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024-07-02

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精选10篇)

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1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作者:赫志锋

工作单位:云南省凤庆县诗礼中学

邮编:675915

【摘 要】对于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一门功课的学习状况和学习的效果。由于历史课讲授的内容又都是过去了的事物,是不能再现与重演的,也就不能像物理、化学课等学科通过实验进行观察研究。所以学生心理上对历史就有一种陌生感,认为是“陈年老账”,与现实无关,与自己无关。所以,初中历史教学首先要打破这一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兴趣,努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学习兴趣 有效方法

历史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所涵盖的知识量和对学生的能力特别是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而且,当代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学生要即时吸取老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加以拓展延伸,形成能力。但实际教学中历史课很难上,学生在课堂上眼神迷茫,注意力不集中。学生大多认为历史课枯燥乏味,反正在学业水平检测中分值比例也小,学历史也没什么意思,而且以后也用不着这些 1 知识等。

这些尴尬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以前课程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教学中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效果也自然不会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要唤醒那种无动于衷的学生,把他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在智力活动中表现自己和自己的人格”。可见,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使学习者喜欢学习,学会如何学习。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必须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下面结合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的点滴体会就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魅力四射的导语,引起学习兴趣

导语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石。新颖、别致的导言开堂上课,重在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学生急切的求知心理,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学生精心备课,认真设计导入语。

导语的设计没有固定格式,一般说来,可以采用故事导入法、评论式导语、热门话题式导语等。

二、开展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堂好的历史课,并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进 而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活跃的状态,大大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再现历史情境。如在讲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时,我向学生提出假想:根据当时北伐三个对象的情况,如果你是总指挥,你是否有办法来赢得这场战争?你的作战方针是什么?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得非常热烈,想出了很多办法,提出了很多设想。最后教师点评讲解。通过这样的讨论与分析,学生不仅增加了印象,活跃了思维,而且锻炼了表达与评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充分驾驭教材,精心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形象的描述,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抑扬顿挫的声调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适当补充与课本有关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讲课中,如能适当补充形象具体的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历史小常识等,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其三、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新版历史教材增加的精美的图片、形象的地图、精当的史料、精彩的故事性导入等,而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情境创设是将这些形象的资料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现出来。以其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从而更易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

其四、注重结合生活中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 兴趣。目前,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非常多,多数学生对历史比较感兴趣,这就为教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教师可以将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和历史教学相结合,说明历史作品和历史史实的联系与区别,指导学生辩证看待影视剧,又利用影视剧了解当时的历史。如在教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课,讲到“巴黎和会”时,给学生介绍并播放电影《我的1919》片段,既能使学生生动的了解巴黎和会召开的史实,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鉴古知今、挖掘热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热点问题和历史相关,完全可以成为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题材。如在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时,说到日本的福岛核电站的事故,从而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等。教师应该利用学生对热点问题的关注,把历史教学和现实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对这些历史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可以帮助理解当今世界发生的某些重大问题,以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价值感的认同。

总之,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热爱历史的灯塔。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的学习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今天。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科学地处理教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不断创设新颖的历史历史情境,积极培养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愉悦中自主去实践、去创新,产生学习历史的动力,新课改的精神真正得到体现。才能使我们的历史课教学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周怀岸:《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孔锴:《 当代教育新理念》,北京出版社,2005年1月版.[3] 张德伟:《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北京出版社,2005年1月版.

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2

一、创造和谐气氛, 营造兴趣

每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 每个人都希望自身价值被别人发现, 然后得以肯定。一句鼓励的话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使他们对学习感兴趣。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 学生就会在愉悦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 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教学中我非常注意用鼓励学生的方法使之能产生“罗森塔尔效应”。如找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谈话时, 我常说这样两句话:“过去不代表未来!其实你很聪明, 并不比别人笨, 只是你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太少了。”这句话就像给他们注入一支兴奋剂, 会使他们浑身充满求知的力量, 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使他们对学习感兴趣。

二、精心设计导语, 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先声夺人的作用,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每节课的导语教师在课前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导入新课的方式多种多样, 可以故事导入、诗词导入、节日导入、成语导入、衔接导入、审题导入、音乐导入、录像导入等多种方式, 方式的选择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 依据学校教学资源而定, 不管采取什么方式, 只要能迅速抓住学生的心, 就不失为成功的导语。每节课的导语给学生的印象很深, 甚至会决定其对本节课的好恶感。有经验的老师都很重视导语, 充分发挥前因效应的积极作用。在学生面前展示将要发生的情境, 由此把学生带入新的知识天地, 通过一系列或熟知或陌生的故事, 让学生产生一种求真、求实的欲望, 创设一个总的问题情景。

三、课堂教学方法形式多样

不断引入新的课堂形式, 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也才会有良好的课堂效果。在学习“三角贸易”这一课时, 学生们表演的课本剧, 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表情等, 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个历史事件的本质。学生学的轻松而且深入。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丰富课堂。因为课堂的主人是学生, 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 所以应该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这样的形式下学生的潜能才会完全被发掘出来。

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3

一、构建“激趣”的教学过程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教学过程就要有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如果有知识要点做骨架,又有趣味例子做血肉,就是一部活的历史,一节生动的历史课。

