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与运动兴趣

2024-09-11

体育教学与运动兴趣(通用12篇)

体育教学与运动兴趣 篇1

在当今社会上,体育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人们都意识到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我国也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技能和习惯。”由此看来, 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的一种新思潮,也是人们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处在身体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学生,体育能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诸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使其养成体育运动的习惯爱好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其以后形成终身体育的主要途径。

一、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 主要因素

(1)学生主动参与性不高。现在社会的娱乐项目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体育运动已不再是中学生课余休闲娱乐的首选。面对种种娱乐设施,学生们更多的是选择上网、游戏机等有趣又舒服的方法来打发时间。中学生往往会选择简单、轻松的事情去做。体育运动需要 体力支出,会出现一些不适的反应,特别是对抗性的运动,不仅容易受伤还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出成绩。另外,由于身体发展差异以及男女性别的不同, 在体育运动中学生会因为运动能力的高低和情绪影响而淡薄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总体上比较肤 浅,体育知识掌握有限,对体育锻炼价值和意义了解不深也是其主动参与性不高的原因。

(2)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许多家长、师生的心中都已形成了“以文化成绩为重,轻视体育课”的思想,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 真有点“重文轻武”意思。韩国学者提出:“学校体育要开展能终身进行的体育活动,鼓励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使体育生活化。”瑞士学者则要求:“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和热情,教会他们通过终身热爱体育活动,提高生活质量。”日本学者认为:“学校体育开始由学校期为中心的教育向生涯体育的方向发展。”我国在《新课标》对体育课也做出了改革,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运动项目,体育教学以健康第一。但当学生得知是以锻炼为主,不需要硬性考核时,多会选择简单易捞学分的项目。上课时除部分学生外,大多数学生不思进取、好逸厌劳、能躲就躲、能逃就逃, 蒙混过关混学分。对完不成学习任务缺乏应有的耻辱感,更不要说培养起体育兴趣了。所以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并不仅仅是改变教学的形式,还要改变体育运动在学生、家长心中的地位。

(3)教师因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虽说学生才是主体, 但教师是体育课的组织者,教法、教态、组织形式等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如果体育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组织方法不科学、不新颖、 责任心不强,就容易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兴趣不高。有些体育老师不仅吝于给学生微笑、鼓励,而且还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于是,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信心、乐观豁达的态度、创造力,等等, 往往就这样被泯灭了。在现在的体育教学设计中,考虑更多的是安全因素,为此很多新颖的教学方法不敢采用,很多运动项目不敢开设。

二、对中学生体育运动现 状的调查

(1)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年龄、性别的特点。调查分析材料中表明:中学生的体育兴趣,似乎有从广泛性逐步向选择性、集中性发展的趋势,亦即随着年龄的增长,喜爱的运动单项从多到少, 从广泛体育兴趣逐步过渡到集中性的体育兴趣。从问卷中会发现,初中生所选择的喜欢参加的体育项目平均多于高中生所选择的。这也是由其所在的年龄段造成的。初中生对各种体育项目都感到 新鲜与好奇,喜欢简单、易模仿的,如田径、武术之类的运动项目。但持续时间不长,容易厌倦。而高中生的运动兴趣则渐渐定型,偏向于某一种运动,喜欢技巧性的运动项目。男生偏好篮球、足球等技巧性、对抗性强的运动。女生因为认识能力不断的提高,加上生理上的变化,会偏好舞蹈、健美操等能表现出女性美感的运动。

(2)中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与学习动机的特点。从问卷中发现,初中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和时间平均比高中生要多。初中生由于年龄小,他们的运动目的还不十分明确,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具有偶然性(即看见别人参加什么运动项目,他就喜欢什么,为了玩而玩)、诱发性(只要教师组织、集体开展的项目,一般都易产生兴趣)等特点。高中生因为学习的负担以及兴趣等因素,参加体育运动都有不同的减少。他们在对待具体的运动项目的学习与训练上,逐渐形成了体育兴趣的分化性和选择性,在学习过程中,对那些较为复杂的,具有一定技巧性,需要开动脑筋的项目动作逐渐产生兴趣。学习动机方面,初中生多是为了丰富课外的娱乐生活,满足其贪玩好动的需要。高中生更多的会为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减压等目的进行体育运动。

三、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 的体育兴趣

1. 灵活运用游戏教学于体育课中

体育课的组织形式要生动活泼,多样化,教学手段灵活,不断改变作业条件,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具有其独特之处:以身体练习和思维活动相结合。学生必须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教师教学组织工作复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情绪、情感、意志等各方面都处于动态, 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影响较大。

从教学任务来看,体育教学既有阶段性的任务——增强学生体质,又有长期性的任务——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同时也由于体育教学自身的复杂性及其环境和学生个体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矛盾。如一些锻炼身体价值高的内容(中长跑、投掷、身体素质练习等),练习起来较枯燥、艰苦;有些项目对体能、技术要求较高。这些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次的失败,容易使学生受到挫折,难以体验到成功体育的乐趣。这些矛盾处理得不好,容易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畏惧、厌恶、抗拒的情绪或对体育课缺乏热情,这都不利于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

(1)体育游戏在准备活动中的运用:体育课的准备部分的目的是尽可能在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明确教学内容与要求,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身体兴奋性,使机体迅速进入活动状态。一般的准备活动多是进行慢跑、徒手操等,反复的使用常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厌倦,课堂气氛呆板沉闷。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采取游戏的方法来代替慢跑等的内容,同样也可以起体温到体温上升,肌肉、韧带预先拉长,克服粘滞性、惰性等目的。

(2)体育游戏在基本部分中的运用:基本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身体,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必要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自我锻炼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的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游戏的方法,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提高学习的兴趣,对技术、技能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体育技术中游戏教学的运用,要注意学生动作技能形式的不同阶段的任务与要求,同时也要考虑游戏的安全问题,注意做好保护工作,这样一来才能使教学顺利进行。

(3)体育游戏在课的结束部分的运用:在常规体育课的结束部分,采用适宜的放松性游戏,可以减轻疲劳和消除因疲劳引起的不愉快感,便人体更好地由紧张过渡到相对安静状态。一些小负荷的放松性游戏活动,可使机体逐渐减少负荷量,交换兴奋中心,改善心理环境,调解各运动器官的生理机能,使学生愉快而轻松地完成一堂课的学习任务,并留下美好、愉快的回忆。

