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共12篇)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篇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教学是中学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几年来, 新教材的教学实践, 我们深深体会到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挖掘探究性实验, 加强实验的改进等, 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用创新教育的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大有益处。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直观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 而且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 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 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使化学实验教学更切合教学改革的潮流、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求呢?我们化学教研组全体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得出的共同体会就是:只有对化学实验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 化学实验才会充满生命和活力、保持其在化学教学中的独特魅力。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 谈谈在初三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注重探究性实验,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新课标下的实验教学《化学新课程标准》对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做了规定, 目的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并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 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它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精神的源动力。新课程新理念, 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 不管实验成功与否, 目的在于体悟探究过程, 培养探究意识。而传统的教学实验, 基本上是作为一种技能来传授的, 学生是被动地参与, 没有独立实验的要求。如果化学实验中只让实验沦为知识灌输的附庸或点缀, 忽视实验中的探究功能, 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积极性, 针对以上情况, 我们应按新课程设计理念, 在实验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 教材首先直接给出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 这样学生虽然能一下子记住所用药品, 但是过后接触到其他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的药品时可能会混淆。我们对实验做了如下改进:让学生回忆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 并对这些反应是否适合实验室制取进行讨论, 师生共同分析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含碳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常温下反应;然后分组实验来探究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药品, 并通过比较的方式提醒学生不能用浓盐酸或硫酸来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也不能用碳酸钠、碳酸钙粉末代替石灰石、大理石。在探究过程中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 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选择和获得新知识, 教师只起指导、组织和协助作用, 它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再如, 教材中Na OH溶于水要放热的实验, 学生需用手触摸才能感知到, 这给学生观察现象带来了很大的局限。笔者引导学生对它进行了改进, 演示时先将试管里的水煮沸, 然后移离火焰, 水立即停止沸腾, 迅速加入两小块Na OH固体, 水又沸腾了。一个小小的改进, 不仅使全班同学都能观察到明显现象, 而且让他意识到了创新是多么的奇妙和必要, 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需要注意的是要注重起点放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思维阶梯要合理, 学生经过努力、讨论能够回答出, 不要设计得太难, 跨度太大, 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解决新问题中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培养学生自信心, 激发学生喜好, 将喜好转化为持久的动力, 同时教学目标是高层次的。探索性实验的设置, 使学生通过设计、讨论、实验, 充分发挥想象力, 和实际相结合, 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的知识, 培养创新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 不仅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 而且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训练了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 更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改进实验装置, 优化实验设计,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实验的实验装置, 是根据实验原理选择正规化仪器, 按照有利于培养规范化基本操作的要求, 遵循科学性、平安性、直观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经过不断改进而形成的。但是教材中的某些实验装置, 有的过于复杂、有的演示时现象不太明显、有的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设计以改进原有实验装置或重新设计实验装置为探究点, 可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材中单质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现象不明显、费时间。笔者在教学中作了如下改进:先将铜丝置于酒精灯外焰灼烧, 铜丝表面氧化成黑色氧化铜, 再将氧化了的铜丝插入装有木炭粉的试管中加热, 一会儿后取出铜丝, 可以观察到铜丝表面恢复红色, 改进后现象明显, 节省时间。关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性质是全书的难点之一, 为了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可设计插入一个演示实验:用矿泉水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 然后倒入氢氧化钠溶液, 盖上瓶盖, 并摇动矿泉水瓶, 这时就可以看到矿泉水瓶变瘪了, 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现象很明显。而后用针筒吸取稀盐酸, 把针头刺进矿泉水瓶, 将盐酸注射进去, 在噼里啪啦中, 矿泉水瓶又恢复了原形。使很难理解的反应变简单了。
再如教材第124页“实验7—1”讨论燃烧的条件, 直接演示时造成的浓烟较多, 既危害健康, 又污染空气。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 启发学生改进实验装置 (如图1所示) 。
通过实验改进, 不仅激发了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 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启迪了学生的智慧, 活化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对演示实验的创新, 不但能使学生掌握有关化学知识, 而且更能起到示范作用, 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从而培养他们不迷信课本, 敢于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创新的精神, 激活创新意识, 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
三、增设家庭小实验,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新教材在实验内容的呈现形式上还安排了大量的“家庭小实验”“实验习题”。“家庭小实验”作为学生课外实验的一种形式,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及实验方法。这类实验的趣味性比较强, 内容与实际结合紧密, 实验用品简单易得。教科书中以习题的形式呈现实验, 目的是鼓励学生在家中独立完成实验, 例如在学习完软水和硬水的知识后, 可以布置学生在家里把用久的旧毛巾变软, 学习完乳化和溶解之后, 可以在家里用清洁灵去体会它的乳化功能, 学完盐与酸的性质后, 还可以在家里体会用苏打和小苏打与醋反应, 去体会它们与酸的反应速率快慢, 等等。这类家庭实验习题, 侧重于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实验的步骤、用品、操作方法等, 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由于家庭小实验是在课堂之外进行的, 与课堂实验相比, 家庭小实验更能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并且家庭小实验所用器材一般简便易得或者容易自制, 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的机会,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四、开展微型化学实验, 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
微型化学实验是近年来国际和国内化学界, 在绿色化学思想下用预防化学污染的新思想对常规实验进行改革而发展起来的化学实验的新方法、新技术, 是以微型的仪器, 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 (试剂用量一般只为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千分之一) , 以减少试剂在器皿上的附着量而达到准确、明显、安全、方便和防止环境污染等目的, 是化学实验方法的变革。著名化学教育家戴安邦先生曾说过:“大力推行微型实验, 使全国中学生的化学教学皆有学生的单人实验作业, 以加强化学的素质教育作用。”
