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研究

2024-12-04

如何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研究(精选14篇)

如何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研究 篇1

《如何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研究》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城关镇北街小学 张居玲

本学期,我们组申请了新乡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研究。在平时工作中,我努力做到以课题研究的要求指导平时的教学实践,把教改实践的经验及时加以总结、交流和完善。加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为一年级数学教师,我把研究重点放在口算教学方面。口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年级是打好口算基础的重要时期,它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计算能力。而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因此,在计算练习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事。

一、分析学生口算错误的原因

孩子在口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总结如下:

1、心理方面的原因

小学生感知事件是比较笼统的,不够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独立的事物,不能觉察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及特征,因而缺乏对事物间的整体认识。有时在进行口算练习时,有些学生还没看清数或运算符号,就将答案脱口而出了。

2、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一年级学生太小,不能认识正确口算的重要性。本身对口算缺乏兴趣,加上机械重复的训练更是嫌麻烦,便不加思索的信口乱说。再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写作业时边做边玩,不能集中思想的口算;书写时不规范、字写得很马虎,算后又不安心检查计算,都是计算错误的原因。

二、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

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为了预防学生口算出错,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让学生正确迅速的进行口算,我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的几种方法,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1、口算方法归纳总结法

在小学一年级,特别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加减法口算重点,也是难点。只要将20以内的口算掌握得非常熟练,那么更难一些的口算就没有多大的问题了。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主要用的教学方法是用“凑十法”,也就是“看大数,分小数,凑满十,加剩数”的方法。(1)、归纳算法,“凑十法”。(2)、引导学生找出“9加几”题的规律:第一个加数都是9,第二个加数越来越大,和也就越来越大;和个位上的数比第二个加数少1。

2、练习形式多样法

由于口算题不同于解决问题,它没有生动的情节,比较的枯燥单一,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复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产生乏味感,容易疲劳和厌倦,激发不起训练的兴趣,所以在口算练习时,只有形式多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平时,家长注意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口算练习,例如看口算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直接说出得数、对口令、夺红旗等数学游戏,还有如自算(自己在书中找口算题,规定时间内看自己能算对几道)、互算(同学之间互相出题,互相通过对比,来提高口算能力)、口算竞赛、抢答案等竞赛的形式,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此外,除了在课堂上的练习之外,还可以建议孩子们在生活中运用,比如: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等,让父母把10以内的加减全部做成卡片,每天练习,这样就不会感到口算枯燥了。

3、口算练习要做到持之以恒

口算要做到正确熟练,必须坚持做到天天练。我的做法就是每天利用课前三至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听算20道口算题。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练习,日积月累总会有进步的。

4、养成良好习惯,保持口算的正确性。

口算中出现的错误,我们大多都认为是孩子粗心大意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然而这些好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要通过长期以往有目的地训练,才能培养出这些好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他们养成“看清题目、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努力消灭计算错误,提高口算正确率。

总之,要提高一年级学生口算的正确率,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只有坚持不懈的过程,在口算练习中逐步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算法、理解算理、形成技巧、养成良好习惯,才能达到提高口算能力的目的。

《如何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研究》课题研究

第二阶段工作计划

城关镇北街小学 张居玲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一)学生方面: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织学生经历探索、练习、反馈的全过程。

2、让学生掌握算法,明白算理,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认真审题、分析、检查验算、总结反思的良好习惯。

(二)教师方面:

1、通过研究,深入理解计算教学中所蕴涵的数学本质思想,积累学生出现的错题,分析错误原因,并以此为突破口,提高计算教学的实效性。

2、通过研究,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形成计算教学独有的个人风格。

二、研究的内容及措施

新课程对计算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对计算教学的价值观重新定位,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 而是重视了数的概念教学,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并且把它和新课标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的计算学习活动要从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转化成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基于此,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如下:

1、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研究。

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没有熟练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我们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学生掌握一些方法。(1)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和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2)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训练方法等策略。

①以口算能力训练为突破口,加强学生口算训练。在每天中可以安排3—5分钟的口算训练,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养成天天算的好习惯。

②在减负的前提下,控制一定的训练量,培训学生一定的数感能力。③在重视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同时,对学生数学计算训练重视训练把握基础性,突出针对性,寻找规律性,适当综合性。

2、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有关计算方面的基础知识广泛分布于小学数学的各册教材中,要求每位数学教师必须熟悉各册教材的教学要求,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以及知识基础精心设计教案,灵活调控教学过程。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研究措施:

1、剖析数学新课程实验课堂教学案例,依照新课程理论对案例进行剖析。

2、开展教学研究反思活动,在教师日常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反思,积累教学成功的案例。

3、开展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4、做好常规教学工作,从细节做起。

1)加强计算教学,上好新授课,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透彻理解算理掌握法则。

2)平常练习严要求,养成好的计算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认真审题、分析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

5)培养总结反思的习惯。学生建立一本错题本,平时作业中的一些错例,摘录在自己的错题本上,并写出产生错误的原因和纠正的方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经常这样做可以吸取平时的教训,在以后的学习中避免或减少错误的产生。

6)加强练习,运用多种形式,使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7)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每堂新授课可以加入前一天作业中的易错处,让学生改错。几节新授课后,在练习课中安排一节专门以改错类型的课,以巩固、运用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目的是及时针对学生作业中输出的错误信息,集中分析订正,使学生准确掌握新知识,并在改错中化知识为能力。

课题在本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

1、教师在计算教学中的教学理念。

2、教师在计算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

3、要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改变学生的计算习惯。

4、以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

本课题重点研究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促进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难点是提高学生数学计算的正确率,使之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的合理和灵活。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案例研究法:教师记录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抓住典型案例,多次、重复完成,进行分析反思,探寻共性规律。

2、文献研究法。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并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来研究分析。

3、调查法:深入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实地调查,寻找错误的原因。

4、行动研究法: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在调研中发现问题,针对问题研究对策,计算教学;开展教学研究课比赛,给教师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

5、通过个案研究,发现、整理、提炼、归纳,找出开展计算教学中的特色做法,找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有借鉴价值的先进经验,宣传推广,为提高计算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提供帮助。

6、经验总结法。搜集整理课题研究材料,总结、分析课题研究的经验,形成课题研究论文。

如何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研究 篇2

关键词:口算,数学,技能

口算是不借助任何工具, 只凭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它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现今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已经作出了改革, 在低年级教学基本口算的基础上, 中、高年级适当增加了口算内容.可见, 口算已经是计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了.因此, 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谈一谈我的认识和在实践中的经验.