2. 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

学生的表现欲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意识。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气质以及对事物的认识等的不同,其表现欲的反映也就不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表现突出、动作漂亮,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并让所有学生学习。受鼓励的学生自然会继续保持,其他学生也会有样学样。对于害羞的学生只要有进步则进行表扬指导, 正确引导慢慢传授。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3.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学习最终是学生内心吸收的过程结果。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把时、空间由学生支配与选择,有度而自由地学习锻炼,学生才能发挥自主性。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身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初中生的自制能力较弱,不能长时间保持注意力,所以在教学中以教师的主导性为主。而高中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不需要教师启发和引导就能自觉地产生主动参与意识。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让他们通过自身参加体育运动的实践,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能培养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4. 进行情景教学

虽然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总体上比较肤浅,体育知识掌握有限,但对许多体育明星和各种国内外大赛议论起来却是头头是道。如:“英超”“意甲”“NBA”“贝克汉姆”“乔丹”“姚明”等。教师可以利用周围的典型事例和人物作为榜样,对学生进行教育,因为榜样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力。青少年模仿性强,尤其崇拜成功的体育人物。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扩大他们的兴趣,并把这种兴趣转移到课堂学习中去,将这种兴趣作为参加体育运动的动力,使学生逐渐养成体育运动的爱好。

四、建议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在拥有知识的同时, 更加需要拥有一个强壮的体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激发学生的需要和设置必要的诱因,对引起学生的体育兴趣,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体育教师应具备这种能力,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对体育运动达到由无趣到有趣,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志趣的更高认识。

总之,体育具有别的事物和别的学科所不具有的乐趣,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人类为什么如痴如醉地爱好和从事体育运动的现象了。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认为:“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没有兴趣,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孔子亦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因此,体育教师更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及时更新观念,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贡献力量。

体育教学与运动兴趣 篇2

摘 要:当前,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水平在不断下降,中学生在运动持久力、运动速力、运动力量、运动能力等各方面的水平都呈现出下滑趋势,令家长、社会普遍担忧。提高中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那么,如何能够提高中学生的运动能力呢?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兴趣是一切活动的源动力,只有激发了学生对体育的热爱才能调动起学生的运动热情。学生只有对体育本身感兴趣了,才能从生活中不断关注体育、了解体育、热爱体育,并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最终形成运动的良好习惯。据此,文章提出了培养中学生运动兴趣的具体策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模式。

关键词:中学中学 中学体育 体育教学 兴趣 运动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b)-0174-01

有数据显示,近些年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水平在不断下降。中学生在运动持久力、运动速力、运动力量、运动能力等各方面的水平都呈现出下滑趋势。“少年强,则中国强”,面对我国中学生体力下降的现状,社会各届人士提出担忧,提高中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培养中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能够提高中学生的运动能力呢?作为中学体育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当中发现要想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兴趣是一切活动的源动力,只有激发了学生对体育的热爱才能调动起学生的运动热情。学生只有对体育本身感兴趣了,才能从生活中不断关注体育、了解体育、热爱体育,并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最终形成运动的良好习惯。培养中学生运动兴趣的具体策略

中学体育教学承担着为中学生强身健体的重要职责,因此,作为体育教学更应该不断探索新内容、新方法,以使课堂鲜活有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1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作为中学体育教学来说,教师一直在研究一个问题,学生的运动能力是在体育课堂上提高的吗?当然不是。因为学生们课后是否能够积极进行体育煅练,直接影响着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那么学生课后是否进行运动,参与什么体育运动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兴趣。没有兴趣的学生课后几乎不太运动。而当前中学男生则有很多人参与足球、篮球的运动当中,部分学生参与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

因此,作为教师要明确体育课的真正内涵,不是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运动,而是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爱上运动、喜欢运动,最终主观自觉参与运动。

学生们对运动无兴趣的一个原因是对运动的不了解,一个不懂得足球比赛规则的人怎么会对足球比赛感兴趣。体育运动知识的匮乏使用权得学生的视野局限,缺乏运动兴趣。那么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要将体育知识的更多信息传递给学生,让他们了解体育赛事、比赛规则、知名运动员等。可能是其中的某一点就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使用权学生课后去了解这一运动,最终投身到这一体育运动当中。

2.2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需要用课堂呈现给学生,而课堂是在一定教学方法的带领下按部就班地完成的。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呢?这里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种方法。

(1)小组对抗,为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小组人数不等。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赛事对抗,这样可以调动学生们参与运动的热情,在比赛中调动学生的兴趣,即让学生充分运动了,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进了同学友谊。

(2)体育游戏,在体育课堂中运用体育游戏是很好的方法,体育游戏一方面具有趣味性,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学生充分的运动。学生们边玩边运动边学习,可谓是一举多得。当然体育游戏的选取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安全性,在设计体育游戏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不要有超出学生能力的危险训练,同时注意提醒、检查学生在运动中所使用的备品安全性,避免运动器械等对学生带来的不必要的伤害。第二是趣味性,既然是体育游戏,就一定要有趣,有趣才能让学生有热情去参与。因此在设计时可以选择新颖的,有情节的,有竞争性的,参与人员多的游戏,让学生愿意参与到体育游戏当中来。第三是科学性原则,体育游戏的设计不能仅仅是图热闹,一定要符合人体自然生理规律及健康的需要,又要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及心理特点,还要注意到参与体育游戏的人数和场地器材等因素,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第四是教育性,体育游戏应该是健康向上的,融德育、智育与一体的教育,要让学生在体育游戏的过程当中,即愉快的参与,又从中感情出人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

体育游戏有很多,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不同的体育游戏,例如造型俯卧撑、蚂蚁搬豆、夹球接力跑、集体跳绳等。

(3)角色扮演,在体育教学当中,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法,例如让学生参与到篮球比赛当中,部分学生是运动员、部分学生是裁判,记分员,场内卫生环境维护等都由学生来负责,能够让学生全面参与到动动当中,去了解运动。同时,角色的不断变化,也会增加趣味性。