1.挖掘趣味性材料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初中历史教材里穿插的有趣小故事还是挺多的,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例子作生动讲述。对于难度较大但书中又没什么解释的知识点,教师应尽可能选择有趣味的或贴近生活的角度去讲解,举出一两个例子,让学生感到有趣和亲切,他们才会主动去学,从而轻松地学到知识。

2.处理好内容间的衔接

内容间的衔接不仅指课内各知识要点的衔接,还包括这节课与前后课时内容的联系。处理好这些交接点,既可使学生清楚历史的前后联系,又可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追寻更多问题的答案。

3.巧设问题,引起争疑

“激趣”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听课的“快乐”,还在于能激发学生乐于思考的意愿,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又培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且巧妙地提出,使学生愿意带着问题去积极思考,沉浸在思考的乐趣中。

二、利用直观教学,创设历史情境

历史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人们认识规律,大都从感性认识开始,学生要认识离现实生活很远的历史有一定的难度,初中生亦是如此。而创造历史情境,则可激发学生形象思维,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学生感知历史,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学生的学习性往往来源于兴趣,兴趣可吸引学生注意力,使思维活跃。研究表明,人的左脑主要是抽象思维,右脑则主要是形象思维。初中生的思维中,形象识记占主导地位,抽象识记在发展中。初中生的精神容易分散,要保持初中生热烈的、持久的情绪,更要注重历史的形象性。

创设历史情境的方法很多,如运用直观教具图案、照片、文物、投影、录像等,或通过学生模拟教具、角色扮演、戏剧表演等手法,让学生切身感受、体会历史。但要注意,创设情境不是目的,而是教学手段,切忌喧宾夺主。通过对历史的再现,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达到思想素质教育之目的。比如:新版的历史课本图文并茂,图案形象、鲜明,在讲课时,可以图助文、以图颂善。第四册《中国历史》彩图《百万雄师过大江》再现了人民解放军过江的壮烈。命令一下达,等候在长江北岸的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冒着敌人的炮火,强渡长江。图中信号弹划破天空,红旗招展,千帆相竞,鼓角相闻。渡过长江,直捣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覆灭。“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之气势再现在学生眼前。教师再适时引导:蒋介石反动政府的灭亡,新中国的成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我们应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直观教学的激趣,使学生在轻松学习中受到思想教育。

三、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1.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参与,收集历史材料,使其产生学习兴趣。如教学商朝青铜器、秦始皇统一货币时,可让学生收集含有文物、钱币的邮票,让他们认识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成就,既激发了学生对集邮的爱好兴趣,又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历史知识。

2.注意在教学中联系其他学科,引发兴趣。如在讲解孔子是个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时,可以把孔子的话与语文中所学的《<论语>六则》相联系;在学习中国历史第二册第8课《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光耀千古的文学艺术》和第16课《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中的唐诗、宋词时,让学生联系语文课中所学的诗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有深刻感受的,讲述诗词内容,当时的历史背景,诗人、词人的思想报负等,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也加深了对语文知识的巩固,产生了浓厚的求知欲望、兴趣。

3. 寻找历史知识的特点,应用一些通俗的词语来帮助记忆,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趣味。如记忆河姆渡和半坡氏族分别住在长江和黄河流域,种植水稻和粟,可引导学生如下记忆:黄河水是一碗水半碗泥,半坡人就住在这

处流域,河姆渡的河字有三点水,所以就种植水稻。

四、历史与现实结合,激发学习热情

如果只是向学生传授过去的知识,学生会不喜欢。历史教学中适当穿插生活中的时事,让历史课也具现代气息,我给这种教法命名为“现实参与法”,即在教学中联系相关的现实事例进行比较和分析,达到认识历史、进行思想教育之目的。让历史“活”起来,对学生来说,历史不再是遥不可及、枯燥无味的往事。

历史教学中要抓住时代脉搏,把学生关心的事情拉入到历史课堂中来。当然,并不是让教师东拉西扯,漫无边际、离题万丈乱说一番,而是要使历史与现实顺理成章地结合起来。可结合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来讲述。比如:在讲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我谈到有人要重修圆明园,启发学生思考:要不要重修?一些人要求重修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马上表示反对,于是我归纳:被烧毁了的圆明园是近代中国屈辱的见证,它时刻警告我们要莫忘国耻,要关切民族的前途命运。历史与现实这么接近,让历史走进学生,学生还会对历史陌生吗?

