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课堂初中化学

2024-05-18

实验教学课堂初中化学(通用12篇)

实验教学课堂初中化学 篇1

演示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形式,它在形成概念、深化认识、培养兴趣、启发思维、提升观察力等多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可以说,演示实验教学的质量在某一方面直接决定整个化学课的质量。近年来演示实验受到重视,而对演示实验的重视从近年来的中考题也可以看出。中考涉及的演示实验题虽然大多来源于课本,但都会进行一些拓展和深化,也就是说对演示实验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化学教师,既要不断扎实演示实验基础知识和技能,更要不断优化和深化实验教学,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验素养,应对更高的要求。

一、遵循准确严谨的操作规范

实验活动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活动,操作的规范严谨是保证实验效果的第一要素。演示实验本身是一种示范性的实验活动,教师在实验操作中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学生的密切关注,稍有差错,就可能带来明显的不良影响。例如,有的教师在做实验的时候图省事,直接用手去取砝码,甚至有些教师的不规范操作可能会演变成安全隐患。例如,有的教师在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时候,将试管口对准自己或者学生,这样的不规范操作不但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甚至可能酿成安全事故。因此,作为演示实验的操作者,教师的每一个举动都要务必做到规范科学,在实验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例如,在取用试管夹、滴管等仪器的时候,要遵循先内后外、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对于一些危险性很强的实验,如稀释浓硫酸等,一定要在实验前再三叮嘱,严格操作纪律,这样才能保证实验顺利安全地完成。另外,在化学实验中,常常会产生一些危害性气体。一些教师在进行演示操作的时候,常常忘记在实验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有些教师在进课堂以前已经检查过,但因为没有当着学生的面进行示范,很多学生就会有样学样,在进行操作的时候忽略掉这一步。由此可见,教师的示范严谨对保证演示实验的成功十分关键。

二、科学指导学生观察实验

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实验活动的操作者,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观察。因此,学生的观察能力如何会直接影响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的观察行为,指导学生顺利地完成观察任务。为了保证观察效果,教师首先要保证实验活动的可观性。在摆放实验仪器的时候,要尽量放在所有学生都能看得清的位置,并且选用的仪器规格要尽可能大。如果观察效果不理想,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辅助工具,如白纸或黑纸进行衬托,或者使用投影仪对实验现象进行放大处理,来增加实验活动的可观性。除了要让学生能够看得清,还要重视观察力的培养。观察不同于观看活动,它是一种有着强烈目的性和方法性的行为,如果没有方法指导,即使现象再明显,学生可能也无法通过观察获取有效的信息。因此,在实施观察活动之前,教师要明确地提示学生观察的目的是什么,哪些现象和环节需要重点观察。例如,将金属钠放入含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如果教师没有事先明确观察目的,学生会被反应过程中的声音和亮点所吸引,而没能观察到反映实验本质的重要现象。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观察活动进行指导,也可以通过设置一些观察问题,让学生在观察结束后进行回答,促使学生的观察行为更具有针对性。

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研究

在实验教学中,有一个常见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教师重视,那就是很多学生单纯地将演示实验视为一种动手操作活动,在实验过程中无法将思维活动融入到实验操作中来。这样的实验教学无法引起学生的思维行为,学生透过教师的演示仅仅掌握的是操作方式和步骤,无法起到演示实验应当有的教学功能。因此,将演示实验同实验研究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保证演示实验教学效果的根本举措。例如,在做用铁丝与硫酸铜溶液进行置换反应的实验时,将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后,发现铁丝的表面变成了红色或者黑色。这个时候,就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有利时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探究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经过思考,学生得出铁丝含碳量过多、铁丝表面有一层锌、硫酸铜溶液浓度过大等结论。为了验证这些可能性,教师再一次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进一步说明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使得实验活动的探究面得到了拓展,探究层次也得到了加深。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是实验操作方法,同时探究能力、归纳能力、创新能力等也得到有效提升。由此可见,引导学生积极研究实验,是保证演示实验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四、结束语

总之,演示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教学手段,它能否实现既有的功能与价值,能否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实验教学活动是否科学有效。作为化学教师,要把握好演示实验教学的技巧和方法,严格遵循演示实验教学的开展原则,努力提高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教学手段。文章从遵循准确严谨的操作规范、科学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化学学科演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不断优化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操作规范,思维性

参考文献

[1]郭盛敏.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

[2]张国琴.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D].杭州师范大学,2012.

实验教学课堂初中化学 篇2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许家桥中学 廖学杰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就是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是知识教育基础上的更高要求。鉴于目前“应试教育”根深蒂固,所以在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创新教育的研究、实践,已成为中学化学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下面就粗浅地谈谈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教育的实践

1、启创新之门——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创新的入门阶段。要创新就要有新发现,而观察是发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只有具备较强的观察力,才能捕捉到“奇异现象”进行认真分析研讨,才可能有新发现,新突破,创出新成果。因此在教学中就应从观察的品行、态度、方法和程序、范围等方面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如从引导学生注重课堂实验的观察,走出去观察日常生活的化学现象,准确真实地写好观察记录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寻创新之源——注重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而广泛的联系,是创新的源头。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参观工矿、考察实际生活,探索分析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如组织、引导学生成立兴趣小组,研究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撰写小论文;开展游戏活动、寓实验于娱乐之中。以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的目的。

3、立创新之本——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化学家的许多发明成果都出自实验室。实验是验证、探索、发现新知识的重要而可靠的手段,因而是创新之本。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探索性优势和特点,加强实验教学的启发性、探索性、自主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绪言课的教学中,设计一些如“魔棒点灯”、“魔杯变酒”、“魔水显字”的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通过对实验的增补、改进设计,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体验设计的实用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原本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但教师将实验设计为:在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矿泉水瓶中注入氢氧化钠溶液,塞紧后振荡,矿泉水瓶奇迹般的瘪下去,并发出“啪、啪”的响声。这样,学生可亲自体验到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初中阶段的实验教学在注重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实施探索性实验教学,开放实验室,使学生在创设问题情景中独立发现新事物、新问题,追求新知识。在精心设计的探索性实验过程中对化学问题提出新颖的见解、思路、方法和设想,解决新颖的化学问题,发展演绎能力和分析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如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教学,首先从完成书写CO2分别与NaOH溶液、Ca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入手,并设计“能否利用Na2CO3、CaCO3又反过来分别制得CO2”的逆向思维问题,联想H2的实验室制法,推测实验室制取CO2的最佳方案。又根据实验室制取H2和O2的装置设计(教师提供实验仪器)作为思维的导入契机,促使学生发挥思维的想象力,让学生讨论,并设计一套制CO2的实验装置,亲自实验,满足学习和操作的欲望,享受参与创造的幸福感。

