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刍议(精选11篇)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刍议 篇1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刍议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三种有效教学策略,即建立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老师的教学要真正成为能够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有效教学 自主学习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使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唯一指标。有效教学应具备以下四个特点:①教学活动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使其从中获得成功和发展,②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密切关联,适应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要求:获取为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③教学方式是符合认知规律,易于学生理解,能促进学生潜能充分发挥的;④教学效果是高效益、低消耗,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素质全面提高的。
1建立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在一定情境下,师生之间进行情感的交流,使学生饶有兴趣、愉快地学习,自觉主动地学到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庄重而不矫饰,谦和而不傲慢,积极营造亲切、和睦、关爱、融洽的课堂气氛,努力使得学生的心态轻松愉快,思维活跃敏捷,感知灵敏快捷。这种师生互尊,情感共鸣,必将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平时化学教学中,我都尽力地去营造民主、开放、灵活的教学氛围,给学生自由探究、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如:“空气”这节课的内容相对简单,许多知识学生在其他学科学习过,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我想,是否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回忆、思考,通过观察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呢?这节课,能不能试着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自己来学习呢?在课前我要求学生们收集有关空气的信息,准备参加以“我所认识的空气”为题的课堂讨论。本节课的问题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是在创设了实际情景的前提下进行的,同学们充满激情的讨论、活跃的思维、高涨的情绪使得化学课堂变得鲜活起来。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自主学习的快乐,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形成、更多的是对动机的唤醒、学习习惯的养成,思维品质的提升,更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真实想法,让学生在紧张而饱满的课堂教学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动机。在教学中应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巧设问题,促进思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操作训练,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如:由生动活泼的绪言课揭开学习化学的序幕,正如:俗话所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化学课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要想上好绪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把绪言课的教学难点定在激发兴趣和树立信念上。一节绪言课一开始就向学生介绍,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首先,我给大家变个魔术。课堂气氛一下被“魔术”二字调动得活跃起来。随后老师手持一杯澄清的石灰水,故意告知学生是一杯“清水”,然后让学生用玻璃管向杯中吹气,不一会儿,杯中的水变成一杯乳白色的“牛奶”。学生欢欣不已,继而表示惊讶,提出疑问:“是真的牛奶吗?”老师摇头。紧接着又做一个“牛奶变汽水的魔术”,进而把学生的情绪推到高潮。其后讲到,如果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我们就要学习化学知识。至此,学生初步认为化学很“好玩儿”,进而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出化学的研究对象。学生一听化学课以实验为基础,以后自己可以亲自动手做实验,更加兴奋不已。接下来,老师又简单地介绍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人类认识化学的发展过程,讲解我国化学工业的过去与现状,以此激励同学们发奋图强,将来为我国的化学事业贡献力量。
3转变学习方式,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3.1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突破口;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知识的构建与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总是围绕某些问题进行的,精心设计讨论问题也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基础。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适度性原则,讨论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但不能太难,不能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也不能太简单,否则流于形式。
3.2联系生活与工农业生产,拓宽化学课堂的空间“让课堂成为生活的桥梁”在化学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生活环境中的教学资源,及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调查与研究”、“资料”、“讨论”、“化学?技术?社会”等栏目,同时结合当地的一些化学事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合作地学。这样改变学习方式的实践,使课堂因学生的“生活体验”而生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则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师生也由此成为共同学习的伙伴。
总之,学生的知识不是“灌”的,是通过思考“悟”的,是通过活动“生产”的。相信在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自主学习的大力推行会让学生“吃”到一份“读书好+心情好”的能力营养大餐,并将受益终身!老师的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能够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有效教学。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刍议 篇2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教学,自主课堂
回顾这几年我们的教改之路, 我们在肯定教学改革, 强调师生互动, 倡导合作学习, 重视自主学习等策略的同时, 会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投向有效教学这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生长点, 把目光投向教师的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手段等关系学生成长的关键要素。值得关注的是“有效课堂教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质, 即如何把教师的想法高效地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化学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 现代化学教育应该是“情感化”加“技术化”。换句话说, 化学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对学生心理及情绪的引导和现代教学技术的融合展现。
一、构建情境教学
所谓教学情境, 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 是教学的具体情景 (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背景) 的综合体, 是知识获得、理解及应用的文化背景的缩影, 其中含有社会性的人际交往和协商, 也包括相应的活动背景, 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 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教学情境的特点和功能不仅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 还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 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有效地改善教与学。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认知需要情感, 情感促进认知。知识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 具有情境性。脱离了具体的情境, 认知活动的效率是低下的。适宜的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愿望, 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而且可以不断地维持、强化和调整学习动力, 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更好地认知, 它对教学过程起导引、定向、支持、调节和控制作用。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以实现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
