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2024-08-09

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精选11篇)

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篇1

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体育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关注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对运动有了兴趣,才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活动,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但什么是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由于对新的体育课程中运动兴趣的理解角度的不同,对运动兴趣的功能、价值、内容等认识的不明确,导致在体育课程实践中对待学生运动兴趣仅停留在教学方法翻新,教学情景求“热闹”等表面现象上。因此,在推动体育教学新课程的实施进程中,就需要对学生的运动兴趣进行理性地审视和反思,分析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我带着这个问题,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自我锻炼的认识和自我锻炼的情况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还是有一定的认识,但认识与具体行动尚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需要,才能将认识转化为锻炼身体的动力。从学生入学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兴趣。

一、对运动兴趣的理性认识

1、运动兴趣的含义运动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体育运动及爱好体育运动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一个人对体育运动需要的情绪表现,反映了人对体育运动的选择性态度。学生的运动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而且往往与他们的直接或间接运动需要有关。学生只要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就会产生接近体育运动的倾向,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表现出乐此不疲的极大热情。

2、学生运动兴趣的特征首先,学生的运动兴趣具有广泛性,也就是学生运动兴趣的广度。运动兴趣的广度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兴趣十分狭窄,对大多数运动项目没有热情,只对少数甚至是个别运动项目有兴趣;而有的学生运动兴趣十分广泛,只要能接触到的运动项目都表现出及大的兴趣,总想试一试。其次,学生的运动兴趣具有倾向性,也就是学生运动兴趣所指向的是什么运动。如有的人对篮球感兴趣,有的人对武术感兴趣,有的人对健美操感兴趣等。

3、学生的运动兴趣具有功效性,也就是指运动兴趣对学生的体育活动中产生作用的大小。有的人的运动兴趣只停留在思想上,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有的人的运动兴趣则不然,它能推动一个人去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产生明显的实际效果。

4、学生的运动兴趣具有稳定性,也就是运动兴趣持续的时间和巩固的程度。有的人的运动兴趣是持久而稳定的,这种人一旦对某种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就会始终保持而且长期不变,还会一步一步地深入下去,甚至达到迷恋的程度;而有的人的运动兴趣极不稳定,经常会对某种体育运动产生兴趣,但不能持久,会经常改变。

二、教师在激发和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中作用运动是中、小学生的自然天性,更是学生自由的释放,但他们只有热情,缺乏必要的理智和和正确的运动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重任只能义不容辞地落在体育教师身上。体育教师可以运用你的教育方法、组织形式、教学情景等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正确地引导和培养。

1、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择运动项目由于运动技能的复杂性,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挫折、徘徊不前、暂时的倒退等问题,此时学生若灰心、消沉、失望,那么整个教学就会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因此要跟上教学的进程,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发展自身的素质、品德、能力,并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在管理上就应达成师生间默契,并用制度的形式来约束与协调学生的发展。

2、按能力水平分组,充分利用竞赛杠杆原理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一定的竞技性和竞争性,正是由于这种特性,才能吸引广大的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他们的学习热情。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不按学生的能力与水平来分组,在能力和水平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学生相互之间的竞争性和竞技性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随之下降,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

3、正确的归因教育由于中、小学生年龄较小的特点,在很多情况下可能造成不正确或不全面的归因,因此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运动技术练习过程中失败与挫折的各种原因,才能使学生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结果做全面正确的归因。别外还要引导学生从内在可控因素——努力方面进行归因,这是因为努力因素是自己能够认知和控制的,即使失败也不会降低期望水平或怨天尤人,从而有益于维持动机的强度。

4、不断给予学生积极肯定的反馈体育教学中有关学习结果的反馈学生坚持目标和修正目标,它是行动过程中最有益的动态调节信号。适时、适量的反馈能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所处的学习状态,体验成功感觉,能激发学生产生进一步坚持目标和努力学习的欲望,使已有的动机得到强化。

三、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运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学生已有的体育运动兴趣是可以拓展的,是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来培养的。在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1、以“如何学”为教学设计基点以往体育教学设计中,教师对“如何教”考虑得较多,把学生作为接受知识和技术的容器,而忽视了学生学与练的兴趣,对如何让学生乐学、爱练考虑的得较少。导致学生感觉不到运动的乐趣。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强调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巧妙的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学习过程作为教师教学基点考虑。应该从“学生该怎么学、能怎么学、最好怎么学”分析的基础上来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要,这样学生创新学习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施展才能的空间。所以,一切都应该从如何有利于学生的“学”为“教”的出发点,而最佳的切入口就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的新颖和难度、深度安排的适当(一般指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最近发展区”)是激发和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前提。如:让中学生再去掌握小学一、二年级就已掌握的滚翻动作,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讲滚翻的动作要领,学生当然不感兴趣。如果安排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完全是陌生的,学生就会产生和已有的经验联系不上,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新颖性、难度适中并和已有的运动经验联系的知识、技能最感兴趣;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似曾相识又陌生、需要经过主观努力,反复练习,不断积累,才能逐步掌握时,伴随这一练的过程会不断产生满足身体和精神需要的多种运动体验(成功的快感、同伴的合作、意志的磨练等),这种体验才会给学生带来对体育运动的更多的关注、投入和参与。

3、以激发和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为教学方法的切入点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见到部分学生“喜欢课外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责任在我们教师。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教学方法不科学造成的,我们很多教师是为教而教,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没有考虑货币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学得主动,练得积极。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学方法的改进应该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以有利于学生的“乐学”、“乐练”为出发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力争做到人人爱上体育课。

4、教学组织形式应多样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性格类型等个体差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否则,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持续。教师只考虑学生要“听话”“要乖”,却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但他们更多的是被动参与。这样单

一、枯燥、整齐划一的组织形式,学生怎么会有愉悦的情绪,怎么会有学练的积极性?我们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大胆创新,改变以往老师前面教,学生后面学的单一的组织形式。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大胆展示等多种组织形式。

