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2024-11-12

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通用15篇)

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篇1

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实效性课堂,是从课堂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度来评价教学行为,重点关注的是课堂目标的达成、学生获得的发展。课堂教学中常中“低效”现象,牵制了课程改革的推进,影响力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改变这些低效课堂,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和领会课标要求,确定好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预设好主要的教法学法;需要教师积极创设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努力做到精讲、善导,努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懂得让学生即及时练习巩固,保证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所谓课堂教学“实效”,是从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度来评价或诊断教学行为。过去常对课堂教学采用“合格”、“优质”等综合性、概述性的评价,虽然也包括目标任务的达标度--“结果”评价,但评价视角的着眼点却更多的关注师生教学活动--“过程”,因此,许多公开课才变成了“表演课”。为了“演好”一堂课,有时师生还要“排练”好几次。“实效课堂”从“结果”的角度,关注教学预设目标的达成、关注学生获得的生成与发展,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实效性教学。新课程要求 “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应是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是动态生成教学智慧的教学,是关注师生双方生命健康发展的教学。实效性课堂,是从课堂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度来评价教学行为,重点关注的是课堂目标的达成、学生获得的发展。课堂教学中常中“低效”现象,牵制了课程改革的推进,影响力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改变这些低效课堂,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和领会课标要求,确定好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预设好主要的教法学法;需要教师积极创设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努力做到精讲、善导,努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懂得让学生即及时练习巩固,保证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低效”现象。

1、放羊式课堂。教师放弃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放手自主变成了放任自流,非教学活动过多、教学秩序混乱,教学目标形同虚设,导致教学的低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是目标明确的教学,教师必须按照课程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提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当好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并不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努力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1、放羊式课堂。满堂灌的讲解、传统的讲授。在教学中,还有一部分教师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习惯于“讲课”,试图努力把书中的知识交给学生,教师始终主宰着整个课堂,忽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参与,忽略学生思维的启迪,忽略学生能力的生成与发展。而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实效性性教学应当是: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3、表演式课堂。这种课堂因追求教学过程的完美表现而脱离于“常态课堂”,常见于教学公开课。我们应当让常态课去除表演课的刻意雕琢、华而不实,同时既充分预设,又动态生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准确把握教材和领会课标要求,是课堂教学“实效”的前提。

在实施课堂教学前,教师要先备课,确定好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预设好主要的教法学法、准备好适当的课堂练习,因此,认真专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标要求,才能提出科学优质的教学设计,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可能。准确把握教材和领会课标要求,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研读教材,提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纲”,有的放矢。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必要条件。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掌握目标、技能达成目标、心理发展目标。认知掌握目标就是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内,认知上所达到的“懂”和“会用”的范围和水平;技能达成目标是指学生在完成规定的课业后,相应技能所能达到的标准;心理发展目标是指学生在一定阶段,情感、意志、思维等完善的程度和水平,其中又以思维品质的养成作为心理发展的主要目标。

2、利用教学资源,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实施课堂教学前的备课过程,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方法的预设。“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目标要求、学生学情、环境条件等因素灵活选择,但要注意几个原则:一是“兴趣”原则,既课堂教学应当不断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坚持“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二是“激励”原则,首先,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特意设定一些激励环节、提出激励性问题,同时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强化肯定。三是“自主”原则,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讲授”法,努力创设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学中以问题引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或引发思维、或组织讨论、或实践操作,再辅之以教师的精讲导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生成与发展。

三、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是课堂教学“实效”的关键。

主体性教学是以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应当怎样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呢?

1、构建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学中,教师要有平等意识,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相信每一个孩子、善待每一个孩子,这样才会有民主的课堂气氛,才能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及和谐的教学秩序,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2、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改革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提供给儿童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的基本要求,创造性地用好新教材,尽量让学生自己查找学习资料,坚持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教学,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

3、积极创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情境,提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通过一定的课堂组织形式,不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读读写写、问题质疑、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巩固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活动。

四、讲、学、练相结合,是课堂教学“实效”的保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努力做到精讲、善导,努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还要懂得让学生即及时练习巩固,保证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我也发现,不少的课堂顾了“讲”“学”环节的精湛,却常常失去了让学生及时“练”的时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点值得大家注意:

1、尽量精简教学环节,优化教学的课堂讨论、不起作用的媒体课件、形式化的课堂拓展等均应当让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巩固练习。

2、不断锤炼教学语言,使课堂简洁清晰。只有教师刻意改变,才能使自己的课堂语言越来越精炼。

3、当堂训练、及时巩固、关注发展。课堂是师生完成教学目标的主阵地,课堂上,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在知识与能力的生成过程中,也必须有合理、充分的练习巩固环节,以有效促进知识与能力的生成与巩固。

2、不断锤炼教学语言,使课堂简洁清晰。如复杂的提问语言、习惯性的重复语言、慢节奏语速、离题了的故事等。教学语言往往具有习惯性,因此,只有教师刻意改变,才能使自己的课堂语言越来越精炼

3、当堂训练、及时巩固、关注发展。课堂是师生完成教学目标的主阵地,课堂上,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在知识与能力的生成过程中,也必须有合理、充分的练习巩固环节,以有效促进知识与能力的生成与巩固。试想,课堂在精彩的师生教学活动的后面,及时安排学生进行合理的、有层次的练习与巩固,教师及时地把握反馈信息,不是能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吗?

