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应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024-10-09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应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精选8篇)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应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篇1

应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新课改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它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多实施课堂探究式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课堂探究活动进行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而课堂探究学习的本质就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可见课堂提问在教学中的作用是重大。

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因此课堂有效性的提问是非常重要的。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把握好适当的节奏,“节奏”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思维与感情。在节奏的把握上,首先要注意提问后应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如果留给学生思考时间不够充分,问题抛出后就让学生回答,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回答不能如意。其次是整体集中讲解的问题的数量不宜太多,如果太多,占据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由原来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由于提出的问题过多过滥,学生疲于应付,无暇独立思考,更不可能质疑,学生的其他形式学习的时间不够,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化学知识贯穿着人类生活的每个角落,可谓包罗万象。从这些繁多、具体的事例中找出若干条来,就必须注意有目的性地选择,提问中要注意(l)结合教材内容,紧扣知识点要求,(2)能激发起学生的注意力,开动脑子进行思维,(3)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掌握的知识内容和理解、分析的水平,(4)通过设疑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创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带有明确目的性的设疑,能取得教与学的主动性.目标明确的设疑,使学生在上课初期,就处于疑惑和矛盾之中,诱导学生按教师设置的方向进行积极思维,产生急切要了解疑问答案的心情。

提问中充实兴趣性强的内容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新知识、学科发展中出现的新成果。充实的知识越鲜活、越有趣味,就越具有教学的魅力。提问的趣味性必然联系到一个多学科的渗透,这样可避免把一门学科孤立起来,使教与学都显得僵硬死板。

课堂提问可以尽量活泼、生动、幽默些,但用语一定要简单、清楚、明确,使用学生能理解的能真正表达应该表达的意思的语言;不能一味迎合学生某些低层次的情趣而丧失科学 1 性。如果学生听得哈哈大笑,而学习效果却令人失望,就会陷入课堂教学的误区。提问更不能有知识性错误,要符合逻辑。

著名教育家契可夫说过:“教育学生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因此,教师的问题设计还要有助于学生思想情操的陶冶,富有启发性,强烈的感染力和鲜明的教育性。中学生都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好胜欲,希望能受到老师的关注、表扬,至于那些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更希望能到的赞赏或青睐。他们的年龄特征又决定了他们大都比较单纯和幼稚,事实证明,不少学生偏科的原因往往是缘于对任课老师的亲疏,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从一定程度上讲,课堂提问是师生感情交流的一条纽带。通过提问,然后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勇敢精神,还能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增加师生间感情。

总之,在教学中运用提问这一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它不仅能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质量,还能使学生体验到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

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必须自身知识广博,教学富有启发性,语言生动。所以,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充实自身,提高教学能力,才能深受学生欢迎。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应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篇2

关键词:化学课堂,有效性,课堂提问,教学方法

提问, 是一项古老而又传统的教学技能.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把“善问”看成“进学之道”, 并对此做过精辟的论述.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 提问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有效课堂提问的含义及承载的功能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 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 (三维目标) 的协调发展.其次, 通俗的说,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有效的课堂提问, 应该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 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应该成为师生交流、对话, 共同发现、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必备手段;应该是教师引领学生发现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实现学生自我建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当前化学课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问题适切度不够, 不利于教学情境作用的发挥

(1) 设问的思维含量不足, 缺乏启发性与探索性, 使情境的创设流于形式.例如教师提出的类似“是不是呀?”、“对不对呀?”、“能不能呀?”等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 学生不用思考就能给出完美回答, 表面看学生都参与了教学, 课堂气氛活跃, 课堂结构紧凑, 但实际这种提问难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富有个性的反应.长期满足于这种低层次的问答, 容易助长学生不深入思考、被动听课的不良习惯, 这样的课堂提问, 对教学帮助不大.

(2) 设问太难, 超出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认知水平, 大部分学生难以回答.部分教师提问之所以过深过难, 原因在于教师的认识存在误区, 认为问题设计的过于简单就不能体现他们的水平.其实, 超出学生认知水平及思维能力的提问, 会使学生感到化学课的内容高深莫测, 从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

2.提问过于频繁, 问题数量过多

近几年, 为改革教学中“填鸭式”或“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弊端, 教育界提倡师生互动, 在衡量一堂课的优劣时往往把“启发教学”“互动教学”作为优质课的必备条件.有的教师曲解了“师生互动”的概念, 而简单地理解为一种表面化的互动.认为只要课堂气氛活跃, 师生之间有问有答就说明“师生互动”了.于是教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变一讲到底为一问到底.