当然角色扮演法还有其它的方式。要想让学生了解体育赛事或竞技知识,就要给学生创造条件,使用他们有机会去了解体育常识、学习体育常识。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个与体育相关的知识,然后在课堂上扮演赛事播报员、体育教师、体育评论员等角色,向大家介绍某一赛事的比赛情况、某一运动的起源、发展、经典赛事、著名运动员等。通常时长在5分钟左右。主讲的学生经过充分的准备,对其讲解的知识必然有进一步深刻的理解,听讲的学生通过学习也学到了所不了解的体育知识,同时学生们相互交流,更能唤起学习兴趣。

2.3 改革教学评价模式

评价方式的改革是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在中学阶段运动能力的自身差异很大。如果只是以体育运动的速度、力量等作为评分标准的话。对于体育运动能力不佳的学生无疑是兴趣的打击,使他们觉得无论多努力也很难取得好成绩,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设计评价方法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参与度,将学生的参与量化成为重要的采分点。并且实行分层次给成绩的方案,使学生的关注点从成绩本身转向兴趣。

参考文献

激发运动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篇3

关键词:体育;运动兴趣;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73-1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丰富业余生活、融洽人际关系、培养团队意识、养成锻炼习惯的前提。《体育课程标准》也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丰富学生的运动情感和体验,重视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我们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体育课教学内容枯燥、方法死板、形式单一的现状,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新鲜感,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改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技能

1.注重理论研修。体育教师要坚持阅读教育名著,以及《中国学校体育》、《体育学刊》、《体育教学》等专业期刊,了解全国体育教学发展方向,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坚持“以生的本”的教学思想和“健康第一”的全新理念,注重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2.加强基本功修炼。体育教师要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以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形象、风趣的语言、规范的口令感染人。体育教师还要具有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总结、交流等教学研究方面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优化教学方法,实施有针对性的评价,以提高教学效果。

3.充分了解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要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等差异设计不同的运动项目,一般男生喜欢运动量大、竞赛性强的项目,女生则喜欢强度不大、姿势优美的运动项目。教师要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要注重过程性评价,要善于利用反馈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注重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自身的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体育教师在反思自身教学经验、技能、活动及教学观念,评估教学行为的同时,可提高教学技能,激发创新意识。体育课的教学反思包括: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包括学生在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方法;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包括在解决教学难点时出现的障碍,以及该如何处理;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

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1.开展体育游戏活动。体育游戏具有趣味、灵活多变的特点,它能让学生不受外来限制,轻松自由地参加活动。它具有变通性,其活动方式、活动路线、参加人数有较大的选择性;它具有竞争性,学生只要全力以赴,都有获胜的可能。(1)确定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有针对性地选取不同的体育游戏,在完成教育目标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排球教学”中,将学生分为4组,每组1球,让学生在球场底线站好,听到信号后,双手平举把球放在腕关节以上10cm处,且持球跑动前行,直至到对区底线送给下一个人,全队依次进行,速度快的队获胜。(2)选择游戏。由于初中生的年龄尚小,骨骼、肌肉还没有发育好,心智还不成熟,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动作与组织形式时,必须要考虑游戏的安全性、技巧性。(3)强调合作竞争。有效的竞争能激发学生的斗志,是学生不断进步的前进动力,教师要选择一些小组竞争性的游戏,如“二人双足跳”、“穿梭行兼跑”、“冲过封锁区”,让他们在游戏中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体育游戏的有效干预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运动时间,提高学生跑、跳、力量和应变能力,促进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增强心肺系统机能,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体育游戏具有独特的魅力,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彰显体育教学的独特优势。

2.注重体验式教学。《荀子·修身》认为:“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意思是说,爱好礼法而尽力遵行的,是学士;意志坚定而身体力行的,是君子。只有通过个体的亲身经历,才能对外界的事物获得清晰的认识。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创造教学情景,再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经历的过程中,加深感悟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建构知识体系,发展敏锐观察、迅速反应、创造性活动的能力。(1)营造氛围。教师要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情感环境,积极发扬教学民主,加强师生的情感沟通,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浓厚兴趣。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2)开发利用资源。教师应根据学校场地器材等因素开发利用好教育资源,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自制器材活动,如可以组织女生自制毽子。(3)释放潜能。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倍受呵护,他们有惰性,学习毅力差,容易受挫,加之传统的体育教学枯燥无味,部分学生的体能潜能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教师要采取降低难度、分步提高的方法,使学生提高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体验式教学”能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3.组织课外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减少了强制性、竞技性,学生可以从自身的情况出发参与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养成定期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

体育教学与运动兴趣 篇4

体育活动是一项意向活动。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因此选择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河南省,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中,部分地区体育成绩已经占到50分,在应试教育的今天,体育成绩日益显得重要,体育课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对体育课持有消极态度,每到体育运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调查对象

随机抽洛阳市三所中学的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52名,女生48名)。

2.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本文查阅有关体育教学文件,论文,著作,为此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问卷调查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对中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做调查,问卷主要是针对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对体育活动不感兴趣的原因进行调查,经过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8份(其中男生50份,女生48份)。

3、结果与分析

影响中学生体育课兴趣的主要因素。学习负担过重。学生对体育活动乏兴趣的原因(见表1),主要是:学习负担重,没有时间进行体育活动,占60.25%;认为体育活动对自身体质的提高作用不大,占55.12%;自身体质差,有疾病,占32.05%。根据上面数据对比得到以下结论:学习负担重没有时间进行体育活动总人数的60.25%,说明影响广大中学生体育课兴趣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受到身体素质的限制。由于身体素质不好,导致在上体育课时,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标准完成运动技术的学习,被其他同学逐渐落下,使其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引发体育活动兴趣程度降低。这类学生主要是一些身体体能较差的学生,如身体肥胖的学生,身体和智力有缺陷的学生。

运动损伤的影响。很多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锻炼中受到过身体上或精神上的伤害,自信心很低。不敢进行许多类似的体育活动,造成体育兴趣不高。