实效性课堂教学是新时代课堂教学的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保证,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把实效性课堂教学落实、应用到课堂教学上。

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篇2

一、让物理走入生活,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和生活密切相关, 生活处处都离不开物理, 所以我们教师在日常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物理这一个优势, 让同学们了解物理就在身边, 生活处处离不开物理。

在讲《相对运动》时, 可以用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例子来引入教学, 比如联系世界大战时法国飞行员在高空用手抓住一颗德国子弹的真实故事, 同学们会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激发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 从而很自然地引入新课。讲完课后, 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顺逆风问题, 巩固了学生学到的知识。让同学能够把物理和实际联系起来, 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刻, 又达到了引入新课的目的。

二、营造民主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如果在学校里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师生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 教师成了学习的促进者, 就能保证学生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 逐步形成进取、探索、创造性的学习品质。

如教学《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一课时, 教师有意让学生观察“我今天外表看起又有什么变化?”在学生发现老师今天手指上佩带一枚“金戒指”这一“新大陆”后, 惊喜之余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为本节课的学习营造了轻松的氛围。然后告诉学生说老师本来是不允许戴首饰的, 但是这枚戒指是我刚刚在路上捡到的, 同学们想知道它是否是纯金的吗?这样的教学设计创设了悬念, 诱发了学生个体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 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理想场所。

因此, 我们要努力营造民主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用爱心感染学生, 用真情换取信任, 真正使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让学生从你的课堂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和学习生活。

三、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

每个同学的实际认知水平不同, 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接受物理知识方面的能力有高有低。因此, 作为老师应该充分发挥每位同学身上的优势, 给学生一个成功的机会, 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改造;课程结构;德育渗透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履行其育人的职能。下面结合本人的几年教学实践简单谈谈新课改形势下在教学中怎样有效地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一、新课程改造的重点

针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次课程改革努力在两方面取得重要进展:(1)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新的课程结构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以专题的形式构建高中教学的新体系。(2)加强高中历史德育的渗透。《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提出新的要求,要加强高中历史德育的渗透。具体表现在:引导学生继承传统美德、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主义教育。

二、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自新课程教学实施以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时常感到一节课的内容难以按时完成,学生会抱怨知识跨度太大,难以记忆和理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1.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在实行新课改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呢?关键在于摆正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问题。在新课标中,有许多教学内容包括我们以前认定的重点主干知识,现在都被冠以“了解”“知道”“感受”“课外阅读”等要求,一些章节的教学目标中还有“要求全体学生掌握”和“大部分学生掌握”的层次性教学目标。

2.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我们根据知识结构取舍教学范围。我们认为对高中学生的课堂要求是大致性地了解历史知识的全貌,跨越式地理解重大历史事件,而不必将知识面拓展得太宽、知识点挖掘得太深。在不违背新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课时安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简化教学内容,强化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提高课堂学习的实际效果。在必修一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里,分封制和宗法制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认为在课堂上只需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的大致情况,掌握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影响,以便学生集中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加以落实。而对它们的具体内容、产生原因和发展过程这些繁雜的内容可一笔带过。所以,在处理课堂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范围时,我们要根据高一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加以选择,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总之,新教材教学中,我们在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的同时,更要结合新课改的重点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篇4

记得刚上大一的时候,参加各样的活动,只要一上讲台,面对许多人认真听,就会紧张。现在上了演讲学课,突然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突然觉得,有些东西,只要自己注意了,还是可以克服的。

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我觉得克服演讲过程中的心理恐惧是可以避免的。

1、演讲恐惧的原因

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我认为演讲紧张,恐惧主要有以下的几点:演讲准备周全程度,现场氛围等的外在因素,还有就是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自己的内在因素,还有自己的实践经验,即自身的演讲能力,这些都能让我们在演讲过程中都产生恐惧心理,要克服演讲心理恐惧,就应该很好的了解演讲的内在和外在因素。一、外在因素的克服

要有充足的准备,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演讲同样如此。如果准备不充分,自己首先就没有底气,在演讲过程中就不能很好的有条理的组织,余下的就别谈了。准备充足,对演讲就像房子的地基一样。所以对付演讲恐惧心理最有力的武器是脚踏实地地将演讲准备充足:你的选题不仅对自己而且对听众很有吸引力;你对该题目已深思熟虑,而且收集到了所有所需资料;你的演讲稿紧扣主题,安排有序;经过反复演练,你已能恰到好处地把握演讲时间;你对自己的仪表和临场表现有充分信心;你有能力很好地对付讲演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

再者,就是面对演讲现场的氛围要有自己的有效调节能力。在演讲前,要清楚会有那些人来做自己的观众,对现场的主要氛围有大致的了解,这样可以提前做一些心理准备,不然站上讲台会被突然的气势与气氛影响。所以首先要争取熟悉你要发表演讲的环境,提早到达并巡视讲台,练习使用麦克风和其他辅助视觉设施。熟悉听众。在听众进入会场时向他们致意。向一群友好的人演讲总比对一群陌生人演讲来得容易些。然后设想你自己演讲时的情景。想象你自己在侃侃而谈,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充满自信。倘能设想自己成功,你就一定会成功。

其次,演讲现场不一定有自己想像的那样顺利,在不预料的情况下,会有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这就会增加我们的心理负担,进而会紧张,比如如果你原计划给二三十人作演讲,到场后发现听众有二三百人,你会怎么办?你准备了一份非常正式的演讲稿,走上演讲台你却发现大家都穿着牛仔服和T恤衫之类的衣服,你将如何想?你准备了长达两个小时的内容,可上场前主持人告诉你你只有十五分钟的演讲时间,你又该怎么办?诸如此类的情况在演讲中绝非偶然事情。因此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自己一定要首先镇定,然后平和的去对待变化,在最短的时间里将问题解决,比如对二三百人扫视一遍,表示自己的信心,在这时间段里,认真思考接下来自己要做哪些变化;或者将两小时的演讲稿缩短,要极快的拎出重点,将精彩的章节找出,尽量做到最大最好的准备。

