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化合反应方程式总结

2024-09-03

初中化学化合反应方程式总结(通用10篇)

初中化学化合反应方程式总结 篇1

初中化学置换反应方程式总结

(1)金属单质

+

--------

+

氢气

(置换反应)

26、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27、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2SO4

===

MgSO4

+

H2↑

28、铝和稀硫酸反应:2Al

+

3H2SO4

===

Al2(SO4)3

+

3H2↑

29、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30、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

MgCl2

+

H2↑

31、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

2AlCl3

+

3H2↑

26-31的现象:有气泡产生。

32、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33、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

FeSO4

+

H2↑

32-33的现象: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6、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SO4==Cu+FeSO4

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古代湿法制铜及“曾青得铁则化铜”指的是此反应)

40、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CuSO4+Zn==ZnSO4+Cu

现象:锌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41、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Cu==Cu(NO3)2+2A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3)金属氧化物+木炭或氢气→金属+二氧化碳或水

38、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

4Fe

+

3CO2↑

39、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现象: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5、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Cu

+

H2O

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34、镁和氧化铜反应:Mg+CuO

Cu+MgO35、氢气与氧化铁反应:Fe2O3+3H2

2Fe+3H2O37、水蒸气通过灼热碳层:H2O

+

C

高温

H2

+

CO

初中化学化合反应方程式总结 篇2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原电池的发明历史。 追溯到18世纪末期, 当时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正在进行著名的青蛙实验, 当用金属手术刀接触蛙腿时, 发现蛙腿会抽搐。 大名鼎鼎的伏打认为这是金属与蛙腿组织液 (电解质溶液) 之间产生的电流刺激造成的。 1800年, 伏打据此设计出了被称为伏打电堆的装置, 锌为负极, 银为正极, 用盐水作电解质溶液。1836年, 丹尼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电池, 并用于早期铁路信号灯。 在以后的实践中经过不断改进产生了多种品质优越的原电池。

原电池的构成有以下特点:1. 原电池的形成前提是必须有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2.必须形成闭合电路;3.必须有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状态的电解质导电;4. 有活动性不同的两极 (燃料电池两极材料不参加电极反应, 两极材料相同) 。

原电池中靠离子和电子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和闭合电路。 电子的运动方向是从负极出发向正极运动, 运动轨迹只能经过导线, 走外电路, 不能在电解质中运动。 而离子的运动范围只限于电解质中, 属于内电路, 一般阳离子向正极, 阴离子向负极方向运动。 因此原电池的负极有如下特点: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吸引阴离子; 正极: 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吸引阳离子。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是可移动的化学电源, 使用非常方便。 它包括一次电池如锌锰电池, 二次电池 (充电电池) 如铅蓄电池、各种燃料电池。 对广大考生而言,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难点。 现就电极反应式书写的一般原则归纳如下:

一、加和性原则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 总反应式应是两个电极反应式之和, 若已知一个电极反应式, 可用总反应式减去一个已知电极反应式得出另一个电极反应式。

例1: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很高的发电效率, 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 CO为燃气, 空气与CO2的混合物为助燃气, 制得650℃工作的燃料电池, 完成有关的电极反应式。

解析:由于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 因此CO2-3可能在电极上参加反应或生成, 因此没有水或H+或OH-的参加反应。

注意:两极加和的前提是使两极的电子转移相等。

二、共存原则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必须考虑介质环境, 在不同的介质环境中物质的存在的形式可能不同。 若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溶液, 不可能有OH-参加反应或生成。 在碱性溶液中CO2不可能存在, 也不可能有H+存在。

例2:已知原电池总反应式为:CH4+2O2=CO2+2H2O

(1) 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 (2) 电解质溶液为H2SO4溶液, 分别写出该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解析:在反应中CH4被氧化, O2被还原, 则CH4应在负极参加反应, O2应在正极参加反应, 又根据能否共存原则:在碱性溶液中CO2不可能存在, 会生成CO32-, H+也不可能有存在。

解: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时:

负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2-3+7H2O

正极反应式为:2O2+4H2O+8e-=8OH-

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溶液时:

负极反应式为:CH4+2H2O-8e-=CO2+8H+

正极反应式为:2O2+8H++8e-=4H2O

三、中性吸氧反应成碱原则

例3:1991年, 我国首创以Al, 空气, 海水为原料组成的新型电池, 用作航海标志灯。 这种海水电池的能量比干电池高20~50倍, 试写出该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解析: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

正极反应式为:2H2O+O2+4e-=4OH-

说明:银锌电池, 铁的吸氧腐蚀等都符合该原则, 即:中性条件下, 金属发生吸氧腐蚀产物为碱。

四、自发性原则

一般以能自发地与电解质溶液起反应的电极材料做负极, 如果正负极材料都能电解质溶液起反应, 则较活泼金属材料做负极。

例4:Mg和Al用导线连接后分别平行插入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中均能形成原电池, 请写出电解质溶液为 (1) 稀H2SO4, (2) 浓NaOH溶液时的电极反应式。

解析: 电解质为稀H2SO4时:Mg和Al都能与稀H2SO4反应, 但Mg比Al活泼, 所以, Mg作负极, Al作正极, 电极反应式为:

电解质为浓Na OH溶液时:Mg不能与浓Na OH溶液反应, 而Al为两性金属, 能与浓Na OH溶液反应, 所以Al为负极, Mg为正极。

各种典型电池列举如下:

例5:锌锰电池, 负极是锌, 正极是炭棒。 电极质是拌湿的NH4CL、MnO2是去极剂, 除去炭棒上的氢气膜, 减小电池的内阻。 正极反应是NH4+水解而提供的H+, 所以电极反应和总反应分别为:

例6:铅蓄电池 (放电) , 负极是Pb, 正极是Pb O2、H2SO4是电解质。 正负极生成的Pb2+同时SO42-结合生成难溶的Pb SO4。

负极:Pb-2e-+SO2-4=Pb SO4

例7:丁烷、空气燃料电离、电池, 其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 (Y2O3) 的氧化锆 (Zr O2) 晶体, 在熔融状态能传导O2-因此O2-参与负极反应。

摘要: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工作原理, 正确地书写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深入学习和应用化学电源的基础, 也是应用电化学知识, 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进行金属防护所必需的。

