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024-10-04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共8篇)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篇1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嵩明县第三中学杨艳波

摘要:课堂教学中提问几乎贯穿课堂,可以说是各个问题串联起课堂教学的。因而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显得非常的突出。一个好的问题能激起思维的波澜,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相反一个简单的问题,可能由于答案明显而使学生不屑一顾,可能由于意义不明确学生不知问题所云不敢贸然回答,也可能由于问题深不可测,学生无法回答。教师能够提出一个经典的问题也是不容易的事,它是教师自身综合实力的体现,有赖于长期的实践和总结。一节课上会有众多的问题,教师由于对所提问题缺乏仔细的推敲而使提问的效益大大降低。

关键字: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课堂教学中提问几乎贯穿课堂,可以说是各个问题串联起课堂教学的。因而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显得非常的突出。一个好的问题能激起思维的波澜,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相反一个简单的问题,可能由于答案明显而使学生不屑一顾,可能由于意义不明确学生不知问题所云不敢贸然回答,也可能由于问题深不可测,学生无法回答。教师能够提出一个经典的问题也是不容易的事,它是教师自身综合实力的体现,有赖于长期的实践和总结。一节课上 1

会有众多的问题,教师由于对所提问题缺乏仔细的推敲而使提问的效益大大降低。

一、提问的意义。一,引导性。教师的提问对于学生有很强的指引作用。学生在老师一个个的问题导引下向知识的真谛迈进,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对知识领悟愈加深刻。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往往是通过各个问题体现的。二,目的性。教师在课堂上所提问题目的很强,所有提问都围绕所教内容。只有这样才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做的工作有明确的针对性。三,启迪性。教师的提问对于学生有较强启发作用,使学生明白该从哪些方面思考研究。往往一个好的问题会使学生茅塞顿开,一下就能让纷乱的思维瞄准正确的方向。

二、提问的基础。对于教师首先要深刻钻研教材内容,需要把握所教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前后关联,只有高屋建瓴的对待所教内容,才能提出高瞻远瞩的问题。才能在提问时做到灵活随意而自然。其次要深入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如果学生平时表现机智灵活,则问题可以少一些提示,如果学生表现一板一眼,则提问时可给他们垫一些台阶。例如在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例一出示后可以这样提问:表中两种量有怎样的联系?如果思维活跃的学生应会从中发现很多的关联,学生的头脑能得到充分的发散。但这样的提问抛给平时习惯于回答小问题的学生一时会冷场。对于这样的学生可以将这样的问题分解为几个小一些的问题:表中有几种量?相关联吗?怎样看出来的?

三、提有价值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有时问题设计的非常好,但学生却配合不上。这时也显现出我们的教学理念的误差。我们经常说到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所提问题要能让学生有思考的价值。此时会产生一对矛盾,问题难一点,学生难以回答,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没有起到锻炼的作用。因此平时教师一定要在此方面着重一些。平时的教学中少提一些答案一目了然的问题,多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才解决的问题。从长远打算,一开始学生可能不适应,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会开阔许多。相反如果始终不敢让学生跳,学生也不会有跳的机会,他们也不会突然就能跳起来。所以我们要不断的使学生回答有价值的问题。由此课堂上的问题切忌多滥,教师不一定在乎学生一问即能回答,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的时间和讨论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对于每个问题都有话想说,却不能立刻有清晰的结论。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使问题有锻炼学生思维的价值。

四、提问的时机和宗旨。在什么时候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值得关注。从教学设计看,有几大环节的问题要精心准备一下。首先开场时,由于它将关系到能否抓住学生,能否让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人的心理分析,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会抱以极高的热情予以关注,此时的问题设计时可让学生参与到问题之中,让学生对问题有个初步的倾向、判断,此时的问题的目的主要在于吸引学生的眼睛和大脑,不一定需要学生的准确的答案。而问题的答案学生也不能轻易的回答,往往它隐含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之中。此时的问题设计时要能巧妙的和教学内容融合起来,同时兼顾学生的生活和感兴趣的事

物,往往是以他们为载体。新授教学时的问题最为关键,对于将要新授的内容从何处入手值得思考,当然切入的角度很多,究竟从何处入手,采用何种方法,每位教者可从自己的实际和学生的水平扬长避短。此时的问题设计主旨要能让学生顺畅自然的度过教学重点和难点,此时教师要能设计出精彩有力的组合提问。此时的问题往往以一连串出现,期待这些问题环环相扣,满足学生的思维的胃口。光有上述还不是最让人心动的,我们需要通过这些提问使学生爆发出创新的火花。希望看到学生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有新意的问题为平台。此时最易产生让人怦然心动的问题和拍案叫绝的回答。往往一节课的高潮诞生于此。巩固练习之后的问题最具实践意义,通过学生的练习,学生的许多不足真实的暴露出来。针对学生的问题设计一两个问题,对学生不啻是抹去黎明前的黑暗。此时的问题设计应有针对性,预防性。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情景下提出,对于学生的效果不一样。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心里状态。在学生初步尝到成功的喜悦后,再抛出一个难一些问题。使他们满怀信心接受挑战。由于前面的成功而使思维兴奋和活跃,解决的能力大大增强。在学生遇到学习的瓶颈时,此时的问题需要仔细斟酌力求通俗易懂,帮助学生拨开迷团指引方向。