以化学实验教学为例, 这本来是化学学科的一大优势, 但逐渐演变成了高中化学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演示实验中学生只顾看热闹, 实验做完之后, 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毫无兴趣, 参与讨论的同学寥寥无几, 学生思维停滞;对于学生实验, 我们总是会看到一人操作其他同学旁观的场景。课堂上出现的这种实验不积极、讨论不热烈的状况, 教师应该在备课时有所预见, 提前梳理学生的困惑和畏难之处, 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所在, 并在实际教学中营造一个让学生敢说、敢做, 热爱实验的学习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主要起引导的作用。所谓“导”, 首先应该是对学生情绪的疏导, 然后才是对知识的引导。如果教师能事先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 并对症下药, 便可帮助学生克服对实验的恐惧心理。对于胆小怯弱的学生, 应多给予鼓励, 并提供表现的机会, 如让他们和老师一起完成演示实验或任命他们为实验小组的组长;对于那些不爱张嘴的学生, 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多让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鼓励他们开口表达。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重新燃起对化学实验的热情。
二、激发有效探究
新课标明确要求, 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以探究能力为主的综合能力, 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从目前情况来看, “伪探究”普遍存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探究时, 教师往往只是给出一个问题放手让学生研究讨论, 而多数学生普遍跟着“意见领袖”走, 讨论结束后教师让“意见领袖”发表意见, 然后再将规范的答案公布于众。这样的探究, 实为“伪探究”。一个成熟的课堂探究首先需要教师事先精心地设计, 充分挖掘书本已有的实验内容, 并和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 创设有新意境、新内容的实验。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引导学生去大胆地创新和思考, 把学生导入科学探索的新起点、新境界、新高度, 让他们亲历其境, 刻苦努力地探索新知识, 解决新问题, 猎取新成果,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观察和思考, 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当然, 要让学生在课堂进行高效的探究, 除了精心地设计教学之外,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样尤为重要, 当二者完美结合的时候, 才能真正达到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在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师生之间的交流程度越高, 学生开心快乐学习的感受就越深;课堂气氛融洽程度越高, 教学效率就越高。课堂上,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去思考, 积极去探究, 即使说错了教师也应送上鼓励的话语。在“小组讨论”中, 教师不应只关注小组讨论的结果, 同时还要关注小组讨论时学生的情绪。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及时关怀“沉默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表达欲望, 倡导团队意识, 提倡团队智慧, 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探究中来。
如人教版必修1探究Fe3+和Fe2+的相互转化时, 给出以下的药品, 教师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 然后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且完成实验, 并将实验现象和结论填入下表。
药品:FeCl3溶液、FeSO4溶液、KSCN溶液、NaOH溶液、铁粉、铜粉、KI溶液、CCl4、氯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双氧水、Vc。
三、建立自主课堂
教学是否有效或者高效, 最终是以学生的学习效果来检验的。要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必须建立自主课堂, 还学生课堂的主动权, 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建立自主课堂, 让学生个性张扬。多年来, 课堂纪律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一把尺子。学校需要纪律, 课堂也需要约束, 然而过分强调纪律, 必然会扼杀学生生动的个性和活泼的天性, 必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应该意识到, 过分地抓纪律、抓规范, 会忽略个体享受学习的过程。能否给学生一个比较自由的空间, 能否给学生言行的灵活度和自主权, 成为课堂教学亟须思考的问题。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个性的飞扬、思维的活跃、深刻的思考、智慧的启迪和高效的学习。在教学中, 我们应允许学生离开座位与同学讨论, 或找老师请教, 或向老师提问, 或激烈讨论, 允许学生表达喜悦、遗憾或沮丧。
因此,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引领下, 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 还学生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 建立一个自主高效的课堂, 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在教学中, 还应贯彻以下几点:一是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 这是落实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二是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 不要因为时间的进度而急于展示思维的结果。三是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鼓励学生有个性的、富有想象力的回答, 欢迎“突发奇想”。
著名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 在化学教学中, 我们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及情绪, 并将现代教学技术与之融合, 实现教书育人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刘成坤.新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刍议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篇3
[关键词]高中化学 有效教学 自主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70083
回顾这几年我们的教改之路,我们在肯定教学改革,强调师生互动,倡导合作学习,重视自主学习等策略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投向有效教学这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生长点,把目光投向教师的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手段等关系学生成长的关键要素。值得关注的是“有效课堂教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质,即如何把教师的想法高效地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化学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现代化学教育应该是“情感化”加“技术化”。换句话说,化学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对学生心理及情绪的引导和现代教学技术的融合展现。
一、构建情境教学
所谓教学情境,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教学的具体情景(认知逻辑、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背景)的综合体,是知识获得、理解及应用的文化背景的缩影,其中含有社会性的人际交往和协商,也包括相应的活动背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但存在于其中,而且得以在其中应用。教学情境的特点和功能不仅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在于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有效地改善教与学。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认知需要情感,情感促进认知。知识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具有情境性。脱离了具体的情境,认知活动的效率是低下的。适宜的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愿望,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而且可以不断地维持、强化和调整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更好地认知,它对教学过程起导引、定向、支持、调节和控制作用。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实现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
以化学实验教学为例,这本来是化学学科的一大优势,但逐渐演变成了高中化学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演示实验中学生只顾看热闹,实验做完之后,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毫无兴趣,参与讨论的同学寥寥无几,学生思维停滞;对于学生实验,我们总是会看到一人操作其他同学旁观的场景。课堂上出现的这种实验不积极、讨论不热烈的状况,教师应该在备课时有所预见,提前梳理学生的困惑和畏难之处,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所在,并在实际教学中营造一个让学生敢说、敢做,热爱实验的学习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起引导的作用。所谓“导”,首先应该是对学生情绪的疏导,然后才是对知识的引导。如果教师能事先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并对症下药,便可帮助学生克服对实验的恐惧心理。对于胆小怯弱的学生,应多给予鼓励,并提供表现的机会,如让他们和老师一起完成演示实验或任命他们为实验小组的组长;对于那些不爱张嘴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多让他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和理解,鼓励他们开口表达。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重新燃起对化学实验的热情。