成功的教学经验表明, 提问并不等于启发, 启发的效果也不取决于提问的次数.我们是要求学生能开动脑筋, 积极思考、钻研, 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而不是追求表面形式的活跃.

3.提问方式过于单一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课堂提问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一模式上, 教师更多考虑的是怎样提问更为巧妙, 而很少思考如何使学生自觉思考、敢问、善问.学生只是被动地回答教师的问题, 大多数学生习惯于听老师讲、回答老师提问, 而不善于发现问题, 即使发现了问题, 也不懂得怎样提出来.久而久之, 学生自然缺乏主动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三、提高化学课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措施及策略

1.课堂提问要带有适当的思维含量, 难易度与数量要适中

成功的教学经验表明, 要使学生完全融入课堂, 完成既定目标, 教师在设计问题之前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 认知结构特点.提出问题后如果学生沉默不语, 教师可以考虑转换自己提问的角度, 从另一个方向来发问;或者尝试改变问题的层次;或者用更清晰、简练、明确的语言重新表述自己的问题, 进而提高提问的效度.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在没有认真看书和深入思考之前不能回答的, 还应该是班级里大多数学生经过主观努力之后能够回答的.这就好像树上的果实, 既非唾手可得, 又非可望而不可即, 而要跳一跳才能得到.

而对于课堂提问的次数问题, 笔者认为,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能够只追求问题的数量, 而更应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 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 设计思考量大的问题, 做到少而精, 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

2.课堂提问要打破模式化, 实现提问形式、内容与出示方式的多样化

对于学生来说, 唤起学生注意、活跃思维的方法很多, 其中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差异的刺激, 也即教学内容的变化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新颖感, 激发兴趣, 引发思考.所以课堂提问也应注意新颖性与多样化.

首先, 在提问方式上, 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提问方法, 如通过创设实验情境、创设生活情境或创设史料情境等进行提问.其次, 在提问的出示时间顺序上, 根据实际情况在呈现情境前、呈现情境后或情境中适时提问均可

例如, 讲述氯气的漂白杀菌作用时, 设计了几个问题: (1) 夏天的自来水为什么有一股很强烈的气味, 其中混入了什么气体? (2) 通入氯气为什么能消毒? (3) 久置的自来水特殊气味为什么会消失?问题提出后, 学生自然产生了“求知”的欲望, 为往下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3.课堂提问必须紧跟学生思维过程不断生成新的问题,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 教师应从整体入手, 设计一系列层次不同、紧扣学生思维的问题, 并尝试从学生的回答中生成新的问题.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许多探究点不是一个提问就可以直至核心的, 需要教师有逻辑地连续地提问题.美国资深教学法研究者Dantonio认为, 提问的顺序是一连串按认知发展先后顺序排列的问题, 和一系列能促进学生解释、验证、支持重新回答问题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促进学生参与教学对话, 激发学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这种提问的顺序被称作有效提问的典型特征.

探究教学需要那些对学生的回答穷追不舍的加工性问题, 去发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那些无视学生的回答, 把学生的思维拉回教案, 把一个又一个教案中的问题抖出来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此, 教师在提问中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 审视学生回答的内容, 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引导我们探索学生的思想和观点.并迅速以其回答内容中的关键点构思新的问题, 可以提出一切剖析学生观点的问题, 利用学生回答来强调重点、突破难点、向教学目标推进.

学生提问是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 积极的学习往往从问题开始.所以教师在提高自身课堂提问技巧的同时, 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鼓励学生提问.

概而言之, 课堂提问看似一个普通的课堂细节, 但其作用不可小视, 教师无论在教学设计还是课堂实践中都必须充分关注这个问题.慎重地对待课堂提问应该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切不可把提问当作是课堂教学的点缀, 只求表面轰轰烈烈, 而不讲究实效.教师只有不断提出有效的、高质量的问题,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让教学过程变为师生或生生互动、师生共同成长的崭新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010.

