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共9篇)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篇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一项涉及到多方面教学内容的系统工程,“计算”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无论是应用题、统计知识,还是几何题、简易方程,都离不开计算。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
一、小学生运算错误原因分析
(一)知识方面的原因
1、概念不清。任何数学规则都是建立在一系列数学概念之上的,概念不清会导致对数学理解不清或张冠李戴,使计算出现错误。如:2600÷600=4„2在余数除法中,虽然运用了商不变的原则,但是却忽略了余数的位置,即将余数的处理与直接运算的方式相混淆了,致使运算错误。
2、基本口算不熟。任何一道整数、分数或小数的四则运算,最终都要分解成一些基本口算题加以解决。口算不熟会导致计算缓慢,所有口算中只要有一个错误,计算结果必然错误。
3、法则记错或记不准。有时学生算错,反复检查也不能发现,甚至告知他已经错了,让他重做,他仍沿用错误的方法,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医错了法则且已经形成了错误的计算习惯。在计算时丢落某些步骤,很大可能也是因为法则记忆不准确。如:412÷4=13这是因为对计算法则中“哪一位不够除就商0补足数位”没有记准。
(二)心理方面的原因
1、情感态度。造成学生计算错误的心理因素首先在情感态度方面,有些小学生错误的认为写作业是为了“应付”老师,致使写作业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小学生见到数据大,式子长,心理就烦,因而不能认真审题,认真选择算法;有些小学生见到难题,产生畏惧,浅尝辄止,敷衍了事„„,诸如此类的现象,必然引起计算错误。
2、认知局限性。小学生年龄较低,认知能力有限,这些也是造成学生计算错误的心理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感知错误。小学生感知事物,往往不能够精确、准确。而计算题形式单一,不易引起学生兴趣,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因而经常出现抄错数、抄错运算符号等错误。另外,小学生的感知还伴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容易感知新奇的、感兴趣的“强刺激”,而忽略“弱刺激”,造成感知错误。例如:做填空题:5+54()5+45,有些学生就会填写等号,原因是加法交换率的“强刺激”,掩盖了54和45不同的“弱刺激”。
3、短时记忆较弱。短时记忆是指在1秒钟左右的记忆,计算时经常需要短时记忆。有的学生“短时记忆”能力弱,不能准确提取储存信息,造成计算错误。
4、缺乏比较意识。比较意识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解题时往往解决问题的途径很多,这就要我们善于选优而从。有的学生缺乏比较意识,做题时往往找到一种方法就抱着死做下去,即使繁冗也不在乎,认为做对就行了。如在学习分数的混合运算的过程中,在解题时,都是按照运算顺序,先算括号里面的,而忽视这道题可以考虑用乘法分配律来做较简单。
当然,所有造成计算错误的原因并非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交错、互相影响。
二、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运算能力
小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也应从两方面同时着手,即:情感态度方面与技能技巧方面。
(一)情感态度方面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2、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4、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很多题目都能运用运算定律性质进行简便计算。在教学中应认真指导学生学习运算定律和性质,理解掌握它们的含义。指导学生在计算时认真审题,分析题中计算符号、数字的特征,分析是否能简算,能简算的一定要简算,并指导学生说出简算计算的依据。经过长期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并合理、灵活地运用,从中启发学生敏捷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技能技巧方面
1、培养口算能力,注重训练质量。
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很注意观察作业比较慢的学生,是方法没掌握,还是计算上有困难。这时,我发现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20以内的加、减法,如:7+15、13-8等,还有简单的求积、求商的,如:13×2、60÷2等,他们还要列出竖式来计算,这实在太浪费时间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打好口算的基础就显得十分重要。(1)要注重掌握口算的方法。例如:运用数的组成来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利用加、减法的互逆来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用乘法口诀直接求积、求商;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口算等。
(2)注意观察口算题目的特征。如:398+45,可把398看作400的整数,去加45,然后再把多加的2减去,这样心口合一,计算起来就又快又准确。这一点我认为非常重要,但在我们的学生当中却很难做到,他们总是一拿到题目,就开始做,总觉得观察没有必要,还很浪费时间呢!在这里,我们老师则应特别注意,要做到勤提问,常提醒,严把关。
(3)做形式多样的口算练习。口算能力的形成,要通过经常性的训练才能实现,且训练要多样化。每堂课上安排练。每节数学课教师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多种形式变换练。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对抗赛”、“接力赛”等等。
(4)持之以恒的训练。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每天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利用中午辅导或课前3—5分钟的时间进行训练。这样每次都做到有的放矢,才使我们的常抓不懈达到理想的效果。
2、巧妙地运用计算法则,使学生做到触类旁通
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是由几个旧的知识组合和发展而成的。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促进新知识的掌握,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辨别知识点之间的差异,防止知识的负迁移。抓住计算法则,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因势利导,教会学生正确掌握运算顺序
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是计算能力训练的一大难点,在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好运算顺序,认真读题、审题、理解式子的含义,明确式子中有哪几种运算,确定先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才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1)指导学生用划线法,确定运算顺序。学生通过用划线确定运算顺序,这样计算的准确率就会不断提高。(2)把算式用文字题形式叙述出来,指导运算。
(3)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点拨、指正。
4、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
每堂新授课可以加入前一天作业中的易错处,让学生改错。几节新授课后,在练习课中安排一节专门以改错类型的课,以巩固、运用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目的是及时针对学生作业中输出的错误信息,集中分析订正,使学生准确掌握新知识,并在改错中化知识为能力。(1)创设情境,学生独立改错。设计灵活多变的练习形式,让学生独立判断、分析错误原因并改错。且利用多样的练习形式吸引住学生,保证教学效果。
(2)集体讨论,师生交叉反馈。学生独立练习后,就组织学生集体或分组讨论改错题的“症状”,相当于“会诊”。找准错误,分清原因,充分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叉反馈作用。(3)引以为戒,总结防错措施。“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还要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找出预防再出同类错误的方法,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4)综合练习,检查改错效果。有针对性地把与改错的练习题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作一次火力侦察,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
