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用语有效教学(精选12篇)
初中化学用语有效教学 篇1
在化学教学中, 由于化学用语比较枯燥乏味, 既没有化学实验新奇有趣, 又很少与实物相联系, 缺乏兴趣的支撑点, 所以初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往往不高。就如何克服这一矛盾, 促进化学用语教学,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些见解。
一、化学用语在教材中的地位
笔者曾多次参加初三毕业会考阅卷, 试卷分析表明, 凡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错误多的学生, 成绩差;而成绩好的学生, 往往化学用语得分率高。可见, 化学用语的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从学科角度看:分子、原子、离子 (团) 要用化学式、元素符号来表示;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组成要用化学方程式、化学式来体现;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要用化学方程式来阐明, 就是化学计算也要用化学用语等等。显然, 整个化学教学过程离不开化学用语, 可以说没有化学用语, 就没有化学教学。
二、防止学生分化的措施
为了不让学生在化学用语的学习中造成分化, 使他们对化学用语达到会写、会读、会用的目标, 我的教学体会可概括为“一散, 二练, 三回头”。
1.“一散”。
即:提前识记, 层层渗透, 步步落实, 分散记忆。从绪言课的学习开始, 结合每一节教学内容, 分散识记课本中的20多种常用元素符号, 以及每节课涉及的物质的化学式。一般每节课让学生记忆3~5个元素符号和本节出现的与物质名称相关的化学式,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学生提前结合物质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进行练习, 并带注该物质的化学式, 做到步步落实, 逐步渗透。这样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分散教学重难点, 而且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二练”。
即:重视基础, 掌握关键, 突出重点, 反复练习。各化学用语之间的关系, 环环相扣, 联系紧密, 可用表1表示。
其中元素符号是化学用语的基础;利用化合价写化学式是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简明书写, 它是化学用语的重点。
(1) 从绪言课到第二章第六节, 反复书写练习, 会读、写24种元素符号;从第二章第三节至第三章第四节, 以及第八章的酸碱盐, 指导学生由化学式个别练习到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进行化学式的强化练习。联系原子结构特征和化合价用语, 强化记忆课本中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和常见原子团的根价 (见表2) 。
指导学生反复练习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使化学式的书写由死记硬背转向规律记忆, 达到名式互现, 书写规范的熟练程度。
(2) 从第四章开始, 在学生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基础上, 强化训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除课本上介绍的最小公倍法配平外, 补充奇数配偶法, 分数二倍法, 待定系数法等使学生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技巧。
3.“三回头”。
即:前后联系, 首尾相应, 回顾总结, 全面掌握。在讲授新知识时, 及时复习旧知识, 使学生对化学用语由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 因此应及时引导学生做好“回头看”。
(1) 在化学方程式学完后及时“回头看”。指导学生把绪言及第一、二章的化学反应式全部用化学式书写, 达到及时巩固的目的。
(2) 在碳及其化合物、铁的性质的学习中, 一方面要加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另一方面由C、CO2、CO、CaCO3、Fe、Fe2O3、FeSO4中C、Fe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以巩固化学式的正确书写。此时, “回头看”, 前后呼应, 相互补充。
(3) 在学第八章时“回头”, 打化学方程式书写攻坚战。教材的第八章, 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的书写, 是全教材化学用语的重点组成部分。首先要指导学生复习前面已学过的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 结合酸碱盐溶解性表, 确保酸、碱、盐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其次在学生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基础上, 帮助学生熟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如钾钠铵盐均可溶, 硝酸盐入水无影踪, 硫酸钡铅都不溶等, 从而掌握酸、碱、盐之间复分解反应的规律, 达到化学用语的全面掌握。
初中化学用语有效教学 篇2
摘要:化学用语是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必不可少的工具,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中化学用语的教学更是给广大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考验和挑战。本文结合化学用语的特征,对加强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策略进行探索。
关键词:初中化学 化学用语 化学教学 教学策略
我国初中化学教育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其核心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化学用语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基本工具,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但由于化学用语本身的抽象性,它成为化学学习的难点之一,尤其是在初中阶段,不少学生因此而失去学习化学的信心和热情。因此,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非常关键。
1.化学用语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1.1.化学用语是化学教学的基础
化学用语是国际化学界统一规定的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符号。这种国际性的科技语言,是研究化学的工具,也是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的一种手段。化学用语是教师向学生传播化学知识的媒介,是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
1.2.学好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化学用语表达了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如原子、分子、离子要用元素符号、分子式和离子符号来表述,物质的变化要用化学方程式来阐述,化学计算也要靠化学用语等。对各种化学用语,首先要弄清楚它在整个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其次还要弄清各用语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元素符号是所有化学用语的基础,只有记住了元素符号,理解了元素符号及附加数字的含义才能为化学式的教学建立牢固的支点。化学式是化学用语的关键,元素符号要通过化学式来巩固,化学方程式要通过化学式来表示,不懂得化学式书写规则,不能写出正确的化学式,书写化学方程式就无从谈起。化学方程式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常被学生称为第二外语。所以学好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1.3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可防止学生在学习化学上的过早分化
在初中化学中有许多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等,这些符号不仅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学习化学的重难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很多学生因为没有掌握好化学用语而对化学失去信心和兴趣,使得成绩下滑,甚至从此放弃化学的学习。如何防止学生在学习化学上的过早分化?学好化学用语成了学生学好化学的关键所在。2.认识初中化学用语的特征 2.1化学用语具有工具性和简洁性
