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点滴谈

2024-08-25

初中化学教学点滴谈(共12篇)

初中化学教学点滴谈 篇1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 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非一朝一夕之功, 化学教学注重试验, 旨在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努力钻研的学习作风, 体会到化学学科的社会价值。化学家西博格说:“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可见学好化学的作用巨大。那么作为教师, 如何教好化学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一、开发家庭小实验, 提高探究能力

在教材中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一些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 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 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如当看到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或者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时思考该如何用实验除去等等。通过这些家庭小实验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也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 使学生扩大了视野, 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鼓励学生质疑

例如, 在做铁钉生锈实验时, 有的学生对书中的设计产生了疑问 (1) 铁钉和干燥空气接触, 从空气成分看不是含有少量水蒸气吗? (2) 用植物油隔绝空气能达到预期效果吗?这两点疑问实际就是创新的亮点, 不能泯灭。要引导学生继续思考, 找出改进的办法, 经过讨论研究, 最后将这两个实验变为:第一支试管中加入一种干燥剂, 第二只试管用蜡油代替植物油, 结果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三、及时帮助学生改错

学生动手实验时, 小组长和教师必须及时纠正实验操作上的错误, 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例如, 学生利用高锰酸钾做制取氧气的实验加热前, 小组长检查试管口是否塞棉花, 高锰酸钾是否平铺在试管底部, 试管口的朝向, 酒精灯是否使用外焰加热等。再如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时, 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达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教师就应及时引导, 找出操作上的失误后, 重新操作, 保证实验效果良好。学生动手实验, 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 坚持练习就会熟能生巧。

四、演示操作要有尺度

现在的化学教材, 对于实验类型标注的不是很明确, 那么什么样的实验适合作为演示实验呢?我认为首先是实验的基本操作教师有必要演示。比如,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课题的教学, 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 对于基本操作, 教师必须做出标准规范的演示, 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规范性, 形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其次是有一定难度的实验教师要先演示。比如《制取氧气》, 整个过程相对复杂, 教师一定要先演示, 然后才能开展学生实验, 如果直接让学生实验, 效果不尽如人意。

总之, 新的课程改革下作为教学一线的化学教师要充分加强创新教学, 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化学教学点滴谈 篇2

庙沟门中学:温永平

本人从教中学语文六年多,每年都肩负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和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任务,谈到语文教学,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头戏。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其列为语文教学任务之首,同时也是我的教学夺冠之宝。曾在一本语文报刊中看到这样一段关于对学生作文心理的调查,不喜欢写作的学生竟达85%,当然本人也相信这是事实,尤其在农村学校学生害怕作文的现象是很普遍的,造成这种令人吃惊的结果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就本人的做法略谈点滴。

一、给学生创设一个让学生感受到作文成功的环境。

1、更新对作文的评价观。

首先,教师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体验。长期以来,在作文评价中,存在着教师对学生尊重、理解不够的倾向:一是对学生的情感理解、尊重不够。总认为学生抒写的思想感情不够成熟,不够深刻;二是对学生的实际生活理解、尊重不够。学生真实地书写自己的生活,常常被判为幼稚、琐碎、不典型。如此这般,学生面对写作常常怀疑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的价值,不敢写自己的普通的生活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只好撇开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而编造生活,装腔作势,故作高深。其次,不去求全责备。在作文评改时,我们喜欢用范文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作文,把评改的着力点放在挑毛病上,有一点毛病就意味着作文的失败。事实上,任何一篇文章都能挑出毛病,即便是经典之作。对于学生作文的评改,我不仅重在指出问题所在,帮助他们找出原因,更注重发现、发掘学生在作文中的亮点,哪怕只是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等。并帮助其进一步发展。第三,要学会欣赏。在以往的作文评价中,教师缺乏欣赏的意识和心情,即使学生写出了在教师看来是“优秀”的作文,教师给予的往往是“表扬”而不是欣赏,更不是激赏。表扬是馈赠,是“我”与“他”的关系,而欣赏才是平等的交流,是“我们”的情感共鸣;表扬诉诸价值判断,而欣赏诉诸审美价值。所以我更注重欣赏,欣赏更易于通达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享受到尊重、理解的快乐。因而,对于学生中的优秀作文或作文中的某一闪光点,最重要的不是堂而皇之的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激赏。一次对学生作文发自内心的激赏,往往会影响学生的作文态度和精神生活。第四,评语要恰入其分,富有个性。“文如其人”,况且每一篇作文都是学生的心血,每一个少男少女都羡慕身边有文章发表的人,如果千辛万苦创作出来的作文,得到的是千篇一律、浮光掠影的评语,学生就会觉得劳而无功、无所适从,学生对写作的亲近感、热情 心就在一次次“外行人”的空洞指导下逐渐消失,甚至走向逆反。

2、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课堂是学生的主要阵地,他们的活动天地毕竟不宽广,他们的见闻和情感体验有限,因而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就是教师的一大任务。我在课余时间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公益劳动等,指导学生成立各类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活动、研究性学习,如科技制作、摄影、剪纸、音乐、书法等,让学生去观察四季的景色,洞察社会的变化,体验世间的嬉笑怒骂,让他们将笔触面向家庭、学校,深入到社会。“一根鱼刺”、“一盘棋局”、“一次改选”、“一次现场会”、“一场报告”等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来源。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这样,学生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苦心经营的编造者,而是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能手,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利用写作“干预生活”的能力。

3、给学生一个锻炼写作的广阔空间。

教师要努力更新作文教学观念,不能将写作局限于一种文体或特定的要求中。我经常让学生写一些应用性强的文字,如消息新闻、对联谜语、知识小品、故事新编、文章赏析等,这样做一者使学生有话可写,二者联系了生活,达到了作文的功利性目的。其次经常根据现实生活的需求,及时寻找让学生写作的机会。如本学期学校举行文体活动,我组织学生创作开幕词、闭幕词、出简报、写新闻报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围绕“十四岁”为话题写自我;另外,我还经常为学生创造写作的机会,如:给学生写一封信,说出自己的心理话,然后启发学生写《老师一封信的感想》,并充分利用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展示佳作。同时拓宽学生写作的渠道,我们不能将作文局限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景中,要给学生一个自由练笔的空间。如:让学生准备一个“随笔本”,随时进行作文练笔。随笔

