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精选13篇)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篇1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濮阳师第八中学小学部尚荣萍
在平时与部分家长的交谈中,经常听到他们说:“我的孩子脑袋特灵,老师讲的知识一听就懂,就是计算时太粗心了。我们家长为此想了许多办法也无济于事„„”。“‘你为什么不检查?’‘你太粗心大意了!’‘下次要记得认真检查哦!’„„学生解题态度是认真的,解题完毕也在不断检查,可还是发现不少问题!”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普遍担忧是,没有扎实的计算基础,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到底能走多远?看来,计算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了部分学生学习的拦路虎,也严重地影响到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知“计算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它既关系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关系到他们在数学学科的进一步学习,而且能影响到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发展„„基于以上的认识,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结合我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课前五分钟口算,切实打好基础。
口算,也叫心算,是不借助计算工具,依靠大脑思维记忆直接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在四则计算中,人们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笔算离不开口算,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口算的正确与熟练程度所制约。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学生进行口算需要观察数目的特征,根据已学过的运算定律、运算法则,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简捷的方法求得结果。为了算
得又对又快,口算时,学生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效地记住数目,迅速地进行运算,因此,口算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有助于理解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还能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天的数学课堂上,拿出3—4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每天练的数量和类型教师心中有数,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慢到快。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基础性内容的口算十分,它是其它计算的基础,要让学生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对那些连乘法口诀都背不熟的同学,还应安排成绩较好的同学与他结成对子,利用课外时间帮他补课,让他迅速跟上。
二、加强记忆性训练。
教学中,有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数据,要求学生记熟,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若学生记熟这些数据,对进行分数、小数的计算,对许多几何图形的计算可收到快束、准确之效。
1、常用的特殊积。如:25×4=100,125×8=1000。
2、常用分数、小数对应值。
3、熟记1-25的平方数;
4、熟记2π到10 π的值。
三、要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基本的运算技巧。
整数的混合运算是多种多样的,但记住一些常用的运算数字,就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如:15、11、99、999ּּּ的速算法及同头凑10法(如36×34,17×13,81×89,45×45)等。
四、练习形式多样化。
(1)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分数四则的计算中,经常可以遇到计算法则正确可是计算结果错误的现象,其中有错在约分、通分或互化等基本技能方面的,有错在100以内的口算计算的,有不会运用定律性质进行简便运算的,这些都是由学生基本计算能力差所产生的。对某些差的学生,必要进行复习和补缺补漏。事实证明,分数四则计算法则本身难度并不大,学生出现的错误往往是基本技能上的问题,因此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基本功。而练这些基本技能时,要加强单式计算的训练。单式计算是指另一种法则的计算,这些练习是结合新课教学进行的。学生通过单一的法则计算练习,容易熟练掌握一种法则的计算方法,这种单式计算题的内容要全面,要让学生有机会练习有关的各种类型的题目,并都能熟练掌握。如小数加减法,应当练整数,小数数位都相同的或都不相同的,也要练整数与小数或带小数相加减的,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法则,对较难掌握的或没有掌握好的部分要增加练习机会。在学小数乘除法时,还附带着练一点加减法的题目,以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计算方法。
(2)容易混肴的内容对比练。
除讲清算理外,进行对比练习学生印象深训练效果好。如分数四则学完后,把学生易混的问题对比。如:异分母加减法要先通分,乘除法不必通分;加减法计算前不约分,乘除法计算前要约分,乘除法要将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再计算,加减法不必化成假分数计算等。编成对比的题目给学生练。再如求比值与化简比,也可能用同样的题目。
如二又二分之一比一又四分之一,让学生得出两种答案(比值是4,化简比是4:1),帮助他们区别二者的不同。
(3)新旧知识交叉练。
就是在讲解新课的过程中适当练一点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在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上,教师更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千万不能让学生学到后面丢了前面。我们有过许多教训,学分数四则计算时,往往遇到小数计算问题拉后腿;学分数加减混合计算时,也是如此。而学生在学分数乘除法,往往又把加减法中的通分带到分数乘除里来了。原因就是没有经常地进行必要的复习巩固,违反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因此,在备新课时,就应当想一想有哪些学过的内容需要结合起来练。高年级学生学过的东西多,需要复习的旧知识也越多,交叉处理新旧知识的练习尤为必要。
(4)在计算训练中,注意总结规律。
在计算训练中,要重视帮助学生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要重视帮助学生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帮助学生熟练的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计算,更快提高计算技能。如分数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一般是用小数计算比较简便,但判断某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学生往往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时就要为解决这个难点准备条件,让学生把以2——20作分母,1作分子的最简分数逐个化成小数。这样,一方面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实际计算的结果中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来:“凡分母里只
含有2或5的质因数的分数。”由于分母中含有质因数了的分数比较常见,即应特别指出,凡是3的倍数作分母的最简分数是不能化为有限小数的。这样学生算分数加减混合计算题的途径就明白的多了。
五、持之以恒,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过长期不懈的训练,才会形成技能,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的熟练程度决定笔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每天晚上都进行10——20道口算训练,并根据内容和题量规定口算时间;为了不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经常改换口算形式,如和爸爸妈妈进行口算竞赛,听算,比正确、比速度、比运算的灵活性和合理性等等。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鼓励学生采用一题多解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此外,每个月举行一次班级里的口算比赛,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选出口算能手,参加每学年一次的学校里的口算比赛。平时,学完笔算后,把那些算得认真、仔细的学生作业贴在学习园地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树立信心,不断总结。
小学生在计算时出错也是正常的,出错是发展中的学生的权利。“无需视错误为‘洪水猛兽’,只要认真分析错误,想方设法地了解
