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分析(精选12篇)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分析 篇1
化学教学相对于语文和数学来讲, 其发展历史在国内教育界中较短。因为传统模式教学的影响, 使得化学教学一直都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在课堂上完成的知识的传授, 形式单一。在新课改的要求下, 化学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必须加以正确看待, 打破这种弊端, 实行改革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一、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观点进行转变, 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着老师和孩子的共同学习, 它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 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受到限制, 创新以及动手能力也受到约束, 这就要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穿插一些其他类型的教学方式, 就是将实验与化学联系到一起。这样子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得课程教授的效率得以提升。
所以对于教师本身来说。就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将适当的实验教学引入课堂,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深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使得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因为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比较严格, 老师在化学教学中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具体的实验还是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动手操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的话, 才有可能独立的完成相关的化学实验。
1.巧用实验,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有必要对实验教学这一环节进行巧妙的利用。比如进行“牛奶变成清水”的有趣实验, 学生会迫切想要知道这种现象是怎么回事, 它是怎么发生的, 以及自己能否动手操作以求达到同样的效果等, 这些在学生的心中都会有不断的问号, 继而很快的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 使得学生积极的进入化学的学习情境。
2.做好实验, 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探究
对化学教材中的实验进行合理的安排, 并对实验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改进, 从而使得实验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佳的状态。
比如老师进行水分子的化学方程式的解析, 由水分子分离出来的氢气和氧气是否可以燃烧等, 进行相关的实验。这就要利用到实验器材和水, 并进行通电对水分子进行解离等。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试验, 从旁协助, 学生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地对一些知识进行深化理解, 并积极的探究相关规律。
3.在实验过程中积极的交流, 使得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加强
因为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都是根据自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来进行试验, 所以不同的学生的实验方式会有不同。那么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 相互之间可以进行积极的交流, 通过这种方式, 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的视野, 对教师的教学也有一定的补充。学生通过对他人的实验探究过程的倾听以及自己不同角度的思考, 也可以有效促进试验方法的改进。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独立的对一些化学数据进行分析, 对一些化学实验现象加以思考, 并对其中的规律进行探究。一方面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很好的锻炼, 另一方面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化学实验中, 可以使得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更好的理解以及巩固, 从而能够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来, 这样才不会辜负化学学习的价值。
实验教学这个环节在化学教学中是非常的重要的, 要积极的让学生参与实验, 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社会和国家应对一些乡镇学校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 从而使得这些学校的实验器材得以完备
在现在的化学教学中, 有许多的学校忽视了实验教学这一环节, 而关于这种状况形成的原因, 实验器材的匮乏问题占据很大的比例, 特别是对于一些乡镇学校来说。所以为了能够让中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得到更好的学习, 就必须对这些乡镇学校加大扶持的力度, 国家和社会给予资金支持, 对这些实验器材进行完备, 这样学生就能够参与化学的相关实验, 从而使得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得以提升, 学习效率也大大的提高。
四、以协同实验的方法教学, 对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进行培养, 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 一般都是老师在上面进行演示实验, 学生在下面进行实验观察。在这个过程中, 虽然课堂教学时间得以节省, 但是学生并没有动手进行独立试验, 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了化学实验环节的缺乏而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所以要以协同实验的方式来取代这种演示实验, 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 使得时间得以节省, 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实验中来。这种方式,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能力, 还可以对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进行培养, 使得他们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所以协同实验的方式是提高化学教学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五、结语
因为初中是一个比较早的阶段, 所以初中的化学学习效果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很重要。所以学校在教授化学时, 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 将化学和实验积极的联系到一起, 从而丰富课堂教学,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得他们的学习效率得以提升。
摘要:传统的模式教学受到新课改的大力冲击, 必须在反思教学方法的前提下, 进行新课程的改革。因为化学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化学和实验在新课程的冲击下必然走到一起。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慧平.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学园, 2013, (2) .
[2]李宝英.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教育科学, 2013, (2) .
[3]王万海.新课改下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神州, 2011, (10) .
[4]李海晏.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 2012, (87) .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分析 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多元评价;实践
学生在学习发展的过程中会表现出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不论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方法,都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使得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就存在很大不同,因此若是按照传统单一的标准对学生展开评价,就无法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为了促进学生能够实现积极的发展,教师需要从多角度切入,对学生展开多元化评价。这就需要构建一个立体化的评价体系,以实际教学活动为依托,促进教学活动进步发展。
一、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简析
(一)指标的设立
