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2024-09-09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共11篇)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篇1

[初中化学]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九年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一、领会大纲精神,充分认识实验教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新大纲从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大纲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实际出发,新大纲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新大纲列出的31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学生分组实验19个(必做10个,选做9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

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13种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技能”(8项)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也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为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倾向,纠正为了应付中考用讲实验、背实验代替做实验的错误做法,以及比较普遍存在的只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而忽视通过实验教学养成学生良好实验习惯,训练观察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问题。深刻领会新大纲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孝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新大纲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

[1] [2] [3] [4]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篇2

一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随堂实验, 培养是实验技能

学生亲自做实验比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更深刻, 这时学生由观看者变成操作者、实验者, 其心情之激动、态度之积极、思考问题之主动都显而易见。学生做随堂实验既可以达到演示实验的目的, 又可以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 因此, 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 应多采用这种形式。一般来说, 对操作简单、费时少、安全可靠、不污染环境的演示都可以改成随堂实验。例如,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分子的性质实验、氧气的性质实验、浓硫酸的稀释以及酸、碱、盐的性质等实验。在课堂上教师要提出要求, 及时给予学生帮助, 让学生通过做实验逐渐掌握实验操作的要领及原理。在这样的随堂实验中, 学生逐渐学会了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及反思, 同时实验的技巧和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二补充有趣实验,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 为了调节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消除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困惑, 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可根据实际情况, 适当补充一些有趣的演示实验, 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上“绪言”课时, 除了做好课本中的几个实验外, 还可以增加利用氨水挥发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做“铁树开花”、利用花瓣来制作碱指示剂, 利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来制作“铜树”, 利用碳酸盐与稀酸反应来鉴别珍珠项链的真伪等实验。在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 不妨补充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氢氧化钠溶液喷泉和密闭瓶内的小球肿大等实验。这些实验不仅增加了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深刻理解, 而且使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此外, 在做演示实验时, 也可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将仪器装置、药品及操作方法做进一步改进。如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实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等, 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在使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前, 必须让学生明白, 这样改进的优点是什么, 同时思考还可以怎样改进等, 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及学习热情, 使学生体会到创新并不神秘, 只要用心研究, 创新便会伴随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三讲究教学方法,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1. 加强预习, 做好笔记

教学上加强对学生的预习指导, 如通过留疑、给提纲、做习题等方式进行预习指导。预习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笔记, 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良好习惯。通过课前预习笔记与课后整理笔记的比较, 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笔记是教科书、教师板书和习题的联络簿, 记录下学习的重点、难点和知识框架、学习中的疑问及学习心得, 是日后复习的依据。

2. 重视反馈, 及时弥补

反馈是促进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重要前提, 没有反馈的课堂教学只是背教案, 也就谈不上高效率了。反馈的方式有多种, 如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姿态, 提问反馈, 习题反馈等, 但关键是教师是否通过反馈来调整教学设计的意愿。反馈信息的处理要分清主次, 个别问题课后个别辅导, 共性问题集中评讲。评讲的时间可采用当堂课及时处理、课后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讨论交流解决, 以及难点问题安排到今后新授课中穿插解决等多种方式处理。

3. 抓好后进生学习, 整体提高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 在同一条件下学习也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要分层要求、分层辅导, 甚至可以分层作业。辅导后进生是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 后进生较多必然会影响班级的整体提高。后进生的辅导要以攻心为主, 给予信心, 从态度入手, 教会学习方法, 寻找“最近发展区”, 培养学习兴趣, 加强督促检查, 促进学习的自主性。

四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家庭实验, 培养其创新能力

开展家庭化学小实验, 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扩展和深化。例如, 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废弃的饮料瓶、一次性注射器、输液管、吸管等, 制作反应仪器;用各类蛋壳、小石子代替碳酸盐, 用食醋代替酸等, 均可设计出一系列的家庭化学实验。例如, 讲过第一章中“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测定”后, 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家庭实验;利用身边的材料, 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为21% (体积含量) , 并且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回家后, 大部分同学会用茶杯代替钟罩, 用小盆代替水槽, 用小蜡烛代替红磷, 反复进行实验。实验成功了, 总结出成功的秘诀;实验不成功, 分析其原因。即使是同一个实验, 学生们根据选用器材的不同, 设计出的方案也不尽相同, 通过实验, 比较不同方案的优点和缺点。在这样的家庭化学实验中, 学生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 选择不同的器材, 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设计, 其中必然蕴含着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 必然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无论是增补实验, 还是改进实验, 所有的出发点都是围绕学生的发展而设计的, 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以此就可达到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篇3