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篇2

一体育锻炼能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

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需要个体做出一定的意志努力, 这其中包括自觉地克服主观和客观上的困难。体育活动具有受限于气候变化、动作难度和意外障碍等客观特点, 以及机体在力量与耐力等项目训练时承受生理反应等主观因素。体育活动还充满着失败和挫折, 因此, 它常常与意志联系在一起, 意志努力的积极程度愈高, 也就愈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因此, 人的优秀意志品质也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与挫折的过程中培养与形成的。

二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不可避免地要同其他参加锻炼的学生接触, 甚至是协作, 这样, 他们就会对自己的行为、形象、能力等比较注重。学生一般都会选择自己感兴趣、擅长的体育项目作为锻炼的内容, 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体育锻炼能促进社会交往, 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 这有利于学生忘却学习、生活带来的烦恼, 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 并在体育锻炼中找到志趣相投的知音。

三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

1. 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不高

第一, 由于学生自身的体育意识淡薄, 可以说学生就没有主动参与体育训练的想法;第二, 由于应试教育一直占有主导地位, 学生平时绝大部分时间被占用, 想玩不会玩;第三, 身体发展的性别差异大于智力发展的性别差异, 男女学生在身体发育的不同时期, 身体形态、机能水平、运动素质、运动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别和各自的特点。

2. 教师因素

传统教育是“师本教育”, 其核心是以教师为本, 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 重视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 再加上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新颖、责任心不强等因素, 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有些体育教师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 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于是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乐观豁达的态度、创造力等, 往往就这样被泯灭了, 甚至造成师生公开对抗。

四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方法

1. 改进新的教学方法

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 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 场地、器材安排得适当与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建立快乐氛围的前提, 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序曲, 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 充分利用场地、器材, 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 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从而使他们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

2. 利用竞赛方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

竞赛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应注意竞赛的方式要使各类学生都有获胜机会, 不然会使不善于此项目的学生常因失败而丧失信心。

3. 改进体育课程的评价方法

学生的成绩评定过程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基础差异和发展进步及努力程度, 对学生运动能力评价的所有指标都应该与健康有关, 以健康原则制定弹性指标。在实施上, 以学生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身体机能、平时表现以及参加锻炼的出勤等内容作为考核的基本依据, 然后再以学生参加各项比赛的名次或掌握技战术水平能力的提高作为进一步评价的标准。

五结论与建议

学生对体育活动是否兴趣, 是关系到终身体育的大事。高校体育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特点出发, 对症下药进行改革, 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在体育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必要的运动技能外, 要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和参与意识。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乐趣。要重视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运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 感受到参与运动对自己身体的益处和心理上的满足, 从而使学生能长期热爱体育运动, 使之成为日常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陈嵘.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初探[J].体育文化导刊, 2006 (4)

[2]兰华勋.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实践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 2013 (5)

[3]余学锋.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0 (3)

[4]杨洪波.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基本原则与途径[J].中国学校体育, 1999 (5)

如何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篇3

【关键词】培养;兴趣;小学生;体育锻炼

我国小学生的运动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我们在小学体育课的教学中普遍看到不少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对体育课不感兴趣。具体表现在上课时精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动作拖拉、借故请假,有的甚至对体育课产生一种恐惧感,这可称为体育课的“灰色心理”。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呢?

一、重视体育基础理论教育

小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理论课安排太少,一般只在雨雪天才上室内课,还经常改成上自习。这种现象造成学生对体育的片面理解,一提起体育,仿佛就是打打球,跑跑步,提起比赛就是第一和金牌,好像体育就是那些学习不好的人才从事的工作。这说明教师并没有把体育真正的含义及体育的价值传授给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能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吗?对此,我们应当系统地向学生讲授现代体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使他们对体育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使他们明白体育的含义,不只是比赛和金牌,而是塑造使每一个人都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并使学生们掌握锻炼身体的理论方法,从而激发他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为自己将来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

二、体育锻炼方法多样化

兴趣心理易激发也易转移,它会随时空变化而变化,学生对过多地重复做同一个动作感到厌烦,喜欢新鲜感。如进行跑的练习时可安排不同变化的跑,如快跑、慢跑、变向跑、折返跑或蛇形跑等,这样学生跑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做跳跃练习时可安排单脚跳、双脚跳、兔子跳、障碍跳等,也会提高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还要注意教材的合理搭配,使各部分内容有机结合。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变换教学形式,给学生一些刺激,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拍手走、两臂加动作的走、前脚掌着地的走、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又如在游戏换物赛跑中,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对每次练习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如第一次提出不犯规为胜,第二次加上谁的队伍排得好为胜,第三次再加上谁跑得快为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来吸引学生完成游戏任务。同样在跳绳、拍皮球活动中,当学生拿到绳子或球时,多么想自由地活动。教师可以在完成规定的任务后,给学生一两分钟时间去发挥各自的才能(各种各样的跳法或拍法)。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内容。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积极参加各类的比赛。在训练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通过比赛杠杆来检查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是不行的。优秀运动员苗子不通过比赛来锻炼培养也是不行的,因为很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是必须在比赛中不断完善和巩固提高的,优秀运动员苗子必须是在比赛中不断经受锻炼和考验而成长的,这是竞技体育的特点。同时学生具有争强好胜,善于表演的特点。因此,让他们所学到动作在大家面前展示,树立自信心,培养对体育的热情。总之,让学生在一个充满爱心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学生会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练习中,并不断提高学习目标,很好地完成训练计划。

教学中,我们经常开展符合学生心理的各种小型多样的游戏和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游戏既有个人的自由性,又有集体的协作性,如“两人三足行”、“投靶”、“攻打炮台”等,这些游戏,都是集体竞赛,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观念、拼搏进取精神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在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面对全体学生,尽可能为更多学生提供展现才华的舞台,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对竞赛项目,我们还需巧作安排,不断创新,对那些时代感强的项目,只要有助于学生健康,适合少年儿童身心特点,我们就将其引进到教学竞赛中来。