学生的思维过程,师生一起寻找错误的原因,‘分而治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纠正就可以了。”其实,出现了差错,正说明学生是独立思考的,某种程度上说是件好事,教师要视学生的某些差错为一种宝贵的资源。所以我在和学生找错纠错时,主动地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我对学生的评语、话语始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启发性,使学生在面对错误时始终受到鼓舞和激励,学生在注意力集中而心灵又绝对放松的状态下,愉快地把错误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
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认真做好学生计算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和记录,及时批阅学生的每一次练习,不断地给学生鼓劲,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教改经验和做法,洞察最新的教改动态,关注教学改革实践和研究成果。我以正面引导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为目标,以适量的计算练习为载体,以“计算星级评定”为动力,努力挖掘学生在计算方面的潜能,培养学生计算的信心,与学生一起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生共同研究、总结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得”与“失”,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计算教学模式。
总之,老师只有牢牢地把握住学生“计算能力”的脉搏,才能让孩子们飞得更高,在今后的学习中走得更远„„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篇2
关键词:三清,作业要求,基本问题反复抓
目前, 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差, 学生对计算器的依赖增强, 懒于动手, 烦于计算。考试因计算失分的比比皆是。
在教学中, 我就在课堂上经常做到讲半节课, 学生练半节课, 并针对问题做及时的处理;经过长期定时练习的坚持,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课堂上, 我始终做到“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其时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好办法, 既强调了快速记忆和应用, 又强调了反复记忆巩固提高。但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可能只注意了一个环节, 即“日日清”的课堂后的练习是到位的, 巩固练习学生完成得也很好。有几种现象我们应该注意到, 一是学生厌学现象多, 二是作业量偏大, 三是抄袭作业普遍, 四是反复巩固练习不够。这是不利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 如何处理好这几个问题呢?在教与学中我做了如下的一些尝试。
一、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
一些学困生, 他们数学基础差, 学习兴趣不浓, 计算能力不高。面对我们这样一个群体, 我深刻地体会到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重要性。只有抓好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 才能更好地激发优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我在教学中特别关注差生, 充分调动情感因素, 关注他们的生活细节, 思想动态, 少谈大道理, 多找闪光点, 并给予及时的鼓励。现在我班学困生中喜欢学数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了, 计算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落实作业要求
我在布置作业时在要求上作了一定的改动;作业量减少, 会做的必写详细的过程, 不会做的题要写其中的概念或公式等, 以减少抄袭作业问题。另外, 要求课代表每周收集共性的题目问老师, 并加操行分以鼓励。在作业要求上我做到了言出必行, 比如, 周五或假期布置的作业完成质量不高的大部分是到校后才来抄袭应付了事, 但我坚持在周一早读课时就去当面收作业, 对不交的都作及时处理。
三、基本问题反复抓
数学不同于文字性学科, 一旦不用, 就很容易遗忘, 因此我要求学生每周小结, 本周所学内容, 力争做到每周有总结和小练习, 每章节有基本练习, 每月有交差反复巩固练习等, 以让学生形成长久记忆。常见计算错误问题, 以找错形式让学生发现错因, 并作整理。因此, 我要求学生每周必交二十个以上纠错题。另外, 课上涉及计算问题, 和学生一起动手完成, 比速度, 比准确度, 有时我在黑板上演算故意算错, 让学生体验成功。
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篇3
【关键词】计算能力 数学兴趣 算理 细心计算 习题选择
近年来,随着不断学习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实践新课改的理念。下面结合自身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兴趣培养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让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会让学生学得兴味盎然,主动学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关心学生 、培养兴趣。如果一个学生爱一个老师,那么就会对这个老师所代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长久下去,这门课的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因此,我们应该用我们博爱宽大的心,去体贴、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往往很自卑,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无精打采、灰心丧气。为了消除他们这种强烈的自卑感,我们就需要在教学中努力去寻找他们的优点,并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努力学习。“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2、在游戏中培养兴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 。在学习了“10的分与合”后,为了避免学生枯燥,机械的读背。我运用了《找朋友》这种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我首先让每个学生在1——10中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数贴在自己的胸前,然后请他们去找能和自己合成10的同学做朋友,并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一首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通过游戏活动,学生较容易地学到了这个知识。3、用故事激发兴趣。如: 在教学简便运算前时,可以先讲一讲数学家高斯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既增添课堂气氛,又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计算基础知识,理清算理,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课标》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而数学计算的算法是多样的,那么算法多样化教学在数学计算中是一个亮点亦是一个难点。如在计算44×25的教学时,可以使用如下方法:①传统的列竖式解决;②用乘法结合律解决:44×25=(4×11)×25=4×(4×25)×11=100×11=1100;③用乘法分配律解决:44×25=(40+4)×25=40×25+4×25=1000+100=1100。课堂上,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之法。同时,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几种算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时对“多样化”进行“优化”,寻求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交流,比如在教学26×21这道题目中,可以例举出以下方法:
①26×21=26×7×3=182×3=546
②26×20=520 26×1=26 520+26=546
③20×21=460 6×21=126 420+126=546
④竖式计算
26
×21
————
26
52
————
546
通过对比算法、优化算法,这些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这些问题后进行小组交流,最后归纳总结。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比较、分析和选择的过程,让学生在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优化的主体是学生,优化的结果不是一种答案。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做出合理的判断和价值评价。
三、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好习惯。
许多学生做完题,不认真检查,不进行验算。许多学生自认为计算题比较简单,在思想上不重视。字迹潦草,书写马虎,,粗心大意,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抄错题目,如将除号看成加号;将“0.52”写成“5.2”甚至是“52”;将“32”写成“23”等;答案抄错。在列竖式计算时,把竖式计算的结果抄到横式上后数字就变了;注意力不集中。比如:在学习退位减法的时候,忘记退位的情况;学习进位乘法计算的时候,经常会忘记加上进位“几”的情况;在态度不端正,一味求快出错。那如何改掉学生这些毛病呢?1、自身做好示范。我们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2、加强学生口算训练。学生做计算题的速度及正确率与每个学生自身的口算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口算练习,持之以恒,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3、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做题粗心的孩子,我们不能急于批评,要帮助孩子找到粗心的原因,有意识的帮助他们改正;让孩子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培养孩子整洁有序的生活习惯。点点滴滴间让孩子养成做事有序、认真的习惯,那么做作业也会如此。
