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精选12篇)
大学生体育兴趣培养 篇1
中学阶段学生学习负担相对较重, 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希望把更多的时间应用到学习中来。这就往往使学生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尤其是体育锻炼往往被他们所放弃。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经常处于一种精神压力大的局面下, 从而使学生疲惫感增强, 学习效率下降。个别学生甚至出现体质下降, 经常生病的状况。我们都知道健康的个人身体和旺盛的精力是学生们学习的保障, 因此保证学生适当的体育锻炼是非常必要的。
体育学科是学生中学课程的一门基础学科。但是因为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和成绩第一位指挥棒的影响, 无论是学生还是学校, 都对体育学科不够重视。这往往导致体育课难上, 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不高, 体育课教学长期处于一种“放羊”的上课状态, 这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教育, 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即在学校学习阶段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同时, 社会的发展对于人的健康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为现代社会的高节奏对于人的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很多人因为工作的高度压力导致问题重重, 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得到科学的身体锻炼, 而体育课是增强学生体质, 锻炼学生体魄, 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提高学生生理状态的一门学科。
由此可见, 本着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目的来看, 必须要重视体育学科, 重视体育课。但是如何来上好体育课就需要我们教师从思想上重新审视体育课, 科学合理地来进行体育课的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更新观念, 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来上好体育课。
一、我们体育教师必须要在思想上重视体育课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 要想上好体育课, 我们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体育课。做为体育教师, 一方面要加强学习, 不断丰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用过硬的专业技能去征服学生;另一方面, 要多研究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知识, 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最后, 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关注学生。根据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 新时期的课堂, 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 课堂教学过程并不是教师主宰而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能够较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这才是合格的体育课堂。
二、明确体育课体育教学的目的
我们很多体育教师, 都是在体育专业院校或者体育专业毕业的, 其专业能力毋庸置疑, 但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往往不能很好地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 有些体育项目和体育技能技巧, 完全是按照自己作为体育专业学生的标准来落实的。这往往一方面会无形之中增加知识的难度;另一方面, 在知识的落实过程中, 体育教师往往是通过反复的练习来使学生学会或者掌握体育技能的, 缺乏变通往往会使学生感觉到枯燥, 慢慢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厌学心理, 这对于教学是非常不利的。当前的体育课, 我们教学的目的首先是使学生学会体育锻炼, 喜欢体育锻炼, 并且能够掌握较为科学的锻炼方法, 培养一份兴趣和爱好, 从而树立重视体育锻炼的意识, 为自己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的保障。
三、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重视德育
新时期的教育就是强调学生全面发展, 综合提高, 就是要改变传统教育中因为过分强调考试成绩而导致很多学生“高分低能”的严重问题。据此,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综合目标, 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三维目标的提出, 就是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 就目前学生走向社会出现的问题来看, 主要还是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所以体育课堂在传递体育知识的同时, 更要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 如集体主义观念、团结协作意识……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四、分层次教学, 保证学生学有所得
要善于让不同水平、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都领略到成功的愉快。在一个班或一个运动队中, 学生或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水平、接受能力都是各不相同的, 教师应该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下因材施教。以调动全班学生或全队队员的学习积极性。训练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可以人与人之间略有差异, 如基础好、起点高的, 可以给他“开小灶”, 增加训练内容或训练量, 某项 (如柔韧性) 身体素质差的可适当增加这一方面的训练内容。在课堂提问时, 一些比较简单、比较容易回答问题可以让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也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 则让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当学生回答正确时, 要予以肯定、赞许或表扬;当回答不合要求时, 要肯定其中正确的部分并和蔼地指出其不足之处或谬误之处, 给予适当的鼓励, 切勿过多指责和批评。让学生出来演练动作也应如此, 演练得好要予以肯定、赞许或表扬, 同时又要教导学生不能自满。对演练不成功或动作不规范者, 要和蔼地指出什么地方不够规范, 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鼓励他们增强信心, 加强针对性的训练, 增强他们的信心。
总之, 时代的发展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体育教师作为其中重要一员, 要勿忘使命, 勇于创新, 为培养合格的新时期人才贡献力量。
大学生体育兴趣培养 篇2
在以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人们的社会竞争意识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越来越激烈,个人实力决定了人的生存质量的好坏,面对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如何提高人的社会竞争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势必成为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的灵活性,要求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诸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兴趣是人类认知事物和从事各项活动的心理倾向,本文试图根据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剖析影响学生体育兴趣发展的因素,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出个人观点,以供同行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过程中加以参考和指正。1、了解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1.1广泛性:学生进入高中后,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范围扩大,求知欲不断增强,他们不但关心课内学习与锻炼,而且对课外体育活动及班级、校际、校外之间的各种比赛很感兴趣。