4、显创新之核——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创新的核心。在书本、实验、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观察到的现象、新东西都要经过大脑加工、思维分析,找出本质的东西,才可能有所创新。要创新就必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发现法教学:引导发现、联想变通、类比迁移,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发散性、新颖性。如组织学生对“假如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和水与空气中都是二氧化碳和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两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大胆猜想、幻想,打破思维定势,挖掘和培养创造性思维。再如引导学生从原理上理解仪器的特点,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迁移,掌握仪器的一些其他功能(如图),从不同角度探讨其不同的用途。

5、攀创新之峰——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讨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为了改革课堂教学中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弊端,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自主操作,使不同学生都能发挥其个性特长和想象,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其创造性思维被充分挖掘和开发。同时也使学生在挫折和失败中养成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究精神,并通过学生对研究过程的体验,激发起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意识和兴趣。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开放性的,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如组织“学校饮用水状况”、“学校或住处附近的空气污染情况”、“铁在什么条件下最易生锈”等一些小课题(通过采样、分析、实验对比、查资料等方法,分析造成污染的原因,并对学校饮用水状况、防治空气污染、防止铁生锈等问题上提出建议)的研究性学习,来提高实践体验能力和增强创新意识。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教育的思考

1、教师要更新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拓展创新教育的广阔空间 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以权威形象教育学生的传统观念,营造富有创新气息的教学环境,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和谐、相互信任、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创设真实美妙的情景中让学生进入角色,流露真情,去感受、去想象,使学生在多彩的感知、丰富的活动、良好的群体、生动的科学、平等民主的宽松环境中生活学习,获得创造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2、构建课堂教学的新观念,正确处理基础知识教学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既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有机结合,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吸收新知识,把多种教学方式进行优化组合,实现教法的创新,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地学”创造环境和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实验和练习的设计上求创新,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进行总结归纳,在一定程度上将知识统摄成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在练习的设计上通过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的解题能力训练,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不要因重视传授知识,训练学生解题能力而忽视创新教育。

3、教师要具有培养创新人才的创新素质

新的世纪是人才、科技竞争的时代,时代呼唤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未来的创新人才。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增强责任感,探索实施创新教育的路子;要不畏风险,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掌握过硬的创新本领,探索有效的创新方法,做教书育人的专家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

4、创新教育始终要贯穿于化学教育的各个环节

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开放式。开放搞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使学生在富有创意的课堂中生动活泼地完成学习任务。无论是学生兴趣的激发保持、质疑意识的培养、思维品质的训练、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还是在基础知识和实验教学各个环节中,教师都应结合教学实际,穿插开展有创新意义的活动。如介绍化学史和先进科学知识,开展课外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课题的相关实践,科技制作,社会调查等等。给学生实践创新的机会,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初探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要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必须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化学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得到系统而牢固的化学知识,并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

一、让学生喜欢化学

化学是一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有很多独特的魅力。学生刚学化学时,常常被化学实验的各种现象所吸引,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实验让学生喜欢化学,比如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火等。其次,要注意化学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联系。事实证明,学生对于联系生活的知识最感兴趣,比如怎样进行灭火、胃酸的治疗、水污染的防止、铁制物的防锈等。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在化学学习中,无论是实验现象的描述,还是化学的有关计算,以及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都有一定的顺序,学生在探究化学问题、讨论问题的时候,也有一定的顺序,通常是沿着从表到里、由远到近的方式进行思考。比如,描述物质性质的时候,先描述物理性质,然后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而进行化学计算的时候,总是先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然后代量计算;化学实验仪器的装配,通常是从上到下、由左到右;合作探究学习,总是先假设,再设计探究方案,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化学有序思维的培养,让学生会学习。比如,某种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很难溶于水,收集这种气体有哪些方法?请你画出收集的装置图。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后,会很快解答出来的。如果学生仅靠死记硬背,这样的问题是答不出的。

三、课堂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初中生学习化学,往往反映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也不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理解重要的事实、术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工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

比如,在绪言课教学中,演示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动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点?表明了什么道理?应当得出什么结论?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从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启迪,初中学生关于化学的准备知识是薄弱的,加以化学运动形态较物理运动形态更复杂、更抽象、一般难以直接地、简明地重现,这就给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因受学习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识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随时向学生指明需要记忆的内容,记忆的方法,要努力化难为易,多联系学生熟悉的常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多设计一些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多引导学生议论、讨论和练习。在学生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得出结论,上升为概念和理论。

四、课堂上注意分层次教学

学生之间是存在各种差异的。但并不是说将学生分层几个等级,而是在教学中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不能只重视学优生,忽视学困生的发展。新课程教学要求我们重视每个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问题切入的起点,在要求上有所区别。教学的低起点,有利于每个学生参与,有利于每个学生有所收获;而多层次,则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做好分层次教学呢?教学证明,开放性的问题最能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比如,你知道有哪些灭火方式吗?这是个低层次的问题,学生都愿意回答;假如某个图书室着火了,应该选择哪种方式进行灭火呢?它的原理是什么呢?这个问题难度增加了,部分学生容易答错,学习好的学生能得到提高。这样就能照顾每个学生的发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加强课堂实验教学

(一)利用演示实验加强直观教学

演示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有人说,即使讲千遍,不如做实验。要成功地做好演示实验,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1. 要准备充分。2.要操作规范。3.要注意安全。

(二)让学生多动手以提高兴趣

学生多动手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首先做好教学讲授的配套工作

2. 为学生多创造动手参与的条件

3. 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这种放手让学生参与的做法激励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增强了化学实验思维能力,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变被动、机械的学习为主动灵活的学习,学生动手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每一章每一节实验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掌握操作技术。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探析 篇4

一、研究化学有效教学的意义

有效教学早就成了一种教育思想。很多的教育学家就在研究最为有效的教育模式, 很多教学理论的诞生, 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教学理论知识, 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给予了指导, 本文主要对有效的化学教学方式进行探讨。初中化学老师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从我国目前课堂教学的状态来看, 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经过不断地研究课堂化学教学的有效方式, 对课堂教学进行理论研究, 就是为了给化学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指导。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是现在每个学校所重视的问题, 怎样才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是现在所关注的重点。

二、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 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现在普遍都在提倡乐学, 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在快乐中学习, 这才是学习知识的最好方式。兴趣是孩子学习知识最好的老师, 所以在化学课中, 老师可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到化学课的学习中去, 把学习化学知识作为一种爱好, 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化学成绩,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以便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达到健康发展的目标。初中化学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中的启蒙时期, 所以在这个阶段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从而努力学习化学知识。