参考文献

[1] 赵世安,唐剑岚.把握新大纲 重塑数学观 [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8(2):177-179.[2] 郭立昌.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介绍 [J].教育科学研究,2001:43-44.[3] 马复,章飞,孔凡哲,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M].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80.[4] 吴善林.中学数学新教材的分析与思考 [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18.[5] 韦兆霞.走进新教材 认识新教材 [J].科学教育家,2008,3:73.[6] 唐萍.浅谈新课程标准对中学数学教师的要求 [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215-218.[7] 王志民.别拿课本不当“教材” [J].教师论坛:152-157.[8] 胡玉梅.谈数学新教材使用中的点滴体会 [J].课改导航,2009,4:67.[9] 苏杰民.初中数学新教材的使用策略初探 [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9:125.[10]刘明波.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探索的反思 [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2(1):56.[11] 刘展,何念如,李永杰.初中生对数学新教材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 [J].中学数学杂志,2008,8:15-17.[12] 张怀德.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教学 [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5(4):96-97.[13] 黄文毓.“动”的数学课堂 “活”的数学思维 [J].南方论刊,2007,12:110-111.[14] 刘媚.新课程标准指导下中学数学教材在试行中的问题分析 [J].《教学与管理》,2006:36-37.[15]杨显承,杨毅.初中数学“新教材”之我见 [J].教师论坛:68.[16] 武家扣.新教材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四个脱节 [J].中学数学教学,2007,6:9-11.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篇2

一、精心设计“问”点, 问出思考

课堂提问并非乱问, 要合理把握“点”, 假如这个问“点”偏离了课堂主旨, 那么不仅会让学生感觉云遮雾绕, 同时还无法提高教学效率, 得不偿失。所以, 若想让课堂提问发挥价值, 那么把握好问“点”便成为了关键的一环。但是, 究竟要如何把握好问“点”, 让提问服务于课堂, 服务于学生呢?

比如, 在学习“圆”的时候, 为了让学生对圆有更清晰的认识, 我给学生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圆形的东西, 你知道有哪些吗?学生们对此问题十分感兴趣, 纷纷绞尽脑汁回忆起来。他们想到了锅盖、饼、汽车的轮胎等。在这样的气氛中, 我继续追问:假如让大家求出某辆汽车轮胎的面积, 你会算吗?如何做呢?这是一个生活性较强的问题, 它的问点在于培养学生对圆性质特征和面积计算方法的思考, 而且由于生活趣味浓厚, 所以很容易唤醒学生的情感, 激起他们的挑战欲望, 从而让他们在兴趣的带动下自然而然地沉浸于思考之中。问题的挑战性, 让很多学生主动将问题与圆的特点联系起来进行思考, 答案也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求出, 让我十分欣慰。

二、精致创设“问”境, 问出思维

课堂提问在把握问“点”的同时, 还要注意把握问“境”。良好情境的创设, 让问题有据可依, 贴近生活, 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促使他们更好地投入到探索之中, 继而主动探究和学习。那么, 该如何创设问“境”, 从而问出结果呢?

以“概率”的教学为例, 我曾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对“概率”这一课的学习, 大家已经初步掌握了相关知识。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下下面的四句话, 哪个说法是正确的呢? (1) 打开电视的时候, 正在播放《新闻联播》是必然事件; (2) 数据中1, 1, 2, 2, 3中的众数是3; (3) 想了解香港市民人均年收入, 应该使用抽样调查。这几个说法都是和学生的生活相关联的, 生活情境的展现, 让学生丝毫不感觉到数学的单调和枯燥, 他们乐意去思考。另外, 这个问题的价值还在于帮助学生稳固之前所学, 同时还能加深他们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尤其是刚学完“概率”后, 有些学生在认知上还存在着模棱两可, 而借用这类问题, 恰恰可以让学生对本章节的把握更加深刻。

三、精准把握“问”度, 问出思想

课堂提问的宗旨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 唤醒学生的思维, 构建学生的思想。所以, 设计提问的时候, 我们要严格把握问“度”, 不能让问题太难, 也不能让问题太多。倘若问题过难, 学生会产生逃避心理。而倘若问题过多, 不仅无法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还会降低课堂教学质量。

以“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为例。在传统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都会选择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能力。但是, 这样做不仅偏离了新课改的要求, 而且会令学生厌烦。因此, 我在摒弃题海战术的同时, 从“问”的层面入手, 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图l所示:AB=AC、BD=CD, 那么∠B和∠C是否相等?这个问题相对简单, 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很容易便解答出来。但是我的目的并非在此, 于是我接着提问:下面请同学们逆向思考一下, 假如把点A和点D连接起来 (图2) , 且∠CAD=∠BAD, AC=AB, 那么CD和CB是否相等?∠C和∠B是否相等?如何证明?

通过整改, 学生可以延伸探索, 得到逆向思维的锻炼, 从而让他们对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及相关验证方法了解得更加透彻, 并实现最终的学习目的。所以我们不妨说, 提问的“度”在于是否可以全面构建学生的数学思维, 从根源处提升他们的能力, 这与数量毫无关系。

总而言之, 科学合理的课堂提问是激活教学、实现学生自主探索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必须根据所学知识点的特点, 以及讲课的方法和现状等设计妥善合理的提问, 从而让提问深入人心, 问到点子上。当然, 提问的方式不能太难, 数量不能过多, 要明确主旨, 同时不能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回答而提问, 因为提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所以, 作为数学教师, 应该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得有一桶水, 只有这样, 设计巧妙有效的提问才能成为一种可能。

参考文献

[1]屠颖,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策略相关问题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 (18) .

[2]童帷, 吴芸, 涂桢, 浅析数学课堂提问的层次性[J].读与写, 2008 (12) .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如果缺乏课堂互动,就会使小学生感到枯燥,学生可能会心有旁骛,因此,教师应该巧妙地进行提问,增加课堂互动,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且教师要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必要深入分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增强课堂互动性,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问是教师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但是有时教师提问之后,学生大多都沉默不语,一些想出答案的学生会举手示意,然后教师通过点名让学生回答问题,之后一轮提问就已经结束,这种提问方式最主要的缺点就是缺乏互动性,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充分,同时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当教师提问之后,个别学生会应付了事,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去思考,这样课堂提问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个人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提问时,应该注重互动性,从而通过提问增强课堂互动性。

