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兴趣培养研究

2024-07-29

体育教学兴趣培养研究(精选12篇)

体育教学兴趣培养研究 篇1

早在1976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 社会的发展应是“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现在, 越来越多的人们, 把人的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如何使学校体育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然而, 在目前的学校体育教育中, 还存在着许多与“人的终身发展”不和谐的因素, 最突出地体现为学生对体育兴趣的淡薄, 其主要表现有:一是学生喜欢活动, 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现在的学生好动, 吵闹起来追追跑跑, 不亦乐乎, 一旦到了体育课上却没了劲, 或者自己搞点活动还有点劲, 一到体育课上对规定的练习, 就没有了积极性。二是除了几个足球迷外, 真正能参与到日常体育活动中的所占的比例很小, 而且, 即使是足球迷, 可能也只停留在电视观看上, 对球星、球赛虽可以作肤浅的评头论足, 自己却不会去参与, 也难以有欣赏品位。三是把体育当作一种被动的不得不做的任务与负担。如果没有考试, 可能连最起码的活动也不乐意, 一旦出了校门, 可能就不再对体育有什么兴趣。有这种应试的观念在, 就是在学校也难以通过体育活动达到增强身心健康的目的, 难以有欣赏体育活动与欣赏的良好习惯和能力。四是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 认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是浪费时间。教师、家长、社会对学生考高分上大学寄予厚望, 而非高考科目的体育认为可有可无,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是浪费时间, 殊不知体育锻炼是促进身心健康, 提高学习效率。另外, 受“应试教育”影响, 教师作业布置量非常大,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使学生无法抽身于体育锻炼, 也就谈不上兴趣培养。鉴于以上认识, 我们当今的学校体育, 应着力培育学生的体育兴趣。下面结合日常体育教学的一些尝试, 谈谈体育兴其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1 多方激励, 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学生升入高中后, 都有一种新鲜感, 在各方面都有一种“重新做人”的感觉。高中的体育课是怎么样的, 苦不苦, 有趣没有趣, 这些都是他们关注的。而在以往的教学中, 不少教师怕学生不听话, 第一堂课总是板着脸讲体育课的规矩, 不准这样, 不准那样, 学生听听高中的体育课不过就是多年来“领教”过的东西, 心理上就有了抵触情绪, 这样要想培养兴趣是困难的。

针对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 在高中体育教育起始中, 想方设法使学生对体育有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意义是深远的。

1.1 名人激励

向学生介绍一些体育明星的成长历程和辉煌成绩以及轶闻趣事, 如篮球明星美国的乔丹、奥尼尔、足球明星巴西的罗纳尔多、英格兰的欧文、贝克汉姆。特别向学生介绍运会冠军的辉煌成绩和他们为国争冠的奋斗足迹, 如乒乓名将邓亚萍, 跳水名将伏明霞、田亮、熊倪, 举重冠军我省运动员占旭刚, 以及我国第一块奥运会金牌得主徐海峰等等。

1.2 健身佳话

利用自己学校身边经常参加锻炼的生动事例鼓励学生, 如我校的一位后勤师傅, 每年坚持冬泳, 精力充沛, 身体强壮, 生活愉快。此外, 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反方面的事例, 如一些大学教授, 科学家英年早逝的现象, 树立练好身体为社会做出自己更多贡献的理想。只有自己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学习, 更好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把身心健康与生存、学习、生活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这样把体育锻炼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并能长时间的保持这种兴趣。

1.3 体坛兴趣

通过对体坛趣事了解, 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从六十九年前刘长春一人独闯奥运会, 到新中国体育健儿把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擎起在赫尔辛基奥运会上空, 到二十五年前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一枪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零的突破。

1.4 未来体育

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人的自身发展, 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身心健康是人们的第一需要, 未来体育将以健身和休闲体育为主要内容。未来社会一方面竞争日趋激励, 在工作中需要人们付出更多的脑力和体力;另一方面随着双休日和各种假期的争多, 休闲时间也不断增加。参加体育活动成为人们的一种需要, 也将是一种时尚。有鉴于此, 我们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中, 学会科学地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 掌握一项或几项运动技能。

2 多维改革, 营造良好的参与氛围

2.1 精心备课, 改变教师形象

既要做严师更要做益友, 有严格要求但平易近人,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觉得体育教师有学问, 懂技术、会指导。对体育的接收往往从对教师的接收开始。所以要求体育教师一开始就要以亲切自然的表情、认真而谦虚的态度, 体态端正、衣着整洁、落落大方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 用热情洋溢的语调向学生问好。在教学中教师讲解要简洁, 语言精炼, 吐字清楚, 声音洪亮;根据教材情况可变一些通俗、简单、易记的顺口溜、口诀等;教师的指导语, 一要准确, 说中要害;二要用积极性语言, 挖掘学生在活动中的“闪光点”给学生以鼓励、赞许、肯定。同时还要善待包容每一位学生, 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 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工作中, 对学生多一点沟通与交往, 少一点架子与对立;多一点肯定与鼓励, 少一点轻视与批评;多一点疏导与宽容, 少一点禁令与责罚。在学生练习中发现错误, 耐心指导, 拉近与师生之间的距离, 融洽师生之间关系是改变教师形象的基础。

2.2 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参加与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还需要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学中的任何方法如果常年不变, 不管一开始有多大吸引力, 到后来肯定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早在耐久跑教学时如果让学生经常围着操场一圈一圈单调乏味的跑, 学生练习几次后就会产压抑情绪, 从此对耐久跑丧失兴趣。所以在耐久跑教学中可采用穿插图形跑,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采用越野跑, 走跑交替, 有条件还可以采用定向运动方式进行耐久跑练习等。在教学中经常变换教学方法, 使学生觉得意犹未尽;在众多的教学手段变换中, 游戏和教学比赛时经常采用, 并且应用面广。

2.3 精心设计活动过程, 培养学生参与能力

有了能力, 会有成功的享受, 就会乐意参与, 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兴趣。

3 多方合作, 确保兴趣培养的顺利进行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单靠体育教师“独家经营”,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效果不好, 能依靠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那么肯定事半功倍。

3.1 在学校有关方面的配合与合作

体育兴趣培养, 需要有一个体育文化氛围, 在创设校园体育分为过程中, 有些工作不是体育教师力所能及, 要争取学校其他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如得到政教处配合, 在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每天播放体育新闻, 定期播放体育专题节目。每年开展文化体育艺术周活动, 在活动中, 组织各类体育比赛, 体育辩论赛, 开设体育讲座, 安排体育欣赏, 扩大学生参与范围。我们每年与各年级组织配合, 开展各种小型体育竞赛, 如班机跳绳比赛, 拔河比赛和年级球类联赛等。