化学既研究物质宏观上的性质及其变化,也研究物质微观上的结构和组成,而作为研究和交流化学的工具,则诞生了表述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化学符号语言。它们既是化学形象思维的载体和中介,又是化学思维的重要材料和结果,还是进行抽象思维的一个重要工具。化学用语作为信息传递的一种形式,具有同文字信息和图表信息相同的功能,并比文字信息更加直观和形象。这些高度浓缩的符号体系能够准确、简洁地记录好表达丰富的化学信息与思想,使之方便地交流,对于化学科学的传承和发展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2.2化学用语具有抽象性和内隐性
化学用语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化学符号及术语,是对化学现象的一种本质抽象。初中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化学用语主要有: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作为一种抽象的符号,它本身承载了多种涵义。因此,化学用语的学习必须与其所反映的宏观现象、微观结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理解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和运用化学用语。
2.3化学用语的难记性和易失性
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用语时,往往只能机械地记忆,并不能与化学知识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所以很难记忆,并且学生在识记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记错,记混淆,如刚开始叫学生记忆元素符号时,由于学生对元素符号没有任何联系和认识,所以易混淆,易记错,很难记忆。化学用语也就成为孤立的、抽象的、无实际意义的符号了。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并与相关的化学知识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把化学用语记住就成为学习化学知识的关键所在。
3.注重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的策略
3.1循序渐进、分散教学难点,树立超前教学意识
对于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学生从没接触过,但又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学生往往认为记化学用语比记英语单词还难。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一些超前的教学措施,根据教材内容,在讲绪言课开始就渗透化学用语,有计划地分散重难点,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化学用语。在教学中,我常把难点分散,让学生感觉不太难。在讲第一节课开始就把元素符号、化学式当作代表某种物质的普通符号陆续出现,让学生多见多写,通过反复出现,使记忆自然形成,到讲这些化学用语时,再揭示它们的内涵,学生在认识过程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学生就较易掌握了。例如:当学完化学反应方程式,并用反应方程式表示一个反应时,如果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经常碰到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且能很熟练地写出它们的化学式,那么即使是一个曾学过的较复杂的反应,写出其反应方程式也是水到渠成了。
3.2激发学习兴趣,明确教学目的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心理因素,要使学生学好化学用语,就必须使他们对化学用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到掌握化学用语的实际意义,逐步形成他们稳定持久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增强理解和记忆的效果。为避免化学用语的学习枯燥无味,可将化学用语编成顺口溜以提高兴趣,获得良好的记忆效果。如在讲授化合价时,课本中的表格给出的化合价较多,为了帮助学生记忆编成如下口诀: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零价要牢记。根的化合价口诀可编为:负一硝酸氢氧根,负二硫酸碳酸根,负三记住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另外,在讲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时,编写如下口诀:左边反应物,又边生成物,写好化学式,方程要配平,短线改等号,条件要标明,生成气体或沉淀,上下箭头来分清。学生运用这个口诀写出的化学方程式就少了“丢三落四”的毛病,学生很轻易地就掌握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这样有助于学生记忆及掌握,使学生不感到困难,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减。教师还要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其在学懂学会中不断强化兴趣。如,运用远程教育里的各种多媒体直观课件进行化学用语的教学也可以提高 3 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分子、原子、离子时,由于比较抽象,直接讲解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我们可以利用动画和幻灯片向学生展示分子、原子、离子的结构和形成过程,变静为动,效果明显,学生也易于理解和掌握,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兴趣和信心。
3.3注重培养学生规范使用化学用语的习惯
培养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习惯,一要规范使用,二要经常使用。规范使用,要求学生使用化学用语要用得正确,符合规范,比如,化学符号中大小写的区分、上下标的规范、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和反应条件、生成物的状态等,教师可以布置足够的练习,让学生暴露错误,然后抓住典型错误进行分析,促其自行订正。纠正化学用语读、写中的错误习惯,比学习新知识更困难,因此教师的教学及任何示范必须做到一丝不苟。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读、写,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及其它条件,符号的表示,必须强调规范化,对作业、考试的评分必须严格,要及时发现、纠正错误,避免扩大或养成不良习惯。
总之,对化学用语的教学,教师要通盘考虑,精心组织教学;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要加强方法的指导和规范化的书写训练,在应用中巩固记忆、提高书写技巧;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问题意识,使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知识的过程就是培养提高能力的过程,就是“学会学习”的过程;另外,注意横向联系、学科渗透,也可以在化学用语教学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1]马力.化学符号语言的特征[J].中学化学,2009,(6).[2]王之宏.浅论加强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的策略[J]中学化学教与学2013.(1)
[3]赵英敏.浅谈化学用语教学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2.(20)
如何加强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 篇3
关键词:难点;书写;发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211-01
如何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接受能力进行化学用语的教学是教师应该探讨的问题,下面谈点浅见。
一、提早渗透,分散难点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不好化学或不愿意学化学往往是从记不住元素符号开始的,元素符号学不好,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也就难以学好,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为解决这一困难,我进行化学用语教学时采取了分散难点、化整为零的方法。
在学习第一节课时就有意识地给学生补充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告诉学生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引导学生提前记忆元素符号,让学生了解元素符号所代表的元素名称,初步会读会写。到学习常见元素符号时,学生学习起来有种“温故而知新”的感觉,掌握就显得驾轻就熟了。由于把元素符号、化学式当作代表某种物质的普通符号陆续出现,学生多看多写,通过反复出现,使记忆自然形成,到讲这些化学用语时,再揭示它们的内涵,学生就较易掌握了。
二、师生互动、查找内在联系、狠抓书写落实
学习了元素符号之后,化学式的书写就又摆在了教师和学生的面前。在这里学生主要是化学式的角码容易写错。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找内在联系,抓书写落实的方法。