微型化学实验, 试剂少, 经济、环保, 既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 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自觉养成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从而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精神。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 微型实验及仪器本身就是一种新事物, 因许多的实验仪器均来自生活中的废弃品, 学生能亲自动手制作, 在自制化学仪器中展示了各自的才华, 例如:用废弃胶囊板做点滴板;用果冻壳代替小烧杯;用青霉素瓶自制微型酒精灯;用矿泉水瓶制洗瓶等。用生活中废弃品来制备实验仪器给他们提供更多创新实验的机会, 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化学的神奇, 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当然, 微型化学实验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例如, 较忽视基本操作的规范性, 较少考虑实验中有关的安全因素等。因此, 微型实验虽然具有许多优越性, 但也并不是所有实验都可用之代替的。在教学中, 应根据实验的内容、目的、现象和定量要求等进行选择, 使常规实验和微型实验相结合, 两者取长补短, 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从几个方面谈了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陶行之先生说:“天天是创造之时, 处处是创造之地, 人人是创造之人。”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步骤无处不蕴藏着可点燃的火种, 只要我们勇做创新之人, 就能用“教”的创新火种引燃“学”的创新火焰, 从而在创新教育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这是时代的要求, 也是教育工作者所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杨剑春.南京市初中化学教学建议[Z].南京市教研室, 2009
[2]程玉珊.微型化学实验初探[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8, 11:32~33
[3]周宁怀.微型无机化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4]李中权, 邓昌文.浅谈CAI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教学和仪器, 2005, 22 (3) :38~39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篇2
但是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教师过分看重学生应试能力,即便是实验,也大多告诉学生结果,让学生动手操作只是验证结果,而不是自行猜想,这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不利的。
一、激发学生的实验操作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这也是有效激发学生内在积极性,培养他们相应实验技能的前提。
而对于初中化学实验来说,很多实验比较有趣,无论是从实验现象还是在相应操作中,都有很多趣味元素,这需要教师在实验教学主动挖掘,并且通过对实验过程的有效组织,有效激发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参与。
只要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实验课程之中,才能推促他们在实验中主动思考,认真观察,才能有效提升实验教学实效,从而有效培养他们创新思维,探索精神。
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兴趣培养,尽可能想方设法优化实验教学设计,以便有效激发兴趣,为以后知识教学奠定基础。
比如针对“鉴别二氧化碳”实验教学,在实验前教师完全可以对学生说,“现在我给你们变个魔术,把‘水’变成牛奶。
”接着可以把杯子给学生看,然后做个滑稽动作,在杯中吹口“仙气”,自然透明的“水”(澄清石灰水)在遇到二氧化碳就会反应,生成沉淀从而使“水”变成“牛奶”。
很自然学生对此非常好奇,他们肯定会惊讶“牛奶”是怎么来的,其实这仅仅是个化学反应,但是通过巧妙设计,以及一些言语营造课堂氛围,以便激起学生探究化学变化的原理。
这样借助化学实验的趣味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有效活跃他们的思维,从而有效提高课堂实效,推促课堂精彩生成。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模仿能力
虽然很多实验看起来之间关联不大,但是他们之间,比如原理、操作方法,还有在分析模式上都有共同之处,随着学生所积累的化学知识不断丰富,所接触的化学实验相对增多,这些实验之间的关联以及共同点体现也越来越明显。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刻意模仿的能力,如果有可能,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体验先行探索,或者分小组进行,或者直接教师示范进行,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对实验操作的一种模仿能力。
尤其是针对相互关联较大的实验课程,教师可以先给予点拨,让学生自己结合旧有实验知识体验对新实验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切入,不仅可以有效帮助学生重新建构知识体系,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探索实验原理,培养其科学探索精神。
比如针对“气体的实验室制法”这一实验,教师先可以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体现思考在实验需要的器材,操作步骤,以及所需要的化学药品,比如浓氮水、生石灰、烧碱,等等。
通过分组讨论,学生大致提出两种实验方案,一种是先将浓氮水直接放在烧瓶里加热获取;另一种方案就是把生石灰放在烧瓶里,然后通过分液漏斗不停地滴加浓氮水,这样通过化学反应取得氮气。
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延伸,给学生布置课外作用,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怎样利用一粒一粒NaOH固体、一只圆底烧瓶以及橡皮管、带玻璃管的橡皮塞,还有大烧杯、水、少量浓氮水,做喷泉实验?学生针对先前实验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也具有相应的模仿力,这样借此让学生结合模仿想象,自行设计实验过程,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获得相应实验技能,而且还能有效培养其探索精神、动手能力。
一举两得。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
对于化学来说,实验操作技能同样重要。
当前中考中也相应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但是教师也需要注意,进行试验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相应化学实验操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实验探索技能,这才是科学素养及其探究精神培养的重要前提。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随着其内容的不断深化,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其实验探究能力。
可以在实验之前引导学生对实验原理进行分析探讨,可以通过他们小组之间的讨论紧扣其实验实质,从而获知相应知识内容。
另外,教师还需要注意,在实验教学中既要考虑学生主体地位,彰显全班整体掌握;也要考虑突出其个性,给予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平台。
这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而且还能有效拓展学生创新思维,为提升他们科学素养奠定基础。
比如针对“铁燃烧”实验,大多数学生都已经知道其结果是四氧化三铁。
对此教师可以在实验前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要在广口瓶里加入适量的清水?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在燃烧过程中进一步观察黑色固体落到瓶底,这样大多数学生就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得知其黑色固体是四氧化三铁,继而明白加入适量的清水主要是防止瓶底受热导致破裂。
这里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延伸,让学生进行思考,除了清水外,有没有其他办法能够防止广口瓶受热不均破裂?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并且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如果有可能,可以让他们自己进行探索,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推促学生对实验原理以及操作技能的融汇整合,理解内化,而且在提升学生实验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其探索精神。
总而言之,针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优化设计中,教师需要从学生实验兴趣出发,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的激情,为最终提高其科学素养夯实基础。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策略研究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开展策略 课堂实验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5.140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化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生活中应用化学的能力都有一定的意义。为此,教师应该有效开展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
一、加强实验教学的课堂组织管理
很多情况下,初中生认为观察就是看,从而对看的认识停留在肤浅的表面,没有深入去研究分析,即便是做了大量的实验,也最终得不出结论。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一无所获,教师也仅仅是在做无用功,疲惫不堪。对于初一学生而言,刚开始的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验兴趣的关键所在,只要让学生从课堂中感到快乐和兴趣,那么以后做实验就变得比较简单。实验做完后,不能扔下不管,而要分析其中的成败经验。此外,实验助手和小组长对于实验的成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必须重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比教师强硬的灌输效果来得更好。