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就是从多维度、多角度对学生展开评价。因此,这就需要设立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以明确评价的基本方向。首先,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其是排除掉其他相关因素之后,对学生学习能力作出的纯粹性评价,也就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其次,学习态度。态度是学生学习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态度积极的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活跃主动,对推动教学活动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态度消极的学生,不仅会降低自身学习的有效性,还会影响到其他学生。再次,动手能力。初中化学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教学,还涉及到实验环节。所以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动手能力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因此,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评价,教师也必须加强重视。最后,卷面成绩。卷面成绩是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反映,但是其比较片面,并不能实现全面反映。所以,通过卷面成绩评价学生,应尽可能将其占比。
(二)体系的构建
在明确基本的评价指标之后,就需要将这些指标统一起来,构建成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以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评价体系的构建,应该将卷面成绩作为基础。虽然其反映的内容比较片面,但是相对而言还是可以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以此作为基础是最为合适。但是,卷面成绩不仅仅是指考试,还包括了学生的日常作业、练习等,这样可以弱化卷面评价的客观性。在卷面成绩的基础上,将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动手能力进行一体化的构建,也就是三位一体,从三个层面切入,实现对学生的评价。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多元评价的实践分析
这里以初中化学中溶液的相关知识教学为案例,分析多元评价的实践。
1.评价指标
在学习能力方面,可以将其划分为学生对溶液相关知识的掌握速度和程度。在速度上,可以划分为快速、普通和较慢三个层次;在程度上,也可以划分为基础知识、中等知识以及深层次知识三个部分。基础知识主要有溶液、溶质以及溶剂等相关概念知识,中等知识则还包括了溶液的性质特点,深层次知识则包含了溶液的饱和性等部分。在学习态度方面,主要通过观察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其也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课堂积极发言、质量高,为优;课堂被动发言,作业质量中等,为良;课堂不认真听讲,作业完成延时或是质量差,为差。在动手能力方面,积极主动完成溶液配置实验,明确其中原理、重点的为优;需要通过配合才能完成实验,明确实验原理,但是不明确重点的为良;无法完成实验,对实验原理不了解的,为差。在卷面成绩方面,以考试分数、日常作业、课后练习等综合进行评价,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
2.实践应用
在对溶液相关知识进行实际教学时,可以从某些具体的知识点着手进行评价。比如针对溶解性这一知识点,其主要涉及到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影响溶解性的相关因素,等等。进行多元评价时,首先就以学生的日常作业和卷面成绩为基础,从中总结归纳出学生在溶液性质、溶解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然后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行更加详细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具体的题目对学生进行更加详细的评价。比如:硝酸钾在100g水中,20oC时溶解31.6g,而在60oC的时候可以溶解110g。由此可见温度对于硝酸钾的溶解性具有一定作用,基于此,试分析压强对其溶解度的影响,若将硝酸钾换成二氧化碳,那么对溶解性的影响如何?通过这个实际问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行检验。由此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学习状态,进一步改善。
3.评价总结
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后,需要对评价结果展开总结,以此反馈于教学活动,实现教学活动的改进。通过总结,发现学生对于溶解性及其影响因素、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转化等方面知识存在较多缺陷。而且部分学生对教学手段兴趣缺失,降低了学习效果。因此需要在相关的知识点上加强教学,而且要对教学手段进行改进。同时,还需点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改善自身的问题,使其提升自身的学习情况。
三、结束语
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必然趋势,化学教师需要对此形成清晰认识,对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加强分析,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展开多元化评价,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对其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高敬芝,毛雁升.基于多元评价的课程教学改革―――以“中学化学微格教学”为例[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04:82-84
初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设计分析 篇3
【关键词】初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是中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应将理论知识和实验教学相结合,才能起到实际教学效果。由于初中生正处在智力发育的初级阶段,所以,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所以,老师在进行化学教学时,应注意到此点,才能保证所讲知识被学生完全理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就初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进行如下分析。
1.初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以下就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为例,对初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1.1设计原则
(1)实验设计具有科学性。由于初中生刚接触到化学知识,对一些概念还很陌生,所以,老师在实验课程设计时,需要以课本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保证实验内容的科学性。然后应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对实验步骤严格选取。化学实验是反应客观事实的,所以,实验步骤要符合逻辑事实,才能保证试验达到教学效果。另外,在实验设计时,不光要保证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的科学性,还要使实验器材符合实验内容,才能保证实验难度在学生可接受范围之内,从而保证了实验整体的科学性。
(2)实验设计要有创新性。实验是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检验,需要以课本知识为基础,但不能照搬,还要具有创新性,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目的。如,在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试验中,可以在显色剂的试剂瓶中添加适量荧光试剂,使反应后的溶液色泽更加鲜艳,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对实验内容产生浓厚兴趣。
(3)实验设计具备可行性。在实验设计中加入一定的创新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浓厚兴趣,也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是值得提倡的。但创新点不能凭空想象出来,而是要有理论基础的,这样才能使实验设计具有可操作性。另外,实验设计的可行性还表现在实验内容符合学生知识范畴,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及理解。如果超出他们的知识范畴,再新颖的设计思路,也不会吸引学生的眼球。
(4)实验设计应符合安全性原则。做实验的前提是保证安全性,这种安全性不仅表现在实验器材的安全性,还表现在操作步骤的安全性,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才能保证整个实验过程的安全性。要做到此点,老师除了深入理解实验操作步骤,还要对实验器材质量进行严格检查,才能保证实验过程安全。
1.2设计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探究性实验,另一类是验证性实验。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前者是指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深刻领会的基础上,所设计的一类实验方案。最终目的是对教材知识进行拓展及推广,需要学生对基础知识具有深入的理解,所以具有一定难度。探究性实验在设计之前,除了需要学生对基本知识具有深入理解之外,还需要他们具备提问题的能力,所以,该实验设计对学生素质要求较高,需要他们具有广泛的课外知识,还要具有勤于思考的品质,更要具备探索的精神。而后者是对课本已有实验的一种重复验证,不具备难度,只要实验结果和原来的相符合,说明实验过程达到了教学要求。虽然如此,但也不能机械的对课本上的步骤照搬照抄,不对操作步骤进行思考。相反,学生应在原实验步骤的基础上,通过深入领会及思考,对实验过程适当调整,才能使实验结果更加符合实验要求。