一、重视口算算理和算法的教学

首先, 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强算理和算法教学, 口算的算理是说明口算过程的依据和合理性, 是说明口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逻辑顺序.其次, 口算算理更是掌握和熟练口算技巧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 学生的口算, 恐怕笔算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分析整个小学数学教材, 我们不难发现中低年级的口算多以基本的算理为主, 而高年级的口算多以算法的技巧性为主.比如, 教学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内容时, 通过直观演示、操作教学14×3, 把课本中表示14的图用实物展示在黑板上, 让每一名学生准备好三捆 (十根一捆) 和十二根单根的小棒, 学生动手操作, 然后集体演示, 通过自由的思考和推理, 找到不同的计算办法, 再通过比较、分析、讨论、交流, 总结概括出共同的特点, 使学生从中领悟算理, 形成清晰、灵活的口算方法.口算本身就是一种快速的思维活动, 不经过自己的亲身思考、动脑加工, 怎么能够形成自己的口算方法呢?如教学9+2的口算:我先出示装有9个玻璃球的盒子, 另外再准备2个玻璃球, 我问小朋友, “应该怎样移动一眼就能看出一共有几个玻璃球?”很快有小朋友举手说:“我从盒子外面的2个玻璃球中拿1个放进盒子里, 盒子里就有10个玻璃球了, 外面还有一个, 一共11个.”大家都说这个小朋友说得好, 于是我引导告诉小朋友这种方法叫做“凑十法”, 即看到9就想到9和几凑成10.

因此, 在口算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强算理和算法的教学, 通过直观的、动手操作等手段, 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算理的基础上, 自由地发挥自己聪明才智, 形成清晰、自然的口算技巧, 也为进一步的口算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真正走好提高口算能力的第一步.

二、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那就必须让学生对口算感兴趣.兴趣来源于知识本身的力量, 来源于教师讲课的艺术.作为教师应着重挖掘我们的教学艺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我觉得应从两方面入手首先, 新课教学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我想没有什么比做课堂上的主人更有兴趣的教学形式了.因为小学生的表现欲强, 事实上, 口算的学习内容都是比较简单易懂的, 只要相信学生, 给学生探究和表现的机会, 学生都会通过自己的努力, 及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探讨等方式, 发现和掌握口算的算理和技巧, 以此来满足他们小小的虚荣心.增强了信心, 这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口算兴趣, 而且也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 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 多一些竞赛性的练习, 小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好胜心.如, 低年级课堂上可以进行小组接龙比赛, 还可以进行同学之间打对手, 比一比谁打败的对手最多, 在家时可以和家长进行对抗赛.高年级可以进行时间段的个人擂台赛, 每名同学都有一个积分台, 评出周擂主或者月擂主, 以此来激发他们热爱口算.总之, 要想让学生热爱口算, 需要教师细心地观察学生的心理, 并延着学生的兴趣方向去探讨教学方法, 相信学生一定会爱上我们的口算学习, 爱上我们的数学学习的.

三、探究学生口算的错因, 有针对性的练习

在口算中, 学生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有些家长或教师认为是“粗心”所致.可是, 粗心又是什么原因呢?分析这些原因, 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促使学生及时地纠正错误, 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分析错因, 首先是学生的感知上错误, 因为学生口算题目时先要通过感觉器官感知数和运算符号或由它们而组成的算式, 因此, 往往对相似、相近的数、符号容易产生失真, 常把+看成×, 把÷看成+, 如“2×3×5=5×5=25”, “96÷4=100”等;把“56”看成“65”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的不认真感知而造成的错误.其次是注意力分配到每一个目标时, 往往照应不全, 丢三落四.再次, 思维定式的副作用干扰学生口算, 产生错误.如, 13-8, 15-8, 19-8, 11-8, 后面跟一条口算:12-6, 很多小朋友就会算错为12-6=4.因此, 在平时的口算教学中, 需要我们教师多用心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心理, 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来纠正错误, 才能更快、更稳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篇3

口算方法都是从实际运算中总结出来的,要想达到口算正确与迅速,不仅要掌握口算方法,还必须懂得算理和思路。如计算453-97,可以这样给学生讲:因为减数97与100接近,可以先把453减去100,得到差为353,再加上多减去的3,可以得到实际的差是356。经过减整加补,这样可以缩小口算思路的曲折性。又如计算125×4×25×8,可向学生这样讲清算理: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把125和8结合起来相乘凑整得1000,再把25和4结合起来相乘凑整得100,然后再把1000乘以100得100000。这样,每个题都讲清思路,说明算理,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要进行专项训练

上新课前,可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坚持搞口算基本训练。并要求学生合理选择算法,在短时间内正确地计算出结果。进行这种训练要有针对性,要有计划、要有具体的安排。比如讲“整数加减法”的口算时,可安排100以内加减法的内容进行训练,先练整十整百的,再练进位的等等;讲“因数是两位或者三位数的乘法”时,可安排乘法以及加法混合运算的口算内容,让学生运用乘法的结合律、分配律来解决问题。只要精心准备,虽然开始时比较花费时间,但坚持天天练、堂堂练,就一定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进行口算训练时,既要注意练习形式要灵活多样,也要注意题目的数量和质量,避免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同时还要注意与生活或者与学生的实际紧密相联,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研究 篇4

2 简单的会不会,有的学生会口算比较快,有的会比较慢

不能因为慢就是有问题的,有的人反应是比正常的人慢的

3 透过简单的小计算游戏来提高兴趣

4 课后布置10道左右的题让父母和小孩一起玩口算

其实,口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

懂理,就是使学生懂得口算的算理;会算,就是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熟练,就是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对基本口算能够算得又对又快;灵活,就是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

据此可采用如下方法对学生进行口算能力的培养。

一、传授

传授,是教师根据教材的思路教给学生一般的口算方法。

在学生掌握一般方法的基础上,启发学生通过横向思维、逆向思维进行思考,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最后,通过比较,找出比较简便的口算方法。

通过这个阶段的教学,使学生达到懂理、会算。

并使学生在学习口算方法的同时,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都得到锻炼,促进智力的发展。