[2]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应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篇3

一、把握住最佳时机提问

要使提问收到最佳效果,就必须把握住最佳提问的时机。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老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在其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或乐于接收时适时地提出问题,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主动地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完碱的化学性质时,设计了两个问题:①如何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②如何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氢氧化钙?这样又将学生引入“愤悱”状态,不仅引起学生积极思维,而且有利于巩固课堂知识。

二、问题的难易要适当

问题的难易程度定得不适当,是收不到提问的预期效果的。问题的难易要适度,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适度的标准是学生要经过认真思考才能正确地加以回答。在课堂上老师如何设计适当难度的问题呢?首先,要知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回答问题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础确定问题的难度;最后,要注意信息反馈,下课后及时收集不同学生的意见,为把握问题的难度找到依据,提高以后提问的质量。

三、安排好问题的梯度

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往往一时难以理解、领悟,教师可以采用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办法,把一些太难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以降低问题难度。例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节时,如果直接提问“化学反应中为什么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恐怕学生一时难以回答,所以,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①以通电使水分解这个反应为例,请你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②在上述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数目改变了吗?③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化学反应为什么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四、创设问题呈现的情境

学习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设计好合适的问题后,要避免直接提问,要在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全面、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创设问题呈现的情境,使学生能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和探究问题的欲望。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创设问题情境:①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而且实验能促进学生多种感官的同时参与,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有利于学生建构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②通过文字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这里的文字材料主要包括化学史实、化学科学与技术发展及应用的重大成就、化学对社会发展影响的事件等等,著名化学家傅鹰教授说过:“化学教育给学生以知识,化学史教育给学生以智慧。”新课改更强调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创设各种化学史教育的情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③通过日常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标准》中强调教学要注重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化学问题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并在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化学的重要性和价值。例如:在“燃烧和灭火”的一节内容时,设计了一个问题:“点燃火柴后,火柴头朝下,就能继续燃烧,而火柴头朝上为什么会熄灭呢?”在讲中和反应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景:“为什么被蜜蜂蜇了可以用肥皂水来止痛,而被黄蜂蜇了不能用肥皂水来止痛呢?”利用这些日常现象,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讨论。④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大信息传输的容量,提高信息的可信度,而且还能提供丰富多彩的视听景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氢氧化钙》一节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截取央视新闻联播中爆发禽流感时利用熟石灰填埋家禽的视频来创设问题情景。

五、提问时必须注重情感的交流

著名教育家契可夫说过:“教育学生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因此,教师的问题设计还要有助于学生思想情操的陶冶,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鲜明的教育性。中学生都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好胜欲,希望能受到老师的关注、表扬,至于那些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更希望能到老师的赞赏或青睐,他们的年龄特征又决定了他们大都比较单纯和幼稚。事实证明,不少学生偏科的原因往往是缘于对任课老师的亲疏,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从一定程度上讲,课堂提问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一条纽带。通过回答问题,然后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满足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增加师生间的感情。

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并且这种注意或学习兴趣能让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学生们“带着问题学习”、“边学边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应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篇4

摘要:课堂提问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有效提问,能提高课堂效益,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然而实际教学中提问存在着诸多问题。要提问有效,应努力做到纵观全局,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营造宽松的气氛,切合实际,面向全体,注意提问的方法和时机,并要能拓展提问,延伸课堂,实现提问的最大价值。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提问;有效性;高效课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化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上的主角是学生,而如何让这位主角完全投入到学习中去,还需教师的引导。而提问就是教学课堂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堂提问是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它既能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探求知识,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因此好的课堂提问就是一种教学艺术。

一、有效提问的涵义

有效性提问是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

有效的提问能诱发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探索,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进对问题的理解。有效性的提问,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提出记忆性的问题。比如在上课时要对前一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提问,以“金属的性质”一课为例,如果老师问:“金属的活动顺序是怎么排列的?”学生往往是将课本上的原文重复一遍,但这并不表示他已经掌握了金属活动顺序的意义和作用。所以不如将问题改成:“比较金属的化学性质有哪些方法?”这样,学生就不只是简单的背诵,而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来进行讲述,提出不同的比较方法,这样就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那么老师可以通过他的回答来关注他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他的观念和方法,并及时地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二、课堂提问的现状

如今,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还远远没有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教学中还存在大量的无效提问现象。表面看来,学生兴致勃发,情绪高昂,课堂气氛热烈。实际上学生没有多少思考的余地,甚至不假思索便可说出答案,对促进学生思考是无甚益处的,至少是“高消耗低收效”。

1、提问过多,过密,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提问固然重要,但也不是越多越好。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使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这样的方式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没有起到提问的真正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2、所提的问题随意性大。东拉西扯。

由于教师课前没有精心钻研教材,没有根据学生实际创设课堂提问,上起课来,经常信口开河,什么都要问,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模模糊糊的问题,想到什么提问什么。这些随意提出的问题,有些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考就可随口回答。这种提问,不但不能激起学生思维,反而会使学生思维受到抑制,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假思索,随意应付的坏习惯。有些又过于深奥,使学生无从答起,课堂就会出现冷场,教师只能自问自答,这样的提问既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实际成了没有中心,没有主题的对话。