[关键词] 初中化学;化学实验;实验安全;化学教学

中学化学实验相对来说大部分为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较少。演示实验常常是指在实验前由教师明确讲清有关的知识点,将实验的方案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教给学生后再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再把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和结果与所讲授的新知识作比较并做出概括结语。虽然学校领导和教师都认为实验教学非常重要,但在行动上却习以为常。一些化学老师由于某些原因不备教案,对实验教法和实验过程不进行设计等等原因致使在初中化学的实验课程不能充分的发挥作用。此外实验课还有另外一些问题,例如教师认为实验的内容比较简单,不用进行实验,在思想上对实验教学不重视。加上一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一些老师不得不取消实验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用多媒体模拟实验利用绚丽的画面或动听的音乐,增强了模拟实验的“感染力”,但实验教学的主题却被冲淡了。

化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提高学生观察和动手动脑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为了使学生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开端。化学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求知欲,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为安全地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实验时应该注意:

一、一定要按照操作规定进行,在做有毒或可燃性实验时,打开门窗,使空气流通

例如,在制乙烯时,在大试管里倒入酒精和浓硫酸应加入瓷片以防爆沸。点燃氢气时必须先检验其纯度。还要注意,如果你用酒精和浓硫酸加入瓷片加热制乙烯,用排水取气法收集完毕时,应遵守实验操作后撤去酒精灯,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冷水沿导管流入盛浓硫酸的烧瓶,引起烧瓶炸裂。加热制取气体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撤出,再撤酒精灯。上面的操作正好颠倒了,先撤去了酒精灯,还没来得及取导管,水就沿导管流入反应器,引起仪器炸裂,溅出硫酸。在演示氯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时,或进行氢气、乙烯、乙炔等可燃性气体实验时,如果实验室空气不流通,有毒、易燃气体逸散到空气当中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引起师生中毒或其他意外事故。因此实验室应安置通风橱、换气扇等通风设施,保证实验室空气的流通。

二、对不清楚实验操作顺序的,要向老师请教,不能贸然进行实验

安全实验的关键是要按照操作规定进行实验,危险也能变为安全。反之,安全也变得不安全。但也不要害怕,也不必满腹恐惧不敢动手实验;要熟悉操作规定,了解反应规律,不懂要问,不可蛮干。否则,在实验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危及师生的安全,甚至嚴重致残造成终生不幸,且会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事关重大,务必高度警惕。

三、掌握试验用药的剂量,在预备实验室准备好后,确认无误后再拿到实验室进行操作

一些实验虽然剧烈,但试剂量小并无危险,但是稍微加大试验用药剂量可能就会发生危险。如红磷的燃烧实验,红磷在燃烧时虽然反应很剧烈,但控制好剂量时并无危险。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时,让学生观察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的现象,放入的药量一定要适量,不得随意用药,否则就会发生意外事故或危险。又如:用小苏打和浓硫酸反应做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如果小苏打和浓硫酸用量大,产生过大的气压就会冲开胶塞,喷出酸液。烧坏实验人员的衣服或者发生腐蚀操作者的手的事故。再如:配制银氨溶液时,如果加入过量的氨水,且不随配随用,久置后再用,溶液中生成了容易爆炸的物质,用时就会引发爆炸事故。

四、熟悉实验室事故的急救方法和处理措施

这里我们简单举几个例子进行说明。化学药品中毒,要根据化学药品的毒性特点及中毒程度采取相应措施, 应先将中毒者转移到室外,解开衣领和纽扣,让患者进行呼吸,必要时要采取人工呼吸。待呼吸好转后,立即送医院治疗。若可燃性有机物引起的着火,应立即用湿布或泡沫灭火器等扑灭,严禁用水进行扑灭。若遇电器设备着火,必须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如遭遇烫伤,应谨记切勿用水冲洗,可用高锰酸钾清洗伤口处,再擦上凡士林或烫伤药膏。严重者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急救。

只要我们遵循操作规程并对各种化学实验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解,就可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做到安全实验。

五、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危险系数最小化

为避免造成意外伤害事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选择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加强演示实验效果,弥补传统实验演示方法的不足。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学,实验现象往往只有前面几排学生看清。例如电解水实验,实验中气体的检验因气体含量是微量的,检验不易观察,但如果改用投影实验,现象就很清晰直观地展现于屏幕上,便于全体学生观察,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还有些实验比较危险,例如:(1)物质条件受限制的化学实验;(2)爆炸、毒性较大且不易控制的一些危险实验;(3)易出错误的实验,多媒体模拟一些错误的实验,可使学生亲眼感受错误操作的危险性,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4)微观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的实验,有时通过语言描述比较困难,结构模型的使用又不方便,而借助多媒体三维图形功能则可以有利于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理解,有利于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

运用幻灯片将某些实验内容进行比较和归纳。如:列表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验证方法、性质及其用途,使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原理有一个完整、系统的掌握。

六、结语

化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手段提高学生的能力,使他们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用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客观的认识世界。虽然,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如果我们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范并认真牢记实验过程,就可以避免产生危害。化学实验课程的开展增添了学生学习的乐趣,更好的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素质。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反思 篇4