五、组织历史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兴趣

历史课外活动课不同于正规课堂的教学方式,它可由教师或同学自己组织,形式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在课外活动课中,学生天真烂漫的天性得以回归,气氛轻松,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发挥学生主动性,给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天地。

课外活动课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结合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纪念活动举办故事会,让学生将英雄故事、爱国壮举绘声绘色地展现在其他同学面前;可召开“乡土历史”讲座,讲述家乡的历史变迁,把爱国与爱家结合起来;可举行历史知识竞赛,寓知识于娱乐中;可举办历史辩论赛等等。

历史课外活动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发散思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重要作用。

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4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如何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坐得住、学得好,这就要靠美术教师善于利用美术学科的特性,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来实现。”可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学习创作中是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该如何做呢?下面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感悟。

一、选择“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与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和“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美术课程的愉悦性特征,正是美术学习的魅力所在。

要做到“寓教于乐”,就要求美术教师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的教学形式,掌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譬如可以采用谜语、游戏、竞赛、讨论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交替运用多种形式与方法,以克服单一的讲述法。教师只有拥有一定的教学艺术,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和持续的兴奋状态。

二、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

美术学习行为总是发生在一定环境之中,不同的环境也会对学生学习兴趣产生不同的影响。用道具创设情境能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产生创作灵感。如:在教《有趣的墙》一课时,我把各种大小、形状、色彩不同的一次性纸杯、糖果盒、月饼盒、纸箱子等叠加出不同的“墙面”来布置教室,当学生步入美术教室时,他们就会感受到这种艺术氛围,就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多媒体教学是将图形、图像、文本、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经计算机处理后再生动展现在学生面前,掀起学生情感波澜。如影视、多媒体等可看可听,能清晰的显示美术的图片,可使教学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将鲜明的色彩、清晰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再配以美妙的音乐,就改变了学生学习的单调性,增强学习兴趣。例如,在上欣赏课《水墨交融写青山》时,课间播放古典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再用多媒体播放中国山水画作品《溪山行旅图》、《富春山居图》和西方风景画作品《雪中猎人》、《模特莱克台地》。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从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透视、创作方式、表现特点等方面来进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思想内容和创作特色。这种直观的欣赏方法降低了学生上欣赏课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

3.运用音乐效果来创设情境

记得有段时间,音乐和美术合并为《艺术》,说明音乐和美术是不分家的,音乐以其明快的旋律,改变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沉闷气氛;而美术则以其清晰的画面,也使抽象的音乐语言增强形象性。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注入音乐元素,既有利于增添课堂教学的审美氛围,也有利于学生愉悦身心、激发灵感和陶冶情操。如:在上《熟悉的旋律》一课中,我运用《病中吟》和《四小天鹅》这两种风格迥异的曲子来认识音乐和色彩间的关联。不同的音乐给人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有了这些感受,学生在练习中就能运用自如。所以在美术课程中使用音乐创设情境,借助于通感效应来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是一种方便有效的好办法。

三、当好美术学科的“形象代言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对待学生和学科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科的喜好,教师的个人人格特征和魅力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喜欢一个学科往往是从喜欢这个学科的老师开始。如果美术教师拥有爱心、待人宽容、大度,具有幽默感和机敏的教育智慧,就容易引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美术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如果美术能够在课堂内外多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与作品,积极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将使得自身在学校教师群体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进而当好美术学科的形象代言人,以个人的专业技能和人格魅力去打动学生,更能吸引学生参与到美术学习中去。

四、让学生获得愉悦和积极的体验,延续学习的兴趣

积极愉悦的体验是每个人都期望获得和享受的,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和愉快的体验,他就会期盼下一节美术课。那么,美术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获得此类体验呢?

首先是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能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法作为教学内容。

其次,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多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的精彩表现是课堂成功的关键。学生感到美术课是很放松、很开心的地方,就能在美术学习中自由的抒发情感,进而表达个性和创意。美术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对学生的活动和展示进行预设,课堂教学中更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其大胆表达、自由表现。

最后是要多以鼓励或奖励的形式对学生的美术学习做出反馈。“表扬胜于批评”,这是教育者的共识,美术教育也要谨记这一点。平时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时,我始终给予激励和表扬,如:你运用的线条非常有力,你的色彩对比很漂亮,你的构图很优美,等等。俗话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生会因为你的鼓励而增添学习热情,从而延续了学美术的学习兴趣。

美术课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可以使人感情丰富,品格高尚;使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更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并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5

[导读]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带有情感色彩的意识倾向性。

黄元廷(贵州省罗甸县木引中学

550105)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带有情感色彩的意识倾向性。数学学习兴趣是指渴望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性。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兴趣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从而注意力集中并积极地进行学习。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关键时期。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着各种尝试。

一、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巧设提问,可以较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中提供的“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提供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性的学习,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认识三角形》的教学中我先提问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呢?学生先是回答:是。然后我为他们准备了一些长短不一的小木棒,让他们动手操作,学生很是感兴趣,在他们的动手实践中找到了否定的答案。这是一个以数学活动创设问题情境的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例子。

二、注重直观,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数学上,他们比较喜欢认识具体和形象的事物。重计算,轻概念,重记忆,轻理解。如用“字母表示数”由于字母在表示数字上的任意性和不确定性,具有“代”和“变”的抽象性,他们原来就对数的认识就感到不太适应,所以老师根据这一思维特征对数学概念的引入、法则的说明,特别注意加强直观形象和具体的教学,把教学内容处理成符合学生原有认识上的东西,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数轴”概念的教学,教师是拿着实物温度计上课,温度计上有刻度,根据温度计上液面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测量不同的温度;与温度计类似,我们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刻度,标出读数和方向,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那么这样的直线叫什么?于是引出了数轴的定义,这样的讲解生动具体使学生看有实物,想有形象,记有特征,不但使他们学得有感、记得牢固,而且使他们理解得也较为准确和深刻。这样处理教材的例子是相当多的,都加以充分利用,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教师也注意到直观形象教学的局限性,不能乱用,要特别注意类比的事物与新的概念法则间的内在联系,慎重考虑他们之间比较的科学性。注重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