例如,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四册第四单元“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加法例1“64+25”。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按照教材编排的思路,把第二个加数25分解成20和5,然后,用64加20得84,再用84加5得89。

使学生懂得这种方法的计算道理。

然后再提问学生:“你们还有别的算法吗?”这时,学生可能说出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比如,有的会说:先用60加20得80,再用4加5得9,然后用80加9得89;还有的会说:先用64加5得69,再用69加20得89,等等。

在学生说出几种不同的算法后,教师应该先充分肯定学生的计算方法,对他们积极思考的精神给予表扬。

然后再启发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这几种计算方法中哪种比较简便?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计算步骤少的比较简便。

接着,教师抓住时机对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进行小结,并向学生说明,在以后计算时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但应该尽量用比较简便的方法。

二、初练

初练,是在学生掌握了口算方法之后进行的初步练习。

这时的练习,重点是要求计算正确,不强求计算的速度。

练习时应注意:1.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安排些习题,使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逐步掌握计算方法;2.让学生适当地说一说口算的过程,以加深对口算算理的理解;3.练习中要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习时,可选用下面几种练习形式。

(1).看口算卡片算。

口算卡片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反复使用。

(2).用口算簿进行口算。

使用时,教师翻动口算簿,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得数,最后让学生自己订正。

(3).用活动口算卡。

用两块大小不同的圆形纤维板或胶合板等,中间用钉或螺丝固定,大小圆板上分别写上不同的数字。

中间写上运算符号。

使用时,教师可任意转动圆板,组成需要的题目。

(4)用口算板。

口算板上是0~99的100个数字。

教师任意指两个数,说出运算符号,让学生口算出得数。

(5)用口算表进行口算。

一张口算表可以组成各种类型的口算题,便于对学生进行口算基本训练。

三、活练

活练,是在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口算之后进行的经常性练习。

在每节课前,要根据新课内容的需要,有目的地安排口算练习,使学生能根据不同的习题,灵活地使用口算方法,使计算合理、灵活、迅速,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在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中,要紧紧依靠教材,依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现有智力水平进行教学。

讲清数字与数位的关系,数和形的关系,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配合教具、学具的使用,从直观教学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口算的积极性,形成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2.练习中应采用口算、笔算相结合的方法。

在计算时,让学生先说出口算方法,再让学生说一说笔算方法。

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了解口算与笔算的联系与区别,对新知识加深记忆。

如何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研究 篇5

结 题 报 告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义 研究背景

口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所占的课时居于首位,这足以说明计算教学的重要性。近年来,我们所听的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大多是新课程新增的内容,如找规律,统计,观察图形等。当大家都把研究的慧眼放在新增的教材内容时,我发现——孩子的计算能力下降了。通过平时检测和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情况也能看出,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这无疑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要迅速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思维,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学生的口算既准确又迅速,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熟练程度并使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实验的过程与措施

(一)明算理,懂法则

口算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撑握计算的法则,方法。其中,弄清算理是关键。如:小学一年级“凑十法”的教学,可先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物操作过程,通过摆弄学具,及眼、耳、口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然后让学生根据操作过程说出自己的思想过程,为实现认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做好准备。如:9+4可表述为:9和1组成10,把4分成3和1。9加上1得10,10+3得13;4和6 组成10,把9分成6和3,4加上6得10,10+3得13.再经过9+3,9+5等的练习,概括出“凑十法”的方法与规律:看大数,拆小数,看小数拆大数,先凑十,再加几。

这样经过感知观察,形成象。抽象概括三个学习阶段及相应练习。学生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这一认识过程,既弄清了算理,又掌握了法则,保证了初算的正确性。

(二)重视思维过程,形成技能技巧

口算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理解法则阶段,学生总是进行着详尽的展开式的思维过程,在形成计算技能的计算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在逐层次的简略、压缩,计算的步骤逐步地简化,计算推理过程也逐渐简缩,到最后,由于计算技能的熟练,一些简单的计算能脱口而出,实现计算思维活动的“自动化”。

因此,在教学采取,先慢后快的原则,训练初期,侧重于法则的理解,和基本计算方法的的掌 1

握,只要求正确,不要求速度,着力于巩固口算知识的为技能的形成打好基础。随着知识的深化,在练习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并加强算法指导,引导学生逐步简化思维过程,形成口算技巧。《新大纲》对口算教学的要求是: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口算技能,除了让学生掌握算法外,还需要经常性的练习,做到天天练。

2、加强目的性与针对性的训练

首先,要加强基本口算的训练,只在实实在在地练好基本口算,才能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其次,易错的题目要及早预防,反复练习,研究证明,学生在学习数学课程时,肯定会出现具有普遍性的特殊错误类型,且与使用的教学方法无关。有些错误则是学生个人认知结构不完善所至。如老想着凑整,而全然不考虑运算顺序。

其次,易混淆的题目对比练习,可增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的清晰性。最后,要有意识逐步提高学生口算的速度。

3、训练形式要灵活多样

首先,训练形式要分散,集中相结合。在平时要坚持分散训练,如每天做5分钟的“天天练”。经过一定时间后,可进行集中训练,帮助学生归纳方法,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其次,口算形式灵活多样,如;指名口答,集体抢答,开火车、对口令、连线、找朋友等。组织口算比赛或听算与视算等形式。

4、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1)审题习惯。帮助学生克服不审题,提笔就算的毛病。

(2)思考习惯。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勤于思考,寻找最简法的心算。

(3)检验习惯,要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

(4)改错习惯。培养学生主动分析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的良好

三、具体操作方法

教师抓基本口算、教方法、常训练。

(一)抓基本口算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口算分为基本口算、一般口算和特殊口算三类。这三类口算以基本口算的内容为主,基本口算必须要求熟练,而熟练的程度是指达到“脱口而出”,其它两类口算只要求比较熟练或学会。因此,教学时要注意抓好如下几个方面:

1、直观表象助口算。

从运算形式看,小学低年级的口算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的运算。如教学建立9.5+2.5的表象:先出示装有9块饼干,另外再准备2块,让学生想一想,“两个0.5块饼干应该怎样表示?”很快有学生说:“我拿两个半块饼就可以了”老师再问:怎么样计算更快?学生很快说出:先算9块饼与2块饼合起来是11块饼,再把两个半块合起来又是一块,最后11加1就得12块饼了。老师表扬了这个同学说得好,这样,表象建立了,口算的准确性也就有基础了。

