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用语总结

2024-08-20

初中化学用语总结(精选10篇)

初中化学用语总结 篇1

初中化学用语归纳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用语巧记 妙学

化学用语是初中初中化学知识体系中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很多学生反映,这部分知识难记,难学。

那么,如何才能化解这一难题呢?新年华V.O.化学辅导老师给大家分享一些化学用语巧记、妙学的方法。

希望大家看过后,能真正运用到学习中去。

(一)用元素符号给相关成语填空

(注:成语中的被填空字的音与元素名称相同)。

如:①只要功夫深, 杵磨成针;②雪中送 ;③千里送鹅毛,礼 仁义重;④黄 万两;⑤大快人 ;⑥ 泊明志;⑦感慨万 ;⑧高歌 进;⑨高山 水;⑩人杰地 。

(答案:①Fe ②C ③H ④Au ⑤Zn ⑥N ⑦Pb ⑧Mn ⑨S ⑩P)。

(二)在编猜谜语中记忆元素符号

①给谜面,猜谜底。

例1:“品德高尚,打三种元素符号”。

谜底为“Zn 、P、Mg”。

例2:“奥运会上的抢手货,打三种元素符号”。

谜底为“Au 、Ag、Cu”牌。

例3:“水流石出,打一元素名称”。

谜底为“硫”。

②给谜底,编谜面。

如:谜底:铁。

谜面为“黄金被盗”。

谜底:钾。

谜面:“铁板定钉,稳拿第一”。

谜底:Ba。

谜面:老二最威风,老大当随从。

(三)大小配对 ,组成元素符号

所谓“大”就是写英语的一个大写字母,“小”就是英语的`小写字母。

按下列要求写出有关元素符号,“大”按英语母的顺序,“小”字母自己选择,写出有关元素符号。

如:Ag、Ba、Ca、Fe、He、Mn、Na、Pt、Zn。

(四)给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编有意义的口诀

如“奇配偶法”可编成: “奇数如手、左右开弓、跟踪追击、有始有终”。

示例:Fe2O3+HCl—FeCl3+H2O的配平。

第一步:奇数如手,如果化学方程式中出现多种元素为奇数,则应找出现频率单一的哪一种元素,这里有氯、氧两种元素属于奇数,但氯元素只出现一次,故要从氯元素入手,Fe2O3+HCl—2FeCl3+H2O;第二步:左右开弓,将反应物与生成物中同时出现氯元素的物质配平,Fe2O3+6HCl—2FeCl3+H2O;第三步:跟踪追击,把其它元素也配平,Fe2O3+6HCl—2FeCl3+3H2O;第四步:有始有终,将短横线改成等号,全程检查,Fe2O3+6HCl=2FeCl3+3H2O。

(五)自编常见元素和原子团化合价口诀

它的核心是“自编”,在自编的过程中有意义的记,无意识的记,这种记法轻松牢固。

如常见原子团口诀:“一价:氢(氢氧根离子OH-)、氯(氯酸根离子ClO3-)、硝(硝酸根离子No3-)、铵(铵根离子NH4+);二价:硫(硫酸根离子SO42-)、硅(硅酸根离子SiO32-)、亚(亚硫酸根离子SO32-)、碳(碳酸根离子CO32-);三价磷酸(磷酸根离子PO43-)”。

(六)对不同的化学方程式用相关联的因素串联对比记忆

例1:有水产生的化合反应、有水参加的分解反应、有水生成置换反应,它们相关联的因素就是有“水”参加或生成。

例2:从化学反应类型特点上写对比的化学方程式。

如:按下列要求各写一例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一变多”;分解反应──“多变一”;置换反应──“换一半”。

例3: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特征上对比记忆。

如:写出三例化学反应条件加能量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又如:写出反应产物满足下列三种条件的化学方程式:“空(有气体产生)、陆(有沉淀物产生)、海(有水产生)。”

初中化学用语总结 篇2

一、引导学生喜欢化学用语

首先, 给学生讲清化学用语在化学科学工作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它是国际上化学工作者表述工作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 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 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等, 当学生认识了化学的有用性, 感到学好化学基础知识是多么重要, 了解了化学用语在化学学习中和化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学好化学用语和掌握化学知识的因果辩证关系, 学生就会立志学好化学用语, 就会增强学习动力和学习自觉性。

其次, 将相关文字和对应符号做对照, 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化学用语的严谨规范、内涵丰富之美, 从心理上接受认可化学用语。比如, 在化学式教学时, 请一位同学写物质的名称, 与此同时我写物质的化学式, 非常明显地看到书写速度上化学式略胜一筹;此外, 学生还看到, 有时名称不足以表明物质的元素组成, 而化学式则不存在这个缺憾, 它不仅能完整地表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同时还具有微观构成、量的涵义等更丰富的内涵, 帮学生从多角度看待新事物, 形成乐意认知的积极态度, 克服畏难情绪, 强化学习的动机。