例如,小学六年级学生需要学习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意义,本人在带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曾遇到一道判断题,让学生判断“用同样的方砖铺地,铺地面积与方砖块数成反比例”这句话是对是错,很明显这句话是错误的,但是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比例知识,因此个别学生判断出错,这时本人通过提问来加深学生对正比例与反比例意义的印象:“大家一起说,反比例的意义是什么呢?”学生回答之后本人举例:“假如铺地面积为30平方米,每块方砖的面积为5平方米,那么大家说一说,要铺满地面,需要多少块方砖?”学生回答6块,之后本人又问:“大家说得非常好,现在同桌之间相互合作,通过刚才老师举的例子来验证一下这句话是对是错?”很快学生就探讨出了结果,之前判断错误的学生也纠正了自己的答案,之后本人又让同桌之间讨论,列举生活中的正比例例子以及反比例例子,这样一来,就可以加深学生对正比例与反比例意义的印象,同时也加强了课堂的互动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分析问题。

二、激发学生求知欲,进而启发思维

教师提问时,为了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就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然后教师再巧妙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一来,在求知欲的驱使下,学生就会专心致志地思考问题,此时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和点拨,就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找到问题的答案,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小学六年级学生需要学习图形与位置的相关知识,本人在带领学生们学习的过程中,曾经遇到一道题,让学生看图写出各字母所在的位置,图形如下:

在讲解这道题之前,本人首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上课后本人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觉得特警威不威风?”说完之后学生都很兴奋,都认为特警很威风,之后本人又引导学生:“现在科技发达了,特警也变得更厉害了,通过卫星定位系统,能够准确地知道嫌疑人藏在哪里,今天老师带领大家玩一个游戏,游戏名就叫特警抓嫌疑人,好不好?”这时学生更是热情高涨,于是本人让学生坐好,将第一排最左边的学生定为坐标原点,然后从左到右,其他各位同学依次代表x轴上的1、2、3…,而“坐标原点”后面的各位同学则依次代表y轴上的1、2、3…,然后开始游戏,本人找一名学生扮演特警,然后本人说出嫌疑人的坐标,让“特警”来找出嫌疑人,之后换另一名学生扮演特警,以此类推,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本人在一旁引导。这时学生都争先恐后想要扮演特警,不知不觉中就帮助学生巩固了图形与位置相关的知识,之后本人将上面那道题的图形画在黑板上,然后巧妙设问:“现在大家都是特警,诸位特警看一下黑板,分别说一说A、B、C、D、E、F、G七名嫌疑人现在都藏在什么位置。”这样一来,学生都积极思考。

总之,提问是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想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巧妙地设置一些问题,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这也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希望本文内容能够为小学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篇4

泰安学校孙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课堂提问既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说课堂提问对老师来说很重要,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我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应从实际出发,首先应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来精心设计问题。其次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也是设计问题的根据。总之我们设计的问题应始终致力于找出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点,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理。具体做法如下:

一、化直为曲、铺垫引导

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课堂提问也是如此,直来直去的提问不可取。如果一味地直来直去,不但启发性不强,久而久之,学生还会感到索然无味,更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学生思维的发展。但若我们以“曲问”的方式提出问题,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如在学《老山界》时需要学生分析红军战士“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的作用。如果我们直接提问:“红军战士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应如何理解?”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解决,有些同学甚至可能无从思考。但如果我们不直接问,变换一个角度,“曲”问:“‘抢’字是否说明红军战士不遵守纪律?”难度就会降低,几乎所有的同学立刻就能作出否定回答并积极思考理由。此时我们再适时进行铺垫启发:“既然大家都作了否定,那么‘抢’字到底该如何理解呢?例如小华今天早晨起床晚了,当妈妈做好早饭后,他‘抢了一碗就吃’,然后就急急忙忙上学去了。小华的‘抢’说明了什么?”教师设置“曲问”,举例铺垫,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分析,学生对红军战士的“抢”自然就理解了。再如在赏析古诗句“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时,学生普遍觉得无从下手。如果我们教师不直接问学生这句诗好在哪里,而是问句中“但”字有何作用,句中运用了什么手法,并在此基础上作一点铺垫引导,讲一讲以前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常用“教室里静悄悄的,连一根针掉下来都能听见。”的句子来表现教室的安静,学生很快就能调动起自己的思维,得出答案。

由此可见化直为曲、铺垫引导的提问方式对于提高解题效率与正确率很有帮助,能真正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从易到难、分出层次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教师要能高屋建瓴,从整节课、整篇课文出发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导向,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也才能够做到在提问时面向全体学生,好、中、差各类档次的学生都照顾到,不同程度的问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如教学《变色龙》,就可以采用分层设问。教师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大可找一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解决。然后教师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样的问题需要概括,难度稍增了一点,就可由基础中等层次的学生回答。加之这个问题回答的角度很多,学生便可以各抒己见,活跃课堂气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继续追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始终没变,是什么?由于有了前面问题的铺设,此题难度虽然增大了,但学生回答并不会太费力。最后,教师再因势利导,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再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将这些问题着落在基础较好的学生身上。

这样一来一组从易到难、从浅到深、环环相扣、层次清晰的设问,就会使文章重点难点的学习容易多了,也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感兴趣、可回答的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从回答问题中享受到获取新知的欢快和乐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课堂生动、活跃,从而达到有效的目的。

三、设置矛盾,适时提问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给学生设置“矛盾”,使学生形成心理“冲突”,从而产生解决“冲突”的欲望,教师再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适时提问,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有的人》一文时,教学一开时便可让学生阅读并思考:文章第一段中的句子“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否矛盾?当学生都持否定态度时,及时追问:那么句中的两个“活”和“死”应如何理解?这样的提问势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迫使他们急切地研读课文,寻求答案。学生理解了两个“死”和“活”的不同含义,也就掌握了文本的主题。本来一篇看似难以理解的诗歌就变得简单易懂了,自然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多思多展、发散思维

(一)多角度思考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

师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方法。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篇文章有多种段落划分方法的情况,教师在和学生共同商讨出一种划分方法后,就可以引导学生再思考:这篇文章我们刚刚是按何标准划分的?它还有没有其他的划分方法?如果有,划分标准是什么?该如何划分?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发散思维了。

(二)多向外延展

学生掌握了文本知识后,教师应设置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比如学了《己亥杂诗》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落红”的精神品质与社会上哪些人能联系起来。学了“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句诗可以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它还包含什么耐人寻味的哲理„„在原有基础上,通过“问”,让学生想得深,想得广,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篇5