二、内在因素的克服

自信、自卑、自尊、自满、内疚、羞耻等自己的内在因素,与自己生活环境有关,这些内在因素的克服主要是通过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扩大认知视野,判定恐惧源。认识客观世界的某些规律,认识人自身的需要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确立正确的目标判断,提高预见力,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变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就会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其次要培养乐观的人生情趣和坚强的意志,通过学习英雄人物的事迹,用英雄人物勇敢顽强的精神激励自己的勇气。在平时的训练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在艰苦的环境下磨炼自己,培养勇敢顽强的作风。这样,即使真正陷入危险情境,也不会一时就变得惊慌失措,而是沉着冷静,机智应付。另外,平时积极参加加强心理训练,提高各项心理素质。

内在因素的克服与外在因素的克服相比难度较大,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有些东西有点根深蒂固了,要克服关键的看自己的一种内在的毅力,自己是否意识到一些不足之处,并且自己要有意识的去克服,不能临时抱佛脚。

三、学习一些有效的演讲技巧

学习一定的演讲技巧,也会有效的克服我们的心理恐惧,技巧的合理运用,会让自己增加信心,如善用演讲的空间,所谓空间就是指进行演说的场所范围、演讲者所在之处以及与听众间的距离等等。演说者所在之处以位居听众注意力容易汇集的地方最为理想。还有一些演讲的语气语调,配合一些手势动作,比如在感情激越时,应该将音调上扬,或者变音,在说话的同时配上上扬的手势,这样不仅可以让听众在思想,听觉上产生极大的反响,同时还有视觉上的感受,就更会极其听众的共鸣。这样就会让自己的信心增加,继而就不会过度紧张。当然,演讲的姿势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说时的姿势(posture)也会带给听众某种印象,例如堂堂正正的印象或者畏畏缩缩的印象。虽然个人的性格与平日的习惯对此影响颇巨,不过一般而言仍有方便演讲的姿势,即所谓“轻松的姿势”。要让身体放松,反过来说就是不要过度紧张。过度的紧张不但会表现出笨拙僵硬的姿势,而且对于舌头的动作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决窍之一是张开双脚与肩同宽,挺稳整个身躯。另一个决窍是想办法扩散并减轻施加在身体上的紧张情绪。例如将一只手稍微插入口袋中,或者手触桌边、或者手握麦克风等等。

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篇5

通过假期培训对《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概述》的学习,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讨论交流、搞实践活动、小品表演、写历史小论文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而新的课程改革,为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只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催化出出色的教学行为,而新的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着很多不足.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曾尝试着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一开始误以为一堂好课就是要把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把学生调动起来的标志就是到处是学生的声音,课堂氛围好,气氛活跃。这样做的后果是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无意地走向了庸俗化,片面追求课堂里的热闹,使本来井然有序的课堂变成了一盘散沙,最终的结果是把自己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完完全全变成了课堂纪律的维护者、监管者。在这样的意识指导下必然会冲淡教学的主题,把有组织、有内涵、有目的、探求知识的课堂变成了类似于放牛羊的牧场,盲无目的、放任自流。自己上课时感觉把学生调动得很积极,氛围好,而最终的学习效果却并不是很理想,甚至于导致学生只记得搞笑的地方,对应该掌握的知识一无所知,能够培养的能力一无所有。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我得到这样的经验教训:课堂活动中需要创造积极的氛围,但是千万不能走极端化,一定要注意活动的本质,即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动而有效。只懂罗列史实,不会深化,突出表现在对课本知识的挖掘程度不够深。我在历史教学中也尝试着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化,使历史课堂丰富多彩。我误以为历史材料越多越好,于是导致有时候课堂上仅仅是一些历史资料的堆砌。没有体系,没有系统,只是一盘散沙,甚至于我忽略了自己点拨指导者的身份,仅仅将大量的事实、材料、图片罗列。学生尽管获得了大量的感性材料,以及自己的一些理性认识,但是至于正确与否却不得而知了。而教师忽略讲解的同时往往容易造成学生自身认知的误区,对自已形成的错误看法没有及时纠正,长此以往就无法正确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又将从何谈起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因此,我认识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并不意味着教师就要“下岗”,反而对教师本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选取典型的材料,如何把握住材料与论点之间的链条,如何挖掘材料内在的灵魂等都成为更高层次教师的必备条件。简单的理念讲解只会空泛,而简单的罗列材料只会使学生变得具体而缺乏深度。所以二者如何结合,比例如何,选取的时机等都成为我日后需要探讨的问题。

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篇6

许多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讲授表层知识,而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往往是孤立、零散的东西,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永远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难以提高,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掌握表层知识的同时,领悟到深层知识,学习层次实现质的飞跃,学生所学的知识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组织得很好的知识结构,这样学生才能摆脱题海之苦,焕发其生命力和创造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之备课

如果课前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教学适合渗透哪些思想方法一无所知,那么课堂教学就不可能有的放矢。受篇幅的限制,教材内容较多显示的是数学结论,对数学结论里面所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并没有在教材里明显地体现。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应只见直接写在教材上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而是要进一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隐含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在教学目标中明确写出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并设计数学活动落实在教学预设的各个环节中,实现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融合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使教材呈现的知识技能这条明线与隐含的思想方法的暗线同时延展。为此,教师在研读教材时,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将教材的编排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之上课