四、练习题的选择要恰到好处。
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习题当中选择出适合学生的习题呢?我认为练习设计应当强调具有针对性,紧扣教学内容,围绕教学重点进行设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练习及学习的有效性。数学练习题是理解、巩固新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但那种随意从课本上或练习册上指定几道题,就让学生练习的做法,是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如果整数的加、减、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没有学好,那么小数的加、减、乘、除法就很难学会因此说,计算教学需要做到新旧结合,精讲巧练,持之以恒。而且在练习题数量的选择上也要有一个“度”,不能一味的求多,让小学生“沉醉”在无数的数学习题当中,给小学生带来沉重的课业负担,阻碍学生多元化发展。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篇4
学生计算时出错时的心理:一是忽视了对计算题的分析及计算后的检查;学生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多或者计算数字大时,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缺乏耐心和信心,因此计算就不准确。计算一部分中没有复杂的概念性质等,学生只要理解的充分、掌握的牢固,就可以形成非常良好的计算技能。而由于口算等基本功不过关,计算法则的不明确,没有形成基本的计算技能技巧,这是计算失误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加强口算训练,为其他计算打好基础。
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只有基本口算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才能使学生过好计算关,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为此,我总是利用早自习等小块空余时间做一页的口算题卡。家长也可以坚持让孩子每天做口算题。口算的内容包括本册的口算题和以前学过的基本口算内容,都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以求达到熟练的程度。
二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通过连续的、大量的练习来达到目的,而让学生反复做大量、单调的试题计算练习,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必须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针对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练习,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设计一些数学游戏的计算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做到:一看(看清题中的数字和符号)二划(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什么时候用口算,什么时候用笔算,是否可以用简算)四算(认真动笔计算)。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训练学生作题要有耐性,不急躁,认真思考,即使做简单的计算题也要谨慎。演算时要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就是在草稿纸上计算也要书写清楚,方便检查。3培养及时检验的习惯。检查时要耐心细致,逐一检查。一查数字符号,二查演算过程。概括为“一步一回头”的计算习惯,在计算时做一步回头检查一步。检查数字、符号抄写是不是正确,得数是否准确等,并要求学生根据各种相应的计算法则耐心细致地计算,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4 培养巧妙估算的习惯。一是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估计出得数的范围;二是系统计算后进行估算,可判断出得数是否正确合理。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案例 篇5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很高,每次考试下来,不少老师都会抱怨,学生在计算方面出现了不该出现的失误等等……那么怎样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和专家、老教师的经验,谈谈我对计算教学的看法:
一、严把基础计算关
要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过关,20以内的加减法及乘法口诀必须掌握熟练。因为只有把这些掌握好了,学生对于大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也就会更简单了。比如在教学8+7时,我除了教给学生用小棒数外,还提倡他们掌握“凑十法”。引导学生先想8+(2)=10,再想10+5=15。这样,只有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起来才会更灵活、方便。
二、重视口算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学生计算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簇而就,因此加强平时的练习和口算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我坚持每天课前五分钟的口算练习。对于一些经常要掌握的数据要牢记在心,如:25×4=100、125×8=1000等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从而能够正确、迅速、灵活的进行计算。
三、讲清算理,为正确计算提供依据
我们知道,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因此在教学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算理也是很关键的。如教学(36×72)+(36×28),99×45,25×48……学生只有掌握好了运算定理,弄清算理,才能更好地进行计算。
四、培养学生良好地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考试学生计算题失误大多是因为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因此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审题,仔细算题,细心检查,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让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更清晰。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篇6
梁志勇
[摘要]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所以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兴趣;习惯;算理;计算
在小学中,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计算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到学生观察、记忆、注意等能力的发展;关系到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计算能力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计算能力的培养要做到科学有效和合理,最关键的是研究学生在计算技能中出现的错误,挖掘其错误的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在计算中灵活运用技巧,结合实际,将实际问题逐步抽象成数学问题。以本人经验,对小学生计算容易出错的原因分析如下:
首先是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我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明明是会做的计算题,可就是因为‘粗心’给算错了。”大多数学生对计算题都十分轻视,在他们看来,计算只不过是算数,是最不用动脑筋的数学题。首先是思想上的不重视,从而导致了他们在计算方面的不认真,又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感知比较粗略,就更容易出错,其次是学生的思维定势也会带来非常大的干扰。定势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可以决定同类后继活动的某种趋势。积极的思维定势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消极的定势则可以阻碍知识的迁移。在数学计算中,尤其是四则混合运算题目,学生就很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例如,75+25×4,由于前面所学的加减混合运算时一般是从左往右算,在这种思维定势的干扰之下,学生就很容易忽略掉25×8。
然后是学生的短时记忆比较弱。人们所记忆的目的不仅仅是在于储存,在必要的时候也
需要及时的提取。短时记忆一般是保存信息的时间在1分钟左右,这1分钟的保存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还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的短时记忆还是比较弱,因此他们常会因为记忆时提取失误而出错。例如,学生在计算125×8时,就很容易忘记每一位满几该向前一位进几,从而导致算错了数。