基于初中生初次接触化学,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同时由于基础知识较为缺乏,所以容易产生望而却步的心理。所以,老师在实验设计时,应当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先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再根据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适当的设计些探究性实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从而实现高效的教学目的。
2.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案例
以下就以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为例,对初中实验设计进行说明。
实验材料:蒸馏水、二氧化碳、试管、石蕊试液、干燥石蕊试纸(试纸上喷紫色石蕊试液再晒干)、酒精灯及其它一些实验器材。
实验方案设计:准备三个带有弯管及口塞的试管,第一支试管加入1/3体积水,第二支试管加入1/3体积水,第三支试管装入干燥石蕊试纸;每个试管配备一盏酒精灯。之后,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蒸馏水由无色变为紫色;第二支试管和第三支试管,不滴石蕊试液;第一支试管通入CO2, 第二支试管不通CO2, 第三支试管通入CO2。 通入二氧化碳之后,观察变色过程,然后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再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观察:通入二氧化碳之后,可以观察到第一支试管由紫色变为红色,而没有滴入石蕊试液的试管没有发生颜色变化,干燥石蕊试纸也没有发生颜色变化;当用酒精灯加热之后,可以观察到变红的试管,红色逐渐褪掉,最后仍旧为紫色;而另外两支试管中仍没有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分析:由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之后生成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当滴入石蕊试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之后,便出现红色;没有滴入石蕊试液的试管及干燥石蕊试纸由于没有显色剂或者没有反应物,而不出现变色。由于碳酸是一种弱酸,不稳定,所以用酒精灯加热之后,分解为二氧化碳,所以红色逐渐褪去。
3.结语
初中化学是中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在教学时,老师应将理论知识和实验设计结合在一起,才能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从而实现了新课程对化学教学的要求。本文就初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希望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的整合研究[J].科教文汇,2013,14(12):159-161
[2]郑志壮.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弱化的思考[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2012,24(1):93-95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篇4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初中学生依然以感性认识为主,对于化学这种抽象的知识很难理解,只能通过亲身经历观察事物的变化。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从发撒思维到聚合思维的过程需要一个过程,但是这个过程需要进行训练。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1.实验教学时间不足。目前,九年义务教学大纲的规定中初中化学教学课时安排每周为3课时,再加上1课时的自习。初中化学课在初三时开班,导致化学课堂教学和复习时间很紧张,化学实验教学活动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如果教师要按照教学要求完成实验教学课程,则每周需要5-6个课时。面对繁重的教学内容和有限的教学时间,出现了减少实验课程和不开展实验课程的现象。
2.学校实验设备不足。学校化学实验设备不足是乡村中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偏远的乡村,由于教育经费不足,学校化学实验设备和配套的实验材料种类不全和数量不足,导致化学实验无法正常进行。虽然《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初中化学必须完成8个基础性的实验教学,但是很难完成,对一些简单的实验可以寻找替代品完成,如水蒸发实验和分子运动实验,而对使用专门仪器和材料完成的实验缺不能替代,只能通过多媒体观看实验活动的过程。
3.教师实验教学意识不强。新课标强调学生要更多的参与学习体验过程,在交流与体验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实际上许多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完全转变,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重视考试分数,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他们认为,只要学生们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记清楚就能答对实验题,而不必浪费宝贵的时间花在实验课上。
4.教师实验技能较差。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包括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两部分。这两方面的实验活动都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实验分析,教师必须具备实验操作技能,才能保证实验活动能够顺利完成。部分初中化学实验操作难度比较大,如面粉爆炸试验,不会操作的教师使面粉不能燃烧,而有些实验现象不明显,在铜与硝酸银的化学反应中,只能看到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的铜丝表面产生黑色物质,而无法看到产生白色的现象。
5.教师过多依赖多媒体。现在中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这位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便利,但是这些设备也成教师偷懒创造了机会。一些教师喜欢将购买的化学实验视频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节省了做实验的时间、精力和成本。学生在视频看看实验的过程,记一记相关内容,如此就完成了实验教学。这种方式轻松了教师,但是学生不能亲身经历物质发生的变化,使学生对实验操作能力较差。
二、有效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活动的方式
1.完善实验教学评价系统。化学实验教学是一个教学的过程,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主动性和个性化的培养。化学实验教学评价的方式包括实验操作、创新评价和笔试等。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步骤的记忆,实验的创新编制和设计。新课标下,适当增加化学试卷实验考试的分值,或者通过实验的方式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的情况,使化学实验技能有效的反映到试卷中,让那些亲身做过实验的学生获得相应的高分,以促进师生对化学实验教学的关注。
2.完善实验设备配置。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大教学实验设备的购置,确保教学实验仪器和材料的充足,以保障化学实验的正常开展。同时,学校应该将具有化学知识背景的教师聘为实验室管理员,并对试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使实验管理人员能够懂得化学药剂的使用,实验仪器的熟练操作。对于实验设备无法购置的学校,化学教师可以就地取材,自制实验设备材料,尽可能的保证实验课的开设。
3.转变教师教学思想。化学教师要转变思想,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体验感受。化学实验中的色、味、态、声、光、热等现象都要用学生的各种器官感知,并用语言描述,概括物质的相关属性和反应原理。化学教师要改变实验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多媒体作为教学工具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最为常见的就是视频播放。但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能用视频代替实验教学活动,教师应该正确的使用多媒体工具,比如在一些存在危险的实验教学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剧毒气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侵害人的身体健康,对此类实验教学,教师可选择使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实验过程,保证学生在安全的情况获知实验教学内容。
结论
中学时期是认识化学世界、学习化学知识和运用化学知识的初始阶段。化学教师作为学生们用科学方法研究物质世界的启蒙者、引导者,必须将实验技能作为化学教师的基本技能,将实验教学作为中学化学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在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完成、落实实验教学,既是从真正意义上履行一名化学教师的教育义务,也是在促进学生各项技能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君明.新课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3(5).
[2]王艳春.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4(26).
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分析论文 篇5
关键词: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数字化资源被有效地整合到初中化学教学中.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具有一定的生活性、趣味性、探究性和灵活性,对初中生学习化学有很大的帮助.