二、指导学生记忆化学用语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化学用语比较多, 有时又很集中, 让学生很难记住, 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 将需要记住的元素符号、化学式等比较规范地分单元分课题地引导学生小结, 让学生在比较新奇的感受中, 利用余力记住部分常见符号, 到第四单元教学时学生对一些化学用语已比较熟悉了, 降低了记忆的难度。尽管这样, 短时间内, 学生不可能全部记清记住化学符号, 不能一次到位, 在后面的教学中, 教师应有耐心, 引导学生克服急躁情绪, 把化学用语分散到每节课中去记, 逐步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

为提高学生记忆的质量, 避免似是而非, 教师应对学生的记忆方法进行指导。比如, 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 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 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 简化记忆。根据化学用语抽象、枯燥乏味的特点, 可把部分抽象符号转变为形象事物来记忆,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或是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或口诀, 记忆难度大大降低。如, 化合价口诀:一价铵锂钾钠银, 二价铍镁钙钡锌……再如, 化学式的书写:一排 (排元素符号) 、二标 (标化合价) 、三交 (交化合价数值作为对方的原子数) 、四约 (原子数约为最简整数比) 、五查 (化合价代数和是否为零) 。再比如,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记忆, 如碳的符号是C, 铜的符号是Cu, 钙的符号是Ca, 氯的符号是Cl。H2和2H的不同等等, 在对比中澄清认识, 巩固记忆, 避免混淆, 这不失为化学用语记忆的一大法宝。还有教会学生理解记忆, 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化学用语的涵义, 把符号与元素、物质、化学反应等结合起来, 丰富联想线索, 减少机械记忆, 增加理解记忆, 提高记忆效率。此外还有边读边写、小组互查等许多记忆方法, 教师要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和记忆规律, 在不同的时期, 安排不同的记忆方式和活动, 帮学生提高记忆的质量。

三、加强学生练习化学用语

使用化学用语是一种智力技能, 不能强求学生一次到位, 而要在不断的练习中加深体会, 逐步熟练, 而且要由浅及深, 从易到难, 从而使学生达到会写、会读、会用化学用语。

学生在写化学用语时, 常犯这样一些错误:大小写混淆, 如Mg写成mg, KMn O4写成KMNO4, CO写成Co;上下标书写不规范, 如H2SO4写成H2SO4, S2-写成S-2;写化学方程式时不配平, 不写必要条件和乱写气体箭头等。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布置足够的练习, 让学生暴露错误, 分析学生练习中出现缺陷及错误的原因, 跟学生一起研讨弥补和订正的办法。

其次是学生在读化学用语时, 常不够严谨准确, 如把Fe Cl2、Fe Cl3全都读成“氯化亚铁”或全都读成“氯化铁”, 而不能根据其化合价差异分别把它们读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铁”;又如把化方程式C+O2点燃CO2读成“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针对前种情况,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出这些化合物的区别, 并把化合物的一些命名规则讲清楚, 而后者是由于学生不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把化学方程式当成了数学方程式了。

元素符号、化学式的练习, 可采用名称与符号互现方法。练习时教师说元素、物质的名称, 学生写其元素符号、化学式, 或提出元素符号、化学式, 让学生写其名称, 并说其涵义。至于化学方程式的练习, 教师可描述这一反应, 让学生说出它所表示的反应事实, 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物质性质、鉴别和制取等。教学中, 要注意他们取得的成绩, 对于他们的进步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 学生在不断得到认可的同时, 提高学习兴趣, 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切忌开始就做难度很大的练习, 这样只会增大学习难度, 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化学用语总结 篇3

一、课题的提出 化学用语是国际统一规定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符号。化学用语具有简明直观、概括力强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理解能力。化学用语是一种国际性的科技语言,是研究化学的工具,是教师向学生传播化学知识的媒介,是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必不可少的工具,是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的一种手段。化学用语贯穿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实验、化学计算,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技能。掌握好化学用语,才有可能学好化学。因此,化学教师如何让学生初步学会使用化学用语是实现初中化学双基教学的关键。在目前的课化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缺乏情感、单调枯燥、单方灌输,教学过程中多灌输验证,少启发探讨,多指责压抑,少宽容引导,多包办限制,少激励创新,尤其是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空泛、低质、缺乏策略的。所有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学习质量不高,能力不强,最终获得的知识具有很强的记忆性色彩,在多变的真实情境中,常常不能有效迁移、灵活应用。因此长期以来,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学效益低下,于是只能兴“加时之风” 靠“补课之功”。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鉴于此,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纵观新课程下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化学用语不仅是中考必考的重点内容之一,而且还常以较高的频率出现在每一份试卷的不同题型中。然而对有关试题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却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不少原本为送分而命制的试题,却因错误率过高而有违命题者的初衷,有的甚至还因此导致了试卷的整体难度偏大。例如,某市今年中考化学试题的第一道填空题为“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个氧原子 个二氧化氮分子 镁离子 命题者预测该题的难度系数为是专为送分所设计的一道容易题,而对考生答题情况统计的结果是,该题的难度系数仅为 从试题考查的内容看,命题者的预测不是没有依据的,但实测结果却又是不容置疑的,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值得深思。

二.课题的界定:中学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互动是以人为本的,在教育思想和合作探究理论指导下,调整教学策略,构建的一种能使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将极大的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化学用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

