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重点方程式

2024-08-24

初中化学重点方程式(通用8篇)

初中化学重点方程式 篇1

初中化学

|

重点化学方程式大汇总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

Ca(OH)2+CO2=CaCO3↓+H2O

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最好不用它检验,CaCO3+CO2+H2O=Ca(HCO3)2沉淀消失,可用Ba(OH)2溶液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Mg+O2=2MgO

现象: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关知识点:(1)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2)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3)镁可做照明弹;(4)镁条的着火点高,火柴放热少,不能达到镁的着火点,不能用火柴点燃;(5)镁很活泼,为了保护镁,在镁表面涂上一层黑色保护膜,点燃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3.水通电分解(分解反应)

2H2O=2H2↑+O2↑

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相关知识点:(1)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3)电解水时,在水中预先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4)电源为直流电

4.生石灰和水反应(化合反应)

CaO+H2O=Ca(OH)2

现象:白色粉末溶解

相关知识点:(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4)发出大量的热

5.实验室制取氧气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分解反应)

2KClO3=MnO2(作催化剂)=2KCl+3O2↑

相关知识点:(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洗净、干燥、称量。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反应)

2KMnO4=K2MnO4+MnO2+O2↑

相关知识点:在试管口要堵上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滑落堵塞导管。

③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分解反应)

2H2O2=MnO2(作催化剂)=2H2O+O2↑

共同知识点:(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下方,收集好后要正放在桌面上;(2)实验结束要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避免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3)加热时试管要略向下倾斜,避免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4)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再收集;(5)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满,伸入瓶中检验是否是氧气。

6.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充分燃烧:C+O2=CO2

不充分燃烧:2C+O2=2CO

现象: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氧气中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进行检验。

7.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S+O2=SO2

现象:在空气中是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是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体。

相关知识点:(1)应后的产物可用紫色的石蕊来检验(紫色变成红色);(2)在集气瓶底部事先放少量水或碱溶液(NaOH)以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8.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3Fe+2O2=Fe3O4

现象: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相关知识点:(1)铁丝盘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在铁丝下方挂一根点燃的火柴是为了引燃铁丝;(3)等火柴快燃尽在伸入集气瓶中,太早,火柴消耗氧气,铁丝不能完全燃烧;太晚,不能引燃;(4)事先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细沙,避免灼热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9.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4P+5O2=2P2O5

现象:产生大量白烟并放热

相关知识点:可用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0.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H2+O2=2H2O

现象: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热,有水珠生成相关知识点:(1)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11.木炭还原氧化铜(置换反应)

C+2CuO=2Cu+CO2↑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放热

相关知识点:(1)把木炭粉和氧化铜铺放进试管,使受热面积大,反应快;(2)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为了检验是否产生CO2;(3)在酒精灯上加网罩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4)先撤出导气管防止石灰水倒流炸裂试管;(5)试管冷却后在把粉末倒出,防止灼热的铜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CuO;(6)C是还原剂,CuO是氧化剂

12.氢气还原氧化铜(置换反应)

H2+CuO=Cu+H2O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同时试管口有水滴生成相关知识点:(1)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段时间氢气,目的是赶走试管内的空气;(2)实验结束后,应先拿走酒精灯,后撤走氢气导管,目的是防止新生成的铜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又生成氧化铜。

1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

大理石(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

现象:白色固体溶解,同时有大量气泡产生。

相关知识点:(1)碳酸钙是一种白色难溶的固体,利用它能溶解在盐酸中的特性,可以用盐酸来除去某物质中混有的碳酸钙;(2)不能用浓盐酸是因为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混入CO2中。使CO2不纯;(3)不能用稀硫酸是因为碳酸钙和硫酸反映,产生CaSO4微溶于水,覆盖在固体表面,使反应停止;(4)不能用碳酸钙粉末是因为反应物接触面积大,反应速度太快。

14.工业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分解反应)

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CaO+CO2↑

相关知识点:CaO俗名为生石灰

15.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CO+O2=2CO2

现象:产生蓝色火焰

相关知识点:(1)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16.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CuO=Cu+CO2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粉末,生成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一氧化碳是还原剂,氧化铜是氧化剂

17.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2O2=CO2+2H2O

现象:火焰明亮呈浅蓝色

相关知识点:甲烷是天然气(或沼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很好的燃料。

18.工业制造盐酸(化合反应)

H2+Cl2=2HCl

相关知识点:该反应说明了在特殊条件下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19.实验室制取氢气(置换反应)

Zn+H2SO4=ZnSO4+H2↑

相关知识点:(1)氢气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20.木炭和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化合反应)

C+CO2=2CO

相关知识点:(1)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2)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它的纯度。

21.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化合反应)

CO2+H2O=H2CO3

现象:生成了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碳酸。

22.碳酸不稳定分解(分解反应)

H2CO3=H2O+CO2↑

相关知识点:(1)碳酸是一种不稳定的酸,受热易分解;(2)分解时,二氧化碳从溶液中逸出,使红色石蕊溶液变成紫色。

23.灭火器的反应原理

Al2(SO4)3+6NaHCO3=3Na2SO4+2Al(OH)3↓+6CO2↑

灭火原理: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们能粘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

24.金属和水的反应(置换反应)

①2K+2H2O=KOH+H2↑

②3Fe+4H2O=Fe3O4+4H2↑

25.水与非金属的反应(置换反应)

C+H2O=CO+H2↑

26.水与氧化物的反应(化合反应)

①SO3+H2O=H2SO4

②Na2O+H2O=2NaOH

27.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分解反应)

NH4HCO3=NH3↑+H2O+CO2↑

28.用盐酸来清除铁锈(复分解反应)

Fe2O3+6HCl=2FeCl3+3H2O

29.铁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反应)

Fe+CuSO4=FeSO4+Cu

现象: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铁表面有红色固体产生

30.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复分解反应)

CuSO4+2NaOH=Cu(OH)2↓+Na2SO4

现象:产生蓝色沉淀

31.二氧化硫与烧碱溶液反应

SO2+2NaOH=Na2SO3+H2O

32.点燃酒精

C2H5OH+2O2=2CO2+3H2O

33.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性沉淀(复分解反应)

NaCl+AgNO3=NaNO3+AgCl↓

34.稀硫酸溶液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性沉淀

H2SO4+Ba(NO3)2=BaSO4↓+2HNO3

35.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复分解反应)

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36.碳酸纳与盐酸反应(复分解反应)

Na2CO3+HCl=NaCl+CO2+H2O

现象:固体溶解,产生气泡

初中化学重点方程式 篇2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 重视不够。

部分教师对化学用语, 特别是化学方程式在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地位认识不足, 重视程度不够, 缺乏整体把握全局的理解, 只把化学用语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来孤立传授, 没有把化学用语作为一项重要的技能, 同双基教学有效结合起来, 加以理解和应用, 特别是在年轻教师中这种情况尤为突出。