1.2选择性:学生对各种运动项目有不同的兴趣和选择:如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竞赛性强的运动项目,像球类、武术等;女生则喜欢动作强度不大,姿势优美、节奏韵律感强的运动项目,像艺术体操、舞蹈、跳绳等。1.3深刻性:由于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及认识能力的.提高,学生逐渐对一些较为复杂、具有一定技巧性动作产生兴趣,学习时,他们不再满足于掌握动作要领,更希望了解动作的原理。1.4连续性:许多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小学、初中阶段便有了,到了高中阶段,随着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他们的兴趣变得更加深刻而稳定,这种稳定正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不可忽缺重要环节。2、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分析2.1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广泛流传的是重文轻武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存在一直直接或间接地束缚着现代教育思想的传播,再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家长、老师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导致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剥夺,学生上体育课往往不思进取、好恶厌劳、能躲就躲、能逃就逃,对完不成学习任务缺乏应有的耻辱感,更不要说培养起体育兴趣了。2.2学生主动参与性
[1] [2] [3] [4]
大学生体育兴趣培养 篇3
一、尊重学生的主观需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心理学认为“需要产生动机,动机确定目标,目标引导行为,不符合学生需要的体育,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就缺乏内驱力,学生就不太可能主动地进行学习。”已往我校举办的体育节,无论从组织、筹备、举行,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只是响应。我们只是强迫学生被动接受,没有探讨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学生感觉不到自己是参与的主角,体育节的效果就可想而知。最近三年,体育节举办前,我们都先发问卷调查表,收集学生的设想,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然后,组委会经过研究确定整个体育节各项工作计划,要求,任务等等。最后,体育节举办成能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符合学生喜好,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从最初的要找学生报名参赛,到现在的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真正实现了全民参与、全体发展的目标。
二、全民参与、各施其职、各尽其能
体育节应该是全员参与的盛事,才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理念。已往我校举办的体育节,由于项目设置不合理,变成是少数人参赛,多数人观看的竞赛,多数人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会发现,在活动中给学生设置职务,分配任务,学生自然会认真积极主动、想方设法做好。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尊重”、“重视”。近三年,我们举办体育节提出“全民参与、各施其职、各尽其能”。首先,有体育特长的学生选取好参赛项目,认真训练准备好,参与好体育活动;有组织能力的学生,竞选学校的大会组织委员、学生裁判员,发挥他们的组织才能;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担任大会的宣传小记者;绘画、文娱特长的学生可为班级做宣传标语等。由于,“人人有事做,个个齐动手”,整个体育节期间,体育气氛浓烈,个个都“磨刀霍霍向猪羊”。
三、项目设置要科学化和人性化
体育节是实现贯彻《国家体育煅练标准》和推进素质教育目标的一种形式。应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本,把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爱好紧密起来。真正迎合了全体学生的体育需要,让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和竞赛成功的乐趣。所以,在项目设置上要科学化和人性化,要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的需求,爱好及运动水平。已往我校举办的体育节,只是简单地进行田径赛、篮球赛、乒乓球赛等的少数人参赛、竞技性强的项目,学生完成任务式地参与,运动的气氛沉闷。而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是“内容的选取应突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以运动技能、技术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转移,强调内容的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与意识”。近三年,我们的体育节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的需求,爱好及运动水平。在项目设置上体现了科学化和人性化。在保持传统的田径赛、篮球赛、乒乓球赛等的基础上,设置了更多的集体参与的项目,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体育游戏竞赛,如班级篮球闯关赛、跳大绳等等。由于这些项目都是学生内心需求的,学生都踊跃报名、积极参与,做自己喜欢的事,学生异常投入,达到了我们举办体育节的目的。
四、体育节的时限要延长、保持学生的长期兴趣
心理学上认为个人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而个人兴趣又分为长期兴趣及短期兴趣。长期兴趣主要指兴趣的稳定程度。我们举办体育节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与意识。而大多的体育节都是进行一头半月就结束,都是短期的。往往学生刚刚培养出来的短期兴趣,在体育节结束后,又慢慢消失了,一切回归原始,谈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与意识。近三年,我校的做法是,把体育节的时限延长,把体育节分为多个的小体育周。例如,上学期举办班级广播体操、田径、乒乓球、趣味游戏等比赛,下学期举办篮球、足球、三棋、羽毛球等比赛,把学生每一个时段形成的短期兴趣,慢慢连接起来,形成长期的、持续的兴趣。我们在每个学期前就制订好整年的体育节计划,学生根据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训练、参赛,形成了长期的体育活动氛围,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能力与意识的目的。
五、活动的评价要多元化、以激励性为主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结果,如果能得到他人特别是教师的认可与肯定,可以进一步坚定学习信心,激发新的学习动机,获得新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育节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国家体育煅练标准》及落实新课程改革的一种重要的形式,我们对活动进行评价时也要多元化。不能以比赛的结果为主要的依据,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等几个方面;从活动的评价方式来讲,采取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大会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可从成绩、收获、情绪、合作精神等评价,大会评价可从参与度、成绩、班级建设、团队精神等评价。评选出表现优秀个人奖、成绩优异班级奖、文明班级奖、精神文明个人奖等评价。由于评价较中肯、以激励性为主,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和体育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篇4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一个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会主动愉悦地去追求、尝试和体验产生苛求欲,并能迸发出积极探索的火花。因而,体育老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使之能精神饱满地投入到体育课的活动中去。诚然,处于成长期的小学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的兴趣往往是在学习、活动和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并且又随着人的意志和需要而转移。因此,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创新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变化、新奇的课堂是诱发好奇心,激发兴趣的灵丹妙药,而呆板、单调的教学,只能使学生感到情绪低迷,索然无味。