三、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 效实现新课程标准有关化学用语教学的新理念。围绕着化学用语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学习化学用语,构建化学用语的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调查研究各种因素对化学用语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探索提高化学用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教学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实践经验并形成学校课堂教学特色。结合我校实际,进行化学用语教和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大面积提高本校教和学的效率,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是: 有效实现新课程标准有关化学用语教学的新理念。围绕着化学用语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学习化学用语,构建化学用语的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调查研究各种因素对化学用语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探索提高化学用语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教学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实践经验并形成学校课堂教学特色。结合我校实际,进行化学用语教和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大面积提高本校教和学的效率,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

五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 调查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化学用语过程中形成的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产生的偏差。非智力因素对中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影响。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等对化学用语学习产生的影响的研究 教师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化学用语有效性的影响的调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用语的研究。常规化学用语课堂教学模式内涵特点、主要操作步骤、实施现状的调查。教师在化学用语教学中如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研究。如何将化学用语复习贯穿在中考复习的全过程中。结合实际构建适合初中化学用语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①杜郎口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用语教学中的运用和创新。结合本校己有的化学校本教研成果,构建独具我校特色的化学用语课堂教学模式,并逐步推广。

六 课题的研究对象 基于课题组成员都是从事九年级的教学工作,故确定本校九()为本课题的实验班,九()班为本课题的对照班,采用数据形式来对比实验班和对照班

七 课题研究方法 变量实验法、对比法。实验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前期测试,使实验班与对照班具同质性对实验班施加实验变量,对照班不施加实验变量,实验班与对照班成绩按同一标准、同一程序、同一时间进行,然后比较研究。案例分析法通过组织听课、讲课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系统可行性方案。问卷调查法。辅以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等。

八 课题研究步骤及内容

准备和启动阶段 准备课题组,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建立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机构。组织研究队伍,理论学习。

研究实验阶段 制定各项目实施活动计划,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反思、总结研究过程,及时调整实施计划。收集、整理研究数据与信息,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课题总结阶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和数据。总结反思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汇编课题成果。

九、课题组织结构

十.课题成果及研究人

(一)主要成果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用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研究报告,兰田玉负责,课题组全体成员参与。

(二)阶段性成果。《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用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 》课题阶段性总结,兰田玉负责。调查报告

《化学用语在中考中的地位、难度系数、学生实际得分率的调查》。兰田玉汤逢博负责 《中学化学用语前概念调查》。《非智力因素对化学用语教学有效性影响的调查》。苏华负责 化学用语教学误区的调查。熊雪海负责< 初中化学用语课堂教学模式现状调查。兰田玉负 论文 化学用语前概念的转变成科学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汤逢博 如何加强学生对化学用语的理解和运用。兰田玉负责 化学用语教学策略。兰田玉 教学案例 兰田玉负责 教学反思< 兰田玉负责 苏华负责

十.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多媒体使用,交通设施,图书资料的查阅等各方面都予以最大支持,为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2、本课题组的成员教学经验丰富,合作意识强,有较强的上进心和探索精神,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多位教师仍担任班主任和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在教育教学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和突出的成绩。

化学用语记忆法教学 篇4

化学用语是国际化学界“约定俗成”的专业用语,既抽象,又严密,故被视为“第二外语”,是初中学生遇到的第一个难点和分化点。化学用语的教学搞得不好,学生往往出现厌学情绪,对以后的学习造成障碍。下面就如何搞好化学用语的教学,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运用兴趣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是化学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化学第一节课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如“魔棒点灯”、“清水变牛奶”、“白纸显字”、“生产蓝色果冻”等,让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获得体验,感受化学世界的神奇,从而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中,力求形式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兴趣,避免学生学习枯燥无味,如将一些化学用语编成顺口溜或谐音,便于学生记忆,从而获得好的记忆效果;通过一些活动学习化学用语,如学了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后,教学生制作一些卡片(写出元素或原子团并标出化合价),然后说出一些物质的名称,让学生拼凑;学了元素符号后举行比赛,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写得又多又好;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分组进行化学用语比赛等。

二、分散难度,减少坡度,循序渐进

初中化学课本(人教版)将化学用语集中安排在第四、五两个单元。大量集中的学习使学生学习难以接受,形成极大的难度,使部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锐减。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有计划的分散难点,提前逐步渗透,减少学习的坡度,循序渐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快乐中就学到许多化学用语。笔者将化学用语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从“绪言”到第三单元,是元素符号和部分化学式、化学反应的识记阶段。对元素符号的记忆,抓住学生刚学化学时的兴趣,鼓励学生去看教材中常见的元素及符号,并每天记2个,第二周由学习小组检测,并适时加以比赛,激发学生兴趣。对一些物质的化学式和化学反应,教师规范地给出来,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写一写。

2、第四、五单元是化学用语的理解阶段。让学生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理解化合价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理解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等,掌握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律、化学方程式常见的配平方法等。