3.2 与班主任和其他文化课教师的配合与合作

班主任老师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 一般与学生接触时间较多, 对学生具有较大影响力, 班主任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也会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产生很大影响。

以上是笔者粗浅的认识, 体育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而却因为个体的差异性, 在现行教学条件下, 许多工作难以到位, 但这不能成为我们在这方面有所松懈的借口。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为了国民的基本素质和国家的发展前途, 在高中体育家学中能为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多什么, 我们当努力为之。

体育教学兴趣培养研究 篇2

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其进行学习的关键所在。如果拥有对学习的极大兴趣,学生就会将自身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且还乐此不疲。英语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门新鲜的语言,所以小学生会对这种新鲜感产生一定的好奇心。这样在此基础上教师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极大热情,而且还能够使得学生爱上学习英语。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兴趣就变得至关重要。

2对于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分析

2.1充分渲染课堂的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而学生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对于小学生时期来说,是学生进行性格、品行的重要塑造时期,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一点。注重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塑造,只有身心健康的学生才能进行更好的学习。教师要全面的对学生进行了解,充分的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点进行及时的掌握。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渲染课堂教学的氛围,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氛围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时刻的保持活跃的状态,耐心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并且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应该和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

2.2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进行游戏,这样就将死板、鼓噪的英语学习变得生动起来。小学生对于游戏本身就充满了兴趣,而且能够使得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且对于英语单词的记忆更加深刻和牢固。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使得学生在活跃和轻松的氛围之内就能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够极大的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比如说,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学习关于动物的单词,如果只是教师一味的教学生进行发音和背诵,学生就会对其失去兴趣,并且学生还会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放映,将动画片中的动物片段对学生进行展示,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再将所要学习的英语单词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入,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对于单词的学习也更加深刻和具体。教师还可以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英语儿歌这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兴趣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够丰富英语教学课堂的内容,而且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易于接受和学习。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本身的语调就具有一定的特点,因此,通过学习英语儿歌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够对英语学习产生一种极大的兴趣。

2.3教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只是单纯的进行学习远远不够的,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交流和互动,()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的讨论,然后再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慢慢的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问题的发现,然后进行相互的探讨,并且对于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相应的奖励,这样也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2.4教师不断的对学生学习进行鼓励和表扬

对于小学生来说,表扬和鼓励是其对学习产生兴趣不可或缺的方法。教师能够使得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主动的喜欢上英语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得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相适应,这样就能够使得小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一种活跃的状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相应的鼓励,这样就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信心,并且,教师还应该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这样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就会充满热情和兴趣。

3结束语

作为教师而言,主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学习,掌握所学知识。对于如何才能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这个问题是教学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的重要途径。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身心都处于塑造时期,因此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就变得更加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尽可能的适应学生的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

【参考文献】

[1]李爱红。浅谈小学英语教学对学生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12)。

[2]李静。浅谈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1)。

[3]李丹一。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兴趣培养的思考[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

体育教学兴趣培养研究 篇3

只要体育教师选择好中学田径教材的内容、挖掘田径运动中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注重田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加强中学田径教学完全可以的。我们体育教师也只有树立新的田径教学观、学生心理健康观和质量观,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才会对中学田径教学良好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确立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

首先从全体中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入手,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以他们的发展需要为中心来选择和设计田径教学和竞赛活动的内容、目标;其次教师要在教学中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方面的优势,努力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特别喜欢打篮球、会打篮球,他就可能经常去打篮球;如果他不会游泳,我们很难设想他会经常去游泳。所以教师从学生一入学就给学生这样一个目标:要求学生在中学阶段至少掌握两种以上的田径运动技能。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这样,就会使那些非常不喜欢体育的学生也给自己制定出一个学习目标,有了目标自然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了。

(二)依据中学生生长发育规律、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教学

初中生的肌肉力量、肺活量、血压、脉搏、血红蛋白、神经系统等均有较大的发展变化。其肌肉生长落后于骨骼,还处于生长时期,肌肉横断面积小,肌纤维较细,肌肉收缩的有效成分少,因此少年的肌肉收缩力量不如成年,肌肉伸展性也比成年人差,肌肉工作耐久力差、易疲劳,恢复比成人快。教学时重复次数不宜过多,突出教学手段的多样性至关重要;一堂课尽量安排几项练习内容,利用多个手段,使学生感到田径教学丰富多彩,很有意思,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系统化,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

在田径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一改过去教师高高在上,用命令的口气“注入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走到学生中去组织每一节课,组织形式“围绕学生转”,教学体现多样化,让学生动起来,而不是很多时间是教师在讲,学生在“无聊”的听或练。课上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或整个学习过程中,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在游戏和娱乐中发展能力获得知识。一开始,学生也有些不适应,因为他们习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师事先安排好的思路下进行学习,没有主动思考的能力。教师必须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这样他们的思维才会开阔、才会富有想象力。

二、培养中学生田径兴趣的方法与途径

从中学体育教学来看,田径运动的教学任务最难完成。因为田径教学比较枯燥无味,很多学生对此缺乏兴趣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抓住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田径教学中首先应抓住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跨越式跳高教学中,教师可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跨越式跳高倒数第二步是大还是小?”针对学生的不同回答,教师又说:“倒数第二步大是对的,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这部分内容。”这样一来,教师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课讲授中来。

(二)通过讲解示范,发展学生兴趣

在学生对田径训练产生好奇的基础上,教师一方面采用讲解法巩固学生学习田径技能的兴趣,另一方面可通过规范优美、轻巧娴熟的动作示范,进一步发展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如轻快而舒展的跨栏动作以及优美而轻松的背越式过竿动作,都会使学生惊奇而兴奋,并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

(三)多感官全方位参与,增强学生兴趣

只有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他们建立起鲜明、清晰、正确的表象。在体育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在“动”中理解动作要领,掌握学习方法。如把动作要领编成口诀、顺口溜等形式,在学动作前先让学生把口诀背熟, 谁背得快,这样不仅可以正前学生的兴趣,而且还利于概括知识、揭示规律、简化思维过程。这时教师再做完整的示范,要求学生看教师示范的同时与口诀对号入座,这样学生既认真观看,又积极动脑,学习热情自然高涨。

(四)语言风趣幽默,诱发学生兴趣

在田径教学中善于运用赞美的语言鼓励学生,风趣幽默的语言调解学生的情绪,做到严而不厉。比如,在课堂上,经常遇到运动水平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一个新动作时,就会出现一时难以掌握的现象,这时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多用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如“不用急,再来一次”“下次你会行”用于指导则有利于加快学生对技术的理解、记忆和掌握。