四、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体育教学的观念也不断进行改革更新,新观念不断呈现,学校体育不只是在校期间的体育活动,而是把在校期间的体育效益与学生终身受益联结,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的意识,让接受体育成为学生自己的内在需要。这就要求每个学生在学校期间真正认识、喜欢体育,了解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益处,而且要掌握终生受益的健身方法。因此,教学方法的改进不能停留在提高学生今天的学习成绩上,而应有助于学生今后的终身体育习惯养成上。在体育教学中增设多种项目,确立人人参与的宗旨。增设的项目有足球、篮球、各种踢毽、跳绳等项目,这些项目都是极具锻炼价值且容易进行的,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篇4

【摘 要】高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心智不太成熟,心理、生理特点及其自身的微妙变化,使其呈现出对体育课不感兴趣;加之繁重的学科知识压力,更甚者对体育课产生厌恶感。本文在分析学生为何对上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基础上,对如何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做出了对策研究。

【关键词】培养 高中生 体育课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036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能突显这一观点,兴趣更是一切活动的源泉,如果对学习没有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是每一个体育教师应该关注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首先要考虑到影响学生对上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原因,根据具体情况对症下药,进一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一、影响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原因

1.学生自身原因。一是现在部分学生一直以来都生活在比较好的环境中,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都由父母解决了。这些学生根本没具有那种在逆境中克服困难的能力,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养成了这种怕苦怕累思想。二是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由于身体素质不好,导致在上体育课时,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标准完成锻炼任务,在学习中被其他同学逐渐落下,使其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引起体育兴趣的降低。这类学生主要是一些身体素质比较低的学生,如特别胖的学生,身体和智力有缺陷的学生。三是繁重的学习任务。面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每天想到的是那个题怎么做,完全没心思上体育课。四是对体育不感兴趣,缺少一技之长。主要是学生对体育的价值缺乏切身的实际感受,对体育活动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没有培养起体育的兴趣和特长。

2.社会原因。一是家长的观念。很多家长认为体育是副科,学好学坏无所谓,只要文化科学好就行,导致许多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家长剥夺。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也接受了这样的思想,使其在上体育课时不思进取,完不成学习任务,缺乏应有的耻辱感,导致体育教师的上课任务无法及时完成。二是周围人的认知。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人们大多谈论的是学生的文化成绩,而不是体育成绩。在人们的认识中,只有文化成绩好才是强者,体育成绩好,会想到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具有明显的贬斥意味。所以,造成对体育课的不重视

3.学校因素。一是体育教师方面。表现在教学内容单一;组织形式简单,以形式化和成人化为主;指导思想陈旧,缺乏新颖性;教学方法和手段偏颇和生硬,使学生体会不到他们应该体会到的乐趣,相反尝尽失败的苦涩,必然导致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二是领导方面。表现在部分学校领导只注重抓升学率,对体育锻炼不够重视。有与其在超场上跑,还不如看看书,做做题的思想倾向。三是体育场地器材的不足,严重制约着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学生想去进行体育锻炼的愿望因为场地器材,得不到满足,使得原本主观愿望逐渐消极,学生从开始的积极体育锻炼转变为消极锻炼,直到不锻炼状态。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体育场地器材不足,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如何培养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第一,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兴趣是产生动力的源泉,要想使学生爱上体育课,须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学习兴趣的产生是和一定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当学生对体育有了目的认识的时候,才会心情愉快地参加学习和锻炼,如果对自己学习的意义不明白,自然不可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要使他们知道什么是体育,体育锻炼可开发学生的智力以及对心理起调节作用等知识,以及这些知识技能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唤起他们的间接兴趣,同时,体育老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利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培养学生对体育美学兴趣爱好。

第二,通过竞赛、游戏和多样化的活动引起学生兴趣。学生一般都好胜心强,喜欢比高低。不管是小学低年级还是高中学生,不论是重点学校还是非重点学校的学生,都对比赛和游戏感兴趣,即使是补课班的学生也不例外。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因班教学。

质量高的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内容都比较丰富多样。有队形新颖的慢跑,如蛇形跑,螺旋形跑,S形跑等。有适合教材要求和学生特点的击掌操、行进间操、棍棒操、实心球操、双人操、手帕操、短绳操、模仿操、艺术体操、哑铃操、沙袋操、篮排球操和表情操等十几种。而且在动作的节奏和编排上考虑到尽量使学生注意集中,兴趣浓。譬如,击掌操要求一、三拍时击掌一次,二、四拍时击掌两次。原地徒手操的腹背运动这一节,要求第一、三列体前屈,第二、四列体后屈,这样交替,使学生饶有趣味。学生对过多地重复一个动作感到厌烦,他们喜新鲜,所以要经常变花样,尤其是课的准备活动上得好,能一开始就吸引学生,集中学生的注意。

第三,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颖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步骤、程序、规则、方式等,包括教法与学法。教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示范、说明、评价等作用,学法起着主体、目的、内化、发展等作用。教学和学法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或者为了建立某种新的学法,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教法。

第四,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教学方法灵活性,不要死搬硬套。例如,按学生们不同的兴趣组成小组,在完成老师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各小组玩儿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此外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转变体育观念,组织适当的体育项目比赛,增加学生之间认同的感与荣誉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培养学生对上体育课的兴趣,途径是很多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始终贯彻以学生主体的思想,坚持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使学生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兴趣的培养和形成是一个渐渐地过程,只要教师耐心引导,反复强化,相信能达到兴趣的激发、呼唤参与的目的。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篇5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和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激发兴趣可以使人们对某项对象给予优先注意,并伴随愉快的情绪和主动的意识努力,去积极地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它直接影响并调节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体育成为学生内心自发的需要,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是搞好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因素。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这对提高活动效果、完成学习目标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一、兴趣形成的机制