二、激发有效探究
新课标明确要求,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以探究能力为主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从目前情况来看,“伪探究”普遍存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探究时,教师往往只是给出一个问题放手让学生研究讨论,而多数学生普遍跟着“意见领袖”走,讨论结束后教师让“意见领袖”发表意见,然后再将规范的答案公布于众。这样的探究,实为“伪探究”。一个成熟的课堂探究首先需要教师事先精心地设计,充分挖掘书本已有的实验内容,并和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创设有新意境、新内容的实验。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去大胆地创新和思考,把学生导入科学探索的新起点、新境界、新高度,让他们亲历其境,刻苦努力地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猎取新成果,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观察和思考,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当然,要让学生在课堂进行高效的探究,除了精心地设计教学之外,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样尤为重要,当二者完美结合的时候,才能真正达到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在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程度越高,学生开心快乐学习的感受就越深;课堂气氛融洽程度越高,教学效率就越高。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去思考,积极去探究,即使说错了教师也应送上鼓励的话语。在“小组讨论”中,教师不应只关注小组讨论的结果,同时还要关注小组讨论时学生的情绪。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及时关怀“沉默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表达欲望,倡导团队意识,提倡团队智慧,使每一个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探究中来。
如人教版必修1探究Fe3+和Fe2+的相互转化时,给出以下的药品,教师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然后
鼓励学生
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且完成实验,并将实验现象和结论填入下表。
三、建立自主课堂
教学是否有效或者高效,最终是以学生的学习效果来检验的。要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必须建立自主课堂,还学生课堂的主动权,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建立自主课堂,让学生个性张扬。多年来,课堂纪律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一把尺子。学校需要纪律,课堂也需要约束,然而过分强调纪律,必然会扼杀学生生动的个性和活泼的天性,必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应该意识到,过分地抓纪律、抓规范,会忽略个体享受学习的过程。能否给学生一个比较自由的空间,能否给学生言行的灵活度和自主权,成为课堂教学亟须思考的问题。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个性的飞扬、思维的活跃、深刻的思考、智慧的启迪和高效的学习。在教学中,我们应允许学生离开座位与同学讨论,或找老师请教,或向老师提问,或激烈讨论,允许学生表达喜悦、遗憾或沮丧。
因此,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建立一个自主高效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在教学中,还应贯彻以下几点:一是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这是落实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二是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不要因为时间的进度而急于展示思维的结果。三是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有个性的、富有想象力的回答,欢迎“突发奇想”。
著名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及情绪,并将现代教学技术与之融合,实现教书育人的完美结合。
[ 参 考 文 献 ]
[1]刘成坤.新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研究[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分析与实施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刍议 篇4
“有效课堂”是指在课堂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会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在新课改理念下,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要发生改变,那么教师学会有效地教学,学生学会有效地学习,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而信其道”,是说一个学生只有亲近这个老师,在心里接受这个老师了,才能跟老师学习所传授的知识。所以,教师和学生间必须建立起一种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教师真正走进了学生心里,学生才会亲近你,喜欢你,听从你的教诲,喜欢你教的这门学科,学习成绩肯定会明显高于其它学科,本学科教学质量也会提高。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就会排斥你,无论你课前准备多么充分,教学设计多么完美,学生根本不听你的这一套,那么你付出的一切都是徒劳,你的劳动完全得不到体现,根本谈不上有效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你千万不要用语言暴力讽刺、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热爱,关心、尊重、赞赏、激励、帮助每一位学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所以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宽松的教学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因素。
二、激发兴趣
做好化学实验是激发化学兴趣的手段。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有人说,即使讲千遍,也不如做实验。在第一堂化学课学习中,我设计了几个趣味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我事先将一白纱布蘸上酒精,然后在拿到火焰上烧,只见熊熊烈火,而纱布却不燃烧,直至火焰熄灭,纱布完好无损;接着再向一无色溶液中滴加另一无色溶液,混合溶液立刻变成玫红,使学生眼前一亮,然后又蹙起眉头,为什么呢?再找一学生让他向一瓶无色溶液中吹气,无色溶液就变成了“牛奶”;利用这些有趣的实验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欲望。学生上课集中了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学习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学习沉淀物时,可告诉学生菠菜含有丰富的草酸、草酸钠,而豆腐中含有较多的钙盐,如硫酸钙等成分,二者放在一起炖着吃,就会生成草酸钙沉淀物,常吃会在人体形成结石,而且破坏了两者的营养成分。学习醋酸时可补充做常见菜的烹调作用与杀菌消毒的作用。让学生从生活中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让学生感觉学习化学很有用,激发其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指导学生有效的进行课前预习
余文森教授说,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能自己阅读教材和独立思考时,就让学生自己先去预习,自己先去学,然后教师再讲课。这样课堂学习效果会更好。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预习,教师可设计一张预习用的问题导读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学生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单上的要求来预习。阅读教材时,要采取“六字诀”方法,即“查、划、记、思、练、写”。查――以前学的知识忘了,一定要动手查一查,把新旧知识衔接上。划――划出化学中的概念、定律,反复理解推敲。如预习““氧化物”时,注意“两种元素”和“氧元素”是这个概念的关键所在。在预习“催化剂”概念时,“本身质量”、“化学性质”、“前后没变化”是关键词语。记――记下自己不懂的疑点难点。思――思考导读单上设计的问题。练――完成导读单上的反馈练习题。写――写感想,自己学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指导学生有效的进行课前预习,然后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有的放矢,不仅可大大节省时间,学生也轻松接受所学新知,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必须由教师重教向重视学生学转变。在学习铁生锈的性质时,我不再平铺直叙地向学生讲授,让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是提前一周给同学们布置任务,让他们准备三支铁钉,把铁钉分别放在干燥的一个小瓶里、装点水的小瓶里、装满水的小瓶里,让他们每天观察铁钉的变化,然后教师也提前一周做这个实验。到了上这一节课时,先让学生叙述三根铁钉生锈情况,接着再和教师做的这个实验进行对比,学生很容易明白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成铁锈,接着让学生思考:一根铁钉哪一部分最易生锈呢?