数学是知识与思想方法的有机结合,没有不包含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知识,也没有游离于数学知识之外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揭示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数学思想方法上的点化。教师积极地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大智慧,也为学生的学习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可据其不同特点,恰当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之作业

精心设计作业也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条途径。把作业设计好,设计一些蕴含数学思想方法的题目,采取有效的练习方式,既巩固了知识技能,又有机地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一举两得。为此教师布置作业要有讲究,在学生作业后,要不失时机地恰当地点评,让学生不仅巩固所学知识、习得解题技能,更重要的是能悟出其中的数学规律、数学思想方法。在作业讲评中,教师不仅要给出答案,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思考:你是怎样算的?是怎么想的?其中运用了什么思想方法? 结合上图引导学生概括出其中的思想与方法:类比思想、数学建模思想、极限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之课外

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篇7

一、优化课堂教学环境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必须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设计的中心位置,分析学生的心理、生理和班级环境,以及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有利于学生把问题融合到社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有意义情境或相关知识情境的创设,使问题迎刃而解,也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从而帮助学生实现对新知识的建构。

2. 教学设计上注意学生的差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遇到这样的事情,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或概念,在讲过后,学生仍感到茫然,甚至几次重复讲解分析后,仍然掌握不好。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应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差异和发展水平出发,即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去规划整个课堂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重构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提出问题、描述问题、分析问题时,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使他们能根据自己的认知特长,以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地投入教学过程,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特长,构建知识网络,分析并解决问题。

3. 教学设计要因材施教。

教学设计既要把握共性,又要考虑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多重分析和探讨,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产生的不同的认知模式,从而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特点。

二、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因此,设计问题的内容要注意科学性和准确性,针对不同情况提出问题。

1.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提出问题。

如“将一粒石子扔进水里,水里会出现波纹,这与生物的应激性有什么不同?”介绍了根对水分的吸收提出:为什么移栽幼苗时要尽量多带些土,去掉部分叶子?给作物一次施肥过多,为什么会造成“烧苗”现象?介绍蒸腾作用时提出: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手触摸叶子感觉凉爽?

2. 针对不同的教学要求提出不同的问题。

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要求达到的目标有明确的了解,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提问。如高二生物必修教材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渗透作用的原理和条件只作了解,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要求识记,光合作用的意义要求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则是应用,针对不同要求提出问题,达到不同的目的。

3. 针对教学重点设置问题。

例如,针对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可以提问:中午光照强度增加,为什么光合作用反而减少?为什么室内栽培植物要在晚上适当降低温度?要求学生分析资料确定原因,让学生对某一课题或内容有整体性理解,进行推论,得出结论,最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过解释一些生命现象及生产实践和生活中的实例,调动学生思维、好奇心和集中注意力,运用已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直觉的非逻辑思维,分析事物间的关系或事情的前因后果,然后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既能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又能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创新能力。

4.

依据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提出问题。

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

无论是从培养人才的需要来看,还是从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要求来看,都需要生物教师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学会思考,学会创造。例如,在高二生物必修教材“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教学中,我让学生课前预习,讨论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处理,结果,学生想到了许多果实、种子和其他材料,经过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发表选择某种实验材料的原因,对实验材料进行比较、评议、筛选:一些植物的叶子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单糖,因此不宜用这些植物的叶片做实验材料。这样,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大胆想象,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生物的关键。课堂教学中善于用归纳法,对一系列材料进行条理化、系统化的分析处理,从中得出一般性的结论,每学完一章,主动地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类处理,理清脉络,有利于记忆、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独立地探索、思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指导应有所区别,比如对后进生应集中力量,解决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问题,通过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心,让他们逐步走到正确的学习轨道上,充分发挥潜能。

五、加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科学探索

现行教材中有许多实验,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开展分组实验,做好演示实验,重视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试验,重视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重视实验结果和实验过程的分析。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时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及操作能力、观察、记录、绘图的本领,以及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让学生观察分别选用5%、10%、15%、20%、25%、30%蔗糖溶液各出现什么结果,最后得出选用30%蔗糖溶液做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效果较好,还可以让学生比较、分析、推测植物细胞液的溶度。

谈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 篇8

关键词: 有效性 数学课堂 提高途径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教师不仅要通过课堂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应让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应用学到的课本知识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看法。

一、课前准备

1.精心备课。备好课是上好数学课的先决条件,一堂数学课上得成功与否,离不开备课这一环节。如果不备好课,仓促上阵,即使最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取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我认为教师备课时要做到七备:备教材、备预习、备教法、备学生、备自己、备情境、备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施教于学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2.学生学情的了解。通过上节知识传授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所上内容和课程进度。所以要认真检查作业,多与学生接触,了解他们在哪些知识点上还有疑惑,是否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可以给老师提些好的建议。老师结合同学们的建议,使自己的课堂不断完美,以提高有效性。

二、讲究课堂艺术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早对数学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同时,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喜欢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内容结构合理安排。数学课堂教学一般由以下几个基本环节构成: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进行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数学课有基本组成部分,每部分处于什么地位,各组成部分的进行顺序及时间分配等是不能硬性规定的,而要通盘考虑它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材性质、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及教学方法的要求之后才能确定。教师进行教学工作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安排课的结构。

3.把握最佳课堂教学时间。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5分钟~20分钟。所以,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时间分配。可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