3、提问缺乏思考的价值,深度把握不准。

有的提问缺乏探究性,比如一些“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毫无起发性的问题,不能引发学生思维活动。提出的问题没有层次性,要么一上来就提出特别难的问题,任何层次的学生都无法回答,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要么提出的问题太简单,失去问题的意义。提问面太广,学生无从下手,例如,在讲解“复分解反应”时,需要让学生根据几个化学方程式找到规律,从而得到“复分解反应”的定义。一名老师就此这样提问:“上面几个方程式,有什么共同之处?”问题提出后学生一脸茫然,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回答。这就是因为老师提出的问题太大了学生掌握不了,或无法理解,自然而然也就答不上来了。

4、提问面较小,只提问好学生,很少提问差生。

有些教师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问变成了一种形式,专提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在公开课、展示课上,这种现象尤为突出。这样的提问,花架子十足,可是中看不中用。或是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这种现象在平日课堂表现更为突出。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失去提问的作用。

5、机械死板,不能灵活应变。

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可是,有些教师在上课中,不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当课堂上出现与事先设置的问题不一致时,要么按照事先备好的课,或做好的课件,照本宣科;要么就模棱两可,一味地表扬和迁就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敢面对、不敢批评;或者干脆对学生的新问题视而不见,弃之不理,草草收场。教师此时本应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积极鼓励,可有些教师却不能灵活应变,针对课堂气氛、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扩大战果,失去了许多培养学生勤问、善问能力的契机。

三、有效提问的探究

1、提问要突出重点。

课堂提问应围绕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围绕这些内容认真设计问题,巧妙提问,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在教学中要牢牢把握重点问题,将它作为贯穿本课的思维主线,围绕它精心设计问题,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突破教学难点。例如:“某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的重点问题是:能否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根据这个重点问题设计提问:

(1)食盐溶液能导电,而食盐固体不导电,食盐溶液和食盐固体的微粒有什么不同。(2)食盐溶液能导电,而蔗糖溶液不能导电,食盐溶液和蔗糖溶液中的微粒有什么不同。

这样在提问中抓住问题重点,才能突破知识难点,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激发学生不同角度的思维,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课堂提问难易要适度。

提问前教师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学生。提的问题应难度适易,如果问题过难,学生望而生畏,就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过易,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既不能让学生答不出,也不能简单地答“是”与“不是”,抛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生发性,有较大的引伸余地,千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内容的难易应确定在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这样才具有挑战性,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合理的梯度以及明确性。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递度,即由浅入难,步步引导学生。例如,在讲授“金属化学性质”实验时,提出问题:“镁条、铝片、铁片、铜片同时与稀硫酸反应都有什么现象?反应速度一样吗?说明了什么问题?”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者,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明确。例如,在之前提出的那位教师在讲解“复分解反应”定义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过大,不具有明确性。若改为“同学们请看反应物,从物质的分类上他们都属于什么呢?”“生成物呢?”这样就明确了目标,然后再让学生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上看,他们之间是怎样反应的?这样一步步引导,明确问题的对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提问应具有生活性。

新课标中十分强调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出“教学要注重从生活中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化学,联系生活学化学,把生活经验化学化,化学问题生活化,体现“化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感受到化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化学的魅力。

例如在讲到酸与某些盐的反应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当你吃着松软香甜的馒头时,是否想过,在馒头的制作过程中还包含着化学知识,发生着化学反应呢?制作馒头时,首先要将面发酵,在发酵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有机酸,若不处理,其味将令人难以下咽。一般处理方法是:向其中加入食用的纯碱溶液,从而除去酸味。这是为什么?还有为什么加入纯碱后的馒头,蒸好会更加疏松多孔?请同学们解释一下。

这样将问题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觉得化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的兴趣,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