(五)利用游戏、竞赛活动,巩固学生兴趣

体育教学兴趣培养研究 篇4

想要充分理解体育的重要意义, 就要从思想上入手。学校是一个育人圣地, 思想教育更是基本育人方式。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 甚至是老师更加注重“主科”学习, 认为文化课的学习更加重要, 不重视体育锻炼。有的家长为孩子安排其他课程学习, 学生几乎没有体育锻炼的时间;有些老师为了取得更高文化课成绩, 占用体育课的时间来进行课程辅导, 让同学们对体育课程更加不重视, 也影响了体育课程进度。要加大体育的宣传力度, 树立起“体育光荣”的思想观念。体育的学习, 不仅为了个人身体健康, 更代表祖国形象。学生在认同体育的同时, 带动家长重新审视体育、重视体育, 也使得各科老师不再对体育进行干涉。

二、增加师生情感, 培养对体育的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 新一代的学生对个人情感的认知比较早, 师生情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体育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生只有在认同或者钦佩自己老师的时候才会更好地学习, 只有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才会“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需具有较强亲和力, 能够与学生为友, 有较高职业道德和水平, 可以与学生做好沟通, 关心、爱护学生, 感染学生, 带动学习, 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谐的情感氛围对教学至关重要, 学生将情感融入体育的课程学习, 才能自觉、主动地接触体育, 认真、努力地完成学习任务, 真正爱上体育这门学科。

三、创新教学, 激发兴趣

(1) 摒弃传统教学。传统教学过于单调、呆板, 体育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习惯于采用传统的“四部分”结构模型, 即开始、准备、基本和结束四部分。我国早已开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新课改也不断向创新式教学靠拢, 我们体育课也必须与时俱进, 摒弃守旧、过时的传统教学, 改变以老师的传授技巧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接纳新的教学理念:“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训练为主线”。

(2) 创新教学:尊重学生人格, 结合学生实际身体情况, 编排相应教学方案, 添加教学元素, 告别单调、枯燥、强加式教学。教学过程要轻松愉快, 添加集体游戏和运动器械的使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不断提高体育老师的自身素质, 寻找教学灵感, 不断更新教学方案, 寻找更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学方式。营造一个活跃、趣味、相对自由的课堂气氛, 让同学们发现自我、认知自我、完善自我。

四、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初中生活, 正是学生培养个性、充满表现欲、需要得到认同的时期。学生的性格、需求、目标、兴趣等各不相同, 身体素质也存在差异, 而初中生已经开始渴望成功, 以便得到他人的肯定。作为一位体育教师, 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 进行快乐教育教学。根据学生素质的差异, 调整教学方案。对身体素质高、技能强的同学, 可以为他们适当增加难度;对身体素质较底、技能较弱的同学, 可以为他们适当降低难度。通过难易程度的调整, 使同学都可以完成任务, 增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自信, 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兴趣。例如, 能力高的学生跑外圈, 能力薄弱的学生跑内圈, 使双方尽可能同时完成练习。跨栏练习中, 调整栏距和高度, 让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在三步过栏。又或者, 为跳得高的同学把标杆放高一些, 为跳得较低的同学把标杆放低一些, 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取得成功。通过分层教学,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任务, 发现自己的力量, 发现自己的才能, 体会成功的喜悦。

五、合理教学, 选择最佳方案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仅是体育教师还要充当一位业余心理学家, 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 学生对新奇的事物非常感兴趣, 学生们更愿意了解和学习那些奇特、有趣的事物, 往往对这些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级水平订制教材、计划教学方案。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 学生对简单、浅显的教学内容往往没有兴趣, 不能够满足他们的好胜心、挑战欲;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所谓的“差生”, 这些学生可能缺乏学习热情, 提不起兴趣, 而导致成绩不佳, 也许他们的兴趣特点在其他地方, 被我们忽视了。学习兴趣的程度不同, 会导致成绩的差异, 然而, 学习成绩的差异也会影响学习兴趣。我们应该抓住每一位同学的特点, 合理教学, 选择最佳方案。教学方式和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密切相关, 因此, 我们在教材选择、制定学校目标和方案时, 要考虑以下几点: (1) 教材内容:结合实际、以大纲为主, 循序渐进, 教学内容必须科学、合理、创新; (2) 教材内涵:挖掘教材本身的内涵和特性; (3) 分析教材:了解教材、理解教材、剖析教材, 明确知识体系, 理清知识脉络, 划分层次; (4) 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材, 结合实际, 制定合理目标, 具有可操作性。

六、结语

对体育而言, 快乐教育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最佳教学手段。老师要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正确价值取向。让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明确学习目的, 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王德平.体育新课程教学设计[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邵伟德.体育教学模式的梳理与分类[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5 (3) .

体育教学兴趣培养研究 篇5

龚二华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因远中学)

兴趣指的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倾向与意图,它体现了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学习兴趣指的是学生希望学习知识的驱动力,倘若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从而实现理想的学习成效。针对初中学生来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事项。下面,笔者结合自身近些年来的教学感受,提出了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一、通过有趣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做化学实验,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学生亲自参与实验与教师进行指导之后,强化了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性,这有利于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热情的激发。化学实验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常常能够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新奇,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化学实验,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能够变得具体化、直观化、生动性。例如,在夏季,人们往往需要喝大量的啤酒,在将啤酒盖子打开的一瞬间,泡沫会喷洒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通常而言,一升啤酒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是5克,在制造啤酒的时候,借助相应的压力往瓶子里面灌注,为此,二氧化碳溶解在了啤酒中,可是在瓶子中存在一定的间隙,在打开的时候,只要稍微晃动,啤酒瓶中就会溢出气体形成的泡沫。这样的教学素材能够扣动学生的心弦,教师适当地讲解给学生,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也变得活跃起来。与此同时,学生也亲身感受到了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实验,获得了快乐感。并且,学生只有亲身感受和亲自动手操作,才可以切实地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奥秘,加深学习的印象,这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探究化学实验的兴趣以及学习化学知识的主动性。总之,化学这门课程的基础就是实验,化学实验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化学概念,以及提高学生观察和操作实验的技能。当然,也有利于学生严谨、认真科学态度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且更加深入地认知化学学习中实验的重要意义。