初中化学化合反应方程式总结 篇3

关键词: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基团化合价标定法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3–0071–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现行高中化学教学和高考对较复杂的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不作要求的,这使得有机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成了被高中化学教学遗忘的角落。由于现行高中化学教材和许多教辅资料中总是会涉及到一些有机氧化还原反应,这又使得高中化学老师常常要面对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由于许多高中化学老师平时很少研究有机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当有学生问及此类问题时,常常会使一些老师陷入较为尴尬的境地。要想从容地面对学生的此类提问,高中化学老师就应该熟练掌握有机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笔者在配平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实践中发现:在大、中学化学教学中普遍使用于无机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氧化数法[1]也适用于有机物被彻底氧化的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如乙烯、乙炔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彻底氧化的反应方程式就可以用氧化数法较简便地配平;若将氧化数法用于配平有机物被部分氧化的反应方程式的话,就会有较大的难度。吴晗清、张霄二位老师在“化学学习中洞察力的培养”[2]一文中提出了“用氢氧原子的得失计量转移的电子数法”配平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用此法配平有机物被部分氧化的反应方程式比用氧化数法优越一些。笔者在深入研习“用氢氧原子的得失计量转移的电子数法”时,发现该法既存在理论依据不充分、又存在部分反应方程式配平难度较大的缺陷。为了较简便地配平有机物被部分氧化的反应方程式,笔者研究并提出了理论依据充分、配平方法简单的配平新方法“基团化合价标定法”。在此,笔者特以甲苯、乙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部分氧化的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为例,向大家介绍如上三种方法配平有机物被部分氧化的反应方程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通过对比分析向大家推荐新的配平方法“基团化合价标定法”。

1 氧化数法

用氧化数法配平有机物被部分氧化的反应方程式时,首先要将有机物中氢、氧等元素的化合价看成是常见的化合价+1、-2,再将有机物写成分子式的形式求出其中碳元素的平均化合价(或称氧化数),然后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的原理配平反应方程式,配平之后再将有机物的分子式改写成结构简式。之所以在配平前要将有机物写成分子式,是为了方便求出各元素(主要是碳元素)的平均化合价,方便在元素符号上标示化合价。

氧化数法配平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步骤如下。先写出用分子式表示有机物组成的如下反应:

3 基团化合价标定法

有机物分子被部分氧化的特点是其中的某基团被氧化成了新的基团或新物质,其他部分没有变化。用氧化数法配平这类反应方程式的难度大,其主要原因就是氧化数法笼统地将氧化了的和未被氧化的基团合在一起通过平均化合价求算化合价的升降总数。如果我们在配平这类反应方程式时只关注被氧化基团中原子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可不可以使此类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变得简单一些呢?为了解决此问题,笔者研究提出了适用于配平有机物被部分氧化的配平新方法“基团化合价标定法”。

“基团化合价标定法”的基本原理源于“氧化数法”,其基本特点如下。将被氧化的基团和氧化生成的相应基团的化合价确定为0价,氢氧等原子的化合价当作+1、-2,据此分析基团内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化合价变化情况,根据基团内原子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和氧化剂中的原子在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总数相等的原理配平反应方程式。为什么要将基团的化合价确定为0价呢?这是由于有机物分子中的基团与基团之间通常都是碳碳原子相连接的,而碳碳原子是相同的原子,可以认为两个碳原子之间没有电子的转移。再进一步说,只要被氧化的基团与分子中其他基团的连接处(不一定是碳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则其他基团对被氧化的基团中各原子的化合价的变化就没有影响,基团间没有影响就没有电子的转移。

4 对比分析与建议

对比分析上述三种方法配平的两例有机物被部分氧化的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和步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氧化数法”在配平有机物被部分氧化的反应方程式时存在三个缺陷,一是结构简式与平均化合价的表示二者难以兼顾,这使得反应方程式难以在一次书写中完整地表达出反应方程式应该表达的含义。二是化合价升降总数的计算比较复杂,容易导致配平错误。三是一种有机物被氧化成两种以上的产物时,其配平思路和配平过程都很复杂,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由于有机物分子中一般不存在电子的得失,这使得“用氢氧原子的得失计量转移的电子数法”的理论依据显得不够充分,且该法只是在配平部分反应方程式时比较简便,在配平另一部分反应方程式(如方程式②)时仍然具有“氧化数法”的部分缺陷。“基团化合价标定法”克服了“氧化数法”和“用氢氧原子的得失计量转移的电子数法”的缺陷,该法的配平方法和步骤都很简便。“基团化合价标定法”源于“氧化数法”,其理论依据很充分。

从教学的角度说,“基团化合价标定法”不需要专门学习就能掌握,不会给学生增加额外的学习负担。因为“基团化合价标定法”源于“氧化数法”,只要把发生变化的基团的化合价标定为0价,把配平关注的目标锁定在被氧化的基团上,就可以参考“氧化数法”的基本原理简便地配平反应方程式。

综合起来看,“基团化合价标定法”在配平有机物分子被部分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时具有理论性强、配平简易、容易掌握的优点,建议在实际教学中参考“基团化合价标定法”。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编.无机化学·上册(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54~355.

[2]吴晗清,张霄.化学学习中洞察力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8):9~11.

摘要:提出了“基团化合价标定法”配平有机氧化还原方程式的新方法,用三种方法对两例有机物部分被氧化的反应方程式进行了配平,通过对比分析凸显了“基团化合价标定法”的优点。

关键词: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基团化合价标定法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3–0071–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现行高中化学教学和高考对较复杂的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不作要求的,这使得有机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成了被高中化学教学遗忘的角落。由于现行高中化学教材和许多教辅资料中总是会涉及到一些有机氧化还原反应,这又使得高中化学老师常常要面对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由于许多高中化学老师平时很少研究有机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当有学生问及此类问题时,常常会使一些老师陷入较为尴尬的境地。要想从容地面对学生的此类提问,高中化学老师就应该熟练掌握有机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笔者在配平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实践中发现:在大、中学化学教学中普遍使用于无机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氧化数法[1]也适用于有机物被彻底氧化的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如乙烯、乙炔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彻底氧化的反应方程式就可以用氧化数法较简便地配平;若将氧化数法用于配平有机物被部分氧化的反应方程式的话,就会有较大的难度。吴晗清、张霄二位老师在“化学学习中洞察力的培养”[2]一文中提出了“用氢氧原子的得失计量转移的电子数法”配平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用此法配平有机物被部分氧化的反应方程式比用氧化数法优越一些。笔者在深入研习“用氢氧原子的得失计量转移的电子数法”时,发现该法既存在理论依据不充分、又存在部分反应方程式配平难度较大的缺陷。为了较简便地配平有机物被部分氧化的反应方程式,笔者研究并提出了理论依据充分、配平方法简单的配平新方法“基团化合价标定法”。在此,笔者特以甲苯、乙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部分氧化的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为例,向大家介绍如上三种方法配平有机物被部分氧化的反应方程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通过对比分析向大家推荐新的配平方法“基团化合价标定法”。