本上的作文,内容不限,体裁不限,让学生将当天、本周、近段时间内自己感触较深的人或事写下来,并持之以恒,坚持写作。

二、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成绩的平台。

1、美句段欣赏。

学生的作文如果不是“做”成的或“凑”成的,而是认真写出来的,它都有习作者认为写得满意的句段,教师要认真分析,特别是起步作文或学困生的作文,教师更是要去找寻。在作文评讲课上,我每次都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这些满意的句段,并阐述满意的理由,让全班同学欣赏。对有创新、有个性的妙语,给予充分肯定,即使是有创新、有个性的妙语只有一两句。这些妙语其价值往往会超出那些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的四平八稳的整篇作文,况且那些名篇名著之所以“名”,有哪篇又少了妙语的功劳呢?

2、班内优秀习作展示。

我班级内的墙报开辟优秀习作专栏,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及时张贴,以便本班的师生阅读、欣赏。同时经常组织演讲比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作文、锻炼演讲才能的机会;每期班级黑板报都要选用学生作文片段。

3、校内优秀习作展示。

对那些有一定水平、有较高欣赏价值的作文,我都及时推荐给学校广播站、校园板报等,甚至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作文展览活动,扩大习作者的影响,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4、作文获奖或发表。

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作文竞赛活动,并且力争获奖,利用竞赛主办单位的权威性、竞赛活动的高等级性、竞赛舆论的社会性刺激学生写作的热情。由于网上发表作文比在报刊公开正式发表难度低,我经常指导学生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文章,达到“奇文共欣赏”。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全面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真正调动起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就必须给学生创设写作空间,让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多写自己的感受认识;在作文讲评中以激赏为主,同时让学生的写作得到家庭、社会的激

初中化学教学点滴谈 篇3

【关键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解释化学现象的本质。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逐步学会探究。”如何改进农村初中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呢?在教学中笔者尝试利用生活用品,替代化学实验仪器;适当改进一些实验;增补创新实验;拓展一些课外实验等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借此抛砖引玉,与大家一同探究。

一、用生活用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农村学校经济较落后,实验经费不足。初中化学实验条件不如城市学校,如实验室设备不齐全,仪器药品短缺等。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很少。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完成实验,如利用生活用品,替代实验仪器和药品。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锥形瓶,长颈漏斗、集气瓶等,由于配套不足和实验过程中仪器的损坏,造成仪器紧缺,所以我们就用矿泉水瓶替代锥形瓶,用冰冰棒的尖端和吸管组合替代长颈漏斗,同样用矿泉水瓶替代集气瓶,用吸管替代导管,实验过程中不易损坏,效果不错。又如人教版化学上册第130页,探究“灭火器原理”的实验,如果按教材所用的仪器,实验时由于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气压大,会导致橡皮塞被冲出来,同时吸滤瓶内的试管也被冲出来,这是很危险的!当探究该实验时,学生好害怕。于是我们用塑料饮料瓶替代吸滤瓶,在饮料瓶的上半部钻一个小孔,用一根与瓶子一样高的塑料棒顶住试管,实验效果好。优点:塑料瓶耐压,且瓶盖是螺栓式不易被冲出来,实验安全,学生放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适当改进实验,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实验的微型化,是绿色化学的发展要求。根据我们农村学校的具体情况,实验室没有通风厨。如果按照教材中的方法操作有的实验污染较多,不利于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对一些实验做了适当的改进。如:探究“分子运动现象”,教材的操作是:用一个大烧杯(500ml)罩住两个小烧杯(25ml),其中一个小烧杯盛约5ml的浓氨水,另一个小烧杯盛酚酞溶液。学生实验时,由于浓氨水的用量较多,浓氨水极易挥发,气味难闻,对身体有害,当学生闻到大量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时,有的咳嗽,有的說,臭死了,早知道这样我们就不探究了,真扫兴!因此我们将该实验改进如下:用小烧杯(25ml)替代大烧杯(500ml),用井穴板两孔(约1ml)替代两个小烧杯(25ml),药品用量1至2滴。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时间短,既节约药品,污染又极少,学生喜欢探究,提高课堂实验教学的质量。

三、增补创新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增补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探究实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只知道用温度计测量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或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到发热,说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放热。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欲望,强化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的现象,我们将该实验增补创新如下:

(1)实验用品:小烧杯、药匙、玻璃片、热水、氢氧化钠固体。

(2)实验步骤:

①往烧杯中加入热水(不超过烧杯容积的1/3)。

②向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并盖上玻璃片。

(3)实验现象: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水沸腾了。

(4)实验原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因为放出大量的热而使水沸腾。

用上述方法也能使水沸腾,让学生耳目一新,拓展了学生的大胆创新思维。

四、拓展课外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农村初中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的限制,实验操作能力较差,因此通过兴趣小组,适当开展课外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①当学生学习了检验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后,安排课外探究实验:你家所用的水是属于硬水还是软水?如果是硬水,在家里的条件下又如何软化呢?②当学生掌握了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后,布置课外探究实验:探究食品包装袋内的气体成分是什么?③当学生学习了pH试纸的使用方法后,实验探究:你村里的土壤pH是多少?是否适合农作物的生长?④当学生掌握了铁、氧化钙、部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布置课外探究实验:食品包装袋内的干燥剂是否变质了?兴趣小组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探究,当学生们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时,个个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享受着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初中化学教学点滴谈 篇4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非一朝一夕之功,化学教学注重试验,旨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努力钻研的学习态度。化学家西博格说:“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可见学好化学的作用巨大。那么,教师如何教好化学呢?我认为引入家庭小实验,对于初中生的学习很重要。