一、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反思

中学化学实验中大部分为演示实验,约占实验总数的9%以上。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的常用模式是:实验前教师明确讲清有关的知识点,将实验方案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明确地教给学生,再进行演示实验。然后再把实验现象、结果与所讲授的新知识作对应比较,最后由教师或学生做概括总结。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孝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义务教育新大纲规定的31项演示实验内容,在各章节中共安排了85个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例如,在§2-1分子这一节教学中,补充了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溶散)的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分子运动的感性认识,在§1-4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教学中,对白磷的燃烧演示实验进行改进,用球胆向烧杯的热水中缓缓通入O2,可看到热水中的白磷与O2接触后,也开始燃烧,产生火光。演示结束后,我请学生思考3个问题:1.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2.水中的白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3.红磷能不能燃烧?接着再补充演示红磷燃烧的实验,将少量红磷放在铁纱网上,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请学生观察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最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学生反映这样学既能理解,又记得牢。

(二)开发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与课本第5页习题3配合作为家庭作业时,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第7页演示实验1-1的改进),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除了举办扩展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内容的专题讲座外,还以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还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学习§3-1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调查了解“你家附近的河水清澈吗?请问你们父母,在他们当学生时,这条河是不是像现在这样脏?”学习§1-4燃烧和缓慢氧化时,课后布置学生到汽车加油站、仓库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车站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火车。还开辟了“厨房中的化学”实验课题,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NaHCO3)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四、加大实验教学改革的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增强实验的探究性

在化学教学中尽管有较多的验证性实验,也应把这个过程当作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意地去设计探究性实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同容积的两瓶盛饱和NaCl溶液和蒸馏水的鉴别为例:学生在学完溶液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将两种物质鉴别开来,并写出鉴别的方法和结论。学生起初会从已有的知识结构来考虑,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蒸发溶剂法,用这种化学法将两者区别开来。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学科、多层次的思考,从本质上分析二者的差异:饱和Na2Cl溶液存在Na+、Cl-和水分子,蒸馏水中只有水分子,这些差异导致了二者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上的不同。学生通过发散性思考,并通过具体的实验验证,得出了许多鉴别方法:(1)物理法----称重量法;电池导电法;物块在溶液中的浮力测量法。(2)化学法----蒸发溶剂法;溶质溶解法。(3)生物法----品尝法;新鲜蔬菜失水法。

2.设计联系实际的实验

为了使学生用化学知识理解和解释身边的现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增加一些贴近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验。例如初三化学教材中,没有“CO2溶于水”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说明CO2溶于水的现象,许多学生举出汽水中溶有大量的CO2的事实,教师也可以将一瓶汽水打开,学生通过透明的瓶体可以发现有大量的气体(CO2)逸出。但怎样演示“CO2溶于水”的实验呢?教师可以设计用一次性注射器来进行该实验,先抽取一定量的水,然后再从集气瓶中抽取一定量的CO2,通过活塞的运动来直观地进行CO2溶于水的实验,当压强增大时,CO2溶在水里的溶解量增加;当压强减小时,CO2溶在水里的溶解量减少。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做这样的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篇5

【摘 要】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创造一个趣味实验课堂,让学生在兴趣丛生中收获知识,感受学习化学的快乐,进而能够更加积极地配合学习。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要选择合适的内容

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并非都能进行探究,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要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生自身的水平和教学环境等因素来选择探究的内容。就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而言,有关物质的性质、组成、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等内容大都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而物质的制备原理原则上不要求探究;表示物质组成的一些抽象概念如分子、原子、元素等就没有必要采用探究式教学;再者有些内容由于受实验条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准备情况等因素的限制,也不能进行探究式教学;另外对于学生已有经验基础,或者已在学生中达成共识的内容,也没有必要再进行探究。避免对教学内容不加筛选,随意让学生进行探究,使探究式失去应有意义。改进实验习题结构,促进学生学习发展

在以往的实验习题中,都是通过实验现象来证明事实,以便于学生记忆化学方程式等知识点。而现代实验教学改进之后,学生实验可分组进行,让学生做同样的实验,用量上设置不同,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再得出最终的实验结论。实验习题只是一个跳板,改进实验习题结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解决、去分门别类地看问题、归纳问题,让学生更容易地延伸发展,这是现代实验教学的精髓。学生实验