八一小学

高守华

数学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开发智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他不能在短时间内了解教师所传授的所有知识。即使通过慢慢探索和合作交流,也不能个个做到灵活运用的地步。需呀通过精心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及法则的运用,课堂练习的基本价值也就在此。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1、习题多、繁、杂。

2、目的不明确。

3、题型层次不清楚,学生层次不分明。

4、重书面练习,轻操作实践。

5、效率不高。《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有注重预感实验、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有条件不完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在求解时无现成步骤可循的非常规问题等。这就要求教师们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班级的不同、学生水平的差异,对教材提供的习题做适当的调整、组合补充,使之有层次性、针对性、多样性、开放性、实践性,能从各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怎样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是当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我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及探究,浅谈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一、灵活选择和设计课堂的层次性。最基础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首先应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选择设计习题。在抓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升拓展。习题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识发展的规律,同时要遵循由易到难、繁到简、由基本到不同层次的训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获得成功的体验,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二、生活化、多样化、趣味化的练习能有效地提升练习效率。课标上强调,数学课程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挖掘素材,精心地设计课堂练习,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样有生活基础、学生熟悉的习题能排除陌生感,知识容易迁移,学生喜欢,效果较好。

如果练习的形式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注意特点,就能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同一知识,提高认识的深度和应变能力。故练习的形式应尽量的多样化和趣味化。

三、开放性地进行课堂练习。

开放性练习一般指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

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这样的练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维、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的方向寻求最佳解题策略。如教学完折线统计图后,我采用了这样的练习,师出示折线统计图,题上没有文字表述,横轴、纵轴上有数据无单位,让学生自己根据学过的统计图知识赋予她意义,看图编故事。这样,答案不唯一,学生的思考就是答案,学生们感觉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而故事的形式学生非常喜欢,练习效果很好。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和人文性,即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开放性还应体现在练习方式上,动手操作、调查实践、合作交流等的非书面练习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制作月历、白色污染调查、手抄报等都是非常好的开放性的习题。

四、练习设计要有对比性,防止产生思维定势。

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今天学习了连乘应用题,往往就认为所有的题目都用连乘做,明天学习了连除应用题,就都用除法做。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做到新、旧交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要设计一些有对比性的变式题,让学生辨认、判断和分析,通过在比较、分析中揭示它们的异同,加深认识,使知识达到内化的程度。

五、适时采用激励机制,提高学生自主练习的有效性。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时代,不竞争就意味着淘汰。教师应从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挫折意识。学生们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肯定,而竞争是他们获得成功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很好方式。竞争是学习的一种动力,将练习过程变成小竞赛,挑战同学、挑战自己,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竞争中汲取经验,在竞争中积极进取。因此,练习中采用激励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自主练习的有效性。

六、及时收集和反馈信息,准确做出决策。曾有学者指出:“学习行为和反馈之间尽可能短的时间间隔是学习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学习行为和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习就会越快发生。”所以,课堂上仅有练习是不够的,应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准确做出决策。教师应及时做好作业的批改和批注,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掌握情况。通过教师在作业本上写课堂寄语,及时的与学生沟通,从而更好的促进师生关系,促进学习的互融。

课堂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因此,作为教师,更应该精心设计练习,让习题练习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直接发源地,让学生的兴趣一直保持在练习的始终。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八一小学

李元萍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起着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的成效有很大的关联。只有练习的设计和组织,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承,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才能实现课堂练习有效、高效。

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思考的问题。本人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及研究,浅谈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几点认识。

一、课堂练习的内容灵活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设计游戏、猜谜语、走数学迷宫等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可以补充、匹配、补缺、画图等,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飞起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质数与合数》一课,是比较抽象枯燥的概念教学,为了避免学生的厌学情绪,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练习。在1-20中,奇数有___,偶数有___,合数有___,质数有___,这一练习让学生个体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得出了很多结论,如:质数不一定全是奇数;合数不一定全是偶数等。这样不仅题型有所改变,而且练习形式也体现了个体与小组结合的特点。为了不失趣味性,又设计了一道猜电话号码的题目:⑴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⑵最小的奇质数;⑶6的最大约数;⑷9的最小倍数;⑸最小的奇数;⑹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的积;⑺只有一个约数的数;⑻最小的自然数;⑼能整除25的质数;⑽最小的能被2、3同时整除的数;⑾最小的偶数。接下来还设计了用学过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学号这一活动。这样的设计使知识性与趣味性得到了统一。

二、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设计课堂练习。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时,其教学重点是“一看”(看除数是几位小数),“二移”(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除数成为整数,再相应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只列了竖式,先不要求计算的习题:0.36÷0.9;2.8÷0.07;2.8÷0.14;0.102÷0.51。这几个问题解决了,以后的练习就容易了。又如,在教学《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我就设计了一组层次性非常强的习题:第一层次(基本题)简便计算下列各题:35+240+25,56+75+44+15。第二层次(变式题)简便计算下列各题:(72+33)+(67+28),(143+69)+(57+131)。第三层次(综合题,新知适当结合旧知)下列各题能简便计算的简便计算:(96+49)+157,(92+58)+(45+108),(68+76)+32+24。第四层次(发展题,供学有余力者用)计算:2+3-4+5-6+7-8+9-10+11-12+13-14+15。这样,所有学生都能量力而行,尝到了成功的欢乐,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了,使他们学习更加主动与积极。

三、设计有典型性和生活化的课堂练习。

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有限,因此我们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少而精,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练习具备典型性,既能集中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做到题量适当,恰到好处,又能通过设计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

三、拓展思维、培养基本技能的目的。如在教学《求组合图形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学生通过交流和已有的知识体系相联系,让四块阴影动起来,利用移动后产生的变化,不仅求出了阴影部分的面积,而且总结出了中间空白部分处于图形中任何位置时,求阴影部分面积的方法。设计一道题得出了多道题的解法,可谓一举多得。又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练习题:“超市购物”。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看哪位营业员收钱、找钱既对又快,哪位顾客最会计划用钱,买到自己最需要的物品(事先准备好各种商品及标价)。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熟悉人民币面值的基础上认识商品标价,这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它源于生活。因此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而且,可以巩固人民币的认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等,亦是一举数得。