二、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实验的部分是最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的,可以带他们进入某种情境,然后激发其求知欲和探索的欲望。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最新版教材的编排,学生一共要完成31项实验,为了能够使这些实验发挥更好的效能,学校一共排了85节实验课。这些实验课,要么是对化学概念的具体阐释和验证,要么是对化学原理和化学公式的推倒,要么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研究和探讨,要么是实际的实验操作能力。
举个例子,在§2-1这一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运动,实验课安排了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这两个实验;在§1-4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概念和原理,教师对白磷燃烧现象进行实验,然后往实验器皿中倒入一些热水,再慢慢加入一些O2,然后O2会和水中的白磷融合,然后燃烧发出火光。整个实验完成以后,老师让学生认真思考:1.白磷和红磷为什么前者能在铜片上燃烧而后者不能?2.白磷在水中的燃烧条件是什么?3.红磷可以燃烧吗?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又做了燃烧红磷的实验:在铁沙网上倒入红磷,然后在酒精上加热,最后让学生直观感受红磷的燃烧现象,并且让学生根据教材写出燃烧的具体原因和必备要素。如此一来,学生对其就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可以使教学环境更加丰富多彩。充分使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好的影响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养成筛选、选择、处理问题和交际问题的能力,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在教学实验中,有些设备比较昂贵,因此很难批准购买。而多媒体正好可以解除这种尴尬。假如一些实验室需要大量过硬的、先进的设备,或者实验室毒素大而且爆炸性非常强,或者实验非常不稳定,这个时候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替代,从而避免学生受到伤害和威胁。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三维图形功能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动感地感受实验过程。
四、增添一些趣味性实验
很多化学实验是比较枯燥、死板的,学生不感兴趣。为此,教师可以增添些趣味性的实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探究一些植物的花或果皮能不能做酸碱指示剂,可以让学生自己从家带来一些花朵或蔬菜,做成汁液,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究能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学生设计了好多种实验,通过实践检验,有的遇酸或碱变色,有的不能。这样即可以开发学生探究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验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实验经验,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使学生动手、动脑,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在教学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时,可以带领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家庭厨房里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然后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除去这些水垢和锈斑,深化学生的化学知识。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水质的下降,使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六、训练学生形成科学的实验习惯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了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
以上,笔者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策略进行了探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成效的高低,大大决定了化学教学效率的高低。希望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加强实验教学的课堂组织管理,强化演示实验教学,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增添一些趣味性实验,开展课外实验活动,训练学生形成科学的实验习惯,最大限度地提升实验教学效率,促进化学教学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青.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3.
[2]霍晓俊.信息技术引入初中化学课堂导入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3]唐少华.基于学生学习的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4]张冰.初中化学迷思概念的现状及其转变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
[5]冯嘉瑞.初中化学教材中概念转变策略的分析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6] 李媛媛.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应用现状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策略研究 篇4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策略,课堂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化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生活中应用化学的能力都有一定的意义。为此, 教师应该有效开展实验教学, 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
一、加强实验教学的课堂组织管理
很多情况下, 初中生认为观察就是看, 从而对看的认识停留在肤浅的表面, 没有深入去研究分析, 即便是做了大量的实验, 也最终得不出结论。这样一来,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一无所获, 教师也仅仅是在做无用功, 疲惫不堪。对于初一学生而言, 刚开始的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验兴趣的关键所在, 只要让学生从课堂中感到快乐和兴趣, 那么以后做实验就变得比较简单。实验做完后, 不能扔下不管, 而要分析其中的成败经验。此外, 实验助手和小组长对于实验的成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因此必须重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比教师强硬的灌输效果来得更好。
二、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 实验的部分是最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的, 可以带他们进入某种情境, 然后激发其求知欲和探索的欲望。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最新版教材的编排, 学生一共要完成31项实验, 为了能够使这些实验发挥更好的效能, 学校一共排了85节实验课。这些实验课, 要么是对化学概念的具体阐释和验证, 要么是对化学原理和化学公式的推倒, 要么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研究和探讨, 要么是实际的实验操作能力。
举个例子, 在§2-1这一节教学中,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运动, 实验课安排了氨的挥发、碘在酒精中扩散这两个实验;在§1-4中,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燃烧和缓慢氧化的概念和原理, 教师对白磷燃烧现象进行实验, 然后往实验器皿中倒入一些热水, 再慢慢加入一些O2, 然后O2会和水中的白磷融合, 然后燃烧发出火光。整个实验完成以后, 老师让学生认真思考:1.白磷和红磷为什么前者能在铜片上燃烧而后者不能?2.白磷在水中的燃烧条件是什么?3.红磷可以燃烧吗?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教师又做了燃烧红磷的实验:在铁沙网上倒入红磷, 然后在酒精上加热, 最后让学生直观感受红磷的燃烧现象, 并且让学生根据教材写出燃烧的具体原因和必备要素。如此一来, 学生对其就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频繁, 可以使教学环境更加丰富多彩。充分使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好的影响作用, 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养成筛选、选择、处理问题和交际问题的能力, 以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在教学实验中, 有些设备比较昂贵, 因此很难批准购买。而多媒体正好可以解除这种尴尬。假如一些实验室需要大量过硬的、先进的设备, 或者实验室毒素大而且爆炸性非常强, 或者实验非常不稳定, 这个时候都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替代, 从而避免学生受到伤害和威胁。同时, 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三维图形功能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动感地感受实验过程。
四、增添一些趣味性实验
很多化学实验是比较枯燥、死板的, 学生不感兴趣。为此, 教师可以增添些趣味性的实验,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 探究一些植物的花或果皮能不能做酸碱指示剂, 可以让学生自己从家带来一些花朵或蔬菜, 做成汁液, 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究能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学生设计了好多种实验, 通过实践检验, 有的遇酸或碱变色, 有的不能。这样即可以开发学生探究能力, 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 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课外实验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实验经验, 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使学生动手、动脑, 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 在教学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时, 可以带领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 让学生观察家庭厨房里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然后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除去这些水垢和锈斑, 深化学生的化学知识。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水质的下降, 使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六、训练学生形成科学的实验习惯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 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了严格要求, 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