在学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后,要求学生画出1~20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并引导学生对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加以比较、归类,学生总结出了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
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该元素的化合价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接下来学习物质的化学式时,可让学生分类进行理解和学习。为了帮助学生在记住化合价的基础上能熟练地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以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为依据,依据如下口诀进行书写:一排顺序二标价,绝对价数来交叉,偶数角码要约简,写好式子再检查。
三、优化配平方法,强化训练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也是化学用语教学当中的一个难点,其关键是配平学生易犯错误。我在教学时采取了以下方法。
在学生熟练地书写化学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最优方法。对于一些简单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可引导学生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可引导学生用设“1”配平法进行配平。所谓设“1”配平法中的“1”是指先让反应物或生成物中组成最复杂的化学式前的计量数为1,(所谓组成最复杂是指该化学式中包含的元素种类最多,原子个数最多),通过在其它化学式前添加适当的数字来配平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配平之后要引导学生特别注意画等号,并注明相应的反应条件,要求学生能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说出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要作阶段性的归纳小结。
四、以点带面,发散练习
化学用语和化学教材的各部分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化学用语的特点是学生容易理解,但又不容易遗忘,因此应将化学用语的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应当要求学生养成使用化学用语解答化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用化学用语解答的问题,如物质及其性质、用途,制取现象的解释,实验结论等,必须用化学用语来解答,经常练习,达到会读、会写、会用,逐步熟练。
五、注意检查督促,提高记忆与书写效果
在每学完一部分化学用语后,教师要不时进行抽查,对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读、写,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及其它条件,符号的表示,强调规范化,及时发现、纠正错误,避免扩大或养成不良习惯。
教会学生学好初中化学用语 篇4
一、引导学生喜欢化学用语
首先, 给学生讲清化学用语在化学科学工作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它是国际上化学工作者表述工作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 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 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等, 当学生认识了化学的有用性, 感到学好化学基础知识是多么重要, 了解了化学用语在化学学习中和化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学好化学用语和掌握化学知识的因果辩证关系, 学生就会立志学好化学用语, 就会增强学习动力和学习自觉性。
其次, 将相关文字和对应符号做对照, 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化学用语的严谨规范、内涵丰富之美, 从心理上接受认可化学用语。比如, 在化学式教学时, 请一位同学写物质的名称, 与此同时我写物质的化学式, 非常明显地看到书写速度上化学式略胜一筹;此外, 学生还看到, 有时名称不足以表明物质的元素组成, 而化学式则不存在这个缺憾, 它不仅能完整地表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同时还具有微观构成、量的涵义等更丰富的内涵, 帮学生从多角度看待新事物, 形成乐意认知的积极态度, 克服畏难情绪, 强化学习的动机。
二、指导学生记忆化学用语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化学用语比较多, 有时又很集中, 让学生很难记住, 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 将需要记住的元素符号、化学式等比较规范地分单元分课题地引导学生小结, 让学生在比较新奇的感受中, 利用余力记住部分常见符号, 到第四单元教学时学生对一些化学用语已比较熟悉了, 降低了记忆的难度。尽管这样, 短时间内, 学生不可能全部记清记住化学符号, 不能一次到位, 在后面的教学中, 教师应有耐心, 引导学生克服急躁情绪, 把化学用语分散到每节课中去记, 逐步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
为提高学生记忆的质量, 避免似是而非, 教师应对学生的记忆方法进行指导。比如, 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 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 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 简化记忆。根据化学用语抽象、枯燥乏味的特点, 可把部分抽象符号转变为形象事物来记忆,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或是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或口诀, 记忆难度大大降低。如, 化合价口诀:一价铵锂钾钠银, 二价铍镁钙钡锌……再如, 化学式的书写:一排 (排元素符号) 、二标 (标化合价) 、三交 (交化合价数值作为对方的原子数) 、四约 (原子数约为最简整数比) 、五查 (化合价代数和是否为零) 。再比如,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记忆, 如碳的符号是C, 铜的符号是Cu, 钙的符号是Ca, 氯的符号是Cl。H2和2H的不同等等, 在对比中澄清认识, 巩固记忆, 避免混淆, 这不失为化学用语记忆的一大法宝。还有教会学生理解记忆, 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化学用语的涵义, 把符号与元素、物质、化学反应等结合起来, 丰富联想线索, 减少机械记忆, 增加理解记忆, 提高记忆效率。此外还有边读边写、小组互查等许多记忆方法, 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和记忆规律, 在不同的时期, 安排不同的记忆方式和活动, 帮学生提高记忆的质量。
三、加强学生练习化学用语
使用化学用语是一种智力技能, 不能强求学生一次到位, 而要在不断的练习中加深体会, 逐步熟练, 而且要由浅及深, 从易到难, 从而使学生达到会写、会读、会用化学用语。
学生在写化学用语时, 常犯这样一些错误:大小写混淆, 如Mg写成mg, KMn O4写成KMNO4, CO写成Co;上下标书写不规范, 如H2SO4写成H2SO4, S2-写成S-2;写化学方程式时不配平, 不写必要条件和乱写气体箭头等。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布置足够的练习, 让学生暴露错误, 分析学生练习中出现缺陷及错误的原因, 跟学生一起研讨弥补和订正的办法。
其次是学生在读化学用语时, 常不够严谨准确, 如把Fe Cl2、Fe Cl3全都读成“氯化亚铁”或全都读成“氯化铁”, 而不能根据其化合价差异分别把它们读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铁”;又如把化方程式C+O2点燃CO2读成“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针对前种情况,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化合物的区别, 并把化合物的一些命名规则讲清楚, 而后者是由于学生不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把化学方程式当成了数学方程式了。
元素符号、化学式的练习, 可采用名称与符号互现方法。练习时教师说元素、物质的名称, 学生写其元素符号、化学式, 或提出元素符号、化学式, 让学生写其名称, 并说其涵义。至于化学方程式的练习, 教师可描述这一反应, 让学生说出它所表示的反应事实, 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物质性质、鉴别和制取等。教学中, 要注意他们取得的成绩, 对于他们的进步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 学生在不断得到认可的同时, 提高学习兴趣, 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切忌开始就做难度很大的练习, 这样只会增大学习难度, 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化学用语教法初探 篇5