通过平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和测试,我发现学生在计算上面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失分,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进行了探究,查找如何可以让学生减少或避免他们的计算失误。
(一)让学生知道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可见数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技能莫过于计算教学。纵观全国小学数学试题,涉及计算内容的题目在一份试卷中均占80%左右。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计算教学,有效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
(二)要重视学生的初次感知。我认为要减少学生的计算失误,计算教学的起始课一定要上好,要在第一节计算课上就让学生把算理理解的清楚、明白。重要的地方用红笔标示一下。重视学生的初次感知,就会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正确的记忆,从而可以避免太多的错误。
(三)计算教学应该有一节纠错课和一本纠错本。学生新学习一种计算方法之后,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的可能是算数上的失误,但是大多时候还是由于算理不清楚造成的。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这些错题积累起来,让学生分析、辨别这些出错的原因,从而及时的纠正他们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四)循序渐进的进行加强训练。计算教学还不同于其它的教学,它需要学生经常的反复的练习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教师应该每天出4-6道计算题让学生练习。一是为了他们能够熟练计算,二是理解算理。
(五)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计算教学相比较其它方面教学,就
显得有些枯燥。时间一长,学生难免会出现厌烦、轻视的现象。因此,在计算方面的教学,应该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至于是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良好的审题习惯要求:一要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简算的尽可能简算,没有简算的再按运算顺序计算。
2、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
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对齐。另外,教学中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3、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一些学生认为验算可有可无,其实不然。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要让学生掌握检验的方法,一般可以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关系来检验,还可以灵活地运用一些特殊的检验方法,如方程的检验则可用代入法;用估算可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在加法运算中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被减数等等。当然,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篇7
关键词:数学,计算,习惯,兴趣,过程
小学生在四则运算中常常出错, 家长, 甚至老师常常抱怨学生是计算时粗心, 让其以后在计算时要细心, 只有细心才能做对题. 其实, 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 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 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因此, 使学生学好计算, 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至关重要. 作为教师, 我们如何改变多数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很弱的现状呢? 下面谈谈个人浅显看法:
一、在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障
良好的计算习惯, 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在做计算题时, 往往有的学生有轻视的态度, 注意力不够, 在计算中, 不是抄错数字了, 就是背错乘法口诀了, 要么是小数点点错了, 不进行验算等, 这些都是一些极小的错误, 但却经常出现. 因此, 平常练习就要严格要求,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中, 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养成计算时精力集中, 认真演算, 仔细抄写, 自觉检查、自觉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另外,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 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帮助学生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 减少出错的机会, 能很好的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二、教学中, 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计算基础知识, 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 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很多家长甚至是老师完全归于孩子不认真, 粗心大意所造成. 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 实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有关计算方面综合能力的欠缺. 比如运算法则、 运算性质、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基础知识没有掌握, 或者不能够合理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 即使孩子在计算中很细心很认真, 但由于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的欠缺而出现错误.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够急于求成, 我们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 (如算理不明白、法则不懂、性质不清、定律不熟、公式没掌握等等) , 查漏补缺, 扫清障碍, 为进一步学好计算做好基础工作.
三、重视口算, 加强估算训练培养数感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 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首先课堂教学应避免呆板与单一. 可以多种形式进行口算的训练. 比如:低年级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找门牌号”、“送信”、“对口令”、“夺红旗”、“闯关”等;中年级可以采用口算板、口算表、卡片、幻灯片或游戏进行训练;高年级训练的方式可以是指名答、抢答、齐答、听算、视算等;如果用以上不同形式的训练方法, 在可能的情况下, 坚持每节课前适当的进行口算训练, 我相信一定能够很快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加强估算训练培养数感,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实际上都不需要非常精确的结果, 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估算来解决. 这样速度加快了, 而且又不影响实际的操作, 遇到这类问题尽量让学生估算. 另外, 即使在需要精确结果的计算中, 估算也会起一定的监控检验作用. 每做完一道题, 我们都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验证其正确性.
四、教学中, 形式多样, 使学生有计算的兴趣
单纯的计算, 往往是枯燥乏味的, 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孔子也说:“知之者, 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 不如乐之者”. 他们都谈到了兴趣的重要性. 在计算教学中, 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要让学生爱上计算, 乐于去计算, 只有这样, 我们的计算教学才是成功的. 为此, 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的内容, 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 寓教于乐, 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富有生机.
1. 可以借用多媒体、 卡片以及其他可以利用的学具、教具等, 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抢算、游戏中计算、计算竞赛、自编计算等方式训练, 充分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由厌计算转变为爱计算和乐计算, 逐渐形成一种持久的计算兴趣.
2. 巧设题目, 激发学习兴趣.
如, 一个数乘11 其结果是尾数是自己的尾数, 然后个位加十位是结果的十位依此类题到最后一位. (即错位相加) 是这样的吗, 请自己随机找数验证其结果是否正确.