这种实验方法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如何完成一堂成功的实验课?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三点:第一,明确目的,精心准备。在进实验室前要求学生掌握这次要做的实验内容,要明确这次的实验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实验前将相关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准备好,将这次实验的目的、实验步骤、所需仪器、药品、各个操作步骤的大体时间分配和注意事项写在黑板上。把握实验的关键点,为下一步操作做好准备,如氧气的制取,详细地将氧气的制取的实验步骤写在黑板上,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检查制取氧气装置的气密性;(2)向试管中装入药品,并用带导管的塞子把试管口给密封好;(3)用铁夹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面;(4)加热试管;(5)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氧气;(6)将导水管从水中取出来;(7)熄灭酒精灯。第二,认真指导,培养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规范每一个实验操作步骤,教师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做到全面指导,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详细记录下来,并在课后及时认真地思考问题。第三,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认真批改,做好详细记录,方便以后更好地指导学生做好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加强实验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些实验本身就具有探究性,但由于探究性不十分强,达不到很好的效果。例如:讲“分子的性质”时将盛浓氨水的小烧杯和盛酚酞溶液的小烧杯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一会儿,酚酞溶液为什么会变红?学生会提出多种猜想,教师应先让学生提出猜想的方法,再通过实验验证:①将蒸馏水和浓氨水分别加入酚酞溶液中;②将酚酞溶液敞口放在空气中。后经过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分析,得出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氨水中有一种肉眼看不到的微粒,进入酚酞溶液中,使其变红了。这样结合实验引导学生探究,不仅能完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创新思维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验证实验结果,而是通过实验教学、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不能简单的要求学生按照教材的要求步骤一步一步的进行操作,这是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严重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在实验教学中,不局限于已有知识,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针对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这一课时,由于前面已经给同学们讲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也给同学们讲述了要制取气体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考虑,因此在上课时,首先给同学们提出问题:“能不能用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来制取二氧化碳呢?”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思考,然后自己设置方案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验证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但考虑问题的思路及方式都需要学生自己完成,这样无形中让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通过对之前实验的改进,从而使学生设计出很多套其他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在这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都有了质的提高。注意安全

与英语、语文等学科不同,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成千上万种化学药品具有各种不同的特性,如不同的状态、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等,它们有的无毒、有的微毒、有的则剧毒无比;有的易溶、有的微溶、有的不溶;有的不燃、有的难燃、有的易燃……大名鼎鼎的诺贝尔先生在发明TNT的实验中,因TNT爆炸痛失弟弟,自己也身受重伤;居里夫人历经千辛万苦提取出来的镭元素,却具有很强的放射性……所以,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学生和自己的安全,在做每一个实验之前,教师都要告诉学生注意事项,以防止发生意外事件。如在做氢气的制取实验时,因为氢气是可燃气体,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明火;又如在做磷的自燃实验时,因为白磷有剧毒,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千万别让白磷沾染衣物与身体。

俗话说得好:“眼看百遍,不如动手一遍。”所以化学教学中的许多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实验,除教师演示、抽学生演示外,只要条件许可,我们都在实验室中上,让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一边实验,一边进行新课教学。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玩”实验。让他们在化学课中体验实验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论文 篇6

1.专门的实验课时过少

初中化学的教学时间一般都是有保障的,完全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教学,不过很多教师是在上课的过程中进行实验教学的,没有专门的实验课时间。没有专门的实验课时,虽然可以节省时间,但缺点也显而易见,上课时一般只有教师的实验演示,学生在旁观察,没有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教室里的实验和在实验室的实验完全是两个概念,不进实验室,学生就无法了解到实验室的一些流程和规范,很多实验之外的知识就很难接触到。包括化学试剂的取用,残余物的处理等,也只能通过书本上的文字了解。这种做法是有背教学规律的,从本质上来讲,是强行剥夺了学生的学习权利。

2.实验操作不规范

很多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一口一个实验要注意安全,可到了自己演示的时候,为了图一时的方便,很多细节部分都是不规范的。虽然是方便了实验演示,但这样很容易误人子弟。如果学生模仿教师,就很容易发生实验事故,教师难辞其咎。演示实验的不规范操作在初中课堂中很常见,教师自己也是知道的,不过多年下来早已习以为常。虽然教师自己觉得没什么,但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确是巨大的。没有多少化学基础,不明白哪些是必要的安全措施,哪些省去了一般不会出现问题,很难有正确的判断,学生很容易遇到危险。

3.实验教学形式化

实验教学流于形式,教师只是把它当作一种教学要求,简单的按照课本走一遍,根本没有自己独特的设计。敷衍地实验教学导致实验教学很难发挥它的作用,学生学到的东西非常少。实验教学在有的教师看来可有可有,只用几分钟就迅速完成,课堂教学非常死板,也完全不关心教学效果。在这样情况下的化学教学,记忆背诵成了主体,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较大,课堂反响也很一般。

二、相应的建议

1.安排专门的实验课

我建议把涉及到实验教学的章节教学转移到实验室中,或者为这些课专门开设一些实验课。将教学地点放在实验室最大的好处就是学生可以进行实践,亲自动手体验实验过程。学生很难依靠教师实验就能懂得其中的知识点的,很多细节部分不通过自己实践,很难明白它的用处,也很容易遗忘。比如在做水的沸腾实验的时候,夹试管不能过紧,否则加热之后,很容易导致试管破裂。这只是一个基本的常识,很多用到试管,并且需要加热的实验中都会涉及到。像这种细节在实验演示中,如果教师不特意指出,很难体现出来。很多看似浅显的细节,不经过自己实践,永远都不会知晓。专门开设实验课,就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这样的自己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学到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虽然考试很重要,但教师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些,要多做对学生真正有利的事。