人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虽然不是所有的需要都会产生兴趣,但是符合需要的事物都可以引起兴趣,也就是说没有需要是不能形成兴趣的。因而产生兴趣首先必须激发人们对事物或活动的需要,而需要则是以动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需要的强度达到某种水平以上才能成为动机并引起活动。当人们的需要处于萌芽状态时,它以不明显的模糊的形式反映在人的意识中,产生不安之感,这就成为意向。意向因需要较小,还不足以被人意识到,在这个阶段需要不能成为活动的动机。随着需要的不断增强,人比较明确的知道,是什么事情让自己感到不安,并意识到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来满足需要,这时意向转化为愿望。人的心理进入愿望阶段后,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导致行为活动,而当活动的结果符合需要时,就会产生肯定的情绪体验,并开始产生活动的兴趣。而这种短暂的兴趣又会进一步强化其行为,并获得更多、更强烈的肯定情绪,从而使短暂的兴趣得到进一步的巩固。由此可见,形成兴趣的模式可以是:

兴 趣

结果满足

行为

需 要 动机

强 化

二、培养体育兴趣的措施

从兴趣形成的机制中,不难发现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稳定的体育兴趣必须从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需要和使学生得到肯定的情绪体验入手。

(一)激发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需要

学生都存在对体育教学的需要,只不过有的学生的需要更强烈些而已,但是在这些需要中,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合理的需要指的是通过体育课中的活动进行身心上的放松,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学习知识、技术、技能等等。不合理的需要则表现为:为了应付考试而不得不上体育课;为了利用体育课的时间来放松一下自己高度紧张的神经,但不是进行积极的放松等等。这些都不能引起他们对体育教学的需要。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以采取以下措施。

1、树立正确的思想,提高对体育教学的认识

重智轻体是多年来遗留下的错误思想,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才,阐明国家、社会、学校以及主管部门在体育方面的需求,使他们认识到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完成艰苦的学习任务,毕业后才能更好的为国家及社会服务。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加强理论的教学。通过理论课使他们了解体育与智育、德育的关系;体育锻炼与学习的辩证关系;体育在人体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转变他们不合理的需要为合理的需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欲望,促理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体育健身知识,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对体育的兴趣。

2、创建优美的教学环境

创造一个艺术化的教学环境:绿草成茵的操场,平坦舒展的跑道,清晰醒目的线条,错落有序的器械布局。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下,对于一个整天面对白纸黑字的学生来说不仅可以放松紧绷的神经,而且会使他们产生一种运动的欲望,这对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有一定的帮助,因此势必影响学生的兴趣。

3、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作用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由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态度和情感的优势状态形成的,它是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健康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造就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有赖于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掌握和调节课堂气氛,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在教学中安排一些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活动,如比较欢快的游戏、幽默的语言、潇洒的示范动作等都能活跃课堂气氛。

(二)努力培养和强化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

培养学生稳定的体育兴趣,让学生得到肯定的情绪体验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形成体育兴趣的关键。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积极性情绪体验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制定目标时要考虑全面,对于体育素质较差的学生目标可以适当的低一些,但也不能过低,否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这样就很难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对于体育素质较好的学生则可以适当的提高他的目标,使其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相应的情绪经验,但一样不能过高,过高会因为屡次的失败而失去练习的信心。合理的目标可以使学生对正确动作感觉体验增多,练习成功的体验也就更多,有了成功的体验能提高练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2、科学地处理教材

目前,体育教学中很多教材不是过于单调,就是技术性太强,使学生不是觉得动作枯燥无味,就是感觉动作太难学不会,这样学生的兴趣也就随之消失,因此科学地处理好教材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单调的教材可以从提高它的趣味性着手,比如改编成游戏,采用多种手段使教材变得丰富等等。例如说学生最讨厌的耐久跑,可以不要一味的操场跑,而是将其变成绕字跑、花样跑等,这样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欢乐,而且体验到了自己也行的肯定情绪。技术性强的教材,也就是说相对比较难的教材,则可以适当的通过动作的幅度、速度、节奏等来降低难度,让学生能够学会动作,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体现,从而得到肯定的情绪体验。

3、灵活运用组织教法

教学有法无定法,只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的方法,是好方法。一节体育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单一的讲解示范要好的多,课堂气氛也会因此而活跃。在体育教学中,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意,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样团队合作学习也可以由于学生好胜的心理,使学生注意力更集中,练习更认真,以取得胜利,从而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4、合理运用评价的措施

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具有重要的作用。往往教师的一个好字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评价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评价对于感受成功的提议都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评价时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一就是结果的评价,学生在练习时,得到成功的体验与否,是形成兴趣之所在,所以在学生做完动作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第二就是过程中的评价,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每个项目都会由许多小的技术动作组成,在教学法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给以表扬、鼓励,特别是对于平时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以肯定、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充满成功感,以得到肯定的情绪体验。

在评价中,教师要以表扬为主,但适当的也要给以批评,并指出动作错误所在及纠正方法,不致错误动作的定型,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努力,提高练习的兴趣。

初中生体育锻炼兴趣培养策略论文 篇6

受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以及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教育对于学生的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正是由于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老师和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态度和观念都存在较多的问题。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学生不能在学校中完全自由的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我国初中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往往要求学生要严格遵守和服从自己的要求和命令,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大大增加了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厌恶感,使得体育课堂变得压抑和枯燥乏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体育老师要紧随新课改的要求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明确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认识到健康作为唯一的目标,确立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的性质、内容、标准、目标以及评价体系,以学生为本,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条件下不断引导、帮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素养

