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文学作品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24-10-20

如何提高文学作品教学有效性的思考(通用11篇)

如何提高文学作品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篇1

如何提高文学作品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张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修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新课标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地位和作用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何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高文学作品教学的有效性。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文学文本的功能定位是教学有效性的出发点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文学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著作。文学文本不同于文章体文本,它“有远功”而“非实用”。它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它以理想主义精神、丰富的情感、高雅的审美,烛照人类世界,唤醒人类的良知。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赏读,打动人的灵魂,使人们对“真”、“善”、“美”境界怀着永恒向往和追求。

只有正确的认识文学作品的特点和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功能定位,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有正确的指导方向。才不会陷入盲目迷乱,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在教学中真正的把握住文学作品“个性化”和“风格化”的原则,使文学作品的“理想主义精神、丰富的情感、高雅的审美”得以体现。才能让“丰富、诗意、含蓄的语言特色”感染学生,唤醒他们对“真”、“善”、“美”境界永恒向往和追求。

二、文学素养的提升是教学有效性的立足点

文学修养是教师“立师”之本。文学是一门高雅的高雅的艺术,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选的文学文本,无疑都是这一艺术形式的典范。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常怀崇敬之心,认真研读潜心钻研,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方可无愧于“师”的称号。否则,就会在教学中“由于缺乏文化底蕴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讲得“面目可憎”或者“枯燥肤浅”或者“政治色彩浓重”,让学生感受不到文章应有的审美特征,或者“缺少应有的激情,整个课堂不能唤醒学生的热情,课堂只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点,却感受不到文本(主要指文学文本)丰富的情感魅力。己之昏昏,焉能使人之昭昭。有损于自己的形象,贻害学生。我们只有不断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才能真正提高文学作品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艺术的创新是教学有效性的根本点

教学艺术是“名师”之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文学修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在新课程背景和新课标要求下,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理论,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文学文本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尤其在语文课程资源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将名家名篇教学和“大语文观”(即明确“语文与人”“语文与社会”、“语文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教学目标联系在一起,不断地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大胆探索,积极反思。及时归纳、总结和概括自己的创新思路,形成一套独特教学艺术风格。才能有助于我们的不断成长,才能无愧于新时代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

如何提高文学作品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篇2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保障。作为教师, 应该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会非常有帮助, 俗话说:“亲其师, 信其道。”只有和学生建立了互相信任的沟通渠道, 学生才会对教师有一定的信任感, 那么学生就会对教师“言听计从”, 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也会因为教师的原因, 而变得兴致勃勃, 学习效率肯定会大幅度提升。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时, 教师首先要做到态度温和。温和的态度是别人接近你、接受你的先决条件。相反, 态度严厉、不苟言笑, 就会使学生敬而远之, 就更别提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了。其次, 要多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情况, 在学生有困难时要及时予以力所能及的帮助, 借此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第三, 要学会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学生进行交流实际上是一种高深的学问, 是广大教师在生活当中应该不断学习的重要内容。与学生相处时, 不应是高高在上、唯我独尊, 而应该是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

二、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

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 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 它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而且还可以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的效率就会有非常大的提高, 用事半功倍来形容绝不为过。因为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用最少的资源, 创造最大的学习效益。在情境创设中,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情境创设应该有明确的目的。

在上每一节课以前, 教师必须精心进行准备工作, 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应该非常明确, 教学重点、难点应该胸中有数, 对于教学当中的每一个环节, 在心里必须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知。有了精心的准备工作做基础, 接下来就是针对于整堂课的教学任务, 目的明确地创设教学情境。情境的创设, 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情境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 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 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 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 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 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 有新意和启发性, 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

2. 创设情境要符合时代的发展。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 人们的意识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学生也不例外, 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所接受的知识也往往超越了教师的了解。作为教师, 不要认为学生什么都不懂, 什么都不会, 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 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 比如网络、电视、杂志等, 学生获得的信息越多, 他的思想意识就越与时代接轨。因此, 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 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度。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 关心国家发展。

3. 创设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与学生年龄特征相符合。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 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情景, 一定要遵循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来设计, 另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不同的学生生活经历不同, 家庭环境不同, 所受家庭教育水平不同, 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做到有的放矢, 才会使所创设的情境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对低、中年级的儿童, 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 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 因为学生年龄已经比较大, 认知水平已经有所提高, 所以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 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三、深钻教材, 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对于学生来说, 有效的知识是指学习后对他们非常有用, 而且学后就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而那些与学生生活和课标要求都没有什么关联的知识, 就是多余的知识。因此, 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以前, 一定要充分、深入地理解教材, 找出应该教给学生的有用知识, 让学生在合理的、有节奏的教学环节当中, 逐步地、循序渐进地理解、掌握所教的知识。对于一些不是学生这个年龄应该掌握的知识就不要去挖掘, 更不要过分地深入分析, 以免影响学生对应当掌握知识的学习。那样, 就不是我们进行教育的目的了。