四、开放性的进行课堂练习。

开放性是相对封闭性练习来讲的,一般是指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

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文字题》时,我是这样设计习题的:请学生任意报出四个数字,如32.8、4.2、0.5、18.75,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编文字题,看哪组编得最多(不考虑除尽除不尽)。一改以往由教师出题、学生解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互相出题、解题。可谓条件、问题、方式全部开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再如,在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给学生创设了一道开放题:“计算装修自己家的房子要用多少钱?看谁家的装修既漂亮又省钱?”不要以为这样的题目很简单,其实不然。大家想想要用到多少知识:长度的测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商品价格的调查、装修材料的选择„„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开放化和个性化,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巩固。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有注重预感实验、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有条件不完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有在求解时无现成步骤可循的非常规问题等。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教材里习题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组织行之有效的练习,使之能有层次性、针对性、多样性、开放性、实践性,能从质、量两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总之,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质量,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需要教师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如何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质量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八一小学 秦彩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有注重预感实验、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有条件不完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有在求解时无现成步骤可循的非常规问题等。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决定这节课学习的价值。

教师应当成为有经验的“舵手”,摒除一些已经出现的不良倾向,优化课堂练习,让学生的练习练到点子上,练在易混易错处,使练习题的针对性强,同时注意内容的迁移,要有利于深化理解,活跃思维,使课堂练习真正起到完成教学任务,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做以下几点思考。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1、明确数学练习设计的要求

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是提高练习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平常,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去设计练习。

五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节课是让学生,利用商不变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老师安排以下练习:

1、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0.12÷0.3=()÷3

6.72÷0.28=()÷28

0.12÷0.03=()÷3

0.672÷0.28=()÷28

让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进行比较,由比较简单题目入手,唤起学生对商不变性质的应用意识。

2、设计一些除法计算题,先估算,再计算:

4.83÷0.7=

0.756÷1.8=

先让学生估算商比1大还是比1小,再进行计算。通过计算和估算的比较,培养学生总结对这类计算题计算的方法,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3、紧接着安排两道改错题。让学生通过判断去加深对这类计算题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敏锐性。

4、最后再让学生解决两道生活中实际问题和一道拓展思考题。这样就比较周全的考虑到了深度、广度和题目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比较适当的难度、得当的坡度和恰当的密度。

可以看出,老师的练习设计准确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同时,练习还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2、做好数学练习设计的准备

对于教师来说,要想搞清教材编排意图,掌握知识要点与解题思路首先要了解学生,潜心专研教材。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一课:老师要求对三条线段是“围成”还是“组成” 概念

1、让学生画一个三角形,画完后用实物展台展示,教师引导提问:“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学生:由直线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教师:这些直线能量出长度吗?你们量一量看。

学生:我能量出画的三角形的直线的长度,分别是2厘米、4厘米、5厘米。教师:你们说说这些直线是什么? 学生:是线段。

教师:那三角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呢? 学生:三条线段组成的。

教师:你们看书上是怎么描述的呢? 学生: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

教师:你真是会学习,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而不是组成的图形。

2、判断:(1)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略

老师在评奖“围成”还是“组成”时花了很多时间,学生还是很模糊。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几何概念描述本身就是不完整的,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对这些概念意义的理解,重在知识的实质与解题的思路,不宜过分追求语言表达的严谨。

同时面对新教材新理念,老师平时还要对练习多积累、不断更新,改进数学练习设计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技能,掌握规律。

二、精心组织课堂练习

课堂教学中时常出现学生“一看就懂,一说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教师精心设计了扎实到位的练习, 而学生的练习效果却不能够实现预设练习的价值,从而造成重复低效的局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我认为,仅从“教”的角度来设计好的练习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从“学”的角度来安排好的练习方式,只有合适的练习方式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结果产生良好的影响。那么怎样灵活地组织好练习呢?组织练习时应注意“四有”:即有任务、有要求、有检测、有一定的紧张度。还要注意练“三度”:即练速度、练准确度、练多维度。注意了这“四有”和“三度”,训练质量会进一步提高。

课堂练习时还要避免出现以下问题:

1、包办式练习。教师边诱导边说答案,实际上是讲解的翻版;

2、放羊式练习。训练有内容、无要求、无检测,哪里天黑哪里歇,练得多少算多少。

3、急躁式练习。课堂练习一波接一波,一题连一题,学生没有回味的时间,节奏太快,记忆不牢,容易疲劳。

三、精心批改课堂练习

现有的班级人数较多,教师要提供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时机。当教师出示一道练习题时,如果要检查全部孩子的练习题需要较长的时间,恐怕一节课下来做的题量也不多。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反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给予订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平时的观察中,我发现学生在老师批改作业或批改试卷时是最关注的。他们喜欢和老师一起找出别人的错处,有时候他们更喜欢老师托以重任让他们当一回小老师。所以在我的数学课堂上,我是更多的制造他们当小老师的机会。特别是在计算教学中,这一方法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2、出示4道练习计算:(略)

然后老师针对性的要求学生完成4道练习,(本课预设要求5分钟完成)一个班大约有40多人,因为人数较多,为了更好的实施管理,老师把同学们分成了八个小组。当老师出示练习的题目后,学生马上动手完成。教师巡察,当每一小组的第一位同学完成后,老师进行批改,做题正确的第一位同学就可当小老师,负责批改该组的成员。教师要求:批改的小老师一定要负责任,当发现组员做错时必须指正并督促修改。若全组完成举手汇报。教师最后要求各组小老师反馈做题的情况。这样在课堂上批改练习题,孩子们愿意,觉得有趣,觉得能当上这回小老师是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所以这一种形式在数学课的其他内容的教学上还是取得相当不错的效果。