一次体育课,我根据课前预设的教案,引导学生练做俯卧撑, 由于学生大多是初学初练,离下课还有十多分钟时,不少学生叫苦叫累,满脸愁意,如若再让他们练习,定会事倍功半。想到小学生最爱听故事,我立即打破课前设置好的教路,问:“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进行讲故事比赛,谁故事讲得出彩,就给谁的俯卧撑加十分,然后再做俯卧撑好吗?”“好———”全班顿时欢呼雀跃。于是,我让学生自由分组,每人讲述一个故事。结果全班学生个个眉飞色舞,津津有味地讲起自己最拿手的故事来。故事讲述、评比后,再让他们做俯卧撑,人人都显得格外投入。
由此看来,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不断改进学生的体育课教学,注意要遵循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不断创新,能随着教学主体的变化及时打破教学内容,生成新的教学资源,类似的课程定会使学生兴趣盎然,把体育课视为一种享受,一种乐趣。
二、练习中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兴趣
成功能激发兴趣,经常失败则会使人兴趣递减,在练习中不妨把学习的目标分解为几部分,每部分可以通过自测练习,看到自身的进展和练习效果,或由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予以评定或鼓励, 使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能量,内心萌生一种满意感,激荡起潜心上好体育课的情感涟漪。但是,由于学生体质的差异、悟性的高低, 导致运动能力不尽相同,完成的学习任务难以符合一致的标准。在进行技术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面向全体,给每个学生设置不同的而且适合各自发展的分段学习任务,也就是说,学习任务要因人确定,让学生切实感到这样的目标通过自身的努力完全可以达到,从而在活动中悉心进取,克服障碍,才能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运动赋予自己的乐趣,不断增强上好体育课,提升体育技能的兴趣。
三、发挥主体作用,增强锻炼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他们在学会并完成规定的动作后,及时引领运用已获得的动作要领和一定的技能进行拔高训练,以此激发思维情愫,使其通过自己的尝试、体验和努力,让他们的技术水平得以张扬,爱好特长得到尽情发挥。例如,在教会了学生单双杠的一些基本动作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掌握一些基本要领,结合观看同伴的动作、特点以及平时在电视中看到的单双杠比赛镜头等情况,让学生进行短时的分组讨论、交流,教师随机参与其中,予以启发、引导、总结,让思维的火花在相互碰撞中明确对单项动作进行组合的规律,然后,再让他们尝试单双杠的组合动作,效果明显,达到了“教师为了不教” 的目的。如此操作,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增强了他们的锻炼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热情。
四、挫折中磨炼意志,强化成功的兴趣
乔·贝利说:“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人的一生,不可能时时事事顺利,当遇到困难时,要靠坚定的意志去强化兴趣,有时候,成功的奇迹往往就在失败后的再拼搏之中呈现。
论文_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 篇5
东城一中苏福波
在体育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体育成绩的好坏,除了与其固有的身体素质有关外,他对体育的兴趣成为影响其体育成绩的主要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个认识与掌握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具有积极情绪不变的心理倾向。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而,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很重要。
一、广泛开展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到学好体育的重要性 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学好体育的重要性,才能逐渐培养出学习体育的兴趣来,使学生认识到,学好体育不仅仅是为了身体好,更重要的与热爱祖国,建设和保卫祖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意志品质联系起来。应建立起序学好体育光荣学不好可耻的思想观点。在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念的同时,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使学生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也能充分体会到这一点,成为学生学习体育的有力后盾和积极拥护者,真正从思想的深处接受和认同体育的重要性。
二、尊重学生与其成“伙伴”让学生喜欢你
想让学生对上体育课感兴趣,先让学生喜欢你接受你。首先,体育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成为学生活学习中的知心朋友和伙伴,让学生信赖你,愿意把心里的小秘密告诉你,这样,你才能走
进学生的心坎里,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声与特点。你的言谈举止,一举一动才能与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你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满足不同的学生的需求。其次,通过体育教师特有的能力与魄力去吸引学生让学生欣赏你,崇拜你,激发学习欲望。想拥有体育教师健美的体魄,想学会那舒展、优美漂亮的动作,我不相信学生对上体育课会不感兴趣。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限制了手脚,一味追求时间在各个部分的合理分配,以达到整节课在结构上的平衡,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的身体好,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他们,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掌握方法,通过正确的身心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发展人际关系,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掌握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传统的教学是在应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生长并形成的一种固定模式,片面强调了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不能以大多数学生为主要教学目标,这与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任务是不相符的。旧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九十年代的青少年,形成了一定的效应。但是,我们的教
学对象是随着时代而不断地变化进步的。现实中,我们面对的是在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小太阳、小皇帝”,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易产生兴趣,思维敏捷,活泼好动,爱上体育课,却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约束。再加上班级人数多,肥胖儿多,克服因难的意志品质弱,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多困难。我们本来可以利用这些因素有针对性地加以突破,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的形式单调,同时也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情地限制住,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正视自己,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也不要被传统所拘束。既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创造适合本校实际的方法,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我们面向跨世纪的青少年,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每节课都体现自身的价值和特点,在教育改革中走出适合自己的路。
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最终是学生内心吸收的过程结果。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把时、育锻炼对其终身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上好体育课是自己的事情,在老师的引导与帮助下,树立信心,积极主动的去学习、锻炼成为学习的主人。如:投篮每每成功;射门屡屡得手;自己分
组组织活动;享受体育课带来得种种乐趣;日久天长体验“我运动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 的效果等!