言传身教这一个词很好地描述了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水平不仅与教学方式、手段、环境有关,还受到体育教师语言、行为、态度以及道德素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在第一时间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时刻起到表率作用和模范作用,用文明的教学技巧和方式树立自身的教师威信,进而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教师的模范作用不仅表现在自身的形象魅力上,最重要的是要有高超的专业素养,教师能够深入浅出的生动性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技术动作和知识在大脑中建立初步的印象,了解动作的基本概况,通过具体的思维活动逐步升级为理性认识,这就为体育动作的学习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由此可见,生动、精炼的语言表达能力、优美标准的动作示范都是对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必要要求,在言语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优美的动作中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模仿的欲望,使得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保持着高度的兴奋性和好奇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三、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合理、恰当的教学内容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实现新课改对初中体育教学的要求,我们教师在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中要针对我国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现状,探寻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保证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丰富性、新颖性、灵活性,可以将健美操、武术、篮球、足球、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计划,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鼓励学生勇于参与,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兴趣。例如,在体育教材中有一节是要求提高学生的速度和耐力,这就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体育活动中不断进行周而复始的反复练习,这一过程如果不注重教学方式的趣味性、灵活性以及新颖性,只是死板的进行机械性地反复练习,这容易导致学生对这个过程甚至课程产生厌恶感,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些教学课程与游戏相结合,如“逆向反应”,做与口令相反的行为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圆圈接力跑”“抢座位”等游戏,可以帮助学生锻炼短跑、慢跑、反应灵敏性等能力,使得原本枯燥的机械性练习变得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推迟疲劳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情绪高涨,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要善于将竞争这一教学手段合理地运用在教学活动中,合理的竞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自身的潜能,将课堂活动与竞赛相结合,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参与力度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在竞赛中我们教师要注重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理念,树立正确的比赛观念,竞赛的活动安排要公平、合理、公正,以便学生能够尽最大的可能参与进来并发挥自身的潜力。例如,在学习排球的垫球、传球等技术时,可以在练习中安排一些小小的竞赛,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两个小组进行对抗比赛,互相之间接球、传球、垫球,对于输的一方要表演一个节目,这样可以增加课堂活动的趣味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

四、构建鼓励式的阳光评价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为学生展现自己提供平台和机会,充分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如有的学生擅长长跑,有的擅长短跑,有的擅长跳高,有的擅长跳远,面对特长迥然不同的学生,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体力情况、身体状况、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效果等方面,综合性的公正、恰当的评价,对于学生的进步要给予积极鼓励,细心发现学生的努力之处并及时表扬,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的热爱程度,以及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鼓励也许仅仅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者一句赞扬,但它确实无价的,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和机会,发现他们的特长和闪光点,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要以学生为主体,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专业素养,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采用鼓励式的阳光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对于初中体育锻炼的兴趣,促进初中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树荣.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浅谈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 篇7

一、分析其原因

1、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的大国, 封建社会对我国的影响根深蒂固,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 广泛流传的是重文轻武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存在直接或间接束缚着现代体育教育教学, 很多家长认为体育学好学坏一个样, 学好文化课就行, 导致许多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家长剥夺, 同时又向学生传授这方面的思想。加上学生体育意识淡薄, 更使学生上体育课不求上进、得过且过、混时间, 那参加学校体育训练的学生就寥寥无几。

2、学生原因

学生运动能力差, 对自己缺乏信心则是不愿从事体育锻炼的症结所在。同时功课繁重, 没时间也成为部分同学不参加体育锻炼的理由。因此在课程设置和锻炼时间上要有侧重和保证, 体育教育应该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需要不断改革和不断完善。

学生缺乏对体育课及体育训练的认识, 对体育文化了解的太少, 就很少有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训练。

3、教师因素

体育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知识老化, 不求进取, 训练方法不科学、还是老一套, 体育教师的责任心不强等因素, 对学生没有很大的人格魅力。

4、社会就业难

很多体育大学生及运动员毕业基退役以后, 就业机会狭隘, 很多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甚至有些人就找不到工作。这样就给学校体育发展, 无形中加大了束缚。

二、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训练

任何科学研究, 最重要的是要对与自己所从事活动的事业有没有兴趣, 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 即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兴趣与体育训练之间要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呢?

什么是兴趣?怎样使学生对体育训练产生兴趣呢?心理学定义兴趣是为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 它表现为个体为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需要的对象就是兴趣的对象。教育实践证明, 使学生感到有学习的需要, 是学习的根本动力。因为学习需要是转化为内在动力的强有力心理因素, 而且内在学习需要所激发的动机, 同样也是强有力的。何谓需要呢?心理学定义需要是维持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必要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通常在主观上以一种缺乏感和丰富感被人验着。不难看出人的需要是在有缺乏感和丰富感时产生的。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 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是动机。动机的心理学定义是一个与满足某种需要相关的, 发动和维持活动的内部动力。由此看来兴趣的基础是需要, 需要的表现是动机。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学习的需要。学习动机直接制约学习积极参与性, 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由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在体育训练中, 学生积极主动参加体育训练的动机直接影响训练的效果;反过来讲, 由训练产生的成功体验, 又能激发学生训练的兴趣, 即兴趣对体育训练的促进作用。

三、实际训练中怎样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训练的兴趣

1、明确体育训练的意义和作用, 端正学生训练的态度

在体育选苗时, 就要对学生讲清楚体育训练的价值和作用, 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意识。把体育训练同增强学生的体质, 发展学生身体素质, 提高学生学习工作效率紧密联系起来, 使学生认识到通过体育训练能增强体质, 促进学生身心效率, 为学生将来服务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启发式”训练

“启发式”体育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水平出发, 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 不断打破原有的认知结构水平的平衡, 不断培养学生对新的认知的需要, 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 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比如说, 针对学生跑步时大腿抬不起来和后折叠不充分的动作, 我就利用学生直观性特点, 通过媒体观看中外短跑优秀运动员的跑的每个动作和过程, 不断启发学生注意观看大腿抬起和后折叠的角度。首先培养学生在意识上的动作表象, 然后在训练过程中给予强化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方法, 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 训练也就更有成效了。