第二, 教法不当。

在第一、二单元的教学中, 教师过多重视实验教学, 没有把化学用语分散到这两章中给学生记忆。当学生面对众多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时, 感到手足无措, 难以接受。

第三, 贪多求全。

在教学中, 有些教师面对众多的化学用语, 主次不分, 对一些本应循序渐进学习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集中统一要求, 过高估计学生的记忆能力, 违背记忆规律, 未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的指导, 只是要求学生进行机械重复的练习。这样的教学, 给学生的记忆带来极大的难度, 学生因此感到化学知识难记、难理解, 学习兴趣下降, 学习成绩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二、应采取的教学措施和方法

1.把好元素符号、化学式这一关

元素符号的记忆和书写是化学式的基础, 化学式的书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因此记熟元素和原子团的符号和化合价是写好化学式的关键。要正确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必须过好元素符号、化学式这一关。笔者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具体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 运用兴趣教学, 提高学习效果

刚开始接触化学, 学生都有好奇心, 面对教师演示的有趣实验, 学生都很感兴趣, 教师应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设计多种教学方式, 有计划地分散难点, 让学生轻松地学习, 提高学习化学用语的兴趣。为避免学生学习化学用语时感到枯燥无味, 可将元素符号、化合价编成顺口溜, 让学生记忆, 提高记忆效果。

(2) 分散难点, 降低难度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习的一个难点, 化学用语种类、数量繁多。笔者的做法是:分散难点, 化整为零, 循序渐进, 稳步推进。将化学用语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教学。

第一阶段, 从绪言到第二单元是元素符号、化学式的识记阶段。从绪言课开始, 可将部分简单的元素符号或化学式比较规范地出示给学生, 让学生在比较新奇的感受中, 记住部分常见符号。如每节课用2~3分钟, 记3~5种元素符号, 学生感到没有负担, 愿意学, 待学到元素、元素符号这一节时, 学生已能熟练地读、写24种常见元素符号。从第一单元开始, 所涉及的物质, 教师可在其名称下方注明化学式, 让学生经常与这些物质的化学式见一见面, 不作其他要求。等到学习化学式时, 学生已有较好的基础, 教学质量会大大提高。

第二阶段, 从第四单元课题2到第五单元, 是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理解阶段。让学生理解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并掌握用元素符号写化学式, 用化学式写化学方程式的初步规律。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教学的重点, 掌握好化学式与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可使学生形成化学方程式的雏形。配平化学方程式是教学的难点, 除了讲清最小公倍数法, 还可通过实例简单介绍“奇数配偶法”等。

第三阶段, 从第六单元到第十一单元, 是着重巩固、扩大和应用化学用语的高级阶段。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酸碱盐的性质与单质、氧化物的简单关系, 是化学用语的高级阶段。要熟练应用化学方程式必须强调理解。

(3) 加强练习, 巩固记忆

使用化学方程式是一种智力技能, 不能强求学生一次到位, 而要在不断的练习中加深体会, 逐步熟练, 而且要由浅入深, 从易到难, 使学生达到会写、会读、会用化学方程式。首先, 教师要反复指导学生的读、写、用, 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严格规范, 并要长期坚持。开始笔者就趁着学生刚学习化学, 有新鲜感, 兴趣浓, 要记的知识少, 分批抛出常见的元素符号, 让学生记忆, 并定期检查。到学习第四单元时, 对元素符号的书写, 学生基本上已过关。当教到化合价和化学式的内容时, 再把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编成顺口溜让学生记忆, 并规定学生每天晚读前用十分钟背诵, 争取人人过关, 同时每周检查一次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其次, 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取得的成绩, 对于学生的进步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 使学生在不断得到认可中提高学习兴趣, 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2.教会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和配平方法

首先, 在教学中要强调,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不能随意编造不存在的物质,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不能把反应物和生成物写颠倒。配平时, 只能在化学式的前面配上适当的数字, 不能更改化学式, 即不能改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其次, 教会学生配平的方法, 要专门用一节课来完成配平方法的教学。再次, 教会学生正确标记反应条件、生成物状态的方法。

3.找出规律, 分类记忆

把学过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归类, 找出共同点, 按规律来记忆, 这样会记得牢。“分类规律记忆法”是指学习 (或复习) 反应方程式时, 注重分类理解反应的规律 (或机理, 包括自己假设成立的规律) , 采用分类分析和记忆的方法进行学习, 可以避免死记硬背。具体分类如下:

(1) 化合分解反应类

①化合反应 (“多生一”)

例如, 可燃物+氧气氧化物:

C+Ο2=CΟ2;

4Ρ+5Ο2=2Ρ2Ο5;

3Fe+2Ο2=Fe3Ο4 (强调不能写成“Fe2O3”) ;

2CΟ+Ο2=2CΟ2

其他:CΟ2+C=2CO;

CΟ2+Η2Ο=Η2CΟ3

②分解反应 (“一生多”)

例如, 2Η2Ο2=ΜnΟ22Η2Ο+Ο2;

2ΚClΟ3=ΜnΟ22ΚCl+3Ο2;

CaCΟ3=CaΟ+CΟ2↑。

这类反应中化合反应的生成物是反应物组成元素的组合, 分解反应是反应物元素的重新分解与组合。熟悉这些反应的生成物就可快速记忆和书写这类反应方程式。少数反应如高锰酸钾分解需要强记。

(2) 置换反应 (“单化换单化”)

这类反应有三种情况。

①金属氧化物+C (或Η2) 金属+CO2 (或H2O)

如:2CuΟ+C=2Cu+CΟ2↑;

Fe2Ο3+3Η2=2Fe+3Η2Ο

②金属+酸盐+氢气

如:2Al+3Η2SΟ4=Al2 (SΟ4) 3+3Η2;

Fe+2ΗCl=FeCl2+Η2

③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如:Fe+CuSΟ4=FeSΟ4+Cu;

Fe+2AgΝΟ3=Fe (ΝΟ3) 2+2Ag。

(强调:铁跟酸或盐反应, 生成的都是+2价的亚铁盐)

这类反应的规律是元素的位置变换, 书写时按化合价组合生成物的化学式即可。

(3) 复分解反应 (“化化两对换”)

如:Fe2Ο3+6ΗCl=2FeCl3+3Η2Ο;

Ca (ΟΗ) 2+Νa2CΟ3=CaCΟ3+2NaOH;

其中有:碳酸盐+酸盐+二氧化碳+水,

如:CaCΟ3+2ΗCl=CaCl2+CΟ2↑+H2O;

Νa2CΟ3+Η2SΟ4=Νa2SΟ4+CΟ2↑+H2O。

这类反应主要是酸碱盐之间的反应, 其规律是元素 (离子) 或原子团化合价不变, 重新组合, 但要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在上面例子中反应方程式右边的二氧化碳和水由碳酸分解而得。