四、探究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探究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对于我们的数学教学有很重要的作用, 它能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提供反思, 指明方向, 为以后的教学改进工作提供基础。因此对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的数学教学是否有效, 主要看课堂教学所取得的实际效果, 如果教学过程结束后, 学生在我们的精心引导下, 能很好地掌握所教的知识, 并且理解得较为深刻, 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 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有成效的。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在教学当中追求教学的完美与高效, 是教师的应有职责, 但是每一堂课不可能十全十美, 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遗憾, 所以我们自己在每一节课后, 都要进行认真的反思, 对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 找出成功与不足的部分, 好的继续发扬, 不足的则在下一次改进, 在不断“反思”中进步。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篇3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地学习情感是至关重要的,它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课堂所要实现的目标

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些目标,从而把目标落到实处呢?我们就要注意情境的创设了。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数学问题。

(二)心中始终要有教学整体框架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一个动态过程,出乎意料的情况时有发生,或者每个环节的进度并不完全在教师的掌控之中,这便需要教师心中始终有个教学的整体框架,对课堂的教学进程有个清楚的定位,从而为实现整体的教学目标随时进行调整。

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出发点,实现教学目标是终点。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的学习,和谐的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点拨者,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更真实有效。

三、教学的民主、平等、和谐化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氛围的民主、平等、和谐化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是人与人间的情感交流,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应该说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只是与孩子们共同参与学习、进步、成长中的首席代表,是孩子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四、坚持为主的原则

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树起信心的风帆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当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之时,教师要不惜言词,大加赞赏,这更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奋发学习的激情。可是,课堂上,部分教师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不论问题是否具有挑战性,只要学生发了言,不是说“你真棒”“就是说你真聪明……”这样下去,表扬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特别是在这种一味表扬的怂恿下,有些学生会产生思想的惰性,觉得自己“想一点,说一句”就可获得“超值”的嘉奖。成功只有在失败的衬托下才显得更加耀眼光彩,表扬也只有在客观评价指正下才更有价值和张力。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

五、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这样课堂教学质量、效果才会更好。

如何提高文学作品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篇4

除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外,小学语文教师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文学作品的教学能力的话,还需要做到以下二点: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必备基本的文学理论素养。

教师要想教好儿童文学作品,就必须了解儿童文学这门课,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系统地学习《儿童文学》这门课程。如果以前讀师范时,没有学习过这门课程,现在应该通过网络或继续教育专门学习这门课程。

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儿童文学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知道儿童文学是独立的文学门类,有自己的文学创作理论和审美特征。最后小学语文教师应以儿童文学发展史和现状研究为指导,广泛阅读各个时期国内和国外优秀和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时常走访有特色的儿童书店和儿童图书馆。

二、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儿童文学鉴赏能力。

儿童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一种精神活动,是阅读文学作品的对象所产生的艺术思维活动和审美活动。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具备美的鉴赏力。

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师根据原著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指向,感受原著作者的思想情感,从原著作者那里挖掘作品的价值。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分析,让学生感同身受,身临其境,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具备儿童文学批判家的素质。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看到儿童文学作品是否对学生感兴趣,还要看到儿童文学作品是否对学生有益处,要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正确地评价作品的价值。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基本的儿童文学理论素养。需要具备一定的儿童文学作品审美鉴赏能力,弥补儿童文学作品存在的缺陷。我们的小学语文老师需要阅读优秀和经典的文学作品。

对提高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篇5

湖南浏阳

黄峥嵘

[摘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务,也是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当前,在很多幼儿园,由于预设的教学目标空虚不实、教学过程缺少智慧的生成、教学活动的展开浅尝辄止,致使教学活动出现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现象。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认为有效的教学活动并不需要太多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健词]:幼儿,幼儿园,有效教学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有效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深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过于强调认知性目标、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过于强调教师对幼儿的单项控制、忽视师幼的交互活动等弊端依然存在,因此幼儿园教学活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要从根本上提高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应明确幼儿园有效教学的基本含义和特征,并以此为根据,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及特征概述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其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学生获得具体进步或发展,即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有提高、学有创意、学有追求。有效教学以学生的真实发展状况作为根本尺度,不再以获取知识的数量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有效教学应该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有正确和适当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组织有效的教学内容。根据幼儿的学习实际,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鼓励师幼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教学目标预定的要求。根据教学目标精心剪裁教学内容。内容的呈现体现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幼儿心理发展顺序的统一,不但有利于“教”,还有利于“学”;同时,不拘泥于教材的预设,艺术地捕捉各种偶然的、生成性的因素,使教学活动充满生活气息、生活活力,产生超出预设的效应,推动教学的动态开展。教师在预设的教学的基础上,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适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流动的、充满情感的创造过程。

(2)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性质和特点,合理选择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体现不同教学方式、多种交往方式的有效统一,科学地选取和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提问权、选择权、参与权还给幼儿,减少预设,设计有弹性的教学方案,让每个幼儿感到活动的主题与自己有关,从而使人人真情投入、人人有所发展。

(3)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呈现师幼民主、和谐、合作的课堂氛围,既有教法,更重学法。要有意识地将关键经验物化为生活材料和活动情境,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地与材料、环境、他人互动,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发展。

(4)师幼、幼幼之间保持有效互动。教学过程体现教师主导与幼儿主体的辩证统一,师幼、幼幼之间平等对话。教学过程中突出幼儿的体验,引导幼儿在参与教学活动中亲历知识发生的过程,体验其存在的价值,并在互动中不断生成。