万紫
化学用语是一种国际性的科技语言,也是研究化学的工具,化学用语贯穿整个初中化学教材的始终,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技能。掌握好化学用语,才有可能学好化学。
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材看,出现的化学用语有:
1、元素符号(33种)与离子符号(5种)
2、原子结构示意图(22种)离子结构示意图(5种)
3、化学式(108种)
4、化学方程式(62个)
5、电离方程式(11个)
新编教材不仅删去了电子式,减少了元素符号,降低了对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要求,对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变的反应规律的要求,而且对章节编排做了改进,分散了难点,选择了合理的知识梯度。
如何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接受能力进行化学用语的教学是教师应该探讨的问题,下面谈点浅见。
1、运用兴趣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根据教材的内容,有计划地分散难点,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提高学习化学用语的兴趣。例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都可以提前逐步渗透、避免大量集中学习使学生难以接受。要让学生在学懂学会中不断强化兴趣,在教学中重视牢固地掌握元素符号,进而熟练地写出化学式,就可顺利地写出化学方程式。
为避免化学用语的学习枯燥无味,可将元素符号、化合价、金属活动顺序表编成顺口溜以提高兴趣,获得好的记忆效果。
2、根据教材分层次教学,减少坡度,循序渐进。
教师应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分析化学用语在全册书中的地位,按照教材编排的层次,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将化学用语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①从“绪言”到第二章第三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识记阶段。
让学生提前分散识记元素符号。每节课3~5种,学生不感到负担,愿意学。
到元素、元素符号这一节,学生已能熟练地读、写24种元素符号,为下一节化学式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从“绪言”课接触物质开始,就可注明常见物质的化学式,让学生经常见一见,不作其它要求。等到学习化学式时,实际上使学生在认识过程上有了发展、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②从第二章第三节到第四章第二节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理解阶段。
让学生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掌握用元素符号写化学式,用化学式写化学方程式的初步规律。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教学的重点,掌握好化学式与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可使学生形成化学方程式的雏形。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是难点,除了讲清最小公倍数法,可通过实例简单介绍“奇数配偶法”。
③从第四章第三节到第八竟,着重巩固、扩大和应用化学用语。
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酸碱盐的性质与单质、氧化物的简单关系,是化学用语的高级阶段。要应用必须强调理解、熟练。
3、多练多用,提高记忆与书写效果。
化学用语和化学教材的各部分知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化学用语的特点是学生容易理解,但不用又容易遗忘,因此应将化学用语的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应当要求学生养成使用化学用语解答化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用化学用语解答的问题,如物质及其性质、用途,制娶现象的解释,实验结论等,必须用化学用语来解答,经常练习,达到会读、会写、会用,逐步熟练。
4、严格要求化学用语读、写的规范化。
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方法初探 篇6
1.运用兴趣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心理因素,要使学生学好化学用语,就必须使他们对化学用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从而达到增强理解和记忆的效果。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用语,我通常通过口诀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如在讲授化合价时,课本中的表格给出的化合价较多,为了帮助学生记忆编成如下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镁、钙、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为零永不变。另外,在讲授书写化学式时,先讲课本上的例题,再结合例题编成如下口诀:(一)排顺序,(二)标价,(三)“价数”交叉写右下,(四)约简价码作角码,(五)化合价规则去检查。通过这个口诀,学生书写化学式就不容易出错。
再讲授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编写如下口诀: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写对化学式,系数来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明;生成沉淀或气体、上下箭头来标明。学生运用这个口诀写出的化学方程式就少了“丢三拉四”的毛病,学生就轻易就掌握了书写化学方程式,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非常有益的。
另外,运用远程教育里的各种多媒体直观课件帮助进行化学用语的教学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分子、原子、离子时,由于比较抽象,直接讲解学生不易掌握和理解,我们可以用动画和幻灯向学生展示分子、原子、离子的结构,变静为动,效果明显,学生也易于掌握,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兴趣和信心。
二、分散教学难点,循序渐进、合理安排
化学用语由于数量多,枯燥乏味,成了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常把难点分散,让学生感觉不太难。在讲绪言课开始就把元素符号、化学式当作代表某种物质的普通符号陆续出现,让学生多见多写,通过反复出现,使记忆自然形成,到讲这些化学用语时,再揭示它们的内涵,学生就较易掌握了。例如:当学完化学反应方程式,并用反应方程式表示一个反应时,如果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经常碰到反应物、产物的化学式,且能很熟练地写出它们的化学式,那么即使是一个曾学过的较复杂的反应,写出其反应方程式也是水到渠成了。
三、联系实际,讲清含义。
学生在学习化学时,普遍反映化学用语难记易忘,他们又习惯于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时间一长,便经常弄错。如将Al写成Ae,把CO写成Co;把硫酸钙写成CaH2SO4等,因此在讲授化学用语时都要尽可能联系实际,结合具体物质、基本概念、具体反应与实验现象给出化学用语,让学生结合事实或概念来理解记忆。例如,讲元素符号,要把化学式及名称与其所代表的单质或化合物的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化合价法则结合起来。例如,讲碳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让学生知道这一方程的含义:(1)表示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表示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3)表示每12份质量的碳跟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这样把化学用语与具体物质和具体反应相结合,使化学用语的含义具体化,从而有利于學生正确掌握化学用语。
四、严格要求、掌握规律
化学用语的教学,除严格要求学生明确其意义外,还要求他们达到“会写、会读、会用”,并熟练的掌握这个工具。纠正化学用语读、写中的错误习惯,比学习新知识更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一丝不苟,及时纠正错误。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读、写,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及其它条件必须范例化,对作业、考试的评分必须严格要求,要制止不良习惯化学用语的使用和化学课本的各章节知识紧密地讨论在一起。化学用语的特点是学生容易理解,但不用却又容易忘记,因此应将化学用语的教学贯串于教学的各个知识点,应当要求学生养成使用化学用语解答化学题目的良好习惯,如物质的性质、用途、制取及对生活中某些现象的解释,实验结论等,必须用化学用语来解答,通常多练习,会到达会读、会写、会用,渐渐熟练。