2.严于律己

为人师表,当以身作则。须知自己的行为对学生而言都是标准,所以做化学实验的时候,千万不能为了图一时方便,做出一些不规范的操作。教师自己长期接触这些实验,深刻理解实验的过程和原理,能找到一些偷懒的途径,照样能达到实验的`目的。但学生不同,不规范的实验操作,会导致实验出错,严重的甚至会发生实验事故。化学实验涉及到很多化学用品,其中有一部分是对人体有害的,虽然学生接触的可能性不大,但还是不能掉以轻心。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务必细致小心,不能拿学生的安全开玩笑。

3.优化实验教学

教师对实验的重视不足,是实验形式化的原因。所以要改变固有的观念,重新审视实验对教学的意义。化学实验是教学方式的一种,实验教学是课标的要求,在试卷中也会出现很多与实验相关的题。所以要重视实验教学,优化教学计划。首先实验演示不能草草了事,相关的理论基础在演示的时候要有所体现,还要关注好学生的反应。

三、结语

实验教学对理论知识教学的帮助很大,尤其是化学基础薄弱的初中学生。在分子、原子层面的理论体系,理解起来非常困难。有了实验的帮助,学习起来能形象很多。化学实验尽量要在实验室进行教学,撇开教学效果的天壤之别不说,闲置的实验室、实验器材造成的浪费实在令人感到可惜。做好实验教学有很长的路要走,初中化学教学需要作出变革。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篇7

良好的学习环境, 能影响学生的行为, 这是不言而喻的, 也是不容置疑的。它说明一个良好的且充满着浓厚学习氛围的环境, 则会让学生快速进入实验研究的情境中。因此, 我们的化学实验室必须精心地布置。

1.实验室必须是干净的, 要求做到不论是墙壁还是地面、不论是实验桌还是实验器皿, 都要一尘不染。

2.墙壁上必须挂有化学名家肖像, 最好还配上名人名言或者激人奋进、催人向上的条幅。

3.必须配备多媒体教学仪器 (在必要时运用影像进行实验教学, 这样更直观、更省时、更形象、更生动。

试想让学生处在这样一种干净、整洁、严肃而又充满化学情趣的化学实验室中, 他们的实验兴趣怎能不油然而生。

二、让演示实验更加微型而又必须提倡绿色环保

所谓的微型化, 就是指在化学演示实验中, 运用小型的仪器和装置, 使用极其少量的试剂。它的优点是:省钱、省时、省力;但更为重要的是减少污染, 保护环境。

三、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 不断促进兴趣转化

学生的实验兴趣基本上可以归结为暂时兴趣和持久兴趣。两者相比, 前者的特点是具有动摇性和盲目性, 而后者具有稳定性和自觉性。要想让学生的实验兴趣从前者转化为后者, 甚至变为“志趣”, 我个人认为最好的办法是采用“三多”, 即多给学生动手机会、多开展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实际活动、多做一些启发性的实验。

1.多给学生动手机会。让他们把课本中必做的分组实验做好, 因为分组实验能让学生学会合作, 能在实验中建立和谐、浓厚的学习氛围, 能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和理解, 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能强化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进而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2.多开展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实验活动。要求这样的实验必须具有探究性, 必须与生活相贴近, 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例如, 每年的春节, 很多家庭在烧鱼时都喜欢加些酒, 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我们吃的馒头和面包为什么那么松软?女孩子在夏天出门为什么会在脸上涂抹防晒霜?为什么只有按“1:2:3”的比例放入碱、矾、盐的油条最好吃?……让学生去做些如此的探究活动, 定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四、让学生亲手操作而不可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实验过程中, 作为教师, 不能对学生放手不管, 任其自由, 必须要做到及时指导。如实验知识有哪些、实验需要怎样的思维、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仪器有什么性能、实验又能得出怎样的结论等。又如, 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仪器, 怎样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规程, 怎样规范学生实施实验的操作步骤, 怎样教会学生正确地观察、记录、处理实验数据, 怎样教会学生推理、分析误差等。

学校实验室面向学生进行开放, 给学生提供的实验空间无疑是十分广阔的, 但是, 它的开放, 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 发挥的作用才能淋漓尽致, 因此, 要求学生对每一个实验的操作必须规范, 用语表达务必准确。

我们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例来说明, 实验中的药品是明白的, 实验步骤是清楚的, 可是, 我们为了让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更强, 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实验进行一下改进, 让它换一种新的形式———习题出现。比如,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一学生实验的教学, 在实验前, 教师一定要借助这个实验的前言, 向学生点明这个实验的目的就是“学习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在这一基础之上, 我们再提出如下的问题: (1) 要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大家需要准备的准确物理量有哪些? (2) 要使这些物理量更加准确必须用到哪些仪器? (3) 有了仪器, 我们怎样利用它们实现这一目的?