2、理清算理助口算。

基本口算的教学,不在于单一的追求口算速度,而在于使学生理清算理,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因此,应重视抓好算理教学,例如教学998+52=1050时,要从实际操作入手,让学生理解。并画出口算998+52=1050的思维过程图。在学生充分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简缩思维过程,抽象出进位加法的法则:“看大数,分小数,凑成整百或整千数,再加几。”最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998+52”怎样算。这样,学生理解了算理,亦就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

3、说理训练助口算。

抓好说理训练,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基本口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教给学生方法

1、用“凑十法”口算。

根据式题的特征,应用定律和性质使运算数据“凑整”:(1)加数“凑整”。

如1.4+5+0.6=?启发学生:几个数相加,如果有几个数相加能凑成整数的数,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把几个数相加。

(2)运用减法性质“凑整”。

如50-1.3-0.7,启发学生说出思考过程,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并通过比较,让学生总结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如果减数的和能凑成整数的数,可以把减数先加后再减。这种口算比较简便。

(3)连乘中因数“凑整”。

如25×1.4×4,25与4的积是100,可直接口算出结果是140。

2、运用“分解法”口算。

就是把题目中的某数“拆开”分别与另一个数运算,如2.5×32,原式变成2.5×4×8=10×8=80。

3、运算定律的熟练运用

各种运算定律的熟练运用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乘法分配律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计算速度,还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度。如:44.8×99+44.8运用乘法分配律就是:44.8×100=4480,既快 3

又准确。

4、运用一些速算技巧进行口算。

(1)首同尾合10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乘法速算。即用其中一个十位上的数加1再乘以另一个数的十位数,所得积作两个数相乘积的百位、千位,再用两个数个位上数的积作两个数相乘的积的个位、十位。如:14×16=224(4×6=24作个位、十位、(1+1)×1=2作百位)。

(2)头差1尾合10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乘法速算。即用较大的因数的十位数的平方,减去它的个位数的平方。如:48×52=2500-4=2496。

(3)采用“基准数”速算。如623+595+602+600+588可选择600为基数,先把每个数与基准数的差累计起来,再加上基数与项数的积。

(4)掌握一些运算规律。例如,两个分母互质数且分子都为1的分数相减,可以把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把分母的差作分子;两个分母互质数且分子相同,可以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分母相减的差再乘以分子作分子,等等。

5、熟记常用数据。

如:1.1~20各自然数的平方数;2.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各自的积。

6、注重避免题目的错误信息

如:25×4÷25×4,这类题,学生往往一看到题目,就接受到“25×4”的强烈信息,往往会用“25×4”来除以“25×4”,这类题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外,避免接受强烈的错误信息,常进行强化训练,熟能生巧,避免出错。

四、通过实验研究出了一套有效训练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教学中,要紧紧依靠教材,依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现有智力水平进行教学。讲清数字与数位的关系,数和形的关系,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配合教具、学具的使用,从直观教学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口算的积极性,形成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二)练习中应采用口算、笔算相结合的方法。

在计算时,让学生先说出口算方法,再让学生说一说笔算方法。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了解口算与笔算的联系与区别,对新知识加深记忆。

(三)在进行口算练习时,要注意因材施教。同一个班的学生,计算能力不完全相同。如果用一个标准要求,有的学生就会精力过盛无所事事;有的学生就会完不成任务,失去练习的信心。因此,口算练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坡度,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好,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吃得了,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科学安排口算训练口算训练要有计划性和系统性

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小结 篇6

通过一个多月的“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全体学生的口算能力”的课题研究,从实际的教学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不仅有助于以后的学习,而且也有助于发展思维能力。学生口算水平的高低决定其计算水平的高低,学生口算速度的快慢也会影响其计算速度的快慢,因此,计算能力要提高,首先口算要有过硬的功夫。

口算能力的意义主要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因为口算是笔算的基础。

二、有利于提高日常生活的计算问题。

三、有利于儿童的智力发展。

口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口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口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口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口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看错题、负迁移造成的。四年级加入了小数的四则运算,正是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关键时期,我们将口算训练渗透到每一天,从技巧、速度等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能力提高训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

1、陪养学生口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口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口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口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口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口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口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2、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口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若干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口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口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3、计划地组织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良好的口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口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

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口算训练,审题在前,方法在后,思路清晰。

4、算方法要形式多样,适时有效评价。

多种形式口算竞赛,提高学生口算的速度和灵活。为了学生口算的速度,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和竞赛。有时采用视算抢答的形式,看谁答得又对又;有时采用听算比赛的形式,看谁听得准答(写)得快,训练记忆力,提高速度能力;有时进行速算比赛,看谁在规定时间内能做得多而准,通过多种形、不同角度进行口算强化训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性。进行阶段性小结,给予进步的学生、优秀的学生以精神甚至物质奖励,及时的评价表扬,有效地保持了学生的积极性。

案例

一、利用课前3分钟进行训练。改课前谈话为课前口算训练。选择一两个同学轮流值日,带上口算训练卡片到讲台念题,学生抢答。数学课尽量做到每节课如此。

案例

二、利用扑克牌游戏进行训练。在课余时间,将学生每四人(或两人)一组,抽出四张 数字牌,运用“加、减、乘、除”及小括号组合使得数为二十四。谁能最先并以正确的算式算出得数就获胜。这种训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胜心。

案例

三、在黑板报上开辟口算竞赛专区,由学生自行组织,选择有难度,“坑”多的口算题。每周进行出题解题小结,技巧总结。并评出优秀“出题者”“口算能手”表扬鼓励。

总之,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研究时,要把握好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主攻目标的教学原则,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研究”工作计划

本学期进行《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研究》工作,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建立一个开放性课堂,诱发出一种忘我的学习状态,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控制,自我创新。通过自主参与教学,培养学生口算的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懂得计算的重要性,掌握各种口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数学素养,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

一、具体措施和做法:

(1)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口算游戏。

(2)布置有趣的开放性的口算练习作业。

(3)开展口算竞赛,制订奖励方案。

(4)采用趣味游戏法、问题情境法、激励评价法等课堂教学方法。

(5)认真观察记录研究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科学地进行行动研究反思。

二、研究主要步骤:

1、上网或阅读杂志学习课改精神,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

2、制定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

3.和其他课题老师交流学习,听取意见,收集有关课题的教学信息,并作好记录。

4.参考文献,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为实践作理论准备。

5.利用数学课以及自习课前2分钟进行口算训练,以及布置有趣的计算题作业。

6.在校内进行口算教学实验课,做到课前集体备课,课后集体评课,并进行认真的教学反思,收集教学评价表。

7、争取参加关于口算教学的研究讲座及经验交流,撰写课题结题报告资料。

8.写好结题报告:整理教学研究博客,收集和分析评价意见,总结经验和找出存在问题。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篇7

一、开展竞争, 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乌中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 只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单纯的计算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的, 容易疲劳和厌倦, 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 致使教学效率较低。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让学生在玩中学, 开展一些竞赛活动, 如:在教学简便运算前, 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娓娓道来, 既增添课堂气氛, 吸引学生注意力, 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和学习兴趣。

二、重视培养学生理解算理

我们知道, 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 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 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理清算理。

1. 领悟法。

如:在一年级讲授进位加法时, 我让学生在摆一摆, 画一画, 数一数的基础上体会凑十的过程, 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 学生会对“十进制”这一自然数的进位方法有很好的认识。

2. 对比明理法。

如:四年级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时, 涉及到口算、估算、竖式计算, 对于这一知识的教学, 我改变计算题以做题为主的惯例, 鼓励学生多动嘴说, 说一说算理, 说一说想的过程, 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 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以125×11为例, 口算的思维过程是:先算100×11=1100 20×11=220 5×11=55最后算1100+220+55=1375.学生通过说想法, 说过程进行对比、区别, 就会建立起清晰的表象。

三、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训练

针对前期我班口算教学的经验和问题, 我觉得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口算教学:

1. 利用小助手进行全班性的口算练习, 采用读算式说得数的形式练口算的正确率, 培养学生的数感。

2. 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各种形式的口算练习, 主要起检测效果和针对口算教学中的薄弱点。

3. 利用学生间的师徒结对, 帮助速度慢和正确率不高的学生进行练习, 老师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篇8

关键词:小学;口算;清楚;快速;正确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091-01

家长在辅导孩子口算时,首先是要关注的是孩子练习口算的方法,即分别进行“说”“读”“写”的三遍练习,并分别达到三个要求:清楚、快速、正确。

“说”算理,应清楚。

每天的第一次口算练习,家长可以挑出几道口算题让孩子说说是怎么算的,这样说的练习,重点是看孩子对口算算理是否清楚明白,这是正确、快速口算的基础,同时也避免了机械的口算练习。低年级口算一般用凑十凑百或口诀等方法,家长也可以翻看数学书或者于老师交流了解其他方法,当孩子学会一些口算方法之后,就可以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口算兴趣,对以后的口算练习有一定的帮助,也更为方便了。

“读”口算,求快速。

每天的第二次口算练习,可以让孩子大声的读口算题,刚开始可能会慢些,可以再来第二遍、第三遍,同时记录每一次的练习的时间,以便对比,不断提高速度。经过这样的读算训练,使孩子熟练到不需要思考不需要背口诀就能快速地计算,还可以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和计算速度,促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在孩子快速口算的过程中,家长不妨打乱口算题的顺序,让孩子能够根据不同的口算题,灵活的使用口算方法,使口算合理、灵活、迅速,逐渐锻炼孩子思维的敏捷性。

“写”口算,需正确。

每天第三次口算练习,可以让孩子快速的写出前面读过的口算题,然后家长批改,做到对孩子口算的正确率心中有数。这次的练习是说读写的统一,是懂理、会算、熟练的综合运用,不可操之过急,经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可以使孩子对基本口算做到算得又对又快。

培养孩子的口算兴趣,可以采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口算形式来进行。这一点对低年级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如果经常采用单一的方式进行口算训练,势必会让他们感受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效果不会太好。这里介绍几种方法,家长们可以一试,和孩子进行抢答、口算接力赛、口算大比拼等,或者进行随时随地的熏陶。形式多样了,孩子的口算兴趣自然更浓了。下面就是两个例子:

今天老师布置了很多算术题,我有点不想做。这时妈妈和爸爸就和我一起玩口算大比拼:妈妈做裁判,我和爸爸进行比赛。妈妈快速的念出题目,我和爸爸抢答,回答正确者得1分。不仅好玩,还有礼物相送,那就是周末全家一起去书店淘宝。这种方式太喜欢了,明天还要……

如何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研究 篇9

连州中心小学 2012年春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却往往还会出现计算错误,计算的准确率很低。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对文字题,应用题的学习效果,而且还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为此,必须切实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一段时间来的课题研究实践证明,以下几条措施对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大有帮助,具体闸述如下: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认真审题是正确计算的前提。其次,要大力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列竖式的习惯。一部分同学书写很不认真,经常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从而造成计算错误;而另一部同学出错的原因是不列竖式造成的。他们往往是在书本上、手上、桌上……随便找个地方来做乱写一下,结果书写糊涂,经常把0写得像6或把6写得像0,抄到本子上就出现了错误。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列竖式,并要求他们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横竖对齐。我还经常不定时检查学生是不是照我的格式去做了,表扬做得好的同学,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列竖式的习惯。再次,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独立验算的习惯。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愉快学习的氛围。

1、开展计算竞赛活动。对于枯燥无味的计算,学在掌握计算方法之后,往往会随便应付,造成更多的计算错误。这时,适当开展一些计算竞赛活动,往往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计算的兴趣,达到提高计算准确率的目的。对于计算正确的学生实行奖励小红旗,小小的一面红旗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2、热情鼓励学生,加强愉快学习的体验。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我们要热情鼓励。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切的希望,促其改正缺点。

三、对比分析,反复练习,形成计算技能。

1、对于较为普遍或易混淆的计算问题,利用课堂最佳时间,通过典型错例的对比分析,使个别同学的教训转化为全班学生的共识,从而明晰学生的计算思维。

2、对于学生易计算错误的计算题,建立错题档案卡片,反复巩固练习,切实克服常犯的计算毛病,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3、每天的教学保证一定的计算量,使学生的计算能力由量变到质变,逐步形成计算技能,不断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为学生的数学成绩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4、自习课上与课下进行个别指导。

四、课题研究成果与反思

效果:通过一学期的努力与实践,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有所提高。最近几次的作业统计发现,学生计算准确率由原来的不足四成提高到现在的近八成,效果是明显的,也更加坚定了我对本课题继续深入研究的信心。