4.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一堂数学课上得好不好,关键看教师是否正确讲解教材基本内容,是否突破教材重点及解决教材难点,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教材基本知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只要每一位数学教师在备课上多动一番脑筋,多花一番心血,认真研究大纲,努力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弄清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全心全意投身到教学工作中,找到关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锦囊妙计”,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5.实施情感教育,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因此提高教学效率不但要保证教师教的效率,更要保证学生学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平等、宽松、轻松的学习氛围,无疑是学生愉悦学习的前提。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注意学生情绪变化和反应。及时与学生沟通,采取积极评价,使学生体验到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教育情感。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确保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6.抓住课堂主动权,调控好课堂纪律。在今天管理理念中,“管”的目的不是“死”,而是“活”,不是课堂上的死气沉沉,而是生气勃勃,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上的活跃分子,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根神经都活跃起来。这才是课堂教学管理的最高境界。具体来说,我们必须提高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新的纪律规则是一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观念。这种纪律观是为了保证大多数同学上课时都能充分、深入地参与到教学中。不是要保持课堂上的绝对安静,也不是要求学生绝对听话,而是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得到极大调动,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纪律应该做到严而不僵、活而不乱。

7.合理安排练习,评价教学效果。教学法专家不是说过:评课堂教学方法不能只考虑教师怎么教,而要时时想着是否能引起学生学习愿望,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而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主要看教学效果如何。看教师的教学是否体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

8.重视课堂小结。学习要注意放,还要注意收。通过小结,让学生对这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另外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思考、总结,通过一次次课堂学习、小结,数学思想才会不断清晰,形成一整套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的学习活动过程,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提高自己的学科文化素养。

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篇9

下面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谈一点见解浅如下:

一、“以趣导学”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它可使人积极、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去活动,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也是成功学习的重要条件。只有学生对语文课有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才能学得快,记得牢。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

1、发挥语文本色,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科与其他科有所不同,它具有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一特点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教《鸟的天堂》一文时,我先问学生:“你知道什么叫做‘天堂’吗?‘鸟的天堂’会是怎样的呢?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探个究竟呢?”。通过这一发问,会初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往往新、奇、美的事物最容易使人产生兴趣,而“天堂”是属于新奇事物。通过这么一问,学生的兴趣就来了,老师接着就“乘胜追击”充分发挥这篇课文语言精悍、质朴优美的特点,引导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把“新、奇、美”揉合为一去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活跃课堂气氛,延续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的注意力持续不定的,他们的特点是好动。若只是*生动的语言来激趣,过于反复就会失去“新”意,产生厌闷感。要把学生的兴趣延续就必须活跃课堂的气氛。例如,在教学生阅读课文时要采用多种的阅读形式充分让学生做到“三勤”,即“勤动口、勤动脑、勤动手”。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在活跃的气氛中“延趣”。

3、课内外相联系,发展学习兴趣。

兴趣又可分为短暂兴趣和稳定兴趣。学生对一节课感兴趣,是属于短暂的兴趣。要让学生产生稳定兴趣,我结合不同的课文设计不同的方式来结束该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有一种“课尽,趣不尽”的感觉。如在学完古诗《暮江吟》时,我问学生:“你们觉得诗中描绘的景物美吗?你能把诗人在诗中描写的景象全部画下来,给老师欣赏一下好吗?”课后,学生非常感兴趣,拿起画笔就画起心中的“诗画”来。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诗内容的理解,而且使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得到发展。

二、“培养能力”是上好语文课的体现。

我们语文老师在课堂上不能只讲述课文的内容,应该致力于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上《鸟的天堂》时,我先提出问题:

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2、作者每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情景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合着课本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读有关的课文内容后再回答问题。这样不但有意地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当学到描写在大榕树上群鸟欢闹的情景时,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写展开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那鸟多欢闹的场面。通过这样的突破这篇课文的难点并训练了学生有条理地说话。

课文是最好的阅读和写作例子。在课堂教学上,除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各方面的学习技能只有这样才使学生有利于掌握好知识,达到我们最终的教学目标。

三、“训练扎实”是上好语文课的要点。

1、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每一个词语。在课堂上不能脱离课文去理解词语,要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的内容理解意思和含义。

2、通过比较、揣摩、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只要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语才能更好地学好语言和写作。能有效地消除“肚中无墨写不出”的毛病。

3、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及时把课堂上的重点巩固。

4、要以情入境,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如上《月光曲》时。“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象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一段话,从表面上学生会误认为是在写海面的实景。其实,从“微波粼粼”到“波涛汹涌”是由钢琴曲的节奏柔和到强劲的变化而产生的想象。要让学生体会这一想象,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合适的课堂情景——放下窗帘,出示投影,播放贝多芬的《月光曲》,让学生听着名曲,看着海面月亮初升的画面,充分去引导学生想象,开阔他们的联想空间。

5、充分利用好“课文”这个典型例子,善于引导学生去训练阅读和和写作。但是训练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应结合课堂的实际教学需要进行随机训练、扎实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法灵活”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

我在上《草原》一课时,由于学生对草原不大了解,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草原美景的壮丽和可爱,除了准备好充足的教学媒体外,我还结合这课文的特点而大改教法,不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而是新颖的“导游法”。

首先,我以轻松愉快的《草原之歌》开始带学生进入“草原之旅”。然后,结合课文的内容把文章分成五部分,进行变换地点“游览”。即:“初到草原——接近蒙古包——蒙古包外——蒙古包内——主客联欢”。每到一个“地方”就放映有关的录象资料,并结合每部分课文内容的要点进行发问引导学生掌握。就这样,学生以迷人的草原风光图像进入课文,教者以生动感人的语言重点突出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联想融为一体,以情入境,使

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篇10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克服职业倦怠?

