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08-28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8篇)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1

1.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一动机一目标是构成人的积极性行为心理动力的主要因素。有了需要才能树立动机,有了动机才能确立目标。一个人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此来推动自己的学习行为时,这种学习行为才可进发而成一种有利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反复向学生强调知识重要性。因此.我们必须掌握知识.以便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际事务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2.精心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中学生因其所处特殊的年龄阶段,逆反心理相当严重,假若教师一味以严厉的姿态出现,凡事批评当先,往往会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久之,学生对任课教师的畏惧也引发到所教课程的厌恶,更不要说有学习兴趣了。因此,要使学生学好知识,必须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可以说,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 教师应当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绝不能“戴有色眼镜”看人。教师应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难处,掌握其心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热情帮助。一个能尊重学生、体贴学生的教师,学生同样也会尊重他、喜欢他,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的师生关系,也是教好知识的基础。

3.根据实际适当运用讨论教学 通过平等坦率的讨论,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与教材内容进行对照,融会贯通,既实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受约束,并保持学生的热情,同时也保持了课堂纪律良好。

4.在实践中激发学习知识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也要在学习实践中进行。只有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本身的交际功能,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5.充分做到课堂教学寓教于乐 中学新教材内容大都是真实的、自然的情景,这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锻炼的机会。教师可灵活运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环节,让每一堂课都上得精彩、有效。要做到这一点,采取直观教学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2

一、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 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往往是由讨论数学问题开始的。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合理地组织好教学内容, 化抽象为具体, 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 一位三年级的教师教“年、月、日”时间单位时, 先讲了一个故事:“小英今年7岁, 她的哥哥小强从出生到现在只过了三个生日, 你们猜猜小强今年几岁了?”有的学生顺口就答:“3岁。”一想又不对, 小英今年7岁了, 哥哥怎么才3岁呢?大家面面相觑。就在学生迫切需要解决问题时, 教师引入新课, 使学生开始掌握“平年和闰年”的知识。一节课, 同学们学得津津有味。

二、手脑并用,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 让他们坐的规规矩矩听老师讲课, 那是不可能的, 即使坚持听完一节课, 学习效率也不会高。为此, 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学生好动的特点来组织教材, 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学习。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在操作过程中, 要求他们做到多看、多想、多动手、多说。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时, 教师让每一个学生准备形状各异的三角形若干个, 并动手量出每个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标上名称, 如:锐角、锐角、锐角;锐角、锐角、直角;锐角、锐角、钝角。接着, 教师让学生将相同的分为一类, 并给他们起名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 变得兴趣盎然。

三、体验成功,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中, 教师要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 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特别是平时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 教师更应该多关注, 如果教师忽略了他们, 他们的学习困难越来越大, 长此以往, 他们就会对数学失去信心, 成绩也会越来越差。如教学“图形的拼组”时, 教师事先让学生准备一份七巧板, 并在课堂上自由创作。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画在纸上展示给全班同学, 特别是那些学困生, 教师要适时地多鼓励、多表扬, 使每一个学生都沉浸在成功的愉悦之中, 去尽情体验成功的喜悦。实践证明, 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功, 才会有兴趣, 有了兴趣, 学好数学才有可能。

四、利用形式多样的练习,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设计练习时, 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有趣的数据、新奇的题型、巧妙的算法, 都会使学生对枯燥的计算产生一种吸引力,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帮助小动物找家”“送信”等变式匹配题, 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练习形式。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3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如果能够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兴趣所在,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势必会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有效地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语文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听、说、读、写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学生成功的关键。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一、教師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一堂课要干什么,涉及到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做到环环相扣,使整堂课严谨。同时教学目标也不能仅仅定位在基础知识的落实上,还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高,考虑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收获。教师要努力构建新课表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将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注重探究和实践。

于漪曾指出“每课堂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教学内容应根据教学目的作一番认真的剪裁,要确定重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分解疏导”。“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可见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重要位置是不可替代的。我在讲《济南的冬天》一课时,设置了以下几个目标:学习目标:1、 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2、 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3、 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通过这些目标的设置,使我清楚了课堂授课,理清了课堂教学重点。为学生便利掌握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设疑问难法