五、给予学生展示个性与才华的机会
学是为了用,学了就要显示出来,征得别人的赞赏与认可,在体育课中或其他方面,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时间、空间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表现自我个性。为了多组织些活动、游戏、比赛、竞技、多组建些业余队等,从中充当设计者、管理者、组织者、表演者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抒发自己的情感,把自己的个性、特长、潜能创造性的挖掘出来,满足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学生怎么不会对上这样的体育课上瘾呢!增加学生竞争比拼、展示才华、个性的机会。如,教师征求学生对教学的看法;在同学们面前表现自己的漂亮的技术动作;让学生制定活动的规则和形式;
六、充分挖掘校本资源,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出发点。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论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考虑到学生群体、个性各异,兴趣多样,认知能力和水平有高低,发展需求和爱好各不相同。针对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结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修正、补充、吸收、借鉴、反思,增强校本课程的适应性、选择性、开发性,开发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开展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教学活动;老师用多功能体育组合套件各垫子搭好的跑“蔬菜大棚”,穿“田间小道 ”越“田边小沟”的模
型和利用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与淬在学生中的游戏组织教材象北张村的“五虎拳”“投荷包”“扭秧歌的动作”等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与“跑十步”“花样踢毽子”“石头、剪子、布”流传在学生中的游戏及田间美丽的场景组织教材。活动时在优美的乐曲中进行。
更新观念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篇6
体育学科是学生中学课程的一门基础学科。但是因为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和成绩第一位指挥棒的影响,无论是学生还是学校,都对体育学科不够重视。这往往导致体育课难上,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不高,体育课教学长期处于一种“放羊”的上课状态,这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即在学校学习阶段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同时,社会的发展对于人的健康成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现代社会的高节奏对于人的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人因为工作的高度压力导致问题重重,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得到科学的身体锻炼,而体育课是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体魄,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生理状态的一门学科。
由此可见,本着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目的来看,必须要重视体育学科,重视体育课。但是如何来上好体育课就需要我们教师从思想上重新审视体育课,科学合理地来进行体育课的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更新观念,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来上好体育课。
一、我们体育教师必须要在思想上重视体育课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要想上好体育课,我们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体育课。做为体育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学习,不断丰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用过硬的专业技能去征服学生;另一方面,要多研究与教育教学相关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关注学生。根据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新时期的课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课堂教学过程并不是教师主宰而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能够较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这才是合格的体育课堂。
二、明确体育课体育教学的目的
我们很多体育教师,都是在体育专业院校或者体育专业毕业的,其專业能力毋庸置疑,但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明确体育教学的目标,有些体育项目和体育技能技巧,完全是按照自己作为体育专业学生的标准来落实的。这往往一方面会无形之中增加知识的难度;另一方面,在知识的落实过程中,体育教师往往是通过反复的练习来使学生学会或者掌握体育技能的,缺乏变通往往会使学生感觉到枯燥,慢慢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厌学心理,这对于教学是非常不利的。当前的体育课,我们教学的目的首先是使学生学会体育锻炼,喜欢体育锻炼,并且能够掌握较为科学的锻炼方法,培养一份兴趣和爱好,从而树立重视体育锻炼的意识,为自己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的保障。
三、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重视德育
新时期的教育就是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综合提高,就是要改变传统教育中因为过分强调考试成绩而导致很多学生“高分低能”的严重问题。据此,在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课堂教学要实现三维综合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三维目标的提出,就是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就目前学生走向社会出现的问题来看,主要还是在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所以体育课堂在传递体育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如集体主义观念、团结协作意识……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四、分层次教学,保证学生学有所得
要善于让不同水平、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都领略到成功的愉快。在一个班或一个运动队中,学生或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水平、接受能力都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应该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下因材施教。以调动全班学生或全队队员的学习积极性。训练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人与人之间略有差异,如基础好、起点高的,可以给他“开小灶”,增加训练内容或训练量,某项(如柔韧性)身体素质差的可适当增加这一方面的训练内容。在课堂提问时,一些比较简单、比较容易回答问题可以让基础较差、接受能力也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则让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要予以肯定、赞许或表扬;当回答不合要求时,要肯定其中正确的部分并和蔼地指出其不足之处或谬误之处,给予适当的鼓励,切勿过多指责和批评。让学生出来演练动作也应如此,演练得好要予以肯定、赞许或表扬,同时又要教导学生不能自满。对演练不成功或动作不规范者,要和蔼地指出什么地方不够规范,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加强针对性的训练,增强他们的信心。
总之,时代的发展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作为其中重要一员,要勿忘使命,勇于创新,为培养合格的新时期人才贡献力量。
解析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篇7
一、何为体育兴趣
首先,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兴趣的概念。心理学对其的定义为:人们强烈认知特定事物或者进行特定活动的意思表达。具体的表现形式就是人们对特定对象的积极心理诉求。兴趣作为一种心理感知的外在表现, 对人们的具体行为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不但能够提高我们的专注力, 还能够让人们在认知过程中感受到快乐的情感体验。体育兴趣, 其实就是爱好体育运动的心理倾向。体育兴趣不但是学生学习体育的最佳推动力, 而且是学好体育的有力保障。学生的体育兴趣直接决定教师的教学收效。如果学生对教师传授的体育知识或者技能有兴趣, 那么就算再困难再辛苦, 他们也愿意反复尝试直至成功;相反, 若是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不浓厚, 那么就算是再轻松愉快的体育活动, 对他们来说也是枯燥单调的。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 只有这样, 才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 形成正确的认知。
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
(一) 提高知识的系统性
大学体育教学和之前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有很大区别, 主要在于大学生都已经是基本成长成熟的孩子, 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条件都达到了最佳状态, 而且拥有更加优秀的学习能力, 个性已经成形。因此, 应提高体育知识的系统性, 帮助大学生建立完整的体育知识架构, 提高体育修养, 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的体育习惯。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但要重视体育技能的讲解与传授, 还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输。具体到教学实践中, 体育教师需要讲解的理论知识很多, 而且涵盖的范围很广, 体育战术设计、裁判规则、保健知识等都要涉及。同时, 还要向学生讲解如何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和自我评价, 帮助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 选择最适合的体育运动项目。