(5)重视教学信息反馈,做好教学调控。重视教学信息的收集、反馈和评价,在开放系统中,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多元化。通过教学评价激发幼儿的主体参与性,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呈现生命的灿烂。

二、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一)教具的使用与有效教学

场景1:在大班数学教学活动“感知长度守恒”的第一课时,教师选用红、黄、蓝三根不等长的丝带,让幼儿判断:(1)并列摆放。教师:“这三根丝带一样长吗?”幼儿:“不一样长。”(2)变换方向。教师:“这三根丝带一样长吗?”幼儿:“不一样长。”(3)改变形状。教师:“这三根丝带一样长吗?”幼儿:“不一样长。”

场景2:在小班健康教育活动“走钢丝”中,教师准备了一根直径约3厘米的麻绳(成人拔河用的绳子)作为“钢丝”。在幼儿自由玩绳、教师示范、幼儿个别尝试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幼儿在“钢丝”上练习直走和横走,不要从“钢丝”上掉下来(即保持平衡)。由于提供的“钢丝”实在太粗了,教师示范直走时也不能保持平衡,更何况是小班第一学期的孩子,结果没有一个孩子尝试直走,横走也成了“垫脚”走。

场景1中,幼儿的答案无疑是正确的,但他们是真的理解了还是瞎猜的,无人知晓。因为教师选用的教具本身就是不等长的,并列摆放、变换方向、改变形状当然还是不等长的。场景2中活动之所以低效,“钢丝”罪责难逃。“走钢丝”其实就是假想的情境活动,根本不需要实物道具,在地上画粗线或者走地板的拼接缝即可,教师花大力气搬来的器材实在是多此一举;小班第一学期的孩子,平地走路保持平衡尚需锻炼,而现在让他们在成人都难以完成的粗麻绳上练习近平衡走,自然是徒劳了。在选用教具(器材)时,教师首先应考虑它对教学活动的价值,即有助于幼儿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和发展能力等,而非随便拿来即用;其次,选用的教具要与活动内容及幼儿年龄相符;最后,要考虑到简便有效,尽可能就地取材、一物多用,切忌把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寄托在教具上,而花不必要的精力去准备教具。

(二)真实的兴趣与有效教学

场景1:在大班数学教学活动“认识时钟”中,教师出示用包装纸包着的时钟,说:“今天老师要送大家一个礼物,请你们猜一猜是什么。”于是,幼儿绞尽脑汁猜想:图书、蛋糕、玩具……可当教师揭开谜底(打开礼物)时,随着一声长叹“哎……”刚才津津乐道的孩子们一下全都无精打采了。

场景2:在大班语言教学活动“小兔的鞋子”中,一开始,教师边哼音乐边出示一蹦一跳的卡片“小兔”:“猜一猜,小兔为什么会这样开心?”幼儿回答:“采了一个大蘑菇”“要去参加舞会表演”“今天过生日”“帮助别人做了件好事”……

场景1中的教师意在引发幼儿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活动作铺垫,但幼儿的这种兴趣是表面的,幼儿的好奇心会随着“神秘”东西的解密而很快消失。这样毫无头绪、不着边际的猜测,并不能有效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等同于白白浪费时间。场景2中教师让幼儿依据提供的信息,如 “小兔———高兴”“鞋子积压———推销出去”,围绕主题展开活动。这样给幼儿思维“搭脚手架”的猜测,不仅有助于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吸引他们参与学习,有效地促进他们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能激发他们真实的活

动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活动作有效的铺垫。

(三)活动的操作性与有效教学

案例:在大班美工活动“装饰面具”中,教师为每个幼儿准备了一个纸袋以及若干材料(如树叶、毛线、旧图书纸、蜡光纸、绉纸等)。教师先向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面具,并介绍了供制作的材料,交代了操作要求,请幼儿用所提供的材料制作“不一样” 的面具。教师可能是想让幼儿自己作主,以体现幼儿的主体性,所以对材料运用的多样性、材料搭配的和谐美、面具构图的独特性等要求一概不提。从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看,每个孩子都在制作,且都制作了一个面具,其差别就是动作的快慢、装饰材料的多少等。然而,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多数幼儿都是拿起什么贴什么,或看看教师的,或看看同伴的,极少边思考边操作的

主动学习意为积极主动而有效的学习。就以上这个活动而言,每个幼儿都动手做了,但像这类只动手并不积极动脑的参与,对大班幼儿能力的发展其实是无益的。事实上,这个活动的设计与提供的材料都非常好,但活动原本应有的教育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类似这样的教学活动在很多幼儿园常见。一个活动下来教师非常辛苦,而幼儿在操作教师花了大量时间准备的材料时到底学到了多少东西,却值得怀疑。教学活动要让每个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要使每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仅满足于让幼儿动口、动手是不够的,必须让幼儿积极思维,以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促进幼儿的智能发展。同时,教师应注意,不适当地强调幼儿的自主将会使教学失去有效性。