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思考,发现知识规律,得出结论,使学生享受发现的乐趣,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调动积极性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多边形内角和”时,老师先在黑板上画出四个多边形,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如何把这四个多边形按四种不同方法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探究如何推导多边形内角和公式?(1)、取一个点在多边形内,该点分别与各顶点连接,这样可把n边形分割成n个三角形。(2)、取一个顶点,分别与其余不相邻的顶点连接,这样可以把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3)、在一边上取任一点(除两个端点外),分别与其余不相邻的顶点连接,这样可以把n边形分割成(n-1)个三角形。(4)、思考:取一个点在多边形外,该点分别与各顶点连接,可以分成多少个三角形?又如何推导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以上几种分法都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通过推导和计算就可以得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这样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思考,自己发现知识规律,得出结论,自己也感到高兴自豪,推导出的结论经过加强训练巩固,应用于有关计算,更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通过这种教法,我欣慰地看到学生对数学课从“不大感兴趣”到“十分有兴趣”,从而调动整个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干劲很高。

四、利用数学本身的特征,激发学习兴趣

1、实用性。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自然科学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的应用了数学,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的实用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一位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望。比如学了圆锥面的展开图的内容后,可让学生练习制作形状为圆台式的灯罩,圆锥形状的烟囱帽等活动。

2、规律性。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有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和总结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先让学生量出一个三角形的三内角和,或者用剪刀把三个角剪下拼在一起,观察能否组成平角,然后提出对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你能否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从理论上给予证明,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初中数学教材中类似这样的例子较多,教师要善于发掘。它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6

敬南镇果河小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自主地、积极地、执著地探索。《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孜孜不倦,全神贯注地沉浸于求知的境界中。因此,使学生喜欢数学,对数学感兴趣,建立自信心,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亲其师则信其道。”人的感情有潜移功能,小学生则更为强烈。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那么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会产生兴趣。

要想得到学生的喜爱,教师必须首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事实证明,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容易受到挫伤。在课堂上,当学生敢问而又问得不当,敢说而又说得不对时,如果不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正确对待,相反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嘲笑、指责、歧视,那就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刺伤,就有可能由积极变为消极,大大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每个学生,即使常常受到批评的学生,也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欲望,也有对成功的期盼和肯定的渴求。如果教师能够向这些学生敞开爱的大门,那么这份爱心对于他们来说尤为珍贵。如果能够为学生创造展示和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珍惜、爱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就会表现出异常积极的态度,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而真挚的情感。他们会把感激之情化作学习的动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对问题回答得十分完满的学生赞一声:“你说得真好!”“你表现得非常出色!”对问题回答得不够完满的学生说:“你说得虽然不完全正确,但只要你再想一想,你一定能回答得更好!”对于想回答而又不敢回答的学生,老师给予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让孩子们在老师的赞扬声中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把书本数学变为生活数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把教学植根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兴趣。怎样才能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喜欢数学呢?教师可将教材例题、习题的情节作适当的改编,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有生活气息的学习内容。例如:教学“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时,教师先请学生汇报课前购买商品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及三者间的关系。

三、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的重要手段。通过动手操作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多角度去观察认知对象,促进分析与探究。

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悟知识。教师让每位学生先准备一个任意平行四边形,再让学生沿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剪开,得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接着让学生通过旋转、平移,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操作,学生很快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从而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样学生不但能很牢固地掌握了知识,而且激发了他们勇于探索知识奥妙的情趣,让他们成为获取知识的劳动者,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主人。

四、进行体验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学生取得成功后,因成功而产生的自信心可以成为追求新目标,新成绩的新动力,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心理因素再次得到优化,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体验成功是培植自信心,激发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教师应面向全体,关注差异,根据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背景来设计教学,创造条件,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五、巧妙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中。因此,新课的导入设计十分重要。导入的关键在于突出一个“激”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尽快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时,教师以故事引入:“一天,小白兔和小灰兔给山羊伯伯收白菜,山羊伯伯把6筐白菜按1:1分给它们,那么两只兔各分得几筐?分得同样多吗?第二天,小白兔总结经验,动作迅速地帮山羊伯伯收了许多白菜,山羊伯伯很高兴,又把6筐白菜按2:1分给小白兔和小灰兔,这时两只兔各分得几筐?还是平均分吗?”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体会到“平均分”只是按比例分配的一种特殊情况,迫切想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学生思维积极,求知欲强烈。

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7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年龄尚小, 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 意志力比较薄弱, 往往凭兴趣认识事物。因此, 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是走出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困境的契机。兴趣不是天生的,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笔者在自己的从教生涯中总结出一个办法, 那就是利用悬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下文笔者将就教学实践中如何设置悬念, 巧用悬念和提高教学效率谈几点做法。