水面上,还是水面下,还是接触水面的部位?我们得到哪些启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做到防止铁生锈?学生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生活的能力,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也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实现了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要求由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向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学生不能再当学习的容器了,而是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来改变学习过程。在化学教材中,能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我就让学生去做,把前后桌分成一组进行学生实验。实验前,给同学们讲清实验应注意的事项、做好这个实验的要领。老师一边讲,学生一边来操作实验,他们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实验做完了,就得出了结论,实验单也很快就填完了。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将取得不同的学习效应值。学生亲自参与学习过程,这样学到的知识不知比听来的知识要深刻多少倍。这种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通过兵教兵,逐步缩小了学生学习差异,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例如,视觉与听觉同时感知的信息要比单用视觉更全面、更深刻,也更有利于保持。初中化学教材中,在学习分子、原子及核外电子等微粒运动知识的时候,这样的内容学生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枯躁、抽象,如果用讲授法就不能形象地展示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而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制成微粒运动的3D动画,模拟微粒结合和分开的过程的话,画面形象逼真,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易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学习效率自然就会提高。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但实现了文字、图形、三维动画、声音、动静态图像等综合效果,实现了多重感官刺激教学,而且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节省了时间,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在新课改理念下,我们提倡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少不了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就需要教师合理分组,每个小组要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最起码能做到兵教兵。其次,需要教师指导小组学会合作学习,给小组定时间,定任务,每人定分工。否则,小组合作学习生成问题质量低,讨论内容简单化,学生不会讨论交流,学习效能就会低下。再次,要使学生对小组学习能够长期保持热情,还要教师建立合作学习机制;组内要有合作学习公约;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基本技能等。
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思考一个化学问题从哪里入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无论是化学现象的描述还是有关化学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都要有一定的顺序。在探究化学问题,讨论问题的时候也有一定的顺序,通常是沿着从表到里、由远及近的方式进行思考。通过教师对学生适时地进行化学思维的培养,学生学会了如何学习化学的方法。课堂上,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就会大大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还要努力丰富专业知识。灵活把握教材内容,精心备课,备教学目标、备教学内容、备教学方法、备学生。教学设计要最优化,哪个环节需要多少分钟,都需要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根据课堂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争取用最少的时间,做出最有学习效率的事情。教师的这种驾驭把握课堂的能力,需要通过教师平常不断学习、反思来提高自身素质,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刍议 篇5
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将知识有效地转化为能力的内化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探索、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由此可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有效的课堂教学则要求教师遵循教学活动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质上就是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效益和效果。那么,要如何实现课堂的优化,进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将对知识内容备课式教学设计转变为探究式教学设计
在传统的教学备课中,我们将备课的重点放在对课本知识的分析、梳理,重点的强化等方面,以便能应付各种考试,其主要功能还是强化教材、教参、考纲的权威功能和阐述功能,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因此,在新课标指导下,我们应将教材作为活动的载体和媒介,而不是僵化的权威;应将教师自己的创意,对实验重新设计,对教学主动的开发,对学生头脑和激发等创新性举措加入到我们的教学设计之中。有经验的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在备课和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构建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体系,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获得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二、优化教学过程,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过程是将教学内容活化,并不断创新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过程是以教材为模版,忠实而有效地传递和执行课程内容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更注重教学流程的细节化、程式化,它只是对教材的复制和翻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教会”学生知识,使学生的思维沿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轨道”进行,丧失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情感体验。新课标则要求我们不仅教会学生必要的化学知识,更重要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探索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并逐步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因此优化教学过程,就是重新整合知识,形成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精心设计提问内容,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它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也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切入点。课堂教学中恰当的提问,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设计出具有启发性的层层递进式的提问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果子”,使他们处于不断的积极思维状态,向“最近心理发展区”前进。
另外,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还要注意被提问对象的学习能力差异,设计各种层次的教学问题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注意避免成绩较差的同学因回答不出难题而产生自卑感,还要注意及时鼓励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产生的“思维火花”,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四、多渠道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改演示实验为边讲边实验,那些操作不过于繁琐、装置不过于复杂、安全性比较大的演示实验,只要实验室条件允许,均可改为边讲边实验。譬如高一的“次氯酸的性质”“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盐类的水解”等实验;高二的“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胶体的性质”“葡萄糖的性质”等实验;高三的“原电池的原理”“未知药品的鉴定”“醛的性质”等实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拓展知识,强化能力,提高科学素养。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帮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书本知识,并使他们在实验中懂得科学的真正含义,使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得到培养,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得到训练,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在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中展开。在拓展课中强化基础课程,探索性实验一般只给出课题研究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实验仪器、制定实验方案、探求未知结论,这类实验未必有一定的正确研究结论,对于课题本身则是“轻结论,重过程”,是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综合素养的目的。基础课中延续探究实验注重利用已有的科技物质环境,来营造科学探究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在促使学生动手参与和质疑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造性设计和制作。要注重基础课与之相结合实验,这是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基础课与拓展课的结合“化学多米诺实验”是一个综合性的化学实验,其集合科学性和兴趣、娱乐为一体的效果可以达到进行比赛的功能。化学实验可以是真实的操作,也可以是虚拟的训练,给老师和学生带来很大的空间,确实是一种能多渠道开展的教育教学。我们应当恰到好处地、不失时机地、因地制宜地、积极热情地大力开展,为培养出一代新人而努力奋斗。