(四)幼儿已有经验与有效教学

场景1:小班幼儿对母鸡比较熟悉,一说到母鸡,他们便会发出“咯咯嗒,咯咯嗒”的叫声。可是,教师花了一个课时,一遍又一遍地重点训练幼儿对母鸡叫声的掌握。

场景2:五六岁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获得有关“药是苦的、醋是酸的、辣椒是辣的、糖果是甜的”等生活经验。可是,在开展大班故事《甜鼠》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引导幼儿说说对药是苦的、醋是酸的、辣椒是辣的、糖是甜的等切身体验,而是不厌其烦地教给幼儿这方面的知识。

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及唤醒、启发、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参与

学习、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与能力,这是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怎样做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 关键是要“一切从幼儿的实际出发”,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等来设计和组织活动,否则将徒劳无益。

(五)教学内涵的把握与有效教学

场景:童话《好朋友》中,茶壶与水杯、钥匙与锁、桌子与椅子、雨伞与雨鞋,这一对对事物不仅经常在一起,而且没有利害冲突,相互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在中班有关这则童话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味引导幼儿从“经常在一起”的角度去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导致了幼儿思维的单一。不少幼儿说道:碗和桌子、老虎和狮子、鸡和虫子、狗和骨头等都是一对好朋友。

这样的教学说明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不够深入,只注意到了教材表层所叙述的事件、描述的语句,即“是什么”的知识,没有考虑教材较深层的内涵,即“为什么”的知识或是“怎么样”的知识。把握不准内容的深刻含义,启发引导就很难到位,教学就很难有收益。

(六)教学形式的创新与有效教学

案例:中班科学教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教师带领幼儿参观玩具超市,请他们猜猜哪些玩具是会转动的:“请把你认为会转的和不会转的玩具,用两种不同的符号表示出来,画在第一排有眼睛的格子里(记录单)。”结果,幼儿记录的符号五花八门:有的用蝴蝶结表示会转的,花表示不会转的;有的用花表示会转的,小草表示不会转的;有一个女孩先用“√”表示会转的,“×”表示不会转的,但看见旁边的孩子都在画不同的符号,随即改成了小草和花朵……由于孩子们热衷于画不同的符号,而忘记了活动的任务。结果当教师请幼儿介绍一下自己是用什么符号表示会转的玩具、用什么符号表示不会转的玩具的,好多孩子说不清楚。教师预设的目的是想让幼儿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一种既方便又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的符号”。但是,由于该要求与中班幼儿的实际能力有距离且教师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本来一两分钟就能完成的事,结果花了十多分钟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像这样的 “探索记录”———教师安排的不恰当任务,既浪费了幼儿的时间又没有教育价值,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我们鼓励教师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但绝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独特而突破规范。

三、提高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建议

(一)选择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

有效的教学应为幼儿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材料,促使幼儿主动建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提供的材料要有利于展现知识的生成过程,能为促进幼儿的发展服务。教师提供的材料应更多取材于现实生活,并在最大程度上与解决问题联系在一起,能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感觉到问题的存在,并学会利用材料提供的各种信息去分析、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教师应本着“一个活动只解决一个问题”来确定学习材料,以提高活动操作的有效性。因为期待一个教学活动中达到多个目标或解决多个问题,事实上很难真正落实,其结果往往是“学过了,而不是学会了”。所以,以“一个活动只解决一个问题”来确定学习材料,更能促使幼儿对问题作深入的探究与思考。这一原则在减轻教师准备材料负担的同时,又对教师选择材料、设计操作程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1)必须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切忌定位过高或过低;如果目标本身不恰当,与儿童的发展相冲突,即使活动再“精彩”也仍然无效。(2)必须具体、明确,可操作、可评价,切忌太空太大。例如,某一语言教学活动目标为: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绪特点;能用语言、动作大胆地表现对作品的理解。这样的目标过空过大,不够具体明确,缺乏可操作性。(3)要有整合的思想,要关注教育的多重价值,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能力等。(4)要突出重点,动态调整。

(三)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幼儿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幼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没有互动、交往,就不存在教学。〔3〕良好的师幼互动能拉近师幼间的距离,使教与学有效联结,让受教育者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幼儿参与教学过程,并通过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良好的师幼互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需要借助有效的媒介,如语言、行为、态度、肢体语言等。此外,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师幼互动方式,切忌无谓地为互

动而互动。

(四)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追求教学有效,就是要增加有效学习时间。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时间管理,要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师幼互动和与学习直接相关的活动上,尽量减少课堂管理、维持秩序等时间。尽可能把时间还给幼儿,实现学习时间最大化。

(五)注意把握幼儿的学情

教师的教必须考虑幼儿的学,要“以学促教,以学评教,以学改教”。学情就是幼儿学习的实际情况,包括学习氛围、学习体验、学习表现、知识理解程度、心理承受能力等。〔4〕教师如果不了解幼儿的学情,教学就不可能是有效的。

(六)提高教学语言的有效性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语言的有效性,首先要使教学语言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做到表达精练、发音清晰、用语规范。其次,教学语言要简洁、通俗,富有启发性。教师要善于用激励性语言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再次,教学语言要风趣、幽默、形象、优美。教师要以语言的表现力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唤起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同时把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和教学内容的方向性、科学性、严肃性整合起来。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篇6