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培养实验技能和素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作风和习惯,更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及科学探究、创新思维能力。近几年,中考试题逐步加大对实验的考查力度,实验试题更加注重实验的设计和评价,重视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重视考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考题的综合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些都要求化学教师不断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水平。

教材中配合教学内容设置了一些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有一定作用。如当看到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或者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时思考该如何用实验除去,等等。通过这些家庭小实验,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从而增强了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1. 培养科学品质。

家庭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求实、追求

3. 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3.1 生成问题,形成学习动机。

实验课的导入,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可通过讲述化学故事、联系日常生活与生产实际、联系现代科学最新成果、实验演示等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产生了猜想与假设后,要求学生充分地展示交流,允许学生有多种猜想与假设,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更加浓厚。

3.2 设计方案,明晰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在这一教学环节,首先采取学生自主学习或教师提示等方式完成与设计方案有关的知识、方法准备和资料的收集工作,然后再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实验方案,最后通过小组交流或班内展示确定本实验组的实验方案。在交流与展示方案时,要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不仅要列出实验原理、装置、操作步骤等,还要说明实验的注意事项及原因所在。

3.3 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化学实验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实验,要求学生合理分组、分工合作、谨慎操作、如实记录。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巡回辅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特别要注意避免不安全的操作。

3.4 交流提高,合理评价。

学生通过分组、组内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后,各小组展示各自的实验方案、实验现象与结论,对展示情况进行讨论、评价,筛选出最佳方案,提炼学生探究过程生成的方法与情感因真理、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家庭小实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实验不成功时学生就会分析失败的原因,改进方法,重新实验,直至成功为止。渐渐地,学生就会形成不怕失败、锲而不舍的顽强毅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尊重实验事实,以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分析、推理,这是一种科学的实验品质。

2.挖掘思想素材,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

在实验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素材,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将知识的传授与素质的培养融于一体。例如,在做“碳酸钠性质”实验时,引导学生阅读“侯氏联合制碱法”简介,学习我国纯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先生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献身化工事业,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在做“石油和煤的性质”实验时,向学生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并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工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钢铁、石油、煤炭、化肥、水泥、化纤等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几位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报国之情。

3.布置家庭小实验,树立学生的创造精神。

基于时代的要求,教育必须变传统的封闭式为开放式,把学校与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学生引向社会,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和操作,营造一种创新自由、表达和选择创意自由的氛围,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家庭小实验可以使学生在一个心理状态比较宽松的环境中不受时间的限制,反复做,反复观察,直到满意为止。同时由于没有明确给出实验用品、步骤、观察的现象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各种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自己成功的原因时说:“中学时代同学间的讨论在我的一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讲完《测定溶液的p H值》后,学生一方面将其扩展到测素,培养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能力。

3.5 巩固提高,适当拓展。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完成有关知识与方法的训练,掌握有关的科学探究方法,让学生了解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来源于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践。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的教育因素,拓宽学生的视野,这对于知识的巩固和后继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4. 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把学到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体现化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对学生的化学学习能起到促进作用。而以往我们的实验教学拘泥于书本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身边更是处处渗透着化学知识,生活中接触到的与化学知识有关的东西很多,能用所学知识解答遇到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如污染问题,学生深有感触,可采用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方法,了解身边有哪些污染和污染源,针对调查结果,结合课本知识,共同讨论减少污染的方法,从而既解决实际问题,又巩固书本上相关的知识点。又如,结合所学的“一氧化碳有毒”的知识,让学生关注报纸上登出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讨论意外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和抢救方法,从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生物学发展史简述

(凌海市职教中心,辽宁凌海

生物学是从分子、细胞、机体乃至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的起源进化、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包含的范畴相当广泛,包括形态学、微生物学、生态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植物学、动物学、细胞生物学、环境化学等。生物学随着人类认识世界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大概经历了四个时期:萌芽时期、古代生物学时期、近代生物学时期和现代生物学时期。

1.萌芽时期

指人类产生(约300万年前)到阶级社会出现(约4000年前)之间的一段时期。这时人类处于石器时代,这一时期的人类还处于认识世界的阶段,原始人开始栽培植物、饲养动物,并有了原始的医术,这一切成为生物学发展的启蒙。

2.古代生物学

到了奴隶社会后期(约4000年前开始)和封建社会,人类进入了铁器时代。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原始的农业、牧业和医药业,有了生物知识的积累,植物学、动物学和解剖学进入搜集事实的阶段。在搜集的同时也进行了整理,被后人称为,古代生物学。古代生物学在欧洲以古希腊为中心,著名的学者有亚里士多德(研究形态学和分类学)和古罗马的盖仑(研究解剖学和生理学),他们的学说整整统治了生物学领域1000年。其中亚里士多德没有停留在搜集、观察和纯粹的自然描述上,而是进一步作出哲学概括。在解释生命现象时,亚里士多德同先辈们一样,认为有机体最初是从有机基质里产生的,无机的质料可以变成有机的生命。中国的古代生物学,则侧重研究农学和医药学。贾思勰(约480—550年)著有《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农牧业生产经验,提出了相关变异规律,首次提到根瘤菌的作用。沈括(1031—1095年)著有《梦溪笔谈》,该书中有关生物学的条目近百条,记载了生物的形态、分布等相关资料。