改错题型上的练习对学生的要求应是一个有坡度的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总结出预防同类错误的方法。练习形式的设计也应围绕这一系列要求安排得有坡度。可做单项练习,如判断题、找出各题错误处、改错题等练习;也可以做综合练习;可以把各类错题印在作业纸上,课上发给学生改,也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作业本、错题本,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重新分析订正;还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人轮流当“小医生”,给别的同学作业中的错题进行“诊断”、改错等。安排“改错课”的好处是:可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错误订正,更有利于他们克服思维障碍。同时,改错训练也是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可以保证学生正确地掌握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克服受暗示性和独断性。
此种练习重在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计算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篇2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运算能力低下,平时批改作业或试卷时,如:12-3=10,-2-(-1)=3等低级错误屡见不鲜,并且犯这种错误的人数绝不止一两个,有时甚至有六七个。还有每一次考试或练习时, 学生往往动不动就按计算器,甚至连-4×3这样简单的计算都要按计算器。学生存在的运算问题还远不止这些,在运算的速度、准确性及运算的技巧方面也都无法达到要求,比如运算的技巧方面。如在解方程姨%3(x-1)2-3=0时,很多学生都先把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后用求根公式求解导致计算的复杂化。然而本题如先把-3移到右边,两边同时除以姨%3,然后用直接开平方就可以求出方程的解。纵观两种解法,说明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的应变能力,以及思维水平都影响着运算的过程。还有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很多学生包括大多数人都认为“慢慢算”准确率会比较高。其实早在很久以前,就有人做了一项关于这个问题的调查,调查发现运算的准确性与运算的时间并无显著的关系,而是与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学生的认知结构关系密切,当知识水平大致相同时,心理素质越稳定,计算的正确率就越高。
面对学生如此多的运算问题,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显得很重要,下面我谈谈做法。
一、夯实基础,减少使用计算器
一幢建筑,地基不扎实,是很难成高楼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式的运算一定要打好坚实的基础,记牢各种公式、运算法则及它们使用的条件, 比如有理数的运算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达到能不假思索得出结果的程度, 因为有理数的运算是整个初中数学运算的基础,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起点。对于一些基本的运算应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 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要掌握,既要有速度又要有准确率。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器走进了课堂。但对于基础年段的学生,使用计算器要慎重,除非非用不可,否则完全可以不用。因为经常使用计算器, 很多学生会养成用计算器代替计算的习惯,碰到计算的问题,就按计算器,不去思考、观察,以致计算能力低下,思维不灵活,计算速度慢,从此就慢慢养成了没有计算器就不会算的不良习惯。
学生计算能力与基础知识掌握得牢固与否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抓好基础知识是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基本。在计算上还要使学生不依赖计算器。
二、教会学生有关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很多学生计算能力差,主要原因是没掌握运算的方法,不善于分析题目,不会用简便方法,导致运算过程繁琐,计算量大,因此计算错误。
平时在讲授习题或练习时, 我们常常只注重解题过程和解题方法,往往忽略计算的过程和技巧。原因是对计算教学,我们总是认为是小事,学生可以自行解决。但事实上,很多学生其实很怕计算,有些虽然也可以算出正确答案,但计算的方法经常不是合理、简便的。因此,在解题时,不仅要讲清解题思路和方法, 而且要讲解有关运算的一些常规的方法和计算的相关技巧。对于一些基本的运算,可以让学生清楚运算的基本步骤,如在解方程时,应让学生明确方程的基本解法:首先应先分清方程的类别,然后针对此类方程选择适合的方法,而不是千篇一律都采用公式法。在形成常规运算方法的同时,也应引导学生根据计算的条件,注意观察题目特点,通过分析、综合比较,选择比较简便或适合的方法,提高运算效率。
三、利用课前3分钟的计算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提高,与很多技能一样,也需要不间断地有针对性地训练,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学生通过大量练习,计算速度和准确性一定会提高,进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师有意识地利用每节课课前3分钟, 设计几道计算题,可以是简单的运算, 也可以有点难度带点技巧但不要繁琐的计算。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对答案,了解做题情况。对于运算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留到课后学生之间讨论、互助解决,这样老师可以多关注共性的问题,多关注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这种训练方法不会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又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巩固学生运算的基本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运算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算心理,提高计算能力
数学运算是一种“心理操作性智力动作”,有时一些常见的计算错误可能是由于学生的粗心大意, 或者因畏惧复杂的运算而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导致的运算错误。还有学生个性的心理特征也会影响运算能力的好坏,一般平时严谨、认真、勤劳、坚强的学生运算能力相对较强,而平时浮躁、遇到点困难就丧失信心的学生计算能力则相对较差。所以,平时也要注意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运算,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克服粗心大意的坏毛病,耐心对待比较繁琐的运算。同时对学生在运算中取得的成绩要多给予鼓励,增强学生正确计算的信心。
运算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除了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外,还与学生记忆、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有关。因此在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过程中还需注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篇3
运算失误的成因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书写失误.比如数与式运算的符号和系数、字迹潦草马虎、神情“恍惚”时看错抄错等;二是公式、定理、定义、法则记忆不准确、理解不深人、运用不灵活。
掌握一些常用的数学运算的技巧、方法和规则,熟悉一些常见题型与答题方法.回归教材、整合知识点,针对知识、方法的薄弱点加强训练,减少计算,进行一定量的训练,使自己心理处于良好的适应状态.特别注意的是,要加强多解一题、一解多题、发散变形的能力训练.拓展思维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运算类解答题目,往往是运算的步骤越多越繁琐,越容易出错.而很多题目往往又可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来考虑。具有多种思考方法.由于解答时思考的方式不同.解题所花费的时间也必定不同.经常注意精选一些一题多解或计算量相对悬殊较大的题目,用充裕的时间去想去做,并结合这些实际题目适时灵活地运用概念、恰当地选择公式、合理地使用数学思想方法.从而达到简化运算、提高运算速度的目的。
下面谈谈提高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一、培养运算信心,使学生敢于动手。
要千方百计使学生动手,引导他们从一些简单题入手,不断提高运算的速度、准确性,让每个学生相信"只要基础扎实,基本功熟练"就不怕运算,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良好的心态,锲而不舍的精神,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让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享受运算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使他们随时做好运算的准备。鼓励学生运算到最后一步,同时教师应做一个善于算、敢于算的人,着重运算的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学生缺乏耐心就意味着放弃。对很多初中学生而言,运算问题是一听就懂,一算就错,“难算题=懒算题”或者是思路会,算不对。事实上,只要冷静,有耐心和信心,运算并非是难事。从“不可能”到“可能”只有一步之隔。对常规运算能力的培养,应循序渐进,让学生对常规运算方法,熟能生巧,最好能达到“自动化”程度,从“思路会、算不对”的阴影中走出来。