3、第六单元到第十二单元,着重巩固、扩大和应用化学用语。

三、注重规范化训练

化学用语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表达形式上有着独特的规定和要求。

首先,教师在化学用语教学和组织训练环节,教师自身要做到板书严谨、表述规范。其次对学生严格要求读写并重,不仅要直观认识,快捷读出不同的化学用语,更要会顺利书写,还能完整表达中文意义,两种方式采取不断重复的烙印记忆。其次,采用教师批阅和同桌交换检查确保每次作业练习都规范书写,同时注重口头表达和动手书写要保持完全的一致协调。第三,引导学生研究和把握不同化学用语的各种特点和书写规律,有意设置一些“纠错升级”的学习游戏,师生互动共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最终杜绝点滴漏洞。

四、注重对学生记忆方法和技能的培养

1、归纳记忆。引导学生归纳梳理同一专题,学会类比分析,已形成的知识体系才能条理化、系统化。如将涉及O2的制取和性质进行归纳,形成网络,就可以记住较多量的化学方程式。

2、比较记忆法。充分调动学习材料的相互渗透作用,寻找相关化学用语之间的共同特性,注意比较类似用语的微小差别,强烈刺激记忆的兴奋点。比如对相似不相同的元素符号、名称或读音进行分析找出异同,相互对比,同时记忆。

3、谐音、口诀记忆。运用记忆的联想技巧,可以自编化合价口诀,原则上要求朗读押韵上口,以便留下深刻印象。

4、推理记忆。根据各类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推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对应元素化合价的关系,进而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如推理得出:一般情况下,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非金属元素最低负价数=8-最外层电子数。

5、情景记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验、学生实验等,注意观察实验情景,熟悉有关内容,帮助记忆。课后努力回忆教师演示实验及自己亲手所做实验的景象,同时动手书写,手脑并用进行记忆。开展一些有趣的化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记忆一些化学用语。

五、组织学生自主及时检查巩固、检测

初中化学用语总结 篇5

重要概念的含义与应用

化学计算是借助于用数学计算的知识,从量的方面来对化学的概念或原理加深理解或通过计算进一步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另外,通过计算还能培养分析、推理、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计算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用元素符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本知识块的计算关键是抓住这一概念,理解概念的含义,并要深刻理解化学式中各符号及数字的意义,处理好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算术关系。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通过化学式可以计算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也可以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求某物质的化学式。在计算的过程中应注意化学式前面的数字(系数)与相对分子质量及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与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是“相乘”不是“相加”;若计算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化学式中间的“·”与结晶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之间是“相加”不是“相乘”。

例 计算5CuSO4·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5CuSO4·5H2O=5×[64+32+16×4+5×(1×2+16)] =5×[160+5×18] =1250

2.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任何纯净的化合物都有固定的组成,这样可以计算化合物中所含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的依据是所含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微观上每个分子(即化学式)中各种原子的个数与其原子量的乘积之比。

例 计算氧化铁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氧化物的化学式:Fe2O3,则

Fe∶O=56×2∶16×3=112∶48=7∶3

3.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宏观上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微观上化合物的每个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与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

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比=×100%

例 计算硝酸铵(NH4NO3)中,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w(N)=×100%=35%

(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这样,化学方程式不仅表达了物质在质的方面的变化关系,即什么是反应物质和什么是生成物质,而且还表达物质在量的方面的变化关系,即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的质量关系,同时包括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的微粒个数关系,这是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

1.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算

这是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最基础的题型,要深刻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理解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在微观上和质量上的关系。例如将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中,它们的关系:

2CO+O22CO2

微粒比:2∶1∶2

质量比:2×28∶32∶88(7∶4∶11)*体积比:2∶1∶2

(同温、同压)

质量守恒:56+32=88

可以看出,化学方程式能表达出多种量的关系,这些关系都是解答有关化学方程中的已知和未知的隐含的已知条件,这些条件都可以应用于计算时的“桥梁”,是整个计算题的基础和依据。

2.不纯物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中所表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指纯净物,不纯物质不能代入方程式进行计算。遇到不纯物质时,需要将不纯物质换算成纯净物质的量,才能代入方程式,按质量比进行计算。计算关系为:

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分数

例用含Fe2O3 75%的赤 铁矿石20吨,可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多少吨?

解:20吨赤铁矿石中含纯Fe2O3的质量为:20吨×75%=15吨

设可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质量为x

Fe2O3+3CO 2Fe+3CO2

160112

15吨(1-4%)x

x==12.5吨

3.选量(过量)计算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就是质量守恒定律。在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要着重理解“参加”两个字的含义,即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就不应计算在内。在有些计算题中,给出了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这时就必须考虑,给出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是否都恰好参加了反应。这时思考的范围就应大一些。

例 今有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共20克,在密闭的容器中点燃,生成水18克,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氢气10克,氧气10克(B)氢气2克,氧气18克

(C)氢气4克,氧气16克(D)氢气1克,氧气19克

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氢气在氧气里燃烧时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然后进行比较。

2H2 + O2 2H2O ∶ 32∶ 36 ∶ 8∶ 9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8,即若有1克氢气需要氧气8克;若有2克氢气需要氧气16克。本题中生成18克的水,则必然是氢气2克,氧气16克。故(B)、(C)选项都有可能。若按(B)选项会剩余2克,氧气没有参加反应;若按(C)选项会剩余2克氢气。故本题答案为(B)和(C)。这样会得出一个结论:若遇两个已知量,是按少的量(即不足的量)来进行计算。