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 学生的思维既能得到很好地启发, 其语言的表述能力也得到了增强和锻炼。

这种实验,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改进, 但是, 却把学生认知结构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知识得以激活, 同时, 对学生实验研究的方法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启迪。

五、让学生感官多动, 而千万别忘多媒体的运用

现代化手段的教学, 给化学演示实验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帮助。我们在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中, 常常有一些重要的、实验现象不明显的或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实验, 如果我们能借助多媒体手段, 不仅能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 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 让学生运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知识。通过多媒体的运用, 对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 学生能够得到快而好的理解, 从而使实验效果取得最佳。

利用多媒体手段, 具有以下的好处: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快为慢、化慢为快、化看不见为看得见、化抽象为具体。有一些演示实验, 比较危险, 比如:某些气体易燃、易爆的实验与有关强酸、强碱的实验, 这些实验都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 而且对实验的操作步骤、操作规程的要求都比较高, 因此, 在实验中, 一旦有误, 不仅不能正常进行实验, 严重的还可能引发意外的事故。如果将这些具有危险性的实验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其安全性就大得多。

此外, 还有一些实验比较复杂, 如果实体实验既费时, 又费力, 如果改用多媒体演示, 就能对此进行多次重复的播放, 让学生的观察更细致, 印象更深刻, 省时又省力, 收到的效果往往比实体实验更好。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 篇8

【关键词】实验教学 思维 探究 联系

初中化学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它的基础性不在于其知识水平的简单易懂,而在于化学以一门与实验紧密结合的新的学科出现在中学学习阶段,开启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与数学语文等科目比起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可操作性的特色课程。

很多学生对初中化学课程的第一印象是内容新奇,实验很有趣之类的。但是,如何把实验和化学学习紧密的有效的结合,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是中学新课程中改革教学方法的要求。作为一种启发性的教育教学模式,我更推崇实验教学。这种模式的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强调实验的重要性,或者是单调的教师演示操作而后学生的按部就班的机械化学习。这里所说的实验教学体现在化学实验与化学教学的高度协调统一性上。这种具有统一性的实验教学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是实验理论的纵向和横向联系。作为实验的第一步,坚决不能让学生简单的记忆操作过程,然后按照老师的强调和指导书的步骤作出所谓的正确结果。横向联系的目标是让学生在一次简单的实验过程中,在了解本次实验的基本知识外,能够联想到除了本次实验所用的药品其它的性质和应用;各种实验仪器的用途,仪器还能够运用于那些实验;如何操作,如此操作的原因是什么…… 提前引导学生对自己发问,带着问题对实验进行学习探究。纵向延伸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能够把以前从课本和实验中学习到的知识与这次实验相关内容联系起来,或者运用,以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养成思考的好习惯。

其次,是老师的实验演示过程。通过理论预习,学生会带着自己的问题来观看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在演示过程中最好避免详细的讲解,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观察力和思考力,使学生在观看演示过程的同时能够把预习所得到的知识和问题与实验过程对应起来,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如此会让学生对整个实验内容和过程得以深刻理解和掌握。

再者是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前很多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按着实验书一步一步往下做,目的仅仅是为了一个结果而很少去思考过程。初中化学变化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多层次、多侧面、小体系化的, 但教材为我们提供的实验方案, 却往往着眼于单层次, 单侧面, 并非最佳,大有进一步优化的余地。前面的理论学习和教师演示促使学生充分把握实验的要点,对实验操作过程和原理有一个比较充分和清晰的认识,在实验前提出疑问,在实验过程中提出自己合理的见解,比如如何改进实验方法,如何操作更加简便,安全,提高实验的严谨性;实验得到结果更加贴近理论等。这样的科学的实验教学方法才能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学习获得新知识,验证巩固原有知识,更加重要的是它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最后,实验与实际相联系。初中学习的化学知识很大一部分都可以與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 ,以此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促使同学从生活中这个侧面进一步认识实验,从而能够加深印象,巩固课本所学知识。两者相互辅助,相互促进。比如,很多人都见过铁丝在炉火中虽然可以烧得发红,拿到空气中不久就会熄灭,但是在氧气中可以持续燃烧,放出火花,这可以和燃烧的三要素结合起来;现实中铁锈的颜色状态的观察等一系列实际现象;苏打和小苏打的辨别等活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学生能够把课堂所学,试验内容与课外学习有效结合起来。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方式,虽然简单,但是其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把实验充分运用于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新时代培养创新探究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2006年06期 蒋绍旺 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 篇9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灵魂,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让他们在枯燥的课堂上进行记忆肯定会有难度,而实验教学能够给老师的教学提供依据,也能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化学实验也提出了很多创新,获得了很强的教学效果,简单探讨一下。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效果