5、拓展提问,延伸课堂。

课时有尽而课堂无穷,提问有穷而思考无穷。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所谓教学相长,有时学生的思维可以激发教师的思维,学生无意的举动,只要妥善引导并加以挖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将同种溶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比较时,让学生探究方法,多数学生认为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改变问题的方法一定是升温。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加热少量饱和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再让学生讨论:变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吗?再追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课堂提问要教会学生学会提问。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许多科学发现都是从疑问开始的。爱因斯坦曾说过:“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思考,而且还在于它能引导学生敢于去发现并提出问题,培养创新意识,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光是由老师单向提问,学生难以摆脱被动学习地位。学生有疑才能打破头脑中的平静,激起思维活动的波澜,学习才不会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创设一种引发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境,由有疑问的学生提问,而其他同学可以解答,意见不统一的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共同探讨,这样学生就会在“提问——解答——辩论——得出正确结果”过程中,体会一个探索者的成就,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的成就感。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评价。当学生还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多鼓励他们,肯定学生敢问的勇气,树立他们的信心与勇气,再在方法上给予点拨和启发,让提问的同学有成就感。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课堂提问要有有效的评价。

教师提问之后一定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适当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于强化对与错,天长日久,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要杜绝使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等言语。教师的评价极为重要,它能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去。

有效评价分两种:一种是肯定性的、激励性的;一种是否定性的。对回答正确又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当然应该充分肯定,还应给予必要的赞扬。而对于回答不够全面的同学,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进一步启发学生全面考虑问题。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师在不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应明确指出其不正确,并进一步启发这些学生的思维,给他们再一次站起来回答的勇气,而不能摸棱两可,一味地表扬和迁就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敢面对、不敢批评。教师应注意将激励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注意方法和方式,以关心、爱护和理解学生为出发点,达到有效提问后的有效评价。在整个提问的过程中,对回答的每一句问话,教师、学生都伴随着进行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都应公开进行评价。

四、结语

以上是本人对课堂有效提问的一点思考,教师的课堂提问时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完善自己的提问技能,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如果课堂环境能配合课堂提问随时变化,那课堂的气氛将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我相信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就会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效能,才能让课堂风生水起,也才能最终催生出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刍议 篇5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三种有效教学策略,即建立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老师的教学要真正成为能够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有效教学 自主学习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使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唯一指标。有效教学应具备以下四个特点:①教学活动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使其从中获得成功和发展,②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密切关联,适应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要求:获取为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③教学方式是符合认知规律,易于学生理解,能促进学生潜能充分发挥的;④教学效果是高效益、低消耗,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素质全面提高的。

1建立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在一定情境下,师生之间进行情感的交流,使学生饶有兴趣、愉快地学习,自觉主动地学到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庄重而不矫饰,谦和而不傲慢,积极营造亲切、和睦、关爱、融洽的课堂气氛,努力使得学生的心态轻松愉快,思维活跃敏捷,感知灵敏快捷。这种师生互尊,情感共鸣,必将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平时化学教学中,我都尽力地去营造民主、开放、灵活的教学氛围,给学生自由探究、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如:“空气”这节课的内容相对简单,许多知识学生在其他学科学习过,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我想,是否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回忆、思考,通过观察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呢?这节课,能不能试着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自己来学习呢?在课前我要求学生们收集有关空气的信息,准备参加以“我所认识的空气”为题的课堂讨论。本节课的问题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是在创设了实际情景的前提下进行的,同学们充满激情的讨论、活跃的思维、高涨的情绪使得化学课堂变得鲜活起来。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自主学习的快乐,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形成、更多的是对动机的唤醒、学习习惯的养成,思维品质的提升,更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真实想法,让学生在紧张而饱满的课堂教学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心理动机。在教学中应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巧设问题,促进思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操作训练,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如:由生动活泼的绪言课揭开学习化学的序幕,正如:俗话所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化学课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要想上好绪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把绪言课的教学难点定在激发兴趣和树立信念上。一节绪言课一开始就向学生介绍,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首先,我给大家变个魔术。课堂气氛一下被“魔术”二字调动得活跃起来。随后老师手持一杯澄清的石灰水,故意告知学生是一杯“清水”,然后让学生用玻璃管向杯中吹气,不一会儿,杯中的水变成一杯乳白色的“牛奶”。学生欢欣不已,继而表示惊讶,提出疑问:“是真的牛奶吗?”老师摇头。紧接着又做一个“牛奶变汽水的魔术”,进而把学生的情绪推到高潮。其后讲到,如果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我们就要学习化学知识。至此,学生初步认为化学很“好玩儿”,进而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出化学的研究对象。学生一听化学课以实验为基础,以后自己可以亲自动手做实验,更加兴奋不已。接下来,老师又简单地介绍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人类认识化学的发展过程,讲解我国化学工业的过去与现状,以此激励同学们发奋图强,将来为我国的化学事业贡献力量。