3.近代生物学

从15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得到巨大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开始后,生物学进入了全面繁荣的时代。如细胞的发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创立,孟德尔遗传学的提出。巴斯德和科赫等人奠定了微生物学的科学基础,并在工农业和医学上产生了巨大影响。17世纪建立起来的动物(包括人体)生理学到19世纪有了明显的进展,著名学者有弥勒、杜布瓦·雷蒙、谢切诺夫和巴甫洛夫等。由于萨克斯、普费弗和季米里亚捷夫的努力,植物生理学在理论上达到了系统化。胡定土壤、家庭饮用水,以及雨水的酸碱度,并提出改良的方法,另一方面在教师的启发下,将自己的几根头发放到不同p H值的溶液里,观察溶液的变化情况。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最后得出“选用偏酸性”的洗发剂为宜的结论,通过家庭小实验,极大地诱发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4. 以实验为纽带,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环境污染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是全人类的共同要求。化学因素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化学实验中通过实验装置的设计,避免有害气体的任意挥发,做好生活垃圾的回收和处理,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作酸雨的p H值的测定、废旧电池的结构研究、公共汽车中化学成分的测定……这些对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以至于将来工作中注意保护环境有直接的影响。

克改进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发表了《显微镜学》,内载生物学史上最早的细胞结构图,并命名为“cell”。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英国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经历了5年的环球旅行,之后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该书从变异性、遗传性、生存竞争和适应性等方面论述了生物界的进化现象,提出了以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为基础的进化学说。孟德尔多年从事植物杂交试验研究,并在自然科学学会杂志发表了论文《植物杂交试验》,文中提出了遗传单位因子(现在称为“基因”)的概念,阐明了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即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亦称独立分配定律),使生物学研究逐渐集中到分析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上,生物学的发展进入“实验生物学阶段”。巴斯德在实验中严格控制无菌条件,并用长曲颈瓶净化与无菌肉汁接触的空气,证实了肉汁腐败的原因是来自外界的微生物污染,澄清了“自然发生说”谬论,为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4. 现代生物学

20世纪的生物学属于现代生物学的范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生物学向理论(包括生物进化)和实践(主要是植物育种)两个方面深入发展。与此同时,由于物理学、化学和数学对生物学的渗透及许多新的研究手段的应用,一些新的边缘学科如生物物理、生物数学应运而生,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及形态研究的深入,细胞学也进入分子水平,出现了细胞生物学。现代生物学正向微观和综合方向深入。宏观方面,从研究生物体的器官、整体到研究种群、群落和生物圈,生态学为典型代表。现代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生活场所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亦有人称之为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及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社会经济与科技飞速发展,工业废物、农药化肥残毒、交通工具尾气、城市垃圾等造成了环境污染,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相对平衡。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沙漠扩大、水源枯竭、气候异常、森林消失等生态危机都是人类不适当的活动造成的。根据生态学中物种共生、物质再生循环及结构与功能协调等原则,以人与自然协调关系为基础、高效和谐为方向,将生态应用于废水污水资源化处理、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作物种植、森林管理、盐场管理、水产养殖、土地改良、废弃地开发和资源再生等方面,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微观方面,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量子生物学”的发展,

5. 善用实验激发兴趣,挖掘实验的动机功能。

做“家庭小实验”,如明矾净水、制肥皂、雨水p H的测量、柠檬电池与青苹果电池的比较、食品中常见元素的测定、对驾车司机是否饮酒的分析检测、人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的成分对比分析、沼气成分的鉴定、水壶的水垢处理,污渍洗涤、消除变酸米酒的酸味、聚乙烯废旧塑料的裂解、摄影中的化学变化等,使化学实验与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相连,使学生认识化学的应用价值,以及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初中化学教学点滴谈 篇5

丘北县舍得乡中心学校(初中部)张 文

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30年了,在教学中深深地了解到,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阅读也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有声对话过程。所以,语文《课标》指出:“初中语文教学应着重于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此,关于阅读教学下面我有以下谈一谈,便与同仁者共勉:

一、要告诉学生阅读什么书籍

笔者牢记了一句话:“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报刊、杂志、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刊、杂志,图书,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享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要真正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且能够自觉地、发自内心地阅读,还应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阅读时要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用心去读,抓精彩重点语段用情去琅琅地读,抓意境描写,发挥想像去读。这样就使学生的文化底蕴不断厚实,从而使学生阅读的兴趣进一步增强。

三、要大力提高阅读兴趣

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永远是臣服于知识的“奴隶”,是知识的“记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建议被教师采纳,这种自主的权力和被激发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成为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动力,教师要对学生“点子”的调查,目的是可了解哪些内容是学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话题是学生最欢迎的,通过教学和教法的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教师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课内课外都能勤读,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因为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以读书为乐事是阅读的前提,我深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激发兴趣,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氛围,让学生多读教材,把握语文的思想蕴含和文化内涵,做到阅读认知教学、智能训练、人格教育的结合与统一。其次,理性升华,阅读是接受人类文明成果,继承精神领域的遗产。前人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在书本中,交到我们手上,接受这份礼物,在短时间内了解吸取中华几千年精神财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重新认识历史,审视历史文化。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不断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认识,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品味。再次,以读为乐,学生在阅读中有了许多收获,受到了成功的鼓励,作为认识主体的价值和潜能,让学生自己去品尝,去领悟阅读的乐趣,经过长期的阅读,经过不断地劳动最后是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在这种乐趣中成长。

五、要培养学生学会质疑

阅读的重点不在读,而在用心思考,用心去感受。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还要不断地穷尽其所以然。阅读作为精神产品的消费,作为精神的享受,作为对美的追求,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首先是要激发学生大胆思考,敢于质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其次是要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的思考方式或思维模式,充分发扬课堂民主,给学生思考的权利,创设和睦、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的思考独立化、个体化,充分调动已有知识和人生积累去思考,去理解,以获取更多的更高层次的知识以及人生感悟。

六、要渗透情感教育教学

阅读教学是凭一篇篇课文进行的,每篇课文的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是相互依存的,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先指导学生通过词、句、段、篇(即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在这一步要启发学生积极展开思维,使课文所描写的人、事、物在头脑中具体化,形象化,具体了解人物的行为和思想感情的变化,事情的发生发展和景物的特点等等,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事件的意义以及由景物描写中透发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点滴谈 篇6