五、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教师如何发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呢? 首先,评价的时机要恰当。评价不宜过早,太早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评价也不宜迟,太迟的评价就起不到应有的心理激励作用,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其次,评价的内容要全面。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所以课堂教学评价要全面仔细,充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第三,评价的语言要艺术。即评价语言要准确,评价语言要巧妙,评价语言要富有感染力。第四,评价的方法要多样。课堂教学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方法。当然评价方法的运用往往不是孤立的、单一的,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和特长,让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刍议 篇6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课堂被知识内容充斥,知识中心、教师中心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而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协作,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现代学习理论也认为,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只有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自我建构的过程,才会让学生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自主地建立起知识的认知结构,实现主动发展。可以说,教师主导课堂与学生的主动发展之间形成一种矛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以化学实验为根本,形成反映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概念、定律和理论体系。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和魅力所在,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化学实验不仅仅是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促进认知发展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性条件。
但化学实验中常存一些抽象的知识,如有机化合物的三维结构和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等,都难以靠传统的教具完美地展示其运动内容。同时,在化学实验中还存在一些危险的化学实验,传统教学很难完成将其真实反映的重任。实验虽然重要,但教师在实验的难操作性面前不免打起退堂鼓。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通常以期中、期末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这种传统评价方式无疑忽视了学生的形成性发展,不能很好地、动态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也就不能很好地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即时的帮助。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看来,即时的刺激与强化无疑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这种评价方式具有总结性评价的功能,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能力的测评,极易使学生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它既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媒体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作为教师课堂教学形式的一种有益的补助,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
通过有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在每节化学课教学的起始阶段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唤醒学生的记忆,并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吸收和同化新知识,促使学生将新的化学知识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在新知识的传递过程中,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化刺激,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这样就可以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动自我认知结构的“顺应”,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
如前文所述,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很多实验在实际教学中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信息技术带来的多媒体性、交互性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带来的资源的多样性,可以把学科教学中的实验过程以模拟的方式展现出来。通过这一方式,教师可以把一些难于用传统教具展示的,微观的、抽象的、危险的化学过程虚拟出来,从而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避免许多烦琐的讲解过程。比如,化学能转换成电能、原电池反应等实验可以以动画形式模拟展现出来。
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自己与计算机的直接交互,进行实际模拟化学实验的过程。通过这一方式,可以建立起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培养起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由于是内在动力的激发,可以较好地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率,改进教学效果。
通过信息技术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交流机制。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由于课堂教学内容与时间之间的矛盾,师生之间不可能有充分的、尽可能多的交流。而交互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有效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交互,可以有效地突破认知上的冲突,建立起自我的认知结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为这种交互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师生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弥补传统教学中交互不足的问题。同时,信息技术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同一化学主题不同观点的分析综合机会,这样就为师生、生生之间提供了一个集思广益的舞台,这不仅有利于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而且有利于高级认知能力与合作精神的培养。师生、生生在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可以点燃自己思维的火花,实现自我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培养其认知能力。由于信息技术地融入,这种交互更加便捷,可以实现师生、生生之间信息的有效交流、沟通;可以与传统课堂教学交互,这种相得益彰的补充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发展学习者的情感。
总之,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传统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疑惑与问题。只要教师敢于利用信息技术,同时紧紧结合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以学习者为中心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中心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就必能大幅度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 篇7
一、要提高化学教师和学生对课堂教学效率的认识
近几年, 国家提倡素质教育, 要求给学生减负, 这些政策和措施, 实际上都是在强调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既能按时完成教学内容, 又能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成绩呢。众所周知, 当前在知识学习上不再是拼体力、拼时间, 而是拼脑力、拼思维力、拼想象力、拼记忆力、拼创造力, 因此, 要实现国家素质教育的目标, 就需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使得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知识。