(4) 还原反应类

金属氧化物+还原剂 (C、CO、H2) →金属+非金属氧化物

如:Fe2Ο3+3CΟ=2Fe+3CΟ2;

2CuΟ+C=2Cu+CΟ2↑。

这类反应的规律是反应物中有一种具有还原性, 夺取氧化物的氧。在上面两个例子中一氧化碳夺氧变为二氧化碳, 碳夺氧后变为二氧化碳。

(5) 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类

如:CΟ2+Ca (ΟΗ) 2=CaCΟ3+Η2Ο;

SΟ3+2ΝaΟΗ=Νa2SΟ4+Η2Ο

在这类反应中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CO2、SO2、SO3等, 它们与碱反应生成对应酸的盐和水, CO2对应H2CO3, SO2对应H2SO3, SO3对应H2SO4, 反应机理相当于它们与水作用生成酸, 再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

(6) 其他反应

CΗ4+2Ο2=CΟ2+2Η2Ο;

C2Η5ΟΗ+3Ο2=2CΟ2+3Η2Ο。 (强调:可燃物中凡含有C元素的都会生成CO2, 含H元素的都会生成H2O)

……

4.加强训练和检测, 强化记忆

对学过的化学反应, 如果不经常提起或书写, 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忘记。因此, 要经常默写才能记得牢。学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之前, 笔者先让学生把前面学过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背熟, 弄清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 为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打下基础。笔者教过这个知识之后, 在每周三的晚读前都要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讲评, 从而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通过努力, 笔者教的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大大提高, 在往年的期考和中考中, 涉及这类知识的考题得分率较高。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篇3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反应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存在的意义是用来表达一个完整的化学反应,不仅涉及反应物和生成物,还涉及它们的配比,以及反应条件和反应的现象。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生来说,这个难度其实是不小的,不过初中化学涉及的反应并不是非常繁琐,只要找到合适的技巧就可以很轻松地记住这些方程式。老师需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理解、记忆这些方程式,这样在有需要的时候才可以游刃有余地应用。

一、记忆反应物与生成物

对于整个反应而言,反应物与生成物是整个反应的核心内容,它是对于反应前后物质变化的一个整体描述。基于平时教学实践中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出错的地方往往并不在于反应的变化产物,通常将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写错。其实这种错误从实质上讲并不是对化学方程式知识掌握得不好,而是化学式的基础不牢固。化学式错误中最常见的也不是元素书写错误,往往是角标的错误。这种错误的出现极有可能是对化学式的死记硬背导致的,但是化学式的记忆并不应该是死记硬背的,而应该结合元素常见化合价记忆。这里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我给大家推荐一首化学价之歌:

一价氯氢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谈变价,也不难;

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顺着念;

二四六七锰都占,铜汞二价最常见。

在初中阶段物质各个元素的化学价总和必须为0,基于这条原则,熟练地掌握各种元素的化学价就可以有效避免类似于把氯化钙写成CaCl、把硫酸铜写成Cu SO 之类的情况发生。另外一些有规律的情况也可以单独记忆,如初中阶段含有硫元素的酸类通常有两个氢,如H S、H SO 、H SO ,除惰性气体外大多数气体的下标一定是2,如O 、H 、N 、Cl ,等等,这些有规律的情况在熟练掌握之后应用起来可以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并且对于今后知识的拓展与延伸有着很大的帮助。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

S+O SO ↑

在这个化学方程式中当书写到O 的时候,便可以应用到规律记忆,二氧化硫也可以通过化合价方法确定其具体的化学式。不过这些化学式的记忆方法只针对一些基础不牢固的学生,经过大量应用与练习,学生可以对常用物质的化学式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化学式基本上可以直接写出,并不需要太多的思考,这是由于学生在脑中可以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化学语言,不仅有利于初中化学的学习,还有利于将来对化学这门学科的进一步探索,各位老师一定不要忽略化学式这个看似简单的内容,不要把学生写错脚标或者元素顺序写反当做粗心大意,要及时加以纠正,让正确的化学语言引导学生学习。

二、记忆反应条件

化学方程式中反应条件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部分,但是又不可缺少。初中阶段常见的反应条件有:加热、点燃、高温、催化剂,比较特殊的有:通电,而在高中阶段涉及通电的反应只有

2H O 2H +O

因此,特殊情况只需要记住这一种即可,而前四种反应条件设计的反应相当多,大概涵盖了整个初中化学范畴,不过也有一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如看到反应物里有氧气的就应该提起注意,有很大可能反应条件是点燃;看到反应物里有碳单质的,也要引起注意,有很大可能反应条件是高温;高温条件还应该注意一个特例,就是一氧化碳还原三氧化二铁的反应方程式是:

3CO+Fe O 2Fe+3CO

这个反应是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其他反应只要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绝大多数都需要加热条件,另外还有催化剂,课本教学中,涉及催化剂的反应只有一个,就是次氯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其反应方程式是

2KClO 2KCl+3O

在各类习题中出现的催化剂,但是一般情况下并不写出催化剂的实质,只是以“催化剂”三个字代替,所以记忆的时候只需要把次氯酸钾制氧气这一个方程式的反应条件记牢就好。

三、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对于初中化学方程式来说,配平并不属于一个十分困难的教学要点,因为初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大多不是很复杂,只要反应物、生成物书写无误,通过观察基本可以配平方程式,化合价配平法作为高中教学内容,有的老师为了方便教学在讲到配平的时候会提前讲解,虽然超纲,但是整体效果不错。针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我推荐一种“公倍数法”。先用一个简单的例子介绍这个方法,如现需要给铝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三氧化二铝的方程式配平:

Al+O Al O

拿到一个式子先看两边每个元素脚标的最小公倍数,左边氧是2右边

氧是3那么最小公倍数就是6,两边都向6靠拢,则左边的氧气前面配3,右边配2,最后配平铝元素,右边因为配2,所以有4个铝,则左边铝前面配4。这种方法的原则是从复杂元素入手,最后单质找齐,如果两边出现可以约掉的公约数,需要同时相除得出结果。下面再举一例实际应用,如把碱式碳酸铜加热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的方程式配平:

Cu (OH) CO CuO+H O+CO

这个式子最复杂的元素是氧,左边有5个氧,右边有4个氧,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20,那么左边碱式碳酸铜前面配4,这样通过铜元素配平可以得出右边氧化铜前面需要配8,氢元素配平可以得出水前面配4,碳元素配平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前面配4,那么上式初步配平之后的结果就变为

4Cu (OH) CO 8CuO+4H O+4CO

两边同时约去4,配平结果就出来了:

Cu (OH) CO 2CuO+H O+CO

这个就是我们需要的最终结果。这种方法对于初中化学方程式而言应用起来十分简单,并且理解起来比化学价配平法更容易入手。

四、沉淀气体符号的记忆

沉淀气体符号在整个化学方程式当中是最容易忽略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初中生心智正处于发育阶段,做事依旧不能摆脱浮躁的特性,所以在完成了反应物生成物和配平这些复杂内容之后膨胀的成就感经常会导致他们忘记这“上下两个小箭头”。对于老师而言,需要引导学生看到一些物质的时候形成条件反射,即看到这些物质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要加符号。因此,我总结了比较常见的几种物质。首先是常见的需要带气标的气体包括:H ,CO ,O 。其次常见的沉淀物质有:CaCO ,BaSO ,AgCl,Cu(OH) ,基本上在初中化学中很少看到除此7种物质之外的需要加气体或者沉淀符号的物质,因此只要求学生熟记这七类物质,并在今后应用中加以着重注意,便可以极大程度地避免“漏标”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如何帮助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是很有技巧的,这些技巧不仅应该包含正确的化学原理,还应该包含老师们的教学经验,毕竟老师才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指路人”。并且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性,老师在应用这些技巧和方法的时候需要灵活掌握,不能生搬硬套。但是应当提起高度注意的是,技巧只是辅助学习的方法,不能替代学习,对于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更应该注重平时的多学多练多看,只有熟练地掌握,才能避免实际应用的时候出现不该有的失误。

参考文献:

[1]刘萍.初中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方法例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3(17):51-52.

[2]秦英.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应对[J].考试周刊,2011(93):198-199.

[3]古永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微[J].中学教学参考,2016(5):81.

初中化学上学期化学方程式总结 篇4

基本反应类型:

一、化合反应

1、硫燃烧:

2、磷燃烧:

3、碳完全燃烧:

4、碳不完全燃烧:

5、氢气燃烧(爆炸):

6、铁丝燃烧:

7、镁带燃烧:

8、铝与氧气反应:

9、铜与氧气反应:

10、汞与氧气反应:

11、一氧化碳燃烧:

12、碳还原CO2:

13、CO2和水反应:

14、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二、分解反应

15、水通电:

16、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MnO2催化剂):

17、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

18、加热高锰酸钾:

19、加热氧化汞: 20、高温煅烧石灰石:

21、碳酸分解:

三、置换反应

22、镁和稀盐酸:

23、锌和稀盐酸:

24、锌和稀硫酸:

25、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26.氢气还原氧化铜:27.木炭还原氧化铜:28.焦炭还原氧化铁:29.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

30、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取CO2)

3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32、氢氧化钠与硫酸铜:

33.氢氧化钙放在空气中变质:(检验二氧化碳)

3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3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36.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

37.甲烷燃烧

初中化学重点方程式 篇5

化学方程式

【教学目的】

知识:通过对具体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

能力: 初步学会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方法】

问题探讨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的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映出该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

回答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一种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

引起思考,产生学生欲望和兴趣

问题导思

激发兴趣

【板书】 一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将碳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改写成用化学式来表示的化学方程式 初步认识化学方程式

【问题讨论】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什么?它与文字表达式有什么不同?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看书,讨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培养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板书】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质的方面:

量的方面:

领会化学方程式在质和量两方面的意义 领会学习的意义

【投影】 课堂练习一(见附1)

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

完成课堂练习一 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讨论】 (1)P+O2这个式子是化学方程式吗?它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2)能否将P2O5改写成PO2.5,为什么?

思考、讨论 培养学生分析总是和运用要领的能力

指导学生 看书,在学生看书、讨论、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板书。

【板书】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书写原则

在讨论的基础上带着问题看书,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板书】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讲解】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讲解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具体步骤(用最小公倍数法配平)

理解记忆 体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培养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指导学生模仿练习试着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 模仿练习

【投影】 课堂练习二(见附2) 做课堂练习二 初步学会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讲解】 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中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 (1)“↑↓”等号均指生成物.(2)若反应前物质中无气体物质,而反应后有气体物质生成时,用“↑”表示生成的气体,若反应物与生成物均有气体时,生成的气体不用“↑”表示(“↓”符号用法同“↑”符号的用法。)

自己检查,纠正练习中的问题。 强化理解,达到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目的。

指导学生计算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写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体会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投影】 课堂练习三(见附3)随时纠正(矫正)学生练习中的问题。 做课堂练习三 巩固提高

【课后小结】 为了便于同学们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我们采用韵语记忆:

左边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物;

写好化学式,系数来配平;

短线改等号,条件要注明;

生成沉淀气,“↑↓”箭头来分明

体会韵语内容,记住书写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掌握知识

【投影】 随堂检测(见附4) 独立完成 检查教学完成情况

附1.课堂练习一

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验硫、

(2)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附2:课堂练习二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3)白磷在空气中自燃生成五氧化二磷

(4)氢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

附3:课堂练习三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比:

(1)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氧气

(2)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附4:随堂验测

1.写出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计算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1)Fe+O2――Fe3O4

(2)KMnO4――K2MnO4+MnO2+O2

(3)HgO――Hg+O2

初中化学重点方程式 篇6

①生石灰——

CaO

②熟石灰——Ca(OH)2

③石灰石、大理石——

CaCO3

④食盐——NaCl

⑤火碱、烧碱、苛性钠——

NaOH

⑥纯碱、苏打——Na2CO3

⑦小苏打——

NaHCO3

⑧铁锈、赤铁矿——Fe2O3

⑨赤铁矿——

Fe3O4

⑩金刚石、石墨——

C

⑾干冰——CO2

⑿冰——

H2O

⒀天然气(甲烷)——CH4

⒁酒精(乙醇)——

C2H5OH

⒂醋酸(乙酸)——CH3COOH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

红色的固体——Cu、Fe2O3、P(红磷)

黑色的固体——C、CuO、Fe3O4、FeO、MnO2、铁粉

白色的固体——MgO、P2O5、P(白磷)、CuSO4(无水硫酸铜)、KCl、NaCl等

黄色的固体——

S

蓝色的固体——CuSO4•5H2O

蓝色絮状沉淀——Cu(OH)2

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

常见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

溶于酸并二氧化碳气体的白色沉淀——BaCO3、CaCO3等不溶性碳酸盐的沉淀

溶于酸但不产生气体的白色沉淀——Mg(OH)2、Al(OH)3等不溶性碱的沉淀

蓝色的溶液——

CuSO4、CuCl2、Cu(NO3)2等含Cu2+

溶液

浅绿色的溶液——FeSO4、FeCl2、Fe(NO3)2等含Fe2+溶液

黄色的溶液——FeCl3、Fe2(SO4)3、Fe(NO3)3等含Fe3+溶液

三、常见气体

(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干燥剂的选择:

1、浓硫酸可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l、)

中性气体(如:H2、O2、N2、CO)

※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2、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碱石灰可干燥:碱性气体(如:NH3)

中性气体(如:H2、O2、N2、CO)

※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l、)

3、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由白色变蓝色,可检验水的存在,并吸收水蒸气。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