教材的内容和课时安排上存在着问题。在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教材缺乏新颖性,在小学学的东西在初中和高中还有太多的重复,在新授内容上,现有教材的课时安排不能让大多数学生真正掌握教学内容,造成学生完不成学习任务,逐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渐渐失去学好体育的信心,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中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原因(见表2),认为体育课枯燥无味、缺乏生气,占67.94%;教学内容长期单一守旧,占60.25%;教师技术水平差、示范动作不优美,占35.89%。根据表2我们可以看出认为体育课枯燥无味缺乏生气占总人数的67.94%,教学内容长期单一守旧其次,这说明影响中学生体育课兴趣原因有多种,教师的教学和课程的安排占主要地位。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限制了手脚,一味追求时间在各个部分的合理分配,以达到整节课在结构上的平衡,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的身体好,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他们,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掌握方法,通过正确的身心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发展人际关系,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掌握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传统的教学是在应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生长并形成的一种固定模式,片面强调了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不能以大多数学生为主要教学目标,这与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任务是不相符的。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正视自己,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也不要被传统所拘束。既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创造适合本校实际的方法,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我们面向跨世纪的青少年,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每节课都体现自身的价值和特点,在教育改革中走出适合自己的路。教师因素。教师因素可以分为体育教师因素和其他任课教师因素。体育教师因素主要有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新颖、教师自身的责任心不强和教学重点不在体育课教学上等因素。其他任课教师,不支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现象是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的重要原因。使学生同他们一起认为,学习体育是没有用的,而且会影响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下转第35页)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中学生体育兴趣具有广泛性、且具有年龄、性别的差异,运动兴趣更为广泛,而且似有广泛逐渐向选择性、集中性发展的趋势。学生的体育兴趣是体育学习最直接最活跃的内部动力之一。应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而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对健康的概念模糊。

4.2、建议

大部分的中学生对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要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必须有针对性的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材和内容。呼唤全社会对体育教育的重视。大部分学校设备简陋,体育经费严重不足,加之有些学校领导体育意识淡薄,这大大损害了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要具备高水准的体育师资队伍,就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理解。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灵活机动的安排教学内容,切合本校的实际,开展具有自己学校特点的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苏梅青,卢勤.浅谈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0.

[4]曲宗湖,杨文轩.中学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叶加宝,苏连勇.体育概论[M].北京体育出版社,2005.

[6]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7]顾雪兰.全民健身与大学生健身对大学生体育投入现状调查与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

[8]续志红.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

[9]罗士达,王立冲.如何培养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

体育教学与运动兴趣 篇5

【摘 要】据调查统计,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由于学业负担重、身体素质的限制、体育课枯燥乏味、教学内容单一守旧等原因,导致高中生的运动兴趣不高,大大影响了高中体育教学的质量。为此,本文主要从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完善体育教学的硬件配套、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因材施教以及实施多层次的评价标准这五个方面阐述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措施,以期能有效地激发高中学生的运动兴趣。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 运动兴趣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3-0171-02

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体育教学中,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纵观当前高中体育的教学现状,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且文化课程较多,学生更多的是待在教室里看书做题,很少参加体育运动。据调查统计,导致高中生运动兴趣缺乏的原因有:学业负担重、身体素质的限制、体育课枯燥乏味、教学内容单一守旧、体育教师技术水平差等。随着新课标的逐步深化,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其能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是许多工作在一线的高中体育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本文就如何激发高中生的运动兴趣,提出几点措施。

一 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体育课堂上,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教师上课马马虎虎,对学生放任自由,讲解含糊不清、示范动作不准确、不协调、不优美等,就会诱发学生对体育产生厌学行为;而课堂上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准确、熟练、轻松、优美地进行动作示范,且语言生动、风趣幽默等,学生就会很快领会动作要领,可引起学生对动作的直接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学素质,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条件。

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地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具备较好的运动能力和渊博的体育知识,在教学中能准确地示范动作,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如在教学篮球时,教师如能准确、熟练地示范一个“三步上篮”的动作,就能给学生起到榜样作用,使其跃跃欲试。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场地器材变化,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多样、新颖、新鲜多变的教学方法,并合理布置场地器材等,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

二 完善体育教学的硬件配套

体育课对体育器材的要求比较高,但学校体育器材在配置上不尽如人意,使得体育设施无法满足教学要求,从而限制了体育课的正常开展,不仅挫伤了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使学生丧失新鲜感而失去了运动兴趣,大大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因此,要想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需要学校加大对体育场地和设备的投入,根据学生的需求开设体育项目,引进先进的体育器材,并改善场地设备条件。如果遇到体育设备和场地实在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体育教师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引导学生自制器材。如利用废旧的羽毛球作轻物投掷;用稻草、旧编织袋制作垫子;校园里的水泥道沿,可以替代平衡木,让学生在上面练习近平衡走等。

三 采取丰富多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由于高中生普遍具有好动爱玩的特点,一直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乏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丰富多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如在进行耐久跑的教学时,教师可采用追逐跑、接力跑、越野跑及自然地形跑等方式,并结合小组比赛、趣味游戏、互动练习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轻松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另外,可采取情景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将快乐体育教学思想融入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如在一节足球课的准备活动中,笔者采用了绕杆接力的游戏比赛,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一个球,一共10个杆,两组第一个绕杆的同学听教师的哨声从同一条线上出发,绕到最后一杆时再绕回出发点由下一个学生接替,中间不能漏杆,依次类推,先绕完杆的组为获胜方。游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并在游戏过程中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身体也得到了有效的放松。

四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三法” 篇6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学;体育兴趣

兴趣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兴趣是隐藏在学生心灵里的老师,是启发学生心理的“内驱力”,为此,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体育运动水平和健康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优化课堂内容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了体育锻炼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紧密结合。优化体育教学的内容,是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最重要一环。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活泼好动,过多的体育练习,动作技术难度过大,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要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其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选择一些趣味性强的和动作技术要求简单的内容。要特别注意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二、强化运动技能

教师在上课时,应多采用新奇有趣的教学方法,并逐渐增加活动难度来引导他们保持活动的兴趣。学生的成就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一副良药。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成就感就是通过学习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获得的,在运动会、篮球赛等活动中的良好表现,就会树立体育学习的信心,就会使自己有一种成就感。学生更有信心去解决体育学习中的难题,从而克服生理、心里惰性后的成功感,就会渐渐地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