一、巧妙激趣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一上课就板起面孔告诉学生本节课将要学习什么内容,将要完成什么目标,试想,此刻学生的兴趣会怎样,那一定会被你生硬的语言所抹杀,从而被动去接受,效果可想而知。课堂实践证明,恰当而精妙的导语犹如说书的开讲,可以迅速地将学生的情绪稳定下来,并引起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随之产生能动的、积极的求知欲。在执教《散步》一文时,一开始,我面带微笑地和学生们交流:“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家是我们温暖的晴空,家是我们幸福的源泉,家是我们心灵的栖息地。全家人一起观赏明月,一块共进晚餐,一同欣赏电视节目……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的寻常小事,也体现出浓浓的亲情。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莫怀戚的《散步》一文 ,去感受他们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这样的导入语,通过优美的诗化的语言,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对“家”“亲情”进行认真审视,从而架起文本与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成功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二、以读促悟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究竟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呢?我听过许多节语文优质课,老师们总是滔滔不绝地讲,好像学生的能力是靠教师讲出来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搞得学生昏昏欲睡,却很少听到学生动情地朗读。曾听一位专家在评课时说“没有朗读的语文课就不是优质课”,也许就是为了告诫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读书,这是促进学生感悟内容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让学生对精美语段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朗读,进而获得语感,形成语言能力。在执教《散步》时,我让学生默读、听读、抽读课文,之后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朗读,教师适时指导朗读技巧,解答学生在朗读中遇到的疑惑。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与教师的示范、指导、点拨交互进行,这样,使学生最终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三、以问诱思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说明我们要充分重视课堂上的有效提问。我在执教《马说》一文时,在学生能够大致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文本,我让学生根据要求找出文中句子:1.“伯乐”与“千里马”谁更重要,为什么?2.“千里马”经历了什么样的悲惨遭遇?造成它悲惨遭遇的原因是什么?3.“食马者”的无知表现体现在哪里?学生们都非常积极地动脑子思考,继而纷纷抢着回答问题。这样,教师通过切合文本内容的提问,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知文本,进一步熟悉文本,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如,文中最后一自然段作者这样写道:其真不知马也。开始,我直接提问:“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因这个问题有点艰深,学生们不知所云。接着,我结合前边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回顾前面“食马者”的做法:“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番回忆之后,我顺势这样追问:“食马者”的做法说明了什么?学生们自然被引入更深层的思考……此时,学生就不难体会到“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在嘲讽食马者有眼不识千里马,这是本文的主旨句。其实,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在“提问”上下一番功夫,就能对学生起到较好的“导”的作用,不仅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也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以情动情

在阅读教学中,要想调动起学生的情感,教师首先用凝聚着这些情感的言语进行教学,才能打动学生的心扉,使他们为之动情,进而迸发出更高涨的求知热情。在执教《散步》中“研读入境,体味亲情”这一学习环节时,我的引导语是:同学们,莫先生一家人太让我们感动了,下面,让我们融入到这样一个“和美”“幸福”的家庭中,再一次体味洋溢在他们家的浓浓亲情……请同学们读出你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这样的语言很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动情落笔,书写亲情”学习环节中,我的引导语是:亲情一直是维系人类情感的最细腻、最微妙、也是最真诚、最原始的命脉。正因为它的存在,人们才会谱写出让人割舍不下的爱的诗篇,流下动情的泪花。父母为了我们,他们的面容日渐憔悴,他们的双鬓日染白霜。父母的关爱,时时拨动我们的心弦,正所谓“父爱如山,母爱如水”。我们也应该像文中的“我”一样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我们的父母。下面,就让我们动情落笔,抒写亲情。这样的语言,能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五、读写结合

阅读教学还应将读写结合,实现读写一体化。我一直运用这种教学观指导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文本,把握文本内容,感知作者情感后,从文章的某一方面写一写感受,这样收效会很大。比如,在学了《散步》一文后,我让学生“动情落笔,抒写亲情”。1.根据你的生活体验,表达对“亲情”的感悟:亲情是身心疲倦时听到母亲的一声问候;亲情是 。 2.请以“亲情”为主题,写50字以内的温馨贺卡送给你的父母。这样,学生在写作中培养了自己的能力;写作之后,再让学生公开朗读、交流自己的作文,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后,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将各种思维训练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多面向、多角度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经常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扩写,续编有悬念的故事结局,开展想象作文训练,都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总之,读是基础,是为写作作准备;写是运用,是更深入的阅读。我们要从教材中挖掘作文的思想、情感、内容素材,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阅读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学生阅读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才能激活并创造具有生命力的、充满生机的语文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在这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上逐渐变得要学、乐学、善学,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得以提高。

浅谈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7

一、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处理好教学的广度与深度

近年来,自新课改实施以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化学知识的难度,从而对其广度进行了扩展。然而,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并未调整教学方法,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地加深知识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教学内容与方法过于单一、枯燥,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对化学课程的兴趣,最终降低了教学质量。

2.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少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将大部分时间安排为习题练习,并减少了实验的时间。这样,学生往往没有机会参与到实验当中。由于化学课程的内容比较抽象,单纯采用理论讲解,或者题海练习的方式,学生根本无法透彻的掌握知识的难点、重点。一旦题目稍微变化,就会出现错误。虽然部分教师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然而学生由于没有亲自参与到实验中,从而也存在很多问题。

二、高中有机化学教学质量提高的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具体改进的办法和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

实施新课改之后,教材的内容、难度都做了一些调整。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必须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具体来讲,在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分析知识的结构、特点,以及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意义记忆法,从而突破机械记忆法的局限性。比如,在学习烃、卤代烃时,可以采用小组探究式教学法。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让他们探讨这两种物质的结构、特点。同时,提出相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最后,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他们突破知识的难点与重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在化学教学中的兴趣,从而积极投身到课堂教学当中,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2.增加实验教学的比例