以上, 笔者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开展策略进行了探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成效的高低, 大大决定了化学教学效率的高低。希望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加强实验教学的课堂组织管理, 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增添一些趣味性实验, 开展课外实验活动, 训练学生形成科学的实验习惯, 最大限度地提升实验教学效率, 促进化学教学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青.初中化学高效课堂建设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 2013.
[2]霍晓俊.信息技术引入初中化学课堂导入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3.
[3]唐少华.基于学生学习的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11.
[4]张冰.初中化学迷思概念的现状及其转变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 2011.
[5]冯嘉瑞.初中化学教材中概念转变策略的分析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2012.
[6]李媛媛.初中化学数字化资源应用现状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2013.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叙事 篇5
教师的教学活动应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学生是主体,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
上学期我曾上过这样一节化学课:在对实验室氧气制法的教学中,教材上是以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而学生极力主张用水电解来制取氧气.为此师生间进行了一场争论。学生举例力争:电解水原料取之容易,且产物无污染,同时还产生了一种无污染的燃料,符合绿色化学的主体精神,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过程复杂,同时还有一定的危险性。二者比较当然是用水为佳,面对这种现实,如何不否定学生的想法,且还能激发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维是关键。于是我问:一堂45分钟,我们要既要制取氧气,还要研究其化学性质,时间来的及吗?课堂静了下来,我灵机一动,接着开导,用水制取氧气,方法是可行的,也是很理想的,更符合绿色化学的精神,问题的关键是能否在不需要消耗大量电能的情况下,也能制得氧气呢?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思维,又教育了学生学会节俭的好习惯,同时又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 篇6
一、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也是一样,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去学习。其中化学实验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实施化学实验的教学却常常被忽视,从而导致学生在做实验时经常是按部就班地照课本中的实验步骤去做, 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不再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更不会主动去思考换一种实验方法,渐渐地学生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重视化学实验的学习,通过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来唤起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注重演示实验,力求实验简单、直观
演示实验要求装置简单、效果明显、直观性强、成功率高、需时短。演示实验的装置简单化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重点、便于观察,便于学生领会操作实质,这也是演示实验的改进之处。实验现象应使全班学生都能观察到。当简单化与直观性发生矛盾时,应服从直观性的需要。演示实验是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所设计的,实验不成功或时间过长会影响知识的讲授。为了保证实验在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教师应探究实验原理,寻找最佳的反应条件,研究反应物的数量关系和状态,考虑影响实验的各种因素,从而提高实验成功率,使实验准确并及时完成。演示实验教学是加强实验教学的起点。如:演示CO2化学性质,将CO2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它能使澄清石灰水便浑浊。这一过程在七年级生物课探究过,并得出结论。但在九年级时,有些同学探究它就看不到明显的现象。事实上,这与CO2的量有关,当二氧化碳过多时,它会继续反应,沉淀有可能被溶解一部分,甚至溶解完。在探究时这些需加以说明,可使学生发展思维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三、分析实验时的意外事故或现象,加深学生印象
演示实验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在认真地看,期待实验现象的发生,但有一部分学生却期盼着这个实验出现问题。例如,探究CO2熄灭台阶蜡烛的实验时,我故意将CO2从蜡烛的上方直接倒下去,结果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面的蜡烛后熄灭,与书本介绍的现象刚好相反。这时我就问大家:“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哪个地方做错了?”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书本上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找出刚才做的实验哪儿做错了。这时就有人说:“倒CO2的方向不对。”然后我将这个实验正确地操作了一遍,正常的现象出现了,学生们对这个实验的印象也就加深了。
在学生分组实验时,不可能每个学生都做得完美无缺,每组实验的现象都一致。我们应当表扬实验操作正确、实验现象正常的学生,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实验时出现意外的学生,让他们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引导他们检查并改进实验使其最终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抓住这个错误做为典型,让其他的学生引以为戒,让他们知道每做一个实验,都应当认真观察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养成严谨求实的实验态度。
四、改进实验,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有时还应以常见实验知识作为生长点,进行创新、拓展,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创新分析。为了便于实验操作或清楚地观察实验现象,可以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或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出最佳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可以设计出三种方案:①用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②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③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方案②最佳。因为方案①反应的速度太剧烈,不宜控制和收集气体;方案③反应一下,马上停止,不再产生气体;而方案②的反应速度适中,比较容易控制,有利于气体收集。这样的创新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学会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实验教学中,为了使实验更简单易行,更有启发意义,更能发挥功效,有些实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改进和补充。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和二氧化碳能跟水反应这两点性质时,课本设计分别通过两个不同的实验得出结论。学生对这两点性质不难理解,但很难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在教学中如果在课本设计的实验基础上增加一个实验步骤,即从变瘪的塑料瓶中取出少量的水装入试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变红色。这样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气体不但能溶于水,而且能跟水反应生成碳酸,从而把这两点性质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又如在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应补充把剩余的还在继续燃烧的硫插入水中让其熄灭,以免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污染空气,这样使学生自觉养成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浅析 篇7
一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随堂实验, 培养是实验技能
