, 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开动脑筋, 都能走到课堂中, 去表演、去探索、去实践。教师要使用合适的方法来激励学生, 启发和引导学生,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让学生勇于发言, 激发学生创新
长期以来, 我们的中学课堂模式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解知识, 学生在下面聚精会神地听讲, 并且认真地做着笔记, 偶尔教师也提问一下学生。这便是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
上课时, 面对教师的提问, 有的学生回答正确, 有的则回答错误, 对于回答出现错误的问题教师还要进行纠正, 学生上课时也不敢回答, 害怕回答错了, 教师会批评。教师也怕麻烦, 所以对于一些问题教师就是直接讲解, 学生只要仔细听讲就可以了。这样一来, 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和发挥, 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遥遥无期。
其实, 初中语文课堂应该是非常活跃的, 因为在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 也不是固定的, 只要中心思想不变, 基本意思答对就行了。比如, 一篇文章,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欣赏, 只要层次脉络清晰, 合乎逻辑, 教师就要给予肯定。杜绝学生一回答错误教师马上就进行批评, 甚至是劈头盖脸地指责, 这样不但提问的效果大打折扣, 更为严重的是从此这名学生再也不敢主动地回答问题, 对这名学生的积极性是个严重的打击。对于同一个问题教师就要善于启发学生, 从不同层面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全面, 深刻, 灵活多变的思考。培养学生看待问题、事物、人物都能够从另外的角度去看待他们。
例如, 在讲解《七根火柴》一文时, 我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主要介绍了怎样一个故事。大家纷纷举手表达, 一个关于红军战士的故事, 一个发生在长征路上的故事, 一个感人的故事等, 学生七嘴八舌, 从不同的角度对故事进行了概述。不管是那一种回答都是一个创新, 都是一个发散思维的表达, 教师都要加以表扬, 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调整教学方法, 改变教学策略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够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 我们的时代呼唤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给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挑战, 教师必须要调整以往的教学策略, 使教学方法能够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首先, 我们必须要让学生对语文课堂感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前提。如果一个学生对学科不感兴趣, 在这门学科上进行创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其次,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觉学习, 这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也是进行创新的首要条件。
再次, 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要让学生具备坚强的毅力和耐心, 对于学习中出现的困难要有充分认识, 并且时刻准备着迎难而上。
最后, 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习不要拘泥于课堂知识, 要吸取课外知识, 拓宽视野, 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打好基础。
四、创造情景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教师只有对学生做到全方位教学。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加强, 学生才能创新。
例如, 在讲解《范进中举》一文时, 讲完课之后, 我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改编,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都积极动手研究教材, 从自己的理解角度出发对课文进行改编。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和加强。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篇3
一、把课堂变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
学生以学习为主,因此,教师要把课堂变成训练学生的主战场,主阵地。
首先教师要敢于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过去,教师的思想必须要能够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脚步。社会要发展,教育要先行,教育要发展,教师的思想要转变。所以,教师必须要勇于抛弃旧的教学方法,使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训练,让每一个学生最大可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首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做必要的准备,为其提供条件,教师要把课堂营造成宽松和谐的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发言,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教师还要改变自己的角色。从以往传授知识为主的“演员”变为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的“导演”。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地备课,设计课堂环节。对于课文的重难点,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且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情况,如何想,想什么,如何使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都能兼顾地进行教学,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开动脑筋,都能走到课堂中,去表演、去探索、去实践。教师要使用合适的方法来激励学生,启发和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让学生勇于发言,激发学生创新
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课堂模式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解知识,学生在下面聚精会神地听讲,并且认真地做着笔记,偶尔教师也提问一下学生。这便是我们现在的教学模式。
上课时,面对教师的提问,有的学生回答正确,有的则回答错误,对于回答出现错误的问题教师还要进行纠正,学生上课时也不敢回答,害怕回答错了,教师会批评。教师也怕麻烦,所以对于一些问题教师就是直接讲解,学生只要仔细听讲就可以了。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和发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遥遥无期。