(二) 帮助学生树立正面积极的体育观
很多大学生之所以不喜欢体育课, 是因为没能建立对体育课的正确认知, 觉得体育课无非就是跑跑跳跳, 很累很辛苦, 没有受益。对于这种情况, 大学体育教师必须提高对学生的要求和标准, 向学生讲解体育运动的积极作用与实用价值, 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 树立正面积极的体育观, 并明白体育课中承受的身体上的辛苦对其未来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进而提高他们的体育兴趣, 让他们喜欢体育, 爱上运动。
(三) 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
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 不论是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身体素质还是学习心理, 都有很大区别。因此, 大学体育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进行教学, 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让他们在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 感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成就感, 进而增强体育自信心, 争取更大进步。心理学研究证实, 如果一个人在某方面或者某件具体的事情上, 曾经有过成功经验, 那么对类似的事情就会有更加强烈的尝试兴趣。由此可见, 成功的经验不但能够带给人心理上的满足感, 还能提高其对同类事物的关注程度, 并且希望能再次体验那种成功的满足感。相反, 失败的经验会让人产生负面情绪, 丧失继续下去的兴趣。受限于学生的身体条件和学习能力, 学生通常会对那些符合自己能力条件的活动感兴趣, 相应的学习成功几率比较大。大学体育教师需要认真对待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 进行分层教学, 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体育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提高体育兴趣。另外, 对于班级中那些体育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体育教师需要更加关心和鼓励他们, 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只要通过努力,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就一定能获得体育学习上的成功;评价这些学生的学习成果时, 体育教师应该将他们现在的成绩和过去的成绩做对比, 关注这期间取得的进步, 并进行适时激励, 从而提高他们的体育兴趣, 让他们在后续体育学习中更加努力、更加自信。
(四) 创新体育教学方法
大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采用的教学方法和选择的教学内容, 因为这些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有直接影响。如果体育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难度太大, 学生即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尝试了无数次也无法成功, 自然就会严重打击他们的学习兴趣;相反, 如果体育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难度太小, 学生即使随便应付也能轻松过关, 就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选择难易适中的教学内容, 同时采用新颖生动的创新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 了解他们的身体和学习情况, 并分析他们能够接受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的难易度, 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选择最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提高他们的体育兴趣, 让他们感受到学习体育的好处与乐趣。另外, 体育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应用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模式, 让他们轻松愉快地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 进而树立正面积极的体育观。
教师除了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之外, 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 很难找出哪一种最佳或者最有效, 但是只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并且充满启发性, 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面积极的体育观, 并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 就是成功的方法。
摘要:大学体育一直以来都是所有高校的必修课, 足见其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作者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 非常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尝试了不少新方法, 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在此过程中累积了不少经验。作者结合大学体育教学经验, 分析了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 希望能够对从事类似工作的同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浅析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篇8
一、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
1. 对体育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总体上来看, 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不够深刻, 对体育锻炼价值和意义了解不深。许多学生只知道埋头读书, 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会浪费学习时间"。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家长、老师认为体育只不过跑跑跳跳, 玩玩而已, 没有什么可学的, 身体锻炼和不锻炼效果差不多。基于这些片面想法, 学生难以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学生及老师的自身原因。
部分学生由于体质弱, 运动基础差;且又怕苦、怕累、怕脏;甚至产生一种自卑心理, 丧失了学习体育的信心。有些体育老师教学方法不科学;缺乏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讲解和准确优美轻巧熟练的示范动作。这些都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3. 教学内容陈旧、重复、形式单一。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简单, 缺乏新意, 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锻炼激情, 致使学生感到体育课索然无味, 毫无兴趣可言。
鉴于以上的种种原因, 体育只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体育活动才能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二、体育兴趣的培养
1. 提高认识, 加强教育, 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近年来, 我校成功开展了一系列的体育活动, 以校春季田径运动会、广播操比赛以及教师球类比赛为主线, 融小型的体育比赛, 讲解体育卫生知识及奥运知识于一体,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使同学们不断地从中汲取知识, 锻炼身体, 积极营造了体育与文化于一体的氛围, 使学生在这良好的体育氛围中, 加强对体育的认识、理解, 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体育与社会, 体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及其重要性,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兴趣。
2. 积极引导,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在认识能力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往往以各自的需要为出发点, 完全以个人的喜好作为自己的学习动机。因为学习动机的不同, 学生所表现的学习态度和练习兴趣也就显然不同。所以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 既要向学生讲明学习的目的, 还要把身体锻炼、文化学习及与人类生存、生产等活动联系起来, 让学生认识到体育对强身健体以及对人类生存、生活、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 运用游戏, 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 用游戏衔接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合理地运用游戏, 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学习, 并始终处于一种“角色情境”中, 能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投入与教学中,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性, 同时也提高教学质量。如:“立定跳远”的内容, 小学生初做会觉得有意思, 再做就开始觉得单调, 有些乏味, 不再吸引他们。为此, 把内容改为游戏“跳房子”, 并在游戏中启发他们通过大家的智慧, 让他们来设置不同场地, 再进行练习比赛, 学生的学习兴趣立码浓厚起来。