二、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生大都有着比较强的好奇心理,因此直观性的教学方式可以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以往的时候,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只是应用于教师之间的比赛,不少学校的多媒体教室仅仅一个,并非所有的班级都能够应用。而在当今明显改善的教学条件下,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已变得非常多见。教师通过体现多媒体技术的功能,能够营造氛围与创设意境,在教学课堂上呈现关于教学的文字、声音、动画、图像等,以高科技的形式与大量的视听教学信息,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化学教学活动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和主动。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化学式与化合价”时,由于缺少实验以及学生需要识记比较多的内容,学生常常感觉单调和乏味,而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能够将记忆化合价的歌谣与口诀融入其中。这样,学生在记忆化学式与化合价时会变得富有趣味性,而且非常容易,从而能够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在引导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中,累积了一定量的知识,也掌握了相应的技能,而学生需要在应用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发展与提高。为此,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设计富有层次性的化学练习题,在学生自学完每一节的内容之后,能够要求所有的`学生做完相应层次的练习题目,从而体会学习获得的成就感。练习题目的类型有:一题多解典型的题目,通过变化的题型体会知识的奥秘;设计情境,提高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多题一解,把握规律;定时训练,提高解答问题的速度等等。其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实际生活,明确实际生活和生产当中知识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持久性地把握化学知识和解答化学问题。例如,学生非常容易混淆生石灰、熟石灰、石灰水、石灰浆、石灰石,教师能够在上课之前找到一个石灰厂,在讲解完之后,组织学生进入石灰厂,以使学生比较和观察上述物质的异同之处,明确它们的用处以及转化关系,以及应用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因为清晰和直观,倘若碰到不明白的地方能够及时地进行探讨。这样,学生不但熟悉了如何制取熟石灰、生石灰、石灰石等,而且明确了建筑生产当中它们的实际应用,真正地体会到了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进而使学生的化学学习自信心增强。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务必了解学生的实际要求,让学生清楚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当持续地更新教学思想,不断地总结,重视实验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的应用,引导学生应用化学知识,从而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化学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玉芹。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 (02)。

[2]孙亚苹。新课改下如何搞好初中化学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4)。

体育教学兴趣培养研究 篇6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兴趣培养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性

一般而言,从教学角度出发,小学阶段可以说是最适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阶段。为此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要环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技巧,保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足够大的场地空间来开展体育运动,创新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二、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方法陈旧和教学模式落后

现阶段,我国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虽然也得到了很大改变和进步,但受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我国大部分体育教学模式仍然非常陈旧和落后。小学体育教师受观念制约,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因而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比较落后,课堂上的体育活动项目单一,缺乏多样化,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2.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存在问题,教学方法落后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水平,有的老师注重实际运用,但表达能力有限,导致学生很难听懂或者产生不少误解,相反,有的老师只会说,但实际操作并不熟练,没有良好的操作示范,让学生难以信服。另外,我国目前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学中都存在一个现象,就是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会简单地让小学生围着操场跑步,然后全体解散自由活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起不到任何的教学作用,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得不到提高。教师本身不具备专业的体育素养,依然运用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都将直接影响到小学体育教学的水平,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三、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

1.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往往只愿意参与体育课上的运动项目,不愿意静下来听体育知识的讲解,这给体育教师教学增加了难度。因此,教师应当结合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在以健康為主的前提思想指导下,注重教材的正确选择,明确教学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多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表达,自己开动脑筋思考,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体育基础知识,这样使得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的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2.注重情感教学,促进个性发展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情感发育还不成熟,不具备独立分析判断和思考的能力,好奇心和新鲜感都比较强,对很多新鲜事物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会对喜欢的事物产生很多疑问,如果对某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倾注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上面,也会很持久的注意力,但是一旦新鲜感没有了,便很快忘记。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应当重视运用情感教学,不断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保持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学生的喜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得到提高,有效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3.拓展丰富的教学形式

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破除传统的“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多探索一些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增设受到广大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另一方面还可以将一成不变的旧项目加入新鲜元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参与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中得到激发。例如,在跑步这一项目中,教师在传达起跑的固定技巧时,可以灵活增加新内容,通过坐着起步、蹲着起步、背向起步等新姿势进行起跑,短路程急停、急停起跑等形式,不断激发学生参与跑步的兴趣,还能锻炼学生的紧急反应能力。

4.教学中加强语言引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性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对体育知识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小学体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讲解体育知识,例如,可以举学生比较关心和关注的赛事,足球、篮球、羽毛球等,抛出一些简单的体育知识问题,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了解相关的知识,在学生踊跃回答问题之后,还应当适时给予语言上的鼓励和表扬,这样会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更加大了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科学地设计,合理地安排,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和方法。

作者简介:孙云云(1989—),女,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体育教学工作。

基于人才成长的体育兴趣培养研究 篇7

一、设置合理的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手段

小学生爱动、好奇心强,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设置就需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选择新颖、娱乐性强、能够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掌握体育知识,增强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课程内容的设置要具有亲和性、自然性和生活性。课堂中教师单纯的讲解会使学生感到空洞乏味,若能把生活中的事例搬到课堂中,学生会感到熟悉,对完成教学任务就不再是什么难事,课堂气氛也会呈现出生动热烈、学生积极性高的状态。教学手段、方法也力求多样性。除了标准的示范与讲解外,还应运用多媒体和一些辅助道具来帮助完成教学任务。多媒体形象、逼真的演绎,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接受水平,学生会更直观地领会教师的意图与学习内容,注意力集中了,学得从容,也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教学知识和理念,完善知识结构,形成新的教学与教育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使学生爱上体育。

二、利用学生的成就感,培养体育兴趣

当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成功,得到肯定的时候,就会树立体育学习的信心,才能产生和延续学习体育的持久兴趣。成就感是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一剂良药。课堂中、运动场上的一次良好的表现、一次完美的示范动作,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们的羡慕目光时,都会给学生极大的精神鼓舞,更加增强了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别对于一些体育成绩较差,很少能够取得优秀成绩, 尝不到学习体育甜头的学生来说,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体育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努力找寻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与点滴的进步,哪怕只是一次稍像样的动作都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你做的真不错”“真棒”“怎么样,经过努力你成功了,为你的进步鼓掌”,一系列的表扬,都会使学生懂得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功,会得到别人的认可,这也会成为他们学习体育的转折点。正如盖兹所说: “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取成功的努力。”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需要利用成功感来激励,他们内心会充满激动与自信,对体育的兴趣也会大增,体育成绩一定会得到提高。

三、树立学习榜样,培养体育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名言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体育运动员的资料和成长经历。如在篮球教学中,可以介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如何从默默无闻到享誉世界的,并建议学生们可以看一些篮球比赛,了解篮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如何打出又快又好的进攻等。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又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小学生具有非常强的模仿能力,尤其看到崇拜的球星,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学习与模仿,对篮球运动也会更加热爱。