语文教学仅仅拘泥于教材是不够的,应广泛涉猎,去粗取精。教学中,笔者以教材为依托,设疑问难,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一文时,笔者这样设问:“此文描写了月光下静夜荷塘的景物,反映了作者当时‘颇不宁静’的心境,却又有‘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一笔插入,而这‘最热闹’的‘蝉声’是否打破了四周环境的寂静了呢?你认为这一笔到底对静夜荷塘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如此启发设疑,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激起思维的浪花,从而调动起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当他们经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这些疑难后所产生的兴奋,又会进一步成为产生新的学习兴趣的重要动力。

教师的提问应着眼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地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此外,还可以把一些设问放在教学的开始,直接指向即将学习的课文内容,起到“引路”的作用;或者把疑问置于教学的尾声,留下“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把学习兴趣过渡到下一课。一节课以设疑开始,又以置疑而终,使学生觉得“课已尽而意未绝”。如此由问题开始,再由问题结束,见疑、质疑、释疑,层层深入,丝丝入扣,贯穿课堂的始终,引导学生注意听讲、勤于思考,使学生感到语文课堂有着专业课堂体验不到的乐趣,课堂教学就会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逐渐培养起来。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学生天性是好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蕴含了“兴趣”与“活动”两大因素。

在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举办各种活动,如赛诗会、演讲比赛、歇后语比赛等。学生或查找资料,或模拟演练,互相指导,活动中奋勇争先,兴趣高涨。活动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课堂互动,培养学生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标准立足于每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无疑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最前沿阵地,也是学生得以发展的最重要场所。要使学生得到发展,我觉得先要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能言堂,乐言堂,让课堂成为他们的话语自由空间,做课堂的主人。在自己的地盘上人都是放松的,轻松快乐的。学习亦然,课堂实效性也才得以保障。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的生活空间。每堂课都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科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与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习惯培养的问题情境。在学生交流探究的成果时,注重培养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在比较中形成自己的观点与方法,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形成创新型思想方法的建构,才能形成真正的良好思维品质,才能真正体验学习的成功快乐。在课堂教学重要充分了解学生,对学生不懂不会的,要通过研讨解决问题,通过组织研讨,学生仍然不清晰、不明白的问题教师要精讲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最终有所收获。

三、“巧”留作业,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作业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布置作业对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因此设计新的作业形式非常有必要。我认为作业形式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从作业内容上看,可以考虑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制作作业和表演作业相结合;2、从作业发生的场所角度分析,可以考虑课外作业、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相结合;3、从作业承担着角度分析,可以考虑个人作业、小组作业和全班作业等不同的作业形式;4、从作业兴趣角度分析,可以考虑把传统的单一性作业方式和趣味性、多样化作业结合在一起,采取趣味性、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在平时布置作业时考虑以上几个方面,采取多种手段,通过多种形式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喜欢做作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学习的引领、加强作用。而德国文学家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可见,兴趣是记忆的先决条件。而记忆是一切智力、学习活动的组成部分。所以,没有了兴趣,也就没有了学习。可见兴趣对学习的基础、决定性作用。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的、积极愉快的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是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源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救护表现对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正所谓“乐学之下无负担”。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起来是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所以教学中的情境教学能够使学生被一种愉快和谐的特殊气氛呢所陶冶、感染、激励,从而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真挚而深厚的情感。这样往往会让学生喜欢上学这门学科,从而更加努力、乐意的去学习它,正因为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篇5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兴趣可以使学生的感官和大脑都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都会有最大限度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下面就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谈一谈我的体会和做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热爱学生是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也是广大人民教师的行为准则,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冷漠;多一些表扬,少一些责怪。教师一个肯定的表情,一个赞许的眼神和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如同甘甜的雨露滋润着学生干涸的心灵,同时教师的表扬和鼓励会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怀和信任,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激发出他们的自信心,和蓬勃向上的活力。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加努力地学习英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愉快地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关键是让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教学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对教师有好感,他们就会喜欢上教师的课,并且会想方设法学会学好。

反之,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就会产生很强的逆反心理,教师讲课,他们不听,不学,不记,很难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很重视感情的投资,要以自己真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和尊重的情感信息,让学生感到你的课轻松、愉快,兴趣盎然。另外,从生理学上来说,教师的自信、兴奋、惊奇、赞叹等情绪对学生大脑神经细胞的活动起很大作用,所以当我们上课时必须全身心地投入,仪表要大方得体,目光要温和亲切,精神要饱满,表情要轻松,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语言要生动形象,板书要规范漂亮等。教师会给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师生在心理上和情感上保持亲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三、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师生之间坦诚、无拘无束的交往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经常对学生说 :“Knowledge comes from questioning”(知 识 来源 于 质 疑),“ 学 贵 有 疑 ”,“ 疑 则 有进”。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不过喜欢寻根究底追求问题罢了。”陈景润去摘取“歌德巴赫猜想”的皇冠,也都是他们质疑求异、探究真理的结果。