一、数字化资源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生获取化学知识最直接的来源就是化学课堂.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依据教学内容,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把数字化资源与化学课本中的知识点有效结合起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插播相关的学习视频,展示具体的模型,还可以开展化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例如,在讲“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时,教师可以事先把班上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自己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上课时,教师可以为每个组的学生都准备好一定量的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并给予一定的辅助工具(如利用丁达尔效应辨识悬浊液的小电灯),每个小组的学生也可以自带区别的工具和用品.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把学生查找的如何区别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的数字化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数字化资源在化学作业中的应用
初中生要想学好化学,单凭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课堂上学习的化学知识,教师应适当地给学生设计化学作业.为了提高化学作业设计的质量和有效性,教师有必要把数字化资源应用到化学作业的设计中,使化学作业的内容更加丰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讲“金刚石、石墨和C60”后,由于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化学结构非常复杂,对于它们的立体构型,学生单凭想象,很难弄清它们的性质和空间构型的特征.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化学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外自己在网上收集资料、图片或观看相关的视频,简略画出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空间结构,比较它们的性质的稳定性.可能的话,让学生自己从网上查找资料,找出其稳定性的原因.这样的化学作业,充分应用了把数字化资源,给学生课外学习化学知识提供了一个宽大的舞台,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为学生有效利用化学数字化资源打开了一扇大门,促使学生进一步探索化学知识.数字化资源在化学作业中的应用,体现了化学作业设计的科学有效性,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很有帮助.
三、数字化资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学习的大部分化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因此,初中生在学习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后,也要学会把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然而,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化学知识不足以解释生活中的许多化学现象和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具体的化学操作,这时数字化资源可以有效弥补学生在这方面上的不足.学生可以利用一些数字化资源,找到解决生活中化学问题的办法.例如,学生常常在家里发现菜刀生锈.这个时候,学生可以到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菜刀的材质和生锈的原因,再通过网上查找的资源知道菜刀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为了防止菜刀生锈,学生可以通过对数字化资源的查找和利用,知道防止菜刀生锈的好方法就是在不使用时及时擦干菜刀表面的水分,长期不用时还可以密封保存起来.毫无疑问,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解释和化学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及时运用数字化资源,利用它来帮助学生得出合理的化学解释和具体的防治方案.此外,日常生活中食物变质腐烂、洗涤剂去污、雷雨发庄稼等,学生都可以有效利用数字化资源找到答案.总之,初中化学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具有生活性、趣味性和探究性等特征.数字化资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化学能力,而且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眼界,从而培养学生成为符合时代发展的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张欢.初中化学分层作业设计策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分析 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新课标;综合素质能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教育改革给以高度的重视,以满足社会对高科技复合型人才提出的高要求。近年来,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化学教师在总结原有的教学方法的优点的基础上,寻找到了更适合现代初中生的教学方法,使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得到了快速的提高。
一、现代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中,现代初中化学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不仅要提高初中生的化学学习综合能力,还要促进初中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1.教学观念和模式的影响
目前初中化学教师仍然存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只顾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只顾着在做笔记,然后课后是繁重的课业;教师课堂教学只注重量而不考虑质的问题,学生只注意听而没有学会思考,使初中化学课堂显得很呆板,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提高,达不到化学教学的目的。
2.教学目的不明确
很多初中教师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不注重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不能有效地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合理有效地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不能为初中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教师不能及时帮助初中生拓展视野,不注重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初中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3.教学内容不丰富
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很多都仅限于课本上的知识,使初中生能学到的化学知识受到限制,导致初中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得不到提高;化学方面的活动较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使初中生各方面的能力得不到快速提升。
二、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新课标对初中化学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注重实践,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要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1.增强化学学习兴趣,注重互动
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是要培养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因此,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观念,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化学是一门综合学习学科,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可以帮助初中生更好地学习更复杂的化学知识。新课标要求下,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堂上带动学生进行化学学习,通过各种方法让初中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在初中教学中,初中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初中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我学习能力。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使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让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变得轻松,从而达到提高初中生化学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质量的目的。
2.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多种化学活动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初中化学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注重自我总结和综合素质修养提升,从而使化学教学更有效,促进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在课堂教学上,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强初中生之间的沟通,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例如,针对课堂上易溶于水的碱性物质的教学,教师可以将初中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培养初中生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仅限于课本上的内容,它可以拓宽教学范围,让初中生学习更多的知识,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化学学习活动,如化学知识竞赛、化学情景剧表演等。在这些活动中,由于比赛内容的不同,初中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素材,从而锻炼了初中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与此同时,丰富的化学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各种化学活动中,还可以培养初中生的协作能力,达到提高初中生综合能力的素质教育目的。
3.优化配置教学资源,注重实践应用