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必须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规范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我们的教学不科学、不规范,那即使教得再苦再累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更难实现有效教学。所以我们要在细致、规范的教学基础上,去寻求有效教学。针对不同情况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并进行适当的安排。能否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团结和睦的班级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良好的班集体中,教师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较好效果。因此更要注意做好引导工作。具体来说:

一、提高备课质量

教师备课要遵循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分类型、分程度进行备课,备课的时候多和同学科的老师做交流,认真钻研,努力提高备课质量。备课时既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教法,备估计的反馈信息。

二、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

为使学生互补学习、互相帮助,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编组时注意合理搭配,考虑组内成员在学习水平、兴趣爱好上的不同,争取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小组的作用,让每位同学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培养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表述讲解的能力。

三、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

对学生提出教育要求,有助于很快地整顿学生秩序和纪律,同时,对学生提出教育要求,有助于激发教育过程中的内部矛盾,促使学生每个成员的发展。另外,教师所提的任何一个教育要求都必须得到全体学生的支持。只有这样,学生对老师所提的要求更容易听从,从而起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四、注重教室文化的建设

组织全班学生把教室布置好,让教室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在具体布置时,针对班内学生的特点,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张贴名人名言,并设立评比栏,使学生行有可依,学有榜样,激发学生的上进心。班组设置由专人管理的“图书角”,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及时反馈学生情况,设置了班级日记,由班长和值日班长负责记录。

五、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首先是有共同奋斗目标。明确的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好像是粘合剂,它能够把全体成员心连心地紧紧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强的班集体。所以,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是班集体团结的基础,前进的.动力。过高或过低的目标都不可能起到鼓舞和激励的作用。实现目标首先要使全体成员都成为班集体的主人,积极参与制定目标,做编剧和导演,不要仅仅让他们服从分配,被动当配角。使每个成员都感受到成功的欢乐,以增强实现目标的信心。

六、积极认知干预原则

教师应理解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即理解、关注学生如何学习或学到了什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全面地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所以要善于营造一种追求真理、崇尚学问的精神氛围,让学生在这样一种精神氛围之中接受文化的洗礼和熏染。

如何提高文学作品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篇7

关键词:数学学科,合作学习,有效性

“合作学习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通过营造多边互动、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养成“交往与合作、对话与互动、宽容与理解、求同与存异、多元与共生”等良好品质,因而被越来越多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然而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老师们普遍感到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难以把握,学生合作学习“有其名无其实”现象普遍存在。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呢?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

一、有效的合作学习依赖于宽松、愉悦的合作环境

传统的数学课堂“以知识为本”,注重“知识的灌输”或“知识的移植”,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非合作化环境,而“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数学课堂,注重的是学生在感受和参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能否有效地在小组中合作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营造出一种宽松愉悦、畅所欲言的氛围。

1. 安全的心理环境。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烈,课堂就会更加生气勃勃。

2. 充裕的时空环境。

在平常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没有按照老师事先的预设回答问题的情况,因为害怕不必要的枝节末叶的出现和时间的浪费,老师们毫无顾忌地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活动,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合作学习,只能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因此,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使学生拥有充足的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的发挥。

3. 热情的帮助环境。

全班多个学习小组中,免不了因组长的组织能力的偏低,或因小组整体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顺利地展开合作。教师应因组而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让每个小组都能享受成功合作的愉悦。

4. 真诚的激励环境。

适时适当的激励,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掌握并运用好这个课堂杠杆,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甚至争论的合作学习氛围,使学生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增强合作的意识。

二、有效的合作学习有赖于内容、时机的准确把握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合作交流不是学习数学的唯一方式,有的内容适合于合作交流,有的时候适合于动手实践,或者适合于独立自主探索等。为此,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契机。一般而言,一节课中合作交流的次数不宜过多,我认为有利的合作时机包括: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学生个人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对数学的认识仅靠个人思考不全面时,解答开放性问题时,等等。当然,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将教材中的一些内容设计成需要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完成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予以解决。例如在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时,我让学生通过看录像统计一分钟内学校门口的车流量。第一次学生自己独立统计,结果都说车辆太多开得太快来不及数,统计数据各不相同。当我问学生有什么好办法能解决这个困难时,学生都说与人合作才能完成刚才的统计。于是进行了第二次的合作统计。果然,经过分工合作,学生们准确地统计出了学校门口的车流量,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三、有效的合作学习有赖于分组、分工的恰当明确

一个分组合理、分工明确的学习小组,在活动中才能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合作任务。合作小组的确立应体现“优势互补,自主参与”的特点。一般说来,我们可以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将班级学生依据数学水平的差异性、思维特点的互补性、性格的亲和性等因素以每4—6人分为一组,组内成员有具体分工,并在一段时间后,进行角色转换,或由小组长根据合作内容的难度,随时进行调整,让每个成员都能在不同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与提高。