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篇10

对数字特点的敏锐观察能力,是对口算中已知数字进行分解、分组、进而进行简便运算的前提。

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将数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例如:孩子刚入学认识数的时候,我们可以问孩子:教室里有几块黑板?花园里有几棵大树?学校门口有多少奖牌?等等;

还可以教孩子写数学日记,将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记录下来;

也可以请家长带孩子出去购物的时候,多让孩子算一算需要多少钱。

让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观察了解数字的特点,自觉主动的通过口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培养对口算的兴趣和持之以恒自觉坚持口算的好习惯。

2、理解算理,掌握巧算的方法

口算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大大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并形成口算能力。

为此要重视加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例如:在2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中,学生要会正确运用数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口诀法等。

在这里凑十法是小学低段比较常用的方法,所以,我首先要求孩子要会凑十,会熟练记忆哪两个或几个数能凑成十。

还要教会孩子一些巧算的方法,例如:口算中常用的凑整法、凑十法、分解法,以及熟记一些常见的数据等。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任务,于是,我就在黑板报的一角写下了25×4=100 125×8=1000,提醒孩子们能经常用它们作为口算的拐杖,有的时候还可以利用分解法将题目转换成有25×4=100 125×8=1000的形式。

同时我留一个版面给孩子们,让他们将平时发现的巧算方法记下来,大家分享。

这样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口算的兴趣。

3、变换口算形式,激发口算兴趣,培养口算习惯

口算能力的形成,要通过经常性的训练才能实现,且训练要多样化。

包括:分散集中结合练。

每堂课上安排练。

多种形式变换练。

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

我一般在每堂计算课前5分钟进行视算训练,视算的内容尽量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有关,例如:在学9加几的进位加之前,我有意视算能凑整十的和10加几的加法,为后面的凑十法做准备。

在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前,我有意的听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

在练习课上开展抢答赛,接龙或对抗比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篇11

关键词 口算能力 口算习惯 口算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0107-02

口算能力是一项最基本的数学能力。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小学低年级是学习口算的关键,我们必须重视这阶段小学生的口算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困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它将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长远和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因此,我们必须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尤其是中、低年级教学中、口算能力的培养就更为重要。我在口算教学中得出几点体会:

一、培养良好的口算习惯

良好的口算习惯是提高口算正确率的保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数学教学的一般要求。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造成学生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的口算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口算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检。

一看:有的学生在熟练掌握口算方法之后,就难免马虎大意,没看清题目就着手计算。例如,不是看错数字,就是看错符号。因此,做题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决不看错题目,这是正确口算的前提。

二想:确定运算顺序。

三算:一年级学生很容易不是加法忘了进位,就是减法忘了退位;或者加法当减法做,因此在确定运算步骤后,要认真地进行计算。而我要求学生在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必须得在数字的右下角和上面点上小点,以记住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四检:即使是再熟练的方法也难免会出错,所以要强调学生算完一步要及时检查是否正确,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算后检查的好习惯。这样,既锻炼了运算思维,又提高了运算的准确率。

二、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什么是算理?什么叫算法?这是进行口算教学必须首先搞明白的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核心的内容是基本口算。所谓基本口算主要指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除了这些基本口算,要求学生掌握的还有简单的两位数加、减法及百以内的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在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也有相当数量的口算内容。

先从最简单的加法说起。1+1,怎么算?其实这两个问题不仅我们很多老师没法解释,甚至连一些大学教授和小学数学教研员也没法做出解释。其实,我们往往是脱口而出1+1=2,因为我们成人已经在头脑中已经有了现成的答案。

那在一年级教学时,又是如何处理的呢?最常见的教法是借用数的组成想的书,即想2可以分成1和1,所以1加1等于2。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会自动化的算出1+1=2,1+1=2,都存储在记忆中。这时,算法已经脱离算理,学生学习基本口算就是在头脑中构建一个“数学事实库“的过程,继而完成从构建事实到提取事实的转化。

在教学口算时,学生不理解算理,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否则学生的计算只是停留于形式化地计算,他们只是机械地掌握计算程序,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理解算理之后,教师却不要太多地纠缠于算理。

三、训练方法的多样化

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在面临挑战性的、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时会充分调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经验,全面到、多角度地考虑问题;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促进学生克服思维的定势,根据具体的问题及时调整思维的方向,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善于变通自如地调节思考的方法;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启发学生别出心裁地“再创造“,思考问题时方法新颖,在解决问题中不拘于现成的方法,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1.运用法则、性质练

(1)“凑十法”。(2)“破十法”。(3)各种运算律。

通过这种方法练习,使学生懂得算理,使口算方法灵活,对学过的知识记得更牢。

2.天天练

教师按教学内容,每天准备好口算卡片。按一定的速度出示,可以全班齐算,也可个别算,或开火车算。

3.游戏练

为了激发学生口算兴趣,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可采取“找朋友”,“夺红旗”,“争小红花”,“挖土豆”等方法进行口算训练。

4.比赛练

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口算题。对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以此来提高学生口算训练和积极性。

总之,通过口算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因此,培养计算能力,要从加强口算开始。

参考文献:

[1]叶平.浅谈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策略[J].科学咨询,2014,(02).

[2]袁俊俊.浅谈提高口算能力的重要作用[J].新课程,2011,(02).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篇12

一、科学设计, 培养学生口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寓教于乐, 只有在训练形式上多出花样,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才能使学生不感到单调。

1.不断激励、激发竞争。

兴趣的产生, 实际是学习成功的起点。一般来说,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成绩和学习信心成正比例关系。针对这一点,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竞赛活动, 如“夺红旗争第一”、“看谁又对又快”等, 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和成功的欲望, 产生“成功兴趣”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2.学生出题, 互助学习。

通常, 老师出题, 学生做题, 但我们可以改变这个惯例, 让学生自己出题, 教师可以给出一定的出题要求, 让学生根据要求出题。如:简单点的要求:写出十几减8的所有题目;提高型的要求:写出得数是8的所有20以内退位减法题 (11- () =8, 12- () =8……) 。

还可以让学生同桌互相出题, 出些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题, 这时, 学生就要学会考虑是否够减等问题。通过这种同桌一个出题, 一人答题的互助学习形式,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 学习能力也提高了