三、鼓励自主创造

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用自己的方法完成体育活动,教师再适时加以引导和肯定,使其建立成就感,增加自信心,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动学生在每节体育课的自由活动时间设计新游戏,这样学生的参与热情高了,就敢于提出自己的新想法,加之教师的鼓励与建议,新的游戏诞生了。学生不仅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創造性思维、创造精神和创造力。

体育教学与运动兴趣 篇7

体育与健康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但目前, 仍有部分教师、学生及家长对体育与健康教学缺乏正确认识。体育课是“副课”、上体育课是“不务正业”等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正常发展, 同时也阻碍了学生运动兴趣的养成。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 成为广大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 教师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其间, 良好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在教学中, 教师应从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入手, 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上, 都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课程类型只是决定了某节课的授课方式, 并不能体现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旦对新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 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 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使其认认真真地学, 扎扎实实地练,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还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在不断加强体育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 以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运动能力为基础, 根据学校各方面的条件和多数学生的兴趣, 在每一类运动项目中选择若干动作技能作为教学内容, 并有意识地渗透体育文化的教育和体育意识的培养, 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只有如此才能使他们热爱体育运动, 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进而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学生运动兴趣的产生源于需要, 其包括直接需要和间接需要。直接需要是指学生被某项体育活动本身所吸引, 内心中产生了学习或参与的欲望。学生如果有了这种需要, 就会对某项活动产生浓厚兴趣, 并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间接需要是指学生在充分认识到体育的意义后, 对进行体育锻炼的效果感到需要。这种间接需要并不完全是教师口头教育的结果, 它的产生也离不开学生平时的体验。学生有了这种需要, 同样会产生运动兴趣。如, 很多学生对中长跑不感兴趣, 但中长跑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 在这种需要的刺激下, 部分学生会逐渐对中长跑产生兴趣。

二﹑关注个体差异, 改变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与运动兴趣 篇8

一、结合学生特点,挖掘教材内容,调动运动兴趣。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在这一时期,学生在身体的形态、机能上,在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展上,在肌肉力量和运动能力上,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尤其是第二性征出现。男女生对各种运动项目有了不同的兴趣和选择: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竞赛性强的运动项目,像球类、田径、武术等,女生则喜欢动作强度不大、节奏韵律感强的运动项目,像韵律操、舞蹈、羽毛球等。此外,由于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的提高,男女生都会对一些技巧性动作产生兴趣,像支撑跳跃、滚翻等,至于竞赛类、娱乐类、游戏类的运动项目在整个中学时代都深受学生喜爱。因此,要想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的特点、难易程度、学生的个体差异,深入挖掘教学内容,选择实用性、趣味性强且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项目来满足学生的需要,教材的选择一切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

二、变换教学形式,体验成功乐趣,培养运动兴趣。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如果学生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这种情绪反复发生,对其兴趣的产生和保持就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以下几方面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运动的乐趣。

1. 运用分层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降低练习的难度与强度。将学生客观地分成多个层次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尽可能设置相应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上升下降,从而尝试多个层次,体验失败与成功。例如在教授跨越式跳高时,预设不同的高度,使学生在练习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随时调整组别。又如在练习耐久跑时将学生按层次分成A、B、C组,学生根据体能情况选择不同的组别,这样学生都能在体验成功中享受到运动的乐趣。

2. 运用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教学优势,给予学生充分练习、交流的时间,为他们提供合作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他们彼此激励,互相配合,共同提高,既能充分调动积极性,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又能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发挥内在潜能,在尝试、失败、探究、创新的过程中享受运动的快乐。

3. 运用启发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启发式教学组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体验成功。例如在前滚翻教学时,教师演示并启发学生:“方形和圆形物体什么情况下会滚动,哪个更容易滚动?”这样,学生很容易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创设情感环境,体验快乐体育,激发运动兴趣。

教学过程既是师生学习的过程,又是情感活动过程,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应该说:情感是教学过程中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润滑剂。教师应注意加强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课堂上多表扬少批评,以一颗真诚的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才会对老师所教的知识技能产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体验到运动所带来的快乐。此外,有意识地利用场地、器材,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情境场面,将教材内容寓于这些活动情境中,也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总之,愉悦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四、适当开展竞赛,享受快乐体育,提高运动兴趣。

体育竞赛是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中学生朝气蓬勃,有着强烈的荣誉感、表现欲,教师巧设竞赛,便能激发学生的求胜心,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也会大大加强,例如个人与个人比高、比远,小组与小组间的比快、比反应,男生与女生间的比质量、比作风,等等。强强对抗、强弱追逐等练习项目,可让每个学生在“大显身手”的同时,在竞争中体验到成功与失败,从而激发他们参与学习、参与运动的兴趣。

教师在组织竞赛时,选择的竞赛内容要新颖多样,竞赛的目的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如:在教授篮球“原地运球”时,教师先让学生比控球能力、比运球数量,基本掌握后比花样运球。这样,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运动兴趣也会持续高涨。

此外,教师在组织竞赛时还要合理运用规则,在公平的比赛竞争中,尽量使各类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都能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在竞赛结束时还要及时进行小结和讲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身心愉悦。

五、合理运用评价,营造快乐氛围,保持运动兴趣。

教师正确而适宜地运用表扬、鼓励和提示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能起到调节作用,会使学生产生胜不骄、败不馁的积极情感反应,从而发展学生的运动兴趣。应当看到的是,中学生毕竟还很稚嫩,在运动的过程中总会碰到困难,遇到挫折,何况学生的知识能力均存在着差异,自控能力也不一样,要想使学生保持运动兴趣的持久性,教师就需要对他们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指导、少一些指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学、会学。

“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的兴趣”。然而,学习兴趣的获得总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优化教学途径,多渠道地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运动兴趣,努力打造快乐的体育课堂,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运动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04)

[2]刘桂娟.浅说兴趣与体育教学[J].教苑荟萃, 2009, (18) .

[3]王凤林.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 2007, (04) .