3转变学习方式,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3.1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突破口;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知识的构建与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总是围绕某些问题进行的,精心设计讨论问题也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基础。教师在设计讨论问题时应遵循适度性原则,讨论问题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但不能太难,不能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也不能太简单,否则流于形式。

3.2联系生活与工农业生产,拓宽化学课堂的空间“让课堂成为生活的桥梁”在化学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生活环境中的教学资源,及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调查与研究”、“资料”、“讨论”、“化学?技术?社会”等栏目,同时结合当地的一些化学事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合作地学。这样改变学习方式的实践,使课堂因学生的“生活体验”而生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则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师生也由此成为共同学习的伙伴。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应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篇6

河北省卢龙县职教中心徐丽芳摘要: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实施化学有效教学。有效的化学教学,应具备和谐温馨的课堂环境、有效的教学情境、恰当的教学方法、优化的思维过程及认真的课后反思等。化学的有效教学,是每一个化学老师的永恒的追求。

关键词:新课程 化学 有效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专业角度说,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那么,要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该如何着手?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保障

有效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配合、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情感交流,都会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创造一个活跃而不混乱、和谐而不喧闹的课堂氛围,是十分必要的。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立足于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课堂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教师不论在教学语言上要文明得体,在教态上要和蔼可亲,而且在关注学生上要做到一视同仁,无论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习品质良好的,还是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品质不好的,都要关注到位,体现出对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积极关注,对每个学生发展的关注。只有当所有学生都体验到了老师对他的关注,他们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就不会在思想上开小差,制造不和谐因素,影响教学进程,那么课堂教学时间有了保证,学生学习状态良好,课堂教学效率必然会大大提高。

二、教学情境是进行化学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意义总是存在于情境之中的,学生是不能超越具体的情景来或得某种知识的。因此,教学情境,并不是一个无关的因素,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且已经卷入了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之中。有效地情境促进有效的教学,有效的教学促进乐谱晓得学习。实施化学有效教学,就必须充分重视有效的教学情境的创设。

比如,在《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中可以设计如下教学情境: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几年中,著名科学家居里夫妇为了从以成百吨计的沥青铀矿矿渣中提取纯镭化合物,设计了用酸处理矿渣并在数百个蒸发皿间进行重结晶操作的实验方案,历经四年夜以继日的艰苦实验,终于在1902年提取出0.1克氯化镭,从而在放射性研究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样的教学情境,既让学生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一种教育,又让学生认识了科学的试验方法对研究化学的重要作用。从教学的一开始,学生的思维就有效地进入了学习状态。正如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三、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

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实现。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方法百花齐放,如学案导学法、自学辅导法、讨论法、探究法等。这些教学方法都是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总结出来的,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均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都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但解决另一问题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会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达到另一些目的。”(巴班斯基)探究活动为主的引导发现法,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形成科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有其优势,而难以保证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而且对于陈述性的知识,也没有探究的必要;讨论法具有多向信息交流、针对性强、便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特点,但往往使知识缺少系统性;自学辅导法,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只适合于较简单的内容;而讲授法,尽管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是单向的,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却具有信息量大,系统性、逻辑性强的优点。而且很多教学内容都必须在教师的有效讲解后学生才能理解掌握。因此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会作为“有效教学”的一种有意义的常见教学方式。在讲授过程中,要注重启发、比喻的应用。通过教师的感悟使抽象问题形象化,以便于学生掌握。例如:在学习丙烯加聚反应的教学中,我形象的用了一个“吊”字来比喻,告诉学生,可以将非双健部分 “吊”在双健碳原子的下边,加聚时,只将双健打开就可以了。又如:《化学平衡》中“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勒夏特列原理’可以给学生讲授一些社会事例,⑴夏天天气炎热,同学们走路、做操时总是尽量往阴凉没有太阳晒的地方走、站,而冬天走路、做操时总是尽量往温暖有太阳晒的地方走、站;⑵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人们总是往没有那么拥挤的地方移动。„„。任何事物在发生变化时均遵循一定的规律性。象这样一些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 “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比喻、神似的表情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似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结合教学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方法结构协调、合理,各种方法优势互补、长短相济,立体结合。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

四、优化的思维过程

思维能力是诸种能力的核心,是人才结构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可以说,一堂有效的化学课,应是一节高质量的思维课。

从某种程度上讲,有效地化学教学,是学生有效思维展示的一种过程,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概念、原理、规律的“来龙去脉”,更好地把握化学的思想和方法、本质和规律,最终转化为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必要时,要“放慢”这些思维过程,使思维活动形成“定格”,产生“慢镜头”,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和顿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学家戈登曾说过,“创造的机制主要有两条,即把陌生的东西变成熟悉的,把熟悉的变成陌生的。”无论哪种方式,我们都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思维训练途径,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以求知识的融会贯通,以求思维的创新发展。