新课标要求下,初中教师在化学教师中,要有效利用学校的学习资源,优化配置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到教学中,让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和具体。所以,初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将课文中一些内容用生动的画面展示出来,用卡通动画人物和声音进行讲解,使化学知识变得形象,有立体感。例如,在进行化学之最的教学时,采用视频将各种物质串联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短片,可以帮助初中生很快进入化学知识的学习中,加深化学之最的理解和记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增强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对教师的教学起到辅助作用,达到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现代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除了有效利用课堂的时间进行教学外,还要让初中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在实际生活中去体验化学带来的乐趣,明白化学相关知识的运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在实践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初中生对化学知识点的充分理解,增强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初中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初中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分析 篇7
一、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一) 提高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欲望
初中生接触到的许多学科, 基本上都是依靠教师的在课堂上讲解、口述。例如, 语文、英语等。然而对于物理来说, 传统的教学方法太过于单调枯燥, 对学生也没有吸引力。此时, 若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 这等于为学生开启了另一扇学习的大门。教师不再站在课堂上千篇一律地讲述, 学生也不再是坐在位置上被动接受知识。实验可以让他们看到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如何得来的。实验不但可以开拓学生的眼界,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也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增加他们主动学习、探索世界的欲望。
例如, 在初中物理“小孔成像”的教学中, 倘若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光通过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这也证明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对初中生来说难以想象和理解。可以通过实验来加深理解。实验操作如下:用一张硬纸片制作出一个小孔屏。放好毛玻璃屏、蜡烛和小孔屏。将蜡烛点燃, 调整蜡烛和屏的高度, 使蜡烛火焰、毛玻璃屏和小孔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蜡烛和小孔屏的距离不宜过大。调整后, 可以在毛玻璃屏上看到蜡烛火焰倒立的实像。前后移动玻璃屏, 当玻璃屏离小孔比较近的时候, 像小而明亮;当其慢慢远离小孔的时候, 像慢慢变大, 亮度变暗。这个实验成功之后, 教师再向学生具体详述此实验的原理, 相信学生会对“小孔成像”有着深刻的记忆。
(二) 活跃课堂氛围, 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物理这一门学科中, 不但知识涉及面广, 学科内容丰富有趣。而且教学方法也多种多样, 实验教学也有不同方法。初中物理中声、光、电都有不同的实验, 每个实验都有多种做法。有单人完成的, 也有多人合作的。物理实验给学生带来新鲜感, 通过实验, 让学生充分领略物理世界的玄妙与神奇。通过不同种类的试验, 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轻松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愉快放松,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物理教师可以利用实验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主动性。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操作简便的小组实验, 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实验的操作中来, 这对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大有裨益。
二、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应用
(一) 实验验证, 科学分析
实验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一种手段, 它不能代替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教师采用实验方法一定要遵循“实验验证, 科学分析”的原则。实验验证是要求教师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谨慎操作, 实事求是。除此之外, 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知识。教师在实验完毕后不能草率结束, 一定要对实验结果做出科学分析, 让学生充分明白实验步骤的意义以及实验结果与所要验证的知识之间的关系。
(二) 科学设计实验步骤, 有序进行实验操作
物理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实验之前, 一定要在课前对实验步骤进行科学而有序地安排。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保证每个实验步骤都有据可循。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向学生演示实验时能够掌控一切。例如, 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教师可以如此安排课堂实验:首先, 教师应向学生介绍凸透镜的构造。其次, 教师要向学生展示实验器材———“光具座”, 实验时应先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 使二者的中心与烛焰中心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实验过程中, 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 改变蜡烛或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由于此实验结果较为复杂, 教师要将各种可能情况展示给学生看。每出现一种情况, 教师应该着重介绍给学生并做好记录。如: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 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小于物距, 像比物小, 物像异侧。这类实验比较复杂, 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操作此实验时, 各个步骤要清晰明确。最后, 实验结束后, 教师要及时做好总结。必要时可以要求学生来进行实验总结。总结中要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实验结果等。学生自己总结的实验结论印象更深刻。
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在实验教学中, 一定要确保实验前、实验中以及实验后各个步骤安排妥当。遵循“实验验证, 科学分析”的原则, 最大程度地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参考文献
[1]李金花.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有效性策略研究[J].数理化学习 (初中版) , 2012 (1) :89-90.
[2]吴月芬.创设“特殊”实验提升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物理, 2014 (32) :57-58.
初中化学趣味教学的策略分析 篇8
一、善于利用幽默的语言教学
教师的言语、动作、习惯都会直接影响着学生, 良好的肢体言语以及幽默轻松的态度, 能够给予学生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于日常的化学教学中, 可利用幽默、搞笑的问题或者话语提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当中感受到快乐.
案例1在学习自燃反应的含义 ( 自燃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 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 时, 倘若学生提出疑问缓慢氧化就一定会自燃吗? 教师可运用幽默的话语回答: “你们缓慢氧化了十多年, 你们自燃了吗?”学生自然会哄堂大笑, 疑问被解答的同时, 学生还能缓解心中的学习压力, 调节整个化学课堂的气氛,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状态下更加融入到学习当中.
二、合理运用顺口溜
顺口溜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我国十分盛行, 许多的顺口溜都来源于生活, 其主要盛行的原因为悦耳响亮, 易于上口, 好念好记, 生动形象, 幽默诙谐. 如, 降水形成条件的顺口溜“空汽饱, 气温降; 凝结核, 相碰撞; 体重加, 雨雪降”. 在地理课堂学习中具有许多顺口溜的案例, 而初中化学教学中也可以利用该种方法, 综合地利用化学知识进行编曲, 促使化学教学更加妙趣横生, 提高学习质量[1].
案例2针对初中化学书写方程式, 则出现有“左反右生一横线, 配平以后加一线, 等号上下注条件, 箭头要标气和淀”该顺口溜, 学生在化学方程式书写时, 倘若忘记如何编写公式, 则可利用该顺口溜进行反复品读, 理解其中的含义, 进一步加深自己的记忆. 而针对元素化合价的编写时, 可熟记“一价钾钠氟氢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二四六硫二四碳, 三铝四硅五氮磷; 铁有二、三要分清, 莫忘单质都是零”, 在编写化学方程式时, 倘若忘记元素化合价的多少, 则可根据顺口溜中的价数进行确定.初中化学教学中许多化学反应均需进行实验操作, 而主要的操作方法也具有顺口溜, “液体应盛细口瓶, 手向标签再倾倒, 读数要与切面平, 仰视偏低俯视高, 滴管滴加捏胶头, 垂直悬空不玷污, 不平不倒不乱放, 用完清洗莫忘记”. 通过一系列的顺口溜学习, 能够提升化学教学的趣味性之外, 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记忆, 在以后的学习运用中得到巩固.
三、将多媒体融入到教学当中
初中化学教材中具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实验, 在课堂教学中较难以实现, 而学生理解起来较为抽象, 并且对知识点的消化也较难, 所以,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把抽象的知识点制作成精美的PPT, 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能够一目了然, 理解其中的知识点. 由于多媒体集合声音、图片、文字、视频等一体, 能够将许多化学知识点融入到其中, 让学生具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充满趣味性的教学中,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当中, 与教师一起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进而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3].