五、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用语
元素符号、化学式的练习,可采用名称与符号互现方法。练习时教师说元素、物质的名称,学生写其元素符号、化学式,或提出元素符号、化学式,让学生写其名称,并说其涵义。至于化学方程式的练习,可描述这一反应,让学生说出它所表示的反应事实,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物质性质、鉴别和制取等。或以游戏的形式记忆。
教学中,要注意他们取得的成绩,对于他们的进步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学生在不断得到认可的同时,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切忌开始就做难度很大的练习,这样只会增大学习难度,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后,我常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记忆化学用语,首先选好每组的组长由组长自行组织学生听写、默写化学用语,由小组长来批改和监督,由组长想办法鼓励或奖励成绩好的同学,为其树立学习的自信,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一段时间后,更换组长让每个同学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全学生的人格,为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探析 篇7
一、研究化学有效教学的意义
有效教学早就成了一种教育思想。很多的教育学家就在研究最为有效的教育模式, 很多教学理论的诞生, 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教学理论知识, 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给予了指导, 本文主要对有效的化学教学方式进行探讨。初中化学老师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从我国目前课堂教学的状态来看, 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经过不断地研究课堂化学教学的有效方式, 对课堂教学进行理论研究, 就是为了给化学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指导。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是现在每个学校所重视的问题, 怎样才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是现在所关注的重点。
二、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 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现在普遍都在提倡乐学, 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在快乐中学习, 这才是学习知识的最好方式。兴趣是孩子学习知识最好的老师, 所以在化学课中, 老师可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化学课的学习中去, 把学习化学知识作为一种爱好,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化学成绩,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以便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达到健康发展的目标。初中化学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中的启蒙时期, 所以在这个阶段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从而努力学习化学知识。
(二) 在教学中积极设置问题情境
情境教学的方式是现在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模式。在化学课中, 教师也可以借助这种方法, 创设合理的情境运用到课堂学习中去, 让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用化学实验和情境教学相结合。比如, 在检测空气中的含氧量的时候, 在做实验之前,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预设性的问题, 比如实验装置的水面为什么会上升?瓶子里剩下的气体是什么?这个实验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在做实验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好好地进行观察, 不断地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老师可以把这些情境问题和生活相结合, 然后运用化学知识来进行解释, 这是一门比较实用的课程, 这种和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比如, 在讲解铁的特性的时候, 可以把教材中的铁钉生锈的实验提前布置给学生, 到上课的时候, 把生锈的铁钉展示给学生看, 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把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学生就会理解铁在潮湿空气里会发生氧化, 然后就会有铁锈。老师可以再进一步的提出问题:全部在水中的和只有一半在水中的铁钉哪个会更容易生锈?经过这样的课堂活动, 学生就会更加清楚地了解铁钉生锈的原因, 对如何预防铁生锈也有了了解。不但掌握了化学知识, 还增加了生活能力。
(三) 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
教学的过程并不只是进行知识的传授, 而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鼓励。学生们都愿意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这样会充分地唤起孩子学习的热情。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可以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 老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课堂氛围产生影响。所以老师可以用亲切的口吻、用商量的语气来建立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 不要让学生在一种有压力的环境中学习。
(四)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古代有句话说,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中这种对教师的尊重还是存在的。但如果在讲课的过程中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那么学生就会觉得很压抑, 有的老师在教课的过程中并不重视学生的思想, 而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们, 这种教育模式并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所以, 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这会有效地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老师, 要不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允许他们对老师提出质疑, 不断地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使用互动的方法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课堂知识。
三、总结
化学作为一门比较实用的课程, 学生进行化学课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了升学, 而是为了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 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观, 这才是化学教学想要达到的效果。老师应该把学生真正地带入到课堂中来, 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
摘要: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 好的教学质量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我们要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 要思考什么才是最为有效的教学, 怎样才能对教学进行客观地评价, 不断探讨化学教学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祥清.异步教学是实施初中化学探究性学习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J].异步教学研究, 2009 (Z1) .
[2]陆峰华.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 (中学版) , 2008 (4) .