其实,初中语文课堂应该是非常活跃的,因为在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固定的,只要中心思想不变,基本意思答对就行了。比如,一篇文章,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欣赏,只要层次脉络清晰,合乎逻辑,教师就要给予肯定。杜绝学生一回答错误教师马上就进行批评,甚至是劈头盖脸地指责,这样不但提问的效果大打折扣,更为严重的是从此这名学生再也不敢主动地回答问题,对这名学生的积极性是个严重的打击。对于同一个问题教师就要善于启发学生,从不同层面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刻,灵活多变的思考。培养学生看待问题、事物、人物都能够从另外的角度去看待他们。
例如,在讲解《七根火柴》一文时,我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主要介绍了怎样一个故事。大家纷纷举手表达,一个关于红军战士的故事,一个发生在长征路上的故事,一个感人的故事等,学生七嘴八舌,从不同的角度对故事进行了概述。不管是那一种回答都是一个创新,都是一个发散思维的表达,教师都要加以表扬,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调整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策略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够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时代呼唤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给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必须要调整以往的教学策略,使教学方法能够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首先,我们必须要让学生对语文课堂感兴趣,兴趣是创新的前提。如果一个学生对学科不感兴趣,在这门学科上进行创新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其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觉学习,这是成功的先决条件,也是进行创新的首要条件。
再次,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要让学生具备坚强的毅力和耐心,对于学习中出现的困难要有充分认识,并且时刻准备着迎难而上。
最后,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习不要拘泥于课堂知识,要吸取课外知识,拓宽视野,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打好基础。
四、创造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教师只有对学生做到全方位教学。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加强,学生才能创新。
例如,在讲解《范进中举》一文时,讲完课之后,我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改编,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都积极动手研究教材,从自己的理解角度出发对课文进行改编。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和加强。
总之,语文教学的改革是其他学科改革的基础,我们必须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转变思想,善于吸收新的教学理念,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活力。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我们祖国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篇4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的能力。
【作者单位】: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南安九年制学校
【关 键 词】: 培养 学生 写作 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的能力。这里我就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谈几点认识。
一、积累。积累是写作的基础,积累越厚实,写作就越有基础,文章就能根深叶茂开奇葩。没有积累,胸无点墨,怎么也不会写出作文来的。
1、材料的积累
材料是写作之源。写作材料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在活生生的现实中有很多美的事物,学生要学会时时处处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事物,熟悉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不断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捕捉生活热点,在生活中多留心多思考,有意识的捕捉有意义的事,有趣的人,并随手记下。这样,发现多了,积累也就多了。
2、语言的积累
语言是文章这所房子的砖瓦,小学生要有意识的积累语言,碰到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听广播看电视,甚至听别人说活,得到的美妙言语,都要记下来。平时在学习时碰到的成语、歇后语、名言警句等等,只要自认为生动美妙的,就积累。这样,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从而逐步建立自己的语言词典。同时,生活中碰到的生字词,要查字典。经过积累,语言丰富了,写作文时自然左右逢源。
3、情感的积累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写作者只有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的真情、深情、纯情、至情(如对师长的敬爱,对同学的友爱,对弱者的同情,对坏人的憎恶等等)付诸写作对象,文章才能情深意切,字字动心。可见,写好作文,小学生必须有情感的积淀。而事实上,情感积累丰富了,写作时人禀七情就能自然流淌,进入一种情不能已的境界,写出的文章自然会生动感人。
二、提高写作水平。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这个问题很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无数的语文教师,令语文界同仁们感到无比棘手。
1、细致观察
观察是获取一切知识的门户;也是学生直接运用感官在实际生活中获取第一手材料,独立进行写作的基础。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的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认识、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心》,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小说家。所以学会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第一要素。
2、积累素材