3. 将计算融于解决问题中, 如, 出示几种商品的价格问700 元能买哪些东西? 有32 人去划船, 大船每只30 元, 限乘6 人;小船每只24 元, 限乘4 人, 怎样租船最省钱? … …
五、注意速算与巧算
速算与巧算, 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简便运算, 简便方法的正确运用, 一方面能提高解题速度, 另一方面还能够让解题变得简单,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可以单独进行速算与巧算的训练, 这就需要学生对基本的运算定律掌握清楚, 尤其注意其适用范围.
六、将计算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鼓励学生把计算运用到生活中去
我们要鼓励学生把计算知识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学有所用, 使学生产生成就感, 获得愉悦, 这样, 会促使学生更加重视计算, 爱好数学, 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们知道:计算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最广泛, 教师可以取得家长的配合, 经常让学生有意识的参与购物、坐车、旅游等费用的计算,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计算应用意识, 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真是一举双得.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篇8
一、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生计算题出错的原因有很多,学习习惯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1.培养注意的稳定性。注意力是保证计算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关键。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注意的稳定性。强烈、新奇、富于运动变化的物体最能吸引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把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与兴趣结合起来,将计算教学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情境有机结合起来,计算教学才能体现其旺盛的生命力。所以在计算教学的练习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游戏和竞赛,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重视书写规范。教学中我首先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同时我也做好示范和表率,如板书、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都规范、整洁。
3.培养判断推理能力。算理是运算的前提和依据,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教学中,我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原则讲解算理,使学生在弄清算理后掌握法则,以此达到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的教学目的。
4.认真审题,看清数据和运算符号。在计算训练时,要求学生一定做到四个认真:认真看数、认真审题、认真计算、认真检查。
二、加强算理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1.利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学具,是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2.运用迁移规律,加强计算教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体验到这样的情境:骑自行车技术熟练,驾驶摩托车就会触类旁通;汉语拼音水平高,学习外语也会得心应手……这些例子都说明了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心理学上把上述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叫做迁移。
就小学数学学习而言,迁移主要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所施加的影响。如果已有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对新学习起着促进作用和积极的影响,称为正迁移(简称迁移);如果已有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对新学习产生干扰,起消极的影响,则称为负迁移(或称干扰)。由于数学知识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并总是相互作用的,所以迁移现象普遍存在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从完成教学任务的目标看,我们所期待并致力的当然是促进性的正迁移,同时注意避免和克服干扰性的负迁移。
三、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强了,笔算的速度才会加快,计算的正确率才会提高。口算的速度快了,笔算的正确率同样会提高。因此,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十分必要:如低年级的口算可以采用开火车、找朋友、对口令、抢答等游戏活动形式进行口算。口算训练要持之以恒,才能切实为以后较复杂的运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掌握估算方法,培养估算能力
估算是一种开放性的创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倡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在计算时,随时运用估算的方法,进行估算,以确定解决问题的大致范围,用来估计计算的结果。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估算习惯,要在每一课时中适时地运用估算,使之成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一部分。
五、优化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数学学习离不开练习。但如果练习简单重复,学生就会不感兴趣,甚至抗拒,练习效果就很差了。教师就要注意优化练习设计,多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趣味性和思考性比较强的题目。对学生在练习中经常出错的地方,要注意讲解,及时纠正。
六、不可忽视的“错误”
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自己的“错误”。把自己做过的作业、习题、试卷中的错题整理成册,便于找出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使得学习重点突出、学习更加有针对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
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都有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计算能力的培养同樣不例外,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摸索、共同努力,这里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希望与同仁交流。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篇9
凤城四中 黄秀君
一、课题背景: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和笔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数学观察能力。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对计算产生兴趣,慢慢喜欢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课题理论依据:学生由小学进入初中,不仅是学段的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有了改变,学习任务更加繁重,学习内容也有了相当大的变化。由小学到中学是学生一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学生运算能力不强的状况充分暴露出来,如何在这三年中提高学生正确、快速的运算能力是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和研究的。
在每次的考试分析会上,特别是每年的中考分析会上,都对计算问题提出了不少要求,由于计算问题而失的分数占的比重较大,特别是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比重较大。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分析他们出错的原因,发现是由于计算错误造成的,有的是计算方法错误,有的是看出条件错误,有的是计算错误。由计算失的分数,比难题失的分数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1)普遍存在着“双差”:一是基础知识差,没能理解基本的运算步骤和方法,搞不懂运算顺序,没有搞清楚算理。二是学习习惯差,没有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在作业特别是试卷中,常常见到学生答非所问的现象,或者是看错条件的现象。(2)教师普遍存在轻视计算能力的问题,他们认为:几何证明和应用题教学可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而运算技能的培养仅仅为解决问题提供一种工具,为思维结果评判提供一种手段,其本身思维功能并不明显;学生手中都有计算器,一些计算问题只需用计算器就可以解决了,用不着教师花力气讲解。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运算能力是指不仅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而且须理解运算的算理,能根据题目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巧妙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更大的帮助。