二、当前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 教师和学生的观念转变需要一段时间。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就是教师将完整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 而学生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老师直接灌输的知识, 而忽视了主动、能动性的思考, 教师也没有耐心等待学生的思考, 而往往急于求成, 直接告知结果。因此, 转变习惯需要一定的时间。第二, 新课程教学模式的执行有一定的难度。按照新课标要求, 课堂教学模式要做很大的改变, 要实现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探讨研究, 培养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 这样在课堂上所消耗的时间就会增加, 而教师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 因此, 教师对探究式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发挥与探讨的控制, 要做到收放自如不是那么容易。第三, 学生对知识自主能动地梳理存在着问题。由于新课改后, 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模式不再是老师逐条总结告知, 而是需要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自己通过记笔记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记录、梳理、总结, 但是, 目前很多学生不会记笔记, 不知道何为重点, 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知识连成串, 然后便于自己记忆, 原来这都是老师帮助实现的, 现在让学生马上达到这个水平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及方法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步认识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首先要深入了解教材, 明确教材的实际目的, 需要学生读懂什么、掌握什么。然后就要根据教学目的来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方案、实施过程。第一,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及教学程序。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内容, 帮助学生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 对知识的传授讲究质量而不是数量。不能通过预留过多的重复知识点的课后作业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应做到会的不留, 留的不会。但不同的学生个体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不同的, 因此, 在留课后作业时既要涵盖当日所学全部知识点, 又要做到不重复留题。那就需要老师设计有层次的课后作业,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掌握程度来进行自我选择, 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 同时将会了的知识替换出去, 不会的知识点可以加以练习。第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丰富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辅助工具的使用, 使得呆板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充分开发利用学生大脑的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引进高科技技术, 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 将单一的、呆板的文字、算式, 换成彩色图片、幻灯片, 使课堂新颖、生动,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力不集中、溜号等现象。第三, 创新教学模式, 丰富课堂教学过程。新课改要求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因此,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引入新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与老师能产生互动, 学生由被动地听, 转变成主动地去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通过言语、肢体动作等来引导、启发学生, 鼓励学生多多地思考、创造、想象, 从而打开思维的翅膀, 翱翔于知识的天空。第四, 辅助学生调整好心理状态。学习在于心, 只有心无旁骛, 才能专心致志地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 注重学情的控制与引导。在新课改的要求下, 现在的课堂教学较为活跃, 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得教学活动更加妙趣横生, 能够调动起全班的学习热情, 但是, 教师则应能够对这个活跃气氛有所掌控, 绝不能天马行空, 随心所欲。由此可以看出, 学情的控制尤为重要。当学生的情绪导致课堂教学内容严重偏离时, 教师就应该采用巧妙语言来引导, 使得课堂气氛重新回归。第五, 关注学生之间的关系状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使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只有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 人的情绪才能处于高涨、饱满状态, 反之则不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由于教学活动的需要, 学生之间有时会出现争辩、辩论, 这时需要老师及时地发现那些潜在的“隐患”, 即由争辩、辩论上升为争吵, 在某些时候这种关系状态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 从而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刍议 篇8
关键词:高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国分类号:G633.67
计算机课程的开设是我国高中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起着提升高中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作用。但由于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高中仍以高考升学为教学重点,所以与高考关系不大的计算机课程并不受重视,这对素质教育的普及相当不利。因此,建议各高中引入高效课堂模式,令课时有限的计算机课程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能效,达到原本的教学目的。
一、从有效性看高中计算机的课堂教学特征
高中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具有课时数少的特点,大多数高中每周只有两节,有些学校甚至压缩到每周一节,这对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计算机课和常规课一样,每节只有45分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进行教学,对既需要讲解知识、示范操作,又需要为学生留出自行练习时间的计算机课程来说非常困难。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说是高中计算机正常教学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二、从有效性看高中计算机的课堂教学问题
(一)各方面的不重视导致教学氛围松散
如前文所述,目前高中计算机课程的相关人员普遍不重视这门课程,校方的不重视导致监督职能的缺失,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得不到矫正;教师的不重视直接导致课堂氛围与节奏的松散;学生的不重视导致知识接收效率的低下。以上种种因素结合起来,使得高中计算机课程基本没有正常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有些高中的计算机课堂甚至干脆沦为游戏课。在这种心态与氛围下,高效课堂的建设根本无从展开,因此如何转变心态上的轻视,营造正常的教学氛围是高效课堂建设的首要难题。
(二)教学模式的死板导致学生兴趣低下
原本计算机课程就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都相当强的特征,高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以Windows与Office的基础操作为主,是相对偏向实践特征的内容。但许多教师在教学时并不注意操作实践,把大量时间花在理论性的讲解上,学生既难以理解,又觉得枯燥无味,最终丧失学习兴趣。学生的兴趣低下,学习主动性就会下降,学习效率自然也不可能很高。学生兴趣的缺失进一步令课堂氛围恶化,更会回馈给任课教师,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下降,形成一个对教学效果有害无利的恶性循环。
(三)学生水平的差异导致教学适性不足
计算机家用化和日常化的程度越来越高,高中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也增加了,这使得学生原本的计算机水平出现了差异。部分学生接触和使用电脑的机会较多,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计算机基础,但也有部分学生直到计算机课程开始之前都没正式使用过计算机。这为计算机的课堂教学增加了难度,教师往往要兼顾没有计算机基础的学生进行教学,而过多的基础知识介绍又会令有基础的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最终令课堂的进度和效率往往保持在一种不上不下的状态。这种教学上的矛盾问题对高效课堂的建设有负面影响。
三、从有效性看高中计算机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调整教学观念,营建高效氛围
引入新式的教学理念,提高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视程度,改变以往高中计算机课堂气氛过于松散的特征,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为此,首先要校方转变观念,加大对计算机课程的监督和投入;其次要教师转变观念,把握好课堂节奏,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学生转变观念,从原本对计算机课程的不关心、不在意转变为爱学、好学,这样才能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打下基础。