一、导入新课时设置悬念

设置悬念,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涣散的思维迅速转入学习状态, 可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创造好的开局。悬念的设置方式可以是故事性的问题设置, 也可以是情景式的问题设置等。如在上《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 》这一课时我这样导入:我们都知道明朝有个航海家叫郑和, 他从1405年到1433年的时间里, 率领船队先后航海7次, 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有一次郑和率领船队出海后, 突遇暴风雨, 这使他们迷失了方向。大家都惊慌失措时, 郑和不紧不慢地拿出一样东西看了看, 然后吩咐舵手向左前进, 请问:郑和拿出的是什么东西?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 这时笔者抓住时机导入新课: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一课内容中就有同学们想知道的答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我们看看郑和究竟拿出的是什么东西。学生的胃口吊起来了, 急于找谜底, 注意力自然转到学习中来了。

二、教学过渡时设置悬念

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由若干教学环节构成的整体, 在其衔接处设置悬念, 可承上启下, 理顺内容板块间的关系, 从而使学生能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还可以提醒学生下一个环节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 以便引起学生的注意。如讲授完《“秦王扫六合”》一课, 由“秦王扫六合”向“陈胜吴广起义”的过渡时可设计如下悬念:秦嬴政幻想秦的统治代代相传下去, 他自称始皇帝, 后代为二世、三世……以至千世万世。强大的秦王朝是否像秦始皇所设想的那样传至千世万世呢?运用这种方式过渡可以激发学生思维, 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起引导作用。

三、在知识重点、难点之处设置悬念

由于整节课中学生不可能始终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因此悬念更应设置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如在上《明朝君权的加强》这一课时, 在讲完明太祖改革行政机构, 加强君主权力后, 接着又将采取哪些措施?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 笔者在过渡时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设置悬念。先请学生听一个故事:明朝洪武年间, 有天大学士宋濂在家中请客。次日明太祖问宋濂, 昨天请了些什么人?吃了些什么菜?喝了些什么酒?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明太祖听后说:“你说的全对, 没有欺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地图, 宋濂一看, 是昨天自己家中宴请宾客时的详细情况, 不禁吓出一身冷汗。那么监视大学士宋濂的是什么人呢?他们听谁的指挥呢?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问题?故事一讲完马上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他们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起来。可见, 恰当的悬念设置既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又有利于学生消除由持续思维带来的疲劳感。

四、一堂课结束前设置悬念

整个教材的内容都是环环相扣、相互关联, 旧课往往是新课的“钥匙”。因此, 在课堂结束前精心设置悬念, 不仅能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还可为下节新课学习架设“桥梁”, 使学生产生新的知识兴趣点, 诱导他们去预习新内容。如在学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诞生》后, 可设置悬念:马克思列宁主义诞生后, 社会主义是怎样从理论变为现实的呢?世界上哪个国家最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它能第一个建立呢?这对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有何影响?

总之, 教学过程中的悬念设置是一门学问, 也是一种技巧。它不但能充分展示历史的魅力, 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调动学生分析问题的积极性, 而且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马丽娟.初中历史:有效教学和谐课堂[M].北京:光明出版社, 2008.

[2]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历史教学, 2006 (1-2) .

[3]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04 (10) .

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8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兴趣;现代多媒体技术;历史课外活动

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论题进行简单阐述。

一、引进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逼真、生动的视觉表象

历史所记载的是过去的人和事,与现代学生有着遥远的距离感,单纯的语言讲解,无法使学生对其有全面、深刻的认识。所以,作为初中历史教师的我们,可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引入历史教学中,从而为学生提供一种逼真生动的视觉表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节内容时,我就运用多媒体技术為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资料,即截取于《中国国耻大事记》之《四宝呜咽》中有关八国联军对北京城劫掠的录像。这样,通过丰富逼真的视觉表象,学生立即进入了当时的情景中,点燃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也为我们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

二、开展历史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除了在课堂上实施有效措施来进行,还应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来进行,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就可在恰当时机,以恰当方式来开展历史课外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中《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这节内容时,我就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到自己所生活的地区,通过询问较年长的老人和走访邻居,对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及时记录下来,课堂上,大家一起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享、交流。这样,我通过开展这一历史课外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且能使他们对本节内容有深入感知和认识,一举多得!

综上所述,作为现代教师,我们要将学生从过去死记硬背的枷锁中解脱出来,通过采取合理措施和策略,使历史课堂变得丰富有趣,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初中历史教学质量获得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于盈盈.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东北师范大学,2010.

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9

宁夏西吉将台明星小学 付鹏刚

[摘要]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是快节奏的、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而儿童又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并能持久。要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改变以前呆板的课堂气氛,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既紧张又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的学习注意,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成为一堂课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交往的日益增加,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已成为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英语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刚起步没多久,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在教学目标上过于重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掌握,忽视了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一言堂”,课堂上教师总是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可言,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谈,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语言是模仿性很强的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学本族语如此,学习英语更是如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儿童富有好奇心,听觉灵敏,善于模仿,心理障碍较少,他们对一种新语言的学习往往产生强烈浓厚的兴趣。所以人们认为儿童时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儿童的注意力又较易分散,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并能持久。而任何实践活动都是要求人们集中注意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的,学生学习更是如此。但我们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营养剂,同时也能鼓起人的精神力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能以兴趣来激发和维持,可以说没有什么其他因素能与之比拟的。所以我们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改变呆板的英语课堂气氛,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创新,开展趣味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用兴趣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唤起他们的学习注意,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1 真正成为一堂课的主人。那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那些教学手段是行之有效的呢?下面是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一个合理的情境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用填灌式教法单纯以灌输语言材料为目的,而应通过创造各种较贴近生活实际、自然愉快又令小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消除他们过于紧张的焦虑情绪,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在这几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我感到把课堂知识串成一个小故事,边讲故事边学知识就是一个好办法。