在教学中,碰到有不少的学生平时很少看课外书,特别是语文课外阅读方面的书籍,有的甚至除了课本之外,没有一本课外阅读材料,很少看书读报,写作的知识贫之,甚至连句子都写不通顺,写作文时想一句写一句,感到无话可说,无物可写。或者刚开了个头,敷衍了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不知所云,因此对作文望而生畏。为了能改变害怕作文的现象,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平时要多进行阅读,多积累写作素材。正如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篇,其义自见。”书读多了,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3、提倡模仿模仿是借鉴的一种形式,但模仿不是简单的照搬,应当是创造性的借鉴。模仿的特点是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逐步培养写作兴趣,使之循序渐进地沿着写作的道路走下去,逐渐地提高写作能力。即使刚开始时的机械模仿,也应加以表扬和肯定,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课本中的许多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学生学了课文,可以模仿写作,使学以致用。例如我教了郑振铎的《猫》一课,让学生以另一动物为题模仿写作,有很多学生仿写很成功,把课文写法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虽然模仿是提高写作能力的第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作文开始起步时,可以进行模仿,但入门后,必须脱离仿写,走创新之路,追求自己的写法,有自己的特点。
4、多说多写
我们在教学中,碰到很多例子,有些学生很会说话,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然而在写作文时却绞尽脑汁,写不出多少内容来,究竟原因何在?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说”的机会较多,几乎不费多少力气,但“写”的机会很少。光说不写,怎能提高写作水平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我重在指导学生说练结合,多写多练,并且,不但要说得好,而且要写得好。我每教完一篇课文,就布置与课文相关的小作文训练题,有时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有时先让学生思考,下课后再让学生练习,要求写在作文本上,有一些当为作业题去做,比如,让学生写出作文题的题眼及作文的提纲,有的则写续写部分,有的进行改写训练等等,经过多方面的训练,写作水平相应地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写作的情绪也日渐高涨,并自发地开展了写作竞赛活动。
5、多些表扬,少点批评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篇5
浅谈如何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质量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书本和教材,面向广阔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自主实践和探索.开设好该门课程,具有重要意义.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需注意:(1)从学生实际和兴趣出发选择课题;(2)重过程,而非结果; (3)面向全体学生;(4)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5)与家长多沟通联系.
作 者:崔成进 作者单位:沂源县徐家庄中心学校,山东淄博,256116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10 “”(6) 分类号:G632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质量 体会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篇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积极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方法,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由此可见,语文实践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素质的发展。如何加强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一、立足课堂,构建实践型的语文课堂教学。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一切学生直接接触的对语文材料的感知、理解、品味、感悟、积累、表达是更重要、更经常、更核心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利用教材中一切有利的因素,给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逐渐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如何在课堂内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呢?
1、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实践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 ,教师应该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阅读教学实践。一是老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产生阅读内驱力,获得由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的最佳心境。从字斟句酌的浅层次的阅读,到对文本内容与思想感情质疑的高层次的阅读。二是教师要适当地加以积极的引导,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耳、动脑。
2、帮助学生在积累中实践
语文中的积累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是相当重要的。讲究积累要提倡多读多背,课堂上要摈弃传统教学中的“讲透讲深”或“问个不休”,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给学生以充分的朗读和背诵的时间。如对于文本中优秀的名家名篇、古代诗文等要让学生强化诵读,帮助积累;对于优美的词句要让学生充分朗读;另外还应重视语文中的复述,因为复述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学生自身语言的重要手段。
3、培养学生在感悟中实践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阅读的目标上注重感受性、体验性等学生内在的感悟。如诗歌的教学要注重让学生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叙事性文章的教学要注重学生对故事场景、人物、细节等印象深刻的情景和形象的描述;对于优美的抒情类文章,要注重培养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加强理性阅读的成分,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4、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实践。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可用来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语文实践。教师可以凭借教学内容,尝试着让学生自己读读文,动动手,动动脑,通过调动各方面的感官,达到阅读的最佳效果。例如《三亚落日》一课的第二小节,主要介绍了三亚独特的热带风光,我尝试着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描述,并结合自己的想象,把自己所理解的内容用间笔画形式来表达,最后请学生出示自己的作品进行集体评述……大家都兴兴致勃勃地描绘着自己了解的、想像中的三亚,一幅幅美丽的三亚风光图,表现了孩子们惊人的想像力和对课文内容的独特理解。