四、联合生活中的案例
初中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不管是银表面的氧化现象, 还是燃烧动物粪便所产生的甲烷, 化学都能解答这些问题. 因此, 教师利用化学的特征将知识点自然地融入到生活案例当中, 扩宽学生的知识面, 以及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 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有着极其重大的作用. 例如, 教师可在课堂中展示两种不同的厨房物品, 两瓶均属于无色液体, 分别为水与白醋, 邀请学生利用两种方法分别鉴定, 然后教师进行最后的点评. 主要的鉴别方法: ( 1) 闻味道: 将液体放在离鼻子不远的地方, 然后用手轻轻煽动空气, 让液体的气味飘到操作者的鼻子中, 然后进行分辨. 无味的为水, 具有酸味的为白醋. ( 2) 尝味道: 用手指轻轻地沾一点液体, 分别进行试偿味道, 具有酸味的为白醋, 无味的为水. 通过生活中简单案例的教学, 可让学生更加明白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可以利用化学方法解决, 进而实现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闫芳, 郝轶鸣.新课标下加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若干想法[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3) :50-51.
[2]崔永鹏, 石小平, 苟英旺.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 (14) :42-45.
关于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分析 篇9
一、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团队意识
很多学生缺乏团队意识,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允许同组的其他同学做实验, 有些同学还有故意放慢实验的速度, 导致其他同学没有做实验的机会。
2. 实验模式单一
有些教师为了节约实验的时间, 在课前就已经准备好实验仪器, 印好实验报告, 学生只需要依照教师的步骤进行实验即可, 这样大大减少了让学生发挥的空间, 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学生不做课前预习
学生在上物理课之前做好预习准备工作, 了解本次课中实验的器材和原理, 能够提高课堂的效率, 把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 在课堂上过于依赖教师, 在做实验时要经常看书, 降低了实验的速度。
二、提高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效率的策略
1. 分组实验之前的工作
第一, 合理分组, 明确分工:进行物理分组实验时, 分组是否合理对实验的整体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 因此教师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分组。首先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然后要考虑每个小组的人数, 通常情况每组以三到四个人为最佳, 组中既要有优等生, 也要有后进生, 这样才能取长补短, 促进小组的合作。要明确组内人员的工作, 操作人员、观察人员以及记录人员要分工明确, 把实验任务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增强团队合作力。
第二, 学生通过预习大体掌握实验的思路之后, 教师要分析一下实验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 消除实验中的障碍, 保证实验的成功率。例如物质的比热容实验, 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比较抽象,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多问一些为什么, 比如实验中的酒精灯和烧杯要完全相同是为什么, 如果酒精灯的火力不同, 会对实验造成什么影响, 这些问题学生很少会思考, 很难养成严谨的实验思维;又如实验中分别加热水和砂石的温度, 要求加热的时间相同是为什么, 在实验中很多学生会先点燃一个酒精灯, 再点燃另一个, 这样就没有控制好加热时间相同, 这些问题通过教师在实验之前的分析,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就会注意。
2. 引导和点拨, 培养科学态度
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验中发生的现象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和点拨, 及时纠正实验中的错误,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要学生在发现中学习, 大胆探索,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律时, 依照传统的教学手段, 学生模仿教师进行实验, 很顺利的完成了电流和电压、电阻之间关系的实验, 也能很快的总结出欧姆定律, 但是通过练习时发现, 学生对到底是控制电流、电压还是电阻不变还是没能理解, 不知道如何控制电压的电阻, 不会使用滑动变阻器。针对上述问题, 本人对教学方法做了相应的调整:不直接给出电路图, 先引导学生考虑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是哪个物理量不变, 学生结合控制变量法领悟了要控制电阻;在学生掌握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之后, 再要求学生考虑如何控制电阻不变以及电流和电压要用什么仪器检测,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学生能够顺利的画出电路图, 接下来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3. 重述和总结
要使学生对实验进行深入的理解, 就要求学生能通过语言把实验表达出来。在实验的过程中, 学生已经大致有所了解了, 这时要求学生对实验中的每一环节通过语言表述出来, 注意其中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重述学生能把物理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实验之后要进行总结, 让学生明白在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重视容易出错的地方, 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
例如物质的比热容实验, 在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对实验进行重述, 很多学生都会忘记了加热前要记录水和砂石的温度, 记录的都是加热一段时间之后的温度, 教师要在学生重述时及时的对问题进行纠正;在总结实验结论时, 学生很容易忽视重要的控制变量字眼, 如“质量相同”等。在重述和总结的过程中, 学生的“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说能够发现出很多问题, 在理解知识时才会提高注意。
通过上述分析能够看出,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分组实验是非常重要的, 是研究物理的一个主要手段, 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 在实验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知识, 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提高物理成绩。
参考文献
[1]向美珍.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 2013, (20) :66.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分析 篇10
一、明确实验目的与方法,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与构思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 在开展学生实验之前, 学生首先需要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探究。因此,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第一, 引导学生把握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目的。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 学生应思考为何要开展这一实验, 然后去把握相应的实验原理。如铁生锈条件的实验探究。铁生锈是十分常见的, 然而同样为铁制品, 有些易生锈, 而有些难以生锈。如涂上油漆后的铁制品不易生锈, 而裸露在外的铁制品则易生锈;置于干燥处的铁制品一般不易生锈, 但置于潮湿之处的则易生锈。为何会有如此现象呢?铁生锈和哪些因素相关呢?然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以及教师提供的有关事件背景展开猜想与假设:铁制品生锈有可能和空气、水及其他因素相关。然后设计一组对比实验来探究铁生锈条件, 验证猜想。
第二, 指导学生把握实验设计方法。在化学实验设计中, 通常有如下几种实验方法。 (1) 物质实验室制法。这主要按照物质性质以及反应条件, 而优选实验药品, 合理设计实验装置, 获得所需物质。例如:实验室制取制取O2, 学生可选择不同药品与实验器材来设计实验方案。比如用KM-n O4制取O2, 实验药品:KMn O4。实验器材:[发生装置]酒精灯、试管、铁架台、棉花、带胶塞的导管;[收集装置]水槽、玻璃板、集气瓶。还可以用H2O2制取O2, 实验药品:H2O2, Mn O2 (催化剂) 。实验器材:[发生装置]导管、两孔胶塞、分液漏斗、锥形瓶;[收集装置]水槽、玻璃板、集气瓶。 (2) 实验验证法。即依照原有知识与经验, 进行推理与猜测, 而后设计验证实验。 (3) 实验归纳法。即根据实验事实总结与归纳其中蕴涵的化学概念、化学性质与规律, 亦或相关方法等。如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通过实验总结出酸雨对大理石、植物等有着腐蚀破坏的作用。再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通过实验归纳出如下蜡烛的相关性质:蜡烛质软、难溶于水;外焰温度高, 蜡烛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与水;蜡烛灭后的白烟为可燃物。
第三, 指导学生构思实验设计。在设计实验方案时, 我们需要一定的设计思路, 需要考虑实验药品、反应原理与条件以及所需的实验装置与实验仪器。如氯气实验室制取法, 该实验的反应原理即借助强氧化剂来氧化浓盐酸, 而后产生氯气。而氯酸钾、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等是可供选择的氧化剂。其中, 二氧化锰是最适宜的氧化剂, 因为其反应不会太剧烈, 可均匀放出氯气。