浅析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 篇8
在化学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进行科学研究, 不只限于对学生头脑的开发, 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手和脑的共同作用下, 提出自己的创意和自己的想法, 让科学探究转变为一种理念, 这点亮了新课程标准所要表达的思想。所以在化学课程探究中, 教师要运用更科学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一、认真探究化学活动, 进行问题创设
在初中阶段, 学生对化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教师应把这种知识和能力作为奠基, 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探究引导。对于探究活动的设计, 教师要让学生先了解新知识, 再逐步由浅入深, 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更好的认知。在问题创设方面, 教师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联系, 多对学生未知的知识进行一些设计, 这样学生会产生好奇心, 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动力, 让学生能够更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思考, 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
二、对有价值的化学问题进行探究
对于化学问题, 学生要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 问题要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设计, 要进行因材施教, 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对于生动形象的化学问题, 教师要进行问题情境的设计, 可以从初中化学实验、知识点和方程式的推断着手, 让问题背景更为生动;当然也可以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再现的方式, 让问题变得更有趣味性。学生从化学问题着手, 首先会被问题深深吸引住, 进而会投入到探究活动当中去。
教师要引导学生开放地进行化学探究, 对探究点要进行正确的选取。探究点可以不用那么深奥, 但也不能过于浅显, 只要是学生所熟悉的问题, 就有探究的意义。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性质时, 可以这样讲解: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 密度比空气要大, 对其进行加压和降温处理, 它就会变成固体, 也就是干冰, 而干冰可以直接进行气化。这样进行讲解和分析, 就会让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有一个连续的了解, 还会让学生提出更多的相关问题, 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他们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学生进行动手实验, 在动脑思考的同时, 有助于对问题有更深一步的探究。
当然在化学探究方面, 语言的表达也很重要, 教师要运用适当的表达形式, 内容要趋于科学化, 表达要更为准确, 在词语运用上要精炼, 避免出现拐弯抹角的现象。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此, 化学教师要认真对待课堂设问环境, 不能过于随意。
三、注重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操作为主的学科, 诸多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结合学校的实验室资源, 为学生提供各种实验的机会。如在讲解有关“燃烧”的内容时, 如果我们直接讲解燃烧的条件, 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比较困难, 所以我们可以准备少量的白磷和红磷, 放少量白磷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杯口放上铜片, 铜片一端放上等量的红磷, 另一端是干燥的白磷, 让学生观察其现象。首先是放在烧杯外的白磷自燃, 红磷和水中的白磷均未发生变化, 然后我们通过空导管对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结果发现水中的白磷也燃烧了。这时就可以对学生解释白磷为什么能够自燃和燃烧, 而红磷为什么没有发生变化。从而证明了只有当可燃物达到了着火点, 并且充分接触到氧气后, 才可以燃烧。如此教学, 让学生不仅融入到了实验中, 而且使他们进一步掌握了化学学习的方法。
构建切实有效的化学教学必须要以课堂实践为基础, 这少不了我们的探索和创新, 保证学生在充实自我的过程中不断地为有效教学奠定更好的基础。同时, 我们应当重视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 通过多和学生沟通, 了解学生, 认识到他们对化学教学的想法和意见, 这样才能更好地制定出适合现代学生所需要的教学形式。
摘要: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行有效教学, 既要关注学生的当前发展, 又应让学生掌握知识与相应的技能, 使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协调发展。在当前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 进行有效教学是遵循教学规律和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探究,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杨赛珍.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方法探究[J].新课程 (教育学术版) .2009 (06) .
[2].徐晓晖.课改进程中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7 (04) .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浅析 篇9
初中化学的学习时间只有一年, 而在此之前学生都没有接触过化学这门科目.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 学生对待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学生充满好奇, 有些学生心里很忐忑, 有些学生害怕化学的学习.
学生在一开始接触到化学这门学科产生这些情绪变化都是正常, 但是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化学的学习, 这也是为学生在以后的化学学习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所以, 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借助这样一个“第一次”的契机, 将学生的情绪变化转化为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对化学学习充满好奇心的学生, 教师应该牢固持久他们的化学学习兴趣, 对于那些对化学的学习充满忐忑甚至害怕心理的学生, 教师则可以尽可能地激发出、培养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也是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的内因所在, 兴趣更是促使学生积极和教师开展交流、进行探讨的重要动力.所以可以说在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之中, 兴趣的养成都非常重要, 对于一门科目的教学好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兴趣的培养讲究循序渐进, 所以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尽可能地利用好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有趣的化学现象来吸引学生.教师还可以借助实验器材来进行课堂实验展示来, 借助实验的魅力和奇妙来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培养起学生的兴趣.当然, 在化学界也并不缺乏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所以教师也可以通过故事来让学生看到化学这门学科理性之下的温情.这些方式都能够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对化学这门科目的好奇心, 进而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
情景教学法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被证明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但是这些年, 随着新教法的不断涌现, 笔者发现有不少教师也忽视了情景教学法为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效率而带来的威力.笔者认为在情景教学法的推动下, 教师能够更好地将有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会更加地积极而主动, 最终实现学生能力培养和教学效率提升的双重目的.下面笔者就以创设生活情景为例进行相关的论述:
化学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是陌生的, 但是生活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熟悉的.而化学也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所以, 笔者认为这正是两者之间的纽带, 也是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创设生活情景.
将生活中的情景、生活中的小细节甚至小物件搬入到化学的课堂教学之中, 使得学生借助生活的纽带对化学的学习产生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 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理解力.例如,
在“石灰石的利用”这个部分的内容学习时, 教师就可以借助很多学生都看过建筑工地的空地上有很多白色的不规则的石块状的物体, 但是最让学生念念不忘、理解不了的是这些石块被放入池中加入水之后, 就会有气泡还会有白色的气体冒出来, 而且靠近池子还能够感觉到温度升高了.
这样的生活体验非常普遍, 而这些生活体验正和石灰石的相关性质及其反应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教学中, 教师借助这样一个生活现象来创设生活情景从而推进“石灰石的利用”这个部分的教学的开展, 笔者坚信一定可以非常顺利而且酣畅淋漓地结束这堂课, 而且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 对化学学习的喜好程度也会更进一步.
除此以外, 教师还可以借助创设问题情景等多种情景方式来丰富课堂的表现手段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三、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课堂教学
我们都知道学生是教学的对象, 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效率高低直接与学生的成绩取得和课堂表现相挂钩, 而不是教师的表现.