3.游戏操作, 增强趣味。

游戏因素在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起着一定的作用, 口算练习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而运用一些游戏, 可以增强趣味性, 寓教于乐。例如:

(1) 抢答口算题。

抢答练习能提高口算速度, 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教师可提前把口算题写在卡片上, 通过快速地出示卡片, 让学生抢答。

(2) 笔录口算争奖章。

这种练习可以加大练习量和练习面, 教师提前设计好奖章, 以备用。练习时教师用投影仪出示或口述提前设计好的算式, 全班学生在作业本上将口算结果快速地写好, 前几名上台互批, 全对的当场奖一枚奖章。

(3) 小组口算比赛夺红旗。

这种练习, 在培养口算能力的同时, 还可以提高集体荣誉感。训练时将全班平均分成四组, 老师出示准备好的四组算式, 每组八道题, 每小组出八人参赛, 由老师发令同时开始, 每组只用一支粉笔, 每组第一个人做完第一道, 才允许第二个同学接算下一道。哪组又快又对, 哪组优胜, 得到小红旗。

(4) 卡片辅助找朋友。

每人准备一套20以内数字卡片, 课堂上就运用这些卡片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找朋友游戏, 每人拿一张, 如果有两名学生的口算结果相同, 那他俩就是朋友。

4.新旧知识, 对比练习。

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接受得快, 但遗忘得也快, 针对这一特点, 教师要采用新旧口算题对比练习。如:进位和不进位的对比;减法和加法对比;乘法与加法对比;除法和乘法对比。这样训练使学生既掌握新知, 又复习旧知, 进一步明确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 使新旧知识互相沟通, 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5.分散集中, 经常练习。

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是长期训练的结果, 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 先集中认识进位道理, 然后分散练习9加几, 8加几, 7加几……最后再集中起来训练, 找一找9加几, 8加几……各有几道, 并有规律地排列起来。20以内退位减法学完之后, 可将加减集中练习,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一道加法算式, 想出两道减法算式, 能根据相关联的三个数8、7、15很快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这样通过集中———分散———再集中的经常训练, 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二、加强口算算理的教学

在口算教学时, 传统的方法是比较重视口算方法, 而忽视口算算理的教学。这样教给学生的方法是机械的记忆, 而不是在学生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的。我们应当注意运用直观教具, 进行演示, 使学生理解算理, 这样学习起来更容易, 也更容易记住算理。因此在教学时, 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正确合理的算法, 而且要十分重视算理教学。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 上课前选进行两数凑十和前两数和是10的三个数连加式的铺垫练习, 教学时要求学生知道为什么9加几需要将较小的数拆成1和几, 并能类推出8加几, 7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学后, 我要求学生会讲口算过程, 会画思路图, 最后再通过举一反三的训练加以巩固。再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 上课一开始出示16-7= () , 我问:“16减7等于几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等于9。”我又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学生说:“因为9+7=16, 所以16-7=9。”我马上表扬:“你说得很好, 这种方法就叫‘做减法想加法’。”我又进一步引导:“大家能不能想一想用其它的办法来做这道题呢?”这时学生马上来了兴趣, 个个都在积极动脑筋。一会儿, 有一位学生说:“我是这样想的, 先算10-7=3, 再算3+6=9。”另一位学生说:“我是这样想的, 先算16-6=10, 再算10-1=9。”这时学生的思路活了, 兴趣被激发了起来, 个个争相发言, 都想展示自己的才华, 学生说完之后, 我及时出示不同的退位减法, 请学生分别用不同的思路说一说口算过程。通过说理训练, 学生的方法活了, 口算速度也加快了。

另外, 对较特殊的口算内容, 应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如有关“0”和“1”的运算, 其特性有: (1) 同数相减得0; (2) 0与任何数相加得任何数; (3) 不等于0的相同的数相除得1; (4) 任何数乘1或除以1还得任何数; (5) 0与任何数相乘, 结果是0; (6) 0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 结果是0。学生理解了算理和掌握规律, 口算就可以达到熟练的程度。

三、借助口算, 培养学生口算习惯

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然而这些好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 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而是要通过长期有目的的训练, 才能培养出这些好习惯。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育他们养成以下良好习惯, 努力消灭计算错误, 提高口算正确率。

1.审题习惯。帮助学生克服不审题, 提笔就算的毛病。

2.思考习惯。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勤于思考, 寻找最简算法的心向。

3.检验习惯。要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同时, 教师要注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检验方法, 如估算等。

4.改错习惯。要培养学生主动分析自己的错误, 并加以改正的良好习惯。

如何提高小学生口算能力研究 篇13

今年我担任学校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口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年级的孩子刚开始学习口算时往往比较用心,正确率较高,随着学习的深入,孩子计算越来越熟练,反而口算比较容易出错,这是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着自己计算能力的提高而轻视口算,他们往往以为口算很简单,遇见口算题时总是敷衍了事,由于思想上的轻视慢慢引起学习态度不认真,过于自信,注意力不够。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一部分学生在口算时只追求速度,口算过程中不细心,情绪不定,喜欢东张西望、边算边玩,正是由于这些不良习惯,学生在口算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错。

在平时的口算训练中,让学生理解算理、强化方法才是练习的根本,口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是相辅相成的,理解算理可以让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算法,掌握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算理,因此在低年级口算教学中,不仅要交给学生正确的算法,而且要重视低年级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低年级学生学习是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要形式,因此,教学算理时要采取直观的.方式或者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具体事物的感知来理解算理。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部分需要重视,那就是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从书写开始,规范数学格式可以帮助学生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同时,认真书写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在口算中保持从相对稳定的心态,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出现,因此,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学生刚上一年级,各方面习惯相对比较容易培养,此时严格要求更有利于学生养成好的书写习惯。

口算习惯培养是保障,加强练习是重点。学生口算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没有大量的联系作为支撑是不现实的,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更应该采取开火车口算、抢答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联系形式,激发学生的口算兴趣。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篇14