(二) 在教学中积极设置问题情境

情境教学的方式是现在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模式。在化学课中, 教师也可以借助这种方法, 创设合理的情境运用到课堂学习中去, 让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用化学实验和情境教学相结合。比如, 在检测空气中的含氧量的时候, 在做实验之前, 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预设性的问题, 比如实验装置的水面为什么会上升?瓶子里剩下的气体是什么?这个实验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在做实验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好好地进行观察, 不断地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老师可以把这些情境问题和生活相结合, 然后运用化学知识来进行解释, 这是一门比较实用的课程, 这种和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比如, 在讲解铁的特性的时候, 可以把教材中的铁钉生锈的实验提前布置给学生, 到上课的时候, 把生锈的铁钉展示给学生看, 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把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学生就会理解铁在潮湿空气里会发生氧化, 然后就会有铁锈。老师可以再进一步的提出问题:全部在水中的和只有一半在水中的铁钉哪个会更容易生锈?经过这样的课堂活动, 学生就会更加清楚地了解铁钉生锈的原因, 对如何预防铁生锈也有了了解。不但掌握了化学知识, 还增加了生活能力。

(三) 创设积极的课堂氛围

教学的过程并不只是进行知识的传授, 而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鼓励。学生们都愿意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这样会充分地唤起孩子学习的热情。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可以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 老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课堂氛围产生影响。所以老师可以用亲切的口吻、用商量的语气来建立和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 不要让学生在一种有压力的环境中学习。

(四)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古代有句话说,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中这种对教师的尊重还是存在的。但如果在讲课的过程中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那么学生就会觉得很压抑, 有的老师在教课的过程中并不重视学生的思想, 而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们, 这种教育模式并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所以, 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这会有效地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老师, 要不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允许他们对老师提出质疑, 不断地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使用互动的方法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课堂知识。

三、总结

化学作为一门比较实用的课程, 学生进行化学课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了升学, 而是为了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 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树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观, 这才是化学教学想要达到的效果。老师应该把学生真正地带入到课堂中来, 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

摘要: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 好的教学质量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我们要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 要思考什么才是最为有效的教学, 怎样才能对教学进行客观地评价, 不断探讨化学教学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祥清.异步教学是实施初中化学探究性学习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J].异步教学研究, 2009 (Z1) .

[2]陆峰华.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 (中学版) , 2008 (4) .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探析 篇5

【摘 要】 初中课堂一节课是45分钟左右,而如何利用好这45分钟,提高教学有效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自主吸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兴趣,是每一位教师共同的研究课题。本文就针对当前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教学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笔者的几点研究体会。

【关键词】 初中课堂;化学;有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1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需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自主的获得并体验知识的形式和发展。初中化学是中学化学的启蒙,学生初次接触一门全新的学科,如何让学生快速熟悉并掌握化学课堂的教学要点,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成为了每一位初中化学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那么何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合理的途径,高效的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就是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学习体验得到了强化,学习结果更好。

下面笔者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就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从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一、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1、掌握学生的情况

我们知道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效率的高低并不是看教师在一节课讲了多少内容,而是看学生吸收了多少内容。因此为了保证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教师一定要提前对学生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在课堂上要把控好全局,譬如在做讨论发言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把控好发言的内容,把问题设置到位,让学生能够在自由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能力和知识上的提升。教师对学生已有的能力、经验和知识储备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谈教学方式和手段,才会有的放矢,不至于纸上谈兵。

2、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能够突破教材的限制,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照本宣科的传授教材上的知识。所以我们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明确教学目标。只有目标明确了,才不会在教学的过程中走弯路。教学目标明确后,就是我们对“教材”的料理了。既然需要我们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我们就无需按部就班的照本宣科,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和教师、?W生的教学习惯,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如章节之间的教学顺序的变换,教学内容上的扩展延伸。对不同教学章节有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然后根据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分清楚重点和难点,有意识的进行强化训练。把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行具体标准化,只要达到什么样的条件,就算是完成了基本的教学目标。

3、预见学生学习情况

要对课堂中会出现的问题和状况进行事先模拟。对一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要实现发现并解决。预见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学习情况,并针对这些情况进行相对应的处理。这样才能节省学生的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时候,学生关注的地方可能会和教师关注的地方完全不同,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在实现就做好准备,那么在出现这种情况之后就能够有效地对学生关注的兴趣点,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扩散,让学生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更加积极的思考和参与。获得的教学效果也必然是较好的。

二、优化课堂教学

1、精心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的组织,无论通过何种精妙的方式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能够达成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就成为了课堂有效性高低的一个决定性标准。通过精心的组织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愿,并能够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让学生能够更投入的开展学习,可以说教师只要下了功夫去精心组织教学,学生一定能够看到,教学效果也一定不会太差。

如在《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的教学过程中,真正的教学难点是怎样把抽象的微粒进行具体化和形象化。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成败就会影响这节课的效果。本节课如果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景会产生很好的效果,用闻到各种香味、各种饮料的味道、搜救犬在各种自然灾害中的作用等等作为情景材料,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为这节课的所有教学作铺垫,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另外,问题的设计也是维持兴趣的一种方法。在对学生有所了解的情况下设计一围绕重难点的问题,按一定的梯度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就感,学生的兴趣就能得到进一步的维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保证。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近几年来中考就这个知识点所出现的题目,让学生体会学习本课内容知识点的目的,达成教学目标要求,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有效了。

2、有效处理突发问题

一个教师再有本领,他都有意料不到的课堂突发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就象《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一样,由于课堂教学的无效,可能让教师的威信和尊严受损,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在“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时,一位胆大的学生质疑,说他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是偏大,引发学生们哄笑。教师再次仔细观察,事实确是如此,学生们脸上疑云重重。教师及时表扬这位同学观察仔细,敢于提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阅读书上的实验步骤,讨论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学生们积极讨论并找到了答案:红磷点燃后,燃烧匙插入集气瓶的动作不够迅速,导致瓶内空气受热膨胀逸出太多。学生们用实验验证,结果果然如此,学生们兴趣盎然,这样的课堂就有效了。

课堂是师生互动最多的地方,是传输知识的主阵地,但由于新时代的学生知识面广,个性强,问题更多,应注意处理学生出现的突发问题,矫正学生的错误思维,让学生针对教学目标展开联想,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谈得上是有效的教学。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在一般农村中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少。上课过程要经常注意这些学生的情绪,多同他们交流。教师可以按能力差异对这些学生进行隐性分组,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分散到各学习小组中,与能力强的学生搭配为宜。同时为他们安排难度适当的学习任务,按学习进度差异安排教学,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按自己的学习速度、阶段循序渐进。同时,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上也应有所区分对待,教师不要基于相同的标准进行评价,要体现差异性、多元性的特点,让不同的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要基于评价以激励为主的原则,当发现学生表现不佳时,不要马上下定论。否则,会引发这些学生的畏难、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体验。教师应当把一些有助于这些学生改进学习的信息及时反馈,在学生有了满意表现后,教师再给予肯定评价。课堂教学中,要留下充足的时间让这些学生思考问题,他们才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课堂教学有效性才能充分展示出来。