如何克服职业上的倦怠感?重新找回对工作的热情?以最佳状态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职业倦怠有特征,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日复一日重复机械的工作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难以提起兴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职业倦怠最常表现出来的症状有三种: 1.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无望,对周围的人、事物漠不关心。

2.工作态度消极,对服务或接触的对象越发没耐心、不柔和,如教师厌倦教书,无故体罚学生等等。3.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常常迟到早退。以下方法,是解决职业倦怠症的良方: 1.换个角度,多元思考:学会欣赏自己,善待自己。遇挫折时,要善于多元思考,适时自我安慰,千万不要过度否定自己。2.休个假,喘口气。3.适时进修,加强实力。4.适时运动:减压绝佳方法,5.寻找人际网络:除了同事,人要有其他可谈心的人际网络,否则容易持续陷入同样思维模式,一旦有压力反而很难纾解。7.正面思考:把工作难关当作挑战,不要轻视自己,要多自我鼓励。不懂就问人,或寻求外援,唯有实际解决困难,才不会累积压力。

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篇11

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笔者认为,所谓有效性课堂教学,其实质是对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在课堂的教学效果上。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观察,笔者想结合个人教学和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提高电子电工技能实训课的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构建技能实训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的境界。所以,笔者在进行技能实训课教学时,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运用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来指导活动开展,从而提高技能活动的成效。

那么,应采用哪些教学策略,把技能实训落到实处呢?

(一)先呈性策略

先呈性策略是指教师预先有目地提供关于相应活动的学习材料,组织相关的学习活动,当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能顺利与原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为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准备,这种预先开展的学习活动就叫做先呈性学习策略。

因此,笔者在进行技能实训课教学时,为学生预先提供相关学习材料,让学生明确实训的意义,保证对学生实训过程有效指导。

笔者在给学生讲解国产T68型卧式镗床电路图时,先组织带领学生到实训基地参观,让学生了解镗床的结构,再开机全面演示机床的操纵过程,再指导部分学生进行操纵练习。学生对T68型卧式镗床的基本结构和运行情况了解后,对电力拖动的控制要求就明确了。

(二)自我实现策略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固有的、先天的维护自我、提高自我、自我实现的动机,这是人最基本的也是唯一的动机和目的,它指引人朝向满意的个人理想成长。学生具有先天的学习潜能,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学生这种学习内驱力,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欲望。

笔者在《电容滤波电路实验》中利用示波器把电路中各点波形直观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的欲望,更能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为任务完成做好充分的准备。如电容滤波电路实验各点波形:

教师项目演示完后让学生进行电路组装和波形的测量工作,亲自得出结果实现自我动手价值。

职高学生学习能力差、基础薄弱、形象思维强、抽象思维弱,他们对生动、形象、具体的事物易记住。因此,在对电子电工的技能教学中,我努力运用“先呈性策略”“ 自我实现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眼等多种感官的活动来直观学习,化难为简,激活技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技能实训课的有效教学方法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职业高中学生的学习问题主要是方法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利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实现教学目标。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习。要大力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分析、提问,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彻底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改变固定的课堂模式,采取班级集中授课、小组合作交流和个别辅导学习相结合的综合模式,从而使课堂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二)、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取结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获得结论的同时,情操得到陶冶,潜能得到发掘,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到提高,而学生的这一认识过程是教师无法代劳的。老师演示学生跟着模仿的展示和老师“铺路”学生自己探索的展示作用大不相同,要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学习,从“模仿型”学习向“创造型”学习发展。只有这样学生的基础知识才能牢固,主体精神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实在课堂上。

(三)、把和谐的师生关系带进课堂。

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受到压抑。课堂上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的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问;不同意的允许争论;教师错了的允许批评;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这才是学习的真实过程,也才是有效性教学的具体保障。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最佳的精神状态,从而使学生以最佳的主体精神参与学习活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实施技能实训课的分层教学

可以这样说,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受教育的学生面越广,教学的有效性就越高。为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获得个体的发展,笔者通过小组合作及分层完成任务,解决学生间的水平差异。

在技能实训课上笔者把全班24人分为6个组,每组4人,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内各成员的主动参与、互相合作和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赛的开展。

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成不同难度的任务,实现分层教学,这样可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和能力完成相关的任务。

笔者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电阻》项目中,把各个环节以任务形式分配给不同组员。

任务一:在教师启发下学习正确的测量步骤和方法。该任务交由组内最优秀的学生,等优秀学生基本掌握以后,再由他们指导其他组员。

任务二:让成绩一般的学生来完成表格,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形式进行实践操作,掌握用万用表电阻挡測量电阻的技能。借此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个人责任感。

任务三:小组展示——组间评价。

学生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决定其学习方式各不相同,学习的进度有快有慢,学习的程度有深有浅。通过隐性分层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避免因学生在学习上客观存在的差异而自卑,最大限度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又帮助学习基础差的学生。

这样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以完成和实现“任务”为线索,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团体协作意识。