1 氧化数法

用氧化数法配平有机物被部分氧化的反应方程式时,首先要将有机物中氢、氧等元素的化合价看成是常见的化合价+1、-2,再将有机物写成分子式的形式求出其中碳元素的平均化合价(或称氧化数),然后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的原理配平反应方程式,配平之后再将有机物的分子式改写成结构简式。之所以在配平前要将有机物写成分子式,是为了方便求出各元素(主要是碳元素)的平均化合价,方便在元素符号上标示化合价。

氧化数法配平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步骤如下。先写出用分子式表示有机物组成的如下反应:

3 基团化合价标定法

有机物分子被部分氧化的特点是其中的某基团被氧化成了新的基团或新物质,其他部分没有变化。用氧化数法配平这类反应方程式的难度大,其主要原因就是氧化数法笼统地将氧化了的和未被氧化的基团合在一起通过平均化合价求算化合价的升降总数。如果我们在配平这类反应方程式时只关注被氧化基团中原子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可不可以使此类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变得简单一些呢?为了解决此问题,笔者研究提出了适用于配平有机物被部分氧化的配平新方法“基团化合价标定法”。

“基团化合价标定法”的基本原理源于“氧化数法”,其基本特点如下。将被氧化的基团和氧化生成的相应基团的化合价确定为0价,氢氧等原子的化合价当作+1、-2,据此分析基团内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化合价变化情况,根据基团内原子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和氧化剂中的原子在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总数相等的原理配平反应方程式。为什么要将基团的化合价确定为0价呢?这是由于有机物分子中的基团与基团之间通常都是碳碳原子相连接的,而碳碳原子是相同的原子,可以认为两个碳原子之间没有电子的转移。再进一步说,只要被氧化的基团与分子中其他基团的连接处(不一定是碳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则其他基团对被氧化的基团中各原子的化合价的变化就没有影响,基团间没有影响就没有电子的转移。

4 对比分析与建议

对比分析上述三种方法配平的两例有机物被部分氧化的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和步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氧化数法”在配平有机物被部分氧化的反应方程式时存在三个缺陷,一是结构简式与平均化合价的表示二者难以兼顾,这使得反应方程式难以在一次书写中完整地表达出反应方程式应该表达的含义。二是化合价升降总数的计算比较复杂,容易导致配平错误。三是一种有机物被氧化成两种以上的产物时,其配平思路和配平过程都很复杂,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由于有机物分子中一般不存在电子的得失,这使得“用氢氧原子的得失计量转移的电子数法”的理论依据显得不够充分,且该法只是在配平部分反应方程式时比较简便,在配平另一部分反应方程式(如方程式②)时仍然具有“氧化数法”的部分缺陷。“基团化合价标定法”克服了“氧化数法”和“用氢氧原子的得失计量转移的电子数法”的缺陷,该法的配平方法和步骤都很简便。“基团化合价标定法”源于“氧化数法”,其理论依据很充分。

从教学的角度说,“基团化合价标定法”不需要专门学习就能掌握,不会给学生增加额外的学习负担。因为“基团化合价标定法”源于“氧化数法”,只要把发生变化的基团的化合价标定为0价,把配平关注的目标锁定在被氧化的基团上,就可以参考“氧化数法”的基本原理简便地配平反应方程式。

综合起来看,“基团化合价标定法”在配平有机物分子被部分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时具有理论性强、配平简易、容易掌握的优点,建议在实际教学中参考“基团化合价标定法”。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编.无机化学·上册(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54~355.

[2]吴晗清,张霄.化学学习中洞察力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8):9~11.

摘要:提出了“基团化合价标定法”配平有机氧化还原方程式的新方法,用三种方法对两例有机物部分被氧化的反应方程式进行了配平,通过对比分析凸显了“基团化合价标定法”的优点。

关键词: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基团化合价标定法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3–0071–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现行高中化学教学和高考对较复杂的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不作要求的,这使得有机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成了被高中化学教学遗忘的角落。由于现行高中化学教材和许多教辅资料中总是会涉及到一些有机氧化还原反应,这又使得高中化学老师常常要面对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由于许多高中化学老师平时很少研究有机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当有学生问及此类问题时,常常会使一些老师陷入较为尴尬的境地。要想从容地面对学生的此类提问,高中化学老师就应该熟练掌握有机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笔者在配平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实践中发现:在大、中学化学教学中普遍使用于无机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氧化数法[1]也适用于有机物被彻底氧化的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如乙烯、乙炔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彻底氧化的反应方程式就可以用氧化数法较简便地配平;若将氧化数法用于配平有机物被部分氧化的反应方程式的话,就会有较大的难度。吴晗清、张霄二位老师在“化学学习中洞察力的培养”[2]一文中提出了“用氢氧原子的得失计量转移的电子数法”配平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用此法配平有机物被部分氧化的反应方程式比用氧化数法优越一些。笔者在深入研习“用氢氧原子的得失计量转移的电子数法”时,发现该法既存在理论依据不充分、又存在部分反应方程式配平难度较大的缺陷。为了较简便地配平有机物被部分氧化的反应方程式,笔者研究并提出了理论依据充分、配平方法简单的配平新方法“基团化合价标定法”。在此,笔者特以甲苯、乙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部分氧化的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为例,向大家介绍如上三种方法配平有机物被部分氧化的反应方程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通过对比分析向大家推荐新的配平方法“基团化合价标定法”。

1 氧化数法

用氧化数法配平有机物被部分氧化的反应方程式时,首先要将有机物中氢、氧等元素的化合价看成是常见的化合价+1、-2,再将有机物写成分子式的形式求出其中碳元素的平均化合价(或称氧化数),然后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的原理配平反应方程式,配平之后再将有机物的分子式改写成结构简式。之所以在配平前要将有机物写成分子式,是为了方便求出各元素(主要是碳元素)的平均化合价,方便在元素符号上标示化合价。

氧化数法配平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步骤如下。先写出用分子式表示有机物组成的如下反应:

3 基团化合价标定法

有机物分子被部分氧化的特点是其中的某基团被氧化成了新的基团或新物质,其他部分没有变化。用氧化数法配平这类反应方程式的难度大,其主要原因就是氧化数法笼统地将氧化了的和未被氧化的基团合在一起通过平均化合价求算化合价的升降总数。如果我们在配平这类反应方程式时只关注被氧化基团中原子化合价的变化情况,可不可以使此类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变得简单一些呢?为了解决此问题,笔者研究提出了适用于配平有机物被部分氧化的配平新方法“基团化合价标定法”。