二、强化动手实验与测量, 培养学生实验与观察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既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还要培养实验操作、实验观察与测量能力。其中, 实验操作能力即学生使用实验器材、取放实验试剂、动手实验的能力。而实验观察与测量能力, 主要是定性观察实验现象、准确测量实验数据等。
第一,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若想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教师应注意如下几点:首先, 引导学生依照实验设计, 优选实验装置, 注意布局合理, 准确装配。同时, 把握仪器调节与检测方法, 譬如气密性检查等。其次, 引导学生依照实验规则与要求规范操作, 注意实验安全。另外, 指导学生消除实验故障。若实验中有漏液、漏气等故障时, 采取有效措施排除故障。若出现异常现象, 则需认真分析, 找出原因, 并想出有效方法来排除或避免实验异常。如乙烯的实验室制取, 若实验中出现刺激性气味或反应物变黑等异常现象, 则需引导学生分析可能的原因, 譬如C2H2OH与浓H2SO4未均匀混和或者反应温度过高, 于是浓H2SO4使C2H5OH炭化或氧化, 并放出SO2气体, 然后运用有效方法, 譬如洗去SO2、降温等措施, 避免SO2干扰实验。此外, 教师还可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 亦或组织课外实验等, 以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第二, 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能力。在化学教学中, 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多种观测活动, 为学生提供观测机会。如利用学生实验、演示实验等, 引导学生观测, 把握观测方法。譬如定性观察, 需要把握精细观察、重点与顺序观察等方法。亦或精设实验习题, 强化观察训练, 并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其次, 对学生观察能力进行综合训练, 如实验装置、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等方面的观察, 以及实验数据测量等。对那些实验现象不显著的, 可引导学生变化观察与测量条件, 譬如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时, 当颜色较浅时, 可后衬一张白纸, 便于观察。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方法分析 篇11
关键词:教学质量;初中化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315-01
化学是一门动手试验和理论知识相结合学科,正因为如此,化学充满了趣味性。但是有些学校的教师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就取消实验课,改为老师演示给学生看。学生失去了动手操作的机会,无法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导致学生化学学习就会有消极的心态,因此,初中化学课堂中的实验课是很重要的。
一、初中化学课堂现存问题
1、教学方法过于死板。初中化学作为化学教育体系的基础教育阶段,其对于学生的化学认识与化学素质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化学教学成为了一门以背概念、背性质、背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一门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台上照本宣科,学生在书桌前奋笔疾书,虽然有时候教师会在讲台上做一些小实验,但还没等学生真正的弄个明白,实验就已经结束了,学生有很多疑问也得不到解答。长久下去,学生看上去学会了化学,并能够在考试当中取得好成绩,但他们根本不了解化学,甚至可以写出的化学方程式他们都没有真正的理解,这种教学情况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更严重阻碍了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
2、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任何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主导学生学习行为的关键因素,初中化学教学亦是如此。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所接触到的化学只是书本上的化学,而没有真正的接触到化学,这会导致他们对化学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化学就只是教科书上的那个样子,进而失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虽然,有些学生对化学学科保有较好的学习兴趣,但因为死板的教学方式,使他们原本所有的兴趣也逐渐消失,久而久之都成为了记笔记、背方程式的“书本化学”学习者。学生作为初中化学的学习主体,他们对化学兴趣的缺失,使得化学教学很难达到实际效果,这对于化学教学质量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3、实验教学地位缺失。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其所有知识都是建立在化学实验基础上而产生的,所以想要让学生真正的认识、了解、学习化学知识,就必须要让学生接触化学实验。但在当前的初中化学教学环节中,化学实验课少之又少,这种情况直接切断了学生与化学知识的联系,学生根本无法接触到真正的化学。虽然教师偶尔会在课堂上进行化学实验展示,但实验时间较短,学生没有办法充分的观察化学实验反应,同时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化学实验当中,这让学生缺乏对化学实验的直观感受,影响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进而无法达到想要的教学质量。
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1、积极丰富教学方法。想要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先丰富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因为只有丰富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目前,值得推广和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例如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分层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实验教学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都可以在初中化学教学当中应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采取不同教学方法时,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不同来进行科学设计,避免为了使用教学方法而使用教学方法,因为这样不仅无法达到教学效果,还会让学生对教学方法产生消极认识,不利于教学方法以后的应用。例如,在进行一些难度相对较低的化学知识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采取自主学习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我学习,等到上课时大家一起对自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看谁自学效果最好,掌握的内容最全面、最后教师进行教学总结,给予学生正确的教学指导和评价。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他们对于初中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会对初中化学教学效果产最直接的影响,因此想要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激发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在这一环节当中,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来实现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激发:(1)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让他们认识到化学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主观需求,而不是教师客观强加给自己的学习行为;(2)加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化学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所有知识通过通过生活中而来,有着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为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多增加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就来自于他们身边,激发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探索欲望。