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篇12

一、读史使人明智, 读历史书陶冶学生的情操和修养

有句老话说得好:“读诗使人灵秀, 读史使人明智”, 要让自己变得聪慧, 学会明辨是非, 能够分辨善恶美丑, 多读读历史书, 是非常有帮助的。许许多多的中外名著和唐诗宋词等中华瑰宝, 其实和历史是相互关联的。每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在历史课堂, 我鼓励学生多读书, 熟悉历史典故, 陶冶情操, 提高修养。同时, 我还会在课堂上或者课下, 随手拈来一个小故事、小事件, 讲给学生听, 增进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兴趣, 这样一来, 让他们佩服教师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同时, 逐渐对历史课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于是, 我们看到, 在课下, 他们阅读、思考、交流, 接受文化的熏陶, 和历史的碰撞, 不仅提高了修养, 而且在思想上得到教育和启发, 在品格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读书时, 很多学生都对主人公很有感慨, 也有的对事件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知识的宝库一旦打开, 就会如同一个世外桃源, 吸引着人们朝着更深、更广的空间去探寻。

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体会, 或翻看他们的读书心得。张哲同学这样写道:“许多人物并不像书本上介绍的那样枯燥, 如果在书中了解一下, 也许对于人物的看法会得到另一种改观。尤其是变得更加立体, 仿佛就在你的眼前, 也让我对这一时段的历史产生了研究的兴趣。”李文倩同学在读了李清照的小传之后发出感慨:“开始我只是知道词人的作品很好, 比较喜欢阅读。看了她的经历之后, 忽然觉得她又很可怜, 那个动荡的年代, 每个人的命运都和国家的命运相互牵连, 很被动, 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社会的和平与和谐。”看, 这就是读书带来的效果。学生对历史由来有更深入、更透彻的理解, 这是发自内心的感悟, 也是素质教育提升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通过参观展览, 树立胸中大志向

我市有很多的文化资源, 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活动, 不仅深受学生欢迎, 而且可以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 让他们在学习了理论知识的同时, 接受更直观的视觉体验, 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些展览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产生浓厚的兴趣, 也会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如我校举办的几次展览会, 从古代到近、现代, 题材丰富, 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时机。学生一方面根据已有知识对展品和事件进行解读理解, 另一方面也在心中对比和感慨, 每一次展览都会让学生兴趣盎然, 流连忘返。在参观美术展的时候, 我还让学生注意对比一下中外艺术的风格和特点, 有哪些不同又有哪些相同, 这进一步培养了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和审美鉴赏能力。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还能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而近代历史展览则会让他们感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同时在心中产生我为祖国强大而努力的博大胸怀。

三、组织历史活动, 历史就在身边

一些课外活动, 可以让学生从文化、艺术、科学、生活、历史等不同侧面丰富和充实学生的思想, 在多方面提高他们的素质, 所以我们的素质教育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课堂上, 一定要走出去, 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应有作用。每年学校会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让学生了解各地不同的自然文化和历史背景, 让学生了解国情, 激发他们爱我中华的责任感, 和强烈的自信心及自豪感。在平时, 我也会组织一些活动, 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质。

例如, 在新年, 我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故事演播, 将历史上“二十四孝”的故事进行排练, 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 加入一些创新元素,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演得卖力, 所起到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尤其是学生亲自表演, 亲自创作, 更贴近学生的思想, 让他们十分乐于接受。这种直观的表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内心, 他们会知道该怎么做, 怎么做才是对的, 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对, 应该反省。活动取得了热烈的掌声, 相信在一定程度上, 已经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四、教师应该知道的

教师要知道, 我们所创设的一切情境、氛围, 都是围绕着学生而开展的, 首先确定目标之后, 就要想办法去实施,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围绕教学目标, 我们要不断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和求知欲。素质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而其起点, 要从教师自身素质抓起。教师通过自己自身的影响, 对学生进行感化, 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换句话说, 只有教师自身素质过硬, 能够“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 才是最有说服力的, 才能够让学生信服和佩服。否则, 学生如果对教师不信任、不喜欢, 那么也无法进行素质教育了。

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篇13

教学就要有评价,学习也要有评价。教育发展到今天,评价的方式和内容也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新的评价标准和课程改革,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 相信学生,多给学生一些自我评价。

(1)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首先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的自我评价。尊重和信任是开启心灵的钥匙。

我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是以夺星星的方式进行的。学生如果认为自己完成了一项任务,就可以在自己的课本上画上一颗星星,星星的多少就代表了自己的学习水平。当我第一次让学生作自我评价时,有许多学生问我“如果有的学生不诚实怎么办?”我说,老师相信你们都是诚实的。并且,我当着全班学生用反激发说:“我想你们不会想做不诚实的孩子吧!再说,谁也不会是你们肚中的蛔虫,自己的学习自己心里最清楚,蒙混过关害的是谁呢?”

(2)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英语是一种语言的学习。学习语言必须经过输入??感受??内化??输出这几个过程。因此教师要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列出具体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体会是否达到任务。对于学习任务的提出要循序渐进,给学生的自我评价一个正确的导向。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等级的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进步与成功的喜悦。

在近一年的教学中,我在对学生的评价手段上突出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如:我在每节课对学生布置任务时,都是以得星星的方式出现,每一项任务都比前一项任务的难度要高一点。学生们每完成一项任务就可以得到一颗星星,每节课下课总结时,我一边重复本节课的任务,一边让学生在心里想想自己能得到几颗星星,一边在自己的课本上画星星。学生们对这种评价方法有极大的兴趣,同时这也是考验学生是否诚实的途径,经过实验,我发现学生们都很诚实,偶尔有个别学生多画了星星被同学们揭发出来后都很不好意思,时间一长,也都养成了实事求是的好习惯了,同时学生们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在心里产生了一股要求上进、不服输的劲,都想得到最多的星星,这样学习积极性也高了。