濮阳师第八中学小学部尚荣萍

在平时与部分家长的交谈中,经常听到他们说:“我的孩子脑袋特灵,老师讲的知识一听就懂,就是计算时太粗心了。我们家长为此想了许多办法也无济于事„„”。“‘你为什么不检查?’‘你太粗心大意了!’‘下次要记得认真检查哦!’„„学生解题态度是认真的,解题完毕也在不断检查,可还是发现不少问题!”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普遍担忧是,没有扎实的计算基础,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到底能走多远?看来,计算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了部分学生学习的拦路虎,也严重地影响到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知“计算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它既关系到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关系到他们在数学学科的进一步学习,而且能影响到学生将来的进一步发展„„基于以上的认识,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结合我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课前五分钟口算,切实打好基础。

口算,也叫心算,是不借助计算工具,依靠大脑思维记忆直接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在四则计算中,人们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笔算离不开口算,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口算的正确与熟练程度所制约。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学生进行口算需要观察数目的特征,根据已学过的运算定律、运算法则,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简捷的方法求得结果。为了算

得又对又快,口算时,学生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效地记住数目,迅速地进行运算,因此,口算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有助于理解力、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还能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天的数学课堂上,拿出3—4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每天练的数量和类型教师心中有数,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慢到快。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基础性内容的口算十分,它是其它计算的基础,要让学生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对那些连乘法口诀都背不熟的同学,还应安排成绩较好的同学与他结成对子,利用课外时间帮他补课,让他迅速跟上。

二、加强记忆性训练。

教学中,有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数据,要求学生记熟,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若学生记熟这些数据,对进行分数、小数的计算,对许多几何图形的计算可收到快束、准确之效。

1、常用的特殊积。如:25×4=100,125×8=1000。

2、常用分数、小数对应值。

3、熟记1-25的平方数;

4、熟记2π到10 π的值。

三、要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基本的运算技巧。

整数的混合运算是多种多样的,但记住一些常用的运算数字,就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如:15、11、99、999ּּּ的速算法及同头凑10法(如36×34,17×13,81×89,45×45)等。

四、练习形式多样化。

(1)基本技能的训练。

在分数四则的计算中,经常可以遇到计算法则正确可是计算结果错误的现象,其中有错在约分、通分或互化等基本技能方面的,有错在100以内的口算计算的,有不会运用定律性质进行简便运算的,这些都是由学生基本计算能力差所产生的。对某些差的学生,必要进行复习和补缺补漏。事实证明,分数四则计算法则本身难度并不大,学生出现的错误往往是基本技能上的问题,因此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基本功。而练这些基本技能时,要加强单式计算的训练。单式计算是指另一种法则的计算,这些练习是结合新课教学进行的。学生通过单一的法则计算练习,容易熟练掌握一种法则的计算方法,这种单式计算题的内容要全面,要让学生有机会练习有关的各种类型的题目,并都能熟练掌握。如小数加减法,应当练整数,小数数位都相同的或都不相同的,也要练整数与小数或带小数相加减的,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法则,对较难掌握的或没有掌握好的部分要增加练习机会。在学小数乘除法时,还附带着练一点加减法的题目,以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计算方法。

(2)容易混肴的内容对比练。

除讲清算理外,进行对比练习学生印象深训练效果好。如分数四则学完后,把学生易混的问题对比。如:异分母加减法要先通分,乘除法不必通分;加减法计算前不约分,乘除法计算前要约分,乘除法要将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再计算,加减法不必化成假分数计算等。编成对比的题目给学生练。再如求比值与化简比,也可能用同样的题目。

如二又二分之一比一又四分之一,让学生得出两种答案(比值是4,化简比是4:1),帮助他们区别二者的不同。

(3)新旧知识交叉练。

就是在讲解新课的过程中适当练一点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在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上,教师更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千万不能让学生学到后面丢了前面。我们有过许多教训,学分数四则计算时,往往遇到小数计算问题拉后腿;学分数加减混合计算时,也是如此。而学生在学分数乘除法,往往又把加减法中的通分带到分数乘除里来了。原因就是没有经常地进行必要的复习巩固,违反了学生的认识规律。因此,在备新课时,就应当想一想有哪些学过的内容需要结合起来练。高年级学生学过的东西多,需要复习的旧知识也越多,交叉处理新旧知识的练习尤为必要。

(4)在计算训练中,注意总结规律。

在计算训练中,要重视帮助学生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要重视帮助学生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帮助学生熟练的运用基础知识进行计算,更快提高计算技能。如分数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一般是用小数计算比较简便,但判断某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学生往往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时就要为解决这个难点准备条件,让学生把以2——20作分母,1作分子的最简分数逐个化成小数。这样,一方面分数化小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实际计算的结果中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来:“凡分母里只

含有2或5的质因数的分数。”由于分母中含有质因数了的分数比较常见,即应特别指出,凡是3的倍数作分母的最简分数是不能化为有限小数的。这样学生算分数加减混合计算题的途径就明白的多了。

五、持之以恒,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过长期不懈的训练,才会形成技能,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的熟练程度决定笔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每天晚上都进行10——20道口算训练,并根据内容和题量规定口算时间;为了不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经常改换口算形式,如和爸爸妈妈进行口算竞赛,听算,比正确、比速度、比运算的灵活性和合理性等等。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鼓励学生采用一题多解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此外,每个月举行一次班级里的口算比赛,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选出口算能手,参加每学年一次的学校里的口算比赛。平时,学完笔算后,把那些算得认真、仔细的学生作业贴在学习园地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树立信心,不断总结。

小学生在计算时出错也是正常的,出错是发展中的学生的权利。“无需视错误为‘洪水猛兽’,只要认真分析错误,想方设法地了解

学生的思维过程,师生一起寻找错误的原因,‘分而治之’,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纠正就可以了。”其实,出现了差错,正说明学生是独立思考的,某种程度上说是件好事,教师要视学生的某些差错为一种宝贵的资源。所以我在和学生找错纠错时,主动地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我对学生的评语、话语始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启发性,使学生在面对错误时始终受到鼓舞和激励,学生在注意力集中而心灵又绝对放松的状态下,愉快地把错误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

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认真做好学生计算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和记录,及时批阅学生的每一次练习,不断地给学生鼓劲,积极学习和借鉴先进教改经验和做法,洞察最新的教改动态,关注教学改革实践和研究成果。我以正面引导为主,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计算习惯为目标,以适量的计算练习为载体,以“计算星级评定”为动力,努力挖掘学生在计算方面的潜能,培养学生计算的信心,与学生一起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生共同研究、总结计算过程中出现的“得”与“失”,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计算教学模式。

上一篇:编辑校对稿酬支付标准下一篇:风电项目开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