“基团化合价标定法”的基本原理源于“氧化数法”,其基本特点如下。将被氧化的基团和氧化生成的相应基团的化合价确定为0价,氢氧等原子的化合价当作+1、-2,据此分析基团内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化合价变化情况,根据基团内原子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总数和氧化剂中的原子在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总数相等的原理配平反应方程式。为什么要将基团的化合价确定为0价呢?这是由于有机物分子中的基团与基团之间通常都是碳碳原子相连接的,而碳碳原子是相同的原子,可以认为两个碳原子之间没有电子的转移。再进一步说,只要被氧化的基团与分子中其他基团的连接处(不一定是碳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则其他基团对被氧化的基团中各原子的化合价的变化就没有影响,基团间没有影响就没有电子的转移。

4 对比分析与建议

对比分析上述三种方法配平的两例有机物被部分氧化的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和步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氧化数法”在配平有机物被部分氧化的反应方程式时存在三个缺陷,一是结构简式与平均化合价的表示二者难以兼顾,这使得反应方程式难以在一次书写中完整地表达出反应方程式应该表达的含义。二是化合价升降总数的计算比较复杂,容易导致配平错误。三是一种有机物被氧化成两种以上的产物时,其配平思路和配平过程都很复杂,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由于有机物分子中一般不存在电子的得失,这使得“用氢氧原子的得失计量转移的电子数法”的理论依据显得不够充分,且该法只是在配平部分反应方程式时比较简便,在配平另一部分反应方程式(如方程式②)时仍然具有“氧化数法”的部分缺陷。“基团化合价标定法”克服了“氧化数法”和“用氢氧原子的得失计量转移的电子数法”的缺陷,该法的配平方法和步骤都很简便。“基团化合价标定法”源于“氧化数法”,其理论依据很充分。

从教学的角度说,“基团化合价标定法”不需要专门学习就能掌握,不会给学生增加额外的学习负担。因为“基团化合价标定法”源于“氧化数法”,只要把发生变化的基团的化合价标定为0价,把配平关注的目标锁定在被氧化的基团上,就可以参考“氧化数法”的基本原理简便地配平反应方程式。

综合起来看,“基团化合价标定法”在配平有机物分子被部分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时具有理论性强、配平简易、容易掌握的优点,建议在实际教学中参考“基团化合价标定法”。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编.无机化学·上册(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54~355.

初中化学化合反应方程式总结 篇4

化学姐说huaxue「中考复习」

也快到期末考试了,大家在忙着复习化学知识,化学姐也不能袖手旁观啊,给大家总结了几种金属及其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按照金属元素总结,记住了,期末考就不用愁了!铜 CuSO4o5H2O====CuSO4+5H2O↑现象: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

高温CuO+CO====Cu+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H2+CuO====Cu+H2O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生成

Cu+2AgNO3==Cu(NO3)2+2Ag现象:铜表面慢慢生成了银白色金属

CuCl2+2NaOH==Cu(OH)2↓+2NaCl现象:生成了蓝色絮状沉淀

CuO+H2SO4==CuSO4+H2O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Cu(OH)2+H2SO4==CuSO4+2H2O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Fe(Zn)+CuSO4==FeSO4+Cu 现象:有红色金属生成 Cu2(OH)2CO3====2CuO+H2O+CO2↑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 铁

Fe+2HCl==FeCl2+H2 现象:铁粉慢慢减少,同时有气体生成,溶液呈浅绿色

FeCl2+2NaOH==Fe(OH)2↓+NaCl现象: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

4Fe(OH)2+O2+2H2O==4Fe(OH)3 现象:氢氧化铁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成红棕色

Fe(OH)3+3HCl==FeCl3+3H2O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Fe(OH)2+2HCl==FeCl2+2H2O现象:白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浅绿色

Fe+CuSO4==FeSO4+Cu现象:铁溶解生成红色金属 Fe+AgNO3==Fe(NO3)2+Ag现象:铁溶解生成银白色的金属

Fe2O3+6HCl==2FeCl3+3H2O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的溶液现象: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Zn+FeCl2==ZnCl2+Fe现象:锌粉慢慢溶解,生成铁 银

AgNO3+HCl==AgCl↓+H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强酸

AgNO3+NaCl==AgCl↓+Na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强酸

Cu+2AgNO3==Cu(NO3)2+2Ag现象:红色的铜逐渐溶解,同时有银白色的金属生成

2AgNO3+Na2SO4==Ag2SO4↓+2Na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补充化学方程式

3Ag+4HNO3(稀)==3AgNO3+NO↑+2H2O现象:银逐渐溶解,生成气体遇空气变棕色

Ag+2HNO3(浓)==AgNO3+NO2↑+H2O 现象:银逐渐溶解,生成棕色气体

Cu+2H2SO4(浓)==CuSO4+SO2↑+2H2O现象:铜逐渐溶解,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FeCl3+Fe==3FeCl2 现象:铁粉逐渐溶解,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

初中化学方程式(上册总结) 篇5

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NH4HCO3NH3H2OCO2

2.二氧化硫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5SO2+2KMnO4+2H2O == K2SO4+2MnSO4+2H2SO4 3.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石蜡+O2H2OCO2

现象:(1)火焰明亮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烧杯壁出现水雾(4)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点燃4.碳在氧气中燃烧:C+O2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点燃5.氯化氢气体和氨气混合(浓盐酸和浓氨水反应): NH3+HCl==NH4Cl 6.碘化钾与硝酸银反应: KI+AgNO3==AgI+KNO3

7.铜绿(碱式碳酸铜)与盐酸反应: Cu2(OH)2CO3+4HCl == 2CuCl2+3H2O+CO2

现象:(1)绿色粉末逐渐溶解(2)有气泡产生(3)溶解后液体呈蓝绿色

8.铜绿(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Cu2(OH)2CO3==2CuO+H2O+CO2

现象:(1)绿色粉末变成黑色(2)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镁带在空气氧气中燃烧:2Mg+O22MgO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点燃10.铜丝加热: 2Cu + O2==2CuO

11.红磷白磷在氧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5O2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点燃12.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S+O2SO2

现象:A、在纯的氧气中燃烧(1)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燃1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2422点燃2MOn=KMOnM+ On O+ 14.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K4

OMn215.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2HO2=HO+ 2216.植物的光合作用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水===葡萄糖氧气

叶绿体光照22

17.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 == H2CO3 18.碳酸不稳定分解:H2CO3==H2O+CO2 19.大理石和稀盐酸(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原理):CaCO3+2HCl == CaCl2+H2O+CO2 20.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鉴别二氧化碳气体):CO2+Ca(OH)2 == CaCO3+H2O 21.生石灰和水反应:CaO+H2O == Ca(OH)2