二、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性。
數学基础知识中的概念是数学思维模式的基本形成。形成概念是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要条件。如果概念明确,才可以做出合乎逻辑的推理,数学思维模式才能清晰,
对数学计算才能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如果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对数学计算学生就会感到无从下手,或者盲目的照搬公式定理,这是造成计算错误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将基础知识的培养做为教学重点,让学生正确理解与熟练掌握各种与运算有关的概念、性质、公式定理、法则、算律等,对基础知识要严格要求,加强基本功训练,以简单的例题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力求人人过关,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保障。
三、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学数学,不解题不行,只讲不练或讲多练少,都会影响到数学运算能力的提高,“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也是这个道理。在数学运算练习中,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数学运算能力的重要环节。为此,在练习中,应有的放矢,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另外,帮助学生小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也能大大提高数学运算技能。随着这一关键点的突破,学生的运算速度必定加快,数学运算技能也势必提高。
四、形成做完题后验证的习惯。
数学计算题运算后,学生基本就觉得无所事事,只有当老师进行批改后才发现这也错那也错。归根结底,就是学生没有验证的习惯。如何让学生形成验证的习惯呢?首先让应学生掌握检验方法。其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长期坚持下去,这样,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养成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和自我评价能力,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缜密的思维品质。
五、师生时常自我检查、反省,不断完善自我。
“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做题并不能就题做题,每次进行练习后都就当进行一定的反思,不断的进行总结,这次错了为什么错,怎样错的,下次怎样避免,只有不断的总结反思,才能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才能看到不断的进步。初一开始,让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将自己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记录下来,时常查看,检查自己改正情况。老师也同样需要做记录,把学生容易犯错的知识点和存在的问题记下来,在自己的教学中加强这一问题的讲解练习,同时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行也可进行经验交流。另外,也可以利用5—10分钟的限时限量练习提高学生的兴奋点和竞争力,并且进行不同层次的奖励以此激励学生。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篇4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是学好数学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同样,要想数学学科能学得优秀,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小学生的数学计算中,算错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难度的增加,计算的错误仍然随处可见。在小学阶段学好数与计算的基础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终身受益的。
小学阶段:笔算加减以三、四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五位数;笔算乘除以乘数、除数是两位数的为主,一般不超过三位数乘三位数和相应的除法;四则混合运算以二、三步的为主,最多不超过四步;分数四则以分子、分母比较简单的和大部分可以口算的为主。根据需要,把“教学要求”也作了调整,分为会、比较熟练、熟练这三个层次。20以内加减法及表内乘除要求熟练掌握,100以内、万以内的加减法;乘数,除数是一位数、两位数的乘除法;小数四则笔算和简单的口算、分数四则笔算要求比较熟练,乘数、除数是三位的乘除法,以及有关的四则混合运算,简单的分数四则口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只要求会计算。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解题思路是正确的,可惜计算却错了。分析学生计算错题的原因发现根底却是低年级教学应该扎实掌握的两位数或三位数加减乘除法的错误。因此最基础的还是从口算入手。
一、从口算入手提高计算速度。
教学情况表明,一个学生的计算速度的高低,与他口算能力的强弱是成正比例的。因此,如何提高口算能力,是值得探索研究的。我们几年的教学中,实行分类指导,加强训练,循序渐进,从提高口算能力来达到提高计算的效率,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从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上看,口算的基础要求不同。低年级主要在20以内、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其中整数运算,练好基本功为重点,其次加强乘加、乘减、连乘、连除的口算练习。中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传统教学的计算教学只注重计算结果,忽视算理的推导,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上。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如:对于中年级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具体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训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思维及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这项练习可以安排在两段的时间里进行。一是数学自习课,二是在家庭作业的最后安排一组。每组是这样划分的:一位数任选一个,对应两位数中个位或十位都含有某一个数的。每组有10道,让学生先写出算式,口算几遍后再直接写出得数。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一般为2~3个月),其口算的速度、正确率也就大大提高了。高年级加强百以内加减法的练习。
二、重视估算和验算,保证计算准确率
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中,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数量,进行近似的或粗略估计的一种方法。如估计一定空间的人数,一段距离的长度、一个房间的面积、一定款项可购的货物数等等。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复杂的计算都可以由计算机来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估算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人们在使用工具进行计算中,由于操作上的失误会使计算结果有很大的误差,这就要求人们具有一定的估算能力,能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是否在正确结果的范围内)进行判断,并对其合理性做出解释。因此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693扩大8倍大约得多少?993×8应等于7944。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判断,993接近1000,用1000×8等于8000,993小于1000,积小于8000是正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在三、四年级的乘法练习中,我们都要求学生先对题目进行估算,然后通过估算的结果来初步检查自己计算的答案。所以学生本学期计算的正确率都有了提高。
在除法中熟练判定商是几位数,熟练掌握试商的方法。
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再次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正确程度。
三、加强笔算练习,千万细心。
1.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熟练掌握四则运算顺序。2.计算加减法,数位要对齐。