运算技能不仅能促进思维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要落实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应该重视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因为它是数学其他各种能力的基础,难以想象,一个没有良好运算能力的人会有多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和笔算能力,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对计算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具体目标(1)学生目标
a、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自觉的学习,养成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
b、学生学会自主分配时间,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整体计算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c、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2)教师目标
a、面对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教师要善于发现,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有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b、努力寻求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培养计算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学校特色。
三、课题对象及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凤城四中七年一班全体学生
2、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是区域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最小单位是以各校各班或个体为对象,是一种理论性、实证性、探索性研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文献资料法: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了解教师、学生对各学科所采取的课堂教学的认识,发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选择更适合的课题进行研究。
3、教育实验法:选择实验班级,通过对比实验,发展、验证因果规律。
4、研讨交流法:通过公开课、观摩课、“案例”研究课等方式进行研讨、交流,探究。
5、案例研究法:对教育教学实际中遇到的困惑,通过指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尝试解决方案。约请专家指点,通过个案分析,进行专
题研讨,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
6、行动研究法:采取边学习、边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相结合的方法。
四、研究策略
1、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6月)。
(1)确定研究成员,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起草课题方案,讨论修改定稿,向上级教科研机构申报课题。
(2)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对实验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提出具体的研究方案。
(3)选取实验班,进行实验前的测评工作。
(4)做好各项资料的准备工作,组织学习有关资料、鼓励实验教师上网搜集有关提高计算能力的的理论。
2、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3年6月)以学年为单位,分三个小阶段。2011年9月---2012年7月
(1)研究人员在课题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认识。(2)从任教学科入手选择1~2个教育教学研究内容进行探索。(3)撰写研究反思、积累研究资料,进行阶段小结。2012年7月---2013年6月(1)制定一个第二阶段实施计划。
(2)对上已选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再选择1~2个研究实践活动。
(3)研究中保存好有关课例、个案,进行一些相关调查,搜集资料,撰写研究论文。
3、总结阶段(2013年6月---2013年7月)
(1)、搜索和整理全部研究资料,归类、分析、起草研究报告。(2)、对研究报告草案进行论证探讨、修改定稿。
(3)、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的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规律、课堂教学的评价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总结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的基本体系结构和规律。
(4)、做好案例,论文等编辑工作,完成结题的一切工作,制作结题集,向立项机构申请结题。
五、结论与反思
培养初中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总结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重点是准确理解有关知识,熟练有关运算的方法、步骤。符号运算成为数学学习的一个基本技能,初中阶段,符号运算的具体内容可能包括: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分式运算,根式化简,以及有关方程、不等式求解中具体技能等。初中数学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完成从数到字母、从算术到代数、从数的运算到式的运算„„一系列的任务,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及更客观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培养学生符号运算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在其中有着不可推却的责任与义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运算能力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从思想上重视运算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学生符号感的培养,提高符号运算能力。所以教师首先要有符号感的意识,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使学生对符号运算重视起来。学数学的目的之一是要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运用符号解决数学和数学以外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符号感。那么,怎样理解符号感?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二、什么是符号感,怎样理解符号感
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符号表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使学生感受和拥有使用符号的能力,课程标准根据数学的学科和课程的特点,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的数学学习内容。
三、通过有关数学符号背景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符号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在每一种数学符号的背后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包含了很多历史故事、趣闻等。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将这些历史、趣闻、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仅拓宽了学生对数学符号发展与运用的了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符号的兴趣。
四、遵循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符号运算的能力。
符号运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对于教学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同时逐渐渗透归纳、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是想方法。例如,因式分解的学习直接影响分式乘除运算的学习,因式分解不过关,就意味着分式的乘除法就无法过关,因此,搞好因式分解的教学就能为后续的教学打好基础。
五、渗透类比的思想。
初中数学承担着培养学生从数到字母,从算术到数学,从数的运算到式的运算等一系列的任务、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类比小学数学学习初中数学效果会更好。例如,类比分数加减运算学习分式加减运算,类比分解因数学习因式分解,类比算术的运算学习有理数的运算等。通过类比学习,让学生主动获得有关算理,在学生明晰算理后,再通过相应的训练巩固算理和运算技巧,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重点是准确理解有关知识,熟练有关运算的方法、步骤。随着运算技能的形成,逐渐简化运算步骤,灵活运用法则、公式,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在各种应用中,逐渐积累提高运算能力。
实施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反思
在我的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聪明的学生往往较马虎、草率,学习成绩波动较大;而一些智力一般的同学学习成绩却较稳定,甚至有时超过比他聪明的同学。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分析他们出错的地方,发现由于计算错误或用错误方法计算造成失分的占较大比例,比难题所占的分数还多,因而就出现上述反常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1)学生普遍存在着“双差”:一是基础知识差,没能理解基本的运算步骤和方法,搞不懂运算顺序,没有搞清楚算理。二是学习习惯差,没有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在作业特别是试卷中,常常见到学生答非所问的现象,或者是看错条件的现象。