利用体育课培养学生运动兴趣 篇9

学生对运动兴趣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也不是一气呵成功夫。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 教师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运用循序渐进的方法, 本人用多年实践总结如下的一些心得:

一、愉快教学, 建立兴趣基础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贯彻愉快教学的宗旨是要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 满足其趋乐避苦的欲望, 由此而产生体育兴趣。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教师自身的模范作用, 教师懒懒散散, 学生就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教师严于律己, 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首先做到, 学生就会模仿老师, 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表率行为, 具有很大的感召力, 能对学生产生有力的感情作用。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 平等、亲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必然洋溢着和谐、友爱的气氛, 师生以舒畅、愉快的心理投入教和学, 形成积极的体育教学心理气氛。能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和对任教者产生好感, 从而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学生练习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 鼓励学生不断进取, 运用身体语言如表情、点头、眼神、微笑等, 激起学生的积极情绪, 使他们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加深对体育课的兴趣, 以积极的姿态, 主动参与, 在快乐中学习。

2.运用多种手段实施愉快教学

要使学生能愉快的学习必须使课堂中教与学的过程是一个愉快过程, 因此, 就必须在这个过程中挖掘其快乐的潜力。通常在体育教学中准备部分不外乎慢跑、徒手操, 久而久之, 学生感到厌烦。但是, 如果我们运用音乐完成动作, 那么, 效果就不同了, 学生的兴趣会增加。另外, 还可以运用组织得法的游戏, 让学生在快乐中练习, 以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

二、倡导竞争, 激发兴趣需要

学生的特点是争强求胜, 渴求表现自己。在教学中创设竞争情境, 提供竞争机会, 让他们在竞争中展示自己,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组织竞赛要合理, 正确地运用竞赛规则, 竞赛的目的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竞赛的内容要多样化, 如:个人与个人, 小组与小组的比高、比远、比快、比反应、比质量、比作风等, 竞赛结束后, 表现特别好的学生, 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教师必须进行小结和讲评, 表扬优胜者, 以示鼓励, 满足青少年的好胜心理;对于失败的同学则要鼓励他们振作精神, 争到再赛的胜利。

这种热烈课堂心理气氛中, 学生情绪高昂、热情, 回答问题积极、观察示范认真、动作技术掌握效果较佳。

三、满足需要, 培养兴趣爱好

活泼好动是青少年的天性, 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差, 容易受新异刺激的影响。如果不采取一定措施, 将对提高体育兴趣有阻碍作用, 因此, 我们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 并加以诱导。在体育课上学生希望教学内容常常换新, 使每节课教有新东西、新收获、新活动。体育教师应在贯彻大纲内容的前提下, 尽量在新字上下功夫, 如:喊口令既可以教师喊或哨子吹, 又可以学生喊, 师生协作喊, 节奏下或音乐下练习;队列练习, 可以排成四列横队, 四路纵队, 圆形队、 弧形队等, 只要教师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 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 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 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发展和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四、鼓励成功, 创造兴趣体验

学生在求知欲的基础上努力参与并取得技能进步时, 他对成功的表现会产生积极体验并对此项体育活动更加关心。因此, 要想使学生产生体育兴趣, 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怎样才能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呢?由于班级中学生素质良莠不齐, 因此, 要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 必须有一个弹性的标准和要求。在体育课中运用分层的教学有很好的效果。所谓分层, 即利用学生的不同素质, 客观地分成多个层次组, 它是一个动态的分层, 每个人都有一个基础层次, 同时亦可上升下降, 从而起到尝试多个层次, 体验多个成功, 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 最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五、课内外结合, 提高兴趣爱好

虽然体育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体, 但是, 由于体育课有其特殊的一面, 有许多练习需要延续到课外来提高质量。 如果在教学中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的作用, 那么会使学生失去对体育兴趣的进一步提高, 同时阻碍体育的自学性和终身教育。因此, 我们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进行练习, 通过练习, 把体育课中的练习质量进一步提高, 从而增进体育的兴趣。另外, 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各自喜好, 组织各种兴趣训练组, 提高专项成绩,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六、因人而异, 增强兴趣

按学生兴趣选择进行分组教学。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诸因素中作用极明显的心理因素。由于学生兴趣不同, 往往对同一教材、同一内容产生不同兴趣, 其教学结果也截然不同。为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个性, 教师可按学生兴趣选择分组教学。由于小群体学生都是喜爱某一项运动而自愿参与学习的, 学习动机肯定积极。这样的组织安排, 不仅使学生会全力配合, 易于完成教学任务, 也能使学生尽情运动、享受, 心境会格外开朗。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质及运动能力等差异, 区别对待, “一刀切”的要求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 要维护不同学生的练习兴趣, 所提出的要求因人而异, 区别对待,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须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目标。

七、小结

体育教学与运动兴趣 篇10

一、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形成愉悦课堂氛围

体育兴趣是人们为求积极和优先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它是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互联系的意向活动, 是个性的最直接的体现。大教育家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来自哪里?兴趣来自生活体验.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 其表现方式也是呈现多样化。特别是在体育课中, 学生在实践中容易把生活体验带到学习中来, 而个性因素往往制约了表现方式。如好动的孩子他对任何体育活动都非常感兴趣, 但其组织纪律性的意识不强;内向的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较弱;凭趣的孩子只凭个人兴趣有选择地进行活动。在我任教的班级就有一个特别顽皮好动的学生, 上课在教室里坐不住, 上体育课无集体意识, 许多老师对他束手无策。通过几次接触, 我发现他自尊心特别强, 不服输, 在同学面前爱表现。所以我积极鼓动其参与课堂的管理, 让他负责体育器材配置和回收, 转化其活动兴趣, 培养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在说服教育的同时, 说明器材管理这个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老师的重视程度, 要胜任这份工作应该在课堂上做其他同学的表率, 建立威信。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 这位同学的组织纪律性和活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并且把器材管理工作做得有条不紊。综合上述因素, 我建议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与学生建立一种合作与互动的关系, 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 使体育课堂成为学生兴趣充分展示的舞台。

其次, 要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针对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情境。情境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低段学生, 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 兴趣也比较容易激发和转化。因此教师选择内容时也应多样化, 从学生心理和生活出发, 多选择一些儿童化, 趣味强的运动项目, 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法加以引导和转变, 让学生放开心扉, 融入到老师设置的情境中, 激励学生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 并且在实践中体验到体育学习带来的无穷快乐。