四、组织体育竞赛,培养体育兴趣

只要是体育竞赛,就会存在成功与失败,成功的人可以体会到成功所带来的欣喜,与继续前进的动力,失败的人可从中承受挫折,得到锻炼,勇于克服困难,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得到大大加强。体育竞赛多数是在室外进行,无论是春夏秋冬,学生都要经受大自然的考验,夏天的风吹日晒,冬天的严寒,考验了学生的机体承受能力,更考验了他们的坚强毅力。参与竞赛的学生不仅体育才能得到展示,体育精神得到升华,更是同学之间合作精神的重塑。有些体育运动不是某个人可以完成的,需要团队协作。例如, 在足球游戏中,需要的是集体合作、互相配合,学生在有攻有守的运动中,增强了体质,培养了情感。体育竞赛活动,不仅仅是健体的过程,更是学生各项能力及感情的确立过程。通过竞赛,沟通了技巧,学会了尊重与谦让,促进了学生合作精神的养成。

奥数教学与数学兴趣培养之研究 篇8

一、奥数与数学兴趣的内涵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 真正意义上的“奥数”是指: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其始于1934年和1935年, 最早由匈牙利发起;前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时, 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的名称。它“既不是大学数学, 因为它的内容一般不超出中学或中学生所能接受的范围;也不是中学数学, 因为它有许多高等数学的背景, 采用了许多现代数学的思想方法。它是一种‘中间数学’”。

数学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数学知识, 并经常参与数学活动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有了数学兴趣就会对数学或数学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情绪态度, 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对数学有兴趣的人, 会主动地关注有关数学方面的信息, 乐于从事数学活动。

要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 必须使他们亲自感受和体验到数学知识的无限魅力。奥林匹克数学问题从题目本身到解法都充满着趣味和艺术魅力, 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和伟大的创造力, 它吸引人们积极探索, 给学生提供了充满活力的学习情境和体验数学思辨力量的机会。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精神, 是数学奥林匹克教育的一条指导原则。如果数学教学与训练工作不考虑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 长时间高难问题的训练会产生消极作用, 产生疲劳情绪, 甚至导致思维混乱变成学生的沉重负担, 有可能导致厌学。因此, 教师在进行奥数培训时, 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选择、组合、协调、重构, 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奥数教学与数学兴趣的培养

1. 通过介绍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有关情况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数学奥林匹克如同体育奥林匹克一样将公平竞争、重在参与的精神引进中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之中, 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 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荣誉感, 这对中小学生学好数学无疑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将激发青少年学习数学的极大兴趣。

2. 通过故事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来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

如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曹冲称象。石头代替了大象, 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曹冲称象就是把一个困难、复杂的问题, 变成熟悉、简单的问题来解。这样的方法运用到数学解题中会使题目简化易解。

如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 在A、B之间不断往返行驶。已知甲车的速度是15公里小时, 乙车的速度是35公里小时, 并且甲、乙两车第三次相遇的地点与第四次相遇的地点恰好相距100公里, 那么两地相距多少公里?[1]此题是一道典型的相遇问题, 但, 不停地往返, 使问题变得相当复杂。如果按照一般处理相遇问题的方法求解, 那么其求解的过程必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根据行程问题中, 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以及相遇问题的特点, 同时出发, 到相遇两车所行时间相同等。由甲、乙两车的速度可知, 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为15/35, 即3/7。由此, 把两地等分为十等份 (如图) , 则在相同的时间里, 甲行驶3等份, 乙行驶7等份。这样, 只需要数一数等份就可以得知, 甲、乙两车第三次相遇的地点与第四次相遇的地点间隔4等份, 所以, 两地的距离是:100÷4/10=250公里。

这个比较复杂的相遇问题, 通过巧妙地利用速度比, 变成了一个十分简单的数数问题。这不仅仅体现了解法的创造性, 同时, 也让人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

3. 利用日常生活的趣题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虽然他们也想努力学好数学, 但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没有愉悦的体验, 认为数学等同于枯燥、等同于繁难。奥数中的一些趣题来自日常生活, 所用的数学基础知识也不多。因此, 教师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奥数培训时, 让学生做这样类型的题, 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尝试、探讨, 使他们在“心理自由”的前提下积极动手、动脑, 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以此来改变他们对数学原有的想法。

如一个西瓜切四刀, 切成九块小西瓜, 吃完西瓜后, 要有十块西瓜皮, 问怎样切?

切西瓜是生活上经常会碰到的, 让学生没想到切西瓜也有数学问题, 从而引起学生的跃跃欲试, 提起兴趣。

教师让学生画图尝试后, 出现很如下情况:

切一刀可以分成两块;

切两刀可以分成三块或四块;

切三刀可以分成三块、四块、五块、六块、七块、八块:

(照图切2刀, 再侧切一刀成8块)

切完后, 学生发挥想象照图吃完西瓜, 这时会剩下几块西瓜皮?并作上记录, 同时注意有没有特殊的地方?特殊在哪里?经过老师的引导和同学们的仔细观察发现:三刀切成七块中的中间一块西瓜形状比较特殊, 把西瓜吃完后, 发现变成了两块西瓜皮。

如此,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解决了要解决的问题。生活中的切西瓜演化出如此多的切法。它不需要太多的数学知识, 却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 从而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4. 通过奥数中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奥数强调的是思维训练, 重在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现有知识 (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创新能力。奥数中蕴含着许多简朴的思想方法, 如:枚举与筛选、观察与实验、假设与调整以及比较、猜想、田忌赛马 (对策问题) 、从最坏结果出发 (抽屉原理) 等。渗透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如:化归原则、关系映射反演原则、变换原则、简单化原则及特殊化原则以及消元法、图解法、特殊值等, 这些是中小学数学教材所缺乏的, 而“奥数”恰好弥补了它的不足。让学生从小受到这些思想方法的熏陶, 并把这些思想方法, 运用到分析、处理、解决问题中去, 能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培养创新能力。

5. 在奥数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如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对数学很感兴趣, 曾经编过这样一道题:一组割草人要把两块草地上的草割完, 大块是小块的两倍。上午人们都在大块地上割, 午后人们对半分开, 一半仍留在大块地上, 到傍晚恰好把草割完;另一半人到小块地上去割, 到傍晚还剩下一小块, 这一小块一个人一整天可以割完。问这组割草人有多少?