综上所述,教学的方法千千万,但是殊途同归,我们的目标是一样的,就是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我认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首先就应该要让课堂活分起来,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教学主体。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牢记这一点。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全积极主动的学习。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过程。教师要改变自己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多下功夫。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主动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学生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尝试 篇6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正成为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研讨和实践的热点,这一方向汇聚了不少观点和实践体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由于中高考的压力依然不小,有些老师片面的认为,提高有效性就是老师要少讲,学生要多练。戏称为“讲授短平快,练习快准狠。”

【关键词】 初中化学;讲授要科学;做好实验

一、抓住培养化学科学素养这个核心

1.讲授的科学性。

新课改实施后,为了降低教学难度,新编教材除了对有些知识进行了大量删减,有关概念的表述也不要求十分严谨,采取了“模糊化”处理。但这并不意味着科学性要求的弱化:科学性一直是理科教学的生命线,既然化学素养中的基础层次的“概念”不能再抠字眼或咬文嚼字地教,就应该把教学的出发点定位在中间层次的“观念”,进而带动最高层次的“理念(或思想)”的培养,即“不能教教材,而应用教材教”。于是在备课中我注重挖掘有意义的素材,不失时机的进行观念教学的尝试。

2.发展多元思维的训练。

在樹立正确的化学观的同时,开发教材中提供的素材进行多种思维方式的培养,有利于初步形成较全面的理念或思想方法,有利于思维品质的提高,也是发展化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内容,有意思地引入多元化的思维方法的熏陶。比如“溶解现象”这一章中有关溶液的计算始终是个难点,我借鉴“数学建模”的思想,提出了先绘溶液组成图,再分析有关数据,从而列出合理的算式。

二、围绕实验主线展开

毋庸置疑,化学实验在激发学习兴趣、发展观察、分析、判断能力、促进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改更是突出了实验的地位,教学的主线应该围绕实验探究展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部分老教师不仅仍然沿用“黑板实验”代替“真实实验”这种陋习,仍然用“纸笔探究”替代“实验探究”外,有些青年教师更是异化为将能做的实验用视频或课件播放的形式展示一下,美其名曰“让学生看的更清楚”!好在我校生源基础较好,课改的推进没有人为干扰。于是我在教改中真正做到了以下几点:

1、开足实验。新教材中初中演示实验共有 80个左右(当然规定的学生分组实验也不大折扣的开出来),除了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因条件限制改为播放视频外,我都做了。除此之外,根据授课需要我还补充了某些实验。比如为了讲明熟石灰的溶解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我就用新制的熟石灰配成溶液,盛放在密闭的试管中,底部加热,可以清楚地看到下部的石灰水变浑浊,冷却后又变为澄清。效果出奇的好!再比如为了弥补因金属氧化物还原实验的缺失而造成的遗憾,我补充做了用氢气、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虽然做实验耗费了不少的精力,占用了一些课时,但我始终认为实验是化学课的灵魂,其功效是其他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没有实验,有效性就无从谈起!

2、做好实验。怎样将精心准备的实验做好也是有讲究的。为了增强实验的可视化效果,我有时会叫后面的学生凑经讲台观看或者来回巡视;公开课时一般都用实物投影仪放大。为了增加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不要只做个观众,我经常会让一两个同学上台合作完成实验,其余同学参与点评。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共同探究的目的。同样实验课我也是认真备课,课前和实验员老师共同检查仪器、药品等,实验开始后一直巡视检查、耐心指导、及时答疑,较好地起到了新课改所赋予的“引领者”、“组织者”和“参与者”角色。

三、按照“三维”目标整合课堂教学

1.从教学设计中设定“三维”目标的达成途径和方法。我在讲授法的教学设计中适当增加讨论与互动的环节,让师生在交流中传递价值信息,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体验全面的教育。比如,教材中“稀有气体发现史”的内容只安排了讲授法,而且这部分内容列在“氧气体积分数测定”的教学环节之后,学生的认知目标和技能目标已基本达成,情绪处于相对低潮期,教学效果比较平淡。其实这里蕴含着一个“从第三位小数的差异发现氩气”故事,我就充分发掘和并加以利用,对学生进行生动地榜样暗示强化教育,既了解了不同的科学探究方法,有有利于培养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更有利于发展合作意识。再比如,我在备“爱国的制碱专家——侯德榜”教学内容时,摒弃了以往常见的照本宣讲的形式,取而代之的是问题引导(你了解侯德榜吗?他的科学人品与居里妇人有什么共同处?……)——讨论交流(为什么侯德榜没有申请专利?他失去了什么?又赢得了什么?)——感悟升华(现代社会还需要学习侯德榜吗? 假如你是侯德榜,你会怎么做?……)的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创意能促使学生“情”“思”活动相互融合,使学生在认知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素的感染,达到“三维目标”共育的效果。

2.教真实的、有用的化学。“从生活进入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不应只是新课改的一句漂亮的口号!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的确还存在一些不合时宜的现象:有些教师还在教授机械化学知识,比如铁丝只能在“氧气”中燃烧,氢气只能通过燃烧才能变成水等等,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在化学变化中只有一种条件在起作用的刻板影响。为了开拓学生的思维,树立全面的化学反应观,我给同学们观看了“新制的铁粉在空气中自然”的实验视频,结合课件讲解了在“神舟飞船”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收效很好。针对教学中弱化反应的用途和忽视反应热效应等实际问题,我都做了及时的补充讲解和实验探究。比如生石灰与水化合放热,学生印象最深的就是煮鸡蛋,教材的误导让我唏嘘不已,怎能忘记圆明园的焚毁,怎能忘记虎门销烟?再比如,分解反应到底是吸热还是放热的?我就让同学们用手触摸锥形瓶,感受双氧水分解是放热的;列出石灰石厂生产一顿生石灰耗能的数据,学生的亲身感受是最有力的教学!