5、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实践
写作实践是很重要的语文实践,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独特的功能。教师一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增强学生写作的内驱力;二是要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写作,让作文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说真话、抒真情,大胆地表现自我;三是要充分凭借教材,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练笔机会。如仿写、续写就是一种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练笔形式。教完课文《广玉兰》,可以让学生仿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学习运用该课学到的写作方法。再如,阅读过程中的仿句写句,也是一种语言实践的好方法,如仿写《匆匆》第一段中的“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续写同样是一种发散学生思维,进行语言训练的好形式。教完《穷人》后,可让学生续写故事的结局。另外,挖掘文本“空白”处,让学生续写,如在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课文围绕“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这句话,从四方面具体写,但学生似乎并不满足于文章结尾的”戛然而止”,为了使文章结构更完整,并和开头相照应,我让学生用一句话给文章做结。 实践证明,运用拓展阅读,让学生多说、多写都是对语言运用的绝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会得到同步的发展。
二、课外拓展,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合理开发语文教育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优化学生语文学习的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相结合的语文教学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1、让学生在探究中进行语文实践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所谓探究学习,即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创设一种研究性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当前社会,现代媒体向人们展示了广阔的信息空间。例如,利用现代媒体指导阅读实践。学习课文之前,可引导学生到有关媒体上查阅相关资料,可以为学习课文作必要的阅读铺垫。如教学《二泉映月》之前,可让学生上网查询有关背景资料,并将查询的资料在小组或全班交流。学习课文之后,也可引导学生进行专题性的信息查询。如教学《夜晚的实验》之后,可引导学生围绕超声波的研究和应用到网上查询相关的资料,巩固课堂学习的效果。
2、让学生在情景表演中进行语文实践
教学中教师借助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通过确定明确的主题,创设生动的情景,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外语文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巩固和深化,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在教学《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一课后,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记者采访”活动,让他们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一些社会名人。事实证明,这样的活动,学生情绪高涨,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兴趣,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很多,如创编课本剧、模拟导游解说,模拟角色表演等。将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一方面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渠道,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进行语文实践
语文教学应该拓宽学生的活动时空,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上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获取信息,搜集、处理一些课堂学习的信息资料,解决课堂学习中的难题。教材中有一部分课文,学生对时代背景或相关的知识很不了解,文中事件、人物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给课堂学习带来一定的局限,造成学生上课如坠云雾,似懂非懂。如果课前让学生阅读和搜集相关的内容,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更主动、有效。如教学《卢沟桥烽火》《林冲棒打洪教头》课文时,我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阅读有关抗日战争和《水浒传》的书籍,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各种有关的知识,学生都行动起来了,课堂上学生交流踊跃。
4、让学生在搜集整理中进行语文实践
指导学生搜集材料、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是为学生课堂学习创设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教完《音乐之都维也纳》一课后,让他们搜集相关资料,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布置学生搜集“世界名城”相关资料或图片,利用语文活动课时间,让学生上台交流或展示图片,解释图意,学生围绕主题,在搜集和整理的过程,语文能力得到了提高。再如利用晨会课时间,开展“新闻早餐”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采集到的新闻,并且每天请一位同学上台讲述自己了解到的一则新闻。这可以促使学生通过看报纸、看电视、听广播等方式采集每天新闻,并经过处理,选择重要的部分讲给别人听。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中搜集名言警句、精彩广告词、谚语俗话等,组织交流,小组学习活动。通过开展这一系列的课外语文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探索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又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较好地体现了语文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融合。