与理论教学相比,实验教学更加生动、直观,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降低知识难度,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除此之外,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鉴于此,在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增加实验课程的比例,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实验操作当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开展。首先,综合考虑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然后安排合理的实验活动。其次,让学生独立操作实验,使他们彻底领会化学知识的原理,达到将知识内化的目的。再次,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写实验报告,加深记忆。最后,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材料,让其自行设计实验,然后进行总结。除此之外,还要提高演示实验的重视度。在有机化学实验中,部分实验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学生无法单独操作。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影响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从而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实验的现象,提高教学的质量。比如,在学习乙烯制备这一节内容时,就可以采用演示实验法。

3.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有机化学与现实中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建立知识点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观察真实现象的过程中,认识到有机化学的重要性。这样,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提高了教学质量。比如,在学习“糖类”课程时,可以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糖类有机物,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三、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发展趋势

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促进了教学模式的革新,并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旧的教学模式由于弊端太多,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为了不断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教师就应该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改变以上陈旧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当前,电教化的教学方法已经被普遍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该教学方式具有操作简单、灵活性高的特点,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除此之外,还可以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方法。在网络平台中,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及时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从而使他们充分掌握知识的难点和重点。

结束语

进入高中阶段后,由于课程难度的增加,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中面临很大的困难。同时,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在有机化学方面兴趣不足,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鉴于此,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具体改善的办法和措施。比如,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增加实验教学的比例;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等。希望可以起到参考的作用。

摘要:化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由于课程本身内容比较复杂、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鉴于此,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当前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改善的具体办法和措施。最后,对高中化学教学做了简单的展望。

关键词:高中,有机化学,教学,体会

参考文献

[1]王当当.《有机化学基础》教后的点滴体会[J].科教文汇旬刊,2014,12(12):60-61.

初中历史教学点滴谈 篇8

一、讲课避免抽象讲解

教授八年级第一课《鸦片战争》中“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时, 学生觉得比较抽象, 和头脑中的意识对不上号。对此, 教师可以针对鸦片战争做一个周详的讲解, 那时候中国政治经济正在起着变化.鸦片战争前, 中国在政治上独立自主, 没用外权干预, 清政府大权在握;鸦片战争后, 不平等条约的屡屡签订让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遭受侵犯, 一些主权丧失, 这就是“半殖民地”。至于“半封建”, 就必须从经济上解释, 鸦片战争前, 中国自给自足, 统治中国的是封建经济, 鸦片战争后, 国外的商品源源不断涌入中国, 同时资本主义应运而生, 蓬勃发展, 所以说, 既存在封建经济, 又有资本主义经济渗入, 这就是“半封建”。这样, 学生理解起来就清楚了, 有了明确的认识。

二、借鉴历史教训

熟悉历史演变明清以后, 随着封建专制的发展, 科举制日臻完善和周密, 科举制在甄拔人才方面曾经起过很大的作用, 但是, 从明清以后走向了有害的一面, 也就是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过于拘泥, 专门取四书五经命题, 对经义做出阐述, 只能以朱熹的观点为标准答案, 扼杀了思想, 形式八股, 格式单一, 写作步骤单调。

我国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 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但从明朝中后期逐渐落后, 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 闭关锁国政策, 使中西文化交流中断;中央集权统治对科技束缚越来越严重, 但封建王朝重文轻理和迷信落后思想的阻碍, 尤其是科举考试只考四书五经的文科不考自然科学的理科, 不能与时俱进是一个重要原因。作为四书五经的考试内容和八股文的形式本身都没有错, 问题在于统治者给它做出了限制, 专注于利用它维护自身的统治权益, 想方设法压抑人们的思想, 打击学子们的个性发展。四书五经是优秀的儒家经典, 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巨擘, 八股文也无可厚非, 然而从内容上说, 人的精神营养需要从多处吸取, 只有四书五经难免偏颇单一, 另外几百年只写一种文体, 何谈发展?科举制最终被晚清政府废除。

此外, 历史教学也需要让学生参加了一些活动, 亲眼所见历史古迹会加深学习的印象。历史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 如对历史剧的编演、历史知识有奖竞赛、历史谜语趣味竞猜、开展历史人物辩论会等, 方法多多, 不一而足。

初中英语教学点滴谈 篇9

一、对学生的爱要浓厚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教给学生如何做人处事, 其次才是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关于做人方面, 需要教师对学生有无尽的爱, 要关怀学生, 这样, 教学环境良好, 师生关系会处得非常融洽和谐, 学生就会喜欢教师, 也会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 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了, 学习成绩自然水涨船高, 教师教学也会省时省力、事半功倍。假如师生关系淡漠, 教师对学生冷若冰霜, 漠不关心, 学生对教师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对任课教师有对抗情绪, 这样怎么会有好的学习成绩?爱学生是要讲究方法的, 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对教学全身心地付出, 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进行无微不至的关怀,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教师要及时帮助, 对家庭有经济困难的学生, 要号召同学一起帮助他, 这样的教师才能受到学生的喜欢和尊重, 进而学生才会喜欢教师的教学, 会和同学和老师和睦相处, 认真学习, 这样, 教师的教学任务会自然会出色地完成, 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虽然社会变化日新月异, 观念更新很快, 但社会在任何时候都欢迎德才兼备的新一代。要想培养道德良好的学生, 教师自身必须要有良好素质, 要注意加强自己的修养, 做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这样的教师会赢得学生的爱戴, 会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二、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潜能

每一个人都是不相同的, 每一个人都有亮点, 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培养挖掘学生的潜能, 因材施教, 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制定学习方法, 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的空间。历史上很多才华横溢、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他们的崛起无不因为教师的鼓励和帮助, 有的人仅仅因为教师一句话而成才。因此, 作为教师, 我们要注意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 关注他的今天, 打造他的未来, 让每一个学生都好好发展, 帮助他们绘制美好的蓝图。学生会喜欢这样的教师, 他们会把这样的教师当作朋友, 会向这样的教师询问学习方法、探讨人生哲理等。