例如:在讲授《WHAT COULOUR IS IT》这一课时,我不是单纯死板地讲七种颜色,而是把这七种颜色用在学生熟知并感兴趣的七种物体身上,并把他们串成一个既贴近生活实际又有趣的故事。一上课,我就用英语告诉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这时,教室里有了一阵小小的骚动,每一个学生都露出了好奇的延伸。紧跟着,我拿出了一个棕色的猴子图片,给学生介绍说它便是故事的主人公--Monkey, a brown monkey。这时便引导学生学习第一种颜色--brown。出于对故事和猴子的好奇,学生很快就学会了brown这一生词。然后,我又介绍说:“The brown monkey is a fruit seller.Do you know what does he sell?(这只棕猴子是个卖水果的。你知道她卖些什么水果吗?)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被激活了,挣着抢着要说出自己的猜想。有的同学用中文说:苹果、梨、西瓜,有的用英文说:apple、banana等。我一边肯定着学生的回答:Yes, he sells apples, bananas and water-melons,一边拿出了苹果、香蕉和西瓜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自然地引出了red apple , yellow banana, green water-melon三种事物,red, green, yellow这3种颜色学起来也格外地轻松。后来,随着小偷white fox(白狐狸)、警察black cat(黑猫警长)和警车blue car的一一出现,学生一方面被故事的发展所吸引,一方面又急于想知道这些他们在生活中所熟知的事物的颜色该如何用英语表达,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都达到了高潮。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由于故事的吸引而记住了其中出现的七个事物以及它们的颜色,使得原本枯燥又容易混淆的七个颜色的单词具体清晰了起来,取得了很好 2 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儿歌形式丰富课堂教学。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儿歌的形式,以歌促学,寓教于乐,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英语有一则谚语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了一半。”(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比如教师可以在上课前编一个儿歌:

师: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everybody ,生:Good morning Good morning dear MsShen.师:OK, OK, is everybody here?

生:Yes, Yes, everybody here.(No, No, Lily isn’t

here.)

这样就刺激了孩子们大脑神经的兴奋点,对接下来开展教学有一定的效果。

另外,儿歌对巩固记忆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把一些单词编成中英文结合的歌谣。如:

你拍一,我拍一,window window 是窗户。

你拍二,我拍二,floor floor 是地板。

„„

你拍十,我拍十,children children 真聪明。

类似这样的儿歌学生们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同游戏一般,在轻松愉快的吟唱中记住了单词。这时如果再辅以教师充满激情的教学,如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 言,大方得体的教态。这每一举手一投足,使整个课堂就宛如一场醉人的配乐诗朗诵,学生从中体味无穷,不知不觉中他们的兴趣和听说能力就有了很大的提高。就像在讲授小学英语第一册中的关于身体部位的单词时,我就把各部位名称编成了儿歌:eye-eye-nose , ear-ear-mouth , hand-hand-face。在做示范的时候我还加上了动作,边说边夸张地用手触摸自己或学生的eye, nose, ear, mouth ,hand, face等器官,然后带着全体同学跟我一起边说边做动作,先慢后快。重复几遍之后进行比赛,看谁”说得最好,动作最准“。通过这样的安排,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原本枯燥又难记的6个单词一下子就变得简单易学多了。短短20分钟,全班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能熟练地说出这6个单词并准确地指出来。有的同学课后甚至跑到我的身边一边大声说着儿歌,一边在我的脸上和手上摸来摸去,弄得我哭笑不得。但孩子们的行动却说明了编儿歌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知识变得简单、生动,而且印象深刻。同时,教师生动夸张的表演和学生由于轻松学会知识而产生的积极向上、欢乐愉快的情绪又在潜移默化中更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三、让英语课堂充满歌声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从儿童心理特征来讲,学生在唱歌时,随着旋律的起伏变化,在感到松弛、愉快、满足的同时,产生兴奋情绪。因此,将唱歌这种形式运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去,能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人的心理机制表明,大脑左半球善于处理言词、数理、逻辑类的信息;右半球是记忆、识别文字和音乐旋律并进行模仿的中枢。在英语教学中,很好地利用唱歌这种形式也就是将大脑的左半球的抽象思维功能与右半球的形象思维功能合二为一,其功效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正说明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歌曲这一教学手段的重要性了。例如:我在教授《WHAT DAY IS TODAY》一课时,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一周七天时的发音困难和感觉枯燥的问题,就借助了歌曲”DAYS OF A WEEK“来辅助教学,让学生一边唱一边学,以唱促学,以学优唱,并在唱的同时辅以手势,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并且增强了记忆。

四、使课堂教学游戏化。

从生理和心理方面来分析,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因此可以通过游戏来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游戏也是小学生英语课上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在笔者所做的调 查中,有一个问题是:英语课上,你最喜欢的是: A.游戏 B.教新单词 C.读课文 D.唱英语歌曲 E.其他。在发放的200张问卷中,有147人选择了游戏。如果英语课堂上给他们以充分的活动空间,他们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有意义的交际活动和任务型教学所需要的各项活动。这种游戏活动可以是自由度很大的活动,如讲故事、收集信息的活动等。例如“捉迷藏”(Hide and Seek): 让部分学生将一物品藏起来,而让另一些同学来猜:

A:Is it in the box?