新课程的实施呼唤大语文教育观,而语文学习又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实践的过程。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和广阔的语文实践空间,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注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实践语文,提高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作者邮箱: zjj641010@sina.com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篇7
无论是从提高民族文化素养的角度来说, 还是针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言,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 注意情感体验, 有较丰富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 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但在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 老师难教, 学生难学, 老师“怕”阅读、学生“忧”阅读的现象却普遍存在。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培养中最重要的一环, 在教学实践中, 每位语文老师都在竭尽全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广泛涉猎文学作品, 研究阅读技巧。结合多年教学实践, 本人认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可以从培育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两方面着手: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 都依赖于兴趣, 由此可见, 兴趣是引导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金钥匙。长期以来,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 考什么就教什么, 教什么就练什么, 一切围绕考试转, 学生陷入到汪洋题海中, 苦不堪言。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被置于可有可无的境地, 成为一句束之高阁的空口号。学生阅读材料的选择也囿于考试范围之内, 学生阅读犹如带着镣铐舞蹈, 毫无乐趣可言。那么, 应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在培养中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 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 并以此为基点, 把好奇心逐渐转变成阅读兴趣。比如, 对于酷爱动漫的孩子, 可以从阅读漫画书着手;对于喜欢历史的孩子, 则可以从阅读人物传记开始。在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过程中, 发现孩子兴趣点是举足轻重的一步, 只有针对孩子的兴趣, 结合学生个性特点, 顺势而为, 因材施教, 方能让孩子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中, 发现阅读的魅力, 并乐在其中。
如果说,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内部动因, 那么良好读书氛围的创设, 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比如在布置教室的过程中, 将名人名言制作成条幅挂在教室、走廊上, 让学生眼里、耳中时时受到名人名言的启发与激励。作为语言的精髓, 名人名言是生活经验的高度提炼, 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它是教育、启发、激励学生学习, 锁定学习目标的有力工具。
此外, 老师要获得学校资料室、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支持, 确保学生能在第一时间内找到自己爱读、喜读的阅读材料和书籍。同时, 要注意及时对学生阅读材料进行把关和跟踪, 及时为学生推荐有益身心健康的书籍, 在浩瀚的书库中, 为学生提供阅读指导和选书指南。当然, 积极的阅读不仅发生在课堂, 也应出现在课外, 不仅局限在学校, 而应延伸至家庭中。如果有条件, 语文老师应和家长及时进行有效沟通, 并获得其支持, 在家里为孩子搭建书架, 充实书房, 让孩子时刻处在书籍的熏陶之中。
二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升阅读效率
学生阅读的过程, 就是利用旧知识掌握新知识, 同化更新知识的过程, 学生课内阅读的任务是理解课文, 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课外阅读, 拓宽视野, 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并熟能生巧地从阅读中收获新知。
良好的阅读习惯, 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有效阅读, 而且能帮助学生从阅读中收获满足感。具体而言,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可从阅读技巧、读书笔记两方面着手:
第一, 不动笔墨不读书。引导学生整理读书笔记, 在读书的过程中, 逐步养成制作读书札记的习惯。读书札记,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消化阅读材料, 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而言, 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情况填写读书卡, 摘录佳词妙句, 记录阅读心得与体会, 对于朗朗上口的语句进行背诵, 学会运用阅读习得的语言进行日记的写作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增强阅读实效, 老师们可以推行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如“名人名言交流会”“诗歌赏析座谈”“读书笔记交流会”等, 创造机会让孩子们积累和搜集所读书目中的精华, 进行评析与欣赏, 并根据学生表现, 每个月进行一次评选, 对积极参与的学生给予奖励和表扬, 鼓励先进, 树立榜样,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让学生从阅读中体验到满足感, 从中得到乐趣, 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第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 老师要注意阅读技巧的传授, 如诗歌古文熟读成诵, 散文调动想象力体悟文字之美, 小说把握人物与情节等。阅读的核心是理解, 而理解要依靠思考, 除了指导学生明确阅读目的外, 还要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不人云亦云, 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批判阅读, 养成怀疑习惯。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鼓励生成。就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 同一本书, 两个读者会有不同的阅读体验, 阅读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阅读过程中, 由于学生生活阅历不同, 往往会有不同的阅读感受, 老师要营造氛围, 让学生各抒己见, 表达自己的感受。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拓展;参与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394-0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而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之一。它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正是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全面调动学习主体的心智技能、动作技能、语言技能、交往技能去展现客体情境。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势在必行。