3、通过反馈信息培养学生的动机

强化理论的心理家们认为, 学习动机是由学生外部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对待行为的冲动力量。比如:在学习中受到强化的学生得到了好分数, 受到家长的认可, 将会产生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所以在训练时, 对学生做的好的地方要在第一时间给予认可和表扬,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我校八年级学生夏有生, 本来对体育非常爱好, 在校运会男子甲组800米中, 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体育教师就及时表扬他, 鼓励他要经常抓紧时间训练, 以后会取得更好的成绩。结果在县运动会中, 他取得了初中组男子800米第一名的佳绩, 1500米第二名的好成绩。

4、通过竞赛方法, 培养学生的体育训练的兴趣

竞赛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 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但应注意竞赛的方式要使各类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 不然会使不善于此项目的学生常因失败而丧失信心。比如:进行男生、女生的对抗赛, “强强”对抗赛、“弱中”追逐赛等竞赛性质的训练方法, 都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训练的兴趣。

5、体育评价作用, 能培养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

制定体育评价表, 把学生每个训练阶段的时间、项目、方法、成绩等情况都详细记录下来, 使学生明白自己每个训练阶段的训练情况, 知道自己在这一阶段里进步情况, 以实际成绩培养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

6、让学生知道体育训练是竞技和锻炼相结合

体育竟技是为相互交流、提高水平、争得荣誉。体育锻炼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有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生学习和工作中。伟大领袖毛泽东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四、结束语

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是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 也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为自己终生体育锻炼打下基础。体育训练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多方面的, 采用方法、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 只要我们第一线体育教师不断完善, 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从学校和学生实际出发, 遵循体育教学和锻炼的原则, 有的放矢地采取各种有效的训练方法,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训练条件和学习体育的环境, 学生就会对体育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训练, 学校体育也就会有所成效。

摘要:本文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从心理学角度论证了需要、动机、兴趣和体育训练之间的关系, 总结出一些培养学生体育训练兴趣的方法和措施, 来提高学生体育训练的成绩。

关键词:培养,学生,体育,训练,兴趣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篇8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7)10-0062-01

一、按照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由于环境的不同及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在教学中应区别对待。青少年学生的精力充沛,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东西,喜欢新颖的变换多样的教学。

1.准备活动。结合课的任务变换运用矮子走、侧身跑、后退跑、转身跑、游戏队形变换的练习。还可作一些短距离的接力跑,这样以来学生兴趣高涨,教学效果好。

2.克服胆怯心理。例如:在跨栏教学中,素质好、跨栏技术好的学生是越跨越有劲,但那些体质差的学生,怕跨不好被同学笑话,怕教师指责,总是躲在别的同学后面或站在一旁观看。这时,教师可对跨栏技术好的同学提高栏架高度,提出改进和提高动作技术的要求;对体质差的学生降低栏架高度,增加一些辅助和诱导练习,耐心和蔼地鼓励、帮助、辅导他们。对于他们在锻炼中表现的一些不足之处,不讽刺挖苦,奚落嘲笑,而是及时注意发现他们身上微小的“闪光点”,随时加以肯定,进行表扬,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

采用随时变换的方法教学,让学生时时感到新奇多样。

1.通过游戏竞赛激发体育兴趣。如短跑课上得用50米赛跑,30米往返接力的方法,让学生在游戏竞赛中体验体育的激情从而产生兴趣。

2.以榜样来激发体育兴趣。榜样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鼓动性,利用一些先进的体育个人或集体来激励和引导学生体育的决心,鼓励成功,激发兴趣。对于学生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培养其信心。

3.幽默的语言,丰富的内容。呆板的语调,没有温度的语气容易让学生产生惧怕心理,即便是集中注意力听进去也会因过度紧张而记不住东西,若老师在教学中语言风趣、形象、生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就会高涨。

4.老师参与游戏或竞争激发学生兴趣。中小学生认为老师是无所不能的,对老师崇拜心理很强,有老师参与的活动和游戏对学生来说有很强的诱惑力,学起来玩起来都很用心,注意力也很集中,兴趣也就相对提高。教师还可以变换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在奔跑中练习一个模式的重复跑,学生很快就厌倦了,但若采用不同方式,短跑中采用转身跑、追逐跑和变速跑等,中长跑采用定时定距跑、分段跑、障碍跑等,学生在不断变化的练习中,兴奋性会逐渐提高,从而会很快的完成教学内容而不会感到枯燥。

三、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兴趣

课外活动如果缺少必要的引导和组织,会淡化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或者当做是一种累赘,从而导致厌学倾向产生。所以丰富课外活动是正确引导学生培养体育兴趣,消除厌学行为的重要方面。因此,学校首先应根据体育场地、器械、设备的能力,开展一些体育活动或比赛,由体育教师现场辅导,学生可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参加各种体育活动。考虑女生的体质和兴趣可以加一些踢毽子和跳绳的活动和比赛。其次是进行课外体育辅导作为体育课教学的补充,可以完成体育课授课计划内无法完成的任务。大大提高学生体育的能力和兴趣。学校还组建体育代表队,进行课余体育训练,是提高学校体育水平的主要手段。

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篇9

摘 要:研究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足球学习兴趣,能够有效提高初中体育足球教学的质量。基于此,简单介绍初中体育足球教学的作用,并研究初中生足球兴趣的培养方法,其中主要包括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科学利用训练场地、完善教学方法以及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四方面内容。

关键词:初中体育;足球兴趣;课堂氛围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其中体育教学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方式,因此必须提升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目前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如果不对该问题进行有效控制,会对学生未来的成长造成严重影响。

一、初中体育足球教学的作用

初中体育教学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足球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体育项目,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长跑能力、反应能力以及身体对抗能力,因此在足球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有很大帮助。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学生在实际足球训练的过程中训练难度也较大,因此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投入的精力也比较多。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这种方式能够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足球技能。