四、有效的合作学习有赖于熟练的合作技能

如果合作学习是一叶小舟,那么合作技能就是推动小舟前进的动力。学生良好合作技能的运用是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基本保证。雅各布斯认为,合作技能包括三方面:组成小组的技能、小组活动的基本技能、交流思想的机能。国内学者也认为合作技能包括以下内容:听取、说明、反思、自控、帮助、支持、说服、建议和协调。我认为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对以下合作技能进行有重点的训练。

1. 学会收集资料。

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内容需要收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采用什么方法来收集资料的技能。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统计与应用》时,课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实际生活中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调查,收集数据,同时进行了具体指导:“同学们可以通过询问老师调查我班男女生体育达标情况,可以通过询问保健医生调查我班男女生身高情况,可以通过拨打96121调查未来三天天气的气温情况,可以通过上网查出扬州市近五年新增绿地面积是多少,也可以到市图书馆收集世界十大山峰海拔高度和世界十大河流的长度,等等。”

2. 学会互相交流。

一是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一方面进行道德教育,使学生知道不认真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倾听的技巧。二是要让学生学会表达。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合作探究。教师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指导学生学会有序、清晰、简明扼要地进行表达。三是要让学生学会辩论。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很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辩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四是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争议。合作学习强调团结协作,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都要明确争论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作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己任的现代教师,我们不仅要给学生创设愉悦的合作环境、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而且应该帮助学生形成合作意识、掌握合作技能,使他们更多地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当然高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柳于.合作学习的误区.新华网.

如何提高文学作品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篇8

关键词 推拿学 教学质量 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1概述

《推拿学》是针灸推拿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是一门研究应用推拿方法与技能诊断、治疗、预防疾病及保健养生的学科。通过对推拿学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推拿职业的专门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继续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并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推拿学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与主导思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2《推拿学》教学方案的实施

国际医学教育组织(IIME)早在2001年就制定了“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包括7个领域60项指标,强调在加强医学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把知识、能力、素质(KAQ)作为人才培养的三大要素。传统推拿学教学模式以教师的讲台示范为主,课堂中由于各种客观原因使学生接受信息不完全相同,教师需要反复示范,和现行的教育形势不能很好吻合,而且在启发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方面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在《推拿学》教学中我们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教学手段现代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推拿学教学根据自身特色由“静态”向“动态”发展,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依据教案,利用图片库,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教学课件;通过建立超级链接,在讲授中随时插播动画、录像等教学资料;通过网络构建丰富的推拿学网上教学资源,如电子教案、电子讲稿、授课录像、教学课件、习题库等;还可动态链接国内外著名相关专业网站等等。但是如果忽视了教学内容,一律采用多媒体教学,忽视学生的接受能力,盲目加大信息量,忽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和教学反应,按部就班地翻动课件,或者简单照搬教材、照本宣科、成为移动黑板和电子图书,就会严重影响授课质量。我们认为紧扣大纲,合理选择,结合板书,动静结合是较好的方法,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先进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2.2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使用的工作方法,它包括教师的教法和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比较法、图表法、PBL法、概念图法等等。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等,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比如:按法与点法的区别、推法与擦法的不同等,可以用图表比较法;每一章节教学目标的展示或总结以及手法分类概念的形成则宜用概念图法,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应用谈话法、讨论法;PBL法等主要应用于病例分析等。

2.3师生互动多元化知识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进行强制性灌输,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亲身体验得出来的。教师不只是面向学生的说话者,更是学生的倾听者,教师是为学生彰显各自的生命力量、发展各自的创造精神提供一个广阔、融洽、自主的空间翻。只有重视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间的心灵交汇,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启迪思维、培养能力。师生互动的方式很多。比如:(1)学生参与讲解:挑选并培训有兴趣且有能力的学生参与部分知识点的讲解,在知识的领悟、语言的表达、情境的设置等方面实施综合性的考验与历练。(2)组织课堂讨论:就某些知识点精心设疑,引导学生结合所见所闻所学所思,进行讨论。(3)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对教师和书本知识质疑,没有质疑就没有创造。(4)课堂随机提问:可以提问讲过的内容,也可以提问未讲过的内容,及时反馈信息,随时调整教学方案,及时解决疑难问题。(5)课外教学互动:通过QQ和电子邮件建立课外教学互动,以解决课堂遗留问题,增加课堂的延展性,并密切师生情感。

2.4考核方式立体化考核是一种促使学生学习的手段,应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考核的方法基本是期末一次性测验,这种方法存在一个缺陷,即学生考试后只知道考试成绩,而无法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这种方法只能单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很难促进和帮助学生的学习。立体化考核方式,采用平时测验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课堂考试与课下考试相结合的全方位考核体系,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结论与讨论

我国提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重大战略决策以来,全面实施医学生的素质教育,加强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已成为我国现代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

在传统的推拿学教学中,纸质教材单一、枯燥乏味;教学方法死板,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不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统一的评价和考核,学生以拿到学分为目标,教师以完成评价和考核为目的。这种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无法调动起来,严重地制约了学生个性发展,更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为了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随着微机和网络的普及,推拿学的教学模式应该能够体现现代教育理念,以激发学习兴趣、启迪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宗旨。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对教师水平和学校的教学设施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学校有丰富的图书和网络资源、具备先进的、普及的多媒体设备和实验室仪器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要求教师教学理念新、知识水平高、知识面宽、责任心强、对课堂的调控能力高。