一、以教材为本,搭建活动平台
在我们现有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虽然内容甚少,但有许多地方只要我们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尽力去想象,去挖掘,很多教材以外生动而又活泼的内容就会尽收眼底。在教学中我们若能抓住这些有利时机,把活动引进语文课堂,通过表演、说话、写话、唱歌、等形式,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抓住创新思维的灵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像能力。如《坐井观天》一课,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之间的对话,告诉我们做事、学习都要开阔眼界,不能目光短浅。笔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针对好几名学生认为“青蛙是不会跳出井口的,因为青蛙并没有认识到自己错了”的想法,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让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跳出井口?有位学生说:“可以拍一些风景照片,寄给它,这样它总知道自己错了吧。”也有学生说:“可以编一首儿歌,唱给它听,让青蛙知道外面真的很美。”还有一位学生说:“在井口放一台电视机,然后为它播放风景录像片,让它认识到自己错误。”孩子们议论纷纷,想像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然后启发他们把自己的设想编成一个故事,一段情节,找一位好朋友说一说,演一演。这样,孩子们在说话、表演的过程中,就不仅训练了思维,发展了个性,也培养了语文实践能力。
二、综合实践,依托生活进行语文实践
1、在观察积累中进行语文实践。可结合语文教学,让学生回家观察家禽、家畜的生活习性,蔬菜、农作物的生长过程,电器的式样及其功能,家里人忙家务、干农活、聊天的情景;还可让他们去商店、集市、车站、影院作专题观察。这类作业,要进行观察目的和方法的指导,要求观察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并指导学生坚持写观察笔记。
2、在动手操作中进行语文实践。可结合课文、自然、社会等学科教学,让学生做小实验。这样,既能消化教学内容,又能积累读写素材。如《乌鸦喝水》、《曹冲称象》、《捞铁牛》中的科学道理可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自然中的聚光、热胀冷缩、种子发芽、简单嫁接、磁铁性质等都可让学生动手实验。还可让学生进行小制作。这类作业,要引导弄清实验(制作)程序,要求作好实验(制作)记录,或结合实验(制作)写小作文。
三、拓展文本,巩固活动成果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识要宽泛。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不能拘泥于课本,只顾及课内一篇篇课文,更应该关心课文后面的世界。其实在一篇课文背后所蕴藏的知识远比课文中知识丰富得多。
如在教学《孔子拜师》这篇课文时,学生对文中那个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孔子仰慕不已,当然对孔子的为人、做学问等的言论更是饶有兴趣。于是便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搜集、背诵孔子名句。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去积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同学们在感受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之后再把学生引向社会生活,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位孩子在笔者组织的一次读书活动中深有感触地说:“在这次别开生面的活动中,我受益匪浅,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又如教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可组织学生课后去了解树木的环保作用和人为肆意破坏环境的严重后果。让他们亲自去收集资料。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知道了森林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风降噪等环保作用,也深深感受到无情的人类自己毁灭自己这种残酷的现实,唤醒了大家的环保意识,也给后人留下警醒,同时培养了他们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超越课堂,布置实践性的作业
布置这项作业意在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研究中养成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低段有编识字报,从无意识地认识几个字开始编,到有主题地设计。如春天的识字报,热爱家乡的识字报,介绍水果的识字报——中高段则是比较规范的手编报。在课堂中开展制作剪报等活动课。然后在班级中评比展出,每半个月一次。再如学了有关花草的课文,则布置学生到各小区走走,摘录小区草地上竖着的宣传语。为了学写广告,让学生们支搜集、摘录一些电视上、大街上的广告语。学了《邮票齿孔的故事》,让他们去搜集邮票,介绍邮票,有兴趣的还开始集邮。
这些实践性的作业,允许和别人合作完成,尤其是低段,提倡和父母亲一起完成。在实践性作业中,很多家长反映到孩子们最高兴的就是做这个作业,而且家长们也乐意帮忙,他们曾经开玩笑说自己也学到了很多。也使他们能更好地和孩子们交流。我班还搞了一个个人专辑展出。把黑板报作为学生展示自己的一个舞台。称为“亲子板报”。家长和学生们兴致都非常高,从选作品到设计板面,张贴作品,展出风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学到了不少,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推荐阅读: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12-02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08-28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08-26
浅谈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08-23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09-15
浅析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11-30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11-30
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11-30
浅谈如何提高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能力05-20
如何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