第二方面,提升人们对足球的关注程度。目前足球在世界上的关注程度较高,但是在初中或者高中的普及程度仍然较低,这就要求初中体育课中需要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学生学习足球的质量。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足球的基本功,同时了解一下足球的发展史,为学生今后的足球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中生足球兴趣的培养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学生学习足球的整体环境,由于传统教学方法的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状态,教师的知识讲解占了课堂中的主要内容,学生很难在课堂上自由发挥,这对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想象能力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这种情况也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师在讲解足球的相关理论知识时,可以提高与学生的互动率,在足球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先为学生示范,接着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练习,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规范学生足球训练的规范性[1]。

(二)科学利用训练场地

训练场地是学生学习足球的主要场所,其应用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最终的学习质量,因此教师要对训练场地进行科学利用。例如,在足球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表示出训练场场地中的标志线,同时保证足球内部的气体充足。如果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出现标志线划分模糊等情况,将会严重影响学生在足球训练过程中判断的准确性。另外,为了提升足球训练中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利用旗杆等工具作为建筑标志,这种方式能够避免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积极性不高以及课程模式单调等情况,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学习兴趣。

(三)完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应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也非常大,因此教师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完善,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例如,教师在进行传球训练的过程中,可以设定多种传球模式,其中主要包括跑动传球、固定传球以及定点传球等,以上几种方式能够充分锻炼学生传球的速度、传球的准确性以及传球技巧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小组传球,在此过程中可以变化不同的传球队形,训练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足球传输技巧,教师可以不断提高传球的难度,灵活变化组织的形式,这?N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实际训练中体会到足球的乐趣,同时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意志。

(四)采用分层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主要指的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学习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的不同,导致最终的学习结果也具有一定差异,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利用分层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进行射门练习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准将其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射门距离不同。如果学生出现较多的射门失误,出现沮丧心理的时候,教师要在第一时间给予学生鼓励,适当缩短射门的距离,这种方式能够保证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自信心,不断提高学生的射门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足球兴趣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培养初中生足球兴趣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足球的兴趣。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成为有关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以足球教学为例,通过研究培养初中生足球学习兴趣发现,对其进行研究,能够有效提高初中体育足球教学的质量,同时还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对学习足球的兴趣。由此可以看出,研究培养初中生足球学习兴趣的方法,能够为今后初中体育足球教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夏天.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6(21):90.[2]徐庆连.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有效策略[J].体育师友,2015,36(2):74-76.作者简介:王小红,1982年2月,女,福建晋江人,本科,中学一级,校园足球方向。

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篇10

论文摘要:体育只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才能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积极参与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有无兴趣,直接影响他们从事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也决定着体育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形成。事实证明,只要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有了兴趣,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开展体育活动,刻苦进行体育锻炼,克服主观困难,逐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和运动水平。体育也只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才能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积极参与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一、体育教师要更新观念

1.体育教学目标的更新

体育教学过程究竟追求什么目标,想得到什么样的结果?这是学校体育理论中必须回答的问题。传统的学校体育理论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追求运动技能的规范与提高,体质的增强。目前,它已逐渐转变到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个性和谐发展上来了。新课标思想正是从这一高度来看待评价体育教学过程和体育教学目标。从这一意义上讲,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是新课标思想的根本精神所在。新课标与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方面存在辨证的关系:一方面,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发展水平往往在是否愿意学习体育,以及愿意从事哪些运动项目和怎样在学习中充分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新课标思想本身又是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在新课标思想的影响下,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等积极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2.体育意识的更新

传统的体育教学理论过分强调体育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认为学生只是一个进行教育培养的客体,只有被动地接受体育教师的教育培养,结果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学习积极性的泯灭。新课标特别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是发展个性,积极主动,独立自尊的人。

新课标新思想认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地位是由学生的主体意识决定的。因为体育教育的影响只有在得到学生主体意识的选择决定后,才能对其知识、能力、个性品质、身体等各方面发展发挥作用。另外,学生从事体育学习的体育基础,学习目标与追求、个性心理特征、生理特征、学习方式方法等各不相同,具有鲜明“这一个”特征,教师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要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创造,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分析

传统教育是“师本教育”,其核心是以教师为本,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重视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再加上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不新颖、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有些体育老师甚至不仅吝于给学生微笑,而且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于是,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信心、乐观豁达的态度、创造力等等,往往就这样被泯灭了,甚至造成师生公开对抗,这样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兴趣的产生。

三、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不同的教材采取不同的方式,就是让学生以积极主动、愉快的心情去接受教育,而不是以强制性命令的方式强迫学生必须去服从。

1.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来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对于一名学生来说,如果对自己学习的意义不明确,自然不可能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要使他们知道自己所学的每项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目的以及这些知识技能对自身及社会的意义,从而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浓厚兴趣。

2.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可使人易于产生运动的欲望。在学校里,改善体育教学条件,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建设多项的运动设施,是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因素。我们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去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如教学中场地的设计,场地布置必须紧密结合教材特点,并通过器材摆放和运用各种标志来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运动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育实习中立定跳远教学的场地布置上,根据班级学生的体能和水平不同,设计每十厘米一级的距离段,让学生看到不同远度的标志,一次一次的对比着练习,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再如,教学器材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细心观察和发现器材的客观不足,给学生带来的恐惧心理。如我在跳远腾空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的练习达到一定的腾空高度,经常在踏跳板的前面放置有一定高度的.横杆,要求练习者腾空时越过横杆,结果很多学生畏惧前面的横杆,不敢大胆地进行练习。课后,我反复思索,在第二节跳远课上改用橡皮筋代替横杆,结果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兴趣大增。因此,及时巧用器材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进行教学,让体育知识、运动、比赛等内容更直观、生动、形象地体现在学生面前和脑海里。我想这样的教学手段和环境,无论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学习效果,都应该是直接的、显著的。诚然,要创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还需要我们社会的共同努力,才可能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