4. 制定适宜目标, 学生易获得成功体验。
在体育教学中, 在学习新的练习时, 每个同学表现不同, 有的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想练, 但不表现出来;还有少数学生担心完成不了动作不愿意练。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到, 即使是不愿意练的学生, 虽然他们看起来像逃避练习, 但其内心深处肯定也在想"我要是能同大家一样去完成动作那该多好啊!"。所以学生在求知欲望基础上努力参与并取得进步时, 教师要及时肯定、倍加关心。
5. 及时表扬鼓励, 激发体育兴趣。
当学生完成某一个动作时, 教师应给予表扬。当学生动作不够好时, 教师不能责备、讽刺学生, 而应加以鼓励。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重视学生的参与热情, 消除消极情绪, 提高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这样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效果与反思
在教学中始终从激发学生对学习体育的兴趣做起, 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并注重教学内容、方法以及教师的语言, 同时又通过课外活动的途径, 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形成全面锻炼、全面提高的教学新模式, 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感到快乐,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总之, 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们要大胆的进行教学改革, 优化体育教学过程。进一步加强自身学习, 不断创新, 积极进取, 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不懈地努力。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也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部动力。因此,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就成为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以下方面分析了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原因, 以及针对这些因素就如何培养、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探讨。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研究 篇9
然而, 在目前的学校体育教育中, 还存在着许多与“人的终身发展”不和谐的因素, 最突出地体现为学生对体育兴趣的淡薄, 其主要表现有:一是学生喜欢活动, 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现在的学生好动, 吵闹起来追追跑跑, 不亦乐乎, 一旦到了体育课上却没了劲, 或者自己搞点活动还有点劲, 一到体育课上对规定的练习, 就没有了积极性。二是除了几个足球迷外, 真正能参与到日常体育活动中的所占的比例很小, 而且, 即使是足球迷, 可能也只停留在电视观看上, 对球星、球赛虽可以作肤浅的评头论足, 自己却不会去参与, 也难以有欣赏品位。三是把体育当作一种被动的不得不做的任务与负担。如果没有考试, 可能连最起码的活动也不乐意, 一旦出了校门, 可能就不再对体育有什么兴趣。有这种应试的观念在, 就是在学校也难以通过体育活动达到增强身心健康的目的, 难以有欣赏体育活动与欣赏的良好习惯和能力。四是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 认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是浪费时间。教师、家长、社会对学生考高分上大学寄予厚望, 而非高考科目的体育认为可有可无,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是浪费时间, 殊不知体育锻炼是促进身心健康, 提高学习效率。另外, 受“应试教育”影响, 教师作业布置量非常大,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使学生无法抽身于体育锻炼, 也就谈不上兴趣培养。鉴于以上认识, 我们当今的学校体育, 应着力培育学生的体育兴趣。下面结合日常体育教学的一些尝试, 谈谈体育兴其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1 多方激励, 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学生升入高中后, 都有一种新鲜感, 在各方面都有一种“重新做人”的感觉。高中的体育课是怎么样的, 苦不苦, 有趣没有趣, 这些都是他们关注的。而在以往的教学中, 不少教师怕学生不听话, 第一堂课总是板着脸讲体育课的规矩, 不准这样, 不准那样, 学生听听高中的体育课不过就是多年来“领教”过的东西, 心理上就有了抵触情绪, 这样要想培养兴趣是困难的。
针对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 在高中体育教育起始中, 想方设法使学生对体育有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意义是深远的。
1.1 名人激励
向学生介绍一些体育明星的成长历程和辉煌成绩以及轶闻趣事, 如篮球明星美国的乔丹、奥尼尔、足球明星巴西的罗纳尔多、英格兰的欧文、贝克汉姆。特别向学生介绍运会冠军的辉煌成绩和他们为国争冠的奋斗足迹, 如乒乓名将邓亚萍, 跳水名将伏明霞、田亮、熊倪, 举重冠军我省运动员占旭刚, 以及我国第一块奥运会金牌得主徐海峰等等。
1.2 健身佳话
利用自己学校身边经常参加锻炼的生动事例鼓励学生, 如我校的一位后勤师傅, 每年坚持冬泳, 精力充沛, 身体强壮, 生活愉快。此外, 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反方面的事例, 如一些大学教授, 科学家英年早逝的现象, 树立练好身体为社会做出自己更多贡献的理想。只有自己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学习, 更好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把身心健康与生存、学习、生活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这样把体育锻炼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并能长时间的保持这种兴趣。
1.3 体坛兴趣
通过对体坛趣事了解, 可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从六十九年前刘长春一人独闯奥运会, 到新中国体育健儿把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擎起在赫尔辛基奥运会上空, 到二十五年前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一枪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零的突破。
1.4 未来体育
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人的自身发展, 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身心健康是人们的第一需要, 未来体育将以健身和休闲体育为主要内容。未来社会一方面竞争日趋激励, 在工作中需要人们付出更多的脑力和体力;另一方面随着双休日和各种假期的争多, 休闲时间也不断增加。参加体育活动成为人们的一种需要, 也将是一种时尚。有鉴于此, 我们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中, 学会科学地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 掌握一项或几项运动技能。
2 多维改革, 营造良好的参与氛围
2.1 精心备课, 改变教师形象
既要做严师更要做益友, 有严格要求但平易近人, 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觉得体育教师有学问, 懂技术、会指导。对体育的接收往往从对教师的接收开始。所以要求体育教师一开始就要以亲切自然的表情、认真而谦虚的态度, 体态端正、衣着整洁、落落大方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 用热情洋溢的语调向学生问好。在教学中教师讲解要简洁, 语言精炼, 吐字清楚, 声音洪亮;根据教材情况可变一些通俗、简单、易记的顺口溜、口诀等;教师的指导语, 一要准确, 说中要害;二要用积极性语言, 挖掘学生在活动中的“闪光点”给学生以鼓励、赞许、肯定。同时还要善待包容每一位学生, 尊重、理解、每一位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 一视同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学工作中, 对学生多一点沟通与交往, 少一点架子与对立;多一点肯定与鼓励, 少一点轻视与批评;多一点疏导与宽容, 少一点禁令与责罚。在学生练习中发现错误, 耐心指导, 拉近与师生之间的距离, 融洽师生之间关系是改变教师形象的基础。
2.2 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参加与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还需要采用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学中的任何方法如果常年不变, 不管一开始有多大吸引力, 到后来肯定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早在耐久跑教学时如果让学生经常围着操场一圈一圈单调乏味的跑, 学生练习几次后就会产压抑情绪, 从此对耐久跑丧失兴趣。所以在耐久跑教学中可采用穿插图形跑,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采用越野跑, 走跑交替, 有条件还可以采用定向运动方式进行耐久跑练习等。在教学中经常变换教学方法, 使学生觉得意犹未尽;在众多的教学手段变换中, 游戏和教学比赛时经常采用, 并且应用面广。
2.3 精心设计活动过程, 培养学生参与能力
有了能力, 会有成功的享受, 就会乐意参与, 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兴趣。
3 多方合作, 确保兴趣培养的顺利进行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单靠体育教师“独家经营”,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效果不好, 能依靠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那么肯定事半功倍。
3.1 在学校有关方面的配合与合作
体育兴趣培养, 需要有一个体育文化氛围, 在创设校园体育分为过程中, 有些工作不是体育教师力所能及, 要争取学校其他部门的配合和支持。如得到政教处配合, 在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每天播放体育新闻, 定期播放体育专题节目。每年开展文化体育艺术周活动, 在活动中, 组织各类体育比赛, 体育辩论赛, 开设体育讲座, 安排体育欣赏, 扩大学生参与范围。我们每年与各年级组织配合, 开展各种小型体育竞赛, 如班机跳绳比赛, 拔河比赛和年级球类联赛等。