学生在学习中有了疑难,说明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思维在积极活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在质疑、解疑中培养创新素质。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为学生创设“心理安全”的环境,树立 “不惟书”“不惟师 ”的思想,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捕捉学生的“智慧的火花”与“灵感”,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双方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反复过程,从有疑到无疑的反复。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强烈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发展,推动学生各方面水平的提高。没有疑问就不会有人类文明的进步,所以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勇于开口,大胆质疑。对于学生的质疑,绝不能有丝毫的挖苦讽刺,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相反,教师对学生的每一个疑问都应该认真对待,耐心解答,并恰到好处地给予一些鼓励的话语,学生得到教师的鼓励之后会更加积极地学习,实践证明这样做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开展竞赛,以荣誉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 篇6

一、学生生活单调乏味。

二、学生对周围的人与事采取无意识的态度,熟视无睹,浮光掠影。

三、作文参考书籍铺天盖地。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的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要激发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显示呼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提醒学生善于发现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积极为学生创造写作时空,真正让学生包晗激情,抒写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从而享受习作的快乐。

一、走进多彩生活,让习作充满生气。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和装饰,二就是生活本身,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歇。

二、点亮心中明灯,让习作抒些真情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冬季,抓住学生情感的敏感点,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力求我手表我心。

三、打开个性多棱镜,让习作凸显风采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7

一个人的语文学习兴趣, 主要表现为:对语言文字有一种浓厚的兴趣, 强烈地倾向于去探究语言的内在魅力。这种兴趣的由来, 或源于一堂趣味横生的语文课, 或源于对某位学识广博的语文老师的钦佩。那么, 怎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一、优化课堂结构

一堂好的语文课, 往往会使人得到美的享受。教师在教学中, 要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语言王国的园林之中, 深深地沉醉其间。

1. 渲染导语, 培养语言情感。

布鲁纳曾说过:“对学生的最好刺激是引发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总是和情感息息相关的。在教学过程中, 如何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习呢?第一步要做的, 就是渲染导语, 激起学生要学的欲望, 培养他们的语言情感。在教学古诗词时, 先介绍诗人, 大力宣扬诗人的著名与伟大, 使学生对诗人感兴趣, 进而迫不及待地想要学习他的诗文。如在教学《示儿》一诗时, 可以这样介绍陆游:“你们知道岳飞吗?岳飞就是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 他在抗金的战场上与敌人浴血奋战、至死不渝, 他是用武力捍卫着祖国的领土、保卫着人民。还有一位大诗人, 他出生的第二年北宋就被金人灭亡了, 北宋的皇帝逃到临安 (今杭州) , 即‘南宋’。他们在那里过着奢华的生活, 对人们的疾苦全然不顾。但这位诗人却时刻想着自己的祖国, 时刻盼望着祖国的统一。为此, 他写下了九千多首诗, 临死还念念不忘自己的祖国。他就是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你们想看看他在临终前给儿子留下的遗嘱吗?”这样, 就激起了学生对陆游的无限敬佩, 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有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 学习兴趣也就油然而生。

2. 掀起课堂高潮。

讲课和写文章一样必须有张有弛, 有起有伏, 平铺直叙只会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据心理学家调查, 人们听课时的注意力, 每隔10分钟左右就会有所松弛。要想让他们认真听课, 必须在教学内容上下工夫, 要不时地在课堂上掀起一个个高潮。

3. 指导好课内阅读。

众所周知, 语文学科是一门生动形象、情趣盎然的社会科学, 既不能把语文课变成一种单纯的语言“解剖课”, 只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乃至修改润色上下苦功, 也不能“放鸭子”, 对学生放任自流。一节语文课的时间有限, 课文大多篇幅较长, 只有老师加以必要的点拨和适当的分析, 学生才能有正确的体会, 才能理解文章的含义, 即使一首只有几句话的古诗, 如果缺乏必要的点拨和适当的分析, 学生也很难真正体会、理解其中的意境。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一诗, 倘若学生体会不到诗人乘兴而来却被置之门外的扫兴情绪, 就无从领悟他看见出墙而来的红杏时的那种兴奋、喜悦之情。