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初探 篇7

一、激发兴趣———教学质量提升的兴奋剂

在与学困生接触和与他们家长的沟通中, 我们经常会感觉到这类学生并不笨, 只是对学习没有兴趣, 致使成绩不突出。《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强调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学生的兴趣是他们的直接出发点,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 是思维的动力。强烈的求知欲会产生学习的动力, 而获取知识后的喜悦, 又会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因此,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极为重要,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呢?我认为:1.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融洽的师生感情, 高尚的人格魅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中, 在自己心情不好或者遇到表现不好的学生, 甚至是成心捣蛋的学生的时候, 教师不要紧张、动怒, 要冷静、安详、和善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谆谆教导、循循善诱,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样建立起来的师生间融洽的感情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先决条件。2.幽默形象的语言表达, 激发学生的兴趣。化学语言要准确严密, 但有时候不排除形象生动, 幽默诙谐, 如我在讲NaCl形成时:“Na对Cl说:‘我最外层多下个电子给你吧, 这样我就稳定了。’Cl对Na说:‘好呀, 我就差一个电子, 你最外层的一个电子给我吧。’两厢情愿, 结合成NaCl。”这种拟人化的口气既让学生容易理解又便于学生记忆。3.通过亲自动手操作, 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关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学生难于记忆, 但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得出来的现象、结论往往终身难忘。4精心设计练习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练习题, 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 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5.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通过精心准备的实验活动启迪学生思维, 刺激其求知的神经兴奋。

二、精心备课———教学质量提升的润滑剂

备课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要通过钻研教材和分析学生的状况, 完成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任务, 并且为教学设计的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的备课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此, 无论是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老教师还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 每一节课在上课前都要精心备课, 要非常熟悉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熟悉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 熟悉考查范围, 还要熟悉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 了解他们的知识层次、兴趣爱好、性格特征, 只有这样上课时才能收放自如、妙语连珠、一气呵成, 避免因超纲而浪费时间、因事先没想到的突发事情而手足无措。

三、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提升的催化剂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 在化学教学中, 除了让学生做好课本中必做的分组实验外, 教师还要尽量指导学生做一些选做实验, 让学生通过动眼、动手、动脑, 把对千变万化的化学现象的暂时兴趣转变为持久兴趣, 这样他们的兴趣就具有自觉性和稳定性。例如“蜡烛母子火焰”、“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滴水生烟”、“不老的金属树”、“巧洗烧杯壁的白色固体”、“除去热水瓶水垢”、“会跳舞的鸡蛋”、“会飞的气球”、“瓶吞鸡蛋”、“红色喷泉”等一些实验既能使学生觉得新奇, 又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树立学好化学科的决心。如我在教学“二氧化碳”一节时, 让学生自备一瓶汽水, 我提供小木条、两支小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集气瓶 (毛玻璃片) 、放有两支高低不一蜡烛的小烧杯、澄清石灰水、石蕊试液。学生都很惊奇:“上化学课要带汽水?”上课一开始, 我出示新课标题:“探究汽水中气体的性质”, 学生情绪高涨。有的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手了。这时我及时地强调探究计划:“你准备探究哪些性质?”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究, 通过自由发言、补充, 归纳出副标题:该气体的物理性质: (1) 颜色、状态、气味; (2) 密度; (3) 溶解性。化学性质: (1) 可燃性或助燃性; (2) 能否与石灰水反应? (3) 能否使石蕊试液变色?开始实验, 学生打开瓶盖, 静静地观察, 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有气体产生, 气泡冒出, 发出丝丝响声, 泡沫溢出瓶口, 等等。“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我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然后, 我让学生喝掉一些汽水, 用已有的仪器设计收集一瓶气体 (可适当摇动瓶子) 。有的学生用向上排气法, 有的用向下排气法, 有的拿着集气瓶不知所措 (个别提醒一下) , 1分钟后, 我让学生把收集的气体倒入燃有高低不一的蜡烛的烧杯中。通过实验现象, 学生讨论加争论后得出结论: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最后, 我让学生用适宜的方法收集两试管气体, 并试验气体的其它性质, 推断出气体的名称。结论一出来, 有的学生就嚷道:“二氧化碳也可以吃呀?”这时, 我简单介绍汽水中二氧化碳的作用,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学到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 我让学生通过对几种药品:氧化铜、木炭、碳酸钠粉末、碳酸钙、稀盐酸等之间的比较和装置 (制氧气、氢气) 的选择来设计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和装置。探究性教学改变了原教材的编排顺序, 使教学更紧凑, 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讨论甚至争论。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曾经说过:“学生时代的争论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教育学原理也告诉我们:“必要的集体学习和良好的讨论气氛对学习者的信心和学习效果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不仅体现了“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的教学关系, 而且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 设计实验, 把生活、社会实际问题与已有知识、技能结合起来, 学以致用,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变为主动积极地构建知识, 在讨论和争论中提高学习素质,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学生在课程中的地位。

四、多媒体教学———教学质量提升的添加剂

近日, 我校初三年级配备了多媒体, 它以全新的面貌、非凡的气势进入了课堂, 它突破了沿袭多年的“粉笔加黑板, 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 使教学过程更具有深刻性、直观性,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地选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我在讲“分子、原子结构”、“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时, 借助计算机的动画模拟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这些微观粒子的运动, 从而对化学反应的本质一目了然。如在讲授环境保护时, 我从青少年科普片中剪辑了《大气污染》、《大自然的报复》、《酸雨的危害》和《气候会变暖吗》等视频资料, 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 大大加深了学生对环境污染的认识, 使学生懂得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 以及防治环境污染的紧迫性, 自觉地保护环境, 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空和空间的限制, 化抽象为直观, 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充实了课堂内容, 强化了教导效果。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视、听、说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信息, 能为多种感官的刺激提供若干兴奋点, 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保持, 它的信息组织方式和人类长期记忆结构相似, 能减少记忆信息和加工转换的过程, 收到较好的化学教学效果。

五、归类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的防腐剂

在初中阶段,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符号, 原子、分子、离子、等概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而且枯燥无味。教师讲解时, 学生往往当时能听懂, 但过一段时间就会忘了或混淆, 教师应善于总结归类, 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 便于学生记忆。

如讲数字在符号上方、右上角、右下角、前面分别代表什么意思时, 教师要区别对待、总结规律, 让学生一目了然。

在讲计算题时, 教师更要总结出其中的规律, 如:“将足量的Mg、MgO、Mg (OH) 2、MgCO3分别放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中, 充分反应后, 则所得溶液中MgCl2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是。”其实不需要算出每种物质反应以后的质量分数, 因为反应后所得MgCl2的质量均相等, 我们只要写出四个化学方程式, 通过观察看生成水多少就可以了。 (1) Mg+2HCl=MgCl2+H2↑, (2) MgO+2HCl=MgCl2+H2O, (3) Mg (OH) 2+2HCl=MgCl2+2H2O (4) MgCO3+2HCl=MgCl2+H2O+CO2↑。由此得出正确的答案是 (1) ﹥ (2) = (4) ﹥ (3) 。又如:“等质量的 (1) Zn, (2) Fe, (3) Mg, (4) A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H2由多到少的是%%%%%%%%。”学生可根据相对原子质量与化合价之间的关系 (1) +2/65, (2) +2/56, (3) +2/24, (4) +3/27直接写出结果 (4) ﹥ (3) ﹥ (2) ﹥ (1) , 也不需要算出数字来。这样既能避免繁琐的计算又节约时间, 又便于学生接受。