分析:把大块草地看作一个长方形, 则小块草地就是它的一半 (如上图) 。本题通过阅读, 了解题中量之间的关系, 巧妙地利用图形来表示量之间的关系。

阅读数学材料也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 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提高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正如美国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所言:“如果他 (指老师) 把分配给他的时间都用来让学生操练一些常规运算, 那么他就会扼杀他们的兴趣, 阻碍他们的智力发展, 从而错失他的良机。相反地, 如果他用和学生的知识相称的题目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并用一些鼓励性的问题去帮助他们解答题目, 那么他就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 并教给他们某些方法。”

从现行的中小学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到, 奥数已逐渐走进中小学的课堂。因此, 教师要特别注意教学方法、手段等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研究 篇9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精彩的导入会让人耳目一新,学生的注意力能立刻被精彩的导入吸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积极的思维是由疑问开始的,学生由“疑”生“奇”,由“奇”生“趣”。“疑”“奇”“趣”能顺理成章地使学生以饱满的情趣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在教学“认识千克”时,先课件导入图片(一袋薯片和一袋果冻),教师提问:“同学们,老师昨天去了一次超市,买了一袋薯片和一袋果冻。怎样知道这两袋食品哪一袋比较重?”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袋食品的轻重,可以用手掂一掂,也可以用秤来称一称,以此调动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的兴趣,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二、创设生活情境,保持学生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尤其是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可以把枯燥的计算教学巧妙地融入到生活情境中去。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新授的知识,也克服了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缺点。同时,能使学生在情感体验中较长时间保持学习的热情,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在认识分数的教学中枯燥性更加突出,如果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一定会事半功倍。如新授“认识分数”时,创设野餐活动时分食品的生活场面,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充分利用课件,再现生活中“分蛋糕”的场景,让学生认识“平均分”,并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景认识二分之一。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又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三、适当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兴趣

“角色扮演”在学生的眼里似乎就是简单的游戏。其实“角色扮演”对于教学中一些学生不易掌握的难点,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无论是自身的角色扮演,还是观看其他同学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这个载体能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加深印象,使其记忆深刻。如在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方法”这一单元复习时,请一名学生扮营业员,其他人扮顾客。营业员摆开了摊:三种糖顺序放在了一张小桌上,价格标得很清楚:牛奶糖每千克12元,水果糖每千克10元,巧克力每千克20元。学生甲:我买2千克巧克力。学生乙:我带了100元买牛奶糖,能称多少就称多少给我?教师:我想买什锦糖2千克。这时有学生插嘴了:什么叫什锦糖啊?这时候小营业员一边讲解,一边把相同重量的三种糖合到一起(各1千克肯定是最简单的),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求出什锦糖的单价。通过对生活场景的再现,学生很容易理解什锦糖的意义。

四、精选趣味习题,发展学生兴趣

有针对性的、有价值的趣味习题更能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让学生自己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达到发展学生思维、形成技能的目的。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巩固运用之后,出示:品名:正方体收纳凳;尺寸(cm):30×30×30;材质:涤纶+PP不织布+纤维板;颜色:黑白。提问:30×30×30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如果要往这里放一个长40cm、宽20cm、高10cm玩具箱,能放入收纳凳里吗?这样利用多样的题型,把基础认知与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发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的兴趣得以延伸,教师可在班级里开展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一帮一”:要求每天上完新课后,每一对学生围绕本课新知出两道题进行帮扶。这样,帮人之人提高了自己,受帮之人巩固了自己,双赢的结果是教师最乐见的。比如,读书比赛。每学一个单元时,教师就要求每位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本单元的资料,比比哪组收集得多、收集得好。学生通过收集、阅读,提高了学习兴趣,更增长了许多书本中没有的知识。通过活动,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了技能,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调整自己。同时,不同的学生在活动中会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必然互相帮助、互相感染,进而共同提高水平,长久保持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六、结束语

总之,如果教师长期持续、有效地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学并始终保持着这种浓厚的兴趣,整个班级的学风就会越来越正,学生的成绩也会稳中有升。

参考文献

[1]王晴晴.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体育教学兴趣培养研究 篇10

二十一世纪,我国教育部根据本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以及学生自身的身心特点,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把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心切实放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水平上来。”显然,为了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和养成持之以恒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国家对学校体育工作指出了方向,明确了要求。田径正是顺应这种形势要求而走进了民族高校,田径运动不仅有助于民族高校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促进身心健康,而且可丰富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民族地区学生对竞技性田径运动项目的认识。此外,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振奋他们的民族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等方面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1]。

2民族高校田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民族高校体育教学大纲中田径课所占比例不高

当前,我国民族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内容多达20余个项目,其中大多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珍珠球、蹴球、陀螺、 抢花炮、藤球、各式各样民族健身舞等,仅在考试内容里还保留着反映身体素质情况的一些田径项目,如短跑、中长跑、蛙跳等, 在实际公共体育课中所执行的比例更是不言而喻。我们知道,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是指导学生自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纲要。尤其在2002年,教育部在新教学大纲中将体育课改名为“体育与健康课”,更加注重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否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如前所述,田径运动可满足广大学生大众化、多样化锻炼的需要,有助于广大少数民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提高田径课在民族高校体育教学大纲中的比例是新大纲的需要,更是少数民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2.2民族高校田径教学模式单一、方法和手段老化

目前,由于我国各民族高校田径场地设施条件的制约,绕场跑步成了每学期田径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模式也由此显得单调、刻板,这样一来,班级里有一定田径基础的学生,可以不用练习即可很容易达到田径考试要求中的及格甚至满分标准,而且这样的学生在每个班级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用这部分学生的话说“上田径课简直是在浪费时间”,显然,田径教学模式的单一影响了这部分学生上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要说培养这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了。此外,由于考核要求中也多是以跑步为主,导致在田径课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过于强调学生共性,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田径水平参差不齐,这是客观现象,如果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搞“一刀切”,“奉行一个哨子很多球,学生老师都自由”的方针策略,势必会严重制约学生的爱好、兴趣和潜力的发挥,磨灭了学生原有对田径的热情和喜爱[2]。

3对民族高校田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建议

3.1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前提

我们知道,许多体育教师习惯于把主要精力用到教案设计、 教学步骤上,这种精神固然是好的,但如果因此而忽视了师生之间情感的培养,其结果可能事与愿违,如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友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以上说明了教学不单纯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而首先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关系,即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际关系。高校田径教学亦是如此,田径教学过程中也应遵循人格上平等,交互活动中民主,相处氛围上和谐的原则,此外,在田径教学活动中努力营造一种友善的,相互信任的,相互尊重的良好氛围也至关重要[3]。比如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上,就需要教师亲自深入到学生生活中去了解学生,做学生的朋友,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协作、学生和学生之间协作的交互方式,来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激情和热爱。

3.2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高校田径教学中适量加入比赛、表演的方法,符合高校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运动技术规律,田径教学中比赛、表演的合理运用,可调动学生对田径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可促进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的同步提高,以下是笔者近几年在田径教学中感觉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一些教学方法,仅供参考。