(2)教师普遍存在轻视计算能力的问题,他们认为:几何证明和应用题教学可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而运算技能的培养仅仅为解决问题提供一种工具,为思维结果评判提供一种手段,其本身思维功能并不明显;学生手中都有计算器,一些计算问题只需用计算器就可以解决了,用不着教师花力气讲解。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运算能力是指不仅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而且须理解运算的算理,能根据题目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巧妙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更大的帮助。运算技能不仅能促进思维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要落实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应该重视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因为它是数学其他各种能力的基础,难以想象,一个没有良好运算能力的人会有多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实际能力。
一、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的原因
(一)计算的不良心态
1、轻视心理:学生认为计算题是“死题目”,不需要动脑思考,忽视了对计算题的分析及计算后的检查;
2、畏惧心理:学生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多或者计算数字大时,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缺乏耐心和信心,因此计算就不准确。
3、侥幸心理:认为我不是不会,只是马虎罢了,真的考试时我认真一些就行了。而往往是习惯成自然,这样的同学即使考试计算正确率也不是很高。
(二)对知识(公式、法则等)的不熟练
在计算这一部分中没有复杂的概念性质等,学生只要理解的充分、掌握的牢固,就可以形成非常良好的计算技能。而由于公式、法则的不明确,没有形成基本的计算技能技巧,这是计算失误的一个主要问题。
(三)不良的计算习惯
部分学生由于计算书写马虎,字迹潦草;无论数字大小,是否熟练,一律用计算器,丧失了口算的能力;有的演算不用演算纸,而是随意在桌子上、作业本或者试卷背面和边缘上演算;计算结束后也不会运用估算和验算等方法认真检查。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措施
(一)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计算基础知识,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二)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障。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四)在教学中,加强练习,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法宝。
(五)让学生树立信心。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篇10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一直从事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小学生计算能力很差.课堂上觉得学生们把知识掌握的很好,而在作业中,试卷上,错误就多得惊人.是题目太难,还是有其它的原因?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一、影响学生计算失误的因素
1、粗心马虎,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学生在计算时,往往抄错符号或数据,如将“+”看成“×”;将“0.93”写成“0 98”;有的学生列坚式计算时,常常忘了把最终的结果写在横式上,或把验算的结果写在横式上;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导致数字变形,就把变形了的数字看成其他数字,以致出错;还有的学生口算不熟练,在完成进位加和退位减时出错较多,乘法口诀还不能熟练背诵,导致乘积出错或试商出错.2、算理模糊,掌握不熟,随心所欲.教学简便运算时,学生由于算理不清,掌握不熟练,造成错识.如38×99=38×(100-1)=38×100-1=3799,38× 100比38×99多了一个38,应减去38,而不是1.再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们常强调小数点要对齐,但学生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常常就把末位对齐变成小数点对齐了.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篇11
【关键词】小学生 计算能力 态度 热情 方法 意志力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152-01
在生活中计算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小学的时候,计算能力更是考量数学教学的的一个重要标准。以此可见计算能力是特别重要的。但是很多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常受他们的态度、热情、意志力、方法、习惯等各方面因素所影响。所以,当面对小学生计算能力不足的问题时,我认为也应该从态度、热情、方法、意志力、习惯等方面入手。下面我将一一向大家道来。
一、明确他们为什么要学习计算及计算的重要性。
(一)学好数学的基础在于计算,小学生只要学会了计算,就会觉得小学数学并非难事。然而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不高,导致学习数学显得十分吃力。这就阻碍了他们的成绩提高。所以,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小学生学习的计算很多是可以在生活中得以利用的。“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这句话将“艺术”改为“计算”也同样受用。如果学生学不好计算,将会一定程度影响他们的生活。
二、培养学生对计算的热情。
教师在教学生计算过程中,要学会引发他们对计算的热情,让他们喜欢去学习,喜欢去做题,教师要教会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的计算例如最常规的口算以及心算,并且还得教给教给他们一些解题小技巧,让他们可以独立的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他们拥有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自豪感和舒适感。考究训练方式,刺激计算热情。为了提高他们的计算热情,采用快乐学习法,根据每一天教学的内容,让他们多加勤练口算。计算同时,要强调训练方式的不同。
三、培养顽强的意志力。
教师需要对学生们顽强的意志力加以关注,这样可以有效快速稳定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每日坚持练习,老师教育学生的过程里,一定得依据每日上课要讲东西适当展开一些笔算练习,在我班每日30道笔算练习已经变为他们必不可少的环节。只要每天坚持不懈的练习,就能让学生的意志变得顽强,还能有效提高他们的计算水平。
根据小学生偏爱一些特别容易的题目,不爱做稍微困难一点的计算题的弱点。老师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惰性,解决影响他们的正确做题的心理原因。老师还可以利用一些不一样的方法让学生练习,比如:“趣味竞赛”。勉励他们能够以不同方式解决问题从此来磨练他们的意志力。
四、关注学生的数学基础的掌控。
在老师教育学生过程中,小学生在面对着各式类型的计算。但是无管是四位数加减还是六位数加减,又或者是一些更困难的题目。“十位数加减法”、“二十位数加减法”、以及“99乘法表”都始终贯穿其中。想要得到题目的答案,第一一定得想到该利用怎样的计算思想、计算定律以及一些重要的法则和公式,所以了解掌控这些概念是他们又快又好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
五、培养优秀的习惯。
优秀的习惯是学生准确计算的保证。在计算教学中,学生犯错不是因为错误的理解算理,也不是因为错误的计算公式,而是由于没有一个优秀的习惯所以培养优秀的习惯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让仔细检查成为他们的习惯,需要他们对抄写下小题做到仔细检查,做到符号一致。做到不漏不错。
(二)让仔细审题成为他们的一种学习惯性,需要他们对计算题中的加减乘除以及数字进行看清,进行有顺序的计算,采取最恰当的方式解决。
(三)让规范书写、仔细计算成为学生们的习惯,需要学生格式规范,书写工整。
(四)让估算与自觉检验成为学生们的习惯。
(五)看清题目。计算过程中学生常常因为看题过快,有些时候可能把题目数字看错把123看成321,又或者把符号看错加号看成减号,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必须将看清题目作为习惯,提倡匀速整体进行记忆,切勿雾里看花,记着写好后再与原数对照一下,从而有效减少看错带来的计算错误。
六、小结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蹴即就的事情,只有学生与教师的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才能有所收获。平日里教师要从教材的角度考虑,从学生的特点考虑,从儿童的心理层次考虑,与实际相联合,以游戏、多媒体为手段为学生构建一个有趣,富有生机的学习氛围,让枯燥的教学计算重焕光彩。
参考文献:
[1][丹]克尔凯郭尔:《非此即彼》,封宗信译,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版。
[2][丹]克尔凯郭尔:《恐惧与颤栗》,刘继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篇12
2002年9月,我区数学教材进行了改革,将原来用的人教版教材改为了北师大版教材。北师大版教材比较活,更贴近生活,但新课改的计算教学,既要在具体情境中导入,体会各种运算的含义,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材编排中,计算和应用进行了合并,很多地方没有了老教材的应用题章节、运算循序总结性章节。教材练习安排中,基本题量太少,很多是应用和扩展题,这样就造成学生基本计算能力普遍下降的现象,如何两者兼顾,既保证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又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成了各位教师探讨的共同话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加强基本口算训练必不可少,要让学生说得清楚,算得简便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所以每位学生都要打好口算基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每节数学课,教师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3~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可以进行开火车游戏练习,也可以抢答,还可以学生自己出题“一问一答”,丰富多样的练习长期进行,持之以恒,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讲清算理,做到算理步步清