(二)转变教学模式,采用高效方法
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适当变更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师讲解知识、教师演示操作、学生依照教师要求练习这一系列教学流程虽然不能完全否定,但如果一学期的计算机课程都千篇一律地以这种方式教学,学生当然会产生厌烦,教学效率也会降低。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变换教学模式,举例来说,Word软件的教學分多个课时,在学生了解了基础操作后,教师可以在后续教学中变换教学步骤。先给学生任务要求,让他们自行制作Word文档,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讲解。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教学效率更高,学生能很快掌握重点难点。
(三)强化教学实践,突出高效作用
目前的高中计算机教学内容偏于理论性,在实践教学方面有所欠缺。计算机理论不属于高考科目,而实践性的不足又使得学生难以真正掌握计算机技术,这令计算机课程的有效性完全得不到发挥。因此,应在课堂上加大实践练习和练习指导的比重,将教学重点放在令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上,这样教学能效就能大幅提升。
结语:
信息时代的进一步深入会令计算机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高,高中计算机课程的责任也会因此越来越重。在这种发展趋势下,继续放任计算机课堂的低效问题是教育者的一种失职。校方与教师都应加强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从实际的教学特征和教学问题出发,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新式的高效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兴趣,教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素质,令高中生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时代人才,而不是空有考试能力的学习机器。
参考文献:
[1]杨挺.论当前高中计算机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9).
[2]石菁菁.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7).
[3]孟小敏.情感激励法在构建计算机高效课堂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研),2011(7).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篇9
2013-08-28 10:37:37作者:来源:互联网文字大小:【大】【中】【小】
简介:【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化学课堂
教学有效性的保证...【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
生关系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新课改向纵深方面的推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一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
益。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形成能力的主要场所,所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课堂的时间,进行卓有成效的双边教学活动,无疑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有效课堂的作用在于摒弃掉“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教学行为,达到“轻负高质”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益,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双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教师应及时抓住每一个课堂,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做法很多,以下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
践,谈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是初中化学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1.1上好绪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将会大大增加。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把绪言课的教学重点定在激发兴趣和树立信念上。为此笔者通过在课堂放飞氢气球,“清水”变 “牛奶”,“隐身小猫“等“魔术”,向学生介绍奇妙的化学世界,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的神奇,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以
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1.2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的。化学实验在培养学习兴趣,发展观察、分析、判断能力,促进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改更是突出了实验的地位,教学的主线应该围绕实验探究展开。虽然做实验耗费了不少的精力,占用了一些课时,但笔者始终认为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其功效是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没有实验,教学质量就无从谈起。教师进行实验时,为了增强实验的可视化效果,可以请后排的学生到讲台观看或者来回巡视。为了增加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可以让一两个同学上台配合老师完成实验。有些简单的实验还可以让学生带回家完成,如在学习“溶液的酸碱度”后,发给每位学生一些PH试纸,要求学生回家测试
生活中常见的液体的PH。
1.3联系生活实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不仅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也是一门实际生活再现的课程,化学教学离不开生活。教师可以把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悟化学,这些做法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利用“煮汤加盐”这一生活情景,引出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利用“树下闻花香”引出分子的概念。学完酸的性质后,引出厨房中的化学知识,让学生了解一些烹调手法-煮鱼、炖排骨时放些醋的原理。讲完“几种常见的金属”内容,联系到金属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缺铁会导致贫血、缺钙会得软骨病,吸收过量的钠会得高血压等生活常识。再如蒸馒头时为什么要加苏打?胃酸过多时应该服用什么药物?农民种葱为何加草木灰?这些走出课本、走入生活的化学知识就发生在学生的周围,直观、普遍而又贴切,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生活之中处处存在化学,感悟到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体验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更加激起学习化学的强烈兴趣。
2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
问题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推进剂,适当的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善于创造情景,让学生处于期待、困惑的心理状态,能有效激发并维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例如,在学习铁的性质时,我们将教材中铁钉生锈演示实验先提前一周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2)
简介:【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化学课堂
教学有效性的保证...置给学生回去做,到了上这一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让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进而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再进一步讨论“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你能有办法防止生锈吗?”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很快就理解了铁生锈的原因并对铁器防锈的方法也有了较深的了解,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生活的能力。很明显,这一课堂改革提高了课堂效
率,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要搞一言堂,如:野炊时,两个小组分别选择了通风很好和通风不好的地方生火,结果都燃烧不旺,这是为什么?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既能理解了燃烧的条件,掌握了所学知识,通过平等交流,改善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提
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设计好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中学生有求知、求新、求趣、求异的心理特征。利用这些特征,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可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从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积极的情感和教学实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时刻记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他们对化学课的情感影响着学习效果,备好课不如上好课,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也是师生