方法一:将班级学生分成人数相等四或五组,每组学生人数及整体水平相当,举行4×100米、4×200米、4×400米接力。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担当裁判,胜出者可评出“最佳团队”等称号,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方法二:将班级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或五组,每组学生人数及整体水平相当,举行二级蛙跳接力比赛,每人最多不能超过3次机会,否则视为违规,以保证每个组里面的所有同学均能参与到比赛中来,总距离为50米或100米,在不违例的前提下, 哪组先完成即为胜方,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担当裁判,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热情。

方法三:在班级里定期举行100米、800米、1500米比赛,争取前两次课记录下每个学生的成绩,在后来的比赛中作为重要参考,实际操作如下,如甲乙两位同学在800米第一次的测试中乙落后3米,则在第二次的比赛中,将甲推后3米进行比赛,100米、1500米以依此类推,教师对比赛结果作以记录,评选出每次比赛的冠军、亚军、季军,为年终考核提供参考依据。此方法可有效避免班级里有一定田径基础的学生上课不主动、缺乏激情的现象,以及那些有差距的学生的消极心理,可谓一举双得。

3.3灵活多变、积极有效的评价体系是保障

学生在田径学习中难免会有困难、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没有田径运动基础的学生。因此教师如何来对待班级里这部分 “弱势群体”非常重要,不适当地批评、指责、漠不关心往往都会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而一旦自信心没有了,那么他们对田径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自然而然对田径学习也就逐渐失去兴趣了。比如,田径教学活动中,对待“弱势群体”的语言上要经常用“没关系、再来”,“很不错、加油”等语句, 以此来激励学生对田径学习的热情。而在年终考核时最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不要“一刀切”,考虑到学生田径运动基本素质的差异,没有田径基础,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尽管一学期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但最终也有可能达不到大纲中所要求的标准。鉴于此,建议对待这样的学生应适当降低要求,避免学生因付出而没有得到应有回报,而产生了消极运动的心理, 甚或淡化了终身体育思想的意识[4]。

3.4“学者型”的体育教师是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学生都有“向师”的模仿心里,与学生共处,教书育人的老师自然而然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尤其高校田径教师,由于田径跑跳投等小项目繁多的特点,对引导者的要求更高,因此,作为田径体育教师,最好多掌握几种田径项目中的小项目无疑是有益的。还有“身教胜于言教” 的道理告诉我们,教师自身田径运动水平的优劣,将对学生学习田径运动的兴趣产生最直接的影响。试想,如果体育教师在教授田径技术的过程中,动作僵硬、牵强、不规范,严重缺乏观赏性, 又如何能激发学生田径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可见,掌握过硬的田径专业技术是提高田径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此外, 体育教育工作者最好能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书籍让学生去阅览,树立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特有的体育教师人格魅力,以此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当然,这要求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地学习技术及理论知识,勤于思考,不断创新,向一个优秀的“学者型”的高校体育教师而努力[5]。

摘要:田径教学是体育教学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终身体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近年来民族高校体育的田径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田径运动在民族高校体育中逐渐失去其重要的地位,乃至最终被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取代。因此,如何在民族高校田径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到田径运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当前民族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体育教学兴趣培养研究 篇11

中学美术问题措施一、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点偏激,兴趣教学不受重视

老师的教学理念影响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学许多老师都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认为美术教育只要宣讲美术技法和美术知识就可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而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目前,中学美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进行美术技法的宣讲以及技能指导,所教内容也只是枯燥无味的课本内容,并没有联系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情景模式的教学。

2.教学内容固化、枯燥

中学美术课本内容枯燥,无法吸引学生眼球,成为制约学生素质提高的瓶颈。第一,中学美术课本设计时缺乏考虑中学生自身的性格特征,没有补充符合青少年需要的内容,违背学生心理成熟和健康成长规律,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教材内容本身也过于简单、粗化,不符合青少年审美的观点,最终无法激发学生审美的兴趣,完成规定的美术教学目标。第二,教材内容搭配粗化。中学美术课本中大部分都是我国传统美术作品,国外以及现代的优秀作品较少,不符合新课改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第三,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少。美术教材中拥有大量的传统美术作品。

3.教学模式单一

美术作品之中的每一笔线条,都传达作者不同的情绪。美术这样一门艺术,具有多种的表达方式。但是,中学美术教学的教学模式却较为单一。长此以往,学生不仅不能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而且也会缺乏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不能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例如,中学老师进行水墨画教学时,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幅水墨画,简单介绍作品的内容,老师自身并不进行讲解示范,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水墨画核心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最终只能记住水墨一些作品,本身并不掌握水墨画的绘画技法和技巧,更不用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

4.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迷失

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并不是学习主体。学生在学习时,只是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无法进行自主学习,所以也无法激发出自身学习美术的兴趣。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老师的理解,而本身的见解却无从表达,不利于学生探索艺术的世界,提高自身的美学素养。此外,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也会设置问题,学生解答。但是,老师并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急于表达本身的理解。这样不仅会挫伤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扼杀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美学素养的增加。此外,即便一些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可是一旦和传统见解相悖,老师就会驳斥学生,否决学生的观点。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会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降低主动探索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解决美术教学中问题的措施

1.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

中学美术教育必须构建完善的美术教学体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新课改不断进行,对美术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中学美术是一门素质拓展课,要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的能力,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青春期的人格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中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必须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和学生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此外,美术老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发言,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的意识。只有这样的教学模式,才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最大程度激发出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2.丰富教材的内容

美术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资源,也是学生提高美术素养重要源泉。教育人员必须针对学生的需要、心理特征以及兴趣爱好,修改课程内容,重新编写教材内容,增加教材蕴含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一,拓展教材范围。美术教材要保罗万象,不仅具有历史性、民族性,而且要具有时代性和世界性。美术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之中,还可以拓展教材内容,将教材内容延伸,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老师在讲解美术课程时,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老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性格特征,讲解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使教材更加完善,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例如,校园进行绿化,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绿化的景色,然后引导学生对绿化的景色进行观察、欣赏、评估,最后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户外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保证学生掌握相关的美术技法,提升美术素养,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强化老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发挥自身引导、激发的作用。老师要根据课堂实际的情况、学生的性格特点,提出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进行情景教学。美术教学课堂一定要形成审美的意境,形成开放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课堂上,老师和学生要增进沟通,加强交流,形成欢快的课堂氛围。此外,老师和学生都要保持轻松的心态,只有这种轻松的心态才可以欣赏出艺术的魅力,激发出学生自身的想象力,构造一幅幅魅力的图画。第二,分层次教学。美术老师要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将一堂美术课分为有层次几个阶段。首先,美术老师可以讲解一些有趣的话题,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在比较愉快的过程之中了解本节课需要了解基本问题。其次,老师可以讲解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基本美术技法,提升学生美术素养。最后,老师要展示几幅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巩固掌握的技能。