3.2 与班主任和其他文化课教师的配合与合作
班主任老师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 一般与学生接触时间较多, 对学生具有较大影响力, 班主任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也会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产生很大影响。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篇10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 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 爱好一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 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挖掘体育教学的潜能
体育教学是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要不断挖掘体育教学的潜能, 使其获得综合效益。陶冶学生美的情操, 培养文明行为。它是作为学校的德育、智育、体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几个方面要全面发展, 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
我国的学校体育正处于发展和改革中。从几年来的大型运动会中, 我们可以看到, 中国健儿的优异表现, 让中国逐渐进入了体育强国的行列, 从而也带起了中国进入了空前的全民健身的热潮。因此, 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 是奠定学生终身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前题。
一直以来, 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到什么样的乐趣和如何养成自主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都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在过去的体育教学实践中, 我们更多的是通过对教学氛围的改善, 对教学内容的变换和游戏在课堂上的运用, 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这些显然是很必要的, 但做到这些还不够, 我们还可以从更深更广的、更全面的角度去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乐趣。
2 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识
从思想上、心理上改变学生对体育厌学的认识, 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第一步, 面对校园内的学生, 所谓转变他们对体育的态度和对体育的认识, 是在教室的教学中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 转变学生对体育的各种不正确的态度, 使学生把体育项目当成必修课来完成。过去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这只注意学生的升学率, 忽略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例如, 在对学生进行调查中发现, 很多学生认为只要文化成绩好, 体育成绩及格就可以了。体育课就是以玩和放松为主的课, 从而使得许多学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体育学习不仅积极性不高, 而且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思想。
鉴于上述实际情况, 教学中应多了解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等特点, 结合学生的实际与学生交流沟通, 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首先, 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讲解, 有目的地上一些理论课。如上跑步课前, 应将跑步的正确动作与姿势以及耐力跑, 呼吸方法等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让理论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来, 这样在教学中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 教学效果会更好。其次, 合理地把体育器材运用在游戏中, 比赛中效果会更好。比如, 篮球、排球、足球等球类课的教学, 可多举行各种对抗性比赛, 改善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性趣。
要想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 就应该不断地给学生新的、有趣的、系统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如轮滑、游泳、棒球等, 以新颖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 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 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 要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保持学习兴趣。我们还可以通过偶像体育明星, 如篮球明星姚明, 飞人明星刘翔, 乒乓球明星邓亚萍等的成长经历, 来激励学生感受体育锻炼的乐趣,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 发展学生的个性。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 端正学习态度, 从而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3 小结
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篇11
关键词:体育教学 体育兴趣 新课程理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激发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他们的体育学习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中学升学体育考试的实行,近几年来,学校不断地增加和改善体育的场地、器材、体育经费,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喜欢上体育课的人非但没有增加,反而明显地减少。不少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课外活动中却生龙活虎。可以说,学校体育造就了相当多的既无参加体育活动意识,又无参加体育活动能力的“合格人才”。由于对学校体育理解的偏差,将学校体育与升学考试、竞技体育混淆,使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逐渐低下。本文就中学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与广大专家和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朋友们共同探究,共同提高。
一、开展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学好体育的重要性
与文化课相比,体育由于种种原因得不到社会、学校、家长的重视,这些因素直接就影响到学生平时上课之中时常会有逃课、散漫等不良现象的出现。此时必须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教育学生端正对体育课的认识,让学生懂得参加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必要性,并且在平时上课时养成课前、课后集合报数的习惯。对学生上课时的表现要有一个详细记录,及时惩罚无故旷课和表现不好的同学,必要时找极个别体育后进生谈话、交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并及时制定方针进行改进。
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学好体育的重要性,才能逐渐培养出学习体育的兴趣来。使学生认识到,学好体育不仅仅是为了身体好,更重要的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品质联系起来。应树立起学好体育光荣、学不好体育可耻的思想观点。在培养学生正确观念的同时,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使学生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也能充分体会到这一点,成为学生学习体育的有力后盾和积极拥护者,真正从思想的深处认同体育的重要性。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喜欢体育
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组织者,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成长。可见情感是维护和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因此,只有师生情感融洽,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情感不但影响自身的教学活动,而且随之直接感染着每个学生,教师良好地情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水平,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下,自觉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达到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的目的。
三、创新教法、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活学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结果单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要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不断改革创新教法,寻求更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法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体育课教学中有许多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们可以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游戏法教学、比赛竞争法教学、差别法教学等。而实践证明,学生非常喜欢游戏法教学,因此教师可以把体育教学和游戏相结合,激发学生對体育课的兴趣。