五.加强课后反思是增强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

课后反思是教学活动的回顾和梳理,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被忽视。其实通过课后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肯定成功之处,修正和完善不足之处,并不断完善教学过程,就能更好地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提高今后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可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总结成功的经验,将好的案例、教学方法等记录下来,进行整理并用于以后的教学中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记录教学中的失误。先认真分析失误的原因,再进行修正,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今后出现更多的失误。

3、记录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是一节课的难点。只有找出学生困惑的原因,再选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提高课堂效率。另外,课堂上的灵感也尽量要捕捉下来并加以修正,再用于今后的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应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篇7

一、利用学科特色, 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指出,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 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所以在化学课上要合理、适时地用好实验.例如, 在绪言课上可以利用一些趣味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用“魔棒点灯”、“无中生有”、“变幻无穷”、“烧不坏的手帕”等使学生一接触化学就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如在学习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时, 可以创设以下情境:让学生用手在脸庞边轻轻扇动, 学生自己感受轻风拂面的感觉, 再告诉学生这其实就是分子在撞击他们的脸, 让学生意识到分子的真实存在,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充满着化学, 只要用心去探究就能领略到化学的无穷奥秘, 从而引发了学生探究微观世界的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一旦对化学产生了兴趣, 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面对困难学生会充满热情, 信心百倍, 会想方设法克服, 即使有再大的曲折也不觉得辛苦, 学习的有效性会明显得到提高.

二、钻研课程标准, 精心备课, 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备好课是一个关键, 通过有效备课, 可以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制定有效的教学环节, 预设有效的课堂提问……

要备好课, 首先就要钻研课程标准, 把握住重点、难点.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它体现了国家对该阶段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基本要求, 也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还向教师提出了实施教学和评价的建议, 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所以在备课之前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前后联系, 合理安排.

要备好课, 教师还要认真了解学生、分析学生.了解学生包括很多的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 了解学生学习理科的思维方式, 了解学生喜欢的听课方式以及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等等;分析学生包括分析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点、最近发展区、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等等, 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服务于教学.

只有了解好班上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知识水平, 才能找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才能确定适合学生的练习, 设置各种有效问题, 才能预见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性问题.这样课堂上才不会出现思维停顿, 才能轻松自如地应对出现的各种状况, 不出现多余的话语、多余的练习, 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用好课前预备, 强化记忆, 增强教学效果

学习九年级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理论知识、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及其表示的意义、各章节的知识点……只有把它们记住了才能轻松高效地学好化学, 而大多数学生认为化学是理科, 理科只须理解就行了, 记忆是文科的事, 所以很少有学生在课后花时间去记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后, 便成为了人的短时记忆, 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 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 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 这些短时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记忆, 从而在大脑中保持很长的时间.因此, 教师必须要利用好小预备前后的2~3分钟时间, 把上节课或再上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认真快速地复习一遍, 这不仅使学生巩固快要遗忘的知识, 而且为新授课做好了知识铺垫, 使学生非常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增强教学效果.

四、精心设计流程, 适度紧张, 激发学习潜能

心理学研究表明, 适度的紧张感能激发人的潜能.课堂上学生有了适度的紧张感, 上课时就会认真听讲,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紧张度的方法有很多, 适时的提问和当堂检测是两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1. 注意适时提问.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一节课刚开始时学生的注意力是比较集中的, 听课的效率也比较高,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有不少学生会出现“走神”的现象, 所以在设计教学流程时, 应该在学生容易走神的时间段设置一些问题, 让学生知道在上课时, 在自己最容易走神的时候, 可能有一个问题在等着他, 从而提高上课时的紧张度, 激发学习潜能.

2. 重视当堂检测.