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 激发学生运动潜能

对于谁是主体的问题, 教师是具有权威性的, 教学的中心是教师, 虽然这个观点已不占主流, 但是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却往往忽视了这个问题。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 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为其接受。教师是主导者, 组织者, 他对整个课堂起调控作用, 只有通过教师才能达到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主体性教学的学生观是:没有差生而只存在互相差异的学生。我们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提倡个性发展, 更要理解个性发展, 个性发展并非教师依照每个学生的意愿进行针对其个人的教学, 学生喜欢什么学什么, 而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尊重其主体感受, 发挥其主体作用。特别是我们广大农村学校, 场地器材比较落后, 许多方面还不能满足学生活动的需求, 而且许多体育教师要兼职好几门课程, 造成了教师对体育课敷衍了事, 讲得多, 动得少, 不注重学生的感受, 更谈不上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我们的许多认识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 课堂上必须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上, 针对差异启发引导, 独立探讨, 获取知识, 从中真正体验到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 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把体育学习看成一种既紧张又愉快的活动, 从而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体育教育要生活化, 教师在教学的应用中也要转变思想, 抛开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 从增进学生健康这一目标出发, 认真分析教材特点, 仔细研究教法, 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的需要, 因材施教, 充分展露其个性天赋, 鼓励学生自觉的、主动的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在中段年级一节利用轻物的练习课中, 我把用什么器材练习的问题交给了学生, 学生对我的问题非常感兴趣, 最后学生是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塑料袋装报纸替我解决了难题。于是在课上我也放开手脚, 让学生自己自由想象设计练习, 他们觉得长长的塑料袋像尾巴, 总结提炼出了不同形式的抓尾巴游戏;看报纸装进塑料袋像炸药包, 与我交流后完成了最感兴趣的战斗游戏, 我不得不叹服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妙用。需要注意的是, 我们所追求的个性发展是放在整体教学的角度上, 以学生整体发展为导向, 以整体活动促进个性发展, 并不是偏激地由学生随意放纵, 进行"放羊式"教学。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应该表现在对学生差异的充分认识上, 对教学目标的充分理解上, 对客体价值的充分发掘上, 对教学方法的充分运用上, 而不是利用教学舞台淋漓尽致地进行自我表现。

三、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体育教学是以实践课为主体的一门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一起练习、游戏、比赛, 共同吃苦受累, 共同分享胜利的快乐。我认为学生的感受是最真实的感受, 学生的评价是最贴切的评价。我们体育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自己, 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因为教师自身素质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 两者之间存在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教育关系。体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与学生民主、平等地进行合作交流, 而不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地进行“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这样学生只是在被迫接受, 没有独立的见解和个性化的发馈。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才能使赢得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敬, 从而提升其人格魅力, 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形成最佳的教育情境。也只有这样的体育教师, 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使学生自主创新, 进一步促进个性的发展。

世界本身在无时无刻的变化, 体育运动本身就是在不断的发明、创新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在体育教学中, 创新和个性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 个性发展往往决定创新能力的提高,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立的个性, 每个人都有对问题的不同看法, 他们所感受和需要的可能就是我们教学中忽略的, 所以我们身边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巨大的宝藏。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 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加以适当的评价和鼓励, 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要积极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 充分发挥他们的求索精神。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 往往更具人性化, 教师应多尊重和采用学生的想法, 让学生在自主中求得创新, 而创新能力的提高又作用于促进个性发展。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过程中, 如可让学生设计游戏或改进游戏方法等, 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在整个课堂里进行加工、提升、运用。我曾经在上小皮球课时, 让学生自己体验小皮球的玩法, 他们自由创造了十几种练习, 有抛接、投掷、滚球、传球等等各式各样, 筛选出几种学生参与性较强的“炸暗堡”, “搬运瓜果”等进行游戏教学。学生在学中玩, 玩中学, 达到非常好的锻炼效果。同时这节课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我们要善于发现蕴含在身边的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 其实我们的孩子每天都在不断地发展、创新。

四、教师身体力行, 养成学生运动习惯

学校要求教师在课间和学生一起进行形式多样的活动, 如跳绳、踢毽子、打乒乓球、打羽毛球、转呼啦圈……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同时, 也把教师纳入到这一活动之中。既缓解了老师们紧张的教学压力, 也锻炼了身体。同时由于老师们的示范作用, 还激发了同学们每天做操健身的热情。要让各学科教师协作参与, 共同开发大课间活动文化。

五、实行多元体育项目, 学生运动各尽其能

今日之责任, 不在他人, 而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强则国强。一个“智”和“强”充分阐明了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 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关注学课间生活, 让学生在玩中学, 乐中学, 增强学生体质和身体协调能力, 锻炼他们的意志, 培养他们健康、开朗的心态, 提升教育生命质量, 是目前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学生们往往在大课间尽量地展示自己的个性, 尽情地宣泄自己的情感。这些自由的时空是对学生心理和生理的一种宝贵的弥补, 它让学生们放松了心情、释放了压力, 同时也能充分展现学生之间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情谊以及规则意识、公平诚信意识和团队精神等优良的思想品质。由此, 阳光体育运动及大课间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锻炼身体、陶冶大课间活动的自主活动也包括民间传统体育游戏、队列队形变换、徒手操、轻器械操、形体训练、体育舞蹈、韵律活动、健身自编操 (校操、班操、主题操) 、武术等以及爬越、球类、田径等自主健身活动。整个过程在音乐伴奏下进行, 对于音乐、音响、服装、器材安排、场地划分等运用与编排应科学而富有创意。

体育活动时间长, 活动内容多, 组织形式活, 练习强度适宜。不仅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 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 更是能让体育运动成为一种习惯良策, 而且所有师生都必须参与其中。“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必将能够实现。

体育教学与运动兴趣 篇11

一、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一个人如果对某一活动有兴趣,就会形成爱好,并最终成为习惯。所以,在上体育课时,教师可以先进行一些调查,了解学生对哪些体育项目感兴趣,再进行适当的引导。开始的要求不宜过高,要能使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锻炼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从“要我练习”变为“我要练习”,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学生的体育意识也会逐渐形成。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具有强烈体育意识的人,会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这样的兴趣并不随求知欲的满足和客观条件的改变而减弱或消失。