22.电解水实验(研究水的组成实验):2H2O==2H2+ O2 23.氢气和氧气点燃:2H2+O22H2O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点燃通电2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CO2+2H2O 25.乙炔在空气中燃烧:2C2H2+5O2==4CO2+2H2O 26.碳与氧气反应:2C+O2(不充足)2CO 27.一氧化碳点燃:2CO+O22CO2

现象:(1)发出蓝色的火焰(2)放热(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点燃点燃点燃点燃28.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 2NaOH+CuSO4=Cu(OH)2+Na2SO4

29.玻义耳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氧化汞分解 2HgO==2Hg+ O2  汞加热 2Hg+O2==2HgO 30.铝在空气中形成氧化膜:4Al+3O2==2Al2O3 31.锌与盐酸反应: Zn+2HCl==ZnCl2+H2

32.氯酸钾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分解制氧气(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KClO3===2KCl+3O2

MnO233.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FeCl3+3NaOH==Fe(OH)3+3NaCl 34.电解氯化镁: MgCl2==Mg+ Cl2

35.锌与稀硫酸反应: Zn+ H2SO4==ZnSO4 + H2

36.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2CaCO3+2SO2+O2==2CaSO4+2CO2 37.乙醇(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2CO2+3H2O 38.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Cu + H2O

39.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2MgO+C

点燃点燃通电

高温40.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取二氧化碳原理):CaCO3==CaO+CO2 41.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42.铁和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 43.铁和稀硫酸反应:Fe+H2SO4==FeSO4+H2 44.铝和盐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

45.铝和稀硫酸: 2Al+3H2SO4==Al2(SO4)3+3H2 46.锌和盐酸的反应:Zn+2HCl==ZnCl2+H2

47.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氢气原理)Zn+H2SO4==ZnSO4+H2 48.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湿法炼铜原理):Fe+CuSO4== Cu+FeSO4

现象:(1)铁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2)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49.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高炉炼铁原理):3CO+Fe2O3==2Fe+3CO2 现象:(1)红色粉未变成黑色(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通电高温50.电解铝: 2Al2O3==4Al+ 3O2

51.碳还原二氧化碳:CO2 + C==2CO 高温52.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CuSO4== Cu+ZnSO4 53.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CuO+H2SO4== CuSO4+H2O 54.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4Fe + 3CO2 55.用盐酸除去铁锈:Fe2O3+6HCl == 2FeCl3+3H2O

高温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 二四碳,3452+32422HClKNaAg

O2Ca2Mg n

AlSiP

FeFe

CC B2aZ二四六硫,三五氮;铜汞二价最常见(一五七氯常常见)单质零价永不变。

S2S4S6

N2N4N3N5 

Cu2Cu Hg2

ClClCl5Cl7

负一硝酸氢氧根

负二硫酸碳酸根

负三记住磷酸根

正一价的是铵根

NO3

OH

SO42

CO32

PO43

NH4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等: 红色:红P、Cu、Fe2O3 红褐色:Fe(OH)3

浅绿色:Fe2+盐的溶液 黄色:S、Fe3+盐的溶液 绿色:Cu2(OH)2CO3 紫黑色:KMnO4晶体

蓝色:Cu(OH)

2、CuCO3、CuSO4·5H2O、Cu2+盐的溶液 紫红色:KMnO4溶液

黑色:C、Fe粉、CuO、MnO2、Fe3O4

白色:BaSO4、AgCl、MgO、P2O5、CaO、NaOH、Ca(OH)

2、CaCO3、KClO3、KCl、NaCl、BaCO3、CuSO4、Na2CO3

无色气体:空气、O2、H2、CO2、CO、CH4、N2、SO2 刺激性气味气体:SO2、HCl、HNO3等

无色透明:金刚石、干冰以及大部分酸、碱、盐的溶液和酒精、乙酸的溶液

四.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小结:

1、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

2、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五.物质的化学名称、俗名和化学式

汞(水银)Hg 硫(硫磺)S 氧化钙(生石灰)CaO 氯化钠(食盐)NaCl 固体二氧化碳(干冰)CO2 氧化铁(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

碳酸钙(大理石、石灰石、方解石)CaCO3 碱式碳酸铜(铜绿、孔雀石)Cu2(OH)2 CO甲烷(沼气)CH4 乙醇(酒精)C2 H5 OH 乙酸(醋酸)CH3 COOH

碳酸钠(纯碱)Na2 CO3 硫酸铜晶体(蓝矾、胆矾)CuSO45H2O

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Ca(OH)2

水煤气: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 爆鸣气: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

碳酸钠(苏打、纯碱)Na2SO

4碳酸氢钠(小苏打、重碱)NaHCO3 硫代硫酸钠(大苏打、海波)Na2S2O35H2O

硫酸铝钾

(明矾)KAl(SO4)212H2O

重铬酸钾(红矾)K2Cr

碳酸钾(钾碱、草碱、草木灰)K2CO

32O7硫酸钙(生石膏、石膏)CaSO42H2O

高二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小结 篇6

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小结

一.取代反应1.CH4+Cl2--光→CH3Cl+HCl C2H6+Cl2-光→C2H5Cl+HCl

2.C6H6+Br2—Fe→C6H5Br+HBr 3.C2H5OH+HBr--加热→C2H5Br+H2O

4.C6H6+HNO3--H2SO4水浴加热→C6H5NO2+H2O

6.C6H5Cl+H2O--NaOHCu,高温,加压→C6H5OH+HCl

7.C2H5Cl+H2O—NaOH→C2H5OH+HCl

8.CH3COOC2H5+H2O--无机酸或碱→CH3COOH+C2H5OH

9.(C17H35COO)3C3H5+3NaOH→C3H5(OH)3+3C17H35COOH

二.加成反应

10.CH2=CH2+H2→Ni加热→CH3CH13.CH2=CH2+HCl--催化剂,加热→CH3CH2Cl

14.C2H2+H2--Ni,加热→CH2=CHC2H2+2H2--Ni,加热→CH3CH3

15.C2H2+2HCl--催化剂,加热→CH3CHCl2

16.CH2=CH-CH=CH2+Br2→CH2=CH-CHBr-CH2Br

17.CH2=CH-CH=CH2+Br2→CH2Br-CH=CH-CH2Br

18.CH2=CH-CH=CH2+2Br2→BrCH2-CHBr-CHBr-CH2Br

19.CH3CHO+H2–Ni→CH3CH2OH

20.CH2OH-(CHOH)4-CHO+H2--Ni→CH2OH-(CHOH)4-CH2OH

21.C6H6+3H2—Ni→C6H12(环己烷)