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

氢氧化铜,胆矾(蓝矾、五水硫酸铜CuSO4.5H2O)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

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

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

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

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

二氧化氮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常见沉淀及颜色

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

浅绿色沉淀-----Fe(OH)

蓝色絮状沉淀----Cu(OH)

白色沉淀---

CaCO

3,BaCO

3,AgCl,BaSO

4,(其中BaSO4、AgCl

是不溶HNO

3的白色沉淀,CaCO

3、BaCO3

是溶于HNO

3的白色沉淀)

白色微溶于水------Ca(OH)

2,CaSO

初中化学推断题常用“题眼”归纳

溶液颜色

蓝色:CuSO4、Cu(NO3)2

等含Cu2+的溶液

浅绿色:FeCl2、Fe(NO3)2、FeSO4

等含Fe2+的溶液

黄色:FeCl3、Fe(NO3)3、Fe2(SO4)3

等含Fe3+

溶液

紫红色:KMnO4

溶液

火焰颜色

淡蓝色:

H2、S(空气中)

蓝色:CO、CH4

蓝紫色:S(氧气中)

常见气体

无色无味:O2、N2、H2、CO、CO2、CH4

有刺激性气味:SO2、NH3、HCl

常见固体

黄色:硫磺(S)

暗紫色:高锰酸钾(KMnO4)、碘(I2)

绿色:Cu2(OH)2CO3

(铜绿)

蓝色沉淀:Cu(OH)2

红褐色沉淀:Fe(OH)3

红色:Cu、赤铁矿、铁锈主要成分(Fe2O3)、红磷(P)

黑色:Fe3O4、CuO、MnO2、C

粉、Fe

白色沉淀(可溶于酸)

:CaCO3、BaCO3、Mg(OH)2

白色沉淀(不溶于酸)

:BaSO4、AgCl

元素之最

1.地壳(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O)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Al)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Ca)

4.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碳(C)

其它

1.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CO2,但通入CO2

后变浑浊的溶液不一定是澄清石灰水,也可以是Ba(OH)2

溶液。

3.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4.天然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C)

5.吸水后由白变蓝的是无水CuSO4

6.最常见的液态物质是H2O、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7.常用的食品干燥剂是生石灰CaO

8.常用的食品脱氧剂是Fe

9.与酸反应有CO2

产生的物质是碳酸盐(或NaHCO3)

10.与碱反应(研磨)有NH3

产生的物质是铵盐(铵态氮肥)

11.常温下唯一有氨味的铵态氮肥是NH4HCO3

(碳铵)

一些常用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H2O-18

;CO2-44

;CaCO3-100

;HCl-36.5

;H2SO4-98

;NaOH-40

;Ca(OH)2-74;

一些物质的俗称

NaOH-

烧碱、火碱、苛性钠;

Na2CO3-

纯碱、苏打;

NaHCO3-

小苏打;

Hg-水银;

CO2-

干冰;

CaO-

生石灰;

Ca(OH)2-

熟石灰、消石灰;

CaCO3-

石灰石、大理石;

CH4-沼气、瓦斯、天然气;

C2H5OH-

酒精

(一)、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

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除CO2

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

溶液、KOH

溶液、碱石灰等

除HCl

气体可用:

AgNO3

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NaOH

溶液、KOH

溶液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二)、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

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

还原CuO、Fe2O3

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

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

CO

点燃烧掉;

SO2、NO2

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三)、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

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

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冲洗,再用3

5%

NaHCO3

冲洗;

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四)、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1、制O2

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

2、用盐酸和锌粒制H2

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盐酸酸雾)

(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3、制CO2

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

浓流酸、CaCl2

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

和CaO)、生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

除HCl

气体的试剂:

AgNO3

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

溶液(或固体)、KOH

溶液(或固体)[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

气体反应]

(五)、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1、有CO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

象:黑色CuO

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2、有H2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4

中。现象:黑色CuO

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4变蓝色。

3、有CO2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点燃

与氧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Mg+O2

=

2MgO

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

点燃

S+O2

=

SO2

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

点燃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点燃

C+O2

=

CO2

现象:生成能够让纯净的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点燃

2C+O2=

2CO

现象:燃烧现象外,其他现象不明显

点燃

4P+5O2=

2P2O5

现象::生成白烟

点燃

3Fe+2O2

=

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MnO2

2H2+O2

=

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2H2O2

=

2H2O+O2

↑现象:溶液里冒出大量的气泡

MnO2

2HgO=2Hg+O2

↑现象:生成银白色的液体金属

2KClO3

=

2KCl+3O2

↑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2KMnO4

=

K2MnO4+MnO2+O2

↑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点燃

跟氢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H2+O2

=

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Zn+H2SO4==ZnSO4+H2

↑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生成Mg+H2SO4==MgSO4+H2

↑现象:同上

Fe+H2SO4

==FeSO4+H2

↑现象:变成浅绿色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

2Al+3H2SO4

==Al2(SO4)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Zn+2HCl==ZnCl2+H2

↑现象:同上

Mg+2HCl==MgCl2+H2

↑现象:同上

Fe+2HCl==FeCl2+H2

↑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6HCl==2AlCl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H2+CuO

=

Cu+H2O

现象:由黑色的固体变成红色的,同时有水珠生成△

高温

2Fe2O3+3H2

=

2Fe+3H2O

现象:有水珠生成,固体颜色由红色变成银白色

点燃

跟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

C+O2

=

CO2(氧气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生成能让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高温

2C+O2

=

2CO(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

现象:不明显高温

高温

C+2CuO

=

2Cu+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并减少,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高温

3C+2Fe2O3

=

4Fe+3CO2

↑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黑色的固体减少,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高温

CO2+C

=

2CO

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减少

点燃

3C+2H2O

=

CH4+2CO

现象:生成的混和气体叫水煤气,都是可以燃烧的气体

点燃

跟二氧化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O2

=

CO2

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a(OH)2+CO2

=

CaCO3

↓+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CaCO3+CO2+H2O

=

Ca(HCO3)2

现象:白色固体逐渐溶解

Ca(HCO3)

=

CaCO3

↓+CO2↑+H2O

现象:生成白色的沉淀,同时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Cu2(OH)2CO3

=

2CuO+H2O+CO2

↑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高温

2NaOH+CO2=Na2CO3+H2O

(也可为KOH)

现象:不明显

CaCO3

=

CaO+CO2

↑现象: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高温

跟一氧化碳有关的,但同时也跟二氧化碳有关:

高温

Fe3O4+4CO

=

3Fe+4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高温

FeO+CO

=

Fe+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Fe2O3+3CO

=

2Fe+3CO2

现象:固体由红色逐渐变成银白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

高温

浑浊的气体生成CuO+CO

=

Cu+CO2

现象: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跟盐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NaOH(也可为KOH)+HCl==NaCl+H2O