一、创造趣味实验,吸引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三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的时候,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感到学习化学是有趣的,所以老师可以尽量使实验变得更有趣,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创造趣味性实验,让实验教学更有趣。

例如,初中化学有一个实验是“酸碱指示实验”,传统的实验方式就是老师把酚酞溶液放在烧杯里,然后滴入适量的碱以验证酚酞遇碱会变红,这个教学过程可能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无趣,那么老师如果能用酚酞溶液在试纸上画一个东西或者写一个字,再用碱慢慢进行滴定,让学生感受这个神奇的过程,学生可能会对化学的实验更感兴趣。

另外,在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溶液设计一个学生喜欢的东西,这样学生的记忆会更牢固。

这种实验所带来的教学效果就是:学生越来越喜欢化学实验课,对化学课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对化学教师培养与学生的感情,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将原来的演示性实验转变成师生共同的实验

要想使实验教学更加成功,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以前很多时候,对于一些比较有难度的实验,老师总是选择自己去操作,让学生在底下看着。

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改革后遭到了摒弃,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实验做得再好,对知识点记得再牢固,学生没记住也是失败。

所以,作为化学老师,我们要把原来的演示性实验转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的实验过程。

例如,老师在做“配置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时候,如果只是老师在课堂上演示,顺便把操作步骤一步步告诉学生的话,那么学生的理解记忆肯定会相对较差,有的老师为了节省实验的材料不愿意让学生操作,但是如果让学生自己操作的话,

学生会为了实验的成功,一定很小心谨慎地记住步骤,应该是“先计算配置,再进行称量,然后量取溶液,最后是溶解装瓶并贴上标签”,这么复杂的步骤如果不经过学生自己动手来进行的话,学生很难记住,相反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了,那么学生在用心实验的过程中一定也会把这个知识点记住了。

由演示性实验转变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实验所带来的教学效果就是学生切实参与到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且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更加深刻了。

三、对实验结果的创新

在化学实验中,结果往往是不确定的,稍有一些小地方出现差异就可能出现实验结果的不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关注成功的实验结果,没有关注过失败实验的总结,在新课程标准提出之后,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要只关注实验成功的案例,

更要帮助学生发现失败的原因,有时候也许一点点差异就有可能变成另外一个实验,所以,老师更要注重对出现偏差的实验进行分析。

例如,老师在引导学生做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时候,用白磷燃烧的实验方式来证明的话,往天平的左边放置一个密闭的锥形瓶,瓶塞上有一根玻璃管深入瓶下,顶端绑着一个气球以防止气体跑出,右边放置等质量的砝码,

看白磷在燃烧完之后质量是否有变化,但是这个实验如果锥形瓶密封性不够完好又或者是玻璃管有空气漏出,都很有可能造成实验的`失败,那么,在实验结果之后,老师不应该只关注成功的实验,因为它已经得到了验证,要帮助失败的学生查找原因,看到底是哪里出现了失误,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对实验结果的创新所带来的教学效果就是学生为了防止实验结果的失败在实验中更加细心认真了,并且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也养成了认真谨慎的好习惯。

四、在实验管理上进行创新

化学中理论知识的获得都是靠实验来作为依托的,所以仅仅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来进行实验对于学生来讲有可能是不够的,所以我们在实验管理的时候,开设了第二实验课堂,让学生在课下有兴趣的时候可以来进行实验。

当然,实验室都是有化学老师在进行值班教学的,这样实验管理上的创新为我们的学生在课下想对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使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设置的一门课程,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老师在实验教学的模式上也进行了一些创新。

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的号召,现在的实验教学更加联系实际,也更注重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的实验教学效果也必然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陈德才.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姜志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浅研[J].飞:素质教育版,.

实验教学初中化学论文 篇10

演示实验是由教师或师生合作完成的一种直观有效的教学方法。成功地做好演示实验是搞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第一步。有人说,讲千遍,不如做实验。要成功地做好演示实验,要做好以下三点:

1.实验准备要充分,切记匆忙上场。要充分重视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的结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际的教学效果。为此,化学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目的,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教师要充分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演示实验即使是最简单的实验,教师在课前也要进行尝试,确保万无一失。由于化学实验的特殊性质,为了保证实验圆满完成,教师有必要对演示实验所需的药品和仪器列个清单,走进课堂前一一对照,看是否遗漏,东西缺一样都会影响实验的进程,从而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实际学习效果。

2.实验操作要规范,切不可给学生随意的印象。在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有条不紊,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化学实验教学的第一步。教师的实验过程要规范,演示桌上要整洁,与实验无关的东西,皆不要放在演示桌上,以免影响学生观察。试剂的取用要适当,多了浪费,少了现象不明显或造成实验失败。教师要合理地进行实验,使实验现象尽可能明显,尽量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观察到,有的实验学生离得远不好观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近观察,不要怕耽误时间和影响课堂纪律。因为如果学生没有观察到实验现象,跟没做就没有区别。