22.C6H6+3Cl2--光→C6H6Cl6(六六六)

23.CH2=CH2+H2O--H2SO4或H3PO4,加热,加压→CH3CH2OH

三.消去反应

24.CH3CH2OH--浓H2SO4,170℃→CH2=CH2↑+H2O

25.CH3CH2Br+NaOH--醇,加热→CH2=CH2↑+NaBr+H2O

四.酯化反应(亦是取代反应)

26.CH3COOH+CH3CH2OH--浓H2SO4,加热→CH3COOC2H5+H2O

27.C3H5(OH)3+3HNO3--浓H2SO4→C3H5(ONO2)3+3H2O

28.[C6H7O2(OH)3]n+3nHNO3(浓)--浓H2SO4→[C6H7O2(ONO2)3]n+3nH2O

29.[C6H7O2(OH)3]n+3nCH3COOH--浓H2SO4→[C6H7O2(OOCCH3)3]n+3nH2O

30.葡萄糖+乙酸乙酸酐

五.水解(卤代烃、酯、油脂的水解见上,亦是取代反应)

31.CH3COONa+H2O→CH3COOH+NaOH

32.CH3CH2ONa+H2O→CH3CH2OH+NaOH

33.C6H5ONa+H2O→C6H5OH+NaOH

34.C17H35COONa+H2O→C17H35COOH+NaOH

35.(C6H10O5)n+nH2O--淀粉酶→nC12H22O1淀粉麦芽糖

36.2(C6H10O5)n+nH2O--H2SO4,加热→nC6H12O6

淀粉葡萄糖

37.(C6H10O5)n+nH2O--H2SO4,常时间加热→nC6H12O6

纤维素葡萄糖

38.C12H22O11+H2O--H2SO4→C6H12O6+C6H12O6

蔗糖葡萄糖果糖

39.C12H22O11+H2O--H2SO4→2C6H12O6

麦芽糖葡萄糖

40.蛋白质--胃蛋白酶或胰蛋白酶→各种a-氨基酸

六.氧化反应

(一)被强氧化剂氧化

41.2C2H5OH+O2--Cu或Ag→2CH3CHO+2H2O

42.C6H12O6+6O2→6CO2+6H2O+热

43.2CH3CHO+O2→2CH3COOH

★44.5CH2=CH2+6KMnO4+18H2SO4→6K2SO4+10CO2+12MnSO4+28H2O

★45.5C6H5CH3+6KMnO4+9H2SO4→5C6H5COOH+3K2SO4+6MnSO4+14H2O

★46.5C6H5CH2CH3+12KMnO4+18H2SO4→5C6H5COOH+5CO2+6K2SO4+12MnSO4+28H2O

(二)被弱氧化剂氧化

47.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

48.CH3CHO+2Cu(OH)2加热→CH3COOH+Cu2O↓+2H2O

49.CH2OH(CHOH)4CHO+2[Ag(NH3)2]OH→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

50.CH2OH(CHOH)4CHO+2Cu(OH)2--加热→CH2OH(CHOH)4COOH+Cu2O↓+2H2O

51.HCOOH+2[Ag(NH3)2]OH→NH4HCO3+2Ag↓+3NH3+H2O

52.HCOOH+2Cu(OH)2加热→CO2+Cu2O↓+3H2O

53.HCOONa+2[Ag(NH3)2]OH→NaHCO3+4NH3+2Ag↓+H2O

54.HCOONH4+2[Ag(NH3)2]OH→NH4HCO3+2Ag↓+4NH3+H2O

55.HCOOR+2[Ag(NH3)2]OH→NH4OCOOR+2Ag↓+3NH3+H2O

56.HCHO+2[Ag(NH3)2]OH→HCOONH4+2Ag↓+3NH3+H2O

57.HCHO+4[Ag(NH3)2]OH→NH4HCO3+4Ag↓+7NH3+2H2O

58.HCHO+4Cu(OH)2加热→CO2+2Cu2O↓+5H2O

七.还原反应

59.CH3COCH3+H2--Ni→CH3CHOHCH360.HCHO+H2--Ni→CH3OH

61.C6H5CH=CH2+4H2--Ni→C6H11CH2CH3

八.加聚反应

62.nCH2=CH2→[CH2-CH2]n63.nCH3-CH=CH2→[CH-CH2]n

64.nCH2=CHX→[CH2-CH]n65.nCF2=CF2→[CF2-CF2]n

66.nCH2=CHCN→[CH2-CH]n67.nCH2=C-COOCH3→[CH2-C]n

68.nCH2=C-CH=CH2→[CH2-C=CH-CH2]n

69.nCH2=CH-CH=CH2→[CH2-CH=CH-CH2]n

70.nCH2=CH-CH=CH2+nC6H5CH=CH2→

[CH2-CH=CH-CH2-CH2-CH]n或[CH2-CH=CH-CH2-CH-CH2]n

71.3CHCH→C6H6(苯)72.nCH2=CH2+nCH3-CH=CH2→

[CH2-CH-CH2-CH2]n或[CH-CH2-CH2-CH2]n

九.缩聚反应

72.H-N-CH2-C-OH+H-N-CH2-C-OH+...→H-N-CH2-C-N-CH2-C-...+nH2O

73.nC6H5OH+nHCHO---浓HCl,加热→[C6H3OHCH2]n+nH2O

74.HOOC--COOH+nHO-CH2CH2-OH→[CO--COOCH2CH2O]n+2nH2O

十.其他

(一)有机物跟钠的反应

75.2CH3CH2OH+2Na→2CH3CH2ONa+H76.2C6H5OH+2Na→2C6H5ONa+H2↑

77.2CH3COOH+2Na→2CH3COONa+H2↑

(二)炭化

78.C12H22O11--浓H2SO4→12C+11H2O

(三)分子间脱水

79.2C2H5OH--浓H2SO4,140℃→C2H5OC2H5+H2O

(四)氨基酸的两性

80.CH2-COOH+HCl→[CH2-COOH]Cl-

81.CH2-COOH+NaOH→CH2-COONa+H2O

甲烷燃烧

CH4+2O2→CO2+2H2O(条件为点燃)

甲烷隔绝空气高温分解

甲烷分解很复杂,以下是最终分解。CH4→C+2H2(条件为高温高压,催化剂)

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条件都为光照。)

实验室制甲烷

CH3COONa+NaOH→Na2CO3+CH4(条件是CaO 加热)