现象:不明显

HCl+AgNO3==AgCl

↓+H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这个反应用于检验氯离子

CaCO3+2HCl==CaCl2+H2O+CO2

↑现象:

百色固体溶解,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a2CO3+2HCl=2NaCl+H2O+CO2

↑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aHCO3+HCl=NaCl+H2O+CO2

↑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红色固体逐渐溶解,形成黄色的溶液

Fe(OH)3+3HCl=FeCl3+3H2O

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形成了黄色的溶液

Cu(OH)2+2HCl=CuCl2+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形成黄绿色的溶液

CuO+2HCl=CuCl2+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黄绿色的溶液

Zn+2HCl=ZnCl2+H2

↑现象:同上

Mg+2HCl=MgCl2+H2

↑现象:同上

Fe+2HCl=FeCl2+H2

↑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6HCl=2AlCl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硝酸一般具有氧化性,所以产物一般不为H2

跟硫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NaOH(或KOH)+H2SO4=Na2SO4+2H2O

现象:不明显

Fe2O3+3H2SO4=Fe2(SO4)3+3H2O

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溶液

CuO+H2SO4=CuSO4+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Cu(OH)2+H2SO4=CuSO4+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H2SO4+BaCl2=BaSO4

↓+2HCl

现象:生成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

CaCO3+H2SO4=CaSO4+H2O+CO2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现象:这三个反应现象同与盐酸反应现象一致

Zn+H2SO4=Zn

SO4+H2

↑现象:同上

Mg+

H2SO4=Mg

SO4+H2

↑现象:同上

Fe+

H2SO4=Fe

SO4+H2

↑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3

H2SO4=Al2

(SO4)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跟硝酸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Fe2O3+6HNO3=2Fe(NO3)3+3H2O

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溶液

CuO+2HNO3=Cu(NO3)2

+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Cu(OH)2+2HNO3=Cu(NO3)2+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NaOH(或KOH)+HNO3=NaNO3+H2O

现象:不明显

Mg(OH)2+2HNO3=Mg(NO3)2+2H2O

现象:白色沉淀溶解

CaCO3+2HNO3=Ca(NO3)2+H2O+CO2

Na

CO3+2HNO3=2NaNO3+H2O+CO2

NaHCO3+HNO3=NaNO3+H2O+CO2

↑现象:以上三个反应现象同与盐酸反应现象一致

跟碱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或HNO3、H2SO4)=NaCl+H2O

现象:酸碱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

CaO+H2O=Ca(OH)2

现象:放出大量的热

NaOH(KOH)

+FeCl3(Fe(NO3)3、Fe2(SO4)3)=Fe(OH)3

↓+NaCl

现象:生成红棕色絮状沉淀,括号里面的反应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2NaOH(KOH)+FeCl2(Fe(NO3)2、FeSO4)=Fe(OH)2

↓+2NaCl

现象: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括号里面的反映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2NaOH(KOH)+CuCl2(Cu(NO3)2、CuSO4)=Cu(OH)2

↓+2NaCl

现象:生成蓝色絮状沉淀,括号里面的反应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NH4Cl(NH4NO3、(NH4)2SO4)+NaOH(KOH)=NH3

↑+H2O+NaCl

现象:有可以使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生成MgCl2(Mg(NO3)2、MgSO4)+NaOH(KOH)=Mg(OH)2

↓+NaCl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括号里面的反应过程相似,产物相对应就行了

NaHCO3+NaOH=Na2CO3+H2O

现象:不明显此反应的Na

换成K

是一样的Ca(HCO3)2+2NaOH=CaCO3

↓+Na2CO3+2H2O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此反应把Na

换成K是一样的2NaOH+CO2=Na2CO3+H2O

现象:无明显现象此反应的Na

换成K

是一样的Ca(OH)2+CO2=CaCO3

↓+H2O

现象:产生白色沉淀,此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NaHSO4+NaOH=Na2SO4+H2O

现象:无明显现象

2NaOH+SO2=Na2SO3+H2O

现象:无明显现象

跟钡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BaCl2+Na2SO4=BaSO4

↓+2NaCl

现象:有白色的不溶于强酸的沉淀生成BaCl2+Na2CO3=BaCO3

↓+2NaCl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但可溶于盐酸和硝酸,其实也溶于硫酸,但生成硫酸钡沉淀,不容易看出来

跟钙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CaCl2+Na2CO3=CaCO3

↓+2NaCl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CaCO3+CO2+H2O=Ca(HCO3)2

现象:固体逐渐溶解

Ca(HCO3)2+Ca(OH)2=2CaCO3

↓+2H2O

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跟几种金属及其盐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高温

铜:

高温

CuSO4(5H2O)

=

CuSO4+5H2O

↑现象:固体由蓝色变为白色

高温

CuO+CO

=

Cu+CO2

现象:

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H2+CuO

=

Cu+H2O

现象:固体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珠生成Cu+2AgNO3=Cu

(NO3)2+2Ag

现象:铜表面慢慢生成了银白色金属

CuCl2+2NaOH=Cu

(OH)

↓+2NaCl

现象:生成了蓝色絮状沉淀

CuO+H2SO4=CuSO4+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Cu

(OH)

2+H2SO4=CuSO4+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Fe(Zn)+CuSO4=FeSO4+Cu

现象:有红色金属生成Cu2(OH)2CO3

=

2CuO+H2O+CO2

↑现象: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同时有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铁:

Fe+2HCl=FeCl2+H2

现象:铁粉慢慢减少,同时有气体生成,溶液呈浅绿色

FeCl2+2NaOH=Fe(OH)2

↓+NaCl

现象: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4Fe(OH)2+O2+2H2O=4Fe(OH)3

现象:氢氧化铁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成红棕色

Fe

(OH)

3+3HCl=FeCl3+3H2O

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

Fe

(OH)

2+2HCl=FeCl2+2H2O

现象:白色絮状沉淀溶解,溶液呈浅绿色

Fe+CuSO4=FeSO4+Cu

现象:铁溶解生成红色金属

Fe+AgNO3=Fe(NO3)2+Ag

现象:铁溶解生成银白色的金属

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的溶液

Zn+FeCl2=ZnCl2+Fe

现象:锌粉慢慢溶解,生成铁

银:

AgNO3+HCl=AgCl

↓+H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强酸

AgNO3+NaCl=AgCl

↓+Na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强酸

Cu+2AgNO3=Cu(NO3)2+2Ag

现象:红色的铜逐渐溶解,同时有银白色的金属生成2AgNO3+Na2SO4=Ag2SO4

↓+2Na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补充化学方程式:

3Ag+4HNO3(稀)=3AgNO3+NO

↑+2H2O

现象:银逐渐溶解,生成气体遇空气变棕色

Ag+2HNO3(浓)=AgNO3+NO2

↑+H2O

现象:银逐渐溶解,生成棕色气体

Cu+2H2SO4(浓)=CuSO4+SO2

↑+2H2O

现象:铜逐渐溶解,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FeCl3+Fe=3FeCl2

现象:铁粉逐渐溶解,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

2Na2O2(过氧化钠)+2H2O=4NaOH+O2

现象:有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生成化学方程式汇总

一.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点燃

=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点燃

=

1.镁在空气中燃烧:

2Mg

+

O2

2MgO

点燃

=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2

Fe3O4

点燃

=

3.铜在空气中受热:

2Cu

+

O2

2CuO

点燃

=

4.铝在空气中燃烧:

4Al

+

3O2

2Al2O3

点燃

=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2H2

+

O2

2H2O

点燃

=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

2P2O5

点燃

=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SO2

点燃

=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

+

O2

CO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C

+

O2

2CO

点燃

=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点燃

=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2CO

+

O2

2CO2

点燃

=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

+

2O2

CO2

+

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2H5OH

+

3O2

2CO2

+

3H2O

通电

=

二.几个分解反应:

=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2H2O

2H2↑+

O2

MnO2

=

14.加热碱式碳酸铜:

Cu2(OH)2CO3

2CuO

+

H2O

+

CO2

=

15.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2KClO3

2KCl

+

3O2

16.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高温

=

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

H2CO3

=

H2O

+

CO2

18.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

CaO

+

CO2↑

加热

=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高温

=

19.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

Cu

+

H2O

高温

=

20.木炭还原氧化铜:

C+

2CuO

2Cu

+

CO2

高温

=

21.焦炭还原氧化铁:

3C+

2Fe2O3

4Fe

+

3CO2↑

加热

=

22.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

2C+

Fe3O4

3Fe

+

2CO2↑

高温

=

2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

CuO

Cu

+

CO2

高温

=

2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3CO+

Fe2O3

2Fe

+

3CO2

25.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

4CO+

Fe3O4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

盐+氢气(置换反应)

26.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铝和稀盐酸2Al

+

6HCl=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34.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35.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Zn

+

CuSO4

=

ZnSO4

+

Cu

36.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

Cu

+

Hg(NO3)2

=

Cu(NO3)2

+

Hg

(3)碱性氧化物

+酸

--------

+水

37.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38.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

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39.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CuO

+

2HCl

=

CuCl2

+

H2O

40.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

CuO

+

H2SO4

=

CuSO4

+

H2O

41.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

MgO

+

H2SO4

=

MgSO4

+

H2O

42.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

CaO

+

2HCl

=

CaCl2

+

H2O

(4)酸性氧化物

+碱

--------

+

43.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4.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2NaOH

+

SO2

=

Na2SO3

+

H2O

45.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

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6.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

Ca(OH)2

+

CO2

=

CaCO3

↓+

H2O

47.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

Ca(OH)2

+

SO2

=

CaSO3

↓+

H2O

(5)酸

+

--------

+

48.盐酸和烧碱起反应:

HCl

+

NaOH

=

NaCl

+H2O

49.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

HCl

+

KOH

=

KCl

+H2O

50.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51.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

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52.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

3HCl

+

Fe(OH)3

=

FeCl3

+

3H2O

53.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54.硫酸和烧碱反应: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55.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

H2SO4

+

2KOH

=

K2SO4

+

2H2O

56.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57.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

3H2SO4

+

2Fe(OH)3=

Fe2(SO4)3

+

6H2O

58.硝酸和烧碱反应:

HNO3+

NaOH

=

NaNO3

+H2O

(6)酸

+

--------

另一种酸

+另一种盐

5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6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61.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

MgCO3

+

2HCl

=MgCl2

+

H2O

+

CO2

62.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HCl

+

AgNO3

=

AgCl

+

HNO3

63.硫酸和碳酸钠反应:

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

64.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

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7)碱

+

--------

另一种碱

+

另一种盐

65.氢氧化钠与硫酸铜:

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66.氢氧化钠与氯化铁:

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67.氢氧化钠与氯化镁:

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

68.氢氧化钠与氯化铜:

2NaOH

+

CuCl2

=

Cu(OH)2

+

2NaCl

69.氢氧化钙与碳酸钠:

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

(8)盐

+

-----

两种新盐

70.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

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71.硫酸钠和氯化钡:

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五.其它反应:

7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

CO2

+

H2O

=

H2CO3

73.生石灰溶于水:

CaO

+

H2O

=

Ca(OH)2

74.氧化钠溶于水:

Na2O

+

H2O

=

2NaOH

加热

=

75.三氧化硫溶于水:

SO3

+

H2O

=

H2SO4

76.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

CuSO4·5H2O

CuSO4

+

5H2O

77.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

CuSO4

+

5H2O

=

CuSO4·

化学电源及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篇7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原电池的发明历史。 追溯到18世纪末期, 当时意大利生物学家伽伐尼正在进行著名的青蛙实验, 当用金属手术刀接触蛙腿时, 发现蛙腿会抽搐。 大名鼎鼎的伏打认为这是金属与蛙腿组织液 (电解质溶液) 之间产生的电流刺激造成的。 1800年, 伏打据此设计出了被称为伏打电堆的装置, 锌为负极, 银为正极, 用盐水作电解质溶液。1836年, 丹尼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电池, 并用于早期铁路信号灯。 在以后的实践中经过不断改进产生了多种品质优越的原电池。

原电池的构成有以下特点:1. 原电池的形成前提是必须有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2.必须形成闭合电路;3.必须有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状态的电解质导电;4. 有活动性不同的两极 (燃料电池两极材料不参加电极反应, 两极材料相同) 。

原电池中靠离子和电子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和闭合电路。 电子的运动方向是从负极出发向正极运动, 运动轨迹只能经过导线, 走外电路, 不能在电解质中运动。 而离子的运动范围只限于电解质中, 属于内电路, 一般阳离子向正极, 阴离子向负极方向运动。 因此原电池的负极有如下特点: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吸引阴离子; 正极: 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吸引阳离子。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是可移动的化学电源, 使用非常方便。 它包括一次电池如锌锰电池, 二次电池 (充电电池) 如铅蓄电池、各种燃料电池。 对广大考生而言,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是难点。 现就电极反应式书写的一般原则归纳如下:

一、加和性原则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 总反应式应是两个电极反应式之和, 若已知一个电极反应式, 可用总反应式减去一个已知电极反应式得出另一个电极反应式。

例1:熔融盐燃料电池具有很高的发电效率, 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 CO为燃气, 空气与CO2的混合物为助燃气, 制得650℃工作的燃料电池, 完成有关的电极反应式。

解析:由于li2CO3和Na2CO3的熔融盐混合物作电解质, 因此CO2-3可能在电极上参加反应或生成, 因此没有水或H+或OH-的参加反应。

注意:两极加和的前提是使两极的电子转移相等。

二、共存原则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必须考虑介质环境, 在不同的介质环境中物质的存在的形式可能不同。 若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溶液, 不可能有OH-参加反应或生成。 在碱性溶液中CO2不可能存在, 也不可能有H+存在。