间情感交流的过程,这两个过程相互影响,彼此依存。
总之,要完成“轻负高质”的新课改目标,教师应当科学理解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真谛和内
涵,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出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郑爱民,陈巧平.提高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刍议 篇10
苏翰
摘要寻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笔者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对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措施与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措施与策略
1、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精心设计化学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如:启蒙第一节课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无中生有”、“清水变牛奶”、“白纸显字”、“烧不坏的手帕”等,通过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动脑(问题的实质)、动口(描述实验现象)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2、课堂教学中的人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活动中人是最重要、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学过程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人与内容、人与技术、人与手段的活动。
首先,一个有效的教师要努力做到具有亲和力,表达流畅清晰,思维具有逻辑性,条理性,善于组织协调。教学行为上应该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明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注意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勤于动脑,独立思考,重视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培养创新品质。此外,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还要传播人生的信念,力争做一个热情、期望、值得信任的教师。
其次,学生是发展的、有个性差异的。
学生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老师有不同的对待方式,也
就是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对于平时学习方法、习惯、成绩都好的学生,一般只在具体问题上给与指导,并适当增大训练难度,提出新问题以保持他们学习化学的持久热情,如单独给这批学生布置作业外的“每日一题”,要求尽量用多种方法解题,鼓励他们创新方法。对于学习态度端正、勤奋,但成绩一般的学生,一般侧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定期检查他们的学习笔记,按章进行“好题妙解”例题讲解,增强对概念的领悟,以此帮助他们拓宽解题思路。对于智力较好,但随意性强,学习不努力的学生,着重在学习品质上对他们进行教育、调整,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负责完成某项任务,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培养其认真学习、认真做事的态度,如吸收他们参加课外的科技劳动,在实验课上进行化学实验的表演等。对于少数学习和表现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一般采用不刺激,低要求,慢教化的策略,以维护课堂的良好纪律。
3、“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教师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度转换意识。从有效课堂教学的表象看,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高涨,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师生、生生思维碰撞中有无新火花的迸现,课堂上是否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从反馈中知识掌握是否牢固等方面都要求教师随时调整课堂的教学行为。4、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为有效性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一节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至少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和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
所谓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是指教师课前要做到一方面认真备课,吃透教材,甚至要能做到超越教材,组织好教学内容,设计好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深入浅出,要让在同一堂上的不同学生各有所获。教学内容能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实现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认真备学生,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现有知识储备情况、学生学习的态度、班级学生基础分层情况等等,才能做到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时仍然具有保持镇定、随机应变、从容应对的教学机智,以及克服困难需要具有的耐心、恒心、意志力和执着精神。
所谓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是指精心设计知识呈现的方法,精心设计逻辑思维的过程,精心设计与学生互动交往的方式等等。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应积极主动随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教学活动和情感交流中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不应游离于学生思考和生生互动之外。教学过程的设计应遵循化学学科知识的特点,由浅入深,由简到难,逐步推进。还要遵循学生智力发展的客观规律,过程设计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过程设计中还要做到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刍议 篇11
关键词:农村高中;政治课堂;实效性
新课程改革虽然推行已久,但是在农村学校却受到了阻碍。为了能够让新课程改革在农村推行,就要求学校领导、教师要从观念上认识到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
一、巧妙引入实例,启发学生不断思考
在农村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不仅约束了学生的思维,还会让学生越来越依赖于教师。同时,此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虽然他们没有理解相关的知识,但是他们往往会死记硬背相关的知识,因此他们的学习成绩根本就得不到提高。因此农村高中政治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法,适当引入一些实例,慢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可以定期举办演讲会、辩论会等,借助这些活动来增强学习政治的兴趣。
比如,当教师要讲解《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入学生都知道的生活实例,即为什么不同的季节鸡蛋的价格是不同的呢?通过这样一个生活实例,学生能够准确把握需求与价格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记忆。
二、重视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中阶段的学生本来正处于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要打下扎实的基础,以便于后来更好地创新。所以在这个时期,教师要慢慢向学生灌输一些创新的理念,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这四十五分钟的时间,让每一分钟的价值都发挥出来。
高中政治课程是一门严肃、枯燥无味的课程,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转变教学方法,充分借助多媒体等教具来提高政治课堂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及教学方法[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
[2]王继宏.谈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2(09).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刍议】推荐阅读:
如何提高中职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2-01
如何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6-06
如何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07-02
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11-18
如何提高七年级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范文10-17
如何有效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10-19
浅析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科课堂有效性06-03
浅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10-04
如何提高文学作品教学有效性的思考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