3.加法进位别忘记,退位减法要仔细,加“0”减“0”别大意。4.乘法口诀要记清,乘积定位要分明,乘加口算要熟练,乘积相加莫小看并慎重处理乘法中的“0”。
5.除到哪位商哪位,不够商1“0”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当心余数别错了,试商、调商有规律,商数是几记清晰,商后乘、减要准确。
6.字迹要清楚,书写要整齐。注意!计算结果要填对
在中、高年级的笔算练习中,通过老师对以上几点的严格要求,学生的进步也是很大的。后进生宋航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在计算这一关上已经有了比较大的进步,考试中计算部分的分数基本都能够拿到。
四、进一步加强数的意识培养。
所谓数的意识是指对数的含义和关系有所了解,对数的相对大小有所理解,对数的运算及其产生的效果有直观的认识,对周围事物能够有一个数量上的概念。义务教材在培养学生数的意识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有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例如,如何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能够有一个数量上的概念,加强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可以通过丰富的反映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数概念,使学生认识到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与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学会有意识地从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五、丰富计算能力的内涵。
计算能力不仅仅指会用笔算、口算等进行计算,以及计算得正确和迅速。它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至少它还包含对口算、笔算、珠算、估算等多种计算形式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合的计算形式,它还应包括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简便,等等,在这方面我们应该进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六、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计算水平
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主要指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毅力、性格、习惯、方法等。在计算题中,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主要表现在缺乏浓厚的兴趣、认真的态度、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例如:一些计算题并不是学生不会做,而是由于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看错运算符号、运算粗心草率、不进行演算所造成的。因此,在计算题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题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
2.创设情景,激发计算兴趣。计算题比较枯燥,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童话、游戏、比赛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能力。
3.成立数学兴趣小组。成立数学兴趣小组,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互相交流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数学讲座、速算、巧算比赛,从而使学生达到算得准、算得巧的目的,增强计算情趣。
七、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一看、二想、三算、四演的习惯。所谓一看、二想、三算、四演是指:第一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第二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或有无简便方法以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第三步进行计算;第四步进行演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 篇5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
小学生在做计算时出错率高、准确率低已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和不争的事实。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过程中,要正确对待这种现象,不要一味地埋怨学生粗心大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学生生理方面的原因外,与学生的训练程度和学习兴趣等都有关系。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在算得是否准确、迅速和灵活。在多年的教学中我认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础计算要过关。
学生必须熟练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灵活应用乘法口诀,这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如果基础都不熟练,计算起来肯定错误百出,速度也会很慢。
二、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运算法则。
运算法则就是。其内容在小学课是用语言文字表述的,不少小学生对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运算法则背的滚瓜烂熟,而一旦做起题来却错误百出。究其原因,还是没有真正地掌握运算法则,只满足了,没有领会其精神实质。作为数学教师,要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坚定性。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发兴趣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抑制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和学习当成一种“自我需要”。由此可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首先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很多,可采用情境激趣、语言激发、谜语故事激发等。最主要的是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具有的探索潜能和欲望有所指向。
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唤起他们的有意注意,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学简便算法前给学生讲数学家高斯幼年时创造性解答:“1+2+3+„+99+100”这一百个自然数相加的故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越学越有趣味。
四、重视口算能力,提高计算速度。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第一,口算训练,节奏快,活动面大,最容易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第二,口算训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解题意、分析算法、计算得分等一系列的思考过程,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精细观察,迅速将有关数分解、交换、结合,如64+28+72+36经过仔细观察,发现64和36、28和72是得数为100的两组数,这样组合就会提高运算速度。
第三,口算训练能口算的特点是快,记忆的要求明显高于其他数学训练,只有记在脑子里才会快速计算,天长日久,记忆力必然会增强,做题速度就会加快。
第四,口算训练由于带有很强的竞争性,所以有利于。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口算练习,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从而提高学生口算能力,进而达到提高四则运算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生计算时常出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粗心大意,这也是老师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作为学生的表率,治学一定要严谨,给学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的品性、习惯最初都源于对家长和老师的模仿,同样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也是从模仿开始的,并直接源于老师的示范。如老师的书写、运算方法,解答和检验的方法,及常用分析、推理方法,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老师示范质量的高低和示范模式的好坏,都直接影响学生的模仿效果。因此教师应切实加强自己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严”教下形成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做运算题时不是一做完就了之,而是从运算法则、运算符号、计算的准确率等多角度来检查每一道题中的每一个环节。这样,从刚开始学计算就先保证了正确率,端正了学习态度,也培养了学生“严、细、实”的习惯。