如何提高初中小说教学的有效性 篇9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描写,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小说占了很大比例,要通过小说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学常识,培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从中吸取丰富的语文营养,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受到感染和启迪,发展观察、思维、想象及创造能力。我认为小说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分析小说三要素

1、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了解结构特点。情节和结构是表现人物性格和中心思想的重要手段。小说创作中,作者的重要任务是塑造典型人物。因此,小说教学应重视分析故事情节。例如,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谈话启发学生,“你喜欢你的叔叔吗?叔叔是不是你亲近的人?”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情感教育。预习课文时,让学生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盼---赞---遇---躲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对比,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感受自己身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亲情温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理清故事的情节,把握小说中人物性格特征,文章主题就自然凸显了,教学也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果。

2、引导学生分析主要人物性格。

人物形象的塑造大多借助各种具体描写。小说教学必须通过对具体描写的把握来分析人物性格。人物描写直接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通过分析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看出作者刻画的人物性格来。

3、小说教学要紧扣环境描写。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发展的场所。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常常起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作用。社会环境的描写,往往又揭示出作品的深刻内涵。比如《药》通过康大叔的嘴转述出夏瑜的话:“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这样就明确地交代了作品所要反映的时代背景,刻画了夏瑜这个人物的阶级属性和基本性格。

二、充分利用语言的启发引导作用。

在小说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生动、亲切、感人的语言描述意趣横生的同小说内容紧密相关的人、事、景、物,以情动情,引起共鸣。优美的语言伴随着丰厚的感情,精湛的思想流入学生的心田,给学生创造了追求美的条件。

三、营造人物活动的氛围,感受小说意境之美。小说意境的创作,要创造出一个既能供人审美感知、审美鉴赏,又能引人入胜的艺术世界。比如:鲁迅的小说《故乡》就是意境美的典范。小说中写了三个“故乡”:回忆中的故乡,现实中的故乡,理想中的故乡。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带有神异色彩的美的故乡。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金黄”、“碧绿”、“紫色”、“银白”等各种鲜艳、明丽的颜色交织在一起,“稻鸡”、“角鸡”、“鹑鸽”、“蓝背”等各种稀奇的鸟类从眼前飞过,构成了一幅 “神异”的图画。它又是一个寂静而又富有动感的世界,少年勇猛的闰土和西瓜地里狡猾的刺猬给这个幽静的世界带来了鲜活的生命。它幽静而不沉闷,活泼而不杂乱,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和谐自然,是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世界。它还是一个辽阔而又鲜活的世界,有高远的蓝天,有一望无垠的大海,有广阔的沙地。在课上,我让学生闭上眼睛,让想象插上翅膀,在童年的记忆中尽情遨游。文中所描绘的记忆中故乡的意境,唤起了他们美好的回忆。想象过后,我让学生用语言描绘他们头脑中的故乡,甚至比鲁迅笔下的故乡还要丰富多彩。回忆中的故乡是美好的,而现实中的故乡是令人痛苦的,在这样的反差中就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希望,希望现实的故乡也像回忆中的故乡那么美好,这就是理想中的故乡。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作者对祖国的感情,我引导学生按照作者的行程和思路一步步接近“故乡”的概念和意境。“我”对 “故乡”现实的所有感受都是在少年时已经产生的感情联系的基础上产生的。“我”已经不可能忘掉少年闰土那可爱的形象,已经不可能完全忘掉少年时形成的那个美好故乡的回忆。此后的感受和印象是同少年时形成的这种印象叠加胶合在一起的。这就形成了多种情感的融合。之前,我让学生回忆自己儿时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寻找那份深藏在心底的美好情感,现在,我又让他们设想假如若千年后再回到那个地方,看到老屋已拆,朋友已不再是从前的模样,会有什么感想。学生们又感受到了那种悠长、缠绵的伤痛。前后情感的对比,完全是由作品所营造的环境氛围体现出来的,这就是作品的意境美。

四、抓住小说精彩的细节描写来进行理解体验,尽量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黄蓓佳的《心声》在李京京的朗读感染全场时戛然而止,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不论是老师,还是同学,或是教育?给每一个倾听者和阅读者都留下绵长的思索。阅读小说,要充分调动形象思维。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实现的,读者必须借助文字通过想象才能获得全部的完整的形象,因此,在小说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开拓思路,发展情感。经过想象、深思,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内心体验。

五、让学生做适量的小小说写作练习以丰富体验。

小小说的写作能使学生充分发挥独特的想象力,如果我们能热情合理的个性化情节设计,倡导表达自由、健康、乐观的主题,一定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也就可以增强学生对小说的情感体验,更好地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思考 篇10

关键词:有效性 思考 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评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

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

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

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

三、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

有差异的学生”。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

生产和生活实际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生活走进课堂。真正让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要让学生觉得数学不是白学的,学了即可用得上,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五、注重教学反思,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记得有人说过“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因为我们的教师不是圣人,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所以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我们反思的主要内容有:思考过程、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教学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等。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如何提高文学作品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篇11