4.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美术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往的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都是居于主体地位。因此,我们强化学生的地位,扶正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学生需要自己备课,讲授知识,学习美术技法,老师在其中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种学生自己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老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因为艺术本身来自实践,只有多亲近自然才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户外学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获得比书本之中更多的知识,提升学生美书素养,促进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美术教学更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重视学生美术素养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美术教学需要全面革新教学观念,丰富教材内容,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培养学生兴趣作为第一教学任务,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美术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此外,老师也要加强引导,采用“示范法”讲解美术技法,提高学生对美术技法的掌控力,促进学生的美术素养的提高,成为一名全面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徐耘春.视觉艺术教育的新动向:数字时代背景下的中学新媒体艺术课程与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2]李妮娜.手工课在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12.

[3]邵益.在中学美术动漫教学中培养学生“视觉读写能力”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4]柳晓燕.融入“变废为宝”理念的中学创新美术课程与教学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

初中体育课兴趣的作用与培养研究 篇12

1初中体育课堂中兴趣的作用

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尤其是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青春期正是他们成长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往往会比较喜欢运动,无论是在心理还是生理上,运动是他们的最明显的特征。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往往没有活跃的学习氛围,只是老师讲,然后学生自由练习,这样的教学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课不同于其他的学科,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认真进行学习,然后在课下进行适当的练习,这样才能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全面的领会。如果学生没有对体育的兴趣,往往很难坚持终身锻炼,因此,培养初中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体育课有效开展的重点。

2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只有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兴趣,才能保证初中体育课的正常开展,促进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培养和发展。通过多年的调查研究,作者找到了一些方法,帮助学生培养体育课的兴趣。

2 . 1运用奖励等方法, 激励学生进行体育学习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学生对于没有兴趣的课程,往往只是应付了事,尤其是对于不需要参加考试的体育课,没有相应的考试压力,学生往往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应对,这时,如果没有一定的奖励激励,往往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励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相关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一定的改革,将传统的课堂变为吸引学生的特殊课程。奖励方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方法,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合适的引导,让学生自觉加入到体育学习中去,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上,师生之间通过有效的互动,使教学效果更加有效。像有次体育课上,我对学生们做了一个调查问卷,问他们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是什么,得到的结果同我最初的想法完全不同,很多的男孩子觉得武术是最酷的体育运动,而女生大多数喜欢瑜伽。这两项运动在传统的教学大纲中很少涉及,甚至都不是教学的重点,但是,却是学生最喜欢的运动,这样的结果出乎我的预料,这时,我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将这两个教学项目作为奖励,只有所有的学生都通过了篮球和排球的教学任务, 才会为他们讲解这两项课程。开始的时候,很多学生感觉不满,然而随着我的坚持,同学们都积极的参加到相应的教学中,而且学习很勤奋,和平时的学习情况大相径庭,这个结果出乎我的预料。在排球和篮球的学习中,同学们逐渐找到了这两个运动项目的乐趣,逐渐喜欢上这两个运动项目。

2 . 2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与时俱进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中, 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长短跑、篮球等,这些课程是经过长时间的总结得到的,最有效的锻炼方法,然而,这些经典的锻炼项目,已经逐渐脱离了当代体育发展的需求和发展,同时,由于这些项目没有很强的竞技性,学生在进行这些体育项目时往往会缺少应有的乐趣。因此,学生在进行这些项目的学习时,往往很难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进行锻炼时,仅仅是敷衍了事,没有达到锻炼应有的效果。因此,教学内容应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不断更新,将符合时代的流行因素逐渐加入到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或者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像在进行广播体操时,传统的广播体操往往是按照老师教的进行机械的动作,对老师讲述的每个小节进行反复的练习,然后根据教师的示范动作找出自身的错误 并进行改 正。这样的教学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了解到广播体操的真正意义,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厌学的情绪,在进行锻炼时敷衍了事,降低了教学效率。如果老师在教学时采取适当的更新,然后通过合理的方法教授给学生,将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像在讲授广播体操时,首先在课堂上播放一些网上比较流行的广播体操视频, 通过一些搞笑的动作,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告诉同学,假如学习三心二意,做出来的广播体操就是这样的效果,所以,要不断努力学习,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引起其他同学的欢笑。同时,将那些错误的动作进行分解,然后做出图片挂在课堂上,同时将错误的动作做得夸张一点,然后和同学一起做这些动作, 对于做的像的同学给予一定的表扬,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将广播体操中的错误很好的传达给了学生。通过这样的创新,将原本枯燥的教学变得有趣,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往往会相互比较谁能做出最搞笑的动作,在做广播体操时,将这些错误牢牢记住,不在犯这些错,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 3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往往很难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看做发展的人,给予其足够的信任,同时,在其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其关注。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表现优秀的地方给予其肯定和鼓励, 通过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学生经常受到表扬和鼓励,往往会拥有一个愉快的心理,因此能够对学习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从而促进学习。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相容,往往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像在给八年级的学生上体育课时,了解到大多数的学生在一些体育测试中没有及格,因而对相应的学习项目产生了厌学情绪。这个时候,我没有对他们进行批评,而是帮助他们找到不及格的原因,然后从这些原因中发现他们具有的潜力。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中帮助他们进行相应的努力,不断的对他们进行鼓励,他们的成绩提升的很快。

2 . 4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备课时,要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课堂氛围和学习内容。像在进行排球训练时,不能仅仅进行单纯的移动教学,在上课之前,可以进行一些小游戏,对学生进行分组,两人一组,然后用绳子把球绑住,一个人投球,另一个躲避,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的游戏中很好的练习了脚步移动。这样的练习把本应努力练习的动作简单化,把教学融入到游戏中,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

3结语

通过长时间的实践证明,合理的进行教学创新,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对于现代体育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这种改革也是适应时代的发展,将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带来一个新的发展浪潮。

摘要:体育课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课程,也是传播体育知识的重要阵地。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尽人意,大多数的学生对于体育运动是比较喜欢的,但是,却很少有学生喜欢上体育课。所以,为了新时期的体育课教学,需要优化传统的课堂,改变传统体育课中的缺点,不断增强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该文通过对多所初中学校的体育课进行调查和研究,找到了一些方法改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真正的认识和了解体育课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上一篇:高中历史解题的方法下一篇:非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