六、鼓励学生灵活选择算法。
要想计算得又对又快,必须在“巧”字上下功夫。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做题前要仔细观察能否用简便算法,能简单的一定要简单,不管题中是否要求,对于优秀的学生应当众表扬,鼓励学生在算法上创新,不一定按书本上的算法。这样也使学生成了细观察、勤动脑、灵活运用了算法的好习惯。
七、加强对比训练,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学生做练习不是完成任务,也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对基本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并认真指导,抓住学生运算出现的一些典型错误,通过有目的的训练,使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动纠正。
1、在游戏中培养兴趣。例如: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碰球”,既能进行口算练习,也能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具体做法是:以碰球的结果和是10为示范。教师边拍手边发问:李明明,我的3球碰几球?学生边拍手边回答:老师的3球碰7球。注:此游戏可根据学习内容变化随时调整碰球的结果,根据学生的熟练程度随时调整节奏的舒缓;可集体回答、小组回答、个别学生单独回答、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多种形式交叉进行。
2、用故事激发兴趣。如: 在教学简便运算前,首先给学生讲解数学家高斯创造性地解答“1+2+3+„„+99+100”这100个自然数之和的故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和数学家比一比的念头。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既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
3、用数学顺口溜辅助教学。如:估算歌:要想快速验算,试着用用估算;先估估,后算算,四舍五入是关键;≈符号来连接,简便快捷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真叫绝
二.重算理和法则过程教学,提高计算技能。
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如何讲清算理呢?如我在分数加法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讲述算理,概括法则,如讲同分母分数加法时,可以这样进行:先用图表示:然后提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各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单位?结合图形观察后回答:1个加上2个等于多少?通过计算这个题,你能初步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时,学生的叙述可能是不完整的)。并让学生再思考:怎样计算?并说明理由。在这个基础上再出示结语: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这样教学,既使学生搞清了算理,又使学生掌握了法则,为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也打下了基础。
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不懂算理,光靠机械训练也能掌握,但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因此必须处理好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驭“法”,并通过智力活动,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如学生不理解数的数位概念,就不能理解笔算要数位对齐的道理:不理解小数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的基本性质,就不能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不知道四则运算的意义,就很难讲清计算法则。使学生正确理解数和四则运算的有关概念,又是掌握四则计算法则的前提,因此教学中必须讲清数和数的计算知识。在平常教学时,四则运算的意义,可以注意让学生在计算题解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深化。计算法则是学生正确进行四则运算的依据,可以注意通过典型例题,讲清计算的步骤和方法。运算定律和性质,是讲清计算法则和简便算法的基础,可以通过具体式题的计算,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找出共同特征,然后加以归纳,使学生认识定律、性质的实际意义。特别要重视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使他们学会应用运算定律、性质,使一些计算简便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加强基本训练,培养计算能力
1、重视口算训练,打牢计算基础。口算是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功,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口算关系到以后能否顺利学习和掌握多位数加减法、乘除法和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等一系列内容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第二学段都强调要重视口算。因此,小学计算教学要特别重视口算训练。
2、加强估算训练,开拓学生思维。估算是对运算过程或结果进行近似或粗略估计的一种能力。估算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进行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提高计算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教给学生一些估算方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向,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如:多位数乘法,掌握看积的位数及尾数;小数四则计算,要看小数点的定位。根据算式特点估算结果是一种常用的估算方法,如25×0.85,因为0.85小于1,所以25×0.85的积小于25;100÷0.25,因为0.25 小于1,所以100÷0.25的商大于100等,这样预先估算,一旦发现有明显错误,就可及时订正,为正确答案的获得提供了保证,从中也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正确性。
此外,估算还用于应用题的计算中,如平均数应用题:敬老院有老奶奶10人,平均年龄80.5岁,有老爷爷12人,平均年龄73.5岁。求全院老人的平均年龄。在解答之前,让学生估计老人的平均年龄大约是多少,有了估算结果,就可避免出现(80.5+73.5)÷(10+12)≈7(岁)的笑话了。
在教学中,让学生估算,把计算教学与估算教学有机结合,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都会有所提高,一举两得。随时进行估算训练,加深学生理解掌握算理和方法,明确式题答案的范围,减少错误,对提高学生的计算素质和训练良好的思维大有裨益。
3、加强简算训练,提高计算效率。简便计算是小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充分运用学过的运算定律、性质、公式,合理改变运算的数据及运算顺序,使计算尽可能简便、快捷,提高计算效率。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简算训练,逐步增强简算意识,提高简算能力。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计算中,学生容易套用、滥用一些性质、定律,要让学生进行一些对比练习,自己诊断错误,反思计算出错的症结点,防止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如:300-175+25,300-175-25;125×8÷125×8,(125×8)÷(125×8);„„让学生辨析,什么情况下运用性质、定律可以简便,明白为什么有些可以用,有些题不能用。
在简便计算训练中,还要让学生进行算法多样化训练,如25×48,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不同的算法,(1)25×48=25×4×12;(2)25×48=25×(40+8);(3)25×48=(5×6)×(5×8);(4)25×48=(25×4)×(48÷4),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理清知识脉络,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四、培养良好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学习能力、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在计算中,要着重让学生养成下面一些良好习惯。