3、确立化学实验地位。在任何化学教学阶段,实验的地位都是不可撼动的,因此必须要确立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在这一环节当中,教师一方面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指导,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一切化学知识都是经过实验获得的,以此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另一方面,要经常开展化学实验课,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化学实验,来体会化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能够更近距离的接触到化学知识,在 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水平的基础上,也为他们基础化学素质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结:在初中的化学课堂中,教师应先处理好心态问题,保证对每一个学生公平对待,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督促,对学习不好的学生不能放弃,多沟通。化学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对化学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平时上课学习状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的使用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在这些的基础上肯定能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蒋有娜.提高初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分析 篇12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与深入,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 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立“疑”解“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提高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和创新性, 从而全面提高初中生的化学素养。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应遵循的原则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 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真实性原则:恰当的问题情境, 能够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真实的问题情境, 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稳固、可靠的主体知识, 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 高效完成教学目标。
2.实效性原则:创设的问题情境对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发展现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即认为有实效性。具有实效性的问题情境, 不仅让我们了解目前要解决的问题, 同时引导学生对新问题的思考, 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意识。
3.合理性原则:学生学习的过程, 不应只是接受信息的被动过程, 更应是在理解、加工信息的基础上, 构建知识体系的主动过程。因此, 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度, 合理设计问题, 使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二、如何创设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一) 借助化学实验演示, 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它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化学实验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大量的感性认识, 能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记忆。对于初次接触化学的学生, 对化学存有陌生感甚至忘而生畏, 借助一些趣味性的化学实验演示, 拉紧学生与化学之间的距离, 能够让学生感叹化学世界的丰富奇妙的同时, 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 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在《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一课中, 通过课前的一系列“魔术表演”, 瞬间抓住学生眼球和好奇心, 将书面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化, 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首先表演“魔棒点灯”:教师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高锰酸钾, 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 (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 , 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 即可产生火焰。然后表演“水变“牛奶”, “牛奶”变水”: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 石灰水变浑, 继续吹气, 浑浊变清。最后表演“白纸显字”:预先在白纸上用酚酞溶液写好“奇妙化学, 源于生活”八个字, 晾干呈无色, 将稀氨水贮于小型喷雾器内, 表演时, 将氨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8个红字。通过这样的三个小实验演示, 在学生的好奇、兴奋和惊叹的眼神中, 教师自豪的告诉学生,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二) 借助家庭小实验研究, 创设问题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 百看不如一验”, 相比于教师的反复讲解, 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帮助学生深刻认识、理解与巩固理论知识, 起到事倍功半的成效。初中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必须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实验的能力。家庭小实验, 因其实验材料易得、实验步骤简单和可操作性强等优点, 倍受学生青睐。例如, 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 教师可在课程之前布置下家庭作业, 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纸杯烧水”的实验并观察实现现象。让学生在家中取一个一次性纸杯, 将水倒入纸杯中, 将一根点燃的蜡烛置于杯底进行加热。几分钟后, 令人惊奇的一幕产生了, 纸杯底部逐渐变黑, 水开始沸腾起来。吹灭蜡烛, 轻轻刮开已经变黑的烧杯底, 发现白色的烧杯底完好无损。学生由日常生活经验知道, 纸杯是很容易被点燃的, 而这里纸杯却能烧开水。这样的意外发现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 促使学生通过查阅课外书籍或者百度搜索, 来寻求答案。通过这一家庭小实验, 学生了解“纸杯烧水”的秘密:纸杯的着火点比水的沸点低, 加热过程中, 纸杯将热量传递给了水, 因此水烧开了纸杯却没破。这样的探究过程为燃烧的条件 (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即着火点) 的学习铺垫良好的实验基础, 同时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促进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究性, 让学生切身体会化学实验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增强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三) 联系日常生活实际, 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人们的衣食住行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在对初中化学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应将化学与日常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在课题中引入常见的物质、生活现象和事例, 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感受化学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探究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从而促进学生对于化学的探究性学习。例如:在学习溶解度时, 学生对于固体溶解度和气体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容易混淆不清。为了让学生有清楚的认识和深刻理解, 我拿出一瓶可乐, 询问学生:“我是应该轻轻打开瓶盖还是使劲摇晃后再打开?”学生毫不犹豫的回答“轻轻打开”。接着我又问学生:“为什么不能使劲摇晃后再打开呢?”学生们根据实际生活经验说:“使劲摇晃再打开, 会冲出大量的泡沫。”然后抛出问题:“为什么没开盖的时候我们看不到泡沫, 摇晃后打开会有大量泡沫呢?”到此学生知道可乐为碳酸饮料, 饮料内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由此引入气体溶解度的概念:“1体积水中所能溶解气体的体积”, 并且很容易理解压强对于气体溶解度的影响“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升高而增大”。
结语
总而言之,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化学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创设问题情境, 使知识问题化、使问题情景化, 从而以情入境, 达到情境交融, 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符潇予.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 时代教育, 2013 (14) .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分析】推荐阅读:
初中化学课堂分析论文11-18
初中化学中考命题分析07-14
初中化学试卷质量分析11-14
初中化学素质教育分析12-08
初中化学教学08-04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11-08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09-09
初中实验渗透化学教学09-08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