4.多步反应的计算

从一个化学反应中求出的质量,用此量再进行另一个化学反应或几个化学反应的连续计算,求最后一个化学反应的量,一般称之为多步反应的计算。

例 计算用多少克的锌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能跟12.25克的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

本题涉及三个化学反应:

Zn+H2SO4(稀)=ZnSO4+H2↑

2KClO3 2KCl+3O2↑

2H2+O2 2H2O

可以用三个化学方程式中的微粒关系,找出它们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式:

2KClO3~3O2~6H2~6Zn即KClO3~3Zn

设需用锌的质量为x,根据上述关系式,KClO3 ~ 3Zn

122.53×65

12.25克x

x==19.5克

从以上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以看出,在计算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关系式是质量比,在一个题目中,最好用统一的单位,若试题中给出了两个量的单位不一样,可以换算成比较方便有利于计算的一个单位,这样可避免发生错误。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要领可以归纳为: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

量的单位可直接用,上下单位应相同;

遇到有两个已知量,应找不足来进行;

遇到多步的反应时,关系式法有捷径。(二)有关溶液的计算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

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有关溶液的计算中,要准确分析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它们的最基本的质量关系是: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应注意此关系中,溶质质量不包括在溶液中未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1.溶解度的计算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量的关系,可进行如下的有关计算。

(1)根据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量,求这种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求该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里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3)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求如果溶剂质量减少(蒸发溶剂)时,能从饱和溶液里析出晶体的质量。

(4)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求如果温度变化(降温或升温)时,能从饱和溶液里析出或需加入晶体的质量。

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初中化学中常用百分数来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如下: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可以有: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液的质量分数。

(2)已知溶液的质量和它的质量分数,求溶液里所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3)将一已知浓度的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进行稀释,或加入固体溶质,求稀释后或加入固体后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3.溶液度与溶液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之比,是一个固定的值,也就是说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是恒定的。在计算中首先要明确溶液度与溶液质量分数两个概念的本质区别。其次是要注意条件,必须是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才能进行换算。

溶解度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如下:

溶解度 质量分数

量的关系 表示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间的关系 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间的关系

条件 ①与温度有关(气体还跟压强有关)②一定是饱和溶液 ①与温度、压强无关②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但溶解溶质的质量不能超过溶解度

表示方法 用克表示,即单位是克 用%表示,即是个比值,没有单位

运算公式 溶解度=×100 %=×100%

换算公式 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

考必考的化学实验知识

掌握重点关注热点,重视探究题知识点

①常见气体的探究。

②常见物质的探究。实际上是下列常见离子的探究:CO32-、SO42-、Cl-、NH4+、Cu2+、Fe3+、Mg2+、Ag+、Ba2+、Ca2+等。需要熟记探究这些离子所需的试剂及看到的现象。

③黑色粉末的探究。

④离子作用的探究。如明矾起净水作用,是明矾中哪种离子起作用。

规范化学用语注重教学细节 篇6

一、搞统计,作诊断,明重点———符合目的性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从学生的作业、试卷中总结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规范,分析造成不规范的原因,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针对性,高三复习时间紧,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对症下药,复习课才会更有效。例如有机化学题答题中的不规范主要有以下表现:

1.错别字:将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消去反应写成“消化”反应,羧基写成“酸”基,苯写成“笨”,碳碳双键写成“炭炭”双键等。

2.化学方程式:分不清反应是用“=”,还是“→”,一般的无机化学反应用“=”,可逆反应、弱酸、弱碱的电离用“葑”,有机化学反应用“→”;没有注意生成物中“↑”和“↓”的正确使用;反应条件写错或漏写,反应漏写无机“小分子”,酯化反应的生成物漏写“水”;用分子式代替结构简式。例如乙醇脱水生成乙烯,是一个很普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在教学及复习中发现的比较典型的错误反应式有:(1)C2H6O →C2H4↑+H2O;(2) C2H5OHCH2=CH2↑+H2O;(3)C2H5OH→CH2=CH2+H2O;(4)CH3CH2OH CH2=CH2↑H2O;(5)CH3CH2O-H→CH2=CH2。

3.有机物结构简式表达不正确:原子间的连结方式写错位,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等官能团不可简化,如COOHCH2CH2OH(羧基连接错),CH2CH2(少双键),缺氢少氢现象严重等。

4.描述实验现象不全面:如在怎样鉴别分子中有醛基这一问题中,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加新制的氢氧化铜(少了具体的操作和现象)。

二、精语言,求规范,给方法———讲究示范性

1.教师的语言表达要严谨、科学、准确。

教师的语言应具有科学性、启发性、教育性和艺术性,做到准确、简练、有条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运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达各种概念、原理和理论。例如“1mol是18g”的说法就不够科学,而应该说“1mol水分子的质量是18g”。又如有的教师在教学有机分子式时,将“碳”元素读成英文字母“C”,这种不科学的语言表达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在进行实验操作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做出正确的操作示范,同时要用准确规范的化学语言进行表达。例如,不能把“试管”说成“玻璃管”,不能把“蒸馏水”说成“清水”。另外教师必须语言精练,言简意赅,做到字字句句都有目的。