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对相关的体育活动有了兴趣,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了,这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1.体育锻炼的认识能力。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从而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体育锻炼的自我调控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培养学生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如在练习时有关练习的运动量、运动强度的调节、技术动作的自我纠正、活动时间长短的安排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的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能积极参与,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体育锻炼的组织能力。许多体育活动需要教师进行组织,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组织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各项体育活动,使体育活动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学生在锻炼与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4.体育锻炼的自我检查能力。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掌握有关健康和运动的知识和技能,知道练习的方法的正误,并能及时进行纠正,使体育活动能有质量地进行,也使自己在体育锻炼中体验到乐趣。

通过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使体育活动逐步成为学生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这样体育意识在学生思想中也逐步形成。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1.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一名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体育知识和技能,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正确优美的动作示范可以提高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完成教学目标。如果在一节支撑跳跃课上教师自己动作做不成功,却要求学生大胆点,学生是很难把动作做好的。所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对体育教学和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都很重要。

2.注意边缘学科知识的学习,使知识能综合化、网络化。体育与健康的理论基础包含了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生物学等学科知识。体育教师必须掌握、了解这些知识,才能在教学中掌握学生的心理,不断激励学生,激发学生运动的欲望。同时,21世纪是网络时代,要掌握有关的现代化教育方法和手段,给学生直观、形象、清晰的教学过程。例如:现代多媒体的体育教学方法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它是将光、声、音像等多种手段相结合,教师可将更多最近发生的体育事情更直观地搬上讲台,充分体现现代技术教学的优势,发挥其整体功能。因此,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所采取的手段,使学生为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从而了解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使他们乐于锻炼、享受体育。

3.教师要有良好的思想素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我们可以想象,一位平时注意仪表、做事严谨与一位平时不修边幅、做事邋遢的体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地位是怎样的。在教学活动中热情地传播真理、勇敢地坚持真理,也是教师思想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学生渴求知识、追求真理、喜欢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时期,教师应当满腔热忱地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教育、引导学生,培养起他们尊重科学、尊重真理的良好品德。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尊重学生、治学有方、态度友好、赏罚公平、帮助学生等。这样,体育教师就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思想素养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思想意识、做人方法上受到启发、熏陶,才能使学生有更高的热情进行体育锻炼。

4.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享受快乐体育。体育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是体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相统一的活动。过去,有些教师对学生只是一味地教,要求学生一味地学,不注意教学方法,这样使学生的思想受到压抑,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和教学的不同环境,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创设一种宽松、活泼、和谐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体育教学与运动兴趣 篇12

一、小学时期学生的特点

1. 小学生的生理特点

小学生处于儿童期,呈现出快速生长的趋势,是为日后身体生长打下基础的时期。小学阶段的学生肌肉娇嫩柔软,性格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神经系统灵活性不高,正是发展平衡性、协调性、灵敏度、反应速度等身体素质的黄金期。

2.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情绪丰富且不稳定,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思维能力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存在意志力较差、依赖性较强的现象。同时,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的兴趣扩大并分化的时期,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因此,在这个时期对小学生进行体育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

二、目前小学生体育教学状况

新生代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倍受宠爱,过着娇生惯养、衣食无忧的生活,明显缺乏吃苦精神,入学前身体素质就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进入小学后,随着学习压力增大,运动时间更加少,造成小学生视力不良、肥胖的现象日益严重,与以往相比,小学生的耐力、体力与速度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同时,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阻碍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首先是部分学校在思想上不重视体育教学,把体育教学当作副科进行安排,缩减小学体育课的课时。其次是部分老师怕学生性格变强,不便于管理,而不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再次是部分学校和家长怕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发生意外事件,怕伤害学生身体。最后,部分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体育教师不够专业,同时存在体育教学设备和场地紧缺的现象。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小学生不能得到很好的体育锻炼,进而影响了小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和技能的养成。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策略

1. 提高对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视

小学体育是让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途径,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发展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针对小学生体质逐渐下降的趋势,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当有足够的认识和准备,有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首先,在课程上提高认识,打破副科的老观念,合理安排体育课程。其次,加大经费投入,健全师资,强化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完善场地和运用设施,以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再次,学校要积极做好家长的工作,积极支持孩子参加体育锻炼。通过这些措施,能够保证体育课程的正常进行和开展。

2.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法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小学生意志力差,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还具有活泼爱动、好奇心强的特点。而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相对简单,缺乏技巧性和灵活性,同时教法单调呆板,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运动缺少兴趣。通过运用游戏法,将体育锻炼合理地与游戏的娱乐性相结合,吸引学生参与。同时将单调、枯燥且需反复练习的技术动作设计成游戏的形式进行练习,可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并会收到良好的练习效果。例如在学生身后系根小短绳,作为尾巴,带领学生玩捉尾巴的游戏,能较强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或者将学生分成多组,组织打活动目标的游戏,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灵敏度。这样一方面能够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同时还能通过游戏来有效满足学生好动、活泼的天性,从而逐渐让学生体会体育运动的乐趣。

3. 教师结合实际合理编排项目

单一的体育项目和反复的练习,不仅会伤害小学生参加的积极性,还让学生厌倦体育运动。因此,利用小学生具有喜欢新鲜事物,容易被大众流行的事物所吸引的特点。要求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地编排体育运动项目,不仅能为体育教学注入新的教学元素,还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

如教韵律操时,结合时下比较流行的骑马舞,教师预先编排动作简单,但是贯彻了骑马舞精髓的舞动,而后通过观看视频和教师的现场示范,让学生学会简单易学的骑马舞。在练习的过程中,通过播放活泼、节奏欢快的歌曲的同时,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整套骑马舞。这样不仅能满足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的特性,还激发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乐趣,进而能让小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4. 进行合理的鼓励和表扬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这样才能在课程中调动学生的情绪,才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这样教师才能容易地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引导。因此,在体育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鼓励和激励,提高学生的信心是很有必要的,通过教师的积极表扬和树立榜样,能激发学生向上的精神;同时还应对暂时失败的学生进行鼓励,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学习兴趣和信心。这样拉近了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不知不觉中进行积极练习,更容易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四、小结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展的重要阶段,经过良好的体育锻炼能使小学生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同时,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学习运动技能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好学生的运动兴趣,对实现学生的终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洪.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兴趣[J].沈阳体育学术,1995(13).

上一篇:交通指挥系统下一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