教师及时收集反馈意见,以教师之情导学生参与之趣。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位置,服务者“地位”。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热情鼓励每个孩子,实实在在地营造出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尊重学生,相信每人孩子都能学好,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甚至批评。正确看待学生的答错、写错情况,对待学生要多宽容、鼓励和引导,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

综上所述有效练习的问题,正是针对从形式到内容有无整体考虑而产生练习的低效或无效现状提出的。做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经常问自己:怎样彻底改变传统教学“重知识、轻方法,重结论、轻过程”的做法,怎样有力加强学生在数学练习活动中的体验、感悟和反思,使我们的练习成为人人参与的有价值的练习,人人都能获得必需技能的练习,每个学生都能一改过去“望题兴叹”的局面,进而乐于练习,喜欢数学。

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八一小学

李元平

练习的主要特征,就是将教学过程变为引发学生练的过程,每堂数学课教学任务都是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来实现。数学练习,是教学流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其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 作业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所以数学课堂有效练习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一、练习主要应在课内进行,练习的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练习在课内进行,可以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发现学生不够理解的地方,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及时得到弥补。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过程,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才能加深理解,逐步掌握。要保证课内的练习时间,克服教师讲的多,学生练习时间少,主要靠课外练习、补缺的不良状况,否则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但练习的效果不好,还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练习不是目的,而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练习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有针对性。分层次,有易到难,这样就可以做到练习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有针对性,不平均使用力量,容易的少练,较难理解的重点练、反复练,加强估算,巧算,心算练习。使计算逐步达到熟练形成技能,做到听到或看到题目,就能迅速地说出得数。目的明确,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内练习变为学生自觉的活动,从而提高练习的效果。

二、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学习也如此,如果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例如:在教学 “自行车里的数学”时,让学生合作研究自己的自行车,体会周长,半径,大小齿轮的比构成比例的意义。提出有创意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求知。自行车中,是前轮推后轮还是后轮推前轮? 是大齿轮推小齿轮还是小齿轮推大齿轮? 齿轮的大小和链条有什么关系? 变速自行车后面那么多的齿轮有什么用?踏板转一圈,齿轮转几圈?轮胎转几圈?和所走的路程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三、练习设计要有梯度,为学生提供思维及想象的阶梯。

教师在设计数学的练习时要考虑到对于每个学生要达成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要使人人都掌握必需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发展的数学知识。但是由于学生生活环境,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他们的智力开发和发展上存在着差异,所以表现在认知水平上,技能的掌握上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我们每节课对学生的练习搞一刀切,布置作业同质同量,其结果是接受能力强的同学已经会做的习题,老师仍然要求一遍,不仅学生觉得无味,而且浪费了他们的智力。而接受能力较弱的同学有的练习题根本不会做,老师还是要求其完成,同样是一种空耗,也影响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存在,在作业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作一些机动,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和弹性,可以满足各阶层学生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因此,我们认为教师在练习设计时要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有层次、有梯度,大小循环,分层递进,使学生牢固掌握,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定势。一般可以安排如下几个层面: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或拓展练习———实践练习。

四、练习设计要少而精。

有效课堂练习设计不仅要有习题数量的保证,更要有练习质量的保证。努力做到练习少而精,确保练习一步到位。要想精练,练习的设计就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抓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习题来练。练一题,管一类,重在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获得知识的全面到位,方法全面掌握,智力能力有效提高,从而达到练习的优化,以少胜多的目的。实践证明,练习的份量多,势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的学习情趣和身心健康,学生为完成作业量而草率从事,降低练习效率。如练习份量少些,完些成作业的时间充裕,学生作业才能认真仔细不马虎,工整,准确规范。教学对学生的练习技能要求也应提高,如计算式子题不仅要算正确,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还要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简便、灵活。应用题解题应从各个知识点去考虑,用多种方法解答,并进行优化选择。教师对待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要千方百计寻找闪光点,给予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提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八一小学

梁艳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 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较高的练习质量作基础。因此,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 设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 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随着新课改 的层层深入,这种理念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了每节课的练习中。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练习课的功能和课型特点。

1、练习课具有实现“双基”目标;发展智力,建立良好的智能结构和德育的功能。

2、练习课分为巩固性练习课课型(概念、计算、应用题等)和综合性练习课课型(新旧知识、易混知识等),这两种课型在实施流程上有很大的不同:

⑴巩固性练习课课型注重以练代忆、深入点拨,精讲解疑,拓展延伸。

⑵综合性练习课课型注重练忆结合、对比归纳、知识重组、积累领悟

二、根据练习课课型特点精心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

1、目标要明。

⑴一节练习课围绕教学重点设计,有清晰的教学目标,练习的内容要明确。《因数与倍数》中先从自然数的分类,2、3、5的倍数特征,巧妙地设计练习,设疑精讲,让知识延伸,形成系统。小结课题时,学生通过练习清楚知道按是2的倍数自然数分为偶数和奇数;按因数的个数分为质数、合数和1。偶数和奇数是相对一个数来说的,而因数和倍数是相对两个数的关系来说的。

⑵目标的层次要分明。对练习的知识从知道、理解、掌握、应用、比较熟练、熟练等不同层次进行达到要求。课堂上加强巡回观察,了解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练习之后要组织学生进行讲解、讨论和订正,主要讲解题目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对不同的解题方法,要启发学生展开讨论,或品评优劣,或分辨正误,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2、择题要精。练习中选择符合大纲、典范性的知识点和易混淆的知识,精选带有关键性、规律性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

3、方法要巧。利用一切有效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学得轻松、理解得透、掌握得牢。如在练习中把求游泳池的表面积和粉刷教室的表面积放在一起,沟通知识的联系,自主总结,形成技能,升华思维。如:①一个长方体游泳池长50米,宽25米,池深2米,如果用瓷砖片贴游泳池的四周和底。贴瓷砖片的面积一共有多少平方米? ②学校要粉刷教室,已知教室的长是8m,宽是6 m,高是3 m,扣除门窗的面

积是11.4 m2。如果每平方米需要花4元涂料费,粉刷这个教室需要花费多少元?