学生亲自做实验比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更深刻, 这时学生由观看者变成操作者、实验者, 其心情之激动、态度之积极、思考问题之主动都显而易见。学生做随堂实验既可以达到演示实验的目的, 又可以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 因此, 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 应多采用这种形式。一般来说, 对操作简单、费时少、安全可靠、不污染环境的演示都可以改成随堂实验。例如,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分子的性质实验、氧气的性质实验、浓硫酸的稀释以及酸、碱、盐的性质等实验。在课堂上教师要提出要求, 及时给予学生帮助, 让学生通过做实验逐渐掌握实验操作的要领及原理。在这样的随堂实验中, 学生逐渐学会了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及反思, 同时实验的技巧和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二补充有趣实验,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 为了调节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消除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困惑, 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可根据实际情况, 适当补充一些有趣的演示实验, 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上“绪言”课时, 除了做好课本中的几个实验外, 还可以增加利用氨水挥发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做“铁树开花”、利用花瓣来制作碱指示剂, 利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来制作“铜树”, 利用碳酸盐与稀酸反应来鉴别珍珠项链的真伪等实验。在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 不妨补充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氢氧化钠溶液喷泉和密闭瓶内的小球肿大等实验。这些实验不仅增加了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深刻理解, 而且使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此外, 在做演示实验时, 也可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将仪器装置、药品及操作方法做进一步改进。如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实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等, 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在使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前, 必须让学生明白, 这样改进的优点是什么, 同时思考还可以怎样改进等, 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及学习热情, 使学生体会到创新并不神秘, 只要用心研究, 创新便会伴随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三讲究教学方法,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1. 加强预习, 做好笔记
教学上加强对学生的预习指导, 如通过留疑、给提纲、做习题等方式进行预习指导。预习要求学生做好预习笔记, 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良好习惯。通过课前预习笔记与课后整理笔记的比较, 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笔记是教科书、教师板书和习题的联络簿, 记录下学习的重点、难点和知识框架、学习中的疑问及学习心得, 是日后复习的依据。
2. 重视反馈, 及时弥补
反馈是促进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重要前提, 没有反馈的课堂教学只是背教案, 也就谈不上高效率了。反馈的方式有多种, 如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姿态, 提问反馈, 习题反馈等, 但关键是教师是否通过反馈来调整教学设计的意愿。反馈信息的处理要分清主次, 个别问题课后个别辅导, 共性问题集中评讲。评讲的时间可采用当堂课及时处理、课后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讨论交流解决, 以及难点问题安排到今后新授课中穿插解决等多种方式处理。
3. 抓好后进生学习, 整体提高
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 在同一条件下学习也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要分层要求、分层辅导, 甚至可以分层作业。辅导后进生是教师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 后进生较多必然会影响班级的整体提高。后进生的辅导要以攻心为主, 给予信心, 从态度入手, 教会学习方法, 寻找“最近发展区”, 培养学习兴趣, 加强督促检查, 促进学习的自主性。
四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家庭实验, 培养其创新能力
开展家庭化学小实验, 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扩展和深化。例如, 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废弃的饮料瓶、一次性注射器、输液管、吸管等, 制作反应仪器;用各类蛋壳、小石子代替碳酸盐, 用食醋代替酸等, 均可设计出一系列的家庭化学实验。例如, 讲过第一章中“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的测定”后, 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家庭实验;利用身边的材料, 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为21% (体积含量) , 并且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回家后, 大部分同学会用茶杯代替钟罩, 用小盆代替水槽, 用小蜡烛代替红磷, 反复进行实验。实验成功了, 总结出成功的秘诀;实验不成功, 分析其原因。即使是同一个实验, 学生们根据选用器材的不同, 设计出的方案也不尽相同, 通过实验, 比较不同方案的优点和缺点。在这样的家庭化学实验中, 学生们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 选择不同的器材, 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设计, 其中必然蕴含着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 必然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无论是增补实验, 还是改进实验, 所有的出发点都是围绕学生的发展而设计的, 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以此就可达到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刍议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篇8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仍存在的问题
1. 大多数教师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不够重视。
很多教师认为初中生课业压力比较大, 化学又需要教师和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教师会尽量减少学生化学实验时间, 或是改成教师演示实验甚至让学生背实验, 既省时又省力。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化学实验课, 但是教师对于化学实验基本上是实行放任式教学, 学生在松懈的教学环境下, 把化学实验课当成了选修课, 长此以往, 忽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事实上很多学校是不开化学实验课的, 根本没有配备相应的实验室和实验员, 一些学校虽然配备了化学实验设备, 但是基本上不对外开放, 实验室只是一种摆设。化学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 初中化学教师普遍上都会存在一种错误的意识, 中考不考实验操作, 还不如把时间用在理论教学上, 让学生死记硬背化学实验现象和结论, 直接导致了学生只知道理论上的学习, 并不能真正的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本质。
2.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缺乏对学生的探究性培养。
多数教师担心学生在实验时受到伤害, 通常将最佳的实验方案提供给学生, 而且在实验时会将实验步骤一遍遍陈述的清清楚楚, 学生在实验时必须要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同时, 初中化学教师忽视了化学选修实验, 选修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的化学知识之后, 结合自身的学习特点和对化学的理解对化学实验有所创新, 然而初中化学教师在讲课时直接将选修实验剔出了化学教学目标, 学生不能亲自动手实验, 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而失去了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机会。
3. 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充当看热闹的角色。
初中生对于化学实验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好奇心, 对于实验中的燃烧、发热、颜色、沉淀等化学现象兴奋不已, 在实验中充当了一个旁观者的角色, 实验结束后, 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 当问及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时, 学生往往茫然失措, 不知该如何回答, 造成如此后果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不能够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待化学试验, 描述化学现象并且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 他们只是觉得实验现象很有趣, 仅仅被实验的表象所吸引。这样的实验只能说是走了一个过场, 学生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收获。
4. 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进行实验演示。
近几年, 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育领域快速发展, 多媒体的应用在给课堂教学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特别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上, 教师为了少做或不做实验, 就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来观看模拟演示, 放弃了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实验的直观教学方法, 忽视实物和实际操作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解决现阶段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为了解决现阶段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工作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增加教育投入。