例2:已知原电池总反应式为:CH4+2O2=CO2+2H2O

(1) 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 (2) 电解质溶液为H2SO4溶液, 分别写出该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解析:在反应中CH4被氧化, O2被还原, 则CH4应在负极参加反应, O2应在正极参加反应, 又根据能否共存原则:在碱性溶液中CO2不可能存在, 会生成CO32-, H+也不可能有存在。

解: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时:

负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2-3+7H2O

正极反应式为:2O2+4H2O+8e-=8OH-

电解质溶液为酸性溶液时:

负极反应式为:CH4+2H2O-8e-=CO2+8H+

正极反应式为:2O2+8H++8e-=4H2O

三、中性吸氧反应成碱原则

例3:1991年, 我国首创以Al, 空气, 海水为原料组成的新型电池, 用作航海标志灯。 这种海水电池的能量比干电池高20~50倍, 试写出该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解析: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

正极反应式为:2H2O+O2+4e-=4OH-

说明:银锌电池, 铁的吸氧腐蚀等都符合该原则, 即:中性条件下, 金属发生吸氧腐蚀产物为碱。

四、自发性原则

一般以能自发地与电解质溶液起反应的电极材料做负极, 如果正负极材料都能电解质溶液起反应, 则较活泼金属材料做负极。

例4:Mg和Al用导线连接后分别平行插入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中均能形成原电池, 请写出电解质溶液为 (1) 稀H2SO4, (2) 浓NaOH溶液时的电极反应式。

解析: 电解质为稀H2SO4时:Mg和Al都能与稀H2SO4反应, 但Mg比Al活泼, 所以, Mg作负极, Al作正极, 电极反应式为:

电解质为浓Na OH溶液时:Mg不能与浓Na OH溶液反应, 而Al为两性金属, 能与浓Na OH溶液反应, 所以Al为负极, Mg为正极。

各种典型电池列举如下:

例5:锌锰电池, 负极是锌, 正极是炭棒。 电极质是拌湿的NH4CL、MnO2是去极剂, 除去炭棒上的氢气膜, 减小电池的内阻。 正极反应是NH4+水解而提供的H+, 所以电极反应和总反应分别为:

例6:铅蓄电池 (放电) , 负极是Pb, 正极是Pb O2、H2SO4是电解质。 正负极生成的Pb2+同时SO42-结合生成难溶的Pb SO4。

负极:Pb-2e-+SO2-4=Pb SO4

例7:丁烷、空气燃料电离、电池, 其电解质是掺杂氧化钇 (Y2O3) 的氧化锆 (Zr O2) 晶体, 在熔融状态能传导O2-因此O2-参与负极反应。

摘要: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工作原理, 正确地书写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深入学习和应用化学电源的基础, 也是应用电化学知识, 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进行金属防护所必需的。

初中化学重点方程式 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方程式教学;扎实基础;反复练习

一、分散难点,扎实基础

以人教版2011年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化学教材(下同)为例。化学方程式是在第五单元才专章出现。但是,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其实早就开始了。

1.牢记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写好化学方程式的最大基础。新教材从第二单元的课题一,《空气》开始,就出现了第一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红磷+氧气 [点燃]五氧化二磷。

从这里,就要强调,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等的正确书写。到第五单元正式讲化学方程式前,共出现了八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一定要让学生牢记,课上课下,随时读,随时写,随时记,强化过手。

2.先入为主,提前渗透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原则。

“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之一。千万不要等到正式教学化学方程式,因为学生配不平化学方程式而随意改变化学式中的小数字时,才开始强调。

3.元素符号、化学式必须牢固掌握,扎实过手。

(1)元素符号

常见的一定要记住,可采用顺口溜、符号卡片、记忆比赛等多种多样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总之,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元素符号不能留空白。

(2)化学式

首先,结合教材,在学习化学方程式前,提前让学生记住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其次,掌握常见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律,十分必要。

一方面,初中常用到的单质,其构成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分子构成,而且,构成它们的一个分子一般都是由2个原子构成:如氢气(H2)、氧气(O2)氮气(N2);还有一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或者看作由原子构成的,就用元素符号表示:如铁(Fe)、碳(C)氖(Ne)。另一方面,关于化合物的化学式教学:首先,要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根)的化合价,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归纳,编顺口溜记忆等。其次,掌握由2个元素以及3个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的一般规律。

(3)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步骤:

读写交叉、写符号;化合价、标上头;先约简,再交叉;代数和,等于零。

二、突破难点,循序渐进

有了前面的扎实功课,真正到了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时,难点就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以及书写的规范问题了,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以突破:

1.结合实验,将质量守恒定律讲清讲透,务必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只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这是配平化学方程式的理论依据,更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之一。

2.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首先,必须教会学生掌握如何计算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单就这点,就要反复抓,反复练,反复过手。现举例说明如下:

(1)指出下列各化学式或者化学变化的指定原子个数

例1.H2O2(氧原子:2个);例2.3H2O2(氧原子:3×2=6个);例3.3Ca(OH)2(氧原子:3×1×2=6个);例4.2KMnO4K2MnO4+MnO2+O2(生成物中氧原子:4+2+2=8个)

其次,在练习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定要强调书写规范。要反复练书写,反复抓规范。

书写步骤:①写化学式,必须对。②配计量数,必须平。③画等号,再标注。

书写规范:①等号必须画。②条件写正确。③状态标箭头。

最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配平是难点,可以让学生从反应物的第一种原子开始,依次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同种原子,已经相等的就暂时不管了,不相等的就通过改变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让它变成相等,就这样,一个一个原子将其配平,到了最后,往往就只有一种原子不相等,那么就在这个不相等原子对应单质(初中阶段,一般都有个单质)的化学式前面去配,只管配平,哪怕是分数也无所谓,只需最后去分母就是了。当然,要特别注意,在整个过程中,有可能本来已经平了的原子,又变得不平了,所以,配完后,还得再检查一下。

三、反复练习,不断积累

第一步,要将前面学过的八个化学方程式,熟练掌握。

第二步,以后新学的化学方程式要做到,学一个,写一个,记住一个,要准备一个写化学方程式的笔记本,不断丰富自己对化学方程式的积累。

第三步,在不断地学习和积累过程中,渐渐发现一些化学方程式的规律以及配平的小窍门。比如,CO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其实就是CO要夺去金属氧化物中的全部氧原子,而一个CO分子只能夺得一个氧原子,变成一个CO2分子。其实,这类反应的配平,就简化成判断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原子个数。

综上所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作为初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化学方程式的正式教学前,一定要分散难点,打好基础。而在进行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时,则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而学完化学方程式后,则要反复练习,不断积累。

参考文献:

上一篇:农村小学学校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小班科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