无数实践证明, 我们只要从第一节课开始, 精心设计课堂结构, 充分发现学生的优点,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持之以恒地充满爱心, 就一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全面提高初中化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如何组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 篇8

一、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美国哈佛大学的办学宗旨为:让所有的金子在这里都发光。从中可以看出, 教育是把所有的学生都看成可造之才, 都给予全力的培养, 没有智力的高低之分, 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反观我们的学校教育, 又是怎么对待学生的呢?报纸上曾刊登了“红领巾、绿领巾事件”, 某小学让学习好的学生戴红领巾, 让学习不好的学生戴绿领巾;某小学给学生测智商高低;某中学让全年级前几名的学生与校长共同进餐等等, 都让人们开始炮轰这种“教学艺术”。虽然学生一再强调是为了激励学生, 或者严格要求学生也好, 但这分明是给学生打上了的鲜明对比的记号。教育改革实施了十几年了, 在落实的过程中却做不到位, 像这种对待学生的态度确实值得我们反思了。教育要面向全体, 对学生全面负责, 着眼于大多数和大面积的提高, 绝不让一个学生落伍。只培养优秀生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 我们培养的是人才, 难道国家的建设只靠这几个优秀生吗?因此, 必须转变这种教学走极端的观念, 要关注每一个学生, 全体学生的进步才能体现教学的培养人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做到因材施教, 进行差异化教学, 对待学生一视同仁。

学生由于个人能力、爱好、认知水平、学习基础的不同, 学习状况自然会有差别, 教师就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因材施教。它能够正确处理多数学生和少数学生的关系问题。它能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培养方法, 使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专长得到充分发展, 使教育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不拘一格培养各种人才, 以适应现代社会需要, 使每一个人都能成才。既能培养优等生和中等生, 保证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的学生, 又能注意积极转化、辅导落后学生, 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我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思维的学习方法和思路, 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所以, 对于每一个学生, 都要采取不同的教学对策, 给予每个学生不同的学法指导, 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整合课堂教学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促进了教育的现代化变革, 用多媒体技术整合学科教学成为普遍的教学手段。教师将教授的知识用多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 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集合了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信息的立体学习情境, 打破了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本书, 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枯燥教学, 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多媒体把化学现象和生成过程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认知更真切, 尤其对于难点和重点问题, 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如把化学反应“由快变慢” (如用慢动作播映爆鸣气燃烧现象) “由慢变快” (如把铁制品锈蚀的现象用几个镜头浓缩表现出来) ;把某些图像“由静变动” (如用Flash动画模拟分子录像将某些真实的事件重演 (播放小白鼠在密闭的玻璃罩里关上一天后逐渐疲乏、室息, 向钟罩内充入氧气, 小白鼠又渐渐复活的录像帮助学生学习氧气的性质) 等等,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看到形象直观的现象, 又能更深刻地理解物质变化的实质。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 但是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比如, 教师在台上演示实验, 后面的学生看不清楚;有的实验有危险性, 或无法实际操作。如果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就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它所应用的电教媒体有电脑、大屏幕彩色投影机、摄像机、数码照相机、DVD等。利用电脑可以把化学反应的微观变化过程宏观化;把原来教师的演示实验投影化, 使原来无法想象的和直观看不清楚的实验一目了然。也可以利用摄像机把教师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进行摄制后, 再真实、清晰地呈现于大屏幕彩色投影的屏幕上, 便于学生细致观察。

三、用实验强化课堂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 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 在化学教学中, 如何选好实验、用好实验、做好实验, 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应是化学教师强化课堂教学要研究的课题。化学新课程把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探究学习的重要手段, 不仅让学生动手实验, 还要求学生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从实验中获取证据, 验证假设, 获得问题的解决或取得探究的结果。化学实验不再仅仅是学生验证化学知识、训练操作技能的手段, 而是作为一种科学方法, 使学生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因此,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 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科学方法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例如, 学习分子的性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等知识时, 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按自己的方案动手实验, 获取证据, 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教师只作为设计的引导者、实验的指导者、讨论的组织者、过程及结果的评价者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促使他们在自主参与实验的过程中, 获取知识和技能, 学会学习的方法, 提高实验能力。

四、结合生活实践教学理论知识

化学与社会生产、工作、生活密切联系, 是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教学过于看重书本, 忽略了与生活的联系。这就让很多学生认为化学学习困难, 化学知识与自己没有关系, 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学习能力更无从谈起。因此, 教师要将生活化的教学观融入课堂, 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 把有关的新知识引进教材, 纳入教学体系。

初中化学教学的翻转课堂思考 篇9

翻转课堂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创新的成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前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知识的内化则在课堂上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这种教学理念对解决化学教学中学生能够在课前完成实验相关知识的学习,就会减少教师实验过程中讲授时间, 从而留出更多时间进行化学实验,参与交流讨论和获得教师指导,解决实验时间不足、动手机会少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价值。

二、学习任务单的思考

初三化学学科教学中大多使用了导学案,它的任务一般表现在“学案内容”里,所占篇幅比较庞大,视觉印象比较复杂。而“任务单”强调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尤其是强调把教学重点、教学难度及其他知识点化为问题,意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追求中达成学习目标。“任务单”不主张直接让学生解题,只主张当学生解决问题、接近达成目标的时候,让他们练练手,达到知识内化和获得学习成就感。因此,“任务单”的任务简洁明了,不会吓怕了学生。任务要设计得可以操作,不要任务不清晰, 让学生不知道怎么学。“任务驱动,问题导向”, 否则就没有高效自主学习。当然,任务单要根据对教材的理解设计。以沪教版初三化学 ( 上册 ) 第五章 “金属与矿物”第三节“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 为例笔者制作了自主学习任务单 (http://wkevent.jse.edu. cn/szwk/web/works?works Id=b86cf829-cce8-11e3-b5170050568e7834)。

在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更新的今天,自主学习任务单在不知不觉中,存在于初中化学课堂中了。那么如何设计符合初中学生特点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如何合理使用自主学习任务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三、关于微视频的思考

我们制作微视频是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千万别让学生不想看。微视频是为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设计的, 不要离开任务单搞微课,那是没有出路的,充其量只能算一个课件。

例如,在讲“燃烧”复习课时,利用微视频可以带领学生从课堂走进家庭中的厨房,进行有关燃烧、防火等知识的探究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设计了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课堂上围绕着微视频中的问题进行交流活动。

每个微视频的制作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从脚本设计、 学案制作、微课视频的录制,每个微视频的录制都要做五六遍才能让教师自己稍稍满意。微课的录制时间不宜太长,在录制过程中要精简语言,用最少的语言讲清楚问题。在制作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想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所以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掌握的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达到目的,要学会各种微课视频制作的方法,信息技术的能力要比较强, 工作量也比较大。