学校要想改变教师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观点, 就要从根本上下手。首先, 学校要为化学教学配备先进的实验仪器和实验人员, 使教师认识到学校对化学实验的看重程度, 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其次, 提高教师的待遇, 自然而然会提高教学的教学热情和责任心, 保证化学实验教学任务圆满顺利的完成。
2. 进一步优化实验设计。
教师应该摆脱以教师为教学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 把实验设计的权利交给学生。初中化学教师普遍认为初中生刚接触化学, 不管是在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还是在实验操作技巧上都不能做到精准无误的应用, 其实, 初中化学实验只是为了让学生对化学有一个最直观的感受, 能掌握基础的操作方法, 并能理解化学试验原理和描述化学实验现象, 学生不需要一定要以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化学试验。因此, 教师要将实验设计的权利归还给学生, 放手让学生做, 亲自琢磨、设计、创新, 教师只在其中担当引导学生的角色, 并且在适时情况下保证学生的安全。只有学生掌握了实验的自主权, 才能真正的将自己放在学习中的主人公位置, 从而端正化学学习态度, 提高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实验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走出课堂的机会, 让学生走进企业, 参观企业的现场生产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化学方面的技能竞赛, 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化学的应用和重要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了化学现象后就可以自己动手设计实验, 实验仪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比如, 从废旧电池中提取芯片;从石头中提取碳酸钙;废旧的圆珠笔芯清洗后可以作为导气管等等。如果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的应用并且从日常生活中搜集化学仪器, 通过在课堂上的学习和课外知识的收集亲自动手做实验,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三、总结
教师应该秉承上文中提到的建议, 从最简单的实验开始, 放手让学生去做, 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动手动脑的习惯, 在实验的同时锻炼独立自主、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摘要:《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 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 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化学课标要求中可以看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 并结合化学实验的学科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从而起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设计,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上册) .上海教育出版, 2006 (6) :103—106
[2]李剑波.化学问题解决的过程性探讨.化学教学, 2005 (1-2) :44—46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篇9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 更是化学教学的基础, 具有不可替代性。 作为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师应该积极准备和做好演示实验, 要勇于创新, 依据教学实际, 尝试进行化学实验改革;充分引导和指导学生完成好学生实验, 大胆鼓励、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补充实验, 最大限度体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
然而实际情况是教师心中缺少课程改革意识, 缺少学生发展意识, 缺少实验教学与学生的发展需要联系的意识, 实验操作基本停留在“不敢越雷池半步”的规范上;实验结论停留在“验证前人已经得到的结果”上;实验教学基本上停留在“照方抓药”固定模式上, 这样的实验其目的仅仅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 既不利于学生实验思维的培养, 又不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既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培养, 又不利于学生潜在智力发展, 因而改革实验势在必行。
二、转变教育观念, 改进化学实验教学, 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 一) 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 激发化学实验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独特的教育功能
原有的化学实验重点强调对原理的讲解, 做好教师演示实验, 当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有所注重, 但其重点仍然是让学生能看清实验现象, 理解实验原理, 实验的难点等。然而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角度来看, 化学实验教学不应只是对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的传授, 更重要的是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 既要强调化学实验在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功能, 又要强调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等方面的作用。
(二) 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自觉体验化学实验活动情景, 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标明确提出, 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 教师有义务指导和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化学实验既能帮助学生认识、 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 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尽可能地创设一些探究性实验,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如在进行“二氧化碳制取”教学时, 首先让学生对比分析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氢气的装置, 师生总结得出设计气体制取装置选择的一般思路, 然后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让学生自主设计制取装置。 然后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相关的实验准备, 小组合作或独立地完成实验步骤制定;实验仪器组装操作;实验现象观察;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推证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的实施, 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激活思维,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 而且在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三) 发挥演示实验的示范功能, 适当增加一些探索性实验,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在教学实施中, 教师应充分挖掘演示实验示范功能。在进行相关演示实验时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将单纯的演示操作改进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协同操作, 或者改进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合作实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使演示实验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 在实际教学中除演示实验外, 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 适当补充一些学生实验, 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可以提高实验的探索性, 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完成“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教学中, 可以补充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 先设计硫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 学生闻生成物的气味, 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振荡后再闻气味。 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 学生既可进一步明确“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 又增强环保意识, 也会增强处理污染物的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 加强化学实验改革, 将部分验证性化学实验改进为学生探究性实验, 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教材中设计的学生实验大部分是验证性的实验, 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 学生的参与是被牵着鼻子走, 是被动地接受, 这并不符合新课程的基本要求。 遇到类似的实验, 应将验证性化学实验改进为学生探究性实验,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尽可能设计为探究过程, 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 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假设, 进而设计实验,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最大限度转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五) 积极筹划和准备一些简单且易于操作的课外实验,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同时, 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明确要求初中化学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科学素养的培养。 要实现这种目标, 除了课堂教学发挥作用外, 化学课堂应延伸到课外, 化学课外实验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化学课外实验活动的实施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更能体现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的基本宗旨。 在具体教学实施中, 教师要尽量克服困难、创造实验条件, 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实验活动和家庭小实验, 让学生自己体验身边的化学。