《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要使学生理解两点:(1)24×13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3盒的支数是多少,即3个24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2)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3个24得72,所以又要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4得240,(也可看成24个1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但在我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本班有位男生计算能力特别强,但他列的竖式和大家都相反,如:24×13,大家都按我教的先用24乘3,再用24乘10,然后两个和相加。他却用13先乘4,再用13乘20,然后两个和相加。为此,我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按照北师大版教材中的方法,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先用一个乘数与另一个乘数的个位相乘,再用这个乘数与另一个乘数的十位相乘,最后把两个和相加,这位学生的做法也是对的,我及时肯定了他的做法,并给他说大家常用的方法是从上往下乘,这位学生的做法给我们带来了思考,教学中算理一定要明确。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确保计算能力的提高
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和熟练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有的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得潦草,抄错数和符号;有的没有验算习惯,题目算完了事。因此,出现了同一次练习中,同样性质的题目,有的可能算对了,有的可能算错的现象。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例如,在一次测验中,计算218×36,要求用竖式计算,但题在第2页最下方,列竖式的空白在第3页最上方,就出现了各种错误,有学生把218抄成278,还有学生抄成281,算对的学生有人忘了在横式后面写得数。所以,在教学中,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要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计算的检查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几条: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
四、加强练习,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法宝
“学而时习之”,说明了练习的重要性。只有在掌握了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反复练习,才能够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当然,为避免造成学生的枯燥情绪,应该讲究训练策略和训练方法。训练内容要有层次:基础训练(掌握算理、法则、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计算公式等);针对性训练(纠正学生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强化训练(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训练的手段要多样,如,竞赛式,可以提高速度;游戏式,可以提高兴趣等。训练的种类要注重多样,如,心算、口算、估算、笔算等。如果用以上不同形式的训练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坚持每天适当地进行训练,我相信通过反复的练习一定能够很快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摘要:新课改的计算教学,既要在具体情境中导入,体会各种运算的含义,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技能,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材编排中,计算和应用进行了合并,很多地方没有了老教材的应用题章节、运算循序总结性章节。教材练习安排中,基本题量太少,很多是应用和扩展题,这样就造成学生基本计算能力普遍下降的现象,如何两者兼顾,既保证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又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成了各位教师探讨的共同话题。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篇13
李桥小学 邱丹 2016/10/25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很多同学总以为计算式题比分析、解决问题容易得多,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总结几点心得如下:
一、发现问题,改变学生认识。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我首先在学生中开展了一项活动:让学生自己搜集计算中经常要犯的错误,包括出错原因,看谁找的认真,错因找的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也就把问题抖落了出来:
(1)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6与0,1和7写得模棱两可;(2)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3)计算时不打草稿;(4)一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5)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
从一些学生的计算错误来看,“粗心”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的同时,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出来,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做计算题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在计算训练时,要求学生一定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1、看:就是认真对数。题目都抄错了,结果又怎么能正确呢?所以,要求学生在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与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抄错数或运算符号。要做到三点:①抄好题后与原题核对;②竖式上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③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
2、想:就是认真审题。引导学生在做计算题时,不应拿起笔来就下手算,必须先审题,弄清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才能动笔算。另外,计算必须先求准,再求快。
3、算:就是认真书写、计算。作业、练习的书写都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一定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尤其要符合规范,数字间有适当的间隔,草稿上的竖式也要数位对齐、条理清楚,计算时精力集中,不急不抢。
4、查:就是认真演算。计算完,首先要检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其次,检查数字、符号会不会抄错,小数点会不会错写或漏写;再次,对计算中途得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和演算.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切实打好基础。
口算是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它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
1、为了提高学生口算的准确率和速度,我根据学生知识结构,有意识地让学生记一些特殊数学的组合,如:和是整
十、整百的两个数(73和27,98和2等)这些计算结果的记忆,不但对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
2、每堂课上安排练习。每节数学课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口算天天练),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多种形式变换练。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推荐阅读: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2011.12.12)08-21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09-15
如何提高基础计算能力05-30
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11-30
如何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11-07
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08-14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11-08
如何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研究12-04
学生干部如何提高领导能力全08-17
如何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听力能力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