课堂检测是检查学习效果、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 也是提高学生课堂紧张度的一项措施.通过课堂检测老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上的不足, 及时纠正, 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同时它也是学生了解自己的听课效率、学习成果和调整课堂紧张度的一个砝码.在课堂检测中, 可采取竞赛的形式, 让每个学生都找到差距, 找到追赶的目标.在竞赛的过程中, 学生有了竞争意识, 从而有了危机感、紧张感, 在学习中你追我赶,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丰富课堂, 提高学习效率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 教师利用挂图、演示实验辅助教学的比较多, 但这些教学手段都有较大的局限性, 必须靠教师的语言去解释, 时间长了会给学生造成疲劳感和厌倦感, 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 制作一些课件可以充实课堂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利用网页课件教学, 把图像、声音、动画、音乐有机结合在一起,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有意无意地对知识进行记忆, 且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 学生记得快, 理解得也快, 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如在讲灭火的原理时, 利用网页课件, 以视频的形式展示扑灭森林火灾的全过程, 在画面刺激下, 引发学生讨论:使用了哪些灭火方法?为什么能用这些方法扑灭火灾?从而总结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学生的参与度高, 对灭火原理的理解也比较深刻, 不易遗忘.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应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篇8

一、利用学科特色,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指出,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在化学课上要合理、适时地用好实验.例如,在绪言课上可以利用一些趣味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用“魔棒点灯”、“无中生有”、“变幻无穷”、“烧不坏的手帕”等使学生一接触化学就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如在学习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时,可以创设以下情境:让学生用手在脸庞边轻轻扇动,学生自己感受轻风拂面的感觉,再告诉学生这其实就是分子在撞击他们的脸,让学生意识到分子的真实存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充满着化学,只要用心去探究就能领略到化学的无穷奥秘,从而引发了学生探究微观世界的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化学产生了兴趣,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面对困难学生会充满热情,信心百倍,会想方设法克服,即使有再大的曲折也不觉得辛苦,学习的有效性会明显得到提高.

二、钻研课程标准,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备好课是一个关键,通过有效备课,可以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制定有效的教学环节,预设有效的课堂提问……

要备好课,首先就要钻研课程标准,把握住重点、难点.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了国家对该阶段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基本要求,也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还向教师提出了实施教学和评价的建议,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所以在备课之前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前后联系,合理安排.

要备好课,教师还要认真了解学生、分析学生.了解学生包括很多的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学习理科的思维方式,了解学生喜欢的听课方式以及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等等;分析学生包括分析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点、最近发展区、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等等,以采取相应的对策服务于教学.

只有了解好班上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知识水平,才能找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才能确定适合学生的练习,设置各种有效问题,才能预见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性问题.这样课堂上才不会出现思维停顿,才能轻松自如地应对出现的各种状况,不出现多余的话语、多余的练习,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用好课前预备,强化记忆,增强教学效果

学习九年级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理论知识、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及其表示的意义、各章节的知识点……只有把它们记住了才能轻松高效地学好化学,而大多数学生认为化学是理科,理科只须理解就行了,记忆是文科的事,所以很少有学生在课后花时间去记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很长的时间.因此,教师必须要利用好小预备前后的2~3分钟时间,把上节课或再上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认真快速地复习一遍,这不仅使学生巩固快要遗忘的知识,而且为新授课做好了知识铺垫,使学生非常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增强教学效果.

四、精心设计流程,适度紧张,激发学习潜能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感能激发人的潜能.课堂上学生有了适度的紧张感,上课时就会认真听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紧张度的方法有很多,适时的提问和当堂检测是两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1.注意适时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一节课刚开始时学生的注意力是比较集中的,听课的效率也比较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不少学生会出现“走神”的现象,所以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应该在学生容易走神的时间段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知道在上课时,在自己最容易走神的时候,可能有一个问题在等着他,从而提高上课时的紧张度,激发学习潜能.

2.重视当堂检测.课堂检测是检查学习效果、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课堂紧张度的一项措施.通过课堂检测老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上的不足,及时纠正,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同时它也是学生了解自己的听课效率、学习成果和调整课堂紧张度的一个砝码.在课堂检测中,可采取竞赛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找到差距,找到追赶的目标.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有了竞争意识,从而有了危机感、紧张感,在学习中你追我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挂图、演示实验辅助教学的比较多,但这些教学手段都有较大的局限性,必须靠教师的语言去解释,时间长了会给学生造成疲劳感和厌倦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制作一些课件可以充实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利用网页课件教学,把图像、声音、动画、音乐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有意无意地对知识进行记忆,且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学生记得快,理解得也快,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如在讲灭火的原理时,利用网页课件,以视频的形式展示扑灭森林火灾的全过程,在画面刺激下,引发学生讨论:使用了哪些灭火方法?为什么能用这些方法扑灭火灾?从而总结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学生的参与度高,对灭火原理的理解也比较深刻,不易遗忘.

通过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一定能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会在最短的时间里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拥有良好的学习品质,从而使自身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上一篇:协作与共赢下一篇:题竹石牧牛原文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