三、教师与学生互动

现在教学提倡素质教育, 教师与学生不是单边活动, 而是教师引领学生, 教学相长, 不进行一味灌输, 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 远离茫茫题海。教师要多方面进行研讨, 不断在教学上进行改革, 推陈出新, 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规律, 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习的质量。

四、通过竞争培养学生自信和成就感

大多数学生对学习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 而且学生都争强好胜, 喜欢表现自己, 因此, 教师也可以利用他们的这种特点, 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 让学生来抢答或者辩论。一方面, 使学生在热烈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培养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增强学生了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使学生能获得成就感与自豪感。

五、增加课外阅读

语言学习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只有经过阅读, 学生才能逐步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阅读量有了, 单词也会懂得更多, 语法知识也会随之丰富。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 开展学生之间交换图书的活动。为了活跃读书兴趣,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上寻找英文资料, 阅读范围由简单、有趣的小故事、小幽默, 逐步扩展到理解性较强的说明文、议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点滴谈 篇10

一、兴趣是成功的基础

不管做什么事情, 做出成绩的前提是兴趣, 没有兴趣就没有成绩, 有了兴趣, 很多困难也会迎刃而解。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学习起来就没有疲惫, 有了兴趣, 学生就不会感觉到所学内容枯燥乏味。所以, 兴趣是成功的第一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很多, 例如, 教师可以给他们讲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逸闻趣事。如历史上的才子司马相如被汉武帝封为中郎将以后飞黄腾达, 感觉到自己身份不凡, 欲纳茂陵女子为妾, 于是写“休”书信一封送给爱人卓文君。“休”书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大字, 字中独缺亿, 乃“无意”之意。卓文君看完书信后, 满怀悲愤, 提笔回信道:“一别之后, 二地相悬, 只说是三四月, 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 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 千系念, 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 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 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 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 二月风筝线儿断, 唉!郎呀郎, 巴不得下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司马相如看到了这封充满数学数字的“回信”, 顿生内疚。如果卓文君没有数字上的对比, 这封回信就绝对没有这样打动人心, 司马相如也不会很快回心转意。学生从这个故事中认识到了数学的妙处, 有的学生说, 没想到数学还这样有意思。

二、优化课程结构, 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的机械性, 课堂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样教师授课省时省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依赖板书加口头讲解。现在增加了多媒体手段, 板书、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 改善了以往的教学结构。一方面课堂容量得到了增大, 另一方面显著提高了课堂效率。比如说应用题, 以前教师教学的时候感觉到有些吃力, 因为题目要抄很多, 黑板一边擦一边抄, 有的学生就跟不上教师的讲解和思路, 而且一些问题的背景难以表述。现在使用了多媒体平台, 用powerpiont在屏幕上展示题目, 非常清晰工整, 清楚而且简单, 因为有了大量的图片和动画, 学生们学习起来也不感觉到枯燥。

三、将授课、学习都视为艺术

我无数次对学生们说:“一定要上好每一堂课, 将来的价值就是由现在的学习汇集而成。以后走向社会了, 有了展现才华的机会, 那时候就要看自身的能力了, 不是因为机会才给你才华, 而是因为才华才给你机会。”要想学习好, 就要做到四思:一是多思, 二是深思, 三是反思, 四是静思。背诵、记忆数学定义需要三上:即路上、枕上、厕上, 行住坐卧, 每一个念头都是所学的内容, 如此日复一日, 想不成功都难。

总之, 教学要讲求艺术, 巧妙应用科学手段, 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 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中会体现无遗。

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点滴谈 篇11

一、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

“任务型教学”必须有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真实是情境创设的第一要求。杜威指出:“教学应从学生的经验或活动出发,使学生在游戏和工作中,采用与儿童和青年在校外从事活动类似的形式。”新课标指出,英语教学活动课最显著的特征,除了真实以外还需要有一定的意义。杜威也强调,学习者要有一种“经验的真实情境”,而且在这种情境里面,要有促使学生去思考的“真实的问题”。我认为,这种让学生去思考的“真实的问题”就应该是活动的意义了。活动只有有了教育意义,才能引发学生联想、感悟,才能起到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作用。学习牛津初中英语(8B)Unit 1 Past and Present 前,我曾经布置学生利用假日回家了解家乡近30年的变化。一次上课,我告诉学生,课本中提到的星光镇在这30年里也有了巨大的变化,接着,我就开始播放星光镇过去和现在的图片。学生观看以后兴奋异常,有部分学生甚至高兴地说:“ I hope I can visit Starlight Town and see the changes myself.”(我希望我能游览星光镇,亲自看看那些变化。)利用学生这种亢奋的情绪,我水到渠成地组织了以小组为单位谈家乡变化情况的讨论,强调在用英语交谈时注意区分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用法。活动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改革开放30年来祖国的巨大变化,一方面又回顾复习了已经学过的知识。