乙烯燃烧

CH2=CH2+3O2→2CO2+2H2O(条件为点燃)

乙烯和溴水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和水

CH2=CH2+H20→CH3CH2OH(条件为催化剂)

乙烯和氯化氢

CH2=CH2+HCl→CH3-CH2Cl

乙烯和氢气

CH2=CH2+H2→CH3-CH3(条件为催化剂)

乙烯聚合

nCH2=CH2→-[-CH2-CH2-]n-(条件为催化剂)

氯乙烯聚合

nCH2=CHCl→-[-CH2-CHCl-]n-(条件为催化剂)

实验室制乙烯

CH3CH2OH→CH2=CH2↑+H2O(条件为加热,浓H2SO4)

乙炔燃烧

C2H2+3O2→2CO2+H2O(条件为点燃)

乙炔和溴水 C2H2+2Br2→C2H2Br4

乙炔和氯化氢

两步反应:C2H2+HCl→C2H3Cl--------C2H3Cl+HCl→C2H4Cl2

乙炔和氢气

两步反应:C2H2+H2→C2H4→C2H2+2H2→C2H6(条件为催化剂)

实验室制乙炔

CaC2+2H2O→Ca(OH)2+C2H2↑

以食盐、水、石灰石、焦炭为原料合成聚乙烯的方程式。CaCO3 === CaO + CO2 2CaO+5C===2CaC2+CO2 CaC2+2H2O→C2H2+Ca(OH)2 C+H2O===CO+H2-----高温

C2H2+H2→C2H4----乙炔加成生成乙烯 C2H4可聚合苯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条件为点燃)

苯和液溴的取代 C6H6+Br2→C6H5Br+HBr

苯和浓硫酸浓硝酸

C6H6+HNO3→C6H5NO2+H2O(条件为浓硫酸)

苯和氢气

C6H6+3H2→C6H12(条件为催化剂)

乙醇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条件为点燃)

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

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为催化剂)(这是总方程式)

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方程式

CH3CH2OH→CH2=CH2+H2O(条件为浓硫酸 170摄氏度)

两分子乙醇发生分子间脱水

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条件为催化剂浓硫酸 140摄氏度)

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方程式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乙酸和镁

Mg+2CH3COOH→(CH3COO)2Mg+H2

乙酸和氧化钙

2CH3COOH+CaO→(CH3CH2)2Ca+H2O

乙酸和氢氧化钠

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

乙酸和碳酸钠

Na2CO3+2CH3COOH→2CH3COONa+H2O+CO2↑

甲醛和新制的氢氧化铜

HCHO+4Cu(OH)2→2Cu2O+CO2↑+5H2O

乙醛和新制的氢氧化铜

CH3CHO+2Cu→Cu2O(沉淀)+CH3COOH+2H2O

乙醛氧化为乙酸

2CH3CHO+O2→2CH3COOH(条件为催化剂或加温)

初中化学化合反应方程式总结 篇7

以生活为案例 熟练应用知识

近几年化学占成绩的比例不大,往往使部分学生和家长走入误区,认为化学不重要。但恰恰相反,人们生活的每时每刻都与化学紧密相关,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例如,我们的家家户户的燃气灶,燃烧的是天然气、煤气、还是液化气?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如果发生了煤气泄漏,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和家人;如果学生遇到毒气的泄漏事件,应该采取什么应急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生活质量,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也是中考的主题。所以在复习时要记住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防爆的知识,懂得怎样防火、灭火,遇到紧急情况后怎样救助自己,在学习中学会保护自己。

强化训练 巩固知识

化学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在考察双基的同时,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能力,注重考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用性。所以通过做题进行强化训练,是对学生的应试能力的培养,人们常说“见多识广”,多做题,从解题中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熟练掌握知识;从解题中学会从众多的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不要为做题而做题,要从一类题中学会归纳、总结所用到的知识点、解题方法,在不断的做题中提高自己的审题能力、应试能力,培养自信心。所以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一要限时,提高速度;二要准确,提高质量;三要注意解题格式的规范性;四要坚持做题后小结,归纳出同一类习题的解题方法。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技能。

情感目标

通过对各种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不同配平方法的介绍,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的训练。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原则和步骤。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教材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是正确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侧重理科学生所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种,本节介绍的“化便谷升降法”就是其中的一种。

教材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引入,说明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配平,但对于较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配平不太方便,进而引出用“化合价升降法”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本节教材通过三个典型的例题,对三种不同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细致分析;介绍了三种不同的配平方法,培养了学生灵活看待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能力,训练了学生的辩证思维。

教材还通过问题讨论,将学生易出错误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用配平时应遵循的原则—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进行分析判断,强化了配平的关键步骤—使反应前后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的原则,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教法建议

教学中应注重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利用学生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和接触的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学习本节内容。教学中应采用精讲精练、讲练结合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不能使学生一步到位,随意拓宽知识内容。

1.通过复习,总结配平原则

教师通过以学生学习过的某一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为例,引导学生分析电子转移及化合价的变化,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2.配平步骤

[例1]、[例2]师生共同分析归纳配平基本步骤:

(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分别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得出升降数目。

(2)使化合价升高与化合价降低的总数相等(求最小公倍数法)

(3)用观察的方法配平其它物质的化学计算数(包括部分未被氧化或还原的原子(原子团)数通过观察法增加到有关还原剂或氧化剂的化学计量数上),配平后把单线改成等号。

该基本步骤可简记作:划好价、列变化、求总数、配化学计量数。

[例3]在一般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逆向配平的方法。属于经验之谈,是对学生辩证思维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为使学生较好地掌握配平技能,建议在分析完每个例题后,补充针对性问题,强化技能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另外,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可组织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讨论”、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配平要满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守恒、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练习加以巩固。通过设置该“讨论”内容,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知识,强化了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作用。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补充配平的另一种方法—离子一电子法,以及不同化合价的同种元素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确定方法:氧化产物中的被氧化元素的价态不能高于还原产物中被还原元素的价态。

如:(浓)—氧化产物是而不是或,还原产物是而不是。 氧化产物的还原产物。

典型例题

例1 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未配平化学方程式为:

,请配平方程式。

选题目的:复习巩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般配平方法,当使用一般配平方法有困难时可用其它方法配平。拓宽视野,达到简化配平方法的目的。此题适于任何学生。