三、遵循认知规律设计课堂练习。

1、注重由浅入深,有坡度地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地展开。

每节课的练习设计要根据知识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先让学生做基本练习,从书上的练习中,选择与例题的结构基本相同的题目进行初步练习,练习的数量要少,重点放在学懂学会方面。同时注意收集分析学生在练习中反馈出来的各种信息,对于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及时给以点拔、辅导或纠正,对于少数后进生,应加强个别指导。

2、多途径、多角度地训练,开发智力。(1)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练习中设计开放式习题配以灵活多变的训练,能达到巩固知识、理解规律、强化记忆、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

① 设计联想题,在训练的内容上要活。

选择内容新颖、规律隐藏、思路灵活的习题训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我引导学生进行横向、纵向和逆向联想等方面设计练习题。

② 设计多解题,在训练层次上要活。

③设计多变题(或多问题),加强“一题多变”的训练。“一题多问”和“一题多变”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和分析问题、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只有加强“一题多解”的训练,寻找多种解题途径,择其精要解题方法,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必须设计多样化的“操作性”练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四、设计开放式习题,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减少指令性成分,增强练习的开放性。数学开放题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数学问题。这种开放性问题具有很高的创造教育价值,极富挑战性。它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能有效的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我要不失时机地运用开放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学会筛选、学会思考、学会整合。如教学“简单的统计”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开放性题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统计某一类事物,并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五、练习评价要准。

1、适时、准确进行练习评价。这样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程度、窥视解题思维心理、准确地把握练习节奏,可见评价必须要做到准确。

2、评价手法的应用要恰当。评价手法一般有自评、互评和师评三种。借助自评,尽可能把游离的知识点归位、整理、形成解题技巧。同时,对照规律,逐一审视,增强辨析能力;借助互评,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校正思维歧途,增强运用能力;借助师评,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辨清疑混点,增强解题能力。

3、评价结果的展示要充分。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尽可能多地暴露掌握知识的残缺点,捕捉、收集、整理其错误,并研究其错因,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六、矫正要快。

1、要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不必面面俱到地重讲一遍。

2、针对学生容易发生错误的问题,进行点拔与辨析。

3、针对新授知识的重点,进行系统的简炼的总结。

讲解的主要目的和作用是,启发学生把新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相互融合在一起,加速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构成新的认知网络系统。及时加以矫正和补救,及时解除学生困惑,一般对个别问题采取分散指导、个别矫正的方式进行;对普遍性的问题采取集中会诊、集体订正的方式进行。有助于学生准确、深刻地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篇6

大湾乡中心小学 禹萍

提问的艺术,一直是古今中外的教育家致力研究的问题。上海市教育功臣顾泠沅先生认为, 应该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这比直接感知教材有更大的优越性。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导火索,从而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因此,提问的艺术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而在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徒劳提问”相当多,甚至在一些公开课、优质课比赛中也屡见不鲜。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把握提问的辩证法

(一)要把握和区分课文中的本质性问题和现象性问题所谓本质性问题是指涉及课文内涵和中心思想以及与此有关的词语、句子等方面的问题。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本质是事物普遍的、必然的、较为深刻和稳定的部分;而现象是指感性直观的,由直接经验产生的非本质的、外部的、偶然的变化部分,它是从不同方面表现本质。科学的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教师的提问要从有助于理解课文本质的现象性问题着手, 但是不能停留在现象性问题的层面上。当学生熟悉课文以后,教师要抓住时机,提出课文本质性的问题,避免在现象性问题上纠缠不清,透过现象看本质才是我们的落脚点。

(二)掌握重点性问题与辅助性问题的关系所谓重点性问题,是指理解课文的关键问题。例如《李时珍》的教学,有老师问:“李时珍为了写好这本书,他是怎样做的?”这样的问题是理解李时珍创造性研究精神的关键,因而是重点性问题。当然,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提出的重点性问题要有一定的铺垫。对学生的思维也要有一个“热身”的过程。例如,先提“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做了哪两样的准备工作?”“这两样工作哪一项重要?说说道理。”

(三)要分清深入思考的问题和带有练习性的问题深入思考的问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浅层次叙述与重复,只是浪费时间。因此要提高提问的广度与深度,从而不断提高思维的品质,即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广阔性、创造性等。至于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的解释这样的问题,是练习性的问题,一般在解决深入思考的问题的过程中解决,或在课后作为作业来解决即可。

二、注意提问的阶段性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体现着阅读教学的规律和心理学原理。教学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提问的方法要与之相适应。根据阶段性的内容与要求,所提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1.整体感知阶段。要通过提问达到这样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使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内容有大体的了解,帮助学生解决字词问题,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做好准备。2.深入理解阶段。要通过提问达到这样的目的:使学生对课文有深入的了解,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表达思想内容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提问的形式不但要解决“是什么” 的问题,还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所以问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难度。3.概括总结阶段。要通过提问达到这样的目的:学生的理性概括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对课文有初步的鉴赏能力,加深对内容和形式的理解。提问的形式可以有:通过阅读课文你懂了什么?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喜欢这篇课文吗?它好在哪里?等等。

三、注意提问的发展性教育的目的在于使每个学生获得发展,因此,在提问时就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注意提问的计划性、层次性、针对性;要提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

(一)在提问的内容上,要提问能促进学生发展的问题 1.要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不但要提问“是什么”还要提问“为什么”。例如,在《草船借箭》中,提问“诸葛亮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借箭呢?为什么诸葛亮知道利用这个环境来借箭呢?在这样的环境下借箭有什么好处呢?”这样三个问题,由训练形象思维到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之目的得到了实现。2.提问的内容要注意学生的精神发展。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与环境的不同,学生的发展也会不在一个起跑点上。教师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在提问的形式上要变“填鸭式”提问为启发性、引导性提问在我们的现实教学中“对不对”“是不是”之类肤浅问题的提问在很多课堂上屡见不鲜。这些问题让思维沿着固有的方向,矛头直接指向最终答案,对过程生成的问题视而不见,对学生的思想呼唤置若罔闻,没有紧张的智力活动,根本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问要有利于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尤其是要引导学生提问和反问,这样通过提问质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符合探索性学习和发现法学习的一般规律。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篇7