总之,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克服遇到的困难, 积极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各类实验, 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知识的同时, 体验学习的乐趣与快乐, 感受化学学科的魅力。
摘要:化学新课标明确指出, 科学探究法不单纯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更是初中化学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而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 化学实验则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 在化学教学中, 实验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同时, 又能让学生获得新知识, 巩固已有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 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 初中化学教师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 应特别注重选择好实验, 用好课本提供的实验, 做好做成功已经选择的实验, 充分发挥各类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探究功能, 积极培养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科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科学探究,科学素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于勇.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浅谈[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 (6) .
[2]高叶.小议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 2014 (11) .
[3]季萍.注重化学实验操作提升自主探究能力——执教《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一课的教学反思[J].新课程:中学, 2014 (12) .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分析 篇10
一、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观点进行转变, 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着老师和孩子的共同学习, 它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 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受到限制, 创新以及动手能力也受到约束, 这就要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穿插一些其他类型的教学方式, 就是将实验与化学联系到一起。这样子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得课程教授的效率得以提升。
所以对于教师本身来说。就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将适当的实验教学引入课堂,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深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使得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因为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比较严格, 老师在化学教学中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具体的实验还是要依靠学生自己来动手操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加强的话, 才有可能独立的完成相关的化学实验。
1.巧用实验,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有必要对实验教学这一环节进行巧妙的利用。比如进行“牛奶变成清水”的有趣实验, 学生会迫切想要知道这种现象是怎么回事, 它是怎么发生的, 以及自己能否动手操作以求达到同样的效果等, 这些在学生的心中都会有不断的问号, 继而很快的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 使得学生积极的进入化学的学习情境。
2.做好实验, 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探究
对化学教材中的实验进行合理的安排, 并对实验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改进, 从而使得实验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佳的状态。
比如老师进行水分子的化学方程式的解析, 由水分子分离出来的氢气和氧气是否可以燃烧等, 进行相关的实验。这就要利用到实验器材和水, 并进行通电对水分子进行解离等。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 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试验, 从旁协助, 学生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地对一些知识进行深化理解, 并积极的探究相关规律。
3.在实验过程中积极的交流, 使得学生的实验能力得到加强
因为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都是根据自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来进行试验, 所以不同的学生的实验方式会有不同。那么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 相互之间可以进行积极的交流, 通过这种方式, 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的视野, 对教师的教学也有一定的补充。学生通过对他人的实验探究过程的倾听以及自己不同角度的思考, 也可以有效促进试验方法的改进。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独立的对一些化学数据进行分析, 对一些化学实验现象加以思考, 并对其中的规律进行探究。一方面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很好的锻炼, 另一方面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化学实验中, 可以使得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更好的理解以及巩固, 从而能够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来, 这样才不会辜负化学学习的价值。
实验教学这个环节在化学教学中是非常的重要的, 要积极的让学生参与实验, 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社会和国家应对一些乡镇学校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 从而使得这些学校的实验器材得以完备
在现在的化学教学中, 有许多的学校忽视了实验教学这一环节, 而关于这种状况形成的原因, 实验器材的匮乏问题占据很大的比例, 特别是对于一些乡镇学校来说。所以为了能够让中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得到更好的学习, 就必须对这些乡镇学校加大扶持的力度, 国家和社会给予资金支持, 对这些实验器材进行完备, 这样学生就能够参与化学的相关实验, 从而使得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得以提升, 学习效率也大大的提高。
四、以协同实验的方法教学, 对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进行培养, 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 一般都是老师在上面进行演示实验, 学生在下面进行实验观察。在这个过程中, 虽然课堂教学时间得以节省, 但是学生并没有动手进行独立试验, 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了化学实验环节的缺乏而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所以要以协同实验的方式来取代这种演示实验, 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 使得时间得以节省, 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实验中来。这种方式,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能力, 还可以对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进行培养, 使得他们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所以协同实验的方式是提高化学教学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五、结语
因为初中是一个比较早的阶段, 所以初中的化学学习效果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很重要。所以学校在教授化学时, 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 将化学和实验积极的联系到一起, 从而丰富课堂教学,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得他们的学习效率得以提升。
摘要:传统的模式教学受到新课改的大力冲击, 必须在反思教学方法的前提下, 进行新课程的改革。因为化学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化学和实验在新课程的冲击下必然走到一起。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慧平.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学园, 2013, (2) .