2.板书要规范。

(1)规范书写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是国际统一规定的化学文字,它使用简便,又能确切地表达科学含义,它具有形象直观,词简意赅的特点,既抽象又严密。教师要规范使用化学用语,要时刻提醒学生在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时笔画端正,不连笔书写,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受到规范、严格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知识。如在书写有机结构简式时,教师为了加快教学速度就只写碳链:如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C-C-C-C,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了这种“示范”的影响,在考试中就只写碳链却不配上氢,于是导致了失分现象的发生。

(2)规范解题过程和格式。

有些教师对化学习题的解答特别是过程书写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高三复习重要的是对知识的梳理,重点应该是教会学生方法和解题思路,不必板演解题的过程。如(2006年全国Ⅰ)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p H=1,c(Al3+)=0.4mol·L-1,c(SO42-)=0.8mol·L-1,则c(K+)为( )

A.0.5mol·L-1B.0.2mol·L-1

C.0.3mol·L-1D.0.4mol·L-1

板演过的班级学生在教师板演后都能运用电荷守恒来解决这类问题,没有板演的班级,却仍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做。教师把整个解题过程在黑板上板书,使学生以视角的角度加深印象,培养学生规范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3.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

很多情况下,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却不能将知识有效地组织起来,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是因为学生头脑中缺乏必要的句法结构,无法根据语法启动理论,这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去建构语言表达的有关模式,给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范本,从而突破典型的问题。教师要强调在回答实验现象的题目时通常应从固体、液体、气体各方面观察,做到全面规范地表达。

为学生总结出一套描述实验现象的表达模式。溶液:1.颜色由…变成…;2.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3.溶液变混浊;4.生成(产生)…沉淀;5.溶液发生倒吸;6.产生大量气泡;7.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8.有液体溢出。固体:1.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2.固体逐渐溶解;3.固体体积逐渐变小(变细);4.颜色由…变成…。气体:1.生成…色气体;2.气体由…色变成…色;3.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4.色味。语言表达的模式,经过强化以后可被学生掌握,根据语法启动理论,今后如学生要表达类似的问题,便会自动生成语法,产生相应的句法结构,组织出合理的句子。

三、创情景,激动机,唤欲望———增强情趣性

1.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说”的机会。

教师都有看过多遍不如教上一遍的体会,其主要原因是“说”在起作用,从理论上讲是通过“说”对知识进行了“精制”,所以记得牢。因此,教师在复习中可以通过口头提问、板书口述、转译、学生讨论等做法,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使学生在“说”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的规范性。

2.回归课本,给学生“读”的机会。

在人们的观念中只有语文、外语等文科知识需要“读”,而像物理、化学等理科知识只要看懂并理解就可以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知识的载体———教科书,是教师传播知识的工具,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学习化学语言很好的范本。通过读化学教科书,学生不仅可以再次熟悉大量的化学术语、化学习惯用语,积累“化学词汇”,还可以在阅读中掌握化学语言的表达习惯及表达模式。化学用语的知识点、考点几乎全部出自课本,“年年题不同,岁岁题相似”。

3.多种渠道,给学生“写”的机会。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多教师认为上课时间紧张,练不如讲,认为讲清楚学生肯定就会了。其实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只知意思,却不会用学科语言规范表达。教师应从严要求,激励学生多写,在书写中总结经验,形成规范。不但要求在课堂上“写”,课后也要有针对性的练习,在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都要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差错做出深入的分析,找出错误的根源,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反思,确保在考试中做到“错过的不再错,会做的不失分”。

细节决定成败,在倡导“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所学知识的难度要求普遍降低,但对解题的规范,实际的动手规范等细节方面的要求却逐步提高。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规范的教学会使学生受益终身,教师应本着严谨治学的态度,注重教学各环节的规范性,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初中化学培训总结 篇7

一、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更具人文性。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意见四个大的部分,对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内容设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编写建议等涉及课程的各方面作了相应规定。既有严肃性又有灵活性,初中化学课程既要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的方法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治理环境污染,又要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让学生在面对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够做出更理性、更科学的决策。这个标准更具人文性,从人的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去编制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

1.科学素养理念。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替代了过去的初中化学教学大纲,以一种基本理念贯穿于标准的全过程,这种基本理念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这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此要求新课程目标要体现人文性,内容上要体现社会性,教学上体现体验性,让学生在体验探究的活动过程掌握方法,形成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探究意识。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学生学习化学方式的转变,要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性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并通过亲身经验与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情,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3.资源意识。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初中化学教材是课程资源之一,除此之外,相关的化学实验设施、设备、物品等,图书(室)馆配备的科普读物、专业书籍、刊物杂志,本地环境、自然资源、能源、化学工业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在利用好教材课程资源的同时,应当结合生活与生产中的热点问题,设计适合学生实践的活动,例如测定河水、雨水、泉水、自来水、沟水等各种水的PH值,了解其酸碱度,认识对生活生产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媒体资源,从反映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中选取一些适合学生阅读、观看的资料,拓展学生视野,体现化学课程与现代科技发展的联系。还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的用品和废弃品制作实验仪器,或替代实验仪器物品等,这样既有利于解决实验物品短缺的问题,又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节约和环保的意识。