四、课堂组织方式的思考

在化学教学中一般的流程是学生通过在家观看微视频,填写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内容;第二天,到学校后, 交任务单,教师批改。课上的流程包括以下几项。分组交流:学生分组交流微课视频的学习成果,提出困惑, 如有困惑要尝试解惑。讨论:问题是什么,不会的知识是什么,小组内讨论解决 ( 小组组建时注意学习能力强、 中、弱的搭配比例,“先富帮后富”,让每个组员在小组活动时都能获得提高 )。展示:班级内交流成果,交流共享共同提高。课堂训练:一定要设置好基础题、中等题和挑战题的比例,给每个层次的学生一定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选择程度题目要细、要精。

五、建设微课程平台的思考

笔者建立了班级QQ群,让学生首先在家中反复地观看微视频,里面有学习的重要的知识点,解题的方法, 难以理解的问题等。学生和家长反应较好。我校引进家校互动新模式“翼校通”,并在开学后一段时间,由电信公司就“翼校通办公平台”( 如图1所示 ) 操作使用等技术问题对学校全体教师和家长进行培训。利用“翼校通”平台,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情况、课堂表现、 学习成绩、家庭作业等,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沟通, 真正实现快速、方便、有效的“家校互动”。当然事先要做好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以及对学生的动员与辅导的。

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发现问题后会及时调整,只要设计出好的任务,录制出能够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单给出的任务的微课,就不愁没有学生看。教师提出相应的要求,例如教师要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制作学习视频, 辅以文字资料和资源链接,说明自学的内容、目标,让学生知道他们相应自学什么,可以怎样自学、可以用多长时间,最后达到什么目的和要求,同时教师在课前要收集每个学生发出的问题,将之分类,并针对学生疑问的部分做成课堂教材,设计教学环节。教师不需要再重复让学生已观看过的教学内容。

要建立初中化学学科微课程资源库,必须要统一微课的平台,电教馆应当打造基于个人空间的人人通个性化微课平台,是与真实学习活动一致的活的平台,而不是抽象的资源库平台。现在许多教师将资源放在了各自学校的网站上或者不同的社会视频上,难以满足区域资源的共享和实施翻转课堂的功能需要。要建设针对翻转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进行设计,特别是师生的互动交流模块,实现线上、线下的交流,及时汇总学生的学习疑难,最终让学习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关于翻转课堂的发展,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学生也能给自己很多启发。

六、结束语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新举措 篇10

一、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焕发课堂青春活力

创设愉悦的、动态的教学情境,焕发课堂青春活力,促使学生好学、乐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落实这一基本理念的最有效的方法。

1.创设富有激情的教学情境 ,让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

没有激情的课堂就好像一潭掀不起波浪的死水, 严重缺氧,老师讲得无精打采,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教学收效甚微。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朝气蓬勃、天真活泼、热情奔放、奋发向上的中学生。创设充满活力的、富有冲劲的课堂教学情境,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使教与学和谐发展。学生的学习激情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老师。老师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娴熟的实验操作技能极大地赢得学生的信任;富有活力的教学语言像磁铁般吸引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一个个鲜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满好奇和渴望,跃跃欲试。

2.创设民主开放的教学情境 ,让课堂如沐阳光雨露 。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精心营造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根本转变。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要具有诚挚的态度与爱心和与学生平等相处的心态,尊重学生、宽容学生,保持师生情感和谐,使学生以宽松的心态、自主的思维亲历认知过程,让学生因能主动获取知识与技能而对学习充满自信。

3.创设积极互动的教学情境,让课堂喷射出思维火花。

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包办”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很少参与教学活动,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到压抑,思维禁锢,影响学生智能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课堂上,我们为学生提供积极互动的平台,让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使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

4.创设互助合作的教学情境 ,让课堂共享累累硕果 。

课堂上,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集体观念和互助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学期初,我以班组为单位组织协助式学习小组, 在课堂或课外开展多样化的学习竞争活动,让不同层次学生在竞争中相互扶持、互相促进。通过竞争,每位学生都乐于做学习的主人,学得开心、学得轻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技能,使他们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敢于说出不同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当他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提高自己的水平,鼓励学生敢于进行能力较量,敢于争论和质疑。这样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友谊加深了,世界变得更精彩了。

二、优化探究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科体系、学生心理发展和认识规律,使用好新教材,实现教学理念转变,走到学生中,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从而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探究学习方法。要提高整体课堂教学实效,必须处理好下面两点:

1.有 机整合教材 ,确定课堂主线 。

结构严谨、主线清晰、重难点突出是有效探究课堂的重要条件。好的活动与探究课堂一般要凸显两条线:知识线和活动线。知识线是主体,活动线是为知识线服务的,两者有机融合成课堂主线,打一个形象的比喻,知识线是树,离开了知识,活动就失去了感悟的载体;活动线是藤,好的活动探究课应该藤缠树,形成清晰的课堂主线,重难点突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2.科 学处理材料 ,保证探究效果 。

我们鼓励学生自带实验材料激发兴趣,增加探究广度,可课堂时间有限, 每一种材料在课堂上都给学生探究机会是不可能的。如教学《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 H》一节,上课的前一天我们布置各组自带常见物质的液体的任务, 结果每一组都带来了100多种,最多的一组带了228种,每种都用装青霉素的小瓶装着,还用胶皮筋捆住,放在精美的四个大盒子里,面对这些,教师除了感动外,更该考虑如何处理学生自带材料以提高课堂实效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合新教材激发探究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 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强大内在动力,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获得乐于学习的情绪体验。它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一种强大的内趋力。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学习充满热情,注意力集中,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

然而, 兴趣的产生常常是诸多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结果。一个人因为一本引人入胜的好书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并对其献出毕生精力的事例屡见不鲜。新编化学教材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做了有益尝试, 我在学习中有如下体会。

1.教材在编排、内容、 插图、装帧设计上都有大胆改革举措,可谓形式灵活多样。有课题内容、问题讨论、活动与探究、资料、家庭小实验、调查研究、化学·技术·社会、拓展性课题、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及习题等。

2.从 编写内容来看 , 教材的主要知识主线与旧教材没有很大区别, 却把知识内容融入社会生产活动和学生生活实际中。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体系,采用“学科与社会、生活”相融合的方式,既注意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又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 一切知识或问题的发端都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开始,拉近学生生活与学科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不是故意杜撰的,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课是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

3.化学实验一直是学生颇感兴趣的内容 , 对于趣味无穷的化学反应、奇妙的化学现象,学生不仅喜欢看而且喜欢自己动手做,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探究 篇11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优化

引言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基础阶段。要想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课堂教学抓起,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任务重、课时少、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概念,熟悉实验操作,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笔者工作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更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理念

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明确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进行好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前提。面对全新的课程理念,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从潜意识里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要立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来组织和设计课堂教学,根据“生活——化学——社会”的来组织学习内容,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加里宁曾经指出:“除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以外,学校还应该使学生养成独立阅读书籍,独立进行智力劳动的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十分重视学生的预习工作,每一节课都提前布置详细的预习习题,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并作检查。课堂上针对学生在预习中的问题,将重点、难点作进一步指点,有时也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再在老师指导下回答、小结。如在“原子的构成”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在上课前,提出下列预习提纲:

(1)原子由哪两个部分构成的?原子里原子的这两个构成部分所占的体积有什么不同?