1、仔细审题的习惯。仔细审题是正确、迅速计算的前提。
2、及时校对的习惯。
3、认真计算的习惯。计算时,格式要规范,方法要合理,要认真检查计算过程。
4、自觉检验的习惯。在计算中,要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5、规范书写的习惯。书写潦草,格式混乱,粗心马虎是造成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要保证计算的正确性,就要养成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的良好习惯。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讲究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注意灵活新颖。只有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见到成效。以上是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方法。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谈: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间前后连接紧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我们只有学好前面的知识,才能进一步探求研究后面的新知识。就数的运算而言,我国数学课程一直将数的运算作为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重视培养我们的运算能力。我们运算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们成绩的优劣,所以培养我们的运算能力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培养我们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突出严、细、实。
(1)严在规范。运算规范是正确运算的前提和保证,不仅要求学生做到运算格式规范,书写工整,作业和试卷整洁。草稿也要执行运算规范,因为许多错误都是因草稿潦草、杂乱所导致,草稿应与正题一一对应,书写工整,字迹清晰。
(2)细在具体。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我们的积极性至关重要。首先老师应注重平时的点点滴滴,做好示范和表率,言传身教。要求我们做到的,老师一定先做到,并主动让我们评议,找老师的“错”。我们出现了运算错误,一定要求其订正,但要用鼓励性语言,稍有进步及时表扬,做到经常激励。通过自查激励、用学生我们取得的成绩激励、利用家长的认同激励等一系列方法,我们由此产生学习动力的激励,会更自觉地执行规范,为取得更好成绩而努力。
(3)实在坚持。提高我们的运算能力,是一项极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工作。我们在学习的着道路上往往会碰到“拦路虎”,老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帮助排难,增强我们的学习信心。只要师生持之以恒,我们的运算能力会逐步提高,运算错误逐次减少。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引导我们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运算方法。
引导我们形成正确的概念,获得对运算意义的理解,掌握正确的运算方法,具备基本的笔算技能,这是准确运算的前提。要达到上述要求,首先要根据我们的认知特点,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保证他们技能的掌握,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还要按照教材的要求,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关注我们的差异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与辅导,我们的计算技能完全能达到《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3、当我们掌握正确的运算方法后,运算时不仅要求我们做对,而且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对,这就要加强口算练习。所以老师要在平时有意识地让我们熟记一些特殊的式子,为运算作准备。比如:乘法口决,11×11、12×12、13×13┅┅,1/4=0.25、3/4=0.75、1/8=0.125┅┅,、3.14×2、3.14×3、3.14×4的平方┅┅。另外,口算时注意找规律看能不能简便,比如:3.25+5.98+6.75,找出了规律就很容易口算出正确的结果,为复杂的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4、科学组织练习。
(1)先慢后快。开始训练时,侧重在学生掌握方法,准确运算。不要求速度,训练量不要过大,而且要因人而宜。当我们掌握方法后,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运算速度再逐渐提高。
(2)先分散后集中。训练必须与教学同步进行,开始坚持分散练习,练习方式要多样化。训练时要注意调动我们每个人的积极性,使我们逐步达到准确、熟练。当教学到一定阶段时,再采取适当的集中训练,使我们的运算有量化过程,从而达到质的飞跃,形成技能技巧,提高了运算能力。集中训练时,可采取课上课下相结合,课上集中训练6分钟,出若干题,看谁做的又对又快,没做完的课下补上。时间长了,就可以大幅度、大面积地提高我们的运算能力。
找出了我们运算错误的症结所在,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相信我们的运算能力是可以迅速提高的。
[ITEM_USER] 留言[ITEM_DATE]我要回复[ITEM_REMOVELINK] [ITEM_CONTENT] 回复 取消
[ITEM_USER] 留言[ITEM_DATE] [ITEM_CONTENT] [ITEM_USER] 回复[ITEM_DATE][ITEM_REMOVELINK] [ITEM_CONTENT]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ITEM_USER] 回复[ITEM_DATE] [ITEM_CONTENT] 共 0 条留言
下一页 上一页
精心收集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 篇6
口算方法都是从实际运算中总结出来的,要想达到口算正确与迅速,不仅要掌握口算方法,还必须懂得算理和思路。如计算453-97,可以这样给学生讲:因为减数97与100接近,可以先把453减去100,得到差为353,再加上多减去的3,可以得到实际的差是356。经过减整加补,这样可以缩小口算思路的曲折性。又如计算125×4×25×8,可向学生这样讲清算理: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把125和8结合起来相乘凑整得1000,再把25和4结合起来相乘凑整得100,然后再把1000乘以100得100000。这样,每个题都讲清思路,说明算理,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要进行专项训练
上新课前,可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坚持搞口算基本训练。并要求学生合理选择算法,在短时间内正确地计算出结果。进行这种训练要有针对性,要有计划、要有具体的安排。比如讲“整数加减法”的口算时,可安排100以内加减法的内容进行训练,先练整十整百的,再练进位的等等;讲“因数是两位或者三位数的乘法”时,可安排乘法以及加法混合运算的口算内容,让学生运用乘法的结合律、分配律来解决问题。只要精心准备,虽然开始时比较花费时间,但坚持天天练、堂堂练,就一定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浅谈高中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篇7
一、做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奠定基础
由于初中数学课程与高中课程在内容、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高中必备的某些数学知识在初中浅浅地学了一点或是根本就没有学到,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所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能力在某些方面不能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要求.为了弥补知识空缺,有必要在学生刚进入高中时做适当的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
1.乘法公式.通过初中的学习和训练,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对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非常熟悉,由此可引导学生思考:将公式左边的指数变为3时,会得到什么结论?(完全立方公式(a±b)3=a3±3a2b+3ab2±b3)在此基础上容易推导出立方和公式:a3+b3=(a+b)(a2-ab+b2)与立方差公式:a3-b3=(a-b)(a2+ab+b2).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项数的角度推广:(a+b+c)2=a2+b2+c2+2ab+2ac+2bc.以上这些公式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经常会接触并运用到.
2.因式分解.(1)公式法(主要运用立方和、立方差公式);(2)分组分解法;(3)十字相乘法(中考对这块知识基本上不考查,很多初中教师并没有给学生讲授.但这种方法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以及和二次函数有关的问题中经常用到,所以有必要给学生补充).