二、初中化学新课程教材编以学生为本。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有五个主题,一是科学探究,二是身边的化学物质,三是物质构成的奥秘,四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五是化学与社会发展。每个主题下又有多个子课题,例如:主题科学探究的子课题有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教材在编写上就要按照这个标准组织相关内容,人教版的材初中化学教材与上教版的初中化学教材,在编写时均在开始的第一章(或绪言)中,以通过一些化学实验探究,了解探究的初步方法,初步树立探究意识,为进一步学习化学打下一定的基础。现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为例,看初中化学新课程编写特点:

1.指导思想是把学生放在首位。

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化学科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思想,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促使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使学生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教科书设计的出发点,把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学习,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科书设计的重点,注意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同时进行人文精神教育。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社会实际,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展示化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体现化学的价值。教科书实行弹性设计,除遵照课程标准精心编入必学内容外,还编入拓展性课题等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学,以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2.注重学生实际。

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注重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对于概念的定义不过于强调严密性,改变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性的倾向。加强学生参与力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探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科内容与社会相关内容相结合,化学知识与化学事实相融合,并融入学习过程、方法及价值观等,体现人文精神,实行弹性设计,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促使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结构上采用单元课题式,突出主题,并具有综合性,加强实验,并注重改革习题,赋予其新的功能,语言通俗,文字流畅。版面设计新颖活泼,大量增加插图、图表,利用多种栏目创设学习情境,整体设计,系列配套。

3.重视学生探究性学习。

从学科领域和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例如教材开始的第一个活动:观察和描述——对*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提出问题(即实验课题,书上已给出),制订计划(书上给出详尽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与观察),收集证据(书上给出明确的.观察提问和记录要求,且留有填空),解释与讨论(学生先描述各自的实验结果,教师后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书上给出学习化学的特点),完成实验报告(书上给出探究活动报告)。重视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4.给师生带来共同发展机遇。

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从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等发生根本上性转变。教学过程可以不受化学教材的严格约束,可以使授课的内容和方式做到最适合学生的需要和课程的性质,真正做到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教师应当重视新课程学习的压力与动力,以此获得自身发展的空间,同时在教学中开展创新活动,用自身对科学的理解和感情来影响学生,在师生的互动和交流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得到培养的同时,教师自身也得到提高。

三、来自实验区的课堂教学反思启发意义大。

来自成都、绵阳、德阳等新课程实验区教师对在实施新课程中的经验进行了交流,对新课程的实施作了较为详细的反思,从课堂教学的本质、情景创造、提问、评价、探究活动设计等方面提出了较好意见。

第一,课堂教学教学的本质是学生为主体,师生双向活动。通过开展平等对话、交流、勾通活动,实现师生的教和学的相长。改革教师表演为主的单向流程教学模式,创建学生全面参与的多种教学模式。

第二,创造性设置课堂教学情景。从生活经验,生产实际,原有知识质疑,出乎意料的实验,化学史,热点新闻,播放视频资料等中,创造性在设置课堂教学情景,深动地展示课堂教学。

第三,注重课堂提问的功能。课堂提问的功能在于启发学生思维,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警示或激励学生学习,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课堂提问要从难度、梯度、密度、角度上下功夫。从判断、原因、反问、证明、比较、应用等方面设置有意义的问题。

第四,注重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引出认知上的冲突,从而提供质疑,让学生在矛盾中感知其道理,认识真理所在,从引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能力。

第五,化学用语要准确,书写要规范。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书写,不容错写、别写的地方,这化学的学科特点的基础要求(现时也是与高考要求接轨)。

第六,课堂教学评价与分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与分析要从三维目标的的落实情况,教学方法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状态是否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面去评价和分析。

第七,关注差异教育,新课程理念下,没有差生概念,而是差异学生的问题,学习知识上的优秀学生,可能是技能上后进生,学习知识上后进生,可能是技能上的优秀生。我们应当面向一切学生,面向学生的一切。

初中化学用语总结 篇8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

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

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

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Cl,剩下的是稀HNO3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规范化学用语 优化课堂教学 篇9

一、学会准确判断, 做到书写正确

高中化学课本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非常多。因此, 学生不可能再像初中那样去死记硬背了。学生要学会自己分析, 准确地判断出反应的产物, 然后配平写出正确的方程式。例如, 氧化还原反应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 如何正确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是热点问题。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 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在发生反应后的产物, 如KMn O4的还原产物是Mn O2、Cl2的还原产物是Cl-、SO2的氧化产物是SO42-等。在写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后, 就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定律、化合价升降法来配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前的系数。然后运用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定律, 得出其他物质与它们的系数, 再仔细地检查, 从而写出一个正确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这样, 让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难点进行了分散, 在逐步的理解后正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