鉴于此, 笔者认为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从而从多个角度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复习, 但是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 学会尊重学生的意见从而根据学生的建议和要求改进课堂教学.
根据学生的意见改进课堂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自觉地融入到课堂之中,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会感觉到自己被重视了, 而自身所处的课堂是属于自己的课堂.所以, 教学的开展将越来越顺利, 学生的发展也越来越好.
当然这样的做法只需要注意解决如何收集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法: (1) 和学生聊天谈心, 倾听学生的意见; (2) 鼓励学生写纸条写下自己的想法; (3) 定期开总结性的会议并且鼓励学生发言; (4) 放下老师的姿态向学生请教课堂教学的意见.
这些方法在某些程度上都能够较好地收集到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 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良性健康发展.
摘要: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一个入门教学.但是化学这门学科的开设, 学生还是非常陌生的.所以, 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意到这一点, 并且积极找出方法来开展好初中化学的教学工作,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探究,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黎芬.“非平衡特征”在初中化学有效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S2) .
[2]郝亚杰, 王喜贵.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2 (8) .
浅谈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 篇10
1 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 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 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 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学生刚接触化学, 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 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无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 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 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 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 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 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 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 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 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 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 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 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 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 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 让学生很难记住, 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 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 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 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 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 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 应是先通氢气, 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 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 要先撤酒精灯, 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 我们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 使学生很快地掌握, 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2 加强实验教学, 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中学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演示实验生动、鲜明,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 教师每次实验前都做好充分准备, 努力做到操作规范, 速度适中, 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 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 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 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另外, 对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 有的现象不明显, 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不断改进实验方法, 使实验现象鲜明生动。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以把一些观察性较差而方法较简单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 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边讲边实验。在具体的教学中, 有些化学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 如果设计成一个实验, 让学生观察、分析, 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可设计下列实验:在空气中用酒精灯烧铜丝, 红色铜丝被氧化变黑, 然后用氢气还原, 又变为原来的红色。通过这个实验事实能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透过现象看本质, 从而理解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对于化学反应方程式, 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困难, 如果把反应具体化, 学生亲自观察到这个反应的发生, 记忆起来就容易, 就深刻。例如, 讲氢氧化钠的性质时, 可做下面的实验: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先滴入酚酞试液, 变成红色后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红色褪去后再滴加盐酸, 有气泡产生。实验后, 再讲反应原理, 学生就易于掌握。化学实验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 而且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如果说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生动有趣, 那么,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但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 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首先, 要制订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根据布卢姆的教育理论, 可将学生的分组实验课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目标确定后, 师生双方要围绕目标, 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其次, 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对实验内容要反复预试, 掌握与实验成功有关的条件和关键, 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拟订出上课时向学生交待的实验注意事项, 做好巡回指导计划, 准备好仪器、药品和器材, 并将其放置有序。另外, 要让学生事先预习, 对整个实验过程做到心中有数, 为能独立地进行实验打好基矗再次, 要加强课堂上的组织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调控实验进程, 坚持重点深入与普遍照顾相结合的方式巡视指导。最后, 实验结束, 教师一定要做好小结。通过实验小结, 指出问题所在, 表扬鼓励好的同学。事实证明, 有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较差, 但动手能力很强, 化学实验做得很好。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 及时表扬, 这样, 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倍增。除了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以外, 教师还必须开拓学生的思路, 想方设法把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 让学生们边做、边看、边想, 再经过分析、归纳和总结, 促使他们在深切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化学反应本质。例如学习《酸的性质》一节, 可结合教材内容, 针对学生易犯的错误设计下列实验:氧化铜加水, 再稍稍加热, 不反应;氧化铜加酸, 加热, 反应发生, 生成蓝色溶液。通过这一实验, 学生可得到氧化铜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的正确结论。通过生动活泼的化学实验, 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但这种兴趣还不够稳定, 一旦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便容易丧失信心。为了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一方面要通过学科渗透德育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如通过介绍科学家的故事, 使他们懂得“只有努力不懈, 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总之, 在教学中, 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兴趣的持久性和广泛性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的, 只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巧妙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 就能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 而且发展智力, 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谈初中化学有效教学 篇11
【摘要】 探索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有效教学,这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推进化学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树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观,运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能,把爱心、微笑、激励带进课堂,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格调,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氛围,使课堂上的教与学活动产生最佳效益。