解析:一般可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关系

5NH4NO3 ====2HNO3+4N2↑+9H2O

升高3×5

降低5×3

为了简化配平过程,也可通过反应物中氮元素的平均化合价及变化关系

5/2NH4NO3 ——HNO3+2N2↑+9/2H2O===>5NH4NO3 ===2HNO3+4N2↑+9H2O

N:+1——→+5 升高4×1

2N:(+1—→0)×2降低2×2

注:在配平此题时一定要注意,氮元素的化合价不能出现交叉现象

解答: 5、2、4、9。

启示:对于同种物质中同种元素价态不清或同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价态不同时,只需根据化合价法则,找出元素的相应化合价,抓住质量守恒、电子守恒,就可正确配平。

例2 已知在下列反应中失去7mol电子,完成并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选题目的:加强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依据是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总数相等。”的理解。此题作为提高能力可介绍给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

思路分析: 观察反应前后的化合价的变化:。CuSCN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十分清楚,则化合价的变化更不易一一找出,另外氧元素的化合价也发生了变化。因此,该题不宜使用一般方法配平,因SCN- 和HCN中元素化合价较复杂,做起来较麻烦,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地电子总数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是相等的这一规律。根据题中已知条件设未知系数求算。

设计量数为,计量数为,根据得失电子数相等,有7x=5y。

所以x:y=5:7,代入后用观察法确定其它物质计量数,最后使各项计量数变为整数,得:10、14、21、10、10、14、7、16。

注:解本题是依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和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是相等的这一规律。本题若用确定元素化合价变化进行配平,需确定中为+1价,S为-2价,1个应当失去,可得相同结果,但做起来较麻烦。

启示: 因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化学反应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一个反应都了解的很透彻,抓住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依据,即可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例3 在强碱性的热溶液中加入足量硫粉,发生反应生成-和。生成物继续跟硫作用生成和。过滤后除去过量的硫,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强碱液后再通入足量的,跟反应也完全转化为。

(1)写出以上各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若有amol硫经上述转化后,最终完全变为,至少需和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3)若原热碱液中含6mol,则上述amol硫的转化过程里生成的中的值为多少?

选题目的:该题以信息的形式给出已知条件,是培养学生学会提炼题中信息作为解题依据的能力;锻炼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学习方法;复习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等知识在解题中的应用。

解析:

反应热与热化学方程式教案 篇8

一.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通常情况下的反应热即焓变,用ΔH表示,单位___。

旧键的断裂___能量;新键的形成___能量,总能量的变化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能量变化的相对大小。吸热反应:__者>__者;放热反应:__者<__者。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放出热量吸收热量

前者为反应

3.放热反应ΔH为“或ΔH吸热反应ΔH为“”或ΔH?H=E(的总能量)-E(的总能量)

?H=E(的键能总和)-E(的键能总和)

4.常见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⑴常见放热反应①②⑵常见吸热反应①②

5.反应热的测量仪器叫量热计

初中化学化合反应方程式总结 篇9

氯化铜是绿色至蓝色粉末或斜方双锥体结晶。在湿空气中潮解,在干燥空气中风化。在70至200℃时失去水分。易溶于水、乙醇和甲醇,略溶于丙酮和乙酸乙酯,微溶于乙醚。其水溶液对石蕊呈酸性。0.2mol/L水溶液的pH为3.6,相对密度2.54。100℃时失去结晶水,有毒,有刺激性。用于颜料,木材防腐等工业,并用作消毒剂、媒染剂、催化剂。

铁是一种化学元素,为晶体,它的化学符号是Fe,原子序数是26,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第VIII族,是铁族元素的代表,是最常用的.金属。它是过渡金属的一种,是地壳含量第二高的金属元素。

初中化学化合反应方程式总结 篇10

在初中化学课本中与元素化合物相关的知识占据了绝大部分,并且考试出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比重也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和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应在元素化合物有关知识上投入更大的精力.本文立足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就“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这一问题,展开简要的讨论分析.以期通过笔者努力,找到促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从而为相关人士提供部分参考.

一、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化学中的地位

元素化合物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初中化学中许多知识都涉及到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或是由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组成,可见元素化合物不仅是化学的基础理念还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理论,并且初中化学的学习通常是从元素化合物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开始的,再扩展到元素化合物的制取、鉴别等化学知识,因此,学生只有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得到清晰、深入的理解才能学好初中化学.此外,元素化合物相关的知识与人们的许多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关联,而教学是为了培养人才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总而言之,化学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二、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教学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问题,包括: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落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讲解不能结合实际等等.接下来,笔者将针对上述提到的两个方面,展开较为详细的论述:

1.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模式单一成为了我国中小学教学现状中最大且最常见的问题.化学作为知识内容丰富有趣的学科本应该是受到学生喜爱的,但是受到教师教学方式单一问题的影响不仅促使学生降低了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化学教学课堂中的学习积极性降低,还导致学生在课余时间用在化学知识的预习、复习和练习的时间较少,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但化学作为学生考试科目之一,关系着学生的综合成绩和学生的就业发展方向,因此教学模式单一、落后,无法满足教学的现实需求,是初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2.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讲解不能结合实际

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社会的运营都离不开化学,可见化学技术和化学用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作为化学知识理论的基础———元素化合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更为紧密,在教学中采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与元素化合物有关事物进行讲解可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亲切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复杂知识时产生的抵触心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没有结合生活实际讲解化学知识,使学生对复杂多样的元素化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不足,导致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深层运用能力较弱,影响了学生的深入学习,导致课堂教学效果难以提高.

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方法

1.丰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元素化合物相关的知识内容较多,且相互之间的相似度较高,易使学生对有关联的知识产生记忆混淆现象,对此,教师就应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讲解时采用丰富且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清晰的记忆,此外,丰富的教学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学习中,教师就可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视频演示实验操作等丰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进行清晰的了解和深刻的记忆,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结合实际,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因为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故教师在元素化合物的教学中就可结合生活生产实际对相关的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讲解,对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蕴含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讲解可使学生能够参与其中,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了解、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促进学生发散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

此外,教师还可在元素化合物知识讲解中安排实验环节,并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的知识更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如在《金属的化学性质》学习时,教师就可结合实际生产中从铜矿中制取金属铜用到的铁的金属活泼型比铜高的化学性质的知识———先使铜矿在硫酸溶液中溶解,再加入铁就可将金属铜置换出来,同时教师也可安排相关的实验课程,使学生在亲身操作中了解到铁的这一化学性质,采用类似的方法运用到其他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不仅可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3.整理相关的知识,建立元素化合物知识网络

化学教材的安排中存在一些相对不合理的现象,使本身就琐碎的化学知识内容影响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作为化学理念基础的元素化学物的相关知识更为繁多且内容更为分散,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因此,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讲解中学生可在教师的帮助下对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整理分类,建立清晰、完整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对复杂知识的记忆,简化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

上一篇:入团有用的下一篇:春联的由来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