3.教师要格外注意实验教学的安全。由于化学实验的实验药品和生成物往往是有毒有害的,教师的演示实验要绝对安全,绝对不能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如果发生实验事故,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哪一方受伤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在制取有毒气体时,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对易燃、易爆要更小心。教师要把实验的隐患降到最低,绝对不能让化学实验影响学生和教师的健康。

二、多组织实验,提高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生多动手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实验,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组织学生实验,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教师要组织学生实验,首先就要在课堂上做好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实验,学生认识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的注意事项、影响实验的成败因素,在动手实验时才会有条不紊,才能更好地体验实验的效果。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篇11

一、在实验教学中要扎实地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训练

初中化学实验的内容分为常用仪器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制取及净化、物质的检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五部分内容,其中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其他实验的基本功。在实验教学和中考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使学生能叫出常见仪器的名称,掌握它们的性能,使用范围和操作要求。

2、通过训练使学生能熟练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玻璃仪器的洗涤、装置气密性的检 查、气体收集、过滤、蒸发、溶液配制等基本操作,懂得操作的原理。

3、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用实验鉴别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以及盐酸与硫酸:学会用指示剂鉴别酸溶液和碱溶液。

4、让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并能填写实验报告。

二、密切联系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解答具体的实验问题,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化学实验是在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对实验基本操作不仅要知道怎样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例:①酒精使用完毕,为什么要用灯冒盖灭火焰,而不用嘴吹灭?②为什么不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③用向上排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时,为什么导管口要接近到集气瓶的底部?等等。上述问题都是初中化学实验中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操作正确与否关系到实验的成功与否,也反映了学生对实验原理的掌握程度。在实验复习阶段,教师应尽可能地设计这方面的实验习题,以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三、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的结论是依据实验现象,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去分析、推理、验证得到的。因此,认真、仔细、全面地观察实验现象,并完整、准确的记录,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

对一个化学实验,要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全面观察:

1、仪器装置特点。

2、实验药品的颜色、状态、气味及用量等。

3、反应条件是什么?如热、高温、点燃、通电、催化剂等。

4、反应中产生了那些现象?如有无发光、发热、发声现象,有无溶解、沉淀、逸出气体、产生气味等现象。

5、反应的剧烈程度和实验过程等。

6、注意反应的瞬间变化及反应的微弱或缓慢变化等。

在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时,要指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观察,注意抓反应中的主要现象和实验的本质。同时,记录实验现象时要重点突出、内容真实准确、语言简明、层次清楚,不要把反应原理当作实验现象记录。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应记录为“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而不能记录为“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分析,推理得出实验结论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把握实验条件的控制要点,找出实验成败的关键及失败的原因。

四、改变实验形式,加深对实验的理解

在实验教学或实验复习阶段,教师应当结合实際改变原来的实验形式,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实验。其具体做法是:

1、将教材中操作简单、危险性小的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操作、观察、描述、得出结论,进行误差分析。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物质的溶解性实验、水的电解实验等。

2、改一次性学生实验为多次性随堂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金属与酸的反应,酸、碱、盐的性质及复分解反应条件等实验。

3、改进并引申实验。通过对一类实验的不同方法、不同条件和不同装置的实验比较,明确利弊,以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设计能力。如用不同方法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氢气等。在实验复习阶段,还可以从一套简单的实验装置出发,引导学生设想该装置还有那些用途及如何对其改进,从而拓宽实验思维能力。

4、用对比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过程、分析评价实验。促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例如在空气成分测定、二氧化碳的制取、氧气的制取和收集、泡沫灭火器原理,溶液的导电性,木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酸、碱、盐的性质等演示实验都可以在不同条件给学生演示,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这些内容。

5、改进演示实验,增强实验效果,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如水的净化、活性碳和木炭的吸附作用、小炭还原氧化铜等演示实验的现象和效果往往达不到理想程度。教师可以依据教材设计改进实验方法,增强实验效果。例如水的净化实验,教师利用饮料瓶、玻璃导管、软胶管、皮塞、石英砂、活性碳、阳离子交换剂,饮水机上的臭氧发生器等材料制成水的净化装置,经过这些装置净化的水和未净化的水可以直接用肥皂水检验出来。整个实验过程用时5分钟左右,现象明显,学生很感兴趣。学生既亲身体验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和水处理过程,又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五、让学生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培养探索验证,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将实验基本操作、反应原理、实验过程、实验现象以及相关计算融为一体来解决化学问题,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探索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实验设计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否根据实验要求选用合理、方便的方案,能否提出实验方案依据的反应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并要作正确、简明、合乎逻辑的表述。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练习,使学生明确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方法,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合适的试剂、确定实验仪器和装置,进而制定实验步骤。还应使学生知道设计实验方案时应选择最佳方案,并要求科学、可靠安全、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结论可信。

六、在实验中强化四个意识

上一篇:参加农民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接房通知书一般多久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