二、教学语言科学, 做到表达准确

在平常教学中, 我们必须用化学的名词术语开展教学, 避免滥用一些习惯用语, 或口头禅等生活中的习惯用语来代替教学用语。如, 把“加热”说成的“烧一烧”、把“集气瓶”说成是“玻璃瓶”等。这样的随意类推, 就会忽视物质或反应的特殊性。如, “碘遇淀粉就会变蓝”, 其实这是碘和淀粉相互作用结合物而显示特殊的蓝色, 并不是碘变成蓝色。如果教师讲不清楚, 学生就不知道是谁变蓝, 从而产生模糊不清的感觉。

三、充分发挥联想, 创设用语情境

化学知识能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果学生能根据已有经验与知识对简单的化学问题开展探究, 大胆地提出自己的假设或猜想, 并能设计实验对其进行验证, 这样他们的动手能力就会不断地增强, 但实验规范往往会存在一定的欠缺。传统的化学教学十分重视对知识体系与文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对技能的模仿与训练也很重视。但是对学习过程缺乏必要的关注, 学生对课本中的知识掌握较好, 而缺少灵活的运用, 对化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不多, 知识面非常的狭隘, 不善于用化学的眼光来审视与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例如, 在教学“复分解反应AB+CD=AD+CB”时, 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让并排的两张桌子的学生进行座位交换, 还要按照不同桌子的内侧或外侧对应交换。这样来理解“相互交换”的意思。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复分解反应的书写规律。同时, 也加深了学生对置换反应的理解,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培养良好习惯, 用好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确地使用化学用语可以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传统的化学用语教学, 我们总是强调教师的教法, 学生只能“照葫芦画瓢”。在新课改理念下的化学用语教学, 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化学用语的学习方法有自身的特点: (1) 具有强烈的个体性。就是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 学习方法因学习内容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如, 学习元素符号的方法就不同于学习方程式与化学式的方法; (3) 学习方法是学生自己构建的, 教师的指导只有被学生接纳后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 要深入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 对学困生要弄清原因, 是未重视化学用语的作用, 还是对基本符号与化合价记忆得不牢, 是没有掌握正确的书写规则, 还是养成了马马虎虎的坏习惯, 这样, 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大大地同化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总之, 对于化学用语的教学, 我们要通盘考虑, 精心地组织教学。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样, 不仅要讲解清楚定义、规则等, 还要反复地练习, 提高学习效率。另外, 还要严格要求学生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去记忆, 在规范化书写的训练过程中去识别, 在应用中进一步去掌握。

摘要:使用化学用语不规范, 描述实验现象不准确, 不仅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障碍, 还是学生考试失分的重要原因。影响学生规范能力的因素是多种的, 主要从教师层面分析, 并探究可行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用语,语言

参考文献

[1]韩汝女.规范化学用语教学[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2 (2) .

初中化学物质分类总结 篇10

1、石灰石

2、盐酸

3、液氧

4、冰和水的混合物

5、硫酸

6、甲烷

7、纯碱

8、烧碱

9、碘酒

10、石油

11、天然气

第一步,判断物质组成,即:纯净物、混合物。主要是看这种物质是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还可以看它们组成的微粒(如分子、原子)是否相同。

1、石灰石。因为自然界天然存在的物质绝大部分都含有杂质,如大理石、河水、矿泉水等,都属于混合物。

2、盐酸。这很特殊,我们所指的盐酸是HCl气体溶于水的产物,是混合物,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只有37%左右。HCl不能等同于盐酸,HCl是纯净物,而盐酸是即由HCl和H2O组成的混合物。

3、液氧。误区:认为是水和氧组成。液氧是只液态下的氧,即氧分子比在气态下的距离小,组成不变。

4、冰和水的混合物。冰和水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由水分子组成的纯净物。

5、硫酸。因为硫酸是H2SO4名称,像HNO3,H2CO3等这些都是含氧酸,命名为“某酸”,所以硫酸、硝酸、碳酸都是纯净物。但是如果是“浓硫酸”,那说明还有极少的水份,就是混合物了。

6、甲烷,这是由CH4这一种分子组成的,所以是纯净物。

7、纯碱、烧碱。碳酸钠也叫纯碱,化学式为 Na2CO3。还有些俗称,如把氢氧化钠称为苛性钠、火碱,把乙醇称为酒精,就是把一种物质的叫不同名字而矣,可以相互代替。纯碱、苛性钠、火碱、酒精等俗称的物质,是属纯净物。

9、碘酒。因为碘酒是乙酸和碘两种物质组成。类似的问题有“医用酒精”、“烧酒”等,因为医用酒精只不75%的乙醇,烧酒的度数也只有55%左右,所以是混合物。

10、石油

11、天然气 这些都是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再如沼气、煤等。

第二步,判断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就排除混合物,只在纯净物中选择了,再是由几种元素组成。如水,是由H和O两种元素组成,是化合物。液氧只有O元素,所以是单质。

综上所述,此题的答案为: 混合物:

1、石灰石

2、盐酸

9、碘酒

10、石油

11、天然气 纯净物:

3、液氧

4、冰和水的混合物

5、硫酸

6、甲烷

7、纯碱

8、烧碱 单质:

3、液氧 化合物:

4、冰和水的混合物

5、硫酸

6、甲烷

7、纯碱

上一篇:经典摘抄下一篇:经典英语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