B:No, it isn’t.A:Is it under the chair?

B:No, it isn’t.又譬如,“是哪个”(Which one is it):

让一个学生(W)背对黑板,任何一个学生(O)向他打招呼,让他来猜。

W:He is Kate.O:No/Yes.这种游戏虽然简单,用到的句型也是学生熟悉的,但它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在游戏中提高了其语言运用能力。

五、利用多媒体激活教科书

实施新课标后,课堂上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多媒体进行教学。新的教学改革要求我们多运用电教工具。因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教科书只是教科书而已,不能说话也不能动。想方设法,利用电教器材如TV、VCD、电脑、录像等,让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形象”起来、发出声来,让“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英语第一册里UNIT 5 Let’s eat 这一课,我们可以用数码摄像机到附近的肯德基店里去拍摄一段影像,里面出现课文中的真实场景和对话:

A: Have some cake.B: Thank you.C: Can I have some chicken?

D: Sure!„„

再把要学的单词如cake、chicken等等实物拍摄出来,放在多媒体上,当学单词时,看一个说一个,对话也一样,还可以把对话的录音关掉,请同学们来配音,分角色表演。最后把录像关了,请同学上台表演。这样效果比拿卡片要好得多。

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篇10

江西进贤罗溪中学 杨洪国

作为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我深刻体会到,农村中学与城市学校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在英语教学上显得更为突出。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们也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案。想方设法以新颖、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就我在教学中的自身感受.谈谈自己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的几点认识和体会.以便交流和探讨。

一、加强目的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刚接触英语时都会感到新鲜和好奇,学习的劲头比较大,热情也比较高,因而对学习英语有一定兴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内容的加深,有一部分学生会渐渐对英语产生畏难的情绪,把学习英语看作是沉重的负担,有的干脆放弃。由此可见,一时的好奇,暂时的兴趣是学不好英语的。如果学生缺乏意志和毅力,兴趣容易转移和中断。因而,要想顺利的进行英语教学,教师要做有心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见缝插针的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我向学生介绍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形式,使他们明白英语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世界上说英语的国家与地区最多,英语用途最广泛,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掌握英语是新世纪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其次,我结合他们个人的前途,经常介绍社会各方面对英语的需求,这些生动的事例使学生懂得在现实生活和未来生活中,英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会英语大有用武之地,掌握英语也是现代青年应具备的素质之一,从而是他们懂得掌握英语对他们将来自主择业、事业有成有很大好处。这样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渴望学好英语的心理需求,使他们学习英语的最初兴趣之火得以熊熊燃烧,永不熄灭。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科任老师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中学生“亲师性”较强,但他们的逆反心理也强。如果他们佩服、喜欢科任老师,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反之,如果他们讨厌某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意学这位老师授的课。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多表扬,少批评,并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心理情绪的变化,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共同进步的良好学习环境。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做到热爱、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在课堂上展示风采的机会。在这过程中,尤其要善待后进生,要特别注意给们们创设成功的机会,把合适差生回答的问题留给他们解决。这样,他们就觉得教师喜欢他们,增强了差生的自信心,学英语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教师就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师生平等观念,《走进新课程》中指出:“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三、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获取知识最好的老师。要想在课堂上吸引学生,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就要运用多种方式去刺激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1.创设思维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一堂成功的英语课中教师必须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把课本中的语言知识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让学生积极参与;同时,情景设计要适合学生的水平,层次要分明,内容要丰富,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相应的获得成功。例如:高一英语Sports一单元中,导入时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情景:先逐步提出问题:

Do you know what you would say to Lin Tao if he won the race? ②

And what if he lost the race?

What are the events during a sports meeting on the playground? ④

Apart from the above-mentioned events, can you name some other sports?

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用英语表达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兴趣。在教师提出最后一个问题后,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1—2分钟,然后挑选几个小组分别列举出以前学过的一些体育项目名称。接着由教师展示出关于摔跤、航海、冲浪、射击的图片,由此引入所要教授的新词。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让学生记住了这些体育项目的英文名称,为学习新词作了铺垫,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愿望,更让他们把思维集中到体育运动项目上。

2.创设模拟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中学生活泼好动、模仿性强的特点,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创设模拟情景,有目的、有计划地营造情景,把课本中死的知识“活化”起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

音乐教学

音乐或歌曲教学是一种艺术型的教学方式。许多歌曲简单易懂,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是调节课堂气氛的法宝。我常在课间或课前几分钟给学生播放Yesterday Once More, My heart will go on等歌曲。这些歌曲动听的旋律、轻快的节奏和生动的内容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再如高一Good Friends一课中,我选择了一种激情化的方式导入,让全班同学跟着周华健的《朋友》一起唱,让学生从歌声中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本单元的主题中去,而且学生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2)