(2)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电子不显电性?

(3)原子核由些微粒构成,这些微粒有什么异同?

(4)不同类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以氧、氢原子为例)

(5)原子、质子、中子、电子有没有质量?各是多少?为什么科学上不用它的实际质量计算?

(6)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怎样确定?

这样,在教学中学生可以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掌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精讲多练

教学中,应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声音的抑扬顿挫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做能调节学生的神经联系,鼓舞学生的心智活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有节奏、有旋律、有起伏、有表情,增强学生美的享受,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提向高潮。同时,更好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所学的知识记忆得更深刻,甚至难忘,另外编撰一些诗歌,与学生共同朗读,可以加强记忆。如:常用元素化合价编成一首歌:“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铝是正三氧负二,氯负一价最常见,硫有负二正四六,正二正三铁可变,正一二铜二四碳,单质零价永不变。”酸碱盐溶解性表编成一首歌:“钾钠铵盐全部溶,硝(酸)盐入水影无踪,硫(酸)盐难溶钡和铅,氯(化)物难溶银亚汞。”受到学生欢迎。

就初中化学课来说,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如何提高这些能力,关键在于化学教师如何的启发和引导。教师想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不仅要求教师有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地讲解。教师的讲解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扩大密度,激发思维,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不仅要配合教材的内容,同时也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方法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领学生在分析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学生口头表达或亲自动手操作的练习,就尽量让学生动手实践,以达到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章时,我们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一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

四、注重复习环节,促进知识的迁移

在教学中,教学新内容之前,先复习已学过的旧知识,在讲授中,凡能联系旧知识的,由从不同角度给予复习,这样可十大脑新旧知识之间形成沟通网络,促进知识的正迁移,达到巩固旧知识,易于接受新知识的目的。

为了防止后摄抑制,在教学中,要宁慢勿快,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讲完一个知识点时,要让学生回忆一下,思考一下,作稍时停顿。有时,干脆让学生七嘴八舌讨论一番或者插一些科学家的趣闻轶事,或趣味性较浓的内容,让大家轻松一下,然后再讲下面的内容,这样大脑再度兴奋,便于接受新内容,在大脑皮层留下新的痕迹。

五、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基本概念,更直观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所以,初中化学教学必须重视实验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直观、准确、省时、显明、安全。

结束语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篇12

化学教学与其它任何教学一样, 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调控。化学课堂教学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是否能达到这个教学目的, 需要课堂上随时了解教学现状, 找出现状与达到目的之间的差距, 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这就必须应用反馈信息原理作为主要手段, 以便经常取得反馈信息, 对课堂教学做到有效控制, 保证教学过程处于最佳状态。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 改变和调整教学, 对教学进行有效控制。因此, 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法, 引导学生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 迅速而有效地调整教学, 保证课堂教学过程信息流处于最佳传输状态, 获得最优教学效果。假如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事件, 使原来设计方案中信息的传输程序受到冲击、干扰甚至破坏,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要根据当时的反馈信息果断地采取随机控制的办法, 改变、调整信息的传输程序或信息传输手段, 以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影响。

二、设计好化学教学方案

化学教学方案的设计是根据化学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 以及教学条件和环境, 并猜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教与学的效果。要制定出教学方案的“蓝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要熟练地把握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 教师只有对教材的高度熟悉, 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 心中有数, 以及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 这样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 也就能就教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

2. 要熟悉学生情况。

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及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 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对同一个问题, 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思考的角度不同, 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 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的动向。

3. 要充分备课。

备课实际上是在脑海里活现上课情景, 既要把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 又要在头脑中装着学生, 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情景。假如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 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4. 对演示实验有充分的预备。

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所演示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装置、实验药品等做到心中有数, 准确无误, 并从实验效果的直观性强、实验简易快捷以及确保实验安全等前提下做好预备实验。

5. 加强学习, 不断扩大知识面。

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 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前提条件的。因为只有加强学习, 不断扩充知识面, 具有广泛的知识, 才能对学生进行解惑, 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

三、把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

课堂教学能否做到随机应变, 经常是判定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 能做到这一点, 除了前面提到的两个方面外, 还必须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等, 对课堂教学能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判定和恰当的处理方法。化学课堂教学中偶然性的产生因素较多, 教学失控的原因复杂, 但一般出现较多的情况有以下几点:

1. 对学生熟悉能力评价过高, 疑难问题教学处理不好, 课堂教学陷入被动。

2. 对学生熟悉能力评价过低, 教学过程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课堂教学和学生思维陷入“钝化”状态。

3. 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 个别学生的回答和发问或远离主题, 或虎头蛇尾, 不着边际。

4. 对实验探索不足或设备条件不具备, 导致课堂演示实验失败。

5. 学生求异思维活跃, 提出许多超越知识体系范畴或教学进度的问题。

如何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调控, 下面我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提出几种应变技巧。 (1) 绕道迂回, 调节难度。在课堂教学中, 发现当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 应及时调节难度。假如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 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垫, 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假如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易, 要追加问题, 以调节难度, 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2) 因势利导, 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过程中, 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 使课堂陷入被动, 这时可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重力, 因势利导, 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 扭转被动局面, 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作演示实验时, 由于客观原因实验不成功或出现结果异常, 学生议论纷纷, 这时教师可马上话锋一转, 叫学生回答实验为什么不成功, 这样可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原理、实验装置设计、试剂的选择以及条件的控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同样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制造氛围, 创设情境。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但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静思考, 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 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泼状态。如在课堂教学中, 将实验设计更具有新奇性, 仪器安装更具有审美性, 操作演示更具有规范性;将思考问题的设计带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教学语言的选择注重情意性、幽默感以及悬念的巧设和思维路径的变异等都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 (4) 当机立断, 对症下药。当学生的发问或回答出乎意料之外, 而根据要求必须做出明确回答时, 应当机立断, 给予果断的肯定或否定的答复, 以避免因犹豫不决而带来的课堂混乱和学生思想上的彷徨。

上一篇:养老生态圈下一篇:传统水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