3.让学生多一些想象,多一份自信

教学中教师要拓展学生的视野,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倡与众不同、高人一等并渗透到课堂教学的相关环节。如学习前滚翻动作时,在教师动作要领提示和示范后,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并带着“怎样才能滚的正”“怎样才能团的紧”等问题到实践中寻求答案。对学生在练习中想象出来又有实效性的方法,如“双手握踝前滚翻”“腭下夹手帕”、利用后垫、跳箱盖、体操凳上进行前滚翻练习“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应充分给予肯定。同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经验,尝试探究不同情境下运用滚翻(从上向下、突然摔倒)的区别及合理的自我保护方法。利用多媒体或实物演示,了解从山坡上滚落时应横向滚动,以减速和自我保护;突然摔倒时应用一侧身体先着地等要领。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同时,还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不但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时间,还应给学生足够的学练空间。如做“拍球游戏”时,当学生学会体前拍球后,在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做其它运球动作的练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实践。于是,学生完成了体侧运球、体前低手运球、体前高手运球等动作学习。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的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创新欲望。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认知新课标、更新新观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切实把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篇11

关键词:体育 兴趣 激发 方法 手段

技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初中毕业未考取高中,部分是高中毕业未考取大学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生活中由于成绩不好,进而自暴自弃,往往表现出散漫、不守纪律等行为。体育课上,他们大多对体育运动兴致不高,不愿意学习老师安排的内容,上课时要求教师安排自由活动,对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很低。且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没有锻炼的习惯,身体素质较差,学生们对体育课的学习没有概念和目标,也就更谈不上什么兴趣。此外,现在许多学生被家长娇惯纵容过头,从小性格孤僻,不愿和其他人过多地接触,也就谈不上体育课兴趣了。由此看来,学生能否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与有无兴趣有关,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体育教学不可忽视的主要因素之一。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热爱体育锻炼。

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夸美纽斯也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有兴趣作支撑,否则活动的效率难以提高。体育兴趣是学生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运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学生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既锻炼了身体又体验了运动的快乐。所以,体育运动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影响着人们参与体育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为了更好地开展技校的体育工作,促进教学顺利进行,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就必须了解影响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因素,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兴趣。

一、影响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因素

1.自身素质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从小就被家长娇惯纵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没有锻炼的习惯,身体素质较差,对体育课的学习没有概念和目标,更谈不上什么兴趣。

體育教学中学生要参加跑、跳、投等人体基本活动,要学习和掌握各种技术、技能,要承受一定的负荷,同时还要付出意志、付出汗水去拼搏去竞争,而生理和心理素质差的学生,他们怕苦怕累,不敢竞争,于是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也就不那么浓厚,尤其是女生甚至也有些男生在上体育课时不爱动,不敢参与活动,只是站在一边观看其他同学玩耍或和同学闲聊。

2.场地器材限制

体育设施的发展滞后于教学的发展,场地器材不能满足正常教学的需要,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生性格多样,有人喜欢篮球,有人喜欢足球、乒乓球或毽子。如果得不到他喜欢的器材,有可能他的兴趣就有所降低。

3.性别因素

对体育课的内容不感兴趣的学生大多是女同学。因生理差别,一般男同学好动,女同学喜静,女同学对大强度、剧烈对抗形式的体育运动有天生的抵触感,如果不根据性别特点选择体育课内容,要求男女同学同上千篇一律的教材,很难让女同学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举措

1.让学生在运动中获得成就感,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体育课上既要纪律严明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断地给予学生新的、有趣的、系统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以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从而提高兴趣。教师在上课时态度要和蔼、讲解要具体生动、示范要优美正确、富有幽默感;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生理以及个性特点,在采用教学方法时要区别对待,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练习密度和强度,尤其对待女生应特别心细。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表现不足之处,不要讽刺挖苦、奚落嘲笑,应给他们讲解清楚。对身体素质差、胆小的学生,应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公开表扬,增加他们的信心。他们在完成动作时稍有进步,教师哪怕是点点头,学生都会在精神上感到满足,这样会大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需要批评时,教师可以采用动作、表情或提醒的方式,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教育学生懂得相互尊重;大力肯定在运动场上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让他们有成就感。这样,学生就会在积极愉快、严肃活泼中学习锻炼。

2.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技工院校学生年龄不大,正是对各种事物好奇、爱新鲜、易于激发兴趣的时候。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预见地给学生“设置疑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对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做准备活动时,每次都是慢跑,学生就会提不起兴趣,教师若能运用一些花样跑或活动性游戏等手段,学生的情绪就会高涨,其效果就会更好些。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兴趣,才能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3.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体育教师要重视男女生兴趣的区别,开展好第二课堂和课外活动。男生选择的项目多为参加人数多、有竞争性的,运动较为激烈的、能很好地展示个人能力的,如足球、篮球等项目。而女生大多数选择不发生身体接触的项目,如羽毛球、乒乓球等。这是男女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的。男学生一般能吃苦、不怕脏,性格外向奔放,喜欢在竞争激烈的项目中得到内心满足。女生大多数性格内向、文静、娇气、自尊心强,一般不“好战”。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充分地利用好课外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小型体育竞赛,可以是班级之间的,也可以是年级之间的,还可以是小组之间的比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给学生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充分地展示他们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还可以建立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学生喜爱的兴趣小组,有针对性、创造性地按照兴趣分组,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某项技能的目的。这些活动的开展既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我们在教学中要采用一些新的手段和方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状态去激发和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使他们养成锻炼的习惯,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和培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主动性。教师要因势利导,在体育中进行德育渗透,在体育中进行智育教育,把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让他们热爱体育,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刘淑慧.体育心理学教材[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金饮晶.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上一篇:初中作文素材篇下一篇:2017北京版数学四上《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