二、教学中给予学生运算方面的具体指导
1.教师可结合解题经常介绍一些速算知识.如:1到20的平方,常用的勾股数(3、4、5;5、12、13;7、24、25;8、15、17……),的近似值,2的五次方和十次方的值等应要求学生熟悉并记住,以便需要时用.
2.初中的一些公式可用于简便运算,在教学时可适时地向学生演示.(1)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如:345×101=345×100+345=34845;(2)利用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经常可以简便运算.如利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3x2-14x+8=0时,Δ=142-4×3×8=4×(72-24)=22×52=102,这样易把Δ的值从根号内化简出来,达到简化运算的目的.
3.在较典型的题目中演示如何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简化运算.如:(1)繁分式的化简.繁分式指分子或分母至少有一个是分式的分式.繁分式实际上是分式除法的另一种写法,可利用除法法则、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它化成普通分式(分子、分母都是整式的分式);(2)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转换关系;(3)对数部分相应的公式;(4)三角函数部分的公式.
4.适时补充一元高次方程的解法.在解决等比数列的一些题目中会涉及解高次方程的问题,可用分组分解的方式进行因式分解来解方程,但此法会涉及添、拆项的技巧,学生不容易掌握,所以可以考虑补充利用多项式除以多项式的方式解一元高次方程.
三、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教师应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应唤起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诸多错误中运算的错误占了很重的比例.学生在做部分题目时,在解答的前几步就发生运算错误,导致客观性命题的分数全部被扣去.对此,教师应经常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并且在测验考试后让学生一起统计由于运算错误而引起的失分占总分的比例.这样数次后,学生会“大吃一惊”,从内心深处意识到运算问题不可小窥.同时让学生明白运算能力差是长期不重视的结果,运算能力的培养也绝非一朝一夕.其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相当重视简便运算,而一部分小学生却把它当做一种额外负担,不能自觉地加以运用.加上现行初中教材淡化运算的原因,部分学生对运算能力又不加以锻炼,致使他们进入高中后差距就更大.因此在平时作业中必须予以重视、锻炼和应用才能赶上来.
四、引导学生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
一些简单的题目,由于学生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题目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如15×3=65,15×6=80(原因是错当成13×5,16×5).学生计算错误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粗心,这样的错误也应找出原因并要求学生认真改正.对于一些典型错误,教师不要放过纠错的机会,可以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自查自纠.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 四则运算 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111
小学是学生智力开发和成长的基础时期,也是学生各科知识入门和打基础的时期。虽然各科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少且简单,但是却直接关系到学生各科知识的基础牢固与否。所以小学阶段各科的教学在设置过程中往往围绕基础知识和学习技能等方面展开,以期望在学生接受教育伊始就能够从兴趣、习惯、学习方法和能力等方面有一个高质量的开端,为学生以后接触更为深奥的数学知识打好基础。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和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并且学习的始终就是围绕着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进行公式的变化和运算。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我看来,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技能。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在数学课堂的一开始就要从运算方面入手,在运算细心程度和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锻炼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率,从而为学习后期逻辑性和推理性逐渐加强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做好基础层面的准备。而小学阶段,学生在运算过程中最大的拦路虎就是四则混合运算,涉及到的数字较多,算法也较为复杂,所以我们需要从简单运算速度、计算准确度、公式运用等三个方面做好运算教学,这样才能总体性的提高学生的四则混合运算能力。
一、简单运算锻炼学生的快速计算能力
运算能力的锻炼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从最为简单的口算题做起,利用简单运算,一步步锻炼学生的思维速度和计算准确度。
首先,教师在每节课一开始可以以口算作为开场。我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小学生由于受自身发展不成熟等方面的因素影响,自我控制和思维调节能力方面还存在很大的缺陷,所以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大部分学生很难通过自己的力量实现不同学科思维的转换,甚至不能从课下玩耍的游戏中脱离出来。所以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就可以先利用口算来帮助学生逐渐进入数学学习状态,实现数学思维的准备和转换。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予了学生锻炼数字运算能力的机会。
其次,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化,所以培养学生简单运算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口算题涉及的数字简单,而且解题步骤也很直观,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做题接龙,例如上课一开始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几组题目,然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与之相对应,让小组之间进行做题接龙比赛,最后统计哪个小组错误最少。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单纯的数字运算带来的枯燥性,还能够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因为竞争和好胜心理而做到“又好又快”的解题,不知不觉中达到提高学生运算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二、针对学生运算缺点进行针对性纠正
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特点,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对于小学生来说大部分在运算过程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问题,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帮助不同特点的学生改正在数学运算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将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运算方面出现的问题大致总结为两个方面:不够细心和缺乏耐心。
首先,不够细心是大部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不仅仅针对于计算一个方面。四则混合运算题目中所涉及的数字和数学符号较多,通常情况下加减乘除都会用到,而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落下数字或者符号,从而导致“一步错,步步错”的情况出现,完全会做的题目也能丢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从学生本身入手,例如制定一些奖惩措施,对于明显的粗心错误进行相应的惩罚,比如因为粗心做错的题目,题量翻倍弥补等。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心理上产生重视,在做题过程中自我警示,提高精神的集中度,从而逐渐减少可控性错误的出现。
其次,缺乏耐性这一特点主要是通过数学考试总结出的。上文中提到小学生自我控制力低下,所以在考试过程中,一般会做完题就认为万事大吉,懒得去检查,甚至一些学生根本没有检查的意识,这就导致部分因为粗心做错的题目不能够被发现,白白丢掉应得的分数。针对这一种情况,我们可以从学习习惯方面入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督促学生养成主动检查的习惯,尤其是在布置随堂练习的时候,教师要随时提醒学生要进行题目的检查和复算,逐步让学生习惯做完题目后进行“二次运算”,一步步培养学生的自我检测习惯,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数学考试过程中不必要的丢分。
三、教给学生科学的运算方法
对于四则混合运算来说,一般在运算过程中都会存在一定的运算规律,并且一些题目还可以套用公式实现简单计算。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公式和运算规则的讲解,让学生更为省心省力的完成一系列复杂的运算。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最为基础的运算法则,对于四则混合运算来说,一道题目中往往加减乘除等各种关系掺杂其中,直观上看到乱而且复杂,这就需要学生首先理清计算顺序。所以小学生刚开始接触混合运算时,就要明确“先乘除后加减,括号里的优先算。”这一运算法则,这样学生才能在一开始就走对路,并且通过不断地运算积累达到孰能生巧的地步,进而遇到再复杂的运算题目,最为基础的运算顺序也能够搞清楚。