[2]李宝英.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教育科学, 2013, (2) .
[3]王万海.新课改下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J].神州, 2011, (10) .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索 篇11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活动;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强调:化学学习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而实验探究教学的开展,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理论,并能在实验中更好地巩固知识;其次,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这也是培养各种能力的首要条件,而且在实验中亦能促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提升,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协调发展。因此,我们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实验教学。
一、实验基本探究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
问题的提出过程是一个发散思维的过程,是学科探究活动的起点,也是科学探究的首要环节。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也使学生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存在着不同的角度,我们应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动脑,积极地提出问题,针对问题积极地去分析、解决,这也是成功实施实验探究的重要保障。要想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就得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实验的设计中可以有意地暴露实验中的矛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下面,笔者略谈几个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
(1)通过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良好的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实验引发学生主动提问,如:魔棒点灯、白纸显字等等。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收集数据、材料等进行探究,去认识事物的本质,让学生在兴趣与成功的体验中更愿意提出问题。
(2)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出问题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提出可探究的问题也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与生活的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探究得到解决,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也能使学生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要想实验成功,好的设计是保障。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很少作书面的实验设计,而且在实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实验物品准备不周、操作步骤混乱、无法及时进行实验记录等现象。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教师对实验设计的重要性强调的不够;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实验训练不够。因此,教师要加强实验设计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这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保证。
3.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表达与交流是科学研究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探究性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技能。因此,我们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必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二、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实验是化学最本质的特征,通过实验不仅能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扩大学生获得知识的范围,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通过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演示实验是极为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也是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方法。演示实验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动作要规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更加能从实验中学有所得。
2.创造实验条件,让学生实际操作
动手操作实验可以让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知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兴趣。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实验条件,把多一些的演示实验变成课堂小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实施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探究性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兴趣,而且探究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活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能自主地创设探究实验,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实验和学习。
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探究性学习不仅需要教师的指导,更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施探究性实验活动中,教师要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进行有效的指导,发挥好引导与辅助作用,让学生在探究性实验活动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有效的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探究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
力,也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有着极大的推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实验教学,努力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一段时间内就可以得到明显的提高。这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还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又反过来促进了教学质量和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篇12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 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
《新课标》明确指出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传统的实验教学强调讲清原理, 演示好实验, 尽管也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但训练的重点只是放在学生能否看清实验现象, 能否明白实验原理, 实验的难点在何处等。站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看, 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不应只是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 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的训练和培养, 既要强调实验在训练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更要强调实验在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这也是化学实验教学所要达到的更高目标。
二、挖掘化学实验的趣味性, 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化学实验具有趣味性的例子很多, 像根据酸硷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用无色酚酞在白纸上画一只小猫, 然后喷洒硷液现出红色。利用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原理制造无壳鸡蛋;设计喷泉实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 利用蛋壳和漏试管等器材设计实验, 制取二氧化碳。只要仔细琢磨研究, 就会发现趣味化学存在于我们的身边。上实验课时学生积极性往往都是很高的, 说明学生非常喜欢实验这个实践活动。因此, 挖掘化学实验的趣味性, 提高其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意义重大。化学实验的启发性、探索性和趣味性教学符合当前提倡和推行的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这门科学精神动力的需要, 是提高他们动手动脑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
三、教师要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 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充分运用眼、鼻、耳、手等器官观察、模仿仪器的装配、不同类药品的取用和加入、气体收集等操作, 以及操作顺序, 感知实验中发生的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休、生成沉淀等现象, 并能用科学准确的语言加以叙述, 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对于实验装置、操作现象等内容不能只满足于学生知道是什么, 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去分析、讨论得出为什么是这样, 并能进行归纳总结。例如通过对实验室制氧气、氢气的学习, 总结出气体的反应发生装置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 收集装置与气体的溶解性、密度有关, 从而分析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相关装置, 这样既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 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分组实验中需要学生将基本操作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在此过程中,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分工、各负其责, 集中精力认真操作, 保证实验成功, 可以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精神。值得一提的是, 不少学生实验由于诸多原因往往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 甚至出现与所学知识相悖的现象, 有的学生怕麻烦, 图省事, 对此弃之不顾, 去抄一抄别人实验报告也就完事了。如果有此类现象, 我设法引导学生去进行分析, 找出原因, 重新实验, 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四、在化学实验课中充分体现多媒体技术教学
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 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在教学中未能真正体现, 使现有的实验不能完全地发挥其教学作用。因此, 把现代信息教学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中, 可以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 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 增加演示实验的时效性。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一些经典实验, 则可以通过电脑课件来实现, 帮助解决问题。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学校现有条件无法完成, 也无法进行尾气处理。为了弥补条件的不足, 组织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教师边讲解边实验的录像片, 将会使实验现象、学生容易忽视的环节一目了然。
五、开展课外实验, 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课外实验是科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课外实验任务比较开放, 需要较多的时间, 基本上是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来完成。实验设计是容易做的, 但要将设计付诸实际, 确实需要一定的热情与耐力。组织科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活动的有效方式。我们在进行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 就开设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小科研实验, 譬如利用废电池的锌皮制取硫酸锌, 从柑橘中提取果汁, 利用西瓜皮制取果胶、果冻等, 让学生懂得一些利用化学知识进行生产实践的道理, 从而培养学生变废为宝的思维意识。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推荐阅读:
初中化学教学08-04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09-09
初中实验渗透化学教学09-08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05-23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09-13
初中化学教学经验05-10
优化初中化学教学05-29
初中化学教学浅见06-12
初中化学教学情境06-14
初中化学快乐教学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