角色扮演

青少年好说好动,记忆力和模仿力都很强。运用活泼生动的表达方式将学生引入一个妙趣横生的英语世界中去,使教材内容得以形象化,诱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完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后,我让学生做了这样一次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活动:妈妈给爸爸打电话,让爸爸转述给儿子,即:

M: Tell him to study hard.F: Your mother told you to study hard.M: Don’t miss me.F: Your mother told you not to miss her.M: Get up early.F:...又如:学完七年级下册Unit8之后,我安排了两名同学进行了情景模拟。课前准备了两部电话机,让一名学生扮演面馆工作人员,询问顾客需要的食物及饮料并做好记录;另一名同学扮演顾客,打电话告诉工作人员你想要的食品并告诉对方你的地址及电话号码。学生的表演给人以真实感,驳得阵阵掌声,将其他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带入到情景之中,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种方式既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又激发了学习兴趣,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充当主角,积极的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去,才能轻松自如的学习,更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进一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创设实体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实体情景可分为事物的演示和实践的体现两种基本形式。

1)针对初学者的课本一般包括一些人及事物的名词,教师可以通过操作物的演示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这种直观教学可以从真实的实物联系到物之外的的情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

T: This is a radio, a radio.S: A radio

T:(指着录音机)What is this? S: It’s a radio.T:„

这种让学生在感受实物图形的基础进行的词汇教学,可以激起学生的热情与兴趣,强化记忆,从而达到词汇易学易记的目的。

2)利用具体情景进行词汇教学

在词汇教学中我们没必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单词,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会运用词汇来达到记忆的结果。如:讲解lazy一词时,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情景:“I have a brother, he is very lazy, he gets up late and does nothing all day.I said to him: don’t be so lazy ,do some work.”又如:讲解borrow 和lend时,我们可以这样解释:I borrowed a book from you.That means you lent the book to me.因此,一个好的例子或情景更能帮助学生清楚、准确的领会词的意思,更容易识记。

4、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问题是一面旗帜,但课堂提问不是教师的专利。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问、思考。因为只有有问题可问的的学生在学习中才会有所收获,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教师要有目的性的创设一些问题情景。例如:八年级上册Unit1的话题为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由于是新学期伊始,先让学生们合上书,在提问:What did you do during your summer holiday? Do you usually do exercise ? 先让学生讨论2-3分钟然后引到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们的思维,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学习新内容。再如:在学习现在进行时时,教师先安排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画,然后指着画画的同学提问:What is he/she dong now?并帮助回答:He/She is drawing.接着,教师再请学生做动作并提问What are you doing now?学生边做边回答:I am reading/writing...如此演示及此后,教师将这些句子写到黑板上,帮助学生归纳出:现在进行时表示现在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常与now连用,其构成是be(am,is,are)+v-ing形式。这样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四、采用电教设备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这一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由于它以计算机模式为基础,结合网络、通讯技术,继承多种信息载体(如声音、视频、图形、图像文本,超文本)的一种先进教学手段,它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活泼、信息容量大、知识结构应用面广、效率高、效果突出等特点,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传统教学中的课本、黑板、粉笔、挂图、实物等与计算机、投影仪、幻灯片、录像有机结合,产生多媒体教学整体优化效应,构建出一幅立体教学模式,使动画与声音相结合,唤起了学生的思维,开发了学生的听说潜能,提高了听说能力,激发了学生心灵生出强烈的探索欲望,把学生的听说潜能释放出来。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Unit8中关于月份的词汇时,可以先将每一月都选定一种在该月中常发生的情景,然后把这些场景制作成课件,配上适当的音乐,从单词到该词的字母组合依次在场景中闪现。如:January飘雪花;February过新年;March去植树;April放风筝;May开鲜花;June度节日;July放暑假;August海里游;September回学校;October庆国庆;November穿棉袄;December过圣诞。这种方式会在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强化他们对词汇的记忆,而且整个教学内容在课件的帮助下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形象化、趣味化,保持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多媒体教学给教师提供了发展才能的无限空间,在神奇的电脑的帮助下,教师可以任意创作,真可谓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从小学到高中的英语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方面均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例如多媒体教学还是点缀性的,主要出现在公开课、竞赛课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许多英语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的能力普遍较弱,教师手头资源缺乏、素材收集困难、课件制作速度慢,周期长,成本高等等。这些问题难以及时扭转,但为了解决诸多问题,我们首先应该加速资源库的建设,提倡课件共享。为了避免重复投资,可以建立本地区统一的数字化资源库,为教师教学提供大部分的信息化资料或优秀课件,以达到相互分享的目的。其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要持续进行。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支持、评比竞赛等多条途径引导、鼓励、促使广大教师,尤其是中小学英语教师不断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英语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密切结合起来,为英语教学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学习氛围,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有兴趣,英语是不可能学好的,我深刻地体会到:要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就不能一蹴而就,而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多种形式,持之以恒地不断创造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使使学生的兴趣犹如“源头活水滚滚来”。为此,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不断激发培养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全方位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上一篇:为图书论斤卖点赞作文下一篇:给跳蚤的一封信作文