一、合理设置问题结构和层 次,适 应 中 学 数 学 教 育体系

1.趣味横生,灵活思变

提问就是要求提出的问题能够检验所要询问的 东西,而被提问者要能够接受这个问题,就要保证问题的合理性、趣味性,假如问题太过生涩显然没有学生愿意回答,同时问题的 设置要灵 活多变,不能拘泥 于课本。例如《一元二次方程》这一堂课,我们在设置问题前要想想这堂课和实际生活有什么联系,某些公式能否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而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联系实际情况,这样问题的实际效果就能够得到充分体现。教师向学生提问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将现实情景引入授课中,以现实问题为基础设置问题,这样就容易引起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愿意回答、乐于回答,问题的实际作用也就发挥出来了。

2.面向学生,普遍适用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因而问题的设置就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是单一地对学习好的或者学习差的学生进行提问。问题设置既要能够检验出全体学生所存在的普遍问题,同时也要适当分层次地设置一些问题,照顾学习能力比较强和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从而保证问题的检测面广,实际效果佳。各个班级里都会存在一些学生学习比较吃力,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再故意提出生涩的问题,这样他们就容易误认为教师是故意让他们出丑,那么他们对学习仅有的兴趣会被我们扼杀,从而导致其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

二、把握课堂提问,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1.根据课程结构,及时提出合理问题

提问一定要把握课程结构,在合适的时机提出合理的问题,就拿初中数学教育中的空间立体几何证明这一环节来说,不能刚开始就问学生怎么去处理问题,应该在讲授证明方法的基础上合理提出问题。假如一开始我们就让学生自己做,那么他根本就不懂证明的原理,盲目做又做不出来,这样很容易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对问题产生恐惧感,这样问题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因此提问一定要把握时机,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基础上提问。

2.课堂提问要适当,做到收放自如

一个有价值的课堂不可能将全部的时间花费在 提问上,因而提问就一定要适当,教师要做到收放自如,要求教师选择合适的点、合适的时机提出问题,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学生学习比较吃力的环节就要多提问一些,通过问题把学生的难点、迷惑点解决,在课程简单的点上,可以适当少提问一些,让学生自主理解。

三、选择合理的提问方式,做到因材施教

1.方式灵活多变,因材施教

提问者应该以一个怎样的方式去提出问题,这也是应该考虑的问题。提问方式要能够给予学生鼓励,能够让学生自信,因而对教师的语言、语气、眼神都有很高的要求。往往一个鼓励的眼神就能够让学生自信起来,大部分学生对提问总是持有恐惧心理,怕回答错了同学嘲笑,我们应该通过行为动作去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学生的劲头足了,其学习效果也就明显了。

2.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启发式教学离不开提问,而提问的意义就在于启发学生构建思维模式,学生要是能够通过教师的提问获得解题的思路以及 学习的能 力,那么提问 的效果就 达到了。因而提问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提问让学生更多地掌握学习的能力和技巧,那么提问的意义也就体现出来了。同时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拿到题想想自己能够作为一个教授者提出问题,考虑问题的时候应该用什么角度,往哪一方面探索有价值,这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学习模式。通过这种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拥有更多的选择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能得到最大的体现。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286-01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与反馈往往通过提问来实现。有效的提问可以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旧中求新、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生动曲折、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处于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当你设计好了提问内容,把握好了提问时机,选择好了提问对象,那么,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而这东风就是提问技巧。那么,课堂提问有哪些技巧呢?

一、把握好提问时机

课堂提问如果问得过早,学生思路跟不上会感到突然;问得过晚,就如同“马后炮”起不了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馈信息,及时地提出问题。一般来讲,教师提问有课前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的提问、课间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和课后总结性提问。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要把握好提问时机,不宜过多,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一般课前应设计好,提问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水平来。当同学们在听课中流露出迷惘的神情时,教师应及时提问,便于发现问题,采取果断措施,对症下药。一节课中,不可刻意追求课堂气氛热烈,一味地问个不停,使课堂教学变成“答记者会”,其结果必将适得其反。

二、提问要讲灵活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提问要灵活应变。如,我在教了整数减带分数后,要求学生做5-(2+1/4)等于多少。有一个学生只把整数部分相减,得出3+1/4;另一个学生从被减数中拿出1化成4/4,相减时5又忘了减少1,得3+3/4。在分析这两个学生做错的原因并订正后,教师没有到此为止,而是提出:如果要使答案是3+1/4或3+3/4,那么这个题目应如何改动?这一问,立即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讨论。这一问题恰恰把整数减带分数中容易混淆或产生错误的地方暴露出来,这种问题来自学生,又由学生自己来解决的方式,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注意提问的趣味性

提问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教学。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儿童文化,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游戏、比赛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形成悬念问题。如果一堂课的提问都是平平淡淡,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定削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应注意到他的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

四、.提问要体现整体性

提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目的要求,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例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提出: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0,分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乘一个不是0的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分数的分子分母都除以一个不是0的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思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五、提问要面向全体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先提名再提问,或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不要形成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或总叫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也不能总叫“差生”回答,这样会花去很多时间,也会使教学节奏松弛。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先叫中等成绩的学生回答,并提醒全班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要认真听,等中等生回答得差不多了,可以让好的学生补充回答,也可以试着叫学困生回答,让他们逐步提高. 教师应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把提问的机会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提问难度要适当

课堂提问的难度要适当。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能反映思维的深度,超前的深奥提问又会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因此,所提问题必须从学生基础出发,难度要适度。对难点问题,要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系列提问,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有位教育家说过:“跳一跳,摘到桃子”,提问也应如此,只有提问在学生思维和记忆的最近发展区,才可以使学生通过推类、联想等方法来获取答案。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上一篇:我说过的一句最智慧的话下一篇:申论万能八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