四、因材施教,分层递进,让学生学有所得
因材施教,分层递进,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快乐体育十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当中,确实存在着运动水平和从事体育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追求目标、个性心理、学习方式方法等差异。教师只有最大限度地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200m跑的练习中,要求学生按A、B、C三组的顺序分别在第五、三、一跑道上跑。这样,让素质好、技能强的学生跑外道增加距离和难度,提高要求;让体质和技能稍差的学生跑内道缩短距离,降低要求,使大家几乎同时完成练习任务。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自身能够完成的练习内容。同时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施展才能的空间,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五、教学内容搭配得当,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任务
众所周知,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激起求知欲,对符合本人运动水平的活动容易产生兴趣。因此,教材内容的搭配要适合学生的年级水平特点。教材难度过小,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难度过大,会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同一活动中,常因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上的差异而造成不同的结果,致使他们产生的学习兴趣的程度不一。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密切的联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材内容的搭配、分析教材和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考虑的以下四点:1.教材内容的搭配、要以大纲为主,结合本校实际,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同时强调教材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创新有趣性。2.从教材的选择到挖掘教材的内涵,不只考虑具体教材的动作本身,而是考虑教材背后具有的特性和内涵。3.教材分析,充分认识和理解教材纵向衔接、横向联系和知识的系统性、层次性。4.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建立在对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和具体实际的基础上,强调合理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大学生体育兴趣培养 篇12
想要充分理解体育的重要意义, 就要从思想上入手。学校是一个育人圣地, 思想教育更是基本育人方式。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 甚至是老师更加注重“主科”学习, 认为文化课的学习更加重要, 不重视体育锻炼。有的家长为孩子安排其他课程学习, 学生几乎没有体育锻炼的时间;有些老师为了取得更高文化课成绩, 占用体育课的时间来进行课程辅导, 让同学们对体育课程更加不重视, 也影响了体育课程进度。要加大体育的宣传力度, 树立起“体育光荣”的思想观念。体育的学习, 不仅为了个人身体健康, 更代表祖国形象。学生在认同体育的同时, 带动家长重新审视体育、重视体育, 也使得各科老师不再对体育进行干涉。
二、增加师生情感, 培养对体育的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 新一代的学生对个人情感的认知比较早, 师生情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体育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生只有在认同或者钦佩自己老师的时候才会更好地学习, 只有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才会“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需具有较强亲和力, 能够与学生为友, 有较高职业道德和水平, 可以与学生做好沟通, 关心、爱护学生, 感染学生, 带动学习, 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谐的情感氛围对教学至关重要, 学生将情感融入体育的课程学习, 才能自觉、主动地接触体育, 认真、努力地完成学习任务, 真正爱上体育这门学科。
三、创新教学, 激发兴趣
(1) 摒弃传统教学。传统教学过于单调、呆板, 体育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习惯于采用传统的“四部分”结构模型, 即开始、准备、基本和结束四部分。我国早已开展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新课改也不断向创新式教学靠拢, 我们体育课也必须与时俱进, 摒弃守旧、过时的传统教学, 改变以老师的传授技巧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接纳新的教学理念:“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训练为主线”。
(2) 创新教学:尊重学生人格, 结合学生实际身体情况, 编排相应教学方案, 添加教学元素, 告别单调、枯燥、强加式教学。教学过程要轻松愉快, 添加集体游戏和运动器械的使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不断提高体育老师的自身素质, 寻找教学灵感, 不断更新教学方案, 寻找更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学方式。营造一个活跃、趣味、相对自由的课堂气氛, 让同学们发现自我、认知自我、完善自我。
四、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初中生活, 正是学生培养个性、充满表现欲、需要得到认同的时期。学生的性格、需求、目标、兴趣等各不相同, 身体素质也存在差异, 而初中生已经开始渴望成功, 以便得到他人的肯定。作为一位体育教师, 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 进行快乐教育教学。根据学生素质的差异, 调整教学方案。对身体素质高、技能强的同学, 可以为他们适当增加难度;对身体素质较底、技能较弱的同学, 可以为他们适当降低难度。通过难易程度的调整, 使同学都可以完成任务, 增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自信, 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兴趣。例如, 能力高的学生跑外圈, 能力薄弱的学生跑内圈, 使双方尽可能同时完成练习。跨栏练习中, 调整栏距和高度, 让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在三步过栏。又或者, 为跳得高的同学把标杆放高一些, 为跳得较低的同学把标杆放低一些, 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取得成功。通过分层教学,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任务, 发现自己的力量, 发现自己的才能, 体会成功的喜悦。
五、合理教学, 选择最佳方案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仅是体育教师还要充当一位业余心理学家, 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 学生对新奇的事物非常感兴趣, 学生们更愿意了解和学习那些奇特、有趣的事物, 往往对这些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级水平订制教材、计划教学方案。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 学生对简单、浅显的教学内容往往没有兴趣, 不能够满足他们的好胜心、挑战欲;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会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所谓的“差生”, 这些学生可能缺乏学习热情, 提不起兴趣, 而导致成绩不佳, 也许他们的兴趣特点在其他地方, 被我们忽视了。学习兴趣的程度不同, 会导致成绩的差异, 然而, 学习成绩的差异也会影响学习兴趣。我们应该抓住每一位同学的特点, 合理教学, 选择最佳方案。教学方式和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密切相关, 因此, 我们在教材选择、制定学校目标和方案时, 要考虑以下几点: (1) 教材内容:结合实际、以大纲为主, 循序渐进, 教学内容必须科学、合理、创新; (2) 教材内涵:挖掘教材本身的内涵和特性; (3) 分析教材:了解教材、理解教材、剖析教材, 明确知识体系, 理清知识脉络, 划分层次; (4) 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材, 结合实际, 制定合理目标, 具有可操作性。
六、结语
对体育而言, 快乐教育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最佳教学手段。老师要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正确价值取向。让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明确学习目的, 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王德平.体育新课程教学设计[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邵伟德.体育教学模式的梳理与分类[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5 (3) .
【大学生体育兴趣培养】推荐阅读: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08-18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08-26
小学生体育兴趣培养05-19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05-15
培养小学生体育课兴趣06-01
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08-09
小学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论文11-26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10-08
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