(3)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的催化剂。

<二> 对待错误适当“糊涂”处理,多给学生肯定与赞扬。

前苏联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就是信心的体现。而让学生抬起头来的最好方法就是对他们的肯定和赞扬。这样做,在不知不觉中既帮学生改正了错误,又给学生保留了面子,同时又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篇14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那就是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那么,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呢?下面,我就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自己的体会和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简要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首先,扩大阅读,积累材料。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基于这样的实际,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通过加强课内外阅读,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把单调的作文课上成作文活动课,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社会、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开阔眼界。如“我为父母献孝心”、“劳动我最棒”等。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养成观察习惯,然后鼓励他们大胆地把见闻和感受写下来,做到想得广、写得好。活动要丰富多彩,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日积月累,作文起来就有话可说了。

再次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平时要求学生对生活中得点滴小事和自己的感悟,能及时把自己的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写作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提高,同时对一些重大事件进行随笔练习,开展时评活动,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最后就是改革作文评改方式,“三分文章七分改”。因此,评改作文成了促进作文能力提高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日常讲评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实行自改自评、小组评改、集体评改相结合的方式。

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篇15

一、找准学科特性与主体特性结合点, 使学生能“愿意学”

众所周知,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开展有效双边互动的、发展的、上升的过程.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就是要实现设定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的“标杆”.但由于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缺乏良好习惯, 更要求职高数学教师要善于做足学生学习情感激发这一文章, 能够紧扣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特性, 研究教材内容, 放大教材趣味元素, 设计出趣味特点、激励特性的数学问题情境, 燃烧学生的学习“热情”, 实现学生从消极厌学向主动要学的本质性“升华”.

如, 在教学“不等式”知识点时, 教师根据该节知识点内容要求, 结合学生以往学习实际情况, 在导入环节设置了“某工厂产量第二年增长率是p1, 第三年增长率是p2, 第四年增长率是p3且p1+p2+p3=m (定值) , 那么这三年平均增长率的最大值是多少”内容, 引导学生开展新知探究活动.通过对这一问题情境的分析, 可以发现, 该教学环节中, 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情境有效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产品加工”与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结合, 使得学生对“不等式”知识不再陌生, 从在学习心理与课堂知识特性进行了有效地整合, 找准了该知识生活性与学生学习能动性结合的切入点, 有效提升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欲望, 为更好开展教与学活动奠定情感基石.

二、找准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点, 使学生能“学会学”

法国著名教育实践家朗弄列夫曾经指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 学习的最佳效果是有效运用知识, 改造自然, 展现自我.”职业高中作为学生学习所需知识, 更好进入社会, 展示自身价值的必经途径, 就决定了教师教授知识不能“孤立、片面、狭隘”, 就数学知识内容讲知识问题, 而应该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理念, 具有“发展的、联系的、全面的”教学理念, 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所选专业的知识内容进行有效地结合和运用, 建立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更加展现专业内容的“一对一”教学模式, 使数学知识学科教学的过程成为专业知识逐步渗透、有效运用的过程, 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获得学习能力和方法的有效掌握.

如, 在教学幼师类专业职高数学等差、等比数列等集合知识的教学时, 可以将数列知识与儿童的排列组成进行有效结合, 让该专业学生在解答该类问题中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数控机床专业数学教学中, 在进行“平面向量”知识教学时, 教师就可以将平面向量的相关数学知识点内容与数控机床专业确定点的位置内容进行有效结合, 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准确领会平面向量知识基础上, 掌握精确确定位置的方法;又如, 在服装设计专业数学知识教学中, 进行“三角函数”章节知识教学时, 就可以将布料的裁剪与三角函数的图象性质、法则等内容进行有效融合, 设计出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解答的数学问题, 实现学生在问题解答和动手实践中, 获得数学知识的有效掌握和设计服务样式的“灵感”.

三、找准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结合点, 使学生能“有效学”

长期以来, 由于广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十分重视课堂教学时间的教学, 而忽视了课外教学时间的应用, 导致教学效能出现“45<0”的现象.同时, 加之职高学生中大部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还没有有效形成, 易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这就要求, 教师要在做好课堂教学内容基础上, 根据教学活动开展的实际和学生学习的实情, 在课外活动环节, 设计和布置一些具有能动探究特性的问题情境, 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使学生在现有学习经验基础上开展行之有效的探究学习活动, 同时教师要强化对课外问题的检查和指导, 实现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外探究双重作用下获得学习效能的有效提升.

例 通常用a, b, c分别表示△ABC的三个内角A, B, C所对边的边长, R表示△ABC的外接圆半径. (1) 如图1, 在以O为圆心、半径为2的圆O中, BC和BA是⊙O的弦, 其中BC=2, ∠ABC=45°, 求弦AB的长; (2) 在△ABC中, 若∠C是钝角, 求证:a2+b2<4R2; (3) 给定三个正实数a, b, r, 其中b≤a. 问:a, b, r满足怎样的关系时, 以a、b为边长, 为外接圆半径的△ABC不存在、存在一个或存在两个 (全等的三角形算作同一个) 在△ABC存在的情况下, 用a, b, r表示c.

这是教师在教学“平面向量”知识后所布置的课外探究问题, 学生根据三角函数的知识性质和以往解题经验, 开展小组探究活动, 找出问题的条件, 进行思考分析, 并借助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实现对问题的解答, 同时,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通过及时的指导和讲解, 使学生能够及时准确认识解题不足并进行及时修正, 有效提升了解题的效能.

上一篇:银行优秀员工自荐书下一篇:“补课热”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