在改革开放的不断影响下,提高了我国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建筑工程的发展。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因此,就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借助科学的管理模式与方法来提高管理的效果,提高施工的质量。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大。所以在实际中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可以满足实际的需求,提高质量管理的效果。

1 在建筑工程中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上存在的问题

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来说,已经成为了建筑企业在整体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对整体的品牌形象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实际上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涉及到许多的方面。

1.1 在工程管理上的不足

就现阶段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来说,普遍采取了分包的方法,但是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很容易造成职责与工作范围上的不准确,同时也加大了工程程序上出现混乱的机会,造成协调管理上的不足,增大了管理上的难度。其次,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一些施工人员并没有从实际出发,也没有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只是以形式化的方法来进行施工,从而也就造成了协调管理上的困难[1]。

1.2 施工技术上的不足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也有了一定的进步。建筑施工中涉及到许多专业的知识,同时由于施工对空间以及时间等方面的不同要求,使得施工技术的难度也有了相应的增加。其次,在实际施工中许多施工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的施工方法,且施工人员大多以农民工为主,这样也就使得整体施工人员在理论知识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加之在施工现场中并没有运用现代化的施工设备,使得施工技术的质量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1.3 质量监督体制上存在的不足

对于质量监督工作来说,已经成为了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有效提高施工的质量。但是在实际中由于监督体制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使得建筑工程项目中常常会出现权责不明等现象,使得施工质量在监管上存在漏洞,偷工减料等事情也是时有发生。也正是质量监督部门工作不到位,使得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等方面有着严重的不足[2]。

2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因素

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来说,有着一定的复杂性,也很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包含了施工材料与人员上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施工方法以及施工环境上的影响。因此,在实际中想要提高管理的水平,就要对影响因素的动态发展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提高施工的效果。

2.1 材料

对于建筑材料来说,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施工的质量与企业的形象。因此,相关部门要提高对建筑材料的监督管理力度,保证施工质量可以满足实际的需求。从实际上来说就是要选择适合的采购人员,掌握好市场上的价格波动情况,选择好供货商,避免假冒以及劣质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中去。其次,对于相关人员来说,还要严格按照施工进度来做好材料的发放工作,明确库存情况,避免材料出现短缺等现象。

2.2 施工人员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施工人员自身综合素质与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实际中就要认识到提高施工人员质量意识与道德素养的重要性,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树立起正确的效益观念,提高管理与组织等方面的能力,严格按照施工流程以及规章制度等来进行施工,保证施工的质量可以满足实际的需求[3]。

2.3 施工方法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施工方法起着一定的决定作用,其中包含了组织措施以及检测手段等方面的内容。所以在实际施工中就要从施工中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从全方位入手来进行分析与考虑,控制好施工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2.4 施工环境

就施工环境来说,其中包含了地质、水文以及污染等方面。且这些因素对整个建筑工程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实际中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好施工质量。具体来说就是要从工程的特点入手,改善施工环境,减少污染等灾害的发生,为提高管理与施工质量创造出良好的基础。

3 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以及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的措施

针对现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做好优化配置工作,同时还要结合施工中的实际情况来做好分析与研究工作,提高施工的效果。

3.1 做好各方的协调工作

针对现阶段中建筑工程存在分包的现象来说,要做好各个阶段的有效衔接工作,同时还要明确各方的权责与实际的工作范围,协调好材料的供应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首先,要建立出科学的项目管理结构,这样才能在分包的过程中避免出现过度分解的现象。其次,是要建立出完善的协调管理程序,做好客观上的分析与控制工作,减少对个人能力上的依赖,突出组织与程序的重要性,减少人为误差等现象的出现[4]。

3.2 做好工程成本上的控制工作

对于成本控制工作来说,是保证建筑企业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也是提高企业在行业市场中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实际中就要求施工企业要先树立出正确的成本意识,坚持将成本控制工作落实到各个环节上。其次,是要建立出成本分析制度,定期做好单位成本以及预算成本的比较以及分析工作,保证各项因素都处于可控制的范围内。最后,要求施工企业要坚持从实际情况上出发,建立出完善的企业定额,确保企业在进行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

3.3 建立出科学的管理与监督机制

在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做好协调与控制工作,同时还要建立出科学的管理机制与监督控制机制,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也要建立出完善的领导责任制度,坚持将这一制度落实到实际中去,只有真正将责任落实,才能保证各个环节上的有效衔接。其次,是要做好工程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对于各个环节来说,也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等来进行施工,保证技术上的规范性,合同上的合理性,在施工完成后也要做好监督与验收工作。只有真正将整个建筑工程中的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结合在一起,才能促进建筑企业实现长远的发展[5]。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想要在行业市场中处于不败的地位,就要做好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控制工作,明确管理与控制工作是一个系统化与复杂化的过程。同时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管理的水平,促进施工企业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水平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加之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进步,逐渐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在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上却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并对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中就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做好质量的控制工作。基于此文章针对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分析,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雷冰.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探讨[J].城市地理,2014(14):106.

[2]李红民.浅析建筑工程管理基础上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2):32-33.

[3]林勇.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5):58-59.

[4]王锋.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3):47-48.

上一篇:中小学教师书法作品序下一篇:材料专业实习报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