二、设计阶梯型任务链

所谓阶梯型任务链,是指所设计的任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它由数个微型 “任务链”构成。阶梯型任务链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规律,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虽然在平时教学中,不少的教学过程都基本上遵循这样的操作规律,但那并不是一种完全自觉的行为。学习了英语课程标准新理念,明白了这一道理以后,我在备课时常能主动设计阶梯型任务链。比如阅读教学中,我常将问题的设计分成三种微型任务链。初级:能够直接从文章里找到某段落,找到关键句和主题句;中级:需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意,也就是需要学生自己分析、综合;高级:在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出一些让学生思维发散的题目。这三种微型任务链呈现出由低到高的阶梯式结构,符合新课标的“在语言技能方面,应当先输入后输出,使教学呈现阶梯式,层层推进”的提法。在每一单元结束以后的训练中,我也注意到这种由浅到深的训练方式。一般情况下,我会将本单元所出现的词组、句型、语法等分成几个微型的任务链,交给学生合作讨论。比如,词组句型点击(有时还有如牛津8A Unit 4中“because和because of”这样的辨析)→重点句式搜索→语法小练习(如牛津8A Unit 3 中,动词不定式作宾语)→中考全接触(主要是针对课文中有可能出现的考点进行举例分析)。这种做法,既使知识作渐进式呈现,避免了炒冷饭,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任务型教学”的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在“任务型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圆满实施的重要保障。比如,我在讲牛津8A Unit 1时,设计了一个小型的任务型教学活动,即用英语介绍人物。活动以后,我准备对用英语介绍人物这个知识点作一小结,但是有几个学生举手要求小结。当时距离下课还有3分钟,如果我来小结,基本上到下课正好可以讲完,但我没有那样做,还是采取了学生小结、教师补充的做法。我这样做是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教师小结虽然会全面一点,但是对学生来说,那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新课标理念强调“要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现在,学生既然有这样的积极性,教师应该提供方便,给予鼓励。二,举手的学生中,有两位平时寡言少语,现在能够举手,这是很难得的张扬学生个性的机会。让这两位学生发言,无论对错,对他们都是鼓励,也许这正是转变他们学习方式的契机。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这种推测和做法是正确的。

“任务型教学”在不断的实践中还会得到充实和提高,但如果能紧紧抓住上面这三点,我认为也就基本上抓住了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

初中教学管理方法点滴谈 篇12

一、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中学质量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质量文化建设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 重视学校物质层质量文化建设, 营造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

物质层质量文化的营造, 要符合其育人环境的特点, 体现出其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心地位, 既要表现出庄重、严整的教学氛围, 又要能体现出青春的活力与雅静的美, 还要体现出精益求精、追求完善的精神。因此, 中学物质层质量文化的营造要围绕环境育人这一中心, 结合本校的质量目标、质量价值追求、学风、校风等特点, 进行整体规划、体系设计。

2. 要重视向度层质量文化建设,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

重视向度层质量文化建设,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行为规范和奖惩制度等。具体来说, 就是要通过建立和健全学校的各项工作制度、责任制度、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等, 使学校的质量精神成为全体师生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 使维护学校的质量和形象成为学校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使在质量上做出贡献的人得到奖励, 造成损失的人受到惩罚。

3. 要重视学校精神层质量价值体系, 提高质量文化建设实效

重视学校精神层质量价值体系, 包括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的质量方针、质量价值观、质量目标、学风、工作作风和道德风貌。通过精神层质量文化建设, 使教职工明确人才质量的标准以及追求人才培养质量的意义, 树立起“质量高于一切”的价值观, 进而使学校的管理人员改进质量管理的作风和习惯, 使整个学校遵循统一的质量管理方式和共同认可的质量管理方法。提倡质量改进中的集体协作和配合精神, 鼓励员工大胆揭露存在的质量问题, 提出建设质量防范措施和质量改进意见, 使质量文化建设取得应有的实效。

二、加强科学管理

1. 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控和引导

抓教案。因为教学内容、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教学过程也必须随之而变。教学过程包括多个环节。在教学过程的监控和引导方面, 首先要以教案为突破口, 在改革教法上下工夫,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让新思想、新观念走进课堂, 注重教案的创新性。

抓反思。随着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 教学管理者应把教师的教学反思纳入到教学常规管理中。采取每节课后反思, 写好教学后记附于该节教案后, 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同年级组交流, 讨论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改进的方法。教师个人应写好学月总结, 分析一个月来教学方法、学生能力培养上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还有哪些突出问题等, 制订下个月的改进方案, 提出自我奋斗的目标。期末将每个教师的教学后记收集起来展示评比, 对教学设计有创新、有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应予以表彰。

2. 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管理创新

在管理机制方面, 课堂教学管理改革必须建立一种激励创新的机制, 从而创设一个充满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 建立鼓励教师教有创新、学生学有创新的管理制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 教师应当让学生向自己发问。任何创新都是以发问为前提的, 学习前人的知识, 就是要把前人走过的创新过程再发现、再体验, 教师要有这个意识, 由已知不断引出未知, 使学生每掌握一个新知识, 都能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任务。

在管理方法方面, 课堂教学管理应提倡全过程管理, 注重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管理, 提倡全方位管理, 不仅要抓教的管理, 关注教师的教育方法、教学效果, 还要抓学的管理, 关心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效果。

3. 提高教学管理者自身的素质

作为教学管理者不仅应有教师职业的基本知识, 还应具有现代管理科学知识, 在深厚的知识功底的基础上提高能力。为使教学管理科学化, 适应开放的学校系统, 教学管理者应需加强条件性知识的学习, 掌握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管理学理论, 以条件性知识为依托, 增强实践性知识的学习和提升, 形成自己的管理特色, 提高教学管理效率。要加强提炼, 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并与教育科学理论相联系, 上升为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 指导今后的教学。

4. 提高教学管理者的创新性管理意识

教学的创新要求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创新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引导、支持和保障, 而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管理制度又会促进和深化教师教学的创新, 使教学创新不断发展。

教学管理者不仅要引导教师转变观念, 而且要将教师不自觉的行为转变为自觉行为, 这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学习来完成, 必须通过科学的管理来实现。教育思想要转变, 教学活动理所当然地要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轨道, 衡量一节好课、评价一节好课要以学习者的发展为尺度。教学管理者应以新教学观来透视、分析、管理今天的教学。教学管理有必要采用一定的管理手段。如规范教学行为, 变革教学中不合理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习惯。教学常规管理首先体现在依法治教, 按照规定的计划、大纲、教材管好教学, 必须科学规范, 教学质量提高以有序的管理为基础, 常规管理是有序管理的根本。

上一篇:学习重点下一篇:5#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