二、作文课上培养兴趣

当前的学生, 怕写作文, 不愿写作文, 他们感到无话可说或茫然无绪, 对作文失去了兴趣。究其原因, 就学生本身而言, 主要有两点:一是生活积累少;二是语言贫乏, 写作技巧差。这里, 笔者结合实际教学工作, 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1. 记录生活, 课外练笔。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小学生的作文也不例外,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尽可能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 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 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要带领学生走向田野、走向工厂、走向市场、走向工地, 在平凡中发现不凡, 在平淡中找出新奇, 并让他们以日记的形式记下来。一件小事、一点感受皆可成为练笔题材。实践证明, 此举确实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深化作文兴趣的有效方法。

2. 下水作文, 激发兴趣。

常规的作文方式, 是教师出题学生写, 日久天长, 学生便会失去新鲜感, 在写作文时就会出现应付现象。因此, 教师需要不断变换教学方式, 经常开展新奇有趣的教学活动。当然, 在进行此项训练前, 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 确保自己所写文章的质量, 给学生良好的指导和影响, 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写作方向。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思考、选材、布局、谋篇、锤炼语言, 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也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而且对教师自己也是一种激励和促进。

3. 课外阅读促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8

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启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教育学生作好心理准备

苏联心理学家西·索洛维契克在其《学习与兴趣》一书中充分论证了心理准备在形成兴趣中的作用。他说,如果从心理上预先喜欢某一内容,相信自己一定会对目前正要做的工作发生兴趣,并精神昂扬的作手工作,兴趣就会调动起来。比如,当你要学习数学这门平时你不感兴趣的学科时,你可高兴的搓着双手微笑的对自己说:“数学,我从现在起真的喜欢你了!我将兴高采烈的去学习书中的一切,我将愉快的完成学习计划!”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回想一下当时的情景,立刻觉得浑身又充满了力量。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动机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兴趣来自动机。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心理动力。人们的各项活动都是在动机的驱使下进行的。内部的动机越强烈,则人的外部行动越坚决,克服困难、排除干扰的决心也越大。这种心理动力如果建立在强烈的求知欲上,就会富有创新意识,并会刻苦努力地学习。指导学生形成远大的社会动机,引导学生以天下为任,树立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全人类之幸福而学习的远大理想,对于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逐步培养起对学习的兴趣是极为必要的。

3.指导学习策略

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要学会学习,就得拥有一定的学习策略。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策略越好,学习动机水平越高。良好的认知策略能帮助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信息加工,使学生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事半功倍,提高效率,从学习中体会到乐趣,得到一种享受,从而学得更好、更快、更高兴。因此,乐学必然要依赖于会学。不会学,学不好,最后自然是不愿学、厌学。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让学生用良好的学习策略来控制他们的过程,成为一个真正能独立学习的人,对于提高学生认知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

4.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过深,学生望而却步,会减低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过浅,学生唾手可得,也会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就应当贯彻维果次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注意深浅得当,同时,还应当善于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去讲授某些新知识,并把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5.改进教学方法

知识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在传授这些知识时,有赖于教师用方法的新颖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地把枯燥无味的东西变为津津有味的东西。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把这些困难的问题通过自己富有艺术的讲授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乐学好学。另外,在教学中不断地鼓励学生,给学生以表扬和激励,也会使学生在成功中找到乐趣,逐步变得自信爱学起来。

6.利用课外活动

教育实践表明,让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不仅能使他们学到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而且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起新的学习需要,发展广阔的学习兴趣和中心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不仅要组织优秀的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还要刻意组织差生参加课外活动,因为一些成绩差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不感兴趣,但他们当中不乏热衷于文娱、体育等活动的人才。如果能组织他们参加这类活动,就可逐步把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

7.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有一定的演讲技巧和课堂组织能力。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面,不断接受新知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及时学习就要落后,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多才多艺,学生喜欢博学的教师,对自己崇拜的教师学习积极性就高,对自己鄙视的教师学习兴趣差。

总之,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以便学生养成对学习的兴趣。这也是我们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上一篇:社会类话题作文下一篇:瑞安市公务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