【关键词】 新课程;有效教学;课堂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发展的今天,有效利用课堂四十分钟,通过改革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教学效益,这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只有进行教研教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适应新时代对我们的新要求。当前教学教改的深入发展,正呼唤我们去努力创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丰富和发展,那么,我们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我认为必须进行有效教学,即从提高课堂效率做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合理设计化学课课堂开头,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兴趣的激发就是触发知识兴趣的爆发点。学生初学化学,急切期望了何谓化学?化学有何用?怎样学化学?等等问题,笔者抓住学生这种强烈的求知心理,第一堂课就作了两个小演示:一个是“玻璃棒点灯”——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几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再一个是“喷雾显字”——事先用毛笔蘸酚酞溶液在白纸上写“化学”二字,待干后,用装有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喷雾器向纸上喷雾,在“白纸”上显示这两个鲜红的大字。从而先声夺人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强烈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补充几个趣味实验,如: “净水变蓝”, “烧不坏的手帕”,重复卡尔教授所作的“舔指”试验等,强调学习化学,应特别注重培养观察能力,善于比较异同,透过表面现象,敢于追根求源的严谨科学态度和勇于献身的精神。为了使学生永远保持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化学教学中往往需补充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化学实验,这样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可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使知识与能力共同发展
“培养创新人才”成为现代教育的新的热点。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念已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接受。因此学校一定要为教育者的学习打好基础,使其掌握离开学校以后继续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必须重视方法的传授,把学习的方法,思维的方法教给学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考虑学生学习方法的问题,采取的教学方法必须能促进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领悟和掌握,教法一定为学法服务。
三、课堂教学必须保持适当的容量较快的节奏
增加密度不是指教学内容绝对量的增加,把几节课的内容合起来一起上,加快节奏也不是在课堂中匆匆把尽量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它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认识活动中不在原地踏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使学生在40分钟的绝大部分时间处于积极的思维中。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实验学科,它的要求不仅体现在知识方面,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科学思维的方法方面。增大密度,加快节奏,根本点在于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中要使学生思维处于主动的积极状态。
四、课堂教学必须精讲精炼及时反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应该是演员与观众的关系,应该是导演与演员的关系。这是我们常说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作为演员的学生是表演的主体,作为导演的教师通过主导性的指导、点播、浓缩课堂学习过程,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但导演不能代替学生演戏,至多我们客串一下配角。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以启发性、点拨性的讲授,做到点到为止,让学生充分去“演”去“练”,在充分地、有效地练的过程中进入“角色”,领悟知识、理解原理、发展能力。
五、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互补互促,共同提高
传统的学习观念中,这个问题长期被忽视,虽然一些有识之士曾多次指出并提出许多措施,但是由于既定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问题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在学习方式上的改革就是合作学习。许多教材提倡课堂学习活动化、交际化,如把学生分成各种多样的小组,进行角色表演、游戏、做手工、完成项目、唱歌、跳舞以及陈述、讨论、辩论等。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随着学生之间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帮助,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领导意识,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平等意识都会悄无声息地得到增强。这些品质在教材中并没有明显的要求,在考试中也不会涉及,是一种隐形的东西,但是它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环境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这些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素质。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力求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想学,让他们获取成功的体验使他们爱学,提供给他们更多的自己創造的空间使他们能学。只有学会与同伴密切的交往,热心互助,真诚相待,社会意识和社交能力等才能得到发展,才能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六、运用现代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重要方面就是改革课堂教学,搞好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最大限度集中学生注意力,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器官来参加教学并接受所学的知识。计算机课件使图、文、声、像集于一体,以其色彩绚丽,直观形象的特点,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有效的课堂教学才是我们的目的,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化学课程在帮助学生形成科学学习方法和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学化学教学,既要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如何有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果 篇12
一、以实验教学为主,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实验教学在化学的学习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尤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教材呈现给教师和学生的大多是以学生为主的探究实验, 而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 学生就成了主体, 教师只能辅助性地完成内容。这样的课堂, 内容设计得如何, 实验设计得是否合理, 实验是否优化等问题是教师提前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好的, 有时, 可根据情况所需和实验的优化性对课本实验进行相应改动, 这样或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到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 教师可根据原理先引导学生设计几种实验的方案, 然后给予评价, 让学生按照讨论的方案进行实验, 当不同小组学生用不同方案制出氧气后, 再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方案的特点和优缺点, 最后找到一种最优化的实验方案, 这样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这一过程的探索将学生的好奇心变成一种成就感, 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科学的奥妙, 学习的快乐。这比起教师做实验, 学生看实验和背实验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当然, 最后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否则就有可能造成错误的认识, 这样就会违背实验探究严谨性的主导思想。
二、做好课前预习, 做到有目的, 有针对性地听讲
(一) 知晓预习的好处。
上课前一天, 学生要自觉地预习教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因为: (1) 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 有利于发现问题, 抓住重点和难点, 提高听课效率; (2) 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 知道该记什么, 不该记什么, 哪些详记, 哪些略记; (3) 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
(二) 掌握预习的方法。
如何预习教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呢? (1) 通读课文。学生通过阅读课文, 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 要把自己弄不懂的问题进行标记, 便于上课听讲用; (2) 理清思路。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 联系已学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 及时复习, 做到新旧知识衔接, 以旧带新, 温故知新; (3) 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 思考课文后的习题, 试着解答, 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三、精讲多练, 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的教学, 难免会带有较多的应试教育的色彩, 在现行中考的形式下, 绝大多数学校对于初中教学都是默认考试第一, 能力第二。因此, 对于初中化学的教学也会如此, 大量的资料, 大量的模拟卷, 但究竟要怎么完成, 怎样去做, 这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万变不离其宗, 题目再多, 中心内容是不变的, 所以教师要精选题目, 让学生精做题目, 一套题目不一定要全做, 但教师可以先做再选, 然后呈现给学生的就是一份“量又少, 综合性又强”的好题。当然, 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 可以将同组教师进行分组, 一人一部分完成, 然后资源共享, 若有可能的话, 也可自己编写习题, 成为适合本校的校本教材以供学生使用, 这样也就真正能达到精讲精练。
例如, 在复习实验中气体的制备时, 可将氧气、二氧化碳两大气体的制法从原理、装置、收集、检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对比精讲, 然后, 再将关于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备实验题目呈现给学生进行精做, 以达到对本知识点的掌握, 突破和相关内容的运用自如的目的。
四、专心听讲, 做好笔记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 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课后复习和做作业就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 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 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因此, 听课时, 一定要聚精会神, 集中注意力, 特别要注意教师讲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边记, 及时标记, 课后咨询。
五、认真完成作业, 及时复习
【初中化学用语有效教学】推荐阅读:
初中化学用语之教学论文06-26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刍议10-04
再议初中化学有效教学05-08
初中化学用语总结08-20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浅析07-02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论文05-21
初中化学用语学法指导09-28
抓好初中化学教学的几个环节,建构有效课堂06-17
初中化学的有效记忆法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