其次,在理清楚计算顺序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的教给学生如何正确的使用数学计算公式。四则混合运算中会存在很多简单的运算法则,通过公式的变形来消除不必要的计算步骤,最大限度的降低运算难度。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有两方面的任务:第一就是督促学生牢记计算公式及其变形;第二就是通过例题演示对各类公式进行剖析分解,让学生能够在做题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篇9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周翎
耒阳白沙学校421827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的质量。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为了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采取多种措施和方法。本文从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口算训练,注意估算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以及安排改错课等几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关键词: 计算能力兴趣口算训练估算能力计算习惯
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而计算能力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之一。但是执教以来,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学生的计算能力不高,由于计算错误,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并且直接阻碍了其它数学知识的学习。怎样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有以下体会:
一、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计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是尤其重要的。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想学”。
1、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在计算教学中渗入游戏。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根据小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2、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
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学生从乐中得益,从乐中长智,不知不觉就迷上了数学。
二、注意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打好计算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抓好口算这个基础。
1、保证时间,持之以恒培养学生口算能力。
提高口算能力,不但要反复训练,还要不断训练,尽量做到人人过关。因此,我经常利用上课前的3—5分钟,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且让训练的与本节课内容有机结合。比如学习“乘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时,可安排乘加的口算内容;学习“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时,可安排乘减的口算内容的练习题。这样开始时比较费时间,但只要堂堂练、天天练、就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教会方法、讲清算理,培养学生口算能力。
口算方法都是从实际运算中总结出来的,要想达到口算正确与迅速,不仅要掌握口算方法,还必须懂得算理和思路。尤其重要的是利用运算规律、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进行口算。如计算573-198=,可向学生讲清算理:因为减数198与200接近,先用573减去200,多减
了2,所以应该用373加上2得375,这样减整加补,缩小了口算思路的曲折性。这样,每个题都讲清思路,说明算理,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灵活、合理选用算法,促进提高口算能力。
随着年龄的升高,口算的内容就不仅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了。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求学生拿到题目得先观察数据、符号,分析是否具有简算的特点,如果有就得采用简便的方法计算,没有的还要考虑数据的处理,千万不能只有题目要求简算才会简算,而应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真正发挥口算的作用。
4、对于该记忆的东西,要想办法让学生记住、记好,以提高口算效率。如25×4=100、125×8=1000这样的简便计算就要求学生记忆。
5、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加强综合性训练。
培养口算能力,重在平时,贵在坚持。也就是说,要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无论是小数目还是具有某些特征的数组成的算式,凡能用口算或部分能用口算的尽量用口算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判断能力、训练反应速度,同时可以熟练巩固口算方法,并进一步转化为技能。
三、在教学中,要注意估算能力的培养。
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
要想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在具体的情境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正确认识估算的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
创设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使学生呢感逐步体验估算的优越性。
其次,要开展经常性的估算活动。如同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一样,学生的估算能力也只有在经常性的估计实践中才能得到发展,更何况估计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主要的是一种良好的意识而后习惯。如根据自己的身高估计桌子的高矮、衣服的肥瘦,根据一堆物体估计盛放容器的大小,根据房间估计所需要瓷砖的多少,估计下课还有多少时间„„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估计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误差大小只说,因此,不应责备学生的估计与实际结果相差悬殊,而应组织学生检查他们最初的估计过程,引导他们作出调整,利用反馈改进估计,逐步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使学生呢感逐步体验估算的优越性。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计算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检。
一看: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抄错符号。因此,做题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决不抄错题目,这是正确计算的前提。
二想:确定运算步骤。
三算:低年级学生很容易不是加法忘了进位,就是减法忘了退位;或者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除法做。因此在确定运算步骤后,要认真地进行计算。
四检:平时学生除了对规定的验算题目进行验算外,基本上不能自
觉验算每一步。所以要强调学生算完一步要及时“回头看”,检查是否正确,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以此来提高计算能力。
五、安排专门的改错课。
有针对性地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类似的题目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再次反馈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效果。改错题型的练习对学生是有要求:判断对错→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改正。课堂采取小医生找病因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改错”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靠一朝一夕能养成的。作为教师,首先自身要对计算法则、定律等运用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同时训练应持之以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难见成效的。在计算教学中要时刻记住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提高学生浓厚的兴趣、不忘经常的练习,作为教师要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要把它和目前新课标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等结合起来,避免计算的单一性、枯燥性。那么,我们可以相信,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那一天不会很远。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推荐阅读: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09-15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08-28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11-08
浅谈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08-23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2011.12.12)08-21
浅谈如何提高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能力05-20
浅谈如何提高汽车驾驶员预防事故的能力09-05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10-04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能力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